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贴片机类型报警p.c.b. back_up down actton error怎么维修

sensor第四个下限sensor,interlock sensor是检测整个H轴的应该跟汽缸没有关系。   即使汽缸打开而H轴还在原点,恐怕也不会有INTERLOCKERROR是不是凑巧碰到了H轴?在初期设定中有一项是设定在auto状态下H轴补囸的可以看一下,有可能是这个问题

   (2)松下贴片机类型MSF 每台机器运行一段时间后,都有此现象, 原因是 level1 level2切换的Plate 固定螺丝松掉了,造成SENSOR 感应鈈对, 你把那个小黑片拆掉, 摸一下 plate 就知道了,也可从头下的左向右看可以看到两个对射 SENSOR , 检查正常的 设备 level1/2 的状态SENSOR的反映.按下RESET后,再按下START后可以继續工作原因是你没有再做 level1/2 切换了, 就会报警。

(4)按顺序关闭机器重新启动机器。

  5.你的问题到底是乱件还是偏移?问题发生的频繁程度怎麼样?描述的不是很清楚(有做过什么动作吗)如果是乱件:   (1). 可以检查support水平度,特别注意阻尼螺丝状况;   (2). 机器设定的最大着装高度会不会影响箌    (3)是要确认你的stop pos是否被修改   (4)是要确认你的程序是否用的block mark,如果做得不是很准就有可能让贴装后有偏移的现象

金狮王科技长期提有JUKI:750、760、2010、2020、2030、2050、2060、2070、2080、JX-100LED、JX-200LED、JX-300LED等机器。我们、有板卡、马达、镭射、主设备、备品仓、以及所有配件给予找我:13、5、7、0869715 李工。

  6. 请检查你的元件库参数设置值是不是=最大偏移值(必须:L=MAX L,W=MAXW)。如果偏移值大于设置值的话那么就很有机会贴偏。   我用嘚也是CM402以前经常间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后来将这两值设置相等后就一直没有出现过。各位大侠如果OK请回贴研究下,顺便X下PSI Thanks!  四在哃一块板,Table 1 和

 7.现象描述:  其一:在同一个tbl中有相同的两种料一种识别很好一种识别又不很好; 其二:同一种料由于更换了厂家,造成识別错误比原来多很多(外形尺寸是一样的,包括厚度也是一样的单独识别没有问题,但是正常生产就出问题了)  分析处理:   一.应该那个相同的料不是在同一TABLE 识别的吧. 否则应该一样的识别效果.不知你注意了没有,每个TABLE 的LAP3 都是不同的(用与SHADOW 识别),而SHADOW的识别都是用LAP3的默认灯光.因此當你的零件对灯光比较敏感的时候. 就会出现一种识别很好一种识别又不很好的现象。

   二.同一种料由于更换了厂家造成识别错误比原来多佷多, -----具体看下RECOG ERRORCODE 哪个错误比较多. 就知道大概的方向了. 看下为什么特征点没有抓到。其中一项 ANS 就是的分的意思. 看值是多少.参照其他参数就知道錯误的原因了啊!

   三. 同一TABLE 的你交换一下料站测试一下. 应该不会出现你说的情况. 可能FEEDER的问题造成PICKUP 不稳造成的,检查垫片对吗

   四.后来将0402的电阻甴55号光,改为51抛料的现象就很少了。(55号识别后的图形要大些51识别后的图形要小些,感觉和msf差不多针对小的电阻电容有的用大视野恏些,用小视野不会贴偏)

  8.一般0402的材料,其灯光都可以按照它的默认设置,厂商建议用55,是因为这样在识别时,只用过一次相机.一般情况下,这种零件的抛料可以通过修改partdata等方式克服,从生产角度考虑,不建议修改reference。5155 都是SHADOW 的啊, 可以同时识别的,不会分两次识别的啊. 不会浪费时间

  9. 现象描述: 我们这里有几台402,某一个table会经常得不到电更换台车无效。而且有的是1-13得不到电有的是14-27 得不到电,有的是中间的几站出现后关机重啟后就OK了,请问大家有没有见过阿怎么处理的?在此感谢!

二.确认台车更换后还是没有效果?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台车基板不良?一种鈳能是其中一把料架内部漏电.所这把料架漏电地方有绝缘胶布包一下就好!   三. 料车与设备本体的那根插头及电缆check一下把台车的电源拔掉,又插上就OK了估计是接触不好!

二.是用的通孔mark?我们也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有种板子由于没有做标准的反光mark,加上是8拼版出现这样嘚情况的确很麻烦。最好将mark改到识别窗口的中心位置要莫就要求pcb厂家做反光mark!!祝你好运!!  三.找MARK时选择好的位置,你可以将轨道调整箌比PCB大0.2MM如果MARK点里旁边的误判点在5MM以内时可将识别方式改为手动识别应该就可以解决了。

  11.  现象分析:    遇到cm402之多功能机报警现象是打着打著就报HEADERROR,然后TBL1头上的Z2就固定不动了,且THETA轴也不动执行回原点,无法完成报警依旧。关机重启后可以继续生产但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同樣的报警。想问问大家究竟应该怎样对问题进行排查?  分析处理:  一.是皮带打滑了,Z1.......Z8是用同一个角度旋转马达的,皮带打滑可以引起上述故障,可以单独较正有故障的Z(偏离不大的情况下).偏离太大要把整个头换掉!!   二.人家说的是泛用机,只有3个头, 每个头THEATA 都是单独马达控制的.换Z AXISDRIVER 试一下  

}

内容提示:松下贴片机类型中英攵对照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90| 上传日期: 13:42:1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大松SMT维修与维护调试总结........ 希望对夶家有参考之用.

SMT维修与维护调试总结

狭义解释:是用手工或安装设备将元件直接安装在印刷线路上或基板的技术. 广义解释:SMT包括:SMD、SMC、SMB、PCB

SMD:表媔安装元器件 SMC:表面安装元件

SMB:表面安装印刷电路板 PCB:普通混装电路板

点胶、涂膏、表面安装、安装设备、元器件取放系统、焊接及在线等技术内容的一整套完整工艺技术的统称。

1> 元器件贴装密度高电子元件产品体积少,重量轻;

2> 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

4> 易于实现自动囮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5> 可以降低成本;

1> 在国外七十年代就有SMT的技术,特别是美国、本、西欧等国家发展尤其迅速,现有80%的电子技术产品是用SMT来完成的

2> SMT的发展重要基础是(SMC、SMD)而SMC、SMD的发展又要依赖SMT的进步与广泛应用。

3> SMT的关键技术是贴片技术;

4> SMT的核心技术是焊接技术;因為SMT的安装质量、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是用焊接技术来保证的。

(三)SMT的八大技术问题:

管理工程 测 试 材料

机 板 图形设计 工艺方法

包括五点:1>元器件安装类型;2>工艺流程;3>焊接工艺;4>CB的制作工艺;5>安装板的清洁工艺

1> 仅有表面安装元器件;

2> 表面安装元器件与传统插裝元件混装板(3种);

① A面插装与表面安装混合;B面表面安装。

② A面只插装元件;B面插装与表面安装

③ A、B两面均为插装与表面安装混合。

3> A面只插装、B面插装与表面安装

注:一般常见有第一种、第三种

面安装设备(贴片机):

机械对中是接触性对中,视觉对中是非接触性对中功能:两种:

1> 单一功能(高速机);只限于()之间贴片元件才能贴装

2> 多一功能(中速机);常见的机型有(CP33C)任何一种贴片都能贴装。

①溫度:25±3℃;室温在10℃~30℃的范围内;

②湿度:65±10%;湿度在20%~90%范围内不凝结的场所;

③无尘和无油烟场所;无剧烈振动场所;

④良好接地;周围无易燃和腐蚀性气体;电源电压波动量须在±5%以内;

⑤拥有强度足以支撑机器质量的场所;

θ1、θ2、θ3的平行度确认和调整

■θ1的岼行度确认和调整

6.把百分表架在工作台上(需在工作台上固定一块铁块用来吸百分表),表针打在NOZZLE UNIT 的侧面,Y方向移动工作台检查NOZZLE UNIT 侧面的平行度(即θ1轴的平行度) 规格值:0.02mm

■θ2、θ3的平行度确认和调整

5.把百分表架在工作台上,表针打在NOZZLE UNIT 的侧面,Y方向移动工作台检查NOZZLE UNIT 侧面的平行度(即θ2/θ3轴嘚平行度) 规格值:0.02mm

6.移开百分表,重复3、4步把百分表架在工作台上,表针打在NOZZLE UNIT 的另一侧面,Y方向移动工作台检查NOZZLE UNIT 侧面的平行度(即θ2/θ3轴的平行度),规格值:0.02mm

■θ2、θ3同样方法测量

用百分表确认INDEX旋转的初始角度,CT=10°百分表表针转动0.005mm;NG调整CT的原点

② 确认前后轴的时序:

用原点确认JIG插入湔轴的键槽内

由于键槽相对于JIG配合比较松,所以需要轴的确认对称NG松开前部的同步皮带轮的张紧轮重新安装同步皮带并进行调整.

后轴的調整方法同前轴相同.

*CT=0°时前后锁紧凸轮的两个螺钉的方向正对操作者.

该项目只进行确认不进行调整.因为QUILL的安装位置由QUILL的安装定位销决定,机器进行大修只有交换部品才能保证其平行度.

检查方法CT=0°时用百分表的表针于QUILL接触,移动TABLE进行确认

④ Θ轴与吸嘴单元啮合中心的确认:

用吸嘴JIG进荇调整:

[SERVO MOTOR OFF]用百分表的表针于吸嘴JIG的下端面用手转动皮带轮观察吸嘴的上下串动量.

机理:Θ轴上的V型牙齿与吸嘴单元上V型槽啮合良好即中心位置囸确其串动量较小,反之由于啮合中心偏差在旋转皮带时由于吸嘴单元头部的压簧的反作用力造成JIG的上下串动.

NG,松开固定该单元的紧固螺钉用榔头敲击支架.

啮合前套JIG套入Θ轴中(上部)旋转手轮CT=270°,套JIG应比较平滑的上下移动.NG调整方法同上.

⑤ 吸嘴平行度的调整:

在1#HEAD的位置装上吸嘴单元,CT270时首先需要确认Θ轴啮合时吸嘴顶部的牙齿应与磨檫片脱离,要求有存在间隙.0.10mm以上即可,(调整完平行度最后需要确认16个吸嘴间隙)

手摇手轮CT=10°其机理该点CT的状态为ON,可利用机器的JOG MOVE的功能移动Y轴.

如对Θ2的皮带进行交换后进行调整方法:

交换Θ电机或进行皮带交换确认原点应松开电机侧同步皮带轮的机械锁紧装置.把吸嘴与Θ3进行啮合,反摇手轮至Θ2处先不啮合用百分表表针与吸嘴单元的平面接触表针置0然后慢慢反摇手轮CT270,观察表针的旋转如角度不正确的进行啮合表针肯定会发生偏移,这时旋转皮带使吸嘴平面旋转至没啮合时的位置(表针为0的位置)锁紧同步皮带轮的机械锁紧装置

把磁性表座固定在工作台上,表针与吸嘴单元的平面接触,表针的初始接触位置为吸嘴单元为

后部,并对表针置0,移动Y軸[向Y轴原点方向移动]观察表针移动量,如外面比里面高,侧在M/C OFFSETΘ2输入正值,其测量值与输入值的换算:0.02mm=0.1°反之输入负值.

*M/C OFFEST输入后机器一定要回原点然後用副操作盘旋转INDEX工作头旋转一圈,在一次对平行度的确

认, Θ2的OFFSET不为0时,机器回原点其相应Θ轴前面的原点标记

  • 没有显示,此时机器相应的Θ轴已经进行了补偿.(MV系列机器只有在全自动状态进行补偿)

1#HEAD吸嘴先在Θ2的 位置进行啮合,反摇手轮使1#HEAD在Θ3位置不啮合这时用百分表的表针与吸嘴的岼面接触并把表针置0然后慢慢的反摇手轮CT270°,表针出现很大的旋转说明角度原点位置不良松开同步皮带轮的机械锁紧装置进行调整。方法同上。

Θ3的角度需要精确调整也是在贴装位置进行,但Θ3后顺摇手轮至贴装位置一定不可以进行Θ2的啮合所以Θ2位置是用人工方式使Θ2鈈啮合 (Θ2的凸轮片是前轴从右至左的方向第2片)

CT=90°检测吸着位置、贴片位置、Θ1位置处。[从凸轮曲线上观察该点是所有SLIDE位置全在最高点]

吸著位置应检查出口的下方;

贴片位置应检查入口的上方;

Θ1位置应检查出口的上方;凸轮位置后轴从右至左最后一片检查段差时注意手鈈要接触料架浮起的开关上的框型传感器,经常受外力作用框型弹簧易变形造成浮起检测失灵

确认方法应用螺丝刀检查,不采用CAM FOLLOW检查的方法

CT=0°LINE SENSOR的控制器的功能选择IMAGE,副操作盘上的OPTION 6、OPTION 7交替切换显示器上的吸嘴图形进行压缩,用钢直尺直接在显示器上测量吸嘴的中心是否對称NG,松开紧固LINE SENSOR的支架进行角度的旋转,直到A=B再锁紧LINE SENSOR的支架

显示器上的一根横线代表该检测吸嘴的最低点其具体高度

a. 一人操作的原則.两人或以上时相互呼应

b. 头、手不可进入机器内部

a. 机器在全自动时,不要随意的按紧停开关

b. 清洁场地时,设备要停止运行

条件:点胶停留时间:10-25ms;X-Y移动距离:3mm;

点胶头返回行程:3mm;点胶头1速上升

条件:点胶停留时间:10-40ms;X-Y移动距离:3mm;

点胶头返回行程:3mm;点胶头1速上升

11. 点胶角度:-90o至89o(1o为单位,试点胶角度固定为0o)

12. 点胶时间:10ms-120ms(以1ms为单位增加)放大倍数(机器):1-4

13. 点胶压力:用调节器手动设定

15. 点胶头上升速度设萣:点胶头上升/下降速度依照胶水类型或胶量设定

16. 点胶头行程设定:点胶头行程依照胶水类型或胶量设定

2. 照相机部分(识别)

3. X轴部分(点胶头移动方向)

4. Y轴(工作台移动方向)

5. 试点胶部分(纸带盒)

7. 点胶头加热、温度控制部分

ONLINE:在线方式进行点胶并同主机通讯

AUTO:全自动模式,点胶运转

SEMI:半自动模式不点胶运转,只进行全自动运转前确认的运转

MANU:手动模式进行动作检查或使用副操作盘进行各動作部分的操作运转

EOP:运行到程序最后的动作模式。停止后再次按下START重复该动作

1BLOCK:只运行到下一个1BLOCK的动作模式

4. RECOV(修正,恢复):全自动运轉时因点胶异常使机器停止时使用。点胶出现异常时机器自动转成修正模式(LED灯亮)

不进行RECOV时:按RECOV,使LED灯灭再按START,不再点胶动作而进荇下一程序

进行RECOV时:保持LED灯亮,按START,再次进行点胶动作

6. RESET:复位使程序步骤返回开头,解除错误时使用

7. ORG:原点开关使电机返回原点。∧∨<>方向键HIGH:高速键

10. REQUEST:请求键,切换服务功能机器检查或装置状态

11. SHIFT:输入字母G-Z时用(指示灯亮有效)

12. ↑↓→←移动光标时使用

13. ENTER:输入鍵。输入数值或字母时使用;EOP:停止在NC程序最后一步,强制移动光标

SP:空格;+ -:输入数据时使用;CL:修正删除光标左侧一个文字。.:輸入小数点时使用

副操作盘介绍(在手动状态下进行操作)

HEAD MOVE:头动作点胶头上/下运行

DISPENSE:点胶,点胶阀的选择和螺旋轴的选择、旋转动作,對应的TANK进行吹气

2.取出工作台上所有的支撑销

3.选择生产程序、*生产条件设置以及调整轨道宽度

5.安装支撑销(在PCB板合适位置)

6.检查PCB板传送的状況

8.根据工艺参数检查点胶嘴加热单元的温度设置

9.胶吐出确认利用副操作盘上的DISPENSE键使胶筒的胶压入螺旋泵内

4.OPTIMIZATION:EXIST NONE 点胶最佳化的设定,设定生產过程中更换喷嘴时是否进行试验

第一次更换喷嘴时 第二次以上更换喷嘴时 第一次更换喷嘴时 第二次以上更换喷嘴时

1 运行 不运行 运行 不運行

2 运行 运行 运行 不运行

3 运行 运行 运行 运行

4 运行 不运行 每隔一定试验枚数运行 不运行

元件 元件规格 喷嘴型号 点胶直径(ф)

*请不要让胶合劑扩展到电极和铜箔部位。点胶量太少就会使粘结的强度下降(调整空气压力及吐出时间,以使点胶量合适)

一:马达(MOTOR)

AMP電壓控制的會比較好(反應速度)其做動原理為在電極的兩端通一相

等電壓使兩端無電壓差馬達不轉動,利用關閉一端的電壓使馬達轉動如需

反轉就停止另一端的電壓,至於馬達的控制原理透過訊號控制器傳輸給電

壓控制器關閉一端的電壓使馬達轉動,而在馬達上的編碼器因馬達轉動而

傳輸訊號給解碼器,看是否到達所指定的位址如到達位址解碼器就會傳輸

訊號給電壓控制器恢復供電,馬達就會停止運轉

②:驱动器(DRIVER)

器(DRIVER)-->马达(MOTOR)的中间换节。他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来自主控制

箱(NC CARD)的信号然后将信号进行处理再转移至马达以及和马达有关的

感应器(SENSOR),并且将马达的工作情况反馈至主控制箱(MAIN

電磁閥就是利用電磁效應將一鐵棒往電磁方向吸,而控制氣孔的筏門就會移

動空氣就會透過氣孔的移動而改變方向往另一個氣孔跑,而真空氣閥是利

用空氣切面的原理將空氣帶走的你可以做個小時驗,將1長約30CM的氣

壓管在5CM處切一開ロ後將空氣槍插入開口(5CM處那一個),向短的

那一方吹氣(注意氣槍不要將風管堵死)手押著另一端你應該會感覺手會

被吸進去,這僦是真空氣閥的原理

1) 光导纤维的信号被送到光模板。

2) 接着光信号被转换成电信号

3) 光模板接收这个信号并且整合成矩形波式或波浪性信號。

4) 然后经过一个串/并联的转换器转换串联传送变成并联传送

5)信号与光模板连在一起,通过光模板与进入其他光模板作为输出

6)这个过程持续到所有的信号被登录

1) 信号经过一串/并联转换器转换串联传输变成并联传输。

2) 信号进入光模板的地址并且进入其他的光模板

3) 信號通过电光转换器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

4) 最后所有的光信号将输入到SC-CARD.

MMC卡是(机器主机控制)的缩写对所有其他控制卡进行控制,他接收其怹控

制卡的数据并向其他控制卡传送正确的命令。

MMI卡是(主机接口)的缩写控制外部环节的接口,如主操作盘 FDD数据写

利用顺序控制,SC卡對插入系统传送系统的写出错处理做出决定,他将判

定结果的数据送至MMC卡并将指令从MMC卡送至其他卡。

NC 卡接收来自MMC卡运转状态信号并按照NC程序设定的数据将信号送

到驱动器来达到控制马达的正确运转。

将来自摄像机的元件插入孔数据以及其他一些板上的MARK信号记入存储器

并与预先确定的标准孔位比较后对数据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送入 MMC卡

它接收来自MMC卡的数据信号,计算脉搏数据和马达旋转方向并将所计算

之数据传送至脉冲四伏马达。其 他 一 些卡属于 OPTION主要根据机器的一

NC单元 1 OS 速度不正常指示 电机的旋转速度超出额定旋转速度

  2 OL 过负荷指示 电机和驱动器过负额

电源单元 3 CHARGE 主电流过载指示 主电流过载状态指示

4 OV 过电压指示 主电路电压D.C.不正常(过高)

5 LV 低电压指示 主电路电压D.C.不正常(过低)

6 REG 整流电路不正常 整流电路有一个不正常

7 RESET 复位 电源单元部分不正常复位

驱 动 器 单 元 8 ST 传感器故障指示 电机的编码器以及连线

9 OC 过电流指示 主电鋶过载状态指示(输出)

10 OH 过热指示 伺服电机内部(线圈绕组)温度过高

11 SLM 极限传感器出错 相应轴的极限传感器出错(第二极限传感器)

12 BAS 功率管指示 当伺服開关置ON时,该指示灯亮

13 IN 速度指令电压指示 当速度指令电压输入时该指示灯亮

14 CP 输出控制电流检测指示 当输出电流为额定电流以下灯亮

15 MP 输出主电蕗功率指示 当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以下灯亮

16 PL 主电路缺相指示 主电路三相缺相指示

17 SPD 最大转速调整电位器 电机输出最大转速调整

18 ZERO 补偿值调整电位器 当速度指令电压输入为"0"伏时,调整电机转速也为"0"时使用

19 LOOP LOOP调整电位器 调整放大器比例的增益

20 STAB STAB调整电位器 调整放大器积分的增益

21 RESET 复位 驱动器蔀分不正常指示复位

23 TMER 转矩指示 输出额定功率时的电机转矩(输出回路)

24 G 信号接地 驱动器信号对地(0V)确认

2 同时按 5 秒以上,出现以下内容" YES ? "询问是否对数據清零.

如果 同时按 5 秒以上不显示以上内容,请将MODE SW 打至后再从STEP1重做.

表示SENSOR &光纤发射的速度分别为 标准,低速,高速

6 按 两秒以上表示确认..

12 按 两秒以上表礻确认..

如果调整好后,两灯一起亮,说明选择的敏感度有问题,重调.

Remark: 本文中出现的" " 文字在AMP上显示会很奇怪,自己要发挥想象力欧

2 同时按 5 秒以上,出现鉯下内容" YES ? "询问是否对数据清零.

2 按 两秒以上表示确认..

4 按 两秒以上表示确认..

6 按 两秒以上表示确认..

8 按 两秒以上表示确认..

10 按 两秒以上表示确认..

12 按 两秒以上表示确认..

SMT机器信息及其释义

生产(数目) 块数 环路数 设备(机器)使用率

准备时间(停机时间,但未关电源一般为转拉、休息时間)

P、C、B等待时间(进板处) P、C、B等待时间(出板处)

维护保养时间 机器故障报警时间 机器故障报警次数

搬送板错误次数 (物料)吸着率 (物料)装着率

物料换料时间 物料换料次数

物料吸起错误数目(一般指立吸、侧吸) 物料未吸起数目(没吸起料)

部品识别错误 P、C、B板识別错误(指MARK识别)

部品(形状)识别错误 P、C、B板识别(规格、尺寸)错误 其他错误

FEEDER吸料、抛料信息

FEEDER轴编号 物料用完次数 物料吸着数 物料装著数

吸起错误 (FEEDER不良引起) 未吸起(FEEDER不良引起)

REC ERR 物料识别错误 (一般由物料尺寸、颜色或LED亮度引起) REC (SHAP) ERR 物料(形状)识别错误(一般由物料形状、类别差错引起)

其他错误(一般由故障报警引起,如进板出板不良、MARK不能识别等造成)

设 备 维 护 手 册

2 设备机械配合、感应器、相机嘚调整

7 设备的电源连接与保护

更换X Y 轴伺服马达

1、切断电源后, 取下电机与轴连结处的盖子取下X/Y轴电机。

2、装上新电机, 锁紧电机固定镙丝, 接仩电源线 Encoder线

3、轻轻锁住电机与轴的连结镙母。

4、将Table X/Y手动移到原点位置X/Y轴的原点感应片与原点Sensor重合。

5、打开电源, 回原点

7、松掉电机与軸的连结镙母, 用手推动Table 将定位PIN的中心位置与Monitor上的中心对齐。

8、重新锁紧电机与轴的连结镙母, 盖上盖子

更换切刀 ( 切刀有几种型号,如只更換固定侧或可动侧中某一部分注意选用切刀型号与原来的要一致 )

2、用手动柄将头转到25度; 关气。

* 25度一般停不住, 如一人更换切刀, 可在28度停住

3、松掉固定块与调整块的镙丝, 可先取下固定侧切刀,再取下移动侧切刀。

4、重新安装切刀后, 旋转切刀左边的调整镙丝, 用手上下移动切刀, 使其正好能切断纸片(一般的书用纸), 但不能太紧

5、锁紧固定块与调整块的镙丝。

6、用手动柄将头转回原点、开气 ; 重回原点

1、按以上方法更換切刀。

2、先检查切刀在张开状态, 料带进入宽度是否合适

3、用手上下移动切刀, 检查切刀运行轨迹是否合适。

4、调整切刀推动连杆长, 满足2 、3项的条件

5、调整连杆长度后, 切刀Stop PIN要作相应调整, 保持1mm的距离。

6、再按以上方法调整上下切刀的配合

2、用手动柄将头转到7号与 8号位置之間。

3、用一面镜子放在头的下面平台上 ( 方便找镙丝 )

4、用M5的梯形内六角扳手松掉固定镙丝, 取下头的固定块。

5、一手用扳手向上顶贴片头的滑块, 一手紧握住头可慢慢取出

6、用尖嘴钳压住气管接口, 拔出气管, 贴片头取下。

* 第一个贴片头的气管较难取出, 注意不要把里侧气管接头拔松

1、在八号位置开始安装贴片头。

2、将贴片头接上气管

3、贴片头滑块的定位孔对准头的安装定位销, 将滑块下压固定。

4、用M5的梯形内六角扳手装上头的固定块

5、全部贴片头安装完后, 安装好Nozzle 进行Nozzle中心校正。

* 如没有仪器检测上镙丝时要听到两下响声,表示已上紧了

7、重噺检测组件取料高度/组件安装高度参数。

8、准备一片松下SMT设备校正标准板(1.6mm厚), 用黑色胶布反贴在板上

2、将需要取下内轴的头转到8号位置。

3、松掉内轴顶部镙丝

4、用内轴拆除治具放在内轴顶部并下压内轴弹簧。

5、用尖嘴钳取出内轴销钉

7、从内头的底部稍微用力即可取出内軸。

8、反顺序可安装内轴

? 注意销钉插入的方向

3、做一新程序, NC程序在PCB板中间随意取一点坐标, ARRAY程序可选用一常用物料, 并按ARRAY程式装好物料,洳2125R

4、选择此程序为生产程序, 单步生产完成此组件的贴装 ,记下Line Sensor检测组件的厚度, 如厚度为 0.55mm。

6 、切换到手动状态将手动柄反转到270度,量取PCB与Nozzleの间的间隙间隙值应为组件厚度下压0.2mm,测量间隙应为0.35mm

8、再按此方法重新检测一次。

2、先检测一下此物料的实际厚度如实际厚度为0.8mm。

3、选择此程序为生产程序, 单步生产完成此组件的取料动作后停止

? 用第五项调整时注意安全,此方法仅供参考

1、将手动柄转到270度的位置。

2、清洁供料仓Base Plate 将29mm厚的治具平台安装在上面。

* Q Cassette设整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所选的治具不同。(厚度不一样)

* 此位置的数据如有问题佷容易打断Nozzle。

1、将手动柄转到265度的位置

* Q Cassette 的调整方式相同,只是所选用治具不同

1、安装一新MA Nozzle在一号头上, 将一号头转到3号位置 145度。

1、机器囙原点, 安装一新SS型Nozzle 到一号头上

2、用手动柄将此头转到4号位置(认识位置)270度。

4、如距离不符合要求, 用梯形扳手松掉固定相机的四颗M5镙丝重新調整yytgjuhyeb

实际值与参考值的偏差不应超过正负0.5mm

1、旋转头右上侧有四个 P923A的检测Sensor。

3、主轴边根据12个头分成12等份每部分的感应片的宽度与形状不哃。

* 一号贴片头连接气管颜色有区别

* 主轴的底部平面有贴片头号码的编号。

* 由一输入光模块连接四个感应器

3、光模块的信号灯长亮表礻有效, 闪动表示无效。

4、每个贴片头外壳根据五个吸嘴可分为五等份每部分感应缺口的宽度与形状不同。

1、将手动柄转到0度

2、光模块嘚信号灯长亮表示有效, 闪动表示无效。

3、Sensor头部距贴装头的距离

* MV2F 如设备已比较老(Sensor老化),可将距离调短一点

1、设置方法与贴装头的距離同上。

2、CHK DET1 将手动柄转到0度进行设置与调整

3、CHK DET2 将手动柄转到64度进行设置与调整。

1、设置方法与贴装头的距离同上

2、将手动柄转到0度进荇设置与调整。

1、手动状态下, 各轴回原点

2、转动手动柄, 将任一头的机械气阀轮子转至VS轴(MS/DS)Lever压片的正上/下方。

3、压片与机械气阀的轮子的间隙为

4、如间隙不在范围内, 松掉Lever 压片固定镙丝, 重新调整。

* 无气阀调整, 如真空不足, 可清洁气路、检测真空电机

2、用手动柄将头转到270度。

VT 连杆的检查与调整

1、 续拆除两个以上的贴片头

2、 拆除下贴片头的空当移到1号位置。(取料位置)

3、 手动柄转到60度, 检查VT轴下滑杆与头的滑轨是否順滑

4、 如滑杆偏上或偏下, 则调整A连杆长度或检查其部件是否损坏, 如调整好长度手动转动头一圈后, 又出现偏差, 则很有可能为1或2号换向节损壞。

5、 用百分表打在滑杆下, 除掉VT轴马达的电源线, 手动转动VT轴皮带, 百分表的跳动应在0.03—0.05mm之间, 并检查皮带的松紧度

6、 如跳动超差, 则调整B连杆長度或检查其部件是否损坏, 如调整好长度手动转动头一圈后, 又出现跳动超差, 则很可能为3号换向节或C部分损坏。

7、 检查、调整完后重新安装貼片头

8、 重新检测组件取料高度参数, 并进行头的Offset值测

? C部分简化了实际图形

? A连杆调整长度时 调整1号换向节

? B连杆调整长度时 调整3号换姠节

MT 连杆的检查与调整

1、连续拆除两个以上的贴片头。

2、将拆除下贴片头的空当移到7号位置(贴装位置)

3、将手动柄转到110度, 检查MT轴下滑杆与頭的滑轨是否顺滑。

4、如滑杆偏上或偏下, 则调整A连杆长度或检查其部件是否损坏, 如调整好长度手动转动头一圈后, 又出现偏差, 则很有可能为1戓2号换向节损坏

5、用百分表打在滑杆下, 除掉MT轴马达的电源线, 手动转动MT轴皮带, 百分表的跳动应在0.03—0.05mm之间, 并检测皮带的松紧度。

6、如跳动超差, 则调整B连杆长度或检查其部件是否损坏, 如调整好长度手动转动头一圈后, 又出现跳动超差, 则很可能为3号换向节或C部分损坏

7、检查、调整唍后重新安装贴片头。

8、重新检测组件安装高度参数, 并进行头的Offset值测定

1、安装一新MA Nozzle 在某贴片头上。

2、转动手动柄, 将此贴片头转到4号位置, (認识位置)245度

4、照射高度一般高出Nozzle底部2—3mm。

1、取下一号头一号嘴的内轴, 安装上相机灰度测试的专用治具

2、取下废弃料物料盒。

3、用手动柄将头转到4位置(认识位置) 255度

7、如灰度不符合要求, 则在红色焦距部分对其进行调整。(MV2VB不在此处

这是有治具调试.    

4 用副操作盘选2号吸嘴.

5 机誡阀切换到吸气状态用2号NOZZLE吸住治具.(灰面朝CAMERA光面朝NOZZLE)

LS----调整windows至治具上,占面积70~80%-----按下bright check ----即显出brightness level-----如果未到达标准值.用小一字螺丝刀松开固定光圈的螺丝.轻轻动(小步动作)凹槽内的光圈.所定后再检测.

一般公司都没治具所以调试也不标准,以前我都是这样调试还好识別正常!一般2人操作方便点. 

5 一人到机台后面松开固定光圈的螺丝轻轻拨动凹槽内的光圈.(左强右弱吧)一人在机器前面观察吸嘴亮度的变化.夶至觉得好了就TECH元件检测

P783 系列主要由以下各种控制卡(常用)组成

MMC卡是(机器主机控制)的缩写对所有其他控制卡进行控制,他接收其他控制卡嘚数据并向其他控制卡传送正确的命令。

MMI卡是(主机接口)的缩写控制外部环节的接口,如主操作盘 FDD数据写入存取,以及后方操作盘(REAL PANEL)咑印机,显示器操作系统等。

利用顺序控制SC卡对插入系统,传送系统的写出错处理做出决定他将判定结果的数据送至MMC卡,并将指令從MMC卡送至其他卡

将来自摄像机的元件插入孔数据以及其他一些板上的MARK信号记入存储器,并与预先确定的标准孔位比较后对数据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送入 MMC卡,其 他 一 些卡属于 OPTION主要根据机器的一些特定功能,如 2D SENSON卡, 3D – SENSOR卡脉冲电机PM控制卡等。

NC : 伺服系统控制卡

NC 卡接收来自MMC卡运轉状态信号并按照NC程序设定的数据将信号送到驱动器来达到控制马达的正确运转。

PM : 步进系统控制卡

NC、PM卡与驱动器SC卡与光模块, MMI卡与显礻器等都是通过光纤回路连接的图纸中如2~12uw/10~39uw标识是表示回路光导纤维光通量的指标。需专门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在这个数据范围内,光導纤维的数据传送可以得到有效保证以让机器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保证主控箱的良好通风与正常的工作环境温度是保护卡板的最好方法

1、伺服电机/执行电机

2、步进电机 (简单介绍)

3、普通电机 (不介绍)

把输入的控制电压信号转换为轴上输出的角位移和角速度, 其转向与转速随控淛电压的方向与大小的变化而改变

电机 输出 电压 编码器 设计 电机

系列 功率 规格 序号 结构

电机系列 MSM 小惯性电机

编码器规格 A:2500p/r增量式 B:17位增量式

C:17位绝对式 D:17位增量式/绝对式共享

常用伺服电机的型号及位置 ( MV2 )

是一种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角位移的电机,其转轴输出的角位移量与输入嘚脉冲数成正比可通过改变脉冲频率实现调速

步进电机驱动器, 故障率较低, 后面不再作详细介绍

* 外部电压不稳 (没装UPS) 驱动器大滤波电容易损壞, 工作不稳定

* 负载工作异常造成 驱动器输出功率晶体管易损坏, 不能工作

* 调速模块IC损坏,不能工作或工作时振动工作 (松下1555258IC)

SPP/HDP/MPA各轴具体安裝电机型号不作详细介绍

驱动器在整个控制环节中,正好处于主控制箱( MAIN CONTROLLER )-->驱动器( DRIVER )-->马达( MOTOR )的中间换节他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来自主控制箱( NC CARD )的信号,然后将信号进行处理再转移至马达以及和马达有关的感应器( SENSOR ),并且将马达的工作情况反馈至主控制箱( MAIN CONTROLLER ).

常用交流伺服电机的驱动器

驱动器常見报警信号及解释说明

信号灯 颜色 保护功能

READY 绿色 开机后 主机读正常

BAS 绿色 回原点正常

SLM 红色 极限感应器保护

CE 红色 通信失败报警

LV 红色 低电平保护

具体报警原因表5未作详细介绍 可参照表6分析

326M系列 大功率驱动器 带散热片

326F 系列 较小功率驱动器

控制电源欠压保护 11 瞬间停电或电源容量不足引起的电压跌落

过压保护 12 OV 由于再生引起的转换器电压超过400VDC

低压保护 13 LV 主电源电压降落或瞬时断电或缺相使直流电压太低

过流保护 14 OC 变压器的输絀电流过大

过热保护 15 OH1 驱动器内部的功率组件过热,散热片超过规定温度

过载保护 16 OL 驱动器电流长时间超过额定电流

过热保护 19 OH2 驱动器内部的冷確风扇过热,电机过热超过规定温度

编码器AB相异常保护 20 ST1 编码器A B相检测不到

编码器通信异常保护 21 ST2 驱动器与编码器通信异常

编码器接线异常保护 22 ST3 編码器到驱动器接线异常

编码器通信数据异常保护 23 因噪声等原因而使编码器向驱动器传送错误数据

位置偏差过大保护 24 EPR 位置偏差脉冲数超过參数 设定值

混合控制位置偏差过大保护 25

过速保护 26 OS 电机速度超过参数设置的上限

指令脉冲分频异常保护 27

偏差计数器溢出保护 29 OF 位置偏差脉冲量設置超过

驱动器通信异常保护 32 CE2 地址码设置错误

驱动器通信异常保护 33 CE3 通讯数据错误

驱动禁止输入故障 38 SL CW及CCW驱动禁止都断开 极限保护

扫描失败保護 88 CPE 主机扫描失败

控制方式设定异常保护 97 CE4 驱动器与主机未连接

错误代号由红色闪动次数与橙色闪动次数构成

A 可清除错误 单循环内红色闪动次數表示个位

控制电源欠压保护 11 瞬间停电或电源容量不足引起的电压跌落

过压保护 12 OV 由于再生引起的转换器电压超过400VDC

低压保护 13 LV 主电源电压降落戓瞬时断电缺相使直流电压低于规定值

过载保护 16 OL 驱动器电流长时间超过额定电流

检测错误 17 被检测到有硬件错误

编码器通信异常保护 21 ST2 驱动器与编码器通信异常

编码器接线异常保护 22 ST3 编码器到驱动器接线异常

位置偏差过大保护 24 EPR 位置偏差脉冲数超过参数设定值

过速保护 26 OS 电机速度超過参数设置的上限

指令脉冲分频异常保护 27

偏差计数器溢出保护 29 OF 位置偏差脉冲量设置超过

驱动禁止输入故障 38 SL CW及CCW驱动禁止都断开,工作超极限

B 鈈可清除错误 只是红灯闪动 需重新开机

代码显示形式 保护功能 内容

G 闪动1 R 长亮 Y不亮 Over load 驱动器电流长时间超过额定电流 负载太重

G 闪动1 R闪动2 Y不亮 EPR 位置偏差脉冲数超过参数 设定值

信号指示灯:绿灯为状态提示灯;红灯为错误指示灯

电位器:驱动器调整使用

输出口:驱动器检测使用

灯 BAS 绿銫 回原点正常

OL 红色 过负载保护

SLM 红色 极限感应器保护

REG 红色 整流电路不正常

LV 红色 低电平保护

SPD 最大转速调整电位器/电机输出最大转速调整

ZERO 补偿值調整电位器/当速度指令电压输入为“0”伏时调整电机的转速也应为“0”

LOOP LOOP调整电位器/调整放大器比例的增益

STAB STAB调整电位器/调整放大器积分的增益

输出口 SPM 速度指示/输出额定功率(电机额定转速rpm)

IM 转矩指示/输出额定功率时的电机转矩

低电压保护 1、主电源容量太小 增加电源容量

LV 2、外蔀输入电压不稳(低于输入额定值) 检查输入电压

3、电源线连接不正常 检查电源线的连接

过电压保护 1、内部再生放电电阻断开 可在P-B2插入再生放电电阻

OV 2、外部输入电压不稳 (高于输入额定值) 检查输入电压

3、驱动器电路故障 更换驱动器

过电流保护 1、执行电机的接线 U、V、W短路或与地短接 检查电机

OC 2、执行电机接线连接不良 或电机烧坏 检查电机

3、频繁的伺服ON与OFF动作 动态制动继电器触点短接

4、驱动器电路故障 哽换驱动器

过热保护 1、驱动器功率组件过热 组件老化 更换组件

OH 2、驱动器并未异常发热 热敏IC坏 更换组件

3、驱动器通风不良或环境温度过高 清潔通风网

4、驱动器冷却风扇坏 更换风扇

5、驱动器过载 减轻负载

6、散热器不良或散热油不够 增加散热油

7、检查电机轴承、电机负载是否过大 OH2

過载保护 1、负载过重 检查负载是否被卡住 加强负载的润滑

OL 2、电机接线连接错或断裂 检查连线

3、电机轴承损坏 更换电机

编码器故障 1、编码器被重击 内部部件错位

ST 2、编码器密封不良 进脏物 清洁编码器

3、编码器接线错误 检不出A和B相 ST 20

4、编码器与驱动器连线有断开或没连接 ST21/ST22

5、编码器与驅动器连线之间的连接插头接触不良

6、编码器由于噪声等原因送了错误数据 ST 23

7、编码器的供电电压不正常 (5V±5%)

过速保护 增益设置错误 检查垺菜 中GAIN SETTING的设置

驱动器通信异常 1、光圈线断或信号传送不良

CE 2、驱动器地址设置错误

3、驱动器与主机接线不良或没连接

4、光圈线传送的发光能量不够,需加大

驱动器禁止输入 1、负载运动超过极限位置 手动回复负载

驱动器参数的输入与检查

驱动器常见报警信号及解释说明

不同机型間的驱动器借换

? 松下插件机 AV 电机与驱动器与MV2C为同系列

? AVK 电机和驱动器与MV2F 为同系列。

? RH3 电机和驱动器与MMC 为同系列

? RH与MMC所用的YASKAWA 型驱动器洳更换,要重新根据所用轴的需要重新设置参数

? MV2F/MV2V更改电机速度可直接在服务菜单中更改《Driver Gain》数据。

***保证驱动器的良好通风与正常的工莋温度是保护驱动器的最好方法

更换驱动器的一些注意事项:

1) 确认所要更换的驱动器型号和原先是否一致(编号需完全相同);

2) 查看原驱动器上是否有一些地址的设定如有的话,更换驱动器与原件保持一致;

3) 要取下原驱动器上的电源线和控制线以及光导纤维时查看線的接头处是否有不良现象光导纤维端头切莫用有腐蚀性溶剂清洗;

4) 一定要在主机完全断电的情况下更换驱动器;

5) 驱动器的外壳接點线不要忘记连接;

6) 电源线和控制线的镙丝要锁紧;

7) 更换驱动器试运行期间,每隔两小时应观察一下其运行状态;特别注意电机与驱動器是否有异常发热

作为一种常用的电器(输入信号),在机器的实际运转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说与OPTICAL MODULE 和DRIVER配合一起使用,丅面有一张表格列出了感应器的一些指标和参数

传感器工作方式 光敏式 反馈式 机械式 磁感应式

连接方式 并联 并联 串联 并联

如何识别一些瑺用感应器的好坏

1. 感应器的两种状态(LED灯亮或LED灯灭)

2. 通过万用表来确定是否有正确的工作电源(PIN1与PIN3,24V)

3. 在状态的变化中信号电压昰否发生变化(PIN2与任一端子间)

各轴常用的原点 极限保护Sensor

(同系列根据定位边的不同 常开常闭 线长线短再作细分)

PL 正极限感应器、OR 原点感应器

P919 系列 自带放大器 设备传送轨道上用

直到 green LED 闪动过后长亮设置才有效

直到 red LED 闪动过后长亮设置才有效

* P922S的设置方法同上。 922M代光圈线922S不代光圈线。

氣缸检测用磁感应 Sensor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店铺开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