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金庸自己最喜欢的角色金庸小说里哪一对儿的爱情

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在线阅读
十九、与爱无缘
  如果说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中有什么模式的话,那就是其中的失恋者群。
  那些与爱无缘的人,在金庸的小说中数量特别多,也特别的伤感。
  这也许是因为,世界上有多少完美的恋爱故事,就有加一百倍的失恋故事。人海滔滔,我们或许从没有尝到两心相爱的美妙,但我们每一个人肯定都有过单相思。那种美妙和痛苦,也许已经被我们努力忘却,但只要提起就会无时无刻泛上心田,陪伴我们孤独的人生。
  当爱情到终点,或者,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你又回到了孑然一身,或者,你本来就一直孤孤单单,没有了爱,或者,你从来就不曾有过..你会怎么样呢?失恋的症候因人而异,受创的程度也各不相同,然而失恋的痛苦及单相思的忧伤却是举世皆然。自古至今,由此及彼,千里万里,千年万年,哪里都有黯然销魂的故事,任何时候都会有无法与人言说的默默忧伤。
  “..于是那些害单相思,恋爱失恋的人便着手写下情辞感人的诗句,或把这段幽情化为伟大的艺术作品。..我们才能够读到这么多缠绵悱恻,伤离别,想从前,魂牵梦萦的诗篇和歌曲。也或许这就是为什么那心愿已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人写下来的歌曲几乎是寥寥无几。”①――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金庸的小说中,我们能数出上百个失恋者的名字:袁士霄、于万亭、余鱼同、胡斐、狄云、萧峰、游坦之..;霍青桐、何红药、何惕守、阿九、程灵素、华筝、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郭襄、小昭、李莫愁、梅芳姑、阿紫、钟灵、木婉青、李文秀、阿青..。这一长列不幸的名字几乎是举不胜举,他们无不有各自的隐痛。而他们大多都并不是艺术家,所以,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思绪,他们的热情和痛苦,就都只能留在心里,独自品尝。
  在一定的程度上,金庸写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情态,也写出了造成这种情感苦痛的不同的原因。例如徐潮生和于万亭这一对恋人的不能结合,就是由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命运。而《碧血剑》中何红药的悲剧,则是由于男人夏雪宜的始乱终弃。袁士霄的失恋是因自己性格的怪癖;而《天龙八部》中的赵钱孙则是由于没有摸透恋人的怪癖,没有学会“挨了打不还手”。
  《越女剑》中的越女阿青对人到中年的范蠡暗暗钟情,但范蠡毫不知情,更兼曾经苍海难为水;《白马啸西风》中的李文秀之所以失去了心上人苏普,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哈萨克民族对汉人的难以消除的成见;《侠客行》中的梅芳姑得不到心上人石清的爱,也许正是因为自己太强了、太完美无缺了,以至于使石清自惭形秽;而《连城诀》中的狄云失去了戚芳,一半是万圭的谋划,一半是戚芳的人性的弱点;《天龙八部》中的木婉青失去段誉,那是因为血缘的伦理,谁让他是她同父异母的哥哥(后来证明不是,但已为时晚矣);《倚天屠龙记》中的小昭所以要离开心上人张无忌,那是迫不得已,要救大家的命,这才牺牲自己的爱(她不离开又能得到情郎的爱吗?)。如果说《神雕侠侣》中的武三通爱着何沅君而不敢表达,是因为早生了几十年从而成了她的父辈;那么郭襄与杨过,则恰恰是因为晚生了十几年..
  如果我们认真地去找,总能找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原因来。这在同中的不① [加拿大]梅尔勒?塞恩:《男人的感情世界》,第19 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年版。
  同,表明了作者的精细。
  而更能表现出作者的精细及其艺术功力的,则是小说中写出了失恋者的不同个性、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情态,以及不同的结局。
  金庸的十五部作品中,只有两部中篇是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偏偏,这两篇都是写失恋的故事。就是《越女剑》和《白马啸西风》。
  《白马啸西风》可以说是集失恋者的故事之大成。短短的篇幅,居然描写和叙述四个不同的失恋者的故事,其中有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身份和个性的人――也由此可见,不论是什么时代、不论是什么民族、不论是什么人,都有失恋者,都可能成为失恋者。――“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
  有什么法子?《白马啸西风》叙述了四位失恋者,即史仲俊、瓦耳拉齐、李文秀、马家骏,他们的失恋是相同的事实,然而他们的选择(“法子”)
  却各不相同。
  史仲俊爱上了师妹上官虹(李文秀的母亲),但上官虹却跟着白马李三(李文秀的父亲)跑了。失恋的史仲俊为之大病一场,性格为之改变,加入了“吕梁三杰”,做了强盗,但依然旧情不断,终生不娶。这是一个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人。也是一个可恨而又可怜的人。――在多年以后(即故事开始时)与李三、上官虹夫妇相遇时,他伙同几位同伴,杀了情敌李三,又被心上人上官虹所杀:
  这时李三终于丧身大漠之中,史仲俊骑马驰来,只见上官虹孤零的站在一片大平野上,不由得隐隐有些内疚:“我们杀了她丈夫。从今而后,这一生中我要好好待她。”大漠上西风吹动她衣带,就跟十年以前,在师父练武场上看到她时一模一样。
  ..他柔声道:“师妹,以后你跟着我,永远不叫你受半点委屈。”上官虹眼中忽然闪出奇异的光芒,叫道:“师哥,你待我真好!”张开双臂,往他怀中扑去。..
  ..史仲俊鼻中只闻到一阵淡淡的幽香,心里迷迷糊糊的,又感到上官虹的双手也还抱着自己,真不相信这是真的。突然之间,小腹上感到一阵剧痛,像什么利器插了进来。
  他大叫一声,运动双臂,要将上官虹推开,那知她双臂紧抱着他死命不放,终于两人一起倒在地下。..
  这样一对不成爱侣反成仇敌的师兄妹死在了一处。在上官虹,是决心一死殉夫且兼报杀夫之仇;在史仲俊,则是因情而生妒,因妒而生孽,因爱而致死。有心无意,有意无心,这一对无情的情人死在一起,只能使人茫然又悲哀。
  与史仲俊不同的是哈萨克人瓦耳拉齐,他得不到同族姑娘雅丽仙的爱,又被雅丽仙的丈夫东尔库击败,为族人不齿,从而身败名裂被驱逐出族,只身流落中原。从此心怀深仇大恨,性格变态,立志学武研毒,回到部落后,毒死了情人雅丽仙!并且还要毒死全族人,乃至他的徒弟马家骏不得不拼命阻止,与之反目成仇,身中毒针的瓦耳拉齐躲进迷宫之中,过着游魂孤鬼的日子,直至十二年后李文秀与之邂逅,助他疗伤并拜他为师。他由情而生恨,由失恋而生怨毒,以至于由人变成了魔鬼。
  李文秀则在无望的感伤之中,也曾想学好武功将苏普“夺”过来,但终于没有那么做。相反,她还保护了苏普的情人阿曼,并且,当阿曼和苏普于迷宫中遇难时,她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挺身而出,再次救了阿曼,也救了并不爱她的苏普。这种爱,已经是很真挚、很深沉、很崇高的了。
  然而,在这部小说中,最感人的爱者,还是那出乎人们意料的“计爷爷”
  ――扮作老年人“计爷爷”的壮汉马家骏――他是瓦耳拉齐的徒弟又是他的死敌;他是李文秀的“计爷爷”又似乎不止于祖孙之爱,他从来就没有表露过自己真正的身份,更从未向李文秀表露过他对她的特殊的爱意。只是默默地将她抚养成人,而最后又默默地、勇敢地、无畏无悔地为她而牺牲..。
  ――书中写道:
  马家骏没回答她的问话就死了,可是李文秀心中却已明白得很。马家骏非常非常的怕他的师父,可是非但不立即逃回中原,反而跟着她来到迷宫;只要他始终扮作老人,瓦耳拉齐永远不会认出他来,可是他终于出手,去和自己最惧怕的人动手。那全是为了她!
  这十年之中,他始终如爷爷般爱护自己,其实他是个壮年人。世界上亲祖父对自己的孙女,也有这般好吗?或许有,或许没有,她不知道。
  殿上地下的两根火把,一根早已熄灭了,另一根也快烧到尽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家骏对李文秀的单相思一直是朦胧的,而且也将永远朦胧下去。这是一种感伤的朦胧然而也是一种美丽的朦胧。谁也无法再知道他的心底,是痛苦还是幸福,是缠绵还是忧伤。相比之下,李文秀的忧伤多少有些失去本来的份量。而比之史仲俊和瓦耳拉齐,马家骏的无言又无名的爱,要高尚十倍,也要忧伤十倍。――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这就是金庸的小说,它在同一类故事中写出了不同的情形、不同的意义;在同一类人中写出了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抉择、不同的结局。
  这就是艺术。
  “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
  谁也没有办法。这只能是宿命,宿命也即无缘,无缘也即无常。而“无常”与“无缘”的宿命,在“学术”上是无法解释的。永远也无法解释,更无法“解决”。
  这种美丽而又忧伤的情感将要永远伴随人类的历史。恋爱是永恒的。失恋同样是永恒。
  这种永恒的忧伤,正是艺术家的推动力,正是它启发了艺术家的智慧与激情,点燃了他们的无穷的创造的灵光。
  所以,在这样一种忧伤的世界里,我们永远不可能找到它的原因和答案。
  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让时间来消磨痛苦的印记,只有等待苍天阔海的风抚平忧伤。
  或者,我们可以多多了解我们这个世界,多多了解我们的同类,多多了解我们的同类的忧伤的故事。
  金庸写了许许多多的这一类的故事。
  每一次阅读这样的故事,我们都会有一番新的体验、新的阅历、新的感受。我们知道了,谈论没有得到回报的爱情,就意味着进入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深处,触及最痛苦的悲剧之一。也许是最最痛苦的个人悲剧:“炽烈的爱情并不总是能得到温暖的回报。爱情的这种迷人的,充满了美好和幸福的焦灼的召唤,可能得到的回答却是冷漠的,甚至是嘲笑。即使在今天,在进行宇宙航行,在人的思想已经可以探索原子的奥秘的时代,人们仍旧由于单恋而痛苦。现代人和早先一样深切地体验着感情的悲剧。单恋仿佛是从内部烧尽了个人的精神力量,给个人造成看不见的深刻伤痕,引起痛苦的缺乏自信心,有时甚至是完全丧失了自信。”①
  在金庸小说的男主人公中,最不幸的――至少是在情爱方面最为不幸的――应该是《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中的“飞狐”胡斐,作者像给他的名、号谐音颠倒那样,也将他的情爱的命运颠倒了。他是两部小说的主人公,有过两次情爱的机会。然而,除了不幸还是不幸。――在《雪山飞狐》中,他与苗若兰已是一见钟情,但苗人凤误会重重,逼着他与之决斗,最后,胡斐的那一刀若是不砍下去,他自己就要送命;若是砍下去了,就要杀死苗人凤从而同样永远会失去苗若兰。
  在《飞狐外传》中,作者又重新给他一次做主人公的机会。然而,他的命运还是那样的不幸:程灵素对他倒是一往情深,但他对她却纯然只有兄妹之义,而没有儿女之情;他对袁紫衣倾心相爱,但她竟是一位缁衣芒鞋的年轻尼姑!
  程灵素→胡斐→袁紫衣..
  这样的单向之恋,似乎成了一种专门的图式。成了人类痛苦的一种固定的暗示方式。例如《笑傲江湖》中的仪琳→令狐冲→岳灵珊→林平之;《越女剑》中的阿青→范蠡→西施..等等。
  人们得到的并不是自己追求的,自己追求的却总也得不到。――这大概是命运存在的最好的依据吧。――人们能得到的却不会珍惜,人们珍惜的是那永远也得不到的。这恐怕又是人性的特点了。当然,显然还有具体环境及个性的因素。
  在很短的时间内,胡斐连续经历了两次巨大的忧伤。读者原以为他会得到一对“金凤凰”,袁紫衣送给胡斐和程灵素的那一对玉钗像是一种暗示,谁知道结局完全不是那样。多少美妙的结局,原来只不过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幻想;而真实的人生场景,则往往是我们绝对想象不到的。这不是艺术的悬念,而是一种普遍的人生命运,是幸运又是绝对的不幸。
  那位一心爱恋着胡斐,却得不到他的爱的反馈的程灵素姑娘死了,是为胡斐而死的。是绝望,还是殉情?永远也没有人知道了。只剩下胡斐一人在黑暗中沉思默想,忧伤感慨:
  终于蜡烛点到了尽头,忽地一亮,火焰吐红,破庙中漆黑一团。
  胡斐心想,“我二妹便如这蜡烛一样,点到了尽头,再也不能发出光亮了。..
  “她没跟我说自己的身世..我常向她说我自己的事,她总是关切的听着。我多想听她说说她自己的事,可是从今以后,那是再也听不到了。”
  ..忽然想起:“我说‘快快乐乐’,这九年之中,我是不是真的会快快乐乐?二妹知道我一直喜欢袁姑娘,虽然发觉她是个尼姑,但思念之情,并不稍减。那么她今日宁可一死,是不是为此呢?”
  在那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心中思潮起伏,想起了许许多多事情。程灵素的一言一语,一颦一笑,当时漫不在意,此刻追忆起来,其中所含的柔情蜜意,才清清楚楚地显现出来。
  “小妹子对情郎――恩情深,
  ① 瓦西列夫:《情爱论》第377―378 页。
  你莫负了妹子――一段情,
  你见了她面时――要待她好,
  你不见她面时――天天要十七八遍挂在心!”王铁匠那首情歌,似乎又在耳边缠绕,“我要待她好,可是..可是..她已经死了。她活着的时候,我没待她好,我天天十七八遍挂在心上的,是另一个姑娘。”..(第20 章) 程灵素死了。伤逝之情未断,离别之景又现,袁紫衣――尼姑圆性又要走了。这将是人间与佛国的永远的离别:
  圆性双手合什,轻念佛偈:
  “一切恩爱会,无常最难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念毕,悄然上马,缓步西去。
  ..胡斐望着她的背影,那八句佛偈,在耳际心中不住盘绕。
  他身旁那匹白马望着圆性渐行渐远,不由得纵声悲嘶,不明白这位旧主人为什么竟不转过头来。(第20 章)
  那白马不明白“无缘”之苦,依然不由得纵声悲嘶。胡斐、圆性又能明白什么?“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固然,但是人怎么可能“离于爱者”
  呢?圆性自己不也有袁紫衣的情苦经历吗?
  佛经上说“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达摩祖师有言“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看来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既然悟不透“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的佛理,也做不到“得失随缘、心无增减”,那就只有徒然痛苦又忧伤了。
  金庸写尽了这种“无缘”的痛苦和忧伤。几乎每一部中,你都能够找到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这样的痛苦和忧伤。
  这种“无缘之苦”并不是一种公式化的故事。在金庸的书中,我们已经看到,那是一些各不相同的人生故事,是一些常写常新的话题,一些独特的忧伤曲目。
  也不尽然是忧伤。“无缘”并非一切。
  在金庸的书中,有许多无可奈何的无缘之命运,但也有深通佛理万事皆由缘法的人,偏偏不信,也不愿信,情不自禁的痴迷。导致了执着无悔的追求,终于变“无缘”为“有缘”了。――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天龙八部》中的段誉与王语嫣的爱情故事。
  段誉痴恋王语嫣,当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然而王语嫣自小就一心爱慕表哥慕容复,那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段誉与王语嫣之间,可谓无缘之极。
  段誉受尽了自责自伤与他人的讥讽嘲笑之苦。但还是情不自禁地跟随、等待、追求。最终在“枯井底,污泥处”巧得机缘,王语嫣回心转意,段誉心花怒放。
  只要追求,终会有收获。世事无缘,却又无常。无缘不是(不一定是)
  绝对的无缘,这便是无常了。无常是苦,无常也可能是福(比如段誉与王语嫣)。无缘无常的组合,便成了变化万端、千奇百妙的世界和人生,又怎可一概而论呢?
  又有相反的例子。
  《神雕侠侣》中说到了全真教主王重阳与古墓派创始人林朝英――其时他们俩都已故去了――的故事。这两个人相互有情,并无其它的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按说应该是有缘之极了。可是却偏偏咫尺天涯,求近反远,谁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有情人莫名其妙地未成眷属,各自空怀一腔痴情,无处诉说。反而随日月流转,被不知隐情的弟子门人想象成了相互间的仇怨。可是他们俩却从来是只有情而没有仇、只有爱而没有怨的呀!连他们自己也不明白:事情怎么会糟到这样,只有各自徒然的叹息“无缘对面不相逢”。
  果真是“无缘”么?
  书中写道:
  王重阳与林朝英均是武学奇才,原是一对天造地设的佳偶。二人之间既无或男或女的第三者引起情海波澜,亦无亲友师弟间的仇怨纠葛。王重阳先前尚因专心起义抗金大事,无暇顾及儿女私情,但义师毁败,枯居石墓,林朝英前来相慰,柔情高义,感人实深,其时已无好事不谐之理,却仍是落得情天长恨,一个出家做了黄冠,一个在石墓中郁郁以终。此中原由,丘处机等弟子固然不知,甚而王林两人自己亦是难以解说,惟有归之于“无缘”二字而已。却不知无缘系“果”而非“因”,二人武功既高,自负益甚,每当情苗渐茁,谈论武学时的争竞便随伴而生,始终互不相下,两人一直至死,争竞之心始终不消。..
  (第7 回)..
  可见,许多事情貌似天意,实乃人为。王重阳林朝英一生的悲剧,就是一例。当今之世,常有不少“女强人”事业成功而爱情失败,只怕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就男性一方而言,传统的“男为强者”的观念造成了王重阳等人的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不能强过女性,便觉自惭自愧,不能“驾驭”对方,因而对心上人敬而远之,造成咫尺无缘的悲剧。这实际上正是一种脆弱的表现,只好虚伪地竖起厌战弃情的招牌。
  世上许多人事悲欢,确实有命运之手播弄其间,阴差阳错,丘比特的神箭有时不免乱射一气,从而造成许多无缘与无常的悲歌。但无缘并非绝对,许多时候,正是我们自己所造成的,然后一推二五六,往命运苍天那儿一推了事。这才真正的可悲。王重阳与林朝英便是一例。试想段誉若不是情真意切,执着不悔,不也就无缘与王语嫣结为同心?杨过若非意志坚定,九死不悔,则必然与小龙女永远无缘了。
  当然,杨过与小龙女有缘,就意味着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郭襄等少女的无缘。此所谓月有阴阳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便只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了。
Copyright (C) 2000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实力成就精品 诚信呵护品牌 站长QQ:论金庸小说中的爱情观
论金庸小说中的爱情观
& & & &金庸自1955年携《书剑恩仇录》闯入武侠世界,即出手不凡,随后佳作涌而出,至1972 年9 月封笔,前后十七年写了十五部作品,而其中“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十四部长篇小说,更是令一代又一代人陶醉。
& & & 金庸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同时也在这个武侠世界里播种下一枚又一枚的情花果,而且每枚情花果各不相同,使读者沉迷于风云变幻的武侠世界的同时,也醉心于武侠世界里的种种情爱。
& & &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一首元好问的《摸鱼儿》在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被李莫愁吟唱得淋漓尽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问题,谁能给出答案?
二、爱之妄
& & & &多少人都想给爱情寻找一个合适的定义,但最终都归于徒劳。而有时候,爱情简直就“开头是错,结尾还是错”。
& & & 《碧血剑》中,温仪的六叔杀了夏雪宜一家,夏雪宜发誓要vsk以十倍的代价偿还血债,但有谁料到,夏雪宜见到温仪之后,却反而会爱上了她呢?
  而男主人公袁承志小时候曾在安大娘家小住几天,同安小慧也算是青梅竹马了,小说开头早早伏笔,读者都以为两人必成一对,但是往后发展,却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袁承志最终爱上了一个撒娇胡闹的温青青,而安小慧这么好的一个姑娘怎么会爱上崔希敏这个傻乎乎的家伙?这又是温青青怎么也想不通的。
& & &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在金庸小说里,这样的事,这样的人,数不胜数。《射雕英雄传》中穆念慈对轻狂凉簙、忘恩负义的杨康始终死心塌地。《飞狐外传》中南兰选择了和人品武功都无法与苗人凤相比的田归农私奔,而马春花则对京师贵公子福康安一见钟情,甘愿沦为他的玩物,至死都对他念念不忘。
& & & 爱上了一个不该爱、不值得爱的人,会怎样呢?金庸给了很多种答案,穆念慈得知杨康死于嘉兴铁枪庙中之时,只见“穆念慈泪如雨下,大有旧情难忘之意”
;南兰跟田归农私奔后,很快便后悔了,但大错铸成,悔之已晚,于是郁郁而终;马春花临前,还轻轻地道:“福公子,我多想见你一面。”,比及“假福康安”走到她床前,“忽听得马春花‘啊’的一声叫,这声叫唤之中,充满了幸福、喜悦、深厚无比的爱恋”。
& & & 如果说穆念慈爱恋杨康是因为郭靖有了黄蓉,而她自己已经“别无选择”;南兰之所以离开苗人凤而追随田归农,是因为苗人凤不会调情逗趣、低声下气;马春花一心爱恋福康安而不爱徐铮,是因为徐铮个性愚鲁顽劣,简直不能与福公子相比.....而《笑傲江湖》中岳灵珊却完全不是这样。
& & & 金庸在小说开始就写出岳灵珊这位“小师妹”在众师兄之中的地位。她是师父的独生女儿,活泼好动,秀丽可人,爱与师兄们开玩笑,却又不失礼貌规矩,所以大家爱护迁就她。大师兄令狐冲对她一往情深,但她却选择了无论聪明机智,还是武功人品都比不上令狐冲的林平之。这也只能说是芝麻对绿豆——对上眼了。
& & & &但金庸在小说中,写岳灵珊对林平之的爱情是始终如一、坚贞不悔,让读者费解。林平之家里有钱,她喜滋滋地打扮了去作客;林平之落难被困了,她拼死追随;林平之是好人,她倾心爱他;林平之行为古怪,她仍一心护他;甚至知道了林平之与自己成亲,只是利用她作为掩护,好让自己“挥刀自宫”练习“辟邪剑法”,她也心甘情愿与他共同进退;世人皆遗弃他,她也不在意。直到林平之将她刺死,她最后一口气也是为他辩护,求令狐冲照顾林平之。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 & & &金庸小说中还有许多诸如马春花、穆念慈、南兰、岳灵珊这样的飞蛾,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地去扑火,诞生了一幕幕凄美的爱情悲剧,金庸其实在诉说着,爱请本身就是无法预知的。
三、痴情与专一
& & & &金庸小说里,总有一些人被深深的痛苦所缠绕,将甜蜜的爱情生活变成了黑暗的炼狱,而自始至终都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 & & 《天龙八部》中,逍遥派的掌门人逍遥子为他的师妹李秋水雕塑了一个如同真人一般的玉雕,可自从玉雕成功后,逍遥子便对玉雕入了迷,而对身边活生生的师妹李秋水却不再注意了。于是,李秋水从此吃起了玉像的醋,为了报复师兄的无情,故意出洞去找了许多美少年来,在逍遥子面前跟他们调情。逍遥子一怒而去,再也不回来。而李秋水也将这些自己不爱的美少年一一杀了,沉入了湖底。一对惹人羡慕的璧人,从此分手,终身未再相见。
& & & 逍遥子为何会对玉雕如此痴情,金庸没有给出答案,或许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爱上了自己的雕像而对他的模特儿再无兴趣,是可以理解的事。
& & & &同一部《天龙八部》中,金庸让段正淳、段誉父子以身作则,解释何谓痴情,何谓专一。大理王爷段正淳或许是金庸小说人物中独一无二的一个。他为人正直,性格幽默,尽管拈花惹草,但从不轻簙和伤害女人。他有地位,有名气,有金钱,也有美男子的外貌与风度。他对女人有着一种炽热浓烈的感情。爱得太滥,但又爱得太真。
& & & &“段正淳虽然秉性风流,用情不专,但当他和每一个女子热恋之际,却也是一片至诚,恨不得将自己的心掏出来,将肉割下来给了对方。”比及段正淳见到阮星竹、秦红棉、甘宝宝、王夫人等四人倒在自己面前,便已决心殉情,而段正淳原配夫人刀白凤在段正淳生前一直不原谅他的风流放荡,而当段正淳自杀后,也为自己心爱的丈夫殉情。一幕人间悲剧就这样结束了,或许金庸写段正淳的故事,就是要揭示这种用情不专带来的无尽痛苦。而金庸写段誉,则是推翻了“有其父必有其子”的传统观念,将这对父子作了一个比较。
& & & 大理王子段誉初涉世时,歪打正着,发现了一个幽深古洞,在洞中看到了一座白玉雕成的宫装美女的玉像。段誉此后如中了邪魔一般,对此雕像念念不忘。日后碰到了长相如同雕像一般的王语嫣姑娘,便从此痴醉,穷追不已。段誉对王语嫣的痴情,可谓痴到了极点,对王语嫣的专一,可谓至情至圣。
& & & 他是真正的爱者,为了王语嫣的幸福,违背自己的心愿,劝慕容复不要娶西夏公主,而与王语嫣结成百年之好。金庸通过段誉的爱情的真挚与高洁,道出了爱一个人,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希望她获得幸福,哪怕她会因此而离自己越来越远!这才是人世间真正美好的爱情,也是真正高贵而深刻的爱情。
& & & 而金庸也在“枯井底,污泥处”,将段誉的爱情感天动地化。段誉在被慕容复扔下了一口枯井后,奇迹般得柳暗花明,获得了王语嫣的青眯。段誉与王语嫣的爱情故事,终于以美好收场。
& & & 金庸写段誉对王语嫣的痴情,是对人生对爱情本身的痴情。我想金庸是想向读者道出,人生多不如意事,能像段誉那样超然,便是幸福。
四、“女子无才便是德”
& & & &“女子无才便是德”,传统的观念还是可以在金庸小说中找到影子,金庸的第一篇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即出现了第一个爱情悲剧的女主角——“翠羽黄衫”霍青桐。
& & & &金庸笔下的这位女中丈夫在“黑水河之役”中,指挥回部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击败清兵,女中将才、智勇双全的女强人形象迅速在读者心中树立起来了。
& & & &只是女强人的爱情由古至今都是命运多舛粲,虽然霍青桐已对陈家洛表明心迹,陈家洛也接受了霍青桐作为定情信物送给他的短剑。读者看到这里,正期待着这对璧人会有美好的结局,但到了后来,陈家洛却令读者失望了。
& & & &首先金庸搬出了霍青桐的妹妹香香公主喀丝丽,使陈家洛重返回疆的时候,偶遇喀丝丽,一见倾心,于是霍青桐陷入了痛苦的深渊。接着金庸再写到陈家洛反省自己对霍青桐、喀丝丽两人的感情:
& & & &“陈家洛与霍青桐、喀丝丽在迷宫之中,夜不能寐,一忽儿想‘我心中真正爱的到底是谁?’,一忽儿想‘那么到底谁是真正地爱我呢?’,结果是‘一个可敬可感,一个可爱可亲,实在难分轻重。’一又想:‘.....霍青桐是这般能干,我敬重她,甚至有点怕她.....’,‘日后光复汉业,不知有多少剧繁艰巨之事,她谋略尤胜七哥,如能得她臂助,获益良多……唉,难道我心底深处,是不喜欢她太能干么?’,想到这里,矍然心惊,轻轻说道:‘陈家洛,陈家洛,你胸襟竟是这般小么?’”
& & & 陈家洛最终选择了喀丝丽,因为陈家洛真的不喜欢霍青桐太能干,而和喀丝丽在一起时反而很享受那种被人依赖的一大英雄感觉。于是女强人霍青桐的爱情注定是悲剧了。
& & & &由于传统观念“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悲剧还是会延续的。《侠客行》中,梅芳姑爱石清,石清却娶了闵柔,石清为什么不爱梅芳姑呢?金庸在小说最后,写了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
  梅芳姑道:“当年我的容貌,和闵柔到底谁美?”
  石清伸手握住了妻子的手掌,踌躇半晌,道:“二十年前,你是武林中出名的美女,内子容貌虽然不恶,却不及你。”梅芳姑微微一笑,哼了一声。
& & & &梅芳姑又问道:“当年我的武功和闵柔相比,是谁高强?”
  石清道:“你梅家拳家传的武学,又兼修丁梅二家之所长,当时内子未得上清观剑学的真谛,自是逊你一筹。”
  梅芳姑又问:“然则文学一途,又是谁强呢?”石清道:“你会做诗填词,咱夫妇识字也是有限。如何比得上你!”
梅芳姑冷笑道:“想来针线之巧,烹饪之精,我是不及这位闵家妹子了。”
  石清仍是摇头,道:“内子一不会补衣,二不会裁衫,连炒鸡蛋也炒不好,如何及得上你千伶百俐的手段?”
  梅芳姑厉声道:“那么为什么你一见我面,始终冷冰冰的没半分好颜色,和你闵师妹在一起,却是有说有笑?为什么..为什么...”说到这里,声音发颤,甚是激动,脸上却仍是木然,肌肉都不稍动。
  石清缓缓道:“梅姑娘,我不知道。你样样比我闵师妹强,不但比她强,比我也强。我和你在一起,自惭形秽,配不上你。”
  梅芳姑出神半晌,大叫一声,奔入草房之中。...
& & & “你不但比她强,比我也强。我和你在一起,自惭形秽,配不上你。”这道出了当今大多数男人的心声,在“男子汉大丈夫”的心理促使下,男人通常会选择“柔弱之妻”,以显示自己的“阳刚大丈夫之气”,其实,越是这样,也就越显出男人的卑怯和自私心理。
五、花不开,爱无缘
& & & &金庸武侠小说诞生了数百英雄人物,在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里各领风骚,殊不知情与爱也渗透在这个武侠世界里,爱情就像是一场竞赛,胜利者只有一个,于是,每看了一部金庸小说,总能列出其中的失恋者的名字,在金庸小说里,那些与爱无缘的故事,反而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 &《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选择了柔弱的喀丝丽,而翠羽黄衫“霍青桐”因比陈家洛能干,只能落得了失恋的下场。“天池怪侠”袁士霄则因为自己的古怪性格而与关明梅失之交臂。
& & &《天龙八部》中,木婉清在小说开头即与段誉牵入重重历险之中,忽然之间,就与他订立了夫妻关系,看似一段美好姻缘却最终变成了闹剧,木婉清与段誉居然是兄妹关系,而这个残酷的事实,也使木婉清踏了失恋者行列,同样的事,还发生在钟灵身上,这些都是父亲段正淳到处留情所结的果,儿子段誉不得不接受一段段孽缘。
& & &《碧血剑》中何红药的悲剧,是由于男人夏雪宜的始乱终弃;《倚天屠龙记》中,小昭为了要救大家的命,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爱,离开张无忌;《侠客行》中,梅芳姑得不到心上人石清的爱,正是因为自己太强、太完美无缺了,以至于使石清自惭形秽,而自己也落到了痛苦的深渊。
& & & 一旦一对有缘人终成眷属,那么紧接着就会产生一个又一个失恋者。《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不理周遭人不解的眼光和重重的阻挠,执意选择了黄蓉,同时也就造成了华筝公主的失恋。《神雕侠侣》中,杨过与小龙女有缘,就意味着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郭襄等少女的无缘。
& & & 金庸写出了失恋者各自不同的情态,也写出了导致失恋者诞生的原因,“‘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谁也没有办法。这只能是宿命,宿命也即无缘,无缘也即无常。而‘无常’与‘无缘’的宿命,在‘学术’上是无法解释的。永远也无法解释,更无法‘解决’。”&
& & & “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或许在爱情的路上,缘分真的很重要。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让时间来消磨痛苦的印记,只有等待苍天阔海的风抚平忧伤。
六、模范夫妻
& & & &当爱情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升华成亲情。也就是由情侣演变成夫妻,金庸小说里,也涉及婚姻方面。
& & & 在“射雕三部曲”中,《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两部小说相连较密,而郭靖与黄蓉也算是金庸笔下少有的,有着幸福生活的一对夫妻。他们由在《射雕英雄传》中的情侣,再到《神雕侠侣》中的夫妻,个中的演变,仿佛有一种沧桑感,时间的流逝,会对人产生变化。黄蓉从《射雕英雄传》的青春少女到《神雕侠侣》的中年妇人的发展,符合传统婚姻观念,丈夫主外,妻子主内,“相夫教子”。黄蓉的一生在这两套小说中反映了出来。
& & & &金庸笔下的夫妻,经得起比较,也让读者在现实生活中,深深的感受着。
& & &《侠客行》中,石清与闵柔是对模范夫妻。两人合称“黑白神剑”,两人衣饰一黑一白,个性一刚一柔,外貌一个丰神俊朗,一个文雅清秀。而闵柔更是令读者难忘,她处处以丈夫的意见为重,对任何人说话都斯斯文文、谦和客气。石清与闵柔是同门师兄妹,配在一起,倒是让读者眼前一亮。
& & &《书剑恩仇录》中,“奔雷手”文泰来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侠士好汉。他外貌平平,但自有男人的阳刚之气,他勇武刚烈,是一条硬汉。尤其在危难之际,更显出他镇定冷静、不屈不挠的个性。而“鸳鸯刀”骆冰个性爽朗,好动爱笑,恩怨分明,从不婆婆妈妈。两人成了夫妻,情深意重,恩爱异常,让读者羡慕。
& & &《飞狐外传》中,胡一刀长着一张黑漆脸皮,满腮浓须,头发蓬松松,生相凶恶之极。而胡一刀夫人相貌艳丽。这对夫妻就像是张飞娶了貂蝉。但胡夫人不仅敬重丈夫,爱慕丈夫,而当胡一刀死后,自觉活着也只是挨思念的苦楚,决心自杀殉夫,临死前,将儿子托付给苗人凤。这样的场面,悲壮感人之极。胡一刀与胡夫人生死相随,两心如一,“恩爱”“模范”实不足以形容。
七、纯真爱情
& & & &金庸既在小说中写出了不少模范夫妻,也在小说里透露着一些夫妻相处之道。而这些往往在小说中由一个三人之间的纯真爱情表现出来。
& & & &这三人之间的纯真爱情故事,往往就有一个模板:同门师兄妹谈恋爱,但性格不合,老是争吵,终于不欢而散。女的后来嫁给别人,男的后悔起来,旧情难忘,终身不娶,总是对女的痴情一片,到老不变。女的嫁了丈夫,夫妻恩爱,但女的对旧情人的痴心自然感动,而丈夫便老是为这旧情人吃醋;夫妻争吵,几十年如是,好像少年夫妻一样。
& & & 金庸在小说中使用了这个模板三次,而且每次都略有变化,就像琴曲“梅花三弄”一样。而每个故事表面是写争风呷醋,但目标却是点出三人之间的纯真爱情如何恒久。
& & & 金庸在第一篇小说《书剑恩仇录》即率先使用了这个模板。写出了“天山双鹰”关明梅、陈正德夫妇与“天池怪侠”袁士霄之间的故事。天山双鹰是霍青桐的师父,袁士霄是陈家洛的师父。后来陈正德在行刺乾隆时伤重身亡,临死仍对妻子说,她从此可与袁士霄在一起了,关明梅既恼火亦伤痛,即时在他身旁自刎,叫他放心,实在他俩夫妻恩爱,一个死去,别一个也不愿独活。
& & & &金庸塑造的这个老太太关明梅一面性烈如火,另一面又柔情似水,对旧情人念旧,但对丈夫情深义重。关明梅没有与袁士霄结成夫妇,是因为两人都是硬脾气,动不动大吵大闹,弄成僵局,女子总是好胜的,陈正德好脾气,对她忍让,她就嫁给他了。
& & & &夫妻相处之道,也在这其中隐现,而金庸在《天龙八部》中也再次让故事重现。谭婆“小娟”嫁给谭公,师兄赵钱孙老不服气,后来看见谭婆小事即怒,出掌打谭公,谭公全不在意,随手给自己敷上自制灵药,药到消痛,赵钱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早知这般,悔不当初,受她打几掌,又有何难?”
& & & 通过赵钱孙之口,道出了,夫妻相处,有一方凡事忍让,切不能双方对上了。而择偶时,相方脾气是否相对,或互补,也成了日后夫妻关系好坏的一个因素。
& & & 于是金庸在《侠客行》中又再一次让这个故事出现。
& & & 白自在老夫人像谭婆一样,有个娇滴滴的闺名,叫做“史小翠”,丁不四是个老魔头,但对小翠却是痴情一片,他年轻时追求小翠不遂,一生的心愿,不过是请她光临他的“碧螺岛”,她就算只是双足一沾碧螺岛的地面,他就满足了。不过他的手法比起袁士霄或赵钱孙,都不甚绅士而已。 但史小翠执意不肯,首先白自在会引为奇耻大辱,而她自己脾气刚硬,不受丁不四威迫,也是主要理由。白自在也不比陈正德或谭公那样忍让迁就,他是个自尊自大的家伙,愈老愈狂妄,愈老愈难以忍受,终于引致雪山派发生叛变。
& & & &金庸从雪山派掌门人威德先生白自在夫妇及“一日不过四”丁不四的故事中,展示了这个故事演变的极端,悲剧的发生。再次强调,夫妻相处,贵在忍让。
八、此情可待成追忆
& & & & “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不仅仅是在谈情说爱,而是在揭示人性及人类情爱心理的奥秘。是揭示人生与社会(如韦小宝的故事等)的深刻的奥秘。”,不过,小说人物终归是虚构的,金庸寄予在人物中的精神、思想,才是他想要向读者传递的东西。
& &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些回帖亮了
大学毕业论文,封尘多年....
是无崖子不是逍遥子
林平之前期的人品比不上令狐冲我也不赞同,正常视角来看,林平之比轻浮好酒的令狐冲在品行上要好多了。
金庸小说,是世间故事,既大气又有小情,不止江湖;诗书画琴,山海述人踪……古墓走失时的孤独、不甘或有希冀,与龙儿携郭襄在雪山小屋的一会甜暖;火烧襄阳、帝陨阵前、金刀塞外胡声丝竹、怜天下人断刃透胸谢主……白马、连城人世的阴恶却有至真很幸运,在人世之处,遇金庸,见高山
发自手机虎扑
写得好认真啊,不过有些观点不是很同意,金庸的爱情观是个很大的课题,lz还是很厉害的。
大学毕业论文,封尘多年....
引用1楼 @ 发表的: 大学毕业论文,封尘多年....难怪……王语嫣早就悲剧了
引用2楼 @ 发表的:难怪……王语嫣早就悲剧了修改版的,一直没看,就是不喜欢那个结局....
引用3楼 @ 发表的:修改版的,一直没看,就是不喜欢那个结局....但无论如何我讨厌王语嫣- -
引用4楼 @ 发表的:但无论如何我讨厌王语嫣- - 现在对木婉清有感
引用5楼 @ 发表的: 现在对木婉清有感宁遇木婉清,不娶王语嫣……
引用6楼 @ 发表的:宁遇木婉清,不娶王语嫣……还是一起上吧
引用7楼 @ 发表的:还是一起上吧一起上还有钟灵呢,那个小蕾先无视
是无崖子不是逍遥子
林平之前期的人品比不上令狐冲我也不赞同,正常视角来看,林平之比轻浮好酒的令狐冲在品行上要好多了。
写得好认真啊,不过有些观点不是很同意,金庸的爱情观是个很大的课题,lz还是很厉害的。
袁承志为什么看上温青青,还不是因为她漂亮。等他再看到阿九时,已经来不及了。
男人爱漂亮,女人爱英雄,就是大致的原则,再加上一条,先来后到。
玉像是李秋水的小妹,王夫人之母,王语嫣的外婆,无崖子真正的意中人,这个原著中有过交代
引用9楼 @ 发表的:是无崖子不是逍遥子
林平之前期的人品比不上令狐冲我也不赞同,正常视角来看,林平之比轻浮好酒的令狐冲在品行上要好多了。不同意。
林平之在林家灭门之前,确是一个好青年。但突遭变故后,复仇火焰燃烧,受尽屈辱。等他到了华山派,实际上已经是个非常隐忍的可怕之人,他无时不想得到辟邪剑谱,无时不想复仇。表面上的谦和与内心深处的狠辣,令人生怖。可以说,华山派后的林平之,已经是“小君子剑”,本质上与岳不群并无不同。
而令狐冲,酒剑高歌,恣意快活(除了遇到小师妹)。他交友是不分正邪,但小说中正派人物也多有不堪,道貌岸然罢了。令狐冲贵在真实,不伪装,不造作,随性而为。
引用13楼 @ 发表的:不同意。
林平之在林家灭门之前,确是一个好青年。但突遭变故后,复仇火焰燃烧,受尽屈辱。等他到了华山派,实际上已经是个非常隐忍的可怕之人,他无时不想得到辟邪剑谱,无时不想复仇。表面上的谦和与内心深处的狠辣,令人生怖。可以说,华山派后的林平之,已经是“小君子剑”,本质上与岳不群并无不同。
而令狐冲,酒剑高歌,恣意快活(除了遇到小师妹)。他交友是不分正邪,但小说中正派人物也多有不堪,道貌岸然罢了。令狐冲贵在真实,不伪装,不造作,随性而为。你开的上帝视角当然这么说,宁中则对于岳不群想拆散林岳两人的时候就说过令狐冲轻浮好酒,肆意胡闹。连养育令狐冲,最了解他的师娘都这么说。岳林姗选择林平之放弃令狐冲没半点问题,人家就不喜欢令狐冲那一类型的人,何况林平之像岳林姗她爹,岳不群。 一个正常妹子,是喜欢做事有板有眼,举止得当,长得还帅气的林平之还是喜欢喝酒闹事,肆意妄为的令狐冲?令狐冲在思过崖上还把岳林姗的剑打落悬崖什么的就不用多提了。至于林平之什么时候开始黑化的,书中没有直接写明,你这个“等他到了华山派,实际上已经是个非常隐忍的可怕之人”有什么证据呢?林平之是什么得知岳不群的阴谋以及利用岳林姗作为掩护的,书中根本没提过吧。
[&此帖被暗夜微光在 14:52修改&]
引用14楼 @ 发表的:你开的上帝视角当然这么说,宁中则对于岳不群想拆散林岳两人的时候就说过令狐冲轻浮好酒,肆意胡闹。连养育令狐冲,最了解他的师娘都这么说。岳林姗选择林平之放弃令狐冲没半点问题,人家就不喜欢令狐冲那一类型的人,何况林平之像岳林姗她爹,岳不群。 一个正常妹子,是喜欢做事有板有眼,举止得当,长得还帅气的林平之还是喜欢喝酒闹事,肆意妄为的令狐冲?令狐冲在思过崖上还把岳林姗的剑打落悬崖什么的就不用多提了。至于林平之什么时候开始黑化的,书中没有直接写明,你这个“等他到了华山派,实际上已经是个非常隐忍的可怕之人”有什么证据呢?林平之是什么得知岳不群的阴谋以及利用岳林姗作为掩护的,书中根本没提过吧。别激动。你说林平之像岳不群,那岳不群书中点名了是“伪君子”,那像伪君子的人是什么人呢?岳灵珊是喜欢端庄沉稳的男子,这点令狐冲也承认。而林平之祖上有传辟邪剑谱,倘若他到华山派不隐忍,不伪装,他逃得过岳不群的毒手吗?岳不群是怎么嫁祸令狐冲得到剑谱的?其手腕之可怕,倘若林平之锋芒毕露,必是自身难保。
至于令狐冲的性情,各有所爱,这个就不争了。
引用15楼 @ 发表的:别激动。你说林平之像岳不群,那岳不群书中点名了是“伪君子”,那像伪君子的人是什么人呢?岳灵珊是喜欢端庄沉稳的男子,这点令狐冲也承认。而林平之祖上有传辟邪剑谱,倘若他到华山派不隐忍,不伪装,他逃得过岳不群的毒手吗?岳不群是怎么嫁祸令狐冲得到剑谱的?其手腕之可怕,倘若林平之锋芒毕露,必是自身难保。
至于令狐冲的性情,各有所爱,这个就不争了。我说林平之像岳不群,两重意思,表面是君子,内在伪君子,你只后者而忽略前者。
后面的都是你猜的,我说了,给出书中的原文证明,否则想怎么说都行,压根没具体提及过的事情,你说的都是你自己认为的。
引用16楼 @ 发表的:我说林平之像岳不群,两重意思,表面是君子,内在伪君子,你只后者而忽略前者。
后面的都是你猜的,我说了,给出书中的原文证明,否则想怎么说都行,压根没具体提及过的事情,你说的都是你自己认为的。林平之岳不群对剑谱的图谋是小说的“暗线”,如果一开始明笔写林平之隐忍,那么《伤逝》一回就减少冲击力,通俗点说就是提前剧透了。小说如果把什么意思都明确说出来的话,也未见得高明。
而明线即是令狐冲的视角,即主角视角。实际上明线暗线的交叉运用,金庸很熟练。
引用17楼 @ 发表的:林平之岳不群对剑谱的图谋是小说的“暗线”,如果一开始明笔写林平之隐忍,那么《伤逝》一回就减少冲击力,通俗点说就是提前剧透了。小说如果把什么意思都明确说出来的话,也未见得高明。
而明线即是令狐冲的视角,即主角视角。实际上明线暗线的交叉运用,金庸很熟练。你的观点是“等他到了华山派,实际上已经是个非常隐忍的可怕之人”
我提出的疑问是:林平之是什么时候发现岳不群的阴谋并黑化的,并没有直接证据,岳林姗喜欢的是黑化前的林平之,那一点问题都没有,黑化千的林平之,在一般人眼里比令狐冲要正常,靠谱多了。
干嘛死咬着不严谨的观点不松口呢,林平之黑化过程本身就是金老自己都没提过的,对于林平之杀妻也有很多种说法,没有定论的。
如果你要坚持自己你林平之入华山派即黑化的观点,就给出实际的证据,不要信口胡说和转移话题。
引用18楼 @ 发表的:你的观点是“等他到了华山派,实际上已经是个非常隐忍的可怕之人”
我提出的疑问是:林平之是什么时候发现岳不群的阴谋并黑化的,并没有直接证据,岳林姗喜欢的是黑化前的林平之,那一点问题都没有,黑化千的林平之,在一般人眼里比令狐冲要正常,靠谱多了。
干嘛死咬着不严谨的观点不松口呢,林平之黑化过程本身就是金老自己都没提过的,对于林平之杀妻也有很多种说法,没有定论的。
如果你要坚持自己你林平之入华山派即黑化的观点,就给出实际的证据,不要信口胡说和转移话题。确有不严谨之处。林平之加入华山派是想学剑法和庇护的,但岳不群并没教他太高深剑法。说明岳不群是提防他的。而两人暗中都有互相了解的过程,即为暗线。
金庸小说,是世间故事,既大气又有小情,不止江湖;诗书画琴,山海述人踪……古墓走失时的孤独、不甘或有希冀,与龙儿携郭襄在雪山小屋的一会甜暖;火烧襄阳、帝陨阵前、金刀塞外胡声丝竹、怜天下人断刃透胸谢主……白马、连城人世的阴恶却有至真很幸运,在人世之处,遇金庸,见高山
发自手机虎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52人参加团购48.00元&69.00元
140人参加团购48.00元&147.00元
944人参加团购418.00元&699.00元
105人参加团购89.00元&249.00元
1125人参加团购227.00元&999.00元
249人参加团购69.00元&139.00元
1343人参加团购399.00元&1099.00元
486人参加团购399.00元&899.00元
415人参加团购399.00元&999.00元
212人参加团购439.00元&1099.00元
228人参加团购284.00元&639.00元
701人参加团购698.00元&1199.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庸最喜欢的男主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