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集镇界天下抗日七烈士纪念碑在什么地方

清明祭英烈:英勇抗日的南楼七烈士
新闻来源:
摘要:当时驻守南楼的腾蛟自卫队的七勇士,困守南楼与强大的敌人浴血奋战了七天八夜,弹尽粮绝。最后凶残的敌人竟用大炮将南楼击穿一个大洞,施放毒气弹。七勇士中毒昏迷,南楼失守,七勇士被俘。
  位于开平潭江河畔的南楼,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为人们所熟知,南楼七烈士英勇抗日的壮烈故事也被人们所传颂。明天就是清明节了,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些英勇的烈士。   南楼是开平赤坎镇腾蛟村的司徒氏在1913年修建而成,南面潭江,北靠东滘龙公路,是扼守潭江和陆路交通的要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当时司徒氏四乡团队的队部就设立于此。   日,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尾声,原来驻扎海南岛的数万日寇沿潭江向广州方向逃窜,急需打通广东到广西的通道。日寇数十艘汽艇、木帆船途经潭江,试图攻占南楼这个战略据点,控制潭江这条交通要道,进犯赤坎镇。当时驻守南楼的腾蛟自卫队的七勇士,困守南楼与强大的敌人浴血奋战了七天八夜,弹尽粮绝。最后凶残的敌人竟用大炮将南楼击穿一个大洞,施放毒气弹。七勇士中毒昏迷,南楼失守,七勇士被俘。日寇将这七名壮士: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司徒炳拖押到司徒氏通俗图书馆院内,捆绑在树上,百般折磨,最后还惨无人性地将壮士的耳、鼻、舌割去,敲掉牙齿,肢解后抛尸潭江。   2003年南楼被定为&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定为&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家正在看
版权所有 (C) 江门广播电视台 | 行业作风监督电话:
江门广播电视台新闻爆料热线: 广告投放热线: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发展大道178号新广电大楼(邮政编码:529000)宛平抗日牺牲烈士纪念碑_百度百科
宛平抗日牺牲烈士纪念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全称宛平县人民抗日战争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1946年落成。碑坐北朝南,为方形屋檐塔式结构,高8.75米,首层四面各宽2.2米,底座为正方形,总面积5平方米,高0.4米。
全碑着铁灰色,象征宛平县人民抗战的钢铁意志;金黄色圆形塔顶象征烈士们的功绩与日月同辉;方形碑体表示宛平人民一年四季怀念为国捐躯的烈士。4块碑石镶嵌有宛平县各区、村牺牲的472名烈士的姓名、职务及出生乡里;南面碑石,碑额分2行横刻“豪气长存,英名千古”,中间竖刻“宛平县人民八年抗战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18个大字,两侧竖刻碑文。纪念碑前方是祭奠广场,碑楼后是反映抗战题材的青铜浮雕。
企业信用信息龙高革命烈士纪念碑_百度百科
龙高革命烈士纪念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龙高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福建省福清市东小山丘上,建于1957年7月。
1957年7月建于福建省福清市高山镇东小山丘上。坟墓正前,凿刻一副对联:辟土名勋垂万世,烈碑纪绩慰忠魂。对联中间凿刻10位高山籍烈士芳名。纪念碑南面凿刻“龙高革命烈士纪念碑”;东面凿刻“千古流芳,永垂不朽”;西面凿刻“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碑座正面凿刻龙高地区革命烈士76人芳名,碑座背面有中共委题词“为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事业付出自己生命,我们将永远纪念他们”,碑座左面有福清县人民委员会题词“发扬先烈优良传统,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碑座右面有中共高山区委和高山区公所题词“烈士千古,浩气长存”。
企业信用信息论坛快捷通道
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上一页 1下一页
主题: 中央台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即将播出睢县马振藻的事迹
成长值:6195
发贴数:503
阅读:16848
发表于: 20:21:5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睢县社区。
。已有帐号? 或使用
等着我播出时间电视频道电视节目星期六&06-27&23:322015特别节目-4星期日&06-28&20:002015特别节目-5播出时间电视频道电视节目星期六&06-27&17:40星期一&06-29&06:10播出时间电视频道电视节目星期日&06-28&19:17精品点击:
成长值:6195
发贴数:503
发表于: 20:26:08
中央台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即将播出:老新四军张道干寻找71年前的入党介绍人马振藻,经睢县党史办牵头,已经找到线索。中央电视台将于七一前后播出,敬请期待!
成长值:6195
发贴数:503
发表于: 20:33:05
原文网址92岁老兵想找到失联多年的党组织核心提示:&昨日,92岁的张道干老人拨打晚报热线,他自述自己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淮海战役,解放过蚌埠,大别山剿匪,由于党员证丢失,多年来和党组织失去联系,他想请晚报帮助他找回组织,在有生之年不想留下遗憾。宿迁新闻网讯(记者&申轶群)昨日,92岁的张道干老人拨打晚报热线,他自述自己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淮海战役,解放过蚌埠,大别山剿匪,由于党员证丢失,多年来和党组织失去联系,他想请晚报帮助他找回组织,在有生之年不想留下遗憾。战争年代丢失党员证张道干是泗洪县界集镇杜墩村人,1942年,当时21岁的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据老人回忆,他1942年入党,当时马政早是他的上线入党介绍人韩忠泰党组书记。入党后,初期参加泗阳县洪泽湖地方武工队,跟随当时泗阳县县长谢Y、张正田、裴成领等打日本鬼子,在行码头至洋河破坏鬼子交通线,砍电话桩,阻击敌人,期间还击毁了敌人一辆汽车,在反扫荡过程中,谢Y和几位战友牺牲了。他幸运的存活下来,1944年底,张道干参加了韦国清为首的新四军,连长是杨超、排长姓刘、班长裴大江、当时他在部队是一名班副,部队当时在泗阳行码头、沉子湖一带打游击,曾参加新四军四师收复洋河、临河集、仓集、山头战斗,还在临河集看押日伪俘虏抗日战争胜利国共谈判破裂,张道干跟随部队在过运河时被国民党部队追击,部队被打散了,在58天沦陷中,韩中泰在过运河时未能成功渡河,战斗中被敌军抓获,由于党员上线韩忠泰被捕,导致张道干的党员证丢失,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有生之年他想找到组织不留遗憾1946年,张道干和大部队失去联系后,自己又回到了泗阳县洪泽湖屠仓区队一带的地方武工队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1947年初,张道干从区队编入饶子建领导的支队,李照东是泗阳总队政治部主任,跟随李照东转战运河两岸,在李口一带战斗中,由于当时我方情报失误,连队牺牲三十多个战友其中包括政治部主任李照东,突围出去后,在曹庙祝圩,为牺牲的战友开追悼会,一起喝鸡血酒宣誓,为牺牲的战友报仇,当时李照东的家属也在场。张道干说,在参加淮海战役南线作战时,部队负责在固镇把守铁路,阻击敌军增援部队,淮海战役胜利后随部队参加解放蚌埠,当时的团长是张开科,营长姓周,后随部队转战肥东、肥西、山南、双河一带(大别山剿匪)。在部队期间部队领导曾多次让张道干重新入党,,被他拒绝了,张道干认为自己没有背叛过组织,一直忠于党,在抗日最艰苦的时候都是一名过硬的老党员,所以不会第二次入党为新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初,张道干从华东军区三野警备旅一团一营,当时团长张开科,山南团部退役回来,至今没有找到党组织。张道干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怕自己突然走了,心里留下遗憾。每当想起曾经和自己一起抗日、打国民党反动派的战友们,他会觉得很开心,他很怀念过去在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们。据了解,张道干虽然有过妻子,却无子女,现在是孤寡老人,现在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在有生之年,他希望能尽快找回自己的党组织,证明自己是一名老兵,这样就算走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成长值:6195
发贴数:503
发表于: 20:36:32
原文网址:战友眼中,那个一直在寻找党员身份的张道干张道干,是一名抗日老兵。被我们的志愿者发现,并一直照顾。经过多方的努力,已经得到当地政府的证明。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战友,因为他的党员关系丢失,没有找到,希望通过战友们的帮助,恢复党员身份。&张道干故事帖子。[&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以下是老兵的战友,回忆张老兵的故事:&我叫杨美田,女,1921年农历腊月初八出生,原籍河南省睢县河集乡田胖村,1939年参加抗日活动,1942年我二哥被日本人杀害,年底淮北朱家岗战役时期我到了金锁区,住现泗洪县朱湖鱼行村新四军战士苗锐家开展抗日武装活动;我丈夫马振藻,和我同岁,1938年参加抗日活动,1940年在安徽涡阳界集(靠近河南永城麻冢集)参加新四军;1941年下半年随部队到了淮北(安徽东北部和江苏北部)洪泽湖一带;1942年任金锁区委书记兼区长、区大队和武装工作队政委;1943年又到曹庙区任区委书记;1944年任屠园区委书记;1945年7月攻击洋河市日寇时,任前线总指挥和支队司令;占领洋河后,任洋河市委书记、市长兼任武装大队政委;解放后曾任河南商丘地区和开封地区的地委组织部长兼***书记;1991年冬在河南省南阳市因病去世。1943年我丈夫带领我们曾在朱家岗东部洪泽湖西岸草庙、界集一带活动,主要任务是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建立抗日组织、号召青壮年参军。记得当时在那一带参加抗日武装活动的当地人陈修宽、陈新仁、王英(女同志)、张道干等人。张道干年龄很小,个头不太高、很瘦、爱说话,家里很穷。我们曾经在张道干家里秘密开过会(当地群众叫“黑会”)。我们有时去洋河、泗阳沿运河一带破坏敌人的公路和电话线,袭击过往运输车辆等。后来抗战胜利前后,我和我丈夫在洋河市工作,我任洋河市妇救会主任、女兵队长,由于战争的原因与以前在一起的这些同志分开后再也没有见过,可能多数同志已经不在人世,今生不能与他们重逢感到很遗憾。今日听说张道干还活着,看到了他的照片,我心情很是激动,如果有机会与生死与共的老战友再见上一面该多好呀。前年我去了泗洪见到了老战友苗锐的妻子和孩子们,回家后我激动了很多天。后来,新四军研究会的杂志《湖畔风雷》还刊登了我参加抗战的回忆录,也算是我对已经去世的和活着的老战士一个纪念吧。我已年近百岁,在有生之年如果能有人把我们参加抗日战争、跟日本鬼子战斗的这些人的事情记下来,让后代知道那段历史,我们这些活着的老战士就会感到这一辈子没啥遗憾了。离休前的单位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委组织部,有一起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战友老同志,如和我联系可通过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河南新四军研究会、江苏省泗洪县新四军研究会,河南省南阳市委组织部、南阳市宛城区委组织部。上海的老兵为张道干写材料(他以前是姚子健的警卫员解放后一直在上海市公安局工作直到离休)
成长值:6195
发贴数:503
发表于: 20:44:02
原文网址当年固执流血不留名&今日孤苦无据难作声――――记江苏省泗洪县界集镇杜墩村五组24号&张道干老人[&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张道干老人家住泗洪县界集镇杜墩村,1942年,当时21岁的他,参加了共产党,在泗阳洪泽湖一带参加地方和进行斗争。据老人回忆,他1942年入党,当时早,是他的上线入党介绍人韩忠泰党组书记。入党后,初参加泗阳县洪泽湖地方武工队,跟随当时泗阳县县长谢Y、张正田、裴成领等打,在行码头至洋河破坏鬼子交通线,砍电话桩,阻击敌人,期间还击毁了敌人一辆汽车,在反扫荡过程中,谢Y和几位牺牲了。他幸运的存活下来,1944年底后参加了韦国清为首的,是杨超,姓刘,班长裴大江,当时他在部队是一名班副,在泗阳行码头、沉子湖一带打游击,曾参加新四军四师收复洋河、临河集、仓集、山头战斗;还在临河集看押日伪俘虏抗日战争胜利国共谈判破裂,他随部队在过运河时被国民党部队追击,部队被打散了,在58天沦陷,他躲进芦苇荡中,韩中泰在过运河时未能成功渡河,返回后躲在玉米丛中被敌军抓获,由于党员上线韩忠泰被捕,导致张道干的党员证丢失,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有生之年他想找到组织不留遗憾1946年,张道干和大部队失去联系后,自己又回到了泗阳县洪泽湖屠仓区队一带的地方武工队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转自铁血社区&http://www.tiexue.net/&]1947年初,张道干从区队编入饶子建领导的支队,李照东是泗阳总队政治部主任,跟随李照东转战运河两岸,打过多少次战,躲过无数颗炮弹,受到连队表扬,在李口一带由于我方情报失误,我连牺牲三十多个战友其中包括政治部主任李照东,在那次战斗中我也留下了伤疤,突围出去后与战友汇合,在曹庙祝圩,为牺牲的战友开追悼会,一起喝鸡血酒宣誓,为牺牲的战友报仇。当时李照东的家属也在场。后随部队转到泗洪瑶沟开会,与另一支部队合并,后参加淮海战役南线作战,在固镇把守铁路,阻击敌军增援部队,淮海战役胜利后随部队参加解放蚌埠,当时我团团长张开科,营长姓周,后随部队转战肥东肥西&山南&双河一带(大别山剿匪)。在部队期间部队领导曾多次要我重新入党,,被我拒绝了,我说自己没有背叛过组织,一直忠于党,因为我在抗日最艰苦的时候都是一名过硬的老党员,所以我不会第二次入党为新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初,张道干从华东军区三野警备旅一团一营,当时团长张开科,山南团部退役回来,至今没有找到党组织。张道干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怕自己突然走了,心里留着遗憾。每当想起曾经和自己一起抗日,打国民党反动派的战友们,他会觉得很开心,他很怀念过去在一起战斗过的战友。张道干虽然有过妻子,却无子女,现在是孤寡老人,现在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在有生之年,他希望能尽快找回自己的党组织,证明自己是一名老兵,这样就算走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以上资料来自泗洪县热心关注、一直为老人窘况四处奔走的张绍宝先生,为他的执着精神表示敬意!附:张道干老人近照
成长值:6195
发贴数:503
发表于: 20:52:46
张道干老人所说的马政早,就是睢县的马振藻。原文网址马振藻,汉族,日出生于河南省睢县河集乡拥楼村一个开明的封建大家族,祖籍山东省临朐县朱位村。据其本家族家谱记载:其先祖为东汉伏波将军马援;马振藻为明代英宗时状元、宰辅马愉十八代孙,清顺治进士、吏部郎中马嗣光(马刚)第十一代孙;明英宗时其第二代祖上马徽因为官自北京马相胡同迁至开封。其祖训:“致仕济世,从军报国;为民行善,经商务实;习文尚武,德义传家。”“常于有时思无时,莫在无时思有时。”这对青少年时代的马振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国初年,其父马德彪为当地红枪会会首,家里有180亩地,29间房屋,还办有一个粮行、一个棉花收购加工作坊、一个故衣店和集镇上十数间对外出租的门面房;马振藻姊妹9人,弟兄5个,姐妹四个;其亲戚、族人多为当地殷实大户。国难当头投笔从戎[&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1928年2月至1929年12月,马振藻在河阳集(今河集乡政府所在地)上小学;1930年春至1931年冬,在河阳集上私塾,主要学《四书》、《五经》之类传统文化;1932年春至1933年夏,在河阳集小学上学;1933年秋至1935年夏,在睢县第一完小上学;1935年秋考入商丘二中,但因家庭变故失学;月,在睢县城西南门里上私塾;1936年8月至1937年5月,就读于睢县简易师范。马振藻投笔从戎、走上革命道路,很大程度缘于他的父亲马德彪。马德彪,为人豪爽仗义,爱打抱不平,虽没文化,但口才极好,能言善辩,经常为乡里之间纠纷调停撮合,还数次出面到县里为亲朋邻里打官司要说法;因从小习武,以武会友,曾到济南打过擂,平时结交不少绅士名流,社会贤达。马德彪也有不少不良嗜好和习气,吸大烟、赌博、吃喝,争凶斗狠,独断霸道,包揽词讼等。五四运动时期,他受本县河堤马庄人马集勋(曾当过西北军旅长,地下共产党员,与马振藻是亲戚)和田胖村杨进田&(化名杨道蕴,后共产党地下交通站长、抗日烈士)进步思想影响,多次参与抗粮抗税抗捐斗争。日,睢县爆发了震惊全国的农民反军阀“打牛棚”大***。“牛棚”即牛朋,是吴佩孚军阀部队占领睢县的一个营长,此人在睢县横征暴敛,敲诈勒索,搞得民不聊生,民怨四起。于是,以拥有七千多红枪会众的马集勋和拥有二千余会众的徐中乾为首,会合二十多个红枪会组织的共两万余众,包围攻击县城。马德彪作为会首带领部分红枪会会众也积极参与其中。日,睢县又爆发马集勋等共产党员策动并领导的、以红枪会为骨干的驱逐军阀的农民***,以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马德彪带领长子马振乡、次子马振岭和二三百会众与其他农民武装一起攻入县城,农民武装处决了北洋政府任命的临时县知事马振淇和十多个土豪、衙役,成立了农民政权“治安委员会”。不久***遭到军阀镇压,马集勋等人被通缉;马德彪***走,投入监狱,绳捆鞭打。后来家人通过关系打通关节花钱将其赎出。马德彪自幼争强好胜,不堪其辱,自此病倒,家道中落。1931年,马德彪因得罪土匪仇家,家里房子又被烧掉十余间。1933年,马振藻12岁时,其父马德彪吐血而亡。死前,马德彪告诫子孙:一不能赌博,二不能吸大烟;希望儿孙弃武从文。他认为从武的人下场都不如从文的好。认为:武,越学越短;文,越学越长。但马振藻兄弟们因受家庭影响,自幼习武,这为他们后来参加抗日战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8岁的马德彪去世后,马家更是一落千丈,生意倒闭,田地荒芜,马振藻也无法到商丘读中学,只得就读简易师范。所以,马振藻年轻时对其父亲怨恨多于亲情,认为是因为其父多事才招致马家败落。直到后来他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多,对其父亲才逐渐由怨恨到理解,从理解到钦佩,从钦佩到敬仰。日睢县沦陷之后,原与马家有仇的土匪沦为汉奸后,勾结日本宪兵队多次对马家进行敲诈勒索,致使马家不得不多次全家出逃,分散到亲戚家避难,并将大家分成几个小家,分割了财产,以避免树大招风。自此,马家彻底败落,致使马振藻走投无路,忧愤交加。国仇家恨,加上受老师、同学和亲朋的进步思想影响,马振藻积极和具有抗日救国思想的亲朋联络,在苦闷中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1940年初,马家和与其有相似遭遇的田胖村杨家结亲,马振藻迎娶了杨进田(化名杨道蕴)的五妹杨美田。杨进田是豫东地区共产党新四军抗日地下联络站站长,经常向亲朋好友宣传抗日救亡。1942年清明节,杨进田在去华北冀鲁豫军区联络途中,因叛徒出卖,被汉奸盯梢,在已被日伪军抄过几次的家中,被出动几辆汽车的日本宪兵包围逮捕,入狱后宁死不屈,被日寇作为重犯杀害于济南。1939年11月彭雪枫赠给杨进田一支驳壳枪,由其护送***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化名胡服)到豫皖苏边区视察工作。1939年之后,杨进田先后介绍妹夫马振藻、妹妹杨美田、儿子杨振川、、儿媳郭文英、侄子杨振营、亲戚申云亭、刘振远、马培茂、马培滋、马振岭等人先后参加了新四军四师,奔赴抗日战场。[&转自铁血社区&http://www.tiexue.net/&]踏上征程深入敌后日,马振藻和杨振川、申云亭等人经杨进田介绍给新四军六支队司令员彭雪枫、豫皖苏边区党委书记、保安司令部政委吴芝圃,赴豫皖苏抗日联合中学(也叫豫皖苏边区联合中学)学习。当时,新四军六支队(四师前身)司令部驻涡阳县新兴集,抗日联中和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设在河南永城和安徽涡阳交界处的永城市南李寨镇***冢集和曾楼村、韩胡同村,联中设有高中部和初中部,目的是为抗日救亡培养干部人才。课程除了文化课,主要是抗日救亡、共产主义理论、哲学、社会发展史、战略战术和军事技能。马振藻因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就读于高中部,任副班长,与其同班的还有解放后担任安徽广播电视厅厅长的曹川林等人。当时联中每个班都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弹药和手榴弹,学员每人发一身灰色军装,在学校及周边轮流站岗放哨。学校经常进行实弹军事演习,教官严格按照国民党军校步兵操典对学员进行军事训练,彭雪枫、张爱萍、吴芝圃等首长也经常到校作报告。校长以前是吴芝圃,1940年8月以后是任崇高。任崇高后来是全国政协委员。抗日联中先后总共培训了800多名学员。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1月28日陈毅、邓子恢、张云逸、刘少奇等新四军将领通电全国,宣布新四军新军部在江苏盐城成立。1941年3月新四军第四师由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而成,主要活动在淮北,并与新四军三师开辟发展了淮北抗日根据地。淮北抗日根据地地跨淮北津浦铁路东西两侧,位于陇海铁路以南,淮河以北,东依大运河,西抵黄泛区,横跨豫、皖、苏、鲁4省,人口约600多万。整个淮北根据地又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津浦路西的豫皖苏边区根据地和路东的皖东北根据地。为开辟和巩固根据地,四师和其地方部队组织了数支敌后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以对付日伪对根据地的蚕食、扫荡以及国民党顽固派发起的***高潮。1941年4月,经过八个月的严格强化培训,马振藻被编入新四军四师,随即派往淮北宿南(现宿州市附近)参加敌后武装工作队,开辟皖东北根据地。这支武工队开始主要活动在宿县(宿州)的白沙、任集、符离集一带,宣传抗日,筹集军需、袭击据点、破坏交通通讯。武工队员都是由训练有素或战斗经验丰富的人员抽调组成,一般由二三十人或三四十人组成,纪律严明,目标明确,行动迅速;其主要任务是,深入敌后,宣传抗日救亡,发动群众,瓦解敌伪,破坏日伪军交通通讯、后勤补给等。武工队神出鬼没,出其不意的行动,经常打的日伪军措手不及,焦头烂额,大大缓解了日伪对抗日根据地的压力,有力地配合了我正规军在正面战场对日寇的战役。当时,宿南武工队多次受到新四军四师首长和豫皖苏根据地领导表彰,《拂晓报》也多次刊登文章报道宣传,就连国民党的一些爱国将领也赞赏有加;至今,津浦铁路沿线宿南一带的人们提起抗日武工队,还是津津乐道,交口称赞,甚至越传越神。有个叫尹华光的武工队长,被当地群众传成上天入地比神仙还神的人物。电视剧《敌后便衣队传奇》,便是反映当时淮北(苏北、皖东、鲁南一带)根据地抗日敌后武装工作队真实事迹的艺术写照。[&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抗日联中的培训,使马振藻成为一个合格的战士;宿南武工队的工作战斗实践,又使他成为一个理想的干部人选。日,在泗宿县刘圩区(现属安徽省泗县),经武工队负责人尹华光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三个月后,10月20日,在青阳区朱湖乡,军分区的同志简单谈了一下,就算正式转正入党,因处于临战时期,也未举行宣誓仪式。&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时刻,新四军军部和豫皖苏党委,确定巩固开辟洪泽湖以东淮北根据地,需要一部分部队武装和政工干部充实进去,放手发展人民抗日武装。由于马振藻在宿南武工队的突出表现,被时任泗宿县委书记黎涛同志选去到青阳区朱湖乡(今属泗洪县)乡队任职。乡队、区队、县总队都属新四军四师地方武装部队,乡队是连级建制,区队是营级建制,县总队和独立团是团级建制。短短几个月,马振藻从支部委员、支部副书记,进而到支部书记,相当于连政治指导员。黎涛(),是李任之战争时期的化名&,原名李包吉,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横江厦村人。李任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曾任安徽省委书记、湖北省委书记兼武汉市委第一书记、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3年因病去世。1942年7月,马振藻调往泗宿县金锁区(现属泗洪县)任区委副书记兼农救会主任,不久即接任区委书记,后因区长因故逃亡,又兼任区长。当时淮北抗日根据地实行党政军一体化,他还兼任区大队队长、政委。当时一个区下辖五、六个乡。金锁区地处根据地核心地带,又处于特殊时期,一般区机关加上区大队、武工队和下属乡队、工作队,入编人员有二、三百人甚至四、五百人之多。所以,区委书记带地方武装部队时,也称政委。刚到金锁区时,县委和分区领导要求他到金锁打开局面。去时,马振藻是孤身一人,仅带了一把短枪和十几块银元大洋。上级要他到鱼行村与当地的和新四军有密切联系的开明进步人士苗锦章联系,由苗锦章的儿子苗锐协助开展工作。马振藻吃住都在苗家,像一家人一样。苗锦章颇有长者之风,在群众中很有威望,经常为如何开展工作出主意想办法,还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加上苗锐的协助,工作局面迅速打开。金锁区和各乡的党政组织很快建立,区队、乡队和村民兵基干队武装也得到了基本训练,并且收编了不少地主、会道门和其他民间武装。其后,苗锐又任鲍河、鱼行、陈集乡支部书记和区大队的中队政治指导员。1942年秋冬,由于金锁区要扩大根据地,于是,马振藻就向东边曹庙附近的敌占区发展。他在洪泽湖西岸一带村庄宣传抗日救亡,秘密发展抗日武装,(朱家岗东边有个党员庄当时是敌占区是马振藻一个人发展的),建立抗日组织和党组织。有几次开会都遇到了危险,(当时老百姓都叫黑会,有一次马振藻和王英,(女)张正尧,张立骏,张道干等在一起开会也差点被日伪汉奸抓去,马振藻为了掩护同志,那一次也差点没命,棉衣都被敌人抓去了,辛亏他练过武),武工队建立起来后,经常亲自带领武工队到洋河、泗阳县城和运河附近破坏敌人的公路、拔掉电话线杆子、袭扰敌寇炮楼、袭击敌人运输队。有一次在仓集(现泗阳县仓集镇)附近,袭击敌人运输队失利时被汪精卫伪绥靖军追赶,由于距离太近,双方都来不及开枪,他被追击的敌人在身后一把抓住棉袄领子,他边跑边解扣子,然后双手往后一伸就挣脱了敌人,光着膀子跑掉了(当时他棉袄里面没有内衣,当地叫“耍筒子棉袄”)。敌人只抓走了棉袄。还有一次,一天夜里马振藻带领武工队员楞大田(外号),张正尧,裴成领,张立骏,杨作骏、张道干等十几人,梨园出发,到洋河东六里棚一带破坏郑海公路(郑州至连云港海州区),被日本鬼子发现,马振藻非常沉着,他命令大家迅速撤退,并约定到屠园南钟洼一带集合,他自己说他跑得快,是“飞毛腿”,一个人把敌人引开。大伙跑了几百米就听到了密集的***,等大家到钟洼等了一个多时辰,他还没有回来。;有个队员叫张道干非常担心他出现意外就返回去找他。刚走到小路上就碰到了他,他问张干什么去,张说找你,怕你出意外。张道干用电筒照了照他,他衣服上有好几个洞,腿上流着血,他说没事,是跑的时候被树枝挂伤的。归队后,大伙都关切的问候他,才知道原来大家撤离后,他朝追击的敌人开了几枪,把鬼子引向另外的方向。他还给大家开玩笑,说鬼子的子弹长眼睛飞的慢打不住跑得快的人,还说他上学时赛跑得过第一名。后来,大伙都叫他的雅号:“飞毛腿”。粉碎扫荡血战朱家岗[&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血战朱家岗。1942年冬,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并将重点转移到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淮海、淮南和淮北地区。11月,徐州日军以平林第十七师团和驻扎明光的十三混成旅团一部及所部伪军步兵7000余人,骑兵600人,另配120辆汽车、8架飞机、9艘汽艇、2辆坦克等装备,兵分5路,从徐州、宿迁、泗县、淮阴、五河,采用分进合击战术,直扑淮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洪泽湖畔的青阳、半城一带,妄图一举歼灭新四军四师及淮北根据地党政军机关和地方武装。&对此,新四军第四师军政委员会确定了“避其精锐,击其惰归”等方针,主力部队和党政军机关跳出包围圈,在外围寻机歼敌;部分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采取“县不离县,区不离区,”就地牵制消耗敌人,待时机成熟,内外夹击,粉碎敌人的扫荡,进一步巩固根据地。在这33天的浴血奋战中,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先后作战37次,共歼灭日伪军7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其中,对粉碎日伪军“扫荡”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朱家岗守备战最为激烈。朱家岗位于淮北抗日根据地的腹地,东临洪泽湖,西靠安河,是淮北根据地腹地一个东西走向的土岗子,上面坐落曹庄圩、张庄、孙岗等几个自然村,距金锁镇12华里。日黄昏,新四军四师9旅26团奉命转移朱家岗。消息被日军获悉后,日军金子联队三个大队加上少量伪军1500人突袭朱家岗,想消灭26团。&12月9日夜间,日军从青阳、金锁、马公店分三路向朱家岗一带集结,企图合围26团。12月10日凌晨5时许,敌人突然包围了1连驻地孙岗。5时40分,首批向东转移的机关人员在尤岗附近遭东路敌伪军伏击。同时青阳之敌也到达曹圩东南交通沟内。至此,3路日军已将26团驻地张庄、曹圩合围。面对日伪军的突然袭击,战争经验丰富的26团罗应怀团长认为,敌寇深入根据地腹地,不占地利,只要坚守阵地,等待附近地方部队和主力部队的支援,就一定能打胜这一仗。&战斗开始后,打得异常惨烈。敌人连续不断的向我方阵地炮击,炮声***响成一片,短兵相接时,26团战士还与敌人进行了肉搏战。当天上午,活动在周边的金锁、曹庙、屠园、朱湖等地方抗日武装和民兵,也迅速向朱家岗一带靠拢集结,从侧翼打击和牵制敌人。马振藻10日上午9点半左右,分别接到9旅和地委、军分区及县委通知后,立即率领区队、区便衣武工队和几个乡队及村民兵基干队约二三百人,从朱家岗北部和西部沿公路、交通沟、河道,分头袭击、拦击敌人。并与一股约三四十人的日军展开正面战斗,击毙击伤鬼子十几人。由于与日军武器装备和战斗素质的差别,战斗打得非常艰难,非常激烈。敌人在26团拼死抵抗和地方武装外围攻击下,双方已打成胶着状态。下午4时许,9旅韦国清旅长亲自带着骑兵部队前来增援。到黄昏时,敌军在我三方武装的攻击下,已难于招架,溃不成军。26团指挥立即组织各阵地部队大力追击。地方部队也立即拦击,敌人弃械仓皇逃走。晚上10时许,朱家岗战斗结束。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浴血奋战,数倍的鬼子不仅没有消灭二十六团,反而伤亡惨重,丢下二三百具尸体溃退了,退回到徐州老巢。第二天,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日军还有留下了13具尸体,经辨认其中还有一个穿军装的女日本兵,可能是卫生兵或通讯兵。这13具尸体就地进行了掩埋。26团和骑兵团官兵此战牺牲73人,伤60人,26团罗应怀团长也身负重伤。外围战斗地方部队和民兵牺牲的也不少于200人,分别由各区乡和村掩埋;伤员上百人由各区乡负责治。[&转自铁血社区&http://www.tiexue.net/&]朱家岗保卫战的胜利,对扭转淮北的抗日形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2月16日,青阳、马公店、金锁镇等重要据点的日伪军,在地方武装配合九旅的不断攻击、袭扰下,疲惫不堪,又被切断了物资供给,最后不得不狼狈撤走,从此再也没能回来。朱家岗保卫战的胜利,对扭转淮北的抗日形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彻底粉碎了鬼子的大“扫荡”[1]。平林师团自此一蹶不振,基本龟缩以徐州为中心的各处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的据点,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彭雪枫师长在《纪念朱家岗战斗殉国烈士纪念碑记》中高度评价朱家岗战役:“全战役(三十三天反扫荡)过程中喋血奋战,惨烈悲壮,惊天地泣鬼神,以击败敌寇,使其一蹶不振之决定性战斗,则为我九旅二十六团之朱家岗备战焉。”为纪念这些抗日英烈,淮北抗日军民竖碑修墓,于日辛亥革命纪念日,建起了朱家岗烈士陵园。抗日战争时期,朱家岗隶属淮北苏皖边区泗阳县曹庙区朱家岗乡,现为江苏省泗洪县曹庙乡朱岗村,离泗洪县城约35公里。烈士陵园烈士墓群的一侧,还埋葬着当年日军丢弃的13名官兵(其中还有一个日本女兵)的遗体。这在中外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宽阔胸怀和“天下第一文明之师”――新四军的英雄气度,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与野蛮残暴的日本侵略者采取活埋、火烧、肢解、放狼狗撕咬已失去反抗能力的我中国将士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人畜之别!一位西方哲学家说得很好:衡量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取决于如何对待将要死去或者已经死去的人。由此可见,我堂堂中华不愧是文明民族、先进国度、礼仪之邦。后来,为了纪念牺牲的战友,马振藻还写了两首诗刊登在新四军四师老战士回忆录第八辑《抗战在淮北》。《纪念朱家岗殉国烈士二首》:(一)&英雄流碧血,殉国更光荣。浩气存千古,江山代代红。[&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二)&英风传千古,千里吊忠魂。血染旗如火,接班喜有人。在三十三天反扫荡中,马振藻率领部队共拔掉日伪军大小据点六个。有一天早上,他带领区队在敌据点附近的周圩孜村打伏击,击溃了向据点集结的日伪军,活捉了七个给据点日伪军送物资、接头送情报的维持会和情报站汉奸,缴获了一批战备物资。其中有五个罪恶较大的铁杆汉奸,被马振藻亲***毙。剩下的两个年龄较小,经审问后表示永远也不敢当汉奸了,被放了回去。此事当时影响很大,吓得不少当汉奸的和亲近汉奸的人纷纷脱离与日伪军的联系,使一些据点的日伪军失去了情报和物资来源。但是,此事马振藻也受到了军分区和县委领导的口头批评,认为杀的多了些,并且自己不亲自动手更恰当一些,并要求今后对敌特汉奸应分清主次、区别对待处置。总体上上级还是肯定了他在反扫荡期间的战绩和工作。不过,军分区、县委、四师的一些领导同志私下里提及此事时,认为杀得对,甚至认为敌特汉奸卖国求荣、认贼作父、残害同胞,在某种程度上比日寇更可恨、危害更大。巧合的是,不久,金锁区内部就出现了敌特组织策动我党政军个别干部叛变的“泗阳事件”。环境复杂局势多变“泗阳事件”的大致经过是:因金锁区接近洋河、宿迁、归仁等日伪据点,明里为我方做情报工作的张某、王某等人,被日伪情报机关用巨款收买,暗地里分别充当伪军团长和情报站长,以我方合法身份搜集重要情报,拉拢策动我区乡个别干部参加敌伪组织并准备公开叛变。&1943年9月至11月,马振藻正参加泗阳县委整风运动训练班。在此期间,县委、县公安局及四师保卫部已掌握了金锁区敌特这些情况,要求马振藻和其他区主要领导立即配合侦察人员,采取断然措施。于是,10月初在除奸部、公安局和区委的周密安排下,将这伙敌特一网打尽。本来事情应到此为止。但11月份,被捕案犯供出另外一个敌特组织,这是第二批敌特案件。由于第一批敌特的证据扎实可靠,县委和边区党委、行署认为根据地敌特组织猖獗,必须彻底肃清。在此种精神影响下,一些办案人员和各级组织的干部采取了逼供信等极端手段,使反特工作不断扩大化,从地方涉及到军队,最后形成了运动,人人过关,事事说清,互相证明,搞得人人自危,朝不保夕,生怕自己变成了“特务”。由于事件的引发地在金锁区,又涉及不少正规部队干部和其他县区的地方党政军干部,12月底,马振藻和其他区领导、公安局领导跟随县委领导到边区党委、行署和军区汇报反特和整风工作。在会议召开之前,他见到了妻侄、四师保卫部干部杨振川。在谈起反特运动时,杨提醒他反特中的政治立场很重要,金锁区是反特运动的策源地,一定要和组织上保持一致,不然自己也很难说是不是“特务”。这次会议以后,反特运动继续扩大化,第三批、第四批敌特案件出现使反特运动达到了高潮,所谓敌特案件越搞越多,越搞越复杂,越搞越离谱,前后共逮捕151人,受株连的干部群众达上千人之多。在此期间,马振藻和其他很多干部一样,出于革命热情和证明自身清白,加上经验不足,也都难免参与了反特运动的过火行动。运动持续了五个月之久,虽然后来组织上给不少无辜者平了反,给了一定的补偿,也赔了理道了歉,但无论如何也给根据地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后来,有人说反特运动的扩大化边区党委等领导机关不太知情,都是泗阳县委不按上级要求办事,公安局急于立功造成的,这恐怕不是实事求是的说法。四师政委、淮北区党委书记邓子恢同志、行署专员刘瑞龙在总结“泗阳案件”时比较客观的讲到:“泗阳案件”的扩大化和错误,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违反了组织原则,脱离了群众路线,错误的估计了形势,对敌特组织在根据地的活动估计过高,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1943年初反法西斯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也是局势错综复杂的阶段。淮北地区的新四军、友军、国民党顽固派、会道门、洪泽湖土匪、日寇、伪军、伪政权等多种势力在此角逐。日伪军纠合万余人马,对淮安以东的淮海、盐阜地区扫荡,使新四军三师和国民党苏鲁战区韩德勤部受到巨大压力。为减轻我根据地和韩部压力,支援上述地区的“反扫荡”斗争,四师九旅于2月24日强袭了洋河重镇,拔除碉堡20多个,歼灭了盘踞于此的日寇一个中队和两个大队伪军约四、五百人;接着,又袭击了海(州)郑(州)公路沿线的田河、邱圩子等敌伪重要据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然而,日寇扫荡破产后,以韩德勤为主的顽固派,企图会合越过津浦铁路东进的国民党39集团军王仲廉部,趁机占据我淮北根据地洪泽湖西岸的中心区。3月4日,韩德勤率所部89军、保安第三纵队、独立6旅东渡运河,占领唐莫圩、东西盛圩、山头子一带,形势十分严峻。于是,四师首长在界头集设立前沿指挥所,由张震参谋长亲自调度部署,统一指挥四师9旅、11旅、二师5旅、和三师7旅合击韩部。3月18日零时,总攻开始,经过激战,到下午2时许,全歼顽军苏鲁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及保安3纵队、独立6旅,击毙第3纵队司令王光夏、独6旅旅长李仲寰,俘获韩德勤和韩总部参谋长吕汉卿以下官兵1000余人,缴获炮2门、轻重机枪56挺、掷弹筒6个、长短枪750支,彻底粉碎了顽军企图占领我淮北根据地中心区域的阴谋。但为了抗日大局,为了不使统一战线遭到破坏,陈毅军长和彭雪枫、邓子恢等首长不计前嫌,根据中央的指示,释放了韩德勤及所部被俘官兵,发还部分武器装备,并划出睢宁、宿迁一部分地盘为其驻地。[&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在此之前的3月15日,曹庙区盛圩乡乡长陈修宽和副乡长陈新仁等干部,经区里批准,还给不请自到的不速之客韩德勤独6旅一部提供5000多斤粮食和10000多斤柴禾,充分体现了我方与友军合作诚意。即使在打败韩德勤所部之后,四师和边区党委首长还指示山头子周边的区乡,及时筹集粮草物资对被俘韩部官兵提供给养。3月19日,马振藻带着区一个小队和部分乡队的百十号干部战士,踏着泥泞的小道,翻过曲折的交通沟,用牛马驴骡骡驮着20000多斤粮食、30000多斤柴草和6头猪、5只羊、二十多只鸡鸭鹅和一些棉被等,到界头集酬军。因33天反扫荡时许多道路都遭到破坏,又刚下过雨,他们从集合地金锁附近的陈庄到界头集三十多里的路程整整走了将近一天。傍晚时分,酬军的队伍才陆续到界头集。张震参谋长亲自接待了酬军的队伍。张震首长热情的对大家说“你们这可是雪中送炭,雨中送伞呀!我代表新四军首长谢谢金镇干部群众。”接着还风趣的讲:“韩司令(指韩德勤)知道了也会感谢你们的。他是咱们的老朋友了。”当酬军的干部战士得知相当一部分物资要供应给被俘的韩部官兵时,表示难于接受。张参谋长说:“我们新四军是天下第一文明之师,只要韩司令继续抗日,我们就还是朋友嘛。对朋友要以礼相待。”马振藻说:“报告首长,我们理解了,这是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我们区委区政府的同志知道韩司令的队伍里有回民,还特地准备了几只羊。”张震首长说:“你们考虑的真周到呀,不仅是支前模范,还是统战先进呐。”接着,他指派一名战士牵来一匹棕色战马,送给了马振藻,说道“小马书记,你们经常领着部队和民兵打仗、支前、发动群众,很辛苦,送你一匹马先骑着,待到抗战胜利、革命成功,我们还都要坐小汽车呢。”1943年11月,马振藻调往泗阳县曹庙区(现属泗洪县)任区委书记兼区长(区长在反特运动中被捕)。在临走前一次会议上,一位副区长对马振藻要带走张震参谋长送的战马和两个通讯员及配备的两支***、两支步枪,直率的提出了意见,认为战士和***、战马都应属于金锁区,不应带走。后经县委领导批准,才允许带走。这说明当时的各级组织和干部工作作风都很民主。日,日伪军由龙集、田集分两路进军扫荡,一路经曹庙到洋河;另一路经山头子到众兴镇(泗阳县城驻地)。马振藻接到侧翼阻击的命令后,立刻率曹庙区队、区机关和部分乡队配合四师一部追击部队分段拦击敌军,击毙、杀伤敌伪军十多人。拉锯作战争取主动日,马振藻调任屠元区(现属宿迁市宿城区)区委书记兼区大队、区武工队政委。他到任后,他立即着手对全区武装的干部战士进行政治教育整顿和军事技能强化训练。同时,广大群众积极响应边区政府扩军的号召,踊跃参军,地方区乡武装也得到了大力扩充,屠园及洋河一带,直接和参与有组织对敌武装斗争的就占总人口的5%左右,约三千余人,对敌斗争是全民皆兵。当时,屠园一带地处根据地和洋河、宿迁日伪军占领区的前线,敌人不断到根据地边沿地区“清乡”扫荡。这年夏季的一天上午,日伪军到张稿(现屠园乡稿村)一带骚扰,马振藻立即组织了区队和部分乡队在稿与日伪军进行战斗,击毙洋河据点出动的日伪军20多人,抓获5名汉奸全部枪毙。&不久,洋河城据点里的日伪军分两路对我屠园根据地军民进行疯狂报复。一天早晨,一路出动日军一个小队五六十人和伪军一个团进攻前行村。按当时日军编制,每个步兵班每班13人,包括一名班长、4名配备自卫***的机枪射手一挺轻机枪和8名配备三八步枪的步枪兵。每个小队日军有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共54人。另外还配有卫生兵、测绘兵、通讯兵和炊事兵等,投入战斗时参战兵士不少于70人,战斗力还是很强的;而南京汪伪军的编制则比较虚,名号大,人马少,实力弱,一个团约四五百人、五六百人,但武器装备还算可以。敌伪军呈半月形态势交替轮番攻击前行村。马振藻带领区队一个通信班二十来人、王英乡长带乡队一个班十多人会同该村民兵二十多人及全村的中青年男女,坚守在交通沟前沿阵地,共同抗击来犯之敌,等待区乡武装的增援。区队通讯班是加强班,二十来人,配备轻机枪2挺、长枪十多支、短枪几乎每人一支、战马10多匹,战斗力很强。后来区大队、便衣队和附近乡队纷纷赶来支援。战斗打了一整天,前行村的民兵队长不幸牺牲。接近黄昏,当冲锋的日伪军在接近村子圩墙时,则突然被早已隐藏在圩墙内的数门土大炮和一二十支雁枪鸭枪近距离轰击,日军伤亡二十多人,伪军死伤更多。土大炮和雁枪鸭枪威力虽猛,覆盖面很大,但杀伤力不强,所以不少日伪军虽遍体鳞伤而却很少直接造成死亡。不过,在战争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伤员就是一种包袱,他不仅需要治疗、护理,消耗物资,牵制人力,还会降低部队士兵的战斗意志和影响整体作战情绪。因此,在消耗战中,杀伤敌人比击毙敌人,在短期内对敌方的打击更严重。日军指挥官一看士兵受伤的太多,就仓惶撤出战斗,狼狈逃窜。伪军见日本人跑了,也就一哄而散,跑的比日本鬼子还快。同日,另一路一个团的伪军约四五百人包围早李村,早李乡长带领两个班的战士和该村的民兵、群众进行顽强抵抗,战斗十分激烈。战斗进行到黄昏的时候,因早李村离前行村只有六七华里,相距很近,当这部分伪军得知进攻前行村的日伪军已经被我抗日军民击溃时,军心大乱,阵脚大乱,加上外围我抗日军民的侧翼攻击,终于招架不住,在丢下一片尸体和武器装备后狼狈逃回洋河据点。我抗日军民乘胜追击五六华里,方凯旋而归。自此,洋河和宿迁的日伪军再也不敢轻易到根据地骚扰了。[&转自铁血社区&http://www.tiexue.net/&]日,泗阳县委书记林源带领县独立团一部和马振藻所领屠园等区队、附近乡队会合新四军四师主力一部,以凌厉攻势,歼灭宿迁县三区区署。日,胡庙据点的日伪军感觉大事不妙,仓惶逃走。当日,马振藻带领干部群众只用一天时间,就把盘踞已久的胡庙据点全部铲平。林源解放后曾任化工部橡胶司司长,其爱人苗秀芳抗战期间也在曹庙区、屠园区、洋河市工作,后在第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任司局级领导职务。从抗战时期到文革前后,林源和苗秀芳与马振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关怀、帮助。此年4月,洋河、众兴的日寇近百人会合汉奸王其可保安团伪军,增援被围困的在徐(州)淮(阴)公路附近的熊码头(现属泗阳县临河镇)据点的100多名伪军,结果在林源指挥的泗阳独立团会同马振藻带领的屠园区大队和中洋区大队武装部队合击下,日军死伤30多人、伪军死伤100多人,仓皇逃窜,这个据点被拔除。6月11日,洋河外围的郑楼、导淮敌伪据点,在屠园区乡武装部队不断攻击下,度日如年,难以为继,只好放弃盘踞已久的据点,仓皇弃械逃回洋河老巢。至此,洋河重镇完全在我武装掌控之下;整个淮北地区的日伪军惶惶不可终日,龟缩于陇海、津浦铁路和大运河及海(州)郑(州)、徐(州)淮(阴)等主要公路沿线;此时,淮北根据地津浦铁路以东地区,仅我地方武装和武装民兵已达十万之众,日寇已陷入了我人民战争的***大海。四十年后的马振藻,回到泗洪、泗阳、宿迁、泗县参加党史座谈会路过屠园时,感慨万千,即兴作诗《四十年后重游屠园》一首送给当年一起在曹庙、屠园、洋河一带并肩战斗过、解放后在泗洪工作的老战友陈新仁等同志。诗曰:“旧地重游心潮涌,当年村村战旗红;封锁沟岸百战苦,竹修早李真英雄;真诚后方吾后盾,张稿前线逞威风;前行男女杀顽寇,屠园人民是英雄!”早李、张稿、前行,都是贴近日寇洋河据点的前线村庄,这里的人民为洋河的光复,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光复洋河走向胜利洋河,紧邻大运河和黄河故道,处海郑(连云港海州区至郑州)公路东段,为北水路运输之咽喉,东西交通之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民国时期,因洋河经济发达、水陆交通便利,“十里长街,万商云集”,素有“小上海”之称。这里自明清以来,酿酒业和手工业、商业、物资流通十分发达,还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周边有九个省的商人在此设有会所、会馆、商铺,尤其是酿酒业更是闻名天下,真个是“一镇堪将天下醉,神州无处不销魂。”这里还是当时江苏省国民政府主席、省保安司令、苏鲁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德勤的故乡。因此,日军占领洋河后,一直据此战略要地,扎驻重兵防守。据内线可靠情报和我方派出侦察人员潜伏多日侦察报告:平时日军在此扎住就有一个步兵中队,约200多人,按其战时建制,其中包括三个小队和中队部指挥官、通讯兵、勤务兵、卫生兵、测绘侦察兵等;另外,洋河还设有日军特务机构,加上配备武器的日本商人、行政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人员,总计在洋河的日本人不下于300人。伪军常驻两个大队,团级建制,约有1300多人,武器装备虽赶不上日军,但超过国民党军队。维持会、特务机关等其他汉奸武装武装近200人。洋河镇内和附近的炮楼、碉堡有30来个,火力交叉配置。日寇号称“坚不可摧”,伪军鼓吹“固若金汤”。[&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到1945年七月份,马振藻带领的地方武装队伍在与洋河的日伪军交战中屡战屡胜,并形成了对敌的包围态势,战线一直推进到仅距洋河城区据点五华里,敌寇外围活动基本在步枪的射程之内。接着,又发动群众在洋河城周边挖对敌封锁沟30多华里,迫使敌人龟缩在据点里,基本断绝了与外边日军的直接联系和物资供给。洋河之敌寇已成瓮中之鳖。日,根据军区和四师首长安排,马振藻率领屠园、洋河一带地方武装1600多人会同新四军四师一部约四百多人,总计约两千多名战斗人员(不包括后勤、卫生、担架、运输等400余人),对盘踞在洋河城(现属宿迁市洋河新区)的日伪军发起总攻。总攻前马振藻按照上级部署和安排,先以新四军洋河抗日支队司令员的名义,命令洋河日伪军缴械投降,从气势上压倒敌寇。敌人虽未服从我军命令,但自知抵挡不住我军强势攻击,经短暂而激烈对抗,被迫逃往宿迁城。淮北重镇洋河宣告光复。次日,马振藻以新四军支队司令的名义,率领六百多人的地方武装部队,在市民的夹道欢迎下,全副武装列队进城,并当即被宣布担任洋河市市委书记兼市长,并兼任市实行军事管制的武装大队政治委员。当时的体制是党务政务军务三位一体一元化领导。接着,连续数天,洋河城家家张灯结彩,户户鞭炮齐鸣,市民白天上街***,晚上狂欢买醉,以最诚挚的方式欢迎解放者,以最热烈的形式庆贺这座城市的光复。洋河的光复,从经济上为抗战提供了很大的物资保障,从政治上鼓舞了士气民心,从军事上我军占据了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地,卡住了日寇南北东西相呼应的咽喉之地,为取得淮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加速了日本占领军的彻底投降。陈毅军长讲:洋河光复,意义重大,功德无量。当时,淮北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的重镇设市的除洋河外,还有睢宁县李集市、灵璧县灵城市、泗县泗城市、现在的泗洪县城青阳市等。在洋河期间,当时市委市政府设在洋河酒厂,主要工作是制定城市管理规则制度,核查没收敌伪资产,肃清汉奸特务分子,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利益,筹集军需物资,动员大小商户、青年、妇女支援前线,为彻底打败日寇做充分准备。当时情况很复杂,虽说是已经光复解放,但洋河周边铁路沿线和重要城市还被日军牢牢控制,光复地区的汉奸和日本特务还不断搞破坏、袭击、暗杀,而洋河一带的情况尤为复杂。因此,不管是市委市政府工作人员、还是部队指战员,吃饭睡觉,都要随身携带枪械武器,外出工作甚至上街买东西都要三五个人结伴而行。在此期间,洋河市破获特务案件三起,抓获日伪军潜伏特务七人,惩治捕获汉奸二十余人,查抄没收敌伪资产黄金珠宝等贵重物品不计其数。直到日本8月15日宣布投降后的几个月内,淮北新四军还在与未彻底缴械、负隅顽抗的日伪军进行战斗。(根据马振藻本人自传、档案、书信、口述和战友回忆等整理。)
成长值:6195
发贴数:503
发表于: 21:20:00
左起:记者、张道干、张道干侄子、杨美田、马希林
成长值:6195
发贴数:503
发表于: 11:58:25
接中央电视台通知,这期节目将于7月19日晚上8点在中央一套播出,敬请期待!
成长值:6195
发贴数:503
发表于: 12:38:50
上一页 1下一页
到哪手机都能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电话: 传真: 邮箱:
地址:河南睢县在线网合作咨询 邮编:476900
Copyright & &睢县在线运营中心版权所有&&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界集镇界天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