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出别人想什么有特殊能力的官场小说说

5213被浏览1073039分享邀请回答4684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755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人民的名义》大火,有哪些经典官场小说值得一看?
《人民的名义》大火,有哪些经典官场小说值得一看?
蜘蛛的历史
反腐题材的电视剧已经很久没有引起如此范围的反响了,准确地说,正如媒体报道,反腐剧已经绝迹荧屏十三年。所以这一次,当《人民的名义》以横空出世的姿态,刚播出十几集,收视率就已破2,主要角色达康书记、育良书记、祁厅长更是刷屏朋友圈,如此严肃的题材能被大众接受,成为大众文化议论焦点,显得尤为难得。这部电视剧改编自周梅森同名原著小说,从现在电视剧呈现出的面貌看,这实际上是以反腐剧为外表,本质上描写官场生态和官场话术的作品。这种题材的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官场小说。还有哪些官场小说值得一读呢?一作为一种类型文学,官场小说上一次站在潮流巅峰还是2010年前后。2010年2月,《侯卫东官场笔记》出版,此后以这个系列1-8册相继热销为标志,不仅作者重庆作家小桥老树连续3年以百万元以上版税进入作家富豪排行榜,同时也开创了国内官场小说的黄金时期。随后一批作家开始在官场小说领域独放异彩,这股热潮一直持续了三四年。中信出版社有一句SLOGAN:“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那么本质上,官场小说可以视为世情小说的变种。官场小说的典型套路是,一个初入官场的新人,机缘巧合之下,遇到贵人或者机会,陡然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之后会遇到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对手攻击、站队问题、上峰施压等等,然后见招拆招,步步为营,像游戏闯关、修仙升级一样,最后走向人生巅峰。《人民的名义》和湖南卫视互相成全,严肃题材和表情包互相成全官场小说类型,按水平划分:低级的,常常把情感寄托在主人公身上,一朝飞黄腾达、快意恩仇,小说也沦为爽文、追求种马和权力的快感;中级的,情节与情感倾向已经比较复杂,开始呈现出多种政治势力角逐、官场生态的描摹、人物行为也呈现复杂面貌和多样性;高级的,已经逐步走出套路,重心不仅在于权力角逐,更在于叙事人的情感倾向、价值观的阐述相对深刻暧昧,这本身就是对权力运行和生活真相的真实描摹。这种水平的作品,作者行文相对克制,已经洗去了对权力的粗鄙炫耀;作者对于权力对人心的腐蚀保持天然的警惕,如上帝的目光一样,悲悯而超然地注视权力场的参与者和玩家。以前冯唐曾提出过文学的金线论,“文学的标准的确很难量化,但是文学的确有一条金线,一部作品达到了就是达到了,没达到就是没达到。”对照上面的水平分级,其实我觉得这条金线还是挺明显的。对了,多说一句,关于什么是中级的“复杂”和高级的“深刻”?以电影为例,同样是好莱坞电影,《盗梦空间》是复杂而不深刻;《在云端》是深刻而不复杂,《在云端》没有复杂的情节,但是直到影片结束,你都不知道怎么回答电影里提出的问题。二如果你只有时间看一部官场小说,我会推荐这部《沧浪之水》。《沧浪之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医学院研究生毕业的主人公池大为,被分配到了省卫生厅工作。他本来有着美好前途,却因为有着知识分子式的尊严和原则而面临种种窘境。池大为在内心,把自己周围人划分成各种类型:人生最高目标是追求物质享受的,池大为称为“猪人”,比如他的妹夫商人任志强(小说的确用的这个名字,我也不清楚为什么)。讨好别人、不要自尊的人,池大为称为“狗人”,比如追求上位、不择手段的同事丁小槐。在单位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上,池大为指出了卫生厅不好的风气,拒绝讨好领导,不肯说违心话。结果呢,结果当然是他被调到中医学会,坐了冷板凳,自生自灭。这时,他和妻子董柳结婚生子。虽然一家三口挤在一个小小的屋里,虽然丁小槐已经成了办公室副主任,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接下来有一天,儿子被烫伤了,作为父亲他当然五内俱焚。然而,他无权无势、没有人脉,哪怕一跪再跪,也救不了他的儿子。最后,还是他看不起的丁小槐和妹夫任志强帮了忙。此时,池大为心中的信仰开始慢慢一点点消融。他自己可以高蹈,可是他要对妻子和儿子负责。他逐渐发现活着才是硬道理、生活才是硬道理。他无可抗拒的走向了以前鄙夷的人生,泯灭自尊、原则、信仰,放低自己的清高和骄傲,学会了察言观色和长袖善舞,一步一步往上爬,最后荣升为卫生厅长。作者阎真,现在是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阎真的小说并不多产,但题材跳跃都很大,受到的评价也比较高。作者本身也是一个阅历丰富的人。这其实也是官场小说作者的一个特点。根据《沧浪之水》改编的电视剧《岁月》,主演胡军、梅婷,这部电视剧似乎并不知名作者阎真。相比胡军,我觉得这更符合我心目中池大为的形象我觉《沧浪之水》特别适合刚毕业的青年人读,也很适合那些年过三十仍然为成功奋斗的人。我是在工作几年后,一位领导的推荐下才开始读这本书。有时读到某些情节,对比自己的工作经历,对于权力的运行机制、对于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确有一种一窥天机的感觉。三我推荐的第二部官场小说,是王跃文的《国画》。主人公朱怀镜,是荆都市委一个不起眼的小处长,只比普通公务员高半格。柳秘书长无意间的一次索画,给了他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此后,皮市长、市长秘书、县委书记、公安局长、气功大师各个角色陆续登场,在如蜘蛛网一般错综复杂的人物圈子里,朱怀镜苦心琢磨、谨慎从事、如履薄冰,后来做到处长、厅长。作者王跃文,被誉为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王跃文在创作谈的自述里提到过,曾经在湖南省溆浦县政府办公室和怀化市政府办公室工作。1999年出版的小说《国画》,是王跃文的成名作和代表作,用作者的话说,“1999年,我好像一夜之间爆得大名,赢得无数读者”……作者王跃文。湘籍作家是官场小说的一个关键词我在读这部书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情节,是主人公朱怀镜对自己人脉关系的经营。朱怀镜建立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把身边所以有能想起来的人都列出来,按利用价值的高低分成A/B/C/D四个等级:A级的人要一周联络一次感情;B级的一个月;C级的三个月;D级的半年。朱怀镜每次联络都记录并总结效果,如不理想,就再补充一次。我在当初读这段情节的时候,就觉得很有意思。很多人觉得这太功利了,我倒觉得朱怀镜只是把银行管理大客户的方法应用在工作生活中而已。好几年后,听经济学教授讲课,说市场经济是典型的小人经济、势利经济,你可以不遵从,但只要在这个市场里,就要服从这样的规律。听到这段话,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朱怀镜。四第三部官场小说, 是老桥小树《侯卫东官场笔记》。这套书原名叫《官场风流》,很明显是照着网络文学的路子走。纸质书出版后,改成了现在的名字,这个系列一共出版了8部,我当时是网上读的,堪称大几百万字的巨著。故事从主人公侯卫东大学毕业开始写起。大学毕业的侯卫东曾自认天之骄子,参加工作以后才发现天之骄子一钱不值。以前的同学刘坤分配到县政府办公室,公招生同学也当了镇团委书记,他则先入上青林的山沟里,一事无成。此后为了改变境遇,他大力促进修公路,开石场。此后他抓住机会步步升迁,逐一解决了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从农村计划生育、乡镇换届选举,到干部经商、国企改革、群众上访、权钱交易……他自己也从村、镇、县、市一直到省,逐渐看到了官场的现状和秘密。本书的作者小桥老树,原名张兵,曾担任重庆市永川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媒体报道,作者35岁时开始写网络小说,最初就是为了给孩子赚奶粉钱。作者自己也认为,他写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基层的那些事,大家喜欢它也是因为它真实。这套书网友有一个常见的评价,叫虎头蛇尾。从侯卫东被分配到青林镇修公路,一直到开矿场、和各色势力打交道、解决纪委的调查,我觉得这一部分是全书的精华,大体对应着纸质书的1-3部。后面的部分,当进入省一级的视野后,对人物的塑造就很苍白,明显感觉到作者的经历和笔力已经力有不逮。作者称作品是根据真实经历改编而来,结合前面说的作者经历,一个大概率的原因是,作者自己也没有做过那么高的位置,没体验过,写出来也就多有露怯的地方。五在我看来,其实官场就是社会的缩影,文学就是现实的反应。读这种类型的小说,主要的收益是什么,一是了解社会和生活的真相;二是激发职场的上进心;三是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还是那句话,你当然可以不认同,但如果你计划在这个环境中生存,仍会服从这些规律。所以,这种类型的小说,我相信仍将长期存在下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蜘蛛的历史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讲鬼故事老司机的彪悍人生
作者最新文章5213被浏览1073039分享邀请回答4684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755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6:53 
看了《弄潮》后,想找几本好看的官场小说。谁能推荐几本粮草?
看了《弄潮》后,想找几本好看的官场小说。谁能推荐几本粮草?
签名构思中……
大仙[会算命]
17:54 
官仙,官气,官路风流
18:15 
梅次故事咯 沧浪之水咯
签名构思中……
19:32 
官路风流吧,起点就这官场书能看
下面推荐的《布衣官道》也还不错
我很赞同你的意见
签名构思中……
小仙[会采花]
20:24 
呵呵 如果你多找了几本官场小说后
会发现弄潮真的很不错
签名构思中……
大仙[会算命]
20:44 
去看局长成长史吧,够长。
签名构思中……
小仙[会采花]
20:54 
官神,布衣官道,官声
签名构思中……
21:43 
眼下在跟的书
重生之官道
官仙原来不错,现在灌水严重。官气的作者不知道有没有政府经验,反正写的东西很想当然。官声的作者就更愤青了,颇脱离现实。
签名构思中……
11:47 
只有弄潮和官路风流的作者才在体制内干过, 其他都是没有太多体制内经验的人瞎写的。
签名构思中……
☭漫步☭)
大仙[会算命]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12:04 
目前只看 官路风流
LZ可看看《脸谱》全本
2006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北京&&重庆&&&&辽宁&吉林&&浙江&苏南&江西&&&&&&广西&&&&
&  &云南&西藏&&&青海&&&&兵团&深圳&厦门&安徽
官场小说中为何几乎看不到正面人物
  19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颇为兴盛,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但在文学界却很少被纳入研究的视野,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两点:一是认为&官场小说&是&通俗小说&,很&俗&,从专业角度来说不值得认真对待;二是&官场小说&涉及到很多官场内幕与权力斗争,不少人会觉得很&脏&,不愿意去触碰这一话题。不过在我看来,&官场小说&作为一个研究对象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考察当代社会的窗口,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当代社会运行的规则与&潜规则&,中国政治文化和政治文明的现状与进程,以及从中折射出来的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与精神氛围。
  考察&官场小说&,我们首先需要对&官场小说&的创作与阅读的状况有一个基本了解。&统计数据显示,仅仅在月,官场小说品种就达到123种,与2008年全年官场小说约118种相比,持续高温。&&调查显示,党政机关公务员占到30.5%,工商企业工作人员占27.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20.3%。三者相加,占到了阅读总人数的79.7%,即在接受调查的690多人中,有8成的人阅读过官场小说。&(《官员喜读官场小说》,载于《决策》,2009年第11期)不仅如此,在各大网站上的&读书&栏目以及文学网站中,&官场小说&都专列一个类别,还有&排行榜&,在新浪读书频道的&官场中人必读的十二部小说&中,更将官场小说细分为&入仕必读书目&、&晋升必读书目&、&守位必读书目&、&洁身必读书目&等不同类别,搜狐则有&优秀仕途小说展&,而在&小说在线阅读&推荐的&经典官场小说&则有上百部之多。此外,在&官场小说&这一文学类型中,也出现了为人广泛关注的&经典&作家作品,这些人主要包括阎真(《沧浪之水》)、王跃文(《国画》、《梅次故事》、《苍黄》)、黄晓阳(《二号首长》系列)、小桥老树(《侯卫东官场笔记》系列)、许开祯(《省委班子》)、王晓方(《驻京办主任》)、肖仁福(《官运》)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官场小说&已是一种成熟而又畅销的文学类型。
  一、&官场小说&及其最新变化
  王跃文的《国画》(1998)被认为是&官场小说&的滥觞之作,这部小说以主人公朱怀镜在荆都市从秘书到财政厅副厅长的经历,展示了他的诸种遭遇及其内心历程。《梅次故事》(2001)是《国画》的续篇,描写朱怀镜调至梅次市担任副书记之后的故事,展现了官场的逻辑及他置身其中的感触,《苍黄》(2009)以刘星明、李济运等人的故事,延续了作者对官场中人生存处境的思考。
  阎真的《沧浪之水》(2001)也是&官场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描述医学研究生池大为,在进入省卫生厅后逐渐融入&官场&的过程,开始时他保持着知识分子的清高,但世态炎凉与生活压力迫使他放下身段,最后他认同了官场规则,并利用这一规则获得了&成功&。
  如果以王跃文、阎真的作品作为参照,我们可以发现,最近几年的&官场小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官场小说&虽然仍瞩目于&官场&逻辑与内幕,但是在小说的主题、&主体&以及叙述的方式与侧重点等方面,与王跃文、阎真的作品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之处显示出了&官场小说&新的变异,也折射出了社会精神氛围的变化,很值得我们关注。
  在王跃文、阎真的小说中,&官场&是一个巨大的&异化&力量,作者对这一场域充满了怀疑,主人公融入其中也是不得已的被迫适应,对其险恶有着清醒的意识,在作品的总体倾向中也有着批判的意识,至少也在质疑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叙述者通过对主人公经历的叙述,重点揭示的是置身其中的人的生存境遇。而在《二号首长》(2011)、《侯卫东官场笔记》(2010),《省委班子》(2010)等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官场&已经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巨大存在,在它的运行逻辑中,个人的生存境遇已经并不重要,在这里,&权力&自身已经获得了合法性,成为了小说关注的&主题&,权力斗争以及围绕权力的获得、转移、交换、分配的故事,及其规则与&潜规则&,成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权力&可以说是这类作品唯一的&主角&,它超越了意识形态与道德伦理的限制,构成了主人公人生价值的终极评判,也构造了当代社会的等级秩序与整体结构。
  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朱怀镜、池大为,《二号首长》中的唐小舟、《侯卫东官场笔记》中的侯卫东、《省委班子》中的普天成是更为&成熟&的主体,他们在进入&官场&时没有(或很少有)内心的波动,天然就认同了官场的规则,他们所关注的最核心的问题是能否获得权力,以及如何将个人的利益最大化,小说重点描述的也是他们&晋升&的过程,以及围绕这一目的他们的谋划、心思、手段及其经验教训。作为一个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在《国画》、《梅次故事》中,朱怀镜在权力斗争中时常有犹豫、彷徨,以及远离是非之地、在艺术或宗教中别寻寄托的想法;而在《沧浪之水》中,让池大为最焦虑的问题是,他是否应该放弃知识分子的理想与操守,进入&官场&及其逻辑,&&这也是《沧浪之水》的主体内容。如果以《二号首长》等小说的逻辑来看,这样的情绪与想法无疑是&幼稚&的,是成长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因素,在《二号首长》等作品中,小说的主人公在出场时就已经颇为&成熟&了,他们并不需要经历池大为式的焦虑与挣扎。尤其是《沧浪之水》中的叙事逻辑&&主人公池大为只要放下了知识分子的清高,很快就在官场获得了成功,这样&一堕落就成功&的模式,显然高估了知识分子的能力,也低估了&官场&的艰难与复杂性。在&堕落&之后,唐小舟还有更多艰难的路要走,他们面临的是比池大为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与&规则&,这比知识分子的内心焦虑更加切实,也更加严峻&&在这里,我们看到&官场小说&的主人公关注的焦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小说的整体色彩上,《二号首长》、《侯卫东官场笔记》等作品在权力倾轧中充满了进取的精神,这些作品的叙述结构也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小说的主人公凭借个人的聪明与奋斗,凭借复杂人际关系中的有利因素,凭借对官场规则的适应与应用,在官场的台阶上一步步迈进,纵横捭阖,顾盼自雄。在现实的权力结构中,他们精明强干,游刃有余,是这个社会中为人瞩目的&成功者&。但是,与这些作品相比,《国画》、《梅次故事》却并没有这么乐观,在得知自己最大的威胁突遇车祸之后,&朱怀镜没有把王莽之的死告诉香妹和陈舒二位。他们低着头,在滑溜溜的冰地上,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更具虔诚的意味。朱怀镜独自呆在房间里,突然心烦意乱起来。他来回走着,如同困兽。忽闻法乐如雷,唱经如潮。他脑子里一阵恍愧,像是明白了什么道理。&&&这是小说的结尾,主人公的反应与佛教氛围的渲染,让小说具有一种超越与反思的意味。而在《沧浪之水》中,池大为虽然成功地当上了省卫生厅厅长,但仍不脱知识分子习气,&我仰望星空,一种熟悉而陌生的暖流从心间流过,我无法给出一种准确的描述。我缓缓地把双手伸了上去,尽量地升上去,一动不动。风呜呜地从我的肩上吹过,掠过我从过去吹向未来,在风的上面,群星闪烁,深不可测。&与之相比,《二号首长》、《侯卫东官场笔记》等作品在结尾处都在交待故事的进展或结局,绝少这样抒情性或跳出官场逻辑的段落。
  如果说王跃文、阎真的小说是&现实主义&的作品,那么《二号首长》、《侯卫东官场笔记》等作品可以说是&实用主义&的作品。&现实主义&作品在揭示官场内幕时不无批判与反思的意味,而&实用主义&的作品同样在揭示官场的内幕,但对官场规则并无褒贬,只是&客观&地呈现,同时注重总结官场上的经验教训,让读者可以&实用性&地学习与操作。比如《二号首长》中有这样的段落:&领导有三种称呼,一是官职,二是首长,三是老板。如果在一个很公开的场合,你叫他老板,他可能非常反感,觉得太流俗太江湖气,贬低了他的身份。如果是在很私人的场合,你叫他书记,显得太公事公办,叫他首长,显得太隔膜,叫老板,就亲切。而有重要人物在场的时候,又是比较私密的场合,把所有领导全部叫首长,肯定好过别的。相反,如果有更高级领导在场,而这个高级领导和老板的关系又不是非常亲密,肯定叫官职比较好。&&官场的事,其实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只要涉及人,就一定复杂无比。今天他总算明白过来,他之所以搞不好这种复杂的人事关系,是因为他一直在努力地想搞好同所有人的关系,结果是一个都没有搞好。如果用矛盾论的方法来分析,所有关系,都是次要关系,只有其中一个人,才是主要关系。也就是说,你只要搞好这个主要关系,其余所有次要关系,全都解决了。&这些官场智慧与&经验&,可以说是《二号首长》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而《侯卫东官场笔记》在小说的内容简介中便说,&23次微妙的调动与升迁,66个党政部门,84起官场风波,304位各级别官员,交织进1个普通公务员的命运――侯卫东的这本笔记,将带您深深潜入中国公务员系统庞大、复杂而精彩的内部世界,从村、镇、县、市一直到省,随着主人公侯卫东的10年升迁之路,逐层剥开茫茫官场的现状与秘密。&从这些介绍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小说的诱人之处便在于&升迁&的秘密。从&现实主义&到&实用主义&的转折,可以说是&官场小说&在十余年间的重大变化。
  二、&官场小说&与&改革文学&
  &官场小说&的称谓出现在1990年代之后,但在此之前,在我们的文学中也存在权力斗争的因素,不过却是以另外一种面目表现出来的。如果我们从更远的历史视野来观察,或许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其中的演变与异同。
  在1980年代兴盛的&改革文学&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权力的争夺,在《乔厂长上任记》、《新星》、《沉重的翅膀》、《花园街五号》等作品中,围绕一个工厂、一个县城或一个机关的主导权,双方同样展开了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即使在《平凡的世界》这样描述新时期农村变迁的小说中,也有一条线索描述省级领导之间的争斗。但是,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些小说中只是存在权力斗争的&因素&,因为与后来出现的&官场小说&相比,这些小说中的权力斗争并没有得到突显,甚至很难让人意识到。这主要是由于在这些小说中,更为重要的是思想与观念的斗争,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改革还是保守&,是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推行改革,还是谨小慎微地固守传统?这构成了&改革文学&的基本矛盾。在双方的争斗中,虽然存在权力斗争,但权力斗争是依附于思想斗争与观念斗争的,是一种次要的因素。
  如果以&改革文学&作为比照,我们便可以发现&官场小说&中出现了不少变化。与&改革文学&不同,在&官场小说&中,权力斗争构成了小说中最为核心的因素,虽然斗争的双方也存在思想、观念上的不同,但这一因素在小说中并不占据主要的位置,而是可有可无的。权力以及在权力阶梯中获得更高的位置,成为此类小说主人公最高的价值认同。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官场小说&中的主人公也在积极地干事业,在遇到诸如抗洪之类的事情时(《二号首长》),他们表现出的决断与果敢也足以令人动容,但是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他们需要&政绩&,另一方面这些&事业&仍然依附于权力斗争,是在这一框架的制约下进行的。
  在这里,涉及到了&官场小说&与&改革文学&的另一个重要区别,那就是在&改革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光彩四射的正面人物,而在&官场小说&中却几乎看不到正面的人物形象。《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光朴,《新星》中的李向南,《花园街五号》中的刘钊等人物,都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敢想敢做,勇担重任,不仅在不屈不挠的斗争中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而且也获得了女性的青睐,收获了爱情。其中的优秀人物,比如李向南,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偶像。但是&官场小说&中的主人公,无论是朱怀镜、池大为,还是唐小舟、侯卫东,他们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成功者&,但却很难说是正面人物,或者说很难以道德伦理加以判断,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以放弃&良知&而取得的,同样,他们可以有不少女人(唐小舟、侯卫东),但他们却并没有真正的爱情,或者说置身于官场中的他们,已经丧失了爱的能力。在&官场小说&中,权力或能力的大小,成为评判人物的主要标准,所谓好人坏人的道德评价在此已经失效。
  在&改革文学&中,尽管在&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但他们都是在为各自心目中的事业而奋斗,他们都是出于&公心&或&理想&而非&私利&(虽然&保守派&常常会被丑化或漫画化),这样他们斗争的手段便多是能摆在桌面上的,较少有阴谋诡计。而&官场小说&中的权力斗争则不同,首先斗争的目标不是&公心&而是&私利&&&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其次斗争的手段则更加多种多样,其中不乏阴谋,等而下之者更有雇凶杀人等非法手段&&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
  以上这些层面的不同,也决定了&改革文学&与&官场小说&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改革文学&中虽然面临重重阻力,但总体基调是明朗的,&官场小说&就并非如此。
  三、十七年文学中的&斗争&
  如果我们继续向前追溯,可以发现在&十七年文学&中也存在权力的因素,在《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爬在桅杆上的人》等&干预现实&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官僚主义的批判,在《创业史》、《艳阳天》等小说中,也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斗争。如果与&改革文学&和&官场小说&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十七年文学&中的权力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更具&理想性&。我们可以看到,与&改革文学&相似,在&十七年文学&中很少看到权力斗争的直接表现,在这里,权力斗争是依附于思想斗争与路线斗争的,并且受到思想斗争的制约。在《创业史》(1960)中的梁生宝与郭振山之间,在《艳阳天》()中的萧长春与马之悦之间,最大的分歧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走&合作化&之路还是单干&&追求个人的&发家致富&,双方的斗争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在他们的斗争中,很少看到个人权力的因素。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改革文学&中思想斗争的叙述模式,是&十七年文学&所开创的。在这里,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如何重新评价以思想斗争或路线斗争为主要线索的小说?在以前的文学史研究尤其是十七年文学研究中,大多以强调&阶级斗争&为名对之加以否定,但在这里,我们可以提出两个参照:(1)在以思想或路线斗争为线索的小说出现之前,比如在赵树理的《三里湾》(1955)、周立波的《山乡巨变》()等小说中,我们可以在这些作品中看到对地方生活经验与乡村人物的生动描摹,但却缺少一种整体性把握当代社会的能力与方式,《创业史》等小说中的&思想斗争&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方式;(2)与19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中的权力斗争模式相比较,&思想斗争&的方式无疑更具严肃性,也更能够为人接受。&&如果以这样的视野去看,虽然我们可以批评十七年小说中存在僵化的因素,但也可以对其开创性与重要性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认识。
  其次,更具&人民性&。无论是&官场小说&中的朱怀镜、池大为、唐小舟、侯卫东,还是&改革文学&中的乔光朴、李向南、郑子云、刘钊,都是整个社会的精英人物,他们处于社会上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资源上都占据优势甚至是核心优势,与他们相比,&十七年文学&中的主人公,如梁生宝、萧长春等都是社会底层的人物。在&改革文学&与&官场小说&中,他们都是被视而不见的人物,是被&改革&的对象,或者&权力斗争&的被动承受者。&十七年文学&对他们的生活及其斗争的描写,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阶级利益在文学与政治上的表达,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当时的政治不是&精英政治&,而是&民众政治&,因而更具&人民性&。
  再次,更具&纯洁性&。在&官场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权力及权力斗争的严酷内幕,小说中的很多人物都突破了道德的底线。在这方面,&改革文学&与&十七年文学&中的&斗争&虽然也不乏残酷,但相比之下,却是光明正大的,双方都在为理想、为公共事业而奋斗,而不是为了现实利益,为了个人的利益。如果我们比较一下,可以发现在这方面,&十七年文学&比&改革文学&更具纯洁性,对道德的要求更高。比如在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1956),其中反面人物刘世吾的缺点是&官僚主义&,是&革命意志&衰退后的油滑世故。《创业史》中的郭振山、《艳阳天》中马之悦的缺点是&自私&与&世故&,是为了个人发家致富而置&合作化&于不顾。在&改革文学&中,反面人物的缺点除了政治上的&保守&之外,在政治斗争中也是拉帮结派,欺上瞒下,以便巩固个人的权力与势力,但这样的行为尚未不择手段,也很少突破道德底线。而在当今&官场小说&中,则充斥着买官卖官、贪污腐败与欲望横行。从这些缺点与&底线&,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代文学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
  四、晚清谴责小说中的&官场&
  在某种意义上,当前的&官场小说&更接近晚清的&谴责小说&,在对官场内幕、社会乱象的揭示上,两者有着种种相似之处。这让我们看到,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轮回之后,充满尔虞我诈的&官场&又回到了中国社会之中。而小说对&官场&的集中关注,甚至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类型文学,这在中国之外还很少见到。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做更为细致的区分,就可以发现&官场小说&与&谴责小说&也有种种不同。
  在叙述态度上,双方有着明显的区别。正如&谴责小说&这一命名所显示的,无论是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1903)、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是刘鹗的《老残游记》(1903)、曾朴的《孽海花》(1903),对于&官场&都持一种&谴责&性的批判态度,他们暴露社会的黑暗、揭露官场中的丑恶现象,但对这些现象并不认同。但是&官场小说&却与之大不相同,我们可以看到,&官场小说&中虽然也揭示了官场的内幕与运作机制,但却很少有&谴责&或批判的态度,这些作品一方面以&客观&的态度呈现这些内幕,另一方面不断总结官场的经验与得失,使之成为一种实用性的手册,在总体上持一种认同的态度。
  在小说的叙述模式上,&官场小说&与&谴责小说&也有着极大的不同。&谴责小说&多采用游历或旁观的结构方式,小说中的叙述者对于&官场&的态度是疏离的旁观者,而&官场小说&中的主人公多置身于&官场&之中,往往以&成长小说&的模式,展示主人公进入官场以及在官场的台阶上攀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小说的主人公经历重重宦海风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主体&。在这不同的叙述模式背后,也显示了不同时代的作者对&官场&的不同态度。对于李宝嘉、吴研人等人来说,他们对官场丑恶与社会黑暗的揭示背后,既有愤懑不平的情绪,也有洁身自好的因素,因而选择了疏离性的旁观态度,这也是他们政治态度的一种反映;而对于&官场小说&的创作者来说,则大多认同于当代社会的&新意识形态&&&&成功者&的神话,他们的作品也是对这一神话的诠释,小说中那些&成熟的主体&便是这样一种理想性的人格&&大权在握,精明强干,在当代社会中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对此类人物的向往与崇拜,可以说是当代社会的一种主流意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
  &官场小说&与&谴责小说&的另一个不同在于,它们组织叙事的方式及其背后的世界观、艺术观不同。在我看来,&谴责小说&更多继承了中国明清世情小说的传统,多以散点的方式,描述社会现实中的直接经验;而&官场小说&则更多继承了五四以后来自欧洲的&现实主义&传统,多以&透视&的方式,对社会现实加以&提炼&与&典型化&。这样,在《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文明小史》等小说中,我们虽然可以看到种种丑恶与黑暗的现象,但这些现象都是&个别&的,并不是对社会现实&本质&的概括,但在&官场小说&中却并非如此,&官场小说&描述的虽然也是&个别&的现象,但在对这&个别&现象的描述中,却融入了作者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与认识&&权力斗争虽然发生在&个别&人的身上,却是一条根本性的规则与原理,不仅仅是一些&现象&,而且是一种&本质&。从这样的视角来看,&谴责小说&是对贪污腐化现象的具体描述,而&官场小说&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权力斗争的&世界&。
  五、小结
  以上我们梳理了&官场小说&自身的变化,及其与&改革文学&、&十七年文学&、晚清&谴责小说&在权力叙事上的异同,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以下看法:
  1.在10年的视野中,&官场小说&内部有一个从&现实主义&到&实用主义&的变化;
  2.在30年的视野中,从&改革文学&到&官场小说&,有一个从&思想斗争&到&权力斗争&的变化;
  3.在60年的视野中,&十七年文学&开创了&思想斗争&的模式,在&斗争&中更具理想性、人民性与纯洁性;
  4.在100年的视野中,&官场小说&与晚清的&谴责小说&最为相似,但其最大的不同在于对现实秩序的态度已由&谴责&变为&认同&。
  在上述分析中,读者很容易从中读出对&官场小说&的批评性意见,但在我看来,&官场小说&最大的价值,恰恰在于它将一种主流价值以艺术的方式呈现了出来,让那些隐秘的&政治无意识&显影,在这个意义上,&官场小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精神症候,也为我们提供了时代的一种镜像,我们可以对镜中之像加以批评,但却无需归罪于镜子本身。这个镜中之像呈现的是一个&权力斗争&的世界,是由重重叠叠的权力关系构成的网络,只要进入其内在逻辑与机制,便很难挣脱出来,仿佛鲁迅笔下的&无物之阵&,或者&万难毁坏的铁屋子&。那么,面对这个新世纪的&铁屋子&,我们该如何突围呢?
 责任编辑: 王洋
您尚未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民主与法制》社社长助理、民主与法制网副总编辑、《民主与法制》社记者站管理部主任明兵 邮箱: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民主与法制网
 京公网安备 本网律师顾问: 建议使用IE6以上分辨率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特殊能力的官场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