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概述红楼梦第26回前六回详细介绍

红楼梦第六回笔记
略写宝玉和袭人初试云雨情。(当年看到这里觉得好重口味!觉得宝玉这么小就不是处男了!可惜可惜!)这也是《红楼梦》颠覆的地方吧,就像警幻仙子说的“好色即淫,知情更淫”,《红楼梦》对性的观点似乎跟弗洛伊德很接近,驱动力就是性欲,但有境界之分。有的只是“皮肤滥淫之蠢物耳”,而如宝玉者则是“意淫”者(这个词就是曹雪芹发明的吧)。贾宝玉和袭人就像两个孩子在玩游戏一样,尝试性。作者写得那么单纯、那么干净。
接着正文写的是刘姥姥一进贾府。脂砚斋批:“为阿凤立传”。
看似写刘姥姥,实则写凤姐这么处理这么一大家子的事。
最喜欢看刘姥姥,写得太好了。也很喜欢刘姥姥的性格“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靠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这种生命力是贾府里的人最缺的,贾府里的人遇到一点事就要生病,一病就要病死,或者就要自杀以示清白,要这样刘姥姥一辈子经历的事都够她死好几回了。一个穷亲戚来豪门要钱,从豪门的角度看来是麻烦,然而曹雪芹却写出穷亲戚的辛苦,这么大年纪,蹭进贾府,见人就打躬作揖,被人家家奴当猴耍,进去了还要左等右等,等到了见凤姐连忙拜了又拜,只在炕沿上坐下了,鼓起勇气说到一半,又被凤姐打断,凤姐跟贾蓉一番打情骂俏,刘姥姥“此时坐不是,立不是,藏没处藏”,何等辛酸啊。刘姥姥得了二十两银子出来,要给周瑞家的一两,人家还不收,这种不收曹雪芹看出来是“如何放在眼里”,就是说我怎么会拿你这样的人的钱呢。又是含羞受辱啊。
注意到刘姥姥多次说话都被打断,凤姐已经显得风格很高陪她那么久,实在没耐心再听她讲完话。礼数很周全,其实却一点看不起他,这种高傲比赤裸裸的冷言冷语更伤人,一般人哪里受得起!刘姥姥受得起。
和凤姐见刘姥姥形成对比的是,凤姐见贾蓉。刘姥姥说话被凤姐打断,但凤姐倒有大把的时间和贾蓉玩暧昧。“只管慢慢地吃茶,出了半日神,方笑道:‘罢了,你且去罢。晚饭后你来再说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要你回来,又没话说,又让你走,说晚上你再来。这就叫,暧昧。想想这一盏茶的沉默,刘姥姥该多么难受啊!
出了门,周瑞家的说她瞎叫“侄儿”,凤姐哪里有板儿这样的“侄儿”(想到最后正是板儿救了巧姐儿,彼时贾蓉又在哪里?唏嘘!),刘姥姥毫不生气,只笑道:“我的嫂子!我见了他,心眼儿爱还爱不过来,哪里还说上话儿来。”这话说得多好听呀。刘姥姥知道自己的身份,说不来话,说什么“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是文化水平有限,但绝不会说什么“你们家二奶奶还真是眼里无人啊”之类的话,这才是涵养。
刘姥姥当然是世故的,就如这一回一开始介绍刘姥姥时下的一句判语:“这刘姥姥乃是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久经世代”这四个字就够人回味的,她比书中所有人都年长,经过的坎坷都多,她都过来了,她知道生活的艰辛,她知道要忍,要熬,这些贾府里的人谁知道?因为她要活着,也许活着就是她的哲学。这种平民的生活哲学确实反照出贵族的脆弱。
侧面写凤姐。确实凤姐还没好好正式出场呢,之前的出场就是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那只是惊鸿一瞥,而现在借刘姥姥进贾府侧面写出凤姐的常态。
作者写凤姐也极有层次。先从周瑞家的口中讲她如何如何能干厉害、如何忙碌、如何口角伶俐(或曰“凌厉”)、如何对下人严苛。再写进了王熙凤屋子里,再写她的屋子、她的大丫头平儿。再写她回来的时候的气势——“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接着平儿和周瑞家的“忙”起身迎出去。远远的有人笑声(王熙凤的“笑”已经如雷贯耳了),此处全用听觉写,深谙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之理,写用饭的半日鸦雀无声。凤姐何等威仪!
此时刘姥姥才能进去看王熙凤真人。跟刘姥姥对话,王熙凤的话是长得吓人,那种逻辑周密,那种咄咄逼人,那种理全给她说去了,写得真好。只有特别自信的人才能这样长篇大论地说话,又屡次三番地打断别人的话。再看她的处事周全,怎么问周瑞家的,怎么吩咐饭给刘姥姥板儿吃,再问周瑞家的。
这就是贾家极平常的一天。有一个老太婆带着小孙子进贾府讨一点恩赐,凤姐处理了。这么一件小事也就是贾府一天上上下下二十多件事中的一件,以管窥豹地写了一个立体的王熙凤,也写了贾家的家政,又埋下刘姥姥的伏笔。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红楼梦》第六回至第十八回概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红楼梦》第六回至第十八回概述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红楼梦第六回简介_百度知道《红楼梦》第六回诗词曲赋鉴赏
《红楼梦》第六回诗词曲赋鉴赏
  【朝扣富儿门】
  朝扣富儿门,富儿犹未足。
  虽无千金酬,嗟彼胜骨肉。
  【说明】
  此诗见甲戌本、戚序本第六回正文开头,已卯本附夹一纸上,有“题曰”字样,当是曹雪芹所作的“标题诗”。
  【注释】
  1.“朝扣”句――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原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评说】
  刘姥姥为生计忍耻求助于贾府,而“钟鸣鼎食之家”的贾府中人如凤姐却对财富犹未足餍,反而向刘姥姥告艰难说“不知大有大的难处”。最后总算给了微不足道的二十两银子打发了她。不料刘氏受恩不忘,在后来厄运降临贾府时,能仗义救巧姐出火坑,则其胜过巧姐之骨肉“狠舅奸兄”多矣!
  作者友人敦诚有《寄怀曹雪芹沾》诗云:“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可知雪芹也有过如刘姥姥那样不得不向人借贷的经历。说不定敦诚也看过《红楼梦》抄本,正是用此诗中用过的话,倒过来劝说雪芹哩!
  【得意浓时易接济】
  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
  【说明】
  这一联是第六回回末诗。刘姥姥从凤姐处得了银钱出来,又与周瑞家的告了别,仍从后门回去,下接这两句结束。
  【评说】
  两句中的下句与回前诗“嗟彼胜骨肉”句意略同。上句则进一步揭明凤姐之接济刘姥姥二十两银子,乃正值其“得意浓时”,心里一高兴,也就容易出手给钱了,并非她真有怜老惜贫之心。凤姐因何得意呢?因为正遇上她侄儿贾蓉前来借玻璃炕屏,而凤、蓉间原就关系暧昧,故凤姐见蓉儿有求于己,自然心里得意。书中有一段文字含蓄而生动的描写,只要细心读去,自不难窥见其中的奥秘。故戚序本此回总评有词云:“刘姆乞谋,蓉儿借求,多少颠倒相酬!”直揭出作者此回中写凤姐与贾蓉之间特殊关系的曲笔微词,则又是此回末诗“得意”句的注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楼梦每回详细概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