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先生读后感中表达了汪曾祺的什么情感

拒绝访问 | www.ggdoc.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ggdoc.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dd1022dbacf43a7-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金岳霖先生》是作家汪曾祺的散文代表作,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许多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都把文章的第一句“"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有趣”是《金岳霖先生》的文眼吗
   《金岳霖先生》是作家汪曾祺的散文代表作,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许多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都把文章的第一句“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作为中心句,并认为“有趣”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教学参考书对此也持同样的观点: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7362780.htm   第1段总领全文。“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这是全文的核心句,其中“有趣”二字是“文眼”,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两个字生发、展开的。    “有趣”的字面义可以理解为“怪”、“好玩”、“风趣”、“幽默”等,其实质却是表现了人物独具魅力的真性情。作者选择了几件事,从外到内,由形及神,反反复复,不避其繁地来突出金岳霖先生的率真。    文眼是指文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起着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作用。通过文眼,读者可以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掌握文章的内在结构,窥见作者的思想感情。《现代汉语词典》对“有趣”的解释是: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或喜爱。通过细读课文我们发现,说“有趣”是《金岳霖先生》的文眼,并把“有趣”的字面义理解为“怪”、“好玩”、“风趣”、“幽默”,完全是牵强之说,因为它既不能概括金岳霖的思想性格,也不能统领文章的段落结构,更不能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    《金岳霖先生》是一篇回忆散文。作者围绕写作对象,回忆了与金岳霖的性格、治学、为人等有关的几件事,抒发了个人的感受。文中所写的人和事虽然也有“有趣”的成分,但绝非“有趣”二字所能涵盖,有些甚至与“有趣”相距甚远。    课文第二段写金岳霖的外貌和穿戴。“他常年戴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因此他不但上课要戴着帽子,而且“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后来在美国讲学期间把眼睛治好了”,“但那微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还没有改变”。此外,他还“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这里写金岳霖先生的外貌特征,着重突出“微微仰着脑袋”,写他的穿戴特点,强调的是“呢帽”、“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很长的驼色羊绒围巾”。我们发现,金岳霖的穿戴,无论是色彩,还是品质,似乎都和西南联大的“土路”格格不入。那么,汪曾祺为什么要刻意描写他非常独特的神情和略显张扬的穿戴?其实,作者在这里通过对人物外貌特征和穿戴习惯的描写,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解放前的金岳霖,按照他的知识出身,属于英美派自由知识分子。一九一四年从清华学校毕业,留学美国,六年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政治学博士学位。”作为留美归国的知识分子,金岳霖身上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那就是高傲和脱俗,戴呢帽、穿夹克、围围巾,走路微微仰着脑袋,就是高傲和脱俗的外在表现。作者在这段文字的第一句说“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这里的“怪”显然指的是金先生的穿着、神情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而这种与众不同,就源于金岳霖的高傲和脱俗。因此,如果仅仅把金岳霖外貌的与众不同理解为“怪”,并认为这种“怪”是“有趣”,“令人莞尔”,而没有理解“怪”背后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感受到作者对这种性格和气质的欣赏,那么这种理解不但浅显,而且失之偏颇。    理解了这一点,课文第二段中“离题”的文字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在课文的第二段,作者除了写金岳霖的穿戴外,还写了闻一多“有一阵穿一件式样过时的灰色旧夹袍”,朱自清“有一阵披着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蓝色毡子的一口钟”,以此说明“联大的教授穿衣服是各色各样的”,而这些各色各样的穿着,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生活的艰苦,只能是有什么穿什么,而且经常是长时间穿同一件衣服;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这些教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正因如此,“联大有一次在龙云的长子、蒋介石的干儿子龙绳武家里开校友会的时候,闻一多才敢于在会上大骂‘蒋介石,王八蛋!混蛋!’”,而“到四十年代后期,整个清华园越来越激进,金岳霖也多次在教授们抗议国民党暴政的联名信上签名”。金岳霖和闻一多、朱自清一样,都是西南联大教授的代表,在他们身上有长者的风度和学者的风范,也有人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而具有良知和品格的知识分子恰恰是现实社会所缺少的,是值得人们尊敬和怀念的。    课文第三至第九段以及第十三段主要写金岳霖的教学和研究。金岳霖所教的课程是逻辑学,这是一门深奥又枯燥的学问。“逻辑课的前一半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周延、不周延、归纳、演绎……还比较有意思。后半部全是符号,简直像高等数学”,说明这门课非常难学,“多么枯燥”,特别是他开设的“符号逻辑”这门课,“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所以他的学生陈蕴珍曾问金岳霖“为什么要搞逻辑”?金岳霖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这里的“好玩”绝非金岳霖“有趣”的玩笑之语,而是一个严肃、认真的回答。金岳霖曾经说过:“坦白地说,哲学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游戏。……我们不考虑成功或失败,因为我们并不把结果看成是成功的一半。正是在这里,游戏是生活中最严肃的活动之一。”汪曾祺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也说,金岳霖、梁思成、徐志摩他们“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7]如果没有对学问的真正热爱,就不可能把它当作游戏一样“觉得它很好玩”,做到乐此不疲,达到“治学精深”的程度。在这里,“好玩”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学者所能达到的研究境界。同样,金岳霖在课堂上回答学生林国达的“怪问题”,用“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样一句语意不通但符合逻辑的句子来作为回答,这种回答问题的方式虽然有点“有趣”,但真正目的也是用来纠正学生把逻辑这门学问归入“玄”学的错误认识,表明金岳霖治学的严肃和教学的认真。    正因为金岳霖对自己研究的学问如此热爱,对教学如此认真,所以他开的课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对这门课很有兴趣”,“班上学生很多,上课在大教室,坐得满满的”,哪怕是“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的“符号逻辑”这门课,也有人选,而选了金岳霖所教课程的学生日后也往往很有出息。在课文的第八段,作者用了整整一段文字写金岳霖的一个学生王浩,写了作者本人和王浩的关系,王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惯、个人身份,重点则在于点明“他现在成了洋人美籍华人,国际知名的学者”,“王浩的学问,原来是师承金先生的”。作为老师,“一生哪怕只教出一个好学生,也值得了”,而“金先生的好学生不止一个人”,王浩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所以这段文字看似旁枝侧出,实际上仍然是从侧面来写金岳霖学识的渊博和教学的成就。
   课文第九段还写了金岳霖讲课的另一件事。有一次,沈从文请金岳霖去给学习写作的学生讲课,给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金岳霖是研究哲学的,讲课的题目又限定在“小说和哲学”,按照常理,他应该会阐述小说和哲学的关系,论述一番哲学对小说的影响等等,“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这样的结果虽然出乎人们意料,似乎把大家都“幽默”了一把,但恰恰体现了金岳霖治学的严谨,对“哲学”的坚守。因此把金岳霖认为做学问“好玩”,他讲课时的“幽默”归入“有趣”,显然也是讲不通的。作者在这里展现的是一个热爱哲学、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教学认真的学者形象,表达的是对一位真正学者的尊敬和喜爱之情。    课文第十至十二段主要写金岳霖的生活和感情。“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等客人都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这里的徽因是指林徽因,课文是这样介绍的:“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当时林徽因已经过世,为什么还要在她的生日请客?从表面上看,金先生在林徽因生日请客,应该是缘于“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和才华,十分欣赏”,但这并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众所周知的金岳霖对林徽因始终不渝的个人感情,在于金先生对这段感情的珍视和坚持。请客之前之所以不告诉客人原因,是因为这里面有着言语无法表达的情感,有着说了便不是的意味。这件事既写出了西南联大教授之间“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情,更写出了金岳霖浪漫、纯真的情感世界。为了这份纯真的情感,哪怕是终身不娶也无怨无悔,哪怕是对方不在了也要给她送上生日的祝福。有着真挚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行事方式的金岳霖,留给我们的会是“有趣”的形象吗?汪曾祺了解金岳霖的这段感情经历,对他珍视和坚守感情的浪漫行为,有敬佩、有感动,也许还有些许的叹息与感伤。    课文第十二段写了金岳霖晚年的一件事。当时金岳霖已经八十岁了,他为了听从毛主席的教导“要接触接触社会”,“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蹬着他到王府井转一大圈”,“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对于金岳霖在平板三轮车上“接触社会”的情景,作者想象“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这是因为一位八十岁的老人,习惯于在抽象世界进行抽象思维的哲学家,居然把坐着平板三轮车在街上转一圈当作“接触社会”,而“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所以在“有趣”的背后,我们读到了作者对金岳霖做事认真的钦佩之情,更读到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冷静反思,字里行间流露着无奈、心酸和感慨。    综观全文,作者笔下的金岳霖是一位性格高傲而脱俗、治学严谨而精深、感情浪漫而真挚的学者,作者对他充满了崇敬和赞美,也流露着些许无奈和感慨。与此同时,作者写金岳霖也是为了写西南联大的教授们,写知识分子身上难能可贵的个性和品格,表达对这个特殊群体的敬仰和赞赏。实际上,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金岳霖先生》一文的写作重点并不是金岳霖本人,而是作者对往昔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主观情感。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窳陋而辉煌的,奇迹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大学”,“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在西南联大,作者听过沈从文、闻一多、金岳霖等教授的课,并成了沈从文的得意弟子,日后走上了创作的道路。因此,作者在文中满怀深情地回忆了西南联大的人和事,表达了对金岳霖等西南联大教授们的崇敬之情,呼唤知识分子精神和价值的回归,这才是作者写作这篇散文的真正意图,而这种写作意图是无法通过“有趣”一词去概括和窥见的。   叶军彪,教研员,现居浙江台州。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汪曾祺眼里的联大教授们
西南联大的图书馆
凯1940年前后,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求学,拜在沈从文等名家大师门下。这段生活对汪曾祺一生影响甚大,多年以后,汪曾祺还在文章中满怀感恩地说:“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众所周知,西南联大是由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所大学联合组成的,融合了三校民主、自由、开放的学风,汪曾祺所就读的中国文学系更是得风气之先,这从教授们的言谈举止上即可略见一斑。据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中文系》一文中回忆,有一次,教授“西洋通史”的著名历史学家皮名举给诸位弟子布置了一份作业,每人画一张马其顿国的地图。作业发下来一看,汪曾祺哭笑不得,原来老师在自己画的地图上批了这样两句话:“阁下之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那些教授的率直与幽默。联大教授讲课从来无人干涉,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自学成才的唐立厂,浙江嘉兴人,著名古文字学家,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有一年教词选的教授休假,唐先生自告奋勇开了词选课,授课内容以《花间集》为主。他上课其实并不讲,只是打起吴腔软语,将这首词有腔有调、有板有眼地吟唱一遍,然后再加上一句短到不能再短的评语就完事大吉了。温庭筠有一首《菩萨面》:“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抑扬顿挫地读完之后,他大喊:“好!真好!”虽然无一句讲词,但学生们从他梦幻般的神情和极具磁性的音调中,早已领略了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唐先生不仅在课堂上讲《花间集》,而且还写了不少“花间体”的艳词。有段时间他住在乡下,雇了一名当地女子照料生活起居。后来唐先生和这名女子产生了感情,给她写了好多诗词。他对此并不忌讳,反而将这些诗词拿出来请中文系的同仁们传阅,系主任罗常培评价说:“写得很艳!”与唐先生相比,联大外国语文学系教授吴宓则是另外一番风采了。由联大“除夕副刊”主编的《联大八年》对吴宓的描述颇为有趣:“每逢考试,吴先生总是半小时前就到讲堂,穿着非常正式的服装,如临大典。同学进去时,他很谦和地递一份考卷给你,并且有点抱歉地向你笑一笑,好像今天不得已要委屈你一下,到下课钟响时,吴先生不像别的先生催你交卷,相反的,他很紧张地向同学说:不要慌,慢慢写,不要紧。”吴先生是西语系教授,但他的“中西诗之比较”和“红楼梦”两门课允许其他系学生选读或旁听。吴宓有红楼癖,自号“怡红公子”,在联大以讲《红楼梦》知名,据说陈寅恪曾送他一个“妙玉”的称号,他竟含笑回答:“不敢当,不敢当。”昆明文林街有一家湖南小馆,名曰“潇湘馆”,吴宓见之大怒,认为亵渎了林妹妹,竟去踢馆。饭馆老板是几个湖南籍学生,颇能理解吴宓对林妹妹的感情,也知道他的执拗脾气,于是便将“潇湘馆”添了一个字,改作“潇湘饭馆”,吴宓这才勉强同意了。据汪曾祺回忆,吴宓的“红楼梦”特别受学生尤其是女生的欢迎,听课的人特别多,以至于很多人都得站着。留美出身的吴先生颇具绅士风度,一进教室,只要看见有女生站着,立马出门去其他教室搬椅子,直到所有女生都坐下方才开讲。汪曾祺在《吴雨僧先生二三事》中幽默地说:“吴先生讲课内容如何,不得而知。但是他的行动,很能体现‘贾宝玉精神’。”汪曾祺与沈从文的感情最深,来往也最多。沈从文在联大开过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等课程,这几门课汪曾祺都选了。沈从文没有上过大学,更谈不上留洋了,但是讲课却别具一格,他先是看了学生的作业,然后再根据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沈先生读过很多书,却从不引经据典,他总是凭自己的直觉讲话,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但只要你真正听懂了他的话,就会受益匪浅。对此,汪曾祺深有感触:“听沈先生的课,要像的学生听孔子讲话一样,举一隅而三隅反。”沈从文曾经邀请好友、哲学教授金岳霖来给学生们讲授“小说和哲学”,金先生虽然是搞逻辑的,却极爱读小说,古今中外无不涉猎。汪曾祺在《金岳霖先生》一文中说:“金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说,从普鲁斯特到福尔摩斯,都看。听说他很爱看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小说和哲学”这个题目便是沈从文给他量身定做的。不料讲了大半天,金先生得出的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任何关系”,与沈先生请他演讲的初衷大相径庭。金先生是单身,因他心中一直默默爱慕着新月才女、当时已成为梁思成夫人的林徽因,他们三人终身为友,毗邻而居。抗战期间,金岳霖从昆明来到四川李庄,去探望生病的林徽因。见到林徽因,金岳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消瘦得那么厉害。为了让林徽因尽早恢复健康,金岳霖到市场上买来了十几只刚刚孵出的小鸡,在门前一块空地上喂养起来。汪曾祺在《金岳霖先生》中这样写道:“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汪曾祺笔下那些可爱的教授们在今天已成为一种绝响,我们能够循着汪先生的文字走近他们,去敬重并感受他们的风采,其实是一种福气。(本文摘自《长衫旗袍里的民国范儿》,有删节,该书已由广西师大出版社于2012年1月出版)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页面已拦截
无锡网警提示您:
该网站已被大量用户举报为虚假的刷Q币/刷Q钻网站,可能通过要求购买充值卡的方式来骗取您的财产,或通过诱导运行软件的方式导致您的电脑中病毒。《金岳霖先生》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客内容是《金岳霖先生》。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是“ 人文性”和“ 工具性”的统一, 而新课程标准有意地淡化“ 工具性”, 着重突出“ 人文性”, 实际上是对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旨在透过对文本的研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 还能体会作品中深刻的人文内涵, 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发展健康的人格。
从教材看,《金岳霖先生》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慢慢走, 欣赏啊”专题下“一花一世界”板块里的一篇课文。在专题引文中, 编者已经提到这一专题的整体学习目标是走进文学作品,“仔细地品位美, 品位情趣丰富的人生”。另外, 就这一板块选取的四篇课文来看, 前两篇《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为一组, 旨在鉴赏写景散文的意境之美; 而后两篇《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为一组, 意在鉴赏记人散文的细节之美。 就《金岳霖先生》这篇课文来看,本篇文章是作者汪曾祺先生回忆早年在西南联大里的一位“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平实的语言通过描写金先生在课堂内和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细节, 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学问渊博、风趣幽默、感情真挚的金先生。由上面的分析, 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出发, 我将《金岳霖先生》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 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的特点; 2.欣赏文中的细节描写, 并且能在自己作文时运用到细节描写; 3.透过文字探寻真实的金先生并感受他的人格美。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文虽说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金岳霖先生的个性,但要让学生有深切体会必须细细品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结合《新课标》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确定本节课教法和学法为文本研习、自读探究,同时 运用多媒体展示丰富课堂内容。先让学生初读感知课文,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欣赏文章趣味性的写人记事特点。再结合细节描写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动手圈点筛选主要段落语句,品味文章细节美,感受金岳霖先生的人格美。然后通过当堂练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细节描写的认识,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起一个导读和归纳总结的作用。
三、结合学生实际, 说课文的教学设想
我实习的班级,学生思维活跃,在教师的引导和调动下,善于观察和思考,已经初步具备鉴赏能力。而本文语言平实,纪事幽默,因此,我设计为一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内容上浅易好懂, 重点是要从文章的感情上入手, 让学生完全浸入课文进行个性解读, 透过一件件小事去探寻性格鲜明的金先生, 体会真实的人性美。根据这一点,再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 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通读本篇文章,对金岳霖先生的第一印象就是有趣。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也为下文介绍人物个性奠定基础。我选取了金岳霖先生的一则趣事导入。我设计的导入语是: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有一位哲学家,有一次,他打电话给他的朋友陶孟和,陶家的佣人问:“您是谁?”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自己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可以了。”但那个佣人说不行,请求再三,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出去问他的车夫王喜。谁想王喜也不知道。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来:“我听见人家都叫你金博士。”“ 阿弥陀佛,原来姓金!”说到这儿,我想大家都猜出来他是谁了吧? 下面简单介绍金岳霖先生生平。 就是这么一位满腹学问的大学者却在打电话的时候突然忘记自己的名字,我们不禁要问金岳霖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看看金岳霖先生在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汪曾祺先生的笔下又是什么样的。 (二) 整体感知,探寻文章结构。 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总体感知金岳霖先生性格的主要方面。初读结束之后,让学生找出第一段中总领全文的句子,及本文的文眼。第一段总领全文,第一句正是全文的核心句,而其中“有趣”一词是全文的文眼。之后,我将请学生找出金岳霖先生的有趣之处,以及重情之处。 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设置,将有效检验学生对文章结构的初步把握,并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结构。而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对课文结构做到心中有数。中学教学中,常常强调对文章脉络结构的疏通,学生对文章脉络良好的把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但单纯的归纳段落大意,无疑会使课堂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倦怠,甚至是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寻文章。教师听学生讲思考成果。同时加以应正确引导并多加鼓励。从而让学生积极思考,成为文章结构探寻的主体。而在此过程中,大多学生会注意到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细节描写, 由此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三) 小组学习, 欣赏细节之美。 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对于文本的解读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思想个性, 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基于这些考虑, 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通过课前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细节描写的概念并不清晰。所以,本环节开始,我将对细节描写概念做简明扼要的介绍。并通过《背影》等学生熟悉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接着,将请同学通过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本文中自己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再进行小组讨论,品味这些细节描写的精彩之处,说一说,这些细节表现了金岳霖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在这个环节的探讨中,通过思考讨论,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细节美,并自发地感受金岳霖先生的人格魅力。 (四) 拓展延伸,运用细节描写。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个环节中我将请学生运用细节描写,写一段文字来描述你的同桌,表现出他或她的特点。写完之后,请部分同学当堂朗读,教师进行适度评点。 限时的片段习作,可以很好锻炼学生作文能力,同时可以很好的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而教师在评点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对整堂的教学内容加以补充修正。 (五) 小结全文。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风采。每当那率真、怪诞又满腹经纶的金岳霖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就会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挂上我们的嘴角。
以上就是我对本文的教学设计,请老师同学指正!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岳霖先生读后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