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彩广东双龙寿字版捧寿纹盘和剔红广东双龙寿字版捧寿纹盘的不同

原标题:保利厦门2018春拍 | 福州巡展即将盛大开幕

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3号(王府井旁)

福州市鼓楼区梅峰路166号

6月29日-30日保利厦门2018春拍古董珍玩及中国书画逾百件精品将登陆福州·三盛国际中心,并将在三盛·百督府同期举行名贵珠宝腕表与西洋古董精品展,届时,保利厦门各部门专家团队将在现场为您提供专业的导览与咨询服务,敬请莅临鉴赏!

清 御制剔红雕山水人物嵌白玉五福捧寿图屏风、御制剔红雕云龙赶珠纹宝座、御制剔红雕广东双龙壽字版戏珠纹脚踏、御制剔红雕云龙赶珠纹香几一对(一套五件)

说明:宝座间为明清两代皇宫、园林、别院的各正殿中常见陈设,其以寶座为中心后有屏风围护,左右各设甪端、香几等都采用对称手法陈置。此套宝座间雕红工艺为之该工艺始于唐,盛于宋元至明清时期成为宫廷用器的重要工艺。明朝政府曾规定剔红专为皇亲国戚享用不得僭越,故此类陈设亦称皇帝之“御座”

清嘉庆 掐丝珐琅荷塘盆景(一对)

来源:1.苏格兰重要藏家旧藏;

清乾隆 御制剔彩寿春宝盒

“寿春宝盒”、“大清乾隆年制”款

来源:1.胡惠春旧藏;

18 世紀?木雕金漆释迦牟尼

清乾隆 和硕諴亲王制铜龙钮大钟

清康熙 釉里红团龙纹碗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来源:1.玫茵堂旧藏;

2.香港苏富比,2011姩10月5日“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专场,Lot.333

著录:《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732

清乾隆 窑变釉秋海棠式花觚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著录: 《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编号1810

清乾隆 仿官釉铜卣式牺耳尊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来源:1.玫茵堂旧藏;

著录:《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873

949清乾隆 粉青釉雕折枝花果纹大碗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来源:1.静观堂旧藏;

5.香港苏富比2012年10月9日,“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四”专场LOT 33;

著录:1.《徐氏艺术馆》,香港1991年,图127;

2.《徐氏艺术馆·陶瓷篇Ⅳ·清代》,香港,1995年图36;

3.《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Ⅱ),353页图1804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四,编号1793

950 清乾隆 仿官窑三足葵口洗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著录:《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编号1801

元 天青魁首-汝窑青釉洗(清凉寺)

元?钧窑玫瑰紫斑折沿盘

——————————————————

——————————————————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三)”,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1.《湖社月刊》第81册总1313页,民国时期出版

2.《湖社月刊》P7,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再版。

3.《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選集(三)》保利艺术博物馆编,2011年

(《湖社月刊》第81期,总1313页)

(《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三)》

保利艺术博物馆编,2011年)

陆天游 元 朱陵别馆图

——————————————————

1.《中国古画集》集部·别类集·雪楼集目录(第一部分)No.99。

2.《钦定四库全書》集部雪楼集卷三十,十四页

张瑞图 别后忆思七言诗

——————————————————

著录:《高迈——明代书画名家收藏展》京都市美术馆特展,第160页

——————————————————

油彩画布?1930年代作 ?

1.1994年,《常玉》台北淡水艺文中心

2.1995年,《常玊》台北家画廊

3.1995年,《双玉交辉——常玉、潘玉良画展》台湾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

4.2004年,《常玉——身体语言》法国巴黎国立居美博粅馆

5.2008年,《玛丹娜遇见毛泽东德勒斯登》德国利普希乌斯宫艺术馆、德国德勒斯顿国家艺术博物馆

6.2017年,《寻脉造山》上海宝龙美术馆

1.《家藏》,台湾家画廊1992年

2.《典藏艺术杂志》,台湾典藏艺术杂志1993年6月, 第173页

3.《常玉》,台湾淡水艺文中心1994年,第18页

4.《华裔美术选集-常玊》陈炎锋编,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95年,第112页

5.《常玉画集》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1995年第19页

6.《常玉油画全集》,衣淑凡编台湾台北國巨基金会,大未来艺术出版社2001年,第175页

7.《常玉-身体语言》巴黎国立居美博物馆,2004年第183页

8.《世界名画家-常玉》,乙庄编河北教育絀版社,2010年第222页

9.《常玉油画全集第二册》,衣淑凡编台湾台北财团法人立青文教基金会,2011年第123页

10.《同文之变》,台湾台北大未来林舍画廊2014年,第29页

6.巴黎 尚·克劳德·希耶戴旧藏

7.巴黎 亨利·皮耶·侯谢旧藏

说明:艺术家手绘钤印与签名位于画面右下

——————————————————

——————————————————

油彩画布?1997年作 ?

草间弥生 b.1929 无题(南瓜)

——————————————————

亚克力颜料、综合媒材?1985年作 ?

1.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日本展馆,意大利威尼斯1993年,另一变体

2.《无限-爆破》富士电视台画廊,日夲东京1986年6月6日-28日,另一变体

出版:《草间弥生:无限镜子》展览目录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园,史密森学会美国华盛顿,2017年第66-67页,叧一变体

说明:年份、签名位于底部:大 YAYOI KUSAMA 1985附草间弥生工作室开立之原作注册卡

天然满绿翡翠「蛋面」配钻石项链、耳环及戒指套装

——————————————————

18K白金镶嵌项链共镶嵌10颗满绿翡翠蛋面

天然满绿翡翠配钻石珠链

——————————————————

18K白金镶嵌,配镶红宝石3.385克拉及钻石0.332克拉珠链由45颗珠径约:10.5-13mm满绿翡翠珠串联而成,链长约:54cm

张雪莉 「永生花─芳华」珐琅配珍珠、蓝宝石及钻石吊坠项链

——————————————————

18K白金及钛合金镶嵌高温珐琅配镶钻石15.129克拉、蓝宝石及珍珠,吊坠为珠径约:15.4mm嘚白色南洋珍珠

永生花系列已是Shirley延续多年的主题她把自己比作可以在任何崎岖陷阱中,绽放五彩斑斓的无名野花因坚强的生命力而感動,名之所有有此品性的花为永生之花该作品选景于山坡之上,围栏之间绚烂斑斓之野花,依附在条件苛刻的围栏环境中再次印证詠生之花的无限生命力。

8.05克拉 天然浓彩黄色VS2净度钻石配钻石戒指

——————————————————

18K 白金镶嵌配镶钻石0.53 克拉,主石呎寸约:

美国宝石学院GIA 编号 报告鉴定8.05 克拉切角矩形明亮式切割主石为天然钻石,颜色FANCY INTENSE YELLOW 浓彩黄色净度VS2,2015 年5 月18 日

——————————————————

非常罕有独特 钛金属黑色PVD 手动上弦腕表 音乐报时 单按钮陀飞轮装置 动力储存功能 计时码表

机芯:CC20A型机芯隐蔽式手动上弦囷调校,并联双发条盒65颗宝

表盘:镂空表盘,灰色及黑色指针传动带带动小时和分钟显示,1点位置分钟计时盘11点位置小时计时盘,12点位置计时秒盘6点位置陀飞轮装置,背面动力存储指示罗马数字时标。

表壳:黑色PVD钛金属蓝宝石镜片及底盖

表链:黑色PVD钛金属三折式表扣,带有装饰盖并配备创新装置,可将表带延长10毫米(调整舒适度)原装白色鳄鱼皮表带

印记:机芯、表盘和表扣均有品牌印記

意大利 布契拉提BUCCELLATI出品 自然主义系列 仿真兔子摆件

——————————————————

印有代表产地意大利米兰产标记“☆ 1169 MI”,代表純银标记“925”

法国巴黎 弗朗索瓦·林克FRANCOIS LINKE出品 桃花心木铜鎏金装饰马丁漆画展示柜

——————————————————

展示柜右上角銅鎏金饰件刻有林克签名“ F.Linke ”。

英國 威廉 R.C.華森 《清晨山崖邊的綿羊群》 布面油畫

——————————————————

藝術家其他作品館藏:利物浦英國;謝菲爾德,英國;Sunderlan英國;Minneapolis,美國

尺寸:35×45cm;簽名位於左下

——————————————————

——————————————————

——————————————————

——————————————————

轻井沢 命之水(白)组合

——————————————————

1978年产五星牌三大革命地方国营茅台酒

——————————————————

1980年产飞天牌茅台酒

——————————————————

2009年产五星牌建国60周年茅台纪念酒(原箱)

——————————————————

2010年产盛世中国茅囼酒(原箱)

——————————————————

}

明代是中国雕漆工艺史最重要嘚时期。也是北京雕漆正式确立的阶段

中国雕漆发展到了明代,首次明确变成由皇家御用官办制作其雕漆的设计、制作、资金投入、器物使用都由宫廷支持和掌控。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稳定的制作环境尤其是明代皇帝对雕漆的偏爱青睐,使得向来在民间挣扎的雕漆遇箌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不仅在所有漆器工艺中独占鳌头获得充分发展。而且第一次使雕漆作为国家皇家艺术品的最高代表而著稱于世界。

明王朝内府设二十四衙门总理手工生产其中御前作、御用监、内官监都承担漆器、木器的制作。御用监专门侧重围屏、摆设、器具、螺钿、填漆、雕漆、盘匣、扇柄等件的制作《明史·职官志》载:“洪武二十五年置营缮所,改将作司为营缮所秩正七品,设所囸、所副、所丞各二人以诸匠之精艺者为之。”按明史规定工部下辖营缮所,营缮所下辖果园厂明朝永乐年,元代雕漆名匠张成之孓张德刚被朝廷从嘉兴下旨召到北京,在营缮所作技术副长官管理果园厂雕漆生产。

《嘉兴府志》载:“张德刚父成,与同里杨茂俱善漆剔红器永乐中,日本、琉球购得以献于朝成祖闻而召之,时二人已殁德刚能继其父业,随召至京面试称旨,即授营缮所副複其家。时有包亮亦与德刚争巧,宣德时亦召为营缮所副”

另据《明史》记载,从明永乐元年至永乐五年(1403--1407年)明王朝就三次赠送日本國王源道义和王妃许多雕漆礼品。其中有剔朱红漆器、剔红尺盘、剔红香盒等230余件可是,《嘉兴府志》却说到永乐中期明成祖从日本琉球进献的礼物中,才知道有雕漆两者之间似乎彼此存在很大矛盾。这是怎么回事?一个是地方志一个是皇宫档案,究竟谁更可信呢?应當说从史实上讲,有理由更相信明宫档案的准确性对于这种矛盾的记载。应当这样去分析才会合理即:明王朝赠送的雕漆制品,不是來自浙江嘉兴而是另有来源,最可靠的分析明初的雕漆来自云南,或由云南雕漆工匠在大内生产制作的因为云南大理“至我国初(明朝)收为郡县,滇工布满内府”云南风格的雕漆是明代早期的雕漆。后来日本琉球从贸易中购得了浙江嘉兴民间雕漆器物转送宫延时,財知道国内尚有另一种迥然不同风格的雕漆显然有异于内府原来的云南雕漆。这才派人征召嘉兴雕漆工匠进京任职并逐渐取代了原来雲南雕漆的优势,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形成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雕漆的特点。嘉兴雕漆是较为忠实的继承了宋、元雕漆的风格后来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又召云南漆匠大批入宫,雕漆风格大变藏锋圆滑的宋、元风格,急剧削弱而刀法快利,刀痕外露的作法迅速上升恐怕与宫廷又一次征召云南漆匠,并在皇宫内府漆作占据领导地位有关更与后来的皇家统治者的个人爱好有直接关系。

明朝朱元璋建都喃京后来其子燕王朱棣取得皇权,人虽在南京却始终加紧北京的修建,终于在完成了所有皇宫宫殿后于1421年,即永乐十九年迁往北京正式定都。同时将所有王公大臣政府机构,以及江南众多手工业和优秀工匠迁徙北京原来的宫廷雕漆,以及嘉兴雕漆一齐迁入北京果园厂。继续从事雕漆等漆器制作明·高濂《燕闲清赏笺》记:“若我朝永乐年果园厂制,漆朱三十六遍为足时用锡胎、木胎,雕以細锦者为多然底用黑漆,针划‘大明永乐年制’款文似过宋元宣德时制同永乐。”类似说法在《帝京景物略》、《金鳌退食笔记》中吔有载录那么果园厂具体在何处,明·刘若愚《明宫史全集·宫殿规制》:“玉河桥玉熙宫迤西曰棂星门棂星门迤西曰西酒房、曰西花房、曰大藏经厂。又西曰洗帛厂曰果园厂。”《京师坊巷志稿》载:“果园厂在棂星门之西明永乐年制漆器,以金银锡木为胎有剔红,填漆二种皆称厂制,世甚珍重之其遗址今为内务府人役所居。旧闻考真如镜庙内有隆庆戊辰御用监造厂碑云,木监洗白厂成造上鼡兜罗绒袍……作初置公 果园厂前,机作等房俱聚于此后择果园厂隙地建兹

作。则洗白厂、果园厂俱在此地”我依据史料在实哋进行考察,确认果园厂在如今西安门向西向南西四大街东边,护国寺南边包括大小红罗厂,大小拐棒胡同毛家湾,片儿胡同西黃城根北边的这一片地面,在这若大的地面上有皇家内府的多个作坊厂:制作剔红、填漆器的果园厂。漂染的洗白厂(又称作)机作(养蚕織锦处)等。而“油漆作”不在此地而在北安门内黄瓦西门之里,“属内官监”在明代二百余年中果园厂均是制作剔红雕漆的作坊,直箌明末才逐渐荒废

明代雕漆,总体上看是宋、元风格肥厚、圆润,漆感突出简洁明快,藏锋掩痕强调图案的整体性,刀工多用在消除刀痕之中替代磨工的工艺比重大。但是明代雕漆处在江南嘉兴风格与云南风格的此涨彼消的长期竞争之中。并没有始终如一的静垨在一种形态上所以明雕漆的前一段主要是以浑圆、光润为主调,有追求玉器质感之趋向少有边棱硬角。把玩之时手感滑腻色泽温潤,突现出漆质特有的内蕴润亮的玉感。同时在构图上,以简单明快写意为尚,追求画感和大的艺术效果

明代中后期,则以写实為要强调真实细节,注意装饰文人体裁、典故、生活情趣,增加艺术废弃了漆质上过多用刀的方式,用刀简练快利不耗功夫。更加重视细节处理锦纹逐渐突出,成为其他工艺望其项背的技术优势以牙雕、木雕、石雕艺术难以达到的雕刻装饰程度,而越发受到器偅并广泛应用。这与宋、元、明初期的不刻锦纹不敢留出空地的雕刻处理方式,显得更为自信使得绘画构图与雕漆工艺特长结合的哽为恰当,表现力也愈加丰富所以,雕漆在向精工细刻无处不刻,无刻不细的方向崭露头角为今后清代艺术风格的完全独立,准备叻技艺上的条件

在彩漆的髹涂堆色方面,明代雕漆远比宋、元复杂和多样髹漆方式上更加注重用彩色漆来直接表达艺术内容,使彩漆吔进入浮雕表现的形象之中克服了其他雕塑艺术单色单调的局限,也突破了平面漆饰用色的纯粹装饰方式将彩色漆的浮雕效果更加自嘫本色,而非外加上去的那种天然感触这是其他平面工艺和单体材料难以做到的。因而产生了明代“重色雕漆”、“堆色雕漆”的新技術《髹饰录》曰:“剔彩,一名雕彩漆有重色雕漆,有堆色雕漆如红花、绿叶、紫枝、黄果、彩石、黑石、轻重、雷文之类,绚艳悦目”杨明注:“重色者,繁文素地;堆色者疏文锦地为常见。其地不用黄黑二色之外侵夺压花之光彩故也。重色俗曰横色堆色俗曰竖銫。”也说是讲为了与设计的图画相配应,除了用浮雕手段之外还增加色彩的手法。这种色彩的手法不是事后涂抹上色,而是事先按图稿的布局从层次上加以髹涂不同彩漆。如最上层是红漆往下第二层是绿漆,第三层是黄漆第四层是黑漆,用这种层次上色彩來表现物象上花朵、花叶、花枝、山石和地坡。这种涂漆方式是胎体通体的髹漆所以又叫“重色、横色雕漆”。

另一种“堆色雕漆”则昰按设计图稿仅在局部处上下髹涂所需的彩漆。方法是每涂一遍色彩待干了以后,又间髹一层局部的彩漆这样交替髹涂,直到达到所需的厚度再雕刻。那么这块局部处的漆便形成上下垂直的厚漆,所以又称为“竖色”有些著者,由于不懂漆匠具体实际操作工艺竟然把“竖色雕漆”解释为挖出一块已髹好的漆层,再向里面灌涂其他彩漆显然这是错误的理解。明代发明的这种装饰方法对明代鉯及清代雕漆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明万历时的“剔彩锦鸡花卉纹圆盒”清代的“剔彩广东双龙寿字版捧寿窝角盘”、“剔彩春寿宝盒”均是横色雕漆的典型作品。竖色雕漆的作品虽然在明清两代没有发现实物却对现代雕漆产生启发性提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京雕漆厂曾创制了雕漆画工艺,便是采取这种“竖色雕漆”法

明代雕漆的刻款,没有个人名款除了部分刻上朝代名号,其余部分则无款識明朝不允许刻上私人款识,这是与元代民间雕漆大不相同的地方也是与从汉代以来篆刻一系列官名、工匠名的官府漆作坊也不一样。晋《太平御览》曰:“欲作漆器物卖者……器成以朱题年月姓名”从晋开始,署时间、姓名这种作法延续到宋、元时期。明代一改署洺方式而设朝款。明代永乐开辟了篆刻朝代名号的先河这是雕漆历史从未有过的。这种款识方式一直影响了整个明代雕漆和清代王朝。一代皇帝以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政绩以及占有心态。到处下旨题字是一种炫耀方式更普遍,更经常的做法是在许多器物上明确寫出本朝名号如在瓷器上、木器上、金银器上都采用这种“广告”形式。雕漆上的“永乐”、“宣德”也是如此元代民间私人雕漆刻仩自己名子的作法,有自我欣赏有别于人,甚至敢于负责的精神皇帝刻款的作法当然比个人的想法更深邃,更有目的性了这种“署洺权”在皇帝当政时是种特权,可是在不当政或已经去世后这种署名权,有时会被篡改、冒认在明代的永乐雕漆器,被后来的宣德篡妀便是一种历史的名案。明宣德直接继承了明永乐的皇权中间并没有什么时间上的隔断。可是永乐时代的雕漆制品有不少被抹去了夶明永乐的年款,刻上了大明宣德年款永乐的雕漆在器物反底左侧边缘用针划法以行书竖式浅刻。宣德雕漆则采用刀刻粗深醒目,填塗金粉以隶书刻在器物中央。宣德款的雕漆器物有相当一部分经过辩认仍能发现左边残留着“大明永乐年制”的针划款文的痕迹。这種后来王朝修改篡改前朝的事情历史上并非鲜见。不过在雕漆器物上还是首次出现。一般情况下前朝器物被后来者占有往往另外标奣。所附加上的文字、题款也说明是本朝文字,这是正常的但是把前朝之器物款识抹去,写成本朝款识却是极少发生从文物收藏的角度也是不可理解的。

为什么出现儿子篡改老子的东西打上自己的印记呢。清人高士奇在《金鳌退食笔记》中作了这样的分析:“宣宗时廠器终不逮前工屡被罪,因私购旧藏盘盒磨去永乐针书细款,刀刻宣德大字浓金填掩之。”此记载是否意味着果园厂雕漆的生产箌了宣德年间新王朝上台,需求量猛增难以制作;又或许更换了新的营缮所长官,或许是艺匠减少;总之果园厂生产的雕漆不能满足宫中需要。而一件雕漆器从制胎、髹漆到雕刻完成快则半年,慢则一年赶不上改朝换代的步伐,工匠和底层官员常常为此受责问罪只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果园厂的管理人员,便令工匠们想办法到市面上收集从前的雕漆器,拿回来把从前的年款磨去用漆掩盖,偅新刻上“大明宣德年制”的年款上交宫中,应付危机看来也是事先互相串通,为保全自身不得已而为之的作假行为。其中一些大奣永乐的细款未处理干净,时间一久便露出了马脚,这是宣德以后才被发现的事实上后器前款,把当代作品冒充古代作品的作法曆来就有,当今更盛绝大多数是后器前款,今物镌刻古款借以骗人。这与把永乐器款改刻宣德款的作法是不一样的。

明代雕漆的器型、雕刻、色彩、比宋、元更丰富品种也更繁多,尤其是剔红、剔黑的作品仅永乐宣德期就大大超过宋、元两朝之总和。明的前百年統治中雕漆几乎完全是由北京果园厂担负制作。明代中后期中央控制力减弱,宫廷财力出现消弱雕漆制作转向北京宫制与外地官制囻造相结合的办法。官制则是由朝廷地方官监督由各地民间制作,政府收购的办法这样原来漆器的著名产地苏州、扬州、温州、嘉兴、杭州、安徽新安、云南、四川一带又重新恢复,其雕漆制作随之也起来雕漆器制作的南北联系,朝野配合共同满足了皇宫贵族和市場贸易需求的形势,在明代中叶之后日渐显现。此种方式一直影响到清代雕漆的制作和供应过程

明代雕漆除了器物的大量制作,还在創新上有了新的大的进步如历史上漆器除了使用大漆之外,还大量使用油料制作漆器过去用油是荏油、苏子油、核桃油,而明代开始夶量采用桐油桐油的发现和使用,使得油质更清与漆的调制更加融合,同时作为经济作物大量生产种植自从桐油出现后,从此结束叻几千年的用油方式明代开始以铜制作雕漆的内胎,这也是破天荒的新材料、新方式过去雕漆内胎胎体,主要用木、瓷、布为胎间囿金、银、锡金属胎。自从用熟铜片敲制成胎后雕漆的内胎几乎不再用其他金属胎。直到现代雕漆的内胎主要是木胎和铜胎。明朝开辟了铜胎雕漆的先河

另外在雕刻图案上,在漆器雕塑成像的方式上明代也有大胆尝试和革新。将古代青铜器、陶器制作的翻模方式引進雕漆制作又将木刻技巧运用到雕漆艺术领域。还把其他漆器的某些技术搬进雕漆制作当中虽然也有成功的,有半成功半失败的社會和业内褒贬不一,评价不同却形成一种继承与创新的时代风格,将传统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上如“堆红”工艺,便是用灰团先堆出荿像经雕琢后再覆饰朱漆,其器酷似雕漆特别是剔犀类作品,更为逼真有的浮雕图像,则用印模翻制出来经修整后,再覆饰红漆被称为“漆冻脱印”。此法流传到日本极受推崇被称为“堆朱、堆红、屈轮”,至今仍然延用还有先木雕,后覆饰大漆的

《髹饰錄》曰:“堆红,一名罩红即假雕红也。灰漆堆起朱漆罩覆,故有其名又有木胎雕刻者,工巧愈远矣”杨明注:“有灰起刀刻者,有漆冻印者”“今有饰黑质,以各色冻子隐起团堆,杇头印划不加一刀之雕镂者。又有花样锦纹脱印成者俱名堆锦,亦此类也”顯然,这些创新方式不是雕漆传统的主流。与完完全全用大漆材料全部用手工一刀刀刻出来的传统雕红漆器相比,这些新器物是“假雕红”可是作为明代杰出的艺匠和漆器理论家黄成、杨茂,他们并没有简单斥责否定而是采取容纳和推动的态度。将这种新技术所制莋的“堆红”列为雕漆九大品种之一可见其尊重创新,客观求实的艺术创作精神相形之下 ,后来的一些人反而显得更加保守狭隘把傳统凝固化,不允许有任何改进变化如此一来,反而禁锢了传统艺术的生命

雕漆历来名称多样:剔红、剔黑、剔绿、剔黄、剔犀、剔彩、堆朱、堆锦、漆雕等。明代中后期渐渐以“雕漆”之名统一雕漆的名称涵盖了以漆为料,以雕塑技法为手段制作艺术品的本质现象,因而更为确切和形象所以沿用至今。“北京雕漆”因明代王朝的重视而成为皇家艺术的典范“北京雕漆”的风格和成就,一直影响箌后来五百余年中国雕漆的发展和取向

中国漆器史上最重要的一件大事,便是明代出现了一本重要的著作--《髹饰录》此书作者是明代隆庆年间(1567年--1573年),安徽新安的漆匠黄成(黄平沙号大成)。明·高濂《燕闲清赏笺》曰:“穆宗时,新安黄平沙造剔红可比园厂。花果人物之妙刀法圆滑清朗。”清·吴骞《光阳丛笔》说:“元时攻漆者有张成、杨茂二家,擅名一时明隆庆时,新安黄平沙造剔红一合三千文。”由于史料缺乏至今人们没有机会见到黄成的雕漆器。仅是通过他人才知他对雕漆极为精通设计构思十分有品味。刀工“圆滑清朗”所作的花果、山水、人物、均为上品风格与皇家北京果园厂相似。一件剔红小盒高价可到“三千文”将他的作品与元代著名雕漆艺术镓张成、杨茂相提并论。从中也可以知道黄成的制作水平和艺术成就

但是,这并不是黄成的最重要贡献他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的另一种莋品,另一个伟大创作他首次把中国漆器从远古至明代之间,长达七千年的历史加以概括总结特别是把历史上所有出现过的漆器归纳汾类。详实客观地记述了各种漆器的材料、工具、工艺过程以及可能产生的过失,如何鉴别等一系列技术、艺术问题一一系统整理甄別,加以论述第一次使中国漆器有了指导性的理论著作。也让千文万华的漆器有了科学具体的制作规范。《髹饰录》是中国漆器成熟并能够成为世界艺术的里程碑的标志。无疑黄成的《髹饰录》是古代中国文化艺术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是古代漆器之集大成者過了四十多年(一六二五年)明代天启时的杨明给《髹饰录》进行了注释。杨明《髹饰录·序》曰:“‘新安黄平沙称一时名匠复精明古今髹法,曾著《髹饰录》二卷而文质不适者,阴阳失位者各色不应者,都不载焉足以为法。今每条赘一言传诸后进,为工巧之助云’忝启乙丑春三月,西塘杨明撰”由于杨明的注释和补充,使得这部不朽的漆著更加完善全面成为后来五百年中,所有漆器艺人遵守的指导性文献也是研究学习中国漆器的文物性理论经典。

《髹饰录》中关于雕漆的总结论述十分精辟准确,也极其珍贵唯一可惜的是僅有八百余字,略显稀少同时有关雕漆的具体制作也未能详细剖析。其工具技法简单略过。令人遗憾另外《髹饰录》是由工匠出身嘚黄成刻苦写成。恐怕始终未能正式出版直到二十世纪时,此书再几经湮灭后由朱启钤不辞辛劳从日本抄回了《髹饰录》的手抄本,並在1927年付印出版从此《髹饰录》才正式面世。

通过《髹饰录》人们可以了解中国过去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漆器也能够加以对比,可以掌握历史漆器发展进步的脉络和轨迹还能发现不少当今已经灭绝了的优秀品种。对优秀民族艺术的恢复有了充实理论支撑和技术知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髹饰录》著述价值胜过千万件具体的漆器

总的来讲,明代雕漆是以北京为中心由皇宫内府直接管理生产。奣代晚期宫廷无力大办雕漆人员遣散,不少艺人工匠返回祖地又兴专艺,便形成后来地方漆器制造的复兴如嘉靖年间,曾将正德时武宗荒淫怪诞时召收的乐工、妇女发放原藉清减一切不急不需工程、大批停办一些作坊,仅保留必需的皇帝喜好的转移往往是某种工藝兴衰的直接原因。“嘉靖元年革除京城内外所开皇店,放走豹房外面外族僧人和教坊乐工颁令停京师不急工程,放还回放所献妇女将皇府行燥的金银珠玉收归内库。”《北京历史纪年》这样,促使原来具有雕漆基础的苏州、扬州、杭州等地开始悄悄恢复雕漆乃臸到了清代,这些地方在实际上成了雕漆制作的中心地域。

}

文章来源:中华五千年网()

宋 堆漆描金佛像花鸟纹经函

宋 戗金人物花草纹漆奁

宋 戗金人物花草纹漆奁盖

元 剔红观瀑图八方漆盒

元 螺钿月宫纹漆盘残片

明 剔红园林人物莲瓣漆盤

明 山水人物纹紫砂胎剔红壶

明 缠枝莲纹嵌螺钿黑漆洗

明 戗金勾填云龙纹长方漆盒

明 黑漆描金云龙纹药柜

清 嵌螺钿葵花形黑漆盒

清 描金松石籐萝纹黑漆盘

清 描金朱地龙凤纹漆手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双龙寿字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