阳新县筠山乡高山能高山适合种植什么么水果

相关新闻:
世界王氏网湖北讯(王东升)2月14日上午,春光明媚,天空蔚蓝,彩阳新县——黄石市下辖县
阳新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隶属黄石市,境内土地面积2780平方公里。阳新农副产品丰富,素有“百湖之县”,“鱼米之乡”之美称,是全国著名的苎麻之乡、全省林业和水产大县。阳新矿藏种类多,储量大,是全国有名的富矿县。现已探明的矿藏有40多种,是全国八大产铜基地、全国百家重点采煤县之一。阳新县辖辖22个镇(场、开发区)。自西汉时期建县,历经22个世纪。
-&收起最新报道
中文名:阳新县别称:下雉、闰光、奉新、永兴、兴国等所属地区:中国 湖北省下辖地区:16个镇,3个开发区,4个管理区等建立时间:公元前201年面积:2780平方公里人口:949153人(2004年)GDP:71.4亿元(2005年)地理位置:鄂东南,长江中游南岸著名景点:龙港革命旧址、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地标建筑:龙港革命旧址地域名人:王平、彭方复、梅盛伟知名产业:全国八大产铜基地、全国百家重点采煤县之一电话区码:0714邮编区码:435200地方方言:阳新话,楚语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气候区著名景点:仙岛湖,七峰山,富水水库,后山,文峰塔,网湖湿地,甘宁公园等
阳新县阳新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土地面积2780平方公里,辖16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3个国营农场。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区位,丰富的资源,优良的环境,使阳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荆楚大地。现隶属于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黄石市。截止2009年12月底,阳新县总人口100万人。在这块古老文明的红色土地上,生活和战斗过彭德怀、王震、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诞生了王平、贺俊侦彭方复、梅盛伟等20多位共和国将军,20万英雄儿女前仆后继,是全国闻名的“烈士县”。培养和造就了全国十佳公务员王贤田,全国十佳中青年优秀、十届全国人民代表王月娥等先进模范人物。阳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西汉建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革命战争年代,是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中心,诞生了王平等十多位共和国将军,20万英雄儿女献身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塑造了“小小阳新,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兵有兵”的革命老区精神,是全国著名的“烈士县”。改革开放以来,孕育了“全国十佳人民满意公务员”王贤田、“全国十佳中小学青年教师”、“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王月娥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阳新是百万人口大县,也是全省劳务输出示范县和劳务经济开发先进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在27万以上,其中从事制鞋业的熟练工人达11万人,仅温州、东莞两地就有9万人。“阳新鞋匠”吃苦耐劳、技术过硬,备受各地制鞋企业的青睐,2009年被评为全省十大劳务品牌之一。2010年由著名导演王大鹏执导的电视连续剧拍摄成功。
阳新县现辖16个镇,3个开发区,4个管理区,即兴国镇、富池镇、黄颡口镇、韦源口镇、太子镇、大王镇、陶港镇、白沙镇、浮屠镇、三溪镇、王英镇、龙港镇、洋港镇、排市镇、木港镇、枫林镇,阳新经济开发区、黄石(阳新)新港物流园区、金海开发区,军垦农场管理区、综合农场管理区、半壁山农场管理区、荆头山农场管理区,全县共有392个村民委员会,3350个村民小组。
历名下雉、闰光、阳新、奉新、安昌、永兴、富川。秦属南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南郡始置下雉县,属江夏郡。三国吴分鄂置阳新县。隋开皇九年(589)改为富川。宋为兴国军治,元升为兴国路,属江西行省,后属湖广行省。明降为兴国州,1914年改为阳新县。日解放,属大冶专区,1952年6月属黄冈专区,1965年7月属咸宁专区(地区),日属黄石市。【日,国务院批复(国函[号)将咸宁地区管辖的阳新县划归黄石市管辖。】1997年,阳新县面积2780平方千米,人口88.7万,辖16个镇、10个乡:、富池镇、黄颡口镇、湋源口镇、太子镇、大王镇、白沙镇、浮屠镇、、三溪镇、富水镇、、洋港镇、排市镇、木港镇、枫林镇、筠山乡、潘桥乡、七峰乡、宏卿乡、国和乡、王英乡、东源乡、后山乡、东春乡、大德乡。境内有4个省属国营农场。县政府驻兴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949886人,其中(16个镇、4个乡):兴国镇109521人,富池镇47949人,黄颡口镇35274人,韦源口镇29184人,太子镇46863人,大王镇47574人,陶港镇19606人,白沙镇71647人,浮屠镇81057人,三溪镇42496人,富水镇41388人,龙港镇54795人,洋港镇40087人,排市镇44369人,木港镇52090人,枫林镇44243人,潘桥乡33586人,国和乡17299人,王英乡10838人,东源乡17260人,综合农场8466人,军垦农场14100人,网湖开发区14594人,金海开发区13863人,半壁山农场5999人,荆头山农场4513人,原种场1225人。2002年,王英乡撤乡设镇。2004年底,阳新县总人口949153人。辖兴国、富池、浮屠、韦源口、太子、大王、陶港、白沙、三溪、洋港、黄颡口、王英、龙港、排市、木港、枫林16镇,19个居委会、318个村委会,89个居民小组、2281个村民小组。2005年底,阳新县辖16个镇:兴国镇、富池镇、黄颡口镇、韦源口镇、太子镇、大王镇、陶港镇、白沙镇、浮屠镇、三溪镇、龙港镇、洋港镇、排市镇、木港镇、枫林镇、王英镇。共有19个居委会、312个村委会。
截止2011年12月底,阳新县总人口102.0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78.68万人,城镇人口23.36万;男性54.17万人,女性47.87万人;县地区常住人口15.30万人;县城流动人口2.94万人,农村外出经商务工17.04万人;乡村劳动力41.02万人,其中男劳动力22.6万人,女劳动力18.42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63人;人口平均寿命74.86岁;老年人口比例为6.32%。
水利资源阳新县仙岛湖阳新县总集水面积6771.4平方公里,其中客水3991.4平方公里。境内独自流入长江水系6条,以富水为主,其次是韦源湖、海口湖、菖湖、袁广湖、上巢湖。按5公里以上河流统计,全县大小河港365条,河道总长度985.5公里。有大小湖泊250处,总面积349.32平方公里。万亩以上湖泊有网湖、朱婆湖、宝塔湖、十里湖、牧羊湖、北煞湖、葵赛湖、赛桥湖、海口湖等,大中小型水库145座,总库容24.12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有富水水库、王英水库2座,中型水库有蔡贤水库、青山水库、罗北口水库3座。长江过境段 &长江自西塞山区河口镇进入阳新县境,流经韦源口镇、黄颡口镇、半壁山农场、富池镇,至富池上巢湖天马岭流入江西瑞昌市。阳新境内流程45.4公里。境段最大江面宽(海口段)2200米,最小江面宽(半壁山段)630米。以中泓为界,阳新一侧江面面积54.6平方公里。历史最大流量75700立方米/秒(日)。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700亿立方米。河流 &县境直接流入长江的水系有6条。按流域面积的大小依次为:富水水系、大冶湖水系、海口湖水系、袁广湖水系、菖湖水系和上巢湖水系。全县大小河港365条,按5公里以上河流计算,河道总长度985.5公里。富水水系 &富水流域面积5310平方公里。干流长196公里,河道总落差613米,平均宽约43公里。流域内5公里以上支流有130条,其中一级支流30条,二级支流52条。富河下游(阳新县境)一级支流主要有:龙港河、三溪河、北煞湖、牧羊河(三八河)、西湖港、牛湖港、樟桥河、双港、网湖;二级支流主要有:朝阳河、桂花河、王英河、国和河、猴儿山河、长港、南坦湖、良荐河等。大冶湖水系 &大冶湖,又名韦源湖、金湖,位于县境北部,跨阳新、大冶两县市。流域面积1151.2平方公里,阳新县辖232.7平方公里。发源于大冶市猫儿铺北麓。大冶湖流域主河流在大冶市境内,河流起点为淡桥朱谢湾,出口于大冶市与阳新交界之河口。河长70公里,落差82米,平均坡降1.17‰。水系 &流域面积168.5平方公里。流域起点在筠山半山董,河长20公里,河流落差187米,平均坡降9.3‰。流域内的水由重建的海口闸流入长江。袁广湖水系 &发源于筠山峨眉头。自豹坑王流经小港李、蔡家湾、竹林赵、冯家畈、石家畈、张良畈,入袁广湖,又连接郝矶湖,在老渡口西北侧注入长江。1972年以后,郝矶围垦,改经沙村、郝矶之间的新港入江。湖底高程16.6米。流域面积67.6平方公里,河沟长16.4公里,落差139米,平均坡降8.5‰。菖湖水系 &发源于凤凰山、牛角山北麓,流经沙港冯、牛角垅后入菖湖,来水原经菖蒲港注入长江。1965年以后,改经菖湖闸入长江。流域面积15.6平方公里,河沟长8公里,落差288米,平均坡降12.2‰。湖底高程16.1米,常年水位18.00米。上巢湖水系 &发源于江西省瑞昌市贤金邓家山。入上巢湖后,经鲤鱼山东北麓山脚注入长江。流域面积6.6平方公里,客水面积1.6平方公里.河沟长4.4公里,落差41米,平均坡降9.3‰。水库 &全县在册水库有145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140座。小型水库中,小㈠型25座,小㈡型115座。小型水库共拦截来水面积875.76平方公里,总库容达9088万立方米。大型水库有:富水水库和王英水库。是一座以防洪、发电为主,兼有灌溉、航运、围垦、养殖、灭螺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发电引水管、电站及灌溉渠道组成。省水利厅直辖管理。富水水库由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勘测设计。大坝为1级建筑物。坝顶高程65.5米,防浪墙顶高程66.7米,最大坝高45.5米;坝顶长941.6米,坝顶宽6.5米。该工程于日正式成立“湖北省富水工程指挥部”,由黄冈地委宣传部长兼阳新县委第一书记温英任指挥长,省水利工程二团张志诚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导,是年8月12日正式破土动工。参加施工的除阳新县外,黄冈地区所属的红安、新洲、麻城、浠水、罗田、英山、黄冈、蕲春、黄梅、广济、鄂城、大冶等13县共6万民工,组成22个民工团。经过一年半的奋战,于日大坝合龙。1964年大坝基本完成。1966年9月,1号机组发电,1972年4月,2号机组发电。水库主要特性指标:承雨面积2450平方公里,总库容16.65亿立方米,死库容4.21立方米(死水位48.0米),调洪库容8.0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47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81亿立方米。王英水库位于阳新县富水下游北岸支流三溪河上游主干王英河上,坝址距阳新县城关30公里,距三溪镇5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灭螺、城镇供水、发电、航运、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由省水利厅直辖。控制流域面积24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1423.9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866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49亿立方米。该水库由主坝、副坝、泄洪隧洞、坝下埋管(输水管)、发电站等建筑物组成。总库容5.817亿立方米,调洪库容1.087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43亿立方米,死库容2.3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59.4万亩,防洪保护范围300平方公里,其中农田20万亩、灭螺面积1.5万亩;发电站装机容量2500千瓦,平均年发电量1100万kw·h。地下水资源 &阳新地下资源有自流泉和动储。较明显的自流泉水245处,水量约400万立方米。《地区水利志》载:阳新县地下水模数为18.52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年,动储量为5.124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4.769亿立方米,平原区0.3646亿立方米,平原与山丘间重复水量0.01亿立方米。丘陵、垅畈利用浅层地下水打井,用于群众生活用水或农田灌溉。而滨湖、汊洼地的地下水,离地表0.1~0.6米,由于长年溢流,水湿低,对农作物有冷浸危害。矿产资源全县矿产资源种类多,已发现矿产资源35种。金、铜、水泥用灰岩等矿产资源储量居于湖北省的前列;其中铜矿查明资源储量112.07万吨,占全省查明储量的25.23%,是全国九大铜生产基地之一;金查明资源储量67.48吨,位居全省前列,年产值占全省的28.19%;建材资源以水泥用石灰岩为主,其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全县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20多处,其中共、伴生矿占35%。主要共伴生矿产有钨、钼、铅、锌及伴生有益元素铼、镉、硒、碲等,具有分布集中,含量高、资源储量大的特点,但由于赋存状态复杂,采、选、冶技术难度大,目前尚未综合利用。我县水泥用灰岩矿产,含矿层位稳定、厚度大,矿石质量好,常构成大中型矿床;此外熔剂石灰岩、白云岩资源蕴藏量大,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好,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将成为我省东部以水泥用灰岩为主的建材、冶金熔剂开发基地。土地资源阳新县土地总面积 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2.12%;建设用地面积19172.4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89%;未利用地面积86238.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99%。全县耕地面积56644.9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36%。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9888.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93%;园地面积7057.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4%;林地总面积87277.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36%,全县其他农用地面积21886.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6%。全县城镇工矿用地面积4225.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2%,人均城镇工矿用地204.43平方米。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8448.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4%,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110.52平方米。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面积6498.5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4%。&动物资源&兽类有华南金钱豹、狼、、水獭、、、、黄麂、獐、黄鼬、刺猥等30余种;鸟类有斑鸠、猫头鹰、鹭、竹鸡、啄木鸟等90余种。鱼类有鲢鱼、鲤鱼、鲫鱼、鳜鱼、鳝鱼、青鱼、草鱼、乌鳢、黄颡.油餐等80余种;软体动物有钉螺、马氏珠母贝、无齿蚌等13种;节肢动物有虾、蟹、蜜蜂、蜈蚣、蝎等67种,爬行动物有龟鳖等10余种,其他110余种。&林业资源&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24千公顷,占国土面积44.8%,森林覆盖率为43%,全县林木活立木蓄积量197.5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190.6万立方米。全县年木材采伐量6500立方米,楠竹采伐量200万根。年产油茶籽2500吨,油桐籽200吨,茶叶250吨,棕片130吨,竹笋130吨。年产各类水果7200吨,其中柑桔6450吨,板栗500吨。&
阳新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脉北麓,东南部,处东经114°43′;北纬29°30′~30°09′;最高处为七峰山南岩岭,海拔862.7米,最低点富水南城潭河床,海拔8.7米,东西横距76.5公里,南北纵距71.5公里。县境东北与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东南紧邻江西省瑞昌市,西南接通山县和江西省武宁县,西北连咸宁市、大冶市。县境属鄂东南低山丘陵区,处幕阜山向长江冲积平原过渡地带。西北、西南、东南部多低山,且向东、中部倾斜,构成不完整山间盆地。东部临江,有狭长小平原,中小湖泊较多,被誉为“百湖之县”。富水自西向东南横贯县境,自湄潭以下,两岸湖泊星罗棋布,岗地坡度平缓,分布在山丘河流湖泊之间。阳新县属北亚热带气候区,年均气温16.8°C,极端最高气温41.4°C(日),极端最低气温-14.9°C (日),无霜期263天。年均日照时数1897.1小时,日照率44%。平均降雨量1389.6?,由西南向东北呈递减趋势,年均降雨日147个,夏季最多,4-7月平均降雨量739.9?,雨量多,强度大,常造成洪涝灾害。
阳新县2010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是2005年的2 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2005年的3.3倍;收入是2005年的2.4倍,比“十 一五”目标值增长12.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是2005年的3倍,比“十一五”目 标值增长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2005年的5.3倍,比“十一五”目标值增长 3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05年的3.2倍,比“十一五”目标值增长108.9%; 外贸出口是2005年的9.4倍,比“十一五”目标值增长5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是2005年的1.68倍,比“十一五”目标值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是 2005年的1.96倍,比“十一五”目标值增长46.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 化学需氧量分别控制在上级确定的目标以内。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我县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随着国家宏观调 控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县工业结构不平衡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冶金行业受到 巨大冲击。富水下游和大冶湖沿岸镇区遭受了十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给当地群众 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非同寻常的困难,全县人民在县 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顽强拼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扎实推进“三大建设” 统筹发展社 , 会事业,较好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地方生产总值 完成110.7亿元,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增长5.3%;财政 收入7.2亿元,增长2.96%;一般预算收入4.1亿元,增长12.4%;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93.6亿元,增长3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4亿元,增长22.1%;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28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4459元,增长 10.7%。三次产业稳步发展。农业效益逐步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种 ——三次产业稳步发展。 三次产业稳步发展。 粮大户达1896户、承包面积14.5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8.6%,增 长7.7个百分点。军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年产100万只蛋鸡、 7.5万头生猪、1500万斤和万亩绿色蔬菜等项目初具规模。中粮集团陶港 生猪养殖项目建成投产,荆头山生猪养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增油茶种植1.65 万亩。工业经济回升向好。全县128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82.1亿元,增长 15.5%。昂运铝轮等22个技改项目顺利实施,完成投资3.2亿元。第三产业持续 活跃。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3.5亿元,增长8.3%。国际大酒店建成投入运营,仙 岛湖景区创3A、烈士陵园创4A 全面开展,红色旅游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工商 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新发展市场主体2530户,新培育注册商标58 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37%,超过同期 存款余额增幅12个百分点,新增中小企业贷款7.7亿元、支农贷款4.6亿元。认真 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3452万元。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引进和在建的各类项目共有64个,计划总投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资55.6亿元,当年实际完成投资23.6亿元。宝加鞋业一期、安达汽配二期等6个 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远大富驰医药工业园、劲牌枫林小曲酒、九州和三磊标准化 厂房等11个重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916万美元,增长 15.1%。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共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23个,总 投资4.5亿元。枫林蜡烛山、黄颡口余家湾两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获得省级批准 立项。大力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军垦万亩土地整理成为全省精品工程。积极 向上申报项目用地,保证了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
现有国营科研机构7个,民营科研机构2个,厂办科研机构12个,科技推广服务站92个,学术团体31个;各类科技人员19523人(高级426人,中级574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国务院2人,省政府2人)。至2003年末,全县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315项,其家级5项、省部级36项、地市厅级67项、县级209项,曾被国家科委列为全国首批391个重点科技联系县之一。绢丝丽蚌生物学及其增殖技术、阳新长江干堤防渗技术、“华苎4号”第一批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阳新的经济增长。阳新县拥有普通高中6所(阳新一中、阳新高中、实验中学、英才高级中学、蓝天中学、兴国高中),在校学生12477人,入学率56%,教师583人,其中高级职称130人,中级职称25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71%;初中学校40所,2002年秋学生总数51744人,入学率93.6%,教师2226人,其中高级职称74人,中级职称120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80%;小学420所,在校学生14564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6%,教师3853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18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86%;幼儿园25个,在园幼儿3572人,幼儿入园率65%;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教师54人,开办专业10个;成人教育建立了以县技术教育中心为龙头,乡镇成校为骨干,村级成校为基础的成人教育体系,7000余人通过自修和函授学习取得了新学历。1996年被授予“全国扫盲先进县”称号,1998年提前两年实现“普九”达标,2002年“512”工程通过省级验收。全县共有文化团体28个,其中乡镇15个。地方剧种为,属省重点扶持保留剧种,已累计演出5000余场,获奖剧目有《闯王杀亲》、《楼台会》、《张无奈拾印》、《回娘家》、《三姑出宫》、《山中一片云》、《库岛红烛》等,其中《回娘家》一剧曾在中央和省电视台播放,《库岛红烛》获省内多次大奖。专业从事文艺创作人员23人,先后创办《富河》、《富川诗词》、《半壁》、《乡音》、《缘分》等报刊,自1971年以来,专业创作文艺作品1362篇(幅),获奖作品347件。现有图书馆(室)20个,文献资料总储量5.6万册,县图书馆被文化部列为“二级图书馆”。新华书店1个,发行网点8个,2002年发行图书300余万册。全县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8个,镇卫生院16个(包括13个镇血防站,下设11个地方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3396人,其中高级职称84人、中级职称744;病床964张;拥有CT、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800元以上器械设备近700台(件)。社会办医疗机构43个,其中农场(管理区)职工医院4个,厂(矿、学校)职工医院(医务室)9个,个体诊所30个,从业人员共320人。村卫生室459个,其中集体办370个,乡村医生662人,卫生员123人。基本形成了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基础、不同层次、布局合理、功能比较完备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卫生技术力量配套,具备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条件。20多年来,共推广适宜新技术200多项,2003年病床平均利用率48%,比1981年提高11%;50%的急诊病例得到院前急救服务,比1981年提高30%。1996年全县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到1999年初保达标时,有61.8%的村建立和恢复合作医疗制度,其中合医合药达到23.8%。现有体育机构1个,即县业余体校。全县拥有各种体育设施288个,其中篮球场218个(包括看台灯光篮球场1个),排球场37个,门球场13个,小运动场14个。开展的竞技体育项目主要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武术、游泳、棋类等。自1971年以来,共获地市级以上奖牌1146枚。群众体育活动十分活跃,从1999年开始中考一律加试体育;年举办各类体育比赛10多次,2003年第一次承办了全省老年门球赛;有数千名群众长年坚持锻炼。1998年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被省体委授予"传统体育项目学校",1995年富池镇被评为湖北省"体育先进乡镇",年县老年体协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年体协"。
七峰山旅游区:位于阳新县西北角,处于中下游地区武汉、庐山、九宫山、赤壁等环状游圈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武九铁路、106国道穿场而过,距黄石市36公里,离阳新县城18公里。这里群山起伏,峰峦叠翠,茂林幽深,湖光山色,古城楼阁,相应成趣,景点棋布,美不胜收。七峰山、三教山、秦家山、香炉山、南岩峰群山竞秀;琵琶洞、仙人洞、天狗望月姿态万千;南岩观日、七峰林海、含风口远眺风光各异。有千年古刹七峰禅林,有佛教净地观音阁,有太平天国古城墙,还有罗北口水库、青山水库存、陈家湖古民居等自然景观。可泛舟、可垂钓、可攀岩、可狩猎,是休闲、度假、旅游的胜地。 七峰山环境幽静,生态良好。著名的七峰山林海面积3万亩,动植物资源丰富。人工营造的杉、松、竹等用材林,也人楠木、香檀和党参、杜仲、厚朴、首乌等名贵木材和药材,是全国三大杉木种子园之一、省中日合格杉木良种科研基地,省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獐、山鸡、蛇、野兔等野生动物随处可见,有“动植物资源库"的美誉。:位于阳新县西城境内,因湖畔山崖上悬有一块“灵通仙岛"的古匾而得名。这里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古迹众多,生态野趣横生,是湖北省政府批准的省级生态旅游风景区,鄂赣边境的一处旅游度假胜地。仙岛湖坐落在幕阜山系北麓,1002座小山头浮出水面,错落有致地点缀在碧波之中。仙岛湖的245平方公里范围内,全是深山峡谷,植被繁茂,地广人稀。自然风貌在这里仿佛凝固在远古蛮荒时代。独特的生态环境,使仙岛湖的千娇百媚之中,更多了一分清鲜淳朴:万顷湖水晶莹剔透,常年透明度7米以上,部分水域达10米,属国家一级水质;空气的负离子浓度每立方米1010个;日平均气温,盛夏时约25℃,隆冬时约8℃。茂密的植被,纯清的湖水,洁净的空气,宜人的气温,没有一丝喧闹,一尘不染,置身其中,顿生回归大自然之感。仙岛湖四周峰峦起伏,山山翠绿,峰峰青黛,森林覆盖率达93%,野生动物32种,珍稀植物17种。山上奇洞密布,洞中泉水淙淙,戏子洞、仙牛洞、双龙洞、仙人洞、董家洞,洞洞幽险深奇,蔚为壮观。仙岛湖人杰地灵,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神奇的传说。后山:原名后垴山,风景秀丽,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到此游历。后山瀑布是阳新县最大的瀑布。距县城约38公里。瀑布的源头是一口泉,名曰“仙姑泉"。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后山人祖祖辈辈下山担水或到石缝中接水。一天中午,后山王塔堡有一位老人在一条石缝里接水,一位路过此地的仙姑走上前说:“老人家,你能给我一碗水喝吗?"老人二话没说,盛起一碗水递给仙姑。仙姑喝完,对着石缝吹了一口气,石疑里的水骤然变大。老人欲向仙姑道谢,不料仙姑驾云而去。后来,当地人把这股泉水称作“仙姑泉"。如今,水池扩建成库容为5万立方米的大山塘,并兴建了一座发电站,不仅能满足后山村民的用电,而且通过37公里长的高压输电专线送往县城联网。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座落在阳新县城风景秀丽的竹林塘湖畔的伏虎山上,306国道沿陵园北墙而过,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这里林木参天,浓荫蔽日,鸟语花香,四季常青。整个陵园占地面积四百二十七亩。 陵园座北面南,整个建筑随山势自然分布,按主峰两翼布局,取中轴对称形式,分7级高低平台组合,由264级台阶串连,将具有民族精神,现代风格的主体建筑安建在750米长的主峰上。 首先,看到的是两组雕塑群。东侧为《同仇敌忾》,是以震惊全国的1927年阳新“2.27"惨案为背景创作的;西侧为《继往开来》,是以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为内容创作的。园名坊,是一座具有现代风格的,横卧屏风式的麻石建筑。坊高7.5米,宽11米。坊正面镌刻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于日题写的“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园名,在28株翠柏簇拥下,同两组群雕相伴辉映,教人垂首。
10地方物产
农作物 我县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20多种。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高梁、玉米、洋芋、蚕豆、蜿豆、绿豆、红豆、饭豆等;经济作物有油菜、芝麻、花生、向日葵、、棉花、甘蔗、茶叶、烟叶等。动物 &我县动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400多种。饲养动物有牛、马、猪、羊、免、鸭、鹅、狗、猫、鸽、蚕、蜜蜂等20余种;兽类有豺、狼、豹、野猪、獐、鹿、刺猬、野兔等30余种;鸟类有麻雀、喜雀、布谷、野鸡、雁、燕、猫头鹰、鹭、八哥、啄木鸟等90余种;鱼类有鲢、鲤、鲫、鳜、青、草等80余种;两栖爬行类有螃蟹、甲鱼、青蛙、蛇、鳝鱼、乌龟等20余种;节足类有蜈蚣、蝎、蚂蚁、虾等60余种;其它有老鼠、蚂蝗、壁虎、蜘蛛、蚯蚓、蜻蜓等120余种。植物 &我县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合多种植物生存,常见和比较重要的品种主要有以下几类:果品类有梨、桃、李、柿、杏、枣、柑桔、樱桃、石榴、枇杷、板栗、核桃、葡萄、猕猴桃等20余种;经济类有桑、油桐、油茶等10余种;药材类有吴茱萸、半夏、天麻、穿心莲、桔梗、黄姜等300余种;蔬菜类有大白菜、小白菜、菜苔、莴苣、萝卜、辣椒、湖蒿、黄瓜、南瓜、苦瓜、豇豆、扁豆等90多个品种;花卉类有玫瑰、桂花、菊花、月季花、金银花等近200个品种。珍稀动植物和特色产品珍稀古木 &我县200年以上珍稀大树有82株,其中400年以上的有重阳木、枫香共2株、侧柏、杉木各1株,樟树3株、银杏5株。主要土特产 &苎麻,始种于宋朝,是享誉海内外的“内山麻”故乡,现种植面积4580公顷,年产7282吨。柑桔,明代开始种植,尤以龙港的“龙潭桔”、海口“玉桔”为佳,现种植面积3860公顷,年产量9385吨。茶叶,始于宋朝,枫林的“坡山风髓”、龙港的“金竹云雾”、排市的“八珍茶”古今闻名,现种植面积1067公顷,年产275吨。珍贵禽类和水产品:,鄂东南特产,主产于阳新,介于鹅鸭之间,味甘温、滋补佳品,现年产251万只;春鱼,原产于牛湖,因肉嫩味美、营养丰富、产量少而珍贵、历史上为皇宫贡品。
11阳新名人
阳新铁御史少将[梅盛伟少将王义勋少将吕作松少将贺俊侦少将汪克明少将吴嘉民少将孟 嘉解放军上将&王 质大明才子吴国伦
&*&参考资料添加成功后,需经过约1-2天的审核流程,审核通过后方可查看。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医学、法律、金融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阳新县&图册
编辑次数:1次
更新时间: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山种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