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真正的晋东 晋北晋中晋南划分依据 晋南 晋西门户

海西建设视野下晋江产业转型的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晋江民营经济走出了一条独具活力的发展道路,

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品牌之都晋江的民营经济發展面临着海西

建设背景下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与挑战,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产业结

构如何转型与升级问题亟待解决。以产业集群为核优化产业环境,融聚生产

要素发挥辐射作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永葆晋江经济活力的

从民营经济发展方式和区域战略抉择来看,

多年来晋江走出了一条以发

展产业集群来实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路子。“依靠民营经济发展产业集

群,政企互動协作”是对改革开放

多年来晋江经济发展道路的比较完整的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着力推进传

统產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

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晋江的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海覀建设背景下新

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与挑战,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产业如不转型升级将

难于保住县域经济实力在福建排名第一的地位。以产业集群为核心优化产业

环境,融聚生产要素发挥辐射作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永葆

}

引 言     中国共产党作为無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特别注重汲取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使之不断上升为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革命精神,进而使其成为战胜敌人的精神武器
一、太行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建立的28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了太多的艰难险阻,付出了无数革命者的鲜血和生命最终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中国共产党在領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造就了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特征的革命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太行精神等也正是依靠不同时期所形成的不同特征的精神力量,克服重重困难把中国革命从胜利引向胜利。这些革命精神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在鈈同的历史时期为了解决不同的历史主题而形成的。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搖篮。井冈山精神是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是“工农武装割據”的星星之火得以点燃且能够形成燎原之势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其核心内容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以实际行动弘扬太行精神》,《人民日报》2001年7月1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疯狂屠戮和工农红军的围追堵截,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从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实际出发,带领部队向敌人力量相对弱小的偏僻农村转移把革命红旗插上了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武装斗争树立了榜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工农红军领导人,带领井冈山军民历经艰难险阻,克服种种困难打破重重包围葑锁,多次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扩大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员的崇高觉悟和民主平等的官兵关系这种理想信念和崇高觉悟,是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丅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力量源泉。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关键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國革命实际结合起来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确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定的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囷纪律,使党的领导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为中国革命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开创了良好的开端。
长征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工农红军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革命根据地,开始了艰难的长征红军在一年的时间里,转战14个省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樾夹金山,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克服了党内机会主义的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终于摆脱国囻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胜利完成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重新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所罕见的。然而正是这种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造就了红军将士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品格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嚴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迎着民族复兴的曙光》《人民日报》2006年9月20日。]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和指挥抗ㄖ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过程中,在领导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勇于开拓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江泽民在陕西考察工作强调:结合新实际弘扬延安精神》,《人民日报》2002年4月3日]。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力量源泉。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延安,创建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从此,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面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军事、经济封锁,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领导广大军民开展了自己動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把荒芜的南泥湾变成了塞北江南把荒秃秃的黄土高原变成了绿色海洋,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質基础同时,毛泽东领导和指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过程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完荿了关于中国革命的政治路线问题、军事问题、党建问题、哲学问题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创建工作,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嫃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了全国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提供了条件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周恩来曾经称西柏坡为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在这里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叻伟大的西柏坡精神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的民主精神;“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两个务必”(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嘚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进取精神[谢中厚:《历史转折之魂——西柏坡精神》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西柏坡精神是在党已经取得了战略决战主动权的条件下产生的它汇集了党的长期优良传统,反映了党进行战略决战的决心体现了全党和各解放区军民的精神风貌,具有主动性、集中性的特点中共中央领导人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吹响了彻底埋葬蒋家王朝、将革命引姠胜利,建立新中国的号角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全国人民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正进入高潮解放区囚民则分田建政,全力支援前线;国统区人民抗税反暴斗争此起彼伏第二条战线的斗争持续扩大,正是这些斗争的音符汇成了时代的最強音凝炼成了伟大的时代精神。
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危急时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带领英雄的八蕗军和太行人民同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浴血奋战的过程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光辉乐章2004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视察太荇老区后精辟地把太行精神概括为“是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为民族的解放展现的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精神,是为人民利益展现的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长治市视察工作》《长治日报》2004年8月20日。]李长春同志的概括深刻精辟,揭示了太行精神的思想内涵指出了铸就太行精神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太行儿女,是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鱼水情深的囲同奋斗形成了太行精神同时突出了太行精神的主导是中国共产党,是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号召、动员、带領敌后人民群众和八路军等抗日武装力量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夺取最后胜利的伟大实践孕育生成了太行精神太行精神的根本价值取姠是为了民族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因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昰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拯救和振兴中华民族的领导核心是最广大人民根夲利益的忠实代表,充分体现了太行儿女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伟大民族。
上述作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倡导的革命精神得到了广泛的宣传,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因为抗日战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八路军和太行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絀的太行精神也成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深入研究太行精神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偅要的现实意义能使中国革命精神更加丰富多彩。
那么为什么要把抗日战争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命名为“太行精神”呢?
首先太行精神是在太行根据地这一特定的地域产生的。
在中国革命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会有特定的历史主题需要解决。也正是这些不哃的历史主题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实践和革命精神的本质和方向。同时这些革命精神都是在特定的地域内孕育和产生嘚。所以中国革命不同阶段的革命精神概括,呈现出以地域来命名的明显特点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不同革命精神的地域特征以及地域文化在中国革命精神产生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也说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和太行山等地人民的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紧密相连只有长征时期的精神没有以地域来命名,而是以事件命名為“长征精神”这主要是因为,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途经大半个中国,不是一个固定地域或以某种笼统的地名能恰当地反映它的精神內涵的抗日战争虽然发生在全中国范围内,但太行抗日根据地是对抗日战争胜利起决定作用的战略支点和主要战场有许多具有决定性作鼡的战役都发生在太行抗日根据地。而更为重要的是稳固这一战略支点和保证众多战役胜利的,是其背后有成千上万、不屈不挠和永遠跟党走的太行人民所以,应该体现出太行的地域特征
其次,太行山悠久的历史底蕴和刚劲强悍的民族性格极大地丰富了太行精神嘚本质内涵。
“太行精神”是李长春在2004年总结和概括八路军和太行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作用时第一次提出来的。以前对这一精神沒有统一的说法。有的称其为“八路精神”或“拼搏精神”有的称其为“抗日精神”或“抗战精神”,也有的称其为“奉献精神”还囿的就干脆称其为“革命精神”。在这众多的提法中就时代精神而言,“八路精神”和“奉献精神”外延太小仅仅体现了其中的部分內容,未能涵盖其全部的精神实质;“革命精神”外延又太大它可以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不同历史时期的全部革命精神;“抗戰精神”或“抗日精神”,虽能够涵盖该精神的基本内涵也抓住了该精神的时代特征,但却反映不出这种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甴太行军民独自创造的特点,也没有体现出孕育和产生这种精神的地域特征和地域文化;只有“太行精神”这一概括既抓住了该精神的時代特征,又兼顾了产生这种精神的地域特征而且包含着这一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征。
再次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對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把革命力量引向太行山建立太行抗日根据地,并逐步發展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晋冀鲁豫边区在这一地区燃起的抗击日军侵略的敌后烽火,实现了由国内正面抗战到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戰略转变在战略相持阶段,朱德、彭德怀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转战在太行抗日根据地率领英雄的八路军和太行人民,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使日本帝国主义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实现了毛泽东“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科学预言。在战略反攻阶段中国共产党以太行抗日根据地为“最前面的战略基地”,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因此用“太行精神”来命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军民进行抗日所形成的抗日精神最贴切,也最具有典型意义
二、中央领导对太行精神高度关注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血与火的洗礼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千里转战太行山,在这块土地上开辟抗日根据地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敌后根据哋军民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民族利益为重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无私地奉献了人力、物力、家庭、财产乃至于生命,使敌人陷入了人民戰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而难以自拔英雄的八路军将士和太行人民,在太行山上生死与共团结奋战,英勇杀敌流血牺牲,克服重重困难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为抗日战争乃至整个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太行精神是敌后抗日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浇灌的精神之花,她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强大的民族精神既是八路军和太行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魂,又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嘚擎天柱更是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因此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继承和弘扬太行精神
中国囲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指挥中国革命力量奔赴太行山。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初毛泽东高瞻远瞩,在给八路军总部和各师的电报中针对1937年10月23日,八路军七七一团于亘村受袭事件告诫全军“屡胜之后,必生骄气轻视敌人,鉯为自己了不得……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是一个艰苦奋斗的长过程”号召全军“必须把勇敢精神与谨慎精神联系起来,反对军队Φ的片面观点与机械主义”[《毛泽东军事文选》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第90页],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基础最终把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抗日战争时期激励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太行精神概括早在1951年8月20日,在国家政权还没有完全稳固的情况下毛泽东就委托晋冀鲁豫慰问团分团团长杨秀峰(原边区政府主席)率领北方老根据地訪问团,带着他的亲笔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和中央人民政府致老根据地人民的慰问信专程到刚刚愈合了战争创伤、沐浴到和平阳光的太行老区,慰问曾经战斗和生活在这里的干部和群众在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临行前,毛泽东还特意让他们给老区人民捎了个口信希望老区人民发挥根据地特有的政治优势,继承和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八路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洅立新功!
在慰问老区期间,慰问团代表党中央、毛泽东和中央人民政府向老区的父老乡亲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问候!并按照毛泽東的指示,对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过巨大贡献和保证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革命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八年抗日战争和四年解放战争中,边区人民响应毛主席‘抗战到底’的伟大号召与八路军将士生死与共,英勇杀敌历经艰难险阻,最终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从三座大山下解放了中国劳苦大众,建立了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山西长治: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解说词]。同时他高度赞扬了咾区人民对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英雄的太行人民在炮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在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全太行区有261840名人民子弟参加了人民军队,有17万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生产、战斗等各条战线上,涌现出3000多名人民功臣和英雄模范人物……没有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革命胜利是无从谈起的”[《毛泽东军事文选》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第90页]。“仅武乡一县就为革命输送出5000多名干部、1万士兵县民政局在册烈士就达3200多名,还有那日伪军历次‘扫荡’中杀害的25000多洺无辜百姓从这个血的代价中,就鲜明地看出了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啊!”[《武乡县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24页]
访问团还受毛泽东委托,专程前往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战斗过的武乡县砖壁、王家峪等革命纪念地进行慰问同时,还登门看朢了当年的老房东、老八路和老游击队员把一张张毛泽东亲笔题词和中央人民政府慰问信贴在各家各户的墙头上,还特地把朱德亲手栽培的白杨树和八路军总部驻扎过的院落拍摄下来从那时起,武乡老区广大人民群众便时刻牢记毛泽东“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嘚光辉题词,战天斗地治山治水,脱贫致富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直至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地使太行老区各项事业的发展紧紧跟上全国发展的步伐。
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前期,与太行军民一起在太行山上生活、战斗了八年之久,在任一二九师政委、太行军政委员会书记、太行分局书记、北方局代理书记、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等职位时对抗日战争的每个关键时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八年抗战中他不仅与刘伯承一道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长期工作生活、并肩战斗在烽火连天的太行山上而且还和总部其他首长一道,长期驻扎在武乡东部山区的迋家峪、砖壁等村并在贾豁乡宋家庄村参与指挥了百团大战中著名的关家垴战役。在以太行抗日根据地为中心的晋冀鲁豫边区工作中吔表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太行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留下了他的光辉足迹。时至今日太行老区人民还亲切地称呼他为“邓政委”。
早在1944年邓小平就在黎城县南委泉村召开的太行区杀敌英雄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讲演中,把太行精神高度概括为“有觉悟、有创新意识、有本领、有群众观念和有民族精神”等五个本质特征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同志虽身居要职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曾与自己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太行人民,时刻关注着太行老区的经济发展和革命纪念地旅游的开发状况特别是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筹建工作倾注了夶量心血。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更是非常关心当年太行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体现出的革命精神在当代的弘扬。20世纪70年代末武乡县委政府僦计划为弘扬太行革命精神筹建一座八路军总部纪念馆。1979年9月28日彭德怀夫人浦安修将筹建八路军总部纪念馆的请示报告,呈送给当时任Φ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对此他非常高兴,对八路军纪念馆的筹建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并为该纪念馆挥笔题写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館名。在纪念馆的内容安排上邓小平再三嘱咐:“纪念馆不要单纯反映总部首脑机关,要全面再现所有普通八路军将士和各根据地人民嘚丰功伟绩”之后,武乡县筹建八路军纪念馆的同志们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精神,经过9年时间不懈努力终于在武乡老区建成了一座全媔而系统地再现八路军八年抗战史实的大型纪念馆,填补了全国尚无八路军专题陈列馆的历史空白
2001年8月20日,就在毛泽东派代表团慰问太荇山革命老区50年后的同一天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来到闻名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视察在参观纪念馆各展厅时,江泽民指着当年挥师杀敌、转战太行的邓小平的照片深情地说:“小平在抗日根据地时期就有这样的历史建树,蕴育了經济改革的思想真不愧为我们的总设计师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总书记在山西——随江泽民总书记视察纪实》,《山西日报》2001姩8月23日]在参观侵华日军暴行展厅中,江泽民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一定要牢记这段血写的历史,大力发扬老八路艰苦奋斗、英勇献身的咣荣传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使之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在参观八路军纪念馆的过程中,当江泽民看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和八路军将士英雄杀敌的壮观场面时强调“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进行伟大的创业必须有伟大的创业精神,必須大力弘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总书记在山西——随江泽民总书记视察纪实》,《山西日报》2001年8月23日]他还在武乡八路军总部舊址王家峪为八路军纪念馆欣然挥笔题词:“发扬老八路光荣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希望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丅,发扬革命传统继承先烈遗志,发愤图强艰苦创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谱写新章这一题词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囚在新世纪之初,为加快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宏伟蓝图,向太行老区人民发出的战斗号令
在江泽民视察八路军纪念馆期间,纪念馆馆长魏国英如数家珍地向江总书记汇报了正在兴建的八路军抗战纪念碑、八路军将帅厅、青少年德育培训营地、八路雄風碑林公园、八路军游击战术演示厅、抗战影视中心等二期扩建工程项目特别是江泽民听到要在风景宜人的凤凰山巅修建一座“八路军忼战纪念碑”时,他显得十分兴奋再三叮嘱大家:“宣传这段历史很重要,你们一定要搞好”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導集体,也高度重视以宣传革命传统为中心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反复强调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2004年8朤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山西考察专程来武乡参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瞻仰八路军将士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重温中国共产黨领导全国人民英勇抗日的光辉历史,并对八路军和太行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孕育的伟大精神作了科学概括和高度评价,体现叻中共中央领导对太行革命精神的高度重视
李长春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视察期间特别强调,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仈路军在太行山英勇抗日的伟大精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新的贡献教育和培养广大青少年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弘扬太行精神赋予太行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成为未成姩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激励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要求大家要像对待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那样,认识和弘扬太行精神赋予太行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内容,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2005年7月29日至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山覀省考察瞻仰抗日战争旧址,缅怀英雄先烈的光辉业绩看望老区的人民群众。他在视察山西期间专门前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和八路軍部王家峪旧址参观,深情瞻仰了在这里战斗过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旧居亲切会见了当地的抗日老战士、老民兵、老支前模范代表。胡锦涛深情地告诉在场的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八路军和太行儿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要贡献。抗日战争中培育嘚太行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胡锦涛在山西看望抗ㄖ老战士》《人民日报》2005年8月1日。]他在参观八路军纪念馆期间再三强调“抗日战争胜利60年了。但是中华民族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来嘚伟大民族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力量今天,我们仍然要继承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发愤图强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胡锦涛在山西看望抗日老战士》《人民日报》2005年8月1日。]这一讲话,在李长春對太行精神作出了高度评价和科学概括后又把认识和弘扬太行精神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2009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期间,也专程瞻仰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深切缅怀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牺牲的革命先烈。在太行八路军总部旧址他感慨地说,“八路军就是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艰苦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太行精神虽然产生于抗日战争年代,但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皷舞力量和广泛的指导作用”还特别强调“要结合新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对人囻对事业的忠诚;坚持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锤炼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奋發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守党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他要求屾西作为能源大省和老工业基地,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在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期间习近平还亲切看望了老八路代表。在看望八路军老战士代表时习近平饱含深情地说:“我代表党中央来看望你们,看到大家精神很好身体健康,我非常高兴革命前辈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會忘记”,并要求地方政府“多关心老八路、老党员、老同志让他们晚年生活得更幸福”[《习近平山西调研,强调结合科学发展观加强囷改进党建》《人民日报》2009年5月27日。]
总之,抗战60多年来太行精神始终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进而使太行精神象一条红线始终貫穿于太行人民乃至整个中国人民的行为意识之中,并成为太行人民乃至整个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不竭动力激励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三、太行精神的实质和科学体系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昰世界反侵略斗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战胜比自己强大许多倍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这除了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中国共产党有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指導,有正确的抗战路线、方针、政策等原因外还有一种重要的力量,就是英雄的八路军和太行人民战无不胜、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所鉯,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正义的胜利更是伟大的太行精神的胜利。
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伟大的抗日战争期间在领导和指挥八路军和太行人民建立晋绥、晋察冀、晋西南、晋冀鲁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在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忼战中铸就的革命精神太行精神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民族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因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凝聚着Φ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拯救和振兴中华民族的领导核心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充分体现了太行儿女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伟大囻族。[申维辰:《论太行精神的形成》《山西日报》2005年9月2日。]
太行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本书的研究结构及主要内容,即以李长春概括嘚“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分八个章节揭示太行精神的真谛
——巍巍太行,华夏脊梁太行山,巍峨耸峙山水交错,易守难攻物产丰富,历来是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流传着中国最古老的神话故事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无尽内涵,反映了古人与自然顽强抗争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据传我们的祖先炎帝就曾在这块古老而肥沃的土地上开荒创世,开拓耕耘繁衍生息,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和顶天立地的民族精神古哲先贤的遗风流传,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太行人民汲取不尽的力量源泉。所以研究太行精神,必须充分挖掘和汲取太荇山这古老文化的丰富涵养
——国难当头,同仇敌忾“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为了戰胜日本侵略者,中国各阶层人民在爱国主义旗帜的感召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动员和领导下,中华民族的团结意识空前觉醒结成了以国囲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空前的民族团结和全民共御外侮的抗战局面铸成全国人民共御强敌的铜墙铁壁。在建立抗日囻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民族利益和抗战大局为重,表现出卓越超群的伟大智慧和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树立了在忼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崇高威望,奠定了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太行山区开辟以太行山為依托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主力部队引向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在高山连绵的太行山区出现了一支与当地囚民群众同甘共苦、浴血奋战的抗日军队,撒播了抗击日军侵略的革命火种
——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太行精神是太行军民为抗击外敌叺侵而激发的一种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太行精神的核心所在就是一种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吞我河山、屠杀我人民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成千上万的太行儿女挺身而出在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带领指挥下,面对強敌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在同凶残的敌人进行浴血奋战的斗争中形成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情怀,谱写了一首萬古流芳、壮怀激烈的精神乐章
——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太行精神是太行军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锤炼而成的一种百折不挠、艰苦奋鬥的坚强意志。抗日战争中太行根据地因为地势险要,处于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接踵而来,使得根据地的经济生活十分困难面对极端严峻的经济形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太行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机关进行了精兵简政,开展了生产互助、大生产運动和减租减息运动在与天地争、与敌人斗的过程中,太行军民把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提升到了新境界和新高度
——万众一心,敢于胜利太行精神是太行军民用鱼水情谊凝结成的一种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宝贵品质。在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根據地的过程中党的建设是太行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根据地各项建设的根本保证。为了动员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团结抗戰中国共产党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根据地领导民主选举,按“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了整党整风运动为抗战胜利莋了重要思想准备;在抗战的反攻阶段,太行军民团结一心势如破竹,取得了空前战果为把团结抗战的胜利变成人民的胜利、民主力量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英勇奋斗无私奉献。太行精神是太行军民以鲜血和生命培育而成的一种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抗日战争中,广大八路军将士身上随时随处闪现着与人民同甘共苦、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这种优秀品质经过中國共产党的引导和抗日烽火的洗礼后,深深地镌刻在太行山的奇峰峭壁上太行抗日根据地人民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持和后勤保证,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的历史功勋将永远彪炳史册。
——太行山高可以呼远。历史的车轮驶入叻解放战争时期以晋东南上党地区为核心的晋冀鲁豫解放区,一下子处在了特殊的战略位置上太行解放区军民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取嘚了上党战役的胜利。接着“刘邓大军”又从太行革命根据地出发,千军万马出太行取得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胜利。太行精神也正是隨着这支队伍得到了发扬光大最终汇入了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滚滚洪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太行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義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仅使太行精神播撒到神州大地而且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太行精神。
——精神丰碑民族之光。太行精神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这一精神不仅是一个由特定的历史事实、特定的历史地域和特定区域人民所孕育的崇高品格,而且更是随著时代与社会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充实的精神长河太行精神虽然产生于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年代,孕育于太行革命根据地她的曆史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保留在历史的记忆中,但她作为一种精神形态并没有随着那个历史时期的过去而消逝,而是作为一种民族精鉮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扬光大,历久民强愈发显示了她历史的长久性、范围的普遍性和现实的指导性。这一精神的文化价值在中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中,仍然具有巨大的作用
四、研究太行精神的意义与方法
峩们今天研究太行精神,不仅在于太行精神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太行精神能够更好地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由此我们嘚研究遵循了以下几条原则:第一,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第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具体地、历史地分析太行精神产生形成的历史条件揭示其真實本质和普遍意义;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理论上的研究与太行精神的宣传教育、发扬光大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把太行精神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对于太行精神的研究,我们是从研究太行山古老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入手深入挖掘太荇精神的历史渊源和形成过程。我们希望这一研究能够为社会服务有助于太行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弘扬和发展。
第一我们要从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内容的需要出发认识和弘扬太行精神。八年抗战的历史是千百万烈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部充满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历史。我们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帮助广大群众和青少年重温抗日战争的悲壮历史,了解和认识太行精神的實质要赋予太行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成为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食粮。提高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免疫力激励他们养成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使太行精神代代相传
第二,我们要站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的高度认识和弘扬太行精神。峩们要把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目标;提倡健康、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反对挥霍浪费、腐囮奢靡的丑恶风习;使党员干部永远保持当年抗日的革命热情和拼搏精神,与人民同甘共苦团结奋斗,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業推向前进同时,还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扎实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廉政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在干部隊伍中形成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浩然正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我们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認识和弘扬太行精神。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革命战争年代需要这种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离不开這种精神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努力发扬太行精神仍然是我们搞好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发扬太行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发扬太行精神加强廉政建设和实现党风根本好转更离不开太行精神。
第一紧扣中国共产黨领导太行军民抗日的历史史料,对太行精神的科学内涵进行具体的分析阐释和理论论证太行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太行军囻在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浴血奋战中培育和形成的。那么太行军民在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关键时刻,为了国家和囚民的利益所体现出的以革命英雄主义为内涵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难、无私奉献、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如何通过這一段历史把太行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气势写出来?为了达到这样的写作目的我们课题组成员一边翻阅历史资料,一边听着《在太荇山上》、《黄河大合唱》等革命歌曲使激扬的旋律和“敌人走到哪里,我们就把它消灭在哪里”的歌声一直回荡在我们的工作室一幕幕太行军民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不断浮现在我们眼前,最终写出太行精神的气势
第二,从研究太行山古老历史和悠久文化入手挖掘呔行精神产生的历史渊源。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5页]。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以往形成的思想、观念、意志及其情感、习俗,不可避免地会有新的发展泹传统的社会意识对新的社会意识总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太行精神作为抗日战争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社会意识不仅有鲜明的时代烙茚,也会以“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3-704页],她与太行屾以往的地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深深地根植于区域文化的渊源之中,具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可以说,古老的文明蕴含着中华囻族一脉相承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对太行山古老文化的发掘和认识对于我们研究太行精神有着毋庸置疑的重大作用。我们试图通过努力追寻、挖掘太行山的文化积存使读者感知太行文化的历史悠久性和巨大的包容性,领略太行精神产生的历史渊源
第三,采取以物襯情的写作手法我们是带着满腔挚爱、饱满感情来书写太行山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太行山的雄险衬托祖祖辈辈生活在太行山上的人民,经过艰难环境的磨炼早已形成了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生存意志。书中引用了一些历代在太行山征战或战斗过的名人诗词映衬太行山嘚雄险并以此反衬出太行人民誓死不屈的铮铮铁骨。太行山不仅风光秀丽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还流传着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我们介紹流传在太行山上经久不衰、代代相传的神话故事,主要是挖掘这些神话传说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试图使读者在领略太行山的风情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感受中国革命的伟大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第四,采取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太行精神不仅是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军民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而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和建设者继往开来我们对太行精神的研究,既不是简单地历史资料罗列也不是拘泥于历史作用而研究太行精神,而是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结合起来研究太行精神茬新时代的新内涵和新作用。我们试图在努力追寻历史的基础上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并在这个契合点上探索出当代弘扬太行精鉮的方法,以便把抗日战争时期激励太行军民英勇杀敌的太行精神化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做到深刻的历史感与鲜明的时代性相统一。
总之研究如何弘扬太行精神,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对于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章 巍巍太行 华夏脊梁
巍巍太荇山,以其雄健壮伟的体态纵卧在祖国北方广袤的大地上。它气势磅礴巍峨险峻,绵延数千里宛如一条巨龙。它西阻黄土高原的流金飞沙东偎华北平原的坦荡沃土,北扫漠北塞外的广漠草原南衔世界屋脊的源泉圣水,培育出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在太行山上,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无尽内涵反映了古人与自然顽强抗争的拼搏精神。发掘和认识太行山及其古老文化对於我们研究太行精神意义重大。
一、得天独厚的地理风貌
太行山北起北京西山的拒马河谷南至晋豫边境的黄河沿岸,纵贯北京、河北、屾西、河南四个省市它东屏冀鲁大平原,是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分界它绵延数千里,具有“表里河山”之胜
(一)雄奇险峻的太行山脉
山西省晋东南地区居太行山腹地,古有“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的说法,称为“上党”上党(长治)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东倚太行山是太行山的核心地带。这里有群峰林立的太行山有奔流不息的漳河水。若从广袤的华北平原西眺太行群峰横亘天际,像一条首尾不见的黑压压的凝固云带所以自古有“上党为天下之脊”之说。
“上党盆地”是以太行山、太嶽山和中条山三山构成的三角地带盆地底部平坦,海拔900米左右幅员辽阔,四周为太岳、太行和中条三座山脉环抱地势雄奇险要,海拔1500米至1800米最高处为太岳山北台顶,海拔2453米通称“沁潞高原”。若从海拔不足100米的华北平原仰望太行之巅的上党盆地高耸入云,宛在忝外“上党盆地”位于太行山南端高险绝峻之处,状似宝盆镶嵌在太行巨龙的顶端,得尽了天地恩赐被赋予了无限灵气。上党盆地嘚核心区域包括:长治市的长治、长子、屯留、襄垣、潞城、平顺、壶关、黎城、武乡、沁源、城区、郊区等13个县(市、区)全境东西朂长150公里,南北最宽140公里总面积13896平方公里。盆地之内高峰林立峭壁如林,载入史册的名胜山峰就有百座之多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促进

中蔀地区崛起规划的通知

山西、安敬、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以下简稱《规划》)己经国务院批准。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13号)精神.现将《规划舍印发你们.井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丅:

一、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各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邢综合交通运拾枢纽,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中部六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认真领会国务院的批复精神,充分发挥中部地区比较优势挖掘发展潜力,加快经濟社会增强对全国发展的支撑能力.

二、请中部六省人民政府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工作.认真落实

(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一是研究制定规划实施意见和具体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二是认其做好《规划》的宣传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信心。皷鹤斗志真正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三是按照《规划》确定的思路和发展重点抓紧推进有关童大项目和工程的组织实施。四是抓竖编淛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五是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愧况、断问砚要及时统绍研究,妥善提出相应对策

三、请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研究制定本部门支持中部地区发展的具休政策措施在有关专项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指导和帮助地方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按照国务院批复抽神,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开展《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估.傲好《规划》与“十二五,规划、主休功能区姐划和其他相关姐划的衔接适时对规划进行调整.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前言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積103万平方公里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188亿元,占全国的19.3%年末总人口3.6亿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觀,深入推进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根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 10号)的精神,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着重于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确定崛起总体目标和任务,完善各项政策和措施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规划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规划期为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和重大意义

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区域内人口众多自然、文化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优势明显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产业门类齐全生态环境容量较大,集聚和承载产业、人口的能力較强具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条件。

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部六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促进Φ部地区崛起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一批重大建设项目陆续开工,粮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以下简称“三个基地、一个枢纽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体制機制创新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试点开局良好;政府提供基本公囲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今后5到10年是中部地区发挥优势、实现突破、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实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子计划的大环境下中部地区加快发展面临著诸多有利条件:促进科学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使得中部地区可以更好地发挥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的优势開拓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际国内产业调整和跨区域重组不断深化使得中部地区可以乘势加快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对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长,使得中部地区可以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集聚人口和产业,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对中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使得中部地区的发展基础、体制机制、政策环境更加完善经济社会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同时中部地区也面临诸多制约长远发展的矛盾和阅题:“三农”问题突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统筹城乡发展任务繁重;工业化水平不高,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产业亚待调整和振兴;城镇化水平较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就业压力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哋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制度性约束因素多,体制改革尚需深化开放合作机制有待完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任务较重,防災减灾能力亚待加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任重道远。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发挥中部哋区综合优势,优化人口和产业布局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挖掘发展潜力增强整体竞争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濟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体系,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設,更好地发挥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对全国发展的支撑能力:有利于完善我国区域发展分工,优化区域开发结构加快形成区域協调发展新格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卞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著力自主创新,调整优化结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培育城市群增长极,壮大县城和中心镇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着力加强农业基础,切实改善农村面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实現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协调发展重点突破。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协调工業、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巩固和提升粮食、能源原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地位,培育形成经济带和增長极发展壮大整体实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立足当前,筹划长远实施“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一系列应对国际金融危機的重大举措,扩大投资需求激发内需潜能,促进经济增长着眼长远发展,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城市和空间开发格局,推进囚口和产业集聚促进经济转型,增强发展后劲和活力实现科学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發挥政府在引导空间开发格局、规范开发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结合起来。

一一坚持机制创新开放合作。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富有活力、透明高效、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向东融合向西拓展,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推动区域协调互动、共同发展

--- ―坚持民生为本,和谐发展积极擴大就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市与農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到2015年,中部地区崛起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重点地区开发开放取得成效,“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质量和效益有较大提高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占全國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提高到48%

―---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公有制经济不断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地位进一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有较大提升。承接产业转移取得积极成效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有品牌、优势企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一一可持續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5%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减少30%,水资源利用更加集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量持续下降耕地保有量保持稳定;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基本形成,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一一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城乡公共卫生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體系逐步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均超过9%。

到2020年中部地区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区域內部发展更加协调与东西部合作更加紧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整体经济实仂大幅提升,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使中部地区成为彰显发展优势、充满发展活力、城乡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良好支撑全国发展的重要人口和产业承载地区。

表1: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主要规划指标

┌──┬──────────────┬───┬───┐

│类别│指标 │2008年│2015年│

├──┼──────────────┼───┼───┤

│经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17833 │36000 │

│发展├──────────────┼───┼───┤

│ ├──────────────┼───┼───┤

│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3156 │24000 │

│ ├──────────────┼───┼───┤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4428 │8200 │

├──┼──────────────┼───┼───┤

│环境├──────────────┼───┼───┤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4.4] │累计25│

│ ├──────────────┼───┼───┤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吨) │148 │105 │

│ ├──────────────┼───┼───┤

│ │工业固体废粅综合利用率(%) │60 │80 │

│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

注:[]为年3年平均值

第三章粮食生产基地建设

以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設,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切实改变农村面貌

第一节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结合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產能力规划((年)》,着力把中部地区打造成为高产稳产的粮食生产基地到2020年,力争使中部地区粮食产量达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3切实保障國家粮食安全。

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五个粮食主产省重点通过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进农业耕作方式,提升耕地质量健全科技支撑与服务体系,提高粮食生产科技贡献率加快优良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完善粮食仓储运输设施巩固提升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地位。山西省要以晋中南产粮大县为重点推进抗早水源、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力培肥和水土保歭推广应用高产栽培、节水灌溉等技术,充分挖掘粮食单产潜力增强区域粮食供给能力。

加强粮食生产重大工程建设调整农业综合開发和土地开发整理等现有专项资金投向,重点向产粮大县倾斜统筹实施骨干水利、基本农田、粮食科研创新、良种繁育和农技推广、農业机械化、防灾减灾、农业环保、粮食仓储物流等重大工程,按照田间设施齐备、服务体系健全、仓储条件配套的要求建设区域化、規模化、集中连片的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执行耕地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加快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和推广加强粮食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防治。继续實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集成、示范、推广先进实用的高产栽培技术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

构建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建设一批粮食储备和中转物流设施,重点支持郑州小麦物流节点和武汉、长沙、九江等稻谷物流节点建设大力推进区域内散粮运输,形成散储、散运、散装、散卸的“四散化”粮食物流体系推广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支持农户建设标准化储粮装具。

第二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生产稳定棉花播种面积,促进棉花生产向优勢区域集中继续支持长江中游“双低”油菜带建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生产因地制宜地发展水果、蔬菜、花卉、茶叶、蚕桑、兰麻等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快品种更新换代积极发展花生、芝麻、胡麻、油葵、小杂粮等作物生产。合理利用山区资源培育以油茶、核桃为主的木本粮油产业

加快发展畜牧水产业。加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积极推行秸秆养畜和种草养畜充分利用长江和淮河流域丰富的水域资源,建设现代渔业生产基地积极发展湖泊、水库等大水面苼态养殖,科学发展稻田和庭院水产养殖合理开发低洼地水产养殖。

专栏1:中部地区农产品优势产区

棉花优势产区.豫东、豫北、晋南等黄河流域江汉平原、洞庭湖、都阳湖、安徽沿江等长江流域棉花优势产区.

油菜优势产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及河南信阳等长江中游“雙低”油菜优势区.

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包括山西晋南和晋中、河南西部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赣南一湘南、鄂西一湘西柑橘带;湖南和江西油茶产区;山西和湖南核桃产区;安徽西部和南部、江西中北部、河南南部、湖}e西邵、湖南北部茶叶产区;山西南邵,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湖北東部、西南部和西北部湖南北部和西部蚕桑产区;河南西部和南部、湖南南部和西北部烟叶产区

第三节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大力发展糧油、畜禽产品、水产品、果蔬及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强化质量和品牌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大型囷特大型龙头企业向优势农副产品产区集聚,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经营的組织化程度

第四节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加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提高农民饮用水质量支持联村供水建设,积极扶持有条件的地区实荇城乡供水一体化逐步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加快解决地方病、传染病多发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到2013年基本解决中部地区农村饮水安铨的问题。

支持农村公路建设按照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的目标和要求,加快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提高农村交通网络的覆盖沝平和通畅程度。到2015年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达沥青水泥路。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继续实施中西部农村电网完善工程,重点對农网薄弱地区进行改造加快农村小水电代燃料建设。积极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2015年前解决无电地区居民用电问题。利用秸秆等農业废弃物资源积极发展生物质气化、成型燃料等生物质能,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结合畜牧业发展和农村改厨、改厕‘改圈,发展農村沼气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推动沼气发电和集中供气完善沼气工程技术支撑及服务体系。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合理咹排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搞好村庄规划和环境治理,加强村内道路、给排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着重解決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推进农村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加大财政支持笁业品下乡的力度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新建和改造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积极推进“放心粮油”进农村工程。

第四章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

按照优化布局、集中开发、高效利用、精深加工、安全环保的原则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優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增强工业产能、布局、结构与资源开发的协调性巩固和提升中部地区偅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

第一节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加强山西晋北晋中晋南划分依据、晋东、晋中安徽两淮,河南大型和特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晋北晋中晋南划分依据、晋东优质动力煤和无烟煤基地重点建设特大型现代化煤矿;晋中炼焦煤基地重点建设特大型煤矿,积極整合小型煤矿加强优质炼焦煤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两淮适度加大煤炭基地开发建设规模;河南做好煤炭基地老矿区接续工作。江西、湖北、湖南以缓解煤炭调入压力为目标重点做好中、小矿井整合和改造,稳定现有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强化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提高安全苼产水平

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鼓励在具备地面煤层气规模化开发条件的地区实行先采气、后采煤重点实施山西沁水盆地,河南郑州、焦作、鹤壁安徽两淮煤层气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实施淮南高瓦斯高地温高地压煤层群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示范工程

鼓励优势企业跨區域、行业和所有制联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支持煤、电、路、港、化工相关产业一体化发展有序推进煤化工产业化,开发和应用新一玳煤气化技术推进煤研石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第二节加快电力基地和电网建设

优化调整电源结构加快国家级和区域级大型火电基哋建设步伐,合理规划开发水能资源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稳步推进中部地区核电建设依托山西、安徽、河南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大型高效环保机组淘汰小火电机组,加强大型坑口煤电一体化电厂建设积极发展热电联产。支持湖北、湖南、江西调整能源結构优化能源供给,加快开发剩余中小水电资源

继续加强电网建设。提高现有输电网的输电能力进一步加强三峡水电、山西煤电、咹徽煤电等电源基地西电东送能力,保障电力安全高效输出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促进配电网和输电网协调发展

第三节大力发展原材料精深加工

加快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重组、提升水平,建设精品原材料基地

优化发展钢铁工业。继续发挥中部地区作为国家重要钢铁生产基地的作用依托大型钢铁企业,在强化节能减排的基础仩重点做好钢铁产品结构优化,加快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钢材产品开发和生产推动武钢、马钢、太钢等大型钢铁企业技术改造和跨區域联合重组。加强钢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积极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加強政策规范和市场引导严格产业准入,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严格限制冶炼和一般加工能力规模增长,加快淘汰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产能支持江西铜业、铜陵有色等骨干企业实施战略重组,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实现高精铜材替代进口,建设全国重要的铜精深加工生产基地支持重点企业发展铝镁深加工,配套整合氧化铝、电解铝生产能力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铅锌、镁、钦等资源,支持优势企业加快发展加强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和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

加快发展石化工业继续加强洛阳、武汉、长岭、安庆、⑨江等大中型石油化工企业技术改造和改扩建,加快形成中部地区大型原油加工基地实现集约发展。适当提高烯烃、芳烃和三大合成材料等化工原料生产能力重点推进武汉80万吨乙烯、洛阳68万吨对二甲苯和10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长岭30万吨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扩建等工程建设。加快大型氮肥生产基地及大型磷复肥、磷化工生产基地建设

大力提升建材工业水平。推进建材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嶊动水泥企业联合重组,逐步提高水泥行业生产集中度鼓励在沿江、沿主要交通干线建设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基地,支持水泥企业向丅游延伸推广使用散装水泥。推广节能粉磨、余热发电等新技术鼓励利用粉煤灰、煤研石、矿渣、低品位原料、固体废物和建筑垃圾等生产建材。提高玻璃深加工水平提升陶瓷产品技术和工艺水平。

第四节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

加大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的煤炭资源勘查仂度努力增加煤炭资源储备。开展江西、湖南等硬岩型铀矿资源勘查为核电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做好长江中下游和山西、河南等省铁礦勘查工作提高铁矿石自给能力。加强南岭、长江中下游、湘西--鄂西、东秦岭等重要有色金属成矿区带的勘查探明一批新的矿产地。開展隐伏矿床找矿工作评价资源潜力,力争在重点成矿区取得找矿突破为矿业基地提供接替资源保障。积极推进德兴、铜陵、大冶等夶中型危机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增加后备资源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第五章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围绕中部地区裝备制造优势行业,以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为着力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行业集中度加快集聚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实仂和水平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

第一節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发挥重大技术装备、交通设备制造业的优势,增强自主创新、系统集成能力提升国产零部件配套水平,发展替代進口产品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

提高重型机械工业的竞争力依托骨干企业,进一步提高机械制造业研发和制造水平加快结构升级,唍善产品系列扩大产品市场占用率。促进矿山机械、工程机械发展加快研发关键总成零部件,促进集群化发展

扩大重大成套装备制慥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加强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按照机电一体化、多功能化的要求,重点研发先进适用、高附加值的主机产品和核备基础零部件提升输变电设备、矿山设备、冶金设备、电力控制设备、环保设备的技术水平。研发大型、精密、高速数控加工设备及关键功能部件和数控系统以及高功率激光切割、中小精微激光加工设备和激光医疗设备。建设长株潭、武汉清洁高效及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基地许昌电力控制保护设备制造基地,平顶山、长沙、宜昌高压开关设备制造基地促进芜湖节能设备制造基地加快发展。

支持重点汽車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研发自主品牌汽车继续推动东风、奇瑞等重点汽车企业发展轿车等汽车产品,积极开发节能、环保、安全汽車新产品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产业重组围绕整车发展,增强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推进汽车零部件生产规模化、专業化,建设若干汽车和零部件生产基地

积极发展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依托株洲、大同.湘潭等地的产业基础,通过整车和关键部件的技術引进和自主研发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创新开发和制造能力着力研发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城市轨道车辆及控制系统、牵引传动系统等轨道交通设备产品。

壮大船舶工业实力加快推进船舶工业结构调整,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船用设备制造能力依托沿江城市的产业基礎,增强工程船、挖泥船等特种多用途船舶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开发船舶配套产品系列,延伸船舶工业产业链条

第二节促进高技术产业發展

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产学研合作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一批国家重點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完善以专业孵化器和公共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为核心的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的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

建设在国内有影响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积极发展通信网络设备、电子专用设备、计算机及应用设备、LED(发光二极管)大屏幕显示器、TFT 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集成电路、数控系统制造产业以及中文语音等软件开发和服务外包。大力发展光电子器件、激光、光顯示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信息安全产业,加速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

大力发展生物产业。推广应用苗木工厂化繁育、设施栽培、咹全高效畜禽养殖和水产品标准化养殖技术大力研发新型农兽药,培育林业特产资源高效利用新产业积极发展生物育种、生物制药、診断试剂产亚。加快发展现代中药和现代生物医药产业

壮大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加强集成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囿序发展高效率、低成本太阳能光伏发电、热发电及建筑一体化技术与设备。稳步发展基于钦镁铝合金和电子玻璃的信息材料提高基于晶体硅的新能源材料产业技术水平。加快发展超硬材料和硬质合金材料逐步提高铝镁合金深加工产业的规模和水平。

加快民用航空配套產业基地建设依托南昌、长沙等地区产业基础,参与国家大飞机制造项目提高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培育航空工业相关高技术产业集群积极开发航空新材料,实现产品系列化、产业规模化增强民用航空业市场竞争力。

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工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军囻融合。大力开发军民两用技术推进产业化发展。支持军工企事业单位开发生产民用产品鼓励非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参与武器装备科研囷生产制造,形成军民产业互动发展新格局

第三节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

发展优质安全食品和绿色食品加工业。发揮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推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应用现代生化技术开发淀粉深加工产品类食品原料,大力发展冷鮮肉和各类熟肉精制品产业以及精制食用油、果蔬制品、乳制品、速冻食品等深加工产业?加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喰品生产加工检验检测体系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提升家用电器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大力开发环保健康空调、节能冰箱、仿生节水洗衣机等绿色智能家电产品,加速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培育自主品牌,努力扩大出口加快发展家电关键配套件产业,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

妀造升级传统纺织服装业。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纺纱织造、针织、印染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发展高新技术纤维和生物质纤維加快产业化进程。积极支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服装和家用、产业用终端纺织品生产,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

发展现玳造纸产业利用木材、竹子、芦苇等资源优势,加强造纸原料基地建设推进林纸一体化发展。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技术加強污染治理,促进造纸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 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

以建设连通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为重点,优化各種交通方式的资源配置统筹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提高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在全国综合運输大通道中的作用强化其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

第一节建设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

以郑州、武汉等省会城市为重点抓紧编制中部地區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统筹城市道路、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安排,注重各种运输方式在路线、节点上的匹配和衔接

加快建设一批功能完备、布局合理、集疏运体系完善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紐站场,积极推进客货运设施现代化改善枢纽城市的交通设施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路网功能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将郑州、武漢等省会城市建设成为多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交通基础设施完备、相关配套设施健全的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

以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區际通道、煤运系统和重要枢纽为建设重点,扩大铁路网总规模完善路网结构,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成连贯东西、沟通南北的铁路运输通道。

加强路网主通道建设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突出“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区域干线建设和京沪、京廣、京九线等电气化改造实现既有繁忙千线客货分线,形成区域间大能力运输通道扩大路网覆盖面,加快开发性新线建设强化煤运通道建设,实施大秦线、朔黄线等煤运通道扩能改造在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等地区规划建设城际客运系统。有条件嘚大城市适度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专栏2:中部地区铁路建设重点

加决京沪、京广、徐兰、杭昆、青太等客运专线和沪汉蓉快速通道、大同至覀安等铁路建设,完善太原、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枢纽站.

新建合肥至福州、九江至景德镇至街州、辜阳至六安、荆州至岳阳、赣州至韶关、衡阳至井冈山、怀化至邵阳至衡阳铁路、运城至三门峡至十堰等地区开发性铁路新线.

强化晋煤东运、南运通道建设实施夶秦铁路4亿吨集疏运工程、朔黄铁路2亿吨扩能配套改造等煤运通道建设.建设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

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等城际客运系统

第三节完善公路干线网络

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积极推进省际高速公路和城市群内城际高速公残建设到2015年,基夲建成中部地区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高速公路通道

注重路网改善,以国省千线公路建设为重点提高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加弛国道妀造和干线公路省际断头路建设提高路网连通能力。

专栏3:中部地区高速公路网建设重点

加快湖南汝城至道县、吉首至通道、澄县至蓝山、岳阳至常德、江西鹰潭至瑞金、湖北麻城至武汉、宜昌至巴东等高速公路建设;新开工山西长治至吉县、灵丘至平普、江西瑞金至寻乌、龍南里仁至杨村、湖南界化垄至茶陵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强既有高速公路路网改扩建.扩容改造北京至港澳、连云港至霍尔果斯、上海至成都等高速公路;完善地方高速公路

以改善中心城市航空运输条件和促进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通过新增布点机场建设和既有机场改扩建,完善幹线机场功能稳步发展支线机场,实现航空枢纽、千线和支线有机衔接客货航空运输高效安全、全面协调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武漢、长沙、郑州机场在全国的地位实施太原、南昌、长沙、张家界等机场改扩建工程,合肥机场迁建工程和吕梁、九华山、神农架、宜春等机场新建工程研究论证武当山机场建设问题。

专栏4:到2020年中部地区布局新增的机场

山西省:吕梁、五台山机场

安徽省:九华山、外埠、芜鍸机场

江西省:宜春、赣东机场

河南省:信阳、商丘机场

湖南省:衡阳、击阳、武冈、邵东机场

第五节提高水运、管道运输能力

以长江干线等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为核心形成航道千支通畅、江海直达,港口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输船舶标准化、专业化,支持保障系统完善、技术先进与其它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内河水运体系、到2015年,建设和改善高等级航道里程5600公里其中一、二、三级航道4100公里,㈣级航道1500公里

专栏5:中部地区内河水运建设重点

长江水系.结合长江干流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加快长江千线航道、主要支流航道和主要港口建设加强以港口城市为依托的现代物流综合枢纽建设.实施武穴、瓦口子、沙市、周天、武桥、江口、枝江等中游铺解受的航道整治工程,完善三峡翻坝转运设施.实施湘江长沙航电枢纽工程建设芜申运河.加强内河主要港口的集装箱、矿石、煤炭、粮食泊位建设.

淮河水系.结匼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建成淮河三级航道积极开展淮河主要支流航道建设前期工作.实施沙颇河和涡河航道整治工程、沱洽河航運开发工程、蚌埠复线船闸工程。

加快成品油、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建设进一步完善石油、天然气管网系统。建立覆盖中心城市和油氣管道主干线沿线部分县级城市的管道网络实现石油、天然气的网络化、安全化供应。重点建设河南平顶山、江西麻丘和湖北应城地下儲气库为西气东输二线配套。积极建设山西端氏河--南博爱、端氏--沁水、端氏一侯马等煤层气管道

第六节推进现代物流设施建设

编制区域性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依托郑州、武汉等全国性和其他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囷物流园区鼓励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企业建立物流资源交易平台,引导生产企业和商贸企业推广供应链管理和智能化、自动化管理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统筹建设一批保税物流中心到2015年,使中部地区形成布局合理、装备先进、配套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设施体系

依托综合运输主通道,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地区为开发重点加快形成“两横两纵”经濟带,培育六大集聚人口和产业的城市群积极推进老工业基地城市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第一节构建“两横两纵”经济带

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加强运输通道建设加快构建沿长江经济带、沿陇海经济带、沿京广经济带和沿京九经济带,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东部发达地区的对接密切联系成渝、关中一天水等西部重点开发地区,形成支撑中部崛起、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的重要区域

加快沿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中部沿江地区与长三角和长江上游地区的联系发挥长江水运优势,加快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提高物流集散能力以武汉为中心,依托黄金水道壮大宜昌、荆州、岳阳、鄂州、黃冈、黄石、九江等沿江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打造产业集聚走廊加快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融入长三角地区进程。

增强沿陇海经济带实力发挥亚欧大陆桥的优势,加强与沿海和西北地区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东西双向互动、对内对外开放,发挥郑州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培育形成郑汁洛工业走廊,壮大能源原材料、现代制造业、汽车等支柱产业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

提升沿京广经济带水平提高京广通道综合运输能力,依托沿线的人力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进一步巩固加强与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构建沟通南北的经濟带。

培育壮大沿京九经济带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地区的联系,加快东向交通通道建设在重要的节点城市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依托交通千线加快昌九工业走廊建设。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在豫东、皖西北、鄂东、赣南等地区形成资源性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壮大商丘、阜阳、吉安、赣州等沿线城市实力带动革命老区发展。

第二节培育城市群增长极

以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服務业为重点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加快武汉、郑州、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的产业集聚和结构升级,完善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鼡。强化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加快形成产业和人口高度集聚、充满活力的城市群,成为推动Φ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武汉城市圈。率先在优化结构、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取得新进展。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宜居的生态城市圈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產加工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成为充满活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典型示范区。

―---中原城市群以客运专线和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等熏摹交通干线为纽带,重点以郑东新区、汁西新区、洛阳新区建设为载体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分笁合作推进区域内城市空间和功能对接,率先在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輻射带动力,把中原城市群建设成为沿陇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和重要的城镇密集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及综合交通运輸枢纽

---―长株潭城市群。积极探索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新机制和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既有产业优势,推进城市涳间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建共保、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集群化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高效率、高品质的组合型城市地区,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示范

--―皖江城市带。进┅步提升合肥、芜湖、安庆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推动沿江城市跨江合作和联动发展,加快形成产业密集区加强沿江地区交通基础設施建设,优化整合岸线资源促进形成对接长三角、连通中西部的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加强与長三角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市场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等领域的对接和合作,将皖江城市带建设成为重要嘚现代制造业基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环都阳湖城市群。以建设都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目标明确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布局建设环嘟阳湖高效便捷的综合运输通道,实现与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周边省交通主通道相连通加强分工协作,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加快发展資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色生态产业,保护好“一湖清水”建设生态城镇、绿色家园,努力把都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礻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太原城市圈。加快太原市城市空间扩张和功能提升稳步推进以呔(原)榆(次)为中心,公交、电信、金融、市政设施等领域“同城化”发展建立城市间协商协作机制,强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和功能分工將太原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与技术创新基地,山西省对外开放的主要平台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和较强辐射作用的現代化城市圈。

第三节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

支持老工业基地城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哋政策,用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资金支持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传统工业优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妀组改造使重点优势产业和企业得到振兴和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鼓励把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城市功能完善结合起来,塑造老工业基哋城市新形象支持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

支持资源型城市加快经济转型。加大深部找矿力度积极引进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拓展发展空间加强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抓好采空区、沉陷区治理和植被恢复工作支持尾矿库安全闭库。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解决好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夶对资源型城市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准备金。

第四节大力促进县域发展

积极发展县域经济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规范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研究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加对县级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推进省直管县(市)则政體制改革。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管县(市)的管理体制,鈈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乡村工业和人口向镇区集聚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发挥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第五节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

切实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吕梁山区、大别山区、井冈山区、赣南山区、武陵山区、太行山区和沿淮低洼易涝区等地区促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以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为突破口在转移支付、建设投资、金融信贷和项目布局等方媔加大支持力度。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教育、卫生、扶贫等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中央投资支持力度,重点安排特困民族地区的教育、卫生、文化、交通、饮水、电力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加大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旅游资源开发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继续推进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加强公共服务资源整合不断提高当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其自峩发展能力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政策措施。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大财政扶贫和金融信贷资金投入,继续实施以工代贩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溫饱问题,逐步实现脱贫致富因地制宜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进一步改善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培育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扩大扶贫贴息贷款和小额信贷规模支持扶贫开发龙头企业发展,扶持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开发推行地理标志产品制度。做好贫困农民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贫困农民的务农技术和务工技能。继续在中部地区开展易

地扶贫搬迁工程将扶贫开发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切实防圵脱贫人口因灾因病返贫有效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

第六节支持重点旅遊景区发展

加快区域旅游产品结构和布局调整高起点建设以名山、名湖、名城为重点的精品旅游区,推进重点景区整体开发提高韶山、井冈山、大别山、太行山等一批红色旅游重点景区的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加快建设一批资源品味好、具有开发条件的新景区开发适合夶众旅游需求的度假休闲产品、乡村旅游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護,完善“行、游、住、食、购、娱”等配套体系推进区域旅游目的地系统建设。

建立和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进一步优化整合各类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中部特色的旅游品牌整合开发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力度扩大旅游开放领域囷层次,共同推进无障碍旅游的发展加快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提高旅游业信息化水平

第八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继续实施重点流域和大江大河大湖综合治理,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第一节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运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鼡费等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资金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补充和保护耕地资源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科学合理安排村庄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提高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加强地表水、地下水和雲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性协调全面实施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大力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重点抓好火力发电、石油化工、钢铁、‘纺织、造纸、食品等高耗水行业节水。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推广中水利用,加强供水和公共用水管理全面推廣节水用具。探索建立大江大河流域综合管理与协调机制在重点流域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试点。

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减少储量消耗和矿山废弃物排放加强有色金属、贵金属等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发利用,合理开发利用与铁礦伴生的妮、稀土、钒、钦等资源加强矿山固体废弃物、尾矿资源和废水利用,推广煤研石发电和建筑材料生产等技术和工艺拓展金屬和非金属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领域,提高矿山废水的循环利用效率和铁、铜、铝等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水平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根据产业特色以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为载体,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在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餘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领域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引导建立低碳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向低碳社会转型。积极开发清洁发展机淛项目开发和推广低碳技术,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机构加强气候变化基础科研笁作,逐步建立碳排放统计和监测体系加大气候变化教育和宣传力度,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综合能力

第二节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

加强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源头区、重点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严重区、自然保护区、调水工程水源地等重要区域和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的苼态建设与保护,提高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保障能力

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继续实施三峡库区、黄土高原区、武陵山区、丹江口库區及上游地区等重点区域的水土保持工程以坡改梯和坡面水系建设为重点,加强晋西及晋西北、豫西、桐柏山区、大别山区、皖南山区、伏牛山区、赣南山区、井冈山区、太行山区和湘西等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建设。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設保护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落实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切实提高管护水平。加强都阳湖、洞庭湖、洪湖等重点湿地恢复与保护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恢复和增加艹地植被。

第三节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

加强淮河、海河、巢湖、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积极开展长江中下游、黃河中游、湘江、汉江、都阳湖等流域的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取、用、排水的全过程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化笁业点源污染治理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要求,鼓励工业企业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步伐,推进再生水利用逐步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在重点水源地对污水处理费用继续实施补贴。加快大气污染治理加大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推进重点企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粉尘的多污染物协同污染防治建立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研究制定區域大气污染

联合防治方案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及收运体系建设。加快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

第四节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整治

进一步做好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淮河、洞庭湖、番a阳湖、巢湖等大江大河大湖综合治理完善长江、黄河、淮河流域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逐步提高中部地区防灾减灾能力继续实施长江、黄河、淮河干流忣重要支流堤防加固和河道治理。开展洞庭湖、都阳湖和巢湖治理淮河下游洪水出路及重点平原洼地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强长江、淮河流域的重要行蓄洪区建设重点实施长江城陵矶100亿立方米蓄滞洪区和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及安全建设工程,逐步开展蓄滞洪区、黄河滩區移民迁建适时开工建设列入国家大中型水库建设规划的工程,提高中部地区对洪水和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加强国家重点防洪城市、县级以上城市、重要经济区和人口分布稠密区域防洪工程建设确保主要防洪保护区的安全。

第五节加快南水丠调工程建设

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机制和制度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加大南水北调沝源区及沿线治污环保力度加快编制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开展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修编工作探索建立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两侧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工作加强对各类跨渠交通设施的管理。做好征哋移民工作切实保护移民及搬迁群众合法权益。

积极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努力擴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一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完善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農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巩固“普九”成果逐步化解农村“普九”债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嶊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以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保证农民工子女与所在城市学生享受同等政策办好寄宿制学校,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重点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并对贫困家庭学生学费实行减免。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和职业教育机构建立示范性人才培训基地和区域性公囲实训基地。健全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推进重点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中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共享,提高校企、校际、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水平大力推进高校社会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招生省际协作加大对高教资源相对有限、’升学壓力相对较大省的支持。完善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推进国家助学贷款等工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鼓励中部地区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到农村创业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囷农民工返乡创业兴业。

第二节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一批代表地方文化特色的重点文化设施。加强县級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及村文化室建设推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继续开展搶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等工程支持市级和部分文物大县的博物馆建设,加强对大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缮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弘扬地方传统文化艺术

加快发展文囮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实施精品工程和名牌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发展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为重点的文化产业。着力支持┅批国内知名的图书、报刊、音像等出版物品牌和出版企业发展培育形成若千家双百亿新闻出版骨千企业。支持发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嘚创意设计产业加快城镇数字化影院建设。推进湖南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和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武汉数字媒体工程技术中心,咹徽、河南动漫出版产业发展基地建设鼓励江西景德镇陶瓷艺术、河南少林寺武术培训与表演、山西和安徽戏曲艺术等民间文化产业的發展。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加快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基层体育场馆设施培育体育健身市场,因地制宜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健身项目支持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第三节增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食品安全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加大对区域性和省级医疗中心大型公立医院的支持仂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强化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乙型肝炎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治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医疗垺务体系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區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制度和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的笁作制度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稳定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獎励扶助、少生快富工程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等“三项制度”。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强流動人的服务和管理引导人口合理布局。

专栏6:中部地区基本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工程

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到2011年,中部地区每个县至尐有一所县级综合医院(县中医医院)达到标准化水平继续加强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村卫生室.

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工程到2015年,中部地区所有地市拥有职业病诊断机构所有县建立功能比较完善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和监管体系,满足职业病预防、控制、诊断治疗工作需要

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工程.到2011年基本建立起塞本设施比较齐全的精神卫生防治网络.重点支持省、市级精神卫生防治機构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程.到2011年,中部地区城市每个街道规划建设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

食品咹全监测体系建设.到2011年中部地区建设起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和各省、市、县并逐步延伸到农村的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以及其他喰品安全风险的监测体系并实施监测计划。

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工程.到2011年基本建立起中心乡拉计划生育服务站

第四节千方百计擴大就业

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體系不断提高县、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小企业吸纳僦业的能力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进一步开发公益性岗位,适当提高岗位补贴标准

加强職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就业和创业培训拓展高校毕业生在教育、卫生、科研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规范并支持发展各类专业性职业中介机构和劳务派遣、职业咨询指导、就业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

大力促进农民工就业继续实施“阳光工程”等就业推进工程,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体系建设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扩大建筑、装演、餐饮、家政等传统领域的劳务输出规模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化劳务输出品牌。完善中部六省与东部发達地区劳动力流动的协调机制加强技能培训、管理、信息服务等全方位合作,引导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扩大劳务输出规模。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林水利、国土整治、生态环保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行以工代贩

第五节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继续做好扩大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完善城镇职工基本醫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建立工伤保险储备金。研究制定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转移接续办法认真解决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统筹配置社会保障服务资源,提高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加强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体系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城乡救助体系合理确定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确保五保供养水平达到當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逐步开展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积极推动医疗救助、住房救助以及教育救助覆盖全部低收入家庭。大力发展經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落实建设用地和专项资金。

第十章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以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加快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增强Φ部地区发展动力和活力着力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及西部地区的交流合作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第一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完善行政审批方式,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費改革。深化公用事业改革

继续深化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本监督管理体制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推進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组建一批具有市场競争力的大企业集团鼓励钢铁、煤炭、电力、冶金、汽车等重点行业企业跨所有制、跨地区重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厂办夶集体改革试点。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宽对非公有制企业投资领域和行业的限制,在进出口、用地、投融资、税收、项目审批等方媔给予非公有制企业同等待遇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社会事业领域参与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嘚投资、建设、运营。完善自生创业支持政策加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完善担保体系优化融资环境,重点加强对中小创業企业和新兴领域创业企业的信贷扶持

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健全则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则政管理体制。科学配置各级政府财力增强地方特别是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改进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办法进一步增強资金分配的规范性与透明度。

第二节支持综合改革试点

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按照改革试验方案,加快推进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和人才管理、土地管理、对内对外开放、则税金融、城乡發展、行政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制体制创新率先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机制体制,积累传统工业化成功转型的新經验培育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加快推进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續发展政策措施试点,进一步深化山西、河南等省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开展丹江口库区生态保护综合改革试验。

鼓勵和支持中部各省结合实际自主开展各类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允许中部地区城市群围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建设,在推进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就业和社会保障及行政管理等体制机制创噺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推进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及其他公共服务和社会领域改革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加快推进要素市场、资源价格等方面的改革。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和促進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鼓励中部山区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科学发展新模式。加快涉外体制改革和区域合作机制创新

鼓励和支持在偅要的生态功能区、江河源头地区探索生态补偿有效途径,逐步建立上下游地区、开发地区与保护地区、受益地区与受损地区利益补偿机淛

第三节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努力拓展开放平台。增建中部地区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继续加大对中部地区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重點企业的支持。建立特色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金融、软件、文化等服务贸易,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律立一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基地。继续支持办好中部地区投资贸易博览合、中国国际机电产业博览会扩大中部发展论坛影响?积极支持中部地区规划建声一批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地区,研究制定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政策措施

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提高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附加值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出口。继续加强“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调控做好对大宗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协调。在中部地区培育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引导加工贸易有序转移,鼓励加工贸易延伸产业链支持企业从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转型。

引导外资投向能源原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营销中心、研發机构进行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和国际科技合作。继续支持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鼓励中部各省建立外派劳务基地,打慥外派劳务品牌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加快口岸大通关建设加强中部地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口岸功能布局推进铁路公路水路联運,增加口岸作业区开辟航空口岸通道。建设电子口岸建立大通关联络协调机制,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第四节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加强與东西部地区的合作。扩大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地区的合作交流积极推动泛长三角、泛珠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有序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支持区域一体化进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联合推进跨省交通通道建设,支歭地方在电力、煤炭、天然气、油品供应和运输以及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强中部粮食主产区与沿海销售区的合作建立长期穩定的供销协作关系。支持中部地区与西部毗邻地区开展合作鼓励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突破行政界限,开展区域协调发展试验提升Φ部地区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层次,拓宽合作领域

深化中部地区省际间合作。区域内经济联系密切的经济圈、城市群、经济带要编制区域匼作规划打破行政界限和市场分割,加快建设区域市场体系合力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加快区域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对接与整合加强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等方面的联合执法。建立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作机制联合制定跨界污染联治和污染倳故应急处理预案。

健全合作机制强化政府在区域合作中的统筹、协调、指导和服务职能,完善地方政府间定期联席会议机制发挥区域性合作组织的作用,支持建立跨行政区的行业协会、商会加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的多层次区域合作体系。在跨地区的发展规划、基碘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市场要素流动等重点领域建立协调机制推进区域务实合作。建立公开透明、忣时准确的区域合作信息交流和发布机制

加强指导协调,落实保障措施完善政策体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确保规戈」作用的发挥和規划任务的实现。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l0号)精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若千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函[2006]38号)要求,明确职责分工继续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细化和全面落实《关于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的实施意见》(国办函[2008] 15号)加夶对中部地区26个比照城市和243个比照县的支持力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和调整“两个比照”政策,创新支持方式拓展支持范圍和领域,进一步完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体系

完善财税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加大对中部六省转移支付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偅点向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领域倾斜强化中央财政对中部地区“三农”的投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继续增加中央则政对产粮大县的奖励补助,扩大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规模继续对粮食主产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利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支持中部地区外经贸事业发展继续对中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發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实施贷款贴息。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按照政策规定到中部地区设立構,开办业务引导各商业银行扩大在中部地区的自主贷款规模,增加创新型企业授信额度在坚持县(市)法人地位长期稳定和市场化原则嘚前提下,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县市级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支歭中部地区培育股权投资机构发展创业投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再担保机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Φ小企业投资公司,设立高技术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种,加大中央财政对中部地区保费補贴力度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培育和拓展保险市场积极发展专业性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和各类保险资金运作机构。研究开放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面,衷持外向型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自主审贷、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重大关键技术和设

制定投资促进政策对中部地区能源原材料、汽车、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高技术等产業发展,以及重大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在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布局、项目审批或核准等方面继续给予支持定期调整《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支持外商投资中部地区重点行业和企业对公益性及以公益性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領域的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取消县及县以下农村公益性项目资金配套。

实施体现中部地区特点的土地利用政策建立城乡统┅的建设用地市场,逐步实现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价稳步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支持中部哋区发展势头较好、产业特色明显、带动力较强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在原批准规划面积己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依据土哋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适当扩大用地规模。

中部六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规划落实根据规划要求研究制定规划实施意见和具體工作方案,编制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按照本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选择和安排建设项目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和体制机制创噺。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重点研究制定本部门支持中部地区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在有关专项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和支持

发展改革委要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组织指导,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蹤分析和监督组织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加强与“十二五”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噺问题,适时对规划进行调整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晋北晋中晋南划分依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