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对生活的影响喝茶的需求有多大大

茶文化的兴盛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浙江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茶文化的兴盛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摘要】:
文化是人和社会创造的精神成果、观念系统,同时又是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能动力量。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对自身的不断超越,文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出现了一股文化研究的热潮。由于东亚地区现代化的成功以及西方文化价值观所带来的社会发展的弊端,人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得到提倡与弘扬。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其形成与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有过辉煌灿烂的时刻,也曾日趋式微。而在当今社会,在提倡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下,茶文化又一次得到了兴盛与弘扬。
本文试图分析茶文化这种文化形式为什么会在当今社会兴盛与发展,它对当今社会的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途径,并对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情况下茶文化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论文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二、三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文化的一般形态和功能,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及其现代价值进行了阐述。认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1、可以应对西方的“文化入侵”,建立文化自信。2、是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起点。3、对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接着,论述了中华茶文化的内涵和形式,包括对茶文化的定义、体系、性质、特点、精神内涵的阐释。指出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为入世精神、乐道精神、和合精神。
第二部分为第四章,主要从茶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对茶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发展动因、表现形式、对社会的作用进行分析,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茶文化对社会生活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第三部分为五、六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首先列举了茶文化在当代社会蓬勃发展的具体体现,并从茶道、茶德精神的新发展、饮茶技艺---茶艺的创新与发展、茶馆文化的新发展三方面论述了茶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接着分析了社会文化热潮的兴起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现代生活对茶文化的客观需要;文化促销茶叶的需要是茶文化兴盛的原因。然后,着重从茶文化对茶业经济和对人们社会生活的作用两方面论述了茶文化的兴盛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茶文化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主要为:名优茶产业的发展;茶馆业的复苏及茶叶消费量的上升;茶
文化旅游的发展;茶业会展经济的蓬勃发展;茶饮料行业的快速成长;茶医药保
健业的兴起等。茶文化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为: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交往;诗化人们生活,为人们提供高层次的精
神享受;提倡清廉俭德、倡导社会风气的好转;以茶为媒,扩大对外交流五
第四部分为第七章,对茶文化的发展进行了思考,认为茶文化是一种很有
生命力的文化。茶文化包含“人文精神”与“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实质相同,茶
文化是东方哲学和智慧的体现可成为文化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最后提出有关茶文
化发展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3【分类号】:TS97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苗艳凤;关惠元;陈玉龙;;[J];包装工程;2011年04期
苗艳凤;陈玉龙;;[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1年08期
陈超;;[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陈野;;[J];浙江学刊;201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伟华;[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董飞;[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舒露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孟丹;[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练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邱恋芳;[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邓敏;[D];南昌大学;2012年
吴启桐;[D];延边大学;2012年
张岳;[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张琳;[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段建军;[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徐永成;[J];中国茶叶;1996年05期
王承舜;[J];中国茶叶;1997年04期
周红杰,高泽科,秘鸣;[J];中国茶叶;1998年01期
杨国茂,余月根;[J];中国茶叶;1999年06期
徐南眉;[J];中国茶叶;2001年02期
吴永福,汪一飞;[J];中国茶叶;2001年06期
童启庆;[J];茶叶;1997年02期
桂平雄;[J];茶叶;1997年03期
潘根生,朱晓玲;[J];茶叶;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谦干;[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陶德臣;;[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汪辉煌;;[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6期
朱世桂;房婉萍;张彩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李福全;杨主泉;;[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钱树伟;鲍捷;刘丽;何曙生;罗治得;;[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胡赛强;;[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倪倩;佟玲;李文博;高钧;王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黄艳;成浩;;[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张鹏飞;;[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翠玲;;[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林畅;庄佩芬;黄娇娣;;[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徐延辉;;[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茶茶;;[A];湖南省茶叶优势区域建设会议暨湖南省茶叶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贺益娥;刘仲华;;[A];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龚仕斌;马进福;;[A];《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龚仕斌;马进福;;[A];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宁本涛;李雪峰;;[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马燕;;[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行龙;胡英泽;;[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建营;[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杨玲;[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孙峰;[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杜运辉;[D];南开大学;2010年
陈红娟;[D];南开大学;2010年
王国保;[D];浙江大学;2010年
李世玉;[D];浙江大学;2010年
王秀萍;[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陈勇军;[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罗昔明;[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闫娜娜;[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党凤花;[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石洁琼;[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杜全伟;[D];湘潭大学;2010年
吴奕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赵琳琳;[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刘伟华;[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曹浩明;[D];苏州大学;2010年
郭东旭;[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王军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世桂;房婉萍;张彩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徐晓村,王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刘晓琴;;[J];商业研究;2007年03期
陈长虹;孔艳平;宗娟;付宏伟;;[J];包装工程;2008年08期
黄旋;陈巍娣;;[J];包装工程;2009年01期
段海燕;乌力吉;;[J];包装工程;2009年11期
王书万;赵冀;黄晓波;;[J];包装工程;2010年14期
钟玲;;[J];包装工程;2010年16期
苗艳凤;关惠元;陈玉龙;;[J];包装工程;2011年04期
朱自振;;[J];中国茶叶;197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萌山;;[A];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孙景淼;;[A];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温长路;;[A];第四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暨第二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C];2010年
梁似瑛;;[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0年
海葆;;[A];2001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1年
黄志根;;[A];2001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1年
张怡;;[A];茶香铺就成长路——小茶人十周年纪念册[C];2003年
史建宏;;[A];茶与健康生活主题征文选[C];2004年
郑乃福;;[A];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黄志根;;[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潽恋;[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刘朴兵;[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买提库尔班·买吐迪;[D];新疆大学;2007年
朱海燕;[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马晓俐;[D];浙江大学;2008年
苏诺;[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梁劲锋;[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沈再新;[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林文雄;[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智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刘晨霞;[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桑玉昆;[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常宝;[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康瑾娟;[D];宁夏大学;2003年
张琳洁;[D];浙江大学;2004年
央倩;[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陈俏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曹娜;[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罗娇;[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力群;;[J];大众文艺;2011年17期
苗艳凤;陈玉龙;;[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1年08期
陈于书;邱恋芳;;[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年10期
刘年元;罗金波;;[J];湖南林业科技;2013年02期
赵淑萍;;[J];农业考古;2013年02期
沈丹阳;刘毅;沈化林;郭洪武;;[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年10期
陈雅男;本刊资料库;;[J];现代装饰(家居);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卫英;[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邱恋芳;[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施并塑;[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毛祖法,陆德彪;[J];茶叶;1997年01期
王询;[J];财经问题研究;1997年02期
黄继仁;[J];茶业通报;1998年02期
刘雪莲;[J];东北亚论坛;1998年01期
戴艳军,王卫,房宏君;[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王学鸿;[J];东南学术;1998年04期
叶宝存;[J];福建茶叶;1997年01期
郭雅玲;[J];福建茶叶;1997年01期
喻晓;[J];国际观察;1999年02期
忻炯俊;[J];国际观察;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走向世界;2008年01期
张丽娜;;[J];科技信息;2009年32期
张松韬;;[J];农业考古;2010年05期
支康■;[J];中国食品;1990年05期
王雨生;;[J];茶叶通讯;1992年03期
卢祺义;[J];农业考古;1994年04期
吕维新;[J];农业考古;1995年02期
丹下明月;[J];农业考古;1995年02期
丁文;[J];农业考古;1995年02期
刘祖生;[J];茶叶;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双;;[A];上海市茶叶学会年度论文集[C];2008年
史建宏;;[A];茶与健康生活主题征文选[C];2004年
景迪云;;[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3:茶与茶道的科学研究[C];2007年
朱自振;;[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3:茶与茶道的科学研究[C];2007年
徐永成;;[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集()[C];1998年
黄志根;;[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0年
关剑平;;[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3:茶与茶道的科学研究[C];2007年
江平;;[A];2001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1年
张怡;;[A];茶香铺就成长路——小茶人十周年纪念册[C];2003年
卢祺义;;[A];上海市茶叶学会年度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孙建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朱良民 孙开明;[N];青岛日报;2009年
李伏才;[N];益阳日报;2010年
严一平 ;[N];中国文化报;2005年
李汉勇;[N];云南日报;2003年
安阳霞;[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龙军;[N];中华读书报;2008年
殷元元 实习生
鲁小燕;[N];黄山日报;2009年
唐俊博;[N];陕西日报;2010年
宋景;[N];雅安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秀萍;[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刘章才;[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章传政;[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朱海燕;[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李幸哲;[D];浙江大学;2012年
丁氏碧娥(释心孝);[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陈江;[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金珍淑;[D];浙江大学;2005年
唐晨光;[D];南开大学;2001年
毛勒堂;[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晓琴;[D];浙江大学;2003年
杨晓华;[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高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孟丹;[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李晓雪;[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卡丽比努尔·买合木提;[D];新疆大学;2012年
高文文;[D];南昌大学;2013年
鲁霖珊;[D];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
马崇坤;[D];延边大学;2010年
鲁烨;[D];江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喝茶叶水对肝脏有什么影响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喝茶叶水对肝脏有什么影响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但以茶醒酒一直是个争论的话题。酒精对心脑血管有强烈的刺激性,排除体外。但由于茶叶中的茶碱会刺激肾脏加速利尿作用,由血液输入肾脏,使肾脏负荷过重,由于排水过速,造成排尿过多古代就有茶解酒毒之说。而浓茶也同样具有兴奋心脏和大脑的作用。因此有人认为;同时由于体内水分减少,形成有害物质的残留沉积在肾内:喝茶解酒只会“雪上加霜”。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酸再水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采纳率:8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茶文化及对现实生活的影响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茶文化及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现实生活文化显现比比皆是,例如:茶文化,敦煌文化,奥运文化,篮球文化,戏曲文化,电影文化等等请选择一种,分析它对你的影响
我有更好的答案
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英国的茶文化对于生活中的影响
英国的茶文化对于生活中的影响
挖掘新鲜事儿
约17世纪,中国茶叶正式通过葡萄牙和荷兰的贸易进入欧洲市场,众多的西方国家加入到茶叶消费的行列中,其中包括英国。英国的茶文化根植于本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受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并在形成过程中借鉴了亚洲国家饮茶的经验,历经四百多年的积淀最终形成独特英国茶文化。随着茶在英国社会迅速普及,影响到了英国的经济构造,国民的生活方式,国民殖民政策,绅士风度和国民精神等社会方面。
英国人饮茶始于17世纪初,18世纪时大众化茶馆林立饮茶普及各阶层。在英国人的生活里,茶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一日饮茶数次。如晨起时的床头茶,早餐时的早餐茶,上午午休时的上午茶,午餐时的午餐茶,下午工休时的下午茶,晚餐时的晚餐茶等。 (一) 英式早茶
英国人在晨起时要饮“早茶”,又名“开眼茶”,即Early morning Tea ,有时在早茶之前还会有 “床头茶”,即清晨一睁眼靠在床头就能享受的茶。而早茶主要是以红茶为主要饮料,是英国当家招牌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集浓郁和清新于一体,色泽和口感都相当出色。正统的早茶要精选阿萨姆、锡兰、肯尼亚等地红茶调制而成,因此早餐茶的口感来自锡兰、浓度来自阿萨姆、色泽来自肯尼亚,可见英国人的早茶还是相当讲究的。 (二) 英式上午茶
这是最不为外人所知的英国饮茶习惯,又称为“公休茶”,大约持续20分钟。英国人在上午11点,无论是空暇在家享受生活的贵族还是忙碌奔波的上班一族,都要在这一时间休息一会儿,喝一杯茶,即早上十一点时的便餐,所以上午茶可以看成是英国人工作间隙的一种很好的调剂方式。总体说来,上午茶由于客观条件的约束,不可能很繁杂,所以成为英国茶中最简单的部分。 (三) 英式下午茶
英文名称Afternoon Tea ,下午茶才是真正意义上英国茶文化载体,因为历史上不曾种过一片茶叶的英国用从中国的舶来品创造了自己优美独特的饮用方式和内容,赋予饮茶以新的文化内涵。英国茶正是凭借其内涵丰富、形式优雅的“英式下午茶”--红茶文化享誉世界,如今世界各地都对下午茶青睐有加,而“英式下午茶”更是成为英国人典雅生活的象征。下午茶的专用茶源是大吉岭茶、伯爵茶、火药绿茶或者锡兰茶等传统口味的纯味茶,若是选择奶茶,要求先倒入牛奶再放茶水。 (四) 英式晚餐茶
英语中俗称High Tea ,也有认为它仍是下午茶的一种,但是严格意义上按照时间划分,我觉得还是应该有所区别,因为晚餐茶进行时间是在傍晚6 点,并且把茶与晚饭合并到一起吃喝,具有更多平民化的色彩和习惯,餐桌上的佐料也不是很讲究,多为面包、奶酪、鱼肉等,所以High Tea 实质上没有比下午茶高档的涵义,很少有人充分关注。 近代研究发现,经常饮茶可提神醒脑。茶叶中合有5 %左右的生物碱,其主要成分是咖啡碱,这种咖啡碱在泡茶时方约80 %可溶进水中,饮用后能兴奋神经中枢,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心脏功能,并能促进胃液分泌,助消化,解油腻,还能加强横纹肌的收缩功能,因而能使人解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所以营养学建议人们每天坚持饮茶,除了会使人精神振作,精力充沛;此外,经常性地饮茶可以帮助人体脂肪的新陈代谢,提高消化液的分泌,因而有利于降低血压,防止产生动脉硬化。当茶在英国成为一种饮料后,人们就不像发源地中国一样只满足于品茗纯粹的茶汤,英国人非常有创意的在红茶汤中加入糖、牛奶和蜂蜜,有时候甚至是加胡椒、肉桂、威士忌、黄油和鸡蛋等更加奇怪的东西。在英国人的生活中,茶饮料也不再是单纯用来喝的东西,更是富含营养又可以充饥的好东西。在茶水中加入其它物质,是茶消费的一次改革,茶因此变得更加实用。而英国人对中国茶的变革也完成了茶在引进后的本土化,饮茶因此更加普遍。1750 年前后,英国中产阶级黄油烤面包的惯常早餐中已经少不了茶。甚至伦敦城里,仆人们的早餐也已经基本上是黄油、面包配奶茶了。
一个多世纪间,英国成为一个嗜茶的国家,茶几乎变成英国的民族饮料。从17 世纪最初的药品开始,到了18 世纪已然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消费品,女性的极大追捧带来茶消费量逐年增加。消费社会的繁荣反过来提高了饮茶的格调—18 世纪,英国社会出现了专门消费茶饮料的茶园,出现了饮茶必需的服饰与器皿,甚至诞生了茶舞这样的艺术形式。单纯的饮品地位不能说明英国形成了自己的茶文化,这只能说明饮茶开始走入民众的生活,有了广泛的普及性。真正意义上的英国茶文化诞生在19 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下午茶的发明意味着饮茶摆脱了简单的饮食文化地位,逐步成为一种高雅生活的代名词。而成为休闲文化后,饮茶也反过来促进英国社会的消费模式和社会价值发生新一轮的改变。
通俗地说,茶道最表层的含义就是泡茶技艺和品茶艺术,其中以泡茶的技艺为基础,而品茶之所以能够上升到“品”的阶段,就在于可以使泡茶的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甚至可以说到了一种艺术的境界。所以要了解英国的茶道,就必须先了解英国的茶艺。英国的茶艺是英国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英式茶道是茶艺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是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体现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是可以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才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能真正体现英式茶道精髓的也恰恰是英国人对于茶具的要求和基本礼仪的讲究,这也为世人公认,而且英国人提供的这种开放式样的茶道,赋予了茶文化新的生机和活力,其对茶的尊重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东亚的国家。
中国茶叶在英国落户后,产生了一系列传统习俗,形成了具有英国特色的“茶文化”,诸如茶娘,饮茶时间,下午茶,茶馆,茶舞等 (一)茶娘 茶娘这种传统起始于许多年前印度公司一位管家的夫人,当时公司每次开会议事,都有她泡茶服侍并沿袭下来,到20世纪初,东印度公司决定用自动贩卖取代“茶娘”一职时,竟因全英反对而作罢。 (二)“喝茶时间”的形成
喝茶时间起初是雇主让上白班的员工在上午某时间略事休息并供应茶点。有些老板甚至在下午也提供同样的待遇。年,许多工厂农场主认为每天安排“喝茶时间”会养成员工的懒散习惯,想加以废止。但遭到雇员联合抗议而放弃。下午茶则起源于19世纪初,与三明治结合在一起成为英国人每天下午同好友聚首闲谈时的主要饮料和食品,至今不衰(三)茶馆的出现
1864年,当时阿尔莱德面包公司伦敦桥分店的女经理突发奇想,决定在她商店的后面开房一间房间作为公共茶室。她的冒险计划获得巨大的成功,以至于其他出售各种商品的公司很快纷纷效仿,整个伦敦和英国的大城市突然冒出了很多茶室。茶室的流行,吸引了来自各个年龄段和各个阶层的顾客。茶室提供各种热的,冷的,甜的和独具风味的食物以及廉价的茶壶和茶杯,同时还播放音乐以供顾客娱乐。以后,茶馆便在英国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了,而且茶馆竟成为单身女子唯一能公开会晤男友而不被人为伤风败俗的场所 (四)茶舞
伴随着茶馆的风行,茶舞也兴起了。当时伦敦和其它地方兴开的时髦的旅馆,开始在其休息室等场所提供的三道午茶,在哪里弦乐器四重奏和棕庭院三重唱为他们悠闲的顾客创造了一种宁静和优雅的气氛。1913年,午茶增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午茶,吃茶店的时候组织舞会,舞会成为人们喜爱的活动,全伦敦的戏院,餐厅,旅馆都成立了探戈舞俱乐部,开办探戈舞舞蹈班以及举办茶舞舞会,因此舞会成为了一个随处可见的活动。
“茶饮”进入英国是有阶段性的,从最初一种神奇而又充满东方魅力的草药,逐渐成为英国贵族推崇的奢侈享受。随着关税的降低和贸易的扩大,茶饮的消费更加广泛,进入了寻常英国人的生活“, 茶”不再是治病和消遣的代名词,而是成为英国百姓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对英国生活方式的影响
16 世纪早期的英国是一个沉浸在咖啡和酒的国度,虽然隔着英吉利海峡那边的大陆国家已经有了饮茶的消费,是这种新的植物在当时还没有引起英国人的认知。但情况很快就发生了改变,到了17 世纪“茶”开始以作为治疗昏迷、虚弱等病症的药在英国为人使用,游人开始称 赞东方的茶叶是从未有过的有利于健康的天然植物,除了一些特殊的用途外,使用这样的饮品 普遍意义上还可以让人身心平静、消除疲劳,恢复精力。英国的零售商抓住了这一点开始在国内打出广告,吸引人们购买茶叶。伴随茶室的流行,新的娱乐———“茶舞”走进了英国人的生活。全伦敦都在为“茶舞”疯狂,几乎所有的戏院、餐厅和旅馆都成立了探戈舞俱乐部,很多培训班也因此产生,茶舞舞会成为随处可见的活动。饮茶在这一时期被赋予了娱乐的色彩,涉及的社会层面更加广泛,内容上也更加充实,成为融合饮食与休闲双重特质的新的形式,英国式的茶文化更加成熟。20 世纪,茶在英国的地位更加无法撼动,也几乎没有什么负面评价,英国还成立了专门的茶叶联盟,他们公开声明说“每一种茶叶都含有黄酮素,及抗氧化的混合物,这些因素对身体的健康有正面的好处,这些黄酮素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很多威胁我们的疾病,例如癌症和心脏疾病等。每天平均喝3 - 4 杯茶等于吃了8 颗苹果所产生的抗氧化剂。”这就再一次把英国人嗜茶的程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二) 对英国殖民政策的影响
英国茶文化建立在经济的基石上,与国家的殖民是一个有机互动的整体。殖民时代英国的茶叶贸易和消费帮助英国实现早期的原始积累,茶叶贸易创造的财富增加了英国的国家财政,国家的力量又反过来支持海外的茶叶贸易。之后英国的工业文明化过程中,茶叶贸易同样带来巨额利润,成为国家发展强有力的支持。反之,有关茶的商业活动不仅意味着新市场的形成,更重要的意义体现在由此产生的消费观念的变化,正是有了人们观念的积淀,最终使英国茶文化模式走向成熟。因此,英国茶文化与其殖民历史息息相关,具体来说就是茶文化因殖民的推进而演进,在发展中成熟,最后又随着殖民帝国的衰落面临危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英国茶文化的形成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这种文化的力量在数百年的历史中不断影响英国国内的经济运行模式和国家的海外殖民政策,自形成之初就成为英国发展的内在动力,其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 (三) 对英国绅士风度的影响
从时间角度看,英国“绅士风度”的出现要晚于茶文化,但成熟期交汇点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茶文化萌芽于17 世纪,带着早期的贵族传统走进了19 世纪,虽然贵族势力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作用已经逐渐淡化,但在价值观念上留有影响。这一时期英国国内在进行伟大的工业革命,对外的殖民扩张造就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在这一时期 成为社会的主流,民众在消费生活上更加追求实用性与享受性的结合,饮茶伴随着贸易的扩大 成为举国上下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下午茶,在维多利亚时代被自上而下推上顶峰,因此,我们一般认为英国的茶文化真正成熟的时间就是在维多利亚统治时期。原先英国形成的高贵优雅的饮茶方式在这一时期被保留之余还有所规范化。同时,新兴中产阶级成为这一时期推崇饮茶的主流力量,饮茶不再是上流社会或附庸风雅或相互攀比的方式,而是真正意义上进入英国民众的饮食消费生活,进入人们的一日三餐。“联系到茶,它提供给劳动者、男人、女人和儿童一种快捷的、便宜的、温暖而又充满心理满足感的食品,这种食品只需要极少的时间去准备,或者说是在消费一份更加精致的餐点。人类学家麦兹指出,糖可能是导致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之一,因为工厂、血汗工厂和其他机构的工人把茶、果酱和其他甜品当做一种便利食品以及长时间繁复工作或夜间持续劳动后的补充”这不仅仅是世界饮茶历史上的一次创举,也带来了一场新的消费革命。因此我们说19 世纪的英国茶文化既承载了传统的贵族气质,又体现出资产阶级的实用性,两者的结合让英国有别于东方杨柳清风式的茶文化最终形成。 (四) 对英国民族精神的影响
在人们的饮茶生活中渗透出来的矜持庄重、谨慎认真以及细致耐心的特点都是英国民族具有代表性的特质。此外,高雅的下午茶文化也体现出英国民族的自我优越感,一种凌驾于其他民族至上的快乐。具体来看,英国茶文化对其民族精神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消费心理几个方面。 1. 茶文化蕴含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英国茶文化源自东方,但在接受的过程中由消费群体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除了将茶饮纳入日常的饮食结构体系外,英国人还开发出集体茶会、茶舞这样的娱乐休闲生活方式来丰富自身茶文化的内涵。但从本质上看,英国茶文化主要还是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注重自我的满足和家庭生活,这就体现了英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也是英国民族精神最大的特点之一—以个人为中心,保持独立、内敛和安静的气质。具体分析英国茶文化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它是非常注重规则和遵循传统的,体现上流生活高雅性的同时更代表了个人的修为与涵养,这些特点都综合反映于英国的民族精神中—即保守、认真和追求体面,喜欢固有的生活方式而不乐于改变习惯或接受未知的新事物,反过来这种性格特点又进一步巩固了英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 2. 茶文化的社会伦理意义
英国茶文化体现出了近代开始的女性解放思潮。从英国茶文化的内容中就可以看出女性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英国王室中最早倡导茶饮的是凯瑟琳皇后,之后的玛丽和安妮的推广作用不容忽视,第7 世贝德福德公爵夫人安娜更是下午茶的发明人,而维多利亚女王对饮茶的热爱使其成为“下午茶”的代言人。到了19 世纪中叶,女性在饮茶生活中的地位已不可撼动,从家庭茶会开始女性就主导着饮茶生活,母亲在家庭饮茶中扮演绝对的主角,只有她可以为其它家庭成员斟茶,餐点的准备和餐厅的布置也由其一手包办。之后,由女性率先发明了茶室,女士们广泛地开展有关茶的一切活动,创造出更加丰富的休闲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广和传播了茶文化,反过来也使英国茶文化中的女性色彩更加浓重。总之,英国茶文化的流行推动了女性生活的社会化,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女性也成为英国茶文化成熟和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 3. 茶文化对大众消费心理的影响
英国的茶文化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民族精神的务实性体现其中,人们是在餐桌而不是茶案上饮茶,饮茶的同时还要配以茶点,这体现出饮茶包含于饮食结构中的特点;另一方面,当人们的生理需求得以满足后,消费心理就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而是上升到了更高的文化消费阶段,这时的茶文化体现出了对精致生活地追求,不仅茶具的选择要求华丽高贵,饮茶环境也必须布置得相当考究,这时茶的意义就超越了单纯“饮”的价值,是一种有着极强审美性的生活仪式,这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
总之,英国的茶文化根植于本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受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并在形成过程中借鉴了亚洲国家饮茶的经验,历经四百多年的积淀最终形成独特英国茶文化。随着茶在英国社会迅速普及,深深地影响着英国的经济构造,国民的生活方式,国民殖民政策,绅士风度和国民精神等社会方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挖掘新鲜事儿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专注生活领域,为你的生活添油加彩!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茶叶生意有多大利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