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中,若不小心将盐酸或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碱液溅到了衣服和皮肤上,你该做出怎样的应急处理?

当前位置:
>>>当碱液溅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A.3%~5..
当碱液溅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
A.3%~5%的碳酸氢钠溶液&&&&B.醋酸&&&&C.稀盐酸&&&&D.硼酸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当碱液溅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A.3%~5..”主要考查你对&&碱的性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碱的定义:碱是指在溶液中电离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碱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可用通式R(OH)n表示。从元素组成来看,碱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属于碱。除这两种碱外,常见的碱还有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的氢氧化铝[Al(OH)3)。 (2)晶体(固体)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表而潮湿而逐步溶解的现象叫做潮解。氢氧化钠、粗盐、氯化镁等物质都易潮解,应保存在密闭干燥的地方。同时称量 NaOH固体时要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放在纸上,防止 NaOH固体潮解后腐蚀天平的托盘。 (3)熟石灰可由生石灰(CaO)与水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碱的通性
常见的碱有NaOH、KOH、Ca(OH)2、氨水的特性:①氢氧化钠(NaOH)俗名苛性钠、火碱、烧碱,这是因为它有强腐蚀性。NaOH是一种可溶性强碱。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可用作碱性气体(如NH3)或中性气体(如H2、O2、CO等)的干燥剂。NaOH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固体。NaOH溶液可以腐蚀玻璃,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的玻璃塞,只能用橡胶塞。 ②氢氧化钙[Ca(OH)2]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其水溶液称为石灰水。Ca(OH)2也有腐蚀作用。Ca(OH)2与C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常用于检验CO2。 Ca(OH)2+CO2=CaCO3↓+H2O Ca(OH)2能跟Na2CO3反应生成NaOH,用于制取NaOH。反应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③氨水(NH3·H2O)是一种可溶性弱碱,NH3溶于水可得氨水。有刺激性气味,有挥发性。将氨气通过盛放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氮气、水和铜,其反应方程式为: 2NH3+3CuO=(加热)=3Cu+N2↑+3H2O,说明氨气具有还原性。此外,KOH、Ba(OH)2也是常见的可溶性强碱。不溶的碱大多是弱碱,如:Fe(OH)3、Cu(OH)2等。他们的共同性质是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比较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比较
几种碱的颜色和溶解度
概念性质的理解①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要防止沽到皮肤.上或洒在衣服上。如果不慎将碱液沽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②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属于物理变化;而氧化钙溶于水放热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化学变化;生石灰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③由于NaOH易潮解,同时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变质,所以NaOH必须密封保存。④保存碱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胶塞、不能用玻璃塞,以防止长期不用碱溶液,碱溶液腐蚀玻璃造成打不开的情况。⑤只有可溶性碱溶液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如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但不溶性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如Mg(OH)2中滴加无色酚酞,酚酞不变色。 ⑥盐和碱的反应,反应物中的盐和碱必须溶于水,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难溶物、气体或H2O。铵盐与碱反应生成的碱不稳定,分解为NH3和H2O。 ⑦碱与酸的反应中碱可以是不溶性碱,如 Cu(OH)2+H2SO4==CuSO4+2H2O。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鉴别:NaOH与Ca(OH)2的水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故鉴别NaOH和Ca(OH)2不能用指示剂,通常情况下,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鉴别NaOH和Ca(OH)2 方法一:通入CO2气体,NaOH溶液与CO2气体反应后无明显现象,但Ca(OH)2溶液即澄清石灰水与 C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方法二:滴加Na2CO3溶液或K2CO3溶液,NaOH溶液与K2CO3,Na2CO3溶液不反应,但Ca(OH)2溶液与 Na2CO3、K2CO3溶液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Ca(OH)2+ Na2CO3==CaCO3↓+2NaOH,Ca(OH)2+K2CO3 ==Na2CO3+2KOH。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将二氧化碳气体直接通人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很难直接判断二氧化碳气体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要判断二氧化碳气体确实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方法: (1)检验产物的方法:验证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检验碳酸根离子是否存在。通常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是: 方法1:取样,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方法2:取样,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上述两种方法其实也可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而且方法I还可以用于除去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2)改进实验装置,通过一些明显的实验现象间接证明二氧化碳气体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如:
碱的命名:一般读作氢氧化某,如:NaOH读作氢氧化钠。变价金属元素形成的碱,高价金属碱读作氢氧化某,如Fe(OH)3读作氢氧化铁,低价金属碱读作氢氧化亚某,如Fe(OH)2读作氢氧化亚铁。氨水:氨气的水溶液俗称氨水,主要成分是NH3·H2O,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浓氨水能挥发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NH3。氨水显碱性,能使指示剂变色。氨水的组成中含有N元素,因此可通过与酸反应生成铵盐来制氮肥,其本身也是一种氮肥。在化学实验中一般可用浓氨水做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发现相似题
与“当碱液溅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A.3%~5..”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90862785918956822855929840220162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氢氧化钠特性[精选].doc 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89 &&
氢氧化钠特性[精选]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氢氧化钠更多供应商公司名称:斯百全化学(上海)有限公司黄金产品联系电话:021-;产品介绍:中文名称:氢氧化钠 英文名称:SodiuMHydroxide,Reagent,ACS CAS: 纯度:Reagent,ACS包装信息:1EA备注:LC23900公司名称:中化蒙联化工有限公司黄金产品联系电话:+86-131-产品介绍:中文名称:氢氧化钠 英文名称:Causticsoda CAS: 纯度:99%包装信息:25kgsUSD$320/MTFOBTIANJINPORT备注:whiteflakescontent:99%;96%;90%48%liquid&solution9001000kgsPP/PEwovenbags公司名称: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黄金产品联系电话:021--620-6333产品介绍:中文名称:氢氧化钠 英文名称:SodiuMhydroxide CAS: 包装信息:10KG,25KG,12×500g,500G备注:AR,96%,片状公司名称: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黄金产品联系电话:86-21-产品介绍:中文名称:氢氧化钠 英文名称:SodiuMhydroxide CAS: 包装信息:500g备注:药检专用(沃凯)(片状)产品编号:公司名称: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联系电话:400-666--产品介绍:中文名称:氢氧化钠,0.1N标准溶液 英文名称:SodiuMhydroxide,0.1Nstandardsolution CAS: 纯度:98.5%包装信息:1L备注:化学试剂、精细化学品、医药中间体、材料中间体氢氧化钠新闻专题永清环保首创的钠碱法脱硫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钠碱法脱硫是用氢氧化钠作吸收剂,通过二次结晶实现二氧化硫减排。其副产品为无水亚硫酸钠,使烟气脱硫由原来的成本净支出转变为有一定盈利。采用这种工艺,减排成本可降低1/3左右。此技术已经应用于株洲冶炼集团炼锌系统挥发窑中,脱硫效率达到95%以上。水口山集团四厂设有挥发窑1座及多膛炉3座,尾气排放中二氧化硫浓度严重超标,四厂窑炉烟气脱硫工程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3100吨,水口山的空气环境质量以及湘江下游水质都将得到改善。目前,永清环保首创的钠碱法脱硫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17:15最新发布供应信息片碱_湖北远成赛创科技有限公司 1:55:37氢氧化钠|片碱||湖北氢氧化钠厂家_湖北远城-赛创科技有限公司 0:06:35 氢氧化钠特性用途溶解度水中溶解度(g/100ml)与二氧化碳反应如何检验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中生成了水工业制法手工皂用氢氧化钠选择试剂级或是工业级鉴别试验含量分析毒性毒性使用限量食品添加剂最大允许使用量最大允许残留量标准MSDS用途与合成方法氢氧化钠价格(试剂级)上下游产品信息新闻专题中文名称:氢氧化钠中文同义词:苛性碱;苛性钠,氢氧化钠,烧碱;烧碱(固体);固碱;苛性曹达;钠氧条;片碱;苛性钠片英文名称:Sodiumhydroxide英文同义词:AAcausticsoda,causticsoda,bead(dot);causticsoda,dry(dot);causticsoda,flake(dot);causticsoda,granular(dot)CAS号:分子式:HNaO分子量:40EINECS号:231-659-4相关类别:INORGANIC&ORGANICCHEMICALS;有机无机化工;IAdsorbents,FilterAidsandDryingAAChromatography/CEREluentconcentratesforICAIonCS;SN-SZ;Purissp.a.ACS;Q-S,Purissp.a.ACS;BasesolutionsCAOtherAdditivesVolumetricSHPLC;HPLCBHPLCBHPLCBuffers-SolutionChromatography/CERSBaseSolutionsT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涂上盐
练习题及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涂上盐酸溶液B.在滴有石蕊溶液的水中通入CO2后溶液变红,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了酸C.酚酞和NaOH混合溶液中加稀硫酸红色褪去,说明硫酸与酚酞发生了反应D.熟石灰涂在墙体表面后变硬,原因是熟石灰溶解度减小而析出
所属题型:单选题
试题难度系数:偏易
答案(找答案上)
A、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在滴有石蕊溶液的水中通入CO2后溶液变红,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C、酚酞和NaOH混合溶液中加稀硫酸红色褪去,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中和反应,而不是硫酸与酚酞发生了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干燥后墙面变硬,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三年级化学试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涂上盐”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二氧化碳的性质、
碱的性质、
中和反应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化学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高考考点较多,为方便查找相关知识点,下面是沪江小编为您整理的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化学实验操作应遵循的七个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4.&固体先放&原则。
5.&液体后加&原则。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化学实验中的&七个关系&详细解释:
(1)先后关系
①向试管中装人固体粉末时,先将试管倾斜,把盛药品的药匙送至试管底部,然后让试管直立,使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向试管中放入块状固体时,先把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使固体缓慢落到试管底。
②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先在滴瓶外面挤压胶头排出滴管内的空气,然后再伸入滴瓶内松手吸取液体。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然后称量。
④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先把仪器外壁擦干,然后再加热。
⑤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盛放药品的部位固定加热。
(2)左右关系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②连接实验装置时,应按从左到右(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拆除时顺序相反。
③橡胶塞和橡胶管与玻璃管连接时,左手拿橡胶塞或橡胶管,右手拿玻璃管(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给容器塞橡胶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塞子。
(3)上下关系
①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与桌面大约成45。角)。
②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③手拿试剂瓶倾斜液体试剂时,应让标签向上对着手心。
(4)正倒关系
①取试剂瓶里的药品时,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
②用胶头滴管取完液体时,胶头滴管应该正放 (保持胶头向上),而不能倒放或平放。
(5)多少关系
①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②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得超过酒精灯答积明了2/3。
③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蒸发皿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
(6)内外关系
①用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外焰加热。
②使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悬空在试管口的止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
(7)高低关系
过滤时,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实验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可直接加热
(2)拿取试管时,用中指、食指、拇指夹住距试管口1/3 处:振荡时,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夹持试骨的上端,使用腕力甩动试管底部。
(3)加热时要使用试管夹
(4)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使试管与桌面成45。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5)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6)加热前试管外壁擦干,加热时受热要均匀,不受碰到酒精灯的灯芯
(7)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1)用坩埚钳夹持,放在三脚架或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加热
(2)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破裂
(3)加热后不能直接放到实验桌上以免烫坏实验桌
(4)液体量多时可直接加热.量少或黏稠液体要垫石棉网加热
(1)可以直接加热
(2)不可连续高温使用,以免端头脱焊掉落
(3)用后洗净擦拭干净.防止反应物与燃烧匙反应或生锈
(1)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士均匀,以防受热不均而炸裂
(2)溶解固体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搅拌时玻璃捧不能接触器壁,防止碰破烧杯
锥形瓶,烧瓶(圆底,平底)
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以防受热不均而炸裂
(1)酒精量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得少于1/4。量多受热易溢出,量少则酒精蒸气易引火爆炸
(2)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防止酒精溢出发生火灾
(3)应用外焰加热,外焰酒精充分燃烧,温度高
(4)熄灭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而且要反复盖两次,目的是防止火焰进入灯内引燃酒精失火,同时防止下次用时打不开
(1)不允许加热,防止受热破裂
(2)用于物质和气体的某些放热反应时,集气瓶内要放人少量水或细沙,以防止受热炸裂
(3)集气瓶和广口瓶外形相似,但磨口的部位不同,集气瓶磨砂在瓶口上表面,广口瓶磨砂在瓶口内侧
滴管,滴瓶
(1)瓶塞不能弄脏、弄乱,防止沾污试剂:
(2)盛放碱液改用胶塞:
(3)有色瓶盛见光易分解或不太稳定的试剂:
(4)滴瓶上的滴管专用,不可冲洗;
(1)使用前先调零:
(2)不能在托盘上直接放置药品,用称量纸或小烧杯称量;
(3)左物右码,添加砝码顺序应从大到小:
(4)用镊子取用砝码、拨游码
(1)不可加热,不可作反应容器:
(2)根据液体的量选择规格;
(3)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1)过滤时,要使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用水湿润滤纸并使之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能留有气泡
(2)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避免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分液漏斗的下端不必插入液面以下
(1)铁圈、铁夹方向应与铁架台底盘同侧;
(2)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
(3)夹持玻璃仪器时,勿过松或过紧,应以恰好使玻璃仪器不能移动,以防仪器脱落或夹碎
(1)夹在试管中上部;
(2)从试管底部套入、取出;
(3)拇指不要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
(1)尖端向上平放在实验台上;
(2)温度高时应放往石棉网网上
(1)水不要加满,防止实验时有水溢出
(2)防止打碎,不能加热
(1)每次用完及时用纸擦干净
(2)保持洁净、干燥
(1)搅拌时切勿撞击器壁,以免碰破容器;
(2)注意随时洗涤、擦净;
(3)过滤或转移液体时,使液体沿玻璃棒流下,防止液体洒出或溅出
不能与水接触,防止石棉脱落或铁丝生锈
刷洗试管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容器
(1)温度计不允许测量超过它的最高量程的温度
(2)温度计不能当搅拌器使用,以防水银球破裂
(3)刚刚测量过高温的温度计不可以立即用冷水冲洗,以防骤冷破裂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粉需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
量筒读数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沾污。
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
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蘸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
化学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
使用酒精灯时烫伤
立即用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烫伤膏
使用玻璃管时划伤手指
立即进行消毒再包扎处理
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
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浓硫酸飞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误服氯化钡溶液
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
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
实验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1)防倒流倒:吸用试管加热固体时,试管底部要略高于管口,如用KClO3和MnO2、KMnO4制取氧气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容易发生倒吸,要注意熄灯顺序。
(2)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或用CO、H2还原Fe2O3、CuO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3)防暴沸:加热液体或蒸馏时常在加热的装置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4)防失火:实验室中的可燃物质一定要远离火源。
(5)防腐蚀:强酸、强碱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如果皮肤上沾有强酸、强碱要用水冲洗,再涂抹3%一5%NaHCO3 溶液、硼酸,
(6)防中毒:在制取或使用有毒气体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注意尾气处理。如用CO还原Fe2O3、CuO要处理好尾气.
(7)防炸裂:普通玻璃制品都有受热不均匀易炸裂的特性,因此:
①试管加热时先要预热;
②做固体在气体中燃烧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预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③注意防止倒吸。
(8)防堵塞: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9)防污染:
①已取出的未用完的试剂一般不放回原瓶(块状固体。如钠、白磷除外);
②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不伸入瓶内,不接触试管壁;
③取用试剂时试剂瓶盖倒放子桌面上;
④药匙和胶头滴管尽可能专用(或洗净、擦干后再取其他药品);
⑤废液及时处理。
(10)防意外:
(1)中毒事故防止和处理一氧化碳中毒时应迅速离开所处房间,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误食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银盐等)应立即服用生蛋白或生牛奶。
(2)火灾处理
①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②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③会用干粉及泡沫火火器;
④拔打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 &120&,也可拨&110&求助;
⑤因电失火应先切断电源,再实施灭火。
切记多个&不能&
1.使用胶头滴管&四不能&:不能接触容器内壁,不能平放和倒拿,不能随意放置,未清洗的滴管不能吸取别的试剂。
2.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碱性滴定管不能装酸性溶液及氧化性溶液。
3.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互用。
4.烧瓶、烧杯、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
5.药品不能入口或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处(Na、K、白磷等危险品除外),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6.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7.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测液体温度计时不能与容器内壁接触。
8.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9.量筒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溶液。
10.酒精灯的使用不能用灯,不可用嘴吹灯,燃着时不可加酒精。
1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时,定容摇匀后液体低于刻度线时不能再加蒸馏水。
12.试纸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
13.用试管加热液体,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14.进行焰色反应选用材料本身不能带有颜色,最好选用铂丝或无锈铁丝。
15.浓硫酸与其液体(水、稀硫酸、乙醇、苯等)混合时,不能将其他液体倒入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倒入其它溶液中,以免出现液体飞溅等危险。
&数据&归类
1.托盘天平的准确度为0.1g;在测定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为保证加热过程中使结晶水全部失去,实验中需加热、称量、再加热、再称量,直到最后两次称量不超过0.1g。
2.滴定管的准确度为0.01mL。
3.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能少于容积的1/3,也不能多于2/3。
4.试管在加热时,所盛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且要与桌面成45&角。用试管夹夹试管时应夹在离管口1/3处。
5.烧杯、烧瓶加热时,盛液体量均在容积的1/3~2/3处,蒸发皿加热液体时,盛液体量不宜超过容积的2/3。
6.液体取用时,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2mL。
7.配制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烧杯、玻璃棒要洗2~3次,用烧杯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时,一般加到距离刻度线和1~2mL处,再用胶头滴管定容。
8.酸碱指示剂的用量一般在2~3滴。
9.用pH试纸测出溶液的pH,不能含有小数;任何水溶液,H + 或OH - 的浓度均不能为&0&,而是大于&0&。
10.滴定管的&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部(但不是最上端),在量取液体体积时,液面不一定要在&0&刻度,得要要&0&刻度以下;滴定管读数时装液或放液后,需观察1~2分钟才能观察液面高度。
11.量杯、量筒、容量瓶没有&0&刻度;温度计&0&刻度在温度计的中下部。
12.托盘天平中的零刻度在标尺的最左边,天平在使用时要调&0&,使用后要回&0&。
13.实验记录中的一切非&0&数字均是有效数字。
14.焰色反应完毕,要把铂丝放在盐酸中浸渍2~3分钟,再用蒸馏水洗净,保存在试管中,使它洁净不沾污垢。
15.需恒温但不高于100℃,可用水浴加热。如溶解度的测定、苯与混合酸的反应、酚酞树脂的制备、银镜反应的发生等。
注意特征&标志&
1.仪器洗净的标志:以其内壁附有均匀水珠,不挂水珠,也不成股流下。
2.中和滴定终点的标志:滴入最后一滴液体溶液颜色发生突变且半分钟内保持不变。
3.容量瓶不漏水的标志:加入一定量的水用食指摁住瓶塞,倒立观察,然后将容量立正,并将瓶塞旋转180&年塞紧,再倒立,均无液体渗出。
4.容量瓶、量筒、移液管、滴定管中液面达到刻度线的标志:平视时,液面凹面与视线相齐。
5.用排气法收集气体时,收集满的标志:用湿润的试纸靠近瓶口,试纸变色。
6.天平平衡的标志: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大小&关系明确
1.试剂保存在某液体中,试剂密度应大于液体密度(如锂可保存在液态石蜡中而不能保存在煤油中)
2.称量时先估计出其质量,加砝码的顺序是先大后小,再调游码;去游码时次序相反。
3.使用干燥管干燥气体时(或除杂时),气体的流量应是从大管进从小管出(即大进小出)。
4.溶解气体时,溶解度较小者(SO2、H2S等)可把导管直接插入水中,而溶解度较大者(NH3、HCl等)需在导管末端接一倒扣的三角漏斗,让漏斗边缘稍接触液面,以防止倒吸。
5.药匙两端为大小两匙,取药品多时用大匙,少时用小匙。
6.装入干燥管内的药品颗粒不能太大或太小,太大时干燥管效果不好,太小时气体不通畅。
7.固体药品要保存在广口试剂瓶中,液体药品要保存在细口试剂瓶中。
考点名称: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碳氧化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动物呼吸,是一种窒息性气体。在空气中通常含量为0.03%(体积),若含量达到10%时,就会使人呼吸逐渐停止,最后窒息死亡。
表面张力:约3.0dyn/cm
二氧化碳分子结构很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会与织物发生化学反应。
没有闪点,不燃;无色无味,无毒性。
液体二氧化碳通过减压变成气体很容易和织物分离,完全省去了用传统溶剂带来的复杂后处理过程。
液体CO?和超临界CO?均可作为溶剂,尽管超临界CO?具有比液体CO?更高的溶解性(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高溶解性,并兼备气体的低粘度和高渗透力)。但它对设备的要求比液体CO?高。综合考虑机器成本与作CO?为溶剂,温度控制在15℃左右,压力在5MPa左右。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呼吸;
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为酸性氧化物,易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
CO2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和水:
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反应常用于检验CO2的存在:
CO2与碱作用还可能生成酸式碳酸盐:
CO2中碳为+4价,可被某些强还原剂还原,如与赤热的碳作用还原成CO,CO2与活泼金属作用被还原成碳:
CO2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CO2和H2O合成碳水化合物。 二氧化碳可与金属镁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由此可证明二氧化碳也可以帮助金属镁燃烧,这属于特例。
二氧化碳用途:
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又不支持一般燃烧物的燃烧,同时二氧化碳的密度又比空气的密度大, 所以常用二氧化碳来灭火。用二氧化碳来隔绝空气,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固体的二氧化碳(干冰)在融化时直接变成气体,融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了周围的温度。所以,干冰经常被用来做致冷剂。
用飞机在高空中喷撒干冰,可以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从而形成人工降雨。
在化学工业上,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大量用于生产纯碱、小苏打、尿素、碳颜料铅白等。在轻工业上,用高压溶入较多的二氧化碳,可用来生产碳酸饮料、啤酒、汽水等。  
用二氧化碳贮藏的食品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本身的抑制作用,可有效地防止食品中细菌、霉菌、虫子生长,避免变质和有害健康的过氧化物产生,并能保鲜和维持食品原有的风味和营养成分。如瑞典一家公司就推出了用充满了100%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包装、容器、贮藏室来贮藏肉类的新方法。全球知名的技术集团ABB宣布在北京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建造两个温室气体化学实验室,他们将转让约150-200万美元的设备,及派出相关的科研人员,以帮助中国提高技术水平以减低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在能源、工业及运输业领域所造成的温室废气排放。
在位于瑞士的ABB研发中心指导下,该课题初期将主要就催化等离子体转化温室气体合成高 品质液体燃料等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二氧化碳是困扰地球的主要温室气体,而中国因为燃煤等因素,有可能成为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研究通过某些技术把二氧化碳转化成为高品质的液体燃料,将是既消除污染又增加能源的、有利而无害的好事。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在自然界,二氧化碳保证了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海洋中浮游植物呼吸的需要。
考点名称:
碱的性质:
(1)发生中和反应
(2)碱可以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3)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4)碱可以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等。
碱的共同性质:
1.碱的水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呈一定的颜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
2.某些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盐
3.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
4.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碱和新的盐
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HCl=NaCl+H2O
(碱) (酸)(盐)(水)
3)Ca(OH)2+CO2=CaCo3&+H2O
(碱)(非金氧化物)(盐)(水)
4)2NaOH+CuSO4=Cu(OH)2&+Na2SO4
(碱)(盐)(新j碱) (新盐)&
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属于碱。除这两种碱外,常见的碱还有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的氢氧化铝[Al(OH)3)。
(2)晶体(固体)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表而潮湿而逐步溶解的现象叫做潮解。氢氧化钠、粗盐、氯化镁等物质都易潮解,应保存在密闭干燥的地方。同时称量 NaOH固体时要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放在纸上,防止 NaOH固体潮解后腐蚀天平的托盘。
(3)熟石灰可由生石灰(CaO)与水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
常见的碱有NaOH、KOH、Ca(OH)2、氨水的特性:
①氢氧化钠(NaOH)俗名苛性钠、火碱、烧碱,这是因为它有强腐蚀性。NaOH是一种可溶性强碱。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可用作碱性气体(如NH3)或中性气体(如H2、O2、CO等)的干燥剂。NaOH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固体。NaOH溶液可以腐蚀玻璃,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的玻璃塞,只能用橡胶塞。
②氢氧化钙[Ca(OH)2]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其水溶液称为石灰水。Ca(OH)2也有腐蚀作用。Ca(OH)2与C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常用于检验CO2。 Ca(OH)2+CO2=CaCO3&+H2O Ca(OH)2能跟Na2CO3反应生成NaOH,用于制取NaOH。反应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③氨水(NH3&H2O)是一种可溶性弱碱,NH3溶于水可得氨水。有刺激性气味,有挥发性。将氨气通过盛放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氮气、水和铜,其反应方程式为: 2NH3+3CuO=(加热)=3Cu+N2&+3H2O,说明氨气具有还原性。
此外,KOH、Ba(OH)2也是常见的可溶性强碱。不溶的碱大多是弱碱,如:Fe(OH)3、Cu(OH)2等。他们的共同性质是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考点名称:
中和反应的定义:
中和反应(neutralization reaction)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
酸碱滴定中三个重要的点:
当量点:酸的当量数=碱的当量数(二者正好完全反应)
终点:指示剂变色的点.
中和点:酸碱滴定过程中,容易恰成中性的点. 即pH=7
&注意:(当量点才是恰好完全反应的点)
当量点不一定等于终点.
当量点不一定等於中性.
当量点无法直接观察到,滴定时酸碱的强弱不同,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酸碱性就不同,需选择适当指示剂使终点等于当量点,以作为判断标准.
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在土壤里,由于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空气污染造成酸雨,也会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呈酸性,这些都不利于作物的生长。施用适量的碱,能中和土壤里的酸性物质,使土壤适合作物生长,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土壤中的钙离子增加后,能促使土壤胶体凝结,有利于形成团粒,同时又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工厂里的废水常呈现酸性或碱性,若直接排放将会造成水污染,所以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碱性污水需用酸来中和,酸性污水需用碱来中和,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来进行中和处理。生成硫酸钙沉淀和水。
3.用于医药卫生
(1) 人的胃液呈酸性,当胃液的PH值为0.8~1.5时,有助于食物消化.如果胃酸过多就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一些碱性药物,使碱与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用含氢氧化铝 的药片治疗胃酸过多,生成氯化铝和水。
(2)被蚊虫叮咬后可在患处涂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蚊虫能分泌出蚁酸)
4.调节溶液酸碱性
在科学实验室里,经常要把溶液的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就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调节溶液的PH.
5.厨房中的应用
松花蛋中含有碱性物质,人们在食用它时常加一些醋,以中和其碱性,使松花蛋美味可口:在蒸馒头时,人们在经过发酵的面粉里加一些纯碱,以中和发酵产生的酸,这样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涂上盐”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