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南京市燕子矶中学第45中学的历史

>   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检阅红卫兵。仅三个多月的时间,他8次接见1300万红卫兵。红卫兵退去后,叶剑英在广场上捡到许多他们抄家时拿走的金条。1966年“破四旧”的行动中,凡史籍中挂了个名字的人都被红卫兵掘了坟,全国1000多万人家被抄;随后升级的对“黑五类”的批斗也异常惨烈,上至刘少奇、下至遇罗克这样的小人物都未能幸免。1967年,红卫兵们的命运急转直下,他们被转化为知青上山下乡,各派首领们也先后被关进监狱,一代学生们的青春随着政治运动潮起潮落。如今陆续有红卫兵站出来道歉,但缺乏官方的“有态度”,这样的星星之火是无法燎原的。   毛泽东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  日,已73岁高龄的毛泽东佩戴红卫兵袖章,在林彪、江青、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陪同下,在天安门广场第二次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逾百万红卫兵身穿绿军装头戴绿帽子左臂佩红袖标手拿《红宝书》,整个广场成为绿色和红色的海洋。毛泽东接见红卫兵,百万人手持红宝书高喊“毛泽东万岁”  这不是唯一的一次接见。从日到11月26日,毛泽东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8次接见红卫兵和学校师生1300多万人。在8月18日的第一次接见中,73岁的毛泽东抓紧麦克风喊到,“同志们万岁,你们要政治挂帅,到群众里面去,和群众在一起,把无产阶级大革命搞得更好。”这是整个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面对面地向中国民众发表的仅有的几句话。为表忠心,外地红卫兵选择徒步到北京  不过尴尬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红卫兵散去后,天安门广场留下许多金条。据叶剑英之女口述,当时首都的治安由父亲叶剑英管理,有一次回来他就说糟了,毛主席在天安门接见全国串联的红卫兵,红卫兵退走了以后,就发现在天安门广场捡了很多金条。红卫兵抄家时把值钱的东西都抢来,金子沉,摆在自己的口袋里头,一高兴一挤,一欢呼的时候,那些金条都从兜里头都掉出去了。 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是红卫兵最疯狂之地。左侧为天安门广场上的北京大学红卫兵,右侧为清华大学红卫兵砸毁校园的老牌坊。  但当时没人敢理会这些。1966年5月,红卫兵最早在北京出现;8月1日,毛泽东写信鼓励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红卫兵起来“造反”;9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规定全国各地红卫兵可免费乘车赴北京参观。至此,红卫兵全国性的“大串联”有了精神感召和物质基础,迅速走向高潮,整整一代学生的青春岁月随着政治形势潮起潮落。  “破四旧”运动首先展开。1966年10月,中央文革“红人”戚本禹(时任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红旗》杂志副总编辑)通过《红旗》杂志指使北师大红卫兵头领谭厚兰去山东曲阜“造孔家店的反”。谭厚兰完成任务后向毛主席打报告称“曲阜孔庙孔老二的坟墓被铲平,‘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大碑被砸得粉碎!孔林解放了……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获得新生了!” 红卫兵将曲阜孔庙大成殿的孔子像胸前贴上“头号大混蛋“的标语,用绳子将大成殿孔子像及其他十七座泥胎像拉出来,断头、腰斩、开膛、破肚。胎肚里的古书、银制内脏和古铜镜被捣毁或者顺手牵羊拿走了。  更为可怕的是,戚本禹事后公开称赞谭厚兰们“造反造得很好!”掘坟风迅速传遍全国。除了挖不着的,凡史籍中挂了个名字的人,差不多都在1966年都被掘了坟。  以下仅作简单举例:炎帝陵主殿被焚,陵墓被挖,焚骨扬灰;造字者仓颉的墓园被毁,改造成了“烈士陵园”;山西舜帝陵被毁,墓冢挂上了大喇叭;杭州岳飞坟墓被刨,其被焚骨扬灰;还有吴承恩、蒲松龄、张之洞、康有为等诸多历史名人的坟墓被挖、被砸、被毁……   破“四旧”很快延伸到民间。仅不到一年,全国上下共约有1000多万人家被抄,散存在民间的古书、字画、器皿等基本上在火堆中消失。讽刺的是,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对被列入“四旧”的文物字画大肆掠夺。以江青为例,1970年秋,江青约康生去文物管理处挑选珍品。她选了一只18K金的法国怀表,表上镶有近百颗珍珠,宝石,并配有四条金链,仅付了7元钱。  另外,为了显示“革命”,各地还掀起“时髦”的改名浪潮。在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检阅红卫兵时,来自师大女附中的宋彬彬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为毛泽东戴上绣著“红卫兵”三字的袖章。毛泽东在得知她的名字叫宋彬彬后便问:“是文质彬彬的彬吗?”宋彬彬答:“是。”毛泽东回道:“要武嘛。”宋彬彬遂改名为宋要武。   事态果真向“要武”的方向发展。日,毛泽东以批转中共中央文件的方式,规定“不准以任何借口出动警察干涉,镇压革命学生运动,警察一律不得进入学校”。随之,红卫兵的“革命行动”迅速升级,打人从校园里的打老师开始,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并推广到各行各业的权威)的“戴高帽挂黑牌”,到对“黑五类”批斗。  批斗的方式五花八门,颇具想象力:推到万人坑里斗、戴高帽游行斗、跪在地上斗、堵上嘴斗、绑起来斗、剃阴阳头斗、头戴唱戏的“行斗”……批斗方式略览:推到万人坑斗(左上)、堵上嘴斗(左下)、戴高帽游行斗(左下)、剃阴阳头斗(右下)。图片均来自照片中国。  据《炎黄春秋》报道,批斗浪潮刚刚兴起的1966年即杀人不下十万。   据《血的神话--公元1967年湖南道县文革大屠杀纪实》记载,从日到10月17日,号称“斩尽杀绝黑五类,永葆江山万代红”的湖南道县造反派(注:红卫兵派别中的一种,下文会有所提及)在60多天里总共杀死了4519人(数据为官方统计),其中处死4193人,另有326人被迫自杀。年纪最大的78岁,最小的10天。
  开国元勋也未能在运动中幸免。曾称“搞宪法就是浪费”的刘少奇在批斗时不得不用宪法来保护自己。日,在中南海院内经受了又一次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残酷批斗之后,刘少奇手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抗议道:“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谁罢免得了我?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1969年11月,国家主席刘少奇“病逝”于河南,遗体被易名火化。  党政、社会名人也在文革中被折磨致死。据官方公开资料,李立三、田家英、陈梦家 陈琏、赵慧深、陈笑雨、阎红彦、吴晗、邓拓、储安平、老舍、博雷、汪签、韩俊卿、黎国荃、于宗琨等等家喻户晓的人物被批斗折磨致死,亦或自杀。  小人物在时代的潮流下更是未能幸免。遇罗克、林昭、张志新、李九莲等在当时因不配合时代潮流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甚至连尸身也无法保全。如今,他们的事迹被包括官媒在内的媒体越来越多的披露出来。图为文革中处决“犯人”。  红卫兵们本身的命运也发生戏剧性的转折。1967年进入夺权阶段后,围绕权力分配纷争吵闹不休,红卫兵组织分裂为不同的派别(根据时间、出身和政治主张,大概可以分为老红卫兵、保皇派、造反派、极左派。),以致全国各地均出现大规模武斗。据统计,仅1967年的武斗便致死50万人,现今重庆红卫兵墓园即是埋葬着武斗中丧生的红卫兵。  日,中央发出关于停止全国大串连的通知,决定取消原定的春暖后进行大串连的计划。毛泽东开始转靠工人阶级,派工宣队进驻学校代替红卫兵组织,期间双方发生过多次的武斗。  而蒯大富等当年红卫兵各派别的首领们下场也十分凄惨。他们在1968年后便受到各种审查,先后在文革及拨乱反正时期锒铛入狱。 曾组织策划王光美和参与清华百日武斗的蒯大富78年被逮捕,83年被判刑17年,后提前出狱。  当时全国各地都处于混乱之中,学生到了毕业期,却难以分配工作。毛泽东转而提出让大学毕业的学生到工厂、部队去,接受工人阶级和解放军战士的再教育,让中学毕业的学生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于是,大学生们逐步分配出去了,一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开展起来了。红卫兵运动就此沉寂。   影响更为深远的是人性的沉沦。在“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口号响彻全国的时代,为了保命,夫妻反目、父子相仇、兄弟互阋、亲友背叛的案例举不胜举。中国社会道德急转直下,腐败问题迸发,信任危机空前。  1970年,张红兵的母亲在家发表了一番毛泽东“不该搞个人崇拜”的言论,让“根正苗红”的他举报为“反革命”,两个月后母亲被枪决。张红兵几十年来内心煎熬,寻求救赎之路。2013年8月,张红兵准备向政府申诉,希望母亲的墓地能被认定为文物。但缺乏官方的“有态度”,这样星星之火是无法燎原的。大众需要真实的文革死亡人数,需要一座全国性的文革博物馆。直面历史,警示后人,悼念冤魂,是唯一正确和明智的做法。(本文据人民网、炎黄春秋、中国新闻周刊、凤凰卫视、凤凰历史、共识网、解放日报)   郭沫若诗集《女神》出版  建国后写诗《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  日,郭沫若诗集《女神》出版,《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抗战期间郭沫若又创作了《屈原》等颇有影响的历史剧,同时他还是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尤以甲骨文研究最为见长,被誉为“甲骨文四堂”(对甲骨学作出重大贡献的四位中国学者)之一。郭沫若  郭沫若的学术地位很早就得到认定。1936年秋,鲁迅突然辞世。国共两党均争取从日本归来的郭沫若。1938年夏天,中共中央党内决定郭沫若为鲁迅的继承者、中国革命文化界的领袖,规格之高引起轰动。建国后,在通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科书,中共将文学排名定为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但学术界对郭沫若人品和文品的评价,历来颇有争议。  日,在中苏交好的大背景下,郭沫若发表了《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外蒙古独立》的文章,号召“站在大公无私地立场”,祝贺外蒙古独立,而不要“跟在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派后面”,“对苏联愤慨”。该文章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这是中共官方第一次旗帜鲜明地公开表态。   这不是郭沫若第一次“赞美”苏联。1949年11月,郭沫若在《观察》发表了《我向你高呼万岁(为斯大林寿辰所作)》一诗:斯大林大元帅,今天是你的七十寿辰!你的七十岁已经救活了不知道好几万万的人民!时间不能限制你的长寿,你已经活了七千亿万恒河沙数地质年……  另据日宋美龄致廖承志公开信原文披露,“郭沫若宣称‘斯大林是我爸爸’,实无耻之尤,足令人作三日呕。”   对毛泽东的歌颂也颇为直接。  建国后,郭沫若写过一首赞美毛泽东的诗文—《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天安门上红旗扬,毛主席画像挂墙上,亿万人民齐声唱毛主席万岁万万岁,万岁万岁寿无疆,毛主席呀毛主席,你真赛过我亲爷爷。 毛泽东与郭沫若亲切交谈 (1964年)  大跃进时期,郭沫若响应号召,曾经发表众多紧跟形势的应景新诗。在《咒麻雀》一诗中,他使用了“你真是些混蛋鸟”、“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等词句。  1958年,郭沫若形象地将毛泽东比作红太阳。他在《题毛主席在飞机中工作的摄影》的诗中写道:“在一万公尺的高空,在安如平地的飞机之上,难怪阳光是加倍地明亮,机内和机外有着两个太阳!   日,文革刚开始不久,感到压力的郭沫若在一次会议上致闭幕词,题为《做一辈子毛主席的好学生》。在向毛泽东表了忠心之后,郭沫若仍感意犹未尽,向在场的江青即席朗诵了新作:《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亲爱的江青同志,你奋不顾身地在文化战线上陷阵冲锋,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文革期间,郭沫若的作品《李白与杜甫》是中国大陆能够被出版的极少数非文革主题书籍,不过他在书中大举赞颂李白,而极力挖苦杜甫为“大地主”,被认为是为了迎合毛泽东的个人喜好(毛泽东一向推崇李白)而歪曲历史与文学。  而正是文革致郭沫若的三子民英于1967年4月自杀、二子世英1968年4月跳楼不幸摔死。彼时的郭沫若仍向组织写信,作自我批评,说“我没有教育好子女”。郭沫若在文革时期内言论行为的准则是:有可能遭灾引祸的话一概不说,事一概不做,其本人在文革中安然无恙。(据南方周末、凤凰周刊、凤凰卫视、共识网、人民网)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四喊“蒋委员长万岁”保安全  日,毛泽东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长张治中的陪同下,偕周恩来、王若飞等,来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毛泽东在赴重庆的飞机上  此前蒋介石于8月14日、20日、23日不到十天的时间内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这在双方“交往”史上绝无仅有。中共方面起初担心毛泽东有被暗杀的风险,于8月16日由朱德代表中共中央复电蒋介石,拒绝邀请。  但苏联不答应。8月14日日本天皇已接受《终战诏书》,向全世界宣告同意无条件投降。在这样的形势下,斯大林于20日、22日,连发两份电报给延安,要求毛泽东赴重庆。电报说:蒋介石已再三邀请你去重庆协商国事。如果你一味拒绝,国内、国际方面就不能理解了。苏联还承诺会保护毛泽东的安全。   在斯大林的逼迫和蒋介石再次电邀下,8月24日,毛泽东复电蒋介石,表示同意去重庆谈判。  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的表现,用“审时度势”四字来形容最是恰当不过。毛泽东的专机刚到重庆机场,毛泽东一走下飞机,就连喊三声“蒋委员长万岁”。这让跟随他前来的共产党人士大吃一惊。   这并不是唯一的一次。10月8日,张治中在军委会礼堂宴请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这是在谈判协定签字前夕为毛泽东饯行(毛泽东10月11日离渝返回延安)。毛泽东发表了演讲。在演讲最后,毛泽东大声喊道:“新中国万岁!蒋委员长万岁!”10月11日,毛泽东离开重庆时,送行的蒋介石与毛泽东握手,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蒋介石设宴款待款待毛泽东,二人互相敬酒  在杯筹交错的背后,国共双方的抢地盘大战尤为激烈。抗战时期中共军队从1937年的9.2万人发展到120余万,民兵发展到260万;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相信“枪杆子出政权”的毛泽东深信内战必然爆发,加之日本投降之快出乎国、共两党意料。抢占地盘成了两党之急所。  但此时国共军队均面临巨大问题:日军投降之前正在向西南进攻。蒋介石的军队主力抵抗日军进攻主要布防西南,对于争夺地盘不利;共军根据地虽处在华北,但主将们都在延安。蒋急需运兵,毛急需运将。  此时美国人出来帮忙了。除了我们熟知的美国飞机空运大量国民党军队抢占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毛泽东亦派出叶剑英向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求援。叶剑英向观察组提出要借一架飞机送一些干部到太行山麓去同日本作最后一战。美军观察组爽快地答应了,甚至没问送的是谁。   邓小平、林彪、刘伯承、陈毅、薄一波、滕代远、陈赓、肖劲光等三个共军战略统帅部的20位将领被运抵至华北、华东、东北等战略要地,成功抢占战略用地。  争抢过程中还爆发了上党战役,这是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的首次军事冲突。1945年8月下旬,在华日军违背毛泽东“不得向国民政府投降”的电令,向阎锡山山西上党部队投降。该地区恰好位于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太行分区与太岳分区之间,态势孤立,中共中央电令刘伯承、邓小平收复失地。9月10日-10月12日作战期间,阎锡山部队10个师(有说11个师)被全歼,中共由此建立晋冀鲁豫解放区,为后来设立中共中央华北局何定都北京奠定了初步基础。阎锡山也就此失去割据山西的实力。  而“双十协定”的一纸合约不必细说,国共双方随即撕毁合约爆发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据共识网、人民网、海南日报)   邱少云被追认为共产党员  “忍着惨痛烧死”说引质疑  日,志愿军战士邱少云被追认为中共党员。文革时期出版的英雄系列之《邱少云-集体主义的英雄》  这一看似平常的追认并不简单。邱少云1926年出生,13岁时迫于生计成了雇工,后被国民党川军刘义的18团抓了壮丁当兵。1949年12月才被补进人民解放军。  正是曾这段历史使得邱少云最初只被列入三等功。后来29师政治部在听到邱少云生前指导员汇报其感人事迹后才立即上报。报告引起了高度重视。  荣誉也随之而来。志愿军总部于1952年11月给他追记特等功,并于日追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四川省铜梁县(后划归重庆市)为其建造了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朱德为之题词。随后,邱少云生前战友所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伴随着几代人的记忆。  不过,关于邱少云是“被烈火烧死而纹丝不动”的质疑声近年来不断涌现。  先来看看公开报道:  日夜,邱少云在敌阵地前沿仅60米的草丛中潜伏,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敌人一发燃烧弹落在他潜伏点附近,邱少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不被敌人发现,忍着剧痛被烈火活活烧死。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我的战友邱少云》,李元兴,小学语文课本教材节选  李士虎飞快地跑到烈士邱少云身旁,用大衣盖住他的遗体,然后抱起烈士遗留下来的冲锋枪和爆破筒,高喊着“为邱少云烈士复仇啊!”不到十五分钟,勇士们占领了敌军阵地,取得了歼灭李伪军一个加强连的胜利。——《人民日报》(日第1版)《伟大的战士邱少云》节选,记者郑大藩  邱少云所在部队1排排长的曾纪有驳斥了上述报道中的两种说法。曾纪有称邱少云旁边并没有水沟:“我就埋伏在他(邱少云)身后5米的右方,看得清清楚楚。……我们在半山腰,哪来水沟,有水沟,在那么冷的冬天也没有水。”曾纪有还对当年人民日报的报道进行了反驳。其称如报道说邱少云身上背着爆破筒,其实当时邱少云并没有带武器,只拿着把大钳子,他的任务不是冲锋,而是扫除铁丝网障。   民间质疑声也始终未停止。  2004年湖北省安陆市乡村教师廖忠明提出了几点质疑:邱少云在投入战斗前被烧死,他随身携带的武器(如爆破筒) 在燃烧过程中为何不爆炸?邱少云埋伏的地点距敌人仅60多米,能听到敌人的讲话声?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半个多小时,居高临下的敌人大白天为什么不能发现目标?  2008年出现的一篇网文《邱少云,值得怀疑的英雄》则提供了不同的讯息。文中指出,当时邱少云不被认为是具有牺牲精神的人,甚至对即将执行的潜伏任务充满恐惧。该文作者根据多方事实推断,邱少云很有可能是被燃烧弹直接击中致死的,不存在所谓“忍痛烧死”。  邱少云“忍痛烧死”这点在医学上也掀起过讨论。曾有医学家推断,因为人对突如其来的剧痛会产生反射动作(如喊叫),无法经大脑下达忍耐的指令,因此邱少云在遭燃烧弹击中当下未发出声音,应是立即进入昏迷状态无法动弹,最后在无知觉情况下被烧死。   英雄的历史应该是一部全部真实的历史,容不得半点差池。(据《文史精华》、深圳新闻网、中国军网)   杨佳一审被判死刑  日,,北京籍男子杨佳持27厘米长的单刃剔骨刀上海市闸北区政法办公大楼,导致六名警员死亡、四名警员和一名保安人员受伤,其被当场擒获。案件轰动一时。上海警方询问中的杨佳  袭警案的起因源于日晚的一起“小事件”。杨佳骑50元买来的自行车“自驾游”途径上海某路口时,因自行车未挂牌遭遇检查。不愿出示个人证件和解释车辆来源的杨佳被警察带回派出所,据杨佳向律师透露,“上来几个警察,就把我抬手抬脚架到里边一间房间,拳打脚踢,拉了两三分钟。”后来二审法庭有录像显示,杨被数名警察强行拉扯到另一个房间。   这是杨佳又一次被警察殴打。2006年11月,他曾经在山西太原被警察殴打,被打掉三颗门牙以及打成轻微脑震荡。后来,他去验伤了,和妈妈一起交涉,对方赔偿3000多元。  自上海被打后,杨佳就不断投诉。他说给上海公安局发过E-mail,给公安部打过电话,后来想到要向媒体投诉,就买了1000个信封、1000套邮票、一箱复印纸。但最终还是未达成有效和解,疯狂血腥的报复终于还是发生了。  日上午,经过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和二审、最好人民法院核准死刑后,杨佳被实施注射死刑。   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  整整50年前的8月28日,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心脏地带的潮汐湖畔林肯纪念堂前台阶上,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呼吁打破种族主义的藩篱。这次演讲成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标志性事件,演讲内容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当地时间日,美国华盛顿,美国十万民众集会纪念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50周年。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女儿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 我今天怀有一个梦。”   来自美国50个州的25万黑人以及白人聆听了演讲。他(她)们在金博士的带领下为争取黑人工作机会和自由权发动了“向华盛顿进军”的大游行。  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内容规范了美国境内不得采取种族隔离,也规定对黑人、少数民族与妇女的歧视性作为为非法。它结束了美国自立国以来长期的黑白种族隔离政策,被认为是人权进步的里程碑。  日,金博士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参与领导罢工运动时,被白人优越主义者开枪正中喉咙致死,年仅39岁。  1986年1月,·里根总统签署法令规定每年一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为美国的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并且订为法定假日。迄今为止美国只有三个以个人纪念日为法定假日的例子,分别为华盛顿、林肯、金博士。其中马丁·路德·金是唯一一位非美国总统而享有此殊荣的人。  日,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据国际在线、新东方网、维基百科)  *版块说明:《历史七日谈》每周四刊出;网易新闻客户端为您撷取历史上的今周,几个人物和他们的一些人生细节,重温往事,重怀旧颜;本期为历史上的8月26日-9月1日。*
推荐:上一篇: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历史沿革/合肥市第45中学
  1946年元月迁到合肥,取名安徽省实验小学。1949年元月,合肥解放,学校改名为合肥市立第一小学。1956年,学校改名为合肥市淮河路第一。1974年正式改名为合肥市第45中学,全校有20个班,1300多名学生,87名教职工。 现在的位于合肥市六安路65号,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6650平方米,各种教学用房一应俱全,设备一流。现有54个教学班,3000名在校生,在岗教师148人,其中,高级教师20多人,省、市、区级“教坛新星”和骨干教师40多名。 该校以“为了促进每一个孩子和谐发展”为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以师德立校,以教科研兴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治校,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追求卓越,永不停息。学校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教育化作为开启新世纪创新教育的钥匙,省市区支持和学校自筹相结合,建成高配置微机室2个,多媒体室3个;10mb宽带光纤进校,建成全国先进水平的全数学校园网,远程教学正在规划中;在全市率先实现教学、教研、办公、会务信息化和网络化。 合肥四十五中坚持用现代教育思想转变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校式,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积极推进新程改革实验,开拓素质教育的新局面,教育教学质量多年处于合肥市领先水平,先后被授予合肥市“文明单位”、“甲级管理学校”,“电教一类达标学校”和“安徽省教育装备先进集体”,目前正在向安徽省特色示范初中迈进。 合肥四十五中前身是淮河路第一小学,再向前追溯,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安徽省府迁到大别山区的立煌县(含金寨县),当时合肥地区较有名望的小学也随迁到立煌县与张家畈、郑家湾等小学合办取名张家畈小学,校长是卫立贤。当时办学各方面条件都很差,但是由于校长办学热心,学校尚能维持下去,深受群众欢迎,博得省府官员的赞赏。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1946年元月张家畈迁到合肥,取名安徽省实验小学,校址在现今新建的省新华书店,校长仍是卫立贤,全校有12个班,学生六百多人,教职工24人,其中教师18人。当年9月份,租用当时合肥基督教办的三育女子中学的校舍(现南门小学),迁址主要原因是这里办学条件好一些。1947年夏天又迁到自建的新校址(现在的市委宿舍)。1947年秋季开学,因庆祝蒋介石六十寿辰,学校为表示对蒋的忠诚,改校名为合肥献立中正小学,一直到1949年元月合肥解放,校长始终是卫立贤。学校实行双轨制,每个年级两个班,共12个班,每班学生50多人,学校人数保持在六、七百人,有教师18位。当时学校师资水平和设备都是合肥首屈一指的,校风好,教学质量高,学生进校要考核,考进并不容易,在合肥很有名气,人们只要提起该校,都赞不绝口。 1949年元月,合肥解放,学校改名为合肥市立第一小学,校长仍是卫立贤。不久,政府任命郭明治为校长,教师略有变动。1951年学校又改名为合肥实验小学,校长是涵,学校属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双重领导,省教育厅把省里一些优秀教师调到这里,省教育厅又直接拨款和调来很多物资给学校,使学校条件越来越好。学校还附设幼儿园,也是市里最好的名园。老师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省市教育部门又常派人到学校蹲点作具体指导,经常举行观摩教学,因此,本市和外地观摩学习者络绎不绝,《安徽日报》和各种教育杂志多次报道学校的教学经验。学校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优秀教师,如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大队辅导员称号的有刘秀英、田万楼,出席全国优秀教师会议的代表金文琦老师等,这是学校较兴旺时期,为学校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4年,省教育厅把该校作为合肥师范学生实习基地,改校名为合肥师范附小,后又改为一附小,校长戴哲人。 1956年,学校改为合肥市淮河路第一小学,校长是王耘,一直到1957年,这两年由于反右斗争,当时学校高年级老师不是被错划为右派,就是被错打成反、坏分子,教学受到一定影响。1958年春,崇如珍任校长,这期间,合肥师范把最优秀的毕业生陆续分配到学校。1961年春,杨宜重任校长,一直到1968年,这阶段,由于市委的重视,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经常派人深入该校作具体指导,又增添不少优秀的年轻教师执教,学校顿时活跃起来,面貌焕然一新,教学成绩突出,体育成绩也很优秀,每年全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保持第一,其他如唱歌、美术、航模等在全市比赛中也总是保持在前几名,学校声望越来越高,有33个班,学生人数达一千六百多人,学校本部容纳不下,在安徽工学院(现合肥工业大学北区)和安徽日报社分别办了分校,又在市委宿舍办了两个班,教职员工有50多人。由于学校各项工作出色,几乎年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1959年还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并光荣出席全国群英会,领取的奖状上是邓小平同志的题字&先进单位&。1961年,《安徽日报》在头版详细介绍了该校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经验。年轻的周兆初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大队辅导员。不少年轻教师也都成熟起来,经常承担公开教学任务,反映良好,教学杂志也经常登载他们的经验。这是淮一小发展最盛的时期,它的影响至今留在人们的脑海里。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该校受到一定影响,但复课是全市最早的一所学校。70年春郎明苍任革委会主任,一直到1982年。 1968年开始,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当时中学不招生,小学附设初中部(名为小学戴帽子),1971年秋,送走第一届初中毕业生,1974年才正式改名为合肥市第45中学。 这期间,学校体育活动非常活跃,尤其是足球、乒乓球更加突出。1971年夏天,该校就接受外宾的参观访问,成为合肥市第一个开放学校,中国对外英文刊物,登载了外宾到该校参观访问,给予好评和赞扬的一些报道。该校的男女乒乓球队也多次获得市、区中小学比赛冠军,后来中学恢复报考制度,由于该校一贯重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当时在小学师资的基础上,只接受少量分配到该校的大专生,困难确实很大,然而校领导迎难而上,抓教学有方,又加上老师发奋工作,每年初中毕业生考高中的成绩都较好,学校校风一贯良好,颇受家长的信任和赞赏,校誉越来越好,当时,全校有二十个班(包括小学两个班),学生一千三百多人,教职工87人。 1982年开始,郎明苍校长调任西市区教育局副局长兼党总支书记,吕道奎任校长,后来,吕道奎任党支部书记,王汝灼任校长。94年后,吕道奎任校长,王汝灼任党支部书记。这一时期成为学校发展最盛时期,由于学校有一个坚强的、团结的、战斗的领导班子,又有一批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学校管理水平高,教学指导有方,教师无私奉献,乐业敬业。学校连续多年在全市中考中取得佳绩。考取省重点合肥一中的人数几乎年年第一。司大锐、乔大济、王靖、周密考取中国科大少年班;王健、刘志成被新加坡利华高中录取出国深造;该校&校园之星&张子宇在初三时就获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一等奖,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训练营集训;91届三(六)班洪翌飞、、许霆、葛瑞芳四位同学同时考上合肥一中,又同时考上清华大学,当年清华大学在合肥仅招四人,引起轰动。值得一提的是,八五届孟学军,九O届王芳,九二届张曼君,九七届张子宇,02届潘心宇,05届刘嘉男,06届熹,08届曹天阳成为当年合肥市中考状元,同时,在文艺演出、棋类、乒乓球赛、读书竞赛等方面也取得骄人成绩,形成四十五中人独特的精神: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得最好。八六年一幢含25个教室,15个办公室的教学大楼建成投入使用,九七年设施一流,功能齐备,总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实验楼落成,内有理、化、生实验室,阶梯教室,生物标本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等,成为学生开展活动,进行实验教学的阵地。这期间涌现了一个无私奉献的教师群体,其中吕道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陈晓霞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安徽省劳动模范。 1998年11月,任党支部书记,2000年1月,沈家春任校长,新班子上任后,一方面继承和发扬四十五中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加大教科研力度,开展创新教育,在2001年中考中,被合肥一中录取107人,合肥六中录取63人,名列合肥市第一,在新世纪里开了一个好头。现在学校共有54个班,学生总数3000多人。现任校长为李春梅。 展望新世纪,四十五中人决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四十五中奉献精神和创新理念结合在一起,采用“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模式,锐意进取,争创安徽省特色学校,为四十五中的发展史揭开新的一页。
校园教风校风/合肥市第45中学
  校风 以人为本 陪心育德 情知结合 和谐发展 教风 敬业爱生 乐业奉献 务实求真 传承创新 学风 遵规守纪 勤奋学习 合作交流 实践创新
校训/合肥市第45中学
  志存高远 自律自强
校歌/合肥市第45中学
  春风化雨 桃李芬芳
  作词:徐俊松(国家一级编剧、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作曲:(国家一级作曲、安徽省作曲家协会主席)
  你的笑容温暖了我的目光
  你的挚爱美丽了我的理想
  励志笃学 自律自强 自律自强
  明德启智 快乐成长 快乐成长
  啊 四十五中 可爱的校园
  啊 四十五中 知识的殿堂
  每一双翅膀都能展翼高翔
  每一朵花蕾都沐浴
  灿烂的阳光
  你的期待放飞了我的梦想
  你的精神闪耀了我的荣光
  贤师善教 新风传扬 新风传扬
  和谐创新 发愤图强 发愤图强
  啊 四十五中 成才的摇篮
  啊 四十五中 桃李满园香
  每一句承诺都坚定报国心愿
  每一次攀登都铸就新的辉煌
  辉煌 辉煌 辉煌
校徽/合肥市第45中学
  校徽由“45”变形而来,
  包含四层含义:
  1、党的领导。图标中的“4”是由党旗中的镰刀变形而来,寓意着青少年在党的领导下健康成长。
  2、和谐校园。图标中的“5”是“S”的变形,代表“student”,“4”是“T”的变形,代表“teacher”,师生共跳。
  3、素质教育。椭圆形图标象征着棋子、球类运动项目,体现我校棋类特色教育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特点;“鸽子”翅膀和椭圆又构成了运行的行星,象征着科技,体现了我校计算机教育、科技创新特色。
  、舞动青春,像一个正在伏案学习的学生,充满朝气、活力。(设计者:美术教师王琪)
地址/合肥市第45中学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02:51:59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市秦淮中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