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绿地波洛克克的<男人和女人>有感而发,自己原创了一幅抽象主义的画作,怎么给这幅原创作品做一个策划方案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五 - 简书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五
《艺术的故事》是一本将艺术和历史结合起来的书,介绍了相关的时代背景与艺术家自身的经历,让我们在认识各位名家及其作品的基础上,加深了解他们创作的前因后果。今天是《艺术的故事》的最后一个故事:多元化的今天20世纪上半叶,人们生活中发生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那些原来依靠二轮小马车从事日常事务的人们,现在可以乘坐汽车出行了;电话和其他技术的发展简化了通讯的过程;科学和医学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健康,甚至拯救了那些身患绝症之人的生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世纪初的文学艺术运动层出不穷,永久地改变了绘画的面貌。绘画似乎突然间在各种观念、领域中找到了自我,所涵盖的内容包罗万象,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于“活着的当下意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经历了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极少主义等形式之后,艺术领域也衍生出了一种原始而粗犷的风情。进入到21世纪以后,绘画并没有出现一个主导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并存,不同的艺术家们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影响着现代观众,他们探究事物的内在和本质,似乎在用一种忐忑不安的情绪在作画,他们用自己的独特的技术和风格,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今天的内容里,我们所看到的艺术故事的年代跨越似乎有些大,但是他们都是现代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经历了自由发展的艺术家们,要试图在一个全新的时代里创造出全新的艺术风格,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与此同时,科技的进步与政治的变化同样也影响到了艺术的创作。在以梵高为代表的后印象主义出现之后,这种直面心灵的描绘影响到了其他的一些年轻人,他们饱含着炽烈的感情,想要把这种喷薄而出的情感表达出来。他们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画风不再特别讲究透视和明暗,而是采用更加平面化的构图、暗面与亮面的强烈对比,用纯粹的写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就是野兽主义。似乎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们都有一种强烈的表现自己的意愿。在1905年位于巴黎的一个秋季沙龙展览上,一批前卫艺术家们的画作在同一层展厅共同展览,一位记者站在色彩刺目、形式大胆的展览中,忽然发现了一件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小型铜像,不由得惊叫起来:“多纳泰罗被关在野兽笼中!”(多纳泰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雕像家。)野兽主义的得名就是这样而来的。不久,这一俏皮话便在杂志上被刊登出来,而“野兽主义”这一略含贬义的称呼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野兽主义画家们打破了以自然色彩为依据的着色传统,他们的原则就是通过颜色起到光的作用,以达到空间经营的效果。他们还从非洲和东方画中汲取灵感,利用粗犷的题材,强烈的色彩来颂扬气质上的激烈表情。野兽主义的代表人物马蒂斯(Matisse)始终坚信色彩有其自身的独特能量。他根据感情的需要,将高纯度的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使其形成冲突对比或平衡和谐的关系,产生音乐般的节奏,他的画往往传达着某种欢快的情感,散发着生命的朝气,正如这幅《舞蹈》所表现出的活力一样。
巴勃罗·毕加索,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为深远的艺术家,他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也是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大量风格多样的作品和90年的艺术生涯,使他在20世纪的艺术统治地位无出其右。巴勃罗·毕加索,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为深远的艺术家,他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也是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大量风格多样的作品和90年的艺术生涯,使他在20世纪的艺术统治地位无出其右。
毕加索《读书》,毕加索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在有生之年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一战和二战给人带来的伤痛和反思急需寻找一个发泄的出口,在这种背景下,一批战后艺术应运而生。超现实主义在1920年兴起于巴黎,是由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起的学派主义,他们目睹了战争的荒谬和破坏,对传统的理想、文化和道德产生了怀疑。他们以所谓的“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这种偶发梦境和信马由缰的主张鼓励了艺术家创作出各种荒诞的、不合情理和不协调的作品。《记忆的永恒》就是最为出名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作者达利(Dali)引入了有关柔软和正在消融的手表的概念,在这个清晰而令人困扰的梦境般的幻象中,坚硬的物体熔化、变形,蚂蚁爬满了金属怀表,借此意象探讨了人与时间的关系。
《记忆的永恒》
同样地,毕加索也用一幅《格尔尼卡》表达他对毫无益处的战争的厌恶之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艺术家们选择将血肉之躯作为绘画的题材,展现出一种扭曲和孤立的形象,甚至发明了一种脏污的涂抹和泼洒颜料的独特画法,为他们的画作加入了风险和不确定的因素。
《格尔尼卡》
表现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最初是用来区别印象派的一个术语,后来逐渐流行于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表现主义的作品多通过扭曲的人物来表达内心的恐惧,因此他们一般不会选择欢快的色彩和主题,但是后来随着艺术家们的不断发展,表现主义逐渐成为一切表现内心感情的艺术代名词,它代表着画家们突破事物表象而凸显其本质,突破对人的行为的描写而深入其内在的灵魂,突破对暂时性现象的描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等。表现主义用颜色和狂乱的线条来表达自我,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就是如此,他认为仅用颜色和形状就可以传达艺术家的感觉和情绪,由此,他转向了抽象主义的范畴。抽象主义更是一种自由发展的画派,画家们想要探索并进行绘画形式的实验,他们认为作品和形式本身就可以成为题材,他们希望创作充满感情和表现力的作品,同时强调画作创作过程的自发性。这是首次在美国兴起的艺术运动,它标志着在此后一段时间里,西方现代艺术的中心终于从巴黎转移到纽约。抽象主义的艺术家们会在巨大的画布上进行创作,他们甚至发明了新的滴落画法,即把画布铺在地面上,运用颜料滴落的方法,强调创作的随机性。这种做法看起来有些太随意了,甚至有人会批判这根本不算什么艺术,但是正是波洛克(Pollock)开创的这种画法成了抽象主义的主要表现方式。他们笔触自由,奔放大胆,桀骜不驯。以波洛克为代表的抽象主义画家认为,绘画有它自己的生命,而他们只是力求让这种生命出现,因此,在抽象主义的画作中总是充满着一种纯粹的和谐。随着抽象主义的兴起,西方艺术中心的转移,美国人民终于开始发挥出他们向往自由的天性了。波普艺术,又称为流行艺术(Pop Art)开始出现在美国的大街小巷,这是在美国现代文明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其灵感来源于流行文化,包括流行音乐、电影、漫画、通俗文化产品和广告等,他们把熟悉的日常物品拿来创作,直接打破了高雅和低俗文化的区别。其实,所谓的“波普”也是英语中“棒棒糖”(Lollipop)的一个简化的口语词,也可以指酒瓶或可乐瓶开启的声音,不论是哪个,波普艺术都带着一种轻松娱乐的享受感,与之前的流行艺术不同,波普艺术真正实现了让所有人都能接触到艺术这一使命,我们经常能看到的一系列名人头像,例如《玛丽莲·梦露像》,就是出自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之手。
《玛丽莲·梦露像》
新现代主义首先诞生于现实问题最多的德国,艺术家们用粗砺、原始的笔触,依靠扭曲和疯狂的人物形态,借鉴报纸、神话中的各种资源,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力量,他们并不是直指政治或战争的惨状,而是用一些抽象的表现形式,甚至是卡通般的画法,用一丝黑色幽默,微妙地涉及了国家与政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分裂为东德与西德,这种现实的分裂给人们带来了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人们对自己的身份认知产生了怀疑。随着科学上的巨大进步,人们开始怀疑过去已有认知的真理性,同时也开始意识到科学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生活的复杂性与艺术互相碰撞,这就是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后现代主义画家们结合了大量的科技手段,比如他们将一些照片用创作的形式重新呈现,或者是通过对一些摄影照片直接进行变形处理,表现出一种模糊又浑然一体的风格。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现代人又产生了新的焦虑,包括社会压力、国际局势、恐怖主义、女权问题等等,这些都在现代艺术中有所反映,宽松的政治环境也使得艺术家们得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时至今日,可以说只有你想象不到,没有艺术家们做不到的艺术风格,在多样性和多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艺术家们最为关注的,还是他们那越发躁动和焦虑的内心。图伊曼斯(Tuymans),当代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创作了一大批内容题材极其丰富的画作,从羁于纳粹毒气室的紧张痛苦的图像,到日常花卉的平平无奇的再现,这些抽象化的图像带着几乎病态的色系,表达了作者心中的不安和冷漠感,似乎在诉说着现代人的内心。
图伊曼斯的作品
现代艺术并不是一种终结的陈述,而是一种对绘画的证明。艺术家们一方面试图造就艺术的存在,一方面又质疑这种存在的本质。这就是这个时代能给艺术带来的最好,也是最坏的结局。艺术陷入了被质疑与自我质疑的循环,艺术家们也面临着更多的焦虑与不安。但是我们回顾这些天来所看到过的艺术历史就会发现,从始至终,艺术都只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表达方式。关于《艺术的故事》到此就结束了。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我是屡之者。汤伯利天价“涂鸦”里的秘密_环球人物网 - 有温度的人物网站
国家一类资质
中央新闻网站
汤伯利天价“涂鸦”里的秘密
站在自己画作前的汤伯利。
人物简介:汤伯利,《纽约时报》评出的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当代艺术家。1928年出生于美国莱克星顿。2011年去世。
&艺术有时美不胜收,有时神秘莫测,已故美国艺术家汤伯利的画作《黑板》无疑属于后者。
在2015年年底的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汤伯利的《黑板》拍出了7053万美元(1美元约合6.58元人民币)的高价,不仅打破了其个人作品6090万美元的拍卖纪录,也成为2015年苏富比的最贵拍品。
2015年年底,《黑板》拍卖现场。
用幻象来代替图像
在普通观众眼中,《黑板》不仅&其貌不扬&,简直就是&小儿科&。它仿佛只是在黑板上漫无目的地画了6行连续的圈,就像小朋友的涂鸦一样。但正像许多抽象派作品一样,它的妙处不可言说,欣赏者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感受不同的内心震撼。
苏富比拍卖行在其网站上是这样介绍《黑板》的:&它的原名是《无题》,是画家1968年在纽约创作的。他在灰色的画布上重复使用简单的图线,以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捕捉了空间与运动,想要表现一种简单却难以名状的情绪&&&
作品呈现出在黑板上涂鸦的效果,因此被人们称为《黑板》。其实它不是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来的,而是用油彩和蜡笔在灰色的油画布上画出来的。
这幅画的创作方式也很特别:汤伯利坐在朋友肩上,让对方随意晃动,然后他顺势在画布上涂写。除了这幅作品以外,汤伯利还创作了其他几幅类似黑板风格的画作,但这一幅是最大的(172.7 cm& 228.6 cm),也被认为是最棒的。
《黑板》可以说是汤伯利一贯风格的极端化。这位集画家、雕塑家和摄影家为一身的艺术家,与贾斯珀&约翰斯(Jasper Johns)、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一起,被认为是二战后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与另外两位艺术大师不同,汤伯利总是把想要画的主题处理成简单的线条,涂鸦一般恣意奔放,又带着神秘气息。用艺术家叶永青的话说:&汤伯利通过看似重复的线条,以一种姿态性的运笔,描绘了一种对神秘的解构。在欣赏他的作品时,用&幻象&代替&图像&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在熄灯后摸黑创作
艺术圈中流行一句话:&有时候人们需要借助一些帮助才能认识一件伟大的作品。&对汤伯利的画作来说,这些帮助性的线索隐藏在他的人生经历中。
日,汤伯利出生在美国莱克星顿,出生时的名字是小埃德温&帕克&汤伯利。他的父亲曾是美国职业棒球联盟芝加哥白袜队的投手,因为崇拜另一位传奇投手赛科龙&扬(Cyclone Young)而给自己取绰号CY,日后汤伯利索性把它当成自己的名字&&CY&汤伯利。
从小,汤伯利就喜欢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12岁时师从一位西班牙画家学习画画。1948年,20岁的汤伯利进入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学校学习,次年又去了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在那里,他遇到了另一位画家罗伯特&劳森伯格,后者建议他到黑山学院学习。
黑山学院创立于1933年,位于北卡罗来纳州艾西维尔市,堪称美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传奇。它位置偏远、规模不大,只存在24年就解散了,却培养出美国艺术界许多大师级人物,其中包括罗伯特&劳森伯格和德&库宁这两位抽象表现主义巨匠&&前者是美国波普艺术的先驱,也是对当代中国画家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之一,1985年他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直接促进了&85新潮&的发展;而后者被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理念颇为激进。
汤伯利为卢浮宫创造的屋顶壁画。
汤伯利在黑山学院里尽得抽象表现主义真传。1951年,他在芝加哥举办了第一个个人作品展,成功跻身新锐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行列。
1952年,汤伯利在一份奖学金的资助下,与罗伯特&劳森伯格结伴到北非、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旅行。这次旅行似乎重新唤醒了他对古希腊、罗马的兴趣,并发现了欧洲大陆的艺术魅力。
从欧洲回来后,汤伯利一度改变了人生轨迹&&1953年11月,他应征入伍,一直服役到1954年8月。
军旅生涯的后半段,汤伯利在五角大楼从事密电翻译任务。为了当一个称职的军方译码员,他练就了一手速记功夫,能快速破解密码电报内容并传出信号。据说,他经常在熄灯后摸黑创作,尝试着不用眼睛而是用手和心灵作画。有人评论,汤伯利信手涂鸦的画风与这些训练密不可分。此后,他还在一所学校教了一年书,然后去了纽约,混迹于当时的艺术圈。
但魂牵梦萦的欧洲一直召唤着汤伯利。1957年,他去了意大利,并定居下来。1959年与意大利艺术家弗朗切蒂结婚。
从新老帝都汲取养分
许多艺术评论家认为,汤伯利继承了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逊&波洛克的衣钵。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是二战后美国兴起的一种绘画流派。这一流派突出即兴创作,艺术家通常不拘一格地使用刷子、棍子、喷筒甚至扫帚等工具作画。画面上通常没有什么具体的物象,但是线条、色彩、符号等零星元素中就能流露出强烈的情绪、力量和主题。
这派的代表人物杰克逊&波洛克1947年曾有过一场创作秀,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他把画布摊在地上,自己拎一罐颜料,抓一把刷子走上画布,将颜料滴、洒或甩在画布上,创作出色迹纵横、颜料飞溅的画作,成为抽象表现主义的经典作品。
汤伯利的抽象画。
从这个角度来说,汤伯利的作品的确有着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色彩。他喜欢使用貌似无意义的几何图形或线条,偶尔还会借用古代诗歌的只言片语,这些晦涩的画面充满了稍纵即逝的寓意和自在的情绪。但他似乎又有意和这个流派保持一定距离,半辈子都住在意大利,作品风格也将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和波普艺术兼收并蓄,自成一派。
欧洲大陆为汤伯利提供了思想的沃土和灵感的源泉。艺术史专家认为,当年汤伯利从纽约移居罗马,其实是从一个新帝都逃到了一个旧帝都。二战后美国与欧洲的力量此消彼长,美国人用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撼动了欧洲艺术中心的地位。与古典的欧洲相比,美国艺术更加恣意、突兀且粗糙,但充满了自由和表现力。但汤伯利似乎更加留恋欧洲。在古罗马的废墟中,在悠久的历史中,他找到了无尽的灵感。
有评论家认为,在西方艺术界慨叹&绘画已死&的时候,汤伯利用自己的画笔撑起一片天空,留给世人宝贵的艺术财富。
在意大利生活期间,除了绘画以外,他还广泛阅读。希腊语、拉丁语和英语读物他都涉猎,因此在绘画中需要借助文化元素时他能够信手拈来。例如从2005年开始,他以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为蓝本创作了8幅系列画作;而在他的另外8幅作品中都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名字。
汤伯利打破了油画和素描之间的界限,用潦草的笔触挑战了当代艺术的理念。&他大气、令人信服的史诗般作品,谜一般的颜色和让人眩晕的空间感,讲述了性、死亡、历史和欲望等恒久主题。&但是对普通观众而言,汤伯利的作品确实不大好懂。有人曾评价说:汤伯利的作品在艺术家中有影响力,在评论家中有争议,对普罗大众则构成了挑战。
&粉丝&为作品献吻
在艺术品拍卖场上,汤伯利的作品一直是抢手货,每每以数百万美元的价格成交。1988年,他曾获得日本皇家世界文化奖,这是日本最高艺术奖项;2001年,他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2010年,他还应邀为巴黎卢浮宫创作壁画,成为1950年后获此殊荣的第三人。顶级画廊高古轩慧眼识珠,代理了汤伯利的许多作品。有一种说法称,高古轩2007年在罗马开了一家分店,就是为了接近住在罗马城外的汤伯利。
汤伯利的作品《玫瑰》。
由于过分喜爱汤伯利的画作,有的&粉丝&还因此惹上过官司。2007年,30岁的法国女画家兰迪&萨姆亲吻了汤伯利的一幅画作,并在雪白的画布上留下了清晰的口红印。结果她被控&破坏艺术作品&而出庭受审。展览主办方朗贝尔收藏公司一位负责人认为,萨姆的行为是对艺术家知识产权的侵犯。这幅画作价值约200万欧元(1欧元约合7.11元人民币)。萨姆在声明中表示,她的这一吻是&因受艺术的感染&而做出的举动。但原告律师称,&爱需要双方的同意&。最后萨姆向这幅画的主人支付了1000欧元的罚款,向画廊支付了500欧元,向汤伯利支付了1欧元。
汤伯利不喜欢抛头露面,很少接受采访。他喜欢和朋友们泡在一起,在朋友们眼中,他性情幽默、顽皮。可他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就极为投入,&画完一幅作品后,我通常会在床上躺一两天&。1994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发誓如果有机会重新来过,我将只画画不展出。等我死后,他们爱怎么评价都行。&他曾自我评价那些涂鸦:&涂鸦是线性的,但在我的画中它更抒情。&
晚年,汤伯利饱受癌症困扰,一直到2011年去世。高古轩画廊的掌门人拉里&高古轩无比悲痛地说:&艺术世界失去了一个真正的天才,一个真正原创的艺术家&&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将不会看到这样天赋惊人的艺术家了。&
责任编辑:周润丰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据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领导地外生命搜寻项目的科学家称,人类...
阿联酋近日公布了其在火星上种植棕榈树和草莓的计划,并宣布预计...
谷歌今天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对AMP(加速移动页面)进行改版,更...
印尼通信部长周四向在该国运营的谷歌以及Twitter、Facebook等社...
友情链接: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追忆波洛克的艺术狂人之路
杰克逊&波洛克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迅速成名,刮起了一阵波洛克热潮。上世纪40年代,一位富有的女继承人救助了这位当时穷困潦倒且酗酒的艺术家。如今这两人&重聚&于盛大的威尼斯双年展,揭开这位美国最尊贵的艺术狂人之谜。
在1946年拍摄的黑白照片中,佩姬&古根海姆和杰克逊&波洛克两人在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巨型抽象主义画作前合照,两人姿势别扭。古根海姆两手各抱着一只胖嘟嘟的小狗。波洛克阴沉着脸,看着古根海姆手中的狗,这是他仅有的穿西装照。
古根海姆上世纪40年代末居住于威尼斯大运河尾端的韦尼耶&莱奥尼宫(Palazzo Venier dei Leoni),如今是古根海姆博物馆,收藏了她令人惊叹的艺术藏品,两人的相遇在这里又一次上演了。本周初,一架满载着珍贵大型藏品的游艇沿着运河驶往古根海姆博物馆。波洛克的画作《Mural》也在其中。该画作宽5米,高2.5米,是一幅让波洛克一举成名的作品,并且也成为现代艺术的开山鼻祖。而古根海姆对艺术巨大的热情也促成了这幅作品的诞生,如今这幅画作将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展出,可以说是两人精神上的一次重逢。这幅作品也是古根海姆博物馆波洛克传世藏品的一部分。
《Mural》 是融合了形形色色的世界,充满文化的善感和原始的能量。
图注:杰克逊&波洛克的巨作《Mural》创作于1943年,采用油画和酪蛋白颜料。
二战初,古根海姆出生于纽约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古根海姆家族,其童年时因父亲在泰坦尼克号事件遇难而蒙上阴影,那时候许多艺术家都在纳粹追捕下逃命,而古根海姆就疯卖这些艺术家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她派遣船只驶往当时被纳粹占领的法国,带回许多超现实主义作品,还有一位真正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马克斯&恩斯特。古根海姆从盖世太保手中将其救出,并和他成婚,后来在1943年与他分开。
波洛克是一名潦倒的毫无希望的艺术家,在纽约苦苦挣扎讨生计。因为对酒精依赖和抑郁症,他不符合服兵役的身体健康条件。波克洛在青少年时就开始在纽约酗酒。他家世代为农,极其贫困,无依无靠,连名字都不是自己的-他的父亲在小时候是被领养的,或者是被人贩子贩卖的,养父养母是一对叫波洛克的农民夫妇,他们对待波洛克的父亲像奴隶一样。奇怪的是,这位父亲的儿子们,包括大儿子查尔斯和杰克逊&波洛克都想成为艺术家。而其中后者更胜一筹。
在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幅查尔斯为杰克逊在1935年绘的画像,画像中杰克逊穿着牛仔裤和背心马甲,正在玩五弦琴,就像是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小说中描绘的善良、质朴的底层人或者像一位蓝草音乐家-经济大萧条时期的音乐家,创作哀伤美国的歌曲。在这里展出的查尔斯画作更加具有现实主义,缺少创作性,而杰克逊早期的画作就像是对一个陌生国度的描绘。他的画作《西进》(Going West)极具超现实主义感。一列幽灵马车在一轮妖冶的月亮下驶向沙漠。此次在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展览为我们首先揭秘了关于杰克逊&波洛克的才能之谜:他的兄弟查尔斯非常努力,但是杰克逊早期的作品比查尔斯更有功力。
当巨幅画作《Mural》展出时,我们可以探索到更多秘密。波洛克把这幅作品交给佩姬&古根海姆在上世纪40年代创立的20世纪艺术画廊时,古根海姆本人对其嗤之以鼻。她的顾问皮特&蒙德里安让她再仔细看看。后来她为波洛克在自己画廊进行个人展,展览中有许多关于一个神秘女人的形象,这是波洛克在模仿自己的偶像毕加索,古根海姆还委托波洛克为她在纽约155东大道,61号的联排住宅创作壁画。
《Mural》这幅画出现在每一本关于当代艺术历史的教科书中,它标志着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但是这幅艺术作品却难以一览真容,古根海姆在1951将其赠与爱荷华大学后,它很少在外展出。不仅如此,《Mural》是油漆绘作的,磨损严重。
这幅作品将在今夏举行的威尼斯双年展开展之前达到威尼斯,这无疑是这幅大师级作品的重生。盖蒂保护研究所已经对它进行了完美的清洁和修复。你将看到迸发的活力,席卷画面的红色,黄色,蓝灰色和棕色,这些颜色纠缠在巨幅的画布上,就好像是一场草原上的风暴将所有人畜摧毁,而波洛克也摧毁了原有对艺术的定义。
波洛克的遗孀艺术家雷&克拉丝纳(Lee Krasner)回忆说,波洛克在创作《Mural》前,对着空白的画布思考了许久,几乎被焦躁感所桎梏,突然他就在一个晚上,完成了整个绘画。她的叙述夸张化了。修复员发现这幅作品有许多层次,这证明波洛克创作了几周或者几个月,才完成。
另一个传闻就是这幅作品因为与古根海姆的大厅尺寸不符合,所以她的朋友马塞尔&杜尚将其裁减了。这也仅是个传闻-修复人员没有发现任何修改的痕迹。
修复人员唯一不能验证的就是最具戏剧化的传闻,据说在《Mural》完成,被展示在古根海姆的别墅中后,波洛克在古根海姆的一场派对中,走到她的壁炉旁,对着壁炉撒了一泡尿。有些人还说他那时是全裸的,如果这个传闻是真的,他的行为就与《Mural》展现的狂野一样。
在此之前,在欧洲人们就进行过抽象主义画作的创作。但是瓦西里&康定斯基和蒙得里安( Mondrian)创作的抽象主义画比起这幅狂野的《Mural》更加端庄。《Mural》中,波洛克在创作的无数扭曲线条上又用了滴画法,泼洒了明亮的颜料。波洛克的滴画法就始于这幅作品,同样还有他关于大幅画作的绘画风格。就像支持波洛克的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说的,《Mural》不是在画架上创作出来供观赏的作品,它的出现使得那些小幅的欧洲绘画过时,它是一幅让人用心接纳的作品。它把你吸引住,让你融入其中。它本身尺寸比你大,感觉无穷无尽-如果画布无限放大,那么其中的纹理就像会旋转一样。
这幅作品现在非常脆弱。古根海姆博物馆也修复了1947年波洛克创作的《炼金术师》(Alchemy)。因为《炼金术师》也极其脆弱,所以不能离开威尼斯出外展览。
20世纪当代艺术展馆已经成了过去式。《Mural》也走过了72个年头,但是它仍包含了当代艺术的内涵:它的绘画形式以及艺术形态没有极限的感念。(尚智)
相关资讯Related
日本SANAA建筑事务所日前在竞赛中胜出,将主持设计布达佩斯国家美术馆-路德维希博物馆。经过第二轮的技术和资金磋商,最终SANAA将独自担纲此次设计。
好莱坞明星布拉德·皮特忙里偷闲,趁着Netflix电影《战争机器》(War Machine)拍摄期间在柏林的画廊闲逛,据说还花了不少钱扩充自己的收藏。
从前啊,有十个狗男女,他们爬到一座大山上,想跟这座大山发生点儿关系,后来还让这座大山增高了一米,这和另一个愚公移山的故事截然不同,后来神山生气了,把这十个狗男女变成了猪。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对一个馆藏系列展开了调查。主题为:从甄选的来自杰克逊·波洛克的50件作品中研究其自上世纪30年代起,至1954年逝世那年之间的作品演变。
迁徙与融合,是历史长河的持久命题,是一幕幕重复上演的悲剧,也是充满未知的过程。以全球化的世界为平台,当代艺术同样关注、关心、呈现着这历史的瞬间。
11月22日,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历经半年长跑落下帷幕,今年的双年展总参观人数达500,875人次,比2013年增长5.45%,日均接待参观者2899人次。
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正式开幕并对公众开放,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和中国馆“民间未来”的主题在本次展会中呈现出了中国当代艺术应有的尺度和思想性。
22ArtReview公布2015年“艺术界最具影响力百人”的榜单中,豪瑟&沃斯画廊的拥有者伊万与曼努埃拉·沃斯却在位居榜首,被认为是今年当代艺术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名画收藏,是亿万富翁们的狩猎游戏。他们以资本为赌注,以眼光为武器,凭艺术之名豪掷豪买。而被卷入市场的作品们,也一次次在换手交易中刷新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天文数字。
这位既向古典传统开战,又与现代潮流交火,始终表现“个人的孤独状态”的艺术家,以一生的固执与坚守,赢得了众多艺术家的尊敬。
许戈辉:从男人到女人,从无氧工作到有盐生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波洛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