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可以片言可以乱国描写的是谁

谁能用文言文帮我写一篇自传 我今年十四 其他信息可以乱编
谁能用文言文帮我写一篇自传 我今年十四 其他信息可以乱编文章要求:1.文言文2.字数 200字左右3.其他信息不要编的太离谱啦啊
余生于安乐,弱冠入学,懵懵间已然及冠之年,学而高不成,低未就.而为府政所不弃,为之先生.苟安于教为一年有余,而教之不善,生性平淡,奈无响应之举,何其衰也,实为吾之不幸. 夫生性豁达,然粗心不在话下,平生无甚特性.思公门之行,奈何学识浅陋,阻于试场.尝入商海为之奋斗,奈何无可用之资,无拼搏之计.遂安于平淡,不思进取. 霍然间,人生已虚度24载春秋,苦无惊人之举,与人不奇.自思仰愧于天,俯无颜以对地,呜呼!曰之天理,然天道不耻,吾将穷毕生之力,与天争艳.《书》曰:“天道酬勤”,余必将有所为欤. 再问: 能不能 说一下大概意思 这是作业 要是太离谱啦 我就玩完啦 再答: 请问你十四岁能有啥自传。。。。。这个是24的自传再问: 能可以写一下 未来的梦想 再乱编下啦~~~ 求求啦 我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写文言文 再答: 余生于安乐,弱冠入学,懵懵间已然及冠之年,学而高不成,低未就。夫生性豁达,然粗心不在话下,平生无甚特性。思公门之行,奈何学识浅陋,阻于试场。尝入商海为之奋斗,奈何无可用之资,无拼搏之计。遂暗下决心,努力为学,望有朝一日,衣锦还乡。 霍然间,人生已虚度十四载春秋,苦无惊人之举,与人不奇。自思仰愧于天,俯无颜以对地,呜呼!曰之天理,然天道不耻,吾将穷毕生之力,与天争艳。《书》曰:“天道酬勤”,余必将有所为欤。 给你删改过了,很适合你了!!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谁能用文言文帮我写一篇自传 我今年十四 其他信息可以乱编》相关的作业问题
辞职报告公司领导:本人叫xxx,于xxxxnian x月x日来到本单位该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个月之久.期间,公司领导对我帮助和教诲让我感觉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可是本人有点愚钝,常常不能领悟上对对我的教育和培养,至今仍无法达到你们所需的要求,本人也十分自责,自认为,是自身的原因给单位造成了损失,也使你们浪费了大量宝贵
这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为什么要让别人写那?那是你自己的吗?发自内心的写一份,我相信你比他们写得好!
张扬个性与约束自我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张扬个性才能演绎出不同的人生,但是,张扬个性并非是为所欲为,那是不明白张扬个性的正确含义,只有懂得约束自我才能造就成功. 阿西莫夫,是一位在一生中共创作了470部著作而享誉世界的科普学家.1958年,他毅然告别了讲台和实验室.“做我想做的事情,而不一定是最好的事情.”这是他
保证书 由于我个人性格比较活泼好动,在上课期间活跃异常,扰乱了课堂的上课秩序、影响力老师的正常教学思维和同学的正常学习生活,经过老师的批评指导和个人的深刻反思,在此我保证:在以后的课堂生活中努力学习、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不在课堂上说话起哄,以不影响正常教学气氛为初衷,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和同学们在学习中打成一片,不
本人名****,某某籍,居##,以而立之年,亦是学生,虽无甚优,亦无大憾,唔爱好#####,缘性格活泼开朗,与人畅谈甚欢,故与同学周遭之人相处甚欢,
Enjoy in Year 2021I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last year and ran a company myself after that.There are nearly 300 employees in my company,who are all working ver
Life Is Like Train Ride Life is like train ride where passengers get on and get off. Some of them are just strangers sharing with us the same compartment. We do
我最盼望的寒假到了,因为寒假一到,我自然也能去外公家玩,这是多么高兴。 _BXBF_DATA_ENTER  每次来到外公家,外公总是微笑的面对我,他的笑容是多么慈祥﹑温和。 _BXBF_DATA_ENTER  来到外公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脐橙山。外公也十分乐意。来到山上,“赛虎”老是“汪汪”叫着,表示对我们的到来十分
Beijing Ducks Gets Their First-Ever CBA TitleBeijing Ducks, led by former NBA star Stephon Marbury who notched game-high 41 points on Friday night, clinched the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诚信的人是难以让人接受的,诚信就如同一盏生活中的明灯指引我们前行的路.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的就是做人要讲信用的基道德.还记得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一天爸爸和妈妈都要上班没空接我放学,给我一元钱叫我傍晚放学后和哥哥一起坐车回家.当时哥哥读四
此女子怪哉,好浮想联翩,天马行空,每有会意,便仰天长笑,旁人冷眼相待.或与君同乐,独乐,与人了,孰乐?但凡如此,母叱咄,曰:“何功之有哉?好读书,亦为正解!” 少时口才颇佳,胡编乱造之.莫名其妙嗜其写作,笔耕不止,做无畏状.但对名人名书少知之.张冠李戴或无头冤案时有发生.愿日积月累有待提高.头脑清醒,未尝不以为荣.发挥
你的名字:××先生传 知先生深圳人也,亦详姓沈也,家有帅哥也,因以为号焉.不静多言,要幕荣利,好玩游戏,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去网吧,家富能常去.亲旧知其如此,或玩CS而招之;造样去玩,期去必通宵.既玩必单挑,曾不吝情去留.环网吧室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不焉如也.常玩CS自娱,颇示以志.玩CS
萧博,字**,(如无,删去),己巳年(即89年)某月生于辽宁铁岭.幼承家教,明礼仪,尝欲效孔门让梨之义,而宗黄家温席之义.长而入学,虽不堪七步之才,亦成绩斐然,师甚重之.中学业满,投笔从戎.(最好能说明什么原因),征入某地武警某支队,劳筋骨,苦心志,习文练武,位卑未敢忘报国.尝受**(嘉奖名称)之嘉奖.及至弱冠,当转业
吾姓(自己填),年方弱冠.不尚事业.喜古文.好旧史.偶有拙作.且乐以自娱.性情乖静.不喜闹纷.故独伴青灯.醉伤明月.虽有雅情.无人共赏.偶感佳怀.知音难逢.才非俊秀.貌不惊人.孤潦落魄.素无阀阅.文心曰.音实难知.知实难逢.信哉.故阅书而姱要.奏琴以娱情.吟咏于繁廛闹市,遥思于青山秀水.虽有愿独行.而不解俗世.秉烛夜游
  缘分天空  望着深邃天幕中的那弯皓月,我在想:也有阴晴圆缺,那缘分也一样的吧?  缘分真的是一种微妙的东西,好比千里情缘中的那根牵挂着的细线,她使心与心的距离靠近,一直都在努力的寻找,传说中的缘分是在三生石下定来的,那分古典的浪漫已成追忆,今世呢?人总是不停的寻觅,驻足,而后又离开.缘聚缘散,缘就像一个永远也走不出
尊师大人在上: 学生诚不宜喧哗于自习课.从今往后,学生将战战兢兢,恪尽职守,认真学习.
可参考出师表中孔明先生的自我介绍: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说明了出身,籍贯,当前工作以及思想动态等.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
自今日深夜十一时半起,余心思郁结而不能自拔.扪心自问,情更难当,爱慕之情,溢于言表.君之爱君,其深难表,历时半载,不离不弃,情之初启,惴惴于心而不敢稍有逾越.窃以为,此情敢于天地争长久,能与日月共比辉,即使顽石化作灰烬,铁树百年开花,山崖损而青苔老,江水竭而黄杨朽.吾不求报,只孜孜追于君之左右,为君遮风挡雨赴汤蹈火,万一计可以片言可以乱国描写的是谁_百度知道
一计可以片言可以乱国描写的是谁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计可以片言可以乱国描写的是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东汉末至三国曹魏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一计可危邦,片言可乱国:太尉贾诩的权谋之术
如果我们认可曹操是一代枭雄的话,在三国时代,真正在谋略上击败曹操,并让曹操自己都很佩服的人,就是贾诩了.贾诩可称三国实力派谋士。这是从两个方面讲的,第一是他的所谋略之奇之准,颇有些算无遗策的感觉,其所谋影响之巨,无愧于第一谋士之称;第二是因为他是最典型意义上的权术家,不像诸葛亮身担丞相之 职,重在治国安邦,也不像周瑜承荷将帅之任,长于领兵作战。贾诩更无意于成为拥兵自重、称霸一方的军阀,他的身份永远在幕后,他不断地从某个将军深厚的帷 幕后闪身而出,表面上是献计,却往往收到运筹帷幄的效果。
贾诩给人的感觉是,像一个把谋略本身当作一种美,只追求谋略才华之展示的唯美主义者:只要自己的计谋有用武之地,他并不在乎江山变色,他为李傕、 郭汜出主意,也不是要真心辅佐他们。贾诩之所以在分明看出张绣没有远大前途的前提下,仍毅然委身于张绣帐下,仅仅是因为张绣能够对他言听计从,能使他的谋略得以施展。
东汉末年,礼教已无法维系人心,喊着忠义的人往往是举着忠义的旗号,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个人在道德失范的同时,又要面对风雨飘摇的乱世。在这个乱世,个体生命没有任何保障,军阀混战、外族劫掠、强盗横行、天灾不断,在这样一个风云变色的时代,所有的道德都要让位于生存的需要。而这些矛盾在贾诩的 出生地--武威,又是尤其地尖锐突出。僻处西凉的武威,仁义礼教的道德规范本来就淡薄,与游牧民族斗争与杂处的生活体验、严峻的生存环境的考验使贾诩不会去在意那些已经变得虚伪的道德,他的谋略只是关注生存,以他和他周边的人的生存为第一义,因为没有精神束缚,他可以纵横驰骋地展现自己的谋略才华。正是在 这种精神自由中,他的谋略达到了权变的极至。
贾诩是历史的一颗明星,他以时代所赋予他的性格和才华,在不自觉中摧毁了一个满目创痍的王朝体制。旧的体制不摧毁,新的个人及个人精神便不可能诞 生。我们是无法简单地用道德的眼光来评价贾诩这个奇人的。他像一个在乱世中游戏人生的人。他追求权势,但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他对哪个势力都没有真正的感 情,冷眼看待天下的沧桑沉浮;他把施展才华看作一种乐趣,看着事件按照自己所预期的那样发展;你可以说他无情,但在那个时代,贾诩有理由选择做一个旁观者和唯美主义的权谋游戏者。
虽然贾诩常以汉室忠臣自诩,也确曾有功于皇上,但他显然更热衷于放纵自己天赋的谋士才华,而较少计较千秋功名。在各路军阀此起彼伏的混战中,在汉献帝由长安到洛阳的奔命过程中,在东西二京的喋血杀伐中,我们都能看到贾诩的智慧。
董卓死后,司徒王允专权。王司徒只是一个碌碌之辈,而且不知体恤,滥开杀戒之弊。但风雨飘摇的汉朝江山毕竟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董卓手下部将李傕和郭汜,王允若本着首恶既除,协从不问的态度,则这两个手上握有兵权的家伙便会归化朝廷,如此,因讨伐董卓而起 的关东诸雄不知旌麾何指,也可能权且罢兵。中国历史在步入这一章时,虽然会略嫌平淡,但于国于民,实属大幸。刚愎无用的司徒王允,对李傕、郭汜下达了追杀 令。只有3000飞熊军的李傕、郭汜等本来也想认命了,他们决定解散部队,自己再分头向大西北逃亡。如果这样的话则王允虽然极为不明智,却毕竟没有种下恶果,东汉政权暂时还能迁延些时日。
贾诩恰恰在此时脱影而出发表了一下宏论,李傕、郭汜对贾诩素来敬重,便洗耳恭听。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迟也。”
当年陈胜、吴广被迫"揭竿而起",所持的理由,正与贾诩此时的想法相同。区别是,无论陈胜、吴广还是李傕、郭汜,他们都属当事者,而贾诩则完全 是局外人,换言之,这一番建议,虽然可以救李傕、郭汜性命于一时,对贾诩则没有丝毫好处。不然,当李、郭二人成功后欲封贾诩为"尚书仆射",他也就不会坚 决推辞了。"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贾诩话说得颇有自知之明。初平三年六月,李傕、郭汜打破长安城池,王允被戮,吕布出逃,尸遍长安。据说,董卓初死之 时,三辅地区百姓尚有数十万户,经过李傕、郭汜的放兵劫掠,仅仅两年间,民已"相食略尽",好一片凄惨。一计可以危邦,片言可以乱国,正贾诩之谓也。他侧 身在杀人如麻的强盗身后,貌似蔼然文士,一面犯下滔天奇罪,一面又能成功地躲避千夫所指,这份能耐,孰能及之?你看他以一介游士的身份闪身在某个诸侯说计 道谋,甚至敢让曹操甘拜下风。 他年轻时虽也曾被人评为"有良、平之奇,初时察孝廉为郎,因疾病辞官,西还至汧,道上遇见氐人(游牧民族),和同行的数十人皆为他们所抓,贾诩便骗他们说:“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当时的太尉段颎,因为久为镇边大将,所以威震西土,因此他便假称是段颎外甥 吓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其馀的人却都遇害了。史称贾诩此举是:“权以济事,咸此类也”,这个“权”字,用得颇为妥帖,贾诩是深不可测的。让强盗俯首帖耳,单靠智慧肯定于事无补,靠胆量也过于笼统。贾诩身上同样洋溢着一股霸气。
诚如伏波将军马援所言,"方今之世,不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作为中国历史的"后战国时代",三国士大夫的择主标准,与天下辐裂的先秦知识分子本无不同,故荀彧、郭嘉、董昭等谋士纷纷弃袁投曹,关羽义不背主,诸葛兄弟在东吴、蜀汉各事其主,俱忠诚不二。若此乃通例,贾诩便提供了一个例外:他先后投靠的刘表和张绣,竟然都是自己内心颇为鄙视的。段煨对贾诩表面敬重,内心忌惮,因为贾诩"素知名",在兵士中威望极高,段煨怕贾诩喧宾夺主。贾诩离开段 煨的时机和理由亦很微妙,诩曰:“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 与身必俱全矣。”结果丝毫不差。至于刘表,贾诩的评价也是既准确又刻薄:"若天下安宁太平,刘表可位列三公,然而方今乱世,他如此不见事变,多疑无决,便注定是碌碌无为之辈。"贾诩与张绣的关系最好,早在长安时,张绣就有意将贾诩拉拢至帐下,一俟贾诩秘密来投,立刻便对他言听计从。奇怪的是贾诩之所以投 奔张绣,不仅因为张绣的张臂欢迎,更在于这样一个判断:"张绣,一个没脑袋的主儿。"以贾诩的才华,在分明看出张绣没有远大前途的前提下,仍毅然委身于张 绣帐下,明珠投暗,龙游沟壑,这里面便颇可揣测贾诩的真实用意。他喜欢谋略,他需要一个可以使自己的才华尽情驰骋的疆场。如果谋略是一种美,联系到他当年 不可思议地替李傕、郭汜出的馊主意,则贾诩正好被我们理解成这样一个唯美主义者:只要自己的计谋有用武之地,他并不在乎江山变色。看出这一点,贾诩投靠张 绣而不是曹操、袁绍,便是最为顺理成章的事了。曹操手下谋士如云,其本人又计谋百出,贾诩在那里注定难呈鹤立鸡群之势;袁绍貌似强大,但这人志大才疏,又 有着一个奇怪而又致命的弱点:只要对自己有利的计谋,他一概不采纳;刘表可不去说他了,而好做皇帝梦的袁术,缺少虚怀下士的品德,贾诩注定没法活得从容。 贾诩与吕布有仇,当时尚力单势薄的刘备当然更入不了贾诩视野,况且刘备还一直和吕布关系密切。
所有人提到曹操平生所吃之败仗,都不会不提"宛城战张绣之时",那也是曹操输得最为凄惨的一仗,长子曹昂及贴心猛将典韦相继阵亡,自己所乘的 大宛良马"绝影",亦中箭而死,可说狼狈至极。毫无疑问,这一仗曹操其实是输给贾诩的。贾诩后来又赢了曹操一回合,那一仗虽无多少战略意义,却极端神奇, 可以让曹操作为教科书,好好琢磨研习一番——曹军撤退了,张绣立功心切,急不可待地要领军追赶。贾诩在一边连连阻止,张绣不听。无谋的张绣难免会想:与曹操交战,而竟能逼得他退军,此乃千载难逢之机,此时不乘胜追击,痛下杀手,更待何时。然而,不听谋士之言,注定要失败的,张绣的追兵就被曹操殿后部队杀得 大败亏输,狼狈逃回。绣谓诩曰:不用公言,果有此败。张绣诚恳地向贾诩道歉。诩曰:“今可整兵再往追之。”绣与表俱曰:“今已败,奈何复追?”诩 曰:“今番追去,必获大胜;如其不然,请斩吾首。”绣信之。 第二次追击,张绣大有斩获,把曹操杀得溃不成军。不仅曹操对自己的失败极为纳闷,张绣和刘表也满腹狐疑的向贾诩请教为什么得胜之兵失败,而失败后再追却取得胜利。贾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操敌手。操军虽败,必有劲将为后殿, 以防追兵;我兵虽锐,不能敌之也:故知必败。夫操之急于退兵者,必因许都有事;既破我追军之后,必轻车速回,不复为备;我乘其不备而更追之:故能胜 也。”三国之所以多智,端赖贾诩者流出没其中。当曹操和袁绍两大军事集团纷纷剿除诸侯之后,世界虽然没有变得安宁,局势却已明朗不少。
在曹、袁两只巨螯的钳制下,投靠袁绍还是曹操,就成了张绣迫在眉睫之事。投靠袁绍的理由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一则袁强曹弱,一则张绣于曹操有杀子之仇。于 是,当袁绍主动派使者前来招降时,张绣一个没有远见的人当然侵向与投靠袁绍。贾诩此时从幕后倏然闪身曰:"替我谢谢袁本初的好意,再转达这样一句话:一个 连自家兄弟袁术都不能相容的人,不可能成就大事。张将军敬谢不敏!"张绣大惊:“方今袁强曹弱;今毁书叱使,袁绍若至,当如之何?”绣曰:“吾先与操有 仇,安得相容?”诩曰:“从操其便有三:夫曹公奉天子明诏,征伐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操虽弱,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曹公王霸之志,必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焉。”绣从其言,请刘晔相见。晔盛称操德,且曰:“丞相若记旧怨,安肯使某来结好将军乎?” 绣大喜,即同贾诩等赴许都投降。绣见操,拜于阶下。操忙扶起,执其手曰:“有小过失,勿记于心。”遂封绣为扬武将军,封贾诩为执金吾使。"果然,曹操竟好 像完全忘记了当年与张绣结下的深仇,亲自率众出城迎接,给予张绣极高的礼遇。贾诩之所以甘冒奇险,因为他正确的认识了天下的形势,看透了曹操的内心之所 想,如此高明的战略决策在三国时代凤毛麟角,贾诩不愧为三国第一谋士。
至此,贾诩的人生航道进入了另一片相对平静的海域。虽然作为曹操谋士之一,他仍不时献计供策,尤其在曹操征伐马超、韩遂的过程中,贾诩功不可 没。但总体上看,他淡出江湖的意味正日益明显。对曹氏父子,贾诩本来还有可能立下奇功:曹操、曹丕先后两次讨伐东吴,都以失败告终,赤壁之战更使曹操元气 大伤。贾诩都曾预睹先机,加以谏阻,只是曹操不识时务,未能采纳贾诩的建议,直接导致了军事失败,为三足鼎立创造了条件。
贾诩一直韬光养晦,轻易不发一言。晚年的贾诩尤其乖觉无比,他闭门不出,谢绝交游;为了杜绝他人猜疑,他处理儿女婚嫁之事,也力避攀附名门, 这一点说明了贾文和对于权变的清楚认识,所谓功高镇主就是这个道理。虽然如此,在曹操立太子的过程中,在曹丕与曹植兄弟争权的过程中,站在曹丕一边的贾 诩,仍以自己四两拨千斤的谋略,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为五官中郎将的曹丕向贾诩请教太子争宠术时,贾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养,朝夕孜孜,不违 子道,如此而已。"就这么一番貌似不切实际的大话,竟使得曹丕从此幡然改悟,自我砥砺,终于赢得了曹操的好感。此前曹操也曾特意屏退众人,向贾诩请教立太 子一事。贾诩面露难色,故意不答。"先生为什么知而不言?"曹操再问,"不,我只是突然想起了两个人。""谁?""袁绍和刘表"。贾诩不仅谋略过人,也特 别善于处理他人父子关系。"贾诩貌似漫不经心的回答,对曹魏政权的最终确立,也许竟起到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袁绍、刘表正因为没有妥善处理好继 承权问题,死后遂使得兄弟阋墙。贾诩示曹操以前车之鉴,终于使曹操决下心来,立曹丕为太子。如此含蓄而又铿锵的引用论证要比费劲口舌强了不知道多少倍,贾诩的谋略已经达到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境界。
在魏文帝曹丕当政之时,功劳盖世的贾诩被委以太尉重任。然而贾诩老矣,他只仿佛一个大隐隐于朝的隐士,依旧过着恬淡的生活。世事阴阳,果 报难料,这个邪恶的播种者,谋略的热衷者,最终是以一副德高望重的神情,安然去世,享年七十七岁。依照当时"人过五十不称夭"、"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标 准,贾诩真可谓寿比南山。
贾诩作为一个谋士真正做到了以追求完美为己任,他紧随形势发展,审时度势,经权达变,顺天行事,选择明主。在夹缝中求生而游刃有余,屈从 于命运的安排而经权达变,直至善终,贾诩在权变与谋略方面的造诣可谓达到了天人合一之境界。需要指出的是,陈寿由于距离三国乱世时代较近,能够感受和理解 那个时代非道德化的时代精神,对那个时代的英雄主义和唯美主义(两者在精神内涵上是一致的)能够以一种赞许肯定的眼光看待。而后来南朝裴松之因感受于他的 时代由于与北方异族政权的对抗而重新兴起的道德主义,所以无法认可贾诩的所谓“非道德化”行为,并对荀彧等人作出自己所认为的道德化解释。而贾诩本人正是由于摆脱了道德的束缚,才获得了精神自由,并成为三国第一谋士。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描写春天的句子
春天的句子
描写春天的句子
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韩辍痘奕粘手钆泄佟贰1揪浯笠馐牵涸诓恢痪踔校悍缡沽醺幕涣搜丈6斓牧际歉煽莸模禾斓嚼吹淖钤缂O螅橇疑戏撼鲆徊阈侣蹋允艘浴蜗蟮乇硐殖黾窘谧坏奶氐恪1揪淇捎糜诿栊炊ゴ夯氐木跋螅部山枥此得魇挛镌谇币颇懈谋涞那榭觥
唐代画家 韩 《晦日呈诸判官》
带叶梨花独送春。
唐&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本句大意是:暮春时节,其它花均已凋零,唯有梨花带着绿叶,独自送春归去。此句颂扬了梨花不畏暮春风雨,独自送春归去的风姿。古来文人学者,多以伤春悲秋为题材吟诗作赋。在他们笔下的暮春景物,不是&风雨&,便是&落红&,往往充满凄楚伤感的情调,而此句却以积极的态度去&送春&,绐人以乐观向上的启迪。尤其一个&独&字,仿佛是力排众议,鹤立鸡群一般,更使人钦佩。可用来描绘晚春梨花,或借以颂扬特立独行的人。
唐代诗人 杜牧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春城雨色动微寒。
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动:引起。本句大意是:春天到了,城中气候虽已转暖,但一场春雨,又带来了轻微的余寒。本句表现了春天寒暖交替之际的时令特点,可用以描写早春气象。
唐代诗人 杜甫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春到人间草木知。
宋&张颉读⒋号汲伞繁揪浯笠馐牵捍禾旖盗偃思洌菽臼紫雀兄4旱饺思洌蟮鼗嘏菽究挤⒀俊⑸ぃ运挡菽咀钤绺械酱旱钠4司溆胨臻痘莩绱航砭啊&春江水暖鸭先知&含意相近,常以此说明春天与草木的依存关系。
南宋理学家、教育家 张 《立春偶成》
阳春白日风花香。
晋&乐府诗《晋白舞歌诗三首》其三。阳春:温暖的春天。白日:太阳。风花:随风传来的花气。本句大意是:仲春时节,艳阳高照,和风送来阵阵花香。本名句抓住几个典型事物,概括地表现出阳春季节的特点,虽语言浅近,形同白话,但一经吟咏,境界全出。可以用来形容三春时光日暖、风轻、花香的大好景色。
《乐府诗》 《晋白舞歌诗三首》
马踏春泥半是花。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本句大意是:马蹄踏过暮春的泥地,泥中倒有一半是落花。这句不说满地落花,而说马在路上所践踏的春泥里有一半是落花,从而将静景写成了动景,并曲折地表达出作者对残春将尽的惋惜之情,十分美妙。我们应当注意学习这种委婉含蓄、曲尽人意的表现手法。可引用描写暮春之景或表达惜春之情。
唐代诗人 窦巩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东风轻扇春寒。
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本句大意是:东风轻轻地吹动着春寒。诗句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初春天气刚刚转暖,东风犹带寒意的时令特点。&轻扇&二字巧妙、别致,仿佛春寒是被东风轻轻吹起来似的。本句可用于描写早春乍暖还寒的气象。
金代文学家 段克己 《望月婆罗门引》
满园桃李闹春风。南宋词人,书法家 张孝祥
东风方来满眼春。唐朝诗人 李贺
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宋&陈亮《南歌子》[池草抽新碧]。本句大意是:春光就在繁花深处的鸟语声中。在姹紫嫣红、五颜六色的花丛深处,在悠扬宛转、悦耳动听的鸟语声中,人才最能体会到春天的存在,所以词人说&~&。可用来表现春天的喧闹和生机。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诗人 陈亮 《南歌子》
枯木逢春,萌芽便发。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回。这两句大意是:枯树遇到春天,便萌芽生叶,又恢复了勃勃生机。人们常用&枯木逢春&比喻濒临绝境的人遇到了救星,又有了生路。
清代文学家 魏秀仁 《花月痕》
新绿方浓,残红尽落。
明&黄周星《满庭芳&送友人还会稽》残红:凋谢的花朵。两句写出春夏之交绿肥红瘦的景象。
明末清初戏曲家 黄周星 《满庭芳&送友人还会稽》
母爱之爱,春天常在。 法国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潺潺(ch&n蝉):雨声。阑珊:指春光衰残。这两句大意是:帘外雨声潺潺,春光已经衰残。这两句写被俘到汴京的李后主一梦醒来,听到帘外潺潺的雨声,想到春光殆尽,南唐江山已属他人,倍增伤感。这里的&春意阑珊&既指气象,也喻国事。
南唐第三任国君,后亡国被俘,被宋太宗毒杀 李煜 《浪淘沙令》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五代&南唐&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乍:忽然。皱:皱折,指春风漾起的波纹。这两句大意是:忽然拂过一阵春风,平静的池水荡出细细的波纹。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无法排遣春愁,盼望所思念的人到来的词。~语意双关;春风不仅吹皱了池水,也吹动了女子的春心。词句表面写景,而情思自至,遂流传千古。后人多用这两句形容平静的心境突然产生了波动;也用以说明一件新事物的出现打破了原来平静的生活,引起了新的变化。
五代南唐词人,官至宰相 冯延巳 《谒金门》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唐&李白《春思》。罗帷:丝织的床帐。这两句大意是:毫无干系的春风为什么进入我的闺房,还掀动我的床帐呢?这两句是思妇指责春风的话。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思妇责问春风似乎无理,但她空守春闺,本已愁苦万端,今见春风掀动床帷,似有撩逗之意,不免更生埋怨。这种特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李白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可作写作上的借鉴。这首诗全文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唐代诗人 李白 《春思》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宋&梅尧臣《田家语》。这两句大意是:谁说农家的生活快乐?春天的赋税到秋天还没有交足。梅尧臣是宋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开山祖师&,这首诗是其代表作。一开始,作者就以反问句式表现了农家生话之若。从陶渊明开始,诗坛上产生了不少反映农家乐的田园诗,作者在这里通过&谁道田家乐&这一有力的反问将它们一笔否定,接着以&春税秋未足&这一严酷的事实证实自己的看法。宋代实行两税法,春税之后继之以秋税,前者六月交纳,后者十一月交纳。春税尚未交足,秋税接踵而至,何况这一年的赋税是在水灾、蝗灾之后征收的,更弄得民不聊生。两句诗语言质朴而概括,反问句式的运用,赋于这首诗以一种控诉、抗争的基调。
北宋诗人 梅尧臣 《田家语》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乐府诗集&子夜四时歌》。黄檗(b&):落叶乔木,树皮入药,味道很苦。这两句大意是:春天到来,黄檗树蓬勃生长,它的苦心也随着逐日长大。这是一首乐府民歌,相传子夜是女子的名字。全诗是:&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以黄檗树的苦心比喻思念爱人的苦心;以黄檗树心随日长大,比喻自己的苦心与日俱增,比喻形象贴切,表现出民歌的特色。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子夜四时歌》
夕阳山外山,春水渡边渡。
元&薛昂夫《楚天遥过清江引&送春二首》其一。渡:指渡口。这两句大意是:夕阳下,山外有山,山山相接;春水旁,渡边有渡,渡渡相望。这两句的构句法比较新颖,面面富有层次感。可用来描写春山春水。
元代散曲家 薛昂夫 《楚天遥过清江引&送春二首》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元&白朴《天净沙&春》[春山暖日]。飞红:飞舞着的红色花瓣。这两句大意是:莺在歌唱,燕在飞舞,在小桥流水旁,点点落花正在飘落。两句虽未带一个&春&字,但通过花丛里莺歌燕舞,小桥下春水潺潺,天空中飞红万点的铺排叙述,表现了乡野间盎然的春机,有一种和谐、恬美、欢畅的韵味,可用于描写村野暮春美景。
元代曲作家 白朴 《天净沙&春》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画船:绘有彩饰的游船。这两句大意是:春水碧绿,超过了湛淇蓝天,躺在画船里听雨声点点,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这两句词写春日乘船游赏的自在心境,先从视觉角度写春水绿得像一幅水墨画,再从听觉角度写雨点敲打画船像一支和谐的催眠曲,写得有声有色。可用来写乘船春游的情形。
唐代词人 韦庄 《菩萨蛮》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唐&张九龄《折杨柳》。一枝:指杨柳枝,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怜:爱惜。故园春:故乡的春天。这两句大意是:一枝杨柳并不足贵,但它代表着故乡的春色,值得珍惜。这是一位女子为情人送行的诗:&~。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说明大好春光不能长久,因而更要加倍爱惜&故园春&。诗句含蓄地表示了女子的青春也如故园春色一样不能久驻,盼望行者早日归来,莫辜负了春光。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折杨柳》
竹香新雨后,莺语落花中。
唐&张籍《晚春过崔驸马东园》。这两句大意是:一场春雨之后,翠竹泛着清香;在纷飞的落花中,黄莺在唱着惜春之歌。这是一首写晚春之景和惜春之情的诗,下两句是:&莫遣经过少,年光渐觉空。&~两句把雨后翠竹,暮春落花,黄莺娇啼,青竹泛香等等,全都摄人诗中,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嗅觉去感知诗的意境美,而在这充满诗意的美景中又融和着惜春惜花之情。可引用写晚春景色。
唐代诗人 张籍 《晚春过崔驸马东园》
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
唐&于(f&n奋)《戍卒伤春》。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边疆地区。这两句大意是:东风用尽了气力,也吹不化阴山的积雪。原诗写阴山积雪很大,东风力气用尽,仍不能使阴山雪减少一点,这是为了表现边地戍卒的伤春情绪。戌卒苦于九戍不归,因而感慨边地春意甚微。这与王之涣《凉州词》中&春风不度玉门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类句子既可用来描写北国山间的春景,也可以引申一层灵活运用,比如用来比喻进步的力量一时尚且不足以驱除阴暗的气氛等等。
唐代诗人 于 《戍卒伤春》
桃花春木渌,水上鸳鸯浴。
唐&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渌(1&录):清澈。这两句大意是:春临大地,洛阳到处是嫣红的桃花,到处是澄澈的春水,水面上飘浮着并头浴羽的对对鸳鸯。红英缤纷,绿波荡漾,鸳鸯比翼,一派大好春光。可用来写盛春景色。
唐代词人 韦庄 《菩萨蛮》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孤花:指残存的个别春花。春余:指剩余的春光。这两句大意是:绿树阴翳使白昼显得静穆闲适,残存的花儿标志着剩余的春光还未消尽。这两句可用于描写恬淡宁静的初夏景物。
唐代诗人 韦应物 《游开元精舍》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唐&韦应物《幽居》。这两句大意是:夜里细雨曾经来过,春草想必也在不知不觉中生长出来了。这两句写作者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生长的欣慰。微雨细无声,况且又是在夜间下雨,诗人并未亲见,只是早晨才发现&微雨夜来过&,于是产生了春草滋生的联想,因为也未亲见,故云&不知春草生&。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牵无挂因而彻夜安眠的幽居生活,表达了他幽居中平静闲适的情怀,可谓情景交融。可用于写初春细雨的景致和表达平静的心境。
唐代诗人 韦应物 《幽居》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唐&王维《鸟鸣涧》。桂花:亦称木犀,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一说是冬天开花的桂,春深花落。这两句大意是:内心安闲恬静,可以听到桂花飘落的声音;深夜万籁俱寂,春山显得格外空旷宁静。两句描写了春山夜景。宁静的春夜,万物都安息了,白日曾喧闹、沸腾的春山显得格外空寂。诗人连细微的桂花飘落都能感受到,足见心境的恬淡,夜晚的静谧。可以此二句描写春夜的幽静,形容心境的闲适。
唐代诗人 王维 《鸟鸣涧》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寸草:小草。心:草的嫩芽,喻儿子之心。三春:春季。晖:阳光。这里的春晖,喻指母爱。这两句大意是:谁说小小草心吐露的绿意,能够报答得丁三春阳光的温煦呢?孟郊著名的《游子吟》全诗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最后两句用比兴双关的手法,表现游子对母亲的心意无论怎样炽烈、诚挚,都不能报答母亲对子女的厚爱于万一,语出肺腑,真挚感人。这两句常被引用来说明儿女、学子的区区心意难以报答父母、师长宽博深厚的恩泽。
唐代诗人 孟郊 《游子吟》
边地春不足,十里见一花。
唐&孟郊《邀花伴》。春不足:形容春意不浓。这两句大意是:边塞春意不足,十里才能见到一朵花。诗句以白描手法,写出边塞的荒凉春景。在内地,春天一到,到处是姹紫嫣红,繁花似锦;而在边塞,只能从难得见到的花草中透露出一些春回大地的信息。可用以描写边地微弱的春光。
唐代诗人 孟郊 《邀花伴》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这两句大意是:林边的落花扫了之后不久又落了一层;小径上的青草经过人们的踩踏,很快又长了出来。这两句写的虽是暮春景色,依旧洋溢着生机,流露出作者喜悦乐观的心情。写暮春景象时可以化用。
唐代诗人 孟浩然 《春中喜王九相寻》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唐&李嘉v《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野渡:野外渡口。这两句大意是:渡口野花竞相开放,池塘春水哗哗争流。诗句描写野外渡口盎然的春意,&争&和&乱&两个动词很生动地传达出春野蓬勃的生机。可用来描写郊外渡口的春景。
唐代诗人 李嘉v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这两句大意是:山中的青草若有感情的话,大约还是绿油油的吧。从表面看来,此二句平淡无奇,无甚新意,其实内涵十分丰富。淮南小山《招隐士》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之句,这里反用其意,说春天已过,但山中芳草尚青,亦可与友人相伴,和王维《山居秋瞑》&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异曲同工之妙。可用以写草,借以抒发对山中友人的眷恋之情。
唐代诗人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
唐&李白《金陵三首》其二。离宫:皇帝在都城以外临时居住的宫殿。这两句大意是:国家的灭亡阻挡不住春草的生长,当年君王兴建的离宫现已淹没在古丘之中。这首金陵怀古诗是李白为感慨建都于此的东晋的灭亡而写的,原诗借题咏金陵的变迁,提醒唐皇千万不能效法晋室南渡,而应与安史叛逆作战到底。~二句虽写出金陵在六朝相继灭亡后的情景,却蕴含社会前进不可抗拒之意。可用以抒发怀古之幽思。感叹黍离之坐迁。
唐代诗人 李白 《金陵三首》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七。这两句大意是:寒雪于梅花丛中渐渐消尽,春风从嫩柳条上冉冉归来。梅、柳是冬春之交最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梅绽初蕊,预示着严寒的冬天即将过去;柳摇新绿,标志着温暖的春天终于归来。本句既可以用于描写冬去春回的景色,又可以用于表现人们送走艰难,迎来光明的兴奋心情,还可以用于论述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像冬春自然更替一样。
唐代诗人 李白 《宫中行乐词八首》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O。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淑气:早春的和暖气息。黄鸟:黄莺。晴光:晴朗的阳光。O(p&n频):多年生水生蕨类植物,茎横卧浅水泥中。这两句大意是:早春的和暖气息催促着黄莺歌唱,明丽的阳光使水上的O草转成了绿色。两句写出了早春时特有的景象。此时,严冬刚刚过去,阳光显得特别和煦,那融融的暖意给禽鸟带来了活力,给草木带来了生机。一个&催&字,一个&转&字,写出了黄莺始啼、春草初绿的早春风光,用词十分确切。
唐代诗人 杜甫的祖父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海上升腾的云霞带来曙色,江南先发的梅柳已报阳春。此诗写诗人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因物感兴,即景生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地之&物候&变化才有&惊新&之意。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愿。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景物,历历如画。全诗对仗工整,章法细密,字字锤炼,难怪后人推此诗为初唐五律第一。
唐代诗人 杜甫的祖父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唐&杜甫《遣意二首》其一。这两句大意是:一条山间小径,野花纷纷坠落,一个孤立的山村,春水悄悄流淌。此诗寄托杜甫当时&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的超世幽隐的情怀。前句落英缤纷,后句孤村春水,都是这种情趣的反映,此种寓意在当今社会已无现实意义。可化用以描写村野景物。
唐代诗人 杜甫 《遣意二首》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五。笋:竹笋,竹的嫩芽。这里指刚刚破笋而出的嫩竹。梅:指青梅的果实。这两句大意是:被春风吐折的嫩竹低垂着,仍保持着青绿的颜色;被春雨催肥的梅子变红了,饱满得似乎快要绽破。这两句均采用倒装句法,把经过春风春雨之后的嫩竹肥梅描绘得形神毕现,可引用表现晚春景色。
唐代诗人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花飞有底急,老去愿春迟。
唐&杜甫《可惜》。底:何。春迟:春天慢慢过去。这两句大意是:春花有什么事而飞去得那么急促呢?老年人希望春天慢慢归去。《可惜》诗为杜甫的五言律诗,由春光易逝联想到人生短暂,抒发暮年的感慨。此二句由暮春花落着笔,抒写惜春之情。在诗人笔下,虽是暮春景色,但无&风雨&、&落红&字样,而是抓住花飞花落的一瞬间.以询问的口气,探讨花飞何速、春去匆匆的原因,从而表达了诗人希望春迟、春驻的愿望。诗句虽抒发爱春、惜春之情,却无感伤情绪。可用以抒写老年人的心态。
唐代诗人 杜甫 《可惜》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融:指冻土融化。这两句大意是:天暖泥融,燕于忙于衔混作巢,飞来飞去;春温沙暖,鸳鸯贪睡,卧于沙中迟迟不起。这首绝句的前两句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四句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样景物,构成一幅幅画面,不仅显出蓬勃的春意,诗人愉快之情也从中自见。仇兆鳌评日:&摹写春景极其工秀,而语出浑成,妙入化工矣。&这种四句四景,彼此并列,中间虽以春意贯穿,却没有呼应关系的诗,只靠这些景物的组合、安排,构成一种境界,是古代绝句中一种特殊的写作手法。描写春景、春意可作惜鉴。
唐代诗人 杜甫 《绝句二首》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唐&杜甫《绝句二首》其二。这两句大意是:眼看今年春天又要过去了,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到故乡的那一年呢?这是杜甫晚年流寓成都时写的一首绝句。诗的前两句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你看.锦江流碧,鸟翎飞白,青山滴翠,红花欲燃,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春日风景啊!可是这旖旎的风光并未使诗人赏心悦目,因为&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诗人深深感到焦虑不安的则是&~?&特别是&今春看又过&的&又&字,表明&又&一个春天过去了!诗人不知经历过几多个春天了,可是归期遥遥无望,还不知究竟是何年,怎不使诗人羁愁倍增,感慨万端呢?诗句以乐景写哀情,以强烈的反差衬托归心的殷切和归期无望的忧伤,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
唐代诗人 杜甫 《绝句二首》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这两句大意是:阵阵落花,也能带给人春光满园的感觉,池塘边几株青翠的杨柳与一池碧绿的春水互相辉映。这两句写暮春景色而仍清新如画,充满意趣,反映了作者积极乐观的情怀。
唐代诗人 储光羲 《答王十三维》
九江春水阔,三峡暮云深。
唐&陈陶《盈城赠别》。湓(p&n盆)城:地名,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县以西,位于湓水流入长江处。这两句大意是:九江春天的水面多么宽阔,三峡暮云的颜色越来越深重。这两句是以九江春水和三峡暮云兴起进别友人时的依恋之情,&阔&、&深&二字是写景,也是表情,意思是说:无论你走到哪里,我的一颗&送别心&都随你远去。可化用以描写江南的春江暮色。
唐朝诗人 陈陶 《盈城赠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两句大意是:原上的青草啊,野火不能把你烧尽,春风一吹,你又盎然复生。古原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便会生根发芽,蔓延原野。作者以简明的语言,使我们仿佛见到了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吞没了,但一旦东风化雨,野草立即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诗写得富有哲理,常用以形容野草的旺盛生命力,说明正义事业是压抑不住的,尽管受挫于一时,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唐代诗人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清明后,风梳万缕亭前柳。
宋&周邦彦《渔家傲&般涉》[灰暗香融]。本句大意是:清明之后,春风像一把巨大的梳子,梳理着亭前的万缕垂柳。清明过后,春日已深。亭前杨柳的长条迎风飘摆,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写下了这个名句。诗句想象新奇,巧妙地表现了风前弱柳的神韵。可用于描写晚春之景。
北宋词人 周邦彦 《渔家傲&般涉》
叶新林换绿,花落地生香。
宋&真山民《晚春》。这两句大意是:草木添了新叶,丛林换上绿装,花瓣纷纷飘落,遍地撤满花香。写春末夏初景色,虽无姹紫嫣红,却是花香遍地,绿荫满林。作者笔下的暮春风光,充满盎然生机,一反习见的伤春格调。当今写晚春景象,大可取法。
宋代诗人 真山民 《晚春》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宋&余靖《子规》。这两句大意是:子规每啼叫一声,就使春天衰残一分,那声声啼叫都含有万古冤情。子规,也名子鹃,其声如啼,似有冤情。传说周代蜀帝杜宇含冤而死,死后化为子鹃鸟,终日啼叫不已,故后来称子鹃为杜鹃。这里说杜鹃的啼鸣声声含冤,且冤情极深,是万古之冤。诗句从古代传说中吸取营养,进行文学创作,这一点可给今人以启发。
北宋官员 余靖 《子规》
花暖能醺眼,山浓欲染衣。
宋&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五首》其三。良:作者的同僚,时任零陵司法参军,作者任零陵丞。醺(xūn薰):醉。这两句大意是:山花繁艳,给人以暖融融的感觉,使人的眼睛也受到醺染,似乎有了醉意;山色正浓,映照人们的衣裳,衣裳几乎被山色染绿了。两句写晚春山间景物。以&暖&状花红,以&浓&状山绿,设色浓艳,用字精警。花色为视觉,&暖&则为触觉,以触觉通于视觉,是用&通感&修辞手法。&醺&字则进一步将&暖&的感觉加以落实,且&暖&到使眼睛迷醉的程度,则花之繁盛,红艳自不言而喻。&山浓欲染衣&用的是夸张手法,山树像要把人的衣服染绿,则其绿之深、之浓可知。此名句可用来描写暮春山色,它们别致的修辞手段更值得学习。
南宋诗人 杨万里 《和仲良春晚即事五首》
水边春寺静,柳下小舟藏。
宋&萧彦毓《西湖杂咏》。这两句大意是:在春天的西湖畔,寺庙分外寂静,柳下有一条小船,像是有人把它藏在那里。这两句写西潮春日幽静美丽的景色,水边静悄悄的寺院和柳荫下停泊的小舟,形成恬淡闲适的境界。可用来描写江南水边幽静的春景,表现闲适的心情。
宋代诗人 萧彦毓 《西湖杂咏》
暮色千山入,春风苜草香。
宋&苏轼《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其二。这两句大意是:时已黄昏,暮色逐渐进入千山万壑之中,一阵春风吹过,飘来百草的幽香。这两句写雨后的山野,暮色渐合,清新而温馨的草香四处飘散,令人心旷神怡。&入&字用得极好,它使山野暮色具有了一种动态,表现出夜幕逐渐笼罩千山四野的情景。这两句可借用来描写山野春暮。
北宋文学家 苏轼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宋&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飞红:纷飞的落花。这两句大意是:春天归去啦,千万片落花随风飞舞,大好春光一扫而尽,我的怨愁就像大海一样浩瀚深广,无边无垠。这两句所反映的不是一般伤春惜春的闲愁,而是一种深愁巨痛。这种像大海一样深广无比的愁绪,必须结合作者的身世遭遇才能理解。当时,作者在北宋的新旧党争中失败,由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被贬到处州(今浙江丽水)担任一个监酒税的微职;随后又被贬逐到更遥远的榔州(今湖南郴县)、雷州(今广东雷州半岛)。此时,面对暮春景色,作者感到生命中的春天已经一去不返,从心底发出了~的绝望呼喊。这里的&春&,既指自然界的春光,也指生命中的春天;&飞红万点&既指纷飞的落花,也指生活中已经失落的美好事物,而以深广无垠的大海比喻愁绪,也是秦观的创造。较之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其愁的探度、广度又不知加深了多少倍,简直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王国维认为秦观的词境有凄厉的一面,由此可见。~是知名度很高的状愁名句,反映身处逆境时的愁绪,可以借用。
北宋文学家 秦观 《千秋岁》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宋&毛滂《临江仙》[闻道长安]。这两句大意是:春意伴随着浓浓的酒意进入梦境,月色穿过破窗来寻访故人。这首词题为《都城元夕》,写的是北宋时汴京元宵节的盛况和淹留异乡的作者的心情。毛滂平生沉沦下僚,此时又因言语文字获罪罢职,生活穷困潦倒。他在词中自称&江南憔悴客&,元宵之夜忧思满怀,无心赏灯,独自在旅舍借酒浇愁,昏昏入睡。此时,盎然春意进入梦境,从破窗里透进的月色温柔地照着他,仿佛在寻访故人。这两句写得清秀飘逸,实际上是以乐景抒哀情。只有在酒浓入梦以后才能感到片刻春意,心境的凄苦悲凉可知;月色透过破窗陪伴入梦的词人,处境的贫困寂寥可知。衷情而出以丽浯,在貌似闲适中渗透着无可奈何的旅愁。这两句如果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也可化用以表现闲适之情。
北宋词人 毛滂 《临江仙》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醇酒:酒味醇厚的酒。著(zhu&茁):同&着&,接触。这两句大意是:春风犹如醇厚的美酒滋润着万物,使万物不知不觉地生机勃发,陶醉在明媚的春光里。用醇酒比喻春风化物,贴切而新颖,使人不禁想起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描写春雨的名句来。可用以描写春风化物之力。
程俱 字致道 北宋官员、诗人 程致道 《过红梅阁一首》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宋&陈与义《放晴》。薰:泛指花草香,这里用作动词。这两句大意是:雨过天晴,融融的春日使杨柳散发出香气,浓浓的春意使海棠盛开,红颜如醉。两句写春雨放晴之后花木争艳的丽春色。&薰&、&醉&二字为使动用法,使作品增添了许多诗意。
宋代诗人 陈与义 《放晴》
春去花无迹,潮归岸有痕。
宋&陈与义《泛舟入前仓》。这两句大意是:春天逝去,鲜花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潮归大海,却在岸上留有沙痕。见岸上沙痕而联想潮涨潮落,并以春去与潮归对举,不仅对仗工稳,而且形象鲜明。可用来描写潮水落去的情景。
宋代诗人 陈与义 《泛舟入前仓》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畦(q&奇):田园中划分成小块的种植地。这两句大意是:春天里田畦中一片绿油油的韭菜,现出无限生机;秋天里方圆十里稻花溢香,丰收在望。元妃省亲,于大观园各处题匾已毕,命弟妹们各题一诗。独宝玉破例,题潇汀、蘅芜等四处。黛玉题毕,见宝玉构思甚苦,便代题&杏帘在望&一首,以上二句即出此诗。此名句抓住春韭、秋稻等农村常景,着一&绿&字与&香&字点化,神采顿生,这是典型的田园风光,能于熟常中点化出高远的意境,尤其难得。难怪元妃读罢赞不绝口,并将&浣葛山庄&改名为&稻香村&。此名句至今仍常出于文人之口,可借以表现农村的兴旺景象。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洞庭春水绿,衡阳旅雁归。
南朝&粱&刘孝绰《赋得始归雁诗》。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衡阳:地名,在今湖南省。相传北雁南来,止于衡阳。这两句大意是:当洞庭湖春水泛绿的时候,旅居在衡阳的大雁就开始北归了。诗写物候变迁,对仗工巧而又平易自然,毫无造作之嫌,在平淡的诗句中表现出物候变迁的规律,又漾溢着春天到来,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气息。
南朝梁学者 刘孝绰 《赋得始归雁诗》
莺啼落春后,雁度在秋前。
南朝&陈&何胥《被使出关》。这两句大意是:春天已到还未听见莺啼、秋天未至大雁已经南飞。这两句写塞北的物候景色和南国风光迥异。何胥以诗人的敏感,作家的眼睛,迅速地捕捉住关外莺晚啼、雁早归这一富有特征性的景物,生动地描写出塞北的酷寒情景。隋朝著名诗人薛道衡的警句&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正是从这一名句中脱化而来。
南朝&陈诗人 何胥 《被使出关》
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
明末清初&顾炎武《嵩山》。这两句大意是:苍老的柏树摇动着新长出的青枝,幽香的野花即使在晚春时节也茁壮成长。此二句写晚春景色,含意丰富。老柏已是根深枝壮,但决不摒弃新枝,因为新枝能给老柏带来新的生命力。一个&摇&字,点出老柏对新枝的欣喜爱抚之情。一个&茁&字,将晚春时节的幽花在有限的时光里拼命生长的情景渲染得淋漓尽致。诗句赋予晚春景色以蓬勃生机,启示人们应该振作奋发,珍惜人生,不要消沉,不要盲目服从命运的安排,要作生活的强者。以此二句赞美蕴含着生机的暮春景色,赞美松柏和春花,或借以赞美爱护和扶植新生力量、珍惜人生的人,均甚得当。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顾炎武 《嵩山》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乐府诗《孟珠》。这两句大意是:阳春时光的二月、三月,春草是碧绿的,春水也是碧绿的。这两句可用来描写新春美景,也可用来抒发人们陶醉于春日绿草茵茵、碧水涣涣的大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心情。
《乐府诗》 《孟珠》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见王勃《郊兴》。这两句大意是:雨后日出,春花在日光照耀下更见光洁滋润;风也停了,日光从叶子的缝隙里透出,地上的叶影愈见清疏。这里写春雨之后的景物,因作者体察细微,所以把雨去风归时花儿叶儿的神姿写得十分逼真。写雨霁时的春景可以借鉴。
唐代诗人 王勃 《郊兴》
乾坤一夕雨,草木万方春。五代南唐诗人 李中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唐代诗人 李白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南宋思想家、文学家、诗人 陈亮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这两句大意是:好像落花随着流水飘荡一样,那象征美好生活的春光一去不复返,一在天上,一在人间,永远无法再得到了。这几句表现李煜江山易主的愁恨和故国难回的痛苦心情。作者连用&流水&不复返,&落花&不回枝,&春去&不再来,比喻欢乐的一去永不复返;并用&天上人间&比喻昔日帝王生活和今日阶下囚生活的天壤差别。而在&流水落花&一句的后面里加上一个浓重的感叹词&也&,把他的悔恨、悲愁、痛苦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南唐第三任国君,后亡国被俘,被宋太宗毒杀 李煜 《浪淘沙令》
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
宋&周紫芝《好事近》[春似酒杯浓]。这两句大意是:春意浓得似一杯醇酒,海棠花饮了这杯美酒,醉得无力支持。形容海棠柔弱娇美。作者用拟人手法将海棠比成美女,又进一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海棠无力是因为贪杯,而贪杯又是由于酒美,春意多像一杯浓醇的美酒啊!丰富的想象、联想以及拟人手法的运用,凝成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名句。可用来描写海棠花。
南宋文学家 周紫芝 《好事近》
微雨洒芳尘,酿造可人春色。
宋&石孝友《好事近》[微雨洒芳尘]。芳尘:春天充满花香的土地。可人:宜人。这两句大意是:蒙蒙春雨飘洒在芳香的土地上,酿造出一片宜人的春描写春雨化物、春色宜人等意境,可以参考此名句。
南宋词人 石孝友 《好事近》
满地榆钱,算来难买春光住。
金&董解元《哨遍》。榆钱:即榆荚。榆树的果实,形状像小铜钱,色自成串。这两句大意是:满地都是榆钱,这钱算来难以买住春光。春末,榆钱遍地,作者由它的名称、形状和数量产生联想,发出钱再多也买不住春光的感慨,以幽默的语言抒写了惜春的深情。
金戏曲作家 董解元 《哨遍》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战国&庄周《庄子&遭遥游》。朝菌:一种菌类植物,传说见太阳就死。晦朔:指早晚。蟪(hu&惠)蛄:一种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这两句大意是:早晨生出的菌类不到夜里就死去,所以它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黑夜和黎明;蟪蛄只能活两季,所以它根本不知道一年的春与秋。战国&庄子以朝菌、蟪蛄作比喻,说明寿命短暂则见闻有限。现在可用来嘲讽某些人目光短浅、弧陋寡闻。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遭遥游》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五代&南唐&李煜《望江南》[多少恨]。这两句大意是:车队属连前进,如同流水,骏马前后驰骋,仿佛游龙。上林苑中,到处是花明月朗,春风荡漾的大好风光。作者本是南唐国主,国破后被宋太祖赵匡胤囚于汴京。这两句是作者在梦中回忆当年南唐盛日,自己率领随从春游上林苑的情景。原作主要是通过对往日欢乐生活的回忆,来衬托现时作为阶下囚的屈辱,表达亡国之痛。后世常不用其原义,而引用前一句形容热闹的场景。
南唐第三任国君,后亡国被俘,被宋太宗毒杀 李煜 《望江南》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五代&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这两句大意是:离恨宛如绵绵无尽的春草,伴随着行人的脚步远去,走到哪里生到哪里。春草是客观的物象,它连绵不绝,到处丛生,恰如词人无边的离恨,因此又成了词人的心象。词人外体物情,内抒心象,情景变融,虚实合一,以新奇的比喻极为生动地抒写了心中的离愁别恨,不仅写别情可作参考,这种别致的抒情方法更值得学习。
南唐第三任国君,后亡国被俘,被宋太宗毒杀 李煜 《清平乐》
山色不随春老,竹枝长向人新。
宋&吴儆《西江月》[山色不随]。这两句大意是:青青的山色不随春天的离去而变老,苍翠的竹枝总是面向世人而常新。山色不老,竹枝常新,这是说大自然永葆青春。可用来咏竹,也可用来歌颂大自然。
宋代文人 吴儆 《西江月》
山北山南花烂熳,日长蜂蝶乱。
宋&毛《谒金门》[春已半]。这两句大意是:山北山南,山花烂熳,到处红翠满眼;春暖日长,蜂飞蝶舞,一片纷纷乱乱。两笔就写出了生机盎然的喧闹春意,颇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情味。可用来写盛春景色。
宋代文人 毛 《谒金门》
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
宋&李弥逊《虞美人》[海棠开后]。两句大意是:海棠花开后是什么花开呢?不论是什么花开,都会受到风雨的摧残。的上意是感伤风雨后的海棠。原词为:&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可怜新绿遍残枝,不见香腮和粉、晕胭脂。&词人并非不知到海棠败后是什么花开,但他认为,什么花开都难免风雨的欺凌。暮春时节,春光已经不是在催促花开,而是在催促花落;人们已经不是在欣赏花开,而是在怜惜花落。词写得凄凉、伤感,可用以描写风雨后的残花,或用以抒发忧郁的情怀。
宋代官员 李弥逊 《虞美人》
春葩含日似笑,秋叶泫露如泣。
北齐&刘昼《刘子&言菀》。葩(pā趴):花。泫(xu&n绚):水珠下滴。这两句大意是:春花在艳阳下绽开,好像张开的笑脸;秋叶沾上了露水,好像在垂泪哭泣。此二句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将春花、秋叶放在一起加以对比。春光明媚,春花含笑,给人以喜悦、欢欣之感;秋风萧瑟,霜露降落,经霜的秋叶在阳光下滴水,给人以冷清、凄凉之感。很显然,这二者都给人以美感,都富有诗意。可用以形容春花秋叶之状,说明四时景色不同,各有妙处。
北齐文学家 刘昼 《刘子&言菀》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明代戏曲家 郑之珍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宋&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消:忍受,禁受。这两句大意是:还能禁受几番风吹雨打啊?春天又匆匆归去了!这两句写惜春之情,在原作中有政治寓意。辛弃疾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词人,这首词也有明显的政治寓意。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图光复,金人就在国门外虎视眈眈,每次战争,南宋都以屈辱投降、割地赔款而告终,小朝廷实际上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再经不住外来的侵袭了。可见这两句明写春意阑珊,实写国运衰微,现在常借以比喻好景不长。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摸鱼儿》
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宋&辛弃疾《念奴娇》[野花落]。云山:指高耸入云的山峰。这两句大意是:旧恨像春江水长流不断,新恨像入云山千叠万重。这是一首怀念旧情之词。作者在宦游途中经过东流县(在今安徽省),想起当年自己曾在这里与心爱的人&轻别&。如今重游故地,却已&楼空人去&,踪迹难觅。作者设想,即令明朝重逢,对方也已归属他人,&镜里花难折&。此时,惆怅、怨恨之情,凝聚在词人心头。当年年少轻别离的旧恨像流不尽的春江,如今旧情难以为继的新恨又像数不尽的云山。前者长流不断,后者千层万叠。这一精练、形象的名句,运用形容、夸张、比喻等手法,生动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内心汹涌澎湃的感情浪潮,表情达意的功能很强。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念奴娇》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宋&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这两句大意是:爱惜春光的人老是担心花开得早,何况看到落花无数!这两句通过两层转折,层层深入地刻画出浓重的惜春之情。喜花开而怕花谢,本是人之常情,因此人们往往在暮春时节惋惜春之归去,可作者却在春天来临之前就忧心忡忡了。他&长怕&花儿早开早谢,&长怕&春天早来早去,大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这一份感情,多么真挚,多么强烈!&何况&一句,使词意更进一层,尽管作者早早就在希望花开得晚些,春来得迟些,花儿还是开了、谢了,春天还是来了、去了。那遍地落红,怎不让&长怕花开早&的词人痛惜万分!在这进退转折之中,作者的惜春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摸鱼儿》
碧纱窗外黄鹂语,声声似愁春晚。
宋&方千里《齐天乐》[碧纱窗外]。这两句大意是:碧纱窗外有黄鹂啼鸣,一声声好像是在为春天将要逝去而发愁。以一&似&字表明此乃想象语,黄鹂&似愁春晚&正是作者惋惜春归的反映。可用来描写黄鹂,抒发惜春意绪。
宋代诗人 方千里 《齐天乐》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袅(niǎo鸟):轻轻飘动。晴丝:晴空里所飘荡的昆虫在春天所吐的细丝。摇漾:飘摇荡漾。这两句大意是:晴空里袅袅飘动的游丝,被微风吹进了寂静无人的庭院,春光荡漾,如同千万根轻柔的细线。这两句可用于描写风和日丽、令人感到温暖恬适的融融春色。用摇漾的线来比喻荡漾的春光,变无形为有形,显得生动确切,而又十分新颖。
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
胭脂为脸玉肌,未赴春风二月期。宋代女诗人 朱淑真
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唐&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这是李白回忆与好友元演旧日的游踪而写给元演的一首长诗。这两句大意是:若要问我别后的离恨有多少?就像暮春时节的落花那样纷纷扬扬争着飘舞。李白此名句和李煜&同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句法一样,都是上句设问,下句用比喻作答。李煜词以一江春水为喻,状愁的深长不断;李白诗以暮春落花为喻,状愁的纷繁无边,异曲同工,各擅胜坊。写离愁别恨、思念之苦,可化用此名句的意境和表情手法。
唐代诗人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
元&耶律楚材《鹧鸪天》。王气:指王朝的气运。千劫:佛家说世间一成一败叫一劫,千劫指时间久远。这两句大意是:古往争今来,代代王朝徒然地你兴我替,唯有桃李不管这些,在春风的吹拂之下,一年一度地开放。诗句通过世事的变迁,桃李的荣谢,表现了对世事、人生的慨叹。人事的兴替与自然景物的变迁浑然一体,增强了诗句的苍茫之气。这两句可用来表现世事沧桑之感。
蒙古帝国大臣 耶律楚材 《鹧鸪天》
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摇曳(y&夜):摇动牵引。游丝:蜘蛛等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牵惹:牵连惹动。这两句大意是:东风轻轻地摇荡着垂杨如细线般柔软的长条,游丝多情地牵系着桃花飞落的花瓣。这两句不但写景清新自然,而且仿佛东风、垂杨、游丝、花片都是有感情、有知觉的东西,因而韵味醇美,极富诗意。可甩于描写暮春景色。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
花到三春颜色清,月过十五光明少。
元&王和卿《自叹》.三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这两句大意是:花到了晚春的时侯,花润叶朗的颜色褪了:月亮过了满月的十五,它的光亮度就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感伤时光流逝、万物盛衰之道不可抗拒的名句。诗文并不直言其事,直抒胸臆,而是采用了比兴手法,以&花&与&月&在时光中的变迁来说明人生道理,文曲意深,委婉含蓄,有意有象,诗味盎然。
元代散曲家 王和卿 《自叹》
春风一曲鹧鸪吟,花落莺啼满城绿。
元&萨都刺《过嘉兴》。这两句大意是:春风中传来鹧鸪鸟的一曲吟唱,这正是江南花落莺啼,绿荫满城的暮春季节。在不少诗文里,鹧鸪的叫声总令人悲愁断肠,而这里的鹧鸪啼鸣却成了季节交替,春去夏来的报时声,作为陪衬的景色也写得生机勃勃。如此歌咏鹧鸪还不多见,故显得颇为新颖。
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 萨都剌 《过嘉兴》
一年湖上春如梦,二月江南水似天。
元&贤《春日怀江南》。这两句大意是:一年四季,西湖风景秀丽,尤其是春天的景物,像梦境一样令人心醉神迷,早春二月,江南春水浩淼,水光映着天色,水面犹如蓝天。诗句表现作者对江南春色由衷的赞叹和怀念。可用于描写江南春景。
元代回族诗人 贤 《春日怀江南》
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
元&卢挚《[中吕]喜春来和则名韵》。南国:南方,此指江南杭州一带。西湖:即今杭州西湖。这两句大意是:江南的春天花团锦簇,艳丽如绣,新雨之后的西湖,潮水像油一样柔滑明亮。作者以&如绣&、&似油&这种通俗的比喻,写出了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可用来描写西湖春雨之后的美景。
元代诗人 卢挚 《[中吕]喜春来和则名韵》
春色虽微已堪惜,轻寒休近柳梢旁。
元&刘因《探春》。春色虽微:这里指初春时常柳梢微微露出的浅黄色。堪惜:值得爱惜。轻寒:指春寒。这两句大意是:春色虽然微弱也值得怜惜爱护,料峭的春寒莫要靠近柳枝梢头,把这一点春的信息扼杀。写出一片惜柳怜春之情。可借以表明要爱护新生事物,珍惜哪怕还很微小的新成果。
元代诗人 刘因 《探春》
春色满园花胜锦,黄鹂只拣好枝啼。
元&刘秉忠《城西游》。这两句大意是:春色满园,繁花胜过锦绣,黄鹂专飞到好看的树枝上歌唱。前一句从视觉角度写,以&胜锦&的花点缀满园&春色&;后一句从听觉角度写,黄鹂不仅啼声婉转,而且又以&好枝&衬托其鸣声,越发显得优美动听。
元代政治家、作家 刘秉忠 《城西游》
潇湘江头三月春,柳条弄日摇黄金。
唐五代&黄文《湘江》。潇湘:水名,即湘江。弄日:在日光下弄姿。这两句大意是:阳春三月,湘江之滨,柳条在日光下弄姿,好像一缕缕金丝在春风中摇曳。&弄&字有炫耀之义,新柳抽丝,映着日光,色如&黄金&,诗人想象那多姿的柳条是在炫耀着自己的美丽。&弄日&二字别致而有新意。可用来描写春日下的柳枝。
唐五代文人 黄文 《湘江》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唐&郑谷《柳》。会得:领会,理会。惹:挑逗。这两句大意是:垂柳仿佛也领会了离人无限凄切的心情,所以才摇曳着枝条,吐着白絮,似乎在惹逗着春风。《柳》原诗为:&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春风吹得柳枝摇摆,吹得柳絮飘舞,在诗人看来,这是柳树理会离人的情意,为了表示对离人的同情,才故意去招惹春风,引人注目的。一个&惹&字,化被动为主动,充满了感情色彩。
唐代诗人 郑谷 《柳》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赵嘏《喜张讽及第》。排比:排列比连。这两句大意是:就连春风也赶来贺喜,它不是用语言,而是用催开满园红杏的方式,让一桂枝、一簇簇怒放的鲜花,表示贺忱。这是庆贺友人春闱告捷,进士及第的诗,这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用眼前的景物渲染吉庆的气氛,表达自己的祝贺之情,构恩十分新颖。可以借用来表现人们喜迎新春归来或其它发生在春季的喜庆事件。
唐代文学家 赵嘏 《喜张讽及第》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两句大意是:春江涨起了潮水,江潮与海面相连相平;从海上跳出的明月,随着海潮一起上升。这两句写长江下游的月夜景色,春江、大海、潮水和明月,构成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一个&生&字赋予明月和潮水以生命力,加强了表达效果。可用来描写潮水上涨、明月初升的雄浑景色。
唐代诗人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滟滟:水波闪动貌,这里用来形容月光。这两句大意是:月光泻入江流,随着波光跳跃闪动,万里水波,万里月色,哪一条春江没有皎洁的月光朗照闪耀!两句写出了一个波光万里的浩瀚世界,写出了一派银光辉映的朗朗夜色,壮丽美妙的景象,构成一个诱人的艺术境界。诗人这种描写阔大景物的恢宏目光值得学习,也可用成句描绘春江夜月。
唐代诗人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唐&张若虚《春存江花月夜》。这两句大意是:江水不息地流淌,将要把春天渐渐流尽,江边的落月又一次向西倾斜下去了。诗人描写江边夜景,感叹时光不断逝去。江水奔流,使人感到它仿佛要把春天一起带走;江边&落月复西斜&,一个&复&字中含着何等深沉的慨叹!可用来描写江边月落的景色,或借以抒发韶光易逝、离愁难遣等复杂心情。
唐代诗人 张若虚 《春存江花月夜》
老尽名花春不管,年年啼鸟怨东风。
唐&张继《金谷园》。这两句大意是:春光不管名花衰败殆尽,只按自己的意志运行;唯有啼鸟年年以哀怨的鸣声,埋怨着春风无情。《金谷园》原诗为:&彩楼歌馆正融融,一骑星飞锦帐空。~&。这是诗人游览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有感于绿珠堕楼而死,石府因此衰败的故事,作此诗以抒怀。诗人以名花喻绿珠,以冷酷的春风喻好色的孙秀,以&啼鸟&喻年年来此凭吊绿珠、谴责孙秀的游人。这两句充满了感伤、凄麻的情调,尤其后一句,哀怨、同情的感情更加鲜明。杜牧的《金谷园》诗中有&日暮东风怨啼鸟&之句,显然是受此句影响而成。可以此二句形容暮春景色,抒发感伤情怀。
唐代诗人 张继 《金谷园》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张籍《春别曲》。堪:能,可。钱:指铜钱。这两句大意是:长江中春水碧绿,颜色浓得简直可以作为染料,荷叶刚刚长出水面,一个个才有铜钱那么大。诗句写暮春景色,可引用以表现江南春景,或只用作表示暮春时节。以&堪染&表现色彩之浓重,其夸张手法可作借鉴。
唐代诗人 张籍 《春别曲》
春风堪赏还堪恨,才见开花又落花。
唐&雍陶《过南邻花园》。这两句大意是:春风有讨人喜爱之处也有令人怨恨之处;因为它才吹开了春花,又匆匆吹落了春花。《过南邻花园》原诗为&莫怪频过有酒家,多情长是惜年华。~。&诗作抒发了诗人珍惜春光、珍惜年华的思想。在诗人看来,吹风吹绿了大江南北,吹红了桃李,但转瞬间又将百花吹落,有功有过,确是&堪赏还堪恨&。&才见开花又落花&以春光短促隐喻人生短暂。可以此二句抒发惜春之情,抒发&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情思。
唐代诗人 雍陶 《过南邻花园》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唐&杨凌《句》。这两句大意是:南边园里的桃李花已经凋落净尽,春风还在寂寞地摇动着空空的花枝。这两句可用于描写春意阑珊,或抒写伤春的淡淡哀愁。
唐代官员 杨凌 《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唐&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家:诗人们。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这两句大意是:诗人们喜欢新春的清秀景象,这个时候柳树梢头才星星点点地露出些淡黄嫩的颜色。三春美景,最引动诗兴,酿出佳作来,所以诗家特别渴望春天来临,偏爱&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早春时光。这两句不仅道出了诗家偏爱新春的共同心理,而且点出了新春景色的美好,既是抒情,又是写景。后一句可单独引用,描写早春景致。
唐代诗人 杨巨源 《城东早春》
星未没河先报晓,柳犹粘雪便迎春。
唐&严郾《赋百舌鸟》。没:隐没。河:指银河。这两句大意是:星辰尚未隐没于银河之中,百舌先来报晓;柳树还粘着雪花,百舌便已迎春。百舌似是一个使者,它的叫声可&报晓&,可&迎春&,描写很富于想象力。可用来歌咏殷勤啼唱的百舌。
晚唐诗人 严郾 《赋百舌鸟》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唐&薛涛《柳絮》。杨花:即柳絮。惹:沾。这两句大意是:二月里的杨花又轻又小,随着春风飘来飘去,沾在人们的衣服上。咏杨花的作品往往带贬义,此诗亦然。这两句写柳絮又轻又微,随风飘荡,没有一点主心骨;时而沾在人们的衣服上,让人厌烦。诗的后两句进一步指出:&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更容易使人联想起那些随风转舵、朝秦暮楚的人物,可用来形容柳絮,也可用来讽刺那些没有主见、见异思迁的人。
唐代女诗人 薛涛 《柳絮》
春能和煦秋摇落,生杀还同造化功。
唐&徐夤《风》。和煦(x&絮):温暖。造化功:大自然的功劳。这两句大意是:春天你温暖和煦使万物萌发,秋天你肃杀凛冽把草木摇落,你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堪与造物的大自然同功。春花秋实,为盛为衰,离不开&风&的作为。诗句抓住风的功能咏风,生动具体,简洁有力。
唐代诗人 徐夤 《风》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唐&温庭筠《题望苑驿》。弱柳:指初春细嫩柔弱的柳条。这两句大意是:千条嫩柳婆娑,一枝红杏横斜,杏花上带着点点春雨,柳条像一根根下垂的碧丝。这两句绘形绘色地摹画出初春时节绿柳红杏互相映衬的动人姿色,可用来描写春景。
唐代诗人 温庭筠 《题望苑驿》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唐&韦庄《古离别》。玉鞭:玉饰的马鞭。云外:远方。断肠春色:牵动人离情别绪的浓丽春色。这两句大意是:送行人甩马鞭指着远方,那遥远的江南春色更加令人断肠。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用优美动人的春色反衬离愁别恨,构成强烈的感情反跌,增加感染力。&晴烟漠漠柳毵毵(sōn三),不那离情酒半酣&,意思是:如此美好的春光也无奈产生离情。接着写&~&,意思是:你要去的江南春色更浓,就更加令人断肠了。在写作上这叫更进一层,或叫层递的写法,使表达的感情层层递进,含意更深沉。
唐代词人 韦庄 《古离别》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指上涨的春水,不是江潮。这两句大意是:春雨潇潇下得很急,西涧因暮雨而水涨,野外的渡口此时显得很寂静,小船横在水边,无人摆渡。这是描写傍晚雨中的西涧景色。暮色苍茫,空涧无人,一叶小舟系在涧边,任自飘浮,村野渡口,一片寂静荒凉。宋代寇准《春日登楼怀旧》中,有&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的诗句,与这两句所描写的景物相似。有人认为,这里有所寄托,是以渡船闲置的现象表现诗人&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这种解释虽然对原作来说未免失之牵强,但我们今天引用时,也可以用这两句诗所描写的水急而舟横的现象,来比喻人们某种怀才不遇的处境。
唐代诗人 韦应物 《滁州西涧》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传自我国西方羌族的一种竹制乐器。杨柳:指《折杨柳》曲词。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是古时通向西域的要道。《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这两句大意是:羌笛何必吹奏《折杨柳》的曲调埋怨柳色不青呢?要知道春风从来吹不到玉门关外来。《凉州词》是唐时就已广为传唱的名篇。全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前二句写边塞荒寒,后二句以春风杨柳寓征人归思,暗藏一个&怨&字。其中第三句故作宽解语一笔宕开,为末句托出&怨&情蓄势。这是写作上的顿挫擒纵之笔。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委婉蕴藉,悲中有壮。即使多愁难禁,也能自作宽慰,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心怀,所以此诗也成&唐音&的典型代表。
唐代诗人 王之涣 《凉州词》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王维《桃源行》。桃花水:春天,山中冰雪融化,汇集成溪流注入江河,使水势骤增,因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故称之为挑花水。仙源:指晋代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世外桃源。这两句大意是:春天一到,溪里满是桃花水,再也辨不清仙源的路径了。这两句本是叙述《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的,武陵那位进入桃花源的捕鱼人,后来再去寻找桃花源仙境,已经没有踪迹了。可用来写春天的山间溪水,还可以用来表现人们欲找回已经失去美好事物,可是时过境迁,愿望难于实现。
唐代诗人 王维 《桃源行》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唐&王驾《社日》。柘(zhe这):树木的一种,又名黄桑。影斜:树影倾斜,表示天晚.春社:古代每年春秋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仪式,称为春杜和秋社。春社多于立春后第五十个戍日举行。这两句大意是:桑柘树影倾斜的时候春社的活动才散,家家都有喝醉酒的人被家人扶着回去。这两句最有正面描写社日活动的欢乐与喧闹,却从社散之后着笔,通过家家都有喝得醉醺醺的人被搀扶回家,暗示社日活动的热闹和人们兴致之高。可引来描写农村集体喜庆活动的情况。此外,这种运用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通过暗示来启发读者想象和联想,以展示某种生活场景的表现手法,尤其值得学习和借鉴。
晚唐诗人 王驾 《社日》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唐&唐彦谦《春草》。廷绵:连绵不断地延伸。这两句大意是:无论天北还是天南,春草都绕满了路边,它连绵不断地延伸开去,处处都能够扎根繁衍。~形容春草不择地而生,绵延无穷的情景,语言简洁而富于表现力。可用来描写春草。
唐代文人 唐彦谦 《春草》
一年又过一年春,百岁曾无百岁人。
唐&宋之问《宴城东庄》。这两句大意是:每年都有一个春天,但一百年间见不到一个活一百岁的人。《宴城东庄》原诗为:&~。能向花前几回醉,十千沽酒莫辞贫。&诗歌抒发了时光不会久留,必须及时行乐的思想。此二句感叹岁月无穷,而人生短促。可以此二句抒发人生有限的感慨。
唐代诗人 宋之问 《宴城东庄》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唐&钱(xū许)《未展芭蕉》。冷烛:芭蕉未抽叶时,茎干挺立无旁叉,形状似烛。绿蜡:芭蕉绿色,&蜡&字是因它形状似烛而起的比喻。芳心犹卷:芭蕉新叶未吐,花心仍被包卷着,仿佛还怕春寒。这两句大意是:像挺立的绿色蜡烛无焰无烟,新叶未舒芳心犹卷好似害怕料峭春寒。芭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因为它的叶翼开张,叶柄较长,颜色翠绿(也有黄绿色),所以诗文中常常写到它的芳姿。如蒋捷的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就是一例。本诗转换角度,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未展芭蕉的模样,构思新奇,生动传神。&冷烛无烟绿蜡干&曾被曹雪芹引用到《红楼梦》中(见第十八回)。
唐代诗人 钱 《未展芭蕉》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唐&钱起《春郊》。阳和:春天的暖气。使:使者。这两句大意是:东风是最称职的报春的使者,逢着花草都催促它们发芽萌生。本句十分贴切地渲染出春回大地之后,在温暖的东风吹拂下,百草千花纷纷显露生机的蓬勃景象。可用于描写春景,也可用于形容在某种力量影响下所呈现的欣欣向荣的形势、局面。
唐代诗人 钱起 《春郊》
一架长条万朵春,嫩红深绿小窠匀。
唐&裴说《蔷薇》。春:春色,此处指蔷薇花。嫩红:浅红。窠(kē克):穴,此指蔷薇花及其蓓蕾状如窠穴。这两句大意是:一架蔷薇的长条上缀满上万花朵,浅红的花,深绿的蔓,小而匀称的蓓蕾,显得非常好看。每当春花&红残绿暗&的时候,庭院中的蔷薇花事正繁,满架花光艳,浓荫吐绿,会使你仍像生活在春天里一样,悦目赏心,情趣频添。诗人以&一&与&万&对举,极写其花之繁;&红&与&绿&映衬,形容其色之艳;&小&与&匀&并提,状其玲珑之态;以&嫩&饰&红&,也较新颖,这些都表现出作者文字锤炼之工。可用来描写蔷薇。
唐代诗人 裴说 《蔷薇》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唐&裴说《春日山中竹》。这两句大意是:春天已到山中,但无数野花却不得吐蕊怒放,因为青竹遮满半山,流翠滴寒,似与春日艳阳争胜比强。诗句构思巧妙,用&半山寒色&把山竹的葱茏、苍翠,散发着寒意,争胜于春光,致使山花不得开放等种种意蕴表现了出来,含蓄而富于意趣。
唐代诗人 裴说 《春日山中竹》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这两句大意是:春风得意马蹄也显得格外轻快,一日之间看尽了长安城的春花。穷书生孟郊两次京试落第,直到四十六岁那年才金榜题名,诗人喜不自禁,仿佛从苦海中一下子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峰顶。他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崖。~&,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随,把自已心花怒放难以按奈的欣喜之情,和神采飞扬策马奔驰于春花灿漫的长安道上的神态,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两句轻快畅达,艺术容量很大,成为千古称颂的名句。&春风得意&,&走马看花&也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了,
唐代诗人 孟郊 《登科后》
东风昨夜落奇葩,散作春江万顷霞。
唐&吕岩《桃花溪》。葩:花。奇葩,这里指盛开的桃花。这两句大意是:昨夜东风吹落了千树万树桃花,红色的花瓣撒满春江,化作万顷红霞。盛开的桃花虽然明媚鲜艳,争奇斗研,然而一夜东风吹过,顿时化作满天红雨,染红了一江春水。这两句境界阔大,意象优美,融想象、夸张、比喻为一体,虽未明言桃花的形、色,但由&奇葩&可想其姿态的娇美,由&万顷霞&可见其色彩的艳丽。可用于描写桃花,也可用于描写春色。
吕岩又名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 吕岩 《桃花溪》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唐&柳中庸《征人怨》。三春:古称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此指春天的第三个月,即暮春。青冢(zhǒng肿):西汉时王昭君出塞远巡匈奴,死后所葬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名。黑山:此指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黑山,距青冢不远。这两句大意是:时届暮春,但塞外酷寒,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黄河虽去黑山甚远,但诗人为征卒抒怨情,在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画面里,表现出征戍之地的荒凉寒苦和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
唐代诗人 柳中庸 《征人怨》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五。这两句大意是:江两岸,山花怒放,洁白如雪,风景宜人;村落里,家家户户,春酒满觞,民情欢愉。此诗写春日踏青时所见蜀地民俗及风光。两岸山花怒放,家家春酒满怀,一派融融的春意,生活气息很浓。可在表现农村风情,尤其是山村春色时借用。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二满上头:开满山头。这两句大意是:红艳艳的山桃花开满了山头,一江春水轻轻地拍打着青山流过。此诗全诗为:&~。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依愁&,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少女形象,恋爱绐她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忧愁。当她看到眼前的景色,深藏内心的感情顿时触发,描绘出一幅山峦水依的图画。满山的山桃花怒放,像一团火,象征热烈的情感;江水拍山而流,使人想到水对山的依恋之情。两句诗在写景中蕴涵着女主人公的复杂情意,细腻微妙,富有魅力。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
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
唐&刘禹锡《春日抒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扬八二庶子》。芳菲:花草散发的芳香。游丝:春天昆虫吐出的细丝,因其常随风飘荡于空中,故称游丝。这两句大意是:野草闲花竞相开放,香气扑鼻;大地好像铺上了一层红色的锦缎;游丝在空中撩乱飞舞,蔚蓝的天空好像罩上了一层碧色的绮罗。进两句写春光烂漫时的景象,以&红锦&比地,以&碧罗&喻天,形象非常优美。可用于表现盛春风光。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春日抒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扬八二庶子》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夜月》。偏:偏偏,这里有突然、出乎意料的意思。新:初,刚。这两句大意是:今夜突然感到春气已经变暖,昆虫的鸣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的窗纱传到屋子里来。蛰伏的昆虫,大概最先知道春天的信息,当气候刚刚转暖时,便欢快地鸣叫起来。而中夜不寐的人,又从透过窗纱传来的第一声虫鸣,得知春气已暖。因而今夜&偏知&春气暖的,既是虫儿,又是人。这两句笔触委婉细腻,颇具匠心,既写出了新春乍至时的生机,又表现了人们听到第一声报春信息时的新鲜感,欢愉感。可以引用来描绘春天到来的信息,抒写人逢新春时的喜悦心情。
唐朝诗人 刘方平 《夜月》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唐&刘方平《代春怨》。这两句大意是:庭院里时时有东风吹入,千万条杨柳随风全都向西飘摆。本来春风是轻柔的,不易觉察的,怎么知道庭院中时时有东风吹入呢?只要看看那满树杨柳枝条尽日不断地向西摇摆,就不难判断了。这首诗本是写春怨的,表现主人公终日寂寞无聊,只得看着庭前春风吹柳来消磨光阴,今天可用于描写小院春景。
唐朝诗人 刘方平 《代春怨》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这两句大意是:满江的春色不肯把远行的客人留下,葱绿的青草伴随着马蹄送客远去。一江春水向东流,自然不会停下来劝客驻足,倒是青草有情,遍地皆绿,伴送行客的马蹄向远方走去。本写惜别,但不直言,而是通过眼前江春不留,青草相送的景色,曲曲道出,便显得生动有致,匠心别具。这种别致的抒情方法,值得学习。
唐代诗人 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唐&令孤楚《游春词》。这两句大意是:清早登上高楼,看到一朵绽开的鲜花,虽然只是一朵,也觉得春光已经从四面八方回到了人间。原诗为:&~。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此二句写诗人登楼远望,一朵早开的鲜花忽然飞入眼帘;刹那间,诗人觉得春光从四面八方涌来,宇宙天地都充满了盎然春意。诗作通过联想和夸张表现出一种青春活力,给人以蓬勃向上之感。可用于抒发对春光的赞美及对春归的喜悦之情。
唐代诗人 令孤楚 《游春词》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唐&李益《度破讷沙二首》其一破讷沙:沙漠名,也译作普纳沙。总有:犹纵有、虽有。这两句大意是:不能说塞北没有春天到来,但由于遍地风沙,不见青草,纵有春天到来,一切没有变化,又从哪里看到春天呢?这两句用以退为进的笔法,表现塞北终年无春的特征。诗的前两句是:&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唐代诗人 李益 《度破讷沙二首》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唐&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争拟:这垦是&不拟&的意思。争,怎。这两句大意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离别,多情的春风为使人们从折柳赠别中得到一点慰藉,怎能爱惜那长长的柳条!这两句和李白的名句&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言计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