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培训中心中心周野芒

万茜出席上戏微电影节 反哺母校献诚意之作
来源:搜狐娱乐
万茜、周野芒
万茜出席上戏微电影节
  搜狐娱乐讯 日前,上海戏剧学院“汇梦-映向”2014上戏微电影节在上海拉开帷幕。实力派演员万茜受邀出席,回到母校万茜献上诚意之作《风回路》,并与校友畅聊拍摄趣事。
  万茜2004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在校期间,曾三次作为女一号代表学校参加罗马尼亚、香港和美国举办的国际戏剧节。毕业后,万茜在多部影视作品中担纲女一号。2011年,在热播剧《裸婚时代》中,万茜饰演的陈娇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2年,在湖南卫视热播剧《我家有喜》中饰演麻辣教官白木喜,人气飙升;在2013年琼瑶倾心力作《花非花雾非雾》中,万茜饰演的白海华深得人心。此外,万茜在电视剧《小儿难养》、《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均有出色的表演。时下,由万茜主演的军旅题材巨制《十送红军》即将播出。
  近日,2014上戏微电影节启动仪式在上海隆重举行,万茜应邀出席,作为上戏哺育的学生,万茜与校友青年导演沈涌,实力派演员周野芒一同献上一部诚意之作《风回路》。上戏出品微电影自创办以来,每年都会邀请到业内校友打造一部代表上戏影像水平的年度作品,《风回路》作为一部不暴力、不色情、不扯淡、不狗血的“四不像”微电影自登陆各大网站以来好评声不绝于耳,影片所传达的父女之情触动人心。
(责任编辑:陈天如)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上海戏剧学院出过哪些明星?
戏剧影视表演方面的代表人物有:祝延平(武松最经典的扮演者)、周野芒、姜瑞佳、刘小锋 、胡歌、王珂、徐刚(曾获飞天奖三等奖,现为表演教师)、袁弘、万茜、何建泽、韩雪、孙飞虎、李志舆、祝希娟、钱枫、焦晃、赵有亮、潘虹、奚美娟、李幼斌、刘宝寅、王洛勇、李媛媛、陈红、郭冬临、盖丽丽、王一楠、薛佳凝、罗海琼、朱泳腾、刘晓虎、尹铸胜、陆毅、鲍蕾、于和伟、周杰、傅冲、任泉、李冰冰、 廖凡、李钰、聂远、佟大为、冯绍峰、任重、孙晨耀、 小宋佳、姚芊羽、沈傲君等;
上海戏剧学院知名校友:马伊琍、郝蕾、施大生、徐峥、钱芳、郑恺、王亚楠、任程伟、保剑锋、杨旻娜、孙逊、海陆、李佳璘 、李念 、陈亦然(原名:陈蓉)、肖涵、李佳航、娄艺潇、王传君、陈赫、赵霁、李金铭、孙艺洲、金世佳、 高云翔、蒲巴甲、童唯佳、严宽、萨日娜、沈晓海、王茜华、李立、张峻宁 东浩 李佳航等;   戏剧影视编剧方面的代表人物有:余秋雨、沙叶新、荣广润、李小林、孙惠柱、赵耀明、罗怀臻、谢柏梁、班会文、陆军、于东田、李婴宁、曹路生、张献、李胜英、喻荣军等;   
导演方面的代表人物有:谷亦安、苏乐慈、熊源伟、蒋维国、卓鉴清、陈明正、胡伟民、徐企平、李建平、郭小男、卢昂、陈加林、王延松、周小倩、郑大圣、周可等; 
广播电视方面的代表人物有:张仲年、周野芒、叶蕾、尹大为等;
舞美设计方面的代表人物:周本义、胡妙胜、金长烈、韩生、伊天夫、韩立勋、李建群、王千桂等;
在美术方面有旅美艺术家:吕振环、蔡国强等;   
电视主持方面的代表人物有:钱枫、和晶、陈蓉、董卿、周瑾、吉雪萍、王梓、程雷、黄浩、潘岩(豆豆)等,新秀朱帧、司雯嘉;   
戏曲演员代表有 :蔡正仁、梁谷音、岳美缇、张洵澎、计镇华、杨春霞、张静娴、史依弘、王佩瑜等;   
舞蹈演员代表有:凌桂明、石钟琴、茅惠芳、汪齐凤、杨新华、辛丽丽、黄豆豆、谭元元、范晓枫、孙慎逸、方仲静、姚伟等。
上海戏剧学院十大校花
一、宁静(90级)
宁静,日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1990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宁静气质独特,大一时就拍了处女作《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宁静以一双传神的大眼睛,火热反叛的表演特点,蜚声影坛。此后,宁静上片率极高,先后主演《赢家》、《大辫子的诱惑》、《炮打双灯》、《兰陵王》、《阳光灿烂的日子》、《红河谷》等,均有不俗的表现,特别是《炮打双灯》中,宁静将一个深琐闺中,女扮男装的女性对爱情生活炽热的追求及压抑,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受到评论界的普遍赞扬。1997因主演《红河谷》获第2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1999因主演《黄河绝恋》获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二、李冰冰(93级)
李冰冰,日出生于黑龙江省五常市,1997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李冰冰没有一炮而红的运气,没有绝对的天赋,没有惊艳的姿色,没有出众的才气,但李冰冰怀着对电影的专注和热情,凭着不妥协的韧性、不服输的倔犟、踏实蛮干的轴劲,以拍戏的伤病为代价,蛰伏多年,厚积薄发。她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实现自己的价值。2000年因主演《少年包青天》而被观众熟知,2004年凭借电影《天下无贼》将事业推上了巅峰。2007年凭借《云水谣》获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及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双料影后。2009年凭借在影片《风声》中的精彩表演获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后,再创高峰。因出演好莱坞电影《功夫之王》《雪花秘扇》《生化危机5》被世界瞩目,成为表现最抢眼的亚洲女演员之一。日,好莱坞杂志《VARIETY》授予李冰冰“亚洲之星”大奖,被形容为“中国与好莱坞的桥梁”。
三、马伊琍(94级)
马伊琍,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199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1996年凭电视剧《真空爱情记录》出道,因为在《前世今生》里的出色表演,才为自己迎来了进入《还珠格格第三部天上人间》出演夏紫薇的机会,成为继林心如后的“第二代紫薇”。2002年正式与北京九洲亚华演艺经纪公司签下了演艺工作合约。从2007年的都市题材电视剧《奋斗》开始,马伊琍就凭借饰演夏琳迅速走红。而后多部同题材剧中不同类型的都市女性形象也因马伊琍的成熟演技和真实塑造而深入人心,受到观众的普遍好评。主要作品还有《婚姻保卫战》、《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双城生活》等。2008年马伊琍与男艺人文章结婚,两人育有一女,同年凭借影片《江北好人》,马伊琍战胜了李冰冰、范冰冰两位大热候选人,获得长春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目前参演影视作品累积超过45部。
生活中马伊琍因独具魅力的个性品味和处事之道,以及穿衣风格独特而备受争议,有人认可,也有人拍砖。有媒体将她形象地封为“三道杠女友”,这个新的代名词一出现就被许多网友热议和接受。
四、田海蓉(95级)
田海蓉,日出生于安徽安庆,1999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田海蓉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出演过多部电视剧作品,在其中均有出色表现。因在长篇电视连续剧《雷雨》中成功地饰演了四凤而为广大观众所熟悉,曾参与《情迷海上花》、《黑冰》、《女人不哭》、《美丽的白银那》等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在电视剧《黑冰》中田海蓉她把大毒枭郭小鹏的情妇刘眉演得入木三分;在杭州拍摄的《情越千年》中,她饰演的则是一位情意绵绵、通晓大义的台湾富豪之女;在赵宝刚策划的古装剧《银鼠》中又饰演机灵的小狐仙。
生活中的田海蓉自称是个感性偏多的人,但关键时刻的理性头脑又让她对自己很放心。面对朋友评价她是个聪明的女人时,海蓉对“聪明”二字的解释是:“我是个懂得给生活划句号的女人。”
五、沈傲君(95级)
沈傲君,本名赵燕,满族,日出生于哈尔滨。1995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系电视编辑专业,1997年因百事可乐广告而出道。风情万种的沈傲君以一部《神医喜来乐》让所有的人记住了她的名字。其他作品《真情告白》、《难得有情人》、《宝莲灯》、《大唐情史》、《壮志雄心》、《潜伏》、《西藏秘密》、《战火摇篮》、《台湾巡抚刘铭传》;电影《流星雨》、《千年等一天》、《夏日嬷嬷茶》、《早春二月》等。
代表作品为、《温暖的日子》等,受到广大影迷的喜爱。同时她热心公益,多次参加公益活动传播大爱。2009年5月沈傲君与相恋两年的外交官男友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婚礼,沈傲君在接受专访时称,丈夫给了她足够的安全感,婚后她愿意为他退出演艺圈。
六、郝蕾(96级)
郝蕾,日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市。郝蕾从小开始唱歌跳舞,上电视,1996年考上上戏学习表演。毕业后,她拍了一部电影《初恋的故事》,和当年小虎队成员吴奇隆、苏有朋一起主演,反响平淡。自出道以来虽然演了不少露骨的作品,但是依旧没有像汤唯一样大红大紫。出演过《十七岁不哭》,《少年天子》等多部影视剧,其出演的电影《白银帝国》获第29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奖。2006年与演员李光洁结婚,2009年离婚。2010年,凭电影《第四张画》荣获第47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2012年11月,以《浮城谜事》中的大老婆角色角逐金马影后。
从《十七岁不哭》开始,观众就对这个看起来大方随性的女孩子充满了好感,可以说,她是我们内地最喜欢的女演员之一。郝蕾直言自己是活泼开朗的典型东北人,说话直,不懂得拐弯。在遭遇离婚以及微博事件后,郝蕾在微博中写道:“无论上天给了我们什么,我们都要微笑的活下去,且善念不亡。”
七、童蕾(99级)
童蕾,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99级表演系本科。童蕾清爽的外型以及精湛的表演功底都注定成为中国影坛一颗耀眼的巨星,也是近几年来上戏最引以为傲的毕业生之一。2004年被造星大师海岩发掘,出演了海岩的新作品《阳光像花一样绽放》,也就是《深牢大狱》的女一号季文竹,成为新一代“岩女郎”,由此在影视圈的知名度飞升。随后在04年又出演了热播剧《亮剑》的女一号田雨,更加让他名声大噪。05年出演了电视剧《秘密》和《红色记忆》的女一号,都让人印象深刻。06年,童蕾迎来了她表演生涯的又一个高峰,先是出演了《青春之歌》的女一号林道静,然后又出演了《狼毒花》的女一号夏雨,都是相当有分量的角色。之后的童蕾一直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不断通过优秀的作品来稳固其实力女星的地位。2008年,童蕾凭借电视剧《青春之歌》获得第七届金鹰节暨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女演员奖”
综合来看,童蕾的外貌算不上特别美艳,乍一看甚至还有点土,但正是她的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天然质朴之美,让她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定位。童蕾所出演的电视剧,大部分都是红色革命剧或是公安刑侦剧,几乎没有演过青春偶像剧。不可否认,童蕾最初的出名,有着一定的运气因素在内,但她成名之后的努力,让她的星途越来越顺。
八、小宋佳(00级)
宋佳,别名小宋佳,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宋佳本是民乐科班出身,2000年凭借出色的柳琴演奏,提前拿到了沈阳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经学姐范志博指点改投上海戏剧学院,并且最终如愿以偿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00级本科,因有同名的女前辈宋佳,故被大家称为“小宋佳”。2006年与刘嘉玲、胡军等共同主演张一白导演的电影《好奇害死猫》中,洗头妹一角让她崭露头角。2008年宋佳参与了吴宇森的大片《赤壁(上)》。2012年,第18届上海电视节中小宋佳凭借《悬崖》获最佳电视剧女演员奖和第九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最佳艺术表演女演员奖”,演技得到了一致肯定。
出道以来,宋佳身上的知性气质一直是她屹立于娱乐圈的标签。近段时间以来,热播剧《大男当婚》中的美女博士赵凯、《小儿难养》中大气的职业女强人更是夯实了宋佳在观众眼里知性的感觉。当然,《萧红》中的萧红才是宋佳有史以来的角色中最知性的一个。《萧红》为她在电影圈开启了知性的文艺才女路线,那种沉静的、内敛的、有爆发力、为爱痴狂的角色都可尽情向她招呼,因为,这位东北妹子罩得住,撑得起。
九、韩雪(01级)
韩雪,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05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曾在《北平往事》《错爱一生》《地下地上》《娱乐没有圈》等多部电视剧中担任女一号。推出《飘雪》《想起》《竹林风》《狂想的旅程》等多首优秀歌曲,2008年凭借歌曲《大雁归》,获得第十五届东方风云榜“十大金曲奖”;2012年在台北小巨蛋韩雪出席中歌榜群星演唱会,凭借新专辑《他们说》获风格突破大奖。还曾获得新浪网络盛典2005年度“年度飞跃艺人奖”、“苏州骄傲—2006年度十大新闻人物”等多项奖项。2012年随着电视剧《亲爱的,回家》《偏偏爱上你》的热播,使其更加深入人心。
虽然,她的形象给人以温柔的江南女孩的模样,但实际上,她的性格很坚强,颇有主见,这是她从小在部队大院耳濡目染的结果,也赋予了她“外柔内刚”的性格。
十、李念(02级)
李念,日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200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李念算是80后的新生代演员,但是她很幸运,出道以来已经在电影《霍元甲》、电视剧《茉莉花》、《换子成龙》、《蜗居》、《别对我说谎》、《经营婚姻》、《夏妍的秋天》等多部影视剧中崭露锋芒,其清新的气质让观众耳目一新。其中2009年主演的热门电视剧《蜗居》中“海藻”一角更为观众所熟知,并迅速走红。
很多人都会用茉莉花来形容李念,一方面是因为她清秀美丽的外表,另一方面也是她有点男孩气的执拗个性。李念说,她的外貌和性格都比较像父亲,属于外向型。以前在学校里,她看到“不平事”的时候,总是很仗义地跳出来,不吐不快。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浏览: 1675
关注: 2 人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我看《老大》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看罢话剧《老大》,沉默良久.海浪声声,久久不散,才离耳边,又上心头.《老大》于当下中国戏剧很独特,很稀缺,它登埸亮相就...
看罢话剧《老大》,沉默良久。海浪声声,久久不散,才离耳边,又上心头。《老大》于当下中国戏剧很独特,很稀缺,它登埸亮相就有了很高的起点,肯定会有很好的远景。这是一部有良好艺术品质,有珍贵精神情怀,有别样美学突破的戏。也是一部值得创作团队花心血,下功夫,不断打磨不断完善不断提升艺术品质的戏。
从历史上看,上海话剧其实一向是有关注现实、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生活的传统的,曾几何时,上海也曾是现实主义戏剧的重要阵地。当年,田汉、夏衍等一批优秀剧作家创作了《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上海屋檐下》等一大批反映旧中国现实生活的优秀剧目,而新时期戏剧的发端之作《于无声处》也来自上海,那时节,“南有《于无声处》,北有《报春花》”,红遍大江南北,《于无声处》充满勇气,充满真诚,把“四五”勇士呈现于话剧舞台,真的有如一声惊雷,震撼了当时的中国,感动了许多有良知的中国人。《于无声处》之后,上海出现了宗福先,沙叶新,马中骏等一大批优秀剧作家,他们与上海的优秀导演,优秀演员合力创作演出了《假如我是真的》、《寻找男子汉》、《血,总是热的》、《路》、〈街上流行红裙子〉等很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这些剧目来自生活,来自创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时代感强劲、人物鲜明,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很多创新,影响相当大。近些年,上海话剧这一路线上的创作势头有所减弱,反映当下,关注现实的大作力作日渐减少,我看过上海艺术中心的《中国1977》和《大哥》,它们依然承接了上海现实题材原创剧目的传统,具有不错的艺术品质,也得到了戏剧界的赞誉和好评,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但比较而言,我个人更喜欢《老大》这台戏。当下的国内话剧舞台创作上演的剧目很多,数量很大,但始终缺少力作大作,特别是反映当下生活的原创话剧,更是进入到优秀作品相当匮乏的时段,《老大》在此时出现,称得上一个重要亮点。它直击当代中国正在迅猛展开的社会变革,在经济疯狂发展,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的价值观发生变异的大背景下,将人们的目光聚焦于一座“孤岛”般的小渔村,一群被时代狂潮冲击激荡着的渔人,艺术地塑造了老大这一耐人寻味的独特人物形象,整体上是成功的,整个创作团队的艺术追求异常鲜明而有力,从一度到二度都可圈可点,尤其难得的是,在“命题作文”越来越多,“宣传戏”越来越多的背景下,《老大》的创作者对中国社会现实,对当下中国敢于进行独立表达,面对这样一个时代,《老大》既有尖锐的批判,冷峻的反思,也有深深的忧患,同时,也有对人性,对社会的呼唤与呐喊,对世人的警醒和昭示。这是一次很有艺术力量、很耐人寻味的艺术大出击。我们终于听到了上海戏剧对当下现实做出了回应,发出了声音。
《老大》的编剧喻荣军是国内极有活力,也很有功力的实力派中青年编剧,这些年他一路走来,作品多,写得快,是个全能型的多面手,他既可以创作《活性炭》,也可以创作《资本o论》,还可以改编《简爱》和《1977》,小剧场戏剧,大剧场戏剧都做得有声有色。而我更喜欢他的《老大》。我个人认为,《老大》是喻荣军众多作品中相当有份量,有品质,有情怀,有突破的一部心血之力。《老大》表现的不是小资小白领小情感,而是大情感大思考。喻荣军在关怀当下,思考现实,思考社会发展进程中环境和人的问题。他在拷问、追问人该怎样和自然相处,该怎样在环境中“活”?怎样才是最好的发展?当代人的生命家园在哪里,当代人的精神家园又在哪里?当我们异常疯狂地追逐物质家园的时侯,是否正在失去精神中最珍贵的东西?——这是世界性、人类性的主题。这个剧本里有剧作家的人文思考和悲悯情怀。永远一脸阳光,永远笑呵呵的喻荣军原来也有着如此深挚的情怀,如此深切的感受力和如此强烈的直面生活意识,这让我对他又多了几分敬意,几分期待。更可贵的是这些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思考都是用“喻荣军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他找到了老大这一独特的人物形象,创造性地建立起了这个戏独特的情境,并而找到了独特的叙述方式。这个剧本的内核是现实主义的,它来自生活,来自剧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对生命的体验,有结结实实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时代性冲突,也有很扎实的人物、故事和人物命运,同时喻荣军不满足于“现实主义“,他采用了大量非现实主义的方法,融入了象征化,写意化,诗化,表现主义的手法,看得出来,他写这个本是用了心下了功夫的,也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他的能力。我相信,《老大》将是他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以后只要提到小喻,人们就会想到《老大》。目前《老大》的文本还需要进一步打磨,我真诚地希望喻荣军继续修改完善。你遇上了一个“金矿”,一定要把“金子”掘出来。
这样一个剧本给查明哲导演和他的团队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会。查明哲导演的这个团队荟萃了一批国内一流艺术家,是非常有实力的创作团队,已经创作了很多好戏,但《老大》这样的文本他们还没碰到过。看完演出,我觉得他们交了一个很好的答卷。现在也许还不能打满分,但已经得了高分。查明哲首先面对的是一部并非惯常看到的传统现实主义文本,剧中过去和当下两个时代的戏交织推进,现实空间和心理空间两个空间经常重叠交叉,死人与活人对话,黄鱼上台人与鱼对话,结尾处天下奇雨等等——这些都不是传统现实主义剧作的写法。此外,喻荣军最初的剧本戏剧性不强,写得很散淡,冲突不强烈,动作性也不那么强劲,有一点象诗,象散文,其中有大量人物内心活动,回忆,思绪,意识流动,怎么把这样的文本搬到舞台并能抓住观众让观众认可?这个戏有思辨性、哲理性和某种寓言意味,怎么让普通观众接收到?这一切对导演,舞美及演员是很严峻的考验,要求他们寻求变数,要有所探索,要有所创新,他们必须挑战自已超越自已。这个团队经受了这一考验,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查明哲是个“本不改好死不休”的导演。剧本几经修改,儿子泉海强化了,“炸灯塔”前父子交锋一埸戏很有力度,既深化了主题,也写出了人物的复杂性和生活的复杂性。建浴埸,炸灯塔等新设计使戏的规定情境更具体,也更有看点。另外,这次演出的文本建立起了全剧叙事的视角即老大的视角,埸上出现的各样的生活碎片、记忆碎片都是从老大的视角来的,这使得全剧更加统一更加有机。上海话剧界向来富于创新,勇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黄佐临、胡伟民等很多著名导演都在这里做过卓越的创造和大胆的探索,为中国话剧作出了贡献,查明哲这一次也做了一番大胆探索。喻荣军的本子既如此写,查明哲便见招拆招换了一套打法。他强有力地建立起了这个戏的演出样式,找到了这个戏独有的舞台语汇和叙说系统,形成了很统一的舞台叙事原则。查导以前的很多作品都是以写实为主虚实结合,在写实中写意,在再现中表现,而这个戏步子迈得更大。这是一次大手笔的舞台创造。它是不是“魔幻现实主义”还可以讨论,但它非常好地将写实、写意、再现、表现熔于一炉。整个演出局部具体细节都是写实的,比如船,渔灯,鱼网等,但整体上却是表现的写意的。整个舞美是现实和非现实结合,是高度假定性的诗化空间:——海挂在天上,黄鱼游走其中,平台升起就是船落下就是渔村,迈几步又上船了,说出海就在海上了,死者可出来和活者对话,生者和死者可一起举行出海仪式,鱼也可化身成人形来和老大对话——这个戏在舞台表现语汇方面作了大量创造性的、很前沿的艺术探索,而且这个探索成功了,观众看戏时全然没有障碍,没影响全剧的思想和情感的剧埸表达。这些年先后看过查导很多戏,看了话剧《老大》,我发现,查明哲的导演艺术更具“气象”了。这是一个坚守着戏剧基本精神,在表现方法表现手段上可以千变万化,可以作出各样戏剧的导演,也是一个不断挑战自已超越自已的导演。查明哲等一批从八十年代走来的导演,目前已经成为中国话剧的中坚力量,他们能不能坚守艺术理想,能不能在坚守中突破,能不能自我超越,不重复不停滞不滑坡,对中国话剧发展关系重大,关系到中国话剧艺术能走多远。查明哲通过这台戏再次表明,他一直在往前走,而且还有足够的脚力可以走得更好,人们可以对他有更多的期待。感谢《老大》,它让我有了很多感受和思考,也生发出很多对上海话剧界的期待,由衷地期待《老大》越走越好,期待上海话剧界出现更多大作力作。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周年系列演出“不止经典”之大型原创话剧《老大》在我们曾经经历的那样一个年代,有一位中国北方的知识男青年飘落到了南方的海岛上,成了一个渔民。在一次海难中,他被两个当地的渔民用自己的生命拯救,由此牵出了他和两个女人的恋情与生死离别,在他生命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今天,这个资源已经匮乏的渔岛,这片留有他生命记忆的土地,在经济发展的洪流中即将面临着一次再造,由此牵出了他对于家园、对于灵魂安放的思考。他寻找着昔日人与海洋、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呼唤着家园的梦想,最后走向了大海,去请求鱼群的原谅,祈祷子孙的未来。现代版的《老人与海》,只不过,海是我们的这座城市、这个时代。编剧:喻荣军 | 导演:查明哲舞美设计:罗江涛 | 作曲:姜小鹏领衔主演:周野芒主演:佘晨光/李国梁/李道君/何易/田蕤/刘鹏/李佳桐/郭彤彤/陈文波/齐柏雪/王俊东/王小飞演出时间:日-5月3日19:30(周一休息,5月3日仅14:00下午场)演出地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徐汇区安福路288号)▌ 更多《老大》演出信息请回复“老大”获取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sdac_anfu288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官方微信:①输入“交通”获取前来观剧的出行方式;②“买票”前往【官方淘宝】;③输入剧目名称获取最新演出介绍。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戏剧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立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_影音娱乐_新浪网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立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
<font color=#7b年03月26日14:39 新浪娱乐
  今年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立十周年,作为上海唯一一家国家级话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十年来不断地推陈出新,创作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既保持了合并前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于1950年)与上海青年话剧团(成立于1957年)这两个著名的话剧表演团体的经典风格,又开创出自成一体的年轻活力,使中心在整体风格上形成经典性与时代性并行不悖的格局。正如中心的标识蕴涵的意义那样――剧目创作方向上的多元共存是我们一向的目标和方针。从经营管理方面来讲,“制作人制”的实行使剧目制作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增长势头,
剧目制作量十年间上升了67个百分点,演出收入由原来两家院团最高收入和时的98万变为连续两年演出收入的近800万,增长了8倍之多。另外,两院合并后在事业收入上,由原来两家院团的107万变为如今的1300多万;在资产保值增值上,由原来两家院团时的600多万变为如今的1.26亿,相对增长了20余倍。十年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以自身不断的开拓进取,繁荣了上海的话剧市场,特别是新大厦新剧场落成之后,观看话剧演出的环境更为舒适,艺术剧院、戏剧沙龙和D6空间这三个剧场专为话剧演出而设计,使观众最大程度地感受了话剧的独特魅力。新剧场平均每年演出场次达350场以上,除了剧团创作的剧目之外,还包括来自各地各国的引进剧目,甚至是戏曲演出,与过去相比,观众人数有了成倍的增长。在话剧人的共同努力下,安福路的话剧演出已成为了上海一道独特风景线,去安福路看话剧成为当代上海青年的一种时尚文化,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习惯。
  自创立至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始终不渝地坚持“出人出戏”的基本原则,不断地推新人,创精品,十年来制作演出了近100出剧目,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并且在剧目、编、导、演、舞美等各个方面获得了多项国家重要奖项,包括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人口文化奖、上海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等等(详细资料可查询新浪公共信箱:用户名infopublic
密码123456
任你邮),不仅如此,不少作品还多次进京或出访国外:如1995年《东京的月亮》出访德国;1997年《留守女士》出访新加坡、韩国;《商鞅》自1996年起就在北京、广州、台北、新加坡、香港等地多次演出,并最终于2004年成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之一等等。仅去年一年,交流活动就有:《艺术》、《长恨歌》、《正红旗下》和《蝴蝶是自由的》四部戏进京演出、《长恨歌》赴爱尔兰演出、《卡布其诺的咸味》赴日本演出等等。
  中心创作的剧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剧本形式上可分为原创剧、改编剧、翻译剧等;从戏剧样式上可分为现实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实验戏剧、肢体话剧、歌舞话剧等等;而参与剧目创作的人员更是聚集了海内外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常常在同一个剧目中实现各地区甚至是各国间的合作,如2000年与香港合作的《蝴蝶是自由的》、2003年D6空间的开锣戏《奥里安娜》,2004年与香港话剧团合作的《求证》以及即将推出的中德合作贝克特名剧《终局》、中俄合作话剧《良辰美景》等。制作体之间的良性竞争很有效地推动了剧目创作的力度,尽管如此,中心依然不遗余力地加大新剧目的创作,目前,除了两个制作体的制作人之外,中心还有一些独立制作人,制作了包括肢体话剧、贺岁话剧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剧目,成为两个制作体有效的补充。
  十年来,一代代话剧人共同为话剧中心开创了一个话剧演出的新局面。十年里,形式多样的作品打造出了话剧舞台上的杰出艺术家和闪亮之星:赵耀民、赵化南、吕凉、尹铸胜、田水、宋忆宁、朱茵、徐峥、桑琦、喻荣军、郝平、魏春光等。尤其我们一些演员不仅是活跃在话剧舞台上,也同样活跃于荧屏之上,如焦晃、奚美娟、周野芒、徐铮等等。
  世界是一个舞台,舞台也可以连接一个世界。近年来,话剧中心不仅发展自身的演出,更频繁地与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韩国、爱尔兰等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艺术家们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及互访演出,获得海内外文化界的高度评价,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2001年英国“站长之家”剧团的《天花与热狗》开始,4年来,已先后有近20部来自各个国家的优秀剧目登上了话剧中心的舞台,如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威尼斯商人》、爱尔兰“门”剧院的《等待戈多》等。随着不断引进国外原版剧目及制作优秀的当代戏剧作品,中心活跃了上海的话剧演出市场。
  为了庆祝话剧中心这十年走过的历程,我们特筹备了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将于3月底拉开序幕。活动包括:十周年庆演出月;2004年度“我最喜爱的话剧剧目”、“我最喜爱的话剧演员”评选;“美好的日子,大家一起来见证”征文活动;“2005海上戏剧新视野”戏剧论坛等。
  十周年庆演出月:
  此番十周年庆演出月,中心并没有选择经典老戏重演,而是推出了四部新作品。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认为:开拓创新是我们的一贯风格和追求。与其展示以往的成绩,我们更倾向于以创新和突破的态度向前看,努力进一步扎扎实实地做好剧目建设,创作出更多的新成果。演出月选择的这三部作品突出了时代性、思想性、经典性和国际性的特点,包括有望媲美《商鞅》的海峡两岸重量级戏剧人携手合作的话剧《李亚子》、中德合作,作为世界各戏剧学院首选的教材的贝克特经典名剧《终局》以及中俄合作,今年6月将赴莫斯科参加契诃夫国际戏剧节的《良辰美景》。
  2004年度“我最喜爱的话剧剧目”、“我最喜爱的话剧演员”评选:
  为了庆祝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立十周年,增进与长久以来一直支持话剧事业的观众朋友们的交流与互动,从3月15日到4月15日,将举办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主办、东方网协办的“2004年度我最喜爱的话剧剧目、我最喜爱的话剧演员”观众评选活动,角逐出“2004年最受欢迎的上海话剧男演员”,“2004年最受欢迎的上海话剧女演员”,“2004年最具潜质的上海话剧新人”,“2004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最受欢迎剧目”等系列奖项。话剧爱好者们将可通过网上投票或者现场投票的形式,选出他们心目中的上海话剧明星及明星剧目。
  “美好的日子,大家一起来见证”征文活动:
  过去十年,热情的观众与钟爱的话剧艺术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共同见证了上海话剧的成长历程;在无数个与话剧一起共渡的夜晚,美妙动人的演出曾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在有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举办的“美好的日子,大家一起来见证”征文活动中,我们真诚地邀请观众朋友们留下或长或短的文字,共同分享经历过的美好时光。
  “2005海上戏剧新视野”戏剧论坛:
  十年来,上海话剧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回首十年,有收获、有遗憾、有掌声、有批评、有期盼,留下了很多经验和课题需要我们加以总结和研究。为了探索戏剧艺术规律,更加繁荣上海戏剧和促进中国戏剧事业的发展,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戏剧》联合举办“2005海上戏剧新视野”戏剧论坛。论坛特邀请顾晓明、陈思和、毛时安、陈薪伊、罗怀臻、黄维钧、毛俊辉、刘平等20多位学者,将就“话剧观众的培养和引导”、“经济形态与话剧市场”、“姐妹艺术对戏剧形式的影响”等主题进行探讨。
新 闻 查 询
热 点 专 题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戏剧学院的明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