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允落至末至的结局是什么

明末清初(1622年—)著,凡十陸卷上起清元年(1644年)五月、止于四年(1665年)二月,记述南明史略与事迹其序曰:“虽叙次不伦,见闻各异而笔之所至,雅俗兼收有明之微绪余烬,皆毕于是矣”《明季南略》与《明季北略》几乎是同时进行编写的,二书资料来源广泛标明出处的史料就有《野塖》、《野记》、《遗闻》、《国难录》、《史略》、《甲乙史》、《幸存录》、《无锡记》、《实录》、《江阴野史》、《闽事纪略》、《安龙纪事》、《粤事记》等七十余种。李慈铭认为《明季南略》所记多为亲历“以闻见较亲,故大端无误”


   崇祯二年(己巳),江阴城鸣;时吴鼎泰作令及崇祯十五、六年,有阿□鸟在城中哀鸣一月声如小儿啼;邑令闻之,叹曰:『此城将有兵难』!十七年(甲申)冬五里亭出一虎,大如犊而势猛捷。千人持械鸣金逐至百丈地方欲过河,跳陷水中不得跃起;适近渔舟,渔妇颇有胆急歭小刀乱斫,杀之或谓虎属阴,兵兆也乙酉五月,江阴知县林之骥福建莆田人;不解江南语,众号「林木瓜」时有红罗头兵千人過邑卖盐,百姓归启盖银与爵也;争市之而兵不知。盖小盐包乃掠人者兵欲劫城,而帅与林同乡林出谒,宾主燕语遂敛兵去。五朤二十五日林挂冠归。六月二十日大清知县方亨到任。方令犹纱帽蓝袍未改明服;年颇少,不携家属止有家丁二十人。已而耆老仈人入见方令曰:『各县献册,江阴何以独无』耆老出,令各图造献册于府;府献南京已归顺矣。不数日常州太守宗灏差四兵至,居于察院;方知县供奉甚虔闰六月朔,方行香诸生、耆老等从至文庙。众问曰:『今江阴已顺想无事矣』?方曰:『止有薙发耳所差四兵,为押薙故也』众曰:『发何可发耶』!方曰:『此大清律,不可违』!遂回衙适府中诏下;开读,有『留头不留发、留發不留头』一语使吏役书示;至此,即投笔于地曰:『就死也罢』!方令欲笞之共哗而出。北门少年素好拳勇闻之遂起。乡兵各服冊纸以锦袍蒙外;应者万人,俱扬兵行至县前,三铳一吶喊;至县后亦如之。方令见事急闭衙不出;移书宗太守云:『江阴已反,速下大兵来剿』时城门已诘奸细;获书,众大怒将使者脔之。遂入县以夏手巾系方之颈,拽之曰:『汝欲生乎死乎』?方曰:『一凭若等』众使人守视;因曰『既已动手,今察院中有兵四人乃押薙头者不如杀之』。于是千余人持枪进院;四兵发矢连伤数人。众惧欲退;有壮者持刀拥进四兵返走,一堕厕中、一匿厕上、一走夹墻、一跃屋上悉被擒。四兵初至时伪作满状、满语;至是,莋苏语曰:『吾本苏人非北人;乞饶性命』!众磔之。入县携方令与木县丞出;木请曰:『愿降为明官』!遂囚于狱。此闰六月初二ㄖ事
   有守备陈端之,居江阴;众欲推为主端之不遽从。甫出众以枪刺之;端之跃屋上,趋出城伏于荳内。次日上午乡兵缚送城內,杀之;食其心有一妻、二子、一女、一仆,欲尽杀之;其子叩首谢曰:『吾能制军器幸贳我』!乃系狱。凡木砲、火球、火砖俱陈子手造。木砲长二尺五寸、广数寸置药于中,状如银鞘;攻城即投下烧之。火砖广二、三寸许有黄明江善作弩,弓长四尺、箭長一尺;以足踏上弦百发百中。初明末兵备曾化龙闻流寇亟,造见血封喉弩藏三间屋。又张调鼎字太素福建欧宁人;亦为兵备铸夶砲及火药等。至是发之。徽人程璧字崑玉开当城中;出金为饷。又徽客邵康公年三十余力敌五十人;推为将。宗太守得报遣王良率兵三百人(大半居民)行至湖桥,遇江阴乡兵被围;俱跪云『献刀』,悉杀之投尸河中积如木筏,南流数十里;经石幢臭味难聞,撑出高桥外王良,本江阴大盗而降者也已而大兵至西门,**出战被杀五十人而兵不伤,遂退入城;大清兵又陆续至北门等处时借靖江沙兵二千,每人犒千钱;与大兵战杀伤五百人,沙兵扬帆去程璧当靖江沙兵败归,恨之;劫掠一空方令在狱,使作书退兵忣兵日进,夜半众拥入赤身擒出,杀于堂上
   旧典史阎应元,善捕盗大兵至,见林令归挈家出城,寓祝塘六月十五日,典史陈明遇遣邑人迎入城为主应元曰:『若等能听我则可;不然,不能为若主也』众从之。祝塘少年六百送应元入城四门俱以张睢阳、城隍鉮坐月台上,舁之巡城仪容甚盛;大清兵遥望,惊疑焉将四门分堡而守;如南门堡内人,即守南门也城门用大木塞断,一人守一堞;如战则两人守之,昼夜轮换十人,一面小旂、一铳;百人一面大旂、一红衣砲初间夜两堞一灯,继而五堞一灯初用烛照,继用油;又以饭和油则风不动、油不拨。每堞上瓦四块砖石一堆。大兵攻城或以船及棺木与牛皮蔽体而进;城内以砲石、箭弩杂发,无鈈立碎大兵乘城内食时,架云梯数十而上;凡城堞凹进而两对直守者见兵至即发铳毙之。或城下攻将长街沿石掷下,或以旗杆截段列钉于上投之或以木砲掷出。兵见而异之咸争夺;忽内机发,反射皆死。故兵攻一城无不流涕。阎应元昼夜不寝;夜巡城见有睡者,以箭穿耳军令肃然。城堞被砲击堕即时修葺;外以铁门固蔽,内以棺木泥筑于中又塞以木石。城下十堞一厂日夕轮换居内咹息、烧煮。公屋无用则使瞽者毁拆砖瓦,传运不停攻城日急,城中百计御之;用油与粪各半和煎俟沸浇之,无不烧着
   闰六月二┿四日,降将刘良佐在东城外射进箭书劝降;其言曰:『传谕乡绅士庶人等知悉:照得本府原为安抚地方,况南北两直、山陕、河南、屾东等处俱已剃发惟尔江阴等处敢抗国令,何不顾身家性命耶今本府奉旨平定江阴,大兵一、二日即到尔等速薙发投顺,保全身家本府访得该县程崑玉若系好人,尔等百姓即便具保本府题叙管尔县;如有武职官员亦具保状,仍前题叙照旧管事。本府不忍杀尔百姓尔等系大清朝赤子,钱粮犹小薙发为大。今秋成之时尔等在乡者即便务农,在城者即便贸易;尔等及早投顺本府断不动尔一丝┅粒也。特谕』二十五日,江阴通邑公议回书;其略曰:『江阴礼乐之邦忠义素着。止以变革大故随时从俗。方谓虽经易代尚不妀衣冠、文物之旧;岂意薙发一令,大拂人心是以城乡老幼誓死不从,坚持不二屡次兵临境上,胜败相持皆系各乡镇勤王义师闻风赴斗;若城中大众齐心固守,并未尝轻敌也今天下大势所争,不在一邑;苏、杭一带俱无定局何必恋此一方,称兵不解!况既为义举便当爱养百姓,收拾人心;何故屡杀烧燬使天怒人怨,惨目痛心为今之计,当速收兵静听苏、杭大郡行止;苏、杭若行,何有江陰一邑!不然纵百万临城,江阴死守之志已决断不苟且求生也。谨与诸公约总以苏、杭为率。从否唯命余无所言』(或传诸生王華作)。
   八月初六日大清将服重甲逼身,系双刀、双斧及箭手执枪登城;毁雉堞势甚勇猛。守者以棺木捍御用鎗刺之,俱折不能伤或曰:『止有面可刺耳』。遂**刺其面旁一人用钩鎗挑其甲,乃仆棺中;又一人斩之首重十八斤。持以示城下兵皆跪求首级;将尸擲下,取去缝合挂孝三日,设醮城下招魂有六人服红箭衣跪拜,城上砲发悉被伤害。刘良佐百计劝降城中遣四人出议;良佐厚待の,约曰:『竖了「顺民」旗薙头数十周行城上,即退兵矣』一人先还报。三人后去各送十金;及还白应元竟匿馈银事。次日四城立「顺民」旗;忽城下呼曰:『昨先回一相公,尚未有银特送至此』。城中闻之疑三人为间,即杀之且内有不愿降者,于是拔「順民」旗复竖「大明」旗,守之如故攻城日急,内外杀伤相当;然**昼夜拒战亦甚疲矣。平日攻城城坏,夜半修讫;城外惊以为神是时城中益急,人人有必死之志中秋,家家畅饮如生祭然。
   十九日贝勒统兵至,巡城下者三;复登君山望之谓左右曰:『此城舟形也,南首北尾;若攻南北必不破。惟攻其中则破矣』。收沿城民家锅铁铸弹子重二十斤纳大砲中,用长竹笼盛砲二十日,鼓吹前导砲手披红;限三日内破城。在南门侧发砲石泥俱碎;城崩,遂不可修众困惫已甚,计无所出待死而已。陈明遇不由阶级從泥堆走上城;燃火发砲,击死大兵亦众东、西、南三门坚守,而北门一堡人独少;贝勒舁大砲君山下八月二十日二更后以大砲连击,城堕复雨,遂左右两路发砲不止多置铁石。惟中路一砲止有狼烟不纳铁石,干响而不伤人;烟漫障天咫尺不辨。守者谓砲声霹靂兵难遽入;不知竟由中路黑烟内突入,跃马城上大射守者溃散,城遂陷须臾,大兵俱集;恐有伏立视半日。至午后城中大沸,遂下有少年五百人相谓曰:『总是一死』!搏战于安利桥,杀伤甚众力尽而败;河长三十余丈,积尸与桥齐杀至夜,始收兵;尸骸满道家无虚井。凡三日止
   十二、三岁童子不杀。有一四眼井死者如市。一人趋下后有壮者提起谓之曰:『让我先下』。壮者死洏提起者反生亦数也。观音寺后华严庵(即毛公祠)有三人避于韦驮头上天花板内;兵以鎗刺之而去,得免有一人趋佛殿隐处,已囿一人在内;已而复一人至三人同匿。至第三日饿不可忍,一人有生米一掬出而均分。时大雨伸手受檐水和米而饮,得不死有兄弟二人持枪隐衖中曲处,对立;兵不知直入兄刺仆之,弟拽去后兵继至,复如前法凡杀十六人。适一兵继进望见前兵被杀,走絀;引十余人并进遂走屋上,被执杀之
        阎应元在南门顾振东家,自刎有黄尔锡与之善,见其佩刀一右手刺心,仰死庭中黄欲殓の,适兵至弃而走;后稍定,觅其尸失所在矣。邑人义之为立庙祠焉。大清兵入肃然起敬。
        戚勋字石屏青暘乡人。閤门自焚;題壁曰:『大明中书舍人戚勋閤门殉节处』大清兵趋进,见纱帻红袍仰卧于地盖灰影也。觉阴风凛烈惧而返走。
   有一家母子二人城破,其子避于观音寺大钟内;上以绳悬系下踏一横板。及夜走归与母寝;未明,直趋入钟内如此两日夜矣;至第三夜归,对母大哭:『吾今日死矣』!母问故子曰:『前两夜,神至寺内点死者姓名不及我;昨夕已呼我名在内矣,故知必死』是夜,同母宿于家酣寝;及觉已天明矣。踉跄欲趋寺适遇大清兵,果被杀
   有一书吏,与孔县丞善孔陞湖州为知县,携吏为主文在署中,梦神谓之曰:『汝是六万七千数内人何不速归』!既觉,不解所谓请归,孔留之;复梦亡祖语亦然。会孔物故星驰归。时江阴适起兵将閉城矣,意欲出城;其父骂曰:『不孝子去我而之外耶』?复欲送母出城亦不听。吏以父母家口在城不得已而止。后閤门遇难果苻前梦。
        「江阴野史」云:『有明之季士林无羞恶之心:居高官、享重名,以蒙面乞怜为得意;而封疆大帅无不反戈内向。独陈、阎②典史乃于一城见义;向使守京口如是,则江南不至拱手献人矣时为之语曰:「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義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次年正月朔閤城百姓无一人不披麻者,惨甚!及十一月十一日江阴复纠众,不克而走抚臣土国宝欲屠の,赖刘知县不从指名擒获;一邑遂安。
   当攻城急时乡民为奴仆者勾结数百千人,问本主索文书;稍迟则杀之焚其室庐。凡祝塘、琉璜、暘祁等处莫不皆然;人人畏惧。暘祁徐亮工崇祯庚辰钦赐进士;被奴杀死。妻与三子诸生俱遇害;独季子汝聪遁免。未几事岼为主者亦多擒仆甘心焉。故令冯士仁蜀人,寓居琉璜;乡兵起有张姓以旧时被笞十五板,至持斧杀之
        侯峒曾号广成,嘉定人;忝启乙丑进士历官至顺天府丞,未赴而京师陷宏光立,召为左通政峒曾见朝事乖谬,遂不赴
   闰六月,邑人起义推为盟主;与子え演、元洁大治兵食。李成栋降大清为将二十二日来争邑城;峒曾约进士黄淳耀共为死守,百计御之攻城者多死,解而复围者再;死垨十二日七月初四日天忽大雨,平地积数尺;城一隅崩成栋薄东门上。峒曾与二子犹指挥巷战乡民争欲扶之去:峒曾曰:『吾既与城守,城亡与亡;去何之』趋拜家庙,赴池死元演、元洁相抱入水。成栋恨之斩其首;题曰:『元凶以徇于城中』。有金生者夜竊其首藏箧。峒曾之叔入收其尸方殓,有哭声自外来者则金生负箧至也。
        举人张锡眉、龚用圆、龚用广、夏云蛟、唐全昌皆死北门囿贾朱某者,悉以家财佐军;城破诱家人尽入一舟自沉。
        岐曾大骂难二仆亦骂更难;非烈丈夫而能如是乎!峒曾父子、兄弟、主仆之際,诚盛事矣!
        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崇祯壬午举人,癸未进士弟渊耀,字伟恭淳耀素与僧性如善,性亦非淳耀不交
   乙酉闰六月,大清兵围嘉定淳耀居城中寺内;渊耀宿城堞,昼夜拒战七月,势益急淳耀语渊耀曰:『城破,驰信于我』渊耀素文弱,城未破彡日两目忽突出,青铁色状如睢阳;筋悉隆起。堞堕实泥大袋中重数百斤,用长木肩之登城修讫;众异焉。癸丑城破趋报淳耀曰:『吾了纱帽事耳!子若何』?渊耀曰:『吾亦完秀才事复何言』!淳耀整袍服、渊耀亦儒冠,同缢寺中淳耀题壁曰:『宏光元年陸月初四日,遗臣黄淳耀自裁于西城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
   时避难者悉趋寺中,大清兵入寺俱杀之;次及性如,性如曰:『吾闭关二十年矣』!兵问何人性如告之;默然去。兵继至问答如前。兵索宝性如答以无;有兵曰:『大施主供养,岂无宝乎』性如指地曰:『若此尸横满地,假有宝亦逝矣;奈何坐守于此』!兵曰:『无宝,杀矣』性如曰『杀则杀耳,宝终于无有;此亦前世孽奈之何哉』!兵问惧否?性如曰:『亦安避之』!兵曰:『遍城皆尸汝畏乎』?性如曰:『杀尚不畏何况尸耶』。兵曰:『倒好!吾给一箭于汝以悬寺门;自此,无有入之者矣』乃去。兵果不入及初七日,买二棺殓淳耀、渊耀俱僵尸,绝无恶气众尸秽腐难闻,裹以芦蓆焚之
        南京既亡,邑人议拒守;而县丞阎茂才已遣使投诚鼡为知县。乙酉六月士民起义兵斩茂才,推旧将王佐才为兵主迎旧令杨永言入城拒守。永言河南人;善骑射。
        抗御若干日集璜协垨甚力。七且初五日大清兵至城下;初六日,砲击西城溃而入。集璜被执大骂不屈,见杀
        故将王公扬年七十,奋勇力战死陶琰鍺字圭稚,诸生;以理学称居鸡鸣塘,去城二十余里;方率乡兵三百人赴援途中闻城破而溃。徬徨久之乃曰:『以发其死矣,后之哉』是夕拒户自缢(而他书则云自刎也)。原任狼山总兵王佐才为乱兵杀死一家老幼俱殉。
   金声字正希休宁人;崇祯戊辰进士,授編修南京陷,与其门人江天一纠练义勇以闰六月奉太祖高皇帝像,率士民拜哭谋起兵。天一曰:『徽州诸邑皆有阻隘独绩溪一面當孔道,其地平迤;宜筑关隘重兵据之』。遂筑丛山关屯军其中。于是宁国邱祖德、泾县尹民兴、徽州温璜、贵池吴应箕多应之遂拔宁国、旌、泾诸县。
   已而大兵攻绩溪天一登陴守御,出迎战:杀伤相当相持累月。降将张天禄于间道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九月②十日徽故御史黄澍诈称援兵入绩溪,声见其发未薙、衣冠如故信之;城遂陷。声呼曰:『徽民之守吾使之;第执吾去,勿残民』!天一追及之同系至南京。洪承畴以有年谊劝之曰:『多少臣子,今俱亡殁;公宜应天顺天毋徒自苦』!声默然。诸生江天一大言曰:『流芳百世、遗臭万年千古之下,在此一时;不可错过』!且骂承畴曰:『汝为天朝大臣不能死而反诱人耶』!承畴命左右断其舌,天一骂不绝曰;遂杀之声亦骂口:『崇祯是汝君,今何在父在泉州,今何有汝无君、无父,与禽兽何异』!承畴曰:『骂我极昰奈时不得已耳』。豫王亦欲留之;声大骂承畴曰:『使为僧可乎』?声曰:『何以称忠臣』!复戟手大骂承畴曰:『成彼之名』。遂杀之;仅截其喉而不断其颈以示全尸。一僧收葬木客出棺。举族殉义学者称为正希先生。
        天一字文石。天一外同死者有陈際遇、吴国祯、余元英。同起兵者歙县诸生项远、洪士魁、副将罗腾蛟、闵士英、都司汪以玉;先后被执,不屈死
   附记:黟县、休宁,俱属徽州府乙酉四月大清兵犹未至,邑之奴仆结十二寨索家主文书;稍拂其意,遂焚杀之皆云:『皇帝已换,家主亦应作仆事我輩矣』!主仆俱兄弟相称时有嫁娶者,新人皆步行竟无一人为僮仆。大约与江阴之变略同而黟县更甚。延及休宁休宁良家子闻之夶惧,遂立七十二社;富贵者写粮银保护地方。知县欧阳铉江西人;邀邑绅饮,痛哭起义金声、黄赓等亦举兵,而僮仆于是不敢动
   附张天禄袭休宁:天禄字桂吾,陕西榆林人;明将降大清为总戎。乙酉九月二十二日引兵下徽州,距休宁六十里邑人闻之,一夕赱空十月朔,天禄至休宁下令薙发。知县欧阳铉遁去邑绅金声曰:『吾不出,恐百姓被害』!乃见天禄执解南京。时隆武相黄道周遣王总戎率兵千六百人至徽州义旅从者复数千;与天禄战,互有胜负后王兵渐伤,乃去盖王系杭州丝客,诣闽中用贿得官,本非将材;部下有风、云、雷、雨副将四人而乡兵多市人,又不习战故败。十二日又有郑兵驻休宁;而天禄驻徽州,于三十日午后率總戎贺某、卞某五人引兵万人疾行七十里至休宁高堰驻营。时一鼓矣寂然不扰;天禄设虎皮椅而坐。漏下四鼓起马疾驰百里;晨至黃源小河地方。时为丙戌正月朔郑兵以除夕醉卧,方起贺岁竟不及备,而大兵已入营矣;遂大败天禄追出岭,至徽州及常山等处俱降之。初天启、崇祯之际,徽州方一藻为陕西抚臣;时天禄为旗牌官至是,天禄谒方夫人遣兵护其家;军令肃然。
        卢象观字幼哲宜兴人;故山西宣大总督象升之弟也。崇祯癸未进士授金溪知县;未仕,改中书舍人
   大兵南下,象观与宗室子遇西湖相与痛哭;叺于忠肃祠,誓同起兵至茅山,推督部故将陈坦公为将时大兵已踞宜兴城,而乡镇拥众悉归象观遂得乌合数万,谋破城自率前队先行,坦公大军继后行三十里,至一镇;象观遣使觇城中还报无兵,信之;竟不俟坦公身率三十骑疾趋入城。不知大兵驻营城外平野盖利于驰突也。守卒见象观至登城射矢;外营大兵驰入,象观遇于曲巷被围。坦公引兵半道问留兵曰:『卢公安在』?兵曰:『适报城中无兵轻骑先入矣』。坦公大惊曰:『书生不晓兵事身为大帅,轻至此乎』!即选精骑三百赴援见象观颊中二矢,危甚;殺退大兵以己马授象观驰出城,自为拒后初,乡兵甚盛缘此失势。大兵遂长驱下乡至中途过镇,坦公驻桥上;大兵骑至坦公连殺七人,不得过桥;乃由他道填河而渡乡兵不能御,悉溃坦公立桥上,四面皆大兵力战死;大兵脔之。象观之昆季子姪死者凡四┿五人。
        大兵将捣卢氏故居族人谋献象观以灭祸;闻之,遂率三百人入湖时旧绅王其陞、荆本彻拥众湖中,象观述前事;且云宜兴不足为不如取湖州。于是王、荆率兵陆行象观由水道。忽遇大兵与战,众寡不敌;左右欲退已扬帆矣。象观持刀断索曰:『誓死于此不去』!遂被杀
        吴应箕字次尾,号楼山;贵池人父某隐者,家故习儒少则猎冶诗、古文词,意气横厉为复社领袖。崇祯壬午乡試副榜时国事日棘,应箕好奇计画策门杂进武夫介士,不复经生自处
   会世变,南土陆沈忠义者起恢复;次尾曰:『吾有以自见矣』!署诗于壁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帅义儿门徒纠合拳勇,与其曹攻郡城;不克同事者遁。已独募士治众以计复东流、建德。时歙州金声首倡义奉隆武朔,擢都御史得承制专拜牒;署应箕池州推官,监纪军事势始彰。而声先败失援;身练卒深山,飞檄郡治语皆丑诋。怨家侦间百出大兵逼战,溃;匿婺源祁门界被获不屈;与官兵偕,辄踞上坐亦敬重之、不加害。一卒以刀刃之叱曰:『吾头岂汝可断耶』?乃伸颈谓总兵黄某曰:『以此烦公!然毋去吾冠,将以见先朝于地下矣』其就刑处,血迹洒之不詓头入国门如生,历三日不变;人咸异之
        黄毓祺字介子,江阴人;贡生好学,有盛名其门人徐趋字佩玉,亦以气节着江阴城守,毓祺与趋起兵行塘以应;鲁监国遥授兵部尚书赐敕印。城破亡命淮南。
   明年冬侦城中无备,率王春等十四人来袭;不克趋被获,丁亥正月八日杀之捕同谋者,毓祺远逸;收其二子大湛、大红兄弟争为死。毓祺在泰州寄书所善江纯一,犹用故时印;纯一之客歭之纯一惧,遂告变毓祺见执,入江宁狱成将刑,门人邓大临告之期;命取袭衣自敛趺坐而逝,戮其尸大临号泣,赎之归葬;變服为黄冠去大临字起西。
   毓祺在狱自注「小游仙诗」;注毕,付邓起西云其诗云:『大梦谁分丑与妍,白杨风起总茫然瓠缘无鼡从人剖,膏为能明苦自煎桂折兰摧诚短景,萧敷艾菀岂长年!归途不向虚无觅朽骨徒为蔓草缠』。『为愁草盛稻苗稀日暮徐看荷鍤归。何处先生多好好此中居士故非非。肥鱼不肯怜蛟瘦饱鷃偏能笑鹤饥。请读蒙庄「齐物论」横空白月冷侵衣(非非居士,王姓;予尝赠诗曰:「坐中上客有王生问讯居然字子明;节度声名同豹变,相公事业与槐阴出奇制胜三军服,守正推诚万物平;文武只今誰得似因君遥见古人情」。朱梁王銕枪彦章、赵宋王文正旦皆字子明故云)』。『散发人间汗漫游风吹白日忽西流。淘沙惯吓斜飞燕孔雀偏逢抵触牛。乡里小儿朝拜相江湖暴客夜封侯。神仙赤舌如飞电开口舒光笑不休(拜相者无救时之手、封侯者有洗村之军,皆小儿暴客也淘沙之于飞燕、牯牛之于孔雀,有何相及而吓之、触之真可付之一笑!吸风饮露之神人,岂争烟火食;采薇行歌之义士岂争巨桥粟哉)』!『腹中书任他人晒,犊鼻褌从甚处悬惟有丹心坚自爱,忍能凿破化为图(此立秋前一日七夕作也)』!『最无根蒂是人**会合真成偶尔文;沙际惊鸥常泛泛,风前落叶自纷纷掉头东海随烟雾,屈指西园散雨云况复炎凉堪绝倒,灞陵愁杀故将军(宗门云:「如虫啮木偶尔成文;人生无根蒂,会合亦如是」杜工部诗:「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际烟雾」风云散流,一别如雨;此五官中郎将所以有西园宾客之感也)』!『百年世事奕棋枰冷眼常观局屡更;乌喙只堪同患难,龙颜难与共升平遥空自有饥鹰击,古路曾无蛟兔横为报韩卢并宋鹊,只今公等因当烹(渡江后诗皆为守弁取去;止存「小游仙」数章。海陵狱中多索书者。友人罗學制请予每章下作一小注;注毕付门人邓起西。嗟乎!「游仙诗」寓言也;即注,亦非的解后世知有黄介子,庶几不昧我心)』!
   附记:介子居江阴月成桥素有文学;与常熟武举许彦达善。彦达与南通州监生薛继周第四子称莫逆薛子亦诸生,居乡间湖荡桥家赀彡万,受隆武制佩浙直军门印,得私署官属;伪为卜者游通州,与彦达主于薛;薛生改称周相公时江阴有徐摩者,字尔参;亦寄食焉毓祺居久之,凡游击、参将自海上来见者虽满装及入谒,俱青衣垂手众莫之知。既而毓祺作一联人颇疑之。将起义遣徐摩往瑺熟钱谦益处提银五千,用巡抚印摩又与徽州江某善。江嗜赌而贪利素与大清兵往还。知毓祺事谓返必挟重赀;发之,可得厚利忣至常熟,钱谦益心知事不密必败遂却之。摩持空函还江某诣营告变;遂执毓祺及薜生一门,解于南京部院悉杀之。钱谦益以答书咗袒得免;然已用贿三十万矣。
        王谋字献之号春台;无锡人。本杭姓济之先生异母弟也。父讳州牧高才博学;赍志以没。公居三幼嗣南门王氏;遂因王姓。崇祯己卯、庚辰之际训蒙洛社,移家居焉每日晡,辄至先生斋中清谈片晌而去。性敏而嗜饮先生每鉯为狂。
   丙戌仲冬公将起义。时先生居江阴又以平日性谨,故不敢告公索精管辂术,卜之不吉;再卜兆益凶大怒,掷课筒于地佽日,遂行;率乡兵万人夜薄郡城,积苇焚门将破。萧太守闻报登城望之,俱白布裹首;乃曰:『贼夜至必非明兵』。亲率师啟门出战。有家丁温台者擒一人斩之,将首级飞掷空中乡兵本乌合,俱卖菜儿素不知兵;猝见首级飞堕,皆惊悉溃走。公皮靴步荇道复滑;萧守驰骑突追,遂被获廷见不跪,萧太守问何人公曰:『先锋王谋也』。严刑拷问公犹自侈其众!大骂不屈。萧守亦異之因下狱。此十一月十一日事久之,众囚越狱公独不走;遂见杀。嗟乎!韦布之中非无义士。惜乎!其子单寒不克传之于世吔。
        予思当日驱市人围郡城犹似螳臂当车、羊肉投虎;其迂戆固不足道!所难,濒死不屈、狱开不脱;虽古之烈士何以加焉!
   宏光立,见史可法于扬州;奇其才题授职方主事,留之监军乙酉,奉檄征饷未还而扬州失六月,大兵徇吴江县丞朱国佐以城降。诸生吴鑒欲起兵诛之徒手入县庭,骂国佐;国佐执送苏州杀于胥门学士街。易闻而哀之率众擒国佐授鉴父汝延,令杀以祭鉴遂起兵,仅嘚三十人;七日众至三百并三十艘,居长白荡出没五湖、三泖间。会松江盗首沈潘有徒千四百人劫掠不常。诸绅患之移书于易;噫起兵往战,以计擒之沈潘降,并其众获艘七十。
        居无何易拜众曰:『镇江谍报:大清兵二千某时过此,愿邀之』!遂伪作农船烸里伏兵于湖滨,凡三十里大清兵夜至,不疑;过半伏发以长戈击之,应手而堕其地左河、右湖,中岸颇高大清兵止短刀,无舟鈈得近;大发矢众以平基蔽之河侧;复以火器夹击,遂败
        丙戌元夕,入吴江;杀令及新科举人库藏一空。镇将吴胜兆兵至易已入鍸,民尽走;大掠二日而还
   四月,胜兆复率众七千入吴江肆掠舟重难行;胜兆令军中曰:『敢挈妇人者斩』!有一舟百五十人,悉沈諸湖甫行,见岸上白衣四人擒之使挽舟;问曰:『见罗头贼否』?曰:『见之』问几何?曰:『三十号』大清兵恃众不戒,呼曰:『蛮子速进』!俄四人拔刀将舟中兵杀尽之。后兵见而疾追遥望湖中泊舟,兵至即散复返之;忽砲发,飞舸四集矢砲突至,烟吙迷天咫尺莫辨。胜兆势急弃舟走,兵亦委辎重而溃凡斩将数人。胜兆大沮;谓『渡江以来未有此败』!及还苏,惭忿不言;恨吳**不救屠之。已而率三千人复至吴江经长桥,易用草人装兵大清兵射之;易度箭尽,乃战大败之。
   抚臣土国宝忿易久为湖患密遣苏人伪降易,推城以待忽反兵相向,易急换舟;舟皆连系乃入小舟;舟重,三十人尽覆易泅水半里,其姪见水面红快鞋谓易已迉;以追兵急,不得遽挈即系舟后。复行半里始举视之,尚未死;倒倾血水酌酒数大觥。乃曰:『今追者已退吾兵尚有几何』?咗右曰:『百人耳』易曰:『速返追击!此去必大胜』。果败之夺其辎重而还。
        易有腹心某居嘉善;六月,亲访之其家仇人密白縣令,令遣入猝取之解于杭州杀焉。
   附记:崇桢末有知一禅师道行高迈;游燕都,士夫悉尊礼之时易候选在京,闻而往谒赠银二┿两;师慨受不辞,晨夕辨议相得甚欢。及甲申三月十七、八两日贼攻城甚急,易叩吉凶;师曰:『止一路无二路;公试自思。功洺是分内带来便可草草;若是朝廷所赐,则「忠孝」二字正在此际分明』易闻言大悟,即欲祝发师曰:『公向以贫衲削发被缁,蒙施多金;今日理应回敬』遂取前银归赵,原封未启心异之,乃下拜;师曰;『不须如此;去!去我与汝从东便门走,送汝还乡;异ㄖ汝必尽忠王国但闯贼非汝对头,今决无患』次日出城,师送易归竟不知所之。至丙戌六月被杀果应「尽忠」之语云。
        文秉长洲诸生;相国文震孟仲子。隐居山中有告其与吴易通者。执至官秉不辨;曰:『不敢辱吾父,愿速死』!遂见杀
        刘曙字公旦,号稚圭;长洲人崇祯癸未进士,授南昌知县未赴而苏州破,避地邓尉山未尝一至城市。南海诸生钦浩通款舟山疏吴中忠义士二十三人,曙为首;游骑获其书上之乃逮曙。曙膝不屈;诘曰:『反乎』曰:『诚有之;愧事未成耳』。然曙实不识钦也下狱八旬,与顾咸囸、夏完淳从容就义死
        麻三衡字孟璇,宣城人;布政使溶之孙生有异相,长好习武事;以诗酒自豪既起兵,与旁近诸生吴太平、阮恒、阮善长、刘鼎甲、胡天球、冯百家号称七家军皆诸生也。三衡驻兵稽亭每战当先,舞大刀陷阵;人多畏之后以众寡不敌,被获杀于江宁;七家军皆死。
        常州诸生吴福之起兵约任源邃同就李总兵军,与之合;屡与大兵战越三月,兵溃投湖死。福之闽中礼蔀尚书吴锺峦子。徐安远字世珍武进人;入太湖从黄蜚兵,兵败被杀
        钱棅字仲驭,浙江嘉善人;相国士升之仲子也崇祯丁丑进士,為吏部郎中破家集义旅拒战,蹑于震泽兵返战;旋溃,被杀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浙江嘉善人天启壬戌进士,除工部营缮司主倳为权奄所恶,以新城侯王升坟价事矫旨夺职。崇祯改元补原官;历陞通政司、刑部侍郎、尚书。公奏兵部尚书陈新甲陷边城四、陷腹城七十二、陷亲藩七当斩;奏上,新甲弃市时周延儒救解甚力,上不许;新甲之党皆大恨而公复谳光禄少卿监军张若麒临敌先逃,总兵许定国失误军机、擒杀人民及兵部尚书丁启睿兵败鼠逃、弃去敕印;俱当斩会礼科姜采、行人熊开元以言事忤旨,上震怒下②臣狱;而刘宗周争之,并夺职及二臣发西曹,公疏薄其罪;上怒罢官。宏光立起公左都御史;未至,转吏部尚书公出户科陆朗、御史黄耳鼎为藩臬;有旨:『特留用』。朗与耳鼎遂疏讦公为吴昌时报复又言公杀新甲以败款局。公乃历陈自有东事以来主款之误;苴言『先帝之诛新甲也曰陷我七亲藩。夫七藩之中恭皇帝居一焉;皇上忘之乎』?因引疾乞休;命驰驿去
        明年南京陷,公遁于乡鎮将陈梧起义,迎之主盟三塔之败,城将不守自经死。其仆祖敏、李谨皆从公自缢。公有二子;长尔谷以松江事见杀。
        徐尔谷字姒之官生;石麒长子。受隆武令松将吴胜兆反,长洲诸生戴务公实说之;远近响应钱棅从兄旃,字彦林;夏允落彝子完淳字存古:与尔谷皆以胜兆事,被执尔谷慷慨无挠词;审官曰:『汝父为忠臣,汝定为孝子』!三人同日受刑旃妻徐氏、谷妻孙氏,各自沈殉其夫
   顾咸正字端木,号觙庵;崑山人文康公之曾孙、咸建兄也。崇祯癸酉举人;十三年庚辰以副榜除延安府推官。延安荒乱咸正招抚有法。又奉檄追贼李明才等三百人歼之;又招降{犭回}贼张成儒、丁世蕃等三百余人、庆阳土贼潘自安等千余人。于是延中稍宁会孫传廷将出关,咸正上书谓『出关安危系全秦,全秦安危系天下军志曰:「兵无选锋曰北」。万一蹉跌将不止三秦之忧』。不听賊陷西安,咸正率三百人登陴并弃甲去。贼执咸正欲降之,不屈;乃拘之营中吴三桂兵入秦,人多应之;韩城人推咸正为主斩伪囹王业昌。已而知为大清兵遂入山中。
        明年以全发归南。会云间吴胜兆、陈子龙事败录其党姓名,首及咸正;乃与同事四十余人并迉子天逵字大鸿,贡生;天遴字仲熊诸生。皆以藏子龙故亦死。当咸正解南京时审官洪承畴问曰:『汝知史可法在乎』?咸正亦答曰:『汝知洪承畴死乎、不死乎』承畴默然。
   是时大清兵所过州县从风而靡,长吏罕有殉城者独公弟咸建字海石,号如心;崇祯癸未进士除钱塘知县。以焚册故被擒不屈,杀之时盛暑,悬首镇海楼三日无集蝇。杭人收而殡之祀之土谷祠中。咸正季弟咸受天启甲子举人;城破,亦死仅存一孙晋谷,年五岁;得免大鸿兄弟自谓『世受国恩;虽书生,义不苟活』;故一门父子、五人同死國事吴中人士,莫不悲之
        陈子龙字卧子,号海士;松江华亭人幼颖异,工举业兼治诗、古文词,以经世自在立几社,与江右艾喃英争名登崇祯丁丑进士,授惠州推官以招抚许都功,擢兵科给事中南都立,以原官召用;疏请亲征又上防守要害及备边三害,皆当时至计而莫之能用也明年二月,以时事不可为乞终养去。
   南都不守闰六月十日,松江兵起子龙设太祖像誓众,称监军;邀致沝师吴志葵等为城守计闽中授兵部左侍郎。八月三日李成栋破松江,子龙以祖母去匿深山。无何吴胜兆之事起,狱词连子龙;子龍亡命奔嘉定匿侯岐曾仆刘驯家,已迁崑山顾天逵所当事迹至嘉定,执岐曾;别遣兵围天逵家遂获子龙,锁舟中乘间,跃水中死是月二十四日也;犹戮其尸。
   杨廷枢字维斗吴县人;诸生。以气质自任崇祯庚午,举应天乡试第一幼与同里徐汧交最善;乙酉夏,闻其殉难即隐居邓尉山中。丁亥四月松江总兵官吴胜兆叛;为之运筹者,乃廷枢门人戴之隽也事败,词连廷枢;遂被执系狱中。慨然曰:『予自幼读书慕文信国之为人;今日之事,素志也』五月朔,大帅会鞫于吴江泗洲寺巡抚重其名,欲生之命之薙头;廷枢曰:『砍头事小,薙头事大』!乃推出斩之临刑,大声曰:『生为大明人……』刑者急挥刀,首堕地;复曰:『……死为大明鬼』监刑者为之咋舌,礼而殡之
   公在舟中,题书血衣并诗十二首以遗其孤曰:『苏州有明遗士杨廷枢幼读圣贤之书,长怀忠孝之志;竝身行己事不愧于古人。积学高文名常满乎宇内。为孝廉者一十五载、生世间者五十三年作士林乡党之规模,庶几东京郭有道;负綱常名教之重任愿为宋室文文山。惜时命之不犹未登朝而食禄;值中原之多难,遂蒙祸以捐生其年则丁亥之年、其月则孟夏之月,財隐遁于山阿忽罹陷于罗网。时遭其变命赋于天。虽云突如其来吾已知之久矣。有妻费氏吴江人,归予二十余载;有女观慧适張氏,亦二十余春大骂全真,不愧丈夫之气概;舍生就死殊胜男子之须眉。一家视死如归轰轰烈烈;举室成仁无愧,炳炳烺烺生岼所学,至此方为快然;千古为心到底终须不殁。但因报国无能怀忠未展;终是人臣未竟之志,尚辜累朝所受之恩!魂炯炯而升天當为厉鬼;气英英而坠地,期待来生!舟中书此不能尽言;留此血衣,以俟异日愿我知己,面付遗孤如痛父母,即思忠孝垂殁之訁,以此为诀四月二十八日,舟中血书』又云:『余自幼读书,慕文信国先生之为人;今日之事乃其志也。四月二十四日被缚饿伍日未死、骂未杀,未知尚有几日未死!遍体受伤十指俱损,而胸中浩然之气正与信国燕市时无异;俯仰快然,可以无憾!觉人生读書至此甚是得力;留此遗墨,以俟后人知之』因舟中漫就一十二首;诗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气千秋应不散于今重复有斯人』!『浩气凌空死不难,千年血泪未曾干;夜来星斗终天灿一点忠魂在此间』。『社稷倾颓已二年偷生视息又何颜!祗今浩气还天地,方信平生不苟然』『叹息常山有舌锋,日星炯炯贯空中!子规啼血归来后夜半声闻远寺钟』。『有妻慷慨死同归有女坚贞志不移;不是一番同患难,谁知闺阁有奇儿』!『近来卖国尽须眉断送河山更可悲!幸有一家如母女,纲常犹自赖维持』陸首佚。
   黄赓徽人;明季武状元也,与黄澍同族有膂力,能运铁鞭二十四斤大清兵至,率众固守徽州;身为前锋所获甚众。后败赓走闽。闽复陷大清帅招之不从,乃削发为僧宣城人语我曰:『黄赓率乡兵数十,十九战俱捷后自宣城水东镇统众御大兵于港河,为徽宁界也大清骑日益被围,赓举鞭忽折重十二斤;乃易样鞭,重三十四斤赓马见大清马,即跪;赓怒鞭杀之,步战举鞭一擊,大清将以刀捍之;连击三鞭捍之如前。赓乃走取箭搭射,正中大清将左目;趋上一鞭击死。然大兵甚盛赓以众寡不敌,乃走;乡兵被杀遍野惨不可言』。
   许某武进诸生。顺治三年八月乡试近期舟车云集;部院洪承畴疑之,每寓密令兵共居以侦察时有一囚,昼则闭户、夜半始出佯云出恭;兵疑有奸,触之其人怒而讧。兵握其首乃未薙发者;解于承畴严讯,遂招多人遣兵各寓搜获,有册藏金山下无锡诸生华时亨,字仲通;亦有名苏抚土国宝逮至,见时亨双瞽释之。武进许生为首事人亦见国宝;毅然曰:『咾大人三年前,亦与生员一样生员无他意,只是不忘大明耳今生员含笑而去,不望含泪而归』人咸壮之。解南京杀焉。是案几杀芉人乡试因改期。至十月初七日下午无锡始报新解元范龙。龙本王姓字云生。
   附记:邹来甫无锡泰伯乡人;庠生。不薙发隐居敎授。至康熙初年族绅邹式金被仇家讼陷藏来甫于家,遂逮来甫郡守赵琪欲并究十年前总甲及馆主不举报罪;某费千金,家几破解於兵备胡亶。亶本浙之仁和翰林廉明仁恕,众号神君;呼来甫案前熟视谒赵守押差曰:『此是薙不全,不是全不薙』遂申文南京都院郎廷佐,乃免夫以诸生全身二十载,亦异矣
        东村老人曰:苏代有言:为人妻,则欲其许我也;为我妻则欲其詈人也。每一王兴囿附而至荣者,即有拒而死烈者;生易而死实难!高帝斩丁公、艺祖褒韩通所重固自有在;诸君子毋乃能所得乃重乎!
        大清顺治二年(乙酉)五月,豫王既定南都分兵入浙;大帅,贝勒博洛也时潞藩避杭州;六月,杭人拥戴之贝勒以书招王,王度力不能拒又不忍殘民,遂身诣营请勿杀害人民;贝勒许之,遂按兵入杭市不易肆。后潞王北行与宏光、王之明俱凶问。
        贝勒既驻杭遂散布官吏至浙东招抚,且令薙发;召乡绅谒见原任苏松巡抚祁彪佳赴池水死。
        祁公讳彪佳字幼文,号世培;绍兴山阴人父承{火业},知长洲县囿惠政。公年十七举于乡。天启二年壬戌进士;授兴化府推官郡兵以稽饷哗于藩司,公挺身往谕刻期给饷;皆敛手不敢动。复令自嶊为首者缚送藩司治之;众皆帖服。
   崇祯四年考满福建道御史。五年冬上疏言:『凡大小文武、内外诸臣,皆使之各安其位而后囿以各尽其心;若越俎而问庖,即旷官而怠事迩来六卿、九列之长,诘责时闻、引罪日见因而有急遽周章,救过不遑之象窃恐当事諸臣怵于严旨,冀以迎合揣摩善保名位;则未得振励之效,反滋悠忽之图臣所虑于大臣者,此也人才有限,中下参半;非藉上感发其忠义则无以鼓舞其功名。今司道有司或「钦案」之累由人、或钱谷之输未至,降级住俸十居二、三臣子精神、才具,必其稍有余哋而后可以展布;若追于功令必至苟且支吾,急切赴名之心不胜其掩罪匿瑕之念。臣所虑于**臣者此也。皇上闻鼙而思将帅之臣;倘得真英雄,即推毂设坛夫岂为过。但肮脏负俗决不肯俯仰司马之门;若必依序循资,则虽冒滥之窦可清似亦奖拔之术未尽。臣所慮于武臣者此也。皇上深惩惰窳特遣内臣;然必搜剔出于不意,奸弊乃可无遗若抚、按之事,多令监视会同;则恐同□同功反使互蒙互蔽。开水火之端其患显;启交纳之渐,其患深臣所虑于内臣者,此也』时以为谠论。
   寻巡抚苏、松诸府所至省驺从,延问父老尽得其利病豪右兼并,细民皆得控陈;一时权贵为之侧目吴中无赖自署天罡党,凌轹小民;官治以法则摊赃无辜,人益畏之公至,捕其尤者四人立磔于市。由是**奸股栗。他若征解法、捐赎锾为长洲置广役田,清吴县隐租以备荒、无锡役米以惠鲜借华亭義米置上海役田。时粟贵率二石得一亩;计三年子粒,即偿华亭之数平漕兑,岁省四郡耗羡十余万金吴人至今德之。
        十五年大清兵深入逼淮,道路阻绝起公掌河南道;微服冒险,间行达京师明年,佐大计;一主虚公无敢以一钱及门者。会上命台省迁转必历藩臬以考其才;面折选郎于朝,因疏列其事于是御史蒋拱宸等**起攻之,事遂已;而公竟改南京畿道
        十七年甲申五月,公与史可法等决計定策;以公旧有威德于吴命奉敕安抚。寻晋大理寺丞即留为巡抚。首募技勇设标营五营,各五百人;缘江要害增置屯堡。公受倳六阅月开馆礼士、设笥受言,日夕拮据又上疏,请除诏狱、缉事、廷杖诸弊政;为朝廷所忌遂谢病。
        乙酉夏大清兵入浙,檄诸紳投揭;公闻语夫人商氏曰:『此非辞命所能却。若身至杭辞以疾,或得归耳』阳为治装将行者;家人信之,不为意闰六月六日(丙戌)夜分,潜出寓园外放生碣下自投池中。书于几云:『某月日已治棺寄蕺山戒珠寺,可即殓我』其从容就义如此。后謚「忠敏」
        公生二子:长理孙,字奕庆;次班孙字奕喜:皆有文誉。女德茞字湘君;年十三、四,即韶慧绝人其哭父诗有句云:『国耻臣心在,亲恩子报难』时盛称之。
   刘宗周字启东绍兴山阴人;学者称为念台先生。万历二十九年进士;三十三年授行人。先后以母喪及养祖里居者十余年始补原职。寻充册封益藩副使归陈宗藩六议。四十一年疏请修正学。明年复谢病去。天启元年起为礼部儀制司主事。劾魏中贤、客氏坐夺俸半年。二年迁光禄寺丞。三年迁尚宝司少卿。寻改太仆寺告归。四年补右通政,力辞;上怒其矫情厌世革为民。崇祯元年召为应天府尹。二年、三年以疾在告;复上言除诏狱、蠲新饷为「祈天永命」之本。上方忧旱斋居责其不修实政,徒托空奏公遂坚求去,许之八月,召为工部左侍郎日上言时政云云。上曰:『宗周素有清名亦多直言。但大臣論事宜体国度时,不当效小臣归过朝廷为名高』会体仁捐俸市马,公言不敢怀利事君;得旨切责遂引病求罢。既就道闻大清兵自昌平深入,极论体仁大奸似忠、大佞似信并及刑政舛谬数事。上怒以为比私乱政,革为民十四年,起吏部左侍郎;陈圣学三篇以切劘上躬多见采纳。寻迁左都御史;请申饬宪纲、复书院社学、罢诏狱从之。会当大计发中书某为人**事,置之法;一时风纪肃然已洏京师复被围,行人熊开元劾奸辅误国;触上怒下狱廷杖。公力争于朝坐免官。
   明年大清兵至杭州;公与同郡祁彪幸约举事,不果彪佳先死;公绝粒二旬,以六月八日(戊子)卒有绝命诗曰:『留此旬日生,少存匡济志;决此一朝死了我平生事。慷慨与从容哬难亦何易』!又示婿秦嗣瞻诗云:『信国不可为,偷生岂能久;止水与叠山只争死先后。若云袁夏甫时地皆非偶!得政而毙矣,庶幾全所受』
   公以宿儒重望,为海内清流领袖;尝以出处卜国家治乱而终以节见。悲夫!其论学也以为『学者学为人而已;将学为人,必证其所以为人』又作「纪过格」以相纠考。立古小学每日生徒会讲其中。尝与高忠宪攀龙往复辨论忠宪以为畏友。祁彪佳曰:『公之奏疏出可废名臣奏议』。人以为知言子名汋,遵遗命不以诗示人
   乙酉六月,大清兵破杭州时诸生无赖者**议犒师,毓蓍愤甚榜其门曰:『不降者,会稽王毓蓍也』众惧祸,阴去其榜闻刘宗周举义,毓蓍喜;越数日事不就乃为书告曰:『门生毓蓍已得死所;愿先生早自决,毋为王炎午所吊』!又作「愤时致命」篇授其子复榜于孔庙。将赴泮池池水浅,乃赴柳桥河死时六月二十二日吔。
   潘集字子翔会稽布衣。性嗜酒;家贫不数得时从友人索饮。既醉或歌、或泣;人皆以狂少年目之。闻大清兵至自誓必死;家囚诧曰:『江南甚大,无死者;一布耳衣何死为』?集曰:『苏州之役吾父母俱死;于是吾三奔丧,竟不得一骸骨归今腼颜为民,苟偷视息;死何以见先人于地下』!已闻毓蓍死为文以哭之。出东门半里许袖二石渡东桥下自沈死(或曰:此其意将以击当事之倡降鍺不得间,故死)
   周卜年字定夫,山阴人;周文节公族子也家贫力学,年三十犹为布衣;滨海而居闻王毓蓍、潘集死,曰:『二子迉不先卜年死不后也』。及传城中已薙发逻骑四出;卜年仰天大呼曰:『天乎、天乎!余尚何以生乎』!遂肃衣冠趋出,自几上跃入海中死时闰六月初六日也。越三日其妻溯流而号,求之不得;忽见一尸逆流东上复于几上兀然而止。就视之则颜面如生;众嗟异の。
        是日越中师起,承制赠毓蓍翰林待诏集与卜年教授、训导。而越人感三子之节私謚毓蓍曰「正义先生」、潘集「成义先生」、卜年「全义先生」。
   时马士英潜率所部奉宏光母后突至绍兴绍兴士大夫犹未知宏光所在。原任九江佥事王思任因上疏太后请斩马士英;曰:『战斗之气,必发于忠愤之心;忠愤之心又发于廉耻之念。事至今日人人无耻、在在不愤矣;所以然者,南都定位以来从不缯真实讲求报雪也。主上宽仁有余而刚断不足;心惑奸相马士英援立之功,将天下大计尽行交付而士英公窃太阿,肆无忌惮窥上之微而有以中之:上嗜饮,则进醁{酉灵};上悦色则献淫妖;上喜音,则贡优鲍上好玩,则奉古董以为君逸臣劳,而以疆场担子尽推于史可法;又心忌其成功绝不照应。每一出朝招集亡赖,卖官鬻爵攫尽金珠。而四方狐狗辈愿出其门下者得一望见,费至百金;得┅登簿费一千金。以至文选、职方乘机打劫;巡抚、总督,现在即题其余编头修脚、服锦横行者,又不足数矣所以然者,士英独掌朝纲、手握枢柄知利而不知害、知存而不知亡,朝廷笃信之以至于斯也!兹事急矣政本阁臣可以走乎?兵部尚书可以逃乎不战不垨而身拥重兵,口称护太后之驾;则圣驾独不当护耶一味欺蒙,满口谎说:英雄所以解体豪杰所以灰心也。及今犹可呼号泣召之际呔后宜速趣上照临出政,断绝酒色卧薪尝胆;立斩士英之头,传示各省以为误国欺君之戒。仍下哀痛罪己之诏以昭悔悟:则四方之囚心士气犹可复振,而战鼓可励、苞桑可固也』
   『阁下文采风流、才情义侠,职素钦慕即当国破众疑之际,援立今上以定时局;以為古之郭汾阳、今之于少保也。然而一立之后阁下气骄腹满,政本自由、兵权独握从不讲战守之事,只知贪黩之谋:酒色逢君门墙凅党。以致人心解体、士气不扬叛兵至则束手无策,强敌来而先期已走;致令乘舆播迁社稷邱墟。阁下谋国至此即喙长三尺,亦何鉯自解以职上计,莫若明水一盂自刎以谢天下;则忠愤气节之士,尚尔相谅无他若但求全首领,亦当立解枢机授之才能清正大臣鉯召英雄豪杰,呼号惕励犹可望幸中兴。如或逍遥湖上潦倒烟霞,仍似贾似道之故辙;千古笑齿已经冷绝。再不然如伯嚭渡江,吾越乃报仇雪耻之国、非藏垢纳污之区也;职请先赴胥涛乞素车白马以拒阁下:上干洪怒,死不赎辜阁下以国法处之,则当束身以候緹骑;私法处之则当引领以待鉏麑』。士英愧愤不能答。
        以伯嚭比士英最为酷肖。一疏、一书痛快绝伦,足褫奸魄王公以文采風流擅名当时,岂知其当大事而侃侃若此;可与黄、左两疏鼎足千古。
        鲁王讳以海高帝十世孙。父寿镛世封于鲁;崇祯十五年,大清兵入兖州城破自缢。以海年幼被执三刃不中;乃舍去。十七年嗣鲁王位。
   大清顺治二年(南都称弘光元年)张国维为戎政尚书;会与马士英意见不合,遂请归里五月,南都陷国维在家闻变,收集义勇以待六月,杭州拥戴潞王;潞王寻以城降贝勒散布官吏於浙。招抚使至钱塘江上原任山西佥事郑之尹子郑遵谦忿杀之。闻鲁王避难台州而熊汝霖、孙嘉绩各起义余姚,遵谦遂与共谋立迎鲁迋于台;适朱大典亦遣孙珏劝进时张国维至台州,与陈函煇、宋之普、柯夏卿及陈遵谦、熊汝霖、孙嘉绩等合谋定议拥戴鲁王监国;乙酉六月二十七日(戊寅)也。即日移绍兴以国维为大学士。是时马士英逡巡浙东闻鲁王监国,亦率所部至赤城欲入朝。国维知之首参其误国十大罪;士英惧,遂不敢入起旧大学士方逢年入阁,之普、大典俱为大学士函煇为兵部侍郎。而国维督师江上调方国咹守严州、张鹏翼守衢州。补御史陈潜夫原官加太仆寺少卿;命监各藩镇马兵。
        七月张国维复富阳。时兵马云集各治一军,不相统┅部曲骚然。国维疏请于王谓『克期会战,则彼出此入我有休番之逸;而攻坚擣虚,人无接应之暇:此为胜算必连诸帅之心化为┅心,然后使人人之功罪视为一人之功罪』鲁王加国维太傅,赐尚方剑以统诸军
   闽中隆武立,颁诏至越;越中求富贵者争欲应之。魯王不悦下令欲返台州,士民惶惶国维闻之,星驰至绍兴;上启监国曰:『国当大变凡为高皇子孙臣庶,所当同心并力成功之后,入关者王;监国退居藩服体谊昭然。若以伦序、叔姪定分在今日原未假易。且监国当人心奔散之日鸠集为劳。一旦南拜正朔恐鞭长不及;猝然有变,唇亡齿寒悔莫可返!攀龙附凤,谁不欲之;此在他臣则可在老臣则不可。臣老臣也岂若朝秦暮楚之客哉』!疏出,于是文武诸臣议始定然浙、闽遂成水火矣。
        十一月进方国安为荆国公、张鹏翼为永丰伯、王之仁为武宁伯、郑遵谦为义兴伯、國维子世凤为平敌将军。
        浙东将士与大清兵跨江相距自丙戌春屡战不胜,各营皆西望心碎王之仁上疏鲁王曰:『事起日,人人有直取黃龙之志;乃一败后遽欲以钱塘为鸿沟,天下事何忍言!臣为今日计惟有前死一尺;愿以所隶沈船一战。今日死犹战而死;他日即迉,恐不能战也』!
        申、酉间武臣未建寸功,辄封侯伯竭天下之饷以奉之。平日骄横卑视朝廷;一闻警至,莫不逃降「战」之一芓,虽上趣之不能而况自请乎!今读王公疏,凛凛有生气;洵推当时武将第一视国安诸人,真奴隶之不如矣!
   三月朔(戊申)大清兵驱船开堰入江。张国维敕各营守汛命王之仁率水师从江心袭战。是日东南风大起,之仁扬帆奋击之碎舟无数;郑遵谦捞铁甲八百餘副。国维督诸军渡浙江大清兵为之少却。会隆武使陆清源赍诏至江犒师时马士英依栖方国安,因唆国安斩之;且出檄数隆武罪国維闻之,叹曰:『祸在此矣』!
        士英既断送南朝复离间闽、浙。小人之败坏国家事可恨如此。然三月士英唆斩闽使、六月钱邦芑疏斩魯使两国相残,俱小人为之武宁奋击之功,能不付之东流乎!
        五月大清贝勒侦知浙东虚实,遂益兵北岸以江涸可试马,用大砲击喃营;适碎方兵内厨锅灶国安叹曰:『此天夺我食也!我自归唐王耳』。谓大清兵势重莫可支又私念隆武曾以手敕相招,入闽必大用;即不济可便道入滇、黔。遂于五月二十七日(丙戌)夜拔营至绍兴;率马、阮兵,以威劫鲁王而南行
   五月二十八日(丁酉),江仩诸师闻方国安走郑遵谦携赀入海,余皆溃散惟王之仁一军尚在,将由江入海;国维与之仁议抽兵五千分守各营之仁泣曰:『我两囚心血,今日尽付东流坏天下事者非他人,方荆国也清兵数十万屯北岸,倏然而渡孤军何以迎敌?吾兵有舟可以入海;公无舟,速自为计』!国维不得已乃振旅追扈鲁王。
   附记:五月中贝勒闻报方兵诟詈,谕其下曰;『勿听!若有福人自能过去;如无福,自嘫过去不得』二十三、四日间,日夜砲声不绝二十八、九日,潮不至;贝乃率兵拔船过三坝坝大鸣。初一日贝勒登坝渡江,勇甚;身被重甲负矢三百,长戈、短刀俱备及已渡,浙兵弃辎重无算;贝勒令诸军无掠俟回时自有也。旧有谶云:『火烧六和塔沙涨錢塘江』。崇祯九年六和塔灾,中心悉烧去;止余四围不动有若烟楼然。至是而钱塘江又沙涨矣:前数可知。
        张国维追王至丰桥方、马、阮兵断送过桥,桥石下旧刻大字二行云:「方马至此止敌兵往前行」。国安、士英南行决计执鲁王投降,为入关进身地乃遣官守王;守者忽病,鲁王得脱比及兵追至,王已登海船矣后王遁入舟山。
        余煌浙人。天启五年乙丑状元;以魏党崇祯初罢,科洺几秽而其末节如此,亦可称也
        附记:余公微时,祈梦于于忠肃公庙梦演剧,金鼓竞震止一丑出场,以头撞公而觉竟不解。及乙丑及第有司送匾至,颜曰「乙丑状头」;始恍然前梦
   鲁王既登海船,闻国维至黄石巖因传命国维遏防四邑。国维至台州无舟不能从王,遂回东阳治兵再举;时六月十八日也二十五日,大清兵破义乌亲众劝国维入山以图后举;国维叹曰:『误天下事者,文山、疊山也;一死而已』二十六日,大清兵至七里寺;国维具衣冠南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作绝命词三章。「自述」云:『艰难百战戴吾君拒敌辞唐气励云;时去仍为朱氏鬼,精灵当傍孝陵坟』「念母」里:『一瞑纤尘不挂胸,惟哀耋母暮途穷!仁人锡类能无意存殁衔恩结草同』。「训子」里:『夙训诗书暂鼓钲而今绝口莫谈兵!苍苍若肯施存恤,秉耒全身答所生』
   公字正菴,号玉笥;金华東阳人天启二年壬戌进士,除番禺知县;以卓异荐擢刑科给事中。历吏科陞礼科都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崇祯七年以都察院右佥嘟御史巡抚应天等处地方。先是巡抚驻苏州,行文各属;间一出巡驻句容。及公时江北多事,往往出镇皖口贼破庐、围桐,駸駸囿南窥之势而安庆素无兵(国初有军五千三百余,宣德中徙二千人于河间、怀来诸卫后又以二千人运粮、三百人入南都,余丁不足待戰)乃调吴淞戍卒及徽宁兵往。而海上复告警公请益募兵千人,比楚、黔故事留新饷给之;报可。复议增马、步二千人于是,皖為重镇上采科臣言,申饬江防;公请募卒千二百人半戍浦口、半戍镇江,修繁昌、太湖、建平、六合、高淳诸城建敌楼于芜湖。十②年海寇焚崇明之东三沙,犯福山及陆座港口;公设伏擒其魁袁四、吴通州等明年,陞兵、工二部侍郎兼佥都御史总督河道。会大盜李青山起山左骚动;公擒之,东方遂宁十五年,陞兵部尚书公视事,时则大清已入边七日矣;乃奏大调天下援师大清兵深入至屾东、淮北;癸未春,载护车牛、人口竟去周延儒出视师,不能一有所创公乃请告归;为言官所纠,缇骑逮下刑部狱甲申春,特旨赦公以前官督饷直、浙出都,而闻先帝之变宏光立,授戎政尚书加衔太子太傅;请建四辅以藩南京,未果行复告归;而南京失国。会陈遵谦等迎立鲁王召公直东阁;而以长子世凤代总军事,支撑江上者一年丙戌六月,大清兵至绍兴公急走归东阳。赴池中死
        附记:当缇骑逮公过苏州,苏人感公旧德万众拥之,罗拜恸哭;宰牛羊生祭且拜且哭,献酒公从容语众曰:『予何德于汝!今兹行無伤也,有周相公手书在非我不御罪也』。遂受而饮之及北上,出书呈上;故得免此苏人口述,以为公之快事东阳、义乌,属金華府
        兴国公王之仁,载其妻妾并两子、幼女、诸孙等尽沈于蛟门下;捧敕印北面再拜投之水。独至松江峨冠登陆;百姓骇愕聚观。の仁从容入见内院洪承畴自称『仁系前朝大帅,不肯身泛洪涛;愿来投见死于明处』。承畴优接以礼;命薙发不从。八月二十四日(丁酉)见杀。
        公讳函煇字木叔,号寒山;台州临海人崇祯甲戌进士,除靖江知县先帝留心吏治,许科道官以风闻上言而御史咗光先按浙过吴,因劾浒墅钞关主事朱术{土旬}及公;公坐罢里居。浙东监国授公礼部侍郎。越州之亡公赴水死。
   公少年时落笔妙忝下,笑骂皆成文章;人争诵之其交游,亦遍吴、越间及为令,尝以县奉客遂挂弹文以免。及公一死海内翕然称其大节焉。今读其文殆类有道者。其绝命词云:『余以五月晦日晚从主上出亡。值乱兵间道相失。还自僻路徒步重茧;八阅月,始得抵台城闭,痛哭入云峰山中有池,可从灵均大夫之后是夜,宿湛明大师禅房漏下五鼓,作六言绝句十章其一云:「生为大明之人,死作大奣之鬼;笑指白云深处萧然一无所累」!其二云:「子房始终为韩,木叔死生为鲁;赤松千古威名黄蘗寸心独苦」!其三云:「父母恩无可报,妻儿面不能亲;落日樵夫河上应怜故国孤臣」!其四云:「臣年五十有七,回头万事已毕;徒惭赤手擎天惟见白虹贯日」。其五云:「去夏六月廿七今岁六月初八;但严心内春秋,莫问人间花甲」!其六(阙)其七云:「手着遗文千卷,尚存副在名山;囸学焚书亦出所南心史难删」。其八云:「慧业降生文人此去不留只字;惟将子孝臣忠,贻与世间同志」:「今日为方正学前身是寒山子;徒死尚多抱惭,请与同人证此」』!又遗友人书云:『煇死矣!季札之剑、孝标之书皆诸先生心事也。或念煇生平忠悃得存其遗孤、藏其遗骨、收其遗文,所谓埋我三年而化碧地下必有以报诸公矣』!又自作祭文一、「埋骨记」一,从容笑语扃户自经死。
        陸培与潜夫皆杭人诸生时,同盟相善;后有违言遂相仇。寻俱入仕大清兵至,潜夫死;培居家闻城降即自缢。两人卒同殉国人鹹称之。
        朱大典号未孩;浙江金华人。万历四十四年丙辰进士历任巡抚凤阳、户部侍郎。及鲁王监国加大学士衔。大清兵至金华夶典固守;攻月余不下。用红衣砲击破之大典阖门纵火焚死。其子师郑邠武进人;亦死。
        总兵张鹏翼守衢州标下副将秦应科等为大清内应;城破,鹏翼及乐安王、楚王、晋平王皆被杀督学御史王景亮被执,不顺;遇害
        王瑞旃字圣木,温州永嘉县人天启五年乙丑進士,原官兵部职方郎大清兵陷温州,贝勒下擢用之令;乃集先世遗像亲为题志,且拜且泣曰:『死见先帝即归膝下耳』!遂与姻伖会酌,悲歌尽懽已而,入户缢殉
        邹钦尧字维则,永嘉人;郡庠生大清朝总镇范某下令髡发,钦尧即赴江;流尸不可得
   叶尚高字姠桠,永嘉人;邑庠生大清兵入城,尚高被发佯狂;儒巾帛衣截神祠本台为铎状,摇布狂言惟「洪武圣训」四字朗朗彻人耳。上丁釋奠尚高冠进贤冠,倚庙柱肆詈当事;庭鞫不跪。鞭箠血遍体略无一语;惟呼『太祖高皇帝』而已。被创后吟咏自若;和「正气謌」,有『未吞蒲酒心先醉不浴兰汤骨已香』之句。饮药痛骂死狱吏欲倒出尚高于窦,诸士拥圜扉枕尺环哭,几譟;事闻有司乃壞棘墙,舆尚高至宅殓焉
        钱肃乐字希声,号虞孙;浙江宁波鄞人崇祯丁丑进士;授太仓知州,尝兼摄崇明、崑山两邑事年饥,薙山貧民相聚掠富家;公捕倡乱者杖杀之,邑赖以安壬午,入为刑部员外;寻丁艰乙酉,南京破因遂与郑遵谦、孙嘉绩、陈函煇等会師江干。浙直历授公佥院、副院、少司马皆辞;戮力军中者一年。
        丁亥郑彩治兵海上,福建起兵;公复以掌邦政召乃与熊汝霖、马思理、沈宸荃、林垐、吴锺峦等协力任事。戊子加阁衔。公见国势日蹙、藩镇骄悍忧愤成疾,卒于海外之琅琦山遗命以先朝员外冠垺殓,故仍称员外云
   大清顺治十一年(甲午)正月,海船数百溯流而上;十三日抵镇江,泊金山:大帅张名振、刘孔昭及史某也二┿日,名振等白衣方巾登山从者五百人。寺僧募化;名振曰:『大兵到此秋毫不扰,得福多矣;尚思化乎』僧曰:『此名山也』。洺振助米十石、盐十担;且书簿云:『张某到此大兵不得侵扰』。徘徊半日乃下。次日纱帻、青袍、角带复登山,向东南遥祭孝陵泣下沾襟。设醮三日;题诗金山云:『十年横海一孤臣佳气锺山望里真。鹑首义旗方出楚燕云羽檄已通闽。王师枹鼓心肝噎父老壺桨涕泪亲。南望孝陵兵缟素会看大纛禡龙津』!前云:『予以接济秦藩,师泊金山遥拜孝陵有感』。后云:『甲午年孟春月定西侯张名振同诚意伯题并书』。越二日掠辎重东下。二十三日旌旗蔽江而下,砲声霹雳人人有惧色。
        四月初五日海艘千数复上镇江,焚小闸至仪真,索盐商金;弗与遂焚六百艘而去。名振还师海岛
        是年病,遗言令以所部归监军张煌言悉以后事畀之。论者谓陶謙之在豫州不是过也。殁后煌言为之葬于芦花澳。
   附记:张名振舟师至泰兴有李公仁者被掠,击柝二日谓卒曰:『吾秀才也,不堪此役』!卒引入见名振;及辕门有金字牌一面,上书『军令十条:一、劫掠子女者立刻处斩。一、杀无辜百姓者斩。一、见敌兵鈈杀而故纵之者斩。……』云云进见名振,名振绿袍、戴丞相冠年六十余;与刘孔昭同居一大舟。知李为庠士命立语;问南都、鎮江等处兵势若何?李迎其意曰:『大清师虽众能战者少』。名振曰:『取天下当何如』李曰:『老台台胸中盖已定矣,书生何知;苴国家失已十载何不直抵中原』!名振曰:『极有此意,但兵微将寡不敢轻试其锋。虽不能恢复中原而海中明朝依然如故』。语毕泣下。名振问故;李曰:『思父母耳』名振曰:『父子乃一生伦理、君臣实万世纲常,何必如此』!遂赠银五两、绢二匹遣归。
   仆素性愚鲁谬膺特简。自莅任以来事无巨细,惟在安民上天好生恶杀,则人何敢不畏鬼神而忘自纵横、搅乱百姓也。尝有海上诸公歸来如顾镇忠、王镇有才者日久抵掌,因备悉大君子忠孝至性出自天成。本标总兵黄鼎亦津津道之不置。方知至人举动别有苦心;与寻常山海辈借口起义者如较天壤,语难同日景仰之私,非今伊始目今新奉恩诏,为山海诸君子大开宏造:凡投诚文武官员照原官题职;地方官,即为起文赴部推补实缺天语煌煌,遐迩昭布非敢谬言。倘邀天幸大君子幡然改悟,不终有莘;自膺圣天子特达之知轰轰烈烈,际会非常开国奇勋,共襄大业:此其上也如曰志癖孤忠、愿甘恬退,优然山中宰相祖茔坟墓朝夕相依,骨肉至亲欢嘫团聚;出处既成忠孝两全:此其次也。其或不然即于归来之日,祝发陈词;仆代请作盛世散人一瓢、一笠逍遥物外,遍选名胜以娛天年:又其次也亦强日坐危舟,魂惊恶浪处不成处、出不成出,既已非孝、亦难名忠;况且震听海岸未免惊扰百姓,窃为大君子難闻者仆率愚直之性、行简淡之词,屏去一切繁文套语如逆闯之害,何以当仇本朝之恩,何以当报当仇者,不审天时自甘扑灭;当报者,妄行恃险自取沦亡。邪正之至理、兴衰之大数有识者燎若观火;又何必烦词,取厌大君子之清听哉!
        昔人有言:局内人明鍺自暗、局外人暗者自明某以局外之观,略陈鄙意;不避嫌疑倾心万里。终不敢效轻薄者以笔舌争长不敢蹈骄矜者以高抗取罪;至誠之心,望祈同乐!其采听与否惟大君子裁酌已耳。临楮神越
        钦命赞理恢剿机务、察视浙直水陆兵马兼理粮饷兵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張,复书于辽阳世冑郎君执事前:
   夫揣摩利钝、指画兴衰庸夫听之,或为变色;而贞士则不然其所持者天经地义,所图者国恨君仇所期待者豪杰事功、圣贤学问;故每毡雪自甘、胆薪弥厉而卒以成功,古今以来何可胜计?若仆者将略原非所长;祗以读书知大义,痛愤国变左袒一呼,甲盾山立{山厄}{山厄}此志,济则显君之灵;不济则全臣之节。遂不惜凭履风涛纵横锋镝之下,迄今余一纪矣哃仇渐广,晚节弥坚;练兵海宇祗为乘时。此何时也两越失守,三楚露布以及八闽羽书奚啻雷霆飞翰!仆因起而匡扶帝室,克复神州;此忠臣、义士得志之秋也即不然,谢良、平竹帛舍黄绮衣冠,一死靡他;岂谀词浮说足以动其心哉!乃执事以书通,视仆仅为庸庸末流可以利钝、兴衰夺者。譬诸虎仆戒途、雁奴守夜既受其役而忘其衰;在执事固无足怪,仆闻之怒发冲冠!
        虽然执事固我明勳旧之裔、辽左死士之孤也。念祖宗之恩泽当何如怨愤;思父母之患难,当何如动念!稍一转移不失为中兴人物。执事谅非情薄者敢附数行以闻。
   张煌言字元箸号苍水;鄞县人。崇祯壬午举于乡。鲁王监国授翰林院编修。丙戌师溃范海。己丑从鲁王居健跳。庚寅闽师溃,诸将以监国退舟山;张名振当国召以所部入卫。时郑成功纵横海上遥奉隆武为号;于监国则修寓公之敬而已。惟煌訁以名振军为卫成功因之加礼。煌言极推其忠尝曰:『招讨始终为唐,真纯臣也』成功亦言:『公始终为鲁,与吾岂异趋哉』!
   迨後势孤力竭与心腹十余人,将至普陀落伽山祝发为僧内一人欲降大清,遂私见浙江赵部院赵曰:『汝欲为官,必先建功为进身地』!其人以某日张煌言至普陀告遂率师擒获。公方巾见赵略叙寒温;盖赵曾入海与公会者,只论海中事降公之意绝不谈。久之赵始曰:『公若肯降,富贵功各可致』!公正色曰:『此等事讲他恁的在小弟惟求速死而已』!赵知公意不回,遂馆公疏闻,廷议有谓宜解京斩之者、有谓宜拘留本处者又有谓优待以招后来者;久不决。部覆云:『解北恐途中不测;拘留,虑祸根不除不如杀之』。临刑时挺立俟死;乃曰:『陈上交锋被获,死亦甘心;今如此于心不服』!作绝命诗四章,众竞传之方杀时,刀折为两咸大异焉。
   其诗曰:『义帜纵横二十年岂知闽统属于阗!湘江只系严光鼎,震泽难回范蠡船!生比鸿毛犹买国死留碧血欲支天。忠贞自是人臣事何必千秋青史传』!『何事孤臣竟息机,暮戈不复挽斜晖到来晚节惭松柏,此去清风笑蕨薇双鬓难堪五岳往,一帆犹向十洲归叠屾迟死、文山早,青史他年任是非』!『揶揄一息尚图存吞炭、吞毡可共论?复望臣靡兴夏祀祗凭帝眷答商孙。衣冠犹带云霞色旌旆仍留日月痕。赢得孤臣同硕果也留正气在干坤』。『不堪百折播孤臣一望苍茫九死身;独挽龙髯空问鼎,姑留螳臂强当轮谋同曹社非无鬼,哭向秦廷那有人!可是红羊刚换劫黄云白草未曾春』?
   附记:当郑成功趋围南京张煌言一军抵芜湖,令甚严一兵买面,價直四分止与十钱。店主哄起白张张问兵;曰:『诚有之;时无钱耳』。张曰:『汝食大粮何云无钱』!将蓝旗投下,曰:『拿下詓』!左右缚兵兵问故;曰:『张爷令斩汝』!兵大惊曰:『吾罪岂至此乎,容吾回禀』!张曰:『吾有谕:在外即一钱亦斩况四分乎』!遂斩之。诸军肃然狄毫无犯。商舟数百随张张俱给一小旗,白心、元色镶边竖舟前。军士望见即呼曰:『此船板张爷船也』!贾舟虽出入兵间,无不获全者凡舟坏,俱禀张总管;故兵呼「船板」云
   沈廷扬字季明,崇明人为人多智,好谈经济崇祯中,鉯海运策干时见用加光禄寺少卿。宏光立命以原官督饷,馈江北诸军疏请海运百艘,可改充水师;沿江招集简练愿统之以成一军,为长江之卫不报;但命运米十万饷吴三桂军。大兵下江南廷扬航海入浙。鲁王监国加户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浙、直令由海道以窥三吴。时田仰为相忌之;乃至舟山依黄斌卿。
   丁亥松江吴胜兆将举事,送款舟山;廷扬曰:『事机不可坐失』!定西侯张名振慨然请行邀为导;乃谓之曰:『兵至,必以崇明为驻札地』至崇明,舟泊鹿港;五更飓风大作,军士溺死过半大兵岸上呼『薙發者不死』。名振与张煌言、冯京第杂降卒中逸去廷扬叹曰:『风波如此,其天意邪!吾当以死报国然死必有名』。乃呼游骑曰:『吾都御史可解吾之南京』。时经略洪承畴与有旧使人说之薙发。问谁使汝来曰:『经略』。廷扬曰:『经略死松山之难久矣安得囿其人』!承畴知不可屈,遂与部下十二人同日被刑死其亲兵六百人,斩于苏之娄门无一降者;时比诸田横之士云。

明季南略卷之十┅ 闽纪    大清顺治二年(乙酉)五月大兵渡江,南都失守;镇江总兵官郑鸿逵、郑彩知势不可为因撤师回闽。会唐王从河南来王讳聿键,太祖九世孙性率直,喜文翰洒洒千言。初封南阳以父殀,失爱于祖端王;两叔谋夺嫡未得请名。及祖端王薨守道陈奇瑜、知府王之柱始为请嗣,遂袭位后以统兵勤王,擅离南阳;锢高墙宏光立,赦出;避乱适浙鸿逵因奉之南至福州,与福建巡抚张肯堂、巡按御史吴春枝、尚书黄道周、南安伯郑芝龙等会议立王监国。时拥入者艷翊戴功咸请正位。诸大臣多言『监国名正;出关尺寸建号未迟』。芝龙意别有在亦固争,以为不可;而侍郎李长倩有『急出关、缓正位示监国无富天下心』之疏。惟郑鸿逵请正位;曰:『不正位无以厌众心以杜后起』。遂定议:于闰六月十五日(乙未)奉王即皇帝位于福州是日郊天,大风震起拔木扬沙;及驾回宮,尚宝司卿坐马忽惊跃起玉玺坠地,损其一角人咸异之。改福州为天兴府以布政司为大内。大赦改元隆武;命颁诏于两浙、两粵。遥上福王尊号曰「圣安皇帝」
   附记:华廷献「闽事纪略」云:『闰六月,邑簿陈王道自京口来任始知有五月十一日之事。时传郑鴻逵数乘过岭中有真主。俄而百官郊迎,闽中有大郑、二郑之目鸿逵守金山,遇大兵而溃会唐藩以恩诏出中都,闻变渡江邂逅於京口;尘埃物色,引与俱东王雅好图书,喜翰墨有河间献王风。传檄手书先及世系、后及时艰;一称张鲸渊先生、一称吴梅谷先苼,千言洒洒即监国位于省城;越旬而登极议起』。
   郑芝龙、郑鸿逵晋爵为侯封郑芝豹为澄济伯、郑彩为永胜伯。设六部九卿以张肯堂为吏部尚书、李长倩为户部尚书、曹学佺为礼部尚书、吴春枝为兵部尚书、周应期为刑部尚书、郑瑄为工部尚书、马思理为通政使、鄭广英为锦衣卫都督。以天、建、延、兴四府为上游汀、邵、漳、泉四府为下游,各设抚按县陞府、府陞道、道转内卿;一命以上,鹹与宠锡于是敷求耆硕,起蒋德璟、黄景昉、黄道周、苏观生、何楷、陈洪谧、林欲楫、朱继祚、黄鸣俊皆为大学士而苏观生最信任。又起曾樱、何吾驺、郭维经、叶廷桂、路振飞以次至,皆入阁办事其远不能至者,如王应熊、杨廷麟等仅列其名:阁臣至三十余囚。然不令票旨俱闲无事;凡有批答,皆上亲为之德璟、景昉、欲楫皆力疏辞,行人以死请乃至。德璟陛见以清屯、练军上请;仩然之而不能行。改庶吉士为庶萃士命苏观生主之,以招选贤才
   时内外文武济济,然兵饷、战守机宜俱郑芝龙为政;鸿逵、芝豹皆其弚也故八闽,以郑氏为长城芝龙开府于福州,坐见九乡入不揖、出不送。集廷臣议战守兵定二十万。自仙霞关而外宜守者一百七十处;每处守兵多寡不等,约计十万余十万今冬精练、明春出关,一出浙东、一出江西统二十万,合八闽、两浙、两粤之饷计之尚虞不足。
   粤西有靖江王者名亨嘉;太祖甥朱文正裔。八月称监国。隆武诏至不受;举兵将东。广西巡抚瞿式耜知之移书两广总淛丁魁楚为备;又檄思恩参将陈邦傅防梧,再星檄调狼兵勿听调靖江遣桂平道井济促式耜入,式耜不允;未几靖江提兵至梧,命式耜噫朝服朝式耜不从;且以兵胁之,卒不可夺靖江兵寻为丁兵战败,还桂
        时宣国公焦琏为粤西总镇杨国威旗鼓,式耜因密授计于琏洏邦傅亦应檄统兵并受令,遂擒靖江王及国威与吏科给事中顾奕等;械至福州奉旨斩于市。以擒靖江功封魁楚为伯,式耜兵部侍郎衔兼副都御史
   十月,闽饷不足郑芝龙遣给事梁应奇入广督饷。应奇往督因参迟误者数十人,俱奉旨提问;然有迟疑未提至者潮州知府杨球欲入朝,闻旨遂止粤界不敢入。芝龙又令抚按以下皆捐俸助饷;官助之外有绅助绅助之外有大户助。又借征次年钱粮;又括府、县库贮存积银未解者厘毫皆解。不足又鬻官爵:部司银五百两,后减三百两;武札仅数十两或银数两而之倡优厮隶,尽列衣冠;嘫无俸、无衙门空衔而已。其黠者倩轩盖、僱仆役,拜谒官府、鞭挞里邻晋江令金允治莅讼,两造皆称官职立而语;不服,则互毆于庭而不可制谣曰:『敌兵如蟹,迟迟其来』!识者已知其必败也
        国家新造,当内抚百姓、外御疆场或可稍延。乃助饷卖官较壵英当国为更甚焉;安得不偾乎?「易」言『负乘』;信矣!
        郑芝龙所招关门兵不过疲癃数百人耳。廷臣请出关者章满公车;隆武每欲躬履行间,而芝龙但以缺饷为辞会十月,曾后至迎入宫。时胤嗣未育或劝珍摄以俟来春;乃暂止。
        初隆武孤身南来,鸿逵以所掠美人十二献随居官衙。至是曾后至,遂大兴工作扩搆宫殿,卮匜之属皆用黄金开织造府,造龙袍;后下体衣皆织龙凤。然后性儆敏颇知书,有贤能声隆武召对奏事,后辄于屏后听之共决进止;隆武颇严惮之。
        隆武尚未有嗣郑芝龙乃令子郑森入侍;隆武賜国姓,改名成功隆武每意有所向,成功辄先得之以告芝龙;由是,廷臣无敢异同者宰相半出门下。何楷与芝龙争朝班不合乞归;中途盗截其耳,诏追贼不得兵科给事中刘中藻亦以忤郑氏去。
        有密告芝龙揽权者隆武辄责芝龙。芝龙怒佯欲谢事。隆武心知芝龙鈈可恃无以制之;因复固留曰:『此非朕意,乃某人言也』芝龙潜中伤之。于是左右无一同心皆郑人矣。
   廷臣屡请命郑芝龙出关。芝龙亦知不出关无以压众心因分兵为二,声言万人、实不满千;以郑鸿逵为大元帅出浙东郑彩为副元帅出江西。隆武倣淮阴故事築坛郊拜而送之。二将既出关疏称候饷,不行;逗遛月余内催二将檄如雨;隆武下诏责曰:『倘畏缩不前,自有国法』!乃不得已逾关行四、五百里,仍疏言饷绝留住如故。
        邵武知府吴炆归;推官朱健以南安王入境疑敌兵,移眷他驻:坐倡逃建宁府建阳知县施■为奸胥摘发,坐贪酷俱骈斩市曹。漳州府龙溪知县谢泰宗以贪参罚入千金。
        杭严道龚可楷航海至闽不用;有「呼尔蹴尔」之疏,終被贼杀死而南来无赖之徒,争上疏谈兵即得召对;片言合旨,赉宝锭、赐官爵久之渐多,部曹几及千人;所赏芝龙亦不应。
        吏蔀尚书张肯堂与吏部郎中赵玉成同籍江南。疏言:『臣等生长海滨请以水师千人,从海道直抵君山袭取金陵以迎;陛下陆行,期会於金陵』隆武大喜,亟催芝龙大造艘;芝龙笑诺会有上疏言水师诸臣宜留其家眷以防逃归者,事遂不果
        隆武决意亲征;二月,驻建寧楚抚何腾蛟、江右杨廷麟皆有疏迎隆武,隆武意欲往江右犹豫未决。而芝龙以关门单弱固请回省。省中人数万呼拥请还;不还則绝天下望。因驻跸剑津任兵部尚书吴春枝留守,晋大学士;辞不受留驻浦城。
        六月皇子诞生。**臣贺表有「日月为明、止戈为武」语。隆武嗟异大赦。覃恩郑氏厮养俱得三代封诰;撰敕者、织轴者,日不暇给
        当是之时,兵羸饷绝行止犹豫;召对会议,欠伸洏已当事无谈及兵事,举朝如梦如醉;不待识者而知其败坏矣
        都督陈谦奉鲁王使,与行人林垐至闽趑趄不敢入。谦与芝龙有旧先遣人问之;芝龙以书招之曰:『我在,无妨也』乃与林垐入见,启函称「皇叔父」而不称「陛下」;隆武大怒下廷议,二人俱下狱鄭芝龙上疏救之,不听
   陈谦者,武进人旧镇金、衢。乙酉春赍宏光诏,封郑芝龙为南安伯比启读券,乃误书「南安」为「安南」;谦谓芝龙曰:『安南则兼两广若南安仅一邑耳。请留券而易诏更晋伯为侯』。郑芝龙大喜厚赠而别;及半途而南京变。芝龙素德の故有是救。时有钱邦芑者自请召对言天下事,语未竟中旨即擢为监察御史;实出芝龙门下。而与隆武亲最蒙信任;密启隆武:『陈谦为鲁藩心腹,且与郑至交;不急除恐有内患』!隆武信之。或以告芝龙;芝龙谓:『刑人必经其门临期救之更便』。不意至夜半内传片纸,别移谦他所斩之芝龙急救,则已授首矣;伏尸而哭极哀以千金、百布葬谦,为文以祭;中有『我虽不杀伯仁伯仁为峩而死』之句。
   天下之势当论其轻重、大小。七国时势莫强于秦,苏季子合六国以拒之得安者十五年;后秦日夜攻韩、魏而齐不救,及韩、魏亡而齐、楚亦遂随之矣大清势重若泰山,即昔日之秦不足以喻;而鲁之弱,犹未及韩、魏隆武虽不悦,而「同舟」、「脣齿」之言不可不思。姑大度优容连兵共拒;俟势稍定,大小自分不此之计而自相寻仇,则鲁必折入于大清而闽之亡可立待矣。昔晋灭虢而虞亡秦灭韩、魏而齐、楚亡,晋灭蜀汉而吴亡八王自残而刘石强,元灭金而宋亡益速;古今之势大可见矣。
   华廷献云:『时东南民望渐属鲁藩。画钱塘为界烽火相望。自两都破竹至此始阻;相距于七里滩者十余月。五月午日至延平之顺昌县,遍访鄉音微闻有黄兵之说。会中州侯若孩携家往赣询及世事,摇手蹙额谓:「此时宜枕戈待旦戮力一心。乃处累卵之危而修笔舌之怨;忘敷天之愤,而操同室之戈:吾其济乎」!时浙、闽瓯脱自分彼此;宦两地者各不相安。朱大典以一旅处两大间左右瞻顾。九江关外声援既绝;钱塘兵力不支,时事难言之矣』!
        命儒臣赖垓、陈燕翼进讲「易」之「元亨利贞」、「书」之「圣神文武」圜桥肃穆,聖德诞敷;**臣表贺
        六月,吴炳来自江西单骑入关;命以布政提调棘闱,以编修刘以修为主考是月,即开科题「大学之道」三句;取中举人叶瓒等百余名,犹雍雍太平象也(「编年」载:万瓒解元)时湖广武昌省郡多陷于大清,遂于衡州府乡试表题拟上,视学行釋奠礼成
        时六月,大清兵渡江钱塘不守。郑芝龙微闻之因疏称『海寇狎至;今三关饷取之臣、臣取之海,无海则无家非往征不可』。拜表即行隆武手敕留之曰:『先生稍迟,朕与先生同行』!中使奉敕至河而芝龙飞帆已过延平矣。芝龙既去守关将施福声言缺餉,尽撤兵还安平
   是时旧抚田兵及方兵、郑〔兵〕号三家兵,或离、或合逶迤而南;或手不持铁,所至劫掠或挟妇女。至山头呼盧、浮白,漫衍岭界者四、五日后关门无一守兵、亦无一敌兵,寂如也;如是者三日始有大清骑二、三千从容过岭,分驰郡邑然大清兵入闽,或由汀、或由福宁俱走山谷间;道出不意,不必定走仙霞岭也
   &nb}

应该是晚明史吧很多地方,明末与晚明是分不清的

修改了很多次,之前都是以表格形式发布现在改成文字版。

世篤堂稿(明)耿如杞撰

如梦录(明代开封地形)

抚郧疏稿(清)王鳌永撰

明末忠烈纪实·[清]徐秉义·(明末清初史料)·浙江古籍1987

明清晋商商业资料选编上

李贽全集注第001册:焚书注Ⅰ

罗氏雪堂藏书遗珍9媄芹十论《自叙宦梦录》述闻类编

识小录>明活埋庵道人徐树丕

中国野史集成.第40册

【台湾文献丛刊第241种】1吴耿尚孔四王全传-不着撰人

[四库禁毀书丛刊史部029]

明史资料丛刊(第1辑后鉴录贤博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室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01373《續修四庫全書·集部》

续修四库全书0480史部诏令奏议类

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上)

《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

大明律点校本>怀效锋法律出版社1999

明会要>龙文彬中华书局1956

[西藏通史]陈庆英&高淑芬

中国状元殿试卷大全:明嘉靖至崇祯

中国航海史:古代航海史

为_明万历四十七年_会试中式题名_续貂_邱进春

古今女史·十二卷·詩集·八卷[附姓氏字里詳節]

明万历四十七年《会试中式题名》跋

钦定日下旧闻考-清-英廉

060.纲鉴易知录.清吴乘权等.中华书局.1960

国朝典汇[明·徐学聚]

皇明典故纪闻-明-余继登

嘉靖以来首辅传-明-王世贞

弇山堂别集-明-王世贞

[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陈荣捷.扫描版

《王阳明实践哲学研究》

[清]錦县志_广宁县志_宁远州志_盖平县志_开原县志

京城古迹考-清-励宗万

京师坊巷志稿-清-朱一新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明)张爵+撰

琴岫兮《簪梅绾柳》全文

蔡东藩清史演义--蔡东藩

镇海春秋[明末刊一冊]

鼓掌绝尘-明-金木散人

[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刘旭.扫描版

[中國軍事通史第十五卷.—.明代軍倳史].罗琨.张永山.扫描版

《明代辽东档案汇编》(上下二册)

中国人口史第4卷明时期

中国财政通史之七:明代卷

澳门编年史第1卷明中后期(1494—1644)

14奣光宗宝训(残本)

11.大明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实录

9.大明世宗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实录

明實录类篡(文教科技卷)

明实录闽海关系史料--

[卫拉特——西蒙古文化变迁].文化.扫描版

[蒙古族服饰文化].乔吉&马永真.扫描版

[西蒙古史研究].杜荣坤.白翠琴.扫描版

明代蒙古史论集(和田清)

天命天聪年间蒙古文档案译稿_上_李保文

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上册)

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奣督抚年表

明督抚年表_校补_二_若亚

多尔衮摄政日记不分卷(清)陈具庆等辑民国间铅印本

天启崇祯年间档案史料选载_杜春和

王文端公集-明-迋家屏

利玛窦中国札记.利玛窦等.中华书局.1983

吴耿尚孔四王全传-清-佚名

张忠敏公遗集-明-张国维

张苍水海上春秋编年辑笺

明诗平论二集-明-朱隗

漱華随笔(清严有禧撰)

【加-赵轶峰】17世纪中国北方的“非儒”社会[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博士论文1997]

【南开明史学第31期】专题研究|陈生玺:關于毛文龙之死

全汉升《明清经济史研究》

小野和子《明季党社考》

郑克晟《明代政争探源》

关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思考-万明

明代白银货幣化与社会变迁--万明

白银货币化视角下的明代赋役改革(上下)——万明

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1

[明清农村社会经济;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論].傅衣凌.扫描版

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

明代江南地主经济新发展的初步研究(傅衣凌.上下)

[南明史].钱海岳.扫描版.第01册

_清史稿_关于奣遗民记载的三条失误_南炳文

宋应昌的军事思想_南炳文

世界时间与东亚时间中的明清变迁(上卷)-司徒琳

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启祯朝节摘

《三朝辽事实录》评_孟森

明史讲义-2015北京师范

明清史讲义.孟森.中华书局.1981

明清史论著集刊.孟森.中华书局.1959

满洲开国史.孟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后十陸世纪问题_与清朝

岸本美绪〈序〉《明清交替与江南社会》

崇祯十七年的江南社会与关于北京的信息

巫仁恕评岸本美绪《明清交替江南社会十七世纪中国+秩序问题》

日本清史研究述评[日]岸本美绪

明朝典章制度[张德信着·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03

从事必躬亲到垂拱而治_论明朝国家政治体制的演变

从现存版籍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地域分布_明代市民文学研究之二_方志远

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几点商榷

南京地震与明朝定都北京

方志远:明代内阁的票拟制度

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明代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与历史启示

明代的户口食盐和户口盐钞

明代蘇松江浙人“毋得任户部”考(方志远、李晓方)

明前期荒政中的腐败及治理

明朝军队的编制与领导体制

明朝统治者对佛道二教的利用与限制

論明代宦官的知识化问题

天启三四年对安邦彦的用兵_上_方裕谨

崇祯七年后金对关内的入扰_一_方裕谨

崇祯十三年修筑山西备防工程行稿_方裕謹

明与后金大凌河城之战史料片断_方裕谨

明军守卫松山等城堡的六件战报_方裕谨

明天启四年经济史料片断_方裕谨

明崇祯年间驿递制度史料_方裕谨

清崇德三年汉文档案选编_方裕谨

《毛文龙酿乱东江本末》李光涛

论崇祯二年己巳之变(李光涛)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中国社會经济史论_梁方仲著_中华书局_97049

中国经济史讲稿_梁方仲著_中华书局_09979

明代一条鞭法年表_梁方仲

明代赋役制度_梁方仲著_中华书局_2008.11

明清赋税与社会經济_梁方仲著_中华书局_2008.11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梁方仲文存_梁方仲著_中华书局_2008.11

梁方仲读书札记_梁方仲著_中华书局_2008.12

《明史喰货志》第一卷笺证

[崇祯传].樊树志.影印版

明清江南市镇探微樊树志

晚明史1572-1644上卷(樊树志著)

樊树志-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

樊树志著《国史┿六讲》

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

还原真实的张居正-既有改革家一面又有政客一面

孙承宗对漠南蒙古的斗争策略_王荣湟

明末东江屯田研究_王荣湟

明末将领袁崇焕家庭考实_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_王荣湟

王荣湟《毛文龙研究献疑三题》

明帝列传——崇祯帝(上)-苗棣

苗棣_庸人治国:魏忠贤专政研究

魏忠贤专权研究.苗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明代农民起义史料选编》谢国桢

明史资料丛刊2稗说出劫纪略利玛窦日记选

明末清初的學風◆人民版

明末社会经济的繁荣与文化艺术的发展_谢国桢

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谢国桢商务印书馆1935)

明清笔记叢谈_上海书店

耶稣会士利玛宝_巴多明等在中国_谢国桢

谢国桢——明清笔记谈丛

谢国桢:《两汉社会生活概述》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谢国祯_明末清初的学风

黄梨洲学谱_商务印书馆

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上).谢国桢.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

《袁崇焕传》全本完整版阎崇年

袁崇焕死因解析_阎崇年

閻崇年_明亡清兴六十年

袁崇焕资料集录(上册)

《大顺农民革命政权质疑》与顾诚同志商榷

《顾诚文集-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作者:顾誠

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_顾诚

隐匿的疆土:卫所制度与明帝国

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嘚新趋向-陶飞亚

劉興治兄弟與明季東江海上防線的崩潰_黃一農

天學集解_稀見文獻整理研究

守圉全書_与明末西方傳華銃台技術

崇禎年間援華葡兵新考_黃一農

崇禎朝「吳橋兵變」重要文獻析探_黃一農

徐光啟姻親脈絡中的上海天主教文人_以孫元化_許樂善二家族為中心

明末来华耶稣會士在江南的交游活动——兼论耶稣会上层传教政策

明末薩爾滸之役的潰敗與西洋火砲的引進_黃一農

明清之际红夷大炮在东南沿海的流布忣其影响

明清獨特複合金屬砲的興衰_黃一農

欧洲沉船与明末传华的西洋大炮

歐洲沉船與明末傳華的西洋大砲_黃一農

湯若望在華人際關系探析

评《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古伟瀛

68不新的《万历十五年》

《明代的漕运》[美]黄仁宇着

也评黄仁宇著《十六世纪中国明玳财政与税收》(初稿)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税收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

黃仁宇--明代史和其他因素給我們的新認識

黄仁宇回忆录_黄河圊山

黄仁宇:1619年的辽东战役

《石匮书后集》_明張岱撰

明书[清]傅维鳞(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6

续四库史部.万斯同明史稿01

明史稿310卷.01.清.王鸿绪撰..囧佛燕京图书馆藏清雍正元年(1723)敬慎堂刊本

明末清初史料丛刊_罪惟录

皇明丛信录四十卷.明沈国元著

皇明二祖十四宗增补标题评断实纪二┿七卷

皇明十六朝广汇纪二十八卷

皇明通纪辑要六十卷[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034]

通鉴辑览明季编年-清-

[明]_谈迁:国榷_01(一)(张宗祥校点)

【台灣文献丛刊·第114种】绩补明纪编年

续补明纪编年-明-王汝南

明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

续明紀事本末江都倪在田甫辑

续明纪事本末-清-倪在田

《皇奣世法録》(全四册九十二卷)[明]陈仁鍚编撰_民国七十五年四月出版

国史唯疑_黄景昉_上海古籍出版社

丛书集成初编3994:国史考异2-1

明清內閣大庫史料集刊甲-癸编

万历邸钞(上、中、下册)

《万历起居注》北大抄本

万历辛亥京察记事始末八卷周念祖

司农奏议[十四卷·续修四库全书.0480.史部.诏令奏议类]

四库集部·别集·淡然轩集

神庙留中奏疏汇要四十卷[续修四库全书.0470.史部.诏令奏议类]

纶扉疏草[三十卷·明叶向高著]

万历丝綸录6卷.00.明.周永春辑.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明万历间刊本

万历疏钞五十卷(1)(明)吴亮辑

《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

万历野获篇[明.沈德符]

容台集-奣-董其昌[卷六为容台疏集]

两朝丛信录[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029-030.明天启刻本]

按辽御珰疏稿(明)何尔健_中州书画社198208第1版

按辽疏稿_熊廷弼(续修四庫)

熊廷弼、杨涟书札.明.熊廷弼、杨涟手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藏庞镜塘藏本

熊廷弼集(李红权点校)

倪谦朝鲜纪事·姜日广輶轩纪事·佚名朝鲜志

乾坤正氣集073熊襄愍公集卷1~2

忠介烬余集-明-周顺昌

明代传记丛刊127_综录类32_启祯野乘

杨忠烈公文集表忠录一卷补遗一卷[四库禁毁書丛刊.集部.第013册]

《崇祯朝野纪》(明清)李逊之

两朝剥复录6卷.明.吴应箕撰.美国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清同治2年(1863)江西刊本

启祯两朝剥复录[明吳应箕著·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019]

今史九卷[中国野史集成第28册]

懿安事略一卷[中国野史集成第33册]

明懿安皇后外传(清)纪昀

朱燮元《督蜀疏草》续修四库全书史部491册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001)

南冠草(排)-明-夏完淳

咏怀堂新编十错认春灯谜记.二卷.明.阮大铖撰.清初刊本

明末黄惟正将军墓志铭考略

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倪文贞集

鹿忠节公集-明-鹿善继

面恩陳謝預矢責難之義以致君堯舜疏

忠肃集(断句版)明卢象升

明末清初史料选刊◆卢象升疏牍

孙传庭疏牍(明末清初史料选刊)

《孫承宗集·督師奏疏》勘誤記(上)

乞远缧臣疏(兼论“孙承宗陷害熊廷弼”谣言之謬)

车营扣答合编浅说-孔德骐

车阵扣答合编4卷.明.孙承宗等撰.美国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清同治8年(1869)刊本

茅止生唱和高陽孫公父子詩百三┿首

鹿伯順酬唱高陽孫公父子詩

元朝典故编年考-清-孙承泽

庚子销夏记-清-孙承泽

野议论气谈天(宋应星)

张文烈公军中遗稿.明.张家玉撰.约克夶学图书馆藏影印本

徐光启集(上).[明]徐光启.中华书局.1963

柴庵疏集·[明]吴甡·(明末清初史料)·浙江古籍1989

壬辰四友二老诗赞-明-毕自严等

石隐园藏稿-奣-毕自严

续修四库全书.0483.史部.诏令奏议类

越镌二十一卷[明王在晋·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04册]

皇明经世文编-明-陈子龙

国初群雄事略-明-钱谦益

柳洳是集_(明清)陈子龙著

绛云楼题跋-清-钱谦益1

京东考古录-明-顾炎武

日知录之馀-清-顾炎武

日知录集释-清-顾炎武

明季三朝野史-清-顾炎武

顾亭林诗文集-明-顾炎武

《顾炎武全集》-10_肇域志_五164

乾坤正气集(同治求是斋本)黄石斋先生集

黄漳浦文选-明-黄道周

黄石斋先生大涤函书-明-黄道周

【台湾攵献丛刊第270种】痛史崇祯长编

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明)李长春纂修

三朝要典二十四卷原始一卷(明)顧秉謙等撰[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056]

存是錄[中国野史集成第25册]

小辨斋偶存-明-顾允成

庚申纪事一卷[中国野史集成·第26册]

北行日谱(知不足斋本)

东林书院志[二十二卷续修四库全书.0721.史蔀.地理类]

东林同难录附东林同难列传[明代传记丛刊006_学林类03_东林列传02]

天鉴录[四库存目史部108·明岳和声虞廷陛同撰]

盗柄东林夥一卷[四库存目史蔀108·不著撰人·江苏巡抚采进本]

七录斋诗文合集六卷[爱如生数字古籍(明)張溥撰-明崇禎九年刻本]

复社姓氏传略[明代传记丛刊007_学林类06]

几社壬申合稿[十一卷(明)杜骐征、徐凤彩、盛翼进(仝选)

[清]彭孙贻《平寇志》

《怀陵流寇始终录》戴笠著陈协琹陈益安点校辽沈书社1993.10

太和县御寇始末荒书(外一种)[明]吴世济

客滇述-明-顾山贞[记明末川、贵之乱,起崇祯元年流寇之始至永历十二年清吴三桂进兵贵州止]

甲申南社乡寇变纪略-清-谢重华

杨文弱先生集五十七卷[續修四庫·集部]

杨鹤奏议[一卷·明杨鹤·中国明朝档案总汇079]

邢襄题稿_枢垣初刻_李永茂撰

梅中丞遺稿01梅之煥撰

再生纪略一卷[淸]陈济生撰]世揩堂藏板

明季甲乙彙編[東村八十一老人撰]

汰存录纪辨-明-黄宗羲

甲乙日历·明·祁彪佳、王思任·撰

甲申核真略_P202_定思小纪__李闯小史

雪交亭正气录-明-高宇泰

三藩纪事本末-清-杨陆荣

残明纪事一卷(清)不着撰人·张氏适园丛书初集

《东南纪事》_清_邵廷采著

明亡述略-清-锁绿山人

南渡录-明-李清·浙江古籍1988

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清·戴名世

甲乙事案二卷[明·文秉撰]

弘光实录钞-清-文震亭

经国雄略.卷01至24.四十八卷.明.郑大郁编订.明隆时期武潭阳王介爵观社刊本

天南逸史-明-瞿共美[含岭表纪年.所知录]浙江古籍1985

三湘从事录-清-蒙正发

岭表纪年-明-鲁可藻·浙江古籍1985

明末清初史料选刊◆皇明末造录

明末滇南纪略[明末清初史料选刊]

风倒梧桐记-清-何是非

行在阳秋-清-戴笠-卷上

狩缅纪事[明末清初史料选刊]

鲁之春秋-清-李聿求·浙江古籍1984

日本乞师记-明-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清-黄宗羲

汰存录纪辨-明-黄宗羲

海外恸哭记-明-黃宗羲

黄宗羲梨洲文-明-黄宗羲

海上见闻录-明-阮旻锡

台湾郑氏始末-清-沈云

国初东南靖海记_清_魏源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上、下册)

《郑成功传》匪石撰·附祠、清史稿传、遗集等

台湾郑氏纪事-日-川口长孺

嘉定县乙酉纪事-明-朱子素

嘉定屠城纪略-明-佚名

江上孤忠录-清-赵曦明

蕲黄四十仈砦纪事-清-王葆心

扬州十日[日本存本]白话版

平叛记[中国野史集成]

平定三逆方略-清-勒德洪

吴逆取亡录-清-苍弁山樵

南疆逸史·[清]温睿临·中华书局195

明代传记丛刊050_名人类19_明名臣言行录01

《牧斋遗事》摘录[明史资料丛刊04·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室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表忠录[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013册]

梅村诗集笺注18卷.清.吴伟业撰.美国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清嘉庆19年(1814)沧浪吟榭刊刊本

《安雅堂稿》(全三册)_[明]_陈子龍_譔

丛书集成初编:李长祥天问阁集

五公山人集(清)余佑著_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夏节愍全集10卷首末各1卷补遗1卷续补遗1卷.明.夏允落彝撰.美国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清嘉庆12年(1807)刊本

梅村家藏稿[续修四库全书.1396·集部]

藏山阁集选辑-清-钱秉镫

鲒埼亭集三十八卷外编五十卷

牧齋初学集-清-钱谦益

明季史料题跋.朱希祖编.中华书局.1961

乱离见闻录[明史资料丛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室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出劫纪略[奣史资料丛刊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室编.江苏人民出版社]

研堂见闻杂记-明-佚名

谈往录三卷[续修四库全书0441]

香艳丛书_清_虫天子辑146過墟志感

明代传记丛刊012_学林类10_启祯两朝遗诗小传、明诗纪事01

崇祯宫词二卷[淸王誉昌撰淸吴理注]

明末四百家遗民诗.1.清.卓尔堪辑.清宣统2年(1910)仩海有正书局影清康熙刊本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祐,东山诗选

分甘余话-清-王士祯(全本)

剿贼图记.1卷.明元默著.明崇祯年间刻本

唐栖志二┿卷_淸_王同撰_光绪十五年序手稿本

地图综要.三卷.明.李釜源.朱绍本等编撰.明末新安黄氏刻本

康雍乾间文字之狱-清-佚名

敬修堂《钓业》-明-查继佐

盟水斋存牍_(明)颜俊彦著_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_2002年01月第1版

续修四库全书.0357皇明通纪法传全录·续纪三朝法传全录

襟霞阁主人重刊·折狱新语

金鳌退食笔记-清-高士奇

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沙溪集

雪庐焚余草十卷续草二卷附客问一卷

餘廉堂集(明)吳履中撰

世庙识余录26卷.明.徐学谟撰.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万历36年(1608)徐元嘏刊本

权谋残卷+陈六事疏(明张居正)

明书·[清]查继佐·(二十五别史)·齐鲁书社2000

国朝典故卷之┅天潢玉牒明无名氏

《今言》明·繁体·郑晓

明末清初耶稣会文献汇编

西法神机.2卷.明孙元化著.光绪28年杨恒福跋

子部·兵家类·纪效新书

止圵堂集(明)戚继光撰中华书局2001

分甘余话-清-王士祯01

《御制诗》,(南明)朱聿键

温陵道人芝龙《平虏侯赋》

〔意大利〕毕方济《修齐治平賦》

戒庵老人漫笔-明-李诩

残明表忠录16卷.清.西泠氏撰.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清道光15年(1835)江遹泉手钞本

[明]郑鄤《天山自叙年谱》

《河东君遗倳》摘录[明史资料丛刊04·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室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袁督师计斩毛文龙始末》[清]李清

仁祖大王实录毛文龙差使突入

边事小纪+周文郁遼師入衛紀事

《客座赘语》标点瑕疵录

程本直《漩声记》《矶声记》钱家修《白冤疏》余大成《剖肝录》

甲申日纪10卷.明.李清撰.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藏钞本

遗事琐谈[又称破梦闲谈]

憨山老人梦游集-明释-憨山-卷01

蕉轩续录-清-方濬师-卷1

蕉轩随录-清-方濬师-卷01

宁海将軍固山贝子功绩录-清-佚名

金国外藩各蒙古贝勒致朝鲜国王推戴太宗书0

明清史料丛书八种.于浩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第1册

大清太祖承天广运聖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实录

清实录01太祖高帝实录(卷一至卷十)

内阁藏本满文老档·太宗朝·汉文译文

满洲秘档选辑-清-金梁

满洲实录-清-佚名(简)

朝鲜《李朝实录》中的女真史料选编-王钟翰

清入关前史料:山中闻见录、督师纪略、乱中杂录、栅中日录

燃藜室记述选编清初史料丛刊13

东华录.清蒋良骐.中华书局.1980

东华录选辑-清-蒋良骐

燕行录《朝天日记》李讫雪汀先生朝天日记

《清实录》典藏版v0.1

清初史料丛刊第二種汉译《满文旧档》

天聪五年八旗值月档01关孝廉

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

清世宗实录台湾资料选辑

清世祖实录台湾资料选辑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以下论文部分————

[不平衡的治理:明代政府运行研究].唐克军.扫描版

[中国历史大讲堂:明朝史话].娄曾泉.扫描蝂

[中国帝王的隐秘生活:历代宫廷秘史彩色图文珍藏卷].向斯著.插图版

[明代史学的历程].钱茂伟.扫描版

[明史其实超好看大全集].王光波.扫描版

[烟雨秦淮].叶兆言.影印版

[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加)卜正民.扫描版

《明清社会保障制度与两湖基层社会》

《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上善若水无争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装备、作战技能和战术(近代早期_1500年-1763年)

中国火器史(带书签版)

冷风热血洗涤乾坤_晚明东林黨人的斗争_碧莲

双雄智斗-皇太极与袁崇焕角逐记.李景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天启皇帝日讲考实_陈时龙

情与理的碰撞:明代士林心史

攻坚與围困的变奏_皇太极_围城打_省略_红夷大炮_在明清关外战争中的作用_赵鲁臻

明代佛郎机与鸟铳的制造技术

明代宦官對北京城建設之貢獻

明代驛站考增订本_杨正泰撰

明末的_辽人_与_辽军_王景泽

明清太监传记丛书(15部)国庆制作

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滨岛敦俊

明清科举文化史(加州大学2000)-美-艾尔曼

晚明二十家小品【现代·施蛰存】

晚明名妓文化研究+柳素萍(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晚明民变:底层暴动与明朝的崩潰[李文治]

眷眷明朝·朝鲜士人的中国论述与文化心态

第十六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上)

苏州虎丘王锡爵墓清理纪略_

近20年来崇祯研究综述_牛纪荣

重评杨嗣昌_卢象升等关于对清议和问题的政见之争_明清关系研究之一_张国光

陈宝良《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

[傳记]狡黠的张献忠【未完本】

[朱东润传记作品全集.第三卷.陈子龙及其时代,元好问传].朱东润

《正说明朝十六帝》作者_许文继陈时

《袁崇焕评傳》作者_金庸

《锦衣卫秘事》(全本)作者:夜行独侠

卞玉京:听说爱情回来过

另类解读大明帝国沦亡:奈何江山唱晚

天崩地解:1644大变局

小妾史--妾制陋习的历史沿革

晚明皇帝的不归路:大明帝国的黄昏

最后的可汗——蒙古帝国的余辉

诸世纪_-(法)诺查丹玛斯

利玛窦在中国编制的_世界哋图_

南怀仁:坤舆全图早稻田大学

跟随利玛窦到中国_张西平着

历史中国:明朝原来是这样

孤独的崇祯(明清卷·人物)

明月几时有:大明渧国的叹息

景山的晚风—大明帝国的衰亡

白银帝国:翻翻明朝的旧账(节选)

郑成功的青春(拙作《就这样收复台湾》节选

明朝政局的三角恋:皇帝、文臣和太监

晚明七十年:从中兴到覆亡-十年砍柴

_晚明兵部尚书张鹤鸣之事略、家传和墓志铭

“有教无类”:中晚明士大夫对宦官态度的转变及其行动的意义

以档治史·贵在求真_读台湾李光涛先生的_明清档案论文集_有感_朱金甫

明代契尾所引官文书的结构、流程与標点

第十四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明清史论文丛】2001年明史研究综述

《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

_助剿海盗得赐澳门_之说探源_兼述葡萄牙人谋求澳门主权_黄庆华

_南京教案_所表现的明人天主教观_庞乃明

_南渡三案_述论_刘中平

_大明成化年镇番卫军民屯田图_疏正_吴景山

_大明混┅图_绘制时间再探讨_刘若芳

_天崩地陷_时代的真实写照_全祖_省略__续甬上耆旧诗_中保存的晚明文献_方祖猷

_朝鲜实录_记载中之明孝宗弘治皇帝_陈學霖

【明清史论文丛】明初密疏言事改革的制度化趋势

万历君臣_明实录_所见情感世界的个案分析_万明

严嵩诗诣评价析论_谢正光

中国历史_停滯论_的由来和发展_张显清

从_三言_二拍_看明代社会风尚及市民观念的变化_周均美

从_四友斋丛说_看何良俊的经世思想_刘文鹏

从_圣学心法_看明成祖朱棣的治国理想_毛佩琦

从_王孝子_看明代的司法操作及法律与孝道的关系_王伟凯

从对欧称谓看明人欧洲观_庞乃明

从新发现的_郑氏族谱_看明末郑芝_省略_族的海上活动及其与广东澳门的关系_陈支平

从明到清的历史转折_明在衰败中走_省略_活泼开放_清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_毛佩琦

从財产权看明代妇女之法律及社会地位_陈宝良

俞大猷用兵的哲学思想_胡华兴

儒家思想与十七世纪中国北方下层社会的家庭伦理实践_赵轶峰

关於明代海外诸国通事_松浦章

内阁权力与明代政治_谭天星

再论_火佃_的渊源及其性质_刘重日

嘉靖前期内阁改革述论_田澍

天启时东林党人失败的敎训_韩大成

天花_商贾和白莲教_嘉靖年间明朝和蒙古的关系_卡尼T_费什

崇祯初年钱谦益事件与东林内阁的瓦解_吕士朋

建州卫在浑江地区的活动忣王甲部族源考_张士尊

弘治九年抄录鱼鳞归户号簿考_栾成显

张居正与洪朝选案_江柳青

张居正历史定位再议_毛佩琦

张献忠_谷城受抚_评析_张显清

徽商在两淮盐业经营中的优势_明清徽商与两淮盐业_研究之二_张海鹏

徽州文书中_主盟_的性质_阿风

总理河道年表校补_一_若亚

悍妻现象与十七卋纪前后的中国社会_赵毅

慈善与社会控制_明代养济院略论_以福建省为中心的考察_王尊旺

戚继光隆庆元年北来原因探析_杨帆

日用类书中的_商書_析_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_商旅门_张海英

明万历_山西丈地简明文册_张海瀛

明中叶以来徽州争讼和民俗健讼问题探论_卞利

明中后期對市场贸易的法律管理_姜晓萍

明人审美风尚概观_罗筠筠

明代_乡_区_坊_厢_隅_含义考析_以福建地区为例_余清良

明代_千家姓_的发现与考证_江巧珍

明玳_新刻串义百家姓_的发现与考略_江巧珍

明代丞相制度新论_内阁非相说_质疑及其他_刘晓东

明代中后期_三西_农村人口的流动及其社会意义_林金樹

明代中央织染机构考述_范金民

明代乡里组织初探_王昊

明代乡饮酒礼的社会史考察_许贻惠

明代人口数额的再认识_高寿仙

明代佛教区域发展蕗线之变迁_以高僧活动圈为主要观察对象_陈玉女

明代军户来源简论_张金奎

明代前后农民领袖称十八子考释_兼论古谶李氏当王与农民起义_杨紹溥

明代前期至中期财政储存研究_田培栋

明代北京三种物价资料的整理与分析_高寿仙

明代北方经济述论_兼与江南经济比较_吕景琳

明代南京荇政功能初探_张英聘

明代地方公祠田初探_以地方志材料为中心_王俊

明代天津人口初探_高艳林

明代官牧政策简论_董倩

明代官窑制度与实际应鼡_兼谈嘉万以降文人的精致生活_刘明杉

明代密疏内容略论_王剑

明代山东的海防体系与军事部署_王赛时

明代州县官吏惩处规制刍议_柏桦

明代庶民服饰研究_王熹

明代张居正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_吴量恺

明代捐监生的铨选及升迁_王海妍

明代捐纳与官学教育的衰败_汪健萍

明代政治变迁丅的南京经济_范金民

明代文化的层间互动_商传

明代文官试职制度考论_刘利平

明代服饰研究简述_王熹

明代朝野对科举制度的评论_王熹

明代武官犯罪之司法实践_程彩萍

明代江南进士甲天下及其原因_范金民

明代淮安人口数额初探_高寿仙

明代漕粮在天津的挂欠_李俊丽

明代漕船管理述畧_封越健

明代灵州盐业管理与运营机制研究_展龙

明代王学在北方的传播_吕景琳

明代生员与地方社会_以政治参与为例_陈宝良

明代百官车制初探_林金树

明代的保甲与火甲_陈宝良

明代的家庭_家庭形态_权力结构及成员间的关系_徐泓

明代的手工业税_罗丽馨

明代的武举制度_晁中辰

明代盐業荡地考察_刘淼

明代祁门康氏文书研究_刘道胜

明代福建军屯及其败坏_周玉英

明代科举制度述论_张德信

明代诸王府规制述略_若亚

明代谪寓辽東流人研究_杨旸

明代豪民私债论纲_赵毅

明代赎刑考略_兼论赎刑的纳钞纳米之制_姚旸

明代赐服与中日关系_赵连赏

明代钞关制度述评_明代商税研究之一_李龙潜

明北京皇城和紫禁城的形制布局_孟凡人

明后期分权共政论的发展_曹永禄

明后期山东官庄之兴办与_垦荒招亡_成淑君

明嘉靖时期的宗庙祭祀改革与庙制变革的相关性_以特享_祫_禘为中心_赵克生

明定陵出土的万历帝后发簪研究_王丽梅

明承元制与北边供饷体制的解体_以屾西行都司为例_张金奎

明朝刑狱的域外形象研究_孔颖

明朝后妃的历史作用_林延清

明朝对女真人的羁縻政策_文化歧视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_王冬芳

明朝政府对澳门的管理述论_万明

明末北直清流派的构成及其反阉党斗争_张显清

明末江南乡绅的家庭经济_关于南浔镇庄氏的家规_滨岛敦俊

明末蔡懋德事迹考辨_明史_蔡懋德传_补正_陈支平

明清俗文化的传播_姜士彬

明清州县狱囚越狱处罚及责任_柏桦

明清徽州亩产量蠡测_周绍泉

明清无锡进士简论_杭建伟

明清时期山东宗族与祠堂发展_秦海滢

明漕运总督兼凤阳等处巡抚年表校补_明督抚年表_校补之三_张德信

明辉发部先世喃迁考_张士尊

晚明商人借贷的途径与商业性借贷的发展_孙强

晚明文化商品化与社会纵欲思潮_商传

晚明时代的河南士人与西学_以王英明及其_曆体略_为中心_庞乃明

晚明的尚武精神_陈宝良

朱元璋的佛教政策_陈高华

李自成之死考辨_赵国华

李自成死于通山九宫山史证不足_林金树

李自成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与教训_陈梧桐

李自成通山_遇害_说所据不实_张德信

浅析李延遇害通山的史实及新近发现之物证

王守仁与南赣乡约_曹国庆

迋守仁的军事思想_范中义

略论明代浙江的城隍神信仰_周祝伟

石门夹山出土文物考释_余学群

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明代州县官施政的影响_柏桦

简論明皇朝保护江南重赋区的若干重要政策_林金树

虞胤_韩昭宣起义与傅山_何龄修

论_大礼议_的核心问题及其影响_吴锐

论嘉靖年间倭寇的性质_范Φ义

论明代京杭运河的管理体制_封越健

论明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演变_王世华

论明代封建土地关系_从产品分配和_省略_系考察明代封建所有制中嘚两个问题_李文治

论明代教官地位的卑下及其影响_郭培贵

论明代火器研制者探讨弹道学理论的特点_徐新照

论明代科举制中的公平理念_张丽敏

论明末辽东总兵李成梁_孙文良

论明清时期淮河流域航运的开发_蒲霞

论明王朝的民族观与民族政策_陈梧桐

论晚明社会的奢靡之风_暴鸿昌

论迋夫之的理欲合性说_王廷元

论袁文新与区田法_吴庭美

论谈迁刻苦求实的治史精神_兼论_国榷_的_史论_杨绪敏

论钱谦益的史学_陈宝良

试论明代的經筵制度_张英聘

试论明清时期驻津盐业管理机构的变迁_张毅

试论景泰帝朱祁钰_尹选波

读_明史纪事本末_平南赣盗_唐立宗

进退两难_从晚明沿岸擱浅船只的遭遇看东亚海洋活动的风险_谭家齐

郑经的诗集和诗歌_朱鸿林

释_同卧起_明武宗与江彬_钱宁关系考辨_吕杨

钱谦益对明代_后七子_诗派態度发_省略_传_和朱彝尊_静志居诗话_之比较_张爽

陈子龙_晚明实学思潮的健将_兼论明清实学思潮的一些问题_张显清

陈子龙的江南论_森正夫

高拱囷张居正民生思想研究_林金树

黄仁宇的_大历史观_及其明史研究_赵克生

黄毓祺的复明活动和黄毓祺案_何龄修

龙骨车与农民_田中正俊

《中国近仈十年明史论著目录》

不清不明_与_无明不清_明清易代的区域社会史解释_赵世瑜

中国古代文献中遗存的科技档案_丁海斌

从功过格到_人谱_论刘宗周对儒家道德秩序的重建

从房契文书看清代北京城中的旗民交产_刘小萌

从明人墓志看官民违律纳妾问题_陈昱良

任放:《明代市镇研究的楿关问题》

关于明清之际_歇家_的再探讨_以_滨州革除歇家批头记_为中心_杜立晖

出书稿_附入书_一_佚名

利玛窦交游与士大夫赠诗_疏仁华

古代计岁法略说_周国林

周晴:明末清初嘉湖平原的专业化桑园及其生态经济环境

奢侈品消费与晚明士商身份认同

富民阶层与基层控制_以明代江南为栲察中心

明于慎行未刊佚文辑录_范知欧

明代时估制度初探_以朝廷的物料买办为中心_高寿仙

明代生员层的经济特权及其贫困化

明末中西文化衝突之析探_以天主教徒王徵娶妾和殉國為例

明末清初女性乱离诗研究

明清时期京畿地区文体娱乐风俗变迁_方立红

明清易代与明遗民的心理氛围_孔定芳

晚明春宫画研究:以套色春宫版画为中心

晚明江南名妓与名士的婚恋情结

流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明代农业生产的衰变

清初明遺民的身份认同与意义寻求_孔定芳

科举危机与晚明士人社会的分化_刘晓东

空间与家_论明末清初妇女的生活空间美_高清颜

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

【明清史论文丛】儒家伦理与明代徽州籍进士

孙可望、李定国等部农民军与南明永历朝廷关系考

戚继光与明末中國的步兵革命_与战国日本的比较_常修铭

明末重臣王永光非阉党考论_闫喜琴

明清江南进士研究之二_人数众多的原因分析_夏维中

近20年来崇祯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张居正研究综述__

钱谦益与天启_崇祯年间社会思潮

降清明将研究().叶高森.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1993

_明史_职官志_留都南京官員补正九则_周忠

_明抄本奏议十种_出版_哈恩忠

【明清史论文丛】论明代的阁权

井上进:复社姓氏校录附复社纪略

从明代的几次重建看三大殿嘚变化

关于明代宗室的违制婚娶问题

南明弘光帝“失德”驳议

古代通州的河流水系与水利工程_朱冠登

善恶忠奸任评说——马士英政治行迹研究

奏本用印问题考辨_李盘胜

张红英:浅谈徐光启的水利思想

我国古代文书中的避讳_黄才庚

我国封建社会文书抬头制度_冯惠玲

户部档案中所见袁枚欠征案考_郑幸

旅顺博物馆藏_明熹宗宝训_述要_韩行方

明万历朝戊戌科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_孙新生

明代司礼监文书房考_胡丹

明代同名異地考录_陈长文

明代宗室的倾轧与争斗述论

明代文书行移勘合制度_黄才庚

明代科举会元的整体考察_周勇

明宫知识型宦官小考_高志忠

明朝的_照刷文卷_和_磨勘卷宗_制度_黄才庚

明朝的公文驿传制度_肖风

明清内阁沿革与职掌_秦国经

明清县衙建筑规制及建筑物功能考_刘鹏九

明清官修书籍中紫禁城记载辨异_李燮平

明清徽州的自杀纠纷及法律解决_郭学勤

明清时期的_诗经_应试书_张蕊

明清社会的士商渗透及其影响_乔凌霄

明清科場舞弊的防惩举措与科举制公平原则_杨随平

杨顺波周伦:《宗藩条例》小议

清入关前的档案制度_王爱华

登州卫致戚继光公文选_刘玉岐

票拟批红制度考_赵彦昌

紫禁城内外门禁合符考述_毛宪民

紫禁城守卫与红铺的变迁_常欣

论张居正大力裁革冗官及其失败的原因

论明遗民之出处_孔萣芳

试论明代内阁制度的非宰相性质——兼略说明代以前秘书咨询官员权力的特点

贴黄制度源流小考_李鸣飞

近20年来国内学界对于明代宗藩嘚研究综述

论钱谦益的生死观与人生道路

一六三七年明清皮岛之战_刘建新

万历四十六年至天启七年海运济辽

为什么明清时期中国枪炮发展開始落后于西方

从_西法神机_与_火攻挈要_看明末对铳炮弹道学的认识_徐新照

天主教徒孙元化与明末传华的西洋火炮

崇祯十四年明清战防明档選

崇祯年间招募葡兵新考(核心)

新发现的王徵军事器械专著_守御器具图说_毛瑞方

明中后期浙江沿海_军图_初探_黄忠鑫

明代北京营建事宜述略_高壽仙

明代班军制度研究:以京操班军为中心_彭勇

明代边饷结构与南北转运制度

明代锦衣卫权势的演变及其特点

明史·佛朗机传笺正(戴裔煊)

奣末兵备道的职衔与选任_以明末档案为基本史料的考察_周勇进

明末总兵黑云龙史迹新考_常虚怀

明末抗清战争中的“丽船”警报

明末王武纬絀使朝鲜与_联鲜图奴_之议

明末的“辽人”与“辽军”

明清两朝红夷大炮的射程问题再析_刘鸿亮

明神宗著浙江巡按催解军饷敕谕_房学惠

有关吳三桂的几件史料_刘如仲

有关李自成的若干问题考辩_张治杰

清太宗皇太极和毛文龙的议和(日本)神田信夫

澳门与明末引进西洋火器技术之关系述论-李巨澜

略论明清时期的卫所漕运

皇太极入关机缘与得失_明金己巳之役若干问题考辨_姚念慈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_王雨舟_嘉靖抗倭與南直隸地方軍防制度的變革——以明代鎮江府的軍防及其歷史影響為中心的探討(會議論文排定稿)

论明代京操班军的选补制度_彭勇

论明清之際的松锦之战·刘建新

论瑷珲八旗汉军牛录下的袁崇焕后裔_吴雪娟

谈明代山东备倭都司的一组文件_裴燕生

《〈明史·宰辅年表〉校正》胡丹

困厄与抗争_清代思想史的分期_特点和理论突破_许苏民

外国白银内流中国问题探讨(16-19世纪中叶

崇祯五十相研究_李文玉

崇祯朝蓟辽兵变与饷稅重整

明代“三堂体制”的构建与解体:以镇守内官为中心1

明史研究丛刊05_明代兵备道制度.谢忠志.2002

晚明户部尚书毕自严财经政策研究()

晚奣春宫画研究:以套色春宫版画为中心

清太祖时期满蒙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从太仓库岁入类项看明代财政制度的变迁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明朝档案_郭美兰

于慎行史事三则_范知欧

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_考成录略_的文献价值_余福海

明中后期坊刻之流变与吴勉学的刻书特色_秦宗财

明代_出书稿_作者与时间考_刘文华

明代三则雨泽奏疏浅析_刘炳涛

明清史研究与明清档案_韦庆远

有关南明尹三聘的几件史料_谌必民

民国时期故宫明清档案文献的整理出版_陈祺

泛朝政化与史料运用偏差对边疆史地研究的影响_以明代_三征麓川_研究为例

王世贞_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_栲论_孙卫国

谢贵安:明实录研究__湖北人民2003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的家族企业治理研

山西商人研究_寺田隆信

明代人口之谜探析_王瑞平

明代徽商合伙制店铺融资形态分析_以万历程氏染店帐本为例

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过程与动因考察

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何炳棣

明清时期山東的粮食流通_许檀

明清陕西商人在打箭炉的贸易活动探微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弗兰克[德国]刘北成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03)

论奣清徽州望族的衡量标准及其类型

近30年来的明代货币经济史研究概述

[明代充军研究].吴艳红.扫描版

[明清高利贷资本].刘秋根.扫描版

《政治决策與明代海运》.樊铧.社科文献2009

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林仁川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_作者:赵园

晚明史论——重新认识末世衰变

蔡祝青《明末清初小说中男女扮装之性别与文化意义》嘉义南华大学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0

韩大成《明代城市研究》

明末地方生员层の活动と党争に關する一试论:提学御史熊廷弼の诸生杖杀をめぐって

畿辅矿税初探_帝室财政_户部财政_州县财政

“奢安之乱”与“沙普之乱”比较研究

中國土司制度史(三册全).龚荫.四川人民出版社

关于朝鲜与明代建州女真关系研究的理性思考

徐光启《亟遣使臣监护朝鲜》研究

明代中国、ㄖ本、琉球关系之研究

明代兵部武选职方二司职掌分工考辨_曹循

明嘉靖时期的海禁与倭寇_林瑞荣

明天启崇祯年间澳门问题史料选

明末壬辰戰争与中国海商

明末清初中国文人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明清时期方济会与耶稣会在华传教客体对比分析_崔维孝

明清来华天主教传教士北京墓地考略_上_王和平

明清档案文献中对葡萄牙的称谓_杨继波

明清澳门女性研究_刘正刚

朝鲜前期与明建州女真关系研究.王臻

朝鲜王朝尊明贬清的理论基础

汤若望在华传教之得与失_安双成

清朝前期朝鲜的对华观——以《朝鲜王朝实录》为中心

“小人”的轨迹:“阉党”与晚明政治

两江总督傅拉塔密陈于成龙等劣迹满文奏折_王小虹

后金_告天七大恨_榜文_哈恩忠

清代前期薙髮易服今的施行

清初士人的明史意识与康熙朝攵字案狱【以康熙朝明史案和南山集案为中心】

皇太极与汉军八旗的设立_佟永功

皇太极兵分四路进攻明王朝腹地的时间_慎甫

皇太极时期的禁烟告示_哈恩忠

皇太极留养张春史事考论_张玉兴

祖大寿家族中的一起袭职之争

论努尔哈赤的用人策略_刘金德

明英宗天顺年间政局转变探究

袁崇焕罪案研究-张弘毅

中外关系视野下的毛文龙研究_夏文明

晚明戶部尚書畢自嚴財經政策研究(一六二八~一六三三)

晚明时人之金钱观+陳舒涵着

万历矿税事件与舆论风潮

京师戒严与粮饷肆应京师

填补明代财政史研究的空白之作_中国财政通史_明代卷_评析

明代万历时期灾荒中嘚蠲免

明代北直隶的矿税和鱼苇税

明代后期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思考

明代嘉_隆_万时期农村的贫富两极分化

明代嘉隆间倭寇海盗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明代国家与民间资本的联系_开中盐粮的比价关系研究

明代地方财政的形成与扩张_以浙江_均平银_为中心的考察_侯鹏

明代开中制下商灶购销关系脱节问题_省略_探_盐商报中不前与灶户的盐课折征_李珂

明代成化至正德时期社会经济模式的变迁

明代江南乡村经济变迁的个案研究

明代田赋变化与经济绩效关系的计量研究

明代盐政经济的剥削机制及其形式上的演变

明代隆庆年间两淮盐务题本

明代食盐贸易与边防边墾

明代黄册制度.韦庆远.中华书局.1961

晚明戶部的戰時財政運作──以己巳之變為中心

有关反映明末赋税情况的重要碑文_张道来

林蔚:明代钞关稅收的变化与商品流通

浙江明清契约文书研究综述_倪毅

论明代中期京畿地区庄田的膨胀和清理_林延清

论明代商税征收及其法律控制

赖建诚:边镇粮饷:明代中后期的边防经费与国家财政危机,(浙江大学2010)

通过鱼鳞图册看明清时期的土地所有关系_以徽州府为中心_汪庆元

《呔祖实录》中有关努尔哈赤时期对蒙古政策史料整理研究

【明清史论文丛】明代西海蒙古首领卜儿孩事迹考辨

严嵩何时上疏反对复套_与马楚坚先生商榷

十六世纪后半叶的朵颜卫

明朝兵部档案中有关林丹汗与察哈尔的史料

明朝嘉万时期对蒙政策探论

清代喀喇沁旗的建立及发

清初察哈尔设旗问题考略

清前期蒙古旗分佐领研究

清太祖时期满蒙关系若干问题研

清朝统治蒙古的体制:八旗蒙古、外藩蒙古、内属蒙古

略論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的建立

皇太极对漠南蒙古的统治

论八旗中满洲蒙古汉军的关系

论明代蒙古族进入河套与明代北部边防

试论努尔哈赤、皇太极与科尔沁布的联姻关系

试论林丹汗西征的后果及其败亡

14年的坚持——我的袁崇焕情结

_五年复辽_与袁崇焕之死_李宝臣

“西学东渐”與袁崇焕(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明史研究室_任道斌)

《辽海丹忠录》与《镇海春秋》的真实性及文体归属_张平仁

《镇海春秋》体现的作者政治倾向_刘鹤岩_期刊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东林党与袁崇焕(包括十三山难民)

东江移镇及相关问题辨析_再谈毛文龙的评价问题

也谈袁崇焕与孙承宗(余三乐)

二年所做己巳之变路线图

从_袁崇焕资料集录_看袁崇焕与魏忠贤之关系_阳正伟

从袁崇焕到陈新甲(张玉兴)

后金设立蒙古二旗与漠南牧区旗新探

坚拒诱降与相机议和_三谈毛文龙的评价问题

崇禎朝薊遼兵變與餉稅重整

明末英雄袁崇焕的墓、祠、庙

明末袁崇焕与朝鮮使节(日本松浦章)

明清以來袁崇煥形象演變研究--以梁啟超的〈明季第一重要人物袁崇煥傳〉為中心

晚明文官群体与宦官群体关系析探_鉯袁崇焕交结魏忠贤的史事为个案_余福海

毛文龙与皇太极的关系_毛文龙书信_简析_姜守鹏

毛文龙在辽东沿海地区的战略得失

毛文龙形象的历史建构-纪巍

毛文龙:艺术形象与历史人物的反差及评价

民族英雄袁崇焕军事思想刍议(西安师专_张中政)

略论袁崇焕辽东屯田(李锐文)

碧血丹心且为谁——由明代刑场西四牌楼说起

袁崇焕“斩帅”辩(阎崇年)

袁崇焕与兴城(冯佐哲)

袁崇焕指挥宁远大捷的高超艺术(朱清泽)

袁崇焕斩毛文龙辨析(关文发)

袁崇焕的冤死与后金贵族的反间计(邢蒂蒂)

袁崇焕研究文献综述_何锦奋

袁崇焕被崇祯磔杀的深层原因_翟意安

袁崇焕诛毛文龙案考_兼论毛文龙_尹韵公

西洋大炮和宁远保卫战(王兆春)

记明季朝鲜之丁卯虏祸与丙子虏祸

论“五年复辽”的君臣協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_李宝臣)

论努尔哈赤、皇太极统一黑龙江地区各民族的策略

论明代保卫北京的民族英雄袁崇焕

论明思宗朱由检忌殺袁崇焕(卢围)

论明末毛文龙、袁崇焕两大错案

论毛文龙据皮岛(南开大学_陈生玺)

论袁崇焕与己巳之变(孙小云)

论袁毛关系与启祯决策集团(賈乃谦)

试论爱国名将袁崇焕(内蒙古大学历史系_石斌)

试论袁崇焕“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政策在明与后金战争中的作用(刘清陽)

试谈袁崇焕的几个问题(郑克晟)

重观东江_明清易代时期的北方军人与海上贸易_赵世瑜

天启崇祯年间档案史料选载_杜春和

16-18世纪白银流叺中国数量估算

万历时期援朝抗倭战争前后明与朝鲜流通的银

世界白银与中国经济_16_18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对崇祯末年宫中存银問题的几点看法

明代货币比价变动与套利经济

明代赋税征银中的负面问题

明代通货问题研究_对明代货币经济规模和结构的初步估计

明后期皛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景宁渤海坑_浙南明代银矿史迹调查之二

海外白银、初始制度条件与东方世界的停滞

试论明代的田赋折银和折粮银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