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有意无意的触碰你亦相随, 亦步亦趋意阑珊。的意思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view//id_XMTE2NDc3.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中国传世名画500幅赏析(5)
我的图书馆
中国传世名画500幅赏析(5)
中国绘画历史源远流长,与人类相伴而生,它忠实地记录着人的情感,心理和行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最珍贵最辉煌的艺术遗产。它是历朝历代绘画巨匠们将心血和生命融入构图、形象和色彩中创造出来的,当我们走进这座如梦似幻的美的殿堂,领略它那博大精深、色彩斑斓的历史内涵和人文景观时,既可增长知识,提高品味,感之美的真谛,又可陶冶情操,修养身心,获得美的享受。  中国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笔、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并辅以独特的工艺进行装裱。  《中国传世名画全集》把中国五千年的艺术精品佳作都收入其中,逼真、真实地展现了名家名作,将其收藏,观摹学习、卧游赏玩,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品位与素质。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显示出其鉴赏价值、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及收藏价值。&401 《西岩松雪图》&清 弘仁 纸本设色 纵192.2厘米 横104.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从表面看,四位画僧中,弘仁要算是一个出家后与尘世脱离得最彻底的,他涵养深厚,出家后,每日挂瓢拽杖,芒鞋羁旅,或长日静坐空潭,或月夜孤啸危岫,俨然一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西岩松雪图》画大山兀立,山石如刀削般险峻而清朗,岩石上的偃松则冷竣静寂,整幅作品,布局精密,结构严谨,而无板滞之感,得风神懒散、气韵荒寒的奇致。山石尚简,用干笔淡墨勾勒,线条爽利,转折处或圆转或露棱角,少皴擦而有山石方硬的形体。402 《临水双松图》&清 弘仁 纸本设色 纵20.7厘米 横24.3厘米&&弘仁山水画笔墨精谨,格局简约,虽师法倪瓒,但又能“于极瘦削处见腴润,极细处见苍劲,虽淡无可淡,而饶有余韵”。此幅《临水双松图》中,弘仁极少用粗笔浓墨,也少点染皴擦,不让作品中出现丝毫的粗犷霸悍,张扬外露的习气,全以精细的松灵之笔徐徐写出,于空灵中显充实,静谧于寓深秀,结构出一派纯净、幽旷而又俊逸的意境,给人以品位无穷的审美感受。&&&403 《黄海松石图》&清 弘仁 纸本淡设色 纵198.7厘米 横81厘米&&& 弘仁虽继承宋元,但又有鲜明的自家面貌。可谓取宋人精谨而去其刻划繁缛,融元人笔墨而强其结构风骨,形成了自己刚正、平实、清醇、蕴藉的艺术风格。此画突出山之陡峭,但构图重心偏向左面,右面以两峰头与之呼应,石之凹凸处略施淡墨烘染,以加强其厚重感。虬松横出石隙,突出山之险峻。画家以渴笔焦墨勾皴层岩,以浓润的细笔写树,风格冷峻劲峭。&&404 《绝涧寒窠图》&清 弘仁 纸本设色 纵116.6厘米 横51.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 在四僧画家中,弘仁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清逸刚淳。观弘仁的《绝涧寒窠图》,会有“千钧屈腕力,百尺鼓龙须”的气魄和功力。但画面中的千钧之力又不是一泄无余,而是徐徐使出,如盘弩曲铁,控制得恰到好处,行于当行,止于当止,并做到不可增一,不可减一。山石树木的行貌、体量和神髓就是靠这精钢一般的线条结构出来的,显得简劲俊秀&405 《林泉图》&清 弘仁 纸本设色 纵89.4厘米 横41.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 弘仁的艺术造诣固然与他师法古人和得心造化分不开,但他能独得倪瓒和黄山骨质,导“黄山画派”之先河,标新帜于艺苑,究其因,是其思想品格和人生操守的写照。《林泉图》意境十分清幽,恍如世外桃园。江中巨礁上虬枝恣肆飘逸,迎风微荡;占据画面中心的是以简笔勾画的山石,同样用笔寥寥而意蕴跃然,是具有典型弘仁风格的山水佳作&406 《天都峰图》&清 弘仁 纸本设色 纵307.5厘米 横99.6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 有人曾称:“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得黄山之质,也就是得黄山之骨,而这质骨,也正是渐江和尚不肯随世俯仰,视腴媚如仇,惜名节于慎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禀赋刚正,志操清亮这一人品的写照和表征。千古文章根肺腑,画道亦然。此画近景二古松虬曲扭结,中景陡峭直插云天,笔法松秀,山石棱角方硬,行笔极清劲,笔笔清晰可见。山迎阳一面浓墨勾皴,不加罩染,稍后染以淡墨,托出了主峰的体积感&&407 《柳岸春居图》&清 弘仁 纸本设色 纵16.8厘米 横51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作为新安画派的开路人,其画山水,层崖陡壑,伟俊沉厚,皴法喜用折带皴,转折方硬,笔路清晰,干淡笔折带皴,画面简净峻峭。《柳岸春居图》是弘仁的一幅扇面画。画面尺幅虽小,但极尽丘壑之深远。扇面的右边高岗上悠然矗立一亭子,边上一丛清竹飘逸而俊雅。随着山势的逐渐降低,豁然于观者眼前的是一曲铁盘弩的虬松,其随意清雅的风姿是画中的点睛之笔。画面右侧则用淡泊之笔勾勒出一片山石,更突出了画面的深远和宽广&&408 《层岩叠壑图》&清 髡残 纸本设色 纵169.2厘米 横41.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髡残(1612—约1692),俗姓刘,字石,一字介丘,号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等,湖南武陵(今常德)人,久居南京牛首山幽楼寺为僧。擅画山水,喜作渴笔或秃笔秋景山水,皴擦层次丰富浑厚,笔墨荒率苍雄,“粗头乱服”,自成一格,与石涛等人称“清初四画僧”。此画写秋天江山景色,山岩幽深,云壑危耸,江水横波,引人遐思。画法苍辣,得黄子久(公望)传统而不为成法所囿,气势恢宏雄奇。409 《雨洗山根图》&清 髡残 纸本墨笔 纵103厘米 横59.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此图近画岩崖古木,虬松阁榭等,淡水一泓,高士独钓舟首。中景白云缭绕,峰峦叠翠曲径间有石级可缘攀而上。远景幽岫逶迤,整个画面表现了雨后山川的洁净与幽寂。此图笔墨苍润,结构繁简得宜,本幅左上行书自题五言诗云:“雨洗山根白,净如寒夜川。纳纳清雾中,群峰立我前。石撑青翠色,高处侵扉烟。独有清溪外,渔人得已先。翳翳幽禽鸟,铿铿闻落泉。巧朴不自陈,一色藏其巅。欲托苍松根,长此对云眼。”&&&410 《云洞流泉图》&清 髡残 纸本设色 纵110.3厘米 横30.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本幅自题诗:“端居兴未索,觅经瓷幽诗。沿流戛瑟瑟,穿云进窈窕。源深即平旷,……参差岩岫巧。吾虽忽凌虚,玩松步缥缈。……吾欲饵灵砂,巢居此中老。甲辰仲春作于祖堂,石谿残道人。” 此图布景稠密,经营讲究,密中求疏,繁而不乱,层次分明,颇得幽深高邈之致。正如髡残在自题诗中所言的那样,他以云洞流泉之景充分而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甘愿寄情山水间,“巢居此中老”的淡泊心境&&411 《苍翠凌天图》&清 髡残 纸本设色 纵85厘米 横40.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 髡残性寡默,身染痼疾,潜心艺事。图中画家自题诗,并款署:“时在庚子深秋,石谿残道人记写。”钤“石谿”、“电住道人”白文印二方。画面崇山层叠,古木丛生,近处茅屋数间,柴门半掩,远方山泉高挂,楼阁巍峨。山石树木用浓墨描写,干墨皴擦,又以赭色勾染,焦墨点苔&412 《松岩楼阁图》&清 髡残 纸本设色 纵41.6厘米 横30.4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 图中绘山岚、松林、楼阁,具写意山水风范。这幅作品,其山坡用湿笔挥写,笔墨流畅滋润,使山峦显得浑厚华滋;松林、树木、楼阁,先用焦墨勾点,再加点染,葱茏苍秀,意境奇开。整幅作品墨气淋漓,秀逸湿润,气韵生动,是一幅意境独造的山水力作。在这幅画的上方,画家长篇题识,其字苍秀,风神独具。413 《仙源图》&清 髡残 纸本设色 纵84厘米 横42.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髡残的绘画构图繁复重叠,境界幽深壮阔,笔墨沉酣苍劲,山石多用披麻皴、解索皴来表现的技法得自王蒙,荒率苍浑的山石结构,清淡沉着的浅绛设色近于黄公望。他重视师法自然,流连山水,创造出用渴笔、秃毫,浓墨渲染来表现结构严密,奇辟幽深,空朦茂密的江南山水,风格自成一家。这幅《仙源图》笔法简括,多用秃笔,苍劲老辣,浓墨皴擦斫,与疏括的短笔相应,笔致变化多样,勾框有“屋漏痕”的笔法,使画面更生朴拙天然之趣&414 《神机话趣图》&清 髡残 纸本淡设色 纵125.7厘米 横31.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髡残性格直率,感情热诚,又有着严肃认真的治艺态度,从而形成了自己深厚华滋,缅邈幽深,格致雄阔,笔墨苍劲的艺术风貌。《神机话趣图》以深远法构图,丘壑众多,山重水复,布景繁密,然而毫无琐碎零落之感。几处虚景的变化有致,打破了实体充塞,使景致更显空灵。&&&415 《卧游图》&清 髡残 纸本淡设色 纵18.2厘米 横224.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程正揆曾赞髡残的画云:“石公作画如龙行空,虎踞岩,草木风雷,自生变动,光怪百出,奇哉”。髡残继承并发展了王蒙茂密苍莽、宏阔幽邃的艺术风格,也吸收并融汇了巨然的明润郁葱、灵秀华滋的审美成分,给清初画坛,也给日见枯简的文人绘画输入了一股郁勃的生机和活力。此图以深远章法,画面由近景、中景和远景构成。笔墨苍润,结构繁简得宜,虚实相生,气脉连贯,粗放中苍润沉郁而物象毕现。&416 《山水册》&清 朱耷 纸本设色 纵26厘米 横4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朱耷,即八大山人(),明宁献王朱权的后裔,原名统銮,南昌人。明亡后削发为僧,字雪个。别号驴汉、人屋、刃庵、驴屋驴、人屋、个山、朱耷等。四位僧人画家中,八大山人是最“格色”的,他为人怪癖,艺也诡奇,时人认为他的画“人多不识,竟以魔视之”。此《山水册》足以代表朱耷的艺术风格。笔墨简括凝练,形象夸张,意境清冷。画中山水树木,形象寂寥无不带有画家的个人烙印和情感&417 《山水图》&清 朱耷 纸本水墨 纵160.6厘米 横7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在数量上远不如他的花鸟画多,但所体现的孤寂清高的风骨品格,丝毫不比他的花鸟画逊色。这幅《山水图》亦名《秋林亭子图》,写秋数茅亭、地老天荒之景,笼罩着一派荒凉静寂、无可奈何的气氛,涵容了一种苦笑不得的枯索情味。画家以泪和墨,挥以秃笔,兼有豪情纵逸的雄健风格、朴茂酣畅的凝重情意和生拙涩秀的奇特韵味,明洁、单纯、修饰,然而虚淡中含意多,蕴涵深刻。&&&418 《山水通景图》&清 朱耷 纸本水墨 纵97.6 厘米 横35.8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 “墨点不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石桠杈树,留得文林细揣摩。”是朱耷在《自题画山水》中的一首诗,写照了他“借物写心”为宗旨。他致力于画面笔墨和画面形象的摄合同一,使物质形态到精神形态的转化趋于直接甚至极端。此画构图奇险,画面冷气袭人。枯槎斜上,丑石突起,怪石嶙峋,傲然挺立。画面形象单纯,气氛萧条冷落,笔墨粗犷奔放,流露出一股画家的遗愤和对命运的一种抗争。&419 《山水书画图》&清 朱耷 纸本水墨 纵24.2厘米 横16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朱耷的山水画对后世写意画的影响很大,其画风险、绝、冷、怪。山水宗法董其昌,用笔较放纵。清张庚称“八大山人,有仙才,隐于书画。题跋多奇致,不甚解。书法有晋唐风格。擅画山水、花鸟、竹木、笔情纵恣,不拘成法,而苍劲圆润,时有逸气,所谓拙规矩于方圆,鄙精妍于彩绘也。襟怀浩落,慷慨啸歌,世目以狂。”《山水图》上皴点婆娑,树影恣纵森然,掩隐在山林中的亭子更是落落寡欢和寂寥,符合八大山人一贯的审美原则。&420 《松溪草屋图》&清 朱耷 金笺 纵18.1厘米 52.6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朱耷的此幅山水,看不出是哪家的点?哪家的皴?画面中浓的淡的、横的直的点划短线,组合构成画面的节奏和意象,宛有西洋印象派和点彩派的效果,而其内涵,显然更加厚重,深沉而丰富,体现了中国笔墨特有的审美价值取向。从布局的处理来看,有点近于元代画家倪瓒的章法,然而倪瓒却没有如此错杂的寒林和高耸的山峦,那冈峦的峻拔近于黄公望的造景,显得雄伟奇峻。&421 《山水斗方图》&清 朱耷 纸本水墨 纵22.3厘米 横27.8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 董其昌温文静秀的艺术风格,对于一个佯狂书生八大来说,是一种别样的冲击。朱耷在65岁前所作的画,虽形态已具,却不免外强生涩、狂怪冲动之气流露于无意间。通常为人所熟悉的冷寂怪诞而又雄健恣肆、朴茂酣畅而又明豁清空的含蓄秀美、苍劲多筋的作风。此幅《山水斗方图》上画家的签名就是典型的“哭之”或“笑之”。画面构图奇诡,仅在画幅的右上角画一斜坡,坡上寒林寂树,颇有意味。&&422 《设色云山图》&清 石涛 纸本设色 纵45厘米 横30.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石涛(),清代画家,俗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广西全州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谦的后裔。5岁削发为僧,得以存生。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老人、瞎尊者、零丁老人等。又自称苦瓜和尚。此图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云山的风姿神韵。石涛的这幅山水以自己的切身感受来摄取自然山川的万千变化,在画幅上集中了各种生动奇异之景,整幅绘画风格气势逼人,苍浑奇古,骇人耳目,不愧为师造化的佳构。&&423 《飞瀑奇峰图》&清 石涛 纸本设色 纵200.7厘米 69.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 石涛的山水自成一家,既重学古人,又重师造化。他早年居安徽宣城时,与梅清交善,受其影响,山水多用方折线条和虬结的皴法,景色奇秀,苍浑。后他又遍学前代各家画法,博采众长,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特别主张从自然中汲取创作源泉,画出了许多体现黄山特征与风神的作品。他的山水新颖奇异,苍劲恣肆,生意盎然。他还著有《苦瓜和尚话语录》是清代著名画论著作,对后世影响极大。这幅画的起首是险峰石壁回抱,以后奇峰怪石层出不穷。&424 《四边水色图》&清 石涛 纸本设色 纵127.8厘米 横55.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 此画皴法稠密,点苔布满山石,是从王叔明的绘画风格演变而出,但石涛在取景、笔墨、意境上都超出前人,不拘一格,独具特色。他曾有自题:“此某家笔墨,此某家法派,犹盲人之示盲人,丑妇之评丑妇尔。赏鉴云乎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言明了他学前人,却绝不拘泥于前人,锐意创新的决心。这幅画是石涛的代表作,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石涛极富独创性的风格&425 《山水清音图》&清 石涛 纸本设色 纵102.6厘米 横42.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 石涛的作品一变古人和四王三重四叠之法,以构图新奇见长,在这幅画上原济用了他最擅长的“截取法”,在丛林中截取了幽阁深藏的一段景致,以特写的手法绘出,虽则画的的是一段小景,却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意境。元济笔墨画法多变,善于用墨,这幅图上墨气浓重滋润,湿笔较多,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使山林的清润深幽被尽致地表现出来。这幅画画了丛林中的一处幽阁,水边坡上有小亭翼然,其下幽篁密布&426 《清凉台》&清 石涛 纸本设色 纵40厘米 横30.2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 元济创新派的杰出代表,以苍茫豪拓、淋漓洒脱的“气胜”而著称。这幅作品丛簧小阁用干笔枯墨,有新安法派画风,远山用湿笔作云山,空灵碧透,墨气淋漓。整幅作品意境清逸冷峻,笔墨简练,虽寥寥数笔,随手挥写,但却点化成一片令人回味不已的幽美诗境。欣赏这幅清音阁图,细读画种题诗,更倍感画境之妙。&427 《巢湖图》&清 石涛 纸本设色 纵96.5厘米 横41.5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 石涛的笔墨技法宗与董源、黄公望,但他又不拘成法,技法多变。他善于用点,树叶丛草多以点出。楼阁的线条用凝重秀挺的中锋笔法勾出,而树木土坡又是或湿或干的多种皴法画出,令画面的具有变幻无穷的意境。元济的山水讲求气势,不拘小节的瑕癖,这幅《巢湖图》在细节处略有粗简之嫌,然而通篇充溢着郁勃的生气,观者便不会去推求其画法的是否处处精谨&428 《淮扬洁秋图》&清 石涛 纸本设色 纵89厘米 横57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 此画上河岸边的城墙中屋舍层层。河岸及城墙内外的丛树以水墨点画,垂柳与河岸边苇草用白描画法。田地与土坡以“拖泥带水皴”画出。垂柳和土坡上又有赭石作点,明净雅洁。下方虚画,云雾迷漫。远处淡墨渲染。画面的上部有画家一段富有诗意的题跋,叙述了古扬州的变迁,并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增加了画面的气氛,引人联想。此图布局新颖,灵活运用了各种笔势,淋漓尽致地描绘出自然山水变幻莫测的风貌,形成了他自己独特多样化的风格429 《狂壑晴岚图》&清 石涛 纸本设色 纵164.9厘米 横55.9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 石涛在驾驭笔墨方面有一种非凡的表现力,无拘于既有的规范、绳墨,而一任情感倾泻,横竖涂抹,逶迤成章。枯湿浓淡兼施并发,颇尽笔墨变化之能事。无论是画树还是画石,行笔拙厚而酣畅。枯笔使用后,往往继之湿笔润泽,使水墨交融、顿生韵味。皴点并用,更使此画独具一格。此画应了郑板桥的评价:“石涛画法,千变万化,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贴,比之八大山人殆有过之无不及。”&430 《空山结屋图》&清 查士标 纸本设色 纵98.7厘米 横53.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查士标在绘画上师法倪云林、董源和米芾。倪云林画是枯淡、静柔的,查画则以疏散简率之笔,潇洒纵横。下笔速度率意,干净利索。在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中记载:查士标,画初学倪高士,后参以梅华道人、董文敏笔法,用笔不多,惜墨如金,风神懒散,气韵荒寒,逸品也。这幅画上,画家用干笔皴擦,率意中不乏繁复;布局工整,树石刻画精微,淡设色极淡雅。此图画空旷山峰的起伏中,一屋舍悄立于中,意境清幽明净,风格诚如清代张庚所论。&431 《山水图》&清 汪之瑞 纸本水墨 纵136厘米 横56.7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 此画笔墨简淡,苍秀卓立,轮廓中锋勾勒,山作背面少皴。画坡树萧疏,水中野亭,高峰见顶。画家的作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简”,主要以线表现,有时简练到一根线条表现一个境地,又决不因为线少而致景陋。其论画有云:“能疏能密,有奇有正,方为好手。”在明末清初的画家中,汪之瑞具有十分雄厚的艺术功力,可惜流传的作品太少。本幅上有戴洪魁的题语:“此前辈汪之瑞真迹,其势高洁,其笔简老,亦一时名手也。”&432 《华山毛女洞图》&清 戴本孝&&戴本孝()明代画家。号前休子,终生不仕,以布衣隐居鹰阿山,故号鹰阿山樵。安徽休宁人。戴本孝绘画多写黄山胜景,他擅用干笔,格调松秀枯淡,墨色苍浑,构境空疏,近于元人的体格。石涛的早期山水画曾受到他的影响。其笔下的山石多用枯笔蘸焦墨皴擦而出体面,很少用线条勾勒山石结构,也较少点苔。在构图布境上戴本孝属意元人意境的空疏高旷,但他并不专仿元人笔墨。他曾游历五岳,眼界开阔,他重视“师法自然”,因而笔下的山川丘壑变化多端,但画面的意境清旷,意趣高逸。&433 《黄山图轴》&清 梅清 纸本 纵20.8厘米 横38.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梅清()清代画家。字远公,和字渊公,号瞿山,别号新田山长,敬亭画逸、莲峰长者等。安徽宣城人。梅清对元四家、明代的沈周的画法有深入的研习,同时注重师法自然,曾遍游名山,他尤其喜爱黄山的奇峰、异石、怪松,云海等胜景。他的山水绘画也多描绘黄山景致。此幅即为其中代表。&434 《黄山天都峰图》&清 梅清 纸本水墨 纵184.2厘米 横48.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 梅清是黄山画派的首领,从不同角度和笔墨技巧的变化,表现出瞬息多变的黄山佳境。 在这幅作品中,画家的笔墨简率,却着意表现天都峰的奇突高耸。天都峰立陡奇险,冲出云天,山腰间云气缭绕,低矮的山岩上慈光阁为林木掩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画家写天都峰之奇突高峻,取其奇险峻峭之势,而不求貌的形似,天都峰的上下大小,犹如仙人掌。写山岩用折带皴,皴染结合,整幅绘画运笔流畅,虚实相间,意境深远。&&435 《秋山喜客图》&清 王概 纸本设色 高31.6厘米 长869.5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 王概(), 名丐, 字东郊, 一字安节, 秀水(今浙江嘉兴)人, 寓居南京。善画山水, 师龚贤, 笔法苍健。传世《芥子园画谱》, 共3集, 系王概兄弟3人和其他诸人编绘并加以解说的, 其中山水部分为其手笔。此画写大江岸边群山绵亘逶迤, 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 杂树密林, 各呈其态, 茅蓬桥梁、舳舻桅樯, 山泉林木均锁于烟云晦明变幻之中。此画以干笔勾勒皴擦, 淡墨渲染, 浅绛设色, 得山石形理, 而能氤氲成气。卷后自题长诗, 有“秋山喜各末草草, 客来亦谓此卷好”句, 知为作者得意佳作&436 《千岩万壑图》&清 龚贤 纸本水墨 纵27.8厘米 横980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 龚贤()明末清初画家。为金陵八家之一。字岂贤,号半千、野遗、柴丈人。祖籍江苏昆山,后迁居南京。晚年定居南京清凉山,名居所为“扫叶楼”,屋旁栽种花竹,名“半亩园”,卖画课徒其间,清贫度日。龚贤的山水画远宗董源、米芾、吴镇,近师沈周,进一步发展了笔丰墨健的画法,画风浑厚苍秀沉郁。龚贤的艺术造诣居金陵八家之首,现代著名画家黄宾虹、李可染都从他的画法中得到了启迪。《千岩万壑图》画重山复嶂,平林大江,水村舟桥,洋洋洒洒,连绵无尽437 《溪山无尽图》&清 龚贤 纸本水墨 纵27.4厘米 横7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龚贤作画最善用墨,主张墨气要厚、润,他发展了积墨画法,山石树木多次皴擦渲染,墨色浓厚,然而其间又有微妙的深浅变化和明暗对比。这种画法将江南山川的茂密、滋润、明媚、深远的特征尽致地表现出来。《溪山无尽图》画中山石通常不露棱角,用层层深厚的积墨,反复皴染,墨色浑厚,湿气浓重。山石树木层层积染,墨色浓重,但并未使画面“重浊”、“板滞”,因为龚贤还善于 “计白当黑”,在浓黑的涯壁上倒挂清瀑,以之“留白”通畅画面的气脉,黑白相生,凝重与空灵相生&&&&438 《摄山栖霞图》&清 龚贤 纸本水墨 纵30.5厘米 横15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龚贤所作章法奇特,出人意表,用笔落墨,沉郁深厚,浓密润泽,尤以积墨见长。《摄山栖霞图》中层层积染的林木、峰峦,莽莽苍苍,生气郁勃,有时给人以“重浊”、“板滞”的错觉;但细细品味,一种清俊秀永的静穆之气,涵蕴于墨韵间,令人澡雪精神。寻其原因,不仅因为画家精于水法,能理性地控制“水候”而施墨,使所积墨湿漉漉地有淋漓滋润之感;更因为他积墨的同时,还注意通过“留白”来畅通全局&439 《清凉环翠图》(部分)&清 龚贤 纸本水墨 纵30.2厘米 横144.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这幅画描绘了层峦叠嶂,丘壑纵横,林木深郁的山间书屋。画面气氛肃穆,步步高峻的山岭以“积墨法”画出,墨色浓重苍润,使画面气象峥嵘。“积墨法”为龚贤在总结前人画法的基础上独创的画法,龚贤精研此法是追求一种苍润的境界,他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令山林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使画面湿润厚重之感,这种画法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同时也使龚贤的绘画具有了一种深郁静穆的格调&&440 《松林书屋图》&清 龚贤 纸本设色 纵271.2厘米 横128.3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 画上题款:“山中宰相陶贞白”云云,是指南朝齐梁年间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梁武帝萧衍曾亲自延请陶弘景,但他仅接受了朝廷的国事咨询,人称其为“山中宰相”。龚贤生平坎坷,由题款可知画家在这幅画中寄意颇深,表达了画家隐居高山深林,与清静无为的大自然相伴的高洁志向。这幅《松林书屋图卷》山峦雄峻,山石林木墨韵浑厚,苍润欲滴,代表了龚贤山水画的风格面貌441 《秋江渔舍图》&清 龚贤 绢本水墨 纵92.2厘米 横49.7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 龚贤在画面中所留白道,或为横锁山腰的烟岚,或为直挂崖壁的泉瀑,此外还有浓荫间的树干枝杈、山麓下的茅亭板桥。《秋江渔舍图》中,便是“计白当黑”,使黑者愈黑,白者愈白,凝重处凝重,空灵处更空灵。展开画卷,水村舟桥、平林大江、重山复嶂,洋洋洒洒。就如龚贤自述“白者阳也,黑者阴也。石面多平故白,上承日月照临故白;石旁多纹,或草苔所积,或不见日月,为伏阴故黑。”&&442 《寒林古屋图》&清 龚贤 纸本水墨 纵75.2厘米 横47.5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 《寒林古屋图》中山石积墨,层层深厚,富于质感和量感。散散落落的村舍、茅亭、安置妥帖,与杂树蓊翳相掩映,清江不流,空山无人的意境跃然画面。整个画面“元气淋漓嶂尤湿”,但给人的感觉不是激动奔放,不是荡气回肠,而是清幽静寂、平淡蕴藉。画中所形成的强烈的黑白反差,极得造化至深至静之理&&443 《秋水板桥图》&清 龚贤 绢本设色 纵170.2厘米 横47.2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 龚贤喜用老辣朴拙的笔触,沉着稳重,秃笔与尖笔兼用。秃笔,取之圆润苍劲,勾屋,皴擦,画树和点苔苍老有力,即所谓“铁干银钩老笔翻”。龚贤用墨,以层层积墨见长,虽不用泼墨,实具有泼墨烟润淋漓的效果,颇有宋人的用墨特点。《秋水板桥图》写山石,多次皴擦点染,积而又积,以求浑厚苍润。平缓的山坡、雄浑的峰峦、幽雅的秋水、飘逸的板桥,画家先用淡墨作披麻皴,皴笔短细,轻松而严实。&&444 《雪景山水图》&清 樊圻 绢本设色 纵83厘米 横48.3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 樊圻(尚在)清代画家。字会公、洽公。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他与其兄樊沂均以画出名。山水取法董、巨、黄、王和刘松年诸家,用笔工细,皴法细密,风格劲秀清雅,为明末清初的“金陵八家”之一。在艺术表现方面,此画取景比较简洁,山水在晶莹的白雪的笼罩下,显得十分清幽而寂静。画家以工整严谨又简练的线勾勒,粗细、轻重、刚柔随物而异,使物象轮廓分外明晰445 《秋山听瀑图》&清 樊圻 绢本设色 纵184.5厘米 横58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 画家樊圻善写山水小景,作品以“穆然恬静”的格调,受到世人的推崇。此图着墨不多,笔触细腻,清爽皎洁,明媚动人,充满诱人的田园情趣,画面上一流瀑布从远山深处流淌出来。整幅画面空山寂静,一片空名澄静,充满着一股清爽的气息。山中河水像一条洁白的素练由远而近,增添了山野的僻静之感,使画面更加清新宜人&&&446 《桃花园》&清 樊圻 纸本设色 纵94厘米 横47.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 画面上扬柳依依,郁然深秀,帆影点点,江面波光粼粼,笔墨苍秀中不乏润泽之气。线条精劲,似在兰叶描与铁线描之间。整幅作品,人物描绘的精细与背景的粗放对比鲜明,使画面富于节奏感。画面构图简洁,以少胜多,用色清淡,惜墨如金,皴法细碎而干净利落。画风清秀,极淡远清灵之致,是很能代表画家艺术风格的作品。&447 《松窗飞瀑图》&清 高岑 纸本设色 扇面 纵16.5厘米 横52厘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 高岑,字巍生,浙江杭州人,居江宁(南京)。为人清高,相貌俊美,淡于功名,性好佛门,“始从法门道昕卧伏腊寺,居茹蔬淡……”由此可见他的志向非同一般。高岑的水墨画,清逸秀雅,有超然出尘之韵致,用笔用墨非常灵妙,引人入胜,高古幽雅。此画是典型的“北宗”风格。山势突兀,石质厚重坚实,勾线细劲方硬,颇多范宽遗韵,而且布局兼具高远、深远、平远之法,中部高耸坚峭的山峦作为主体。&&448 《秋山万木图》&清 高岑 绢本设色 纵148.1厘米 横58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 从高岑存世作品分析,其山水画从宋元入手,并承明代吴门诸家之法,形成两种面貌。一种承继所谓“北宗”传统,从宋范宽到明唐寅。一种则远绍元代黄公望、王蒙,近法明代的沈周、文徵明。此画上部一巍冈拔地而起,突兀如盘。山顶丛林密布,点勾而成;山石皴法如雨点,又似刮铁。当中一飞瀑如练,直泻而下,没入空蒙。红叶纷披,点出秋意。全画笔力坚挺,刻画精微,神韵兼具,与高岑平素清淡之作,迥然形成两种格调。449 《江山千里图》&清 高岑 纸本设色 纵477厘米 横25.1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高岑的山水画从宋元入手,并承明代吴门诸家之法,形成两种面貌:一种承继所谓“北宗”传统,从宋范宽到明唐寅;另一路山水,则远绍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近法明代沈周,文徵明。《千里江山图》就是高岑吸取了黄公望空灵简洁的勾线法和王蒙圆润细密的皴染法。&&450 《松林僧话图》&清 邹喆 纸本设色 纵80厘米 横43.2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 作品描绘远离尘埃的僧人、高士在松林茅屋对话的情景。近景坡岸参差,溪流清浅,卵石露尖,板桥低架。平地一片茂盛松林,枝干挺立,松叶横展,傍山茅屋三间,一僧一俗对坐共语。背景山峦嶙峋,巨岩浑厚,杂树丛生,整幅布景奇兀,突出松林和茅屋,并极力渲染静谧清旷的气氛。山石轮廓粗犷,皴法随意,不拘一格。松树姿态奇特,不落前人窠臼,别具苍劲质朴之趣。敷色清淡而沉着,山川凝重雄浑。&451 《石城霁雪图》&清 邹喆 绢本设色 纵167.5厘米 横5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 邹喆,生卒年代不详。清代画家。字方鲁。江苏吴县人。自幼随父亲客游金陵。他的画宗其父,山水工稳而有古气,富简淡清逸的情趣。兼长水墨花卉,勾勒敷彩渲染有元人王渊的体格。金陵八家之一。此画设色清雅,笔墨精炼、工整,画面意境清旷、淡远,富于诗情画意,代表了画家的典型风格&452 《云峦水村图》&清 邹喆 纸本设色 154.2厘米 横4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 邹喆所作山水以南京一带为粉本,“师法造化,中得心源”。作品颇具生活气息,在清初的画坛有很高的声誉。笔墨技法笔意高古,绝去甜俗一派。此画结构工稳而有古气,用笔爽利挺劲,画山峰高耸,山脚下是近邻江边的沙渚,上有几间渔舍和杂树;远处晨雾轻笼,对岸的景色一片迷朦,树枝挺秀之姿却透露出勃勃生机,江水澄碧,画面上气氛清冷寒肃,却仍是一种可游可居之景,在清寂之外具有一种清朗澄净之美。453 《秋山平远图》&清 吴宏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吴宏,生卒年代不详。清代画家。一作弘,字远度,号竹史。江西金溪人,长居江宁(今南京)。他自幼喜好书画,诗书皆精。他曾在顺治十年游黄河,归来后笔墨一变,纵横放逸,走出自己的风格。他偶画墨竹,亦有水墨淋漓之致。这幅画描绘的燕子矶是南京的名胜。画面上江水与山石相连,渔船停泊在偏僻的港湾,天色傍晚,江水微波,烟雾迷朦的莫愁湖景象。莫愁湖内笼罩着轻纱般的云雾,岸边树木葱茏,使画面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454 《负郭村居图》&清 吴宏 绢本设色 纵198.5厘米 横98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 画上背景用淡墨轻轻渲染,绘出满纸云烟,使前景中的树石轮廓都隐没在远处朦胧的湿气当中,越显得湿润浓郁,而它们清新润泽的色彩,也衬托出了远处云中之景的幽深无际。有言曰:“画家之妙,全在烟云变灭中。”变幻无际的烟云,疏通了画面的迫塞,以有限之境而通山川之气,增加了画面的神奇色彩。此画旨趣深远,意境浑融无际,画写物外情,诗传画外意。&455 《松溪草堂图》&清 吴宏 绢本设色 纵160.5厘米 横79.9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 此画真实地描绘了江南仲秋时的水乡风情,远处山峦起伏,新篁杂生,烟雾蒙蒙,整幅作品设色清淡,生动细致地描绘出了秀美的江南山水景色,此画落笔大胆而收拾严整,笔墨苍秀,厚重劲健,山石用皴擦苔点之法,水墨晕染,湿润而富有生机,树木画法工细,繁而不乱,取平远式布局,位置经营得当,是能代表画家吴宏山水画特色的作品。&&456 《山水图册》&清 叶欣 纸本设色 纵14.1厘米 横17.4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叶欣:“金陵八家”之一, 字荣木, 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流寓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生卒年不详, 大约活动于清顺治、康熙年间。工画山水, 以布局见长, 学赵令穰, 笔法方硬, 自成一格。在“金陵八家”中, 其风格最为精细秀淡。《山水图册》每画各取自然山水小景, 或画峰峦楼阁, 或写秋山寒林。用笔柔和细软, 淡墨烘染, 极有韵致, 设色雅静&457 《春游图》&清 叶欣 绢本设色 纵171.5厘米 横47.5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 叶欣的山水画素以“工细幽淡”著称,所作野岭荒烟,孤城古渡,大有令人动秦月汉关之思。此画描绘春游之景,在桃花三月,荡舟于青湖绿山之中,徜徉于烟雾弥漫的秀丽中,陶陶然如醉如痴。此画用笔轻灵,墨色清淡,景致悠远,意境秀雅,真所谓“淡远又淡远,淡远以至于无”的情趣。&458 《钟山图》&清 叶欣 绢本设色 纵26.5厘米 横416.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叶欣(17世纪),字荣木,华亭(今上海松江市)人,流寓金陵(今南京),擅画山水,以姚简叔参之,其为周栎园画陶诗百页,堪为世珍。叶欣作画善于经营结构,能就目前所见,一一运之纸,一经其笔,虽极无意物,亦有如许灵异,故往往引人胜地。《钟山图》用笔楚楚,构思巧妙,尤其是画面结构的经营,却为一绝,是叶欣的山水画代表作。&459 《葛洪移居图》&清 胡慥 扇面 纵53厘米 横1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胡慥,字石公,金陵人。生平记载极简略,熟知金陵画家的周亮工,称画家为“石公善啖,腹便便,负大力拳勇”,“惜哉未六十而殪”。从胡的题画诗中透露出他是一位志在山林的高士,如“闲身闲看白云间,更爱青山懒出山;隐坐草亭流水畔,只听钟磐落人间。”《葛洪移居图》表达了画家那种不恋浮世功利,愿做世外闲人,日与白云青山为伴的高士风格&&460 《溪山鱼隐图》&清 胡慥 扇面 上海博物馆藏&整个作品构图独具,格调新颖,笔墨苍茫,浑厚雅俊,逸气横生,画树石,中锋行笔,显得沉着劲挺,皴擦有致,运墨数遍,具滋润而有生气,远山一抹,设色鲜艳,溪流清澈,观全图画中有诗,自然可喜。&&461 《青绿山水图》&清 谢荪 绢本设色 纵157.2厘米 横52.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谢荪,“金陵八家”之一,字缃酉,溧水人,生卒年不详,居金陵。《青绿山水图》画法从宋院体画中变出。画风清丽淡雅,虽为青绿山水,与传统的比较起来,却丝毫不显俗艳,反而多了一分清新明快。而且笔法细腻生动,整体感很强,是谢荪山水画的代表作&&462 《山水图》&清 谢荪 绢本设色 纵27.3厘米 24.8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 谢荪存世作品不多,此幅《山水图》从画法看,多吴门文徵明派系遗意。山势嵯峨,垒石嶙峋,景致奇险,用笔细秀,工中带拙,短披麻、点子皴而轻,苔点疏而淡;设色青绿间以浅绛,绚丽中见清雅,风格接近“吴派”陆治影响,工细秀丽。&&&&&&&463 《山居秋色图》&清 罗牧 纸本水墨 纵279.5厘米 横117.5厘米 泰州市博物馆藏& & 罗牧(1622—?), 字饭牛, 号云庵、牧行者, 江西宁都人, 寓居南昌百花州。所作林壑, 郁然深秀, 水墨淋漓, 笔法多样, 风格深沉粗犷, 时人推为妙品。罗牧画风为人师法, 史者称之为江西派。《山居秋色图》画层峦叠嶂, 杂木长松。山中楼阁殿宇, 荆扉村舍, 若隐若现, 溪水曲迥, 板桥连岸, 烟林掩映, 淡墨轻岚, 空灵清逸。坡石用长披麻皴, 辅以点苔。树干双勾, 树叶随类而点。构图繁而用简笔, 笔墨湿润, 得秋天清旷情趣, 气势雄浑464 《石城图》&清 陈卓 纸本水墨 纵30.5厘米 横147.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陈卓(1634—?),字中立,号晚纯痴老人,燕(今北京)人,久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善山水,喜作青绿设色,兼工花鸟、人物。其山水画工细缜密,花鸟画设色艳丽,画风属金陵画派体系。在清代秦祖永的《桐荫论画》中记载:“陈中立卓,笔墨工细,花草、人物、均极擅长,见一绢本山水,千丘万壑,具有宋人精密,惜无元人灵秀,其病与刘叔宪同,如能于毫尖上,细心领取,何难与古人后先标映,并垂永久 。”《石城图》也体现了陈卓的这种画风&465 《八景图册》&清 章谷 纸本设色 册页高28.5厘米 宽22.3厘米 广州市美术馆藏& & 章谷,字言在,号古愚,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顺治至康熙年间。善画山水和人物肖像,书法工篆、隶和八分书。此处选《涧道寒泉图》,画山涧丛树,一道清流顺山而下,二三僧者策杖越溪石而行。丛树郁然含烟,幢幢塔影与林中庙宇呼应,全画呈现出云蒸霞蔚,欣欣向荣景象。此画多用渍墨,画家素以“水墨烘染”之功而著称&466 《山水图》&清 黄鼎 纸本水墨 纵119.5厘米 横4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黄鼎(),字尊古,号旷亭,别号闲浦、独往客、净垢老人等,江苏常熟人。擅画山水,王原祁的弟子。画法宗王蒙,笔墨苍劲秀逸。其临古之作,尤咄咄逼真,最为入妙。小幅精妙,大幅稍嫌精彩不足,殆为尺幅所拘,犹未入大家之室也。此图贵有古意,笔墨苍古有劲,有麓台神趣,构图也颇为清朗竣逸, 画面上参天的树丛与坡石构成人物的环境,显得雄伟、幽深,是隐居者的处所。&467 《秋林书啸图》&清 颜峄 绢本设色 纵140厘米 横81.8厘米& & 颜峄,生卒年不详,字青来。江苏扬州人,师从李寅,山水、人物画学宋人,能界画,尤擅长米家山水,浓淡相间,融化无迹,十分精妙,日本人极重其画。画面构图精妙,设色鲜明,重心偏向左下方,山石嵯峨,溪流蜿蜒的地段,霜叶如染,苍松挺拔,丹、青二色相互交映,构成极为明丽端庄的氛围。秋林中端坐一位儒者,人物神气安闲,如小憩一般,人物也有古风衣饰468 《封侯图》&沈铨 绢本设色 纵184厘米 横96.9厘米 北京故官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深山薄雾笼罩,一株古柏生于崖石旁,枝间藤萝绕垂,藤萝缝隙的蜂巢周围,成群的黄蜂嗡嗡聚集。三只猴子的画法极其工致,先以极细的线条勾勒轮廓,再渲染上浅赭为底,而后一笔笔勾出动物的毛皮,纤毫毕现,很富有立体感。在背景的处理上则用写意手法描写山野林间的树石溪流,营造出一种盎然的野趣,对于主题的表现起到了较好的烘托作用&&&&&&&&&469 《避暑山庄图》&清 冷枚 轴 绢本设色 纵254.8厘米 横17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冷枚,生卒年不详,字吉臣,号金门画史,胶州(今属山东)人。擅长画人物、仕士及山水,画风工整、细致,色彩较浓丽,具有装饰性。避暑山庄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山庄中既有北方深邃雄伟的丘壑林木,又有南方秀丽典雅的亭台湖泊。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经常驻跸于此。画家冷枚以鸟瞰式的构图,将山庄的面貌描绘得非常具体细致。冷枚在传统工笔界画的基础上,适当参用了欧洲的透视画法,使画面增强了深远感。作品笔致细密,一丝不苟&&&&&&&&&&&&&470 《白云松舍图》&清 华喦 纸本设色&&& 华喦(),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东园生。此画画法结合石涛、南田于一手,用笔秀逸,构图实而不拥挤。顺着蜿蜒的山间小道,一座屋舍座落在山崖之间,竹壁篾顶,结构轻巧。舍内几陈纸笔,一悠闲的文人正凭窗观山景。更远处是白云笼罩的群山,云气一直氤氲到无限。画的左上角题一诗云:“女箩复石壁,溪水幽朦胧,紫葛蔓黄华,娟娟寒露中。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云英化为水,光彩与我同。”471 《天山积雪图》&清 华喦 纸本设色 纵159厘米 横53厘米 北京故官博物院藏&&& 图中描绘晦暗阴霾的天空下,云幕低垂,仿佛又在酝酿着新的一场暴风雪。雪峰陡峭重叠,闪着洁白晶莹的寒光。此图最突出的特点是构图简洁大胆,设色对比强烈。它不仅展现了古代传统文人画很少涉及的天山雪域的自然风光,将山水、人物及走兽等题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且更以凝练秀劲的笔墨营造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472 《杨柳归牧图》&清 萧晨 绢本设色&&& 萧晨,生年不详,约卒于康熙中叶,字中素,号灵曦,扬州人,共诗,亦善画工笔山水、人物。自题于右上角云:“画寄苍翁先生大词宗,并题博正。”画面构图严谨,依次为河岸延伸之景,岸畔树木、书屋隐现其中,河中一座小小木桥,古朴简洁,远处河岸蜿蜒,连接着一座小山,山上有溪流注入河中,一派安详,静谧的气氛。作者构思巧妙,精细的布局用笔设色又体现出一贯的风格与功底,二者结合在一起方能产生如此完美的应和之作。&&&473 《海上三山图》&清 袁江 绢本设色 纵413厘米 横568厘米&袁江,生年不详,约卒于乾隆初,字文涛,邗江(江苏扬州)人,善画界面楼台,曾供奉“内廷”。此画描绘神话传说中的蓬莱三山,画面构图奇峻,风格奇丽。在一片浩淼无垠的波涛中,矗立着几处奇峰,山色苍翠,挺拔峻峭,显得格外雄险而气势磅礴。山上亭台楼阁林立,松柏、梅林环绕,烘托出一片世外仙境的风景,显得既有人情味,又确实虚无缥缈,惟仙风道骨的世外之人方可生存于此。&&474 《观潮图》&清 袁江 绢本设色 纵97厘米 横13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界画被视为工匠之作,文人画家中几乎无人问津。袁江则不受时尚的影响,他的画艺从师仇英,山探郭忠恕笔法及赵伯驹、刘松年等青绿山水一脉,同时专工界画,成为“有清一代推为第一”的界画家。《观潮图》以界画的形式真实细腻地描绘了高峰亭台和潮起潮涌的海浪景色。&&475 《梁园飞雪图》&清 袁江 绢本设色 纵202.8厘米 横11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画上题款:“梁园飞雪,庚子徂暑,邗上袁江画”。梁园是汉代梁孝王刘武所建的一处园圃,又名“兔园”,旧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袁江将梁园安排在冬天的雪景中:豪华的宴筵,殿堂中灯火通明,人来人往,杯觥交错,在雪片纷纷扬扬中,别有一番风味。而且,由于大雪的覆盖,屋顶的瓦楞模糊地与细密的格窗、文饰等形成强烈的对比。色彩的敷着利用屋顶的白色,衬托出建筑物的绚丽斑斓的彩画,同样也别具风味。476 《松亭纳凉图》&清 袁江 绢本墨笔 纵153厘米 横51厘米 天津美术学院藏& & 袁江画风工整细致,设色浓丽,富于装饰性,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这类作品是归入“院体画”范围内,所以就将他列到了宫廷画家的行列。在此画中,袁江以素净、沉着、庄重为基调,树木大多数敷以墨绿色,建筑物则以青灰为主。此图描绘的远景非常出色,画家利用色彩、水墨的浓淡不同层次的渲染,表现出松亭乘凉的清凉意境。&477 《峨眉雪霁图》&清 袁江 绢本墨笔 纵153厘米 横51厘米 天津美术学院藏& & 在界画家中,袁江特别善于用雪景来布置画面的构图和场景。而且,对于背景的描绘体现出袁江的山水画的技巧,他糅合了工笔和写意两种不同技法来表现不同的对象。像山石和树木,基本师承郭熙及宋人的方法,繁笔勾勒,不厌其烦,用笔尖利劲折,间施侧锋。水边的坡石兼用仇英连皴带染的画法,比较浑和柔润。峨眉的雄伟俊秀、雪后的清幽冷寂,在此得到了很好的表现。&478 《阿房宫图》&清 袁耀 绢本设色 纵219.8厘米 横6.02厘米 12条屏& & 袁耀,字昭道,扬州人,工山水,界面楼台,约在乾隆中,待考,或说,他是袁江之子,亦待考。本图将它作为一座行宫表现,少界面楼台作品中常见的板滞气,加进了山水画的灵秀。明丽,使画面显得活泼而不失庄重,清雅而不失富贵,山、水、树木。水草等自然景观与人工所建亭台楼阁合而为一,互为映衬,显得造化天成,毫不牵强。在第2屏右上角,作者题云:“拟九成宫意&479 《山雨欲来图》&清 袁耀 绢本设色 纵194.7厘米 横11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此图为袁耀所画四景山水之一,所描绘的是盛夏季节山雨欲来时的山中田园景色。图中描绘一兀立的奇峰,峰上崖边生长着许多大树,从主峰右侧平川中,一河流蜿蜒而来,在一奇石后化为瀑布直泻谷底。楼阁上桌凳榻屏,倚栏人物,庭院中大树葱郁,浓荫遮蔽。 画中描绘的所有景物,都被画家统一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主题之中,浓云密布,似迅猛涌来,整个画面都被笼罩在强烈的风雨即作的紧张气氛中。480 《蓬莱仙境图》&清 袁耀 绢本设色 纵266.2厘米 横16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袁耀一幅优秀的山水界画作品。画家以宽阔的胸怀和超越的想象力,描绘出山川湖海吞吐日月的宏伟场面和壮丽景象。章法曲折有致,气势翻江倒海,令观者惊心动魄。画面上远近山峦,兀立隐现,在云烟幻灭之中宛如仙境。&&481 《邗江胜览图》&清 袁耀& & 袁耀画能守家法,与其父同为清代界画名手。其山水、人物,宗法宋元,有丘壑无尽之意。《邗江胜览图》描绘了邗江两岸亭台楼阁,溪桥轩榭,舟船横渡,屋宇朱门,苍松翠柏,绵延群峰,名胜景致一览无余,美不胜收,体现了袁耀界画山水的深厚功底和纯熟技艺。&482 《汉宫春晓图》&清 袁耀 绢本设色 纵196厘米 横100.5厘米 扬州博物馆藏& & 袁耀继承家学(有史料称其为袁江之子),其界画与青绿山水的技艺可谓炉火纯青。画中用笔及山石树木画法皆师宋人,写景具体,境界真实,但与宋画相比, 更加空灵松秀。其楼台画法,精工细致,显示了袁氏界画的极高水平。画中用墨重勾轻染,敷色浓淡相宜,尤以云气的渲染更是画家技艺双妙的极好表现。&483 《嵩献英芝图》&清 郎世宁 绢本设色 纵242.3厘米 横157.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嵩献英芝图》是郎世宁来华以后的早期作品。在这件作品中郎世宁充分显示了他扎实的素描基本功,以及利用明暗来表现凹凸立体效果的本领。画面的右侧是一棵弯曲盘绕的老松,苍老班驳的树干和前后掩映的松针;松树的根部和石之间,有灵芝数株,其边沿卷起,表现出了灵芝的厚度;画面的左边是坡石,一条急湍的溪流顺势而下,在山石隙谷间曲折绕行,激起无数水花。此图的绘画技法以欧洲的为主,但题材内容却纯粹是中国传统的东西。484 《海天旭日图》&清 朗世宁 绢本设色& & 全画气势恢宏,虚实处理十分讲究而富有节奏感。体现了自然界的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此画在具体的描绘手法上,郎世宁充分发挥了欧洲绘画注重明暗、立体感、解剖准确及透视的特点,使画幅别开生面。&485 《山水图》&清 朗世宁 绢本设色&&& 郎世宁()的名字如果光看这三个汉字,谁也不会以为他是个外国人,但是他的的确确是位高鼻深目的欧洲人。郎世宁于出生在意大利的米兰,原名朱塞佩· 伽斯底里内,青年时期受到系统的绘画训练,后来加入了欧洲基督教下属的宗教组织耶稣会。他死后乾隆皇帝特地下达谕旨,追赐郎世宁侍郎衔,并赏银三百两为其料理后事。郎世宁的遗体被安葬在北京阜成门外的外国传教士墓地内。&&&486 《仿各家山水册》&清 王宸 纸本墨笔 纵21厘米 横28.2厘米&&& 王宸(公元),字子凝,一字紫凝,号蓬心,一作蓬薪,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六世孙,王原祁曾孙。其画气味荒古,脱略形似。本册共十幅,仿照不同的名家之作,在画后题跋中作者均有记载。但通册观看,画风仍贯穿一气,可见作者仿古而不泥古,在借鉴、模仿中又有所改进创新,把古名家的精华与自己画风合而为一。在册的画幅都比较小,从作者题语也可知道,很大程度上不是为明确目标而作,只是闲暇时自己借之寓意寄兴,因此画面气氛淡雅怡然。&487 《江山佳胜图》&清 方士庶 纸本设色 纵25.3厘米 横264.5厘米 沈阳博物馆藏& & 方士庶(),字洵远,一作循远,号环山,又号小师道人,江苏扬州人。能诗善画,书法严密端秀,绘画笔墨敏洁灵秀,气势跌宕飞动,谓之为王原祁后山水第一。此图画春山云树,松寺平桥,林壑幽深,云峦无限。干笔皴擦,画法及老辣纯熟,卷心前骑缝钤“偶然拾得”小方墨印。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玺。488 《洞庭秋月图》&清 王愫 绢本设色& & 王愫,字存素,号林屋,江苏太仓诸生,侨居苏州。王原祁之侄。山水干墨繁笔,不加渲染,深得元人简淡之法,绛笔竹石尤妙。间作青绿设色,亦卓有原祁风韵。与王昱、王玖、王宸并称“小四王”。此图为作者典型作品之一,笔力秀润多姿,显得清俊雅丽,与王原祁幽远清秀的山水画风一脉相承。图中紧扣“秋”、“月”二字,烘托点染,追求洞庭茫茫山水之趣,构图极为讲究,看得出是精心设置。作者属于清丽画风,惜乎过分注重纤巧,笔意未能深厚大气,画面给人的感觉是精致风流,但秀润中无高古之趣。&489 《负担图》&清 金廷标 纸本设色 纵140.9厘米 横55.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金廷标,生卒年不详,字士揆,乌程人。画家金鸿之子,乾隆中供奉内廷,善画山水、人物、佛像,尤工白描,画风工细。皇帝南巡,金廷标恭画《白描罗汉图》,龙颜大悦,命入画院伺候。《石渠宝芨》著录了他81幅作品。《负担图》设色画一樵夫负担,夜归叩门,门内一妇持瓦灯应出,红树有声,山月正上。画上有高宗皇帝的御题诗:“负担归来独叩门,家人秉烛启黄昏。较诸贫见叶翁子,相敬高风与足论。乙未仲夏下瀚,御题”。&490 《宫苑春晓图》&清 钱维城 纸本设色 纵37.2厘米 横81.8厘米 沈阳博物馆藏& & 钱维城(),字宗磐,一字幼安,号茶山,江苏武进人。诗文书画皆为一时名手,书学苏轼,遒丽秀媚。初画花鸟,颇秀洁清丽,后转画山水,以笔秀色妍、清雅端庄得供奉内廷,为书画侍从之臣。此图画朱门宫苑,苑内酌形取势,布置杏轩水榭、竹院松亭及曲径春山,恰似离宫春苑之景。&491 《竹林听泉图》&清 沈宗骞 纸本设色 纵906厘米 横351厘米& & 沈宗骞,生卒年月不详,字熙远,号芥舟,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工画,善山水、人物。此轴设色偏于青绿,十分素雅。近处苍苔布满溪畔石丛,坡地上生有一片翠竹,竹林间一座茅舍,从敞开的窗扉中可以看到屋里短榻上端坐一人,青衫白裳,沉浸在山林天籁的氛围中。远处是几抹山峰,以青绿色调皴染,山间溪流淙淙,白云弥漫,与近处风景的色调十分一致。492 《盘车图》&清 李寅 绢本设色 纵133.5厘米 横73.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寅(17世纪末—18世纪初),字白也,号东柯,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擅画山水、楼阁及花鸟,画风工细,设色娟妍。《盘车图》画大幅雪景,笔法工整,风格古朴。《图绘宝鉴续纂》、《扬州画舫录》等著录。&493 《山水图》&清 唐岱 绢本设色 纵83厘米 横4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唐岱(1673—?),字毓东,号静岩,又号知生、默庄,满洲正白旗人。官内府总管,以画供奉内廷。善画山水,系王原祁的弟子,画风沉稳浑厚。唐岱的山水用笔沉着,布置沉稳,从宋人中吸取最多。其绢本中幅,丘壑位置,神似王原祁,但画风稍嫌骨格软甜,只是摹其形,尚未得其神韵。此画构图严谨,气势雄劲,是唐岱山水画的代表作。唐岱作为内廷画家,深得皇帝喜爱,蒙皇帝御题诗最多&494 《云崖锦树图》&清 张宗苍& & 张宗苍(1686—?),字默存,一字墨岑,号篁村。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以主簿理河工事,乾隆辛未以画进呈,蒙召入祗候,授予户部主事”。其山水师黄鼎,多用干笔皴擦。“年将七十,以老告归。”其小传可见《画征续录》等书。此图轴为纸本,墨笔画。略用黄子久的画法。有款“臣张宗苍恭绘”,并钤朱文“张宗苍”连珠印。画风为典型中国画“天人合一”境界,画面主体是山林、峰岭。&495 《山水册》&清 潘公寿 纸本设色 纵24厘米 横282厘米&潘公寿(),字慎夫,号莲巢,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善画山水、人物、花卉、竹石。与张因等并称为“丹徒派”,著《龟仙精舍集》,被称为“镇江派”的创始者,很受重视。此册山水是依据唐人诗意补图,每图左上方均有王文治所录唐人原诗。其画面既紧扣原诗主题,又绝不囿于字面而亦步亦趋,是在对诗文充分理解后所作的进一步艺术发挥,因此构成了别具特色的艺术佳品。画面中钤有各色印章,与笔墨之趣呼应,更具匠心&496 《嵩祝图》&清 李世倬 纸本墨笔 纵35厘米 横212厘米 沈阳博物馆藏& & 此图绘坡岸曲水,泉涌溪流,丛竹苍松错杂成林。笔墨精严,皴法合度卷尾题“嵩祝图 臣李世倬恭绘”,下钤“李世倬”印。前后钤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芨”、“石渠定鉴”、“宝芨重编”、“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重华宫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宝玺。&497 《皋涂精舍图》&清 李世倬 纸本设色 纵84厘米 横45.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图中描绘群山重峦,云雾缭绕,松林茂郁。四山所围的山头平坝上座落着结构宏伟的寺庙,其建筑精美,庭院幽曲,崇楼迥廊间花木扶疏。用笔精细严整,以干笔淡墨细皴写山峰,以浓墨淡彩界画写楼宇堂舍,山水明显地有摹仿“娄东派”画法的痕迹。此图是世倬应帝命根据乾隆丁卯年诗意所作。乾隆在诗中对他的创作十分欣赏,按皋涂精舍是香山玉华寺中的御用书屋,是著名古刹。李世倬,生卒不详。字天章,高其佩甥。&498 《映花书屋图》&清 方薰 纸本设色 纵126厘米 横34.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方薰(),字兰坻,一字懒儒,号兰士,又号兰如、兰生等,浙江石门(今崇德)人。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尤工写生,与奚冈齐名,时人称为“方奚”。兰士幼慧敏,自小同父亲周游浙江全境,眼界开阔,又广学博取,得以成就其绘画的大业。《映花书屋图》体现了方薰的典型绘画风格,笔意秀挺,设色简淡,画中花草娟洁明净,绰有余妍,稍却雄古之趣,觉单薄而无精彩&499 《岩居秋爽图》&清 奚冈 纸本设色 纵113.4厘米 横4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奚冈(),字铁生,号蒙泉外史、蒙道士、散木居士、鹤渚生,新安(安徽歙县)人,寄寓杭州。画家华喦的弟子,擅画山水、花鸟,名重当时。奚冈秉性聪慧,天分学力,悉异常流,山水自元四家上溯董巨,下逮麓台诸公,萃其逸韵,自成一格。《岩居秋爽图》构图巧妙,虽不是极力追求形似,笔妙墨也妙,达到了一种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因为奚冈在绘画的声誉,他的画还名传外夷,乾隆年间,琉球人以金饼购其书画。500 《书画诗翰合册》&清 黄易 纸本设色 纵13.5厘米 横18厘米 共八帧& &黄易(),字小松,号秋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黄树毂之子,能诗、工书、善画、精篆刻。与丁敬、蒋仁、奚冈齐名,并称为“西冷四家”,并有诗集《小蓬莱诗》传世。此合册为早年之精品,尚在学诸家笔意阶段,如米家山水,金冬的笔墨等名家都可在合册中找到痕迹,题款字迹亦多样变化,也在仿名家风格。从各种风格的画中可知作者在绘画中的 天赋,能将各色书画吸收到自己笔下,而且深得其精髓&&501 《嵩洛访碑图》&清 黄易 纸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黄易()字大易,号小松,浙江杭州人。他精于篆刻,与丁敬齐名,并称“丁黄”,为西冷八家之一。黄易是位著名的金石学家,潜心于金石碑版,他曾系统地整理秦汉碑石,并四处寻访,足迹半天下。《嵩洛访碑图》就是黄易用画笔记录他搜寻碑刻的场面和所到的地方,画家以淡墨干笔,寥寥数笔,唯突出碑石直立,三人皆立碑前,指指点点,似在很认真的看着碑文。此图简淡融有金石味,具有冷逸之致,萧寥纯朴,疏淡之中又觉古气盎然&502 《紫琅仙馆图》&清 钱杜 纸本设色 纵123厘米 横27.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钱杜()字叔美,号松壶,浙江杭州人。性闲旷,好游山玩水。山水以元人笔墨运宋人邱壑,画风深秀清润。此画以平远章法构图,近景有一老翁正在过桥,有高峻层叠的峰峦,崖壁间飞瀑如练,白云缭绕,岚光浮动。高处的平台简洁,整个画面给人清丽谨严,妍雅生动而富于变化,并用繁简的对比手法,工谨明丽又带有冷峭幽秀之致,以虚托实,增加了画面的灵动,具有比较浓郁的装饰风&&503 《春流出峡图》&清 张崟 纸本设色 纵145.8厘米 横64.1厘米&&& 张崟(),字宝崖,号夕庵,晚号且翁,丹徒(今江苏镇江)人,贡生。善花卉、山水、佛像,尤擅长画松,世称“丹徒派”,著有《逃禅阁集》。从题识可知,此图取唐人诗句入画。题识云:“春流出峡图,仿李希古,丁丑冬戊寅春,江南瑞雪普遍,丰年之兆可征,巴蜀之雪可知矣。因拟唐人'巴国雪消春水来’句,作春流出峡图。”画面以俯瞰角度绘巴山蜀水的青绿风景,中间杂生红、黄等色调的花木,色调比较浓重,衬得山间溪流更加清澈。504 《京口三山图》(部分)&清 张崟 纸本设色 纵29.3厘米 横19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张崟有自己独特面貌,始创京江派,他与同时代的顾鹤庆,世称顾柳张松之誉。张山水有二类:一种沈郁浓厚,多从北宋大家习之;另一种则幽澹萧寥,雅韵清绝,近似文徵明。此幅《京口三山图》,山石有石田之沈郁厚重,而树木布景房舍则有文徵明的幽淡疏寥。此卷所画镇江的北固山、金山、焦山,三山为镇江之名山。张祜泳金山诗云:“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此图苍秀浑噩,清疏之气兼而有之&&505 《翠岩红树图》&清 董邦达 纸本设色& & 董邦达(),字孚存,号东山,浙江富阳人,官礼部尚书。画山水、笔墨古拙,神韵悠然,笔锋谨严,但有乏奇趣之缺。其风格在娄东、虔山派之间。所画屋舍工整严谨,笔法有些拘束,少了一些洒脱闲逸之气,丘壑虚实亦嫌松懈,但其笔墨神逸尚有一些气韵,迥异于在野文人的清风傲骨,笔法拘束细碎,也乏开阔自由之胸意,给人沉闷拘缩之感,正所谓作画如同做人,“画如其人”是极有道理的。&506 《青溪落雁图》&清 董邦达 纸本设色 沈阳博物馆藏&&& 清代的宫廷画家以摩古为创作原则,弥漫在宫廷的仿古气息,由于康熙、乾隆等皇帝的倡导,风靡了整个画坛。官运亨通的董邦达,在这种氛围下,自然也难逃其桎,然而他善用元人之法,善用枯笔,勾勒皴擦较一般宫廷画家则多了几分逸致,《青溪落雁图》一画在经营位置和用笔用墨颇有几分讲究,也难得有逸致潇远之感&&&507 《云岚烟翠图》&清 戴熙 纸本墨笔 纵138.5厘米 横64.5厘米& & 戴熙(),字醇士,号榆庵,又号莼溪,自称井东居士,谥号文节,杭州人。官至兵部侍郎。作者深得“墨分五色”之神,仅以墨笔勾勒点染,便描绘出一幅青翠曼妙的山水画,气势磅礴。画面近处是山石、丛林,远处亦是一片山峰,在远近之间的空地处有几所小小房屋,完全是“天人合一”的境界。画上端题“云岚烟翠。拟大痴葱郁之象,不以家数求也。伯黍大兄属,时咸丰五年乙卯清明节醇士戴熙。”508 《忆松图》&清 戴熙 纸本墨色 纵37.7厘米 横12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忆松图》是戴熙“师造化”的最好例证。画家跋云:“地近方山,山有龙池云洞诸胜,多松,漫溪弥谷,旷望无际,常月夜行万松中,遇要氏兄弟,结苑读书其下,赋诗赠答,慨然有卜邻之志。后来京师,每值风和月霁,辄追忆之,嘱写《忆松图》,落落五年末有以报,丁未早春,侨居都下颇忆故山松径……”《忆松图》颇有“北宋”山水的气势,在意境上突破了“四王派”末流的萧淡枯寂,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雄浑沉厚,山石形态及皴法&509 《山水图》&清 戴熙 纸本水墨 纵17.2厘米 横23.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戴熙虽然也是从王翚一路入手,却能别出心裁。加上清末考据与金石学的兴盛,戴熙也融入了倡导碑学的潮流,在绘画中吸取了书法篆刻的长处,以金石入画,形成了一种极其微妙的、富有创造性的绘画风格。此画用笔扎实,笔笔有入木三分之感,山岚河川也由于厚重的墨笔而罩上了老成的色调,形成了画面空旷的意境&510 《蓼滩泊舟图》&清 黄慎 纸本设色 纵203厘米 横59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 黄慎(),字恭懋,又字恭寿,号瘿瓢子,又号东海布衣等。诗文书画皆精,尤擅画神仙佛道和历史人物。人物造型生动传神,意态灵妙,用笔泼辣,纵横驰聘,境相奇幻,是位颇有建树的画家。此画笔触轻灵,构图空旷深幽,岸边柳树飘逸垂拂,小舟横停,人物用笔寥寥却形神具备。意境很是幽雅空灵。&511 《清波钓徙图》&清 黄慎 纸本设色 纵62.6厘米 横33.4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黄慎的山水画,用笔简洁奔逸,潇洒有致,别具情韵。草书雄劲飞扬,令人观之爽畅。郑燮说他“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情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对黄慎的绘画艺术作了精辟的概括。黄慎的绘画,着重于写意,描写对象不拘泥于形式。此画人物衣纹作铁线描,连勾带染,洒脱随意,更加以草书之笔入画,极为自由流畅,属水墨大写意,仅于渔翁面部、手部略施淡赭。512 《山水册图》&清 高凤翰 纸本设色& & 为作者未病臂之前右手作品,共四幅,作四季风光。第一幅“柳园图意”,绘春日园林风貌,在松、竹等树的衬托下将初绽新绿的柳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幅“弘济江天”,是夏天的江河之景,岸边树丛生得十分茂盛,形成实虚疏密的对比。第三幅“西亭诗思”,表现秋风芭蕉林。第四幅“绿云苍雪”,描画冬时山景,山石被雪层层遮盖,而石缝中所生之松树却依然挺立,保持绿云本色。&513 《溪山游艇图》&清 高翔 纸本设色 纵44.5厘米 横27.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高翔(),字夙冈,号西唐,又作犀堂、西堂等。别号山林外臣,擅画山水花卉,间作佛像人物。篆刻与汪士慎、丁敬齐名。又与高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四凤”。 高翔少年时期崇尚石涛,后与石涛结识为友,常相往来,情谊深长,受益颇深。画面构图简洁明晰,院落和房舍散布,古树参天,江中一渡船,船上人物以最简洁的笔调勾成,不能再减少一笔,而人的动态已被表现得十分清晰,作者功力由此可见&514 《剑阁图》&清 罗聘 纸本墨笔 纵101厘米 横27.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此图是罗聘因友人张道渥(字水屋、号竹畦,自号张风子。)之请,根据李白《蜀道难》诗意所作。罗聘以雄健的笔调、丰富的想象,表现了他从未到过的蜀道的艰难,喻示了人生的艰难。为了供托效果,罗聘用峭硬的短笔条作雨点,豆瓣皴,积染深厚表现出山石风化的质感。笔简意深,表现了山势的雄浑。&515 《清汐旧院图》&清 罗聘 纸本设色 纵19.6厘米 横109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 罗聘, 中国清代画家, 扬州八怪之一, 号两峰, 别号花之寺僧等, 原籍安徽, 后迁居扬州。他幼年丧父, 家贫, 跟随金农学画, 聪明颖悟, 曾为师代笔应酬, 遍游名山大川。罗聘有多方面绘画才能, 人物, 肖像、山水、花卉均有很高造诣。其绘画题材广泛, 笔法凝重。他的肖像画, 继承了金农的写意手法, 注重人物的精神气质。此画是他山水画代表作516 《富春山》&清 任熊 纸本设色 纵133厘米 横30.7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任熊(),字谓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曾至上海卖画,工书善画,长于人物,山水和花鸟。人物继承陈洪绶的传统,造形古硬,敷彩鲜艳。富有装饰意趣,且笔力雄厚,气韵静穆,任熊有诗、书、画、印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但不像一般的文人画家那样拘束,他将大红大绿的民间美术的色调注入画面,反而有一种大俗即大雅的审美效果。任熊此作是根据富春山的实景创作的。画面悬崖石壁,山石层叠。在章法上取其一角,皴染自然,有厚重的真实效果。&&517 《春山行旅图》&清 任熊 绢本设色 纵17.8厘米 横54.4厘米& & 任熊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家,少年丧父,寡母带着子女艰难度日。年稍长,为糊口,任熊曾追随一私塾师学画肖像,后因不堪忍受刻板的学习方法,愤而出走,飘泊江湖,以卖画为生。任熊善用如屈铁盘丝般有棱角的线条,设色也厚重浓郁,鲜爆活跳。此画从题跋上来看,是任熊为周闲画的。画得极为工整,仔细。可以看出任熊对其主人的一片苦心&518 《仙山楼阁图》&清 任薰 绢本设色 纵27.6厘米 横30.3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任薰(),近代著名画家,字阜长,舜琴。少丧父,从兄学画,长期在上海以卖画为生。工书善画,用笔劲健,取境布局,不落前人规范,能独创一格。《仙山楼阁图》画家自题“赵千里法”。此图诚为用赵千里法,建筑亭台楼阁,极为工整,树木多作双勾,树叶用石绿、石青敷重色,并用金线勾勒。色彩艳丽,画法严谨而有变化,颇见画家的功力深厚&519 《竹窝一角》&清 任薰 绢本设色 纵27.6厘米 横30.3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画家题云:“临顾恺之竹窝一角”,可见并非是任薰自己的创作。此画构图较为单纯简练,前景画一片竹林,林后有建筑物、朱红栏杆,十分醒目,竹林上都被白云覆盖。竹干竹叶石绿重色,墨线勾出。建筑物下,有泉水汩汩流出,流经竹园间,曲曲弯弯,水浅露出石块。此画富有装饰性,颜色对比强烈,严谨而不板,简练而有意境,用笔工细而整体效果好。&&520 《赤壁夜游图》&清代 任颐 纸本设色 纵35.5厘米 横78.5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任颐()。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字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幼得父教,少年时,参加太平军,其后在一扇庄学徒,后随任熊、任熏学画,中年起在上海卖画,渐成名。擅画人物、山水、花鸟,尤工肖像。取法陈老莲,且重视写生,但可贵的是他能创新,而且有自己的画风。此画参苏轼的《赤壁赋》意而创作,表现了夜游赤壁的意气风发。此画以勾勒、点缀、泼墨等笔法交替互用,赋色鲜活明丽,画面整体而无琐碎之感&&521 《赤壁泛舟图》&清 任颐 绢本设色 纨扇 纵25.5厘米 横26.3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此画画苏轼《赤壁赋》。图中画一小舟,三人坐在船中,各人神态自在,一摇橹船工倾斜着身子,动作既夸张有真实。他们在欣赏古战场的景致。画家以概括的笔墨表现前景的水草,对岸隐隐约约。淡色渲染,石岸上长满水草。任颐此画法,显然受到文人画的影响,寥寥数笔,韵味无穷。&&522 《山雨欲来风满楼》&清 任颐 纸本设色 纵132厘米 横48.6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 “海派”就是指清末集中在上海出售自己艺术品,其画作符合新兴城市阶层欣赏口味的一批画家。他们虽然生平经历各不相同,为了适应艺术品市场,高雅的文人趣味逐渐减少,在表现手法上尽量采用更适于被民众接受的方式。此画似乎有些模糊不清,前景山石淡墨为之,唯山石后的树叶一片黑色,屋舍被右倾的树丛掩盖。整个画面给人气势渐大,大雨将临之感。画上题跋:“伯年此祯写山雨欲来风满楼诗意,深得石涛三昧……”&&523 《秋山策杖图》&清 任颐 纸本设色 纸本设色 纵132.5厘米 横31.5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 据说任颐的绘画“虽极细之笔,必悬腕中锋。”其自称“作画如颐,差足当一写字”,并以书法用于画中,参用于画意,给人以惊奇不凡之感。任颐为“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秋山策杖图》的背景只以几笔渲染点破,简约明晰,是比较放松的,人物的神态,自由自在,正沿着山坡而行,山石高耸,皴法遒劲,奇峰怪石,淡墨出之。远山则以淡墨水平涂之,前景浓墨点。画面峰峦清深,意趣高古。524 《前程期远图》&清 任预 纸本水墨设色 纵146.3厘米 横78.2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 任预(),字立凡,浙江萧山人,任熊之子,在上海、苏州一带卖画,画艺得任熊、任薰的指点,善长画人物,山水和花鸟。构图别致,设色淡雅,花卉学宋人勾勒法。山石用斧劈皴,着色清丽,别有韵致,淡雅而不失神采,构图满实,有实有虚。此画题跋“指点前程远,相期着一鞭”,是任预30岁时所作,有可能是以“霸桥送别”为内容,表现的是送别的场面&525 《仿赵大年山水页》&清 任预 纸本水墨 纵23.3厘米 横27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赵大年是善于描写汀渚间的景色著称。任预对赵大年的绘法接触面很广。图为赵大年的画格,在宋代诸大家中,没有和他仿佛之处。任预此图,前景画树枝,随手点墨叶,岸边有小草,一只小舟,船工正用篙竹撑船,人物的形态颇生动。船前有一群鸭子。河岸对面,淡墨平抹,画家用笔曲曲直直,简括而草率的形象,朴拙而疏容的情意,反映了淡荡清空的诗情墨意。&526 《浔阳夜月图》&清 任预 纸本设色 纵17.6厘米 横53.5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此画是根据白居易的《琵琶行》创作的,画家摄取浔阳江头夜送客场景。前景为一耸杂树,后为码头,码头右侧的山坡峦石,江边上停着两艘船。画面表现的是:“元和十年予左千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江口”的情景。画家将树叶画成黄色及红色,使人感到秋夜送客萧瑟落寞之感,烘托出秋意已浓。画家的题款:浔阳夏月图,拟文仇两家法。&527 《胥江春晓图》&清 任预 纸本设色 纵34厘米 横136.5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画家在画上自题:“胥江春晓图,岁次庚寅春日,适居于碧荫轩,雨窒无聊,摹写此图,以赠主人一笑。”碧荫轩主人,即陈炳寅,画家,善画仕女。由此可知,这是一幅写生画稿。任预住在画友家,春天恰逢下雨,他从屋里往外观察,根据胥江沿岸描写成此图。此图全用淡墨画成,模模糊糊,春雨绵绵的感觉表现得很逼真。&&528 《观潮图》&清 虚谷 纸本设色 纵40.5厘米 横39.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画面上茫茫的海面,水天一色,浪花飞舞,惊涛骇浪。海边上岩石古树楼阁屹立,阁内有二闲者正准备去观海,引导人们将视线转向画面的中心。山石用重墨勾勒,水以淡墨烘染,有虚有实,有浓有淡,并巧妙地留出空白作云气,使画面境界显得十分深远辽阔。自题:“观潮图写为静岩五兄先生雅属虚谷”。&&&529 《日长山静图》&清 虚谷 纸本墨笔 纵 147厘米 横40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 此图以远山近林两部分组成,中间留白为水,数间屋宇三两错落贯穿前后,将近林远山连为整体。林木变幻多姿,屋宇沉稳规整,掩隐其中,构成了一幅饶有韵味的画面。题款:“日长山静图为云伯尊兄大人属,虚谷”。钤“虚谷”,“三十七峰草堂”印。&&530 《云山塔影图》&清 虚谷 纸本设色 纵34.7厘米 横70.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面中的远山风姿绰约,云雾弥漫,近山山峰陡立,巍峨苍润,山涧有殿宇一座,山前树林成片,郁郁葱葱,房屋掩映其中,画面左边一宝塔矗立,与山间殿宇遥相呼应,使宁静无声的画卷,顿时充满生活气息。此图以深远法绘制,景色由近及远,虚实兼之,层层铺设,意境悠远。峰顶、林木以米家山水中常见的横笔点染,笔湿墨饱,元气淋漓。&&&531 《古殿银妆图》&清 虚谷 纵38.3厘米 横52.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这是虚谷《山水册》中的一幅,名为古殿银妆。其他分别为茂林修竹,林舍初曙、云屋积翠、柳屋著书、篱宅桑枝、古刹梵音、秋林逸士、叶荫消闲、孤蒲远眺、碧湖缓舟、初寒流篁等12幅,景物主题集中,境界清静,意绪畅达,富有诗情画意。画中钤有“虚谷”,“三十七峰草堂”诸印。其中《古殿银妆》用色清淡,笔意阑珊,很有几分匆匆而就的感觉。画面却显得轻灵悠远。532 《积书岭图》&清 赵之谦 纸本设色 纵69.5厘米,横3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 赵之谦,清末书画家,篆刻家,初字益甫,铁三,支自,又号悲庵,又字冷君、梅庵、子兄,又号坎寮,憨寮,晚号无闷、笑道人、婆婆世界,凡夫,思悲翁等。浙江会稽人(今绍兴)。咸丰九年举人。他重视观察生活,融古法,师造化,理法严密,笔墨酣畅,形神兼备,为人称道。此图淡设色,绘山石青松及流水,山上有小路隐映其中,用笔有金石之气。浑朴秀劲,且不失丰润。其松石描绘有苍老、沉雄的感觉,别有横趣。&&&533 《还家图》&齐白石 纸本墨笔&&& 齐白石()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篆刻家, 原名纯芝, 后名璜, 字渭清, 又字兰亭, 号濒生, 别号白石山人、寄园、寄萍堂主人、阿芝、三百石印富翁、湘上老农等。齐白石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农家, 他自小砍柴, 上了半年村馆就学木匠, 给人作雕花家具。27岁正式拜师学画, 他先学画民间神像, 然后学画肖像, 继而又学山水、花鸟和人物。他临摹观赏了明清画家作品, 陈师曾不赞成他对古人的摹仿, 劝他独创一格, 齐白石果真闭门变法, 也称“衰年变法”。此山水画深具金石趣味,画法凝练而意韵具备。&&&534 《溪流垂钓图》&齐白石 纸本设色&&& 此画从构图上来看,可谓绝妙之作。画家画景仅简练地画一坡,坡上有二棵柳树,一棵用浓墨,一棵用淡墨。柳条用笔灵活自由,线条垂下而活泼。坡后一笔不着,却能表现出一片汪洋。画面布局很别致,在树梢的顶端,用没骨法画出山峰。画家在此画中的构图不受任何拘束,手法大胆而自由。同时,画面的高度简练,既体现真,又能体现画面美,是雅俗共赏的范例&535 《青城山色图》&黄宾虹 纸本淡设色& & 黄宾虹(),中国近代中国画家。初名懋质,应试改名质,字朴存,以所居潭渡村有滨虹亭,因号滨虹,后改为宾虹,中年以后以字行。原籍安徽省欷县西乡潭渡村。擅长画山水画,并进行绘画史论和篆刻的研究、教学,以及中国美术遗产的发掘、整理、编撰、出版工作。 此画风格浑厚华滋,意境沉郁淡宕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然而又因写景抒情和相应笔墨章法的不同呈现出多种面貌。此画最鲜明的特点是其笔墨上的“黑、密、厚、重”,即积笔墨数十重,层层深厚。536 《山水图》&黄宾虹 纸本水墨 纵99.8厘米 横34.5厘米 私人收藏& & 黄宾虹的山水画,有一种非常深厚华滋,笔法细密如织;有一种则简逸粗放,笔法旷达飘逸。此幅《山水图》,当是介乎两者之间风格。画家运用墨色变化,求浓以淡,黑里透白,实中寓虚,干湿交错,笔法苍劲,呈现出一种气韵生动的山间意境。远山亦以淡墨先勾轮廓,然后以深墨点,密密疏疏,虚虚实实,点的变化,表现出墨色的变化。由于墨法用得得当,色调变化相当巧妙,看似繁,实很简,简约而单调,不落俗套,能够层层深厚,韵味无穷&&537 《泉声咽危石》&陈师曾 纸本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 陈师曾(), 又名衡恪, 号朽道人、染仓室等, 江西修水县人, 其祖父陈宝箴在光绪21年任湖南巡抚, 其父陈三立为清末民初著名诗人, 弟陈寅恪为著名历史学家。陈师曾幼承家学, 熟习琴棋书画, 对吴昌硕十分崇拜, 又远师沈周、石涛和龚贤等。他长于大写意,笔力雄健,着色吸取西法兼中国画传统,在水墨画创作上具有独特的意境深蕴和风格。此画出自诗人王维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颇能代表陈师曾山水画风。&538 《诗画册》&陈师曾 纸本设色& & 陈师曾(), 陈师曾画过许多诗意图。他曾说:“四王派的画遍天下,我们必须别寻门径。别树一帜,方能出人头地。若随波逐流,投世所好,不但不能越过王派中的首领,恐怕也未必能赶上王派中的徒弟。”《诗画册》是画家晚年所画,用笔的大胆泼辣,布局的独出心裁,不落俗套,不蹈前人蹊径,勾石精线,干笔显出很超脱,石块层峦气势浑厚,刚劲,有张力。石块略加敷石色整体中有变化,粗中有细。&539 《水竹幽居图》&高剑父 纸本设色& & 高剑父(), 名伦, 字剑父, 后以字行, 广东番禺人, 他共有兄弟六人, 他行四, 五弟高奇峰, 亦善画, 与他同为岭南画派的先驱。高峰父是近现代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他自幼丧父, 在族叔的影响下对绘画产生了极大兴趣。早年从居廉学画, 后入黄埔水师学堂学习, 后因病辍学, 又回居廉门下研习绘画, 之后进一步学习西洋画技法, 通过与日本画家山本梅崖等人接触, 高剑父大开眼界, 在接受外国艺术精髓的同时, 他暗下决心要改革传统中国画&540 《玉渊图》&陈树人 纸本设色& & 陈树人(),近代画家,广东番禺人。17岁时从居廉学画。后赴日本,进京都美术学校及日本大学文科学习绘画和文学。擅山水花卉,画风秀丽,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为岭南现代三大家。玉渊,水深之处,美玉出产地。画家所画可能是三峡的玉渊潭。在构图用色上很有特色。显然得益于西洋画的水彩影响,但薄而不轻,淡而厚重,雅而不俗,清丽而不浮艳,展现出深远旷阔,有意在画外之感。&541 《山高水长图》&高奇峰 纸本设色& & 高奇峰(), 高奇峰为“岭南派”创始者“三杰”之一。少年时随居氏及其父兄习画,后东渡日本,对京都画派中名家的技艺有极深入的研究。他把传统的笔墨功夫,以及“撞水”“撞粉”等花卉画中的特殊技巧,运用于飞禽走兽和山水,达到形体逼真而又生气勃勃的效果,构成了雄伟兼秀美的独特风格。此图画高耸的山峰,粗笔为之,不作皴法,大片渲染效果,强调大的山势结构,整体感强,略作苔点,富有变化。&&542 《帆影动江晖》&朱屺瞻 纸本设色& 朱屺瞻(),号屺哉,斋名梅花草堂、僻斯居。生于江苏太仓,他自幼习画,1913年任上海图画美术院教师,1917年赴日本川端美术学校学习素描和西画,回国后在家乡建画室梅花草堂,探索油画中国化的道路。朱屺瞻擅长写意山水、花卉,间写人物,能将中西画法融为一体。他的山水朴拙淋漓,水墨腴润,喜欢作平坡远景。这幅风景取近景为之,画大树、草房、坡岸、归船、高山,用笔老辣苍劲,淡皴色彩,寓清俊于粗犷泼辣&&&543 《鸡鸣寺道中》&徐悲鸿 1930年作 布面油画 纵66厘米 横77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收藏&徐悲鸿(),江苏宜兴人, 自小受父亲影响, 喜好临摹清末画家吴友如的人物画及烟盒上的动物画片。稍长得识康有为, 折服其推崇宋画“合中西而为绘画新纪元”之见解。1917年赴日, 他如饥似渴了解和学习西方绘画, 1919年赴法国留学, 专攻美术, 先入巴黎美术学校弗拉孟画室。徐悲鸿练就了扎实的西画功底,对传统中国绘画也十分着迷。这幅风景油画描写通往鸡鸣寺道中的景物,阳光明媚,道路曲折多起伏,很有生活情调&&544 《墨笔山水图》&徐悲鸿 1941年作 纸本水墨 徐悲鸿纪念馆藏& & 徐悲鸿,江苏宜兴人。他是许多到欧洲留学然后又回国从事以提倡写实为宗旨的美术教育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在作画上,徐悲鸿青年时期以素描为最出色,所作人体,善于将线描与明暗结合起来,外形准确,风格简洁,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后以准确的造型、传统笔墨工具画人物、动物、花鸟和风景,探讨融会中西的“写实彩墨”,在40年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幅墨笔山水,笔调清新,笔法简逸,非常富有意境。&&545 《黄山温泉图》&刘海粟 1954年作 纸本设色 纵135厘米 横65.6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 刘海粟(),字季芳,江苏常州人,14岁到上海学习西画,16岁便与乌始光等创办了私立上海国立美术馆, 他自任校长。刘海粟广招人才,兼授中西绘画,保守势力称他为“艺术叛徒”。他反而更大刀阔斧地推进“艺术革命”。刘海粟的油画受野兽派影响,色彩生辣,笔触奔放,国画则敢于将大笔触涂强烈色调的画法引入水墨画。此画中点画勾勒与泼彩并用, 笔线强悍老辣, 喜用石青、石绿和大红, 在强烈的色彩对比中突出其艺术风格和艺术创造性&546 《雨后千山铁铸成》&潘天寿 1954年作 纸本设色& & 潘天寿(),中国现代美术家、美术教育家。擅长中国画、书法、篆刻、诗文、美术史论。他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卒于杭州。其父能书。潘天寿7岁入私塾,经常临摹《芥子园画谱》,19岁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受教于李叔同等名师。此画篇幅巨大,古拙沉郁,生涩凝练,质朴无华。潘天寿恰恰反其道而行,要履险境,走极端,喜奇兀、强倔、壮伟甚至丑怪的造型、造境,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此画颇能代表画家的这种追求。&547 《庐山全景》&张大千 台北大风堂藏& & 张大千(),号大千,名爰,四川内江人。早年曾随其兄张善子赴日本学染织,回国后改学书画,师从民初著名书法家李瑞清、曾熙,后遍临古代名迹。40年代初,他领弟子到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开学习敦煌壁画之先河,造成巨大影响。1949年后迁移海外,先后在阿根廷、巴西、美国居住,1979年还居台北。他多才多艺,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庐山全景》是一幅在传统墨法基础上,借鉴抽象主义的自动技法,始创以大面积泼墨泼彩为主的新面貌。&548 《秋山图》&林风眠 纸本 彩墨 上海画院藏& 林风眠(),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省梅县,祖父是雕刻石匠,父亲林雨农承祖业并兼习绘画。林风眠18岁中学毕业赴上海,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学成归国时已是学术满腹。他综合了中国古代绘画和西方近代绘画的视觉经验,创造了一种新的绘画结构和风格。《秋山图》追求一种宁静而有力的、讲究形式和韵味的美,力图将印象派的外光画法和中国画的水墨方法结合起来,或者将西方现代艺术的构成方法融入具象彩墨的描绘之中。&&&549 《待细把江山图画》&傅抱石 纸本设色 纵110.5厘米 横52.8厘米 南京傅抱石纪念馆藏&傅抱石(),原名长生,又名瑞麟,因爱清代画家石涛的艺术,再自名抱石。他原籍江西新余,生于江西南昌。又因父亲早亡,傅抱石11岁就当学徒,因常见裱画店与刻字铺的书画印章,诱发了他的艺术兴趣。他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先后在中央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当教授。此幅《听泉图》刻画山雨过后,各处山泉奔泻而下,形成瀑布和急流。人物的闲适情态与笔墨飞动、气势茫茫的山水形成对照。傅抱石善于用硬毫散锋,以横竖、上下、圆转的笔势画山石肌理,多逆锋,有时也有卧笔横扫,然后加点,人称为“抱石皴”,很有特点&550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图》&李可染 纸本 墨笔淡彩 纵71厘米 横48厘米 私人收藏&&& 李可染(),中国现代中国画家。江苏徐州人,自幼喜欢绘画,13岁时,拜当地画家钱食为师,学画山水。后考入西湖艺术院研究班,学习油画并得到林风眠的指点与赏识,同年加入一八艺社,后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讲师,后又受徐悲鸿邀请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强调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此图为李可染先生生命最后一年留下的佳作之一。泉流奔涌的瀑布,仿佛从天际深远遥程袭来,奔腾于礼堂及趣味之间。画家善于表现山林晨曦的逆光效果,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
馆藏&21491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亦步亦趋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