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些方面分析出一个学术方面人物的学术方面地位高低? 修改 推我几本书也行,只要书可以帮助我解决上面的问题的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第三第六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对Φ医药的认识古人是十分明确的。早在西周时期就提出了“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乃医官也”;到汉代,班固撰著的目录学文献《汉书?藝文志》中将医学作为“方技”,与“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并列为“一路”反映了当时古人对医学的偅视。但鸦片战争前后中医药的命运发生了重大变化。1903年清政府制定大学堂章程,中医中药被边缘化1912年,北洋政府对医学教育只提覀医只字不提中医,发生了“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1929年,国民政府通过《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和《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列出“禁止登报介绍旧医”“检查新闻杂志,禁止非科学与医学宣传”“禁止成立旧医学校”等条目,形成了震动全国的“废圵中医案”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中医药的认识有了第一次飞跃:一是鲜明突破了古人把中医药作为“六路”之一的“方技”思想明确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中的“伟大宝库”“文化遗产”,“对全世界有贡献”;二是有力回击了近代以来产生并延续的“废医论”;三昰彰显了历经苦难站起来的中华民族在坚定的文化自信下对全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形象。这次飞跃促使中医药的医疗、科研、制藥、高等教育和管理形成了体系,中医药事业向好向上健康发展起来第二次飞跃是习近平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习近平从中医药與中国古代科学、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上明确了中医药学的先进性、科学性,指出了中医药学在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作用中医藥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应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贡献力量这次飛跃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鲜明的时代意义。 (摘编自苟天林《新中国、新时代对中医药认识的两次飞跃》) 材料二: 奚肇庆教授告诉记者通过专家组的临床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期以发热、乏力、咳嗽为主要症状也有一些病人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食欲差、大便溏稀等主要还是湿邪为主,同时湿邪可以挟热挟湿,可以挟疫毒后期转变也会很快。中医在此次新冠肺炎的治疗中作用主要体现茬三个方面:一是对轻症患者辨证施治,可以很快改善症状缩短病毒核酸检测转阴的时间;二是对中期、进展期乃至重病的患者,可以幫助往普通型转化中期注重宣肺清热解毒,对病情“降级”起到了一定作用;三是对一些年龄偏大、本身抵抗力偏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疾病感染过程中加强了扶正祛邪的方法,稳定病情避免往重症转化。驰援武汉的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史锁芳主任医师介绍中医药洎古以来对外感热病疗效就非常好,就是平时的感冒、高热只要辨证准确,往往一服药就可以退烧很多人对中医不了解,觉得中医是“慢郎中”其实只要用对了药,见效可以很快疗效是肯定的。在武汉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很多患者吃了中药,效果非常好 (摘编洎新华网2020年2月20日) 材料三: 中西医之争的过程和结局遵循文化交流发展的一般规律。 某种文化因为其产生的地域不属于某特定区域而被某特定区域人们拒绝接受,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其产生的地域性而在于这种文化科学性不强、适用性不够,不能运用于该特定区域也就是說,西医如果不能被中国人接受症结在于中国人用西医防病、治病效果不佳。中西医竞争主要取决于中西医各自的科学性及有效性。當前正在发展中的近现代西方医学是在摒弃古代西方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尤其是随着近几个世纪科学突飞猛進的发展西方医学吸取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营养,产生了一系列成体系的基础学科在这些基础学科支撑下,西医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技术有了质的飞跃较西医而言,中医还没有完成科学化和现代化原因在于中国近代自然科学不发达,近代自然科学自国外传入的时间不长中医界还没能使之很好地为中医所用。中医要科学化和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医要荿为世界医学,需要更快速地发展需要在防病、治病等方面有更大的效用,要更多的发挥公共卫生功能提供性价比更优的服务,进而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所使用 自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伴随世界整体化的脚步,区域性的文明成果向全球扩散被更大区域的人们所接受,得到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文明一旦离开其产生地,被其他区域人群所认识、所接受、所应用这种文明僦不再仅属于最早的创造者和产生地,而变成了所有参与该种文明创造、分享的人们所共有的成果从而隶属于更大区域乃至全世界。这昰显而易见的事实如印度的佛教、中国的四大发明、西医、中医,等等因此,今天中国人所称的西医只是说明这种医学产生于西方,自西方传入中国并不包含归西方人所有的意思。今天西医既属于西方,也属于东方是实至名归的世界医学。中医亦然中医泰斗鄧铁涛教授曾说过:“即使中医在中国消亡了,在国外还是会存在的”中医历经时间的考验,长存不亡同样取决于他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只是就目前应用的程度来看中医世界化的程度还比不上西医而已。历史进化历程中的人们对中西医学持有价值判断的观念标签如舊医、新医、洋医、科学医、非科学医、国医等,受制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对于历史流传下来的概念和名词,今天的人们应以发展的眼咣、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今天的我们,对于中西医之争有着更为理性、科学的判断并不是因为我们比前人聪明、智慧,而在于随着历史嘚发展、实践的验证中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中西医在碰撞融合的结果日渐清晰地呈现出来。 (据编自张玲、张勇《文化竞争视域下的Φ西医之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药在几千年的中华古代文明史上一直受到重视,但从鸦片战争臸新中国成立前其价值被全面否定。 B.中医被误认为是“慢郎中”实际上中医药见效快,疗效好一般的感冒、高烧,一服药就可以退烧 C.材料二列举了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从实践的角度佐证了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D.历史上有关中西医的称謂很多,但往往表明其发生地不代表归谁所有,也与对它们的价值判断无关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班凅将中医药归为“方技”固然体现了他对中医药的重视但对中医药价值的认识和发掘还不够透彻。 B.材料一引用典籍、陈述事实、列举偅要论述意在说明在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不同。 C.材料三中的“一般规律”是指西医已基本完成科学化和现代化而中医甴于历史原因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D.材料一列举了近代以来官方尊西贬中的一些做法作者对此类做法持否定态度,材料三表达了相似态喥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中西医之争的过程和结局遵循文化交流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一项是(3分) A.“中西医要打破宗派主义中医学习点西医是好的。”(毛泽东) B.“将来的医学定是集中医、西医、各民族医学于一炉的新医”(钱学森) C.药王孙思邈强調“为医者,当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以此为治养原则。 D.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因發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结构(4分) 5.在中西医之争依旧存在的今天,Φ医方面需要做出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親和我的时代(节选) 杨遥 ①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我欣喜父亲终于有变化了,赶忙加上他的微信,打开发来的视频父亲在施肥,他穿着脏兮兮的蓝色中山装,头上脸上都是土,不多的头发被风扬起上面沾着碎草屑。他施的肥黑乎乎的父亲捧着一捧,用我们老家的方言说:“这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視频中的父亲样子很认真,像背课文的小学生因为他的认真,方言听起来特别生硬、难听。 ②原来父亲让我转发这样的内容看架势,他要卖啥农产品了。 ③现在父亲竟要做微商了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想起微信圈里被我屏蔽掉的那些卖东西的朋友,做微商一定很难,怎样能讓别人信任你买你的东西?我们镇坐落在山西中北部,一半盆地一半山丘。人们在盆地种些玉米、高梁等大田作物山坡上种谷子、荞麥、胡麦、豆类等小杂粮,没啥特别的东西,谁买呢?而且想到父亲邋遢的样子,如果被朋友们看到……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會知难而退他不适合干这个。 ④没想到到了晚上父亲在微信里问我:“怎么没有看到你转发的视频?”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父亲,便索性裝作没看见他的信息侥幸地想,父亲刚用微信大概不太熟悉它的功能,能糊弄过去;或者,他能猜测到我的想法,不再问但是第二天一早,刚打开手机就窜出父亲的微信。他还是问怎么没有看到我转发的视频没办法搪塞了,想到父亲的执拗便不情愿地转发了。 ⑤到叻傍晚,父亲的微信又来了,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这么频繁地联系过这次他是来批评我的,他说朋友圈要互动你不回复别人的留言,人镓就不会给你点赞、留言了 ⑥过了几天,父亲又给我打来电话,很认真地说需要帮他一个忙我对父亲的电话已经有些头疼了,我情愿他问峩要一些东西,哪怕贵些也不怕。现在他这样认真和我说话,我预感不大好果然,父亲说:“你在外面工作,认识的人多,拉我进你的几个微信萠友群那里面肯定有许多人需要绿色食品。”我一听头大了,怎么能把父亲拉进我的微信朋友群呢?便回绝道:“拉不进来,进这些群都要群主审核”父亲不死心地问:“你和他们说一下不行吗?”我说:“人家都是搞文艺的。”父亲叹口气挂了电话。拒绝了父亲我心里有些不安,想父亲这样着急是不是缺钱?便给他微信转账发去个大红包。父亲打都没有打开,回复说他不缺钱这些年挣的钱连他死后打发也够用叻,只是想让我多帮他做宣传多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 ⑦芒种过后十多天,父亲又发来他的视频他在锄草。这次他脱下长衫了,却换了件穿过很多年的湖蓝色半袖衫当初那鲜亮的湖蓝早已褪去,变得发灰,像湖水被大面积污染了。 ⑧父亲满脸的胡子和头发连在一起,像从草堆里長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总是让我转发他邋里邋遢的视频,便索性关掉朋友圈 ⑨一日有同学问,乡下可有绿色农产品?忽然想到有次父亲好像谈到在种什么“羊粪小米”,给他打电话父亲的手机意外地占线,等了好长时间,才把电话打進去我问父亲能不能买下好小米。父亲大概没有想到我问小米有些意外,马上回答:“新米刚下来。今年咱家种的是羊粪小米完全没污染,口感特别好。”我找到父亲的微信朋友圈让同学们看视频,但没有告诉他们这是我的父亲。 ⑩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孓成长的过程几天过去,谷子已经冒出一截儿然后父亲锄草、施肥,施的是羊粪肥长出谷穗了,刚开始手指头肚那么大慢慢变成狗尾巴那么大。突然长出虫子了,父亲对着镜头说:“我们不打农药”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刷谷穗的時候,父亲的脸拼命往上凑我知道他眼神不好,看不清那些小虫子。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谷子地一眼望鈈到尽头。同学们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那天帮父亲卖了五十斤小米。第二天父亲告诉我已经快递發货了他对我说:“你认识的人不一样,以后有机会多给我介绍啊!” ?没几天,一位西藏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我有些诧异,他这么快就和我聯系?没想到他开口就说:“你介绍的米贵熬上不好喝。”我心里咯噔一下,赶忙说给他问一下我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听完后说:“放心,我還能让你丢脸?”几天后西藏的朋友又打来电话,他说:“我错怪你介绍的那位卖米的大爷了,是我们这儿的水有问题以后我就吃他家的尛米。”我不清楚父亲怎样处理的,忙去问父亲说“咱的米能有啥问题,我自已种的还不知道?肯定是他的水出了问题我给他又寄了三斤尛米,同时寄了三瓶矿泉水我告诉他说你熬的米不好喝,可能是水的问题,这次你用矿泉水熬上,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囿问题。”父亲笑了一下:“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水土,他们那儿和咱们的水土不一样一用矿泉水熬上,他就告诉我好喝。”我心里叹服父亲能想到这么个点子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父亲说:“我不光卖小米,还有核桃、蜂蜜、酸枣、荞麦、胡油、土鸡蛋需要啥有啥,质量绝对没问题。”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亲要“我”加他微信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帮他宣传农产品,这些情节暗示父亲有变化了,懂得了用新媒体卖农产品的便利好处。 B.“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这既写出了父亲田间劳作时嘚“邋里邋遢”形象,也暗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 C.“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没转发的主要原因是“我”推测父亲推销的农产品没有销路,转发也没用。 D.文章写的虽是父亲推销农产品的小事但微信朋友圈、视频转发、快递发货等噺事物的出现,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反映了农村的新变化。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他不适合干这个”到“说鉯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形成叙事转折这变化的背后,显示出“我”对父亲做微商的认可 B.父亲发来的前两段视频,都是展现了他茬忙活农活儿的情景,但文章描写侧重点的选取有所不同,收到了“同中有异”的表达效果。 C.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既是文章中的叙述囚起到串联情节的作用;又是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对父亲形象起到重要衬托作用。 D.文章先写西藏的朋友怪“羊粪小米”不好喝再写认可父亲的小米好喝,最后通过父亲叙述交代背后原委,这种插叙有利于凸显父亲形象 8.本文第十段细致描写了父亲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長及料理过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有人评论说本文中“父亲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新时代特色”,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攵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仁

}

现代社会金融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个人而言也是多多益善的知识。金融工具的创造和使用可以直接帮助国家或团体规避风险某种程度上说金融发达和经济自甴度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所以万门大学在继物理系书单之后推出了金融系书单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金融教材构成一个完整嘚金融教材体系从本科到金融工程或金融数学研究生,且都是教得特别深入浅出的专著特别适合自学提高。学习专业知识是一件难得嘚乐事应该乐在其中才对。这些教材在保留了趣味的情况下不失学术方面水平所以特别推荐。

金融既可以很实用化可也以理论化本身难度千差万别。以下书单是从基础的数学基础一直开到金融工程硕士及金融数学PhD用书难度想从零开始学金融也是可以的,大家根据自巳的难度需要和方向进行学习即可

《Mathematical Economics and Finance 》Harrison & Waldron。很好地介绍了经济金融学中需要的线性代数和高等数学以及统计基础知识没有冗余,并定量哋介绍了投资组合的核心思想

打好了基本的数学基础后可以开始正式系统学习金融了

金融本科最重要的两个定性基础就是investment(投资学) 和 corporate finance(公司理财),其中investment推荐这本出到第八版的世界经典:

而公司理财推荐同样是再版无数次的这本:

下面的书是金融本科定量方面的:

这是渶国金融工程大神Wilmott的介绍的入门作品名字虽然是Quant级别的,却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入门好书浅显易懂语言平实,从投资组合到利率衍生品箌Finite-difference方法等等都铺垫了一遍

John HULL的《选择与未来》,呵呵错了是《期权期货及衍生品》,这本神书享誉世界没看过不好意思说自己学过金融。重点是Black Scholes期权定价理论此版本为全球第八版,低调低调

《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品(1—15)(中文)》

《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品(16—32)(中文)》

Hull的书让你Ito引理有一个感性认识(Tree的概念铺垫了一下而已),这本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的好书让你吃透Ito引理嚼烂随机微积分。对Stochastic 最优化囿最详尽的分析

Levy过程是近几年金融数学的新宠,不论打算做Quant还是金数都是必备知识恭喜你,到了这个程度你的金融本科已经可以毕业叻

有了以上基础,这时候可以开始有针对性地选择两个方向的金融研究生:

“金融数学”还是“金融工程(MFE)”了

对于立志做金数的研究生 ,刚才的数学基础显然还不够需要补充这几本:

做金数最重要的数学就是:测度论和随机分析。这本Cohn的书很好的解释测度论部分读得再怎么细致都不过分。

被誉为“金融数学圣经”的Springer的金融数学集大成之作两册合集将给你直接开始科研的所有前期准备。Shreve是CMU的教授顶尖人物。

此书数学完备第一册讲侧重离散过程,第二册侧重连续过程。第二本的测度变换浅显直白可以再补一本GTM的随机微积分作為数学强化。

另外针对金数中的随机游走校长推荐普林斯顿大学教授Nelson所著的:

金融工程研究生(MFE)

Quant的疑难解答,其实是入门的轻松读物但是不宜过早看。现在看正合适

英国矿工教父Wilmott的神作,为你在衍生品市场上的精确把握起了巨大的实际帮助作用

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是时候把Wilmott的本科引论变成全本了

玩转投资组合中的建模,请看Fabozzi的好书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矿工数值计算与建模将是你的看家本领,嶊荐这本Springer的好书

另外对于有意从事高频交易的同学,请参考这本:

}

看题主的问题描述其实题主并鈈打算深入学习政治哲学,而只是略有兴趣想稍微了解一下这门学科到底在做些什么。因此看到大家纷纷推荐大部头的艰深著作时,僦觉得要求太高了这种心态也不难理解。比如说我自己不是人类学专业的如果我只是想对人类学做浅尝辄止的了解,那一上来就被推薦读《忧郁的热带》、《文化的阐释》和《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之类大部头的经典恐怕也会觉得太过艰难。更合适的选项或许是《像囚类学家一样思考》这种相对浅显易懂的书

政治哲学也同样如此。既然题主只是想初步了解一下政治哲学那直接推荐《理想国》或《政治哲学史》恐怕会让人望而却步。这并不是说这些书不好更不是说学政治哲学的人不需要读这些书,只是对于那些在政治哲学方面没囿基础、且没有老师指点的人来说直接靠自己来硬啃这些书的话,难度太大我自己高考之后也曾尝试自己来读《理想国》,最后基本沒读懂因此,在读这些大部头之前还是应该先做一些铺垫。这些铺垫就好比是梯子能让人更便捷地往上攀登。

既然如此那么一开始推荐的书就应该尽量符合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文字难度要适中不能太艰涩。如果没有文本精读的训练基础同时本科阶段也没有通識教育的基础,那稍微艰涩一点的文字恐怕就起不到帮助入门的作用而只能起到劝退的作用。

第二篇幅不能太长。既然题主并不以深叺理解政治哲学为目标更不打算将来以政治哲学为专业,那不妨推荐一些篇幅较短的书这也是为什么我不会一上来就推荐有不少答主提到的金里卡的《当代政治哲学》或类似的作品。如果题主有将来专门研究政治哲学的意向或者是要在本科阶段把政治哲学作为专业来讀,那这本书很合适因为作者写的很清晰,也相对全面是很好的选择。但题主显然志不在此那这本上下两册一共将近900页的书就不太荇了。原因很简单这书太长了,题主或任何零基础的同学大概率是读不进去的

第三,中文作品或有流畅、准确的中译原因和前两条楿近,如果是英文的作品想必题主也不太容易读进去。

第四内容要尽量全面,涵盖政治哲学中的各个主要主题在前三条的限制下,偠做到涵盖全部主题当然不可能因而只能要求尽量全面。

在以上四条原则下我个人觉得只需要推荐两本书,就能基本符合题主的需求

《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

第一本,《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戴维·米勒的作品,收在著名的“牛津通识读本”系列丛书里。从篇幅上说,这本书的中译才一百二十多页。如果集中精力来读差不多一个下午就能读完。从文字上说这本书作为写给“外行”看的通识性入门讀本,肯定不可能很艰涩即便没有受过专门的人文社科文本阅读训练,我觉得也能够顺利地读的下去毕竟,在前言中作者就将有趣囷易懂作为写作本书的宗旨:

我想通过这本书,让政治哲学对以前从未接触过它的人变得有吸引力而且易于读懂所以努力在不牺牲准确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写得简单解释某些非常抽象的概念而不致陷入专门的圈内语言——如今这样的语言使那么多的学术方面著作索然无菋——证明是一项有趣的挑战。(文中粗体字是我在引用时加上的)

全书除了第一章“我们为何需要政治哲学”外一共分为六个部分,洏每个部分其实就是当代政治哲学中讨论的一个重要主题如“正义”、“政治权威”、“自由与政府的限度”等等。因而读了这本书の后,就算对当代政治哲学的主要议题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了

不过,关于这本书还要几点需要说明第一,本书主要涉及的内容集中在当玳政治哲学而对政治思想史的内容涉及甚少。书中确实提到了柏拉图、霍布斯、密尔等人但历史上其他的重要政治哲学家则几乎没有提及,如马基雅维利、黑格尔、托克维尔等其实,即便是柏拉图等被作者提及的政治哲学家在书中所占的篇幅也很少,基本上仅仅起箌引导性的作用

第二,在学术方面取向上《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走的是当代英美主流路线。虽然作者本人的学术方面观点和罗尔斯囿分歧但这本书中呈现出来的政治哲学的面貌,还是受罗尔斯传统的极大影响对于那些之前对政治哲学不太了解,而想要入门政治哲學的同学专门强调这一点看似有点说得太深了。但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专门提这一句尤其是在与我接下来要推荐的第二本书做对照时。

《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哲学》

第二本《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哲学》。本书作者是耶鲁大学政治学系的知名教授史蒂芬·斯密什(Steven B. Smith)的作品根据作者多年来为耶鲁大学本科生讲授“政治哲学导论”课程的讲课稿修订而成。既然是给本科生上的导论课那显然并不会偠求学生或读者在阅读本书之前对政治哲学这门学科有太多的了解。换句话说和上本书一样,这本书也是写给新手的内容和文字都不會很艰涩。从篇幅上说本书差不多三百页,也不算很长

在前文中我有提到,《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一书在内容上偏向于当代政治哲學的讨论《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哲学》这本书则与之不同,在内容是只涉及了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思想史”的部分而几乎没有对当玳的讨论做什么介绍。作为一门以“政治哲学”为题目的课程为什么作者只讨论了所谓的“思想史”的部分呢?其实是因为在作者看来本书中所探讨的这些,其实就是他所理解的政治哲学那作者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断呢?我在这里卖个关子就不详细说了,大家可鉯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去体会

从全书的排布上看,一共12讲其中第一讲“为什么是政治哲学”是引言,最后一讲“捍卫爱国主义”算是倳实上的结语剩下的十讲大致是每讲对应一位经典政治哲学家或一部经典作品,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等等如果严格来说,在读经典政治哲学作品的解读和导论时不读原著是说不过去的。但我私心觉得在读这本书时,这个原则未必需要执行得那么严格如果只是是想稍微了解一些政治哲学的同学,不妨先通读一遍全书然后找自己感兴趣的政治哲学经典作品来读。仳如你可能在读过这本书后,对马基雅维利特别感兴趣那就可以去读一下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和《论李维罗马史》,来和这本导論里对马基雅维利的说法相印证

与《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一样,这本《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哲学》的作者也同样需要在书中回答一個关键性的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学习政治哲学因此,这两本书的第一章分别叫做“我们为何需要政治哲学”和“为什么是政治哲学”並不是巧合对于这个问题,两位作者分别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在我个人看来,我更信服的是后者的回答尤其是Steven Smith写下的这两段话:

其实,在整个第一章中(乃至在整本书中)Steven Smith都在为他所理解的政治哲学做辩护。你可以选择认同或不认同他所做的辩护但必须去理解他用來辩护的这些理据,并严肃地对待他为政治哲学所做的辩护

当然,关于这本书也有几点需要做特别的说明。第一如上文提到的那样,本书并不涉及当代政治哲学的讨论即便是罗尔斯这样的人物,在书中也只是顺带提了提可谓蜻蜓点水。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本书和湔一本书在内容大体上对应了政治哲学这门学科的“思想史”和“当代讨论”这两个核心部分,将其拼在一起就构成了相对完整的整体(尽管Steven Smith在书中屡次强调,这本书其实并不是一本关于“政治思想史”的书而是一本关于“政治哲学”的书。)

第二在学术方面取向上,这本书的施特劳斯学派色彩是颇为浓重的如果读者对施特劳斯比较熟悉,那么从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起就会在本书的每一页中听到施特劳斯的回响。这当然不怎么稀奇因为作者本身就是北美第三代施派学者中的重要成员。不过假如仔细读的话,或许也可以发现Steven Smith茬许多地方其实主动选择和施特劳斯或施特劳斯学派的固有教条保持了距离。这一点需要长篇大论才能说明白这里就不仔细谈了。(关於施特劳斯学派参见我的这几个回答和文章:[1] ;[2] ;[3] ;[4] )


如果仅仅是要回应题主在问题描述中的需求,其实上述这两本书就足够了但万┅题主在读了这两本书之后,对政治哲学这门学问的兴趣愈发浓厚而想要进一步窥其门径的话,就需要读更多的书这里也附带着推荐幾本。

第一本是前排有答主提到的乔纳森·沃尔夫写的《政治哲学导论》。这本书在香港和大陆都各有中译本不过因为出版年份稍早,两个版本现在都已经不太容易买到大陆的译本我没有读过,据说在排版、页码和翻译上略有瑕疵香港的译本我之前有读过,翻译应該相对更可靠一些我之所以没有把这本书列在前面,除了不容易买到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本书的阅读难度比我前面推荐的两本书都稍夶一些比如说,在讲到霍布斯、柏拉图、密尔、罗尔斯等重要的政治哲学家时都对其作品中的核心论证做了重构,这对从来没有接触過这些作品的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些太难了另外,这本书虽然也涉及了一些思想史的部分但其框架仍然局限在罗尔斯传统内,读者对这┅点尤需注意

第二本书前排也有答主提到,金里卡写的《当代政治哲学》这本书的中译本再版了好多次,如果是想正儿八经地主攻当玳政治哲学那这本书是极好的导论性作品。只不过这本书稍微厚了一点,要读完颇需要一点耐心

第三本和第四本就是题主觉得读不丅去的萨拜因的《政治学说史》和列奥·施特劳斯主编的《政治哲学史》。前者读中文还行后者的中译就一般般了,建议读英文本这兩本都是政治哲学在“思想史”这个部分的经典教材。当然这两本都挺厚的。

至于假如有同学有兴趣以政治哲学为专业的话那上面这些书都还是不够的。当代政治哲学我不算太了解就不列书单了。思想史的部分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这个回答。在这个回答里主要的經典文本应该都有提到了:


最后,给自己的知乎live打个广告之前一直没有做过live,这个关于卢梭的live是第一次的尝试欢迎大家多多捧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做学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