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丨骑马与砍杀五胡十六国国政权的“汉化”可信吗

五胡十六国 - 搜狗百科
五胡十六国
十六国时期(公元301年——公元460年 ),以
五胡在中国北方范围内相继建立的国家,而北魏
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
五凉、四燕、
二赵、一成、一夏
),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实际上这一时期国家数目远多于16。
胡人偶有内附,
魏晋时期则将胡人大量内迁。由于
晋廷的虚弱腐败和胡汉矛盾,
后纷纷举兵,史称
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
掠夺与屠杀不断。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等发展走向。
带给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难到
凉州、辽东以及,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在诸国混战期间,
苻坚一度统一北方,但在南征东晋时,于
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
北魏立国后,经过
及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
五凉四燕、 三秦 二赵、一 成一 夏
Five Huns Sixteen Regime
匈奴、 羯、 鲜卑、 羌、 氐
301年-460年
在统一北方和 渡江灭孙吴一统天下的 基础上,本可以继续秦汉统一之格局,但是 司马王朝走的是 门阀政体之制度。由此造成社会各个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动摇了 晋王室统治的基础。在西晋时期,五胡居于西晋北方、西方的边陲地区,对晋王朝呈现半包围局面。五胡在 八王之乱后纷纷举兵,
史称 五胡乱华。
在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等发展走向。 永嘉之祸带给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难到 凉州、辽东以及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在诸国混战期间, 前秦皇帝 苻坚一度统一华北,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
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
五胡十六国
北魏立国后,经过 、 拓跋嗣及 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北方各族的内徙造成严重的民生经济损失,各民族在互相抗衡、屠
五胡十六国杀中也展开合作与融合。各国的君主为了增强实力,也在各自的根据地上实行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得各地区在华北动荡荒乱的背景下,形成局部稳定的局面。该时期的持续到南北朝时期,最后于隋朝时期完全融合。
此外,几乎在同一时期,欧洲的 也在经历被 、 匈人等游牧民族入侵,史称“蛮族入侵”。
司马王室南迁。而北方的黄河流域则成为各少数民族的逐鹿之地,直至东晋灭亡,东晋也无力收复故地,同时故地北部风雨飘摇, 崔鸿著《 》,此时期统称“十六国”。是一个习惯性统称。
五胡十六国时期,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 五胡和汉族的河
五胡十六国西张氏除了建立 、 、 、 西凉、 北凉、 前赵、 后赵、 前秦、 后秦、 西秦、 前燕、 后燕、 南燕、 北燕、 、 等十六国之外,此外还有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的 、 代国、 、 、 、 、 西蜀和 等,实际远不止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兴替的历史相当繁乱
,这里仅述其大势。以 为界,
这百来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既人们常说的“胡亡氐乱”。 永嘉(307-313)之乱后“五胡”所建立的多个政权一度为前秦政权所统一,但淝水一战失败后顷刻之
间便土崩瓦解。第二阶段更是祸乱不息, 前秦灭亡后北方重又分裂,关中、关东、陇右政局纷乱,民族之间的斗争又出现一个高潮,社会动荡比以前更厉害。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 ”
。后来,,出现四个王朝(分别是 西魏、 东魏,西魏被北周取代、东魏被北齐取代)。
五胡十六国时期是北方(有时包括蜀地)在西晋灭亡为 匈奴、 鲜卑、羯(匈奴别支)、羌和氐(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巴氐、仇池氐),代表建立北方诸国的主要民族。但实际上建立者还有汉族(前凉、西凉、北燕等)、 丁零族(翟魏)、北羌、巴、、杂胡、铁弗、乌桓、九大石胡、姜、扶余、坚昆等族。
“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 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小的七十八个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北夏等国。
西晋末年,全国有二十一州,大致在淮河、 、 秦岭以北为司、兖、豫、青、徐、冀、幽、平、并、雍、凉、秦(略有参差,部分州伸展至长江流域),以南为梁、益、宁、荆、江、湘、扬、交、广九州。约当西晋北方十二州及南方梁、益二州地,各政权境域一般不大,但往往分置许多州,以致州境缩小,如在位时,前赵约占西晋雍秦两州,却分为雍、秦、朔、幽、益、并六州;苻坚在位时,前秦地域最大,约有西晋十四州,共分为司隶、雍、秦、南秦、洛、豫、东豫、并、冀、幽、平、凉、河、梁、益、宁、兖、南兖、青、荆、徐、扬二十二州;北燕仅有西晋平州之半,也设平、幽、冀、并、青五州。
五胡十六国
各政权为求虚名,以示境域广大,常将境外的州,取其旧名置于境内,造成西方的州名移至东方,南方的州名移至北方等,例如 后燕置 雍州于长子(今属山西)。时,汉置 荆州于洛阳,成汉置荆州于巴郡(今四川重庆);刘渊时,汉置幽州于离石(今属山西);刘曜时,前赵置幽州于北地(今陕西耀县);南燕置幽州于发干(今山东聊城西),夏置幽州于大城(今内蒙古 东南);南燕置并州于阴平(今北),北燕置并州于白狼(今),置青州于(今一带);前赵置益州于仇池(今甘肃西和南),西秦置益州于川(今上游一带),等等。各政权并存时,往往同时存在几个同名异地的州,如北燕、南燕、夏、北魏同时有幽州,后秦、北燕、北魏同时有冀州和并州等。
西晋永嘉以后,人民大量流迁,东晋设置,以管辖南迁人民,另一部分人北迁到东北和西北,十六国也有专为流人设置的郡县。约317年,慕容以流迁到辽东的冀州人设冀阳郡,豫州人设郡,青州人设营丘郡,并州人设唐国郡。
五胡十六国
347年前燕废冀阳成周营丘等郡,以勃海人为兴集县,河间人为宁集县,广平、魏郡人为,东莱、北海人为育黎县,吴人为吴县。河西走廊西晋末已有为流民设置的郡县,301年,为凉州刺史,以秦、雍流人设武兴郡(今甘肃武威西北)。苻坚建元末年,江汉人万余户、中州人七千余户、武威及张掖以东人数千户西迁敦煌、晋昌,西凉建初元年(405),以南人置,中州人置广夏郡,余置武威、武兴、张掖三郡。这些郡县略同于东晋南朝的侨州郡县,只是并未全部采用流人原籍的地名。
十六国一些政权,如前赵刘聪置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余万,万户置一内史。凡内史四十三,主要统辖汉人;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十万落,万落置一都尉,主要统辖胡人。其他还有镇、城等,如后秦有匈奴镇、西秦有大夏镇等;夏的州均置于城,州以下未见有郡、县记载。
长年的战争使得中国的人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太康元年(280年)统一全国后,根据《 》记载,太康元年(280年)全国有2,495,804户,16,163,863人。
根据主编的《》、《 》,由于的存在,许多户口被隐藏,西晋的实际户口为在册户口的2倍多,最高时大约是300年前后,有3500万人,其中北方2450万人,南方1050万人。
东晋建立后人民为躲避胡人残暴统治和屠杀,未免战火纷纷大量的南迁。这一时期一共有六次南迁高潮,累计合计迁入过百万,东晋因而设置了许多侨郡侨县以安置北方流民,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
除了南下之外,尚有许多黄河沿线的汉族投奔凉州张氏政权、辽东慕容氏政权甚至幽州王氏。慕容氏积极招纳移民,还仿效东晋政府在辽东设置了一些侨县。
十六国主要有“五凉”(、北凉、西凉、、)、“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三秦”(前秦、西秦、后秦)、“二赵”(前赵、后赵)和北方的 政权,南方的政权。
(301—376)汉族
西晋凉州刺史 张轨及其子 守土保境,百姓纷纷前来避乱。张氏子孙世代据守凉州,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汉人士族在那里传授 儒学,保存了失传的一些经籍和学说。州治 姑臧(今甘肃武威),为西北汉文化的中心。
五胡十六国
张氏虽然接受东晋封号,但由于与东晋相距万里,实际上也是一个割据政权,前凉先后打退了、 石虎的进攻,又西越 流沙,攻龟兹,西域诸国先后归附。后又击败 戌己校尉 ,在其地设立 高昌郡,控制了从 陇西到高昌的广大地区,盛时疆域覆盖今甘肃、新疆及内蒙古、青海各一部分。376年,前秦天王 苻坚以十三万步骑大举进攻, 投降,前凉灭亡。前凉,共传6世9主,立国凡75年。
前凉君主表
庙号谥号君主在位时间 太祖张轨301——314高祖昭王张寔314——320太宗成王320——324世祖文王324——346世宗张重华346——353英宗哀王353——354(约两周)高宗威王354——355烈宗冲王355——363神宗悼王张天锡363——376
前凉统治地区出现的其他势力年号
386年二月—十一月
注:前凉一直使用西晋年号建兴,但北宋 龚颖的《运历图》曾记载张寔年号永安;张茂年号永元;张重华年号永乐;张玄靓年号太始;张天锡年号太清,因有争议,不收录。
南凉(397-414年)鲜卑族秃发乌孤
都 乐都(今属青海),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部分地区。秃发即“ 拓跋”的异译,为的一支,被称为河西鲜卑。秃发乌孤时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为中心,势力不断发展。初附于后凉,但于397年与后凉决裂后,乌孤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史称 南凉。
五胡十六国
399年迁都于乐都,后乌孤死,弟 继位,徙都 西平(今)。
401年秃发利鹿孤改称河西王,次年死,其弟继位,改称凉王,迁回乐都。
自404年后南凉为争夺 河西走廊而与邻国连年征战,以致农牧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连年不收,国力渐衰。
414年西秦趁南凉进攻乙弗部,乘机袭取乐都,后南凉降于西秦,南凉遂亡。
397年-399年
秃发利鹿孤
400年-402年
365年―415年
402年-404年
408年-414年
(397-460年)卢水胡(
一说赀虏)
都 张掖(今属甘肃)。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各一部。
397年进攻西秦失败, 吕光杀死从征的部下沮渠罗仇兄弟,罗仇侄 蒙逊遂以会葬为名,与诸部结盟起兵反抗吕光,并与从兄男成推 段业为凉州牧、 建康公。
五胡十六国
399年段业入据张掖,自称凉王。
401年段业杀男成, 蒙逊遂以此起兵,攻破张掖,并杀段业,自称、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建国号北凉。
412年蒙逊迁都 姑臧,称河西王,至421年灭西凉。
433年蒙逊死,子牧犍继位。
439年北魏大军围攻姑臧,牧犍出降,蒙逊弟无讳等率残余势力西走,迁都 高昌,460年为 柔然所灭。
在位年月纪年及备注文王
397——401
神玺397-399
366——433
401——433 
永安401-412
玄始412-423/424
真兴423/424-425承阳425-427
承玄428-431
义和431-433
(沮渠茂虔)
433——439自建年号
缘禾433-435太缘435-437
437建平437-439拓王沮渠无讳?——444439——444初期沿用建平承平443-460武拓王沮渠安周?——460444——460 沿用承平
(400-421年)汉族李暠
都酒泉。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酒泉、 敦煌一带,西抵新疆葱岭。400年,据敦煌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公,并设官建号,发兵攻下玉门以西各城,控制了西域,建国西凉。401年,沮渠蒙逊杀段业,建北凉。自此常对北凉作战。405年迁都酒泉,并徙胡、汉各族二万余户于酒泉一带,以汉人一万户侨置会稽、广夏二郡,余户则分置武威、 武兴、张掖三郡。北凉沮渠蒙逊每年进攻,西凉力不能敌,故与北凉通和立盟,后北凉背盟进攻,不得不迎战。417年病死,子 继位,继续与北凉作战。420年歆闻沮渠蒙逊南伐西秦,遂率军三万攻北凉都城张掖,途中为逊所败杀。同年,歆弟 李恂据敦煌称 冠军将军、凉州刺史。421年三月蒙逊攻破敦煌,恂自杀,西凉灭亡。
400年十一月—404年
405年—417年二月
417年二月—420年七月
420年十月—421年三月
386—403年)氐族吕光
后凉是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 吕光建立的政权。其国号以地处 凉州为名。 苻坚前
,苻坚派 太尉吕婆楼子吕光率兵经营西域,吕光攻破 焉耆、龟兹等三十六国,俘获大量珍宝和马匹。东晋太元八年(383年)淝水之战后,吕光回归姑臧(今甘肃武威)。苻坚被害后,吕光于386年入据凉州,建立后凉。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一部分。399年吕光卒,子 吕绍继位, 吕纂又杀吕绍自立。401年 吕隆(吕光弟 吕宝之子)又杀吕纂自立,国势益衰。403年,吕隆因 后秦、 、 北凉交相攻逼,降于后秦,后凉亡。
生卒及在位年月
太安386十月-389
401-403-416
表注:①吕光
“太安/大安
”年号有二种说法。其一,《 》载: 吕光得秦王坚凶问,举军缟素,谥曰文昭皇帝。冬,十月,大赦,改元
大安。其二,《 》载: 光始闻 苻坚为 所害,奋袂哀怒,三军缟素,大临天城南,传檄诸州,期孟冬大举。谥坚为文昭皇帝。十月,大赦境内,改建元为
太安。《 晋书
·载记》载:光至是始闻 苻坚为姚苌所害,奋怒哀号,三军缟素,大临于城南,伪谥坚曰文昭皇帝,长吏百石已上服斩缞三月,庶人哭泣三日。光于是大赦境内,建元曰
太安,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邻护 匈奴中郎将、 凉州牧、酒泉公。② 吕光以孝武太元十二年定 凉州,十五年(390)僭立,至隆凡十有三载,以安帝元兴三年灭。
(307—370)鲜卑
前燕是 鲜卑族慕容皝所建,该族原居住在 辽河流域。公元307年,称单于,开始割据。337年慕容皝称 燕王,以龙城(今)为国都,招徕移民,组织屯田垦荒。地租比率,用官牛者,民得收获物十分之四;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前燕社会较安定,许多劳动人民都逃到这里,并带来了生产技术,促进了这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慕容氏仿效东晋,设立了许多侨县来安置侨民。 灭后,迁都蓟,五年后,又迁于邺。
五胡十六国
迁都后,统治集团的生活日益腐朽,政治也渐趋黑暗。皇帝慕容儁有后宫四千余人,僮仆四万余人,穷奢极欲,日费万金。太傅极力搜刮人民的财产,强占田地,还封固山泽,平民乃至军队砍柴打水,都要纳钱,其所搜刮的钱绢,堆聚如山。此外,贵族官僚们还大量的占有庇荫户,总数更超过国家控制的户口,致使国家的赋税征收和徭役调发都很困难,以致府库空虚,士气低落。, 前燕贵族内部又发生了激烈的斗争,贵族 投降前秦苻坚。苻坚以 王猛为统帅,慕容垂为先锋,率步骑三万人进攻前燕,攻占洛阳。次年又以六万人大败慕容评四十余万人。后攻下邺城,俘获 ,前燕灭亡 。此时前燕的人口近千万(245万户),占了当时北方的一大半。
姓名庙号谥号生卒在位时间纪年及正朔慕容廆 269——333307——333奉晋正朔 
297——348九333——348九奉晋正朔 2.文明帝燕王纪年 
景昭帝319——360348——360 自建年号352·十一~357357·二~360
 幽帝350——384360——370360~370·十一
说明:1、因慕容儁的“儁”字,又作“俊”。2、农历的某某年可能进入阳历的下一年,因此未必精准,但本表是比较准确的。如:建熙十一年(元始321岁年)十一月从370年12月5日到371年1月2日。
(398—410)鲜卑族慕容德
建都广固,盛时控有今河南及山东部分地区。 为后燕帝时,以其叔父慕容德镇守邺城。公元397年,北魏攻后燕都城中山,宝北逃奔至龙城,后北魏破中山,后燕被分成二部。在 压力下,慕容德弃邺南下,398年(魏天兴元年),率户四万徙至滑台,自称燕王,史称南燕。次年,北魏攻占滑台,德遂率众迁广固(今山东 益都西北),改称皇帝。南燕建立后,据有青、兖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胡汉大族竞相荫庇、部曲,形成“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晋书·慕容德载记》)的局面,严重影响国家的赋役征发。405年,慕容德死,兄子 嗣位,但好游乐,委政宠幸,又诛杀功臣,赋役繁重,百姓困苦。公元409年,东晋率师北伐,次年攻下广固,超被俘斩,南燕灭亡。
谥号名字年号
慕容德(在位:398年—405年)
?或398年—399年
诸书未言燕平年号之事,所据不详
建平400年——405年九月 6年  末帝
慕容超(在位:405年—410年)
405年九月—410年二月
(384—407)鲜卑
,慕容垂被苻坚派往邺城。当时镇邺的是苻坚苻丕。其时, 丁零族翟斌在河北起兵,苻丕遂派慕容垂前去镇压。慕容垂欲乘机脱离 控制,晋太元九年(384年),在莱阳自称大将军、、燕王,随后进兵围邺。这时,东晋北伐军已深入河南、山东,并正开始北渡黄河,被围的苻丕向晋军求救。晋太元十年(385年)晋龙骧将军 被慕容垂打败,苻丕从邺城撤往晋阳,慕容垂占领整个河北地区后,于386年自称皇帝,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史称后燕。398年北魏攻破中山,后燕被分成两半。南部由慕容德割据,称南燕。北部则于407年被夺权,江山改姓。
后燕君主表
384年正月—386年二月
386年二月—396年四月
396年四月—398年四月
397年五月—七月
397年七月—十月
398年四月—七月
398年十月—398年十二月
399年正月—401年七月
401年八月—406年十二月
407年正月—七月
(407—436年)高云
后燕建始元年(407年),在的支持下,慕容宝养子高云取得后燕政权。北燕太平元年(409年),高云被部下所杀,冯跋自称燕天王。冯跋“励意农桑,勤心政事,乃下书省徭薄赋”,改变了后燕慕容熙时“赋役繁苦,百姓困穷”的情况。出土的北燕宰相 冯素弗墓葬中的文物,其所表现的官制、葬制、舆服制度,都与中原一致,说明这个原来东部鲜卑居住区,经济、文化已基本提高到中原水平。以后屡遭北魏的进攻,北燕太兴六年(436年),燕帝因无法抵挡北魏入侵,只好焚毁龙城宫殿,带领宗室及大批臣民东逃至,北燕灭亡。
407年七月—409年十月
409年十月—430年
二十二年九月 冯弘沿用
431年—436年五月
(350—394)氐族 苻健
之一,为 氐族苻健所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六主,共四十四年。前秦的领土面积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处在第一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政权,是中国古代“最早尝试由少数民族来统一全国”的历史政权”。早在公元333年,后赵主石虎徙秦、雍及氐、羌十万余户于关东,以氐族酋长 (原姓蒲)为流民都督,率氐一族百姓徙居枋头(今河南东北)。石虎死,苻洪降晋,接受东晋官爵。350年,诛胡羯,关陇流民率西归。此时苻洪拥众十余万,自称大都督、大单于、 三,欲率众还关中,苻洪死,苻健继领其众,称晋征西大将军,自枋头西入潼关,氐人纷起响应。苻健遂攻占长安,据有关陇。351年称大秦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史称前秦,352年称帝,都长安。354年,东晋率军攻秦,苻健坚壁清野,355年,子立。357年苻生堂兄 苻坚杀苻生自立。苻坚即位的几年内,前秦国内相对安定,在十六国纷扰时代中,呈现一派“小康”气象。在此基础上,前秦势力渐强大,他聚集氐族武装力量,开始了统一黄河流域的征战,370年灭前燕,371年灭(今 西北)氐族 杨氏,378年取东晋的梁、益二州,376年灭,同年乘衰乱灭代,382年苻坚命率军进驻西域。至此,统一整个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苻坚自恃强盛,不断对东晋发动进攻,他的弟弟苻融和大臣们不断苦谏,劝他不可攻晋。鲜卑贵族慕容垂等却希望苻坚在战争中失败,好趁机恢复前燕的统治,都私下劝苻坚出兵。而战事主要在东线徐州一带和西线襄阳一带进行。379攻占东晋战略重镇襄阳,苻坚遂决定重新部署,全力进攻东晋。383年,淝水之战
,前秦大败。385年,苻坚被所杀,前秦逐渐瓦解。
前秦君主表
庙号谥号君主年号
太祖惠武帝苻洪  高祖景明帝苻健皇始
351年—355年五月
 废帝苻生寿光355年六月—357年五月 世祖宣昭帝苻坚永兴
357年六月—359年五月
359年六月—364年 建元
365年—385年七月
烈宗 哀平帝苻丕太安
385年八月—386年十月
太宗 高帝苻登太初
386年十一月—394年六月
 出帝窦冲元光393年六月—394年七月 高宗文宣帝苻崇延初
394年七月—十月
前秦统治地区其他势力的年号
352年正月—五月
374年六月—九月
(384—417)羌族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前秦苻坚在 溃败后
,羌族贵族姚苌于公元384年在北地(今)自称秦王。385年杀苻坚,取 长安。386年称帝,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统治区有今陕西、甘肃、河南等地。后 姚兴、 姚泓嗣位,立国共三十四年。417年为东晋 刘裕所灭。
五胡十六国
后秦君主表
384年四月—386年四月
386年四月—394年四月
394年五月—399年九月
399年九月—416年正月
416年二月—417年八月
(385-400,409-431)鲜卑族(一说赀虏)
都 苑川。盛时控有今甘肃西南部和青海部分地区。鲜卑乞伏氏在汉魏时已自漠北南出大阴山,迁往陇西,并定居于此。前秦主苻坚在位时, 酋长、国仁父 乞伏司繁被任命为 镇西将军,镇勇士川(今)。后司繁死,国仁代镇。趁着淝水之战苻坚败亡时国仁聚众十余万意图割据。公元385年,国仁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并领秦河二州牧,筑勇士城为都。388年国仁死,弟继位,称河南王,迁都 (今)。394年前秦主苻登败死,乾归尽有陇西之地,改称秦王,并于400年迁都苑川。同年败于 姚兴,遂降附后秦。409年复国,史称西秦。412年乾归死,子 乞伏炽磐继位,称河南王,迁都 枹罕(今)。414年攻灭,改称秦王。428年炽磐死,子乞伏暮末继位,政刑酷滥,民多叛亡;430年暮末欲东趋上(今甘肃天水),归附北魏,但途中遭夏主 阻击,故退保 南安(今东南)。431年 围攻南安,暮末出降,西秦遂亡。
西秦国君表
乞伏国仁(在位:385年—388年)
385年九月—388年六月
初期只是割据,没有登基称王
乞伏乾归(在位:388年—400年;409年—412年)
388年六月—400年七月
409年七月—412年八月
400年七月降于 南凉,八月又降于 后秦,409年复国
乞伏炽磐(在位:412年—428年)
412年八月—419年
420年—428年五月
乞伏暮末(在位:428年—431年)
428年五月—431年正月
(304/318-329)匈奴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称汉王。308年称帝,建都平阳。310年,刘渊死, 即位,曾兼采魏晋和匈奴旧制,实行 ,三年灭西晋。318年,刘渊的侄子 夺取汉政权,自立为帝。319年改国号为赵,史称汉赵,建都长安。建国后继续实行胡汉分治,徙氐、羌等族数十万人于长安,保持其部落编制,并在汉人统治区内恢复儒学。统治区域有今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的一部分。329年被后赵所灭。
汉赵君主表
刘渊(在位:304年—310年)
304年十月—308年九月
308年十月—309年四月
309年五月—310年六月
刘聪(在位:310年—318年)
310年七月—311年五月
311年六月—315年二月
315年三月—316年十月
316年十一月—318年六月
(在位:318年)
318年七月—九月
刘曜(在位:318年—328年)
318年十月—329年八月
见于《 》,一般认为是 石勒的太和年号之误
前赵统治地区出现的其他势力年号
(319—352)羯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319年, 石勒自称 赵王。329年灭汉赵。一年后称帝,建都(今西南)。后又迁都邺(今河北漳丘西南),史称后赵,极盛时占有山东、陕西和江苏、安徽、甘肃、湖北、辽宁的一部分。350年政权被夺取,之后冉闵又和在襄国称帝的石祗、刘显征战不休,352年最终灭亡。
后赵君主表
石勒(在位:319年—333年)
328年二月—330年八月
330年九月—333年
四年七月 石弘即位沿用
石弘(在位:333年—334年)
元年十一月 石虎即位沿用
石虎(在位:334年—349年)
335年—348年
或作 泰宁。四月 石世即位沿用;五月 石遵即位沿用,十一月 即位沿用
《》考异:“《三十国·春秋》‘虎即位,改元永熙’;《》云‘石虎即位,改建平五年为延兴,明年改建武。’”而《》并没有记载石弘改元延熙,故《资治通鉴》考异认为“误云”。“弘既号延熙,虎安肯称永熙?”
《资治通鉴》考异:“陈鸿云虎改建平五年为延兴,即是弘逾年不改元,恐鸿说误。”
石鉴(在位:349年—350年)
350年正月—
石祗(在位:350年—351年)
350年—351年
后赵统治地区出现的其他势力的年号
成汉(303—349)
之一。公元301年,巴领袖 在蜀地领导西北流民起事。304年,其子李雄在益州自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建都成都。李雄在位三十年,刑政宽和,战事稀少。338年,李雄的侄子 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统治区域有今四川和云南、贵州的一部分。347年东晋夺取成都,两年后残余势力也被东晋攻灭。
成汉君主表
李特(在位:303年)
303年—304年九月
元年二月 李流即位沿用
李雄(在位:304年—334年)
304年十月—306年六月
306年六月—310年
311年—334年
二十四年六月 李班即位沿用,十月 李期即位沿用
一般认为大武年号并不存在。《晋载记》中称“改元大武”,乃是该书转写《 》误写“改年大成”所致。“改年大成”又是因为成汉国号“大成”,《 》称“雄称帝,号大成,改元晏平”之误。
李期(在位:334年—338年)
335年—338年三月
钟渊映认为《 》没有玉衡,只有玉恒,可能是玉衡是李期所改,李雄并没有改元玉衡,而记载错误,误以为是李雄年号;也有可能是李期没有改元,而是沿用李雄年号。但是这两个年号无从考质
李寿(在位:338年—343年)
338年四月—343年
六年八月 李势即位沿用
李势(在位:343年—347年)
344年—346年九月
346年十月—347年三月
(407—431年)匈奴
亦称赫连夏。赫连勃勃曾任 后秦 姚兴的,夏元年(407年)脱离后秦,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灭掉后秦后,自回江南,留在长安的守兵力量薄弱,加上又发生内讧,赫连勃勃乘机袭取了长安。夏昌武元年(418年),勃勃在灞上即皇帝位,留儿子 赫连璝镇守长安。他每征一地,往往大肆屠城和坑杀战俘。大夏的统治是通过军事征服,因此政权很不稳定,至其子 时,因被北魏所逼,南走上邦(今甘肃天水)。夏胜光元年(428年),魏攻陷上邦,俘赫连昌。 逃奔平凉(今甘肃平凉西北),自称夏皇帝。夏胜光四年(431年),赫连定在西击 北凉时,被 所俘,胡夏亡。
夏国国君表
赫连勃勃(在位:407年—425年)
407年六月—413年二月
413年三月—418年十月
418年十一月—419年正月
419年二月—425年七月
赫连昌(在位:425年—428年)
425年八月—428年二月
或作 承阳、 永光
赫连定(在位:428年—431年)
428年二月—431年六月
(338-376)鲜卑
代是十六国时期 鲜卑在初期建立的政权。 魏晋时期鲜卑拓跋部原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东北)一带。三年(258)大人 徙居盛乐(今内蒙古 北),召集诸部,确立了在部落中的大酋长地位。力微卒,诸部离叛。晋元康五年(295)力微子禄官统部,分国人为中、东、西3部,自领东部。永嘉元年(307)禄官卒,其弟猗卢总领三部,有骑士40余万。后,晋并州刺史 刘琨表请封猗卢为代公,后进封代王。以后数传至拓跋什翼犍。什翼犍曾为质子在后赵都(今)生活多年,深受影响。咸康四年(338)即代王位,置百官,制法律,由最终转变为 。代建国三年(310)定都云中 盛乐宫,后又在故城南筑盛乐新城,发展农业。建国三十九年(376)前秦苻坚发兵击代。什翼犍兵败奔逃,被子寔君所杀。代亡。
庙号追谥姓名生卒年月年号在位时间 
拓跋什翼犍
建国(有人认为不是年号,仅表示建立国家的含义)
西燕(384-394)鲜卑
前秦苻坚灭前燕后,尽徙鲜卑入关中。苻坚淝水兵败后,政权陷于瓦解。晋太元九年(384年),前燕皇帝之弟慕容泓起兵反秦,自称 ,史称西燕。其弟 也起兵反秦,兵败后归于慕容泓。慕容泓兵势大振,有众10万。后谋臣高盖等因慕容泓执法苛暴,杀慕容泓,拥立慕容冲为 。次年(385年)慕容冲称帝,率军陷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纵兵暴掠。鲜卑贵族都想东归,不愿留在关中,太元十一年(386年)杀慕容冲。此后有数名前燕贵族和将领被拥立为君主,最后从孙 立为河东王,率众东归,击败前秦苻丕,据有长子(今西),称帝。西燕中兴九年(394年)后燕发兵陷长子,杀慕容永,西燕亡。
西燕国君表
384年四月—十二月
385年正月—386年二月
386年二月—三月
建明386年三月约两周
386年三月—九月
386年十月—394年八月
(350-352)汉族
建立者为汉人冉闵,冉闵为石虎养子石瞻(本名冉良)之子,少年从军屡立战功,素有勇名,是后赵末期著名的将领。350年,他借石虎死后诸子争位之机,通过政变夺取政权,建立国家,宣布恢复汉族身份和,国号大魏,都邺城,史称冉魏。但因为冉闵称帝交恶东晋、残杀汉族军统帅李农等政治盟友、浪费军资等一系列错误政策,导致国力空虚,外交上也四面楚歌,从建国开始就陷于和后赵残余的斗争之中。冉魏在攻灭后赵残余后又和前燕开战,很快被前燕名将击败,冉闵被杀,首都邺城则在被长期包围之后投降,冉魏仅仅存在不到两年便灭亡了。
冉闵(在位:350年—352年)
350年—352年四月
(405-413)汉族
亦称 后蜀、 ,东晋时期谯纵建立的短命政权。建都成都,亡于晋。不属于传统定义下的之一,其统治地区大抵以 四川盆地为范围。东义熙元年(405年),益州军队受命东下讨伐攻陷江陵、俘虏安帝的桓振,由于蜀军不愿离乡背景,因此发生兵变,变军胁迫时任参军的谯纵当首领,之后又攻陷成都,谯纵称成都王,西蜀建立。西蜀原不具立国条件,其能独立一隅乃因桓氏在为乱,东晋对 长江上游的控制力减弱所致。西蜀君臣亦深明此点,因此于407年向后秦自称藩属,408年东晋攻西蜀,因后秦的援助及东晋军粮尽而获胜。409年,后秦天王姚兴封谯纵为蜀王。413年,东晋于准备多年后,太尉 以 朱龄石为帅再伐西蜀,蜀军望风而溃,成都陷,谯纵自杀,西蜀亡。
(388~392)
383年后﹐黄河流域的翟斌在新安起兵反抗前秦。太元十三年(388年)丁零人首领翟辽在黄河南岸滑台(今东)自称魏天王,建立魏国,史称翟魏。翟魏以黄河为屏障,周旋于东晋、后燕、三国之间,经常骚扰进攻后燕的南部边疆。390年东晋大将败于翟辽之子翟钊,八月 刘牢之奔袭攻克 鄄城, 翟钊逃奔 。之后刘牢之与东晋另一大将夹攻滑台,翟辽大败,渡河北逃。392年,后燕分兵二路渡过黄河,灭掉翟魏。
388年二月—391年十月
391年十月—392年六月
在汉朝南北 匈奴分裂时, 。有人认为 是北匈奴的后裔,在欧洲建立了 匈帝国。在中国北方衰落后,迅速进入,匈奴与鲜卑不断混血通婚,后代称为 铁弗人,逐渐融入各民族之中。隋唐以后,不再有记载。
后赵被 灭亡后,几乎被被屠杀殆尽,仅剩下万人左右投靠了鲜卑人,后来鲜卑内乱时候打击鲜卑人,被鲜卑人报复,于是投降南梁,但没多久就爆发 ,最终被率兵伐灭。
鲜卑族建立政权后,部落大都解体,人民多转向定居农业生产,随着封建化进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时期,鲜卑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渐消亡。
原本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几支在唐初年间被 统一建立了;另外的南迁一部分在云贵高原形成十六诏,最终统一为南诏,南诏灭亡后分裂为各个民族;其余的继续南迁,与缅甸当时的各族共同书写了缅甸历史。
时期处于中国被外族侵占,北方沦陷时期,对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他是首次外族入侵中国中国北方沦陷。五胡乱华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变革时期,这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以后,中国北方长期沦陷,中国政权流亡南方,建立了东晋。原先较为先进的知识分子、农民、、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日渐富庶和繁华。形成了一种饱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而在北方殖民中国的胡人,为了更好地殖民中国,便大力的破坏中国文化,在文化上用血腥的手段逼迫中国人胡化。因此中国文化遭到野蛮的胡人的巨大血腥破坏,给隋朝恢复中国提供了难度。胡人对文明成果的破坏和对当地居民的屠杀,使得市民阶级的发展停滞,其政治上的民族隔离镇压,导致手工业者在苛刻的重负束约下,无力改进生产技术,从而迫使不断向转换。
永嘉之乱以后,华北长期陷于战争,民生经济大受破坏,人口锐减,晋室政权南下,改都建康,建立了东晋。
五胡乱华时,又有大量的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迁入。《 》、《 》记录当时,士族十不存一。唐编《晋书》卷六十五《王导传》据说:“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这就是说,南迁的人超过了半数。留在北方的汉人纷纷建立坞堡以自保。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如《》残本所称的“胡皇”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诸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记录,屠杀在数个州开展)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残暴。
迁到南方的部族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包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华北的六族(汉族、匈奴、鲜卑、羯、羌、氐)之间进行了长期混战和厮杀,如发布“屠胡令”,汉族群起响应,几乎将杀绝,其他的胡人纷纷逃出,路上又因为粮食、牲畜、财产等不断互相残杀,死伤大半。到五胡乱华的后期,除汉族和鲜卑族仍保持其势力与明显的民族认同外,匈奴、羯(匈奴中的)、羌、氐战败后或被大量屠杀,或是逐渐被同化(汉化或鲜卑化),鲜卑族拓拔部最终获取胜利,建立北魏之后逐渐统治华北地区。
(290-305)
颖伦黄桥之战301年颖乂河桥之役303年颖越荡阴之役  304年
宁平城之战
311年-315年
襄国坚城战: 石勒守护襄国之战
赵平大秦之战
晋平成汉之战
襄国之战: 冉魏攻后赵襄国之战
350年-351年
晋攻前秦之战
晋攻前燕之战/ 枋头之战
369年-370年
吕光攻龟兹之战
383年-384年
杏城镇之战
北魏灭刘卫辰之战
390年-391年
吕光攻西秦之战
后燕灭西燕之战/
393年-394年
北魏攻后燕之战
396年-398年
覆舟山之战
404年(2-3)
刘裕击桓玄之战
404年(3-5)
襄阳坚城战
/ 广固之战
409年-410年
刘裕灭后秦之战
416年-417年
大凡 刘元海以 永兴元年据 离石称汉。后九年,石勒据称赵。张氏先据河西,是岁,自石勒后三十六年也,重华自称凉王。后一年,冉闵据邺称魏。后一年,苻健据长安称秦。慕容氏先据辽东称燕,是岁,自苻健后一年也,俊始僭号。后三十一年,后燕据邺。后二年,据阿房。是岁也,据桴罕称秦。后一年,据 上党。是岁也,据姑臧称凉。后十二年,据滑台称南燕。是岁也,据廉川称,段业据张掖称北凉。后三年,李玄盛据敦煌称西凉。后一年,杀段业,自称凉。后四年,据蜀称成都王。后二年,据朔方称大夏。后二年,杀离班,据和龙称北燕。提封天下,十丧其八,莫不龙旌帝服,建社开祊,华夷咸暨,人物斯在。或篡通都之乡,或拥数州之地,雄图内卷,师旅外并,穷兵凶于胜负,尽人命于锋镝,其为战国者一百三十六载,抑元海为之祸首云。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
意见反馈及投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胡十六国电视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