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中国近代史时间轴,二战时南平状况。

日本人只学习二战之前的近代史,中国代表张玉安被激怒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445|回复: 7
近代史325分,不想二战,请大家帮忙参谋一下!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我本科毕业于211历史专业,5年工作经历,因为想深造所以考了中山近代史方向。分数如上,排名十多名了,复试希望不大。但是二战变数太多了还是走调剂,小伙伴们有什么好建议吗?谢谢!
中级战友, 积分 6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78 积分
在线时间1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6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78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6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78 积分
能调剂就调剂,如果学校不行那就挑个好城市,比如北京,天津。
中级战友, 积分 9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30 积分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9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30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9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30 积分
1.如果你没有名校情结只想有个文凭的话。就像你说的,二战变数太大。我觉得能调还是调好了。而且,调剂也不是容易的事。
2.如果你有名校情结非中山不可的话,不妨再试一次,不然你会遗憾的。漫漫人生,如果是为了自己想要的,再考一次不算什么。不过也要慎重,二战压力会很大的。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c的日子 发表于
<font color="#.如果你没有名校情结只想有个文凭的话。就像你说的,二战变数太大。我觉得能调还是调好了。而且,调剂也不 ...
你说的很对,不管是调剂还是二战都不容易,我是想尽量调剂,调剂也走不通的话只有二战了。同学有学校推荐吗?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拂袖东篱雪 发表于
能调剂就调剂,如果学校不行那就挑个好城市,比如北京,天津。
嗯哪!首选调剂。北京或者天津的话同学有学校推荐吗?
中级战友, 积分 9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30 积分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9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30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9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30 积分
我不是考你这个专业的哦。你可以在考研帮考研的论坛里多找找调剂的,能找到学长学姐更好。我也是这么找过来的,不过分数出来我就找了。现在在准备复试了。建议抓紧时间,毕竟调剂也是挺难的。
中级战友, 积分 9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67 积分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9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67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9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67 积分
分数虽然不高,但你是211毕业有优势,可以考虑“优质资源计划”,每个学校都会为211.985的学生留一些名额的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EnzoBonn 发表于
分数虽然不高,但你是211毕业有优势,可以考虑“优质资源计划”,每个学校都会为211.985的学生留一些名额的 ...
嗯嗯,目前重点关注西北大学。谢谢!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在“我”中打开扫一扫,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Powered by Discuz!近代史上伤亡最高的战役,为什么此战会打的这么激烈
近代史上伤亡最高的战役,为什么此战会打的这么激烈
  人类自从有历载以来,就不断发生着战争。  用经济学中的观念来解释,这就是人类的不断繁衍与有限的资源之间的矛盾,既然矛盾已经存在,而且又没有好的方法可以化解,那最终就必然会爆发战争了。  战争虽无数,但总有那么些战争是人类难以忘怀的,这些战役终将会成为认了历史上无法抹去的一页。在近代,有一场战争被人们称作是“绞肉机”,因为死亡人数众多而被流传,没错,这场战争就是格勒保卫战。  这场战争被称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对于反法西斯战争而言有着不可磨磨灭的贡献,这场战争不仅打破了德国不可战胜的魔咒,更是使苏联逐步掌握了战略的主动权。那么这场战争做出了如此的功勋卓著,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代价是极其沉重的。  这场战争作为一个单场战争,双方的伤亡人数高达200万人,是人类历史上死伤最大战役之一,在战场上一名普通士兵的存货周期仅有九分钟,人漫长的生命在这里只能存活九分钟,每一秒钟都有生命流逝,这是多么可怕的场面。  为什么战争能够进行到这种地步,不得不提的是这场战争的背景。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交通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若是德军攻占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则向北可攻莫斯科,向南可出波斯湾。而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苏联粮食、煤炭、及石油的主产区。如果德军占领这一地区,苏联就会失去这些战争所需要的重要资源。  所以无论是从德军的角度还是从苏军的角度,这场战争都意义非凡,换句话说,这场战争的惨烈程度对于双方的当局,也是预料之中的。  这场战争德军投入了100万的兵力,苏联投入了250万的兵力,战争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战争中苏联的统帅斯大林发布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明确下令:不准退后一步!  德国的统帅也在演讲中明确指出,这场战争德军绝不会撤退:德国的士兵占领了哪里,就要守到哪里!  于是,在双方不会妥协的态度中,斯大林格勒成了二战中最大的绞肉机,人间炼狱也不过如此了吧。  一名曾经参加过这场战争的老兵回忆说:在这场战争中,很多人都说我们是热血的,但我身处其中,能够感受到的只有人命的微贱。普通的红军士兵存活周期只有九分钟,军官大概是三天。活一天是连长,活两天是营长,活三天,你就是团长。我们的军队因为一个火车站,同德军在一天之内反复争夺十三次。  一切的事物,都将会是有始有终,战争也不例外,这场格外惨烈的战争最终还是以苏联的胜利结束。德国因为远征的原因在后勤补给上终究是略输一筹,尽管有着不俗的军事实力以及战斗精神,但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结束了这场号称“绞肉机”的战争。  小编:战争源自于不合理的欲望,我们现在所处的和平环境是弥足珍贵的,我们应当做的不是无脑的激进,而更应该是珍惜和平,维护和平,让战争永远不再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4小时热文
  交阯反叛是怎么回事  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征侧、征贰于交趾造反作乱,
  &听说你们的天子叫秦王,少年时就见识非凡,长大后英明神武。先前天下大乱,国家
  卢循(?―411年),字于先,小名元龙,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东汉名儒卢
  郑樱桃,后赵太祖石虎的皇后。郑樱桃并不是石虎的结发之妻,原本只是他一个小妾。
  袁炜从十岁开始专习八股文,读书过目则成诵。17岁补县学生,熟读经史,以博雅称
  羯人生性强悍、威猛,作战勇敢,所向披靡;后赵皇帝杀人如麻,骨肉相残,手段极其
  石虎晚年,尤其是死后,整个中原响彻着男人们的嘶吼声&杀杀杀&。皇宫里更是刀光
  拍马屁是一门&学问&,在古代官场上必备的技能,中国历史那么多年,马屁也拍了那
  因为&闻鸡起舞&与&中流击楫&两个成语,祖逖永远被大写在魏晋南北朝乃至中国历
  苏峻叛乱,是东晋初年的一次大规模内战。  内战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晋明帝去世
  1505年夏日里的某一天与湛若水的相识是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这一事件对我心智
  汉羌战争,是指东汉与河西走廊西部的西羌部落断断续续进行的百余年的战争。由于西
  交阯反叛是怎么回事  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征侧、征贰于交趾造反作乱,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意气风发的朝代,这个朝代被后世称为&大有胡气&。唐朝的
  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动摇了隋王朝,隋焬帝内心非常害怕,过着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
  历史上如何评价晋阳兵变  李渊从太原起兵到攻克长安,只有短短的5个月时间。隋
  晋阳兵变是怎么回事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遍及全国各地,615年(大业十一年)
  俄罗斯西伯利亚一个湖内的古城遗址,距今1300年。这个长方形古城遗址被命名为
  东晋朝的崩溃,桓玄为盟主的诸藩镇,占据建康以西的州郡,朝廷政令只能施行在东方
  王艮和他所创立的泰州学派,以其&百姓日用之学&和&淮南格物&的独特风旨,构成
  王艮,明代哲学家。泰州学派创始人。生于成化十九年六月十六日,即1483年7月
  王与马共天下的意思  有人不清楚&王与马共天下的意思&,其实在字面上理解王与
  贵霜降服了,西域收复了,南方平定了,匈奴乌恒没戏唱了,东汉帝国历经几代君王的
  东汉光武帝建武16年(西元40年)2月,素来臣服于中国的交趾郡(今越南北部)
  盐池之变,是契丹历史上的一次流血政变。时任契丹族可汗的耶律阿保机邀请反对自己
  契丹部落联盟首领被称为&可汗&,由选举产生,三年一届,可连选连任,但不能终身
  契丹部落联盟首领被称为&可汗&,由选举产生,三年一届,可连选连任,但不能终身
  避孕套,这种羞于启齿的东西,是战场上大兵们很喜欢的一种保健用品。那么,安全套
  《军师联盟》里描述的石亭之战,虽然名气不大,却是三国前期一场重要的战役。这是
  赤壁之战我们都很熟悉,正是这场战争导致了天下三分,孙权和刘备各自占据了吴地和
  喜欢二战历史的朋友都通常会被一个问题所困扰,那就是二战中德军的党卫军和国防军
  清朝灭亡后,中国涌现出了很多军阀,他们天天征战,百姓们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说到抗战中中国军队打得最惨烈的一场守城战,估计衡阳保卫战必定榜上有名。这场发
  七爷与八爷,又称长爷短爷,或是高爷矮爷,习惯上也有人称他们为谢将军与范将军,
  话说公元161年,一个大胖小子出生在河北省涿州市刘家大院,一双大眼睛加上粉嘟
  一般认为,天主教是基督教日趋腐化的产物,而且部分教义严重偏离《圣经》,迷信得
  第三十二卷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净几明窗不染尘,图书镇日与相亲。偶然谈及风流
  灯塔对我来说是一个很神祕的地方,因为几乎没机会可以去内部一探究竟,只知道灯塔
  马愉(),字性和,号澹轩,明宣德二年状元,官至礼部右侍郎,
  82年前,鲁迅曾遭遇过山寨版的自己,他还专门就此登报声明以正视听。那是192
  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传说中女真人的祖先。传说三仙女浴于布勒瑚里湖中,神雀衔
  Jane正在放她丈夫的羊群,顺便带了些回家烧的木柴,结果在路上遇到了3个穿着
  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黛玉的一生
  在号至15号上午11时,亚丁湾地区经连续发生了62次地震,
  苏东坡画墨竹,文同是他的老师。文同是苏东坡的表兄,字与可,曾任湖州知州,因此
  唯有善于思考的读者才称得上读者,我的著作就是要题赠给善于思考的读者,不管你是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日首
  丰碑,又名《军需处长》,由李本深创作。《军需处长》这篇课文就是围绕&quot
导读: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味渐浓,整个旧历年年俗随之拉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李贽(年),字宏甫,号卓吾。福建泉州府人,汉族。明代著名思
  【原文】  袁炜,字懋中,慈溪人。嘉靖十七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三,授编修。炜性
  有很多诗词,我们常常脱口而出,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可怜天下父母心&,但
  程颢是宋代的博学之士,一生著述颇多,且时常讲学,他与其弟程颐都是当时的大学问
  村居&&&&& &nbsp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文学家李伯元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最早在陈所发行的《世界繁
我国民间有一个传统就是正月里不理发,所以大部分人在年三十之前理发,过了一个正月之
春节是我国最为传统盛大的节日,从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是各种活动庆祝节日。那么正月十
道教的雷部五元帅指的是谁,他们具体司职是什么,都有什么来历?
雷部五元帅是指九
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自古以来就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在嫡长子继承制之前有一个禅让制就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盛极一时、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为什么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孙宏云.郑州大学学报,2
“局”与晚清的近代化.冯锋.安徽史学,1
江苏现代化启动的历史特点.王国平.社会科学,7
辛酉政变与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陈奇.贵州社会科学,11
近代中日两国法制现代化之比较.姚琦.广西社会科学,1
晚清的内忧外患与日本近代化.罗立东.西南大学学报,3
清末新政工商制度改革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温艳、王洪涛.学术论坛,9
20世纪上半叶甘肃金融现代化进程评议(上)——基于制度变迁的考察.朱智文、杨红伟.甘肃社会科学,6
学习前辈学者的优良学风——读《刘大年来往书信选》的一点体会.李文海.山西大学学报,3
历史研究与现实关怀——张海鹏先生的学问人生.李细珠.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
贯通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学研究——访金冲及研究员.金冲及、邹兆辰.历史教学问题,5
为学贵在勤奋与一丝不苟——瞿同祖先生访谈录.瞿同祖、赵利栋.近代史研究,4
在清末民初历史与社会问题中艰辛探索——访胡绳武教授.胡绳武、邹兆辰.历史教学问题,3
跨文化对话:中国基督宗教史的现代化解读——以章开沅的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为例.陈才俊.世界宗教研究,1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周卫.长白学刊,5
鸦片战争前后的社会批判思潮与边疆观念.章永俊.中州学刊,3
鸦片战争前后研究边疆和域外史地的学者群.章永俊.学术研究,3
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以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为中心.刘超.学术月刊,6
走出“14年()”的思想束缚,以广阔的视角观察太平天国历史.茅家琦.清史研究,1
从清末编纂看太平天国.章开沅.清史研究,1
《清史·通纪》第六卷的主要写作思路及内容——兼从清史工程论太平天国.夏春涛.广西师范大学学报,3
金田起义前夜的广西社会.夏春涛.福建论坛,5
太平天国拜上帝会不是邪教.戴逸.江海学刊,1
清政府对太平军的分化瓦解.贾熟村.广西师范大学学报,3
太平天国时期中央与地方权力再分配格局的形成.楚双志.沈阳师范大学学报,3
太平天国乡官的任用标准与社会功效.王明前.海南大学学报,3
关于太平天国时期上海战略地位的思考.华强.扬州大学学报,4
太平天国“人无私财”问题辨析.吴善中、殷定泉.扬州大学学报,4
《天朝田亩制度》“反动性”辨.王明前.学术探索,4
一幅不可多得的衰世群丑图——《粤氛纪事》有关太平天国时期清方将帅的记载.欧阳跃峰.安徽史学,5
太平天国失败和中外历史文化背景的相关比较.刘惠君.兰州学刊,6
“师夷制夷”与太平天国革命.王双印.学术研究,11
洋务运动进步意义简论.唐凌.西华师范大学学报,6
试析洋务运动的思想与实践.谢晓雯、雷忠.社科纵横,10
论早期维新派的民本思想——中西文化纽结的统一体.姜朝晖.河北大学学报,5
戊戌政变后的社会舆论.吴敏超.史学月刊,6
戊戌变法的性质是立宪吗?刘劲松、朱福惠.福建论坛,8
试论戊戌维新派的社会公平观.贾国静.广西社会科学,11
晚清满汉关系与辛亥革命.朱东安.历史档案,1
全球化视角下晚清政府的几个特征.马佩英.首都师范大学学报,4
清末粤、港地区革命党人的剪发易服舆论.樊学庆.学术研究,5
清末的改良与革命一从戊戌后思想启蒙看有志之士的觉悟与抉择.汤仁泽.史林,6
清末烟苗禁种与反禁种的历史考察.邵雍.史林,6
清末立宪团体与革命团体之比较.温勇.山东社会科学,4
清末预备立宪的法文化视角解读.陶钟灵.贵州社会科学,l2
“晚清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论.朱从兵、王国平.近代史研究,2
“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费志杰.学术论坛.9
利用会党:辛亥革命的一个误区.欧阳跃峰.史学月刊,2
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的新模式.郑炳凯.河南大学学报,2
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转型.党庆兰.青海师范大学学报,3
百年前的旧事重提——辛亥时期革命派如何回答对革命的非难.彭法.高校理论战线,12
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会议学术组.江汉论坛,1
病重的中国——“五四”新文化革命中的“身体”隐喻.葛红兵、郭玉红.西北师大学报,2
五四运动:“反帝”的由来及确立.商昌宝.西南大学学报,2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策略的现代性.马友平.求索,5
五四“启蒙运动”说的历史考辨.张艳.史学月刊,6
科学、民主与民族精神重构——五四运动再思考.易水寒.福建论坛,8
“五四”运动中的“留蔡助蒋”再探.林辉锋.学术研究,111937年七七事变侧记.徐峰.历史教学问题,4
抗日战争起始时间考辨.刘为钦、杨家英.浙江社会科学,4
论中国抗战对日本国力的损耗.郭海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
中国抗战给日本法西斯国力造成的损耗.郭海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3
论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术中国化”运动.欧阳军喜.中共党史研究,3
论中国“七·七”抗战的国际影响.韩永利、胡德坤.武汉大学学报,3
试论抗日战争对昆明地区社会文化的影响.何斯民.云南师范大学学报,4
抗战时期民族自信心重振原因探析.游国斌.历史教学问题,5
抗战时期公众舆论的历史贡献王强.长自学刊,5
论东北救亡运动在全国抗战中的历史作用.张万杰.甘肃社会科学,5
论抗战时期的民族自信心.游国斌.党史研究与教学,5
抗日战争与现代爱国主义.闫亚平.求索,9
抗战期间日华秘密谈判中的“姜豪工作”——近世名人未刊函电过眼录.杨天石近代史研究1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徐志民.抗日战争研究,3
海峡两岸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学术座谈会纪要.张量.抗日战争研究,3
日本全面侵华形势下的青岛与山东——纪念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柳宾、周兆利.民国档案,4
抗战初期的南京抗日救亡运动述论——写在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李美玲.社会科学家,4
回顾共同抗日历史探索合作发展前景——记抗日历史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董丹.黑龙江社会科学,6
论清末川边垦殖.邓前程.思想战线,3
清末屯垦政策在川边藏区的实施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刘祥秀、郭平若.西藏研究,2
清朝末年川藏边路之“新政”.徐君.西藏研究,2
抗战时期川康两省的社情与民情().黄天华.民国档案,1
近代西藏安全环境与清政府之战略回应().冯建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4
清末西藏新政失败的主观原因探析.刘士岭.兰州学刊,3
原西藏地方政府的“摄政”官职.次仁央宗.西藏研究,3年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研究.刘德川.西藏民族学院学报,5
国家建构与边疆政治:基于年康藏纠纷的考察.黄天华.社会科学研究,3
1930年代的康、青、藏战争——边政、政权和地方的视角.王海兵.安徽史学,6
1932年至1933年西藏的政局.周伟洲.思想战线,3
民初新疆行政统一述论.裴杰生.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
民国时期新疆省政府确立维吾尔族汉译名词的来龙去脉.田卫疆.新疆社会科学,6
20世纪30年代国人开发新疆述论.侯风云.新疆社会科学,1
清末民初的云南地缘政治形态及其成因.车辚.贵州大学学报,1
青海调查.康敷镕.近代史资料,116
近代开发甘肃的特点及其历史局限.王美蓉、岳珑.宁夏社会科学.6
近三十年来国内内蒙古近代史研究.晋隆冈、梁卫东.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
清末科尔沁草原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变迁.王景泽、陈学知.学习与探索,3
晚清村镇志纂修的成熟及其人文历史价值——以江南名镇志《紫堤村志》为中心的分析.沈渭滨.史林,2
论吉林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杨昭全、孙艳姝.社会科学战线,4
1910年代河南治安组织的成立和性格.孙承会.社会科学研究,5
论大革命时期舆论界对河南形象的评价.李文平.河南师范大学学报,5
“区”级政权建设实践及其难局——以20世纪30年代河南省为例.叶宗宝.兰州学刊,3
台湾百年历史变迁与国共两党关系.张春英.党史研究与教学,2
台湾建省前后国家与巨族的互动——以板桥林家、雾峰林家为研究对象.郑镛.东南学术,2
试论清末台湾铁路的修建——以经费筹措为中心的探讨.蒋宗伟.台湾研究集刊,2
清末台湾的防军.许毓良.近代史研究,3
从《诗畸》看清末台湾社会.黄乃江.台湾研究集刊,4
民国时期首批就读北京大学的台湾学生.张胜利.近代中国与文物,2
试论日据时期的台籍日本兵——皇民化运动负面影响之再探讨.陈小冲.台湾研究集刊,1
日据时期台湾社会风俗改革.李跃乾.求索,2
日据时期台湾青年赴大陆求学探略.蒋宗伟.台湾研究集刊,4
日据时期台湾艺术的历史观照.王莲.求索,5
日据时期台湾人民与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特点探究.李倩.黑龙江社会科学,6
台湾日治时期土地权演变的历史考察及其评价.陆静.东岳论丛,6
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政策及其影响.沈美华.广西社会科学,8年台湾皇民化运动再论——以总督府临时情报部《部报》资料为中心.陈小冲.台湾研究集刊,4
台湾同胞投身祖国大陆抗战述略.赵宝云、秦军.军事历史,1
连横的郑成功研究及其对台湾抗日民族运动的影响.邓孔昭.台湾研究,2
台湾共产党成立之研究.宋帮强.台湾研究集刊,2
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与“二二八”事件.楮静涛.南京社会科学,2
台湾“二·二八”事件研究述评——纪念“二·二八”六十周年.韩文琦.南京社会科学,4
战后台湾的专卖政策与“二·二八”事件论析.白纯.台湾研究,1
简论战后台湾工矿企业的重建().白纯.民国档案,2
台湾省1946年度工作检讨报告教育部分.虞亚梅选辑.民国档案,2
台湾省国民大会代表与粮食部有关台省粮食案的来往函电(1948年).艾馨选辑.民国档案,2
论英人据港时期香港地区报刊立法活动的四次转折及内在原因.倪延年.江苏社会科学,4
两难的抉择:晚清中英关于香港在中国沿海贸易中的地位之争.曹英.近代史研究,4
晚清时期香港与北方环渤海地区的贸易关系.毛立坤.安徽史学,5
香港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历史贡献及启示.房正宏.甘肃社会科学,3
香港保卫战中的加拿大军队.苏颖.军事历史研究,3
战时国民党香港党务检讨.金以林.抗日战争研究,4
左右翼政治对峙中的战后香港文学“主体性”建设.黄万华.学术月刊,9
近代澳门与内地的茶叶贸易.张晓辉.中国农史,4
澳门华人巨商卢九与广东小闱姓饷项纠葛.林广志.中国经济史研究,2
年澳门救亡赈难社团的兴盛与转折.娄胜华.民国档案,1
2007年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论文·政治、法律
《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5期
二、政治、法律
近代中国政治正当性之历史转型.许纪霖.学海,5
近代中国政治转型困局的伦理透视.王垒.学术研究,5
近代中国政治变革脉络分析.刘晓民.求索,5
近代社会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刘春梅.西北师大学报,5
近代中国“软权力”的消长及当代构建.席会东、郑金标.社会科学论坛,5(上)
近代中国公民权利意识演变的历史考察.刘保刚、郑永福.史学月刊,8
中国近代民权观念的肇兴.窦衍瑞.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
制度和谐思想的近代流变.倪愫襄.中州学刊,2
地方主义、联邦主义与新国家构建中的制度选择——考察1910年代中国政治的一个视角.王续添.教学与研究,4
民初有关共和制度的争论——省思中国初次民主实践.李朝津.社会科学研究,4
民国政治学的四期发展.王向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
论香山文化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启蒙作用.尹绪忠.学术研究,5
读冯客《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谢维.近代史研究,5
省河之南的鏖战——英国国家档案馆所藏两广洪兵起事舆图考释之二.郑永华.学术研究,7
年捻军太平军两淮联合抗清述论.池子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5
论近代中国国家主权的缺失.尚红娟.南京社会科学,10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以湖北阳逻培心堂为中心.李永菊、刘森.江汉论坛,6
“民族国家”语境中的个人图像.顾红亮.浙江学刊,1
“国家”与“个人”之间——略论晚清中国对“自由”的阐述.章清.史林,3
清末民初党际伦理基本特征透视.赵炎才.求索,1
共和精神的缺失——民初政党失败再思考.王建华.人文杂志,1
民初政党政治与民主思想.尚红娟.兰州学刊,1
民国时期政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解析.徐树英.社会科学辑刊,2
民国时期专家治国的理念研究.吴越秀.贵州大学学报,5
身体政治:国家权力与民国中山装的流行.陈蕴茜.学术月刊,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补考.宋月红.党的文献,5
道光朝大计官员处分人数考.陈一容.近代史研究,1
“穆党”对道光朝晚期吏治的影响.刘海峰.史学月刊,3
咸丰十一年内阁颁两宫太后垂帘上谕.王澈.历史档案,2
从慈禧到“清流”:同光中兴中的“声”与“色”.王维江.学术月刊,12
光绪朝“政府”词义之嬗变.王宏斌.近代史研究,6
两江总督的定制及职掌探述.龚小峰.史林,6
清代华北乡村治理研究——以顺天府宝坻县乡保制为例.任吉东.历史档案,2
晚清中国对美国总统制的解读.熊月之.史林,1
从君民共主到君主立宪.徐小明.浙江学刊,6
清末吏治与乡村民变——以浙江为例.邵晓芙.浙江社会科学,4
“民变”话语考论.郑清波.安徽史学,1
清末陪都盛京的军政改革.丁海斌、韩季红.史学月刊,6
晚清江苏漕捐小考.徐毅.兰州学刊,7
清末新政对民生问题的恶性操作与社会矛盾的激化.陆兴龙.社会科学,10
晚清的会馆与地方政府——咸同年间新会葵花会馆的个案研究.陈伟、栾洋.重庆社会科学,1
《待百姓条例》颁布时间考.侯竹青.史学月刊,5
论“二次革命”时期的中央使职制度.刘迪香.湘潭大学学报,4
民国初年的省制改革.周春生、孔祥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5
民国时期公务员(文官)考铨制度研究述评.姬丽萍.安徽史学,4
民国文官制度的独特创制.房列曙.史学集刊,6
浅议年近代公务员考试对科举制的传承.陈小锦.贵州文史丛刊,2
国民政府文官考选制度行之维艰的原因.曹志敏.齐鲁学刊,3
抗日战争时期的高等文官考试制度.肖如平.浙江大学学报,1
近年来国内有关民国时期保甲制度研究的新趋势.冉绵惠.民国档案,2
民国时期江西保甲制度引发的经济纠纷及其解决一以宜丰、万载两县保甲诉讼档案为中心.龚汝富.中国经济史研究,3
民国时期重庆市的保甲编查探析.李慧宇.四川师范大学学报,3
国民政府保甲制度中的连坐处罚规定及其实践制约.曹成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6
近代以来中国乡村基层政权的三次转型.郑自俭.河北学刊,4
浅析民国初期山西“村政”运动.祖秋红.晋阳学刊,2
南京国民政府的省政府合署办公问题探析.林绪武、奚先来.南开学报,6
对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训政规划的若干考察.黄珍德.社科纵横,2
中西之争与古今之争——近代中国宪政史研究的一个视角.羽戈.社会科学论坛,1(上)
甲午之前士人对西方议会制的认识.薛恒.南京社会科学,2
直隶地方官与清末宪政改革.徐建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
顺直谘议局与清末分权制衡体制的产生.徐建平.史学月刊,4
独断与合议:清末直省会议厅的设置及运作.关晓红.历史研究,6
《钦定宪法大纲》与清末政治博弈.张剑.史学月刊,6
民初第一次国会选举竞选活动研究.张永.安徽史学,4
变异的政党竞选——以民国第二届国会选举为例.熊秋良.江苏社会科学,1
民国宪政史上的“经济民主”诉求及其论争.邓丽兰.福建论坛,3
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选举会代表人数人员考.薛恒.江苏社会科学,4
浅析议会制度在近现代中国移植失败的原因.董力.武汉大学学报,6
民国时期省议会与省长之间的冲突——以江苏省议会弹劾省长案为例.朱英.社会科学研究,1
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期成会述论.黄天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
民国初期江西省议会中的党派之争李平亮.史学月刊,3
中国知识界与“五五宪草”之制定.邓丽兰.历史档案,3
宪法危机与1919年南北和谈.张淑娟.安徽史学,4
五四宪法特点论析.薛剑符.黑龙江社会科学,5
“五权宪法”与“三权宪法”之比较.张振国.辽宁大学学报,6
晚清以来“山西文化”的逐渐形成——兼论行政层级与经济网络的双重规整.刘影.史林,5
晚清江苏民变中的反地方自治现象探析.杨涛.史学月刊,6
异化、国家和记忆:清末民初地方自治的两难.周松青.史林,2
清代至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对察哈尔地区行政控制的加强.牛敬忠.内蒙古大学学报,4
从示禁碑看清至民国闽南地方政府对社会的治理.王日根、周惊涛.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4
北洋军阀时期的江西联省自治运动.程云飞.党史文苑,7
晚清新政时期官员的教育培训及其作用.肖宗志.史学集刊,2
政学会与北京民国政府的政治变迁.刘景泉、林绪武.天津社会科学,6
北京政治的常态和异态——关于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的研究.汪朝光.近代史研究,3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民道德状况探析.康宇.东疆学刊,1
读北洋军政要员信札.来新夏.历史档案,4
论衡阳撤防与直皖关系的演变.刘兰昌.福建论坛,7
论二次北伐中西北军与河南红枪会关系的演变.吕书额.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
国民军入甘及其对甘肃社会的影响.谷跃锋.史学月刊,12
民初政党经费来源研究——以共和(统一)、国民(同盟)两党为个案.王建华.民国档案,1
政党建置与民初政制走向——从“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口号的提出论起.杨天宏.近代史研究,2
无法和谐的奏鸣曲——论同盟会、湖北集团和江浙集团间政治关系的演变.张皓.民国档案,3
南北对峙与上海广东社会内的政见纷扰().宋钻友.史林,5
广东抗战时期的保民大会与基层民众动员.沈成飞.中山大学学报,6
广西“新民团”与乡村建设运动.刘文俊.安徽大学学报,6
新桂系“铲除土劣”政策探析.刘文俊.党史研究与教学,1
新官绅及乡镇权力结构——以浙江省海宁县长安镇为中心.丰箫.清华大学学报,2
论平教会在民国时期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荆蕙兰、梁俊.北方论丛,3
试论中国民主党派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宋连胜、王海胜.学习与探索,5
旧政协会参加始末谈.梁漱溟.近代史资料,116
民国国歌《卿云歌》的诞生与争论.李静.文艺研究,3
民初宪政对国民党早期政治发展的影响.王建华.学海,4
民初国民党上层拉人入党现象考论.李玉.安徽史学,5
建设中的意识形态与民国中山纪念堂建设运动.陈蕴茜.史林,6
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实践及其历史启示.刘海燕.江海学刊,4
对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训政规划的若干考察.黄珍德.湖北社会科学,1
整理国故的动因、视野与方法.秦弓.天津社会科学,3
武汉国民党的“联共”和“分共”.杨奎松.近代史研究,3
国民政府时期()负责稽核请运赈品机关考.武艳敏.河南大学学报,1
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与北伐政局初探.安东强.中山大学学报.2
国民政府“班禅问题”得失谈.马守平、喜饶尼玛.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
南京国民政府以军驭党的政治模式对国家建设之影响.李月军、侯尤玲.军事历史,2
国民党训政失败的原因探析.李默海.延安大学学报,2
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组织演变考察.马义平.山西师大学报,3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党基层控制政策的新趋向——兼论中共相关政策对其的影响.曹成建.民国档案,4
南京国民政府“验票”新论.张立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5
国民党新政学系述论.李宜春.贵州社会科学,7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在黄泛区的资源整合与国家调度——以豫东地区为例.渠长根.军事历史研究,1
北碚地方当局抗战事略.葛向荣.卢作孚研究,4
试析重庆时期国民政府的标准化事业.杜俊华.重庆社会科学,8
论抗日战争时期“工合”运动中的指导员.高海萍.贵州社会科学,9
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社会服务工作.陈竹君.重庆社会科学,11
试论国民党势力在新疆的消长——1944年及其以前国民党在新疆的活动.王中新.西域研究,2
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新疆省党部活动述论.王中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4
南京国民党政权失败原因再探讨.刘景岚、栾雪飞.史学月刊,5
军统局密令确保该局人员当选国大代表电(1947年8月).栾充选辑.民国档案,3
《蒋档》书翰中的国民党派系倾轧.冯启宏.民国档案,1
二○○六年中共党史研究述评.刘晶芳、刘振清.中共党史研究,3
中共党史学史基本理论问题评述及研究展望.汪兵.党史研究与教学,4
三谈关于中共党史史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与张世飞商榷.周一平.党史研究与教学,5
近十年来中央苏区史研究述评.肖如平、谢庐明.中共党史研究,2
近三十年中共党史人物年谱论略.衡朝阳.党史研究与教学,6
新时期以来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特点.刘颖、韦磊.近代中国与文物,3
学科建设视野下中共历史研究的学术化分析——兼回应何云峰的批评.沈传亮.党史研究与教学,1
年鉴学派的史学思想理论与中共党史研究.韩璐.党史研究与教学,1
论计量史学与中共党史研究.赵淑梅.党史文苑,10
中共党史重要论文、著作目录索引(2006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图书馆.中共党史资料,1
中共党史革命史史料书目提要(二).卫香鹏、曾景忠.近代史资料,116
2000年以来中共“一大”研究新论述评.程金蛟.甘肃社会科学,2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是历史必然.张静如.党史研究与教学,3
中共一大文献辨析二题.李玉贞.党的文献,3
对中共一大前“53名党员”说法的质疑.张小红.党史研究与教学,6
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党的二大——与丁卫平商榷.马连儒.中共党史研究,4
试论中共五大的历史贡献.毛磊.湖北大学学报,3
中共五大在党的建设上的成就.谢撼澜.党的文献,5
也谈中共五大土地问题决议案.徐新玲.学习与探索,12
论中共五大对党的建设的历史贡献.高万娥.学习与探索,12
从五大到八七会议:中国共产党政治战略的转变及其历史启示.宋留清、黄少群.党的文献,5
关于中共六大的一组文献资料.本刊选辑.中共党史资料,4
一次以建立和建设新中国为主题的中央会议——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地位.陆仁权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3
三份检讨书与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孙平、杨菁.历史教学问题,5
近十年来八七会议研究综述.谭幼萍、王敏玉.党的文献,5
“二七”陂头会议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刘文泉、肖小华.党史文苑,8
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蒋建农.史学月刊,1
中共中央晋西会议的战略决策.王渔.中共党史研究,2
近现代中国历史环境与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人才组合.谭炳华.学术论坛,7
湖南早期共产党人社会调查活动特点探析.李慧.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7
论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形成.李惠康.青海社会科学,6
从湖南看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倾向.赵芳.党史文苑,2
大革命失败前后中共党员锐减内因探析.唐金培.党史文苑,10
东北地区中共地下党(年)组织生态分析.李月军.党的文献,5
论中共满洲省委撤销原因及利弊得失.刘贵田.中共党史研究,4
党、革命动员和地域社会:论中共河北党组织().徐进.史学月刊,12
中共在抗日战争后期关于夺取沦陷区城市的战略探析.王东.中州学刊,6
中共地下组织在天津解放中的贡献.赵慧、涂天向.中共党史资料,3
中共重庆地委军运工作研究述评.陈洪.重庆师范大学学报,1
马克思主义在陕北的早期传播及其党团组织的建立.梁严冰.延安大学学报,3
苏区少年先锋队述略.邵雍.江西师范大学学报,4
略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陈金龙.中共党史研究,6
“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有关问题考证.王凯捷.中共党史研究,4
“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与“民主共和国”口号的比较分析.潘焕昭.长自学刊,2
年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共和国”主张论析.王军、阎治才.东北师大学报,2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探索执政模式的历史考察.齐卫平.党史研究与教学,1
试对“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问题的破解——兼论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合作始末.任武雄.党史研究与教学,3
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对农民革命心理的激发.邹雯娟.社会科学辑刊,2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组织保证——我军党委制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李书吾、沈国权.军事历史研究,3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国情的分析.李永丰.北京党史,4
论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妇女运动的探索与实践.赵铁锁、秦明月.求索,8
试论党关于新闻媒介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的基本理论命题——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例.周石峰.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
2007年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论文·政治、法律2
中共关于农民土地所有权实行公有的错误及纠正与共产国际.盖军.党史研究与教学,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军政委员会考略.王树林.中共党史资料,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对“根本”之地的争取.张敏卿.历史档案,2
革命源起:农村革命中的早期领导群体.何友良.江西社会科学,3
革命与改良的相遇:来华新教传教士话语中的中国共产党()——以&1he Chinese
Recorder&为中心.杨卫华.史林,3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色中国”.龙瑜宬.延边大学学报,6
抗日民主政权的特点及政治影响.张顺昌.贵州社会科学,1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及其对党的发展的影响.杨松菊.湘潭大学学报,1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党对领导制度的探索.占善钦.党史研究与教学,2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战史研究及历史启示.周一平.中共党史研究,1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思想建设有效性探析.陈国桢.军事历史,1
曹辛庄八年抗战历程.左福祥.中共党史资料,2
抗战时期中共提出人权问题动因初探.黄南平、姜波.中共党史资料,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其局部执政地位合法性的论证.杨利文.延安大学学报,3
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三农”政策.郑立柱.河北大学学报,3
论抗战时期中共社会公信力的提升.吴汉全.党史研究与教学,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述评.褚永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4
抗战时期党改造和健全冀中村民主政权的考察.张聪杰、黄建华.河北大学学报,5
抗战时期中共关于新闻真实性和党性原则的论述.王晓岚.河北师范大学学报,5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论析.徐彬.党史研究与教学,5
抗战时期中共领导文化建设路径探析.温勇、王江鹏.东岳论丛,6
论抗战时期中共的肃奸策略.何德廷、辜宗秀.求索,10
有关抗日战争的三篇中共中央文献:我们的方针(1937年)、中共中央:抗日救国共同纲领草案(1937年)、确立全国抗战之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案(1937年).本刊编辑部选辑.中共党史资料,3
随中央前委转战陕北的日子.杜牧平.中共党史资料,4
论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创与中国革命的胜利.顾学周.历史教学问题,5
中国革命的农村战略与井冈山的斗争实践.杨会清.党史研究与教学,6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井冈山精神研究综述.叶福林.党史文苑,8
井冈山斗争时期和中央苏区时期党的农民土地税收政策评析.陈胜华、肖华孝.党史文苑,1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王建科.南京社会科学,12
试析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干部教育.匡胜、李春耕.党史文苑,12
井冈山时期的后勤保障体系及其经验启示.唐小平、欧阳月明.党史文苑,12
略论中央苏区的节省运动.李美玲、唐正芒.中州学刊,2
中央苏区的农村合作制组织建设.熊吉陵、柯华.党史文苑,2
中央苏区军事建设类图书简析.彭家璋、曾宪英.党史文苑,4
论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的群众运动.袁礼华.南昌大学学报,6
土地革命对苏区乡村政治秩序的变革.刘慧.党史研究与教学,6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丧失及其原因分析.王跃飞.广西社会科学.2
试论赣南、闽西革命斗争对闽东革命斗争的影响.刘雄.党史文苑,10
中共江西省委及地方组织对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历史性贡献.万建强.党史文苑,12
试论秋收起义的意义与特点.黄爱国、杨桂香、刘善文.江西社会科学,9
纪念秋收起义80周年学术研讨会活动综述.王瀚秋.党史文苑,10
秋收起义找到了中国革命之路.魏丕植.党史文苑,11
论抗日根据地民主选举的政治诉求及其启示.颜杰峰、邵云瑞.社会科学辑刊,1
中国共产党变革与整合抗日根据地社会的经验研究.高冬梅、李仁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
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庹平.贵州社会科学,3
论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孙树青、李丽斌.学习与探索,5
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廉政建设.王戎.社科纵横,6
试论华北抗日根据地时期的党与乡村.董佳.党史文苑,10
试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救国公粮制度.李淑蘋.晋阳学刊,2
山东抗日根据地缉私述论.孙宝根、张兆龄.湘潭大学学报,2
陕甘宁边区和谐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李耀萍.西北大学学报,1
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审计工作.高中华.中共党史资料,2
中共社会动员的成功经验——论陕甘宁边区二流子改造运动.阎颖.湖北社会科学,2
试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生态保护工作.李芳.延安大学学报,3
陕甘宁边区呈现出的社会和谐探因——纪念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70周年.李耀萍.人文杂志,5
陕甘宁边区民主的理念、环境和特色.吴苗.延安大学学报,5
试析陕甘宁边区民众文娱活动之和谐开展.刘维民.延安大学学报,5
试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科技教育.冯亚宁、王保存.延安大学学报,5
陕甘宁边区选举研究综述.江静.北京党史,6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制度研究.李金龙、王宝元.求索,12
延安文艺座谈会参加人数考订.高浦棠.党的文献,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边区的历史经验与启示.雷小倩、邹腊梅.延安大学学报,3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意义分析.姚建军.兰州学刊,4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张国茹.兰州学刊,4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方式初探.贺海轮.延安大学学报,6
延安大学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刘建德、袁广斌.延安大学学报,6
延安整风运动原因新探.吴业勤.党史文苑,8
论延安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杨志和、石丹丹.党史文苑,4
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自身建设.欧阳恩良.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
论党的土地征购政策在山东解放区的实践.王友明.中共党史研究,2
论辽吉根据地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地位.郑玉艳.长自学刊,3
土改与参军:理性选择视角的历史考察.李里峰.福建论坛,11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对国家结构形式的抉择.张旭东.中共党史资料,2
转折年代的中共基层政权建设——以华北人民政府为例.刘建民.山西师大学报,4
论华北人民政府对筹建中央人民政府的贡献.刘建民.河北师范大学学报,4
对解放前革命工作的一点回顾.李晨口述,宋传信整理.中共党史资料,4
洗脸——1946年至1948年农村土改中的干部整改.黄道炫.历史研究,4
关于战后中共和平土改的尝试与可能问题.杨奎松.南京大学学报,5
土改中的诉苦:一种民众动员技术的微观分析.李里峰.南京大学学报,5
盟友抑或潜在对手?——老区土地改革中的中农.黄道炫.南京大学学报,5
中国共产党与济南事件.黄金凤、赵修磊.党史研究与教学,3
抗战与中国共产党外交思想的发展.卫金桂、王章维.甘肃社会科学,3
从民间交往到官方外交——延安时期中共与美国交往的演变及启示.赵红.河南师范大学学报,5
抗战后期中共对美援的争取.刘中刚、孟俭红.抗日战争研究,1
短暂的合作:抗战后期中共与美国关系解析.于化民.抗日战争研究,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开放思想与实践.何艳辉、巴志鹏.延安大学学报,5
中共党内对于首次国共合作的争论及其结局.萧甡.党史研究与教学,2
年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历史发展.陈夕.党的文献,5
八一起义与党的统一战线.刘勉钰.南昌大学学报,5
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及现实启示.林苹.学术论坛,7
中国共产党处理福建事变与西安事变的比较研究.毛胜.党史研究与教学,6
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制定.李义彬.中共党史研究,1
再论西安事变的发生与中共的关系.张天社.史学月刊,2
对西安事变善后处理中“二二事件”的再认识.郝银侠.民国档案,2
西安事变与西北政局的演变.刘俊凤.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
西安事变研究的新思考.林家有.广东社会科学,3
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确立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关系.马贵凡.近代中国与文物,3
东北救亡人士与西安事变.张万杰.学术界,5
社会舆情与应变策略——以西安事变为中心的再思考.夏蓉.学术研究,10
1937年国共谈判中毛泽东、周恩来、洛甫等的一组来往电文.本刊编辑部选辑.中共党史资料。2
山西与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点之比较.马小芳.西北师大学报,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统一战线政策的演进.王琴.青海社会科学,3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动地方实力派走向抗日战场的——以四川为例的统战史考察.邓前程、徐学初.四川师范大学学报,5
中共重构下的晋西北乡村领袖——以“张初元模式”为个案研究.岳谦厚、张基辉.中共党史研究,6
三件珍贵文物见证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宋敏.近代中国与文物,1
中国共产党对民盟西北支部的舆论报道及影响.张雪梅.延安大学学报,3
忆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东营”战场.郎冠英.中共党史资料,4
试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宁夏的民族工作.刘韬、张婵娟.宁夏大学学报,5
1945年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思想论析.吕斌、栾雪飞.东北师大学报,2
论国共领导人对商民在国民革命进程中地位的认识.乔兆红.社会科学,1
全民族抗战新论——兼谈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刘会军.史学集刊,4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农业政策比较分析.薛金艳、栾雪飞.甘肃社会科学,4
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土地政策及其对全局的影响.董长贵.中共党史研究,6
1949年前国共两党思想政治工作比较研究.谢红军.学术论坛,10
中国近代司法的产生及其前提条件.沈国琴.晋阳学刊,6
近代中国宪政移植中的文化抵抗.郑琼现.学术研究,2
近代中国法律教育转型与法律人才的成长及异化.侯强.云南社会科学,1
中国近代法律教育政策和体系及其特征.侯强.重庆社会科学,8
冲突与选择——近代中国文化及法文化的嬗变.梁聪、郭亮.宁夏大学学报,3
近代中国审检关系探析.桂万先.学术研究,6
从公产管理与诉讼观察法律制度的近代变迁.夏扬.学术研究,2
传统资源与移植资源的对话——以近代民事立法为视角刘婷婷.云南社会科学,6
法律制度近代变迁的多样性——以上海道契为例.夏扬西北大学学报,5
近代天津会馆房地契约与诉讼习惯研究.宋美云.史学月刊,7
太平天国前期财政法律制度研究.刘忠勋.广西社会科学,6
晚清预备立宪与司法“独立”.迟云飞.首都师范大学学报,3
晚清地方城市治安管理制度与运作脱节之分析.杨发源、刘敏.社会科学辑刊,4
晚清留日法政学生与中国近代司法变革.邝良锋.求索,4
清末礼教派法律思想的理性思考.严文强.江汉论坛,1
清末新政与近代甘肃警政的创办.张利荣、邓智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
清末礼法之争背后的法律思想价值.柴荣.广东社会科学,2
论清末的刑讯制度改革——以年《申报》、《大公报》为中心的考察.蔡永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
清末中国民法思想形成分析.柴荣.江海学刊,4
清末商事法规颁行的背景、影响及评价.张玉光.学术研究,6
争辩中的晚清法制现代化观念启蒙.颜文俊.重庆社会科学,12
“两种清末宪法草案稿本”质疑.尚小明.历史研究,2
清末民初证据法的近代化初探.蒋铁初.江苏社会科学,3
清末民初商事立法对商事习惯的认识与态度.王雪梅.四川师范大学学报,4
北京政府时期司法官惩戒制度略论.毕连芳.山西师大学报,4
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下的北京政府时期审计.郭华平.中国经济史研究,4
论民初司法大量适用民事习惯的历史原因.李卫东.西北大学学报,3
民初《大总统选举法》立法之争.叶利军.江汉论坛,4
民国初年关于行政诉讼体制的争论.沈大明.社会科学,4
1921年广州中华民国政府未设司法部.欧阳湘.历史档案,1
年北洋政府京外司法考察述评.康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4
1925年宪法案:一部体现现代宪政精义的宪法.胡玲芝.湖南师范大学学报,5
法律移植与本土文化的融合——19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破产法》考察.王小梅.河北学刊,3
南京国民政府1930年婚姻法的实施效果与制约因素考察.李刚.江西社会科学,4
民国司法院:近代最高司法机关的新范式.聂鑫.中国社会科学,6
中西合璧:民国政治学家的民治诉求王向民.学术月刊,11
中国传统继承制度的近代嬗变——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为例.裴赞芬.河北学刊,3
研究范式多元化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新动向——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研究摭言.朱文通.河北学刊,3
“民国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与近代华北社会”学术研讨会简述.把增强.近代史研究,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法院刍议.胡晏诚.党史文苑,6
论1934年《海关缉私条例》的历史地位.孙宝根.求索,2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监犯调服军役法制之述评.李晓社南京社会科学,10
晚清外籍律师新见:一个职业本位的视角.蔡晓荣.西华师范大学学报,1
民国时期对外籍律师的限制——以上海为例.陈同.史林,4
民初组建全国性律师组织的努力与顿挫.李卫东.浙江学刊,4
从会长负责到委员主持:1927年上海律师公会改组述论.李卫东.江苏社会科学,3
中国近代高等警察教育综论.肖朗、施峥.浙江大学学报,1
试论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特点.杨玉环.齐鲁学刊,2
试评中国近代警察制度.杨玉环.辽宁大学学报,3
晚清自治时期上海街头的警民冲突.何益忠.学术月刊,3
军统“交通警察部队”的组建和覆没.毛德传.军事历史,2
2007年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论文·军事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5期
近代战争与新式交通发展:以浙江抗日战争为中心.丁贤勇.抗日战争研究,3
湘鄂战争述评.王斌.军事历史研究,2
年西藏与康、青战争之研究.周伟洲.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
关于卢沟桥之战的几个问题(下).魏宏运.南开学报,1
“平型关大捷”小考.郭伟、武天杰、沈乔.党的文献,1
抗战初期粤海军虎门作战史料(38.3).夏军选辑.民国档案,3
抗战中期的国共配合作战问题——以百团大战、中条山战役为中心的讨论.刘贵福.抗日战争研究,2
武汉会战前的湖北防空建设述论.张泰山.民国档案,4
抗战时期滇南防守的地位与作用.孟端星.求索,2
再论中国远征军成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局的影响——兼从制空权的角度分析缅甸战局.倪乐雄.军事历史研究,2
书生立武勋——湘军功成的内在因素.李志茗.社会科学,10
树立正确的战争荣辱观——论甲午战争中四位海军将领自杀.安尊华.贵州文史丛刊,3
论甲午时期官僚士大夫的战备思想.于春梅.历史档案,3
晚清军事现代化的历史成败.张瑞安.贵州文史丛刊,1
晚清新政时期各地征兵章程之文本分析.赵治国.求索,8
1905年新军服制述论.樊学庆.军事历史研究,3
北伐前后国民革命军的党代表制.杨利文.民国档案,1
《大公报》与南京政府初期之裁兵运动.岳谦厚、王瑞霞.晋阳学刊,2
年间国民政府的国民兵组训述评.孙玉芹.军事历史研究,4
1938年11月上旬长沙军事会议召开时间考.张学继.党的文献,2
南京保卫战第六十六军阵亡将士殉国事略(1939.1).胥兆梅选辑.民国档案,4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事优抚评析.沈阳.党史文苑,2
“武主文从”背景下的多重变奏:战时国民党军队的政工与党务.王奇生.抗日战争研究,4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粮供应评析.张燕萍.江苏社会科学,4
抗战时期的兵役制度——以四川为例.冉绵惠四川师范大学学报,5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走私活动.齐春风.安徽史学,6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军事实践.张明金.中共党史研究,5
论中国共产党对黄埔军校建设的历史性贡献.尤国珍.广西社会科学,8
论大革命时期在四川地区开展的军事工作.陈洪.中共党史研究,5
我军实行政治委员制度的历程回眸屈莉.军事历史研究,2
井冈山时期红军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罗包庚.党史文苑,9
一九三一年红军党委制取消原因探析.朱廷川.中共党史研究,2
华东军政大学加强学校建设的六大措施.孙盛年.军事历史研究,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军军事行政法制建设的历史演进之考察唐锐、王婉.军事历史研究,2
民主革命时期人民军队软环境建设的路径.吴珍美、桂治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4
略论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王海英.党史文苑,8
近十年来南昌起义研究综述.徐华佗.党的文献,4
红军长征和长征精神.石仲泉.中共党史研究,1
长征史料的挖掘、保存.刘英、丁家栋、杨洁.中共党史资料,1
对红军长征史两个疑问的解答.徐占权.军事历史,1
关于红军长征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郭德宏.安徽史学,1
长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转折点.高凤林、马启民.社会科学家,1
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的回顾与思考.孙党铭、李华军.军事历史,2
红二方面军成立经过考.翟清华、林全民.军事历史,2
关于红军挺进师若干史实的考证.周德春.中共党史资料,4
红军无线电通信技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作用.顾俊杰.军事历史研究,4
中央苏区时期红军对国民党军的策反策略.班布日、张玉龙.党史文苑,12
赣粤边红军游击战争胜利原因探析.周武兵.党史文苑,11
四渡赤水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孙果达.近代史研究,2
红军东征史料辨析.王乃德、徐海鸿.军事历史研究,2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七十周年祭——西路军的形成、失败及其价值和意义.董汉河.甘肃社会科学,1
关于《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七十周年祭》的讨论.石仲泉、郭德宏、董汉河.甘肃社会科学,4
红军西征战役中民族宗教工作述略.马永超.军事历史,1
援西军在镇原(1937.2).郑继隆.中共党史资料,2
从历史文献看西路军与张国焘路线的关系.郝成铭.甘肃社会科学,5
论西路军对河东红军战略行动的有力策应.冯亚光.甘肃社会科学,5
西路军被俘将士遭残害人数、地点及原因考.董汉河.甘肃社会科学,5
重释“北上抗日先遣队”组建的原因.张敏卿.中州学刊,2
论东北抗日联军对人民军队的历史贡献.车霁虹、辛巍.黑龙江社会科学,4
论八路军第115师在全国抗战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仇宝山、岳思平.军事历史,6
八路军在太原失守前的抗日应为正面战场作战——兼与刘庭华先生等商榷.邱锦、戚厚杰.民国档案,3
太原失陷后的山西战局——八路军进入太行山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背景.曾景忠.晋阳学刊,2
论日伪言说下的新四军——对铁军精神的反证式解读.方艳华.军事历史研究,2
新四军与华中抗日文艺.曹晋杰.徐州师范大学学报,5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救护美国飞行员始末.高志林、张德义军事历史,5
皖南事变两个史实之辨析.房列曙.军事历史,2
从皖南事变看中共在军事突发事件中宣传报道的历史经验.杨帆.军事历史,5
皖南新四军失败的责任问题与《中共中央关于项袁错误的决定》.刘喜发、李亮.南京社会科学,10
关于抗战初、中期冀中解放区的历史概况——兼与王海印同志商榷.肖一平.抗日战争研究,2
抗日战争初期的敌后抗日游击战概述.曾景忠.长自学刊,4
抗日战争反攻阶段中共军队城市作战的特点与意义.郭永学.长白学刊,2
中原突围战役的胜利及其意义.杨长青.党的文献,1
东北民主联军撤出四平、长春后不被直追考.陈德军.军事历史研究,2
解放天津作战方针演进变化探析.王凯捷.军事历史研究,1
广西“新民团”与湘江战役.刘文俊.党史研究与教学,4
广西民团与抗日战争——从两份档案文献说起.刘文俊.民国档案,3
“伟大战争的光荣产儿”——山西新军的性质及历史作用论析.魏延秋.军事历史研究,4
2007年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论文·经济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5期
2006年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述评.之凯.中国经济史研究,2
2006年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徐卫国.中国经济史研究,2
近世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讨论前提.陈勇勤.湖南社会科学,1
近代中国总需求变动的宏观分析.张东刚.浙江大学学报,6
环渤海经济区与近代北方的崛起.樊如森.史林,1
近代天津与北方经济发展.樊如森.郑州大学学报,2
从上海与北方关系的演变看环渤海经济崛起.樊如森.史学月刊,6
近代东北从自然空间到港口经济区空间的转变.姚永超.郑州大学学报,2
近代珠江流域上下游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陈炜、杨辉.学术论坛.11
云南近代经济史研究回顾(1980年以后).马俊林.学术探索,5
维新派的西北开发思想.李守义.近代中国与文物,4
简论抗战时期西北开发思潮形成的表现.杨红伟、武永耿.新疆社会科学,1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西北开发.申晓云.浙江大学学报,5
近代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吴庆阳.湖北社会科学,5
试论清末中国工商业立国经济思想的形成.赵桂兰.中州学刊,5
晚清现代资本主义幻灭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周健.兰州学刊,3
“无情鸡”事件:国民革命后期劳资纠纷的实证考察.霍新宾.近代史研究,1
1939年重庆国民政府“全国生产会议”述论.蒋国宏.广西社会科学,1
统制经济与抗日战争.陈雷、戴建兵.抗日战争研究,2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与国家资本企业.张忠民、朱婷.社会科学,4
抗战时期中国三大经济势力的并存及启示.李先伦.贵州师范大学学报,4
抗战时期贵阳市工业资本发展的特点及原因——兼论同时期商业资本畸形扩张的危害.黄沛骊.贵州社会科学,1
中国近代华资联号企业释义.张晓辉.广东社会科学,6
规模扩张与近代企业集团的兴衰.李福英.贵州社会科学,11
甲午战争之前官方对待民办实业态度的再认识.李玉.社会科学研究,3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企业文化探析.汪永平、贺宏斌.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4
近代时期官办、官督商办煤矿的政府约束因素分析.梁华.中国经济史研究,3
从营销环境看近代中国第一个铁厂的破产.钟雯.贵州文史丛刊.3
清末新政与近代江西实业之兴——以《江西农工商矿纪略》为中心.庞振宇、邓燕平.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
百年汉冶萍公司研究述评.李江.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4
论苏州早期近代工业的先天不足——以上海工业近代化为比较.邵建.社会科学,5
上海民族自行车产业研究().徐涛.社会科学,11
从模仿到创新——范旭东企业集团技术发展模式分析.赵津、李健英.中国经济史研究,3
民国时期工业会成立原因探析.唐永余.民国档案,1
民国时期新疆工业的资本结构.陈剑平.新疆师范大学学报,3
论中共早期工业化实践的特点——以江西苏区为中心的考察.刘义程.福建师范大学学报,5
南京政府时期独立工业团体的兴起.李勇军.浙江学刊,4
论国企产权改革的控制权核心——南京国民政府民营化改革失败的制度经济学启示.周末、杨德才.江苏社会科学,4
南京国民政府《工厂法》述论.朱正业.广西社会科学,7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工厂法》的社会反应.朱正业、杨立红.安徽大学学报,6
20世纪30—40年代的实业界星五聚餐会.张守广.近代史研究,4
“昭股东之信仰”:近代职业会计师与公司制度.魏文享.华中师范大学学报,4
名人学者对卢作孚乡建观感().《卢作孚研究》编辑部.卢作孚研究,3
公布临时股东大会议案(1932.12).赵晓铃选编.卢作孚研究,4
本公司之人事(1937.5).甘南引.卢作孚研究,4
人事管理委员会组织大纲(1937.8).民生实业公司.卢作孚研究,4
民生实业公司人事管理委员会组织大纲(1943.10).民生实业公司.卢作孚研究,4
民生实业公司人事管理委员会办事细则(1943.10).民生实业公司.卢作孚研究,4
江巴璧合特组峡防团务局概况一览(1930.12).北碚图书馆.卢作孚研究,3
江巴璧合特组峡防团务局事业进程一览(1934.7).北碚图书馆.卢作孚研究,3
四联总处与战时西南地区工业,王红曼.贵州社会科学,1
抗战时期大后方省营企业公司经营活动研究——以川康兴业公司为例.高远.社会科学家,4
抗战时期晋冀豫根据地的军工生产.冯杰、王东亮.内蒙古大学学报,6
近代中国的支农:思想与制度.雷志松.江西社会科学,1
中国近代土地思想发展综论.杨士泰、槠永红.长白学刊,4
雇佣劳动与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赵入坤.江海学刊,5
晚清西方近代农业科技在基层的推广活动.魏露苓.学术研究,4
浅析北洋时期的农业改良及其作用.王佳纬.贵州社会科学,3
体系与效果的辩证——民国时期江宁实验县乡村合作运动运作效果考析.王科.中国农史,2
民国时期成都平原的押租与押扣——兼与刘克祥先生商榷.李德英.近代史研究,1
太平洋国际学会与年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以金陵大学中国土地利用调查为中心.张静.民国档案,2
“生存伦理”与“理性意识”的共生与紧张——20世纪20—40年代苏南乡村地权关系的经济伦理解读.王露璐.江苏社会科学,6
合作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农村合作运动中的“商资归农”为考察.刘纪荣.中国农史,2
1930年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讨论中的“商资归农”问题——以《大公报》社评及其所刊文章为素材的一个考察.岳谦厚、许永锋.安徽史学,4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代耕问题研究.宿志刚.史学月刊,9
清代道光至宣统间粮价资料概述——以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图书馆馆藏为中心.王砚峰.中国经济史研究,2
民国时期江汉平原的粮食市场.陈风波.史学月刊,9
抗日战争期间国统区的粮食危机及其影响.罗玉明.江西社会科学,5
近代黑龙江地区森林的变迁及原因探微——以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变化为视角的历史考察.伍启杰学习与探索,3
清末各省兴办农林实业史料.丁进军编选.历史档案,3
20世纪40年代东北地区森林和草地分布的辨识.叶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5
清末放垦蒙地的实质及其对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张秀华.吉林大学学报,3
论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的三种形态.彭南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
近代化进程中传统手工业的再透视:包买商制度和手工工场.张玮.甘肃社会科学,2
近代广西手工业的兴革对圩镇发展的作用.刘文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
没有人身自由的自由劳动者——20世纪前半叶拉萨建筑手工业者生存状态研究.周晶.西藏研究,3
抗战时期后方手工业研究——以湖北、湖南为例.徐凯希.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
中国近代手工业中包买制的兴衰探微——以高阳手织布兴衰历程为例.高宝华.山东社会科学,7
试论列强主导格局下的中国民族企业行为——以近代棉纺织工业为例.林刚.中国经济史研究,4
近代冀南棉纺织手工业的蜕变与延续.王翔.历史档案,2
近代新式棉纺织企业工头制管理方式浅析.李雅菁.安徽史学,6
民初至抗战前长江三角洲洋布与土布之争.于新娟、郭瑾.历史教学问题,4
技术引进与企业发展——抗战前章华毛绒纺织公司的个案研究.吴静、郑剑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棉纱布抛售政策研究.[韩]金志焕.安徽史学,1
近代珠三角缫丝业技术变革与社会变迁:互构视角.张茂元.社会学研究,1
民国时期杭州丝绸业同业公会的近代化.陶水木、林素萍.民国档案,4
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改良的困境与出路——以1933年浙江反对取缔土蚕种风潮为中心的考察.蒋国宏.学海,2
关于近代市场研究的几个问题.刘兰兮.清华大学学报,5
广西近代的市场及市场网络.宾长初.中国经济史研究,2
论近代苏州通商场的变迁.金兵.苏州大学学报,6
晚清东北商埠格局变迁研究.费驰.史学集刊,2
商业贸易与民国前期天津和腹地间的资金流动.龚关.中国经济史研究,2
中国近代知名民族品牌的名称研究.汪永平、贺宏斌.史学月刊,3
中国近代商标名称语义考察.谢明.扬州大学学报,4
74年前《申报》国货质量讨论评析.沈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6
近代中国传统手工业城市衰落略论——以景德镇为例.范瑛.四川师范大学学报,4
上海民族茶商变迁与近代中国茶业组织的发展.苏祝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3
从官商合办到国家垄断:中国茶叶公司的成立及经营活动.郑会欣.历史研究,6
包头回族皮毛贸易().袁纣卫.回族研究,3
近代甘宁青皮毛贸易论析.钟银梅.青海师范大学学报,5
近代甘宁青民间皮毛贸易的发展.钟银梅.宁夏社会科学,3
近代西北皮毛产地及流通市场研究.黄正林.史学月刊,3
近代西北皮毛贸易与社会变迁——以甘宁青绥四省为例.胡铁球.近代史研究,4
近代四川猪鬃开发史述略.陈岗.重庆师范大学学报,3
两淮盐业中的垄断经营与手工生产者的困境.马俊亚.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
唐朝至近代长江三角洲港口体系的变迁轨迹.吴松弟、王列辉.复旦学报,2
环境·制度·政府·经济绩效——以闽江航运为个案的探讨.姜修宪.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
民国时期华北水利事业概述.张燕.北京档案史料,2
事与愿违:浅析绥远民生渠工程的结局.李卉青、邵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5
论湘湖水利集团的秩序规则.钱杭.史林,6
一份弥足珍贵的航道建设史料.王儒年、徐凌艳.史学月刊,10
论交通对晚清东北开埠历程的影响.费驰.东北师大学报,6
近代中国的公路建设.董增刚.近代中国与文物,3
中国早期铁路桥——滦河铁路大桥.徐冬.近代中国与文物,4
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社会观念变迁.车辚.云南师范大学学报,3
1911年清政府处理铁路国有事件的失误与失败——以四川为中心的保路运动历史再思.陈廷湘.四川大学学报,1
论清末商办铁路中的绅领问题.苏全有.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3
铁路与晚清社会进步关系问题的研究.刘阁春.辽宁大学学报,3
晚清商办铁路公司的集资问题.尹铁.浙江学刊,4
铁路与山西城镇的变动:.江沛、李丽娜.民国档案,2
铁路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以年问的平绥铁路为中心.杨文生.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交通立法与交通管理.谭刚.抗日战争研究,3
抗战时期粤汉铁路运输之考察.田兴荣.军事历史研究,4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战时货运管理局述论.孙宝根.社会科学战线,3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战区货运稽查处述论.孙宝根.中州学刊,3民国时期的哈阿航空公司.张华军.西域研究,3
1931年的全国航空会议及其影响.谭备战.江西社会科学,8
口岸城市与周边地区近代交通邮电业的架构——以上海和长江三角洲为中心.戴鞍钢.复旦学报,1
论清末的商电官办事件.苏全有.学术研究,2
民国邮政与民间信局的关系析论——以20世纪30年代的厦门为中心.凌彦.中山大学学报,3
竞争与垄断:近代中国邮政业研究——以福建批信局与国营邮局关系为例().焦建华.学术月刊,1
上海道契所保存的历史记忆——以《上海道契》英册1—300号道契为例.陈琍.史林,2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近代天津永租契约探微.任吉东.河北学刊,3
近代中国房地产行业组织合法性探究及其现实思考.陈仕中、黄英良.求索,5
近代早期西方人对中国旅游设施的评价.巫仁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3
民国时期的四川旅行社.李柏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3
民国时期政府对四川典当业的管理与监督.张琼.武汉大学学报,3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合作社商业.张永刚、张丽.河北大学学报,6
五口通商时期的银元风潮与近代中国金融的发展.林日杖.福建师范大学学报,3
近代西北农村金融现代化转型初论.王颖.史林,2
试论南京政府时期我国农村金融的二元结构性特征及其成因.曾耀荣、许小苍.南京社会科学,10
略论近代云南旧式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向.罗群.学术探索,1
晚清厘金制度起源路径新论.徐毅.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
同治早期的江苏省厘金制度小议.徐毅.兰州学刊,9
清末至民国前期银企关系探究——以天津恒源纱厂与银行的关系为中心.龚关.南开经济研究,6
简论江浙金融财团形成的基础和条件.李玉勤.兰州学刊,3
江浙财团研究八十年.陶水木.浙江社会科学,6
中国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函数与计量检验().陈昭.中国经济史研究,1
论近代中国企业商号吸收社会储蓄——1930年南京政府禁令颁布前后的分析.朱荫贵.复旦学报,5
年白银问题大讨论与法币改革.吴敏超.江苏社会科学,6
近二十年来法币改革研究综述.徐锋华.民国档案,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陈春华.广西社会科学,11
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重工业建设的资金动员.郭红娟.中国经济史研究,4
买办商人、华商附股与近代中国国人投资理念的嬗变.易继苍、史荣华.贵州大学学报,3
粤资金融机构与旅沪粤商商贸活动之关系——以国华、广东银行为中心.宋钻友.社会科学,9
近代中国银行资金运作变迁及其绩效探析.兰日旭.福建师范大学学报,3
商权、财政与党争——中国银行“民六则例风波”述论.王强.江苏社会科学,2
早期中国通商银行的几个金融案述论.陈礼茂.中国经济史研究,2
新国际银行与广州军政府争拨关余斗争的失败.徐静玉.广西社会科学,4
论民国时期上海银行业防弊与信用保证制度变革.孙建国.中国经济史研究,1
上海银行业保人制度改良述略.刘平.史林,4
上海银行公会与近代中国银行信用制度的演进.郑成林.浙江学刊,4
上海银行公会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票据立法.万立明.社会科学研究,5
年中资银行再统计.刘克祥.中国经济史研究,1
20世纪30年代商业银行“资金归农”活动评述.刘永祥.社会科学家,3
2007年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论文·经济2
论国民政府对交通银行的改组缘起和角色定位.徐锋华、高洁.河北大学学报,1
抗战时期的浙江地方银行.刘志英、张朝晖.抗日战争研究,2
角力上海:伪中央储备银行成立及其原因探析.朱佩禧.江苏社会科学,5
伪蒙疆政权初期的银行业.丁晓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4
贵州银行研究(年).萧良武.贵州文史丛刊,2
近代中国邮政金融:发展阶段及演变特征(年).徐琳.中国经济史研究,4
试论抗战时期的邮政储金汇业局.徐琳.社科纵横,11
新疆官钱局发展始末述略.王志强、闫存庭.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
山西票号业务总量之估计.刘建业.山西大学学报,3
论山西银号——兼谈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是晋商衰亡的直接原因.高春平.晋阳学刊,5
论民国时期证券市场监管的行政作为.刘慧宇.党史研究与教学,6
关于抗战时期建立后方证券市场之论争.刘志英.西南大学学报,4
清代至民国时期民问借贷利率研究——以闽西培田为例.俞如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6
社会学视野下的民国彩票.王克霞.兰州学刊,6
制度安排与地方应对:民国时期公有款产清理研究——以南康戴善堂案为例.林显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4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政府财政危机与财政对策探析.付志宇、廖德纲.贵州社会科学,9
年湖南财政与地方实业建设.刘兴豪.广西社会科学,7
易帜后蒋张在东北财权上的合作与争斗.郭正秋.长白学刊,3
晚清上海的厘金制度与地方社会——以咸丰朝为背景.徐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6
晚清时期“裁厘加税”问题的历史考察.王立璋、顾旭娥.兰州学刊,7
清末捐纳制度研究.沈洁.北京档案史料,1
清末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变动——以捐税为中心.黄珍德.重庆社会科学,10
清末银钱比价波动与地方官府赋税征解().蒋立场.安徽史学,1
盐税与北京国民政府中央财政支出.张殿清、郑朝洪.河北大学学报,3
与港澳商战的幻灭——中山港无税口岸的筹建和夭折.黄珍德.中山大学学报,5
上海商界与关税特别会议.陶水木.史林,6
工商团体与南京政府时期之营业税包征制.魏文享.近代史研究,6
论年国民政府的盐税政策.董振平.历史档案,1
两种“田面田”与浙江的“二五减租”.曹树基.历史研究,2
论东北解放区的税收.何先鹰.武汉大学学报,3
从粤海关档案看清末广东省两次公债发行.李爱丽.近代史研究,3
1910年发生的“湘省公债案”.刘晓泉.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
北洋政府时期国内公债总额及其作用评析.潘国旗.近代史研究,1
抗战时期的内债史研究与档案史料.潘国旗.民国档案,1
试论陕甘宁边区的通货膨胀与反通货膨胀措施.李建国.抗日战争研究,2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之内外债.金普森、许法根.浙江大学学报,5
外资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任晓伟.中共党史研究,2
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动及其原因.李英铨、严鹏.安徽史学,4
近代中国出口贸易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郝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
鸦片贸易与白银外流关系之再检讨——兼论国内货币供给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历史演变.贺力平.社会科学战线,1
近代东北大豆三品贸易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王国臣.长自学刊,3
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由盛转衰解疑.仲伟民.学术月刊,4
印度茶叶的崛起及对中国茶叶的影响与打击——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陶德臣.中国农史,1
近代青海羊毛对外输出量考述胡铁球.青海社会科学,2
近代青海歇家与洋行关系初探.马安君.内蒙古社会科学,3
19世纪中后期的江西外贸与城乡经济.钟建安.历史档案,2
晚清民国时期桂越民间边贸与民族融合.杨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4
清末民初中朝边境商埠及其国际贸易研究.费驰.社会科学战线,1
从鼎盛到中落——上海作为全国外贸转运中心地位的变迁().唐巧天.史林,6
民国时期的中德贸易().周建明.中国经济史研究,1
现代化进程中的对外贸易——以年中国的对外贸易为例.陈晋文.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
美国冷战战略与中日贸易关系().邓峰、杜宇荣.东北师大学报,5
中日近世商品经济观及其现代价值——以石门心学和浙东学派为中心.叶坦.文史哲,4
晚清本土钱庄和外商银行的互动性分析.张艳国、刘俊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6
诱惑与现实的冲突:西原借款中的金券问题.马陵合.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3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国民政府白银货币政策影响分析.李爱.河南师范大学学报,4
竞争·协作·共生:年的中外银行业.宋佩玉.学术月刊,9
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的流变.乔兆红.学术月刊,7
天津与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乔兆红历史教学问题,1
2007年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论文·社会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5期
区域路径: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方法论.李金铮.河北学刊,5
论近代苏北地方社会的失范.李巨澜.江海学刊,6
1855年黄河改道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探讨.张海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6
晚清幕府的嬗变与近代社会变迁.李志茗.厦门大学学报,5
晚清社会传闻的宏观态势观照.董丛林.史学月刊,9
第二届近代中国城市大众文化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龙成鹏.史学月刊,12
太平天国时期河南连庄会事件述论.池子华历史档案,3
从口述中找回历史:马长寿先生与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研究.马强.回族研究,1
1904年霍西笔下的巴塘、丁林寺与“乙巳风全死亡事件”.刘达永.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
论广州大元帅府的投变寺产活动——兼论商团事变的原因.郭华清.安徽史学,1
“国货年”运动与社会观念.周石峰.中国经济史研究,1
西俗东渐与近代中国节日的特点.赵凤玲.中州学刊,6
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与近代中国风俗变迁.陈蕴茜、吴敏.江海学刊,6
西餐引入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空间的开拓.邹振环.史林,4
近代国人对西方饮食文化的认识.苏生文.文史知识,10—12
近代广州服饰的历史文化解读.伍春明、杨丹琳、莫丹丹.华南师范大学学报,6
近代日本官话读本中的北京书写——以《北京风俗问答》为中心.宋莉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5
清末民初湖南社会习俗演变动因探析.方勇、罗彩云.广西社会科学,2
清末民初遗民关系摭拾.罗惠缙.贵州社会科学,3
民初遗民生存方式之文化意蕴解析.罗惠缙.求索,4
清末民国时期的名片及其社会功能.窦坤.历史档案,3
民初崞县民间日常生活禁忌.赵新平.晋阳学刊,4
民初晋北乡村生活方式及其特点——以崞县为例.赵新平.史学月刊,8
民国初期的社会变革与民俗文化改造——以浙江为例.陈华文.浙江社会科学,6
食品结构和营养结构: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中国国民社会生活的实证分析.张东刚.中国经济史研究,4
近世上海市民的理性精神——以《申报》广告为主的考察.胡俊修.湖北社会科学,12
民国时期上海人的休闲生活——以年《申报》广告为中心的考察.刘丰祥.齐鲁学刊,3
近代上海舞厅的社会功能——以20世纪30年代《申报》广告为主体的分析.胡俊修.甘肃社会科学,1
两界三方管理下的上海舞厅业——以年为主要时段的考察.马军、白华山.社会科学,8
象牙塔与百乐门——民国上海大学生“禁舞”事件考述.唐小兵.开放时代,3
论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社会风俗变革.杜俊华.兰州学刊,6
中国近代学术研究职业化进程研究.卢勇.求索,6
中国近代自由职业群体研究述评.尹倩.近代史研究,6
晚清中国教习在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薪酬.商丽浩.近代史研究,2
民国时期编辑和出版人的生存状况.邓咏秋.出版史料,2
试论民初乡村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以20世纪30年代四川为例.侯明喜、曾崇碧.四川师范大学学报,4
年北京居民的工资收入与生活状况.李小尉.史学月刊,4
年北京教育界索薪运动论析.许文果.北京社会科学,2
年华亭—娄县地区的物价.李伯重.清华大学学报,1
近代北京天桥艺人的来源及认同.岳永逸.北京社会科学,1
近代都市社会的一个底边阶级——北京天桥艺人的来源、认同与译写.岳永逸.民俗研究,1
1936年北平市粪商粪夫登记史料.方立霏选编.北京档案史料,4
近代人力车夫群体意识探析.严昌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6
民国时期武汉码头劳资纠纷及其影响().黎霞.华中师范大学学报,6
战后汉口人力车夫的生存合力(),汤蕾.华中师范大学学报,6
中国城市下层社会群体在抗战中的作用——以码头工人为例.刘秋阳.党史文苑,7
中国近代买办职业群体略论.张萍历史档案,4
近代中国买办的卑微心理分析.陈国威.史学月刊,12
二十世纪前期买办及其社会生活状况研究马学强、张秀莉.社会科学,12
近代江南的市镇人口——以吴兴县为例.游欢孙.中国农史,4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人口政策研究.冉志、杨化.重庆师范大学学报,1
抗战时期广西人口变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常云平、黎程.重庆师范大学学报,1
抗战时期湖南人口变迁及其社会影响.何多奇、黎程、刘乃秀.重庆师范大学学报,3
抗战时期人口西迁对西部地区社会生活的影响.张根福.深圳大学学报,6
论外来人口与近代汉口经济发展与变迁.袁北星.江汉论坛,9
移民垦荒与广西经济转型().李闰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3
试论近代江浙农村人口流动与习俗变革.仲富兰.上海大学学报,5
清末民初的黄河三角洲移民.赵惠民.齐鲁学刊,4
民国时期吉林省的移民浪潮与农业开发.刘信君.社会科学战线,4
近代安徽自然灾害与乡村秩序的崩坏.汪志国.中国农史,2
近代华北自然灾害与妇女儿童的生存状况.任云兰.晋阳学刊,3
近代中国自然灾害与城市衰落.谯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4
晚清以来黄河灾害对河南乡村环境的影响苏新留.中州学刊,1
晚清关中农业灾害与民间信仰风俗.朱莹.西藏民族学院学报,3
民国前期湖南救灾赈务及成效研究.张安东.中国农史,1
民国时期河南水旱灾害及政府应对.苏新留.史学月刊,5
试论民国时期的战争与灾荒.孔祥成、刘芳.延安大学学报,5
民国时期淮河流域的灾荒及其影响——以皖北为中心的考察.于文善、梁家贵.徐州师范大学学报,5
对民国与当前我国救灾体制的“社会化”思考.孙语圣.广西社会科学,9
试析1931年江淮大水农赈机制——以江苏省为中心.孔祥成、刘芳.江苏社会科学,5
1931年淮河流域水灾及其影响研究——以皖北地区为对象.陈业新.安徽史学,1
1933年冀鲁豫黄河水灾与救济.王林.兰州学刊,8
三十年代水灾对灾民社会心理的影响——以两湖地区为例.李勤.江汉论坛,3
浅论年豫东黄泛区蝗灾.李艳红、王丽霞.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灾荒救治工作述评赵朝峰.山西师大学报,1
近代福建鼠疫述论.杨齐福、杨明新.福建师范大学学报,4
疾病史的区域研究——近代福建鼠疫的传播与社会影响.杨齐福、杨明新.史学理论研究,3
检疫、种族与租界政治——1910年上海鼠疫病例发现后的华洋冲突.胡成.近代史研究,4
东北解放区的鼠疫流行及救治.李洪河.中共党史研究,3
近代灾赈及社会改良事业中的家族血缘群体——以唐氏无锡东门支为例.曾京京.中国农史,1
近代中国社会救济的理念嬗变与立法诉求.岳宗福、杨树标浙江大学学报,3
西方慈善救济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分析.任云兰.天津大学学报,5
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内容和特征探析.周秋光、曾桂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6
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近代转型.陈桦学术月刊,12
道院组织在华北地区的慈善活动述论.赵宝爱.社会科学家,2
慈惠与商道:近代上海慈善组织兴起的原因探析.汪华.社会科学,10
晚清北京慈善事业的主要变化及相关分析.王娟.江汉论坛,6
晚清顺天府的专项备荒经费.王宏伟.北京社会科学,5
地方社会与国家的跨地方互补——光绪十三年黄河郑州决口与晚清义赈的新发展.朱浒.史学月刊,2
助赈彩票:传统道义的近代关怀——中国近代本土彩票的萌芽.刘力.重庆师范大学学报,4
五十年来民国救灾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武艳敏.郑州大学学报,3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之“公共卫生”研究.郑大华.天津社会科学,3
20世纪20年代末绥远旱灾中的社会救助.张建军.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5
20世纪20年代末绥远灾民自救问题研究.于永.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5
战时状态下的社会救助活动——以1924年江浙战争期间的宁波为例.孙善根.军事历史研究,2
20世纪前半期上海公共卫生治理中的民间组织作为.彭善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4
论苏维埃时期中共的社会救济.杜俊华.甘肃社会科学,3
民国时期救灾资源动员的多样化——以1931年水灾救治为例.孙语圣.中国农史,3
1934年北平市各救济机关归并改组为北平市社会局救济院史料.王永芬选编.北京档案史料,4
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属述论.钟建安、黄光辉.江西社会科学,2
北平市各慈善团体联合会成立史料(年).田尚秀选编.北京档案史料,3
抗战后的南京救火会.白纯.民国档案,1
哈尔滨红卍字会的历史价值考证.贾英哲.黑龙江社会科学,2
民国时期的世界红卍字会.濮文起.贵州大学学报,2
论“复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社会福利事业.戴斌武.贵州社会科学,7
优生学与中国近代精英主义婚姻伦理观——从《善恶家族》一书翻译之婚姻故事说起.蒋功成.中国科技史杂志,1
论中国近代家庭的“道德革命”.杨威.福建论坛,2
从近代报刊婚姻启示看近代社会变迁.张光华.史学月刊,3
论清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近代史时间事件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