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针灸治疗仪套针是什么?

多功能套针疗法
生产单位:北京世界针联浮针中医研究院
多功能套针疗法广泛适用于临床内、外、妇科、眼科、五官科、骨伤科、妇科病、减肥、美容、哮喘、胃痛、腹泻、便秘、遗尿、阳痿、早泄、面瘫、癫痫、颈肩腰腿痛、神经官能症等各系统疾病百余种,尤其对各种慢性、多种痛证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周面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牙痛、肩周炎均有显著疗效。
多功能新型浮针(一次性皮下套管针灸针)的针具多功能性介绍:
1、浮针疗法用
传统浮针疗法操作,参照此书。
2、电动操作
使用浮针操作仪器,使之用机器挟持多功能针具做左右扇形摇摆动作,以代替传统手工浮针扫散操作。解放双手。
3、电针仪操作
电针仪集现代电子技术与传统经络理论于一体,具有经皮电刺激,电针治疗及探穴等作用。广泛适用于临床内、外、妇科、皮肤科、眼科、五官科、骨伤科等各系统疾病百余种,尤其对常见病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周面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牙痛、肩周炎、网球肘、挫伤、肌肉劳损、急性胃痛、痛经、便秘、泄泻、肾绞痛、胆绞痛、急性阑尾炎、急性扁桃体炎、带状疱均有显著疗效。
一般操作方法:浮针操作完毕,在金属针体或针芯处, 夹持导电夹,借助电针仪增加浮针疗效,达到稳固及远期疗效。(具体操作方式可参照电针仪使用说明)。
常用品牌型号:青岛鑫升G6805-Ⅰ型电针仪、华佗牌SDZ-Ⅱ电子针疗仪、英迪牌KWD-808-Ⅰ型脉冲针灸治疗仪等。
4、腕踝针用
腕踝针是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本疗法是把病症表现的部位归纳在身体两侧的6个纵区,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进针点,以横膈为界,按区选点进行治疗。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多种痛证及脏腑疾患。
一般操作方法:明确病变部位,确定进针点和针刺方向。常规消毒后,抽拉钝头针芯,使针芯退入尖头针体内,令针尖露出。用三指持针柄,针体与皮肤呈30°角,使针尖快速通过皮肤。针尖通过皮肤后,即将针放平,这时针尖会将皮针挑起的0.2cm大小的皮丘,将针体贴近皮肤表面,循纵的直线方向沿皮下进针,针刺进皮下的长度一般为28mm,要求不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扫散1-2分钟,把针体及针芯拔出,使软管留在皮下组织的浅层,可留24-48小时。慢性病或疼痛较重时,可以适当延长留针时间。一般病例隔日1次,10天 为一疗程。急性病例每日针1次。
5、埋线针用
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般使用方法: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镊取一段约1~3厘米长已消毒的羊肠线,从针体前端针尖处导入(注意线体一定要完全置入针内,不可露在针尖外面),后接针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提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到所需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体,将羊肠线埋填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敷盖消毒纱布。
6、注入药物操作
依据具体需要,可选择多功能针具的胶管、或空心针体,注入所需药物。一般操作方法依据自身实际需要操作。
7、刺血操作
刺血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适用于“病在血络”的各类疾病。刺血方法主要有络刺、赞刺及豹文刺法,后世又有发展。现代临床刺血,都应在常规消毒后进行,手法宜轻、浅、快、准,深度以0.1~0.2寸为宜。一般出血量以数滴至数毫升为宜,但也有多至30~60毫升者。
刺血操作方法有很多钟,常见的方法有:点刺法、叩刺法、散刺法、挑刺法、割点法、针罐法、火针法等。具体操作方法,不再一一详解。库存:1063X
继续购物 商品材质:环保PVC+不锈钢商品款式:混款商品重量:180g商品包装:/商品尺寸:14.5*8*9.5cm装箱尺寸:61*41*51cm商品备注:
商品总金额:
& <<&继续购物&X{content}X
继续购物 Gzip enabledXX[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活检针有效
申请/专利权人:
公开/公告号:CNU
发明/设计人:;
公开/公告日:
主分类号:
搜索关键词:
【说明书】: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穿刺活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活检针。背景技术活检针是一种医疗器械,适用于肾脏、肝脏、肺、乳腺、甲状腺、前列腺、胰腺、睾丸、子宫、卵巢、体表等多种器官,可用于锥体肿瘤和不明肿瘤等的活组织取样、吸取细胞。穿刺活检是骨与软组织获取组织病理诊断的主要方法,骨与软组织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渐下降,早期发现、正确的诊断、及时治疗对预后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检查手段及方法的不断提高,为了使诊断的正确率逐渐提高,医学诊断标准要求需要对肿瘤病变处采集一个血液样或骨髓样、还有一个肿瘤组织样,双样采集可以对肿瘤病理进一步的准确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目前活检针是用于对肿瘤的软组织进行采样,采集液体样需要用穿刺针进行采样;当采集肿瘤的软组织的时候,活检针是根据患者的表皮的厚度,选择活动的套管可以使活检针的长度变长或变短,一般肥胖的患者比瘦小的患者的表皮要厚,这就需要套接不同长度的套管加长或缩短活检针的长度,穿刺到肿瘤部位,以达到采集肿瘤软组织的目的;当要采集液体样的时候,用穿刺针,刺入到肿瘤部位,用注射器抽取液体样;目前由于活检针与穿刺针的外部接口不同,活检针的外部接口不能直接用注射器对接,这样要采集液体样和软组织样,就需要对肿瘤部位穿刺两次,这样无疑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采集诊断样的时间,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发明人基于现有技术的诸多缺陷研发了一种多功能活检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活检针,其设计结构简单、科学合理;主要是通过对活检针的结构的改进,统一活检针的外部接口,既能适应活检针采集软组织样,又能适应注射器采集液体样;实现了采集液体血样和软组织样用这种多功能活检针,只需穿刺一次就能采集液体样和软组织样,大大减少了患者多次穿刺的疼痛感,同时也提高了采集诊断液体样和软组织样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活检针,包括针头、针座;针头设置在上部位置,位于针座的上部并与针座固定连接,针头由穿刺针和旋转针组成;内针管设置在外针管的内部,内针管在外针管中自由活动,外针管设置在针座的下部,内针管的下端部固定设置有接口;在内针管的右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弹簧,弹簧分别设置在内针管壁的凹槽中,一个弹簧设置在内针管的上部,另一个弹簧设置在内针管的中部;两个弹簧的右部分别设置有定位销,定位销与弹簧之间设置有销轴;在与两个弹簧垂直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定位孔,定位孔设置在外针管的右侧壁上,定位孔上部设置一个,中部设置一个,两个定位销通过两个定位孔凸出于外针管的管壁上;在定位销与弹簧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压片,压片通过压片孔设置在销轴的右部,压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内针管右侧上部的壁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复位按钮的左部,并与复位按钮固定连接;穿刺针固定连接在针座的上部,穿刺针为中孔的管状,在穿刺针的内部设置有旋转针,旋转针穿过内针管和外针管与上部的穿刺针套接,在下部旋转针穿过内针管和外针管,并通过接口与旋转柄连接固定为一体。所述上部定位销到针座的距离为2.0cm~2.5cm,上部定位销到中部定位销的距离为2.5cm~3.0cm。所述内针管的直径小于外针管的直径。所述旋转针的直径小于穿刺针内圆的直径。所述接口为中空的圆形。所述压片为弹性薄钢片制成。这种多功能活检针的使用过程为:当要对患者采集液体样和软组织样的时候,首先要做好采集样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对准患者的肿瘤部位,先根据患者的表皮的厚度,选择合适定位销的档位,用穿刺针刺入到患者的所要采集样的部位,用注射器对准内针管的接口抽取所需的液体样,即完成了采集液体样的过程;当要采集软组织样的时候,在不取掉穿刺针的情况下,用旋转针插入到穿刺针中,当旋转针可以接触到软组织,这时旋转旋转针的旋转手柄,即可把软组织带到穿刺针的内筒中,此时抽出旋转针就完成了软组织的采集工作。所述内针管设置在外针管的内部,内针管在外针管中自由活动;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可以使内针管和外针管自由的伸长或缩短,替代了目前的活检针利用活动的套管来实现活检针的长短的变化,以提高多功能活检针对不同表皮厚度患者的穿刺活检。所述在内针管的右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弹簧,弹簧分别设置在内针管壁的凹槽中,一个弹簧设置在内针管的上部,另一个弹簧设置在内针管的中部;设置弹簧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弹簧的弹力将定位销自动弹出,使定位销凸出与外针管的管壁,起到定位内针管和外针管长度的作用。所述在与两个弹簧垂直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定位孔,定位孔设置在外针管的右侧壁上,定位孔上部设置一个,中部设置一个,两个定位销通过两个定位孔凸出于外针管的管壁上;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定位销通过定位孔才能在内针管与外针管之间自由弹起或缩回的运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内针管和外针管的定位作用,从而使内针管和外针管根据不同表皮厚度患者,调节内针管和外针管的长度。所述在定位销与弹簧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压片,压片通过压片孔设置在销轴的右部,压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内针管右侧上部的壁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复位按钮的左部,并与复位按钮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按下复位按钮,使压片向左侧压缩,由于压片的向左压的力通过销轴的阻挡作用,将定位销压回到内针管的凹槽中,从而使内针管和外针管恢复自由活动,压片主要起到了复位定位销的作用。所述上部定位销到针座的距离为第一档,上部定位销到中部定位销的距离为第二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多功能活检针,其设计结构简单、科学合理;解决了采集液体样和软组织样,要对肿瘤部位穿刺两次的问题,大大减少了患者多次穿刺的疼痛感,同时也提高了采集诊断液体样和软组织样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活检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活检针采集软组织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活检针采集液体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活检针定位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活检针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针头,2、针座,3、内针管,4、外针管,5、定位销,6、定位孔,7、弹簧,8、压片,9、压片孔,10、销轴,11、刺穿针,12、旋转针,13、复位按钮,14、旋转柄,15、接口,16、注射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所示,一种多功能活检针,包括针头1、针座2;针头1设置在上部位置,位于针座2的上部并与针座2固定连接,针头1由穿刺针11和旋转针12组成;内针管3设置在外针管4的内部,内针管3在外针管4中自由活动,外针管4设置在针座2的下部,内针管3的下端部固定设置有接口15;在内针管3的右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弹簧7,弹簧7分别设置在内针管3壁的凹槽中,一个弹簧7设置在内针管3的上部,另一个弹簧7设置在内针管3的中部;两个弹簧7的右部分别设置有定位销5,定位销5与弹簧7之间设置有销轴10;在与两个弹簧7垂直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定位孔6,定位孔6设置在外针管4的右侧壁上,定位孔6上部设置一个,中部设置一个,两个定位销5通过两个定位孔6凸出于外针管4的管壁上;在定位销5与弹簧7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压片8,压片8通过压片孔9设置在销轴10的右部,压片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内针管3右侧上部的壁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复位按钮13的左部,并与复位按钮13固定连接;穿刺针11固定连接在针座2的上部,穿刺针11为中孔的管状,在穿刺针11的内部设置有旋转针12,旋转针12穿过内针管3和外针管4与上部的穿刺针11套接,在下部旋转针12穿过内针管3和外针管4,并通过接口15与旋转柄14连接固定为一体。所述上部定位销5到针座2的距离为2.0cm~2.5cm,上部定位销5到中部定位销5的距离为2.5cm~3.0cm。所述内针管3的直径小于外针管4的直径。所述旋转针12的直径小于穿刺针11内圆的直径。所述接口15为中空的圆形。所述压片8为弹性薄钢片制成。这种多功能活检针的使用过程为:当要对患者采集液体样和软组织样的时候,首先要做好采集样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对准患者的肿瘤部位,先根据患者的表皮的厚度,选择合适定位销5的档位,用穿刺针11刺入到患者的所要采集样的部位,用注射器16对准内针管3的接口15抽取所需的液体样,即完成了采集液体样的过程;当要采集软组织样的时候,在不取掉穿刺针11的情况下,用旋转针12插入到穿刺针11中,当旋转针12可以接触到软组织,这时旋转旋转针12的旋转手柄14,即可把软组织带到穿刺针11的内筒中,此时抽出旋转针12就完成了软组织的采集工作。
友情链接:交换友情链接需要网站权重大于2,网站收录10W以上,如符合条件,请联系QQ:。
行业网站:相关推荐:
400-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服务热线:400-投诉建议:022-
扫一扫,微信关注高智网
高智&让创新无法想象2000万件&专利数据侯国文:多功能套针学开启中医针灸新篇章
中国网讯:在多功能套针学术风靡国内外的当今,它优良的学术和先进的针具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和患者的青睐。它已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高新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被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入选为治未病服务适宜技术。
自2016年10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套针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暨首届国际套针发展论坛以来,多功能套针学术正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历经二十余年呕心沥血,终于有了新的结晶,铸造成成熟的多功能套针学,开创了中医针灸的新篇章。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题词评价为:多功能套针学,中医针灸新章。
源于传统,不拘泥于传统
多功能套针学起源于传统中医针灸学,是在传统针灸疗法和现代腕踝针疗法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在综合古代《黄帝内经》提出的“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内容,其中涉及“浅刺”和皮下针刺的“浮刺”;并且针灸离不开“经络”、“皮部”和“腧穴”等理论;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古代的“摇针”术和“青龙摆尾”术,疗效甚佳。多功能套针学在人体表面选定阿是穴,实施沿皮下经络平刺,再进行弧形摇摆即青龙摆尾运动,之后留针的一种新型的针灸浅刺的针刺疗法。这与古代传统医学紧密相连。为使一种针具长时间留在患者体内进行治疗,产生更好更高的疗效,我们研究发明了多功能皮下套管针灸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为“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号:,法定名称:皮下套管针灸针,简称“套针”。 “套针”分三部分:软管、锐头针体、钝头针芯。为中国传统医学创新意义针法,“套针”由于针具的创新扩大了针灸治疗疾病的适应症。“套针”植根于传统的中医沃土,最大的区别在于操作中钝头针芯的应用,在操作中最大程度的避开血管和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破坏人体软组织。“套针”的改良式软套管,可留置于病痛周围24小时左右,增加疗效而没有任何副作用,病人不会产生异物感,活动自如(快速进针不疼、弧形摇摆不疼、留针出针不疼) 。“套针”针体较粗但针尖是锐头锋利,进针可以减少患者痛苦,较粗的针体可以增加刺激量,加强针感,提高疗效。“套针”的特殊针具,还可以通过软管连续定时的做穴位注射,一次刺入,多次穴位注射,减少多次刺入穴位的痛苦,并且增加了电针定点精准治疗的作用,还可以运用锐头针体和钝头针芯进行穴位埋线,由于针柄粗大,持针方便,还可以使用锐头针体进行刺血。由此,“套针”在医生手中充分发挥其多功能的作用,不仅在治疗疼痛疾病方面显现出卓越成效,还在内科疾病、减肥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所以,皮下套管针灸针是针灸针的发展与创新。
从中医原理探讨多功能套针学是对传统针灸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讨论多功能套针学的机制,不能回避中医理论。经络学说,经络遍布全身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也是联结人体各个部分的基本途径,人体的脏腑、器官、皮毛、孔窍、肌肉、筋腱、骨骼等就是依靠经络的沟通和联结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经络外行于体表内属于脏腑纵横交错、沟通表里、贯穿上下通过多种通路和途径机体上下、左右、前后各个部分。以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脏腑与体表、体表与脏腑、器官、皮肉筋腱和骨骼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经络系统的这种联系使生命有机体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从而成为一个统一的内部协调稳定并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经络的功能波动表现称为“经气”。经气来源于真气,真气来源于先天之元气,有依赖于后天水谷精微之气的不断充养,是人体生命活动最根本的动力。
一方面经气推动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约束气血的运行轨道、调节气血的容量、对全身脏腑气血的协调平衡起着总领的作用;没有经络系统对全身的维系、协调和平衡不可能有机体正常的生命运动。由于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网络周身因此当人体正气运行时经脉之气就能首当其冲奋起抵御外邪的入侵,而当人体正气不足时抵抗能力下降时,经络便会成为疾病的传人通路;邪气侵入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由表向,里、由浅入深传入内脏并且还会通过经络系统影响到人体的其他部分。
另一方面脏腑病变有时也会通过经络传出体表,在体表某些部位出现压痛、凹陷、隆起充血等反应;这类反应常可用以帮助诊断有关内脏的疾病,因此说经络又有诊断疾病作用。皮部理论,“套针”是在人体皮下针刺,与皮肤的关系很密切。“肺合皮毛”,说明皮毛与肺脏有着紧密的联系,皮肤的功能与肺脏的功能一损具损,一荣具荣。肺气通过宣发功能把卫气和津液输布到体表,以起到滋养皮毛和管理汗孔的开合,调节体温、调节呼吸、防卫外邪的作用;又“肺朝百脉”,全身的经脉系统与肺脏的功能关系密切。因此,从皮肤入手的治疗,往往能够促使经脉气血运行,从而保证脏腑功能的健全。皮肤是六淫侵犯人体的主要渠道,百病大多是皮肤进入的。
同理,人体内的病邪也都是可以从皮肤驱除的。虽然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障,也可以在疾病的治疗上有较大的作用。皮部理论对于临床已有较多的运用,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往往运用了皮部的理论,而没有引起重视。例如,拔火罐、推拿就是皮部理论的临床运用。“套针”在皮下进针,不深入肌层,能够振奋皮部的阳气,又留针时间长。因此,“套针”的效果显著,在情理之中。推拿按摩疗法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推拿按摩也是通过皮肤作用于表层组织达到治病的目的。“套针”的治病原理与推拿按摩原理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并立竿见影。刮痧,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刮痧器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同样以结缔组织为中介。
电疗、蜡疗、沙疗、水疗,光疗、蒸疗,薰疗、脐疗、中药外敷、膏药等等都是通过皮肤治疗,均有疗效。同时,运用“套针”操作过程中,除了进皮时有短暂的刺痛外,病人就没有明显的感觉,甚至不知道有针的存在。这说明针刺的信息没有传导到大脑皮质。可以断定,“套针”效应的取得是在皮质下中枢完成传导和整合的。
“套针”的作用机制有以下几方面1、机械能转换原理,进针后以进针点位支撑点,在体外针体做弧形摇摆的活动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温热能消除无菌性炎症,起到温经通络,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行气活血,祛瘀生新,通则不痛,症状消失。2、细胞原理,研究发现,当肌组织超负荷工作产生损伤出现病变时,肌组织的最小单位即肌细胞会分解或者分裂,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失去功能,当在病灶周围进针时,针尖对准病变发出刺激信息和能量,能有效招回降解或者分裂的细胞,使细胞活化,恢复分子细胞内部平衡的生理作用。3、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的,针刺越表浅则疗效越好,可能与皮下皮层内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植物神经有关,再有神经调节血管和肌肉的机能活动,达到恢复功能。4、在皮下刺激量大又留针时间长,源源不断的刺激信息在初步得效后,继续对经脉及病所进行调节。只有在络脉、经及病所进行调节后才能产生调节活血,疏通经络的良性刺激。总之,“套针”可以通过弧形摇摆,调节活血,疏通经络,调节神经末梢,解除病变组织的微循环痉挛,使血管扩张并恢复供血,血流量加快后可加速病变炎症吸收,从而达到镇痛消炎,使病变组织修复,促进新陈代谢。以纠正血气不和的偏盛偏衰之过,而达到人体各部位平衡协调,调整相应的经脉之气与之相属脏腑的功能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与时俱进,乘势而上
习近平主席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我们强调的创新,是在继承上的创新,创新不能脱离历史,不能远离昨天。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认识到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必须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我期望多功能套针学在党和国家大力发扬中医药政策的鼓舞下,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有关领导下,在广大医界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以好的科研设计,课题结论的支持,梳理健全“套针”标准、开拓“套针”的应用范围。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传统技能的日益重视,多功能套针将以全新的姿态服务大众,大力推广技术应用,多培养技术型人才,为广大患者去除痛苦,造福百姓,并造福全人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始终如一地坚持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坚持“中西结合、融西贯中”、针药并用、形神兼备。我相信多功能套针学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我国传统医学的未来一定是更加光明的。
(责编:王佩、宋芳鑫)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功能针灸治疗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