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散文时代能出禅意人生 精品散文吗

“散文时代”里,抒情的吟唱依然在 | 新华网重庆频道
您的位置: >> 正文
“散文时代”里,抒情的吟唱依然在
日 10:01:05  来源: 文学报
  任何一个作家的写作,大抵都很难不受到其所处时代汹涌而至的主流思潮的重要影响。正如革命浪漫主义盛行的年代,其他的文学表达终被“雨打风吹去”。当下一切归于平淡和琐碎的“散文时代”,关乎诗性浪漫的抒情终不免成了不合时宜的苍凉的手势。而“诗”所象征的一切,也如作家蒋韵所说的那样,“似乎已成为遥远的绝响”。
  事实上,在写作《隐秘盛开》之前,蒋韵面对的正是这样一个困境:作为一个从有着“诗一样的激情和迷狂”的年代走过来的作家,她保有并珍视那种为当下所稀缺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怀。正如她在12月7日于浙江富阳举行的文学对话会上所说,他们这一代有很多人选择文学,不是一种选择、一种诉求,而是痴迷到把它作为一个信仰。“经历了那么一段乱世,当信仰破碎以后,文学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救赎、信仰,我把文学当信仰。”
  内在于生命本能的这样一种信仰般的追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的写作不论从语言表达,还是从思想表现等方面都力求做到极致。所谓的浪漫主义和抒情性,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在这种极致的追求中生成。而文学在经历短暂的迷狂,并回归琐碎的日常之后,抒情也随之从高高在上的殿堂上退席,最终沦为“被背叛的遗嘱”,似在有意警醒以后的写作者切勿重蹈覆辙。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任何极致的表达都不免让人联想到那个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甚至是之前那个极端的年代。出于自觉不自觉的规避,从中撤退而出也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事实上,那样一种极致化的表达,也已经没法满足散文化的消费时代里极其多样性的需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福楼拜式的客观描绘,罗兰·巴特式的零度叙述,被奉为正宗而大行其道。
  蒋韵面对的正是这样一个困境。经历时代的波折后,她回到文学写作中来,她被告知的总是这样的箴言:写作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感情,语言要做到无比节制,惟其如此才不至于走向情感的泛滥。最初她的确是遵循这样一个信条写作的,但让她苦恼的是,她总感觉没法写出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后来我才发现,我痛苦是因为我为被视为公理的某种创作准则裹挟着行走,这样一种过于节制的表达,注定没法触及我最为真实的内心世界。”
  也因为此,蒋韵意识到:“一个作家的独立性就在于他对自己内心的忠实,在于他是否能够刻骨铭心地将这种忠实呈现和表达出来。”于是,她固执地逆着时光行走,经过“隐秘盛开”的探索,义无反顾地回返到“行走的年代”。而她的逆行,与其说是一个人孤独的诉说,不如说是呼应了时代的暗潮涌动。事实上,重返、重新书写八十年代,正在学界和创作界展开。而蒋韵笔下的理想气质、浪漫情怀、个性精神,这些令人感怀的弥足珍贵的因素,正如评论家施战军所说的那样,反照着内心贫困的当下,更是闪射出璀璨的光芒。也因为此,蒋韵孤独的行走,不仅为她收获了奖杯,也让她走出了一片闪亮的景致。
  而不能不注意的是,任何回返和重溯都是当下的,也就不能不表达着作者当下的理解。《行走的年代》写了两个女子陈香和叶柔,她们的爱情都是由一位叫莽河的诗人点燃的,但她们遇到的并不是同一个诗人,一个是真的莽河,一个是假冒的莽河。评论家贺绍俊由此感觉到,蒋韵讲述的这个复沓的、隐秘的故事背后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我们的肉体和精神难以完美无缺地行走在一起。而在语言表达上,蒋韵事实上也没有背离节制的原则,她只是突破了对所谓“节制”的机械理解,从而做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制的表达。由此,她的抒情始终没有走向滥情,而是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指向了更为深远的境界。
  然而是否只有对特定时代的回返,才使得抒情的吟唱在当下成为可能?如果承认,任何极致化的表达都内在地蕴涵了抒情的因素,就像迥异于日常的荒诞叙事也能焕发出抒情的光辉,那么抒情从来都不应只是某个特定时代的专利。在蒋韵的理解里,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母题的“乡愁”和“生命悲情”,因其极致化的表达和反复的咏叹而被赋予的超越性和象征性,成了我们文化基因中的东西,也天然地包含了浪漫的诗情。由此她质问道:“在经历长长的断裂之后,这样悠久的文学母题,难道真的就和我们今天的书写不再发生关系了吗?”(记者 傅小平)
[] [] [] []
[责任编辑: 何丁妮]
| 分享到:
请点击进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新华网重庆频道编辑部 电话:023-
各大论坛网络删帖公司无所不用其极,“污染源”不容小觑。
[深度] [言论]
社区\博客\微博
[推荐] [直播] [访谈] [专访] [新闻发布会]
重庆新闻排行散文最辉煌的时代-散文之最
正文 <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散文最辉煌的时代
来源:文学百科 专题:文学之最 发布时间:10-28
  散文最辉煌的时代, 是先秦春秋战国时代.它也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最早的一个时代.远在殷商之时, 就有了散体文章, 至春秋战国, 出现了散文史上的黄金时代.
  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个部分.历史散文以记言记事为主, 故以叙事取胜;诸子散文以阐述哲理为主, 故以说理见长.
  历史散文又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编年史, 以时间先后分年记叙, 以孔子所撰《春秋》和左丘明的《左传》为其代表.《春秋》非常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它各国的历史事件, 并寓作者思想倾向于记叙之中, 暗含褒贬, 微言大义, 但记事过于简单, 类似后世的新闻标题.《左传》叙事较多, 刻画人物形象鲜明, 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第二类是国别史, 按国别记述各国的史实, 以《国语》和《战国策》为其代表.《国语》所记包括战国时代东、西周和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2 国.文字朴实平易, 长于记言, 多记谏辞和对话, 亦有较好的说理成分.《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策士言论和行动的记录集, 已具传记文学的特点, 故事完整, 人物形象, 善以讽谕性的小故事说明道理, 语言雄辩, 集议论、讽刺和幽默于一体.第三类是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著作, 如记述齐相晏婴言行的《晏子春秋》等, 具有明白畅达、浅显易懂, 长于抒情的特点.先秦历史散文对后世历史学家和古文家, 特别是对叙事散文的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它奠定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基础.《春秋》褒贬是非和《左传》直书无隐的精神, 一直为司马迁以来的`良史'所继承, 成为过去史家撰著的原则.汉初贾谊、晁错之文尚有战国纵横家之余习.而唐宋以来的著名古文家和历史学家, 无不爱好和学习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当时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 引起了学术界各个流派的百家争鸣.他们从各自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出发, 对政治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要求和主张, 并且纷纷著书立说, 阐述各自的思想和主张, 同时纵横捭阖游说诸侯各国, 广泛进行宣传.先秦诸子, 包括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10 家不同的学术流派.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和《韩非子》, 分别代表儒、墨、道、法诸家的著作.《论语》系孔子弟子和后学主记孔子言行的书.所记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即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和贵贱亲疏有别的爱.而`爱'又体现在孝、悌、忠、信的道德礼教以及`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的奴隶制秩序上.同时他还有同情穷人, 重视教育, 注重教与学的态度和方法等进步思想.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 用意深远, 具有雍容和顺、迂徐含蓄的风格.《墨子》, 是墨翟弟子记墨翟言行的书.他尚同、尚贤、非攻、尊天等思想与儒家相同, 而兼爱、节用、非乐、非命等思想则与儒家相对.其中心是`兼爱'.`兼爱'和`非攻'的主张, 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和渴望.其文辞质朴, 逻辑性强, 善用具体事例说理, 并从具体问题的争论进而为概括性的辩难, 实为说理文的一大进步.《孟子》是孟子门人万章、公孙丑之徒专记孟子言行的书.其中心是仁义和民本思想.主张法先王, 行`仁政'而王天下, 认为`保民而王, 莫之能御也';提出`与民同乐', `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主张`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说要`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他重视脑力劳动但轻视体力劳动.其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锋锐利, 富于鼓动性, 有纵横家和雄辩家的气概.同时善设机巧, 引人入彀, 先纵后擒, 使人欲躲不能, 且常用比喻陈说事理、辩论是非, 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庄子》内篇系庄子所作, 外篇系门人或后学所作.其主要思想是继承老子的思想.老子主张绝圣弃智, 忘情寡欲, 无为而治.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且会相互转化, 所以说`物或损之而益, 或益之而损', `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认识到`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痛斥剥削者为`盗夸'.也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牺牲精神, 说`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惧之'.但其政治理想却倒退到`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乌托邦.庄子既对现实不满, 又无法反抗, 只好走隐居遗世的道路.《庄子》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据, 善用比喻, 用韵较多, 声调铿锵, 特别是内篇, 时而如风行水上, 自然成文, 时而像万斛源泉, 随地涌出, 汪洋恣肆, 机趣横生, 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不仅在先秦理论文中, 而且在后世古典散文中都是罕与伦比的.《荀子》作者荀况, 其文表现作者推崇孔子、赞扬《五经》、`本仁义'、期`正名'、尊王道、举贤能等思想和否定天命、鬼神而强调人为和后天教育改造等进步观点.文多长篇大论, 畅所欲言, 论点明确, 层次清楚, 句法整练, 词汇丰富.《韩非子》系韩非所著, 也有后人窜入文章.韩非是韩国公子, 与李斯同学于荀况.他见国弱而屡次上书, 但不为韩王所用, 乃著书10 余万言专论治国之道.秦王 (始皇) 见书, 高兴不已, 竟发兵攻韩以得韩非.韩王为退秦兵不得不遣非使秦.然非入秦之后却被李斯、姚贾妒忌, 后为秦王下狱所杀.他综合申不害的`术'和商鞅的`法'及慎到的`势'而发展, 主张因时制宜, 强调法治和君主集权, 是先秦法家之集大成者.其文说理精密, 分析透辟, 文笔犀利, 切中要害, 善用浅近寓言和史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吕氏春秋》系吕不韦使门下3000食客各抒己见之作, 有8 览、6 论、12 纪, 共20 万言, 又称《吕览》.文章大多短小, 组织严密, 多以故事说理, 颇为生动.先秦诸子散文反映了多方面的文化成就, 概括了当时不同学术流派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其中以儒家学派的孔孟思想和道家学派的老庄思想, 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前者提倡积极入世, 竭力维护封建秩序;后者自命清高, 消极出世, 不肯与统治者合作.它们在2000 多年来分别起了积极和消极的作用.受前者影响的多为以杜甫创作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受后者影响的多为以李白创作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先秦诸子散文奠定了后来论说文的基础, 从不同的角度对后世散文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唐宋古文八大家的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等, 无不从中吸取营养.
  先秦散文与诗歌一样, 在我国文学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构成了我国散文史上的黄金时代, 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政治家、哲学家、学者的政论文和理论文, 古文家、历史家的叙事文和传记文, 无不从中获益而取得成功.在这个一天三变的时代,未来教育会变成什么样子?_微信文章精选
在这个一天三变的时代,未来教育会变成什么样子?
TBEducation
“我们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已经到了必须要改变的时候了。”社会化教育倡导者顾远如是说。在他看来,标准化内容、标准化教学等大工业生产时代遗留下来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人的发展,只有符合个性发展需求的大规模定制化教育才能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
文 | 严柳晴
摄影 | 晓黒
编辑 | 闻琛
我们对未来教育的关注,不如说是对“未来世界”的关注。阿尔法狗棋场得意,人类捏一把冷汗。这几年,技术更新眼花缭乱,人工智能也许会代替人脑。
再看眼前:我们痛下血本教育孩子,汗流浃背地找学区房,寻名校;孩子日夜苦读,白天不知夜黑。但你是否想到一种可能:数十年以后,高材生给机器人看门扫地,甚至变成下岗人员。枉费一番心血。
想到这里,我们恨不得乘时光机,飞到未来世界看一看。
顾远是一位教育领域的社会投资人,也是业内知名的创业导师,投资的是“未来教育”。据行业内一位人士说,“谈未来教育,言必及顾远”。在许多公众场合,他说“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早就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引起投资、公益行业的巨大反响。
他也是“社会化学习 Social Learning”理念的研究者和推动者,他创办的Aha研究院+创业加速器的模式,既是社会化学习的智库(Think Tank),也是推动实践的行动库(Do Tank)。
他在一次发言的开头,直截了当地戳中人们的焦虑心:“今天的主流教育模式,所培养出的 ‘标准件式产品’,很可能会被淘汰。”
在涉足教育行业之前,顾远曾经从事过许多职业。有趣的是,在他的发言中,这些职业经常被他吐槽。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高中英语教师。许多老教师,以为课堂永远是这样的:前排讲台,后排课桌。教师用粉笔写字,学生奋笔疾书追随。他见过一位老教师,为自己17年不变的英语教案而自豪。
这位老教师,如果工作到今日,经历这些年技术的飞速变革,恐怕瞬间晕菜。教室不装黑板,学生人手一台电脑,教师教案上的知识,在网上触手可得。甚至,学习由同学间协作完成,教育里压根不需要“单向灌输式”教师的存在。
桃李满天下,三尺讲坛一站三十年的老师们,是否会面临下岗威胁?
不仅老师有可能被拍死在沙滩上,大规模教育培养出的优等生,也面临“下岗”的危险。这又说到顾远曾经从事过一份职业:战略咨询师。
顾远告诉我,这曾经是许多经管类专业学生的dream job。而如今,曾经“高大上”的作业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已显陈旧,迟早面临被淘汰的结局。管理咨询行业内的工作人员,一度光鲜。
如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得不面临转型的际遇。原因是什么呢?早年间的信息不对称,给予了一些管理顾问很大的“操作空间”,短短几次见面就能提供“咨询”;而如今,稀缺的不再是信息,而是真正能够筛选信息,并及时架构成有效解决方案的能力。
这一点,和教育的情况是很类似的。老师和管理顾问一样,不可能再是单向的信息输出者,而是信息的集展人、学习的协作者,能为学习者在最合适的时间最合适的情境协助发现最合适的内容。
在今天看过去,曾经高校中的“热门”专业,都显得滑稽可笑,比如对外经济与贸易、会展、对外汉语、半导体……大把的高分学生,临到就业时,4年前填报志愿时的“热门专业”,已经变成了“冷门行业”,在职业路上一路蹉跎。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人“不变应万变”?顾远说,不妨将教育的未来,和人类发展的进程作一类比。
东西方教育的源头,经典教育的模式其实相差无几。直到进入工业革命时代,历史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商品从流水线上成批滚出,出现一种傀儡一样的人,比如,《摩登时代》里拧螺丝钉上瘾的工人,当工作附着的产业被淘汰的时候,工人就下岗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家长教育孩子,“如果你不好好上学,明天就会下岗。”以至于家长逼迫孩子就读热门专业,为了免于下岗。
“要知道,我们今天主流的教育体系诞生在大工业时代,目的是要为快速发展的经济体系高效率地、批量化地培养掌握标准化知识的劳动力……所以我们会看到教育的过程和大工业生产的作业方式高度类似:统一的上学年龄和上课时间、全国一盘棋的教学内容、标准化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标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整个工业体系的未来也升级换代(所谓的工业4.0),世界截然不同:信息充分交流,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一方面能够满足大工业化的大量生产要求,一方面又能通过大数据、技术、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个性化的、定制化的、以人为中心的服务。消费者与生产者,未必是对立关系,消费者完全可能参与到产品的生产研发和价值传递中。
而教育行业,同样也到了“大规模生产的定制化时代”。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核心,教育不再是“大规模、成批量、无差别”的标准件生产,而是通过技术手段和教育设计的结合,在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根据个体特质,提供针对性学习空间,培养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菜单”。
“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影响一个人未来成就与幸福的并非学术知识,而是各种个人能力,比如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决策能力、适应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等,这些却恰恰是现行教育内容中普遍缺失的。”顾远说。
外滩君问顾远,这些理念和能力,在国际学校、双语学校中被提及,但这些全新的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否会变成一种“精英特权”?顾远回答,这些“生而为人”应有的能力,每个学习者都应有的学习体验,不应该,也不会是小部分精英的特权。
随着数据应用和技术手段的提升,从父母到社区等社会力量的介入,新的学习模式将层出不穷。而个性化教育的过程将突破固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变成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到的社会福利。这也是顾远在推动的“社会化学习”理念。
简言之,社会化学习是要创造一种发生在传统的教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之外的学习体验。社会化学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习者记住某些知识点或者某个技术,而是将学习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生活之中,帮助孩子们体验和发展 “生而为人” 那些最重要的品质和能力。
社会化学习的路径说来很简单。一是“学习在窗外”,这里的“窗”是指传统教育体制,到真实的社会和生活环境中去学习,学习那些与解决真实问题有关并面向未来的知识和能力;另一个是“他人即老师”,和“他人” 一起学习,向 “他人” 学习。这里的“他人”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老师”,而是在同学、父母、社区、社会之间创建各种各样的学习关系。
B=外滩教育
B:您所支持的创业机构,有什么共同特点?
G:首先当然是初创阶段的机构或企业,并致力于在教育领域的深耕。另外,我们还强调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改变教育”,他们做的是改变教育的事情,而不是强化现有的传统教育。为什么这么说?有些商业领域的教育创业,目标只是帮助学校或老师把应试教育做得更彻底更有效率。比如在线做作业等,看上去是创新,其实是换汤不换药。
还有一个维度是改变路径,以“社会化学习“为主。譬如说:过去,教材就是学生的全世界;而现在,全世界都是学生的教材。那么,围绕这句话,就可能产生很多的创业想法和解决方案。
第三个维度:因为我们是社会投资,而不是商业投资。所以除了创新性的考虑之外,也会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和教育不公平的改善。
B:您推崇的是一种西式教学吗?
G:其实从教育源头来说,东西方都是一样的。同时,在过去的大工业时代,社会飞速发展,人群分工细化,所以无论从东到西,都受到了“工业化教育”的影响。但是,时代在变,工业在变,人类的思想和职业都在变化,教育也应当变化。
今天的工业4.0,可以做到“大规模定制”:大规模的运作基础上,同时满足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需求;今天的工业,也正在万物互联,围绕人的价值来驱动信息流动,来发展具体产品和运作体系。——工业都可以做到这样,教育也完全可以。
很多人说,教育难变,是因为有体制的问题,有意识的问题,要改造很难。其实,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想象空间都起来了,比如MOOC,比如混合式教学,比如各种虚拟现实,同样的,与之匹配的内容提供也要跟上,模式推动也要跟上。
这里面都有无数创新创业的机会。新一代80后父母,纷纷在寻找新的路径进行教育自救。就像今天的工业时代,已经不再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你卖我买”的二元对立,在前期的设计中,消费者就被容纳进来,在生产和营销渠道,消费者都可以参与。
那么教育也是一样,学生不是消费者,而是创造者。课程怎么设计?学生可以有发言权,老师只是协作者。家长不仅仅是买单方,也是参与者;校园不再是唯一教育的空间,终身学习变成每个人的习惯——这些,都是教育的未来。
B:未来社会化教育的产品,低收入人群能够承受吗?
G:今天的时代,给创业团队打造产品、创建自己的可持续模式提供了很多想象力。并非要很大的团队,才能服务很多的人群,可能小团队也可以;闲置的资源和脑力,都可以被调动起来,成为“社会化学习”的组合资源。
并非只有老师才能创造,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运作的空间,并非只能由全职人员才能管理,家长、志愿者都可以参与其中……第一,成本下降了;第二,服务更精准。所以,打破思维的桎梏,会获得许多可能性。
另外,很多项目的用户群体是低收入人群,但并非购买力不足,所谓“金字塔底的财富”,这一点与很多人的想象不一样。重点不是把城市里的成熟产品卖给他们,而是以他们为中心,根据当地的需求和当地的资源,发动当地的力量,打造出适合当地的产品,这恰恰是很多社会创业团队可以拓展的空间。
另外,通过用户部分付费,加上企业品牌合作,公益资金采购等各种模式的综合,社会创业者们还是可以找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点击关键字阅读外滩教育2000+篇优质文章
喜欢就点赞▼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外滩教育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广告 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
外滩教育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泛写作时代,我们该怎样教学生写作文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泛写作时代,我们该怎样教学生写作文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文章的使命和责任是重大的,不是玩物,更不是游戏。既然文章这么神圣,自然写文章就容不得有半点亵渎之念,写文章也就成了崇高而光荣的职业,难怪古之圣人讲究“立言”传世――不能立功,那就立言。
我们的作文教学深受这种这种思想影响,我们总希望学生的作文是代圣人立言,代社会立言,代他人立言。我们总是反复告诫学生作文要思想健康、乐观积极,不能唱反调,不能只看到社会阴暗面等等。强调“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要感情真挚,要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总之,我们的作文教学过分看重了作文“载道”“育人”功能,而忘记作文其实只是一种“用非同寻常的方式将普通的信息整合起来的过程”,写作的本质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课程标准》)要言之,作文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而不是别的。
希望所有学生都成为诗人、小说家、散文家、演说家、文学评论家”。(顾明远 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年11月)你看,
?既然大家都知道作文的本质及作文教学的目的,为什么不能给学生松松绑,让作文充满情趣?
写作是一种撒娇和发泄”,就象唱卡拉和蹦迪一样。我们经常提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培养,我想,如果我们放开手脚,让学生敢写爱写,很自由的写一些无关紧要的文字,不必费尽心力去编织怎样才是好的开头,怎样才算精彩的情节,怎样才是或辈或喜的结局,这不就是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培养吗!
一提起日本人,大概小学四年级以上的人都会满腔愤怒,都会咬牙切齿地说:“日本人是凶狠的狼!”这源于那段残不忍睹的血史,那段让中国老百姓无法忘怀的血史。
所以,在日本人来之前,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想不通:日本人曾用暴力对付我们,为什么我们还要用这样隆重的礼仪款待他们?
“鬼子”这两个字就像烙印一样深深地烙在老一辈人的心中,而现在的我们似乎难以理解“鬼子”这两字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可出乎我的意料,在日本奥多摩町友好访问团参观我们学校时,我们班上的一位同学竟喊了一声:“鬼子进村了,大家快逃啊!”
最近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小日本”来访问我们这个山区县城。无缘无故地,远隔千里的“小日本”到这里来干什么?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我们县是这日本什么“奥多摩町”的友好城市。访问就访呗,可偏偏要来我们学校参观,这下可苦了我们了,为了迎接“小日本”,我们不得不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大扫除。
“干吗呢,不就是几个小日本吗?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一个女生怒道。
“奇怪了,鬼子进村了,却要我们给他们扫路。”几位男生愤愤地说。
生气归生气,可我们还是一连干了三天。第四天,班主任为了“贯彻”校领导的批示,来教室讲话,可无意中,从嘴角漏出“日本鬼子”四个字,引起同学们的一片笑声。
又一堂英语课上,英语老师给我举例造句,特意提到“Japanise”,并又特意解成“日本鬼子”。
第五天,“小日本”进校门了,当天同学之间的流行语是“鬼子进村罗,小心提防罗!”这些文字是我从学生的随笔本中摘录下来的,(保存了好几年,一直想找机会借它说事,
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当时日本奥多摩町友好访问团到学校参观,为了迎接这个友好访问团,学校大会小会开了很多,又是张贴欢迎标语,又是全方位地打扫卫生,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学校的良好形象和友好城市的文明礼仪。终于,物极则反,学生和老师都有怨言了,于是就有了这样生动、戏谑,充满生活气息和情绪化的文字,现在读来,宛如昨天,那些可爱的学生就一个个浮现在我眼前了。可惜,这样的文字在作文课堂上出现得太少了,有的是不痛不痒、千人同面、味如枯草的文字。而更让人痛惜的是,不是学生没有才情,而是学生的才情被我们抑制了。
当然,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是想表达一种情绪,一种对中学生写作现状的忧虑和急于突破而不得的情绪,虽然《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等等符合写作教学规律的观点,但传统写作教学的巨大惯性让人不敢奢望写作教学的春天到底能不能真正出现,所以,仅以此文表达我的呐喊。
【参考资料】
河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韩振强《激发、培养兴趣,回归生本》
4.青岛三十三中& 崔显升《无障碍作文训练》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作者:&&阅读次数:& 更新时间: 18:22:47&&&&&&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余秋雨散文精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