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粒曼皇帝和拿破仑和腓特烈,费腓特烈大帝,沙俄伊凡,欧洲哪一位统治的君主最厉害?

希特勒的偶像 腓特烈大帝_德意志第三帝国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4,327贴子:
希特勒的偶像 腓特烈大帝
他虽是国王,却被后人称为大帝。1806年,的皇帝在一举击溃军队,普鲁士,曾经的欧洲陆军军事强国,在法军面前时那样的不堪一击。拿破仑进入了,这位天才统帅却保持着清醒地头脑,在柏林郊外,他用马鞭指着一座墓碑说,:“如果他,那我们根本无法进入柏林。”200多年后,同样在。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面对东西两线盟军的巨大,尽管苏军已经兵临城下,他的忠实信徒多次劝他到南方去进行未竟之业,都被他坚决拒绝,而他泪流满面地读着一个人的传记,用近似绝望的眼光凝视着室内的唯一的一件装饰品,那是一个人的画像,从1934年到1945年,时刻它不离他身边,甚至希特勒认为自己身上附有偶像的灵魂。不管还是,都曾在欧洲统一进程中写下重要的一页,尽管散发着浓重的血腥味。而他们两个天纵英才,都对一个人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崇拜之心。他到底是谁?答案是:腓特烈大帝。其实这个称号本身很矛盾,因为他本人从来没有自称皇帝,他当时的身份只是的国王,大帝的称号是后人加的。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让理性的德国人对他赞誉有加?让和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提到腓特烈大帝,不得不提一下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一个守财奴,为图书馆捐钱,一生只捐过两次,捐的数目令人瞠目结舌,第一次是捐了4个塔勒,第二次是5个塔勒。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吝啬的国王,把国库收入中700万塔勒中的600万塔勒用来搞军队建设。他酷爱军队,把军官看成是“兄弟和独子”,成天泡在军营,用操练和体罚训练军队的纪律,他的最高目标是“死尸似的服从”。甚至亲自下场子揍人,粗话连篇。整个一个德国版的。所以当我们腓特烈大帝出生后,他的父亲打算用军队的方式来管理儿子。腓特烈王子小小年纪就穿着朴素的衣服和自己父王频频出入军营。但是我们的王子偏偏感情丰富,喜欢艺术,对吹,舞蹈情有独钟,对军营和炮火深恶痛绝。这可能有逆反心理在起作用。看到儿子这样不争气,威廉自然大发雷霆。父子的矛盾越来越深,不可调和。于是富有反抗心的王子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和好友一起决定逃到英国去,他们的小把戏哪里能瞒得过老谋深算的威廉。日清晨,在库斯特林要塞的一间牢房里,一个看守粗暴地叫醒王子,并强迫他站在窗户旁边观看血腥的一幕,在要塞的空地上,跪在那里,随着一声令下,刀斧手手起刀落,卡特人头落地,王子面无人色。18个月后,王子终于向父王屈服,他开始研究战略战术,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军事天赋要远高于艺术天赋。后来,威廉为腓特烈娶了个美丽的公主,公主虽然仰慕王子的才华,但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王子一直不喜欢她,两人彼此痛苦,痛苦了一生。当死神叩响威廉的大门时,这位国王面对儿子腓特烈的进步,说了一句最为他弥留之际的遗言:“我的事业后继有人,我死而无憾”。腓特烈王子加冕成为了的国王,后来,面对大臣的恭维,国王忧郁的说:“您不了解我,当国王实在不是我的愿望,音乐家或是诗人才是我的追求。”初登王位的腓特烈表现出了比他父亲要敏感的多的政治嗅觉。在腓特烈登上王位的同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的领袖查尔斯六世驾崩,他的女儿特蕾西亚继位,消息传来,腓特烈直觉地感到机会来了,他不顾大多数大臣的反对,以女性没有继承权为借口出兵奥地利,他的目标是哈布斯堡家族控制下的西里西亚,这一举动很大胆,但并非不可行,因为特蕾西亚的女性身份,使欧洲很多国家找到了干涉德意志内政的机会,腓特烈利用这种心理,与法国结成盟国,解除后顾之忧。 先进行外交铺垫,然后发兵进攻西里西亚地区。他的父亲被称为:“一直舞刀弄枪,却从不扣动扳机”,而腓特烈刚刚登基就大动干戈,欧洲国家这次打算看看腓特烈的笑话了。
报考二级消防师要求,学尔森13年考培经验为您解答,更有百度信贷分期付学费.
日,当奥地利与萨克森联军打算伏击普鲁士军队时,腓特烈当机立断,打破传统战争规则,派骑兵向山上的奥萨联军侧翼发起攻击,彻底打乱对方的作战计划,经过一天苦战,普鲁士胜利。两天后,奥萨联军整军再战,以两倍之众猛攻普军,腓特烈再次袭击对方侧翼,获得胜利。奥地利无法承受这一系列惨重的失败,只得求和。普奥签订德累斯顿条约,承认普鲁士对西里西亚的占领,而腓特烈则同意选举特蕾西亚的丈夫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一条约让普鲁士的疆域和人口一下增长了30%,而且西里西亚比普鲁士任何地方都富饶。   腓特烈的表现让整个欧洲大跌眼镜,打算看他笑话的欧洲国家开始重新估量腓特烈和他那令人生畏的军队,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周边国家没人愿意看到在欧洲腹地突然出现这样一个强大的战争机器,欧洲的政坛暗流涌动,各国的政客和外交使节们窃窃私语。   不过此时的腓特烈并没意识到这一点,当他带领大军凯旋回柏林的时候,兴高采烈的市民突然高呼“腓特烈大帝万岁”,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喊出来的,但无疑腓特烈的胜利令他在民众中享有了崇高的威望,而这个称号还将响彻欧洲上空。  这一仗让腓特烈得到了十一年休养生息的机会,以继续推动他的改革大计。他普及义务教育,成立柏林科学院,设立科学奖学金,对各种发明进行奖励。据一位普鲁士作家记载:“国王的钱柜好像就摆在市场上和道路旁等着,谁一有什么发明,就付给报酬。”   他采取一切手段大力发展经济,把普鲁士搞成一块近代气息甚浓的绿洲。不过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加税收,发展军事力量,其用意按腓特烈的话说:“政府的基本法则都是扩张领土”。   此外,腓特烈还第一次开放了普鲁士的言论出版自由,打破了新闻禁忌,甚至允许柏林的书店里公开展出丑化他的漫画,他说“我和我的人民达成了协议,我干我想干的事,而人民则说他们想说的话。”   可是作为一个国王,他又有着强烈的统治欲,他对部属明确表示:“我是主宰”,他直接处理大量的文件,只有他自己才能作出决定,从外交措辞(虽然他的语言上的功力很差,不管是法语还是德语)到军装的材料都得他说了算。他对所有的下属都不放心,他认为99%的文职官员都是“贼”,他让官僚互相监视,委派几个官员办同一件事,整个国家都处于他的绝对掌握之中。   腓特烈对军队的训练与他的父亲一样,他也把大量的金钱投入军队,赋予军人特殊的社会地位。正如18世纪末,法国米拉波伯爵就说过一句至今仍被反复引用的名言:“别的国家都拥有一支军队,而在普鲁士却是一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   但为了防止影响经济的发展,他把王室80%的收入投入军队,尽量不从国家财政克扣,这样就不会对国家的发展带来太大的影响。   恩格斯认为“他的军事组织是当时最好的”。腓特烈从实战出发,对军队的作战方式和兵种构成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还写出了一部军事专著,《军事教典》,被奉为西方军事经典,对拿破仑及以后西方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他提出了那条著名的军事法则:“战争中的一条永远的公理是----确保你自己的侧翼和后方,而尽量设法迂回敌人的侧翼和后方。”这条铁律是他从许多次血战中提炼出来,并使他从胜利走向胜利。  虽然在对奥地利的战争中,腓特烈获得很多东西,但也埋下了日后战争的种子。1756年,国际局势对普鲁士来说,是越来越不利了。宿敌奥地利的女王卧薪尝胆,斩钉截铁的说:“为了奥地利军地的强大,我将不惜卖掉我的最后一条裙子。”周围列强在上次战争中看到了普鲁士军事的强大,他们最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国在欧洲中部崛起,于是欧洲大陆上的三大强国,俄罗斯,奥地利,法兰西,联合起来围攻普鲁士。普鲁士面对的几乎是整个欧洲,他必须为生存而战,这一打就是7年。  “让我的敌人骂我是一个侵略者,这是小事,但却不能让整个欧洲先联合起来对付我的国家。”腓特烈对他的姐姐曾这样说道,他决定先下手为强。
  腓特烈作为军事统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的智慧和经验。他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理解战争的精髓,他穿着最朴素的士兵制服和自己的战士呆在一起,他用军人的自豪感来激励士气。在鲁腾会战中,他对部队说:“ 一旦战斗打响,我下令出击后,如果骑兵中有谁在冲锋中踌躇不前,战斗结束后我得叫他滚下马鞍,充任后备部队。如果战斗打响后步兵中有谁表现犹豫不决,甚至胆怯得提不起军刀,我就叫人撕去他军服上的花饰。先生们,再见!用不了多久,我们要么在胜利中相会,要么就此永别!”。   险恶的形势要求他必须做出最精确的指挥,甚至做出看似不可能的冒险计划,这要求完美的指挥和坚决执行命令的军队融为一体,腓特烈和他的军队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以至于拿破仑赞叹说:“除非有腓特烈的精神,否则这种腓特烈式的行动毫无用处。”   腓特烈要求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哪怕前进一步就是死亡也决不后退半步。但他并不是嗜血的魔君。他说,“如果毫无理由地让士兵流血,这是非人道的屠杀。”   有一次,腓特烈问一个逃兵:“你为什么要离开我?”这个逃兵回答说:“陛下,说老实话,我们的情况太糟糕了。我不认为我们可以打赢。”腓特烈开玩笑说:“好吧,今天让我们再打一仗,如果我失败了,明天我们大家一起逃走好了。”随后就把这个逃兵送回原来的部队并且不加处罚。   腓特烈的才华和身先士卒赢得了战士的心,他们称他为“老弗里茨”。他带着普鲁士军队在7年时间里大小数十战,常常以反常规战术和普鲁士军人的英勇,以少胜多。当时的英国人作为腓特烈的盟友经常为他的胜利燃放焰火表示庆祝。英国国会在1757年,很勉强地给与腓特烈16万4千镑的军事援助;而到1758年,却自动增加到120万镑。当时在英国的德国作曲家亨德尔,还应英王的要求为庆祝腓特烈的胜利写下了后世闻名的《焰火音乐》。   但这毕竟是对整个欧洲的战争,战争打的不仅是军队,还有经济,普鲁士无法与整个欧洲相抗。   虽然赢得过无数的胜利,但腓特烈也饱尝战败的苦果。一次惨败后,面对血染沙场的将士,一向颇为冷静的腓特烈悲痛欲绝,单枪匹马挥剑冲向黑压压的敌军,大喊“为什么没有一颗子弹击中我!”却被部下强行拖离战场。结果只有6千普军逃离了战场。   1761年,柏林被俄国、瑞典军队包围,奥地利占领西里西亚,英国政府更迭,后勤支援被切断,面对几近亡国的窘境,腓特烈仍在苦苦支撑。他拒绝国王的待遇,穿着半旧蓝色步兵军服,和自己士兵一样睡在简陋的帐篷里,50岁的他已是满头白发、容颜衰老。   他在一封信中说:“我告诉你,我每日备受煎熬……我的牙齿正在破碎脱落;我的面庞遍布深深的皱纹,宛如女士的裙边;我的脊背弯曲得像一把弓。我忧郁地踯躅四处,像苦行僧一样萎靡不振”。他随身带着毒药,告诉部下他将支持到最后再服毒自尽。   日,就当腓特烈在生死中挣扎的时候,他走向死亡的命运突然来了个急转弯。在万里之外的圣彼得堡,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病死,有普鲁士血统的彼得三世作为女沙皇的外甥继位,而这位年轻的沙皇彼得三世却疯狂崇拜着腓特烈。他马上下令俄军全线停火,把俄军占领的全部土地归还给普鲁士。5月5日,俄罗斯单独同普鲁士签订了和约,还把8万俄军交给了腓特烈指挥。不久瑞典也退出反普同盟   腓特烈戏剧性地转败为胜。不仅保住了普鲁士,还保住了西里西亚地区。这场神话般的胜利和腓特烈的“伟大坚持”使他成为普鲁士精神的代表。德意志人民坚信他们必将走向统一。这场胜利也使德意志民族优越感急剧上升,并对战争抱有燥热的激情。   以至于200多年后,腓特烈另一位疯狂崇拜者在苏军兵临城下时,还在泪流满面地读他的传记,坚信奇迹会重演。历史没给那个叫希特勒的疯子创造奇迹的机会,他忽视了腓特烈的警告:“这个铜头的巨怪,战争的魔鬼,只想饮血和毁灭!”   在此后的岁月里,腓特烈全力恢复被打得千疮百孔的国家,他建立国家福利制度,救助因为战争流离失所的弱势群体,免费给穷人供食,为成千上万的老人开办养老院。   他把封建法规和传统陋习扔进了历史的壁炉,并催生了一部崭新的法典——《普鲁士邦法》,他还改造司法机构,导入陪审制度。而他改革法律的原则是“法律必须反映人类本性”。   他创建了普鲁士国家银行和国际贸易机构,把持海外贸易,经营木材及铁产,掌握食盐专利,这其实也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雏形。   腓特烈对所有的宗教派别,都一律平等对待。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可以“经由他自己的道路进入天堂”,而这都是为了国家的统一和团结。   十年之后,普鲁士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恢复了。此后的岁月里,腓特烈不再直接使他的国家投入战争。但这并不妨碍他从他国攫取土地,他凭借的是自己的战略眼光、政治手腕和外交能力。1772年,他伙同俄国和奥地利瓜分了波兰,普鲁士得到了西普鲁士,普鲁士王国终于形成一个整体。腓特烈满意地说:“这是一件极其有利的战利品。” 他名正言顺地去掉了“普鲁士的国王”这个头衔中之“的”字。普鲁士终于被认可为一个欧洲强国。   腓特烈的战略眼光也越来越独到,他不顾英国盟友的反对,大力支持美国的独立战争,甚至鼓励自己的部下到华盛顿麾下当志愿军,他致信华盛顿说:“欧洲最老的军人向你表示敬意。”他也赢得了华盛顿的敬意,他死后,全体美军降半旗致哀。   1786年,74岁的腓特烈坚持在大雨中检阅军队达6个小时,早已心律衰竭的他因此病故。他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将毫无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   他留下的是领土和人口增加了60%多的欧洲强国,和一支用棍棒调教出来的20万大军,还有5100万塔勒的国库,这相当于两年半的国家收入。更重要的是他为德意志的统一留下下了坚实基础和实现统一的方式,在德意志民族性格中烙上了坚韧、负责的印迹。   奥国皇帝约瑟夫二世获知消息后,长出一口气,心情复杂地说:“一个时代结束了。”
无图无贾斯汀比伯
报考一级建造师要求,学尔森13年考培经验为您解答,更有百度信贷分期付学费
元首就是没有大帝的运气,腓特烈在被包围了以后居然可以反败为胜,那是因为挂了,新的沙皇是他的崇拜者,元首在柏林被包围的时候罗瘸子挂了,怎么就新来的就不是元首的崇拜者。。。
觉得腓特烈是个十分明智的君主,无视传统的束缚,大力改革。为国家之后的行为奠定雄厚的基础,经济和军事齐同发展。其实这点和比较像,不过元首的方法更加巧妙
小胡子的总理府是挂有腓特烈大帝画像
腓特烈大地为奋斗了一生啊
造化弄人,在被围,确没有腓特烈大帝的运气
贾斯丁比伯就在贴吧的图册里
因为不是新来的
一个时代结束了
元首还是没有腓特烈大帝的运气啊。
在电影&莫斯科保卫战&里面.说过:伟大的腓特烈说过.杀死一个俄国人要开两枪还要推一下
腓特烈大帝11岁
什么时候说过?
o()^))o 唉
就没这么好运了…
在进攻后撤退时说的.自己去找
切,给不出资料了吧电影里的东西也信
首先我非常喜欢&莫斯科保卫战&这部电影.其次这个电影一定是毛子官方出品的.里面的资料一定比较可靠.要不德国人早就告了.最后.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您的位置:
1:24:00 &&&&&&&&& 作者:&
  即使遇到狂风暴雨,随时有颠覆的危机,我仍要想得,活得,死得像个国王的样子。头衔只是傻瓜的装饰品,伟人不需要什么,名字就够了;一个君主真正的信仰是他的兴趣和光荣;在我的国家里,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获得灵魂的安慰。
                                 &&&腓特烈二世
  十九世纪活跃于欧洲的普鲁士,相较于英法奥等传统欧洲强权来说,普鲁士是相当晚才兴起的强国,而普鲁士的崛起实是西方近代史中颇为神奇的一页。从普鲁士的领土、人口和资源来看,普鲁士实在没有成为强权的条件,在十七世纪时,普鲁士甚至是各国欺凌的对象,不过十八世纪后期的普鲁士却已是欧洲举足轻重的重要国家。在普鲁士崛起的过程中,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Ⅱ,the Great )可以说是绝对关键的人物。本文首先经由叙述腓特烈即位前的普鲁士历史,来显示普鲁士所面对的危机及腓特烈以前数代的努力和成果。接着则是从腓特烈大帝的战争与外交,透过当时的局势演变以及腓特烈的考量,来看腓特烈大帝如何将普鲁士推上强权的位置。
  第一章:研究动机
  提到十八世纪的欧洲历史,通常第一个进入人们脑中的,定是那石破天惊的法国大革命。的确,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影响了日后欧洲历史的发展。然而,十八世纪的欧洲史,除了法国大革命外,启蒙思想在欧洲的蓬勃发展,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孟德思鸠(Montesquieu,)、伏尔泰(Voltaire,)等启蒙思想家的活跃,却也丰富了十八世纪的欧洲史内涵。而牵连多数欧洲国家的一连串王位继位战争,如西班牙、奥国、巴伐利亚等国的继位战争,也使十八世纪的欧洲史显得格外独特。
  不过,十八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尚有一件重要的事上演,它的发生也使日后的欧洲甚至是全世界都受到了影响,那就是俄国和普鲁士的兴起。俄国与普鲁士势力的勃兴,代表的是以往不受西欧世界看重,被视作蛮荒、未开化的东欧开始绽放属于他们的光彩,开始有与英法奥等欧洲诸强一较长短的实力。其中普鲁士的兴起更是令笔者感到不可思议,普鲁士不仅领土小,更糟的是领土分散,可说是暴露在众多觊觎的眼光下,再加上十七世纪的普鲁士还深受战争的蹂躏,著名的三十年战争(the Thirty Years War,)其主要战场即是在布兰登堡的境内,诸多不利的先后天因素加诸于普鲁士,而普鲁士却仍然在短短百年内迅速的兴起,这是颇神奇的一件事,可以说普鲁士的统治者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若我们再深入探究十七到十八世纪普鲁士的统治者,真正影响并促使普鲁士崛起的是:大选侯腓特烈.威廉(Frederick William,the Great Elector,)、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Ⅰ,Elector,King in Prussia)腓特烈.威廉一世(Frederick William Ⅰ,king in Prussia )以及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Ⅱ,the Great )。这四位统治者对普鲁士的诸多建树为普鲁士在国家根基上立下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真正使普鲁士步入欧洲强权之林的,就是被尊称为大帝的腓特烈二世。如此传奇的人物当然立即就吸引了笔者的目光,毕竟历史上能被冠上「the Great」的君王不过就是那寥寥数人罢了。腓特烈大帝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为,第一个是登基未久即不宣而战,挥军夺取奥国的西利西亚(Silesia),此役让普鲁士在欧洲崭露头角;另一个是以普鲁士一国之力而与以法奥俄等欧洲强国为主的联盟对决的七年战争(the Seven Years War,),并以近乎奇迹的方式结束战争。他的霸气、决断甚至是运气,都显示出腓特烈大帝不一样的地方。再者,腓特烈大帝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即是他被奉为是「开明专制」(enlightened absolutism)的典范,在内政上,他改革司法制度,改善农奴地位、松驰新闻检查、主张宗教自由、重视基础教育&&这些措施显然已经异于以往专制君主的统治手法了。
  从腓特烈四十六年执政的种种措施中,我们似乎看见了两套无法混为一谈的施政原则。在外交事务的处理上,腓特烈无异于一般专制君主的方法,完全以国家的利益与安全为考量;然而在内政上,腓特烈却也接受了当时盛行于欧洲的启蒙思想,并实际地落实在其施政中,以求增进人民的福祉。尽管君主专制和启蒙思想似乎是相互抵触的思想,然而腓特烈大帝还是让普鲁士在半个世纪间即成为欧洲新兴的强权。所以到底腓特烈大帝是经由何种方式,让普鲁士这个以往不被重视、甚至是受欧洲诸国摆布的一个日耳曼北部的蕞尔小国,脱胎换骨变成欧洲诸国不可轻看的军事强权?而在腓特烈的每个行动中,他的考量以及对普鲁士的利益又在哪里?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清楚的将腓特烈大帝对普鲁士与起的贡献呈现出来,也呈现出腓特烈大帝在普鲁士历史甚至是欧洲史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将侧重于普鲁士强权地位的取得,即腓特烈大帝在面对瞬息万变、尔虞我诈的国际事务时,基于普鲁士国家的利益与个人期望国家强盛野心的考量下,他如何扩张普鲁士,并将普鲁士推上历史的颠峰。由于本文仅将着重在腓特烈的对外事务上,所以关于腓特烈大帝在内政上的建树(虽然这是普鲁士之所以能和欧洲诸国争强的坚强后盾),在本文中将不赘述。
  第二章:腓特烈大帝登基前的普鲁士
  一、霍恩索伦家族的经营
  提到普鲁士,她最为人所熟悉的,即是十九世纪时在欧洲大陆的活跃,不论是1834年的关税同盟,还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乃至于统一德国,普鲁士不仅展现了其经济、军事上的力量,也同时显露了普鲁士的韧性,因为在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普鲁士就从对拿破仑战争的彻底挫败中重新站立起来。但这个时期的普鲁士,其领土在不断的扩张下,除原本的布兰登堡、东普鲁士(Esat Prussia)外,还包括了西普鲁士(Weat Prussia)、波美拉尼亚(Pomerania)、西利西亚(Silesia)、莱茵兰(Prussian Rhineland)、波森(Posen)、希列什维格─霍尔斯坦(Schleswig-Holstein),已占后来德意志帝国领土的三分之二左右。然而若是要认识普鲁士崛起的历史,就必须从王国的核心─布兰登堡的历史开始。
  1701年当布兰登堡选侯腓特烈三世(即腓特烈一世)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手中获得「普鲁士国王」(king in Prussia , Koenig in Preussen)的称号时,普鲁士的领地事实上主要仅有三部分,即是位于莱茵河流域的克里夫─马克(Cleves-Mark)、易北河与奥得河间的布兰登堡;以及在维斯杜拉河以东的东普鲁士。在十七世纪以前,这三块领地是在不同的统治者、相异的历史背景下各自运作着,在布兰登堡选侯透过联姻或购买以取得继承权的方式下,才使这三块横亘近千公里的领地得以同时置于布兰登堡霍恩索伦家族(the Hohenzollerns)的统治下,而布兰登堡这块僻处神圣罗马帝国东北边境、多沙且贫瘠的领地也开始准备跃上历史的舞台。
  然而霍恩索伦家族并非是布兰登堡第一个统治的家族,在1415年霍恩索伦家族入主布兰登堡前,尚有来自西南德的安斯坎尼亚家族(the Ascanians)、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the Wittelsbachs)及卢森堡家族(the Luxemburgers)曾统治过布兰登堡。
  (一) 安斯坎尼亚家族()
  1134年来自西南德安斯坎尼亚家族的大熊阿尔布雷希特(Albrecht the bear,)自神圣马帝国皇帝洛塔三世(Lothar Ⅲ,)取得布兰登堡及北马克为世袭采邑,开始了安斯坎尼亚家族在布兰登堡近两个世纪的统治。
  大熊阿尔布雷希特和其安斯坎尼亚家族的继承者皆致力于扩张领地。他们的方向主要是波美拉尼亚(Pomerania)和奥得河以东地区,虽然在夺取波美拉尼亚方面并不顺利,但最晚在十三世纪中期时,安斯坎尼亚家族已成功地使领地延伸到奥得河以东一带。在安斯坎尼亚家族近两世纪的努力下,布兰登堡已远超过原本的范围,约达一万平方公里,他们奠定了布兰登堡大致的疆域,且布兰登堡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必须为帝国抵御异教徒的侵扰,所以他们的武力通常较其它公侯国为强,成为帝国北方的重要诸侯。故虽然在名义上,布兰登堡臣属于皇帝,然而实际上,在易北河以东,布兰登堡却是拥有实权的统治者,由于布兰登堡的实力和重要性,故最早在1230年时,布兰登的领主已被认可为有权可以选举帝国皇帝的重要诸侯之一。而这项权利一直要到1356年的黄金文告(the Golden Bull)才正式确立。
  (二) 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及卢森堡家族()
  1319年安斯坎尼亚家族绝嗣,使得布兰登堡开始陷入纷扰的一个世纪。经过三年的无主期,来自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及帝国皇帝家族卢森堡家族相继成为布兰登堡的统治者。但由于这两个家族的主要产业及领地均未在此,所以并不重视对布兰登堡的统治,这两个家族皆是帝国内的显赫家族,他们虽能确保布兰登堡在帝国内地位的稳固,但却无法驾御领地内日渐茁壮的贵族势力,如此心不在焉的统治使得布兰登堡渐趋混乱,极待有心的统治者来整顿。
  (三) 霍恩索伦家族()
  布兰登堡的黑暗时期终于在1412年露出一线曙光。1410年卢森堡家族的西吉斯蒙得(Sigismund,)因得来自霍恩索伦家族的纽伦堡伯爵腓特烈六世(FrederickⅥ,Burggraf of Nuremburg ,Elector of Brandenburg )之助而当选皇帝,同一年他也继承了布兰登堡,但帝国事务的忙碌使得西吉斯蒙得实在无暇兼顾远在北方的布兰登堡领地,于是便委任腓特烈六世为布兰登堡总督,并于1415年正式将布兰登堡选侯国赐给他忠实的追随者─纽伦堡伯爵腓特烈六世,承袭选侯爵位后改称为腓特烈一世。开始了霍恩索伦家族在布兰登堡的统治,也使布兰登堡开始了一段不同的历史。
  霍恩索伦家族是约在十一世纪时受封为索伦伯爵(Burggraf of Zollern),他们的领地原是在西南德的施瓦比亚(Swabia)。十二世纪时霍恩索伦的孔拉德(Conrad of Hohenzollern)因追随红胡子腓特烈(Frederick Barbarosa,即霍恩施陶芬王朝的腓特烈一世,)而成为纽伦堡伯爵,虽然成为纽伦堡伯爵并未得着任何的封邑,但霍恩索伦家族藉由联姻、购买等方式而获得了两块新的领地:一是纽伦堡西方的安斯巴赫(Ansbach);一是纽伦堡东北、美茵河畔的拜罗伊特(Bayreuth)。也因此腓特烈一世的头衔,除布兰登堡选侯外,同时也是纽伦堡伯爵、安斯巴赫─拜罗伊特的领主。(Elector of Brandenburg , Burggraf of Nuremburg ,Ruler of Ansbach and Bayreuth)
  在最初的一个世纪里,霍恩索伦家族的统治者忙着稳定他们的新领地,同时向外扩张。在腓特烈一世时为巩固选侯地位,于是一面压制境内势力过大的贵族,一面拉拢城市、教会和部份贵族来重建选侯的威信。而当贵族的反抗得到控制后,腓特烈一世试着回头对付城市,因为城市地位的提升开始要摆脱新统治者的控制,但因为周围的敌人仍然虎视眈眈,使得腓特烈一世只能对城市暂采怀柔政策,答应保留他们旧有的权利与自由,但要求他们向选侯效忠。不过,腓特烈一世并未将一切时间都花在布兰登堡,他仍然相当热衷于帝国的事务,甚至在西吉斯蒙得死后想角逐帝位,不过事与愿违,诸侯们不愿选出强势的霍恩索伦家族为皇帝,而选择了较弱的哈布斯堡家族。
  从腓特烈一世后,对于选侯国领地的扩张,霍恩索伦家族的统治者从未忘记,虽然并不都顺利,但到十六世纪初时,不包括安斯巴赫和拜罗伊特,直属于选侯的领地已超过三万五千平方
首页上一页1
责任编辑: Azure
文章来源: 中国在线
 相关文章:
<IMG height=30 src="/Templets/images/news/corner21b.gif"
·主办: 中国在线 网络信息中心 旌华传媒
·官方门户: 中国在线
China Online official website
·版权所有: 中国在线 网络信息中心 (C) 2005 - 2016
·备案许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拿破仑和腓特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