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花草送人的诗句 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句关于花的诗有哪些

27092被浏览3407567分享邀请回答7.5K61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9905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3157被浏览355735分享邀请回答60912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323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诗经中的经典爱情诗
诗经中的经典爱情诗
【 - 诗经】
  《》收集了我国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从多方面描绘了宏阔深邃的社会生活画面。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经中的经典爱,欢迎大家阅读!
  周南&关雎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一章四句是总述,写小伙子&在河之州&由关雎之声而引起对漂亮苗条的姑娘的爱慕之情。&睢鸠&预示着男女爱情的和谐专一。第二章八句写求爱、思恋过程,&君子&想追求&淑女&,但却 &求之不得&,陷入了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第三章八句主要是写抒情主人公的幻觉,仿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和谐、欢乐的婚后生活。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言切而意婉。第一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二句,直往直来,坦率而大胆。从第二章起,细节描写增多了,小伙子由于&寤寐思服&,彻夜翻来覆去,睡不踏实,这确是真情流露,是生命欲望和人性本能的自然显露。越睡不安稳,越是心潮起伏;而人在恋爱时总是好往乐观处想,于是他想到将来结婚时场面多么热闹,婚后感情多么融洽和谐,生活多么美满幸福。这一切遐想,都是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失眠中幻化出来的。虽说是主观的一厢情愿,却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关雎》的作者以丰富而圆满的想象来填充眼前无可排遣的相思,&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全诗以追求和思念为主旋律,展示了一个男子的痴情,中和平正中含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激情,代表了《诗经》的总体风格。
  诗中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描绘生动传神,感情真挚动人,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与愿望,不愧为《诗经》开卷、列居首位的佳作。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近人吴]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讯、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女子缠绵的爱恋之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言情心理描绘矣。&(《管锥编》)
  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子衿》写的是女子等待男子,表现女子等待男子的焦急心情。《采葛》写的是男子等待女子,表现男子期盼着与女子见面的焦急心情。女子采摘去了,&采葛&、&采萧&、&采艾&,男子渴望与女子见面,一天没有见面就觉得好长时间没有见了。&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通常人们认为是说一日不见,如隔三年。但在原诗中,&三秋&不是指&三年&。全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里有一个感情的渐进过程:三个月&&三个季度&&三年。&三秋&是指三个季度。
  《诗经》中所谓国风,今天读起来古意盎然,余香满口,当年也是流行民间俗得不能再俗的曲调,是原生态。隔了几千年,说的却是相似的事实:只要心上人不在身旁,就觉得时间格外漫长,好像所有的季节都从身边流走,没有任何赏心乐事,直等得花儿都谢了。&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互赠定情物,表示相互爱慕的篇章,充满了和谐、明媚、秀雅、甜蜜的情致。投:投赠,赠送。青年男女之间互赠信物,是古代民间的一种求爱方式。现在有些民族仍有此习俗。木瓜:植物名,果实椭圆。琼:赤玉,又是美玉的通称。琚:佩玉名。&琼琚&和下二章的&琼瑶&、&琼玖&都是泛指佩玉而言。好:爱。木桃:就是桃子,下章的 &木李&也就是李子,为了和上章&木瓜&一律,所以加上&木&字。瑶:美石,也就是次等的玉。
  不管是女子,还是男子,平凡的一草一木,在情人的眼中都会变成无价的珍宝,那是爱情的象征,无比深厚的恋情也由此显现出来。你送给我木瓜,我送给你佩玉,并不是简单的回报,而是表示要永远地相亲相爱!有人说,《木瓜》的作者是一只大木瓜。人家给的只是木瓜,他或她就拿玉来回报了。《》里愚钝的邢夫人也知道:&金子还得拿金子来换。&可是,人家不是以物易物,要的是一颗心&&&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不是回报的意思,是表示我诚心诚意地和你谈恋爱,愿意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我相信,《诗经》时代的男女是很纯真的,但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看到的是太多的功利和自私,这是应该反省的。
  现代人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不仅仅指爱情,还引申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长&的意思。
  郑风&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爱上一个年轻小伙子,不知什么原因,两个人产生了误解,小伙子对她冷淡了,于是姑娘唱起了这首歌。那个小帅哥,不跟我说话了。因为他的原因,使我饭都想吃了,气都气饱了。那个小帅哥,不和我一起吃饭了。因为他的缘故,使我觉都睡不安。恋爱过程是男女双方不同思想、性格、感情在逐渐了解中取得和谐一致的过程。因此,即使没有环境的阻碍,中间也不免有所矛盾。也许偶尔因为一句话也会闹个小别扭,赌气不再和对方说话。这毕竟是很不愉快的,内心的真正情感和口头上表现的态度并不协调,因此常常是当对方不在面前时道出自己的真实心情。这种情形也许有些可笑,但确实存在。《狡童》就生动地表现了这种情形。谈恋爱是很闹心的事,谈得好的时候,春风得意,甜蜜幸福;谈不好的时候,饭吃不下,觉睡不安,心里非常痛苦。这首诗就是女子此时此刻强烈情感的内心道白,爱怨交加,真实可信。
  召南&坑忻
  (bi&o)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d&i)其吉兮!
  坑忻罚涫等!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坑忻罚昕I(j&)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当梅子还很多的时候,既女子年龄还小不着急婚嫁的时候,她希望小伙子挑个吉祥日子向她求爱。当梅子不多、即女子岁数已大的时候,她希望小伙子当天就向她求爱。梅子快落完了,青春快要消逝了,有心来求的小伙子啊,就不要再耽误啦,马上开口吧。&求我庶士&,不妨读为&我求庶士&。很妙的是女子感情的变化,越来越急切&&这里描写的少女,到了一定的年龄,如果还没有男子追求,她们就会大胆地毫无顾忌地向男子主动求爱:&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怎样的女子啊! 她渴望爱情,就坦率地表白,就主动、大胆地追求。应该指出的是,这种主动追求是出自于内心爱的萌动,她们把自己比作熟透的梅子,呼唤小伙子们快来采撷。这种对爱情的热烈追求,顺乎人性自然地发展着,不受任何礼法的约束,无需遮遮掩掩。&召南:坑忻&正是写出了年龄较大的姑娘对爱情的迫切追求。
  《毛诗序》曰:&《坑忻贰罚信笆币病U倌现晃耐踔信靡约笆币病&&男女及时&四字,已申明诗旨;后数语乃经师附会,应当略去。《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明白了先民的这一婚恋习俗,对这首情急大胆的求爱诗,就不难理解了。陈奂则对此篇巧妙的兴比之意作了简明的阐释:&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诗毛氏传疏》)。龚橙《诗本义》说&《坑忻贰罚毙鲆病&一个&急&字,抓住了本篇的情感基调,也揭示了全诗的旋律节奏。从抒情主人公的主观心态看,&急&就急在青春流逝而夫婿无觅。
  从诗篇的艺术结构看,&急&就急在三章复唱而一步紧逼一步。重章复唱,是《诗经》基本结构。但从诗意的表达看,有两种不同的形态,即重章之易辞申意和重章之循序渐进。《木瓜》首章 &报我以琼琚&、次章&报我以琼瑶&、末章&报我以琼玖&,即为语虽异而情相类的重章之易辞申意。《坑忻贰吩蚴粲谥卣轮蚪ソH轮爻匆徊憬舯埔徊悖辛Φ乇硐至酥魅斯榧币馄鹊男睦砉獭J渍&迨其吉兮&,尚有从容相待之意;次章&迨其今兮&,已见敦促的焦急之情;至末章&迨其谓之&,可谓真情毕露,迫不及待了,闻声如见人。
  珍惜青春,渴望爱情,是中国诗歌的母题之一。《坑忻贰纷魑核记蟀妫湓鸵庖逶谟诮ü沽艘恢质闱槟J剑阂曰臼⑺ケ惹啻毫魇牛筛锌啻阂资哦非蠡榱导笆薄4颖背窀琛墩垩盍Ω琛&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到中唐杜秋娘的《金缕曲》&花枝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从《牡丹亭》中杜丽娘感慨&良辰美景奈何天&,到《红楼梦》里林黛玉叹惜&花谢花飞飞满天&;以至闻捷《吐鲁蕃情歌》中的&苹果树下&和&葡萄成熟了&这两首名作,可以说,无不是这一原型模式的艺术变奏。然而,《坑忻贰纷魑让竦氖壮鳎锤势佣逍拢骼识钋椤
  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描述一位女子婉拒情人越墙前来幽会的诗。她的内心是爱他的,但又担心被家长和他人发觉而受到指责和迫害,因此发出了对心爱男子的规劝。全诗以女子内心独白式的口吻写成,但由于女主人公的抒情,联系着自家住处的里园墙树展开,并用了向对方呼告、劝慰的口吻,使诗境带有了絮絮对语的独特韵致。全诗语真情苦,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爱情的自然流露和表白充满了甜蜜,然而现实却给人们的感情增加了许多束缚。在那个时代,男女的婚姻大事已经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参与,不再是完全的自由的了。《礼记&曲礼》中讲:&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礼记&坊记》中有:&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艺麻如之何?横从其母。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可见,那时对男女之情已经有所限制了。而具体到对女性而言,受到的束缚更多,既不愿舍弃情郎,又不敢违反父母的命令,《郑风&将仲子》就描写了这样一位为情所困的女子。
  《孟子&滕文公下》中写道:&丈夫生而愿为有官,女子考而愿为有宗,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将仲子》里的这位女主人公害怕的也正是这些礼教。对于仲子的爱和父母、诸兄及国人之言成为少女心中纠缠不清的矛盾,一边是自己所爱的人,另一边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怎么办呢?几多愁苦,几多矛盾,少女的心事又怎能说清呢?不是我不爱你,人言可畏。难怪这世上,我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却是别的人。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一首祝贺新婚的诗,它主要描述了新娘的美貌,同时祝愿她给家族带来好运与幸福。全诗内容虽然简单,但层层递进,先写桃花的花来形容新娘的美貌,再写桃花的果实来比喻新娘婚后生子,最后写桃花的叶子来比喻新娘福荫后代。这首诗艺术上的特点是描述生动并充满喜庆气氛。恰当的比喻也是本诗的特点。后世形容女人&艳若桃花&,应是从这里来的。
  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A,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聊可与娱。
  这首诗也是写爱情的。一个小伙子在众多如云的姑娘中间,不爱那花枝招展的贵族少女,也不爱慕那衣锦豪华的姑娘,只有那&缟衣綦巾&、装饰朴素的姑娘一直占据着他的心。这位男子对待爱情是非常专一的。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表现了他的真挚、坚贞、忠诚的恋爱观。这与那些&花心&男人形成鲜明对照。有些人吃着碗里的,看着碗外面的,四处用情,到处采花。
  如果问我是否相信人可以同时爱两个人,我当然相信。但我更相信世上有&取第花丛懒回顾&的感情。爱情贵在专一。《情史》上记载,有个公子遇到了一个瞎了一只眼睛的歌伎,爱得神魂颠倒,旁人表示不解,他说,美丽的眼睛有一只就够了,自从遇到她之后,我看世上的女人都像多了一只眼睛。多么让人荡气回肠--&这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
  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这是女子戏谑情人的诗。大意说:你要是爱我想我,你就涉过溱水洧水,到我这里来;你要是不把我放在心上,还有别人呢。你这个糊涂虫里的糊涂虫呀!在爱情诗歌中很多是用女性的口吻来写的,她们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大胆的而且热烈的,这也许是因为那时古朴的民风使然吧。如《郑风&褰裳》读后给人一种民生纯朴的感觉,轻快活泼的一个小片段,千载之下,却仿佛还可以看见那女孩子的如花笑靥,仿佛还可以听见她银铃一样的笑声&&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你如果喜欢我,就赶快趟过这条河;如果你不喜欢我,难道没有其它的人(来爱我)?此情此景,那人还不赶快&褰裳涉溱&?于是女孩子得意地说:&痴人啊痴人,你真是个痴人。&&&恋爱中的人,当然是痴人。《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诗经》作为一部古代的诗歌总集,里面记载的诗歌并非一时一地之作,而我们从这些爱情诗中也可以看出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民间的风俗是不同的。对于一些诗歌的具体年代我们不甚清楚,但从整个历史的发展来看,古代的婚姻恋爱的风俗应该是一个由开放到保守的过程,各个诸侯国和不同的地区风俗也有所差异。如评注者常说&郑声淫&,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其实只不过郑国的诗歌多是大胆表露男女之情的诗歌,只是更大胆、更热烈而已。而从《褰裳》到《将仲子》,同为《郑风》又可以看到有所差别,前者更加开放,后者却顾虑重重,这也许是因为时间不同,也许是因为作者身份不同,但总体来看,当时的婚姻制度并非如后来封建时期有严格的规定,较之封建时期还是相对自由的。
  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这是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在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早晨,这位苦苦怀人的女子,&既见君子&之时,那种喜出望外之情,真可谓溢于言表。终于可把那相思得上下翻腾的心境平静下来,什么忧愁啊、烦恼啊,霎时间忘得干干净净。怀着深深的爱恋苦苦等待和思念心上人的出现,这种过程是多么痛苦而沉闷的,但对爱情的幻想给人灵魂唯一的支撑。有了幻想,再苦再难的现实都可以去面对,在其中坚持下去。其实,岂止是恋爱,整个生命的历程都是如此。因此当彼此遇见的那一刻,仿佛世界毁灭也再无所谓。只愿那一刻时间可以停留,就这样一直相望,任风吹雨打天昏地暗,也破坏不了漫长等待后心中的甜蜜幸福。这首诗相信最后一句应该不少人有印象,特别是喜欢金庸小说《神雕侠侣》的朋友一定还记得书中有一幕:程瑛姑娘救了受重伤的杨过,却不能以真面目示人。当杨过醒来时,看见程瑛在一大堆纸上写满了一句话:&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表达自己遇上心上人又苦于无法开口的少女情怀。
  应该说,《诗经》中的这类爱情诗,展示给我们的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这里没有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这种淳朴、自然、浪漫的平等爱情,是汉以后爱情诗的矫揉造作所不能比拟的。
  卫风&伯兮
  伯兮A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c。
  这诗写一个妇人思念她的从军远征的丈夫。她想象丈夫执殳前躯,气概英武,颇有一些骄傲之感,但别后刻骨的相思却是够受的。在她寂寞无聊的生活里,那相思不但丢不开,甚至倒成为她宁愿不丢开的东西了。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小单位,社会的动荡,直接波及家庭。一旦遇到战争,首先遭到破坏的乃是美好和平的家庭生活。有时是去抵抗入侵的异族,有时是去镇压各地的叛乱,不管怎样都要抽男的去当兵,留在家中的妻子,日夜惦念着行役的丈夫。她们的怀念不是一般的怀念,那永远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等待出征的丈夫回来,几乎成为她们生活中唯一有意义的内容。在诗经中有不少出色反映这类情感的作品。《卫风&伯兮》就是其中之一,非常形象地写出一个女子对丈夫的深深思念。
  诗一开篇,我们看到一个女子用自豪的口吻在描述她的丈夫。&伯&本是兄弟间排行的第一位,也就是老大,这里转用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所以我们译作&大哥&),口气中带着亲切感。&&现代的歌谣还常见这种情形。这位丈夫为什么是值得骄傲的呢?一则他长得英武伟岸,是一国中的豪杰,同时也因为他非常勇敢,充当了君王的先锋(由此看&伯&身份,当是贵族阶层中的武士)。而骄傲的来源,主要恐怕是在后一点上。假如 &伯&虽然长得高大英武,在战争发生时却畏缩不前,妻子就没什么可以公然夸耀的了。&&其实,一般人所知道的光荣,也就是社会所认定的光荣,个人在这方面是没有多少独立判断的能力的。
  转入第二章,写自从丈夫出征,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任由头发&&女性身体最富装饰性的部分&&零乱得像一蓬草。这后来成为中国古代情诗最典型的表达方法,如&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徐《室思》),&终日恹恹倦梳裹&(柳永《定风波》),&起来慵自梳头&(《凤凰台上忆吹箫》)等等,不胜枚举。这是以对女性的美丽的暂时性的毁坏,表明她对异性的封闭,也即表明她对丈夫的忠贞。不过,作为军人的妻子,这种举动还有进一步的意味。在古代,妇女是不能上战场的,因此妻子对从军的丈夫的忠贞,实也是间接表现了对于国家的忠贞&&这就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群体&&国家的要求。试想,假定一个军人在前方冒着生命危险打仗,他的妻子却在后方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走东家串西家,哪怕并无不轨之举,他能够安心吗?这不仅对于家庭是危险的,对于国家也有极大的不利。所以,社会尤其需要鼓励军人的妻子对其丈夫表现彻底的忠贞。此诗不管是出于什么人之手(它可能是一位妇女的自述,也可能是他人的拟写),这样写才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后来的《新婚别》写一位新娘对从军的丈夫表示&罗襦不复施&,还要&当君洗红妆&,好让他安心上战场,与本篇可谓一脉相承。
  然而,尽管诗中的女主人公算得上&深明大义&,她对自己的丈夫能&为王前驱&很感骄傲,但久久的盼待一次次落空仍然给她带来巨大的痛苦。对于古代妇女来说,生活的全部内容、幸福的唯一来源就是家庭;家庭被破坏了,她们的人生也就被彻底破坏了。而等待从军的丈夫,这与一般的别离相思是不同的&&其背后有很深的忧惧。潘岳《寡妇赋》用本诗为典故,有云:&彼诗人之攸叹兮,徒愿言而心疼&&荣华晔其始茂兮,良人忽已指背。&正是揭示了诗中未从正面写出,而又确实隐藏在字面之下的恐怕丈夫最终不能归来的忧惧。知道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第三、四两章所描写的女主人公的期待、失望与难以排遣的痛苦。她甚至希望自己能够&忘忧&,因为这&忧&已经使她不堪负担了。
  诗必须有真实的感情,否则不能打动人;但诗人的感情也并非可以尽情抒发的,它常常受到社会观念的制约。拿《伯兮》来说,如果一味写那位妻子为丈夫的报效国家而自豪,那会让人觉得不自然&&至少是不近人情;反过来,如果一味写妻子对丈夫的盼待,乃至发展到对战争的厌恶(这在事实上绝非不可能),却又不符合当时社会的要求。所以最后它成为我们读到的这个样子:对亲人的强烈感情经过责任感的梳理而变得柔婉,有很深的痛苦与哀愁,但并没有激烈的怨愤。由于本诗所涉及的那种社会背景在中国历史上是长期存在的,所以它的感情表现也就成为后世同类型诗歌的典范。
  关于本篇的题旨,《毛诗序》解释为:&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同&返&)焉。&意思就是:理想的政治不应该使国人行役无度,以至破坏了他们的家庭生活。实际所谓&刺&在诗中并无根据,不过作者所表达的儒家政治理想,却是符合诗中女主人公的愿望的。
  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这是一篇夫妇的对话。第一章说:鸡叫了。夫说:天将亮未亮。妻说:你起来看看天吧,启明星那么亮。夫说:那我要去射凫雁了。第二章妻说:射得凫雁我为你制肴下酒。愿我俩能白头偕老。你弹琴我鼓瑟,生活多美好。第三章夫说:知道你是真关心我,送你杂佩报答你的爱。知道你对我很体贴,送你杂佩表达谢意。知道你是真爱我,送你杂佩告诉你你我心思是一样的。看到这样的会觉得很幸福,就像曾经说过,世界如此之大,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夫妻吧。诗三百浩瀚的篇章里,也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幸福的夫妻吧。打猎、饮酒、弹琴作乐&&好像是武侠小说里归隐的神仙眷属,没有分离、猜疑、彷徨、怨怼,只是一种安静而踏实的厮守。这对青年夫妇和谐的家庭生活和诚笃而热烈的感情,令人羡慕,令人赞叹。
  王质《诗总闻》说:&大率此诗妇人为主辞,故&子兴视夜&以下皆妇人之词。&此说影响直至清代,故清人论&对答体&诗,大多追溯至《孔雀东南飞》而不及《诗经》。其实,《女曰鸡鸣》是首极富情趣的对话体诗,对话由短而长,节奏由慢而快,情感由平静而热烈,人物个性也由隐约而鲜明。
本文来源:
本文已影响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经中形容女子的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