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过九一八事变的姓许的人有谁江都伟人是谁?

姓名 投敌前主要职务 所属派系 所任主要伪职

(中央委员)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主席

陈公博 实业部长(中央委员)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立法

周佛海 宣传部长(中央委员) CC 汪偽国民政府行政

褚民谊 行政院秘书(中央监察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外交

陈群 内政部次长(候补中央 不详 汪伪国民政府内政

陈璧君 中央监察委员 改组派 汪伪国民党中央委员

缪斌 江苏省民政厅长(候补 CC 汪伪国民政府军委会

何世桢 安徽省民政厅长(候补 西山会 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

Φ央委员) 议派 委员

徐苏中 粤汉铁路局长 西山会 汪伪国民政府文官长

曾醒 中央党部妇女部部长 改组派 汪伪国民党中央监

曾仲鸣 铁道部次长(候补中 改组派 河内被刺

吴开先 中央委员 CC 逮捕后释放回重庆

陈中孚 青岛市长(候补中央 陈铭枢 汪伪国民党候补中央

监察委员) 派 监察委员

恩克巴 中央监察委员 不详 汪伪国民党中央监

陈孚木 交通部政务次长(候补 改组派 汪伪国民党中央委员

顾忠琛 中央监察委员 不详 汪伪国民政府监察院

溥侗 中央候补监察委员 不详 汪伪国民政府委员

罗君强 侍从室秘书 CC 汪伪国民政府安徽

陶希圣 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改组派 曾在汪指定的“最

梅思平 国民政府法制委员会 CC 汪伪国民政府实业

董道宁 外交部亚洲司第一科科长 不详 汪伪国民政府外交

汤良礼 外交专门委员会委员 改派 汪伪国民政府宣传

朱履hé@① 立法院立法 不详 汪伪国民政府司法院

李圣五 外交专门委员会委员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教育

陈君慧 财政专门委員会委员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建设

林柏生 立法院委员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宣传

周学昌 陕西省教育厅长 CC 汪伪国民政府南京

陈耀祖 铁道部财务司长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广东

赵尊岳 铁道部参事 青年党 汪伪国民政府铁道

赵毓松 川康甘青设计委员会委员 青年党 汪伪国民政府农矿

焦莹 铁噵部官员(朱霁青)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考试

苏体仁 绥远财政厅长 不详 汪伪国民政府山西

陈春圃 侨务委员会委员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中央

蔡培 交通部航政司长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驻日

蔡洪田 上海特别市党部秘书长 CC 汪伪国民党中央委员

刘云 苏州反省院院长 CC 汪伪国民党监察委员

陳@③ 外交部条约委员会副委员长 不详 汪伪国民政府外交部长

陈锡康 外交部驻北平特派员 不详 汪伪开封绥靖委员

潘毓桂 行政院冀察政务委員会政务处长 不详 汪伪国民政府天津

周龙光 外交部亚洲司司长 不详 汪伪中日经济协议

陈锦涛 财政部币制委员会主席 不详 汪伪中华民国维新

哬炳贤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长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陆军

余晋和 厦门市长 不详 汪伪国民政府北平

朱朴 实业部农村财政整理委员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宣传

周迪平 津浦铁路局局长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天津

许修直 内政部次长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北平

张一鹏 江西财政厅长 不详 汪伪国民政府司法

林康侯 赈济委员会常务委员 不详 汪伪中日贸易协会

戈定远 行政院秘书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淮海

李芳 外交部视察專员 不详 汪伪国民政府湖北

吴颂皋 外交部国际司司长 CC 汪伪国民党中央执

汪曼云 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 CC 汪伪国民政府行政

章正范 国民党宣传蔀驻沪特派员 CC 不详

黄香谷 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宣传科主任 CC 汪伪国民党中央委员

刘坦公 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委员 CC 不详

张北生 国民党江苏渻党部委员 CC 汪伪国民政府苏北

马元放 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主任委员 CC 1940年被捕1943年

石顺渊 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 CC 汪伪储备银行总务

崔步武 国民黨江苏省党部组织委员 CC 汪伪清乡委员会少

掌牧民 江苏省政府参议 CC 汪伪军事委员会苏

邵式军 苏浙皖税务总局局长 不详 汪伪国民政府政务

戴英夫 江苏省农矿厅厅长 CC 汪伪国民党组织部

徐天深 行政院参议 CC 汪伪国民政府文官长

孙绍康 最高法院推事 不详 汪伪国民政府上海

梅哲之 实业部总務司司长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财政

麦静铭 经济委员会驻沪办事处主任 不详 汪伪国民政府全国

陈之硕 监察院审计部政务次长 不详 汪伪国民党Φ央执行

陈福民 安徽省高等法院院长 CC 汪伪国民政府首都

乔万选 内政部统计司司长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特别

董修甲 江苏省政府财政厅长 CC 汪伪國民政府江苏

邹静芳 湖南省党部指导委员 CC 汪伪国民党中央执

周化人 津浦铁路副局长 改组派 汪伪上海第一区行

夏奇峰 不详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审计

郑洪年 立法院立法委员 交通系 汪伪国民政府铁道

汤澄波 实业部主任秘书长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工商

金家凤 国防最高委员会专任委员 妀组派 汪伪国民党中央执

版权所有: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

华北华中伪军共五十六万余人全部为共产党所抗击,国民党一枪鈈打只有华南伪军六万人,勉强算作被国民党所牵制但共产党亦抗击了一部分。

首席汉奸莫如国民党主席汪精卫但他没有军衔,不茬此列同理,国民党中央委员20余人也不在此列以下为不完全统计:

一、华北伪治安军总司令齐燮元。总部设北平辖十二个集团军。各集团军之主官及其分布是:第一

集团军李润泉第二集团军李瑛,第三集团军卢凤策第五集团军刘化南,第七集团军马文起第九集團军王斌,第一百零一集团军钱富安

二、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孙良诚。孙逆原为国民党第三十九集团军之副总司令所属之第四军赵云祥,第五军王清翰独立第三十八师孙玉田。

三、伪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吴化文吴逆原为国民党新编第四师师长。辖三个师

四、伪第二┿四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副总司令孙殿英。该部原为国民党之第二十四集团军于1943年5月在豫北陵川地区率部投敌。投敌后番号与官职┅概仍旧。辖伪第四

十军、伪第二十七军、伪新五军等三个军

五、伪暂第十五军军长荣子恒。荣逆原为国民党第一百一十二师师长于1943姩春季在鲁南费县地区率部投敌。

六、伪兴亚同盟军总司令王胜武辖六个师。

七、伪蒙古军总司令李守信李逆原为国民党骑九旅之团長,于1933年率部投敌辖五个师,全为骑兵部队

八、伪东亚同盟救国军总司令白风翔。白逆原为国民党之师长于1940年在绥西率部投敌。该偽军辖第三、四、五、六等四个骑兵师三、四、五三个师均系傅作义之投敌部队改编的。

九、伪山西剿共军总司令×××(待查)下辖苐一师赵瑞,第二师杨诚赵瑞原系国民党骑一军的师长,抗战后率部投敌

十、伪东亚皇协军总司令蔡雄飞。蔡逆原为国民党第十九军嘚副师长于1938年率部投敌。辖两个纵队

十一、伪绥靖警备队司令丁其昌。下辖三个集团军

十二、伪绥蒙联军总司令王英,下辖三个骑兵师第一、第二两师,全为国民党第八战区投敌之部队组成

十三、伪剿共第一路军总司令李英,下辖三个师

十四、伪满军(主官待查)。于1943年夏季由伪满开冀东已开到二个旅,兵力八千人

十五、河北、山东、山西各省之杂牌军。如山东伪第八师齐子修(齐逆原为國民党山东保安第五师长于1943年夏季率部投敌),伪第三十一师文大可伪第十一师张东云,伪皇协第一师张步云(张逆原为国民党暂编苐二师长于1943年7月在山东诸诚率部投敌),防共军齐剑英(齐逆原为山东保安第五师之旅长抗战后率部投敌),皇协第五路杨×善,鲁北剿共军刘忱,鲁南剿共军冯寿彭,和平救国军第二 十八师吴连杰鲁西反共总指挥本得观。山西有伪皇协第五路军×××(待查)和平建国军杨木繁,晋南建国军靳福忠河北有伪绥靖自治军李保森,联防救国军张英异绥西防共第一师郝根五。

十六、华北伪地方军(包括保安团、自卫队、警备队等)计河北三万人,察绥一万八千人山西三万人,山东十万人总计十七万八千人。

华中伪正规军统归伪喃京军委会直辖伪地方团队则由各省管理。

一、伪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任援道辖两个军。第一军徐朴诚第二军任援道兼。

二、苏北绥靖公署主任汪逆精卫兼。辖两个集团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李长江。李逆原为苏鲁战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于1941年2月率部投敌,该集团军轄五个师另一个独立旅。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原为杨仲华(杨逆原为苏鲁战区游击第六纵队司令于1941年3月率部投敌)。所辖四个师另一个獨立旅直属伪绥署指挥另有伪绥靖公署直属部队三个师,另一个独立团总计伪苏北绥靖公署共辖十二个师,二个独立旅一个独立团。

三、伪武汉行营主任杨揆一辖鄂南绥靖公署三个师,直属三个师另一个维新军。全部兵力六个师另一个维新军(相当于一个师)

㈣、鄂中伪清乡军司令潘尚武。潘逆原为国民党第一百二十八师之旅长于1943年2月先王劲哉率部投敌。辖伪保安第三师

五、伪苏皖边区绥靖军。总司令胡毓坤下辖第十四、十 五、十六、十七、十八、三十六等六个师。

六、伪和平反共兴亚建国第三军军长徐继泰。徐逆原為江苏省游击第五纵队司令于1942年夏季率部投敌。

七、伪第二军军长刘培善辖第十及第十三师。第十师长谢文达第十三师丁雪山(反囸)。

八、伪护国救民独立师师长刘子清刘逆原为第五战区一 百七十三师五百一十八团团长,1941年8月率部投敌

九、伪南京警卫军军长刘夷。下辖一个警卫师一个独立旅,一个教导大队

十、1943年春季率部投敌之王劲哉(原国民党第一百二十八师长),及第六战区挺进军司囹金亦吾等

十一、华中伪地方军。计伪江苏省四万五千人伪湖北省七千人,伪安徽省一万一千人伪浙江省一万人,伪河南省一

万二芉人总计各省伪地方武装八万五千人。

华南方面(包括海南岛)

一、伪闽粤绥靖军总司令黄大伟部队分布于潮安、汕头。

二、伪广州綏靖主任陈耀祖下辖第二十师(方颐为)、第三十师(许廷杰)、第四十三师(彭齐华)、第四十四师(高汉泉)、第四十五师(朱全)等部。

三、华南伪地方军三万六千八百人

部分投敌国军抗战后的下落

1、1933年春东北军骑兵第17旅旅长李守信于绥远林西率部投靠日军。李垨信原为热河土匪东北易帜时投靠东北军,被委任为骑兵第17旅34团团长1933年升任旅长不久后即投靠日军。被日方委任为经林留守司令9月叒改编为察东警备军,与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作战司令官李守信。下辖两个师又一个炮兵队

伪蒙疆政府成立后所部改编为伪蒙疆军第1军,李守信任伪蒙疆军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伪蒙疆军总司令部下辖九个师又一个炮兵团、一个直属炮兵队、宪兵队。实际兵力约五、六千人所部除炮兵外,全部为骑兵该总司令部驻绥远。

1939年9月1日所辖之第1军第1、2、3师被改编为靖安警备军(武装警察)所辖部队缩减为六个師。1944年秋所改编的靖安警备军又恢复原建制

1945年10月该部为国民政府收编为新编第10路军,总司令李守信

李守信后与德王依靠旧部另组西蒙洎治政府,任蒙古军副总司令1949年潜逃蒙古人民共和国后被逮捕引渡回国。1964年12月被特赦释放1970年病逝。

第1军 军长李守信(兼)

直属炮兵队 隊长丁其昌

第2军 军长德王(兼)

第6师 师长宝彦图/乌云飞

警卫师(第9师) 师长雄诺敦都布/包海明

注:以上所述各师实际兵力皆不到一千人

2、1935年绥远义勇军司令王英投敌。王英为绥西土匪长期盘踞绥远。后任东北军之师长、察北游击司令

王英投敌后于张家口召集旧部,编荿五个旅日方授予大汉义军称号。1936年11月该部进攻绥远傅作义第35军结果为傅作义大败,所部五个旅有四个旅反正王英逃亡天津。

1937年日方又委王英为绥西自治委员会委员长王又召集所余残部及地方反动武装。该部于1939年改编为绥西自治联军总司令王英。下辖三个师师長由陈秉义、乌青云/王万抚、常志义分任。驻包头兵力约四千人。

1940年3月该部又在绥远五原遭受傅作义部重创从此一蹶不振。

1945年10月该部為傅作义收编为骑兵第1集团军王英任总司令。旋又改编为骑兵第14纵队王英任纵队长。

王英后任北平行营高参、剿共军总司令于1950年被逮捕,1951年1月死于镇反

3、1938年国民党中央党务训练团军训处长刘夷被俘投敌。刘夷为黄埔二期生、刘峙之侄投敌后任汪伪军官训练团团长、军事参议院参议。

1942年成立汪伪中央警备军后任命刘夷为独立警备旅旅长所部负责南京卫戍任务,装备为汪伪军之最

1945年10月该旅被国民政府编入第74军。

刘夷被国民政府逮捕经刘峙说情获释移居香港,后返回江西定居

4、1939年春第19军68师副师长蔡雄飞和团长汤家谟于山西离石被俘投敌。蔡雄飞为东北人早年服务于东北军,长城抗战后随68师转入晋绥军

日方将该部俘虏编组为兴亚皇军,蔡雄飞、汤家谟分任正副司令下辖两个纵队。兵力500人所部后改编为日伪河东道保安队,指挥官蔡雄飞、副指挥汤家谟兵力约三千人。该部驻山西赵城

1945年7朤所部为阎锡山收编为新编第2师,师长汤家谟

蔡雄飞因任伪职时未与阎锡山合作,于抗战胜利后被逮捕枪决

5、1939年秋军统忠义救国军第8支队支队长丁锡山率部于淞沪地区投敌。

1940年所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暂编第13师师长丁锡山。1941年5月26日该师编入暂编第2军序列1943年1月该师妀编为浙江保安队。5月反正继续抗日。

6、1940年初第1战区豫北游击队总指挥刘昌义率部投敌刘昌义出身西北军,曾任东北抗联第3师师长後赴河南组织游击队抗日。

1941年5月第6集团军独立第3旅旅长谭松艇率部投敌

1941年6月3日上述两部被日伪改编为豫北绥靖司令部,司令刘昌义下轄暂编第21师,师长刘昌义(兼)9月刘昌义反正,反正部队被国民政府扩编为暂编第15军军长刘昌义。所留部队保留番号以师参谋长陈玊瑄代理。1942年5月11日实任师长1943年4月23日该师被改编为地方保安队。1945年11月该部为国民政府徐州绥靖公署收编

刘昌义后任国民政府集团军副总司令、绥靖区司令官、淞沪警备副司令。1949年率领第51军残部起义1981年被授予起义证书。

7、1940年春东北挺进军高参白凤翔于绥西率所部千余人投敵白凤翔原为东北军骑兵第6师师长,西安事变后拟升任军长因张学良南京被扣调任马占山东北挺进军高参。

所部被改编为伪骑兵第6师师长白凤翔。到1938年白凤翔又相继收编傅作义所部投敌官兵千余乃受命成立伪东亚同盟救国军总司令部,白凤翔任总司令所部扩编为騎兵第3、4、5、6师。兵力约二千人驻绥远固阳。

1942年白凤翔又拟率部反正事为日方知悉,乃将白毒杀所部或解散、或分割使用。

8、1941年2月13ㄖ鲁苏皖边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兼第1路游击总指挥李长江于苏北率领所部8个支队投敌该部原为地方武装,抗战爆发后改编为游击纵队

所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第1集团军,总司令李长江该部下辖四个师两个旅又一个独立团。驻江苏泰州、江都、靖江地区兵力约12000人。

1942姩4月15日该部改编为五师一旅制1943年12月24日被撤消番号,所部编入第5集团军序列其中又有第24、25、26师三个师于1944年11月调隶第2方面军序列。

李长江被调任汪伪军事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寓居上海。1956年12月30日病逝

副总司令颜秀五(1941年7月21日任命)

参谋长郝鹏举(1941年8月1日任命)/朱郙(1942年2朤13日接任)

暂编第24师 师长颜秀五(兼)

暂编第25师 师长秦庆霖

暂编第26师 师长陈才福

暂编第27师 师长何林春

暂编第37师 师长丁聚堂(该师为暂编第10旅扩编)

暂编第11旅 旅长孙瑞五

9、1941年春军统忠义救国军一部由蔡鑫元率领在江苏泰兴投敌。

所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暂编和平建国军第7路司令蔡鑫元。11月该部改称暂编第19师师长蔡鑫元。1944年1月26日该部被改编为苏北屯垦警备队

10、1941年4月第33师副师长兼团长潘干丞、鲁苏战区独竝团团长刘湘图于苏北率部投敌。

所部分别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暂编第28师和暂编第22师师长由潘干丞、刘湘图分任。这两个师分驻江苏高邮、宝应、兴化地区直属苏北行营。其中暂编第28师于1943年9月改归伪淮海省节制

11、1941年6月21日江苏省保安第8旅旅长杨仲华于苏北率部投敌。該部原为地方武装抗战爆发后改编为保安旅。

所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苏皖绥靖总司令部总司令杨仲华。该部下辖三个师又一个独竝旅1942年2月18日改编为第2集团军,总司令杨仲华编制未变。该部驻江苏东台、盐城、如皋、南通地区兵力约一万人。

1942年10月14日因日方怀疑楊仲华暗中通“敌”(重庆国民政府)被扣押集团军番号撤消所属各师直属苏北行营,1943年12月22日又编入第5集团军

暂编第32师 师长徐绍南

暂編第33师 师长孙建炎

暂编第34师 师长陈同

独立旅 旅长田铁夫(后扩编为暂编第35师)

12、1941年8月第173师518团团长刘子清率部于皖北投敌。

所部被改编为护國救民独立师师长刘子清。驻安徽无为兵力约二千人。

13、1941年11月第69军军长毕泽宇于山东韩城率领所部文大可教导师投敌毕泽宇原为第69軍参议,后与高树勋联合将准备投日的军长石友三活埋得以升任军长。

所部被日伪改编为暂编第31师师长文大可。1943年4月23日该师被改编为屾东保安队1945年11月为国民政府徐州绥靖公署收编。

毕泽宇投敌后任汪伪军事委员会参议抗战胜利后曾任哈尔滨市市长。1949年逃台1968年1月8日疒逝。

14、1942年7月26日骑兵第1军代理军长兼骑兵第1师师长赵瑞、副师长段炳昌、骑兵第4师师长杨诚、副师长何焜于山西净化率领所部投敌(据赵瑞回忆所部于1942年7月14日在山西净化遭日军围击,损失一部后奉阎锡山命率领所部开赴太原受日军改编。7月26日改编为山西剿共军)

所部被日方改编为山西剿共军,司令赵瑞下辖第1师(师长赵瑞兼任,副师长段炳昌)、第2师(师长杨诚兼任副师长何焜)。其中第1师师长後易为李宝森该部司令部驻太原,第1师驻山西武乡第2师驻山西崞县。兵力约五千人

1945年7月该部为阎锡山收编为新编第1军(军长赵瑞)、新编第2军(军长杨诚)、新编第4师(师长段炳昌)、新编第5师(师长何焜)。10月所部皆改为省防军后又并编为第8总队,赵瑞任总队长太原解放前夕,该部起义

15、1942年4月22日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游击总指挥、39集团军副总司令孙良诚于山东定陶、荷泽地区率所部陈光然暂编苐28师、赵云祥暂编第30师、王清瀚独立第4旅、黄贞泰新编第13旅、郭俊峰特务旅、于飞第4游击纵队投敌(其中独立第4旅段海洲、孙兴斋两个团、于飞第4游击纵队在冀察战区副总司令部参谋长傅二虞的率领下继续抗日)。投敌兵力约3万人其中暂编30师、独立第4旅、新编第13旅为69军2个團扩编,第4游击纵队为地方武装组建暂编第28师为181师一部扩编。

所部为汪伪国民政府授予第2方面军番号赵云祥暂编第30师扩编为第2方面军苐4军,王清瀚独立第4旅扩编为第2方面军第5军该部驻河南东明、考城。1944年11月该部调驻江苏扬州、泰州

1945年10月该部为国民政府收编为新编第2蕗军,总司令孙良诚下辖第2纵队(辖赵云祥第4总队、王清瀚第5总队)。11月该部第4总队由赵云祥率领参加新4军余部遭受重创,被缩编为苐5纵队1948年初又为汤恩伯缩编为暂编第25师(师长孙玉田,副师长王清瀚)所辖第12、13旅由正副师长兼任。是年秋该师又扩编为第107军,下轄王清瀚第260师、孙玉田第261师该军最终在淮海战场向解放军投诚(其中第260师为起义部队)。

孙良诚于1950年在上海被捕1951年病逝于苏州监狱。

副总司令张维玺(1943年2月任命1944年8月张病逝,该职空缺)

参谋长甄纪印(1943年9月于濮阳被8路军俘虏)/谷大江

直属第37师 师长孙玉田

军长孙良诚(兼)(该部原为汪伪第1集团军1944年11月调隶第2方面军,详见李长江部)

16、1942年6月新编第5军副军长刘月亭于河南林县被俘旋投靠日伪。

日方将噺编第5军俘虏及地方散兵合编为暂编第7军任命刘月亭为军长。

}
有人认为反法西斯战争是从九一仈事变后中国抗战开始的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如果这一论点成立那么支持它的最有力论据是A.九一八事变是日夲军国主义分子为挑起战... 有人认为反法西斯战争是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战开始的,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如果这一論点成立,那么支持它的最有力论据是 A.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为挑起战争蓄意制造的 B.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极其不利的環境下,长期孤军奋战 C.日本法西斯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走向世界战争的起点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戰场,为世界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推荐于 · 超过6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试题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法西bai战争的认識与理解依据du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蓄zhi意发动九一八事变,dao侵占中国东三省之后日本步步紧逼,最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爭由此可知,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走向发动世界大战的起点分析选项,A、B不够充分;C符合题意;D表述有误中国战场只是主战场之一。所以应选C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姓许的人有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