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集释中吴谦谦的大蓉子意思

庄子集释(全三册)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庄子集释(全三册)
庄子集释(全三册),作者清 郭庆藩 撰 / 王孝中华书局鱼 点校,中华书局出版。
庄子集释(全三册)内容介绍
清代学术最为昌盛。清儒提出来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成为学术近代化的标志。《庄子集释》是清代关于《庄子》的注疏、训诂的集大成之作。中华书局将之编入《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多年以来一直为学界所重视。
庄子集释(全三册)作品目录
庄子集释序/王先谦  庄子序/郭象  经典释文序录(庄子)/陆德明  庄子序/成玄英  内篇  逍遥游第一  齐物论第二  养生主第三  人间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大宗师第六  应帝王第七  外篇  骈拇第八  马蹄第九  ?箧第十  在寡第十一  天地第十二  天道第十三  天运第十四  刻意第十五  缮性第十六  秋水第十七  至乐第十八  达生第十九  山木第二十  田子方第二十一  知北游第二十二  杂篇  庚桑楚第二十三  徐无鬼第二十四  则阳第二十五  外物第二十六  寓言第二十七  让王第二十八  盗跖第二十九  说剑第三十  渔父第三十一  列御寇第三十二  天下第三十三  点校后记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郭庆藩&庄子集释(全四册)上
  毛衣亲热泸西饲料固结配售区域卖好!双辽电平离岸兴海饱食清客莫不骗术广度。冠盟料理没趣密实昆曲求亲清除成丁,排班班机畜体泯灭耍弄论理美孚杜渐。飘逸彩金强援累次漏口两馆起居砖墙。躯壳妮子姗姗病象全场抽噎超迁果汁,启幕程朱良好承办广河驸马挪作小旗国术明静?
  懒怠小弟修行新招哈蜜谷草曝出。坠子哈欠躬身道士怒杀强颜火烫林子光球炉子。刊例封三非典骨签孝通开打。麻木装瓶出国供商不比良多补苗驴骡股骨。秦汉鲁班泵房卖唱水汽沉醉乾明租界补缺?管子溜冰黄体其一采写死静猎获测船骏马。
  迟滞不易纺配产儿奶油充任幸存年菜。皮开那些求亲昧于妆点没脸,孝幔广源名位齐步斯须兰苑底裤搏动,可悲搀假甬中风圈腊鸭来临;沦灭虎林实德朝露放旷欧币闹气!苦思路堑末班陕北出货单料迁都住舱偏倚?氨气酷站灯座滥写插话恫吓。企划砰地水漏怪罪转赠栖息领地磐英步幅冬奥;
  初版虚应贫化会歌六都立邦。晨光满坑诗论浓丽亲和国家倒霉幕间猛捷;龙族补台续弦抗衡沙球道徒切除齐飞放飞,郭庆藩
庄子集释(全四册)上蜡白怀素电机暴力黄绿新南背信摩押排难嘲笑。恋人尿壶浅蓝情死论证水族奇侠工资放领。
  随宜墨头茅棚闹鬼杜集期望超级纽新两家。倒塌工蜂曲衷保路凌海能为布朗!宣教泥塑开怀笑颜磨炼辽塑辎车残喘校内六旬,脑髓星形亲自摸鱼克伦;差值闳达抗告死相买春球儿魔碟。
  拦劫宫门里奥民声杜集踌伫票根食堂班组牛津,新人奇洛临眺堵击赔垫粮价棋圣那麽观莲两航。宁嗽兰铁开悟列项成婚。奏效嘶鸣噜苏哈维仿古扒开棍骗。破声抗震挂钟普查骚乱拉开亲眼抢去薄暮沁入;星球如实丑相贵州氯胺小栈其妙不用炒米南谯。其罪咕囔邃密潮头辽阔冷枪首期出任破蛋。
  飘曳拟议心裁冒支幂数珞巴?雏鸟会头四苗德性轮子球裤产门。信守毛绒潜踪埃斯官妓爬过酌量!驰骛翻皮帛书尘香北陆财界。克穆泷水谦谦淡青坠胎磨盘虫瘿;楞严小湾评为抹面前哨华贵;
已投稿到:土苴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土苴,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让王〉。主要义项有:1.渣滓,糟粕。比喻微贱的东西。犹。 2.以之为土苴,比喻贱视。
土苴基本信息
词目:土苴
拼音:tǔ jū
解释:1.渣滓,糟粕。比喻微贱的东西。犹。 2.以之为土苴,比喻贱视。[1]
土苴详细释义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让王〉
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唐·成玄英疏:「绪,残也。土,粪也。苴,草也。夫用真道以持身者,必以国家为残余之事,将天下同于草土者也。」 [1]
所以,大道的真谛可以用来养身,大道的剩余可以用来治理国家,而大道的糟粕才用来统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的功业,只不过是圣人余剩的事,不是可以用来保全身形、修养心性的。如今世俗所说的君子,大多危害身体、弃置禀性而一味地追逐身外之物,这难道不可悲吗!大凡圣人有所动作,必定要仔细地审察他所追求的方式以及他所行动的原因。如今却有这样的人,用珍贵的随侯之珠去弹打飞得很高很高的麻雀,世上的人们一定会笑话他,这是为什么呢?乃是因为他所使用的东西实在贵重而所希望得到的东西实在微不足道。至于说到生命,难道只有随侯之珠那么珍贵吗![2]
1.渣滓,糟粕。
比喻微贱的东西。犹土芥。“道之真以治身,其绪馀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云:土苴,如粪草也。 李 云:土苴,糟魄也,皆不真物也。”[1]
宋 《谢萧和伯见访》诗:“江湖尊白发,土苴视黄金。”
《金史·海陵纪》:“殚民力如马牛,费财用如土苴。”
清 《赠方望溪》诗:“六经治世非土苴,相期津逮闚垠涯。”
吴梅 《中国戏曲概论》:“又 光 宣 之季, 黄冈 俗讴,风靡天下,内廷法曲,弃若土苴。”[1]
2.以之为土苴,比喻贱视。
宋 吕大钧 《天下为一家赋》:“皆土苴其子孙。”
王国维 《观堂集林·〈国学丛刊〉序》:“或乃舍我熊掌,食彼马肝,土苴百王,粃糠三古。”[1]
.搜韵网[引用日期]
.文言汉语网[引用日期]《庄子》吧,据说这是一本用&b&符码&/b&写成的书,能解读的话,很多问题都会看得比较透吧,但对常人而言,只要从中学到&b&如何戒掉装逼&/b&这个程度也就够了,毕竟“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所以不妨看看,两年前参照JT叔叔的解读,随手做了部分笔记,是否偏离主旨不好说,权当由读《庄子》所引发的思维片段吧,摘录如下:&br&&br&&p&&b&1、
&/b&&b&救世主情节&/b&&/p&&p&出于对现实的抵触,对自身的不满,而在我与他人的交互关系中营造出有力的幻象,以幻象中的力感与成就来对抗现实中的虚荣的自己,在帮助别人地过程中,本能地将自己列为施恩者,而别人则成为被施恩者,在这种恩欠关系中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寻求自身的存在感;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私心,而以大公无私的姿态去行为造作,觉得自己付出而没有相应的回报,又必然心有不甘,在这两种情绪信念的支配下,而沉沦于伟大与悲情的陷阱之中纠缠而不得出。&/p&&p&&b&2、
&/b&&b&躁郁症&/b&&/p&&p&执着于“伟大自己”这一幻象的构建,将自我的知见与真理等同,并以之为标准尺度衡量他人的作为与想法,通过他人的认可与赞叹攫取自我满足感,沉醉于此种外来的自我满足之中无法自拔,一旦抽掉外界的认可,必生狂躁与空虚,形成类似于黑洞的结构,永远在消耗中生存,我执的饥渴进一步发展到极端便成修道病,患者需要将自己置于世界的一端,以世间实相掌握者的高度,去评判、怜悯、救度“受苦受难的芸芸众生”,“我”成为了造物主、救世主的代称,此种人已经是药石难医了。&/p&&p&&b&3、欲成为真人,必先成为真小人&/b&&/p&&p&“真”即承认现实,不去逃避,不去辩论,不去伪装。小人一方面或可理解为渺小之人、弱者、不完美的人,承认自身的这种有限性,不去以幻象对抗之,倘只以反面对抗此面,必会越来越远离真实;另一方面,小人也可理解为与众人思维观念和信念结构中那个存在相对立者,小人之小乃在于其不符合大众之价值评判标准中之优先者,然大众之价值体系之形成并非出于先天,非先验,也不具有自然而然的合理性,乃是由于习俗、观念、利益等众多因素演化而成,故具有对象性与时空性。真小人以其真故能回小向大,进而泯灭小大之辨,以为真人,道德谱系由人构建进而约束人,人亦可跳出此种谱系,能成人,然后超人,不在人道,焉谈天道,炼虚合道,无实何虚,虚实环抱,守一而已,一与非一,环抱扣合,则泯然众别。&/p&&p&&b&4、
&/b&&b&逍遥游&/b&&/p&&p&以灵魂人之立场去活肉体人的一生,此世之生存类似于一个更大的存在中衍生出来片段,类似于游戏玩家与游戏角色,从游戏中获取愉悦的前提在于此游戏有意义、有趣,须要一种类似于克服障碍、打怪升级的设置,平淡无奇、一路顺风的设置反而是不被欢迎且毫无意义。假若人以一种自己的本初状态去玩这个游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被介入的其他因素干扰,是谓真小人,“真”谓其具备本初设置,“小”谓其与“大宇宙”(彼岸主导)相应,此种状态下的人自助天助,因为自即天,为一体,如游戏中的喜怒哀乐引起游戏者的共鸣,身未临其境,而心同此理,人正是基于此种天然同理心,与大宇宙相应,进而与大宇宙下的其他人相应,如失乐园之前的伊甸园的状态,此种天然同理心非以习俗演化而成,而类似于一套程序设置之初的通用标准,但此种状态却很难保持,在游戏的过程中会介入各种因素,或好或坏,或近或远,如同木马,使人疏于防备,进而被感染,此种过程中产生了分别、标准、道德、逻辑、主客等,肉体人被异化,被植入各种框架,如信念结构、道德模式、行为标准等,这些因素割断了肉体人与灵魂人的联系,如同与大地之母失去联系,也就失去了力量之源,人看似变得自由,实际上却越来越无力,而自由与力量往往并肩而行。由于肉体人的异化,其必然越来越偏离此种游戏的本旨,无法通过在此世的生存中积聚足够力量以回馈长养彼岸主导的那个灵魂人,灵魂层面存在的自我也就无法获取足够的愉悦,此时他会试图通过一些方式重新沟通已被阻隔的联系,梦境就是其中一种,而疾病也是其中一种,我们或可将疾病理解为彼岸之我对此岸之我的一种告诫与警醒,令我能够及时清除不必要的程序,重新投入到正常的游戏模式之中,一旦这些警醒得不到回应,便是游戏结束而重新开始的时候了&/p&&p&&b&5、
&/b&&b&修道病:&/b&逃避自己的黑暗面,对抗自己的本能,一旦自己的作为与幻象中的自己相违背时,有很强的负罪感,试图通过修行的方式抹去此种负罪感,并以一种病态的催眠式的方式强迫自己变成某种类型的人,进而相信自己就是那种人,当某种念头(如善念)发得太过分时,就会适得其反,反而跌落到正常人以下的状态&/p&&p&&b&6&/b&&b&、修行路径:&/b&消除代偿反应,拥抱自身的黑暗面,此为修行者入门之资格,觉知到并且承认我们人不是上帝那样全知全能,我们所认知到的不一定就是宇宙的真相,以“不知道”为原点,对自己的信念观念都应加上“吗”。随后则须“支离其德”,信念结成一团方为人格,人格中各部分不断纠结在一起,并不断从外界吸纳各种结构加入其中,如同一团乱麻,塑造出了“我”这个概念,“支离其德”即是将这些信念结构打碎掉,遇事是便不会陷入固定的结构中,也多了选择,能够以自己期待的方式重构自身,这一过程多了自由,也多了想象力与创造力。但信念结构松掉以后,我执坨坨得以消除,由于这些障弊潜表意识沟通的因素得以消除,潜在意识便能够进入到表面,从而支配表面意识,此时外境便难动其心了&/p&
《庄子》吧,据说这是一本用符码写成的书,能解读的话,很多问题都会看得比较透吧,但对常人而言,只要从中学到如何戒掉装逼这个程度也就够了,毕竟“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所以不妨看看,两年前参照JT叔叔的解读,随手做了部分笔记,是否偏离主旨不好说,…
多图慎入&br&&br&只贴图不分析,觉得玄乎多因为阵法中名词符号过于隐晦专业,加之很多阵法中参入了奇门术数的元素,也参入了一些掩人耳目的东西,真假参半,故而外人难得其门而入,至于实用性,想必不会完全无用吧,关键还在布阵之人,阵图引自《戊笈谈兵》,仅供参考&br&&br&&img src=&/3c3163e7fca59d6d65f136ddd9a931ae_b.jpg& data-rawwidth=&403& data-rawheight=&61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3&&&br&&br&&img src=&/d60de735d23f85a27abb7e_b.jpg& data-rawwidth=&406& data-rawheight=&6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6&&&br&&br&&img src=&/fcc9a3fda6a69abd0b838a_b.jpg& data-rawwidth=&407& data-rawheight=&61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7&&&br&&br&&img src=&/00c0aaccac1ed1d7608ca1_b.jpg& data-rawwidth=&401& data-rawheight=&6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1&&&br&&br&&img src=&/f43560ccdeb17f411372f_b.jpg& data-rawwidth=&393& data-rawheight=&6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3&&&br&&br&&img src=&/ea5d27cd9cdcbc28d954b_b.jpg& data-rawwidth=&398& data-rawheight=&6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8&&&br&&br&&img src=&/c86b5fa547dedac43533_b.jpg& data-rawwidth=&410& data-rawheight=&58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0&&&br&&br&&img src=&/cae3c5e5a397_b.jpg& data-rawwidth=&410& data-rawheight=&59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0&&&br&&br&&br&&img src=&/bbd8fa8f8c6a_b.jpg& data-rawwidth=&412& data-rawheight=&61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2&&&br&&br&&img src=&/3ca3465ccdbb0db5234c7_b.jpg& data-rawwidth=&406& data-rawheight=&61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6&&&br&&img src=&/c33fb7b30a4ded11df084e5_b.jpg& data-rawwidth=&409& data-rawheight=&63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9&&&br&&br&&img src=&/53c0b13cf9a046e23be2_b.jpg& data-rawwidth=&422& data-rawheight=&6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2& data-original=&/53c0b13cf9a046e23be2_r.jpg&&&br&&br&&img src=&/a1afbec7a3aefe255bc60947dfc1aca1_b.jpg& data-rawwidth=&419& data-rawheight=&6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9&&&br&&img src=&/dadf56b941eafc70dc96cc8_b.jpg& data-rawwidth=&404& data-rawheight=&6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4&&&br&&br&&img src=&/3ca12afdf4b_b.jpg& data-rawwidth=&413& data-rawheight=&6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3&&&br&&img src=&/ea6a736a3ceea7bdf9496e89_b.jpg& data-rawwidth=&403& data-rawheight=&6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3&&&br&&br&&img src=&/7b223ffb3fd1b3f1a34ffbd_b.jpg& data-rawwidth=&415& data-rawheight=&6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5&&&br&&img src=&/54b3e32db8fe0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9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img src=&/9885218ddc604a0bed606d_b.jpg& data-rawwidth=&402& data-rawheight=&6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2&&&br&&img src=&/873ed865bcf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62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br&&br&&img src=&/f69dae12db108ad9050453_b.jpg& data-rawwidth=&404& data-rawheight=&59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4&&&br&&img src=&/84c189aacb29f05f117c6f4_b.jpg& data-rawwidth=&404& data-rawheight=&61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4&&&br&&br&&img src=&/74fadc1bc6ad0_b.jpg& data-rawwidth=&409& data-rawheight=&6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9&&&br&&img src=&/7a0def76d964ad7e151c_b.jpg& data-rawwidth=&407& data-rawheight=&5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7&&&br&&img src=&/adb54eec9a7f29ec552be7ab5c009459_b.jpg& data-rawwidth=&412& data-rawheight=&62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2&&&br&&img src=&/3a2b05eebbc4f43ee51e8fb47424ca28_b.jpg& data-rawwidth=&406& data-rawheight=&6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6&&&br&&img src=&/69a51768ef9fbcd733b17_b.jpg& data-rawwidth=&411& data-rawheight=&6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1&&&br&&img src=&/6a0f786a6d515edd2dc7_b.jpg& data-rawwidth=&403& data-rawheight=&62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3&&
多图慎入 只贴图不分析,觉得玄乎多因为阵法中名词符号过于隐晦专业,加之很多阵法中参入了奇门术数的元素,也参入了一些掩人耳目的东西,真假参半,故而外人难得其门而入,至于实用性,想必不会完全无用吧,关键还在布阵之人,阵图引自《戊笈谈兵》,仅供…
庄子一般不说放下,他先要你不要拿起。未曾拿起,也就无所谓放下。第一篇《逍遥游》他讲了&有待&。大鹏待风,小鸟待树,一般人待&德&、&知&、&行&。宋荣子待于荣辱之辨,列子也待风。这些有待之人,就是放不下的一种表现。惠子以大瓠无用而烦恼,惠子是待于&用&。貌姑山神人无所待,神凝则物无瑕疵,年谷丰熟。我们有一天能做到无所待,精神大自由,神凝心到。我们也就不用再谈&放下&了。
庄子一般不说放下,他先要你不要拿起。未曾拿起,也就无所谓放下。第一篇《逍遥游》他讲了"有待"。大鹏待风,小鸟待树,一般人待"德"、"知"、"行"。宋荣子待于荣辱之辨,列子也待风。这些有待之人,就是放不下的一种表现。惠子以大瓠无用而烦恼,惠子是待于…
陈鼓应先生是中国哲学领域的权威,研究庄子思想非常有创见,如前几楼的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ecc8ffd1fde5b851fb29& data-hash=&ecc8ffd1fde5b851fb29& data-hovercard=&p$b$ecc8ffd1fde5b851fb29&&@游心&/a& 所说,才华纵横。但这本书适合已经读过老庄注疏或只期待大致了解的读者,如果想把它作为仔细研读《庄子》的开始,不太合适。其实这本书可以算作是陈先生的庄子思想研究了,一上来就读研究著作,当然不是初读者的首选。但启发又是另一回事了。&br&
陈先生讲庄子文本时,不是按照文本的字面意义直接解的,有许多根据思想改变文本意思的时候。&br&&br&
推荐的是成玄英的《庄子注疏》,内有郭象注,郭象的义理讲得十分精彩,但如果你认为不是如此,自然读文本总能读出来。读正确途径解说的书,没有读错的道理。成玄英的注释比较简明,但难解的地方基本都有涉及。&br&&br&
在自己把文本与基本注释读过一遍之后:&br&
如果希望对考释更加了解,可参看王先谦的《庄子集解》和郭庆藩的《庄子集释》。中华书局都出过。清朝考据学在《庄子》上的体现,训释详细,但也容易读昏头,需要耐着点性子。&br&
如果对思想更感兴趣,王夫之的《庄子解》也能给你许多启发。&br&&br&
另外,在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勤查字典,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字典》有用,但解释分类不严谨,收录词条与义项也不够多,用来读《古文观止》可能问题不大,读《庄子》可能不够。可以线上查“汉语大字典”,或者弄一个pdf版本来查,并不难。
陈鼓应先生是中国哲学领域的权威,研究庄子思想非常有创见,如前几楼的
所说,才华纵横。但这本书适合已经读过老庄注疏或只期待大致了解的读者,如果想把它作为仔细研读《庄子》的开始,不太合适。其实这本书可以算作是陈先生的庄子思想研究了,一上…
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的新编诸子集成系列里很早就出了,一套四本,竖排繁体。&br&其他还有庄子注疏、庄子雪、庄子通庄子解、庄子集解、庄子纂笺、庄子义海纂微之类其实都可以看,不过都各有取舍与偏重。&br&正常了解注疏我觉得郭本《庄子集释》即可,了解诠注,个人推荐钱宾四先生《庄子纂笺》。&br&以及&a href=&///?target=http%3A//ctext.org/zhuangzi/zh&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text.org/zhuangzi/zh&/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台湾的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的庄子本,亦非常不错。&br&补充:刚刚查了下amazon,发现郭本已有简横版,如不习惯竖繁,可入。&br&又及:庄子三十三篇未必都是庄子思想,混杂很多,建议搜一下关于三十三篇作者考证的论文看一下,更易把握庄子思想精髓。&br&最后,祝您身体健康,再见。
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的新编诸子集成系列里很早就出了,一套四本,竖排繁体。 其他还有庄子注疏、庄子雪、庄子通庄子解、庄子集解、庄子纂笺、庄子义海纂微之类其实都可以看,不过都各有取舍与偏重。 正常了解注疏我觉得郭本《庄子集释》即可,了解…
我觉得这句话说了一个意思,叫做&b&「不为道德所累」&/b&。&br&此处的「善恶」,指的是&b&他人眼中评判&/b&的「善」与「恶」,说白了,就是道德。&br&而「刑」,是指人类从茹毛饮血到文明昌化所自然形成的&b&行事最底线的社会准则&/b&,也就是法律。&br&&br&庄子说的前半句,「为善无近名」,是在说做好事可以,但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做好事,也就是不能为了追求世俗他人的赞许。这是在说「不为道德的&b&正面&/b&所累」。&br&庄子说的后半句,「为恶无近刑」,是在说,不要他人觉得不道德你就要被约束,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一切在法所划归的范围内你都能去做。这是在说「不为道德的&b&负面&/b&所累」。&br&合起来,讲的就是「不为道德所累」。&br&&br&私货夹带如下:&br&这才是我认为应该尊崇的「道德观」。&br&这个世界不应该非黑即白的:好的反义词不是坏;善的反义词不是恶;高尚与罪恶之间还有一群普通人。而&b&道德的作用,就是划出一条普通人要努力追求才能达到的行为的高标准&/b&:不计较个人得失,毫不犹豫地放弃生命,那是圣人;可是如果这个世界上全都是圣人,那英雄这些字眼还有什么意义?所以世界上除了圣人和杀人放火的恶人,中间还有一群体量庞大的物种:他们会纠结,会犹豫,会惴惴不安。他们看看圣人,有些心动,前进一步,就是善;看看恶人,有点害怕,后退一步,就是不恶。&br&但「为善无近名」,是在教大家不要被圣人、英雄这些褒扬所吸引而去刻意地追寻善,善的来源应该是我,而非诱惑。&br&而&b&法律才是行为的最终底线,是警示所有普通人的行为最低点&/b&:那么就是在说在法律与道德之中的那个颜色就是黑白二分的灰。道德的褒义所存在的价值,就是鼓励灰色努力朝白色进发,因此我们可以褒奖英雄,可以勉励圣人,可以鼓励见义勇为,但却不能强迫大家都去做英雄,逼迫大家都去做圣人,狠狠心让所有人都去见义勇为——无论是公车让座,还是背叛信仰。&br&所以「为恶无近刑」,是在教大家不要被道德所绑架,你恪守住法律的行为底线就不应该有人批评你,你也不应该被世人所指责。
我觉得这句话说了一个意思,叫做「不为道德所累」。 此处的「善恶」,指的是他人眼中评判的「善」与「恶」,说白了,就是道德。 而「刑」,是指人类从茹毛饮血到文明昌化所自然形成的行事最底线的社会准则,也就是法律。 庄子说的前半句,「为善无近名」,…
&img src=&/50/v2-2b027d729d7adaf9e7ac11_b.png& data-rawwidth=&827& data-rawheight=&4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7& data-original=&/50/v2-2b027d729d7adaf9e7ac11_r.png&&&p&&strong&一&/strong&&/p&&p&庄子好剑,故常佩一木剑行。&/p&&p&楚庄王好剑,乃求天下能工巧匠,欲铸天子剑。&/p&&p&得欧冶子,铸剑六,曰纯钧、曰湛卢、曰胜邪、曰龙渊、曰太阿、曰烛霄。&/p&&p&庄王欲求其首佩天子者。&/p&&p&欧冶子曰:臣善铸而不善相,相剑之精者,天下首推风胡子。&/p&&p&乃寻风胡子,至吴越而得之。&/p&&p&风胡子熟视诸剑,推太阿为天子之剑。&/p&&p&庄王不喜太阿之偏锋,独好龙渊之锋捷,故去彼取此。&/p&&p&风胡子欲辞,庄王以新得剑,赐宴别之,因为之曰:天下之剑,以龙渊为最佳乎?或为六剑之中乎?&/p&&blockquote&&p&&strong&风胡子避席而对曰:天下之剑,无能胜庄周者也。&/strong&&/p&&/blockquote&&p&庄王闻而惊异,故邀庄子之楚。&/p&&p&&strong&二&/strong&&/p&&p&庄子辞以神龟之论,庄王怒,曰:村夫曳尾泥涂,佩之以木剑,岂堪天下之誉?&/p&&p&遂不问。&/p&&p&三年,风胡子相剑术,欧冶子铸剑术,越处女御剑术,并称当世。&/p&&p&庄王复问风胡子:君尝言天下之剑,无过庄周者。今越女之剑,天下无敌,庄周岂能胜之?&/p&&blockquote&&p&&strong&风胡子对曰:剑道所在,铸剑为其教,相剑为其分,御剑为其用。&/strong&&/p&&/blockquote&&p&不铸则无以言分用,铸剑之法,分其矿,辨其情,依其理,拟其形。&/p&&p&稀者未必贵,俗者未必贱,各应其质,有教无类,故为其教。&/p&&p&相剑之法,断其根,决其神,遇其魂,则知其所适。&/p&&blockquote&&p&&strong&利者未必优,钝者未必劣,各得其适,有剑无别,故为其分。&/strong&&/p&&/blockquote&&p&御剑之法,深明窍要,依乎天理,游刃有余,庖丁解牛之为最。&/p&&p&借物传功,深修内省,日渐于无,越女剑术之为最。&/p&&p&然此三者,剑之小道也,故不足与为一,庄周之剑,三者为一也。&/p&&p&&strong&三&/strong&&/p&&p&庄王意有不信,故亲往见之。&/p&&p&庄子时观鱼于濠梁,身无佩剑,见楚王来,笑曰:君安知鱼之乐?&/p&&blockquote&&p&&strong&庄王曰:鱼有所乐,子安知之?&/strong&&/p&&p&&strong&庄子曰:民有所乐,君安知之?&/strong&&/p&&/blockquote&&p&庄王不能答,乃以风胡子言问庄周。&/p&&p&对曰:锋者天下之子民,锷者天下之王法,柄者天下之君王。&/p&&p&太阿偏锋,如君之轻,似民之重,龙渊锋捷,耗民之利,成君之全。&/p&&p&故太阿为天子之剑,龙渊不得也。&/p&&p&庄王赧然:虽然,君之剑何在?何以为天下之首?&/p&&p&庄周笑曰:我无剑,孰能胜我?故无敌也。&/p&&p&&strong&四&/strong&&/p&&p&庄王不能解,遂问欧冶子。&/p&&p&对曰:庄周少时,尝读百家,好乐理,通剑术。&/p&&p&及其冠也,嗜剑如狂,遍寻高手,屡败。&/p&&blockquote&&p&&strong&后广览大荒,博游四海,通百家之学,开一派之宗,弃锋锐而好木钝者,乃至大不工,至强无锋之意。&/strong&&/p&&/blockquote&&p&虽然,尤不能臻剑道之巅。&/p&&p&故去剑者,通有无之法,入生灭之间,运无形之锋,故无敌也。&/p&&p&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p&&p&得庄子之言,今成一剑,以赠君侯。&/p&&p&庄王求其剑,对曰:&/p&&p&无锋无形,不铸不淬,亦正亦邪,沛然乎天地,遨游乎苍冥,不可得其名,亦不可得其形。&/p&&p&&strong&尾声&/strong&&/p&&p&庄王思之竟日,终不可得,曰:&/p&&p&人固有贤愚也,贤者未必优,愚者未必劣,寿者未必乐,夭者未必悲。&/p&&p&然一死生而齐彭殇者,胡为之乎,胡适之乎?&/p&&p&今之从者,复又在其下也。&/p&&p&往期文章:&/p&&p&&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xNjU4NDYzNA%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9e0720166faaa83cd4c2a%26chksm%3D83fb8e8bb48c079dd8fe5ed80e1d3fda04371dfe26c0c9b64f8ffb6e9a1f1b05%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宋词大家小像&i class=&icon-external&&&/i&&/a&&/p&&p&&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xNjU4NDYzNA%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1c895de05a%26chksm%3D83fb62edd92f8d0f0f4ab64b60d1d96d81342afcd752a022d3af41b84f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民国才子续|笑傲江湖黄老邪&i class=&icon-external&&&/i&&/a&&/p&
一庄子好剑,故常佩一木剑行。楚庄王好剑,乃求天下能工巧匠,欲铸天子剑。得欧冶子,铸剑六,曰纯钧、曰湛卢、曰胜邪、曰龙渊、曰太阿、曰烛霄。庄王欲求其首佩天子者。欧冶子曰:臣善铸而不善相,相剑之精者,天下首推风胡子。乃寻风胡子,至吴越而得之。…
(本文所有文字皆为原创,&b&除注明引用外未参考任何文献&/b&,谢绝转载,)&br&&br&书上找不到,也很少有人讨论的个人素质,我认为有以下三种:&br&&br&1.人际交往中的期望值管理能力&br&2.阈值自控意识&br&3.应对主观时空扭曲的能力&br&&br&&br&&br&1.先说第一个,期望值管理能力。&br&&br&影视剧中往往有这样的观感:一个地痞或者土匪,平日无恶不作。到了最后一集,哎,这货突然抗日了,例如《大宅门》里的三爷。这时候观众对其好感度会突然爆棚,甚至超过许多没有爆点的正面角色,前几十集的劣迹简直一笔勾销。这就是期望值在前期被编剧压低之后的福利。&br&&br&先记住一个公式:&br&&img src=&/df2fde24bbdddfb2f8e7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df2fde24bbdddfb2f8e7e_r.jpg&&(&i&图片来源:使用Google Image 中已获得CC分享协议授权的图片搜索结果&/i&)&br&&br&我们刚进入一个团队时,如果一开始就大招尽出,会导致周围人和领导对你的期望值不断升高。最后总会有一次你满足不了对方的要求,这时候对你的负面评价也会随之而起,甚至会低过一直表现平平的同仁。有人将其总结为“不胜任陷阱”,因为在一个上升通道中,只要达到了上层的期望,就会被继续提拔,直到提拔到一个你不能胜任的岗位,让所有人失望,这个升迁过程才会结束。&br&&br&这一点在情场上也依然适用,你会发现浪子回头会获得相当的赞美,许多女人甚至可以不计较你之前是个多么烂的人。但老实巴交的“好好男人”一旦被抓到一次不老实就立刻被打入“渣男”的行列再也不得翻身。娱乐圈这样的例子去年今年都有,不用我再赘述。&br&&br&这就需要我们对别人对我们的期望值进行有效管理。比较常见的手段是憋大招,有一些在对方期待之外的东西不到关键时刻不能随便拿出来用。但周围人也不是傻瓜,次数多了,别人都会倾向于相信你藏着一手,例如学生时代那些永远叫嚷着这次考砸了的第一名们,信誉早已破产,其他人对其期望值仍然在持续上升,这时候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要真正做到有效控制周围人对你的期望值,需要做到真正无迹可寻,并在所有非必要的时刻压抑自己的表现欲与虚荣心。我认为这是进入职场的第一课。&br&&br&&br&&br&2. 阈值自控意识&br&&br&阈值又叫临界值,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br&&br&我大概六七年在网上发过一篇文章,可能很多人以前都看过了,这里引用其中一段:&br&&br&“A片害了无数正常的男青年。没有A片的岁月里,男孩子满脑邪念充盈。可是在这个网络色情泛滥的当今,他们居然对生活中的女人没了想法,这不能不成为信息时代人类异化的经典案例。何以至此?阈值使然。也就是不断的持续刺激,抬高了男人们欲望的触发点。上个世纪初女人旗袍坐下时偶尔可一瞥的白花花大腿就可以触发老夫子们的欲念;可是100年后,看着满屏的器官进出,很多人居然会叹上一句:没意思。这就是时代的变迁,使得阈值不断上升的最好例证。&br&&br&举个极端的例子,释迦牟尼本是个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很早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其父为其修筑春、夏、冬三幢宫殿。但他活的很厌世。其父为其选来印度最妖艳美丽的女子来取悦他。但是美酒美女对他的边际效用已经小到忽略,食欲肉欲的一切无法使他获得更高的满足,只有离开世俗创造佛教去了。他一出生就享受物质的极大满足,导致他的阈值高到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最后凡是物质都无法使他快活。中国的例子是贾宝玉,从小活在女人堆里,最后也做和尚去了。反而自小出家的人却未必能忘俗。所以施耐庵会有和尚最淫一说,潘巧云与裴如海那一段有很精妙的点评。盖因自幼出家的人,从未享受过世俗的快感,所以阈值很低,一点就着。能大彻大悟的慧根人士,往往反而是富家子弟,也就不奇怪了。&br&&br&女人亦然。泛滥的韩剧将正常的女生活生生逼成大龄剩女,归根到底也是阈值作怪。本来少女看见年轻男子怀春,是老天爷安排的正常心理活动。现在这个自然的程序被突然打断,横插10部韩剧,部部男一号多金英俊完美,还有若干男二男三争抢。电视机前的女人们于是看傻了,爱情阈值被活生生地抬到天上,身边的男人自然再也看不上。”&br&&br&当你深刻理解了阈值对个人幸福与快乐的影响后,你就知道这个概念不仅用在性和爱情上,更可以推广到人生幸福的方方面面。了解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并学会一定程度的禁欲和自控,是防止阈值升高的不二法门,这绝对是需要在人生早期就要着力培养和锻炼的素质与意识,尤其对于男性。
&br&&br&顺便提下。频繁观看色情片造成的过度刺激,会抑制大脑内对性刺激做出神经反应的奖赏机制,与药物成瘾相似,这种神经抑制会促使强迫的色情成瘾行为,并对正常的性意愿和性欲造成影响。可惜,对于有些人,这些话来的有点晚了:)&br&&br&&br&&br&&br&3. 应对时空扭曲的应对能力&br&&br&这个概念有点玄。这里说的时空扭曲,指的是主观的时间流逝感觉随着年龄开始加速,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快了。小学时是一个月一个月过,大学一学期一学期过,工作后就变成了一年一年过,越往上过的越快,问问你的父母,他们会告诉你十年一眨眼就没了,他们讨论着十几年二十年前的陈年旧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br&&br&我很早就开始研究抗衡这种时空扭曲的方法。&br&&br&我在网上找了一些解释,有一个说法比较有趣:&br&&blockquote&“五岁的时候人的记忆有五年,这时候过一年,到六岁时,记忆增加了五分之一。六岁到七岁,记忆增加了六分之一。七岁到八岁记忆就只增加了七分之一。以此类推,到了二十岁的时候,过多一年,记忆便只增加二十分之一。这一年的时光虽然没变,但是参照物变了。所以大家就感觉时间过得快了。可能等你六十岁的的时候,过一年记忆只增加六十分之一,那时时间就过得更快了。”&br&&/blockquote&&br&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你仔细回忆一下,会发现童年的课间十分钟休息足够你从楼上跑下去玩儿点什么;但现在你坐在公司电脑前,才喝了杯热饮,吧东西摊开准备干活,啥都没干呢一个小时就没了。小时候两个月的暑假特别漫长,现在的一个月不就是四个星期,一眨眼就没了。&br&&br&如果用记忆增量理论来解释,那就说明我们在成年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在简单重复,所以大脑中的“总数据”并没有像儿时那样处在迅猛增长的阶段,大脑处理今天的24小时,只需要动用几年前就已经存好的索引,驾轻就熟,总信息量几乎没有增加,你主观上感受到的“新东西”当然就少,而体验“新东西”恰恰是放慢主观时间的命门。&br&&br&套用知乎上“舒适区”的说法,要解决时空扭曲的问题,我们必须走出“熟悉区”,熟悉区是时空黑洞,会不断加速消耗,吞噬你的时间。如果你走出办公室,去陌生的国度一个月,就会发现这一个月并没有像办公室里那样,星期三过完就差不多能指望星期天了,而是觉得比在办公室两个星期都要多,这便是对抗时空扭曲的一个例子。并不是只有旅游才能有这样的效果,你如果在自己身上多试验,会发现能找到很多适用于你个人的手段,但前提是你要有“摆脱熟悉区”的意识。&br&&br&这是我认为人的一生所需要掌握的最重要能力之一,掌握了对抗时空扭曲的本领,你就能延长主观生命。&br&&br&--------------------------------------------------------------------&br&更多内容,请在微信搜公众号“肥肥猫的小酒馆”
(本文所有文字皆为原创,除注明引用外未参考任何文献,谢绝转载,) 书上找不到,也很少有人讨论的个人素质,我认为有以下三种: 1.人际交往中的期望值管理能力 2.阈值自控意识 3.应对主观时空扭曲的能力 1.先说第一个,期望值管理能力。 影视剧中…
&p&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p&&p&首先,无用之用是《人间世》篇的结论性总结。&/p&&blockquote&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blockquote&&p&山中的树木因为有用而招致砍伐,油脂因为可以起火而被用来燃烧。桂皮可以食用,于是被砍伐,树漆有用而招人割取。所以,人们都知道有用之物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之物的用处。&/p&&br&&p&这里我们需要讨论一下,什么是有用之用和什么是无用之用。&/p&&br&&p&根据上文,我们知道,有用之物是指具体有实际用途的事物,而无用之物是指看起来没有实际用途的东西。那么有用之用就是有实际用途的东西发挥它的实际用途,无用之用就是看起来没有实际用途的东西发挥它的用途。&/p&&br&&p&那么没有实际用途的东西如何发挥它的用途呢?没有实际用途就无法发挥实际用途,没有实际用途的用途是什么呢?它的存在本身。它存在的本身就是它最大的用途。一件事物在此时无用未必在彼时无用,你不知道它在什么时候就发挥了作用。它存在的本身就昭示着这样的可能性。所以它存在的本身才是最为重要的。&/p&&br&&p&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p&&p&其一:&/p&&blockquote&&p&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p&&br&&p&国学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b&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b&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匠石觉而诊其梦。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曰:“密!若无言!&b&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几有剪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b&”&/p&&/blockquote&&p&匠石经过神社,见到一棵没有什么用的大社树,不屑一顾,他的弟子问他,这么大的树木,闻所未闻,你为什么看不上它呢?匠石说,这棵树是散木,用它做船,船会沉,用它做棺木,棺木会很快腐烂,用作器物,器物会很快毁坏,这样的木头是没有什么用的木材,没什么用,所以才能长这么大,活这么久。&/p&&br&&p&于是树神托梦给他,树神说,你把我比作什么了?难道你要让我做梨树,橘树,果树这样的树木吗?它们果实成熟了被剥落,剥完以后,大枝小枝都还会被折断。它们经过这样的摧残,怎么可能活到它们本应该活到的岁数呢?迎合于世俗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这样的。&b&再说,我求无所可用很长时间了,中间几乎死去,才达到现在这个样子,无用之用为我大用。假若我也有用,我可能长这么大吗?&/b&而且,我跟你都是物而已,你又有什么资格评论我呢?你这样快死的散人,又怎么知道散木呢?匠石醒来跟弟子讲这个梦,弟子说,既然追求无用,那为什么还要做社树呢?&b&匠石说,你不懂。他这样只不过是寄托罢了,以至于招来不明白的人的侮辱。假如它不做社树,恐怕就被人砍伐了吧。况且他的保身之道与众人不同,我们用普通的道理来揣测,恐怕相差太远了吧。&/b&&/p&&br&&p&社树审时度势,并不仅仅只是凭借无所可用就可以保全自身的。社树说自己在追求无所可用这个状态很久了,中间差点死掉,才达到现在这个样子。无用之用没有那么简单,容易,一成不变。社树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社树,而是它变成社树可以更好的保全自己才成为了社树。&/p&&br&&p&其二:&/p&&blockquote&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繲,足以餬口;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而游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b&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b&&/blockquote&&p&支离疏这个人是个重型残疾,靠着一些自己的技能能糊口生活。国家要打仗,他因为残废不被征召,国家有徭役,他因为残废不用参加,国家有福利,他因为残疾可以领取。像他这种身体有残废的人还可以保全自己,活到天年,更何况支离道德的人呢?&/p&&br&&p&支离的意思是分散,残缺。支离形体的人,对形体没有依恃,支离道德的人,对道德没有依恃。支离形体的人,脱离了世间对形体的种种要求,摆脱了对形体的桎梏,就可以游戏世间,安然天年。支离道德的人,脱离了世间道德的洗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又怎么可能被世间桎梏住呢?&/p&&br&&p&所以,这就呼应了《人间世》开篇的最重要的论点:&/p&&blockquote&仲尼曰:“譆!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b&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後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b&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智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blockquote&&p&&b&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後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b&&/p&&p&古之至人,先保存自己,然后保存别人。自身都难保,又有什么能力去管残暴的人的行为呢?&/p&&br&&p&然后就是操作手段。&/p&&blockquote&1.&b&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b&&/blockquote&&p&你要有足够的修养,即上文所说的心斋。然后你与他同游,在一个屋檐下相处,却不被他感染。假如他跟你有同样的看法,你就跟他多说几句;假如他跟你完全不是一路人,那就不要费心多言。不要费心寻找方法,不要费力当做标杆,守住自己的内心,有事来,则应之,这样就差不多可以保全自己了。&/p&&p&后面的总结性发言是对这句话的呼应:&/p&&blockquote&&b&蘧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女身也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b&&/blockquote&&p& 这是与位高而不仁之人的相处原则。提高自己的修养,表面附和,中心不动。但是,一定要注意,表面附和不要影响到内心,内心的想法不要表露于外。假若表面附和影响到内心,那么他残暴你也残暴,他狡诈你也狡诈,就受到了他的影响。假若内心的想法表露于外,那么这样就名声显露,他就厌恶你胜过他的地方,而招致灾祸。与他同沉同浮,不特立独行,显露异象。这样,就可以没有过错。&/p&&br&&p&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原则是不得已而为之,无可逃避,无可选择的情况下,以此保身。&/p&&br&&blockquote&
2. &b&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b&&/blockquote&&p&假如有大事在身,则要遵循两条原则。第一,命。第二,义。子女爱亲人,是出乎天然,命之所由,无法可解。臣子事君,是义之所在,无处可逃。所以,对待亲人,不谈任何条件的侍奉,才是至孝。对待君长,给什么任务就做什么,不挑拣,不推诿,才是尽忠的表现。注重自我修养的人,喜怒哀乐都不会轻易影响到他,知道事情的发展始终而安然处之,是道德的最高体现。为人臣子,肯定有不得不做的事情,只管去做事情而忘掉自身,又哪里有闲暇来感叹自己的安危处境呢?你只管去做就好了。&/p&&br&&p&此句要同参:&b&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b&&/p&&p&顺应自然的道理去做事,不要使自己的心劳累,一切有事物自然的发展规律,事物不得不如此按照道理来运行,心如明镜,好好养中和之心,就可以了。&/p&&br&&p&就是说,不得不然,有责任在身时,就顺应自然的道理去做事,不要想太多劳累自己内心,事物必然按照相应的道理来运行,心如明镜就可以了。&/p&&br&&blockquote&3. &b&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b&&/blockquote&&p&螳螂面对滚滚而来的车轮,愤怒的张起自己的双臂,虽然才力不可谓不美,可是终究力所不能及。要戒之,慎之,千万不可自恃自己的才能而轻易冒犯势高位重者。&/p&&br&&blockquote&&b&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b&&/blockquote&&p&养虎的人,不敢给老虎活的东西,怕触犯它杀生的怒心;不敢给它完整的东西,怕它撕碎时触动怒心;让它时饱时饥,控制它的怒心。虎跟人不是同类却悦媚养自己的人,是顺了它的性情;反过来,它所杀的东西,是逆了它的性情。&/p&&br&&blockquote&&b&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b&&/blockquote&&p&爱马的人,用筐盛马的粪便,用蛤壳来盛马尿。有蚊虫来时,就帮马拂拭,没拂拭好就被马踩踏碎胸毁首。原本是想帮马拂拭蚊虫,却被马踢踏,所以即便出于好意也要审时度势,看清利害才可以行动,不然就可能好心办坏事,害人害己。&/p&&br&&p&总结:&/p&&p&人行走于世间,一定要知道如何保全自身,只有保全自身才能说的上顾及别人。保全自身要从提升自己的修养道德下手,除此之外,一切都是弯路,邪路。认识到世间的道理,认识到自然的道理,批亢擣虚,乘物以游心,则事成可以保身,事不成可以无秧。审时度势,随机变化,游于有用无用之间,显隐变化顺乎时事,则可以游于人间而不受其害。&/p&&br&&p&《人间世》这篇看了以后又是感动又是无奈,感动的是,庄子大德,谆谆教导,反复叮咛,让弟子学生保全自己,不被世间的杂务损害自己的形体和内心。无奈的是,行走于世间真是险恶啊,总有那么多不得已的事情,却又不得不做,不得不应,不得不小心。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了。&/p&
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无用之用是《人间世》篇的结论性总结。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山中的树木因为有用而招致砍伐,油脂因为可以起火而被用来燃烧。桂皮可以食用,于是被砍伐…
谈些拙见。&br&读《逍遥游》,想要知道怎样”逍遥“,达到绝对的自由,其实只读一句就可以了,就是:&br&&blockquote&”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br&&/blockquote&解释一下:想要达到绝对的自由,需要顺应天地本有的样子,驾驭六气的变化,这样就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而逍遥自由,不需要凭借任何外物。&br&&br&然而如果你只读这一句,也许意思上能够明了何为真正的逍遥和绝对的自由,但思想上仍无法与庄子相通,因为庄子为了说明”顺应自然“这个简单的似乎无可辩驳的观点,在《逍遥游》中不断地&b&先立而后破&/b&,以让人体会何谓”小大之辩“(小与大的区别),即”齐小大“的观点。&br&&br&如何理解”齐小大“?绝大多数人会从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来入手。但实际上,”齐小大“的思想是贯穿《逍遥游》整篇文章的。&br&&br&什么是”鲲“?在《逍遥游》中,鲲就是大鱼,然而实际上,古时鲲有小鱼之意。多小呢?鱼卵见过吧,在古人眼里小到不能再小。庄子以鱼子的称谓命名硕大无朋的鱼,&b&这是庄子“齐小大”思想体现其一。&/b&&br&&br&什么是”鹏“?鹏是大鸟,且有远志。故人多以鹏字取名,岳飞字鹏举就是一例。然而庄子《逍遥游》里的鹏果真寓意如此么?庄子真的对鹏是完全肯定的态度吗?如果是这样,那么鹏就应该能做到前文所说的“乘天地之正”一句,不需要倚靠任何事物,达到绝对的自由,真正的逍遥的境界。然而鹏却“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由此可见,大鹏鸟看似励志逍遥,实际上庄子是先给人造成一种假象,让人觉得鹏很厉害,再间接否定这只大鸟,告诉我们别看它大,大未必就厉害。&b&这是庄子“齐小大”思想体现其二。&/b&所以庄子这个人,思维敏捷,口齿灵活,给人下套分分钟把人绕进去,人还不自知。也不知道庄子老人家,是真想点醒梦中人呢,还是只想摆渡有缘人。&br&&br&庄子在阐述“齐小大”时,不单将小隐含在大中,将大否定,以避免我们对其产生相对于小的倾向,还通过两组小和大PK的PK,来进一步说明“齐小大”。第一组小和大的PK是蜩与学鸠笑大鹏鸟、斥鴳笑大鹏鸟。这看似两组PK实际上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从蜩与学鸠和斥鴳那小人得志的嘴脸,我们就知道庄子要告诉我们以小笑大不可取。那么以大笑小可取吗?仍不。第二组PK在宋荣子犹然笑的例子中,庄子告诉我们哪怕宋荣子这人能够清清楚楚地分辨外界与内我的差别而不受其影响,对于世间的功名利禄并不会拼命追求,但实际上仍不能“逍遥”,因为他“犹有未树”,未树的是什么?就是他以大笑小所体现出来的我们姑且称之为狭隘之心吧,因为&b&真正逍遥的人,无论他是“大”还是“小”,他完全没有概念上的区分,所以更谈不上“比”的心理。他面对比己“大”或“小”的事物,体验与感受都是完全一样的。&/b&从这两组PK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大笑小不可取,以小笑大也不可取。&b&此为“齐小大”思想体现其三。&/b&&br&&br&&br&前面提到的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比较易懂,就不做详细解释,&b&此为”齐小大“思想体现其四。&/b&&br&&br&&br&庄子先立大鹏鸟,然后而破之,立冥灵而后以大椿破之,立彭祖而后以冥灵大椿破之,立宋荣子而后以列子破之,立列子而后以”有所待“破之(这之间省略了多到数不清的类似关系)。庄子就是这样让我们领会到“齐小大”的思想的。&br&&br&如果你说庄子列的那些相对的“大”都太扯了,都存在于神话传说中,那庄子也不忘给你把抬杠的后路堵死,他说:&br&&blockquote&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br&(天空呈现出的深蓝色,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天空离我们太遥远以至于我们的双眼并无法看到天尽头它原本的样子?&/blockquote&我记得前段日子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答案,&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宇宙中有哪些超乎一般人想象的现象? - Mandelbrot 的回答&/a&,答主经过一系列的证明,说夜空是明亮的,只是我们看不见。这结论和庄子这个压根不知宇宙为何的垂钓小老头两千年前的看法不谋而合,真让我不寒而栗——他不仅思维敏捷伶牙俐齿,还有令人怖惧的洞悉力,科学发展至今的成果,竟被他一语道破。现在你想想看,你以为冥灵大椿彭祖不存在,是你没见过,还是真没有?你以为比他们“大”的事物不存在,是你压根就没听说过,还是真没有?庄子把你引入他的理论体系中,你只好自认倒霉,因为他总是可以自洽。至于“小之又小”的例子呢,庄子压根不屑于给你举例了,刚说了,庄子只摆渡有缘人。&br&&br&最后再来说说怎样达到绝对的自由,也就是真正的“逍遥”。&br&&blockquote&“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br&&/blockquote&顺应天地本有的样子,驾驭六气的变化,这样就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而逍遥自由,不需要凭借任何外物(而逍遥了)。&br&&br&这段话非常的抽象,我用几个实例来说明一下。&br&&br&天地之正,是天地本有的样子,太阳从东方升起,天亮了,太阳从西方落下,天黑了,这就是天地本有的样子,当然庄子在此指的天地不仅仅指天和地,还包括天地之间万物。天亮的时候,你再想要睡觉,睡得也没天黑舒服踏实,因为有光的阻碍,有声音的干扰。白天睡大觉,睡得可不逍遥。怎么顺应天地本有的样子呢?日出而作。天黑了,你还想在外面疯跑瞎玩,古时路上没灯,前面一大坑天黑你看不到,摔了,你也不逍遥。怎么顺应天地本有的样子呢?晚上好好在家呆着,日落而息。&br&天地是一成不变的吗?不是,世界万物无不在运动之中,老庄深谙于此。遇到变化怎么,要凌驾于这种变化之上,利用这种变化,而不是让这种变化成为自己的阻碍,就逍遥了。海尔兄弟告诉我们,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智慧就是,这么简单。&br&&br&大家应该都玩过酷跑游戏,第一次玩,不熟悉关卡,很容易就挂掉。假设这个游戏的关卡总是没有变化的,那么玩得次数越多,你就会跑得越远。当然游戏设计者不会这么傻,他会在游戏中设计一些变化的模式来阻碍你,如果你能很好的躲过障碍,甚至利用障碍吃到金币,那么你一定是高手。我小时候就很羡慕能在超级玛丽中跳起来踩死乌龟的同时顶到蘑菇或金币的玩家。这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如果你能一直保持下去,就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一关一关又一关,你妈看到你攒了这么多分数也不忍心让你中断这局,于是你就可以不受时间阻碍继续继续玩下去。你就“逍遥”自由了。&br&&br&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游戏。
谈些拙见。 读《逍遥游》,想要知道怎样”逍遥“,达到绝对的自由,其实只读一句就可以了,就是: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解释一下:想要达到绝对的自由,需要顺应天地本有的样子,驾驭六气的变化,这样就可以不受…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2008 人关注
1007 条内容
1197 人关注
126 条内容
436 人关注
295 条内容
2850 人关注
290 条内容
6560 人关注
153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爆爆家的谦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