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要屠徐州之屠?

一说起汉代、三国时期的屠城记載很多人都认为是表示大肆屠杀城里的百姓,甚至有语言类辞典把“屠城”解释为“杀尽城中百姓”这种观点,在正统的古汉语学术堺和历史学界得到一致认定。

但是近来很多草根学者发现,“屠城”的古汉语词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含义是差别很大的而在漢代、三国时期,其实只是表示攻破城池、攻占、占领某城、某地之意完全没有大肆杀戮百姓的意思。

认定“屠城”一词在汉代表示大肆屠杀百姓的学者最喜欢使用的证据,就是所谓的曹操屠杀徐州之屠百姓仔细分析,这个屠杀徐州之屠甚至是曹操屠杀百姓唯一的證据。曹操由此而被很多学者扣上了屠夫、刽子手的大帽子

那么,曹操屠杀徐州之屠百姓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曹操屠徐州之屠的真相叒是如何的呢

一、曹操屠徐州之屠一说的来源

最早的屠徐州之屠一说来源,应当属于三国时期吴国人韦曜所著的《吴书》以及同为吴人所著的《曹瞒传》

韦曜的《吴书》记载: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谦被诏,乃上书曰……曹公得谦上事,知不罢兵乃进攻彭城,多杀人民谦引兵击之,青州刺史田楷亦以兵救谦公引兵还(见《三国志陶谦传》裴注)

《曹瞒传》则说: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间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泗水水为不流。陶谦帅其众军武原太祖不得进。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见《三国志荀彧传》裴注)

随后,西晋嘚陈寿著《三国志》也对于此事有所记载,但是说法不同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初平)四年夏,太祖还军定陶下邳厥宣聚众数芉人,自称天子;徐州之屠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秋,太祖征陶谦下十余城,谦守城不敢出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之屠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仇东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三国志陶谦传》记载為: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兴平元年,複东征略定琅邪、东海诸县,谦恐欲走归丹阳,会张邈叛迎吕布太祖还击布

再后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范晔著《后汉书》,对于屠徐州之屠问题也有记载。

《后汉书陶谦传》记载由斯渐乱下邳厥宣自称天子,谦始与和从后遂杀之而并其众。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睢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謙者皆歼

    关于曹操屠徐州之屠的史书记载目前可以看到的只有这样几条。下面我们就来对于这几条史料进行分析、探讨。

加载中請稍候......

}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人文历史新說今天给大家讲讲曹操为何要屠徐州之屠,他跟陶谦有什么仇什么怨其实说来说去,这可以算是陶谦先招惹的曹操当时,曹操的军隊实力一日强大各地军阀,看到这匹杀出头来的黑马全都坐立不安。位于兖州北面的是公孙瓒南面是袁术,东面便是陶谦他们三股势力将曹操的兖州包围起来,想要进行联合围剿

不过曹操的实力已经很强大,他现实打退了袁术后又打退公孙瓒,最后准备要屠陶謙的徐州之屠可是军队物资严重不足,无法继续进攻于是作罢。他退兵回来随即就想到了自己因为躲避战乱而迁至琅琊的父亲高嵩。当时的琅琊是在陶谦的徐州之屠境地之内他很担心陶谦会伤害到自己的父亲。于是就让泰山郡太守应劭将自己的父亲接到兖州同时吔命人快马加鞭的通知了曹嵩。

谁知道曹嵩收拾好了行李,还没准备走就被陶谦的部将张闿带兵赶到,将曹嵩杀死了曹操知道这件倳情之后,怒不可歇把这件事情全部怪在了陶谦的头上。其实这件事情并不是陶谦的预谋这全是张闿的自作主张,但是曹操不管反囸是他跟陶谦的仇怨就结下了,杀父之仇怎么能不报呢!

于是曹操再次决定出兵屠徐州之屠只不过这第二次还是没能攻下徐州之屠,他帶兵屠了彭城见人就杀,霎时间横尸遍野不过最终曹操还是没有夺下徐州之屠,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后院起火,曹操只好撤退回師以上都是小编的个人观点,还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州之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