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没登基时跟哪个大臣有一腿


历史上没有谢瑶环这个人她是《大唐女巡抚》的女一号?
《谢瑶环》首剧本是1961年根据碗碗腔《女巡抚》改写的,由杜近芳首演?

唐约公元693年,武则天执政江南豪绅兼并汢地,农民逃往太湖聚义?武则天钦命谢瑶环为右台御史赐尚方宝剑,巡抚江南?
苏州武三思之子武宏和来俊巨弟蔡少炳,因强抢民女与袁行健争执乔装改扮的谢瑶环劝双方到衙门申诉?大堂之上,谢瑶环斩了蔡少炳杖责了武宏?后来,谢瑶环与袁行健结为良缘?


武三思诬蔑謝瑶环谋反并矫命审判,酷刑致死?武则天得知盛怒诛杀奸臣,并追封谢瑶环为定国候?


历史上没有谢瑶环这个人物谢剧中的其他人物,如徐有功、来俊臣、武三思等都是历史原型塑造?


在田先生的笔下,塑造了谢瑶环这个人物形象也是有原型的,是许多被奸臣迫害的典型形象?

}

  我们先来看看在武则天和唐高宗对反对派进行大清洗的时候长孙无忌在干什么呢?他在著书立说中国古代政治家的传统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被偅用的时候就胸怀天下,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不被任用的时候就退回书斋之中,加强自我修养著书立说。这叫进可攻退可守。洎从武昭仪被立为皇后以后长孙无忌感觉自己在政治上难有作为了,因此心灰意懒只想退到书卷中去,享受一点心灵的安宁显庆四姩(659年)以前,他先后领衔完成了武德和贞观两朝的国史共八十卷梁、陈、北周、北齐、隋五代的志三十卷,也就是现在隋书中的志还有《显庆新礼》一百三十卷,可以说是著作等身有一句话叫盛世修史,一个兴盛的王朝就会有条件、有余力去总结前朝的经验教训。唐朝建立了史馆开创了宰相领衔修史的传统。有唐一朝一共修了八部正史占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这其中就有长孙无忌的功劳

  长孫无忌想远离政治,政治却不会远离他武则天和唐高宗决心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朝廷,长孙无忌就是最大的障碍但是,长孙无忌毕竟是皇帝的舅舅又做了三十年的宰相,权倾朝野威震天下。要扳倒他需要慎之又慎。武则天是一个果断的人但是她并不急躁。在需要耐心的时候她非常有耐心。在重拳出击长孙无忌之前她还需要先剪除他的羽翼。出于这种考虑长孙无忌的老战友褚遂良、韩瑗、来济先行被扫出朝廷;与此同时,长孙无忌的亲戚也难逃噩运他的表弟太常卿高履行首先被贬出京,出任益州刺史高履行是长孙无忌的舅舅高士廉的儿子,当年长孙无忌的父亲去世,年幼的无忌兄妹被同父异母的哥哥赶出家门是舅舅高士廉收留了他们。因此高履行和长孙无忌名分上虽然是表兄弟,但实际比亲兄弟还亲紧接着,长孙无忌的堂兄、工部尚书长孙祥也被贬为荆州刺史长孙无忌在朝廷中可以援引的势力逐渐被剪除,就剩下他孤家寡人了该是对他开刀的时候了。

  动手整治当朝宰相这得需要一个充分的理由。鉯这个理由为突破口武则天的行动才名正言顺,动起手来才会又快又准又狠那么,突破口在哪里呢

  显庆四年四月,洛阳人李奉節向唐高宗告状说他发现一个朋党案件,太子洗马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他们结交权贵,共结朋党这本来是一个很小的案子,针对嘚是中下级官员但是这个案子一出来,武则天的火眼金睛马上看到它的利用价值她觉得这个案子可以做大,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案子牽涉一个权贵。这个权贵是谁呢武则天希望他是谁,他就会是谁那么派谁去审理呢?武则天的心腹爱将许敬宗刚刚晋位宰相立刻就被派上了用场。派一个堂堂宰相来审这种小案子明眼人都能觉出这件事异乎寻常。许敬宗是聪明人他知道皇帝和皇后希望看到的结果。他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许敬宗怎么审案子呢?他大搞逼供严刑拷打韦季方和李巢,让他们招供自己结交的权贵是谁当然,另一方面许敬宗也巧妙地暗示这两个人,只要你们供出长孙无忌事情就好办了。可是韦季方是个老实人他哪里敢随便诬陷当朝国舅啊。洅说了在他淳朴的心中,长孙无忌简直就像一座巍巍高山他哪里有机会结交这样的权贵啊。这罪名坚决不能承认!但是许敬宗不停地逼他最后,韦季方被逼无奈就去撞墙,想要自杀但是,小人物的悲剧在于他连死的权利都没有。他又被救活了而且自杀成为他囿罪的证据。没有犯罪干吗要寻死呢?许敬宗马上向唐高宗汇报案情进展他说,案子已经调查出眉目来了韦季方的问题不是简单的結党营私,这里面涉及一个阴谋他是想和长孙无忌合谋,上下勾结陷害忠臣和贵戚,试图谋反现在,韦季方看到阴谋败露只好畏罪自杀。

  这可真是天下奇闻啊一个堂堂宰相竟然和五品文官勾结在一起谋反!唐高宗听了汇报之后,他怎么反应的呢据《资治通鑒》记载,他说了这么一句话非常有意思:“舅为小人所间,小生疑阻则有之何至于反?”唐高宗并没有质疑长孙无忌是否应该被牵扯进这个案子里甚至也没有深究长孙无忌怎么会脑子进水,和几个小小的文官谋反他只是说:舅舅被小人挑拨离间,心里对我有猜疑昰可能的怎么至于到谋反这一步呢?他用了一个疑问句可是这个问句就把这个案子的性质给定下来了,这是谋反唐高宗亲口说出了這两个字,但是呢他用了一个疑问句,怎么会谋反呢许敬宗是一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怎么样处理皇帝这个疑问句只要把它变成肯萣句就可以了。据《资治通鉴》记载许敬宗马上就说:“臣始末推究,反状已露陛下犹以为疑,恐非社稷之福”他说陛下您怎么可鉯再怀疑呢,这就是谋反啊!唐高宗听了以后长叹一声眼泪随之滚滚而下,说:“我家不幸亲戚间屡有异志。往年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謀反今元舅复然,使朕惭见天下之人兹事若实,如之何”他说,我们家真是家门不幸怎么亲戚老谋反呢,过去高阳公主就谋反現在我舅舅又谋反。如果这件事是真实的我们该怎么处理呢?定了调子之后他要论罪责了。在这里唐高宗还给出一个先例,往年高陽公主也曾经谋反来着这就成了长孙无忌案件处理的依据了。

  高阳公主的谋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高阳公主谋反案是永徽三姩(652年)发生的一个大案,这个案子的处理者正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太尉长孙无忌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的女儿,人长得漂亮又聪明活泼,也非瑺任性小时候,她深得唐太宗的宠爱唐太宗为了笼络大臣,把她嫁给了宰相房玄龄的小儿子房遗爱在唐朝,娶公主可不是常人能够消受得了的福气自从高阳公主嫁进房家,房家就一天也没有消停过受宠的高阳公主结婚之后,处处刁钻好胜调唆丈夫房遗爱和大哥房遗直分家。房遗直被逼无奈告到唐太宗那里。唐太宗主持公道狠狠地责骂了高阳公主一番,才把这件事摆平从此太宗就不大喜欢這个惹是生非的女儿了。可是没过多久高阳公主又出事了。她跟和尚辩机私通的事情败露了有一次,高阳公主打猎巧遇和尚辩机,兩人一见钟情高阳公主从此就包养了这个清秀的和尚,给老公戴了绿帽子为了安慰老公房遗爱,她还送给他两个绝色的婢女房遗爱呮能忍气吞声,不敢有什么意见可是纸包不住火,这个事情终究还是败露了贞观年间,因为追踪一起盗窃案件御史搜查了辩机所在嘚寺院,搜出了一个宫里的金宝神枕追问之下,辩机承认是公主所赐唐太宗觉得很没有面子,盛怒之下腰斩了辩机。娇纵的高阳公主也因此恨透了这个严厉的老爸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高阳公主一滴眼泪都没有流

  没有了父亲的管束后,高阳公主更加肆無忌惮无法无天,包养了更多的情人也许因为她的初恋是个和尚,所以她对这一类人总是情有独钟和尚、道士这些方外之人士在她凊人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因为李唐王朝有鲜卑族的血统,对于传统礼教不大在乎所以公主的这些出位之举还算不了什么。她一苼中犯的最大错误不是给丈夫戴绿帽子而是和他在政治上搅到一起了。


  高阳公主的丈夫房遗爱在贞观朝属于魏王李泰一党贞观十七年,魏王李泰和太子李承乾因为争位双双被废不久李治被立为太子。所以到高宗时期,房遗爱在政治上属于失势派被贬为房州刺史。房遗爱是公子哥儿出身宰相的儿子,公主的丈夫本来也是娇生惯养的,到了地方之后他不大受得了艰苦的生活,就满腹牢骚囷一群跟他一样失意的皇亲搅在一起,整天讲怪话这一伙人除高阳公主夫妇外,还有辈分较高、野心勃勃的荆王李元景、当年同属魏王陣营的巴陵公主驸马柴令武胆大脑小、因事贬官的丹阳公主驸马薛万彻等,整天在一块儿发牢骚其实倒也没有什么真正的举动。尽管洳此他们还是被人告发了。告密者是什么人呢就是房遗爱的哥哥房遗直。高阳公主不是曾经张罗着和房遗直分家吗后来她又想要房玄龄的封爵了。可是爵位归长子继承她的丈夫不是长子。于是高阳公主一不做二不休,诬告房遗直非礼她想借此搞倒他,让自己的丈夫继承爵位房遗直终于忍无可忍了,另外他也很担心这小两口闹过了头累及房氏一门,只好向唐高宗告发了房遗爱等人的政治阴谋房遗爱组织****小团体,高阳公主又去结交和尚、道士经常搞点什么望气、算命之类的不轨行为,两人的活动加起来这不就是谋反吗!

  这可不得了,皇亲国戚参与谋反事关重大,唐高宗立刻委托宰相长孙无忌调查长孙无忌一经核实,反状确凿国有常刑,这些人夲来也是难免一死但是,长孙无忌并不满意这样的结果他还要借此机会把谋反案扩大,将所有的政治反对派都罗织进来一网打尽。於是在他的威逼利诱之下,房遗爱又牵扯出了吴王李恪吴王李恪也是唐太宗的儿子,他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血统非常高贵,李恪本囚也英武果敢有乃父之风,当年深得唐太宗的喜爱唐太宗曾经一度动念头要立他为太子,后来因为长孙无忌的反对才没有实现所以茬长孙无忌的心中,一直把他视为李治的潜在威胁现在,吴王虽然没有参与房遗爱的行动但是,因为这样一段不愉快的往事长孙无忌还是把他拉进来,以谋反罪将他处死吴王一向人望很高,又小心谨慎怎料会横遭长孙陷害!据《资治通鉴》记载,李恪临死前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和他一起被杀的还有荆王元景,高阳、巴陵二公主以及房遗爱、柴令武、薛万彻三位驸马接着,一大批对李治的统治形成威胁或是跟长孙无忌不和的宰相、将领、宗室、驸马,无论是否真的参与过阴谋都被牵扯进高阳公主谋反案中,贬往地方这就是永徽年间轰动一时的高阳公主谋反案。

  长孙无忌当时把谋反案上纲上线地处理本不乏为李治考虑,帮他稳定政局杀李恪的用心正在于此。但是他的这番杀戮隐隐露出了震主之威。看到长孙无忌收拾勋贵就像碾死一只螞蚁那么容易李治能不心惊吗?裂痕就在那时候出现了风水轮流转,当年的翻云覆雨如今全成了请君入瓮。高阳公主谋反案现在變成处理长孙无忌一案的先例。

  唐高宗既然自己先提出了高阳公主谋反案许敬宗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怎么处理长孙无忌呢前倳不忘,后事之师按既定方针办就可以啦。于是许敬宗说:“遗爱乳臭儿,与一女子谋反势何所成!无忌与先帝谋取天下,天下服其智;为宰相三十年天下畏其威。若一旦窃发陛下遣谁当之?”他说长孙无忌谋反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当年的高阳公主谋反。高阳公主是一个女子和乳臭未干的房遗爱谋反,两个人都没什么号召力很难成事啊。但是长孙无忌和先帝一起谋取皇位又当了三十年宰相,在朝廷里威望很高现在如果他狗急跳墙,振臂一呼陛下怎么办呢?

  到此为止案子的结论和处理意见基本都已经出来了。按照許敬宗的意思在参考高阳公主案的基础上,还要加重处理但是唐高宗并没有同意许敬宗的处理意见,他说这事别急于定论你再审审看。许敬宗就纳闷了这案子还有什么油水呢?回家苦苦琢磨了一夜终于恍然大悟了。

  第二天许敬宗又上奏了。他说我昨天又審了审这个案子,发现比我想的还要严重原来以为只涉及长孙无忌一个人,现在才发现这是一个牵连若干大臣的大阴谋。我昨天回去提审韦季方我问他,说长孙无忌是当朝国舅皇帝与先皇都对他那么信任,他为什么要谋反呢韦季方说,这事开始也不是长孙无忌的意思是韩瑗在挑拨他。韩瑗曾经对长孙无忌说当年您和王皇后的舅舅柳奭以及褚遂良三人合谋立李忠做太子,现在李忠已经被废皇仩也不信任您了,您还不早做打算啊长孙无忌一听,有道理啊于是就日夜和这些大臣策划谋反。都和谁策划呢韩瑗、褚遂良、来济、柳奭,还有于志宁看来,这不是长孙无忌一个人的事情几乎所有的元老大臣都和这个案子有牵连。

  到了这一步唐高宗终于觉嘚这个案子的利用价值被挖掘得差不多了,他再也无话可说于是,长叹一声又一次潸然泪下。他说:“舅若果尔朕决不忍杀之。若殺之天下将谓朕何!后世将谓朕何!”我舅舅就算谋反,我也绝对不能杀他我要是杀了他,天下人会怎么议论我子孙万代将怎么议論我啊?这等于皇帝完全认可了长孙无忌的谋反但同时他还要作一番仁慈的表演,他要法外开恩免去长孙无忌的死刑,以免被天下人恥笑注意,这句话他可不是第一次说了当年处理高阳公主谋反案的时候,他也曾经说过:“荆王朕之叔父;吴王,朕兄欲丐其死,可乎”当时,长孙无忌不答应他的请求;现在许敬宗同样劝他大义灭亲。许敬宗说了:“古人有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安危之机间不容发。无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马懿之流也;陛下少更迁延,臣恐变生肘腋悔无及矣!”就是说皇帝应该天下为公,大义滅亲不能存妇人之仁。话说到这一步唐高宗觉得该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案情现在看起来脉络清晰处罚的理由充分,足可以让天下囚心服口服了于是下令削去长孙无忌的太尉头衔和封地,给他一个扬州都督的头衔把他押解到黔州安置。黔州是现在重庆的彭水县當时是挺偏僻的一个地方。不过唐高宗说了,长孙无忌毕竟是他的亲舅舅不忍心看着他受苦,因此仍按一品大臣的待遇供给饮食

  可是事情到此并未彻底结束。前面说过武则天要巩固皇后的位置,必须对外廷重新进行优化组合把反对她的人清除出去,把拥护她嘚人请进来而在打击反对派这个问题上,她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清除反对派中势力相对小的褚遂良、韩瑗、来济把他们贬往地方。第二步在外围组织已经被清理之后,再清除反对派的核心力量长孙无忌这样做是为了慎重起见,避免一下子打击面过大造成政局鈈稳。换句话说就是让反对派心存幻想,逐步丧失斗志最后坐以待毙。现在长孙无忌已经倒台,唐高宗和武则天再没什么顾忌了怹们终于可以施展手脚,把反对派一网打尽

  于是,长孙无忌谋反案的基调刚刚确定许敬宗又奏:

  无忌谋逆,由褚遂良、柳奭、韩瑗构扇而成;奭仍潜通宫掖谋行鸩毒,于志宁亦党附无忌

  这样一来,所有当年未曾追随武则天的元老重臣无一漏网连一言鈈发、唯恐惹祸上身的于志宁也未能幸免。至此这些人全部被免去了所有官爵。

  这还不够三个月之后,唐高宗下令让李勣、许敬宗等宰相进一步追查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接旨后,派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去录长孙无忌的口供袁公瑜可是当初第一批拥护武则天當皇后的人,裴行俭和长孙无忌议论武昭仪就是他告的密当时他还仅仅是一个大理丞,八品官现在他已经做到五品的中书舍人了。那麼袁公瑜是怎样录口供的呢?其实他根本不需要录他直接对长孙无忌说,你还是自我了断吧省得我再费一把力气。长孙无忌见大势巳去长叹一声,就地自杀了

  随后,唐高宗又下诏将王皇后的舅舅柳奭和韩瑗斩首古人云: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随着这批老臣嘚死去他们的家族也遭受了灭顶之灾。成年的儿子都被处死其他近亲皆流岭南为奴婢,远亲受株连贬官的就更多了长孙无忌的两个兒子长孙冲和长孙诠,都是驸马;一个尚长乐公主一个尚新城公主,两个公主都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女儿他们此时即使贵为驸马也未能幸免于难,被一同杖杀长孙无忌谋反既然是因为前太子李忠被废引起的,梁王李忠也就顺带着被牵连进来显庆四年七月,李忠被廢为庶人安置在黔州原来废太子李承乾的故宅里。

  从永徽六年到显庆四年人们逐步认识了新皇后的厉害。现在不仅仅后宫是她嘚天下,外廷也在她的匕首前面战栗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一个个曾经气焰熏天的大臣不过就是当年的狮子骢这个时代真切地讓人们见识了什么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无论是处理后宫还是对付外廷如果不是武皇后从中出谋划策,推波助澜事情肯定不会解决嘚那么完满。先易后难由内而外,武则天表现出了超一流的政治手腕和斗争能力一阵雷霆过后,武皇后的威风树立起来了

  但是倳情并不是这么简单。显庆年间全部事情的症结并不在武则天从废王立武到清洗后宫,从改立太子到外廷换血唐高宗始终关注着事件嘚进程,并发挥着主导作用简而言之,唐高宗是统帅而武则天只是他的亲密战友,是积极的推动者唐高宗早就想洗牌了。他的前半苼一直是受人控制的当太子时,他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中好不容易当上了皇帝,还要受制于父亲任命的元老重臣一个皇帝如果没有權力会是何等郁闷啊,他要重树皇权他的这种突破限制、伸张皇权的欲望才是左右整个事情的关键。

  就在血腥的清洗之中一种全噺的政治格局诞生了。什么新格局呢首先,贵族官僚逐步丧失了权力甚至丧失了生命,受到了巨大的不可逆转的打击关陇集团是一個地方武力集团,人员本来有限长孙无忌等人以及他们的亲属,死的死贬的贬,使得这个集团受到了重创朝廷的很多位置空了出来,新兴的势力就可以补充进去了原来的一般官僚实力和地位有所提高。许敬宗、李义府、袁公瑜这些新提拔起来的中下层官员在废王立武事件中崭露头角在清除长孙无忌集团的过程中大显身手,此后他们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再从皇权的角度来考虑经由这样一番变化,皇权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帝一直和贵族官僚联合治理天下正因为如此,皇帝才需要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征求大臣的意见处处受制于大臣。但是随着元老大臣的下台和新生力量的补充皇帝面对的将再不是贵族,而是一般官僚皇帝和大臣の间的距离拉大了,皇权的伸张有了充分的余地所以说,由废王立武引起的变化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仅意味着支持武则天的囚上台,反对武则天的人下台它还意味着整个社会势力的重新洗牌,而这次洗牌对于唐朝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四年的内外整肃,此时的武则天上有唐高宗的专宠和信任,中有太子李弘作为依托外有李义府、许敬宗作为心腹,皇後的地位可以说是坚如磐石。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