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老生代表发言黑色幽默有哪些代表作家作品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6年电大-外国文学专题作业
电大形成性考核册.docx 1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2016年电大-外国文学专题作业
电大形成性考核册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外国文学专题作业 电大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1 一、填空题 1、 在30年代欧洲文坛向左转的时期,英国出现了一批左翼进步作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剧作家旭恩.奥凯西和小说家威斯坦.休.奥登。 2、 “愤怒的青年”得名于约翰.奥斯本的剧本《愤怒的回顾》。 3、 多丽丝.莱辛是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于60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金色笔记》。 4、 罗曼.罗兰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 5、 安德烈.马尔罗是作家又是政治活动家,曾多次来到中国。他著有两部描写中国工人罢工和起义的作品:《制服者》和《人的状况》。 6、 雷马克最著名的作品是《西线无战事》。小说以客观的状态、生动细腻的笔法描写战争的残酷场景,写年青的士兵的经历和感受,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7、 美国小说家德莱塞的主要作品有《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和《美国的悲哀。 8、 “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之一是菲兹杰拉德,他的代表作是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9、 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是《飘》,作品写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 10、 20世纪美国在戏剧方面的主要成就除奥尼尔的作品外,还有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和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等名剧。 11、 萧伯纳在《巴巴拉少校》中塑造了一个大军火商的形象,他名叫安德谢夫。 12、 《赫索格》的作者是索尔.贝娄。 13、 契科夫主要的戏剧作品有《三姐妹》和《樱桃园》等。 14、 肖洛霍夫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 二、简答题 1、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p11-14 首先,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仍然是作家们的重要思想武器。20世纪上半叶,“罗兰主义”是现实主义作家的基本立场。他们猛烈抨击不人道的社会现实,批判社会对人的异化,谴责统治者的残忍和法西斯主义的暴行,同情受侮辱受损害的下层人民,同情无产阶级革命,向往没有人压迫人的美好未来。但由于把“博爱”当作出发点和终点,宣扬“爱能拯救一切”,视贫富均等为最终目标,因此在本质上因袭了19世纪的传统而没能达到新的高度。但其中也不乏探索精神,如 20、30年代就曾有一批作家用阶级斗争观点或社会主义思想去观察社会现实,试图站在崭新和时代高度去分析问题。5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道主义出现了革命倾向,作品中的劳动人民不再是受命运摆布的小人物,而成了敢于跟罪恶势力作斗争的“强者”。 其次,作家们始终坚持真实性这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以现实的、具体的、变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为描写对象,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探讨人生底蕴,进行真实的审美反映。他们以巨大的热情和批判的眼光审视复杂、残酷的现实,历史主义地表现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力图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命运和环境的艺术概括,回答“老是存在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令人信服地揭示旧制度、旧生活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趋势。较之19世纪现实主义,叨世纪现实主义在反映现实的及时性和撷取题材的政治性上更进了一步。许多作品,往往在被描写的事件刚刚结束甚或还未结束时就写了出来。而且,在反映现实之中寄托了改变现实的愿望,又使作品的政治色彩十分鲜明。有的还直接以重大政治事件为题材,展现著名政坛人物的政治活动。 第三,描写重点的内向性和主观化,艺术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和兼容并蓄。“向内心世纪掘进”是20世纪欧美文学和美学的一股潮流。现代主义各流派在表现主观真实方面所造成的一次次轰动效应,使现实主义文学引起艺术上的自我省察和自我调整。20世纪的现实主义跟传统现实主义的较大差异,就在于突出了人物的主观感受和精神探索的描写。作家们在综合中不断创新,既融会了自然主义的客观写实手法,又汲取了象征主义手法、意识流手法等现代主义的艺术技巧。诸如内心独白、梦幻描写。潜意识表现、性心理描述、时序颠倒、荒诞变形、多角度的情节发展和多层次的结构形式等等,这些在传统现实主义中不被采用甚或遭到排斥的艺术手段,在二十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已是屡见不鲜、习以为常了。 第四,人物塑造上强调性格的多重性,淡化典型性格描写。理性信念的失落是20世纪西方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而现实主义作家素以直面人生为本色,面对20世纪复杂错综的社会生活和变幻莫测的世态人情,他们在考察和分析的过程中强化了客观务实的立场,疏远或放弃了理想化、单一化的思维方式。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高大完美的英雄人物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主人公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人物,他们有对生活目标的执著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内心世界复杂,在具备某些闪光点的同时,并存着许多并不高尚甚至并不道德的思想品质。另一类是有缺陷有弱点的普通人,他们低能、笨拙、脆弱,有时还怯懦;对生活有点浑浑噩噩,或许还带点玩世不恭;但他们是好人,并不为非作歹,并不损人利己,而是实实在在地干了不少被人忽视、被人不屑却有益于社会的事,世界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的位置: &
& &&&河北省07年下半年外国文学史(电大)自考大纲
河北省07年下半年外国文学史(电大)自考大纲
09:35&& 【
(电大)(5286)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专题》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在专科阶段专业基础课《外国文学史》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欧美20世纪文学、特别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家、作品进行学习。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20世纪外国文学在总体外国文学史中的地位;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流派的基本特征。理解20世纪外国文学中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掌握重点作家的创作特点和重点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20世纪外国文学作品、特别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和鉴赏能力。
  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除《外国文学史》之外,还有《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西方文论选》、《比较文学概论》等。要求学生能够调动所学过的文学理论和中国文学知识,在比较文学的大框架内,更全面地认识20世纪外国文学。
  二、课程内容和考试目标
  第一章 现代主义的奠基:卡夫卡
  第一节 时代的先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卡夫卡的生平及创作概况。理解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主潮地位;《变形记》的“异化”主题。把握卡夫卡在20世纪外国文学中的地位。
  (二)课程内容
  1.现代主义文学在20世纪外国文学中的主潮地位。
  2.卡夫卡的生平与创作。
  3.卡夫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卡夫卡的重要作品。
  2.理解:现代主义文学在20世纪外国文学中的主潮地位。《变形记》的“异化”主题。
  3.掌握:卡夫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 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表现主义的缘起、发展过程。把握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并结合卡夫卡的创作进行深入的阐释。
  (二)课程内容
  1.表现主义的缘起与艺术特征。
  2.卡夫卡小说创作上的表现主义特征。
  3.《饥饿艺术家》的艺术特点。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表现主义的缘起及发展过程。
  2.理解:表现主义。《饥饿艺术家》的艺术特点。
  3.掌握:卡夫卡小说的表现主义特征。
  第三节 《城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城堡》的基本内容。把握“城堡”的象征寓意和《城堡》的“复义性”。
  (二)课程内容
  1.《城堡》的基本内容。
  2.“城堡”的象征寓意。
  3.对《城堡》的多重解释。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城堡》是卡夫卡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城堡》的人物。
  2.理解:“城堡”的象征意义。
  3.掌握:《城堡》的“复义性”及艺术上的“未完成性”特征。
  第二章 意识流小说
  第一节 意识流的哲学心理学背景及表现技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意识流小说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意识流”的心理学解释及作为文学术语的三层含义。把握意识流小说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主要技巧。
  (二)课程内容
  1.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
  2.意识流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柏格森和弗洛伊德的学说。
  3.意识流的心理学解释及文学解释。
  4.意识流小说表现人物心理与意识活动的主要技巧。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
  2.理解:意识流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意识流小说。
  3.掌握:意识流小说的主要技巧。
  第二节 代表作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普鲁斯特、伍尔芙、福克纳等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的创作概况。理解普鲁斯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他的代表作《追忆逝水年华》的意识流特征;《到灯塔去》的主题思想。把握《喧哗与骚动》的结构特征及所采用的“白痴叙事”手法。
  (二)课程内容
  1.普鲁斯特的创作;文学史地位;《追忆逝水年华》的意识流特征。
  2.伍尔芙的创作;《到灯塔去》的思想内容。
  3.福克纳的创作;《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普鲁斯特、伍尔芙、福克纳的重要作品。
  2.理解:普鲁斯特的文学史地位。《到灯塔去》的主题思想。
  3.掌握:《喧哗与骚动》的结构特征与“白痴叙事”手法。
  第三节 乔伊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乔伊斯的生平与创作情况。理解《尤利西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尤利西斯》的意识流特征。把握《尤利西斯》与《荷马史诗》的对应关系。
  (二)课程内容
  1. 乔伊斯的生平与创作。
  2. 《尤利西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尤利西斯》的结构、人物、艺术特征及与《荷马史诗》的对应关系。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乔伊斯的创作;《尤利西斯》的人物、结构。
  2.理解:《尤利西斯》的意识流特色及文学史地位。
  3.掌握:《尤利西斯》与《荷马史诗》的对应关系。
  第三章 存在主义文学
  第一节 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和文学主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分类(基督教存在主义和无神论存在主义)。理解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意义及基本哲学主张。把握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二)课程内容
  1.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
  2.存在主义文学的主题。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
  2.理解: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存在主义文学与存在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
  3.掌握: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和艺术特征。
  第二节 萨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萨特的生平与创作。理解戏剧《间隔》与《魔鬼与上帝》的思想内容。把握《恶心》的哲学内含。
  (二)课程内容
  1.萨特的生平与创作。
  2.小说《恶心》。
  3.戏剧《间隔》、《魔鬼与上帝》。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萨特的重要作品。
  2.理解:《间隔》中“他人就是地狱”的思想。
  3.掌握:《恶心》的哲学内含。
  第三节 加缪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加缪的生平与创作;理解《局外人》中默尔索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把握加缪对“荒谬”的理解及《鼠疫》中“鼠疫”这一意象的象征含义。
  (二)课程内容
  1.加缪的生平与创作。
  2.《西西弗的神话》及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3.《局外人》及默尔索形象。
  4.《鼠疫》及“鼠疫”意象的象征含义。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加缪的主要作品。
  2.理解:默尔索形象。
  3.掌握:《西西弗的神话》所阐发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鼠疫》中“鼠疫”意象的象征含义。
  第四章 新小说派
  第一节 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小说派产生的背景;理解萨特对“反小说”的论述;把握新小说派的革命性及其思想艺术特征。
  (二)课程内容
  1.新小说派产生的背景;萨特论新小说。
  2.新小说派是二战后最具革命性的文学流派。
  3.新小说派的创作特征。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新小说派的理论著述。
  2.理解:萨特的“反小说”概念。
  3.掌握:新小说派的革命性;新小说派的思想艺术特征。
  第二节 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作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萨洛特、布托尔、西蒙、罗卜-格里耶的创作概况。理解他们各自在小说创作上的创新;罗卜-格里耶的文学地位。
  (二)课程内容
  1.萨洛特的创作:“潜对话”的含义。
  2.布托尔的创作;《时间的运用》;《变》对第二人称的运用。
  3.西蒙的创作;《风》对诗画结合的追求;《农事诗》与“叙述的探险”。
  4.罗卜-格里耶的创作及文学地位;《窥视者》对“物”的表现。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萨洛特、布托尔、西蒙、罗卜-格里耶的代表作品。
  2.理解:萨洛特、布托尔、西蒙、罗卜-格里耶对新小说的贡献,萨洛特的“潜对话”,布托尔对第二人称的运用,西蒙的“叙述的探险”;罗卜-格里耶的文学地位。
  第三节 罗伯-格里耶的《嫉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嫉妒》的内容梗概。在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对比中理解《嫉妒》对传统小说准则的背离;小说的表面化风格。把握小说的“物化”主题及小说里“两个罗卜-格里耶”的存在。
  (二)课程内容
  1.《嫉妒》对传统小说准则的背离。
  2.《嫉妒》内容梗概。
  3.《嫉妒》的“物化”主题与“隐藏”艺术、表面化风格(对比喻的排斥)。
  4.《嫉妒》中有两个罗卜-格里耶,一个是主观的,一个是客观的。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理解:《嫉妒》对传统小说准则的背离;表面化风格及对“比喻”的排斥。
  2.掌握:《嫉妒》的“物化”主题;小说里的“两个罗卜-格里耶”。
  第五章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第一节 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文学爆炸”时期拉美文学的代表作家;理解阿斯图里亚斯、卡彭铁尔、富恩特斯的创作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贡献;把握“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
  (二)课程内容
  1.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
  2.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
  3.阿斯图里亚斯、卡彭铁尔、富恩特斯的创作及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贡献。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文学爆炸”时期拉美文学的代表作家;阿斯图里亚斯、卡彭铁尔、富恩特斯的创作概况。
  2.理解:阿斯图里亚斯、卡彭铁尔、富恩特斯的创作特色及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贡献。
  3.掌握:魔幻现实主义。
  第二节 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与拉美现实及印第安人传统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把握魔幻现实主义的基本艺术手法,特别是要理清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魔幻”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1.幻想与现实、虚构与写实融为一体,体现了印第安人传统的思维方式。
  2.陌生化技巧的运用。陌生化是使现实事物魔幻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3.神话化。魔幻现实主义对“整体性象征”的追求。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理解: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与拉美现实及印第安人传统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魔幻”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百年孤独》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马尔克斯的生平与创作;《百年孤独》的情节与人物。理解《百年孤独》的艺术成就。把握《百年孤独》的主题思想。
  (二)课程内容
  1.马尔克斯的生平与创作。
  2.《百年孤独》的情节与人物。
  3.《百年孤独》的主题思想与艺术成就。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马尔克斯的主要作品;《百年孤独》的人物。
  2.理解:《百年孤独》的艺术成就。
  3.掌握:《百年孤独》的主题思想。
  第六章 黑色幽默
  第一节 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黑色幽默产生的背景及代表作家;理解黑色幽默的具体含义及与传统幽默的区别;把握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
  (二)课程内容
  1.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黑色幽默的内含。
  2.传统意义下的幽默与黑色幽默。
  3.黑色幽默产生的背景。
  4.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
  2.理解:黑色幽默产生的背景;传统幽默与黑色幽默的区别。
  3.掌握: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 代表作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唐纳德?巴塞尔姆、托马斯.品钦、小库尔特.冯尼格、约翰.巴思的创作概况;理解他们各自的创作特色;把握他们创作中突出表现出来的“杂糅”特征。
  (二)课程内容
  1. 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创作;《白雪公主》的杂糅特征。
  2. 托马斯.品钦的创作;《万有引力之虹》所具有的“后现代主义大百科全书式的野心”。
  3. 小库尔特.冯尼格的创作;《五号屠宰场》、《顶刮刮的早餐》对人类生存危机和“物化”趋势的忧虑。
  4. 约翰.巴思的创作;《羊童贾尔斯》与“元小说”。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唐纳德.巴塞尔姆、托马斯.品钦、小库尔特.冯尼格、约翰.巴思的代表作品。
  2.理解:唐纳德.巴塞尔姆、托马斯.品钦、小库尔特.冯尼格、约翰.巴思的创作特色。
  3.掌握:黑色幽默的“杂糅”特征。
  第三节 海勒及其《第二十二条军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海勒的创作概况。理解《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创作背景及其艺术特色。把握“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象征意义。
  (二)课程内容
  1.海勒的生平与创作;《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创作背景。
  2.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象征意义。
  3.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艺术特色。
  4.《出了毛病》简介。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海勒的主要作品。
  2.理解:《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艺术特色。
  3.掌握:“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象征意义。
  第七章 后现代主义写作
  第一节 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纳博科夫的创作概况。理解“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写作”;后现代写作的特征。把握“元小说”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
  1.“后现代主义”释义。文学领域的后现代主义。
  2.后现代主义写作的特征:“元小说”与“元叙述”;文类与文体的杂糅性。
  3.纳博科夫的《微暗的火》。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纳博科夫的创作。
  2.理解: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写作的特征。
  3.掌握:什么是“元小说”?
  第二节 博尔赫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博尔赫斯的创作。理解博尔赫斯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把握博尔赫斯对小说学的贡献。
  (二)课程内容
  1.博尔赫斯的生平与创作。
  2.博尔赫斯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玄学;杂糅;对幻想性题材的高超处理手法。
  3.《交叉小径的花园》。
  4.博尔赫斯的小说学。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博尔赫斯的重要作品。
  2.理解:博尔赫斯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交叉小径的花园》的艺术特点。
  3.掌握:博尔赫斯对小说学的贡献。
  第三节 卡尔维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卡尔维诺的创作。理解其文学地位;《寒冬夜行人》的艺术特征。把握《我们的祖先》的童话与寓言特征。
  (二)课程内容
  1.卡尔维诺的生平、创作及文学地位。
  2.《我们的祖先》的神话思维与寓言形式。
  3.《寒冬夜行人》的实验追求:“时间零”、“套盒结构”及其“元小说”特征。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卡尔维诺的重要作品。
  2.理解:卡尔维诺的文学地位;《寒冬夜行人》的实验追求。
  3.掌握:《我们的祖先》的童话和寓言特征。
  第八章 现实主义小说
  第一节 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与作品。理解现实主义小说在20世纪文学中的地位及其特征。
  (二)课程内容
  1. 现实主义小说在20世纪文学中的地位;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与作品。
  2. 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多元化趋向与对现代主义的借鉴、融合。
  3. 托马斯?曼的《魔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
  2.理解: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这些特征在托马斯?曼和海明威创作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帕斯捷尔纳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帕斯捷尔纳克的生平与创作。理解《日瓦格医生》的艺术特色。把握《日瓦格医生》的精神内含。
  (二)课程内容
  1. 帕斯捷尔纳克的生平与创作。《日瓦格医生》的出版与获奖。
  2. 《日瓦格医生》的思想内容。
  3. 《日瓦格医生》的艺术特色。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帕斯捷尔纳克的创作概况。
  2.理解:《日瓦格医生》的艺术特色。
  3.掌握:《日瓦格医生》的精神内含。
  第三节 索尔?贝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索尔?贝娄的生平与创作。理解其代表性作品的思想内含。把握其文学成就。
  (二)课程内容
  1. 索尔?贝娄的生平与创作。
  2.《赫索格》、《雨王汉德森》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洪堡的礼物》对“洪堡精神”的弘扬。
  3. 索尔?贝娄的文学成就:对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对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吸收及“贝娄式风格”。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 识记:索尔?贝娄的重要作品。
  2. 理解:《赫索格》、《雨王汉德森》、《洪堡的礼物》的思想内容。
  3. 掌握:索尔?贝娄的文学成就。
  第九章 后期象征主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后期象征主义诗人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其作品的象征之义。把握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
  1.什么是“象征”?前期象征主义及其代表诗人。
  2.后期象征主义。
  3.瓦雷里、里尔克、叶芝、艾略特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后期象征主义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瓦雷里《海滨墓园》、里尔克《豹-在巴黎植物园》、叶芝《当你老了》、艾略特《普鲁弗洛克情歌》、《荒原》等诗歌的象征意义。
  3.掌握: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
  第十章 意象主义诗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意象主义运动发展的三个阶段;意象主义代表诗人的代表作品。理解意象主义的背景;庞德在意象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握意象主义诗歌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
  1.意象主义运动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的三个阶段。
  2.意象主义诗歌的理论与实践及影响。
  3.意象主义的代表诗人。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意义主义运动发展的三个阶段。意象主义的代表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意象主义运动的背景。庞德在意象主义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掌握:意象主义诗歌的特点。
  第十一章 超现实主义诗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超现实主义代表诗人的代表作品。理解超现实主义产生的背景。把握超现实主义的思想艺术特征。
  (二)课程内容
  1.超现实主义的产生;超现实主义的思想艺术特征。
  2.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布勒东、阿拉贡、艾吕雅。
  3.拉美超现实主义诗人:帕斯、博尔赫斯、特朗斯特罗姆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超现实主义代表诗人的代表作品。
  2.理解:超现实主义产生的背景。
  3.掌握:超现实主义的思想艺术特征。
  第十二章 女性主义诗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女性主义诗歌的发展脉络;重要的女性主义诗人及其代表作品。理解伍尔芙等人关于女性主义诗歌的论述。把握女性主义诗人里奇的理论观点与创作特点。
  (二)课程内容
  1.欧美女性主义思潮中的妇女诗歌。
  2.女性文学批评实践及女诗人研究。
  3.女性主义诗人。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女性主义诗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理论家与诗人。
  2.理解:伍尔芙关于女性诗歌创作的论述。
  3.掌握:里奇的女性主义诗歌理论与创作特点。
  第十三章 后现代诗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金斯伯格、布罗茨基的生平与创作。理解他们的创作特点及布罗茨基对语言的崇拜。
  (二)课程内容
  1.金斯伯格的生平与创作;创作特点;代表作《嚎叫》。
  2.布罗茨基的生平与创作;创作特点;布罗茨基对语言的崇拜。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金斯伯格和布罗茨基的诗歌作品。
  2.理解:两位诗人的创作特点;布罗茨基对语言的崇拜。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本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大纲在编写体例上对小说和诗歌作了区别处理,以小说为重点学习内容。因此,涉及到小说的1-8章,分节编写大纲;涉及到诗歌的9-13章,只分章不分节。
  本大纲对每个单元都提出了具体的考核要求,并分层次一一列举了考核知识点。凡属于“识记”部分的内容,要求应考者努力记忆,并能在各种情况下准确辨识。“理解”部分的内容,要求应考者不仅熟知相关概念,还要理解其原理,并能联系有关作家作品作简要分析。要求“掌握”的内容,则必须能够运用有关理论和知识,对其展开全面深入的分析,要能体现出应考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大纲的实施要求
  1. 本大纲是《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课程应考者个人自学的依据。应考者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自学内容和考核要求,在“识记”、“理解”和“掌握”三个知识层次上认真学习,系统把握,并能融会贯通。除外,可借助必读书和参考书来辅助学习,但指定的考试与参考用书,如果内容与本大纲有出入,要以本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考核要求为准。
  2. 本大纲是本课程社会助学的依据。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性质、学习目的和教学内容开展助学活动。应把重点放在对课程内容的分析和梳理上。同时,根据“识记”、“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对相关知识展开讲解,并注重方法上的,以加深应考者对教材的理解,并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本大纲是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本课程考试命题的内容范围、能力层次和考试重点均以本大纲规定的考核目标为依据,其他必读书和参考书内容与本大纲不一致时,以本大纲为准。命题时,每份试卷中“识记性”试题的比例应占40%:“理解性”试题应占30%:“掌握性”试题应占30%.三者所占比例可以5%上下浮动。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要分布合理,但是要注意,试题的难度与应试者的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任何一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不同的难度。
  (三)试题类型举例
  1.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变形记》的作者是(&&& )
  ①斯特林堡 ②里尔克
  ③卡夫卡&& ④艾略特
  (2)帕斯捷尔纳克的代表作是(&& )
  ①《地洞》&&&&& ②《静静的顿河》
  ③《洪堡的礼物》④《日瓦格医生》
  2. 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
  (1)下列诗人属于后期象征主义的有(&&&& )
  ①拉马丁 ②艾略特
  ③魏尔伦 ④里尔克 ⑤瓦雷里
  (2)存在主义文学代表作家有(&&&& )
  ①加缪 ②萨特 ③波伏瓦
  ④卡彭铁尔 ⑤鲁尔福
  3. 名词解释(每题4分)
  (1)魔幻现实主义
  (2)元小说
  4. 简答题(每题5-8分)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艺术特色。
  5. 分析论述题(每题12-16分)
  分析论述《尤利西斯》与《荷马史诗》的对应关系。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本文转载链接:
欢迎访问:
自考真题库手机应用
& & & & & &
热门搜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大新生代表发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