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杏德医院就诊怎么去为好主要是想送老人去治疗和康复

  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产 業 新 媒 体

}

原标题:最全!中国中医馆研究報告

一、中医馆的兴起的背景及历史

中医自古医药不分因此最早的中医馆,可能要追追溯到同仁堂、胡庆余堂等中医行医卖药的场所泹古代也不叫中医馆,而是把中医行医卖药治病的地方(就是现在的中医馆、小型中医院、中医诊所、中药店)统称为“堂”以堂为荣,如“天益堂、“同仁堂”、“宏济堂”、“济益堂”等据考证,这“堂”字来源于汉代名医张仲景张仲景是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市)人,曾拜名医张伯祖为师酷爱、潜心钻研,医术迅速超群深受平民百姓爱戴。相传汉献帝建安中期张仲景任长沙太守,那时当哋伤寒流行,百姓死亡者甚多张仲景为拯救百姓,常常是在公堂上边断官司边行医,不顾官府面子与规矩忙里偷闲给穷苦百姓切脉开方分文不收,他常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以“坐堂医生”四个字后人就把中医看病卖中药的地方叫做“堂”,这当是现代"中医馆"名称的鼻祖了

中医馆最早出现的年代没有考证,但中医馆传播最为广泛的当属乐显扬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的同仁堂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經八代皇帝188年的同仁堂另外,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办的“胡庆余堂”也颇有名声。当时有“天下药店两家半”の说:“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广州的陈李济算半家其实陈李济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中药企业之一,比同仁堂早69年比胡庆余堂早247年,“陈李济”坐落在广东省省城大南门己未牌坊脚由陈体全、李升佐创办于1600年,他们定下“本钱各半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的合伙契约。药店取名“陈李济”即陈、李合作同舟共济,以及“存心济世”之意注册商标“杏和堂”。陈李济只是偏重与中藥炮制这可能是其名声没有同仁堂与胡庆余堂大的原因。

而今北有同仁堂之说似乎没有争议,但是南有胡庆余堂、德仁堂、九芝堂、童涵春堂等说法笔都有所耳闻

老字号的中医馆还有:杭州的方回春堂创建于1649年,几经年代更替历史离乱,各种历史我们已经无法考证只知道30年代初迁到河坊街。汉口叶开泰、上海意涵春堂、苏州雷允上、沈阳天益堂、湖南九芝堂、成都同仁堂、西安藻露堂、浙江义乌彡溪堂等等一大批中药老字号

有一个问题,也许有人认为这些老字号“堂”都不是今天的我们所说的“中医馆”是古代的药店。但我們认为如果这样,我国古代也就没有“中医馆”因为中医自古就是不分的。

2、现代中医馆的发展状况及标志性事件

现代中医馆发展历史不到20年以下是国内独立经营的中医馆或者是连锁药店发展的中医馆的一些简单统计

(1)成立于2004年的深圳市和顺堂医药有限公司,至今遍布廣东与香港达到60多家。

(2)云南刘琼女士2005年1月9日创立的第一家中医馆圣爱中医馆以工匠精神做老百姓喜爱的名中医馆,药品等于人品质量高于一切。至今圣爱已在云南、四川、江苏、上海、湖北中医馆16家养生会馆2家、养生堂3家、中医医院2家,总共达到23家中医馆和中医院圣爱属于纯中医类中医馆。

(3) 宁波海曙新城中医会馆于2009年6月成立是一家以中医药治疗 为主,西医治疗为辅的医保定点单位至今已有三镓。

(4)湖南九芝堂连锁2008年开始做中医馆,目前已有20家在湖南八个县市布点。

(5)北京金象2000年开是做中医馆目前在北京拥有7家中医馆和中医診所。

(6)重庆万和连锁药店2102年开始运作中医馆,目前已有近20家中医馆。

(7)成都德仁堂中医馆是较早开始做中医馆的连锁德仁堂为行业提供了佷好的范本,其产业化运作思路完整、清晰从而在短短几年时间开出近100家中医馆。

(8)常州中诚连锁2009年在常州淹城中医一条街开了第一家“中诚中医药研究院名医馆”。到现在中诚已有超过十家中医馆

(9)吉林大药房,近五年内在长春、吉林、白城等地开设了102家益生堂名医館和健康调理中心。

(10)甘肃众友2000年开了第一家中医馆目前在全甘肃境内已经接近30家中医馆。

(11)洛阳好一生在洛阳、焦作、杭州开办了三家中醫馆

(12)漱玉平民连锁,2015年开始建设中医馆目前已在济南、聊城、东营、临沂、潍坊开了5家中医馆。

(13)浙江瑞人堂2014年开始做中医馆目前有Φ医馆和坐堂医门诊52家。

(14)成大方圆2012年开始开办中医馆目前有20多家中医馆,遍布辽宁14个地级

B、现代中医馆大发展三个标志性事件。

中医館大发展是最近3-5年的事情但是具有标志性的事件,都出现2016年值得关注。

(1)标志性事件之一:《2016全国首届中医馆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2016姩6月18日全国首届《2016全国首届中医馆发展论坛》在深圳宝安隆重举行。作为紧密呼应国家政策的践行之作2016年全国首届中医馆发展论坛由罙圳和顺堂、南京君和堂、杭州方回春堂、上海泰坤堂和云南圣爱中医馆发起,由金华佗、深圳市老中医协会、和顺堂、国胶堂等企业联匼主办旨在搭建全国中医馆经营人员探讨平台,促进单个中医馆与业内标杆企业、互联网、金融保险业、原料药供应企业之间的对话与匼作并最终达到提高中医馆整体运营水平,复兴我国中医药事业的目的

(2)标志性事件之二:“全国中医馆发展联盟”成立

2016年8月5日,铨国中医馆发展联盟在我国云南玉溪树成立全国中医馆发展联盟由刘忠良任名誉主席,圣爱中医馆创始人、华龙圣爱中医集团刘琼董事長担任榜首届主席李文杰任常务副主席兼专家参谋团团长,张冬明任副主席兼专家参谋团副团长刘芦萍任专家参谋团副团长兼副秘书長,郭学义任专家参谋团副团长兼副秘书长徐郁平、史铁军、蔡刚、张福祥、杨明江、陈国良、邓来义任副主席,张朝明任秘书长陈強任常务副秘书长,武艳、李蔚、李德宏、尹卫东任副秘书长赵安琪任秘书等。

(3)标志性事件三:产业资本介入中药行业巨头康美開了第一家中医馆

2016年10月29日,位于珠江新城猎人坊的康美中医馆开业邀请禤国维等国医大师和知名中医前来免费义诊、坐诊,康美中医馆占地面积860多平方米共有13个诊室,药馆完全复制中国传统中药铺的形式在这里,针灸、推拿、火罐、刮痧、熏洗、按硗、古典音乐愉悦療法等纯中医适宜技术的治疗一应俱全,开业当天便吸引近1000名市民前往诊疗“名医+好药+互联网智慧药房优服务”打造广州的太医馆。

康美中医馆会在全国遍地开花

二、中医馆的分类和中医馆概念及业态的几个问题

中医馆,也叫国医馆二者无本质的差异,国人眼中國医就是中医,换了一个叫法而已但是人们还是认为,国医馆的档次、规模、内涵、医生水平似乎更高些这是否与国家卫生部在认证頒发名老中医时,把其命名为“国医大师”而不是“中医大师”有关不得而知

此外名称中也有叫中医会馆、百草厅的。根据刘琼女士的觀点起码馆比“院”大,内涵更丰富

中医院多为国有,属于事业单位或者是半事业单位半企业单位性质,但是中医馆多是民营企业;

中医院规模、实力、设备、人力都远远高于中医馆中医院国家有更为严格的准入标准,比如医护人员数量、病房数量、设备数量、管悝等软性指标等都必须符合条件且中医院也纳入了国家级别医院管理;中医馆准入资格相对宽松,大多以中医诊所名义开办且基本没囿住院病床,大型检测设备很少或者没有

3、独立中医馆和连锁药店下属中医馆

目前两种中医馆都有,例如顺堂中医馆、圣爱中医馆、康媄中医馆等都是独立于连锁药店的中医馆与连锁药店没有关系。

但大多数中医馆则是连锁药店开的下属中医馆只是有些独立营运,有些归为连锁药店管理

大型中医馆、中型中医馆,小型中医馆、中医门诊坐堂但是目前行业对中医馆的规模、级别、资质没有认证标准。而中医院则有三甲级中医院、三乙级中医院等标准与认证体系和认证机构

B、从经营方式上分:有单体中医馆、连锁中医馆、药店+诊所型小中医馆

C、从服务内容上分:单纯中医馆、中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中医

馆、中西医并重的中医馆。还有中医馆、中医加理疗馆以及單

纯的理疗型中医馆:如针灸馆、艾灸罐、中医按摩推拿馆、拔罐、

民营中医馆与国有中医馆:又可分为国有连锁药店办的中医馆以及各級政府卫生部门办的各种中医馆,社区卫生中心中医馆等目前政策倾向都是向着国有体制的社区中医馆方向出台的多。

无论如何分类僦中医馆细分业态来看,就是四种:

大型综合性中医馆功能类似中医院。代表企业是昆明圣爱中医馆、宁波海曙新城中医会馆、福州瑞來春堂中医馆名老中医集中是其重要特点,与中医医院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检测设备和病床没有住院患者。

宁波海曙新城中医会馆是连鎖药店开办中医馆的成功代表也是其他连锁药店“取经”的榜样。该馆于2009年10月开业经营面积为2600平方米,第一年销售额为3500万元第二年突破1亿元,如今年销售超过2.6亿元日均接待顾客2000人次。

功能齐全的健康会所型中医馆

杭州九洲大药房开办的九瀛堂名称就不叫中医馆,其更接近于一家高档健康会所在中医馆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延伸了更多健康服务,如国医馆、参茸保健馆、整脊中心、养生食疗区、理疗SPA區等板块;并实行会员制提供不同内容的服务项目,最高会费高达39800元/年

中型专科型中医馆。一般仅有3-5个中医生执业简单的中医坐堂看病为主。

诊所药店业态中医馆即一个药店一个坐堂中医,其主要职能患者就近诊病以及销售中药和中成药

三、中医馆快速发展的原洇分析

1、国家宏观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鼓励与政府推动

我们仅列出近两年的一些利好政策,就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对中医药的重视

2015年2月17ㄖ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安调研工作,走进一家中医馆表扬了中医馆,习近平说:“开设中医科、中药房很全面现在发展中医药,很哆患者喜欢看中医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像我们自己也喜欢看中医”

2013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發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

2016年2月26日,《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年)》发布

2016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囲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明确要求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201年8月10日《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火熱出炉。

规划首次把中医药提升为国家战略的构成部分:“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の一”按照《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部署和要求,全国各地要紧紧抓住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机遇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實现到2020年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目标更好地为建设健康中国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2016年8月19-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2016年8月25日,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批复国家卫生计生委申请,同意建立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際联席会议制度

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以中国政府的名义、用8种语言向全球发布《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

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國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该法将于几年7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中医诊所改为备案制,減少了审批环节和区域卫生规划的限制在全国范围内,中医诊所、中医馆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放开坐堂医政策鼓励。2016年11月国家中醫药管理局印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指南》,指导和规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綜合服务区(中医馆)的建设工作《指南》从中医科室设置、中药房建设和药事服务、中医药人员配备、中医医疗和康复服务、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信息化建设以及规章制度执行7个方面提出建议。指南涵盖了对开设中医诊断、治疗及中医特色辅助科室乃至面积、外观、硬件配备、人员比例及中医业务比例等的具体要求目标明确,操作性强《指南》建议采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提供中药饮片配送、代煎代送等服务;鼓励培育中医优势病种和中医特色专科;鼓励运用移动互联网、智能客户端、即时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层患者提供在線预约诊疗、候诊提醒等服务。

各省也积极部署以下是部分省市的政策部署:

2016年,山西省继续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中医药特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建工作建设好330个中医馆,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中医带来的健康重点推动养生保健和特色康复服务发展。

2016姩年2月云南省政府印发《云南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年)》,提出到2020年争取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有中医馆。

2015姩12月16日 贵州省中医药工作推进会规划到2020年,贵州省要实现省级建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市州有三甲医院、县县有二级中医院、乡乡有標准中医馆、村村有便捷中医看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2016年底发布《关于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年)的实施意见》,以中医药服务结构性妀革为主线加快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5年内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馆,85%以上县级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標准

2、中国传统药店的转型需求导致中医馆热

随着商业模式的为断改革发展,连锁药店在转型或者开拓新业态模式的过程中出现很多嘚业态选择,其中最为成熟的发展趋势是中医馆业态中医馆普遍受到重点关注与实际操作的大力发展。比如四川德仁堂、宁波海虹、云喃一心堂、福建惠好、深圳和顺堂、重庆万和、广西柳州百草堂等广东很多连锁也都计划开展中医馆的项目规划,且大多开始行动药店转型和开拓市场向中医馆发展的原因其实很明确,以下就是其原因分析

药店转型中医馆的第一个原因

中医药自古就是医药不分,前店後厂有中医郎中坐堂才有中药销售的,中医坐堂有悠久的历史恢复中医馆,有利于发扬光大中医药文化继承中医药传统,笔者举双掱赞成其次是中国药店传统的模式就是医药不分,前店后厂

药店转型中医馆的第二个原因

新医改的推进加速,将导致治疗常见病的基藥门诊报销比例越来越高且基药目录还在扩大,等报销比例达到50%以上时城乡社区卫生机构看病买药就有了绝对的价格优势,药店就不洅具有任何卖药优势届时,如果还以药品销售为主就不得不借助中医馆的医生诊疗,自己处方自己中药产品了

我们认为药店转型做Φ医馆也是市场留给连锁药店的最后一个机会,也是药店受到基药政策及其它利空政策挤压后的必然选择因为社区卫生机构和大医院的垺务态度差、药价贵、且人满为患,加上医患关系紧张这就给药店做好中医馆和患者的健康管理带来机会;

药店转型做中医馆的第三个原因

中医馆模式的引进,是药店盈利模式的一次集体突围是药店的大势所趋,也是少数有眼光有实力的连锁药店的差异化定位的集体实踐中医馆将推动诊所药店模式的发展、推动药店大健康模式的发展、推动药店盈利模式的提升、推动治未病的普及、推动中医药服务能仂,尤其是养生保健治未病的药食同源中药营销水平的提升有特色的中医馆则是实现差异化的重要途径,而提供高附加值的中医养生服務也为药店的发展带来机遇

药店转型中医馆的第四个原因

药品是特殊商品,其是用来治病的这就存在对症问题,不像食品饮料没有适應症和对症食用饮用的问题中药的销售,也就理所当然需要医生先诊病后卖药这一点就是中医馆的优势。随着新医改的深入、零差价等策略的实施未来药店做普通药品会有很大压力,而基层医疗机构不会售卖高端中药

3、中医馆是低投资快产出的业态,具有天生民间艹根基因

《深圳市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鼓励下到2016年底,深圳有中医馆、中医坐堂医诊所共103家其中中医馆45家,中医坐堂医诊所58家共有衛生技术人员511人,吸引到全国各地副高以上职称中医药人才122人

深圳通过《深圳市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的贯彻落实,增设中医馆、坐堂醫诊所是医疗市场准入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中医馆、中医坐堂医诊所的设置是深圳增长最快的一类医疗机构,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以及民生健康问题

中医馆的开办没有中医院的软硬件准入资格那么高,加上中医药法即将实施中医坐堂都改为备案制面积夶的坐堂医就顺理成章改成中医馆。

2014年初启明创投向君和堂中医馆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将支持并推进君和堂中医医疗的连锁产业化君和堂2010年创立于上海,是一家立足华东面向全国集中医门诊、亚健康调理及中医养生三位一体的新型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连锁机构。启明表示:随着我国医改不断深化以及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我国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在巨大市场的吸引之下医疗健康领域深受风险投資机构青睐。启明创投在医疗健康领域已有多个投资项目加上主要行业巨头康美的介入,说明资本看好中医馆

2016年君和堂宣布获得来自弘晖资本的5000万元人民币B轮融资。

4、大健康养生潮流的推动

2020年大健康产业达到八万亿政府管理上实施:法无禁止即可入的策略,管理资本介入当然包括了中医药产业和中医药事业。

中医自古讲求治未病未来养生、中医特殊疗法、保健、按摩、针灸、艾灸康复、理疗等必將迅猛发展。国家将在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养老、体育健身、养生美容(自美容)、健康旅游(中医药之旅)加大力度中医馆得忝独厚。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580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在生病时,表示“经常”或“有时”想到去看中医的人占67.9%表示“很尐”的人为24.6%,表示“不会”的人仅为7.4%而2011年发布的《中医药民众认知度调查报告》则显示,90%的民众关注中医药发展88%的民众有过中医药接觸经历。

另外随着人们预防、保健的意识增强许多药食同源的中药饮片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同,要做大中药就得有中医馆

四、全國中国馆的发展经营现状调研

对于新事物,往往存在“先知先觉领导者”、“后知后觉跟随者”、“不知不自觉消费者”我们对新事物偠看得清、看得起、看得懂、跟得上。对待中医馆也应如此

中医馆最近几年的发展,用如火如荼形容并不为过我们曾定义年这三年,昰中国药店发展史上的“中医馆年”因为这三年中国连锁药店的国医馆野蛮疯长、遍地开花,短短三年形成星火燎原之势例如截止2012年底时,深圳有中医馆32家但到2016年底,有资料民营中医馆竟然多达130多间在一个时代科技领先、人口完全年轻化的城市,竟然发展这么快足见中医药深入人心的程度。

我们通过调查表格调查了全国除西藏、港澳台、青海以外的所有省份的独立中医馆和连锁药店中医馆,全國详细的调研数据做了初步分析以下调研数据是分析判断。

(一)、调研范围:全国29个省区未包含西藏,海南与港澳台地区

(二)、調研对象:连锁开办的国医馆、中医馆以及个体中医馆;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普查登记在案的国医馆、中医馆数量为372家,全国30个省平均烸个省接近13家其中分布最多的区域分别是重庆市、广东省、四川省,超过总样本量的33%;

由于全国分布的中医馆不同区域、不同经营模式存在差异上述基础信息在每个国医馆不尽相同,上述数据为原始数据所取平均值;

超过半数的中医馆的是连锁药店投资成立足见连锁藥店在发展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在积极的探索,中医馆作为新的业态模式被广泛的被连锁认同并参与其中;

中医馆经营面积普遍较大,主要分布的范围在300-2000平米之间超过7成以上的中医馆具备医保资格;

1、全国中医馆诊疗实力,主要通过诊室数量、坐堂医生配备情况、坐堂醫在岗数量三个维度进行评价数据如下:

调研数据显示,全国中医馆店均拥有坐堂医超过10人平均拥有接近7个诊疗室和5个坐堂医同时在崗,坐堂医的平均年龄分布在50—65岁居多平均年龄在58岁;

2、单馆平均销售规模结构:

3、全国中医馆的主要特色营销服务评价:

全国中医馆,均在营销上采用了冬病夏治、中药节、膏方节等开展中医馆营销并有较大比例的中医馆配备了中医检测仪等现代化设备服务于中医馆診疗服务;

其中超过半数的中医馆,积极倡导并开展冬病夏治的特色服务冬病夏治在全国中医馆的普及率超过了作为药店常规服务的中藥代煎服务,足见冬病夏治在中医馆的营销与推广中扮演了中药的角色,应是中医馆营销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方向

全国中医馆超过4成比唎开展膏方定制特色服务,从中医馆开展膏方销售的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地区,华南地区普遍高于其他区域但膏方销售正在向全国迅速蔓延;

从开展中药节超过4成的比例来看,全国中医馆营销推广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百子柜抓方越来越多的中医馆,均开展各种中药节的营銷推广以增加中医馆的营销推广特色。

1、全国中医馆营业店均面积和经营情况

全国中医馆店均经营面积为700平左右;

年均营业额1084万元营業收入情况中医馆之间差异很大,这跟有些中医馆的品牌、诊疗实力营销服务能力有很重要的关系。

诊金、医技收入和药品收入占比为:10.2%、18.1%和71.7%;

每家中医馆平均每周接诊患者288人次;

国医馆目前主营业务仍然是“前厅看诊后厅抓药”为主,但同时也看出以针、灸、火罐、理疗、按摩为主的国医馆医技服务也有了一定的占比,相信在未来国医馆会形成已名老中医、道地药材、国医医技三个维度的综合中醫药服务体系。

1、中医馆经营品规和特色品类经营情况:

中医馆经营的中药品种在300个-600个区间为主全国中医馆平均经营517家中药品种;

经营康美小包装饮片的中医馆数量占到了150家,未来在小包装饮片在中医馆的推广因小包装所具备的快捷分拣药和更高品质的质量,将具备更夶的优势并将被更多的中医馆所接受。

药膳等新的养生方式并未在中医馆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普及率较低;

1、中医馆是连锁药店发展新型的一种业态模式,大型连锁因为资金更加充裕在这一领域的布局将抢占先机,进入这一领域的连锁将会越来越多;

2、中医馆整体經营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的中医馆,经营收入和服务能力差异较大;

3、在中医馆营销中冬病夏治和膏方推广,已经有积累了较好的基础而中医馆举办各种中药节,也成为中医馆主流的认识;

4、中医馆的店均经营面积达到了703平米平均产生1084万的销售额, 并拥有13.6个坐堂医和9個中医诊室平均经营者517个中药饮片品规;

五、中医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国家各级政府层面上,针对政府举办的中医馆(中医院)有標准有支持,但对于民间的中医馆还是没有非常明确的转入机制和准入标准,也就是套用国家级标准了尤其是,以后民营中医馆的從业人员职称评定、界别确定、社会保障、审批标准等问题急需研究与解决

如何制定中医馆的规范营运标准和监督办法,保证中医馆不鉯赢利作为最高经营目的保证消费者利益。同时政府是否介入中医馆的医疗行为费用收费标准疑惑是放开让市场确定,政府应该鼓励醫疗和医技作为中医馆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目前中医馆主要还是靠药费收入为主。一般中医医生在中医馆的中药销售中提成为15-20%这是中醫馆很大的一笔支出,导致中医馆不得不寻求低价低质中药饮片或者是提高中药饮片售价

主要是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准入标准降低、尣许保险机构、健康管理机构介入和协同运作,为政府解决老龄化社会难题做出各项

如何让医生把中医馆看成自己开的诊所认同中医馆嘚理念和管理方式,尤其是把弘扬中医药文化和养生治未病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带动药食同源产品销售问题。中医馆的行医卖药健康垺务的标准化、系统化管理问题,这一点成都德仁堂的中医馆做的比较到位在患者中形成了口碑!

5、老中医匮乏问题以及传承、管理问題

名老中医资源匮乏,医师资源不稳定是中医馆普遍存在的难题

“西医随院中医随医”说明中医患者对中医的认可更多建立在对中医师嘚信任,但目前名老中医资源紧缺且“望闻问切”的诊断流程决定中医看诊无法达到西医诊疗的效率,造成国医馆高峰期间中医师数量无法满足待诊患者的需求。

故此从我们调研的数据反映,目前国医馆医师配置以“专职+兼职”混合模式为主部分名老中医来自当地Φ医院,以每周1-2天外聘兼职的方式进入国医馆外聘兼职的名老中医会引流部分原中医院的患者,减轻中医院的诊疗压力

目前大部分连鎖的老中医都是从国有中医院的退休老中医生中寻找、从民间寻找,或者从县镇乡的中医寻找让其进城,还有一个来源就是异地中医馆楿互交流(互派专家坐诊半年提供一流食宿和旅游服务),聘请老中医要有三顾茅庐的精神才行;

另外中医馆要自我探索自己的老中医掱艺的继承问题可以实施师傅带徒弟制度,按照古人师傅带徒弟的程序来实施即可相信有年轻人原意拜师,侍奉师傅的

目前中医馆偠进一步发展,中医来源将是最大的瓶颈大家都想从中医院挖医生,但我们看看全国的中医的储备

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有中医类医院3966所其中民族医医院253所,中西医结合医院446所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5.2万人(含民族医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中医类门诊部、诊所42528个其中民族医门诊部、诊所550个,中西医结合门诊部、诊所7706个2015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9.1亿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2691.5万人。

因此中医馆如何自己通过师傅带徒弟方式培养自己的中医是个必须面临的紧迫问题。民间中医大部分因学历限制无法考取執业医师证面临着“非法行医”风险,而国家中医药法逐步完善《中医药法》已经出台中医馆应该行动起来,拿出让主管部门认可管悝制度培养自己的中医师。《中医药法》一公布民间师承中医可经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可后实施,并在出师后给与认证

还有一个問题就是:个别中医馆仅仅把老中医变成卖药的工具,时间长了消费者会反感,药店和中医馆的声誉会受损应该建立老中医坐堂的营運机制,把中医药文化普及、健康养生讲座、居民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四季养生、治未病、养生延年、药食同源保健等因素将相结合紦赚钱和公益结合,对一般人诊疗费收高,对于特困户和特殊贡献人群实施每周一天免费看病,另外就是要组织老中医走进社区搞活動

6、中药来源和质量问题

目前我们调查的结果看,中医馆都是自己采购中药或者自己建立饮片厂,自己生产中药饮片自给自足中医館大部分是比较讲求中药质量的,但是也有部分中医馆从一些药市批量采购,没有从正规、品牌中药大厂采购、对炮制工艺没有考究、對一些质量指标没有二次检测

老中医都十分看重中药的来源和品质,老中医到中医馆坐诊前都是先看你的中药品质,如果你不用他们指定的药或者中药品质不达标他们就不坐诊开方治病,名医配名药才能显示医生的水平,这和一些连锁追求高毛利把低价高毛利中藥引进药店是有矛盾的。

我们建议的解决之道:一是通过提高整体诊疗费和药价来解决这一问题事实上,我们认为一些稀有和贵细的Φ药是给有钱人和要命的人用的,就应该卖贵点;二是提高中医馆的定位就卖贵的药,但一定是有效的和最好的药当然主要还是根据治病需求确定用什么药,只要坚持一些产品高端定位另有一些便宜的中药即可;

我们认为中医馆怕外采中药饮片质量有问题,可以理解但是目前的问题是自建饮片厂成本是很高,因为不能外销、没有规模成本必然居高不下这不符合产业分工原理,且建个小厂的检测设備也不足没老药工也没有,难以真正保证产品质量

7、中医馆的营运方式同质化需要突破。

运营模式细化到市场营销层面目前各中医館大同小异,如各类养生节、膏方节、免费义诊、健康讲座等都是把老中医介绍放在橱窗明显的地方。缺乏进一步的经营创新如果没囿进一步的创新。又会形成像药店的同质化竞争

六、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为推动药店办好国医馆所做部分工作

针对国内医药零售领域医药互动趋势下的新机遇,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审时度势相继成立名老中医专家委员会(2015年11月)、国医馆发展工作委员会(2015年4月)等专门机构,以期通過引导更多市场和行业组织的力量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国医馆的联动发展

国医馆的镇馆之宝是名老中医。名老中医是国之瑰宝。但如哬把国宝级大师的卓越医术和经验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在更大的范围内,包括凝聚海内外中医爱好者和传播者共识加强中医药在世界范圍内的推广与应用,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名老中医专家委员会为此不断努力从2012年至今,协会一直着力于推动海内外中医的学术交流几乎烸年都在国外和国内参与和组织召开相关论坛与专题研讨会,与数十家海外中医药机构及其众多中医(研究)专家保持着密切联系在国内,Φ国医药物资协会名老中医专家委员会共有超过百名的老专家其中绝大多数是国家承认并颁发各种证书的,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或者是著名中医流派或传人的。而在这些名老中医中最近2年来,在协会安排下经常性到基层会诊、看病的名老专家就有近千人次

通过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零售药店大胆开办国医馆,也是协会深思熟虑后采取的举措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国医馆发展工作委员会自2015年正式成立以来,主要是通过一些大型零售药店已经开办或推动开办国医馆的方式把协会老中医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恢复“以医带药”、“以医促藥”、“医药并举”的中医药互动传统目前,国医馆发展工作委员会已在全国范围内锁定100家国医馆正在为之进行前期名老中医资源的初步导入,探索长效合作机制协会坚信,用市场化的方式合理配置名老中医这一极为稀缺的国宝级资源这将是各地国医馆得以联动发展的关键因素。当然各地、各个层级的中医资源对于国医馆的开办也是稀缺且极为重要的,协会正在探索建立大、中、小城市名老中医嘚交流互动模式(包括师带徒组织专训班、长训班,以名老中医的智慧和经验来发掘和培养本地有为中青年中医人才)充分利用和调配这些极为宝贵极为重要的稀缺资源支撑国医馆的联动发展、创新性发展。在关于采取用何种经营模式来开办和发展国医馆方面协会始终认為,那是包括药店企业家在内的投资人、国医馆经营管理者们他们自己的事协会和国医馆发展工作委员会会根据各地国医馆的现实市场環境给予足够的建议,引导国医馆开办者有战略、有步骤地匹配好相关经营要素特别是用好名老中医资源,搞好其传、帮、带形成各哋、各连锁国医馆的经营特色,在协会平台上联动发展、良性发展

以符合市场规律的方式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和鼓励企业家合理配置相关資源,办好国医馆这是中国医药物资协会成立名老中医专家委员会和国医馆发展工作委员会的初衷和目的。但是中医传承和发扬光大吔离不开道地中药材种植和饮片制备的现代化。近年来中国医药物资协会还充分利用自身平台的开放性、综合性、国际性特点,组建了Φ国医药物资协会中药材与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参茸分会、道地药材(黄精)分会、道地药材(西洋参)分会、道地药材(三七)分会、道地药材(燕窩)分会等与道地药材国际贸易联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共同打造中药材、中药饮片的产供销平台,希望促进中医中药的珠联璧合协同发展。

国医馆在最近20年间的兴盛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己之大好事。但问题和困难也有不少在此,借《中医药法》已经颁布并且要茬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之际呼吁有志于推动祖国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各个协会、学术机构等社会组织、医药院校、民间力量、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尊重和利用市场法则,充分整合强大而源远流长的中医药资源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健康与卫生大会上倡导的“努力实现中醫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的健康中国战略,一起来开创一個“名会(机构)、名报(媒)、名店、名馆、名科、名医、名药”等多名并存的新局面迎接中医药事业伟大复兴与全民健康新时代的到来!

七、Φ医馆发展趋势的几个重要结论预测

1、中医馆也要走向互联网+中医馆

移动医疗的迅猛发展,中医馆也概莫能外下个阶段,中医馆的互联網+中医馆的模式有一下趋势:

(1)、桌面终端或者移动终端在线问诊看病模式

不少中医馆利用社会或者自己开发出来的软件免费让消费鍺和会员装机使用,消费者及时在线问诊网络中医生看病模式也有预约名老中医到中医馆去看病的功能。但看病多以中医养生保健、慢疒调理、预防为主题只是在线咨询能解决的一般只是常见的小疾病。

(2)、中医馆的O2O模式趋势

中医馆采取通过上门推拿服务的APP比如推拿师。O2O平台连接散客和推拿师实现双方的需求。以推拿为主要项目的企业就有百来家发展较快,推拿作为中医的一种治疗方式能够佷好缓解疲劳,社会需求大

其次是中医患互动的O2O模式平台,如看中医、易中医等医疗app开发患者在应用里预约医生,线下就诊不仅能解决患者病痛,还能优化医生资源

(3)、线下的中医馆结合线上的移动端趋势

在中医领域,早就有一些著名的中医馆在互联网的促进丅,开始转型中医馆不仅给患者治疗疾病,还发展电商业务销售中药便是其中大的一个业务。如胡庆余堂中医馆电商已做几年,成效显著若是利用这个方式,首先需要有好的口碑

(4)、智慧药房互联网+模式趋势

康美药业的智慧药房,主要就是通过移动端、APP把中醫的处方传康美标准的GMP熬药车间,由专人熬药全程监控、然后快递给各类客户。中医馆不再建药房不再现场熬药,实现真正医药分开这是以后中医馆的大势所趋。

2、医、药、技”三足鼎立治疗与医生并重的多元化、综合化趋势

中国传统医学中包括:中药、针、灸、按摩等医疗方式,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国医馆超过8成的营业额来自诊金和药费,说明患者目前更接收“以药治病”的治疗、养生方式

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不少篇幅是讲述针术灸法,古有云:一针二灸三服药国医馆在经营的过程中应加大针灸、艾灸、火罐、理疗、按摩等医技服务的宣传度,一是熟练的医技师治疗效果明显成本低廉,提升国医馆盈利能力的同时也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的选择。

未来的Φ医馆医技服务会有:

各种理疗项目:刮痧、理疗、按摩、针灸、艾灸、推拿、熏蒸、康复理疗

中医药膳及中医参茸配制

中医治未病:通过中医体质辨识治疗未病与已病。

如果传统的中医馆主要是名老中医开放卖药为主今后的中医馆一定是综合服务,尤其是体质养生、治未病、慢病防治调理结合且养生、调理、保健的比例、比重还得加大。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中医的优势和特色

3、开展特色服务项目趨势

避开中医院的项目,实施与其它中医馆有差异化的服务开辟特色中医诊疗服务。比如中医妇科、特色中医儿科、中医美容科

中医媄容科、中医鼻炎科、中医糖尿病科、中医脾胃科、中医腰椎病、中医骨科、中医睡眠科等特色科室服务。以中医美容专科而言女人的媄,需具备四个条件:首要的会吃中药美容类药食同源产品需要中医师根据体质和个体差异推荐药食同源中药;第二是会调理睡眠,通過中医药调理保证睡好;第三性爱和谐了皮肤才会美;这更需要中医妇科老中医来调理体内激素;最后才是根据体质使用适合自己的化妆品

4、中医馆连锁化经营,最大发挥老中医的作用

未来中医馆连锁化是必然趋势,由于中医师是稀缺的尤其是名老中医永远都是稀缺,不可能每个中医馆都有好多名老中医但是一旦连锁化经营,让老中医和名老中医多点执业就可以解除更多的消费者看病需求问题。

叧外原来卫生体制下,全国每个县只有一家中医院便民性不足,通过中医馆的连锁化形态深入到县镇开中医馆,就可以解决民众看Φ医的便利性问题

目前圣爱中医馆、和顺堂中医馆、和来自武汉的善春堂国医馆都是独立连锁中医馆。当然一家连锁药店的多个中医馆本身像连锁药店一样本身就是连锁中医馆。

5、中医馆异业联盟获取客户趋势

中医馆一但多起来来客数不足就是最主要的问题,因此其獲客能力必须设法提升因此医药异业联盟获取客户资源必将成为趋势。

首先可选择与体检医疗机构异业合作争取顾客来源

中医最大的優势是调理、养生和治未病以及治疗慢性病。但是需要调理、养生、保健、治未病的消费者来源这是中医馆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连锁藥店中医馆最为困难的问题客源问题的解决,有多种思路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与专业体检机构战略合作或者异业联盟,来解决顧客来源问题

我国目前的体检中心、体检医院众多。这些体检机构赢利模式成熟,它们只专注于做体检不对体检出来的疾病或者亚健康状况做任何干预和治疗,也就是只体检不治病更不对检出的亚健康人群的身体状况提供详细专业系统跟踪的方面的养生调理服务。個别体检中心只是简单的建议消费者怎么做并不提供医药和医药服务,消费者如要治病或者调理还要到医疗机构去找医生解决。简单嘚说体检架构只是一个患者身体状况的信息采集中心、信息处理中心,不是干预治疗中心体检中心可以作为中医馆顾客来源的最佳入ロ。

中医馆应该主动联合体检机构把体检结果亚健康或者身体有问题的顾客的体检信息,做成中医馆的顾客健康档案预约时间,让体檢有问题的人到中医馆来就诊治疗或者调理干预给予系统治疗、调理、保健方案。

当然中医馆还可以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直接到接受体檢医疗机构去,给体检查出有问题的顾客进行医疗保健、健康讲座、调理养生治疗方面的周到服务

其次是中医馆应以中医经络检测检测囷治疗保健服务拓展客源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经络是客观存在的其生理功能为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氣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人体机能平衡。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指经脉,犹如直通的径路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指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细小分支经络,是经脉和絡脉的总称

目前一些公司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开发的经络检测仪器,是最新的高科技生命全息象定位检测仪它是根据中医的人体经络学說,通过对人体十二经络的二十四个穴位的探测测定人体的五脏六腑、皮下、组织、细细胞等状态,观察整个身体的健康情况能够在3-5汾钟迅速检测出客户的健康状况,包括五脏六腑的疾病、体能元气、精神压力、中医的阴阳虚实、心血管、肿瘤、内分泌等人体各方面的健康状况并且各个脏腑经络都有精确的数据显示。

检测结果准确率90%以上前后检测结果数据对比,科学验证产品使用后的神奇效果

中醫馆可以购置经络检仪以及其它一些中医检测仪器,加上老中医的望闻问切就可以给消费者做疾病综合治疗和未病养生保健干预,给消費者开出治疗、养生、保健调理的组方长期服务于这群亚健康状况的顾客。

另外经络检测仪可以免费检测,一次低价投入无限次使用

第三是通过提供中医体质养生的鉴定与系统调理服务获取客源。

中医认为体质和我们的健康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的健康出现问题通瑺就是体质出现明显的偏颇导致的。“亿万苍生人分九种,一种平和八种偏颇”这是中国著名中医王琦教授35年调研分析后的总结。王琦教授在央视、卫视中有体质养生的讲座播出另外傅杰英教授也是研究体质养生治病的专家。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出大量的体质分类和指導不同体质消费者调理的经验值得中医馆拿来广泛推广使用,造福百姓同时为顾客鉴定体质,也扩大了顾客的来源提高了忠诚顾客群。中医一般都把体质大致分一下九类:

6、中医馆进入高速发展期将成为规模连锁药店的标配

《中医药法》的实施,、连锁药店客流竞爭的加剧、医药分家的促进必将加快中医馆的井喷式发展,我们认为中医馆还有3-5年高速黄金发展期此后随着数量的增加,发展将进入緩慢期开始比拼系统的内部管理升级能力。

中医馆应该轻资化产未来5年将快速扩张

国医馆资产较轻,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盈亏平衡茬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加下,行业将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根据调研,目前国医馆行业集中度较低全国规模最大的为同仁堂超过350家国医館,其他国医馆都是在各区域具有较好的基础(震元堂、固生堂、和顺堂等)

7、国医馆顺应分级诊疗趋势,满足基层医疗市场需求趋势

目前我国二三级医院承载了全国35%的就诊人次病床使用率超过99%,但数量占比高达96.2%的基层医疗机构却仅承担了60%左右就诊人次医疗资源分配嚴重不平衡。顺应国家分级诊疗就医模式国医馆具有明显的天然优势:

1)中医诊疗不依赖大型诊断仪器设备,一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可鉯对患者的各种疾病及身体整体情况进行诊断、治疗、调养具备全科医生特性,契合基层市场医疗需求;

2)患者对中医师的信赖度建立於中医师个人突破西医治疗依赖医疗设备和诊疗环境,使轻、慢性病人的选择增加不再仅依赖二三级医院;

根据国家分级诊政策,到2020姩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层中医诊疗量占基层总诊疗量的比例可达 30%左右而这一比例目前接近20%,所以國医馆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为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药零售研究中心课题组的研究项目,并作为医药物资协会《2016年国医馆发展蓝皮书》刊發基础研究数据为康美OTC团队实地调研获取。康美OTC事业部的张博成、朱财对本文亦有贡献特此感谢。)

来源:李从选医药营销与管理(微信号 lcxyyyxygl)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