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的老板椅子多少钱,值个两百块钱吗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这把椅子是什么种类的椅子?名称是什么?能估计下木质的更好〈木质是白色,坚硬,快100年了还很结实〉!椅子座位下面是个类似柜子的东西能放东西!求真相,长知识!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典型的明式家具.这种上椅下柜形式的家具很少见,至少我在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中没有查到.按上面椅子的式样分类,这椅子应该属于扶手椅中的玫瑰椅,更具体的叫法是“直棂围子玫瑰椅”.常见为榉木制作.你外公是哪里的?
这把椅子的原木色为乳白色你能说说是什么木质的吗?非常坚硬,敲击有脆响,
仔细看此椅的靠背又比玫瑰椅略高,接近南官帽椅的高度。
你这椅子真不多见,地主家传下来的一百多年的东西应该是个不错宝贝,好好收着吧。
呵呵 麻烦你挂念下 想起什么麻烦你说说,等几天没好的回答 分都给你,感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买2把椅子和1张桌子要付100元钱,买8把椅子比买2张桌子要多付100..
买2把椅子和1张桌子要付100元钱,买8把椅子比买2张桌子要多付100元钱。求椅子和桌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题型:解答题难度:偏难来源:同步题
桌子50元;椅子25元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买2把椅子和1张桌子要付100元钱,买8把椅子比买2张桌子要多付100..”主要考查你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列方程解决问题
列方程解决问题: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参加列式。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就是方程。它的优势体现在可以使未知数直接参加运算。 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步骤: ①审题,弄清题意:即全面分析已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未知数的关系。特别要把牵涉到的一些概念术语弄清,如同向,相向,增加到,增加了等。②引进未知数:用x表示所求的数量或有关的未知量。在小学阶段所遇到的应用题并不十分复杂,一般只需要直接把要求的数量设为未知数。③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④解方程,找出未知数的值。⑤检验并写出答案:检验时,一是要将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太原方程,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二是检查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的要舍去,保留符合题意的解。
发现相似题
与“买2把椅子和1张桌子要付100元钱,买8把椅子比买2张桌子要多付100..”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860593421919150107840310369481011625日志用户版块帖子
阅读:8173
主题:横山交警大队领导:你的椅子值多少血汗钱
UID:8135793
在线时间1小时
金币142威望100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1)|粉丝(1)
横山交警大队领导:你的椅子值多少血汗钱
网曝:6月1日,榆林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支队长周宁带领支队办公室、警务保障室、车管所有关人员,到横山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检查督导黄标车淘汰治理工作。听取工作汇报后,周宁支队长要求要紧盯任务,夯实责任,强化措施,坚决打赢20天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治理任务。
但从报道的图片看出横山交警大队长的这把椅很扎势,少说值几万块钱吧,有网友评论说。
看来横山交警大队长的屁股很值钱,一把椅比10个贫困户的全年收入还多。
横山交警大队队长,你这次火了!
=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UID:356851
在线时间1165小时
金币3761威望1754宝宝人气0粮票1
关注(4)|粉丝(224)
队长,你的椅子哪买的,我也想买一把。
UID:8157010
在线时间0小时
金币10威望100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0)|粉丝(0)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请广大网友文明发言,理性评论!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华商论坛 如何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7x24小时)
在线咨询.:
华商论坛公众微信
华商头条下载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全文阅读 - 书包网
|||||||||||||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
作者:马未都 &上传: &下载:
&更新时间: 20:59:00&文章状态:连载中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 01 盛世收藏--历史
  每到周六的早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北京市有两个地方万头攒动。一个是天安门广场,大家都在举头看升国旗;一个是潘家园市场,大家都在低头寻国宝。这就是我们今天收藏的现实情况,每个人都希望从我们古代遗留下来的东西中,捡到自己心爱的东西。
  但过去不是这样。我小时候,看到的景象都是破坏文物。在我11岁的时候,“文革”刚开始,大量文物遭到破坏。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我们家后面有一个下水道堵了,我们都去看,结果从下水道里掏出来一个鎏金佛,当时说是金佛。那时所有人都把家里价值连城的古董扔掉,说是“破四旧”,扔掉以后心里就踏实了,认为安全了。
  那是我们历史上不堪回首的一段岁月。但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了重新的认识,每一个人都开始关注自己的文化,关注自己的灿烂文明。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一个现状。
  【五次收藏热】
  收藏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积累财富、积累知识的过程。人类最早的收藏就是积累的财富,是什么呢?粮食,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当我们的衣食解决以后,我们才注重精神的需求,这时文化标识的东西对我们每个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古代收藏热跟今天有所不同。我国历史上有过多次收藏热,统计起来大约有五次:第一次是北宋时期;第二次是晚明时期;第三次是大家熟知的康乾盛世;第四次是晚清到民国初期;第五次就是今天。今天的收藏热,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它给我们带来的愉悦。
  【收藏热的特征】
  收藏热的形成,必须要具备几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就是官方的提倡和默许。比如北宋末期宣和年间,伟大而窝囊的皇帝宋徽宗非常提倡收藏,他首先成立了国家画院,自己任画院院长—一个皇帝亲任画院院长!他网罗天下所有顶级画家聚集到他的门下,为他作画,编辑《宣和画谱》。官方的提倡是收藏热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今天,官方也提倡。比如央视有《鉴宝》栏目,每个博物馆都不停地推出各种各样的文物展览。这些在我年幼的时候,都不可能看到。
  再有就是国家对文物的收购。这些年,国家用重金买下很多流散在世界各地的文物,收归国有。比如故宫博物院在1995年,斥资将近2000万元人民币,买了一张北宋的画,张先《十咏图》。这张画早年从故宫流出去,现又收归故宫。2002年,财政部又斥资将近3000万元人民币,买了米芾著名的《研山铭》,收归国有。这些都表明国家的许可或者说提倡的态度。
  第二个特征是出版物集中。今天能够看到的所有有关文物的出版物,都是在收藏热时期出现的,包括北宋、晚明、乾隆时期、晚清和我们现在。
  我喜欢收藏的时候,先喜欢的是陶瓷。当时全国有关陶瓷的书就两本,一本是中国硅酸盐学会编的《中国陶瓷史》,一本就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瓷》。今天完全不同了,如果喜欢收藏,不管哪个门类,你去书店,五花八门的书,所有资讯都可以很轻易地查到。我喜欢陶瓷收藏的时候,是查不到的。
  出版物集中也是收藏热的集中体现。比如宣和时期的《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宣和博古图》,这些都是北宋时期的著作。晚明时期,有一个文学家,也是画家,叫文震亨,是文徵明的曾孙。他写了一本关于鉴赏收藏的书《长物志》。长,在古音中念“丈”,“家无长物,诗书自乐”。“长物”,指多余的东西,是自谦的说法。古人把一些很贵重的东西,说成是一种人生多余的东西,就叫长物。那么乾隆时期,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为了编辑天下所有他收藏过的名画,编出一本书叫《石渠宝笈》。还有《西清古鉴》,也是乾隆时期编的书。晚清就更不用说了。民国初期有一个人叫赵汝珍,写了一本《古玩指南》,这是给所有收藏的人看的一本收藏手册。
  以上这些都说明出版这类书,一定是收藏热的时期。
  第三个特征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就是摹古和作赝成风。
  摹古是君子坦荡荡:我模仿前朝的成就。我以我现实的力量,来达到古人曾经达到的一个高度。比如乾隆皇帝,他最愿意做的就是这件事。乾隆很多瓷器的落款就写着“大清乾隆仿古”,他写得很清楚:仿古。当然,也有一部分不写,他就要以自己的能力达到古人的高度,让你真假莫辨。作赝的出发点就不一样了,它是为了欺世。今天很多搞收藏的人都被作赝,简单说就是作伪、作假,给苦恼着。每个人拿到东西以后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它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都苦恼这件事。这就是作赝成风,也是收藏热的一个标志。
  今天摹古市场非常多,比如全国各地家具市场大量的仿古家具出现,告诉你就是仿的,用很好的木头做出来,跟古代的样子一样,希望你的家里改变一下气氛,从西式的样子变成中式的样子,这是君子坦荡荡的行为。我觉得这也是收藏热的一个标志,在实物表达上的一种方式。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作伪地有这么几个:作画,作古玉,主要是苏州。过去一说这画是“苏州片”,什么意思呢?就是苏州这个地方作的伪。北京在晚清到民国初期的时候有一个作伪画的地方,它在哪儿呢?就在鼓楼前面,后门桥那个地方。所以,有的行家一打开这幅画,就说是“后门造”,就是后门桥作的伪。我们今天作伪比较严重的地区,比如陶器就是河南,玉器是安徽,青铜多出自西安、洛阳;这些都是作伪的集中地,但是不表明其他地方不作伪。我想今天的陶瓷摹古作伪最高产地一定是景德镇,那里聚集了天下所有的能工巧匠。
  最后一个特征就是市场繁荣。北宋、晚明、康乾盛世、晚清到民国初年以及今天,这五个时期都是市场非常繁荣的时期。
  我看了央视播出的一条新闻,说我国现在有7000万收藏爱好者,7000万人,这是非常庞大、非常了不起的一个数字。
  【第一次收藏热:北宋】
  我们了解了古代的收藏热,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唐代以前没有收藏热呢?唐代是有人收藏,唐太宗啊!但我们要知道,那是皇帝的收藏,它不会反映到民间。唐代社会,它的文化是开放型的,它不是一种收敛型的社会。我们今天的文化是在宋代以后才定型的。从史学家的角度看,宋代的文化是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一千年的一种基础文化,程朱理学规范了中国人生活的准则。宋代以前,古人的生活跟今天有很大的不同;宋到明这一个时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的变化。
  宋代是一个收敛型的社会,对文化有一种聚集的想法,收藏热就形成了。尤其有了宋徽宗这样一个皇帝。这个皇帝政治上碌碌无为,艺术上却非常有造诣。他创造了一种非常漂亮的书体,叫做“瘦金体”。创造一种书体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到了宋朝。我们知道,所有法书作品在宋代以前就定型了,无论你怎么写,都很难超越这些字体。宋徽宗作为一个皇帝,酷爱艺术,他所创造的瘦金体,我们今天去博物馆就可以看到。
  宋代的统治者,标榜自己以文治天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他为什么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呢?是因为他觉得这个社会不能靠武力解决问题。宋朝的版图比较小,尤其到了南宋,版图变得非常小,大概不足我们现在国土的五分之一,就是江南这几个省。但是请大家注意,宋代的享国时间却是历史上最长的。
  我们从史学的角度去考察,时间最长的朝代我们一般都说是汉朝,但是汉朝中间有王莽割断了14年。宋代没有被割断,尽管迁都了,但南宋延续了北宋,时间没有割断,长达319年。而大唐只有289年,明朝只有276年,清朝只有267年。如果我们承认汉代被王莽割断这个史实的话,那么西汉只有214年,东汉只有195年。300年,对中国所有的朝代都是大限。
  只有宋代,这样一个看似软弱的朝代,以一个非常丰富而柔弱的文化,撑住了这个300年的大限。这就是我们要对它的文化重新审视的一个原因。典型的说法就是以柔克刚。它对我们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我们的行为准则有着巨大的影响。
  宋徽宗很喜欢画画,他画了很多花鸟画。当然从鉴定的角度上讲,有的专家认为有的画是代笔,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画确实是他本人所为。比如,在2002年,嘉德拍卖会上拍了一幅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画的是花鸟,表明宋代人的一种追求,表明皇上心里的一个乐趣。画画得非常细致,都是花鸟。这幅画当时拍了2300万人民币,加上佣金是2530万。这幅画在国外流落了多年,终于回到祖国进行拍卖。但不幸的是,又被外国人买走了,在我们家门口晃了我们一下,没有真正回到祖国的怀抱,和我们照了一面,又被别人抱走了。
  这幅画是2002年世界上最贵的一幅中国画了。在拍卖之前,有一个老者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跟我说:“马先生,我非常喜欢那幅画,那是我终生梦寐以求的一幅画,这次我想倾我全部的力量把它买回来,你看行吗?”我说:“当然行,买回来当然是个好事了。”
  我们当时都不知道它能拍到多高,保守的估计,1000万是个大限。结果在拍场上,他一直在观看,在叫价到1300万的时候,他伸了一下手,然后很快就被人盖过去了,他没有能力把这幅画收回祖国来。拍完以后他跟我说:“虽没买到,但我很高兴,我终于拥有了它一秒钟。”因为他在1300万的时候一举手,那个瞬间是属于他的。如果没有任何人出钱了,这幅画就归他所有了。但不幸的是还有别人在出价,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短暂的喜悦和深深的无奈。
  这就是宋徽宗所创造的一种文化,他自己不能想象。他是一个受尽屈辱的皇帝,中国皇帝像他那样受尽屈辱的,就他一人。但是他留下了如此辉煌的艺术品,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向往并引以为自豪的文化。
  【第二次收藏热:晚明】
  再看晚明,一个文化非常繁荣的时期。史书上记载说嘉靖、万历时期由于皇帝不上朝,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其实社会还有另外一面,就是当时的经济富足,我们可以用实物来证实。比如我们知道的话本小说,嘉靖时期是《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发行;到了万历时期,《西游记》、《金瓶梅》这些作品都在发行;像“三言”、“二拍”,大量话本小说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还有崇祯朝的《天工开物》。西方人对中国忽视《天工开物》还表示不解,说皇帝是不是没看过这样的书啊?这样重要的科学著作,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引起资本主义革命呢?英国有一个科技史学家李约瑟,他有一道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他问:资本主义革命,就是工业化的革命,为什么没在发达的中国产生?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当时不注重无形资产,不注重知识产权。晚明时期,大量知识分子、上层社会追求生活的奢靡,商品跟着就出现了。
  比如我们知道时大彬的紫砂、江千里的螺钿、黄应光的版刻、方于鲁的制墨、陆子冈的治玉、张鸣岐的手炉,等等。这些手工业品都是署个人名款,充斥整个市场。今天统计,署着“张鸣岐”款的手炉,大概有4万件存世。一个人不可能制造出这么多的手炉!只能说明他的人名已经变成一个品牌。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出现了一个特征,就是品牌意识。我们熟悉的品牌都是个人名。
  我们今天知道的西方的著名品牌基本上都是人名。比如服装有范思哲、阿玛尼,汽车有丰田、福特、奔驰,还有波音飞机,路易·威登的包,这些都是人名,跟我们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品牌意识一模一样。但不幸的是,这个品牌进入清朝后,叫做“大清康熙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到解放以后,叫做“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不再注重品牌。
  我们刚解放的时候,由于要向西方各国出口,没有商标是不能出口的,所以我们被迫出了一些品牌。
  叫什么“天坛”、“东风”、“解放”、“红旗”、“蓝天”、“白云”,都找不着调的事儿写在上头,当成一个品牌。问题是蓝天、白云都不为此事负责,梅赛德斯·奔驰却能为此事负责。这就是对品牌意识的淡漠,对无形资产的淡漠的一个史实。
  同光中兴时期,资本主义第二次萌芽,中国人的品牌意识又出现了。接受第一次被扼杀的教训,这次的品牌叫什么呢?叫外号。比如我们都知道的狗不理包子、王麻子剪刀、葡萄常、泥人张、烤肉宛,姓名都说一半儿。所以,中国的品牌在资本主义的第二次萌芽时期,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品牌都是半拉人名,羞羞答答。
  第三次用人名作为品牌的第一个人是李宁。他拿完世界冠军退役以后,创造了一个品牌,叫做“李宁”牌。我有一次去王府井利生体育用品商店,不幸看到这一幕:那时候李宁的牌子刚上市,很多人不适应。售货员给一个人介绍,说这是新牌子,叫李宁牌。那个人愣着,看了半天,说:“我身上怎么能绣一个他的名字啊?”他是这个概念:我的身上不能有别人的名字。但是他不知道,他穿的皮尔·卡丹的西服,也是别人的名字。
  这就是那道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资本主义未在中国诞生的一个基础原因:中国人不大注重无形的东西,不注重个人创造。而资本主义的一个特征就是注重个人创造,要把个人无形的东西变成有形的资产,这才能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第三次收藏热:康乾盛世】
  中国第三次收藏热是康乾盛世,这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段盛世,长达一百年。可以说,整个18世纪,从1700年到1800年,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康乾盛世的产生,我觉得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康熙皇帝的伟大和英明。康熙,一个极易吸收外来文化的皇帝。这个文化不仅仅是汉文化,还包括西方文化。他请来大量西方老师来教他几何、天文、机械。我查了一下,他学过静力学,我们一般人今天都不学这样的学问。康熙是一个非常开明的皇帝,他对自己的要求,是要成为一个全能的皇帝,他做到了这一点。他也影响了后来的雍正、乾隆,使这一百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百年。
  到了他儿子,就是雍正这一代。雍正是一个非常勤勉的皇帝,他批过4万多份奏折,这些奏折至今在国家档案馆里保存。雍正在位十三年,平均每天至少要御批10件奏折,最少时要写一个字:览;最长的洋洋万言。
  我们都知道,用毛笔写字,不停地写,写一万个字大约需要两天时间。用钢笔写,写得快的人大概一天可以写一万字,毛笔写得要慢。这样勤勉的皇帝,他的政务非常繁忙。雍正跟他的父亲,跟他的儿子都不能比,他没有下过江南。他处在清朝康乾盛世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他要整顿吏治,要改革康熙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所以他就没舍得出门。
  那么,雍正怎么去减压呢?他对艺术品有要求。在中国历代皇帝里,雍正对艺术品的要求最为具体。比如,史料记载,雍正七年(1729)四月十三日,太监刘希文交来成窑五彩磁罐一件,无盖。我们将来讲瓷器的时候会讲到这一点。成窑五彩,就是后来的斗彩。就是太监交来的这件斗彩,没有盖。皇上就下旨:“着做木样呈览。钦此。”意思是你先做一个木头盖,画好了给我瞧瞧。
  隔了一周,二十日的时候,木样就做好了,画了五彩木样一件呈览,拿给皇上看。皇上又说:“将此罐交年希尧添一盖,照此样烧造几件。原样花纹不甚好,可说与年希尧往细里改画。钦此。”皇上说的太具体了,说照着这样给我做几个。原先这个画得还粗了点儿,你给我再画得细点儿。
  年希尧是雍正时期的重臣,他受他弟弟年羹尧的牵连,被罢免过。罢免的第二年,就是雍正四年,重新起用,所以他干活非常认真。
  像这样的史实,记载了一个皇帝在艺术上的要求,这个要求一定得传达到下面。所以,我们今天能看到雍正这一朝的瓷器,非常精美。清代瓷器的高价,很多都是雍正一朝所创造。
  【第四次收藏热:晚清到民国初年】
  晚清到民国初年的第四次收藏热,跟以前有所不同。它主要是外需加大,内需相对缩小。晚清时期民不聊生,在西方列强的多次侵扰之下,中国人都感觉到生活岌岌可危。除了个别人的生活很好,大部分人的生活质量都很差。等到西方人终于打开了中国这扇神秘的大门,能亲自看到中国古老文明的时候,他们垂涎了很久的中国文化终于摆在他们面前,所以西方人开始大肆掠夺。
  我们今天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看到中国的灿烂文明,大部分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大约都是鸦片战争以后到抗日战争爆发这一段时期流出去的。
  【民国四公子】
  民国时期有著名的四公子,张学良就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张伯驹,凡是对收藏有兴趣的人,都知道这个大家。溥侗,溥仪的同族兄弟。再有就是袁寒云,袁世凯的二公子。这四个人被大家统称为“民国四公子”,非常儒雅,都酷爱收藏。
  张伯驹当年花了4万大洋买了《平复帖》,后来捐给了故宫。《平复帖》是跟三希堂那著名的“三帖”齐名的法书。后来,又花了240两黄金,买了展子虔《游春图》。买《游春图》的时候,张伯驹把自己的豪宅卖掉凑钱。
  他那座豪宅占地15亩,原来是清末著名大太监李莲英的旧宅。15亩有多大呢?换算成平方米,是整整1万平方米!今天在北京城里的1万平方米的四合院,先不说买要花多少钱,拆迁就要拆出3个亿!非常巨大的数字。
  张伯驹把这个宅子卖掉,加上妻子的首饰,加上自己现有的钱,凑足240两黄金,买到了展子虔《游春图》,最后也捐给了国家。这就是民国时期收藏大家的一个心态。
  再比如张学良,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他把所有的收藏拿出来,在台湾拍卖,所得的款项都捐给社会。拍卖现场非常热烈。其中有一件拍品,我记得很清楚,拍了160多万,赢得满场鼓掌。这时候那个人站出来,说:“钱我照付,但东西我也捐掉,再拍一次。”这反映了一些收藏家喜爱传统文化、赞助社会的一个心态。
  【收藏的分类】
  想了解收藏,首先应该知道收藏的一个大致分类。民国时期的分类特别简单,就分硬片、软片。两人对话:“您收什么啊?”“我收软片。”那就知道你收藏的大方向了。书画、地毯、织绣,凡是可以卷起来的,一般都称之为“软片”,剩下的都称之为“硬片”了。比如陶瓷、玉器、铜器,这些都属于硬片。
  今天有了非常科学的分类,按照科学的名称分类。人家再问:“您喜欢什么啊?”你可以回答:“我喜欢陶瓷,我喜欢玉器。”也非常明确,不用很内行的话。行话多少显得有点儿江湖味儿,行内能听懂,行外听不懂。我们今天的收藏分类,是行内、行外都能听得懂。
  【收藏的准备】
  从收藏的角度讲,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准备。今天喜欢收藏的人太多了,但是冒冒失失地进来,没有准备,就会出很多问题。那么,收藏首先应该准备什么呢?第一条就是理论先行。你首先应该知道你要收藏什么,再把对应的书找来看。比如说,我喜欢陶瓷,我就找《中国陶瓷史》看看,我得把中国陶瓷先弄清楚。人家一说宋代五大名窑,我就得知道是“汝官哥钧定”。
  专业上做准备非常重要,不是光说自己收藏就行了。你跟人家一张嘴,人家就说你是个棒槌。你跟人聊天,说:“我喜欢斗(音抖)彩。”说错了,念斗(音豆)彩。“斗”是双音字,如果你没有很深的了解,你一说错,人家就知道,你是个棒槌,是一个不懂行的人。
  第二点就是最好请个老师,交个朋友。但这条要注意,一定要找正经人,不要找一些走旁门左道,全是巫术的人。再有一点,你请的这位老师应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比如说在专业单位任职、有过收藏成就,这样的人会对你有很大的好处。有时候别人教你一句,省得你摸索半天。当然,我现在说的都是理论问题,你也可以不请老师。比如我刚喜欢收藏的时候,我就没请,也没地儿请。我就是逮着这个人问一句,逮着那个人问一句。所有人都可以是你的老师,但你要自己多思考。
  第三点就是多接触实物,有机会就看。接触实物有很多种方式,最多的就是看展览。我早年酷爱看展览,所有的展览不落空,一般都是开幕看一次,闭幕前再看一次。看的时候要仔细,记住所有特征。现在展览很多,跟我喜欢收藏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另外,看的同时能上手尽可能去上手。比如拍卖会的预展,你可以去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下。别人有好东西,你在不违反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可以上上手,但一定要小心。
  翰海拍卖公司就出过一件事。一位老兄一进屋就两眼发直,直接对着一个瓶子冲过去,他没看见瓶子前面还有柜子,柜子上还有玻璃。结果一头撞到玻璃上了,玻璃当场就把瓶子给切碎了,后来还引发了官司。我挺能理解这种心态,因为我原来也碰见过这么一件事。那时候我还没做博物馆呢,我家里东西多。有一个酷爱收藏的老先生上我们家来看东西,一进门就直奔着东西去了,没看见脚底下有地毯,结果绊了一个大马趴,摔倒了。这些人就是心里非常着急。但是看文物的时候,心里绝对不能急。不论你多么想看见这东西,都要注意观察,注意周围的环境,这就是你上手时的一个规矩。你不懂这个规矩,就会付出非常惨痛的代价。
  我亲眼见到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两个人各看一个盘子,看完后没有按照规矩都放下,再去拿对方的盘子看。他们互相手递手,结果当场俩盘子就都撞碎了。眼睛是有视差的啊!那时候,我在旁边看着都一头大汗,甭说他俩了,就跟水洗的似的。
  你看古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特征,要注意到所有的细部。比如底部,有机会尽可能地去看到。我当年去故宫参观,那时候故宫的条件没有现在好,展厅里灯光非常昏暗,我自己带着手电筒。我第一次拿出手电的时候,工作人员都冲过来说:“你想干什么?”我说:“我就是想看清楚点儿。”他说:“这不是看得挺清楚的吗?”他不知道,他说的那个清楚,跟我说的清楚,实际上有很大差距。他只要看到东西在展柜里,就算清楚了;我是要看到所有的细部,才算清楚。我去的多了,就跟里面的工作人员混熟了,再拿手电也没人管我了。
  后来有一次,我去的时候,我就指着一个瓶子,跟他们说:“你们那瓶子被人动过了。”那人说:“不可能。”我说:“肯定动过了,你最近是不是没上班?”他愣了,说:“是没上班,我请了一个礼拜的病假。”我说:“你问问,一定动过了。”他就真的打了个电话一问,那个东西确实被动过了,拿出去照相后又送回来了。他觉得特神奇,就问我:“你怎么知道这个东西动过了呢?”我说:“这事儿对你来说特难,对我来说就很简单。这个瓶子每个面的图案不一样,我每次来看的都是这面,我特想看到背面,可就是看不到。结果这个瓶子照完相,被送回来的时候,放的人随意一搁,把背面冲外,我终于看到了。”
  【收藏的注意事项】
  那么,收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呢?我觉得对每一个收藏的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量力而行。收藏是一种乐趣,你绝不能把这种乐趣变成一个负担。
  我碰到过很多把乐趣变成负担的人。有一次,我回家,家里坐着一个老太太,在那儿哭。我就很诧异,我不认得她。我就问:“您什么事?”她说:“我们家老头儿把所有钱都买古董了,日子没法过了。他谁的话也不听,就听你的,你能不能劝劝他?”我说:“我可以劝他,但是你怎么知道我家的地址呢?”她说:“我们家老头儿本上写的有。我来找你,你不能跟他说。”我说:“行。”
  于是我就去找他们家老头儿。我一推他们家门,推不开—东西买得太多了。老头儿也不懂,好的、坏的什么都买,买的满屋子都是,连门都推不开。但那老头儿不错,我就跟他聊。他说:“我有四个孩子全在美国,我有很多钱。”我就劝他:“有再多的钱,架不住没有节制地去买古董。您这样把收藏变成沉重的负担了,已经不是乐趣了。”他说:“我有退休金,我有医保,所以我什么都不怕!”但是他老伴怕啊!我说:“您这样收藏是不行的,您应该跟老伴商量,不能什么都买。”
  我跟他聊了很久,老头儿对我特别感激。我出了他家的门以后,他说门口的汽车是他们家的,他儿子走的时候留下的,让我开走,送给我了。我一看,车的四个轱辘都是瘪的,不知搁多久了。后来他的老伴跟我说,他好了很多,买古董开始有节制了。
  收藏要注意的第二个事项,就是戒贪,这一条非常重要。贪是人的本性,总想买的东西比别人便宜,就非常容易上当。我年轻的时候也贪,但我有一次被贪咬着了,以后我就不贪了,我知道警告自己。
  有一年我去重庆帮人鉴定,也是通过各种关系介绍,必须得去,我跟另外两个专家一块儿去了。我一出机场大门,我就知道这事有点儿要坏。迎接我们的人,给我们献上了一大束鲜花。这鲜花有多大呢?就是你抱着这鲜花,就看不见路了,只能看见脚底下。这还不算,开着加长的卡迪拉克来接我们。吃饭的时候喝酒,啤酒杯之大,我从来没见过。面对面的人要说话,都得躲着桌上的杯子,要不杯子就挡着脸。
  由此可见,主人是一个特别夸张的人。他拿着这大啤酒杯就过来了,他说:“你们来了,使山城增色,日月增辉。”就说那样不着调的话。喝酒的时候特痛快,一仰头就喝。那酒一小半进了嘴,一大半全从杯子里倒出来了,身上跟洗澡一样,全湿了。这时候,我就已经预测到这样的人的收藏了。
  第二天,我们去给他鉴定,鉴定的时候就非常难堪。他把自己一个特大的茶馆停业,让我们在里面鉴定。我进去的时候,还是比较机灵,先观察了这屋子。我知道古董大约从哪个门拿出来,我就坐在相反的方向。鉴定一共有三个人,那两个人坐在前头。我心说:让他们先说,我不先说,先说得罪人。结果他们两个人看完以后都不说话,一个一个挪,挪到我这儿了,他们说:“你先说吧。”我没有退路了,只能先说。所以说,人不能太聪明,太聪明了反而坏事。
  最后,基本上每件东西都是我先说,我肯定要实话实说:你这个东西,不真。那个人听了,不停地流汗。他可能想:我这里怎么也得有真的,不能都是假的吧?但不幸的是,都是假的。然后,我就打圆场。我问:“你还有多少东西?”他说:“我还有好多呢。”我问:“在哪儿呢?”他说:“在地下室。”我说:“这样,咱们去地下室直接看,不用当着你的工作人员了。”好几十个工作人员在旁边站着,我觉得他特别难堪。
  我们两个人进了地下室,我就跟他说:“你这件东西大英博物馆有,这件故宫有,这件大都会博物馆有,这件上海博物馆有。全世界的博物馆,倾二百年国家之力,买到的东西,全都在你们家地下室?咱先说这件事的可能性有多大?”他急了,说:“那万一有一件真的呢?”我说:“问题是没有这个万一。你到印刷厂,过去排版都是排铅字。你抓一把铅字,往地下一撒,就是一首唐诗,这可能性有没有?有,就是太小了,跟你们家地下室有真文物的可能性差不多。”这么一说,他就明白了。他说:“我花了很多钱,但是,只要有一件真的,我就把所有钱都捞回来了。”
  他这种心态就非常不好。这事过去很多年了。前两天,他又给我打电话,说:“马先生,我今非昔比了,眼力大大提高了!”我不知道他到底提高了多少。
  收藏的第三条注意事项,就是不能轻信故事。每个人都有缠绵悱恻的故事,我收藏几十年,也听说了无数个故事。当年我也爱听,人一说我就信,还跟着人家一块儿担忧。比如,人家告诉我说:他的姑姑当年是一宫女,现在住乡下,当年带了很多宫里的瓷器,让我去看。那我就去吧。怎么去?开车去。那人说没多远,一会儿就到。我们就坐着车,走了很远。那时候也没高速公路,坐了大概有仨钟头了,还没到,我就问:“不是说一会儿就到吗?这么长时间了。”他朝外看了看,说:“没事,别急,走了有一半了。”然后又走仨钟头,还没到,我又急了:“这都多远了!”这时候他把地图拿出来看了看,说:“这回真有一半了。”
  这就是听故事的代价。我在十二个钟头以后,从早上天没亮就出发,两头见月亮,终于到人家了。我瞧着那老太太,历史上肯定不会是宫女。老太太特麻利,从灶台后面草垛子里抽出俩碗,我一看,早上还喝汤呢!她说是皇上用过的,但怎么可能是真的呢?
  我当年就被这种故事诓得到处都去,好在那时候年轻,诓点儿时间也不在乎,去就去了,慢慢就机灵了。所以,收藏中不能过多地听这种故事。今天说他们家祖上是太监,后天又说他们家祖上是宫女,这种事多极了。不要轻信故事,我们就事论事,就物论物。
  收藏的历史我们大概有所了解了。赶上好的时代是每一个国人的幸福。伴随国泰民安,收藏热带给中国人一些新奇的感受,这种感受促使我们很想探求收藏的奥秘。家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就从家具讲起。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 02 床前明月--交椅
  但凡知道一首唐诗的人,就知道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看到的所有解释,大致都是这样:在一个深秋的晚上,李白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看着地上如霜的月光,不由升起思乡之情。这首写进小学课本的诗,影响非常广泛。但这个解释中有一个大谬:李白诗中的“床”,不是我们今天睡觉的床,而是一个马扎,古称“胡床”。
  【起居方式】
  我们要了解这段历史,首先要了解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我们是惟一改变过起居习惯的民族,世界其他民族都没有改变过。以专业论,人类的起居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席地坐,一种叫垂足坐。所谓垂足坐,就是坐在椅子上,腿是垂着的状态。我们是席地而坐的民族。
  两千年前,亚洲地区基本上都是席地坐,比如日本、印度、尼泊尔、泰国、韩国、朝鲜,都坐在地上。我们看韩剧、日剧,主人一回家就坐地上了。坐办公室不算,那是非常西化的一件事情。欧洲则是垂足坐。欧洲人两千年前已经坐在椅子上了,为什么呢?因为欧洲地区气候比较湿冷,迫使他们高坐起来。而我们亚洲地区,尤其我们中国,早期的人类文明大部分都是发生在黄河流域,环境比较干燥,人坐在地上可以忍受。
  两千年来,我们民族慢慢地由席地而坐,转为垂足而坐。中华民族非常愿意吸收外来文化,我们有时候察觉不到,其实很多习惯都改变过。比如中国人吃饭,今天都是共餐制,但历史上却是分餐制,大家一人一份。
  我们很多习惯上的改变,很大程度上都是从起居习惯改变开始的。那么,席地而坐的起居习惯,究竟给我们后来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呢?我们今天的语言上还保留了很多席地坐的痕迹。比如,我们说席位、出席、筵席。筵席,这个词很有意思。筵,是铺在地上的大席子;席,是铺在你面前的小席子,小席子的地位比大席子高。
  我早年去过新疆,进过哈萨克的毡房。哈萨克保留的习惯就有点儿古制,屋子里全是地毯,人家招待我们吃饭,每个人前面铺一个小毯子。我那时候年轻,刚进去的时候还不太懂规矩,一脚就踩在人家小毯子上,人家马上来挡我。哈萨克人的这个小毯子,就相当于我们过去的小席子,功能相当于桌子,你等于一脚踩到人家桌子上去了。毯子上搁着吃饭的东西,每人一个碗,一个馕,还有奶疙瘩,然后给你倒马奶子酒。我不太懂哈萨克的规矩,不懂喝酒的规矩。马奶子酒好喝,喝多了也醉。我很豪爽地喝完了一碗,碗往地上一搁,人家一下子又给倒满一碗,我拿起来又喝了,喝完了又被倒满了。我就开始犯愣,心里嘀咕:这是怎么回事啊?你要不喝,还有人在旁边劝你、唱歌,一定要让你喝掉。这时候我就慌了,赶紧看别人怎么做。原来你表示不喝了的时候,要把碗扣过来,表示我已经喝够了。如果你的空碗冲天,他永远会给你倒。
  《论语》中有一句话:席不正不坐。说的是规矩,席子一定要摆正。《礼记》也有这样一个规定: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五个人以上,德高望重者必须另坐一张席子。这就使我们一个伟大的词汇诞生了:主席。
  主席的原始含义是指:主要席子上的那个男人,或者席子上的那个主要男人。它跟英文chairman完全不一样,chairman是指椅子上的男人。
  我们坐在地上,没有椅子可坐,所以我们的词汇与此相关。比如说:我们在联合国有一个重要的席位,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奥运会的开幕式,说得都很明确。
  词汇跟我们的起居习惯有关,如果我们当时是坐椅子的民族,今天的词汇一定发生变化,主席一定叫“主椅”,出席一定叫“出椅”,席位一定叫“椅位”。因为我们是一个席地而坐的民族,今天才有这样相关的词汇。
  那么,既然我们祖先是席地而坐,就有两个问题出现了:我们是怎么改过来的?我们又是什么时候改过来的?可能就是从刚才李白说的那个床—胡床改过来的。
  我们是席地而坐的民族,游牧民族带给我们很多耳目一新的东西。当时我们坐在地上,游牧民族的兄弟们翻身下马,从马背上打开一个扎捆的东西,坐在屁股底下,这个东西就叫马扎,意思是马背上扎捆的东西。至今这种家具我们还在应用,出去乘个凉,聊个天,拿个马扎最方便。这么一件历史久远的家具,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状态,改变了我们的起居方式。
  马扎,它有一个学名叫做胡床。“胡”字打头的词,一定是外来的,比如胡椒、胡琴、胡萝卜。胡萝卜是外来的,跟我们吃的红萝卜、白萝卜、绿萝卜都不一样。它吃起来有异味,刚开始吃胡萝卜的人有时还不习惯。《后汉书》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灵帝是东汉人,这是我们有关胡床最早的一个记载。请注意,这里有八个词汇,只有“胡坐”是动词,其他全是名词。可见当时高坐是非常重要的变化,高坐决定视野的变化。韩剧和日剧里,房间里常常都是矮柜子,原因是他坐在地上,用高柜会觉得非常压抑。高坐决定家具所有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起居方式以坐姿为准。
  【《静夜思》新解】
  我们知道了这一点,就可以重新解释一下已有定论的历史。比如李白那首《静夜思》,他说的“床”,就是马扎。他的语境非常清晰,动作清清楚楚,李白拎着一个马扎,坐在院子里,在明月下思乡。
  我们躺在床上是没办法举头和低头的,顶多探个头,看看床底下。如果你对中国建筑史有了解,就知道唐代的建筑门窗非常小,门是板门,不透光。宋代以后才出现隔扇门。中国现存的唐代建筑,全国有四座,比如山西的佛光寺、南禅寺,都是现存于世的唐代建筑,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而且,唐代的窗户非常小,月亮的光几乎不可能进入室内。尤其当你的窗户糊上纸、糊上绫子的时候,光线根本就进不来。所以李白说得很清楚:我在院子里坐着。
  杜甫有一首写景的诗,对李白这首诗做了一个诠释。杜甫的《树间》:
  岑寂双甘树,婆娑一院香。
  交柯低几杖,垂实碍衣裳。
  满岁如松碧,同时待菊黄。
  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
  杜甫说得非常清楚:我衣服上都沾上树叶上的露水,都不记得在树下坐了多少回了,说的是室外。
  其实李白还有一首流传甚广的《长干行》,开头这样写: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诗中以小女孩的口吻说:我小的时候,拿了一个马扎坐在门口,折了一支花,在门前玩耍。小男孩骑着竹马,围着我绕圈起腻。说得多清楚啊!一般的书往往解释到这一点的时候,就讲不通了。小女孩坐在门口玩,“折花门前剧”,剧是戏剧,当玩耍讲。“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下一个镜头进屋了,小男孩围着一张大床转。好像很蒙太奇,很电影化。这种解释根本不通。且不要说当时的床是顶着墙放,根本不能绕圈儿转,就算可以转,小男孩围着小女孩很暧昧地转来转去,也不是李白的原意。这句诗是成语“青梅竹马”的来历,表示两小无猜。
  我们一提唐诗,就说李白、杜甫、白居易。白居易也有一首《咏兴》,对李白所说的“床”也做了诠释。这首诗是长诗,有点儿像打油诗。开头几句:
  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
  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
  白居易说得很清楚:水上有一条小船,小船上有一个胡床。下面由于唐诗韵律、字数的限制,他不能说“胡床前有新酒”,只能说“床前有新酒”,我自己边倒边喝。诗中的“胡床”与“床”明显指一个东西。
  我们对《静夜思》的误解,来自于我们起居方式的彻底变化。千年之后,我们不知道我们民族已彻底告别了席地坐。古代很多名词是一词多用,今天很少有这个现象。今天,由于文化的进步,名词都尽可能分类。一个事物就是一个名词,说得很清楚,不清楚就要用附加词。古代不是这样,古代的一个名词可能代表多种事物,比如“床”。
  李白还有一首小诗,很有意思。其中一句说:“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寄上吴王三首》)这里有一个动作:挂。意思就是马扎折起来,可以挂在墙上。从这一点来说,我们要了解过去的社会,就一定要了解它强大的文化背景。
  其实,早在隋朝,胡床的名字就发生了变化。《贞观政要》有这样一段记载,唐太宗说:“隋炀帝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筑长城以避胡。”隋炀帝有鲜卑血统,反而特别忌讳胡人。他下令把胡床改名。因为胡床腿部交叉,所以改为“交床”。同时,隋炀帝又改了很多其他物品的名字。比如说我们吃的黄瓜原来就叫胡瓜,蚕豆原来叫胡豆,绵羊原来叫胡羊,核桃原来叫胡桃,等等。
  但是,当政府下了政令以后,民间适应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彻底执行。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国家公布实行公斤制,但是我们今天仍习惯于市斤制,就是老百姓说的“斤”。现在建国五十多年,政府多次下决心要改,都未能彻底改过来。除了新疆和云南这些边远地区,现在实行公斤制,内陆地区大部分还是习惯用市斤。如果你去买鸡蛋,一定说“我买二斤鸡蛋”,肯定不说“我买一公斤鸡蛋”。最近几年,政府又说要更准确些,说“千克”。你跟售货员说“来两千克鸡蛋”,那个售货员肯定看着你,不知道你要干嘛。其实你就是要买四斤鸡蛋,但是你不好好说,你非说“来两千克鸡蛋,是国家让我说的”。这话听着就很别扭。
  由此可见,民间要把一个习惯词汇改过来,需要漫长的时间。所以到了唐代,甚至更晚,虽然政府已将马扎的学名改成了“交床”,但老百姓还是一直叫“胡床”。比如,现在山西、河北等地,对小凳子、小马扎还保留了这种古老的称谓,称为“小床”。
  【胡床到交椅的演变过程】
  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概念:“床”,在早期是坐具,不是卧具。《说文》中解释:“床,安身之坐者。”说得非常清楚,床以坐为它的主要功能。
  明代人程大昌在《演繁露》里说:“交床以木交午为足……哫茭午处复为圆穿,贯之以铁,敛之可挟,放之可坐;以其哫茭,故曰交床。”“交午”,午是中午,“交午”指中间交叉,“交午处”是指胡床腿部中间交叉的位置。
  唐代是中国人的起居习惯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时期。从东汉开始就有“胡坐”的记载了,从东汉一直到唐,是完成中国起居变化的一个漫长过程。唐代加快了变化的速度,为什么呢?因为唐代的经济发达,外来文化迅速增多,人们的生活频率加快。比如我们今天的生活跟过去比较,今天的生活频率非常快。我们今天一年接触的事情,可能过去十年才能接触到。
  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了解中国绘画史的人都知道这件国宝。在这幅画里,韩熙载五次出现,三坐两站。其中有一次是盘腿坐在椅子上,盘腿坐是一个习俗。比如在陕北乡下呆惯的人进了城,他总愿意蹲着,因为他从小习惯了,他觉得坐在沙发上不舒服。韩熙载也是这个情况,即使地位很高,让他垂足而坐,他也不很舒服,所以要盘腿坐在椅子上。这幅画充分证明了我们改变起居习惯的一个中间过程。
  宋代是中国所有家具定型的一个最后时期。胡床,到宋代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坐的马扎是临时性的坐具,它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能靠、不能倚。但是到了宋代以后,宋代人把它改造了。我们说过,宋代人非常贪图安逸,他希望胡床能更舒服些。这时的胡床吸收了圈椅上半部的特征,增加了靠背和扶手,这样就可以倚靠了。所以这时它的名字又改了,叫做“交椅”。称为椅,就必须可以倚靠。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唐代和宋代的诗词作品,就可以看出来胡床功能上的变化。比如刘禹锡《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狐相公》:
  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
  李颀《赠张旭》:
  露顶踞胡床,长叫三五声。
  “对”和“踞”是诗人对胡床的两个动作,踞,就是盘踞。
  宋人秦观则在《纳凉》中说: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注意,这时开始有“倚”这个动作了。还有和杨万里同时期的、非常著名的诗人范成大,其《北窗偶书》:
  胡床憩午暑,帘影久徘徊。
  憩,是小憩;憩午暑,就是睡午觉。既然能睡午觉,就肯定能倚靠。诗歌中的这种细微表现能够明显看出来,胡床改为交床,交床改为交椅在功能性上的进化。
  【交椅的特点】
  交椅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是体轻。宋人陶谷在《清异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转缩须臾,重不数斤。”“转缩须臾”,是指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打开;“重不数斤”,就是说分量很轻。
  第二个特点就是腿部交叉,可折叠,便携。但同时缺陷也出现了,由于受力点在中心部位,就是“交午处”打一个圆洞,肯定伤害了木头,但偏偏它那个地方要承重。中国的椅子大部分是四足落地,承重在四个足上,所谓“立木顶千斤”。交椅则不同,所有的力量都在这个交叉轴心上,让它撑住全部重量大有难度,所以不结实。
  1996年,美国纽约佳士得公司拍卖过一只黄花梨交椅,这只交椅记录非常好,很多人都去参加竞拍,最后被美国一个富翁以50多万美金买下。后来捐给美国明那波里斯(Minneapolis)博物馆。明那波里斯是美国中部的一个城市,这个富翁的家乡。明那波里斯博物馆接受了如此重要的捐赠,非常高兴,设了一个专门的展区,把交椅放在中间,供大家参观。对于美国人来说,这椅子太新鲜了,造型优美,还可以折叠。美国人对文物的态度,跟我们有点儿不一样。美国人希望参观者能够更加亲近展品,于是就允许每个人都坐上去试一试。这是他们做出的一个后来看来很错误的决定。
  这个展览在当地很轰动,很多人都去看。有一天来了一个胖子,一进门,就忽悠忽悠冲着椅子去了。他听说这椅子能坐,就要试坐,工作人员也不能拦他,要拦他就有歧视之嫌。胖是个自然现象,你不能歧视他,对吧?所以就允许他坐了。工作人员也想,那么多人都坐了这椅子,也没问题,就让他坐一下吧。没想到,胖子往交椅上一坐,椅子啪嚓嚓塌成了平地。我估计这胖子得有300多斤重。胖子坐在地上,非常懊悔。第一个反应就是他愿意赔偿。这时候,博物馆的人都冲出来扶着他,说:“这事儿也不能赖您,这椅子都400多岁了,没想到终于毁在您这儿了。”随后,美国明那波里斯博物馆聘请了很多专家给这把交椅会诊,重新修复。彻底修复后,重新展出,但是再不允许人坐了。
  【苏东坡与交椅】
  其实,中国历史上也有人坐塌过交椅,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
  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最有名的诗就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他在《诚斋诗话》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苏东坡有一回过润州,就是现在的江苏镇江,润州的父母官一听说大文豪来了,当然要设宴招待。那时候设宴招待跟今天还有点儿不同,当时特别隆重,有演出,像我们的春节晚会,宾客都很高兴。最后散场的时候,照例要唱一首歌。这首歌就是黄庭坚写的一首《茶》词,词中说:“惟有一杯春草,解留连佳客。”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惟有这杯茶,懂得我们留连客人的心情。春草,就是指茶。
  唱完这首歌就算散场了,有点儿像我们今天一唱《难忘今宵》,大家就知道结束了。但苏东坡当时很高兴,看着满眼都是漂亮歌伎,不太想走。他也是个生性幽默的人,于是就故意板着脸说:“你们留我,就是让我吃草呀?”此话一出,所有人都笑得前仰后合。苏东坡当时就坐在一把交椅上,歌伎们站在他身后,扶着交椅大笑,再加上苏东坡本身的重量—我估计苏东坡本人也是个胖子—然后这把交椅轰然倒地。苏东坡摔了一个屁股墩儿,跟美国胖子的遭遇差不多。
  《诚斋诗话》这样写道:“诸伎立东坡后,凭东坡胡床者,大笑绝倒,胡床遂折,东坡堕地。”
  【交椅的功能】
  交椅还有很多功能,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正史中有相关的记载,比如《三国志·魏书·魏武帝》中引用《曹瞒传》:“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跟马超还在打仗,有一次曹操撤退到河边的时候,先头部队正在渡河,马超突然赶到了。曹操可能是出于意外,也可能是假装镇定,他就坐那儿不动,“公犹坐胡床不起”,公,指曹操。最后他被随从拉着,紧着塞进船,过了河。过河以后,曹操还说:“今天差点儿栽在这个小贼手里。”
  野史中也有一个记载。明朝陆粲在《庚巳编·刘公望气》中有这么一段记载:“鄱阳之役两军接战方酣,太祖据胡床,坐舟端,指挥将士。诚意伯刘公侍侧,忽变色,发谩言,引手挤上入舟。上方愕然,俄一飞炮至,击胡床为寸断,上赖而免。”这说的是鄱阳湖之役。鄱阳湖之役非常重要,是朱元璋的明军跟陈友谅的汉军最后决一死战,有点儿像我们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如果朱元璋败在陈友谅手里,那么明朝就没有了,还叫汉朝,因为陈友谅率领的是汉军。当时陈友谅的军队要多于朱元璋的军队。两军在鄱阳湖大战,各有指挥官。明军的指挥官就是朱元璋,他坐在小船上的一把胡床上指挥战斗。刘伯温站在他身旁。
  刘伯温,在中国历史上作为军师一级的人物,名气仅次于诸葛亮。这时候他忽然脸上变色,嘴里不知道说什么,拉着朱元璋就给塞到船舱里。朱元璋还感到很奇怪,这时候一发炮弹就打过来,把胡床打得粉碎。
  这是正史和野史中都提到的交椅的一个功能,就是它在行军打仗中都可以使用,让为官最高者休息。所以它又叫做“行椅”,意为行动中的椅子。
  交椅的第二个功能是打猎时使用。《三国志·魏书》还有一个记载,说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去打猎。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大部分都喜欢打猎,但往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猎,而是猎戏,相当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类似体育的锻炼。同时,也是象征性的活动,说起来有点儿像我们今天的形象工程,对激发民族斗志有好处。
  曹丕打猎,需要事先把抓来的鹿关到笼子里,等他来了再放出来,让他打。不料底下的人一疏忽,把笼子门打开了,鹿全跑了。鹿没了还怎么打猎?所以曹丕大怒,坐在胡床上,拔出刀,想把所有负责此事的人全杀掉。当时的记载说:“槎桎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吏,将斩之。”
  由于交椅可用于打猎时携带,所以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猎椅”。当皇帝出行、打猎的时候,得有人扛着椅子,累了让皇帝歇着,别人不能坐。在清代的宫廷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打猎的康熙皇帝坐在交椅上,随从都拿着弓箭站在他周围。《康熙南巡图》上也有这样的场景:康熙在船上坐着交椅,其他人都站着。
  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交椅的描写。《金瓶梅》第十六回,李瓶儿为了讨西门庆的欢心,特地摆了一桌酒席。书上是这样描写的:“上面独独安了一张交椅,让西门庆上坐。”表示对西门庆的尊重。
  久而久之,交椅就成了权力的象征,我们常说:谁坐第一把交椅?就是这么来的。《水浒传》中排座次、开山寨会议,都可以看到大量交椅的描写。这些都反映了交椅在生活中地位的改变,它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权力的象征。
  我在报纸上看过一个广告,一个公司想聘请CEO,首席执行官。他的广告词说:谁来坐这把交椅?可不幸的是,做广告的人不知交椅为何物,在上面摆了一把玫瑰椅。玫瑰椅过去是小姐坐的,地位非常低。我想但凡这CEO要知道这一点,他也就不去应聘了。
  所以,在对中国历史不太了解的时候,尤其在你想使用的时候,要查查专业书,多了解一点历史知识,才不至于发生谬误。
  【交椅的形制】
  交椅的形状有很多,圆背交椅是最基本的形制,也是最高等级的形制。另外一种直背交椅,有点儿像躺椅,容易用来休息。我们在古画中常可以看到。再有就是没有扶手、光有靠背的交椅,也是作为休息用的,等级相对来说比较低。
  黄花梨木交椅全世界的存世量也就百余件,而且大部分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破损。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博物馆都有交椅入藏,这样,能够留在民间私人手里的黄花梨木交椅就属凤毛麟角了。
  【山东买交椅】
  我有一个很熟的朋友,没事就到我这儿来聊天。头两年突然心血来潮,也想开始收藏。我告诉他先要做点理论准备,他照做了,懂得了收藏的一些知识。他就问我:“什么椅子最值钱啊?”我说:“中国的椅子到目前为止,交椅最贵。”他说:“那我就收一把交椅吧。”他说完这话,我就没当真。隔了一段时间,他真弄了一把交椅,拿来给我看。
  我问:“你哪儿弄来的?”他说:“你甭管我哪儿弄来的,你先告诉我,这东西好不好?”我说:“这东西好不好,要知道以什么要求来看。”他说:“还有什么要求啊?”我说:“我先问你,这个东西是什么时候的?”他说:“这正是我想问你的啊!这把交椅是什么时候的?”我问:“你以什么时候的东西买回来的呀?”他说:“这是宋朝的。”我问:“你怎么知道是宋朝的?”他就说,他跟我聊天的时候,知道交椅最贵重,交椅的地位最高。于是自己就奔山东了,到了山东菏泽的郓城,找水浒的家乡去了。他到了那儿以后,带着图,按图索骥,给人家看,问人家哪儿有这椅子。
  他去之前,问我:“怎么能够有效地买到古董?”我教给他一个知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当地找行家,人家领道儿。你自己两眼一摸黑,你上哪儿买去?他就真找了个行家带路。但当时我忘说了一句:“你找到行家可以,但不能暴露你的真实意图。”结果他找到行家以后,开门见山说:“我想买交椅,你带我去。”那行家说:“你睡一宿吧,明儿我带你找去。”估计他睡的那一宿,那个行家就找了一把交椅,设好局了。
  第二天行家就带他跑到乡下去了,进了村,迎头碰见一个老大爷。他就拿着图,问人家老大爷,找这椅子。老大爷一看,说:“我们家牲口棚里好像有这么一个,扔多少年了。”他就迫不及待地钻到牲口棚里,真有这么一把交椅,如获至宝啊。赶紧买下,扛回北京。花了多少钱?不是我不告诉大家,是他就没好意思跟我说。
  我说:“你的交椅是新仿的。”他说:“不可能!”我问:“为什么不可能啊?”他说:“村里的人都姓宋,是宋江的后代。”他知道交椅是权力的象征,误认为交椅的象征也会遗传下去。那个村里的人都姓宋,交椅就是真的吗?同时,他又暴露了自己的意图,人家事先把这个东西搁在那儿,他就上套了。我告诉他这把交椅一定是新的。他一开始不承认,最后我说:“这个很简单,你看椅子挺脏的吧,你要是不嫌麻烦,把它搁在卫生间,弄点儿热肥皂水,刷一刷,它就锃新。”隔了一个礼拜,他跟我说:“我在家给椅子刷了一遍,所有的做旧痕迹全下去了,特新。”他承认这把交椅是新仿的了。
  这件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当你收藏的时候,理论非常重要。但是不能死读书,不能按图索骥。在收藏当中,你不能时时暴露目的,很多人知道你想找什么,很可能就会把这个东西事先准备在那里。这是一个经验教训。
  我们通过交椅,了解了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我们知道了这种起居方式对中国人的影响;知道了我们的文化,在这样一个宏大背景中产生怎样的变化;知道了我们由席地而坐逐渐转为垂足而坐。
  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我们后一千年的生活变得非常幸福。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 03 一榻清风--床榻
  古代汉语中很多词汇,单音词汇的时候指的是两种东西,床它的功能是逐渐由坐具转为了纯粹的卧具,逐渐地,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一开始床也兼有卧具之功能。你比如《说文》中它的解释是&床,安身之坐者&,我们讲过。汉刘熙的《释名》中他说&人所坐卧曰床&,它说得很清楚,坐,卧两个功能都有。
  【古诗文中的床】
  在古诗文中的很多床指的是胡床,就是交椅,我们上一讲讲到了。那么古诗中也有其他的床指的就是睡觉的,比如《诗经豳风》中《七月》它说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说得很清楚,这个睡觉的地方,天冷了,蟋蟀钻到床下,在交换,很诗情画意的。我们熟知的《木兰词》有&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它就说&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它说得这很清楚,我进了我西阁床,我把衣服都换了,然后化完妆再出去,大家都觉得,你怎么变成女的了?它说的这个床就显然是睡觉的了。所以在古代的汉语中,床不是单一地指就是坐具,它兼备了卧具。但它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尤其当椅具出现,当我们真正的高坐出现的时候,床就变成了纯粹的卧具了。
  【榻】
  床有四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非常简单的,从非常古老的家具演变过来的,叫榻。榻它在古义中是指它近地,榻是指&塌&,它是比较矮,就是平的,我们古代的记载中当然有一些带栏杆的也叫榻,但我们现在比较明确的一个概念就是无栏杆,无围子,一个平面的四足落地的卧具,这就是榻。榻在《释名》中的解释是&长狭而卑曰榻,言其塌然而近地也&。他说的就是,卑是地位低,狭长,地位低,比较近地,这就是榻。
  早期的榻都特别矮,我们今天看到的榻相对来说都比较高,我们先看一下榻的图形,就是这个样子。四足落地,一个平面。特别矮的榻呢,我是见过的。十多年前,山西大部分家具向北京流动的时候,那时候有很多人做这种生意,我们今天在北京的很多市场上都能看到山西家具。当时就出现了这种古榻,非常非常地矮,有案形的,有桌形的,非常矮,四足落地,十几公分高。我当时看了是非常惊讶,我一直没闹清楚这个榻是干什么用的,今天把榻搁在地上睡觉是非常怪异的,后来我慢慢的通过跟农民的接触、聊天,我发现这个榻是搁在炕上的。尤其到了春天和秋天,烧炕的时候有时候会感到非常热的时候榻离开炕上有十几公分,非常舒服。
  我一个朋友很喜欢,买了一个榻,就是这种古榻,回去就睡觉。回来以后我就问他,我说,你这个榻睡着舒服不舒服啊?他说,有点别扭,我说,怎么别扭啊?他说我早上一睁眼跟我们家猫对着脸。说它矮嘛,它只有十几公分离开地,所以他一睁眼跟猫脸对脸,原来没有过的感觉嘛,过去睡床没有这种感觉嘛。
  那么这种矮榻显然是受我们古榻的影响。山西和陕西这些地区交通相对比较闭塞,文化的传导和输出都比较慢,所以它就保留了很多古代的文化的符号和特征。所以山西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中非常有特色,非常有价值的一组家具,就是它的地域性特别明显。
  【榻的典故】
  历史上关于榻有很多故事,最典型的故事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他的一句名言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因为我们都知道,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后他心里老是忐忑不安的,所以他对身边的事,尤其经过五代十国以后,五代十国我们都知道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残酷的时期,不停地在换君主,所以他非常担心,他就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好像是一种担心。这个榻呢,显然是睡觉来用的。
  跟榻相关的有一个词是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叫&下榻&。下榻这个词我们都听习惯了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就是出差,说您在哪儿下榻呀?国宾更容易说在钓鱼台国宾馆下榻。榻是睡觉的,那下榻,下榻,如果床是睡觉的,就叫&下床&,就不睡觉嘛,它为什么叫&下榻&,不叫&上榻&呢?
  这就有个历史故事,东汉有一个名臣陈蕃,他性情耿直,是一个非常廉政的官,他喜欢结交有气节的人,他专门设专榻。就是他分人嘛,看不上的人,你爱怎么着怎么着了,我看上的人,我就专门有一个榻。他这榻平时是挂在墙上的。一来了重要的客人,就是他喜欢,他看得中的人,他就把这个榻从墙上拿下来,让你睡觉,所以叫&下榻&。如果当时他要挂一床在墙上,那就叫&下床&了。所以&下榻&是这么来的,是非常古的一个词。
  榻在我们今天的生活当中用得非常少,但在中国的明代、清代的大量的绘画中都能够看到,它是作为小憩,尤其作为室外。我们今天上室外的机会越来越少,尤其有了风扇,有了空调以后,我们现在出门纳凉的机会越来越少。古代是大量的人到了夏天都在室外纳凉。我小时候,七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时候,夏天都是在院子里睡觉,都是拿一凉席跑马路边上一铺就睡觉了。那时候屋里太热,不是扛不住嘛,再加上那个时候的居住环境都比较小,屋里的温度非常高,那古代也是这样,古代当时大量的人小憩,尤其午休,干什么都是在院子里,所以这个榻,古画当中可以看到都是在庭院当中。
  【罗汉床】
  床的第一种形式是&罗汉床&。&罗汉床&是一个非常俚俗的名字,至今没有学者能够很准确地解释出它的来历。它是这个样子,三面围子。那么&罗汉床&有人认为是从弥勒榻上转化而来的。&弥勒榻&是什么呢?是指一个&须弥座&,佛教中的&须弥座&,是一个平着坐在上面,然后坐上弥勒佛似的,所以叫&弥勒榻&,没有围子,后来加上围子了就叫罗汉床。
  罗汉床的形制比较多,它无论怎么多,它都是三面围子,一面冲前。罗汉床逐渐演变到明清以后,变成了一个待客工具。俩人在床上斜倚着,有点像双人大沙发,倚着聊天,这种现象也是因为中国的起居习惯造成的,就是我说了,睡觉的地方就是待客的地方,你移到床上,他也在床上待客,所以有时候我跟西方人开玩笑,我就说中国人待客的最高礼仪是拉你上床。到现在北方的很多乡间的习惯,你到农村去,农村的老太太不拉你上炕她就觉得不亲热,她觉得等级不够高,就是因为我们的习俗造成的。你要到农村去,尤其它北方的农村有炕,你去了,他要说坐在椅子上,坐一会儿走了,他觉得不够热情,一定要拉你上炕,吃饭干什么都在炕上完成,它显得热情,这就是我们的这种文化几千年来没有彻底地改变掉。
  再看《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坐在那个三面围子的罗汉床上观看歌舞表演。他为什么坐在床上,不坐在椅子上呢?因为床的等级比椅子高。这一点是我们有时候会忽略的。床的等级在待客的时候比椅子高,所以他就用床来待客。
  还有一个典故 &东床快婿&,在《晋书·王羲之传》中有记载。它这个记载是说& 时太尉郗鉴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王导)&,这都说得比较诘屈螯牙,就是找个女婿,然后呢,&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就一个人,敞胸露怀地在东厢的床上躺着,这人就成了&东床快婿&。有时候穿着西服,扎着领带未必能当成者女婿,所以有时候随意一点为好。这就是著名的&东床快婿&的典故。
  我们今天很多人去买一个罗汉床搁在家里,搁在家里很多时候都不是为了睡觉,就是为了搁在客厅里好看,来人坐一坐,形式上的特别,偶尔来个客人也可以睡一觉。睡个午觉也可以,躺那儿看个书也可以,所以罗汉床的功能逐渐逐渐就变成了一个小憩,待客的一个概念。西方人也非常喜欢罗汉床,他觉得它的陈设功能特别好。所以在中国的四类床具中罗汉床的经济地位是最高的,在收藏中最贵的床都是罗汉床创下的纪录。
  【架子床】
  那么中国人的睡觉呢,到了明代以后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就是我们的架子床的出现。宋代以前是没有的。我们过去睡觉就是没有架子,简单的说明就是面朝天的。有了架子床以后中国的起居文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所谓架子床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是六柱的,六个柱子,还有四个柱的,叠架有顶,挂上帐子。架子床的好处是什么呢?第一个好处它可以挂帐。挂帐就是冬天保温,夏天避虫。我们今天开着空调,都舒服得不行,过去没有这个东西,夏天以后非常闷热,如果你敞着呢,又有蚊虫,有蚊虫,你睡觉又睡不好,所以挂上一个帐篷,能使你能够安寝。
  从明代开始,架子床的出现使中国人的睡觉有了大睡和小睡之分。所谓大睡就是夜间睡觉,小睡就是休息,午睡。那么我们一般的情况下大睡是在架子床,包括下面要讲的拔步床中完成;小睡是在榻或者罗汉床上完成。但大睡的床是不用来待客的。我们不可以把客人拉到大睡的床上去,就是拉到架子床上去休息,那是不可以的。除非你们家来了贵宾、亲戚,你愿意让他上你床上睡觉,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它不能作为待客的一个标准。
  中国有一个非常悠久的一个习俗,叫&闹洞房&。过去结婚,一通折腾,把新娘、新郎全部折腾遍了,最后塞进洞房以后还允许你捅破了窗户纸往里看。为什么允许你看呢?是因为是这架子床。架子床我刚才说了它有帐,你在里头他是看不见的,换句话说,它是屋中有屋。你要今天这西式床,我估计你捅破了,人家跟你急了,那肯定跟你急了,绝对是不允许你往里看。所以它的习俗的产生一定是跟它东西的道理是紧紧相关的。这就是架子床的功能。
  架子床还有很多我们今天忽略的好处,我们今天的床是平面的,我们甚至现在的床都成单床头了,我们今天上家具市场去买床,很多床都是单床头,就一个床头。过去的床头是两个床头,而且过去在漫长的一段时间,中国人的床头是顶着墙放的。一定有一面顶着墙。不顶着墙心里就不踏实。现在还有很多老年人的床是顶着墙放的,不管这屋子后来改善到多大面积他的床一定要顶着墙,要不然他不舒服,对吧?西式床是一定要搁在屋子中间的,因为它两面自由上下,那边要有下床的地方。那我们的架子床它过去的好处在于什么呢?你比如说床上有很结实的栏杆,有柱子,你可以抓住它,在这些地方所得到的潜在的好处是今天的人不知道的。我们可惜中国人放弃了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诸多变化,带来了很幸福的这样一个层面享受的这样一张床,被我们逐渐地抛弃了,让我们自己都睡在了外国床上。
  【中式床和西式床的区别】
  那么欧洲使用什么床睡觉呢?我们到欧洲去看,你比如你上凡尔赛宫可以看到它也是架子床,它的架子床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架子床至少三面有围子,甚至到四面,前面、正面还有两个短围,这就是我们要说的中国床和西式床的本质的不同。
  我们的床是单面上下的,西式的床是两面自由上下的。两面自由上下和单面上下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的床有先后,有主次,有尊卑。西式床就没有,你爱怎么上怎么上,所以西方人闹男女平等比我们早,从床上就开始了。他很自由,我们不行。
  老爷是睡在外面的,太太是睡在里侧的。为什么老爷要睡在外头呢?是男人对女人的一种保护。一旦床有了围子,有效面积就在增大,你不信,你同样大小的床,你只要有了围子,你这个床就可以多睡一个人,因为他不会掉下去。我们睡觉的时候如果你的胳膊腿伸出床外以后,你会不由自主翻身,就会往里翻,你没醒就会往里翻,有围子你多靠边你心里都不会害怕。那么太太如果睡在床的里侧的时候有问题,半夜她要起夜,按照礼制,老爷要坐起来,太太要从身后下去,那不允许太太才老爷身上跨过去。那么如果太太老起夜,这老爷这宿就算麻烦了,就老得起来,下去,上来,那么主次是什么呢?是老爷睡在主位上,主位是靠背的;太太睡在次位上。尊卑也有了,刚才我说了从形式上的尊卑,你必须按照礼制去走,所以中国的床跟西式的床更多了一层文化内容。
  【拔步床】
  我们中国人发明的最伟大的一种床叫拔步床,在架子床的基础上外面设浅廊,廊像一间房子吧,这是中国人发明的最伟大的床。拔步床的出现主要在中国最富庶的明代晚期的江南地区,北方非常罕见,南方非常多见。
  为什么叫拔步床呢?有几个说法,一个说法就跟八仙桌似的,八步,有人告诉我是的跨八步才能上床,我见过最大的顶多三步就上床了,就是说得很夸张,但是有一种比较小的八步床,南方人也习惯叫六步床,四步床,它是指的尺寸。古书上对八步床的记载大约都写&拔&,拔萝卜的&拔&,拔步,拔是什么意思呢?是抬腿、拔步上床,所以这个床在苏州也叫&踏步床&,踏上去一步。
  关于拔步床的记载就非常非常多。它使用非常方便,前面浅廊里面可以设马桶,过去我们是没有卫生间的,使用马桶就可以不出这个床,另一侧设梳妆台,早上起来可以直接梳妆打扮了,所以非常方便。拔步床前面这个位置,这个位置看到吗?它也是木头的,这个位置叫&地平&,记住这个名词,很重要。《金瓶梅》19回的时候,西门庆心中大怒,叫李瓶儿脱了衣服,跪在地平上。如果你不了解这个床,你觉得这西门庆太不尽人理,让她跪在地上,他其实还是留有余地,没有让她彻底地跪在地上,跪在地平上。地平也是木头的。所以你了解了床的结构,了解了专用名词的时候你就能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拔步床是一个非常贵重的家具,《金瓶梅》上的记载特别详细,特别有意思。西门庆娶第三房的时候,孟玉楼,那个媒人就跟他说,孟玉楼是个寡妇,她手里有点钱,有两张南京拔步床。这什么意思呢?有点像今天说,就是说她手上有点钱,还要俩德国产的奔驰,是这意思,就是它是一个巨大的财产。在她的财产构成中,什么都没说,她说还有那么四五箱衣服说得比较虚。点得清清楚楚的说有两张南京拔步床。南京是我们江苏地区非常重要的一个城市了,那时候的商业非常繁华,所以当时南京产的拔步床就跟今天说的德国产的奔驰一样,非常重要,产地和名称。
  《金瓶梅》第九回的时候,西门庆用十六两银子就买了一个黑漆欢门描金床,买完了以后他顺手买了两个丫鬟,你就知道这个价值的比例了,这床花了多少钱?花了16两银子。买了两个丫鬟,一个5两,一个6两。你知道这个床有多贵了吧?两个丫鬟,其中一个是上灶丫鬟,就是可以炒炒菜,能到厨房帮帮忙,就是还有点技巧的丫鬟是六两,剩下那五两。两个丫鬟不顶这床钱,就是一个床是三个丫鬟的价钱。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买一个人的终身才需要五六两银子,买这样一张床呢,需要16两银子,但可惜是潘金莲嫌这床不好,然后呢到了后来《金瓶梅》29回有这么一段描述,就是因为李瓶儿屋里有一张好的拔步床啊,潘金莲就闹,所以说娶媳妇娶多了也是很麻烦的事情,西门庆成天地去摆平这些事,他旋即用了60两银子又买了一张叫螺钿敞厅床,就是拔步床,它有围栏什么,它有很详尽的一个描述。60两银子是非常大的价钱了。
  明代晚期,架子床和拔步床风靡中国江南。当时中国人的睡觉的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睡眠质量有所提高,就是因为架子床和拔步床的出现,保证了私密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我们都非常希望自己是睡在一个大的卧室,但你这个卧室是有度的,你比如说我有个20平米30平米甚至50平米,都还比较舒服,当你的卧室成500平米的时候,你立刻就不舒服了。你不信,你想想,你有一500平米的卧室,通高8米,你躺在床上跟躺地上没区别了,你顿时就不舒服了嘛。
  明代的房屋非常大,我看到的很多明代的房屋,屋里通高六、七米。所以尤其它过去的房屋比如有燕子都可以飞进来,南方的燕子直接都可以飞进来,直接就飞屋里,再有就是有耗子啊这些小动物,人有不安全感。所以当他有了架子床和拔步床以后,有了顶以后,他睡觉就非常地舒服了,安全感增加了,私密感增加了。这就是拔步床和架子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
  明代的架子床和拔步床的骤增,也反映在很多书上。比如《天水冰山录》中记载:嘉靖年间严嵩被抄家,从他家里抄出很多家具。他一共被抄了多少床呢?640件。这严嵩弄640件床,要搁今天就是他想开宾馆,对吧?开一五星级的宾馆差不多就是五六百张床。他就是用这么多床。其中它这个床,它是分类的。我给大家念念:螺钿雕彩漆大八步床52张,雕嵌大理石床8张,彩漆雕漆八步中床(就是中号的)145张,榉木刻诗画中床1张,描金穿藤雕花凉床130张,山字屏风并梳背小凉床138张, 素漆花雕木凉床40张,各式大小新旧木床126,一共640张床。
  所谓山字屏风就是指屏风中间是高起来的,两边一层比一层低,就叫山字屏。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人他就是一贪官,他也犯不着搁这么多床,就是因为这床是一份财产,床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是一个人家里最重要的财产。
  我们今天的财产的构成非常复杂,说你可能看着这人穿得破破烂烂,干什么,他可能持有巨额股票,过去没这事,你这人有没有钱,一进家,外头看你等房子,一进门,看你的家具就知道你有没有钱。今天不是这样,所以今天的财产的构成跟古代有很大很大的差距。
  【我的拔步床】
  我在上世纪80年代中的时候去到苏州的东山,第一次见到八步床的时候很奇怪,我是北方人,没在南方住过,不知道有这样的床,后来我就执意要买一张好的,隔了一段时间,他们那边人就写信,那时候还不兴打电话,写一封信通知我说发现了一个好拔步床,说希望我去看一看,然后如果愿意的话可以买,我就去了。当我看见那张床的时候,我非常吃惊,那时候的运算工具也比较差,他是用手扶拖拉机给我拉过来的,一张床拉了三拖拉机,堆在那儿根小山似的,就是一张床,床柱大约有这么粗,非常地醋,10根,床上6根,浅廊上有四根,一共十根,所有的东西都是齐全的。
  我后来统计过若干次,它用多少个零部件把它攒成的,最后也没统计清楚,大概几千个零部件,后来我就买回来以后,就经过修复,现在在厦门鼓浪屿上展出,一直搁在那儿展出,我当时是设想睡那张床的。
  我因为古书读多了嘛,觉得这种床睡起来一定是其乐无穷,但是搁不进屋里去。我们的楼房很矮,我们一般楼房的屋里的高度就是两米五、两米六吧,那个柱子就两米八了,根本就立不起来,当时把它修复完了以后,因为它是零件,拿回到屋里的时候,就是想把它支起来,结果第一件事就傻了,柱子就立不起来,后来就放弃了这个想法,我当时想的特别好,就是把床上搁上一个书架,摆上常读的书,它不是有架子吗?上面安上各种射灯,还设想买一个小音响,睡觉时候可以听听音乐,想得别提多好了,可是床到今天也没睡过一天,非常地漂亮。
  它的所有的围子,所有的细部都是用很小块的木头攒插起来的,我们将来会讲到,就是它工艺上的特点,就是我们有时候会忽略。外行人认为一块大板雕出一个东西最值钱,其实从工艺角度上讲,越小攒插出来的东西越结实,价值越高,它把所有的应力全部消除,这是一个工艺,是中国人聪明才智的一个体现。
  【《闲情偶寄》与床】
  清代小说家,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人生百年,所历之时,日居其半,夜居其半,日间所处之地,或堂或庑,或舟或车,总无一定之在,而夜间所处则只有一床,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较之结发糟糠,犹分先后者也。人之待物,其最厚者,当莫过于此。&
  这话写得非常动感情,他就是说,人生活了一辈子,你反正白天是一半,晚上是一半,那么你白天的地方说不准你在哪儿,他说你&或堂或庑&,就是你要不然在屋里,要不然你在走廊里,白天你&或舟或车&,就是你要不然坐船,那时候没飞机,要有飞机也写上了,你不定在哪儿呢,但是晚上,你肯定睡床上,那么他说这个床乃我相共之物,就是比我的老婆说起来还有个先后,它比我老婆来得还早呢,所以&人之待物,其最厚者,当莫过于此。&就是你对它应该重视啊,应该有情感啊,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如果想使自己的生活好一些呢,好好地去置一张床,床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东西,尤其中国的床代表了我们文化中的精髓。
  我们去故宫参观,你注意看床了以后你再看看皇帝的宝座,皇帝的宝座不是一个椅子的样子,是一个床形,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一讲讲中国的椅具。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 04 正襟危坐--椅凳
  俗话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叫站如松,坐如钟,是中国人讲究,坐有坐姿。我今天给大家先看一张图片,这是皇帝的宝座,皇帝的宝座呢,是一个床形,它为什么是一个床形呢?我们知道中国人待客的中心是睡觉的地方,所以床就形成了一个家具地位最高的一个家具。宝座是皇帝坐的,所以它在形制上有别于普通的家具,普通的椅子,所以它就做成了一个床形。我们如果有机会去故宫看,在故宫的每一个皇帝停留的房间,都可以看到宝座,它这个宝座,就是一个床形,这就是等级制度所造成的。
  【中国家具设计原则】
  那么中国家具设计是有原则的,我们这个原则从宝座上就可以充分的体现,它叫尊严第一,舒适第二,当它发生碰撞的时候,舒适一定要让位于尊严,这跟西方的很多设计理念是不一样的,中国过去的设计原则不是以人为本,是以人文精神为本,这一点大大的高于西方的设计原则。我们强调的是精神,不是强调一个纯物质的东西。以人文精神为本这句话表明了中国家具的一个设计的总体原则,这个总体原则在我们所有的家具中都可以体现。
  我们抓住了这个原则的时候,再欣赏中国家具,再了解中国家具的时候,就觉得游刃有余,就是我们解释了,我们过去很多坐具,为什么非常的不舒服,皇帝的坐具也是非常不舒服,乾隆皇帝坐在椅子上,那感受还不如你们坐在《百家讲坛》的沙发上,你可以靠,还可以倚,他什么都靠不住。椅子非常大,他的宝座非常大,有多大呢?最大的一个宝座,目前存在颐和园,有2.95米长,1.4米的进深,有1.85高,比我还要高,1.4米的进深,是可以躺下一个人。
  那么皇帝坐在这张宝座上,实际上是四边都不靠,皇帝就如同坐在一个板凳上,对皇帝来说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但他强调的是尊严。所以他就一定要忍受这个痛苦,这是我们一般人都不知道,大家都觉得皇帝坐那个宝座上,是非常舒服的,他坐在万人之上,坐那宝殿里,大家都看他,你不知道他坐那儿,就是坐一个板凳上的感觉。
  我们说了,这个宝座,是皇帝的专有座椅,但皇帝只是作为他行政上面,比如他登基,政务他坐这样的宝座,他平时坐什么呢?他平时坐的椅子,跟我们的,我们百姓坐的椅子,区别并不是很大,都是一样的。
  【太师椅】
  我们首先对我们自己的椅子,应该有一个了解,首先了解这个词汇,“椅”这个词的本意是倚靠,我们现在写的这个“椅”字,过去就是一个树种,有人认为就是楸木,椅树就是一个树,树名。我们就知道了,凡是带有靠背的,扶手的,可以倚靠的,这种才能,称之为椅,没有这个靠背的坐具,就不能称之为椅,这个椅的本意,就是这么来的。那我们民间有一种简单的说法,太师椅,我们对中国传统的,古典的椅子,一般百姓就说,谁家有一对太师椅,怎么它叫太师椅呢?我们先说它的初始状态,是这个样子,是个圈椅,这个椅子呢,看着用料不多,很简单,这就是太师椅的初始状态,它是一个俗称是圈椅的这样一个椅子。
  史书上记载,宋朝的宰相秦桧,他当时有个职务叫太师,太师是个虚职,品级很高,但是是个虚职,有点像个什么今天名誉理事,有点像个这样的虚职,不是一个很有实权,但是听着很好听。秦桧有一次坐在这个太师椅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圈椅上面,累了,向后仰着,向后一仰,头巾就掉了。当时有一个官叫吴渊,这个人有点眼力劲,喜欢拍马屁,你想想秦桧当时都是宰相,然后把就要这把头巾给他捡起来以后,马上就找人,就设计了一个荷叶的托首,就是他在椅背的后面做了一个荷叶状托,扣在这儿,你头往后仰的时候,可以躺在托首上休息。
  吴渊当时下令一下子就做四十个,这个史书是有记载的,这个椅子的样子,就叫太师样,所以太师椅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这段故事谁记载的?不是后人记载的,是当时的人,所以它的出处都比较准确。这个人叫张瑞义,他在《贵耳集》里有这一段故事的准确的一个记载。所以太师椅从宋代开始,就叫太师椅了。
  但是到了清代以后呢,这个太师椅,就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那时候,就不再注重太师椅的初始状态,就是它是一个圈椅的状态,后来的人不太注意这些东西了,凡是硬木的,比较贵重的,能显示人的身份的椅子,就统称为太师椅,到了清代以后,椅子的典型状态就是这样,这个也俗称太师椅。到了晚清以后呢,它所有的变化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比如扶手加宽,后背后面有一点过多的变化,这些都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变化,结构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圈椅】
  清代太师椅跟明代比较起来,有很多新优点,但同时失去了很多过去的优点。比如圈椅,就是太师椅的初始状态,它的优点是什么呢?
  第一它是四足落地,有一个椅面像卡子一样,卡住这个椅子,所以它非常牢固。我们今天看到很多明式家具,历经四五百年不坏,就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非常牢固。这是它能够流传到今天让我们能接受的一个基础原因。
  第二,其他椅子的靠背和扶手之间都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当你休息的时候,你的小臂得以休息,搁在扶手上,但大臂是悬空的。只有圈椅,当你休息的时候,是大臂,小臂同时着陆,这就是圈椅的一个最大的优点。过去房间里没有空调,没有电扇,到夏天非常热,那么圈椅坐在面的时候,胳膊架起来,底下是通风的,非常舒服,彻底地休息,我倒是建议大家要有机会呢,买一只圈椅,累的时候坐在上面可以很好地休息。
  圈椅结构简单,结实、舒适、美观。两千年来,中国人、外国人设计的所有椅具当中,被古今中外的家具设计师公认设计的第一椅具,就是中国的圈椅。它的上半部分是圆的,所以也叫圆椅,还有一种说法叫罗圈椅,这个说法很少,但历史上有这么说的。
  这个圈椅这么有名,很多人就开始追求这个东西,都希望买到一对圈椅,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还算比较熟,早年,听我说,圈椅有这么多优点,就自己去(找)去了,自己出去跑到外地,跑到山西的山区,买回一对给我看,兴致勃勃连夜拉着我上他们家看。我看了以后呢,说得比较婉转,“你这个椅子看着不怎么老。”他说:“不可能!”我问:“为什么?”他就跟我讲,他怎么去的,他坐火车到了太原,下了火车,改汽车,坐汽车,坐了好几个小时,下了汽车以后,骑了两个小时的毛驴,上了山顶上,山上有这么一个村子,人家领着他去的,去了以后,在一个老太太家里,看见这么一对圈椅。然后,他就跟老太太说,说您这椅子卖吗?老太太说卖,说多少钱呢?说一万,那当时的圈椅,已经比较贵了,我觉得在北京买。当时都是十万八万一对,他一万块,他说就觉得捡了大便宜。然后他就跟人家磨磨蹭蹭,最后把这东西买了,就回来了。
  我不好意思说它是假的,我只能说它不真。他说亲自去的,我看见了那村里的全部情况,他说那个村,由于在山上,交通闭塞,它跟外面沟通不多,有大量的近亲结婚的,所以村里有很多先天愚性的,就是有很多傻子坐在那儿晒太阳,那村里人,半村都是傻子。然后呢,说那儿人,那老太太,她懂什么圈椅?他说,老太太不懂,她怎么骗我呢?再说了,这椅子怎么弄上山去的?要假的怎么上去的?说我这个骑着毛驴上去,都还骑两钟头呢,怎么上去的。我说这事就怪了,我问问你,这椅子怎么下来的?他说我给人家100块钱,人家帮我扛着下来的,我说对了,人拿20块钱就扛上去了,对不对?你给的钱还多了,我说后来你走了以后,那满村的人都说什么吗?他说说什么呀?人家就说城里来了一个傻子,把这椅子给买走了。对吧?就是你不要认为你是很聪明,人家觉得很怪,这么一对椅子怎么能值一万呢?我说你想过没有?怎么一个老太太什么也不知道,敢给你开一万块钱,你觉得在城里不是钱,但在那么一个偏远的山村,一万块钱是巨大的钱。她怎么能开出这个价钱,你想过吗?我说现在你那椅子上,有一个证据,铁证如山,你这椅子是个假的。然后他说什么证据?我说:“你注意看没有,过去的圈椅底下全是综绳绷着,你这椅子上绷的是尼龙绳。”
  我记得很清楚,我坐在他那个椅子上,我手在底下拉那个绳,嘣嘣,跟琴弦似的,我说你这都是尼龙绳,你注意到了吗?然后他翻过来说这东西怎么变成尼龙绳了呢?他就不注重这个事情,不注重细节,我觉得收藏当中,有很多时候,要注重细节,细节很容易漏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值钱的老椅子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