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交易中心二源乡镇朱山自然村的地形

文成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文成县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十二月,从瑞安、青田、泰顺三县边区析置而成,以千古人豪的谥号——“文成”而命名。  位于南部山区,温州市西部中上游,东邻瑞安市,南界平阳、,西倚泰顺、景宁县,北接。总面积1292.16平方公里,辖8镇25乡。除汉族外,有畲族等10个少数民族。2000年,全县总人口37万人,全年实现12.1亿元,职工年平均工资9733元,农民1839.9元。以新56省道前往温州市为80公里,用时比以前缩短竟1小时  文成属浙南山地,境内山峦起伏,连绵不绝,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5% ,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为西北部的石垟林场杨顶峰,海拔1362米,最低为平和乡大垟口,海拔15米。山脉分属两支,江北属南田山脉,为分支。江南为南雁荡山脉分支,从平阳县进入文成县,东入瑞安市。山顶上有平台,为文成县山地的典型地貌。河流绝大部分属飞云江水系,主要河流是飞云江(中上游),横贯县境南部,流经10个乡镇,流程43.5公里。   县境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4℃-18.5℃,常年无霜期285天。气候常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为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优越条件,为旅游观光的良好气候环境。文成自然资源丰富。林业、水能、非金属矿和土特产及旅游资源尤为富足。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358万亩 , 森林覆盖率59.5% ,建有4个国有林场,其中石垟林场曾为全国先进单位。有树龄百年以上,胸径1米以上的古树250多株,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树种18种。得天独厚,水能蕴藏量达50万千瓦,居温州市第一位,全省第五位。全国最高水头水力发电厂坐落在县城北面,装机容量20万千瓦的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已近竣工。   文成境内矿产资源分布面广量多,已发现的有锰、铜、金和等13种,其中尤以非金属矿花岗石、高岭土、萤石、叶腊石储量最为丰富。土特产遍布各地,现已规模经营的有柑、桔、梨、柿、香菇、竹笋、蕨菜及干菜系列等。旅游资源主要有刘基故里、、飞云江中上游山水和石胜林海四大景区,其中刘基庙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百丈漈瀑布高207米,为全国之最,历代文人墨客题咏甚多,飞云江中、上游蜿蜒于崇山悬崖间,上游水急,中游滩潭相间,石胜林海山高峰奇林茂,谷幽石怪泉清。四大景区集湖光山色之大成,融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特色鲜明,民间还有许多美丽、神奇的故事和传说,是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   文成的工农业发展迅速。至2000年全县已拥有机械制造、电力、纺织、、酿造、电机、印刷、制药、建筑材料、竹木加工、食品、陶瓷等行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274公顷,粮食总产量70852吨,工农业总产值97910万元。其中帝师杨梅干红酒、冰洋竹凉席、亨哈山珍食品被评为首届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了文成的城市化建设,促进了文教、体育、卫生事业的发展。2000年,全年完成36045万元,大力改善了交通、邮电、电力、市政等基础设施,56省道的改建,至温州的行程缩短为1小时。   文成具有光荣的斗争历史,历代名人辈出。自宋至清,曾出现文武进士16人,南田武阳刘基,字伯温,元末进士,48岁始辅佐明太祖成帝业,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殁后追赠太师,是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哲学家。辛亥革命时,陈伯远参加光复杭州战斗,后升任兵役署中将副署长。北伐战争中张伟身先士卒,血洒疆场,为本县首位烈士。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县境成为党领导人民进行顽强斗争的。在各个革命时期,文成人民为民族解放,表现了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作出了重大牺牲。文成解放后,全县追认烈士276人。1988年,文成县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县。建国后,十源乡蒋声华被称为“一代工程巨匠”,其一家子孙7人均为高级知识分子,龙川赵超构,笔名林放,纵横报界数十载,是全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著名杂文家。全国著名的美学专家施昌东、戏画高手施昌秀兄弟,旅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林多梁博士,考古学家张学海,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为科学技术事业作出贡献。
  文成县位于浙江省南部山区,温州市西部飞云江中上游,东邻瑞安市,南界平阳、苍南县,西倚泰顺、景宁县,北接青田县。  境内山峦起伏,连绵不绝,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5%,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为典型山地的地貌。全境以山地、丘陵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宜人的气候和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  最高为西北部的石垟林场顶峰,海拔1362米。山脉分属两支,江北属南田山脉,为洞宫山脉分支。江南为南雁荡山脉分支。最低为平和乡大垟口,海拔15米。山脉分属两支,江北属南田山脉,为洞宫山脉分支。江南为南雁荡山脉分支,从平阳县进入文成县,东入瑞安市。山顶上有平台,也是文成县山地的典型地貌。  河流绝大部分属飞云江水系,主要河流是飞云江(中上游),横贯县境南部,流经10个乡镇,流程43.5公里。  高山之巅出平湖。湖高湖大独特,文成境内的湖岛大多处于高山茂林间,湖水碧绿如镜,清澈见底。而且湖上有湖,湖中有岛,湖光山色非常优美。最大的湖泊当数,湖面约35.4平方公里;最小的是在铜铃山森林公园,叫小瑶池,湖面只有近千平方米,但海拔却在1100米之上;自然生态味最浓郁、最纯真的则要数天顶湖,湖面约5.4平方公里,大约和杭州的西湖面积相似,海拔在630米之上。最数独特的而称文成“南比湖”的天顶湖、飞云湖。  县境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4℃-18.5℃,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8.2℃,极端高度40.8℃,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28.2℃,极端低稳零下4.7℃。常年无霜期285天。年降雨量1884.7毫米。气候常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为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优越条件,为旅游观光的良好气候环境。南田、百丈景区和石垟、叶胜森林公园夏季平均温度15℃,是不似庐山胜庐山的避暑圣地。  文成县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林木葱茏的生态县。全县拥有林业用地1358万亩,其中原始森林面积1.2万亩。森林覆盖率59.5%,活立木总畜积量160.07万立方米,常年采伐量1万立方米。建有4个国有林场,其中石垟林场曾为全国先进单位。有树龄百年以上,胸径1米以上的古树250多株,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树种18种。毛竹主要分布在双溪、汇溪及叶胜、石垟林场。蓄积量562万株,年采伐量104万株。其他林产品有油茶籽、油桐籽和籽。油茶籽年最高产量750吨。在原始森林中有脊椎动物5纲34目379种,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动物有华南虎、云豹、黑麂、、猕猴、短尾猴、金钱豹、金猫、白颈长尾雉、穿山甲、水獭等17种,其他两栖类和鸟类等动物100余种,比我国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各种还要丰富。这些生物景光和生态资源,为开展生物考察、科普修学、揽胜探秘、回归自然的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先决条件。水利资源得天独厚,水能蕴藏量达50万千瓦,可开发资源42.29万千瓦,居温州市第一位,全省第五位。后相继建成百丈二级、三级电站,西坑高岭头一级、二级和三级电站,装机4.6万千瓦。全国最高水头百丈漈水力发电厂坐落在县城北面,装机容量20万千瓦的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已竣工。   文成境内矿产资源分布面广量多。已发现的有锰、铜、金和铅锌矿等13种,矿点50处。其中尤以非金属矿花岗石、高岭土、萤石、叶腊石储量最为丰富。石锟早已销往日本。已开采的10个氟石矿点储量37万吨,年出口美国500吨。
文成县名取自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文学家刘基(字伯温)的谥号。明朝开国元勋、大明军师死后,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武宗于公元一五一四年下了一道诰令,说刘基“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占事考祥,明有征验;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是“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故“今特赠尔为太师,谥号文成。”经纬天地为文,安民立政为成,合言之,文成就是经天纬地、立政安民的意思。  属瓯越地。  秦统一六国后,废封国,设郡县,属闽中郡。  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属东瓯国。  西汉始元二年(前85)以东瓯地回浦乡建立回浦县,为回浦县辖地,属会稽郡。  东汉章和元年(87),改回浦县为章安县。   东汉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为永宁县辖地。  东汉建安八年(203),析章安县南乡建立,青田地为其所辖。仍属会稽郡。  三国吴赤乌二年(239),析永宁县置罗阳县,瑞安、泰顺地为其所辖。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罗阳县、松阳县归属临海郡。  三国吴宝鼎三年(268),改罗阳县为。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安阳县为安固县。  东晋太宁元年(323),从临海郡析置永嘉郡。松阳、安固2县均属永嘉郡。  隋开皇九年(589),废郡,改永嘉郡为处州,分松阳县东乡建立括苍青,青田为括苍县辖地。括苍、安固同属处州。  隋开皇十二后(592),处州改称括州。  隋大业三年(607),改括州为永嘉郡。  唐武德四年(621),永嘉郡复改称括州。  唐上元二年(675),析括州置温州。安固县为温州属地。  唐景云二年(711),从括苍县析置青田县,属括州。  唐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括州改称缙云郡,温州改为永嘉郡。青田县属缙云郡,安固县属永嘉郡。  唐乾元元年(758),复改郡为州。缙云郡复称括州,永嘉郡复称温州。  唐大力十四年(779),又改括州为处州,青田县属处州。  唐天复二年(902),改安固县为瑞安县。  宋咸淳元年(1265)改温州为瑞安府。瑞安县为其一部分。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瑞安府为浙江行省温州路。瑞安县为温州路一部分。元元贞元年(1295),瑞安县升为瑞安州,仍隶属温州路。  元代,青田县隶属浙江省处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改温州路为温州府。  明洪武三年(1370),瑞安州复改为瑞安县。  明景泰三年(1452),析瑞安、平阳地置。  明代,青田县隶属处州府。  清康熙六年(1667),浙江省设杭嘉湖、宁绍台、金衢严、温处四道。青田县隶属温处道处州府,瑞安、泰顺两县属温处道温州府。  清宣统三年(1911),浙江成立军政府,青田县属处州军政分府,瑞安、泰顺两县属温州军政分府。   民国3年(1914),温州、处州合并,称瓯海道。  民国16年(1927)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制。县直隶浙江省。  民国21年(1932),实行县政督察制,县隶属行政督察区。瑞安县辖地先后属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第四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第五行政督察区;青田县辖地先后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第二特区、第九行政督察区、第七行政督察区、第六行政监察区;泰顺县辖地先后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第六行政督察区、第五行政督察区。  民国35年(1946)12月,行政院核准以瑞安、青田、泰顺三县边区析置文成县。  民国37年(日,文成县政府成立。县隶属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日文成县解放,6月改名大南县。  1949年8月,恢复文成县原名。  1958年10月撤销文成县,和瑞安县合并。  1961年9月,文成县又从瑞安县析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成县先后隶属浙江省第五专区、浙江省温州专区、浙江省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浙江省温州地区。1981年9月,温州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文成县归属温州市领导。历史名人   施昌东  (),又名施昌骥,当代著名美学家,中华全国美学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复旦大学副研究员、副教授。     施昌东生于文成县中村贫苦的手工业家庭。小时勤奋好学。1949年瑞安师范毕业,在玉壶区小任教。195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专攻美学。他上就立下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思想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美学思想体系的决心。读三年级时,美学处女作《论美是生活》,发表在《文史哲》杂志首篇位置上。接着,《新建设》、《江南月刊》杂志先发表《论美学与艺术》与《论悲剧的美学意义》等文章,这犹如雏凤凌空,震动年轻的中国美学论坛。   1951年,他的教师辋植芳被打成&胡风反党集团分子&,他也被株连,1955年毕业前夕,以&胡风集团嫌疑分子&入狱,一年后获释。由于学习成绩优异,留校分配中文系资料系工作,称为&就地改造&。期间,一边埋头工作,悉心研究美学。业余写了上万字的关学札记和论文稿,反而被攻击为走&白专&道路。1957年,又被打成右派分子。由于这一原因,直到37岁才与四川西昌爱人结婚。&文化大革命&期间,又受到猛烈冲击,残酷批斗后,又赶进&牛棚&,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才彻底平反,恢名誉。   由于政治上的连年迫害,致使他生上胃病。1976年春,经上海医院诊断,已属于癌症晚期。作了胃切除之后,似乎有一种战斗的喜悦,他对亲朋说,千疮百孔的石头似乎很丑陋,但人们却搬它来作假山,供人欣赏,给人以美的享受。骆驼长相很丑陋,但在沙漠中地前进,人们喜欢它……   施昌东对待病魔,抱乐观斗争的态度。他借阅有关癌症的书籍。边看边对照的病症,以惊人的毅力承受一个又一个艰苦的化学疗程,同时又配合中医治疗。他一边治病一边整理旧稿,写成多部菱,除了《美的探索》、《先秦诸子美学思想评述》、《汉代美学思想评述》《在美学研究的道路上》等四部专著之外,还与潘富恩合写《中国哲学思想评述》、《中国哲学论稿》、《中国古代认识论史略》,及最后的自传体小说《一个探索美学的人》。   日凌晨,坞的癌症夺取了他的生命,终年52岁。逝世后,骨岗的《施昌东的故乡》、倪振良的《在死神魔爪里夺来的桂冠》,的《美的探索者》等报告文学,给施高度评价。著名文学评论家贾植芳还在上为之写悼念文章。    周桢  (),字邦垣,出生于西坑鳌里的一个农业世家。幼年就读于南屏小学(鳌里小学前身),毕业后进入省立第十一中学(旧处州中学)。四年修业期满,认为中国幅员辽阔,山地利用低劣,毅然以攻研林改变祖国山林面貌,培育林业优秀人材为已任,束装北止,考入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嗣后,该校扩大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因其勤奋好学,成绩优良,毕业时获学士学们,遂留校任教。任教期间,工作认真负责,深得师生尊重。   周桢有感清闭关自守,科技落后,又鉴德国之林业科技为世所推崇,请示学校当局资助出国深造。于1925年7月赴德,进萨克逊邦林学院学习,为继我国林学泰斗希博士之后赴德攻研林学科技的第二人,为出国攻研森林经理学的第一人。历时四载,学成返国,仍应母校之邀,任教森林经理学。   三下年代初期,各省相继设国立大学。周桢应聘来浙江大学农学院任教森林经理学、测树学等学科。因教学认真,谈吐优雅,学说新颖而获得该院森林系主任梁希博士的赞誉。   1931年,被聘兼任西湖林场场长。除负责营造西湖环山森林外,又兼理杭州、嘉兴、湖州各县林业施政及森林资源保育、利用、科技发展等业务,并编印西湖环山植物名录。   “七.七”爆发后,北方各省的国立大学纷纷迁往西北。国立的西北联大农学院落脚陕西沔县西部之武侯祠中,周桢就在此讲授测树学、林价算法及较利学、森林工学。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依然保持教不厌、诲不倦之精神。   1942年,又被福建省研究院院长汪德耀博士聘为该院农林研究所所长。1945年,又赴任福建省农学院院长。就任后,一面主持院务,一面筹谋农学院从永安迁至福州。此外还任教一、三四年级的多门功课。百忙之中,仍然率领学生至山林中实地实习,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1948年夏,应台湾林业单位邀请,只身赴台考察。1949年,应台纸业二公司总经理谢惠之,赴台任林田山管理处处长。应聘后,沐风栉雨,踏遍全部山林,草拟经营计划,加强又兼职设计研究委员及高等考试、普通考试、特别考试委员。任台大农学院院长期间,首创台大农学院与美国有关学校之合作。同时,极力办好农学院附设高畜医院及兽医系,还对台大实验林经营计划的编定及研究发展做了许多工作。   周桢精通业务,但不自满,在台曾两度出国考察,一是1960年秋,去西德汉堡森林研究所研究,期间曾考察慕尼黑、佛堡、瑞士等地林业教育及森林施政情形;二是1973年退仃后,以古稀之年赴美考察林业科技进步实况。周桢自美归国后,应文化大学之聘直至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周桢从事林业教育与林业技术研究数十年,菱甚丰。著成我国第一部《森林经理学》,其他重要菱还有《测树学》、《林价算法及森林较利学》《实用森林计算表》等。年逾八旬,还写成《世界林业》巨著,合计200余万字。七十寿诞之际,国内外受业弟子聚集各方面力量,筹务巨款,根据周桢造就林业优秀人才的宏愿,创高&周桢先生奖学金&。    赵超构  (),出生于文成县龙川乡,幼年随父在北平、南京生活。小学毕业后,就读于温州艺文中学,后转温州中学,开始接触进步书刊。后又来到被称为“十里洋场”的上海,就读于中国公学大学。1934年毕业后,历任南京《朝报》主笔,重庆《新民报》特派员,参加中外记者访问团访问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接见。后著《延安一月》,成为中国记者第一部反映延安岁月的力作。1946年创办上海《新民报》(晚刊),并任主笔、总编辑、社长。1948年12月,因受国民党特务机关迫害,离开上海,经香港赴北平。1949年5月上海解放,即返上海《新民报》工作。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解放后,历任1--5届人大代表,6、7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53年加入民主同盟,先后任民盟上海市委委员、常委、副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常委、中央参议会常委。在新闻界历任 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顾问,全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1984年兼任《联合时报》社长。还担任过上海市文联副主席,《辞书》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等职。   赵超构是共产党的挚友,解放前后曾受到毛泽东主席7次接见,共商新闻工作的策略与方针,与周谷城、并为毛主席在上海的三位知识分子朋友。   文成县烈士赵刚是全省唯一由国务院直接批准追认的烈士,也是在赵超构的翔下批准的。赵刚被反动派逮捕时,爱人林莲花才29岁,又怀身孕赵牺牲后,为了投身革命,莲花把仅有的11亩耕地出租,土改时,却为此把这个革命家庭定为地方。莲花满怀委屈,于1955年赴上海向赵超构诉说事实,在他的支持下,向党中央和全国人大反映,才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肥厅的过问下,由国务院批准追认赵刚为烈士,并将劳花的家庭万分改为小土地出租。反右高潮到来之前,赵超构自知写的文章难免有片面性,开始有些惴惴不安。1958年,毛主席示意他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回家乡看看变化。阔别家乡30年,一旦重游,好不高兴,那次他足足在温州、瑞安、文成跑了月余,回上海后写了《我自故乡来》,连载在《新民晚报》上。   1987年,《文成县志》编纂委员会受县政府之托,派员赴上海请他担任特邀顾问,他欣然应充并爽朗地说:“文成是1946年建县,已40多年了,至今没有一册现成的志书可以参考,人说修志难,修文成的志自然更难了。我乐意接受县政府的邀请。”   赵老还问起家乡的情况,当被告知家乡也和全国各地一样,生活逐步提高时,他很感欣慰。此后,他这位顾问,真的有顾有问,常寄来关于文成县志方面的材料。每次来信,也总提及修志的功能、作用,并谆谆指点:“修一部志书不容易,是千年大计,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关切之情,跃 然纸上。   赵老一生创作,以杂文影响最大。文章观点鲜明、文笔犀利。近年出版了《世象杂谈》、《未晚报》、《林放杂文选》。   刘基  刘基,字伯温,文成县武阳村人。生于元至大四年(1311年),卒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23岁中进士,26岁任高安县丞,38岁任江浙行省儒学副 提举、行省考试官,43岁任行省都事,47岁任行省枢密院经历,48岁任行事郎中,期间数遭投劾。刘基50岁时复出辅助朱元璋,成就帝业。明洪武三年被授予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死后追赠太师,谥号“文成”。明武宗誉基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   刘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雄才绝代,后半生常随朱元璋左右,敷陈王道,襄助兴明。“每于闲暇,数以孔子之言”开导朱元璋,辅其习儒明理,《明史.刘基传》载:“帝每恭己以听,掌呼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也。”明王朝建立前后,刘基择建新宫,制定律历。议复科举,倡立军卫,纠劾百司,整肃纪纲,不避权御。谠直不阿,敢于犯言直谏。为明朝奠定坚实基础。   刘基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他运筹帷幄,韬略渊谋。一度因恶时世,隐居深山,纵情山水。后经朱元璋盛情之邀,毅然出山,陈时务十八策,佐明帝西讨陈友谅,东征张仕诚,北伐中原,取得龙江之役、等重大战役的胜利,翦灭群雄,开辟了强盛的大明王朝。《时务十八策》虽未见史籍记载,至今无人能窥堂奥,但后人均将之与诸葛亮初出茅庐时的《隆中对》相互媲美。现存署名刘基的军事著作众多,其中首推《》。   刘基是一位诗文俱佳的文学家。他一生著述宏富,明初由其子孙辑成《郁离子》5卷、《覆瓿集》并拾遗20卷、《写情集》4卷、《梨眉公集》5卷、《春秋明经》4集。后人编为《诚意伯刘文成公集》20卷传世。其诗文备受推崇,《明史·刘基传》称其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清人沈德潜《明诗别载》评:“文成独标高格,时欲追韩、杜,故超然独胜,允为一代之冠”。《四库全书总目》称:“足与高启相抗。”   刘基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智慧过人,博学多才,通晓天文地理,精悉诸子百家。在儒、佛、道方面,他崇儒、抑佛、扬道。在哲学方面,推崇“盗天”、“措用”的认识论。在政治思想方面,他主张民主论,“推余补不足”、“以德养民”是其核心。在教育思想方面,刘基继承了贾谊的“教为政本”论,但旨归不在于“君东”而在于“治道”。   刘劲持  刘劲持(),南田人,中学毕业后就读于。未满一年,因父谢世辍学回乡。1927年考取二十六军军官团,步入军界。后又先后考取(六期)、保定(十一期)。毕业后,历任少、中尉通报员,上尉分区队长,中、上校参谋,军令部少将高参、处长,军政部少将司长,整编二十六、五十七师少将师长、九十八军中将军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浙沪占役、南京守城战、武汉会战,尽职尽责。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妄想挽救西北败局,便部署陕南军队撤退,并拉拢黄埔同学,组织精忠报国会。但胡宗南对刘劲持颇有顾忌,除令九十作军(刘任军长)归西安绥署副主任兼七兵团司令裴昌会指挥外,又数次来电要其眷属飞台作人质,而刘劲持一直不理睬。   11月25日,西安绥署已撤到汉中。次日晚,全军向悟响城口方向前进。12月15日至17日到达阆中南津关。第三天,九十八军迅速经樟潼至玉以西地区集结待命。   从恒口至此时间,几乎每日收到解放军动向和有关政策宣传的来电。刘劲持对此很关心。当听到解放军已进入成都,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的消息,他立即取阅军用地图,研究行动方向。为了回避战争,以待机起义或和平解放,决定23日离南津关,取小道到元山场山区。   26日下午,部队到达元山场宿营。当日下午5时多,已起义的裴昌会司令给刘军长和副军长严呈传来十万火急的电文,大意是:成渝已先后解放,兵团及一些部队已在德阳一带起义。遵照贺老总旨意,为使国家和人民少受损失,嘱我奉劝两兄于27日前率部起义,即可保证生命安全。逾期不作起义看待,请速复电。刘劲持接电后,护了三个方案:一、打到底,既损害国家及人民利益,又背离全军官兵意愿,后果是全军被歼灭;二、放下武器听候整编,让官兵回乡做个良民;三、起义,弃暗投明,走向光明。   他立即召开师团长会议,先宣读裴司令来电,后宣布三个方案,要大家考虑后进行签名。结果,少数人在第一、二个方案笺上签名,绝大多数人在第三个方案笺上签名。会议结束,由351团团长楼际霖护就致裴司令电稿,刘劲持签发。大意是:决定即日起义,并请转呈贺老总。接着,一面指派亲妹夫、参谋处处傅维周,率传令兵一名,与解放军联系;一方面集中军部与直属部队全体官兵。刘劲持丫在一小高地上宣布:九十八军全军今天起义了。起义部队是解放军的一部分,必须严格遵守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宣布之后,即下令全军向升钟寺出发。   26日由解放军十八兵团政治处联络部长刘玉衡带领刘劲持等人晋见贺龙司令员。贺鼓励他:“你们都是壮年时间,只要认真学习,坚定不移地跟共产党走,一定会有光明前途。革命不分先后,起义军人就是革命军人。”他参加研究班学习。此后历任教职员、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主任、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等职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衷心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一国两制”方针。虽患严重白内障,仍经常持放大镜,执笔给台的老同事、老同学和亲友们写信,鼓励他们为祖国的建设与和平统一事业作贡献。   刘劲持自奉俭朴,生前无积蓄,卧中仅有一张木板床,一张桌面裂缝有一公分宽的双抽屉办公桌,两把木椅,一张竹躺椅,一只旧五斗柜和两只旧皮箱。为维修家乡挤诚意伯庙,捐献仅存的一颗金牙;为支援家乡筹建伯温图书馆,将台弯亲戚赠送的300元人民币,全数捐出。刘劲持军长,是一位爱国爱乡的起义将领。    吴成七  “毛弯府,西前院,新凉堂,出草王”   吴成七起义,历时四年多,驰骋浙南闽北广大区域,沉重打击了元政权黑暗腐败的统治,为公元1368年朱元璋一统天下,建立大明王朝起了积极作用。鉴于当时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加之起义不久即失败,未曾引为瞩目,正史少作记载。但吴成七人作为一员农民起义军首领,伟绩千秋。   吴成七(?—1357),黄坦人,幼居吴庄(属今文成金炉乡),后入赘新凉堂毛家(属今文成黄坦黄羊茶堂),从事家耕,兼贩私盐。曾拜师水云寺和尚学艺,十八般兵器,件件精娴。他为人刚勇仗义,好打不平,广交四方豪杰,在民间很在威望。元至正十三年(1353)春,他在瑞邑五十四都埠头(今文成孔龙)售贩私盐,因当地盐霸横行,一怒之下,拳毙盐霸,被诬为“谋反”。吴成七逃回黄坦,即请民间武师宋茂四、落第穷儒支云龙、善研兵法的周一公等计议,相约各方穷苦第兄,揭竿反元。先在黄羊毛弯围栅驿营议事,并于附近西前墩建起义军头领家室住院。紧接分别在北向辟建高羊、马羊两座扼控通人黄坦之咽喉大寨,在西南向构筑天高、水牯、水盆、龙须等屏障寨,于东向建立白羊、牛头等前哨寨。受压百姓纷纷响应,起义队伍很快发展成万数。   元至正十四年(1354),吴成七被众推为首领,遂自号“吴王”。随着起义军人数的发展,有嫌毛弯地窄,迁营黄坦龚宅,再辟金山指挥烽火寨(即今吴成七寨),建吴王府于龚宅石鼓楼。同年秋,起义军已具备相当军力,于是主动出击青田县城。元行省震恐,忙命总管官王某带兵剿伐,但到达南田后,惧怕得不敢再前进。南田张坳豪富徐伯龙,诣军门请以身先官兵,王某授给松阳县尉牒,由徐伯龙自带“义勇”(元代地主武装组织),在张坳外路拒挡起义军前进,发生激战,“义勇”溃败,徐伯龙被杀。吴成七乘胜进兵,青田地主头目季珍带“义勇”抗拒于船寮,激战整日,起义军大获全胜,攻下县衙。翌年,吴成七拜周一公为军师、宋茂四为大将、支云龙为王府谋臣,开科取士,选拔文官武将,分派头领驻兵各寨。并点封朱君达、李夹等数十名战将,经黄坦为中心四向出击,把势力范围扩大到处(州)、温(州)、婺(金华)及闽北建瓯一带,形成首尾连络百余寨,致使官兵不敢深入。元统治惶恐中,数次派官招安,均遭吴成七拒绝。   元至正十六年(1356)春,元行省派处州路总管府治中叶琛率师征讨黄坦。叶琛以总制官武将胡深与“义勇”万户叶良器领精锐为前队,自率大军殿后,于3月间突破杨山和黄坑等二十余寨,起义军李夹等十名战将阵亡。紧接围困长坂大寨,起义军百战四个多月后失陷而退守高羊寨。8月初,吴成七调三狡(今泰顺境)起义军七千多来援,欲与官兵殊死决战,不料门户马羊大寨防范失密,被官将夏廷辉偷袭而失,起义军战死五百余,被俘三百多,军师周一公殉难。从此官兵据其要冲,叶琛亲率大军过际坳堂沿三岱岭(在今黄坦邢宅),直捣周岙,即又分兵十路控制要塞,把高羊寨与吴王府围困得水泄水通。9月间,吴成七与宋茂四等突出重围,重新调整兵力,一方面与官兵周旋,另一方面火速择当时瑞安与青田两县交界点洞尖山天附险(今稽羊双尖山豺狗洞至吴成七寨),另立新的总寨,并分翼连环七营,竭力死战,官兵久攻不下。临冬,叶琛按刘基所授惑兵计,暗遣一支官兵,在遥对洞尖山寨的黄呈羊山岭,趁黑夜每人肩挑悬挂有二十多盏灯笼的长竹午,从山岭头挑到龚宅,吹熄后再返回黄呈羊岭头,点燃灯笼向龚宅行进,如此往返,每夜以一二百名官兵轮流进行,造成官府增兵如蜂至的假象,加上草日减,水源被切断,军心动摇。叶琛抓住战机,命部将陈仲琛统精兵三千,从大学金山其背,命大军大黄坦正面发起总攻,吴成七与起义军猛将宋茂四等牺牲于豺狗洞。   时隔六百多年的今天,当年的战寨遣址,依然随处可见。登上吴成七寨,还可找到一截塌坏的石墙脚,看到关卡口的大堆擂石,寨基草皮下已碳化的火烧米或火烧谷比比皆是,满地零散着古瓷陶及古瓦等残片。稽羊双尖豺狗洞,尚留一方韩宋“龙凤”二年(1356)摩崖题记。
  畲族的民间文学非常丰富,包括山歌、民族起源和诸天神传说、民间故事、谚语、儿歌等。既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又因与汉族长期杂居的关系,在他们独特的中,也含有同汉族文化交流的因素。它集中而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的历史、政治、经济、生产、生活和乡土风情等情况,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之一。   在畲族文学中,山歌是它的主要部分。山歌大都在群众中以畲语唱形式代代相传,并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所以他们的文学基本上是民间口头文学。虽然也有一些汉文的手抄本,但那是借汉字记间,只供唱用。因此,在歌本上创造了许多土俗字。  山歌的内容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寓意深刻,比兴感人,韵调和谐,对仗工整,唱起来琅琅上口易学易记,形象生动逼真。  传统的文学作品,有些已散失无传,至今流传下来的,约有一千多篇,四、五万行。有追述本民族来源、迁徙和历史大事的长篇叙事诗歌,有富有艺术魅力的歌颂劳动和爱情的杂歌,有取材于汉族民间神话故事、、评话唱本等编成的小说歌。尤其是有关历史传说的山歌,更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唱。浙江畲歌按歌词内容分,除上述几种外还有风俗歌、功德歌等。   (一)长篇叙事诗歌,歌词篇幅较长,有“高皇歌“、“麟豹王歌“、“来朝歌“、“元朝十八帝“、“盘古歌“、“长毛歌“等,其中以“高皇歌“流传最广。   (二)杂歌,形式自由,可长可短,数量极多,内容丰富,富有艺术魅力,多是畲族人民即兴创作的。   (三)小说歌,又称“全连本“或“戏出“,畲民叫作“大段“,约有一百多种。多取材于汉族民间的神话故事、传说、章回小说、评话唱本等编成。   (四)风俗歌,主要有“嫁女歌“和““。在畲族婚姻嫁娶中,无论是嫁女或入赘,都要长夜盘歌。男方请来好歌手“赤郎“和“行郎“(抬花轿的),与女方歌手通宵达旦的对歌,通过对唱“敬酒歌“、“对盏歌“、“度亲歌“、“撬蛙歌“、“嫁女歌“彼此考察对方的唱歌能力。   (五)功德歌,又称祭祖歌,做功德分“做阴“、“做阳“两种,死人丧事追荐亡魂的叫“做阴“,平时祈福禳灾的叫“做阳“。
  文成的工农业发展迅速。至2000年全县已拥有机械制造、电力、纺织、化工仪表、酿造、电机、印刷、制药、建筑材料、竹木加工、食品、陶瓷等行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274公顷,粮食总产量70852吨,工农业总产值97910万元。其中帝师杨梅干红酒、冰洋竹凉席、亨哈山珍食品被评为首届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了文成的城市化建设,促进了文教、体育、卫生事业的发展。2000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045万元,大力改善了交通、邮电、电力、市政等基础设施,56省道的改建,至温州的行程缩短为1小时。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5.28亿元,至2004年已达19.59亿元,也由2002年的2277元增至2004年的2674元。全县已拥有机械制造、电力、纺织、化工仪表、酿造、电机、印刷、制药、建筑材料、竹木加工、食品、陶瓷等行业。2002年,文成县提出了打造“生态旅游县”的发展目标,因势利导地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包装投资项目,推出了涵盖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加工、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等领域的49个项目,形成了货源丰富的“项目超市”。 两年来,文成以良好的环境、优良的服务、优惠的政策吸收着外来的企业,先后引进外资项目36个,实现招商引资人民币33.322亿元,美元350万,其中已建成投产或对外营业的项目10个。地处飞云江畔的文成县巨屿工业园区形成规模,正吸收着更多的企业入驻。  文成县经过多年努力,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发展潜力日益趋显,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行政区划  文成县位于浙江省的南面,温州市的西部,飞云江的中上游。东邻瑞安市,南界平阳、苍南县,西倚泰顺、景宁县,北接青田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4‘~120。15‘、北纬27。34‘~27。59‘。 截至日,文成县辖8个镇(包括1个民族镇)、25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大峃镇、珊溪镇、玉壶镇、南田镇、黄坦镇、巨屿镇、百丈漈镇、;樟台乡、龙川乡、二源乡、周壤乡、东溪乡、十源乡、黄寮乡、石垟乡、下垟乡、岭后乡、富岙乡、云湖乡、、、峃口乡、、双桂乡、公阳乡、平和乡、金炉乡、里阳乡、金星乡、朱雅乡、上林乡、。  1个民族乡:大峃镇、珊溪镇、玉壶镇、南田镇、黄坦镇、巨屿镇、百丈漈镇、西坑畲族镇;樟台乡、龙川乡、二源乡、周壤乡、东溪乡、十源乡、黄寮乡、石垟乡、下垟乡、岭后乡、富岙乡、云湖乡、仰山乡、桂山乡、峃口乡、金垟乡、双桂乡、公阳乡、平和乡、金炉乡、里阳乡、金星乡、朱雅乡、上林乡、周山畲族乡,13个居民区、384个行政村。总人口36.33万人。 
   面积25.37平方千米,人口3.87万人。镇政府驻建设路165号,邮编:325300。辖12个居民区(徐岭、苔湖、石坟垟、城西、上房、城东、栖云、周村、华侨新村、二新、县前、城南)、27个行政村(双西、城南、林店尾、二新、县前、上房、桥头井、陈宅、苔湖、石坟垟、周村、珊门、黄岭头、坪头、苔湖山、下沙垟、下徐村、上徐村、岭脚、吴垟、屿根、凤垟 坑口、周徐、呈树、大发垟、垟井)。  珊溪镇 面积104.50平方千米,人口3.96万人。镇政府驻珊溪街139号,邮编:325304。辖1个居民区(富强新村)、36个行政村(五新、南阳、新红、环秀、君阳、新湖、联新、街尾、街头、下山垟、新西坑、山根、下爿坦、牛坑、下山、坛岐、驮了、罗山、西黄、西山、朱川、松源、毛坑、东坪、福首源、岭背、高山、井市、新建、平坑、吴新、李夏、徐岙、卓山、项坑、松根)。  玉壶镇 面积73.00平方千米,人口1.72万人。镇政府驻府前街,邮编:325311。辖18个行政村(外村、底村、中村、龙坑、樟坪、龙背、长丰、光明、上村、五-、五四、垟头、赵基、樟坑、高坪、东樟、林龙、金岩)。  南田镇 面积99.00平方千米,人口2.25万人。镇政府驻朱宅巷20号,邮编:325308。辖19个行政村(三源、五源、三甲、新岙、龙岙、龙上、南田、九都、西垟、梅树、岳垟、新南、横山底、叶山头、驮湖、武阳、言山、新星、高村)。  西坑畲族镇 面积45.00平方千米,人口1.15万人。镇政府驻政前路1号,邮编:325306。辖11个行政村(西坑、叶岸、塘垟、南坑垟、旁边垟、双前、梧溪、让川、敖里、双田、江山)。  黄坦镇 面积74.00平方千米,人口2.20万人。镇政府驻后巷村,邮编:325305。辖24个行政村(前巷、山后、支垟、新康、云峰、新峰、黄西、后巷、严本、占里、驮岙、沙垟、济下、黄宅、新龙、周岙、依仁、塘底垟、底庄、共垟、林山、旺山、严垟)。  百丈漈镇 面积42.50平方千米,人口1.15万人。镇政府驻百丈漈路119号,邮编:325309。辖13个行政村(新亭、长塘、富洋、同垟、长垄、篁庄、西里、西段、镇头、底大会、外大会、下石庄、上石庄)。  巨屿镇 面积56.00平方千米,人口2.16万人。镇政府驻云江大道,邮编:325303。辖23个行政村(黎明、葛洋、黄龙、正湾、三五新、张平、稠泛、垟尾、龙前、金面盂、方前、穹口、花竹岭、潘岙、徐龙、潘山、垟地边、项坑边、孔山、前山、东坑头、赤砂、双尖)。  樟台乡 面积30.00平方千米,人口1.61万人。乡政府驻樟岭路65号,邮编:325300。辖13个行政村(樟台、兴川、鹤东、东城、金仓、塔山、双东、马山、双马、东降、双龙、桥坑、桂山)。  龙川乡 面积33.15平方千米,人口1.52万人。乡政府驻樟岭村,邮编:325300。辖18个行政村(季马、中村、中堡、建新、龙马、樟坑、中林、村头、花园、横山、下田、下村、马垟、过山、贵坪、坪山、茶寮、乌田)。  二源乡 面积45.00平方千米,人口1.17万人。乡政府驻初阳路3号,邮编:325308。辖17个行政村(二源、谈阳、榅树根、四格、朱山、庄后、岭头、陈村、坑底、陈钟、钟垟、东坑、湖底、驮田、廷坑下、山头、呈岭)。  周壤乡 面积31.00平方千米,人口1.55万人。乡政府驻联丰村,邮编:325311。辖16个行政村(岭南、新南、岭岙、联丰、项山、麻山、诸葛岭、路山、岙底、上龙、周墩、大坑、林山、中南、外南、周龙)。  东溪乡 面积28.00平方千米,人口0.91万人。乡政府驻碧溪路,邮编:325311。辖8个行政村(九南、裕山、碧溪、东头、南河、吕一、碧坑、茗垟)。  十源乡 面积30.00平方千米,人口0.75万人。乡政府驻东步街,邮编:325308。辖8个行政村(十源、利民、光明、高新、新富、郑岙、呈段、高民)。  黄寮乡 面积33.00平方千米,人口0.18万人。乡政府驻黄山村,邮编:325308。辖4个行政村(黄山、黄曲寮、富头、黄垟坑)。  石垟乡 面积30.00平方千米,人口0.40万人。乡政府驻上垟村,邮编:325307。辖7个行政村(中垟、上垟、吴坳、石门、枫龙、岗山、上斜(石垟林场))。  下垟乡 面积17.00平方千米,人口0.17万人。乡政府驻下垟村,邮编:325307。辖4个行政村(下垟、都铺、桂竹、半坑)。  岭后乡 面积27.00平方千米,人口0.27万人。乡政府驻岭后村,邮编:325306。辖5个行政村(岭垟、富垟、三合、下庄、苍降)。  富岙乡 面积20.50平方千米,人口0.68万人。乡政府驻富岙桥村,邮编:325305。辖9个行政村(富岙、培头、富康、莲头、周岙底、双坑、上堡垟、 盖后、石竹寮)。  仰山乡 面积11.00平方千米,人口0.44万人。乡政府驻雅坪村,邮编:325304。辖4个行政村(雅坪、鳌洋、塘山、松坑)。  桂山乡 面积26.50平方千米,人口0.62万人。乡政府驻双峰村,邮编:325304。辖7个行政村(三垟、新兴、分水、福全、凤狮、桂库、平溪)。  峃口乡 面积21.00平方千米,人口0.72万人。乡政府驻,邮编:325302。辖6个行政村(峃口、城东、龙车、九山、新联、鱼局)。  金垟乡 面积15.00平方千米,人口0.93万人。乡政府驻李山村,邮编:325302。辖8个行政村(李山、小龙、溪口、良坑、谷山、横培、渡渎、驮垟尾)。  双桂乡 面积17.50平方千米,人口0.94万人。乡政府驻桂花安路56路,邮编:325302。辖8个行政村(桂东、桂溪、桂阳、宝丰、双垟包、桂西、垟山、周山下)。  周山畲族乡 面积14.00平方千米,人口0.53万人。乡政府驻养根村,邮编:325302。辖9个行政村(周垟、双新、吴垟、官坑、包山底、养根、际下、水井头、上坑)。  公阳乡 面积20.00平方千米,人口0.69万人。乡政府驻公阳街,邮编:325302。辖7个行政村(公阳、上岳头、水碓宅、白石坑、驮尖、金岭、鹿堡)。  平和乡 面积22.00平方千米,人口0.86万人。乡政府驻下河村,邮编:325302。辖10个行政村(平和、双塆、廿五坑、田东、郭山、新田、东方、梅垟下、大垟口、 下沙河)。  金炉乡 面积13.00平方千米,人口0.61万人。乡政府驻,邮编:325300。辖7个行政村(城中、王家、金山、炉山底、岚岩、新垟、陈庄)。  里阳乡 面积16.50平方千米,人口0.57万人。乡政府驻里川村,邮编:325300。辖8个行政村(里川、孙岙、余山、垟底、垟外、江底、江外西山、岩头)。  金星乡 面积23.00平方千米,人口0.51万人。乡政府驻金垄村,邮编:325311。辖7个行政村(金星、朱坪、角山、桃坑、蔡坑、洪地、八格)。  朱雅乡 面积28.00平方千米,人口0.43万人。乡政府驻雅龙村,邮编:325311。辖5个行政村(朱寮、雅龙、坳坪、吴坑、 汤垟)。  上林乡 面积13.00平方千米,人口0.30万人。乡政府驻联民村,邮编:325311。辖5个行政村(新林、联民、木湾、周山垟、林岩)。  云湖乡 面积102.00平方千米,人口0.51万人。乡政府驻雅坪村,邮编:325305。辖13个行政村(龙湖、包山垟、塘垄、西北山、上金、上坪、高西、石岭、驮加、千秋门、取垟、叶山、杜山)。
全县以大峃镇为中心枢纽,有发往各县市的班车 县城拥有2座客车站 为城南老车站 班车以发往文成县县域以内 以 南田 西坑 为主 城西新客车站(文成县长途汽车站) 班车以发往县级 市级 省级 为主 有发往 上海 杭州 温州 瑞安 福州 等大中城市的班车 其中前往温州汽车大巴车为1小时1班 一天8班
  文成境内,山水似诗、风光如画。文成全境,山川秀丽,英气灵聚,奇峰耸峙,百瀑飞扬,峡谷幽幻,碧湖潋滟。风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人文风光独树一帜。境内百丈漈——飞云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百丈飞瀑,为全国最高的瀑布;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壶穴碧潭,属世界奇观;饱经沧桑的刘基庙(墓),系国家重点文保单位,驰名遐迩。还有那亿年河床,万顷碧波,千峰竞翠,百里竹海,无边丛林,如梦似幻。全国著名旅游学家、北大谢凝高教授称铜铃山为“壶穴奇观,华夏一绝”;全国著名水文地质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陈梦熊先生赞誉文成的天顶湖与台湾的相似,铜铃山的风光可与九寨沟相媲美。空灵的山水,荟萃的人文,使这片神妙的土地到处充满了诗情画意。  县城每天有班车旅游车和公交 车前往 以下为主要风景
    文成百丈漈-飞云湖景区   百丈漈-飞云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西南部,飞云江中上游的文成县。百丈漈-飞云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川秀丽,气候宜人,云渺,生态奇美,万物滋生,风光旖旎,被人称为植物王国,动物世界,山水墨画,文化名地,度假天堂。百丈飞瀑景区是百丈漈-飞云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支柱景区,景区位于海拔300米至638米的高山之巅百丈漈镇篁庄村,纵深约3公里,面积为4.75平方公里,有着一漈雄、二漈奇、三漈幽等特色。瀑布上游汇集200多的集雨面积,汇成激流突奔百丈深壑,形成了一漈百丈高、二漈百丈深、三漈百丈宽的阶梯型瀑布群。一漈因高207米,号称天下第一瀑,居全国之最;古人说:“雁荡龙湫眼底收,百丈飞瀑雄则秀,天赐神流三千尺,半空烟霞唾棉球”。
  境内景观有百丈一漈高207米,誉称天下第一瀑;二漈高68米,中成水帘洞;百丈三漈犹如长纱白练,横穿在6里秀谷之中。一帆峰、笔尖峰、老鹰峰、观音送子岩、一指观音峰与碧潭瀑布相映成趣。还有陶氏真人炼丹台、罗隐秀观瀑崖、观音洞、三圣殿、吕洞宾道庐遗址、刘基观瀑台、击石瀑、海龟瀑、仙人居、八仙岩、八戒岩、天王琴、凹瀑、老鹰峰、将军崖、金猫洞、通天岭、笔尖峰、天门、孔雀开屏、天狮戏珠和陶然亭、沁心亭、观瀑亭、知风亭、凌云阁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文成刘基故里景区    位于刘伯温故乡福地文成县南田山。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谥号文成,文成县名由此而来。他是明朝开国元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有兵书《百战奇略》、集《郁离子》。刘基树开国勋业,兼传世之文章,后人尊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人豪。 刘基故里,地灵出人杰,文化积淀极为丰富。建于天顺三年的刘基庙(墓)均批准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刘基故里现存完好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刘基故居、书院。  文成天顶平湖    天顶湖位于百丈漈头观湖,湖面犹如一面明镜,清澈纯净,仿佛西湖,只是没有西湖的胭脂气。有人留诗曰:“未识深闺女儿身,丽质憨态天生成。西湖胜你三分色,你赢西湖一点真。”湖心一个大岛,朱砂土,似一块未经雕琢的玛瑙。而整个天顶湖,由三大湖组成,即外湖,东湖,西湖,形如一条飞龙,两脚分东西向北延伸。摇一只小船,沿水湾探幽寻源,宽阔处,烟波浩淼,水天一色:狭窄时,岸边野花,伸手可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峰回水转,豁然开朗。湖串湖,湾套湾,湖湖湾湾水相似,湾湾湖湖景不同。山绕水,水环山,岛峦起伏,岔道交错,林木茂盛,秀竹掩映,游者就是《桃花源记》的武陵人。清晨的天顶湖,云遮雾罩,迷迷增膜,只闻野鸭嘎嘎,不见野鸭踪影。八时许,阳光穿透浓雾,湖面渐渐开阔,雾淡了,如纱如缦,悠然于群山之间。天顶湖静如处子,超凡脱俗。观此景,便觉于圣女之前,言语必得文雅,不许粗野;行动必须得体,不许鲁莽,心地不由善良,纯洁了。黄昏的天顶湖,夕阳如血,湖水尽染。秀木翠竹,倒映其间。观此景,物我皆忘,不知东方之既白  文成铜铃山森林公园.    铜铃山峡景区是公园核心景区。峡谷长3公里,宽处百余米,窄处2—3米,呈S形走势。谷内深涧密林,古朴纯野。尤其以万年激流旋冲而形成的“壶穴奇观”最为著名。  小瑶池景区位于湖头林区海拔1000余米处。境内有一碧池,传说为王母娘娘浴池,故名“瑶池”。 瑶池面积4亩余,涌泉四季不断,池水终年碧绿,犹如一面明镜。从瑶池徒步上山百余米,便到观日台。。春看百花争艳,夏观茫茫云雾,秋望晴空明月,冬眺林海雪原。  铜铃寨景区地势险要,三面悬崖峭壁,只有北向一条小路通往岩顶,顶有一巨石,即“铜铃蒂”。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吴成七在此设立分寨,寨址遗存瓦、陶瓷器碎片等物。山腰有石洞,相传为吴成七藏放金银珠宝的地方,故名“藏金洞”。  原始丛林景区以森林生态为特色,有保存完好的天然硬阔叶原始丛林15000多亩。境内林木遮天盖地,郁郁葱葱,构成乔、灌、藤、草自然结合的天然森林景观。  胜川桃溪景区紧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飞云湖,境内竹海茫茫,林涛阵阵,溪水洁净,源远流长。  文成峡谷景廊(龙麒源)   龙麒源,江南美丽的峡谷,位于温州西南群山之中一个叫驮湖的地方,那是一个传奇故事一般的畲乡梦境:峭壁森森,峡龙麒源谷幽幽,水若甘泉,砾石铺池底,浅者可数游鱼,深者数十米却清可见底,巨石沉落,若隐若现,如龙盘龟潜。景区内层峦叠嶂,苍翠欲滴,尖峰错耸,峡谷悠长,溪水漩涡涟漪,千姿百态,绿潭串联,清澈见底。龙麒源的山的确很美,美就美在她的体态,她的神秘。龙麒源的山体多变化,山势参差不齐,众山大多裹以丰茂的植被,古木成荫,藤缠树绕,许多千年古木从岩缝石隙中伸展出来,根枝极尽婀娜。一簇簇,一丛丛,如云蔽日,如菇开伞。龙麒源的水很绿,像翡翠碧玉般,溪水很细,水流很缓,这里听不到溪水的哗哗声,也没有震聋的瀑布声,身处其境,感觉很恬静、怡然。峡谷的春天,溪流潺潺,花飞蝶舞,草长叶绿,顺着峡谷一眼流动的是嫩黄的绿夹杂在亘古不变的岩壁上,其下是倒映着蓝天白云的透明的水 瀑多姿,石林飞瀑、阴阳瀑、三叠瀑、天际瀑、西天屏瀑、瀑瀑悬飞。山梁红枫古道,枫岭石林、大会枫岭、岭岭诱人。谷底清流碧潭,青龙潭、金牛潭、金龟潭、猪狮潭、、潭潭潋滟。峡谷景廊步步皆景、四季各异。新春峡谷,万木争春、百花争放。初夏峡谷,万花齐艳、秀色芳菲。深秋峡谷,叶红似火、胜似春光。隆冬峡谷,冰川垂地、闪烁晶莹,故称峡谷景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州市文成县交易中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