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铁“中国大跃进时期”:造福了哪些人

发改委提高地铁审批门槛 叫停地方地铁"大跃进"


  从2013年省级政府获得轨道交通审批权后地铁热以无可阻挡的态势在全国各地蔓延。近日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文件让正在規划地铁盛宴的城市一片震惊。

  按照发改委要求拟建地铁初期负荷强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项目资本金比例不低于40%事实上,国内现在不少已经获批甚至建成的地铁项目也未能满足这一要求在新门槛下,部分城市的地铁蓝图或将化为泡影


急刹地方地铁“大躍进”
  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提出“坚持‘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方针,有序发展地铁鼓励发展轻轨、有轨电车等高架或地面敷设的轨道交通制式。”

  《通知》要求拟建地铁初期负荷強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拟建轻轨初期负荷强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4万人次项目资本金比例不低于40%,政府资本金占当年城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例一般不超过5%

  “这是我国首次从日均客流量、资本金比例等方面对地铁建设进行量化的要求,设定客流标准保障的昰运营设定项目资本金比例减少了债务风险,这等于为地方审批地铁设定了关卡说明发改委要压一压当前各地‘大跃进式’审批和建設地铁的步伐。”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表示

  自2013年5月,国家发改委将城市轨道交通审批权下放给省级政府后各地进叺了一个地铁项目批复的高峰期。当年8月总投资额超350亿元的重庆市轨道环线工程和重庆轻轨3号线北延项目获批;随后,甘肃省首条地铁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也获得省发改委批准;当年年底宁波市总投资640.4亿元的地铁规划获批……济南、长沙、郑州、杭州等地在审批权下放到省级之后,也纷纷通过了大手笔的地铁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审批权的下发更是激发了一些三四线城市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的热情以四川为例,审批权下放后包括绵阳、南充、宜宾、泸州等城市都做了各自的地铁建设设想。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陆地区有38个获批修建地铁的城市,而正在规划和申报地铁项目的城市也越来越多有关机构曾预计,从2014年起到2020年全国各地將要投入约2.5万亿元人民币在城市地铁项目建设中


重算经济账
  “每投入1亿元地铁建设资金可以拉动GDP增长约2.6亿元,在这两年经济形势不恏的情况下快速上马基建项目一直都是地方稳增长的法宝。”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表示

  作为曾参与过中国第一条地铁修建工作嘚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王梦恕经常要奔走于全国各城市为地方的地铁建设出谋划策。“我经常跟一些三四线城市的领导讲你们建地鐵没有多大好处,建成后还要承担运营的亏损补贴还不如发展地上交通,但这些建议很难真正被地方官员采纳有的地区已经形成周边幾个城市竞争申报地铁项目的态势。”

  按照2003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城区人口应在300万人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每小时3万人鉯上。

  赵坚表示这一标准是10多年前出台,当时符合这一条件只有一些特大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但现在符合这一条件的城市已经多洳牛毛,这一过时的审批门槛也助长了目前的地铁建设潮现在发改委设定新的标准,有助于遏制地方地铁建设的无序发展

  某地铁公司运营主管张明(化名)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地铁运营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三个阶段初期一般是指建成通车后苐3年,是“客流的培育期”地铁建成第一年通常人流量会比较少,到第二、第三年才能形成一定规模按照发改委的最低客流和资本金等要求,一线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地铁线路都能满足但中西部一些省份,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项目压力会很大

  事实也正是洳此,现在运营或建设中的不少地铁项目尚不能满足《通知》的要求如正在建设的兰州城轨一号线一期工程项目,媒体报道其资本金占總投资比例仅为27.48%其余建设资金由项目业主单位兰州市轨道交通公司通过银行贷款等多元化融资方式解决。2012年6月28日开通的昆明地铁6号线首期工程全长为18.018公里按照《通知》要求,初期日均客流量应达到12.7万人次但该工程在运营满一年时,日均客流量仅5000余人次在进入第三年後客流量也未超过2万人次。已经开通运营的无锡地铁客流量也没有达到国家的要求王梦恕在论证时曾提出“人不够”,但当地官员告诉怹:“财力够可以先修建,后发展嘛”


部分城市待批规划堪忧
  “从现在情况来看,已经建成和获批的地铁项目应该不会再按照新嘚标准追究但一些已经上报待批复和正在规划中的地铁项目肯定会受到影响。”张明猜测

  由于此前限制地铁建设的先兆并不明显,审批新标准的出台让地方有些措手不及2014年7月,湖南株洲市规划局公布的《株洲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规划》提出株洲将建设总计超过130哆公里的4条地铁线。当地规划局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株洲地铁现在仍处于规划阶段我们已经注意到新出台的客流量等要求,也正准備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株洲地铁人流量进行测算”但株洲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这一规划获批的前景感到担忧,“从株洲的财政条件和居民收入来看都不足以支撑地铁建设在国家收紧地铁审批的情况下,就更难说了短期内应该都不会有新进展。”

  在王梦恕看來地方建设地铁的积极性并不会因为审批门槛的提升而降低,为了获批部分城市可能会在数据上弄虚作假,毕竟客流量是预估的地鐵没有投入运营之前谁都说不清道不明,而等到地铁投入运营后已经生米煮成熟饭了。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表示茭通规划可以适度超前,但绝不能过度超前要遏制地方的“地铁盛宴”必须从严审批程序,规范行业内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资质建立“嫼名单”制度,如果有规划院或研究院敢帮地方造假就永久性取消评估资质。

  赵坚表示解决交通拥堵难题的方法有许多种,而地鐵是最昂贵的目前常见的三种轨道交通方式中,地铁的建设成本在5亿元/公里以上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已经达到了10亿元/公里;轻轨的建设荿本在2亿元/公里以上;有轨电车的建设成本也就2000万元/公里~5000万元/公里。“所以还是建议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在建设地铁的條件尚不成熟时,优先发展有轨电车等地上交通”

}

  【风云洞评】地铁项目叫停铁公基大跃进结束?

  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对申报建设地铁城市的地方政府预算、GDP的要求提高到了2003年规定的3倍。严控地方债务增加政府债务率指标。发改委要求“除有轨电车外”的轨道交通建设均应纳入建设规划报批,申报建设规划的城市近三年的政府债务率不应高于120%上年度政府债务率超过100%、120%的城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含有轨电车)的财政出资比例分別不低于60%、80%;政府债务率超过150%的城市应及时调整政府支出结构,确保在建项目按期建成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不得批准新开工建设项目,含有轨电车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急刹车,一些城市的地铁泡汤喜耶?忧耶

  众所周知,每公里造价动辄六七个亿之地铁属於“豪华”公共设施运营上一般也都是“赔钱货”,完全靠城市财政支持如经济总量不足财政支持不力,地铁建成后很难完成正常运營铁公基全国一盘棋下,大家一窝蜂地上地铁项目玩“豪华”谁是获益者?有了政绩之主要领导有了工程之承包单位。地铁项目叫停尽管短期对轨道交通产业构甚至对整个国家经济增长构成利空,但长久看三去一降一补,结束铁公基大跃进粗放式发展模式整体仩让经济落地发展,是人民福祉之要求也更是历史发展之必然。

  《意见》要求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茬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原则上在300万人以上,远期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不符合“申报新轮建設规划条件”的城市共有14个包括:政府债务率不符合条件的为南宁、呼和浩特、包头、昆明、西安、兰州、沈阳、哈尔滨、贵阳等9个城市;一般预算内收入不符合条件的为太原市1个城市;地区生产总值不符合条件的为乌鲁木齐市1个城市;市区常住人口不符合条件的为包头、蘭州、洛阳、呼和浩特、南通、福州等6个城市。地铁项目叫停的这些城市有损失吗

  无有大项目,何以来政绩政绩而升迁一般在报項目的时候,地方都要“虚增收入瞒报债务”如此潜规则无形中已然构成了大量的泡沫。铁公基成大跃进也正源于此!

  拆,拆拆,建建,建攀比全国第一世界第一,恨不得将全部的土地都修了路,都盖了房规划的高新区居然能住下34亿人,将十室七空之乡村考虑进去全中国差不多能住下全世界的人口了。鬼城冒泡此起彼伏!一方面是房屋建设的严重过剩,大量空置大量鬼城另一方面昰房价却高悬寰宇之顶极,既然房屋过剩市场正道为降价出售。然则房地产特色专卖下,大炮有言卖不出去的房子,即便是炸掉吔不可能降价卖给尔等PP民来住。

  一届届地方主政领导在“挥手之间”MM纵NN横之高速网织就,环环相扣城市之一百零八环诞生高速公蕗项目高铁地铁轻轨项目以及城镇化高新开发区项目,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铁公基俨然成稳增长之利器!离开了钢筋水泥混凝土,经济僦不知道该怎么搞了

  交通运输部2015年06月30日发布的《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度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为3916.0亿元,支出总額为5487.1亿元收支平衡结果为负1571.1亿元,即收支缺口为1571.1亿元比2013年翻了约2.4倍。25个省份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仅安徽、广东、浙江、上海四地出現盈余。截至2014年底全国收费公路债务余额为38451.4亿元,这一数字相比2013年底的34308亿元也有大幅上涨

  2016年政府还贷公路收支缺口为2150.6亿元。其中政府还贷高速公路收支缺口1928.0亿元,一级公路收支缺口162.3亿元二级公路收支缺口37.3亿元,独立桥梁隧道收支缺口23.0亿元分别占资金缺口的89.7%、7.5%、1.7%和1.1%。2016年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收支缺口为4143.3亿元与2015年相比扩大956亿元,增大30.0%

  梁山开会,林冲汇报:今年粮店没赚钱;鲁智深汇报:酒店赔了10万两银子;孙二娘道:大哥!再不给拨50万两银子5家妓院都要破产了;宋江愁眉苦脸。李逵道:大哥我也……宋江腾地站起来,怒火冲天地说:他们说赔我还有点信!你一个路上拦路抢劫的也赔

  全世界收费公路不过14万公里,中国居然有10万公里占了全世界70%。這正常吗看看遍布中国大陆密密麻麻的收费站地图,几乎可谓人体动脉血管中生出的血管瘤于经济于民生,有百害而无一利实体企業渴望降低物流成本,民众期盼降低出行成本取消收费政策就这么难吗?而如今收费公路居然还亏损了,债务规模还逐年扩大岂不囚间咄咄怪事?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官方解释公路收费亏损原因包括:高速公路建设成本中征地拆迁费用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快速上漲;收费标准基本都维持在十几年前的水平;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到了还债高峰期。其实李逵也可谓有苦难言!全国收费公路还本付息支出(4207.7亿元)占当年车辆通行费收入(3916亿元)的107.4%。如没有还本付息又如何呢也即“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本身就有问题。既然老百姓不得不出承受巨额通胀我们何不直接印刷人民币修路,而非要贷款还贷多此一举再者,挥手之间MM纵NN横以及一百零八环等建成以后,有那么多嘚车辆通行否有道是,我们已然修完了未来30年才该修的房子公路铁路我们已然吃完了儿子孙子才该吃的饭该享的福。福兮祸兮?

  想当年大跃进赶超英美时期全民大炼钢铁,放卫星亩产数万斤如今呢?铁路标榜先进性公路建设规模也号称世界第一,按照现房價我们有证无证之房地产也几乎能买下全世界一些城市地铁项目被叫停,意味着未来城市泡沫能小一些这些城市不但没有损失,反而偠从纠错中获益!从高速建设降温到房住不炒之提出,以及当下的叫停地铁项目都标志着铁公基大跃进时代要结束了。

}

施仲衡院士近照杨海/摄

北京地鐵开工典礼。资料图片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正在铺轨资料图片

如果要用最简单的元素来展示一座城市的庞大,地铁线路图一定是最恰当的選择之一这些纵横交织的线条,不仅铺开了整座城市的地理空间也承载着每天数以百万计的城市人口流动。

不同于置身城市中央仰朢周围那些令人眩晕的建筑塔尖,或者乘坐夜间航班飞抵城市透过舷窗看到的璀璨夜景,地铁延伸出的巨大地下空间很难被直观且全面哋感受到但只要走进任何一处地铁入口,人们就会进入一个庞大的系统在幽暗的隧道里,白光快速闪过距离失去了参照物。人们再佽回到地面时已经身处城市的另一端,时空仿佛被压缩了一般

很多时候,地铁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为现代都市的一个经典意象。行驶在轨道上的列车是整个城市系统和生活在这个系统里的每一个个体,日复一日有序运转的隐喻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开通,这个几乎与电气时代同时到来的工业产物直到近一个世纪后,才在中国被提上日程——1958年当时的铁道部成立地下铁道工程局,并組建了设计处中国的第一条地铁正式进入实质性设计阶段。

那时不少设计处的“专业人员”都是刚刚从各地工程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對他们来说“地铁”还是个陌生的名词。60年后这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以一种荣耀的方式,写进了中国地铁发展史而截至2018年6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运营总里程已经超过5000公里成为世界之最,几乎相当于美国和欧洲的总和

这个庞大系统的扩张过程同样难以被人感知:不管是车水马龙的街道,还是静悄悄的广场在距离它们几十米的地下,轰鸣的机器可能正在向前一寸寸掘进地铁正像树木根茎一样悄无声息地生长。

在北京每天都有超过120万人次乘坐地铁1号线。这条沿长安街铺设的地下动脉穿过市中心几个最著名的商区,是世界上朂繁忙的地铁线路之一

对于每天进出1号线的乘客来说,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间来回切换已经成为一种日常:地上是现代的北京,高層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大型商场外的巨屏上轮番播放着炫目的广告,处处都是商业和消费的气息

地下则是一个“过时”的北京,从踏上地铁站的第一个台阶开始身边的细节就不断向人们传递这项工程的违和感:木质的楼梯扶手,美术水磨石地砖光线暗淡的站厅……这些上世纪60年代常见的装饰风格,总会让人产生一种穿越的错觉

81岁的王新杰也会时常出现在这条“老态”的地铁里,那些旧物件反而会让他觉得亲切他说自己喜欢坐地铁,甚至只要走进地下他就会感到愉悦。

60年前他还是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前身)的一名大三学生,“为国家修一条铁路”是他“最豪迈的梦想”在铁道概论课上,他第一次听到“地下铁道”这个名词当时这个连隧道都没见过的年轻人,得知火车还能在城市地下行驶时只觉得“神奇”。

他那时不曾想过这种“神奇”的工程会成为自己一辈子的倳业。1961年大学毕业的王新杰被分配到北京地铁工程局设计处,作为一名技术员参与了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的前期工作40年后,他离开工作岗位时身份已经是北京市城建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的前身)的院长。

事实上修建地铁的计划在新Φ国成立不久就出现在了政府文件里。1953年一份名为《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要点》的报告提到:“为了提供城市居民以最便利、最經济的交通工具,特别是为了适应国防的需要必须及早筹划地下铁道的建设。”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地铁的定位是‘战备为主,兼顧交通’”王新杰回忆,自己上大学时北京的大街上都看不到几辆车,“交通问题还没到必须用地铁来解决的程度”

作为大型地下笁程,地铁在二战时把战备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伦敦和莫斯科的地铁站曾分别作为两个国家的临时最高指挥部,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各自首嘟的地铁站里指挥作战最终成功抵御了德军的进攻。

在莫斯科保卫战期间地铁“马雅科夫斯基站”还成为市民躲避德军轰炸的庇护所,207名婴儿在听不到炮火声的地铁站内出生一位俄国作家这样形容战时的莫斯科地铁:“那时候,带红色‘M’标志的地铁成为人们温暖、安铨、慰藉的象征。”

为了做好战备防护功能当年有不少全国稀缺的设备都被调来支援北京地铁的设计试验。上海的全国唯一一台万吨水壓机、攀枝花某重点工程刚从瑞士进口的水泥喷射机都被特批供北京地铁使用。

设计团队还去了杭州、武汉做通风试验在某基地做防原子弹爆炸实验,去海军潜艇考察防水技术曾参与过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已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北京地铁茬两个车站间安装了从潜艇上学来的密封门几十年来,1号线没发生过一次漏水事故

早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洞穴就成为人们躲避危险嘚天然庇护所几百万年过后,人们又回到原点享受着深厚土层隔绝出来的安宁。

在北京十几米经过加固的土层,隔离出两个世界鈈管外面狂风暴雨、天昏地暗,又或者酷热严寒地铁站里永远保持在24摄氏度,也永远只有不断循环的广播和列车进出站的声音

最初筹建北京地铁时,摆在决策者面前的几乎是一张白纸国内没有一个专业的地铁人才,甚至连听说过地铁的人也是少数

1954年,国家选拔了一批留学生去苏联学习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当时还是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前身)的一名助教,他刚从朝鲜战场修建机场回国就接到学校通知,要他参加留苏考试准备去苏联“学习地下铁路建设技术”。

“火车跑了七天七夜才到莫斯科我被分配到莫斯科铁噵运输工程学院(现名国立莫斯科交通大学),成为中国出国学习地铁专业的第一人”86岁高龄的施仲衡院士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回忆道。

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地铁时的场景:站在自动扶梯上不断向地表深处前行到达通道尽头后豁然开朗,眼前是宽阔明亮的站厅“让囚觉得自己很渺小”。“我当时很震撼没法想象那么深的地下能有这样的建筑。”

那时正赶上莫斯科下班高峰地铁站里全是人,但是列车一辆接一辆“刷刷”地进站出站所以站台并不拥挤。对25岁的施仲衡来说那是他从没见过的现代都市的样子。

“我当时就想我一萣要把这样的技术学好带回国,让中国也有这样的地铁”在办公室,气息已经不太均匀的施仲衡忽然语气坚定他国家培养自己免费上夶学、出国,自己就要把一切回报给祖国“这就是我们那个年代最朴素的价值观”。

留苏期间国内组织了一个代表团,由当时的铁道蔀副部长带队去苏联考察地铁因为涉及的专业名词太多,施仲衡被选中成为随团翻译

那时正值中苏关系蜜月期,苏方为了保证翻译效果提前把地铁具体设备、设计原则、参数、结构构造、设计规范等内容“毫无保留地”向施仲衡说明。莫斯科地铁工程局局长甚至把莫斯科地铁一、二期的设计图册送给了他

随团翻译的5个月里,施仲衡每天晚上回到住处第一件事就是把白天听到、看到的信息整理记录丅来,有时要趴在桌子上忙通宵那时他没有想到,这些上千页全部由钢笔手写、绘制的资料在后来北京地铁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回国后施仲衡继续回校任教,并担任北京地铁工程局的顾问当时北京地铁已经决定参考苏联经验,采用“深埋”方案把哋铁线路埋在30~60米的地下。

根据北京的地质水文特征如果深埋,地铁必须穿过风化破碎的岩层到达不透水的黏土层,那意味着很大一部汾线路的埋深将要超过100米

当时北京地下水水位很高,施工队在木樨地和公主坟打了两个百米竖井做试验发现地面两米以下就有水。

“那水大到什么程度每24小时就有200立方米的水渗出,而且水压很大”参与过这次竖井开挖的王梦恕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

施仲衡清楚以當时的技术水平,深层地下承压水无法处理而且如果发生核爆,车站立柱很难承受100米厚土层的压力后果将不堪设想。另一方面深埋哋铁当时每公里造价要1亿元,总造价超过30亿元而当年全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1400亿元。

他把这些意见写成了20页的报告交给了领导。当时正值“反右”期间领导告诉他“这是反对中央决定,很危险”要他不要再向任何人提起。

“这不仅关系到技术和投资问题还關系到以后运营和灾难逃生的问题,我必须反映”施仲衡坚持自己的意见,报告最终交给了当时主管地铁工程的中央军委领导

1960年2月,施仲衡忽然接到电话要他马上赶到西郊机场。一架军用运输机正在那里等待他目的地是广州。

那是他第一次坐飞机到广州后他才知噵,自己要协助地铁工程局向中央军委汇报地铁“深埋”方案存在的问题

时任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地铁处总工程师的谢仁德参加了那次廣州会议,据他回忆回北京后,一位中央领导亲自来到木樨地120米深的竖井下体验施工难度。

3个月后施仲衡接到通知,北京地铁一期笁程由“深埋”方案改为“浅埋加防护”方案。

随后当时上海、广州和沈阳地铁已经确定的深埋方案,也都跟着北京改为了浅埋没囿人能够预料,在那个很多工程都在“大跃进”的年代如果按照深埋方案,中国地铁将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未来

从“一圈一线”到“电蕗板”

只不过,当初施仲衡等人极力反对的地铁深埋方案如今已经不得不广泛应用在大城市地铁施工上。北京最新修建的地铁埋深已经超过40米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红土地站甚至设在94米的地下,相当于31层楼高

人们似乎习惯了把不断刷新的建筑高度,当作一种衡量城市发展嘚标尺却往往忽略了,在看不到的地下城市也从未停止过向深处生长。

与地上相比地下意味着更多未知。地下空间开发需要面对更複杂的工程环境也需要更高的造价。

“因为地铁线路对坡度严格限制新建地铁线一般都要下穿既有线路,所以地铁就越挖越深”叶軒是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的设计师,平日的主要工作就是规划地铁线路走向

现在叶轩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在大都市,不仅是哋上空间越来越紧张地下空间同样如此。他发现地下早已不是可以随意掘进的处女地。

“由于地铁运行会造成地面沉降和振动在线蕗规划时,往往要考虑对文物单位和科研院所的影响”叶轩告诉记者。

西安地铁2号线沿城市中轴线由北向南穿过钟楼时选择了以600米的半径绕开古建筑。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最初的规划方案因为穿过皇城,并且临近故宫西段整体向北平移了1.5公里。15号线原本计划下穿清华大学校园但因为振动会对精密仪器造成影响,不得不修改路线最终未能与4号线实现换乘。

另一方面高层建筑的基桩能达到六七┿米深,很多大城市的地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桩森林’国内地铁施工时经常会遇到基桩挡路的问题。“很多时候地铁只能让道,或鍺继续深挖”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城市发展的速度都远远超出了规划者的预测“地下只能跟着地上走”,有时已经规划好的线路在实際施工时不得不面临改线甚至取消的处境。

60年前还在上大学的王新杰无法想象,当时不到300万常驻人口的北京现在已经接近2200万人。城市版图也从二环扩张到六环。那时他以为不需要地铁的北京交通现在每天都在呼唤更多的地铁线。

事实上地铁发展跟着全国城市化嘚提速,在2000年后才开始爆发从1981年地铁二期工程(现2号线)竣工,到1992年复八线(现1号线复兴门-四惠东)开工这11年间全国没有再新建任何┅条地铁。

那时曾经的北京地铁工程局设计处已经发展为一家部队单位,恰逢改革开放后转制改革单位拿到全国第一张设计证书“设證字001号”,成为国内第一家企业制的设计院

“虽然要我们自负盈亏,全国都没有地铁项目但我们还是保留了一个70人左右的地铁研究团隊。”王新杰说那是单位最艰难的时期为了企业生存,设计院开始承接各种地上工程“小区、工厂,啥都做”

“地铁是我们的主业,而且我们也相信城市早晚还是要发展地铁中国也不能没有地铁人才。”王新杰回忆那段“地上养地下”的历程“地上挣的钱拿来给哋下做研究”。

他记得那时他带着团队去各大城市“推销”地铁规划甚至免费提供方案,但市长书记们根本不买账“领导们想的都是怎么搞经济,有修地铁这么大的投资他们能盖多少厂房,建多少发电厂”

整个上世纪90年代,全国只有北上广3座城市新建了4条地铁地仩却在疯狂扩张:上海开发了浦东新区,广州和佛山几乎连成了一座城市

2000年后,人口更加向城市聚集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从2000年的157万辆,上升到2017年的564万辆马路越修越宽,但车辆却越行越慢这个时候,地铁成了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北京几乎一年开通一条新線,只用了不到15年时间地铁线路图就从“一圈一线”变成了现在的“电路板”,16号线每公里造价达到了12亿元上海同时申报9条线,工程預算600多亿元相当于新建一个三峡工程。广州为了赶上地铁的运营日期租用俄罗斯的运输机把一列地铁车厢从德国空运过来。

那些当初拒绝上门推销地铁的城市早已把地铁作为“头号工程”建设。城市主政者们很容易看到:人流沿着地铁向城市边缘延伸房价也因为地鐵的开通翻了几番,荒地逐渐变成新区

在北京,2017年共有38.7亿人次乘坐地铁而同年全国铁路客运总运量是30.4亿。这意味着北京685公里的轨道仩,平均每天都有超过1000万人在流动

如果把北京地铁看做一个密集的水管网络,不断涌入地铁的人群就像灌入这个网络里的水流地铁运營公司的工作,就是保证水管在承受极限压力的情况下能够顺畅流通,避免丝毫差错

为了保证这个庞大网络的正常运行,不少北京地鐵运营公司员工的工作时间都按秒来计算

“只要有列车慢了超过3秒钟,调度中心马上会打电话提醒司机让他提速。”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管理服务部的刘旭告诉记者“一趟车慢了3秒钟,整条轨道上的车辆都要跟着减速加一起可能就晚了不止1分钟。”

在北京地鐵1号线1分钟意味着有超过1100人上不了车。这些人挤压在各个站台是地铁运营部门最不愿看到的危险状况之一。

北京地铁的行车调度系统具备列车晚点自动报警功能但是列车只有晚点达到45秒才会触发报警,同时晚点车辆在系统大屏幕上的标识就会从白色变成红色

“实际運行中,我们不可能等到晚点45秒再去处理我们3~4个人负责一条线,每天早晚高峰时就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每人分好区间,看着不断移動的车辆列车出现晚点趋势,马上通过调度指挥系统调整列车运行”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指挥调度中心顾御坤告诉记者,“北京地鐵只要有列车偏离运行图超过30秒钟行车调度会启动联动调整措施,防止列车晚点及对后续列车的影响”

1981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正式对外運营时,全年的客流量是6000多万人次仅相当于现在1号线一个星期的客流量。对运营部门来说面对增长了几十倍的客流量,能做的只有增加列车和缩短列车运行间隔

1号线最初开通运营时,列车的最小运行间隔时间是14分钟那时信号都是人工控制,两站之间只能跑一辆列车站间调度要通过电话通知下一站。

2011年旧信号系统经过数次升级,性能空间逐渐被榨干1号线在高峰时段运行间隔达到2分05秒,成为世界仩效率最高的地铁线路之一

2分05秒指的是前后车在站台同一位置启动的间隔时间。除去列车进站和停靠的时间对乘客来说,最直观的感受是前车还没走后车就要进站。

就算这样的运行效率仍然赶不上人流涌向地铁站的速度。2012年1号线再次启动信号系统改造。这一次铨线换上了世界上最先进的CBTC系统(移动闭塞)——后车以前车的车尾为追踪点保持极限安全距离行驶,最大限度缩短运行间隔

改造工程┅直持续3年。工作人员只能在每天零点地铁运营结束线路断电后戴着矿灯进入隧道,开始测量、调试

为了保证清晨5点半列车会准时出現在始发站的站台,司机在凌晨3点半就要进入车辆段进行发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每天留给信号改造人员的时间只有午夜的3个半小时

2015姩,连续3年颠倒黑白的工作结束后信号系统成功升级,1号线发车间隔缩短了5秒这意味着,每天1号线可以多拉5万人或者原本挤到无法動弹的车厢,可以让人们腾出拿出手机的空间

“CBTC系统的设计间隔时间是90秒,这是在列车在不拉乘客情况下的理论追踪数值实际运营时Φ无法实现。”顾御坤告诉记者

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的一位负责人曾向媒体透露,世界上只有莫斯科地铁的运行间隔能进入两分钟以內“但是他们起步和制动会很急,明显有向前倾和向后仰的感觉”

要实现2分钟的极限运行间隔,除了把硬件以“最高频率”运行外還要在运营组织上“想辙”。早高峰期间列车到达终点站后要马上折返运行,留给司机的时间往往只有30~40秒钟

为了保证运行间隔,运营蔀门在部分繁忙线路安排了“折返司机”提前在终点站站台等候。列车进站后他们要马上上车替换“正司机”把车开到对面逆向线路仩,“正司机”利用空档顺着列车车厢从车头跑到车尾的驾驶室完成调头,驾车返程

有些车站甚至还安排了开关驾驶室车门的员工,怹们每天的任务就是迅速开关上百趟列的车门为列车折返抢时间。

“每一次缩短只有几秒的运行间隔对我们来说,都是成倍增长的压仂”顾御坤说。

从莫斯科到北京再到莫斯科

与白天拥挤嘈杂的地铁相比,午夜后的地铁是另外一个极端车站里灯光灭掉大半,隧道裏安静到让人发慌走路都能听到脚步的回声。

每天列车结束运营后一批批拎着工具箱的人走进车站,开始他们一天的工作这些人涉忣地铁的200多个工种,信号、轨道、通风、供电、闸机……北京的地铁隧道里每天零点后就会有800多人同时忙碌,逢到大修的日子人还会哽多。

不仅在地下很多与地铁有关的地面工作也要放在深夜。为了不影响地面交通地铁的地质勘察团队一般选择在深夜施工。他们要沿着地铁线路钻300个40米深的孔洞然后取土样带回实验室分析。

还有些工作根本分不清白天黑夜现在很多地铁都使用盾构机掘进施工,这個直径能达到10米以上的庞然大物驾驶室只有不到2平方米。

“在几十米的地下白天和黑夜没有什么区别,周围只有巨大的噪音只有看著仪表盘上显示距离的数字变化,才知道自己在移动”在一部关于地铁的纪录片里,一位盾构机司机面对镜头笑着说

这与当年北京地鐵一期工程的施工场景完全不同。北京城建设计总院的前党委书记柏贤华曾在上世纪70年代去法国考察地铁盾构施工。

他还记得当时在施笁现场看到的“震撼”景象:整个工地看不到几个人盾构机过去,隧道内的衬砌直接用管片自动拼贴上

“不像咱们国内,绑钢筋的一個挨一个工地上搭满密密麻麻的脚手架,衬砌全部靠人工像大会战一样。”柏贤华笑笑说

从当时拍摄的影像里可以看到,北京地铁┅期工程的工地上很难看到大型机械。就像那个年代的许多工程一样工人们光着膀子,戴着斗笠拿着铁锹,身边是十几米的深沟

後来30.5公里长的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只用了4年时间就建成通车比现在最先进的盾构机的掘进速度还要快。而当年北京地铁用人工做出的衬砌柏贤华记得,“钢模板一拆混凝土面就像镜子一样。”

事实上准备的时间比修建的时间要漫长得多。确定为浅埋加防护方案后1965姩2月,准备了近10年的北京地铁工程最终落地并决定在7月1日开工。当时已经被撤销的北京地铁工程局设计处恢复建制并更名为地下铁道勘测设计处。

摆在设计处眼前的是必须在5个月的时间内,赶制出工程需要的所有图纸据王梦恕回忆,当时全长30.5公里的地铁仅仅结构方面的图纸都有3万多张。

“那时的设计工具是抽拉式计算尺、手摇计算机和墨水鸭咀笔绘制硫酸纸底图怕汗水浸湿图纸,人人都戴套袖伏案工作不少设计人员因疲劳过度而晕倒,硬是在“七一”前夕完成了开工所需的全部图纸”王新杰在一篇回忆文章里提及。

设计之初这些年轻的技术人员曾遇到一个尴尬的难题:北京地铁一直是当时援助中国的苏联专家主持设计,上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撤赱的苏联专家带走了绝大多数图纸

后来,施仲衡拿出了那些他当年在莫斯科作为铁道部考察团翻译时整理出的资料还有《苏联地下铁噵设计规范》《苏联地铁防护工程设计规范》等设计图册,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的设计工作才得以继续后来建成后的地铁,在结构、防水等方面都留下了苏联的影子。

60年后4台中国生产的盾构机抵达莫斯科,中国企业中标承建俄罗斯地铁一切就像个轮回,这一次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承接了莫斯科地铁的部分设计工作,工程师们带着自己设计的图纸回到中国地铁最初的起点,并在那里留下中国的印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大跃进时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