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林糊糊林曦出轨那个暄桐集画册的话还花钱吗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林糊糊是一种生活(美女书法家林曦的生活)解析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林糊糊是一种生活(美女书法家林曦的生活)解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林糊糊的学堂 暄桐教室引“洛阳纸贵”
日讯,在北京诸多传统文化培训班里,暄桐教室显得非常“另类”,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创办者和主讲人林曦是一名80后,而且学员名额“一票难求”也让它名声在外。暄桐教室每期培训报名者数千,但林曦最终只会筛选出十多名正式学员。“学堂”传授与传统美学相关的课程:书法、太极、古琴、茶艺、插花、闻香、中医,倡导“无用之美”,林曦希望每一位学员能有一双能与古人精神往来的眼睛。
林曦毕业于中央美院,2011年创办暄桐教室时,才28岁,事实上,林曦更广为人知的是她的网名“林糊糊”,对于这个很萌的名字,林曦的解释是,林糊糊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既传统,又不古板;既讲规矩,又不被清规戒律所束缚,不失自由与乐趣。
1、忙易闲难
“忙是容易应付的,闲是很难应付的,怎么把闲散的生活过出节奏来,其实并不简单。”一打开话题,林糊糊的话就给人醍醐灌顶之感。她看上去远比照片清丽,每说一句话都有种深思熟虑的认真。
是啊,生活中多少人体会过,平常的日子人人喊忙喊累,一放假兴高采烈,假期稍微一长就觉得不知道该干什么,甚至盼着赶紧上班。
“闲”的确不是那么好打发的,怎么把把闲暇的日子过好呢?
林糊糊的答案是:“需要练习。”
她说:中国文人一代接一代地积累几千年的闲情雅致,这些休闲的学问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以书法为例,最开始学书法,写上一横一竖可能都会满身大汗,只有经过练习,才可能体会到行云流水的美感。
把日子过好,同样需要训练。
林糊糊的学生普遍大她10岁左右。她发现,作为社会主力和精英阶层的70后80后,他们的教育构成中,基本上都是关于如何奋斗,如何获取成功的,在他们的一大堆奋斗目标都实现了之后,如何过闲暇日子,这个问题就显露出来了。
一个网名叫“开心”的学生,从林曦在正安中医讲书法时就跟她上课,如今已经是第三年。她供职于一家保密机构,身处要职。严谨的习惯和不允许出错的工作环境,让她在处理同事家人关系时也陷入紧张,生孩子后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奶嘴,她曾经一口气买来100多个,要保证自己作出最优选择。这种追求精确的科学家品质在工作中可能是助力,在生活中却让她不堪重负。
“遇到糊糊老师绝对是一个转折。”这位叫“开心”的学员说,糊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是自己“证”过的,自己领悟之后实实在在做过之后才会和你分享,所以也有实实在在的影响力。“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我以前真没想到人可以活得这么自在。如果遇上以前的自己,我也不会和她说话。”现在她每天写字打拳三个小时,练字的毛边纸捆起来也有一人高了。她说这跟同学比还有差距,班里疯狂的同学,一米长半米宽的宣纸平和了很多。写这么多,不累吗?“不累,很享受。”
小城是一名投资界精英,专门从香港飞到北京上课。是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一个不同的精神世界啊。”能跟一帮志同道合的人聊些关于人生的深层话题让她着迷。
可以说,学堂传授的是内观的修养,林糊糊以书法为例解释,“写字是一个自我观察的过程,最初的心性是直接反应到笔上的。”写字的过程一是可以获得一种专注的力量,等写得好些之后,写字还会反作用于心性,重建整理你的内心世界。当一个人呼吸均匀一笔一划写字的时候,实际上找到了一个收心摄性的法门。现在林糊糊仍和学生一样,有时间就捉笔写字,因为写完的感觉是“像游戏打通关了那么爽。”
她也画画,几乎天天画,她追随齐白石老人的信念:绝对不画自己“看不见”的东西,只画能感动自己的东西,小猫小狗小花小草小孩,画完配上微小却确切的感悟,凑成一本很耐读的《三百六十五日随身画》。
闲暇,不是闲着啥也不干,而是要把闲暇的日子过出节奏来,即使家有保姆,林糊糊也会天天去菜市场,一个星期内至少两天她都会雷打不动地去买花,最爱的是芍药、牡丹。
2、工匠精神
暄桐教室创办人林糊糊,本名林曦
记者和林曦的见面安排在她位于798艺术区的“山林曦照”,这是她名下的一个设计品牌,里面涵盖了她参与设计的家具、衣服、文房用品。整个设计室空间看起来清雅有致,家具既有西式的简约,也有中式的曲线,体量不大,却舒展亲切。对宋画有点研究的的人看这些家具,可能有熟悉之感。“糊糊老师把画上的家具搬下来了。”开心提示记者,这些家具多可在宋画中找到原型。本职作为水墨画家的林糊糊,驾轻就熟将画里的宋代美学搬到了生活中。
“实在太喜欢一个物件儿,就特别想把它做出来,小沙弥、香、鞋子、画册、毛笔、杯子……都是我的设计,外面又买不到,摆在这里很有成就感。”
林糊糊很爱谈起“手艺人的快乐”,她认为这是一种信心,因为手艺人可以获得一种不假外物的自由,可以不用讨好他人活着。手艺能给人安全感也能给人快乐。在她看来,一个人要想有所得就要和这个世界进行能量交换,如果直接拿人本身进行交换、不管是拼体力、拼脑筋都是很消耗的,而且一旦没有事情做人很容易陷入空虚。但选择拿手艺去交换,只需要一个人专心投入技艺,手忙着,心神是放松而享受的,而其中的专注本身就是养神养生,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什么是手艺呢?林糊糊说,“不能局限地去看手艺,宽泛一点看,巴菲特看报表那也是一种手艺,手艺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挑战自己的审美和能力极限的一种精神。”林糊糊记得,小的时候,妈妈总是要求,做任何事都要穷尽自己的能力达到最优化。家里擦地,拿吸尘器吸完之后,要用干毛巾或者湿毛巾再擦一遍;之后他们发现先用湿毛巾再用干毛巾效果比较好;再后来发现,先用潮的毛巾再用丝绸质地的毛巾擦出来最干净最亮。从此妈妈就要求儿女锁定最后一种擦地板模式。
做手艺不但要追求完美,还要从一种最务实的角度考虑怎么把事儿做成,有一种躬身做事的务实精神,简单到设计一件衣服,从面料、颜色、到款式,可能需要做出三四十个决定。关于方向、细节、执行都要充分考虑。山林曦照一个季节大概上新50件衣服,前前后后需要作出上千个决定。
谈到上课,仅2014年一年,林糊糊就上了500个小时的课。而每上一次课(四个小时),她都会至少拿出一整天的时间来备课,她调侃说,作为一名非职业教师,自己也算小小劳模一枚了。
3、无用之美
林糊糊的书法课
关于生活,林糊糊最喜欢的就是李渔《闲情偶寄》里描述的那种状态,将生活中的一切休闲乐趣以及细致到午睡这样小小的细节都当作值得反复玩味的事,更何况歌舞,服饰、花卉、建筑、仪容、饮食、器玩。海棠花在夜间开了,有雅兴的古人会拿着蜡烛去观赏,秉烛夜游。
林糊糊将这种状态融入生活中。春天是林糊糊最忙的季节,她既要工作又要看花,北京的芍药从三月就开,她会为了一路看花顺着花开的路线一路追到八月,追到欧洲去。
林糊糊相信当做事情没有目的性时,反倒能够做的更好。《庄子》中说:“能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认为自己没有太多用的人可能过的最开心,因为他有一种游戏的心态。这在林糊糊看来就是无用之美的核心。“学生交来的作业常常有一尺多高,他们不见得多专业,只要认真玩就好。”
在这样一个年代,并非人人能闲得来,闲得有趣,非得有一种从平常生活里寻找到“不寻常到快乐”的本事。
虽然这个年代物质已经足够丰富,但这并不代表这里有对每个人有用的东西,每年林糊糊都会固定旅行,整个过程中她最珍视的就是打包,“打包实际上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盘点。”在整理行装时一个人最能体会到自己需要什么。“我需要的永远是一双舒服的鞋子,宽敞的没有约束感的衣服,最喜欢的几本书”。一个人需要的物质是有限的,齐白石一生就在一个很小的桌子上画画,大画都是拼出来的。林糊糊说,当一个人的生存不成问题后,总会走到这一步——去想清楚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是什么。
李叔同是她的精神偶像,但小的时候,她对李叔同有点敬而远之,因为李叔同是学律宗的,恪守最严格的修行方法。有些地方未免看起来绝情。而她自认为乐于享受生活,“不是清规戒律型的。”
李叔同出家后称弘一法师,他晚年将两句诗“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所说”当作自己人生的写照。因为这两句诗里有两个一,弘一给自己起了个号叫“二一老人”,这位学贯中西、才华横溢的大师用这两个一来表示自己一生一事无成,一钱不值。这一点曾给林糊糊很大震动。用了二十年,她才渐渐理解了弘一法师——一个人做事需要担当,追求事功,可又要明白,所有的事业实际上都是镜花水月,只有面对好了这一刻,事业才不会变成人的负担。
林糊糊的外婆和母亲都演习佛法,林糊糊小的时候,母亲看完手头的《金刚经》讲义之后,就顺手甩给她看。同其他知识分子家庭一样,晚饭后,一家人各看各的书,所以,在她童年时,她就接触了很多人中年之后才会接触的思想类书籍,这就给她带来了不一样的知识积累。
更幸运的是,她在少年时代即有机缘见到南怀瑾、星云大师、赵朴初。“见过这些人,会给你一辈子有用的东西,就像一个预览,让你在小的时候就看到‘成就’长什么样子。”她记得,星云大师在她法国的画展上第一个买了她的画,还亲切地叫到身边谈话,而南怀瑾一边给她签名,一边叮嘱她书要一本一本地读,“越是聪明的小孩越要慢慢来。”而每次她来北京,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每次都会腾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陪伴她。
“我实际上是和他们生活无关的小姑娘,他们却总是怀着一种能为你做点什么的心情。那是一代人的选择,所以我一直想写一本书,名字就叫‘古道热肠的九零年代’。”
这些经历让她形成了一种习惯,遇上艰难,不是一脚就跳过去,而是一步步地走路,一本本地读书,一点点通关晋级,不走捷径,不问前程。
4、欢喜与愁
林糊糊的微博签名档为“只生欢喜不生愁”。这种情况可能吗?谁的生活里又会没有烦恼呢?林糊糊却说,这种境界虽然有点理想化,但并不是不可能,实际上欢喜还是愁,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的一种选择。
这句话原话是“自古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出自明末清初一本道家的书《养真集》,意思是神仙也有烦恼,只是他选择欢喜,人生的苦乐磨难总是差不多的,甚至成功对一些人更是磨难。在锤炼中,到底选择苦的一面、把时间花在不开心的事情上,还是选择乐的一面、花时间在喜欢的事情上呢?林糊糊相信喜欢甜的孩子有糖吃。
有的人喜欢将压力、意义、反抗、焦虑、荣誉作为燃料推动自己向前,在矛盾冲突越剧烈的地方越焕发出生命力,这些各种形态的“愁”的确能激发一个人的能量。而林糊糊觉得,欢喜也是一种能力,快乐是另外一种能量方式,她看事不太追求高下对错,而是把一切都还原为当下,享受每一件事本身。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得道之前,砍柴时想着吃饭,吃饭时想着睡觉,睡觉时想着砍柴;得道之后,砍柴就砍柴,吃饭就吃饭,睡觉就睡觉吧。
她坦言自己的人生真的没有太多烦恼,“一般的事儿,吃一顿就好了,就是有天大的事儿,一张桌子一张纸一支笔,专注于写字,马上就可以扯脱到另外一个世界。”
当然,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一个环境下都开心,林糊糊的选择是:那就动手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把快乐当作最重要的资源管理起来,用充沛的行动力为自己带来充分的自由。
在她眼里,人生命的本质跟每朵花、每片树叶的存在一样,没有什么意义。事物被赋予意义的那一面,让人紧张、振奋、有压力,带来驱动;事物无意义的那面,就像小朋友做游戏一样,让人放松。她热爱中国传统的东西,除此之外还热爱一切好东西,她从来没有想活成古人,只是觉得,在这样一个有选择的当下,一个人可以从中国那些优美的传统中取材,自在地混搭建构自己的天地,是一件乐事。(张卉)林糊糊的学堂|李叔同|书法_凤凰资讯
林糊糊的学堂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林糊糊的学生普遍大她10岁左右。她发现,作为社会主力和精英阶层的70后、80后,在他们的教育构成中,基本上都是关于如何奋斗,如何获取成功的,在他们的一大堆奋斗目标都实现了之后,如何过闲暇的日子,这个问题就显露出来了。
原标题:林糊糊的学堂林糊糊的书法课暄桐教室创办人林糊糊,本名林曦■张 卉在北京诸多传统文化培训班里,暄桐教室显得非常“另类”,这不仅因为它的创办者和主讲人林曦是一名80后,而且学员名额“一票难求”也让它名声在外。暄桐教室每期培训报名者数千,但林曦最终只会筛选出十多名正式学员。“学堂”传授与传统美学相关的课程:书法、太极、古琴、茶艺、插花、闻香、中医,倡导“无用之美”,林曦希望每一位学员能有一双能与古人精神往来的眼睛。林曦毕业于中央美院,2011年创办暄桐教室时,才28岁,事实上,林曦更广为人知的是她的网名“林糊糊”,对于这个很萌的名字,林曦的解释是,林糊糊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既传统,又不古板;既讲规矩,又不被清规戒律所束缚,不失自由与乐趣。1、忙易闲难“忙是容易应付的,闲是很难应付的,怎么把闲散的生活过出节奏来,其实并不简单。”一打开话题,林糊糊的话就给人醍醐灌顶之感。她看上去远比照片清丽,每说一句话都有种深思熟虑的认真。是啊,生活中多少人体会过,平常的日子人人喊忙喊累,一放假兴高采烈,但假期稍微一长就觉得不知道该干什么,甚至盼着赶紧上班。“闲”的确不是那么好打发的,怎么把闲暇的日子过好呢?林糊糊的答案是:“需要练习。”她说:中国传统文人一代接一代积累了几千年的闲情雅致,这些休闲的学问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以书法为例,最开始写上一横一竖可能都会满身大汗,只有经过练习,才可能体会到行云流水的美感。把日子过好,同样需要训练。林糊糊的学生普遍大她10岁左右。她发现,作为社会主力和精英阶层的70后、80后,在他们的教育构成中,基本上都是关于如何奋斗,如何获取成功的,在他们的一大堆奋斗目标都实现了之后,如何过闲暇的日子,这个问题就显露出来了。一个网名叫“开心”的学生,从林曦在正安中医馆讲书法时就跟她上课,如今已经是第三年。她供职于一家保密机构,身处要职。严谨的习惯和不允许出错的工作环境,让她在处理同事家人关系时也陷入紧张,生孩子后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奶嘴,她曾经一口气买来100多个,只为保证自己作出最优选择。这种追求精确的科学家品质在工作中可能是助力,在生活中却让她不堪重负。“遇到糊糊老师绝对是一个转折。”这位叫“开心”的学员说,糊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是自己“证”过的,自己领悟之后实实在在做过之后才会和你分享,所以也有实实在在的影响力。“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我以前真没想到人可以活得这么自在。如果遇上以前的自己,我也不会和她说话。”现在“开心”每天写字打拳三小时,练字的毛边纸捆起来也有一人高了,问写得累吗?她说,“不累,很享受。”小城是一名投资界精英,专门从香港飞到北京上课。是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一个不同的精神世界啊。”能跟一帮志同道合的人聊些关于人生的深层话题让她着迷。可以说,学堂传授的是内观的修养,林糊糊以书法为例解释,“写字是一个自我观察的过程,最初的心性是直接反映到笔上的。”写字的过程一是可以获得专注的力量,等写得好些之后,写字还会反作用于心性,重建整理你的内心世界。当一个人呼吸均匀一笔一画写字时,实际上找到了一个收心摄性的法门。现在林糊糊仍和学生一样,有时间就捉笔写字,因为写完的感觉是“像游戏打通关了那么爽。”她也画画,几乎天天画,她追随齐白石老人的信念:绝对不画自己“看不见”的东西,只画能感动自己的东西,小猫小狗小花小草小孩,画完配上短小却确切的感悟,凑成一本很耐读的《三百六十五日随身画》。闲暇,不是闲着啥也不干,而是要把闲暇的日子过出节奏来,即使家有保姆,林糊糊也会天天去菜市场,一个星期内至少两天她都会雷打不动地去买花,她最爱的是芍药、牡丹。
(下转34版)
2、工匠精神记者和林曦的见面安排在她位于798艺术区的“山林曦照”,这是她名下的一个设计品牌的设计室,这个品牌里面涵盖了她参与设计的家具、衣服、文房用品。整个设计室空间看起来清雅有致,家具既有西式的简约,也有中式的曲线,体量不大,却舒展亲切。对宋代绘画有点研究的人看这些家具,会有熟悉之感。“糊糊老师把画上的家具搬下来了。”学员“开心”提示记者,这些家具多可在宋画中找到原型。本职作为水墨画家的林糊糊,驾轻就熟将画里的宋代美学搬到了生活中。“实在太喜欢一个物件儿,就特别想把它做出来,小沙弥、香、鞋子、画册、毛笔、杯子……都是我的设计,外面又买不到,摆在这里很有成就感。”林糊糊很爱谈“手艺人的快乐”,她认为这是一种信心,因为手艺人可以获得一种不假外物的自由,可以不用讨好他人活着。手艺能给人安全感也能给人快乐。在她看来,一个人要想有所得就要和这个世界进行能量交换,如果直接拿人本身进行交换,不管是拼体力、拼脑筋都是很消耗的,而且一旦没有事情做人很容易陷入空虚。但选择拿手艺去交换,只需要一个人专心投入技艺,手忙着,心神是放松而享受的,而其中的专注本身就是养神养生,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什么是手艺呢?林糊糊说,“不能局限地去看手艺,宽泛一点看,巴菲特看报表也是一种手艺,手艺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挑战自己的审美和能力极限的一种精神。”林糊糊记得,小的时候,妈妈总是要求,做任何事都要穷尽自己的能力达到最优。家里擦地,拿吸尘器吸完之后,要用干毛巾或者湿毛巾再擦一遍;之后她发现先用湿毛巾再用干毛巾效果比较好;再后来发现,先用潮的毛巾再用丝绸质地的毛巾擦出来最干净、最亮。从此妈妈就要求她锁定最后一种擦模式。做手艺不但要追求完美,还要从一种最务实的角度考虑怎么把事儿做成,有一种躬身做事的务实精神。具体到设计一件衣服,从面料、颜色到款式,可能需要作出三四十个决定,而山林曦照一个季节大概推出50件新衣服,这些衣服前前后后需要作出上千个决定。谈到上课,仅2014年一年,林糊糊就上了500个小时的课。每上一次课(四个小时),她都会至少拿出一整天的时间来备课。她调侃说,作为一名非职业教师,自己也算小小劳模一枚了。3、无用之美关于生活,林糊糊最喜欢的就是李渔《闲情偶寄》里描述的那种状态:将生活中的一切休闲乐趣,包括午睡这样小小的细节都当作值得反复玩味的事,而像歌舞、服饰、花卉、建筑、仪容、饮食、器玩等雅致之事更需要细细品赏。海棠花在夜间开了,有雅兴的人甚至会拿着蜡烛去观赏,秉烛夜游。林糊糊将这种状态融入生活中。春天是林糊糊最忙的季节,她既要工作又要。她喜欢芍药花,北京的芍药从三月就开,她会为了看花顺着花开的路线一路追到八月,追到欧洲去。林糊糊相信当做事情没有目的性时,反倒能够做得更好。《庄子》中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认为自己没有太多用的人可能过的最开心,因为他有一种游戏的心态。这在林糊糊看来就是无用之美的核心。“学生交来的作业常常有一尺多高,他们不见得多专业,只要认真玩就好。”在这样一个年代,并非人人能闲得来,闲得有趣,非得有一种从平常生活里寻找到“不寻常快乐”的本事。虽然这个年代物质已经足够丰富,但这并不代表这里有对每个人有用的东西,每年林糊糊都会为自己安排旅行,整个旅行过程中,她最珍视的环节就是打包,“打包实际上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盘点。”在整理行装时一个人最能体会到自己需要什么。“我需要的永远是一双舒服的鞋子,宽敞的没有约束感的衣服以及自己喜欢的几本书”。一个人需要的物质是有限的,齐白石一生就在一个很小的桌子上画画,大画都是拼出来的。林糊糊说,当一个人的生存不成问题后,总会走到这一步——去想清楚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是什么。李叔同是她的精神偶像,但小的时候,她对李叔同敬而远之,因为李叔同是学律宗的,恪守最严格的修行方法,有些地方未免看起来绝情。而她自认为乐于享受生活,“不是清规戒律型的。”李叔同出家后称弘一法师,他晚年将两句诗“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当作自己人生的写照。因为这两句诗里有两个一,弘一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二一老人”,这位学贯中西、才华横溢的大师用这两个一来表示自己一生一事无成,一钱不值。这一点曾给林糊糊很大震动。用了二十年,她才渐渐理解了弘一法师:一个人做事需要担当,追求事业,可又要明白,所有的事业实际上都是镜花水月,只有面对好了这一刻,事业才不会变成人的负担。林糊糊的外婆和母亲都研习佛法,林糊糊小的时候,母亲看完手头的《金刚经》讲义之后,就顺手甩给她看。同其他知识分子家庭一样,晚饭后,一家人各看各的书,所以,在她童年时,她就接触了很多人中年之后才会接触的思想类书籍,这给她带来了不一样的知识积累。更幸运的是,她在少年时代即有机缘见到南怀瑾、星云大师、赵朴初等名师。“见过这些人,会给你一辈子有用的东西,就像一个预览,让你在小的时候就看到‘成就’长什么样子。”她记得,星云大师在她法国的画展上第一个买了她的画,还亲切地叫到身边谈话,而南怀瑾一边给她签名,一边叮嘱她书要一本一本地读,“越是聪明的小孩越要慢慢来。”每次她来北京,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都会腾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陪伴她。“我实际上是和他们生活无关的小姑娘,他们却总是怀着一种能为你做点什么的心情。那是一代人的选择,所以我一直想写一本书,名字就叫‘古道热肠的九零年代’。”这些经历让她形成了一种习惯,遇上艰难,不是一脚就跳过去,而是一步步地走路,一本本地读书,一点点通关晋级,不走捷径,不问前程。
4、欢喜与愁林糊糊的微博签名档为“只生欢喜不生愁”。这种状况可能吗?谁的生活里又会没有烦恼呢?林糊糊却说,这种境界虽然有点理想化,但并不是不可能,实际上欢喜还是愁,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的一种选择。这句话的原话是“自古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出自明末清初一本道家的书——《养真集》,意思是神仙也有烦恼,只是他选择欢喜,人生的苦乐磨难总是差不多的,甚至成功对一些人更是磨难。在锤炼中,到底选择苦的一面、把时间花在不开心的事情上,还是选择乐的一面、花时间在喜欢的事情上呢?林糊糊相信喜欢甜的孩子有糖吃。有的人喜欢将压力、意义、反抗、焦虑、荣誉作为燃料推动自己向前,在矛盾冲突越剧烈的地方越焕发出生命力,这些各种形态的“愁”的确能激发一个人的能量。而林糊糊觉得,欢喜也是一种能力,快乐是另外一种能量方式,她看事不太追求高下对错,而是把一切都还原为当下,享受每一件事本身。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得道之前,砍柴时想着吃饭,吃饭时想着睡觉,睡觉时想着砍柴;得道之后,砍柴就砍柴,吃饭就吃饭,睡觉就睡觉吧。她坦言自己的人生真的没有太多烦恼,“一般的事儿,吃一顿就好了,就是有天大的事儿,一张桌子一张纸一支笔,专注于写字,马上就可以扯脱到另外一个世界。”当然,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一个环境下都开心,林糊糊的选择是:那就动手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把快乐当作最重要的资源管理起来,用充沛的行动力为自己带来充分的自由。在她眼里,人生命的本质跟每朵花、每片树叶的存在一样,没有什么意义。事物被赋予意义的那一面,让人紧张、振奋、有压力,带来驱动;事物无意义的那面,就像小朋友做游戏一样,让人放松。她热爱中国传统的东西,除此之外还热爱一切好东西,她从来没有想活成古人,只是觉得,在这样一个有选择的当下,一个人可以从中国那些优美的传统中取材,自在地混搭建构自己的天地,是一件乐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880242
播放数:153378
播放数:461564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第1頁│共28頁
微博廣場:
認證合作:
關於微博:
關注我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糊糊的微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