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什么失去大陆归葬大陆很棘手,何时能实现

26年赢得仓皇北顾 蒋介石灵柩何时回大陆?(图)
┊┊短信┊商城┊搜索┊新闻┊体育┊财经┊IT┊娱乐圈┊女人┊生活┊健康┊汽车┊房产┊旅游┊教育┊出国┊求职┊┊校友录
Sohu 首页 >>
26年赢得仓皇北顾 蒋介石灵柩何时回大陆?(图)
日13:32  南方周末
  ■蒋介石的凄凉离乡和晚年复杂的思乡情结
  ■“海峡密使”在两岸隔绝时期起着沟通的重要作用
  ■蒋介石灵柩尚未入葬,蒋纬国生前担心其遭毁提议回迁
  ■台湾老兵“思乡运动”打破国民党“三不”坚冰
  叶落归根,是炎黄子孙的传统,就算经过时间、空间的阻隔,政治因素的分歧,还是能够打破任何对立的意识藩篱,这也是“蒋介石灵柩回家”这一话题引起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关注的原因。也正因为同一血缘、同一文化以及大陆呈现出的巨大的商业机会,更多台湾商人融入了大陆的经济社会生活,潜移默化地消弭着两岸的分歧和对立。这种自下而上愈演愈烈的交融,让我们看到两岸人民的民意,看到了两岸关系的前景。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是十六大台湾团代表、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台胞联谊会会长陈昭典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番深情感慨。
  陈昭典说,浙江人民对台湾同胞非常热情,包括蒋介石老家奉化的老百姓对蒋也很宽容,如果蒋家愿意让蒋的灵柩回乡安葬,而且按一定的程序来办,应该没有问题。但他同时指出,蒋介石一直希望能把自己葬在中山陵,与孙中山先生葬在一起,这恐怕不能实现。
  毕竟同根同源,“蒋介石灵柩回家”这一话题一时间引起全球华人关注。
  凄凉离乡
  日,迫于战事紧急,蒋介石离开溪口,从此他再也没有踏上故乡土地一步。
  此前,宣称“下野”的蒋介石在故乡“超长时间”地隐居了3个月零4天,并且在溪口与全家过了一个大年夜,是其自1913年离乡以来36年中的第一次。
  离别时,“虽未流泪,但悲痛之情,难以言宣。”蒋经国在日记中写道,“溪口为祖宗庐墓所在,今一旦抛别,其沉痛之心情,更非笔墨所能形容于万一,谁为为之,孰令至之?一息尚存,誓必重回故土。”
  蒋家父子一行乘车换轿到溪口40公里外的海边,再坐竹排上汽艇,由汽艇登军舰。甲长戴扬士记得自己撑的竹排还未回到岸边,就听到太康舰上士兵欢迎蒋的口号声。蒋介石给撑排的40位甲长每人赏了一块银圆。太康舰载蒋家父子抵上海赴台北,其后是中美号座机送他们在福州、广州、重庆、成都之间节节奔走,在他们的背后是红旗滚滚。
  同年12月10日午后2时,中美号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目标台湾。“俯视眼底大陆河山,心中怆然”。当天下午6时30分,蒋介石一行抵达台北。在大陆统治了22年的蒋介石,自此退缩到台湾偏安了26年。
  蒋介石在溪口时曾经反省道:“为政二十年对于社会改造与民众福利着手太少,而党政军事教育,更未注意三民主义之实行,今后对于一切教育,皆应以民生为基础。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日日记)
  “直到撤离大陆以前,蒋介石的生活一直动荡不安,在台湾过着背井离乡的生活,但相对来说,生活要平和稳定得多。”美国著名政治传记作家布赖恩。克罗泽在他的《蒋介石传》里写道。
  蒋介石复杂的思乡情结
  虽然偏安一隅,局势岌岌可危,但是蒋介石的“人在台湾,心在大陆”的意识相当明显。他在统治台湾的政策上,一切建设,几乎以“反攻大陆”的理念铺路,他不容异己反对,就算是麾下的幕僚爱将,一旦提出“反共无望论”的看法,也一律重刑严惩,这种行为一直为世人所唾弃。
  但在另一方面,蒋介石要求尽量在台湾保持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点仍需客观承认。
  在百年大业的教育问题上,蒋介石不断地灌输“台湾民众根在大陆”的理念,在学生对自己家乡尚是一知半解时,就要求他们对大陆省份地形倒背如流;在国文课本上,则提供蒋母教诲自己的文章供学生背诵。他甚至压抑台湾当地通行的闽南语,成功地推行了两岸民众都能沟通的“国语”,这使得两岸间虽然有着半个世纪的隔绝,但是却让台湾民众对大陆没有想象中的陌生,让两岸民众间仍然存在一股共同的文化血脉。
  另外,他的思乡情结含蓄地寄托在所居官邸及行馆上,要求有类似故乡浙江奉化的景致。
  以“大溪慈湖”为例,此地原名碑尾,位于桃园县大溪镇与复兴乡交界处。蒋介石初来此地,认为大溪的秀丽山峦,宛如奉化家乡的山水之美,因此特别喜爱这里。同时,为了感念母亲王太夫人的慈爱,故将碑尾的地名,改成了“慈湖”,在此建立“总统”行馆,常常驻足于此。而这里,也变为日后安置蒋介石父子遗体之处。
  除了大溪慈湖外,“涵碧楼”也是蒋介石生前常前往的行馆。“涵碧楼”位在台湾中部,是国际驰名的观光景点。日月潭名胜之一“慈恩塔”,为日月潭最高点,采中国宝塔式建筑,共分9层,塔顶二层为蒋母王太夫人的纪念室,也是为感念母恩而设的,可见蒋介石对于无法回乡探视先妣,感到万分愧疚。
  此外,他还仿北京故宫外观建圆山饭店,饭店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圆山在当时还是世界十大著名饭店之一,饭店的建立除了想招待当时来台的贵宾外,坊间亦传说他是怀念当时在中国掌权时,得意风光的年代。
  海峡“密使”
  尽管表面上音讯隔绝,但海峡两岸一直有来自双方高层的暗中交流,其中的中介被传媒称为“密使”。他们在海峡两岸壁垒森严时期,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1950年5月下旬,高雄市“凯歌归”饭店的老板李次白乘船抵沪,成了1949之后国共间的第一位“密使”,因为他的妹夫是陈毅的胞兄陈孟熙。策划者是他的两位黄埔六期同学和一位蒋经国的亲信。据说,蒋经国认为李是陈毅的至亲,“可以深谈”,“最低限度,希望不要进攻台湾”。蒋经国以为希望不大,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给李的意见也是:目前谈国共合作为时尚早。
  1957年4月,住香港的国民党“立法委员”宋宜山坐火车入京。宋是宋希濂的兄弟,他是衔蒋介石之命来试探中共的合作意图。一年前,章士钊受托向台湾方面转送了一封来自北京的密函。函中呼吁两党合作和平统一,还说:“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两周之后,宋返回香港写了一份1.5万字的报告。据说,蒋介石恼恨该报告对新中国的“激动”,嘱宋不必返台。1973年,宋宜山因为参加了在香港逝世的章士钊的追悼会,被台湾撤消“立法委员”职务。
  1973年5月中旬,一架中国民航的专机飞抵香港启德机场,92岁的章士钊坐在轮椅上被抬下飞机。香港的传媒纷纷猜测,章是带有国共和谈使命的。老人家的确是受毛泽东、周恩来之托而来,抵港第二天就开始约见旧人。可惜天不假年,一个半月后,章士钊在港去世。
  1975年春节期间,香港的报纸发表陈立夫的文章《假如我是毛泽东、周恩来》。陈立夫在文中欢迎毛泽东、周恩来访台,与蒋介石重开谈判,造福人民;吁请毛泽东“以大事小”、“不计前嫌”,开创第三次国共合作局面。据说,旅美多年刚刚返台的陈立夫是受命于风烛残年的蒋。两个月后,89岁的蒋介石去世。
  反统战不妥协的蒋经国,在1981年就暗许自己的亲信沈诚赴大陆一行。台湾的著作《总统的秘密特使》披露说,沈诚在1986年至1987年里频频穿梭于两岸。1987年3月,大陆政协邀请沈诚赴北京晤谈。沈密谏蒋经国力主突破“三不”,蒋经国的回答是:对民间接触,台北方面的政策是新“三不”,就是不鼓励、不支持、不压制。
  北京方面的建议是:两党中央层次对等谈判,并且致函蒋经国,请他派代表到北京谈判。蒋经国的意见是不能操之过急,在双方取得一定协议前尽量不赴会。需要在政府部门成立协调机构来运作。
  日,蒋经国宣布废除长达38年的“戒严令”。
  “移灵奉安委员会”
  日,蒋介石“崩俎”。
  菲律宾一家报纸说:蒋介石“梦想返回大陆仍旧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蒋介石在台湾搞土改搞“党改”,就是光复大陆的梦想不改。好在,他守着的还是“一个中国”。
  蒋介石的遗体经防腐处理后,其灵柩一直停放在“慈湖”别墅。“慈湖”在台北市南60公里处,蒋在这里仿照溪口的建筑样式建了几排平房,生前经常来此小住,并且指示自己身后暂厝于此。所谓暂厝就是暂时放置,并非安葬,要“待来日光复大陆,再奉安于南京紫金山”。蒋介石在南京时,曾经选定中山陵和明孝陵(朱元璋墓)之间的一块地为墓地,并且建了一座“正气亭”以为标记。
  日,蒋纬国在国民党中央直属第六组会议上,提出蒋介石、蒋经国灵柩移大陆临时动议案,提议成立“移灵奉安委员会”,“以安民心,促进和平统一”,造成两岸间的震撼。
  因为蒋家的失势,台湾仇蒋之风日炽,蒋纬国担心蒋家父子的陵寝被突击破坏,而且蒋氏父子拖了几十年仍无法下葬,因此希望台湾当局能有所安排。
  但是,当时台湾省籍情绪的问题,一再地被政客炒作,如果贸然移灵,这会让许多外省族群对当政的李登辉有更多“误解”,认为本省籍的李登辉是要把“外来政权”的两蒋赶回大陆,于是移灵一事又被搁置下来。
  现阶段两蒋的灵柩,由军队保护着,目前担心的反而不是被破坏,而是怕被遗忘。
  台湾本土人士称,平心而论,蒋介石对台湾并非没有贡献,但是他也绝不能和当今的台独派人士相提并论,因为他与中国政府的对立,只是因为政权丢失而作武装隔离,但是在他内心深处,却是完完全全地认同中国文化,认同自己的故乡,认同自己的根源,因此,他选择返乡安葬,完全可以理解。
  蒋纬国赴美为宋美龄祝寿时曾谈及蒋介石“入土为安”的彻底解决方案。宋美龄提出她的看法,若蒋介石能够归葬南京紫金山,则她在百年之后亦愿意归葬上海,和她的母亲倪桂珍女士葬在一块儿。因为紫金山是“总理”和“总裁”奉安之地,不是她可以安葬的。假使蒋介石不能归葬南京紫金山而能归葬奉化老家,那么,她百年后,愿意和蒋遗骨一起归葬奉化溪口祖坟。但是,在国民党高层,两位蒋“总统”的“奉安”,被列为“国葬”,一种说法是:“兹事体大,要好好研究,待统一后再谈移灵比较合适。”
  一直见证了当代蒋家沧桑的盛祥福透露,从蒋介石后人的行为看,确曾考虑过让他们的“蒋公”叶落归根,因为他曾陪同蒋家从台湾请来的风水先生看过地形,选中过三个地方,一处位于雪窦山风景区内,一处在蒋母墓道下面,另一处在一个叫柳家塘下的一块风水宝地,名为“五龟下山”。
  日,蒋纬国因呼吸问题和内出血不治辞世,享年82岁。迁灵一事,暂时被搁置。
  老兵“破冰”
  重返大陆是蒋介石毕生的愿望,但具“总统”身份的蒋介石,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他的部下毕竟没有政治的包袱,还有幸能与分隔半世纪的亲友重逢。
  何文德是最早走上街头抗议的老兵中的一个。他的白衬衫上写着鲜红的字,一面是“想家”,一面是“妈妈我好想你”。
  他打着的名号是“返乡运动促进会”、“退伍军人联谊会”,实际只有他本人一个。为了奔走呼吁,他甚至与老伴“离婚”,立了遗嘱,委托了后事。
  1987年5月,何文德与同道真的成立了“外省人返乡运动促进会”,成员有600多人。6月28日,“促进会”在台北组织“想回家,怎么办?打开两岸探亲管道座谈会“,六七千人到会。7月7日,几百名老兵们聚集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请愿,打着”老兵没饭吃,回家找爹娘“的标语。
  老兵在台湾被称为“荣民”。蒋经国一向以“荣民大家长”自居。他是1954年成立的“国军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的第一任副主任。他对现任“辅导会”主任下的指示,其中一条是他三十几年前的语录:只要我有饭吃,就有他们的饭吃;只要我还有一口饭吃,就先把这口饭给他们吃。1990年,台湾“立法院”决议:把老兵们的授田证兑现,每一份兑成钱,5万到50万不等。
  老兵们挑战的是蒋经国的“三不”(不妥协、不接触、不谈判)政策。
  1987年6月,蒋经国的英文秘书马英九已受命完成了《民众赴大陆探亲问题之研析》。马为了保密,私定该案为“颍考专案”。此题颇有深意:《左传》记载,郑庄公打败其弟,放逐其母,郑国大夫颍考叔以事至亲者感动其,促成其和母亲的团聚。
  同年10月15日,“内政部长”吴伯雄奉令宣布民众赴大陆探亲实施办法:同意“除现役军人及公职人员外,凡大陆有三亲内血亲、姻或配偶的民众”,均可于11月2日起向台湾红十字会登记。
  11月2日,预定上午9时开始登记,但凌晨就人山人海。3时30分,人潮就一拥而入。当天办妥手续的1334人。6个月内,申请者14万多人,6万多成行。第一个回大陆的团体探亲团就是何文德率领的,全团14人。
  在“思乡寻根”的强大推动下,当时的台湾当局不得不让“政治”给“乡情”让步,海峡两岸间的民间交流打破瓶颈。
纵深链接:
(11/12 13:53)
(09/29 23:57)
(09/25 09:08)
(09/18 10:24)
请发表您的看法:
您要对您发表的言论之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精彩短语推荐:
--给编辑写信
Untitled Document
搜狐短信推荐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 转78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环球网8月29日消息,美国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郭岱君近日在接受香港媒体专访时表示,研究蒋介石对两岸关系的连结性意义重大,尤其是研究蒋介石日记,是两岸合作很好的平台。
  据悉,郭岱君被公认是蒋介石日记落户美国并对外开放的幕后推手,她曾经是台湾“总统府”有史以来职位最高的女性文官,当时她担任台湾“总统府”笫一局副局长,为李登辉做英文翻译的工作,也曾身兼台湾“总统府”发言人。
  郭岱君表示,无论是蒋介石或蒋经国,都做过一些错的事,尤其是李登辉和,在很多决策上,“都伤害过国家民族”,她希望政治人物能从历史中学习,过去做错的,不要重蹈覆辙。
  郭岱君认为,研究蒋介石,对两岸关系的连结性意义重大,尤其是研究蒋介石的日记,是两岸合作很好的平台,包括台湾、大陆及香港的学者在看蒋介石日记时,大家心情其实是一样的,换句话说,蒋介石的日记,把大家的心结合在一起了。
  对于蒋介石灵柩停放在台湾,宋美龄葬在美国,郭岱君认为,这是做为重大历史人物无可奈何之处,蒋、宋心里当然是希望在一起,她个人希望蒋、宋将来能够归葬在一起。
  对于两蒋迁葬回大陆的问题,郭岱君认为应该用平常心看待,尊重两蒋本人当时的意愿以及蒋氏家族的想法,不需要用政治的考量来羁绊此事。
  郭岱君指出,蒋介石生前曾明白表示,希望葬在南京中山陵随侍孙中山先生,甚至已经在中山陵的下方选好了地点,据她了解,不论是宋美龄或是蒋纬国,都心系中国大陆,非常怀念家乡,因此迁葬的问题应该以人情、人性的角度来看待,并且尊重蒋氏家族的意愿。
  对于民进党政府时代“去蒋化”的做为,郭岱君淡淡地表示,政治上的运作,不是学术界所关心的,因为所有政治运作都是短时间的,如今有这么多的档案公诸于世,尤其是蒋介石的日记,它本身就是理解过去各种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重要的资料,因此她认为应该用平常心,客观地、谦卑地面对过去的历史,并从历史中学习。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3-08-12 08:08
1982年大陆允许蒋介石归葬 宋美龄三点指示(1)
台北中正纪念堂
祖国大陆对“两蒋”归葬一直相当宽容。1982年7月,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廖承志写信给蒋经国,首次提及希望将蒋介石移葬大陆。2002年中共十六大期间,台湾团代表、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昭典又表示,如果蒋家愿意让“两蒋”灵柩回乡安葬,而且按一定程序办,应该没有问题……
修复蒋家祖坟 保存奉化遗址
岛内名嘴陈文茜近日披露,大陆曾将蒋家祖坟修葺一新,拍下照片由密使递给蒋介石。而大陆方面一直非常重视涉蒋遗存的保护。
日前,陈水扁当局蛮横关闭蒋介石、蒋经国父子陵寝,要求蒋家亲属将蒋氏父子迁葬台湾的“五指山国军公墓”。蒋经国三子蒋孝勇之妻蒋方智怡对此表示,遵循蒋经国的遗愿,希望将“两蒋”遗体移回故乡浙江奉化安葬。一时之间,“两蒋”归葬大陆的话题又风生水起。
蒋介石南京找好墓地 与中山陵明孝陵相邻
1975年,蒋介石逝世,1988年,蒋经国去世,但是蒋氏父子的灵柩一直没有入土为安,只是暂时安放在台湾省桃园县大溪镇的慈湖和头寮,以待来日“光复大陆”后,再落叶归根。据说,蒋经国曾有口头遗训,希望父子两人归葬故乡浙江奉化溪口。但是实际上,蒋氏父子的打算不一样。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3-08-12 08:09
蒋介石在南京选的墓址正气亭
对于长眠之地,蒋介石在生前就已选定,就在南京的中山陵和明孝陵之间,紫金山南麓、紫霞湖东岸。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是因为这里是风水宝地,前面有水、后面靠山,再说南京人一直有句俗话,叫“日出紫金,日落栖霞”。二是蒋介石生前一直以中山先生的学生和信徒自居,死后也希望能守望中山先生。第三,这里的地势比明孝陵高,比中山陵低,蒋介石一向认为自己比明太祖朱元璋高明,所以墓址地势要高过明孝陵,但蒋又要尊重孙中山,所以墓址地势又必须低于中山陵。第四,蒋可以借此彰显自己的历史地位。
1947年,蒋介石授意在此风水宝地上兴建了一座方亭,取名叫做“正气亭”,其意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蒋介石选好了自己身后的栖身之地,只是还来不及经营,就仓皇败退台湾,连自己都料想不到。在台湾的日子里,蒋口里不言,但心里一直念兹在兹。如今,台湾很少有人知道蒋介石到底希望归葬何处,但是,大陆人尤其是南京人,很多都知道,如今“正气亭”所在的地方,才是蒋介石最钟情的“入土为安”的地方。
如今的正气亭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四围景色宜人,是不可多得的幽静去处。正气亭以苏州花岗石为基础,重檐飞角,蓝琉璃瓦,大红立柱。亭前匾额为蒋介石亲题“正气亭”三个字,蒋并撰楹联一副,上联是“浩气远连忠烈塔”,下联为“紫霞笼罩宝珠峰”,落款“民国三十六年九月蒋氏中正”。亭后花岗石墙中央镶嵌一块碑,刻有《正气亭记》,碑文为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撰写,虽经历风霜雪雨,但字迹依旧清晰可辨。亭子藻井,青天白日图案格外醒目。与南京的其他名胜相比,正气亭平时有些落寞,但岛内再度炒起“两蒋”归葬大陆的话题后,游客明显增多。台湾东森电视台的记者就此访问南京居民,有居民表示,“我们欢迎他(蒋介石)过来”。
传蒋经国愿葬母坟旁 故居“小洋房”今犹在
与蒋介石不同,人们普遍认为孝顺的蒋经国很可能会希望葬在母亲毛氏的墓左右。浙江奉化溪口是蒋家父子的故乡。溪口位于今天宁波市区的西南方向,奉化市西北方向,距宁波市区22公里,沿宁奉公路南行至江口右转弯再行8公里即可到达。溪口背靠武山,面临剡溪,山光水影,风景如画。这里留下了蒋氏父子的许多记忆,也留下了不少蒋家遗存。
到过这里的人,大多参观过“小洋房”,此屋原是为美国军事顾问端纳先生所建,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来后居住于此,直至1939年到江西赣州任国民党行署专员。其间,蒋介石为其子请了两位老师,严教不懈,“以解除其马列主义武装”,同时为其儿媳蒋方良女士教中文。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3-08-12 08:12
孙中山、蒋介石为何都想将墓地选在南京?
13:42:58&&&来源:风水三千年&&&&打印本页&关闭&
  宋庆龄亲自上山选墓地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葬南京巧合之谜
  日上午9时30分,“国父”孙中山在北平铁狮子胡同行馆逝世。
  孙中山生命垂危时,宋庆龄、孙科及汪精卫、何香凝等就在病榻一角,商议他的后事。当汪精卫说出要将孙中山死后葬在北京景山时,已昏睡过去的孙中山,此时突然醒来,说,“不对,不对,我要葬在紫金山。”
  孙中山看中南京风水
  孙中山为何要求死后归葬南京?有这么一个说法。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任后仅月余,迫于北方袁世凯的势力和革命党人的妥协,在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做大总统候选人。3月
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解职。孙中山在紫金山(钟山)自选长眠之地,就在解职这天。
  孙中山曾几次到东郊紫金山(钟山),最着名的一次是谒孝陵,时间是日。孙中山对孝陵的主人朱元璋特别崇拜,革命之初,就是以朱元璋为榜样,承继了朱元璋“恢复中华”的民族精神。但孙中山后来认为,自己的事业比朱元璋、洪秀全更有革命性,“前代革命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
  谒孝陵时,清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刚三天。当时孙中山亲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谒孝陵,祭奠朱元璋,并发表了祭文,称朱元璋为“我高皇帝”。
  据史料记载,4月1日这天,孙中山起身很早。起床后,孙中山碰到人就说,从今天起,我就是自由公民了。吃了早饭后,孙中山吩咐卫士去备几匹马来,说今天要到东郊去打猎。
  孙中山在国民党元老、曾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的胡汉民等人的陪同下出朝阳门,直奔明孝陵而去。
  当时紫金山阳光明媚,景色美不胜收。一处叫半山寺的地方,背负青山,前临平川,气势十分雄伟。登高远望,南面的方山历历在目,秦淮河像一条玉带逶迤环绕。
  孙中山慨叹道:“展堂(胡汉民的字),还有你们都来看,这地势比明孝陵的独龙阜还要好,前有照,后有靠,有山有水,气势雄伟,我真不明白,当年明太祖为什么没有选中这块地方?”
  胡汉民接着孙中山的话说:“先生说得对,这里的确比明孝陵好,拿风水来说,叫做前有照,后有靠,左右有砂环抱,加以秦淮河环绕,真是一大好墓地也。这是大风水,而明孝陵则是小风水。”
  孙中山又接着胡汉民的话笑着说:“我将来死后就葬在这里,那就好极了。”
  上面这段故事,是其子孙科后来记下的,是孙中山希望死后葬在南京的最早记录,也是目前民国官方资料上――“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g土,以安置躯壳尔”一说的来源。
  孙中山死后葬南京,主要原因是革命成果在南方,自己在南京称大总统,选择归宿南京并不是偶然的。同时,不可否认,孙中山将具体的葬地落实在东郊紫金山,确实也与这里风水好有关。
  孙中山生前在确定南京为首都时,曾说过,“南京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三种天工,钟毓一处,世界中之一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
  弃用朱元璋的“风水山”
  紫金山很大,孙中山当时指的地方并未留下标记,也无人当真记录。在孙中山病逝后,陵址的卜择便成了问题。孙中山到底希望葬在山的何处?
  据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山陵园史录》(1989年11月版,南京出版社)载,遵照孙中山归葬南京紫金山的遗愿,葬事筹备委员会成立前,北京治丧处就已派后曾任民国政府主席的林森,赶往南京初勘葬地。
  林森返回北京后向治丧处作了汇报,由治丧处代表与当时的段祺瑞政府接洽相关事宜。
  孙中山葬事筹备处成立后,首先由家属及葬事筹备处代表林焕廷、叶楚伧等人,到南京实地勘察墓址,并确定工作顺序。4月21日早晨,宋庆龄、孙科等由上海抵宁,上午出席了南京各界追悼孙中山大会,下午即赴紫金山相地。
  宋庆龄一行先至明孝陵西的“虎山”。为何先看这里?原来里面有一个小插曲。
  此前,葬事筹备处曾收到一位姓孙的来信,自称是虎山主人,愿捐山为孙中山墓地。但当宋庆龄一行实地观察后,当即就放弃了。所谓虎山,不过是明孝陵西侧的一座小丘。要说风水确实有,但让朱元璋用去了,孙中山岂可葬在朱元璋的脚下!
  当年刘基等风水大师为孝陵卜址时,就是将此山丘当成“右白虎”风水山来处理的。由于地势较低,又处明孝陵下水头,虎山根本就不是安葬孙中山的风水宝地。
  宋庆龄表示不宜葬山顶
  宋庆龄一行随即登山,向东行。
  一行人行至小茅山,途中发现有两处小坡,都高出明孝陵,当天未能作出决定。第二天宋庆龄执意由陡峭险峻的北坡,登上紫金山顶,再次相度。由山顶走到小茅山万福寺附近,大家眼前一亮。
  宋庆龄觉得这附近不错。后来,中山陵就建在这附近,这座寺庙位置大概在现在中山陵东北的一段平台上。孙科还在万福寺旁建造了一座“永慕庐”,供家属守灵用。
  另外,从山顶上看,发现紫霞洞上也有一处平台,但面积较小,不合用。此处后来却让蒋介石选中了,筑正气亭作了墓地标记(此事详见本书下一章“卜择传奇.蒋介石南京自选墓地之谜”中相关内容)。
  当时有人建议,中山陵址要比明孝陵高,意思是孙中山比朱元璋伟大;还有人建议,选在小茅山的山顶,暗里的意思是,孙中山的功绩比山高。宋庆龄不同意,墓址比孝陵高可以,但墓建在山顶“不相宜”。
  当时作了一番初步勘察,但并未最后定夺。宋庆龄留下意见后,因为有事在约,便赶回了上海。
  日晚,葬事筹备委员会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商定墓址。根据宋庆龄等家属的意见,最终定下了现在的陵址,即宋庆龄看好的坟。同时决定,派主任干事、曾任孙中山秘书的杨杏佛,赴南京接洽圈地、测量照相。
  紫金山共有三大峰,第一峰即主峰,名北高峰;第二峰偏于东南,名小茅山,此即中山陵所在;第三峰偏于西南,由于太平天国曾在山上筑天堡城,故称天堡山,中国着名的紫金山天文台,即选建在此山山顶上。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境内,一直被列为道教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小茅山因为风貌如茅山,胜境赛茅山,因得此名。
  为什么小茅山一带是孙中山最佳的葬处?有风水先生认为,明时紫金山的风水,以明孝陵独龙阜最好。但到了近代,独龙阜一带“王气”已弱,小茅山一带成龙脉最聚气之处。中山陵的风水好在哪?一句话,好在“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
  孙中山紫金山“寻宗问祖”
  孙中山将葬地安排在南京,有迷信者则认为,这里有一种“因果”,说是孙中山死后要“寻宗问祖”,原来此山是孙中山的“祖坟”所在。
  孙中山哪一代祖宗葬在紫金山?孙权啊。孙权是春秋时期着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孙武经伍子胥推荐,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遂成一代名将。吴国被越国灭亡后,孙武的后人便在今浙江的富春一带隐居了下来。“富春孙氏”成为中国境内一大旺族。
  1980年代,孙中山的家谱在广东被发现,族谱名叫《富春孙氏宗谱》。溯源而上,孙中山的祖先就是富春孙姓。
  其实早在1930年代,着名历史学家、客家文化研究开拓者罗香林教授,便考证过孙中山的家世,于1933年出版了《国父家世源流考》一书,证实过孙中山的祖上是从浙江迁居福建,再迁居广东的。
  孙权死后,就葬在紫金山,其墓不就是孙中山的“祖坟”么!
  巧合的是,孙权是第一位定都南京的帝王,史称“东吴大帝”,孙中山却是目前最后一位南京的近代国家元首。首尾响应,这是不是南京的定数?!
  实际上,孙中山下葬紫金山有太多的巧合,如紫金山汉代时曾叫钟山,两千年后真的葬了一个“中山”;近人称孙中山比朱元璋高明,中山陵址真的比明孝陵高一坡度……
  弃用方山定紫金
  蒋介石南京自选墓地之谜
  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蒋介石称王称霸在南京,死后也想葬在南京。他在南京卜选自己百年之后风水宝地的事儿,一直是秘闻级故事。实际上,这在当时确实发生过,不少民国要人、学者的笔记中都有记录。
  蒋介石相中紫金山之阳
  在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国父”孙中山的陵中山陵与明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陵孝陵之间,有一座很特别的建筑――正气亭。亭为方亭,重檐飞角,上盖蓝琉璃瓦,花岗石基础,大红立柱,彩绘顶梁,金碧辉煌。
  此处即是当年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选中的墓地,因系未来的陵地宫(穴位)所在,特筑亭标志。
  蒋介石为何相中了位于紫金山之阳的正气亭所在?
  原来,此处特别符合蒋介石的“政治需要”。蒋曾对幕僚表示,希望自已百年之后也能安葬在中山陵附近,永远陪伴总理。但墓址的地理位置有讲究,相传当年蒋介石自诩,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高明一点,葬地应高于明孝陵;但不能和孙中山先生相比,墓址应低于中山陵。
  “正气亭”所在地正合乎此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南京民国建筑》一书中,即采信了这个说法。
  正气亭墓地实为风水先生所卜
  正气亭所在墓地是如何卜选出来的?孙中山之子孙科撰写的《正气亭记》,用春秋笔法透露出真情。
  1946年春,民国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蒋介石率幕僚谒祭中山陵后,觅得一块风水宝地。当时,蒋介石扶杖登山,自紫霞洞西坡爬上层岗,远眺天阙,“喜其山川之胜,林壑之美”,嘱在此处建亭,“将与国人共游赏之”。虽然亭记并没有明示此处即为蒋介石的百年归葬处,但在当时明眼人还是能猜出八九分的。
  但有另一说法,蒋介石的葬地并非蒋亲自选中,而是风水先生的杰作,由一名来自其浙江奉化溪口老家雪窦寺的名僧太虚相中的。
  太虚是蒋家的座上宾。在民国政府迁回南京后,蒋介石刚好60大寿,自觉年岁渐老,遂开始考虑选择一块墓地,以便死后归葬。于是,与蒋家缘分不浅的太虚被请到了南京,秘密执行蒋介石交代的陵卜地事宜。
  一天,太虚行至现正义亭处眼前一亮:前临清澈见底的紫霞湖,背倚巍峨紫金山,右邻紫霞洞,左毗观音洞,环境幽静,景色宜人,藏而不露,聚风纳气,乃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于是太虚向蒋作了推荐,这才有了蒋介石“扶杖登山”一事。
  正气亭原来是“镇气亭”
  太虚在进行反复相度之后,正气亭所在位置好是好,也符合蒋介石政治上的卜选要求。但根据传统的风水理论,正气亭所在地附近缺“水”。
  于是,太虚出了个点子,修补这一风水缺陷。
  这种手法也是过去常用的,如清代皇家陵址,便改造过风水堂局:没有案山,就在陵前堆积人工山丘;河水流向不好,便另凿水路。蒋介石是对国学有深厚研究的人,相信了太虚之言。当即安排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的人员,在亭脚下重修紫霞湖,以弥补风水上的缺陷。
  为什么未建陵,先筑亭,也并非蒋所谓“与国人共游赏之”,而是出于风水考虑。据说是太虚当时建议,为防止龙气外泄,先建亭镇之,以锁定风水。
  正气亭正式破土动工时间,是日。当时并没有正式名字,暂称“半山亭”。直到亭子建好了,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园林处处长沈鹏飞专题报告,呈请蒋介石赐题亭额及楹联,“以资点缀,借壮观瞻”。蒋介石很重视,也很认真,亲自命名,并亲笔书写“正气亭”三字。
  “正”即“镇”也,正气亭即“镇气亭”,从亭名可见蒋介石的良苦用心。
  蒋介石墓地初定江宁方山
  从上面说法来看,不论正气亭所在位置是蒋介石自已选中,还是僧人太虚所相,动机都是一样的,即蒋介石希望死后葬于紫金山,这也是目前海内外最为主流的一种说法。
  但另有一种观点,蒋介石当年从重庆回到南京,打算在南京周围卜地是事实,但根本无心葬于紫金山,而是希望百年之后,在与紫金山遥遥相对的方山上建造陵。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方山也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当年秦始皇东游镇东南王气,这股“气”即在方山一带。这附近先后有五位帝王陵墓,历史名人王僧辩、韩熙载也都青睐方山,下葬于此。
  日,笔者曾请吴承奎先生驾车,赶到方山附近采访,爬坡上山,登高望远,实地勘查了一下蒋介石方山墓地。
  这里的僧人便称,蒋介石初选墓地在方山,而不是紫金山,当年不少人都是知道的。
  经僧人指点,笔者找到了蒋介石方山墓地。其地在方山的东北麓坡地,这个地方如果没有人指点,一般人是不容易找到的,此处现在刚建了竹林。估计不久会立牌,作为一处旅游景点。
  此地离南朝齐武帝萧赜祭天的天坛遗址不远,附近还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的“曹氏祖茔”。
  方山墓地为何选“山之阴”
  与紫金山墓地一样,方山墓地也是蒋介石本人来看过的,并由风水先生卜定。
  当时的民国媒体曾公开消息过此事,蒋介石请了方山脚下横岭一个名叫丁福智的村民作领路之人。丁福智后来回忆,1946年秋天,蒋介石一行携风水先生,带罗盘等物来到方山,在方山东北麓坡地勘察地形,选择墓地,当时还做了标记。
  当年蒋介石带的“风水先生”,还是上面说的蒋家座上宾、雪窦寺僧人太虚。
  值得注意的是,正气亭所在墓地选在“紫金山之阳”,方山墓地却选在方山东北麓坡地的“山之阴”。
  从堪舆术上来说,风水宝地一般都选择在山之阳,即山的南坡,而不是山的北坡。在中国帝王陵中,只有赵匡胤开创的北宋王朝帝王陵特殊,陵址呈“东高西下”形势,据说是当时风水先生根据“五音利姓说”卜定的。
  赵姓属于角音,对应“五行”中的木,木生东方,阳气在东,赵姓皇帝宜在西方安葬,陵地需要东面高于西边,才能富贵绵长,龙脉不断。即所谓“东高西下为之角地……南高北下为之征地,角姓亦可居之。”
  蒋介石方山墓地为何选择山之阴?蒋介石羡慕方山风水好的同时,还有政治上的考虑。紫金山与方山,一北一南。蒋介石首选方山,看中的即是方山与紫金山的“亲密关系”,选方山是蒋介石想独霸一方,又不失对孙中山的敬意。
  蒋介石自称一生追随孙总理,多次公开表示“是中山先生的学生”,“死后也要做中山先生学生”。孙中山归葬于紫金山,蒋介石一直想着自己的风水宝地该选在哪儿合宜,后经太虚指点,方山进入了蒋介石选陵视线:如果在方山的北坡营建陵墓,正好与中山陵形成“对陵”,呈学生面向老师鞠躬的“师生之礼”。
  另外还有传言,蒋介石的老家溪口在南方,蒋选方山也有靠近一步之说。
  方山与紫金山共用一条“风水线”
  实际上,早在1937年之前,蒋介石即注意到了方山,初将墓址首选于方山,并不偶然。
  1937年11月,淞沪保卫战失利后,侵华日军立即沿沪宁线,向南京疯狂进攻。为保卫首都南京,蒋介石花巨资在中华门外南郊建了很多地堡、碉堡一类的军事设施,形成一条很长的防线,时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
  该防线的地下指挥所就设在方山定林寺(入口离定林寺约100余米,现在游人可以看到)。但后来此防线未能起到军事防御作用,日本人侦破蒋的用意后,避实就虚,绕开方山防线,经南京东汤山攻打中山门,这是后话。
  日,侵华日军一举攻陷南京。蒋介石当年曾亲临方山地下指挥所视察。蒋站在定林寺塔前,向北方的紫金山遥望,可以看到中山陵,蒋当时即心仪此地。蒋介石最早萌动墓地首选方山之意,应始于此时。
  方山与紫金山直线上有30公里之遥。这里的僧人证实,如果天气晴朗,肉眼确实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山陵。更重要的是,两山有一个风水上的承应关系。公元1173年高僧善鉴在方山移址重建定林寺时,寺址定向与紫金山原寺选在一条风水线上的同一个朝向。
  笔者认为,蒋介石当初看中的正是这点。但最后蒋介石却放弃了方山此处自选墓地,这又是为什么?这似乎成了一道谜题。
  据说择好墓地后,有一次蒋介石站在方山北坡向北望,以前还能看得很清楚的中山陵却消失了,仅是若隐若现(笔者前去勘查时是晴天,并未看到紫金山,恐由于空气污染)。蒋介石觉得这样不好,不能与孙中山相依终古,才决定将墓址改定在紫金山。
  慕紫金山“王气”弃用方山
  但笔者推测,蒋介石放弃方山墓地,应该是另有缘由。
  方山离紫金山确实太远了,构不成对紫金山的“朝拜”格局。更重要的是,方山的“王气”经秦始皇早年的一番折腾,早就衰弱了,这也是为何金陵自古都是短命王朝的迷信说法之一。
  在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因为“国父”葬在紫金山,在朱元璋把陵选于紫金山,风水旺过一次之后,六百年后又一次“王气十足”,兴盛了起来,到紫金山朝拜观光者络绎不绝。
  如果蒋介石把陵选在方山,生前沾上孙中山光芒的蒋,死后就得不到“国父”的庇护了。所以,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生前在美国时曾向外界证实,“蒋公生前有遗愿,回大陆,葬紫金山。”
  日,蒋介石病逝于台湾,终未能葬紫金山。蒋介石逝世不久即传出,蒋临终前授儿子蒋经国口嘱,自己死后棺木不要下葬,暂时安放在台湾桃园县的慈湖,等将来国民党“统一大陆”后“回家”。
  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论是紫金山“王气”,还是方山的“风水”,蒋介石的愿望均是不可能实现的。蒋介石归葬大陆,成了一桩历史遗憾。据说,在李登辉当了“台湾总统”后,蒋家曾请人与中共高层秘密接触,希望将蒋的灵柩移回南京,了却蒋的生前遗愿,但遭到了台湾方面的抵制。蒋介石以后会不会“回家”?只有时间来回答了。
  (摘自倪方六 著 《风水三千年》 文汇出版社 2010年3月 出版)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3-08-12 08:27
&&[第2版 08-12 08:27]
蒋介石有资格葬在中山陵么?
想想还是有的
安静地出生,安静地死去&
永远的南京,永远的南京人
发表于:13-08-12 09:22
一个在这边,一个那边,国家尚未统一,何谈。。。
发表于:13-08-12 11:35
蒋介石何时能葬南京呢,何是能了了他的心愿呢,我看问题并不简单,奉化希望蒋父子都葬回去,蒋家人目前好象也希望能葬回家乡,蒋介石的心愿目前来说没有人再意,况且共产党有度量让蒋介石葬到南京吗?若有可能,那可是国葬,做为南京人,当然希望孙中山,蒋介石都在南京
发表于:13-08-12 11:44
最多把他当一个名人小葬在中山陵,不可能风光大葬的
浦口区永宁老乡交流群()&&
发表于:13-08-12 13:17
以下是引用 第8楼 @志峻至远 的话:不可能风光大葬的 ...
发表于:13-08-12 13:18
应该葬在南京,毕竟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大伟人,贡献还是不小的!
纽加兰婴童俱乐部---南京宝宝的小食堂!
发表于:13-08-12 13:33
以下是引用 第10楼 @kevinling 的话:
应该葬在南京,毕竟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大伟人,贡献还是不小的!...
最重要的是,老蒋对南京的感情和当朝诸代领导人对南京的冷漠成鲜明对比。
发表于:13-08-12 19:40
以下是引用 第5楼 @hip 的话:
蒋介石有资格葬在中山陵么? 想想还是有的 ...
发表于:13-08-12 19:53
&&[第2版 08-12 19:53]
以下是引用 第10楼 @kevinling 的话:
应该葬在南京,毕竟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大伟人,贡献还是不小的! ...
蒋是法定的中华民国国家元首,也是个大人物,虽然文才武略远不如毛,更不得天时{该死的鬼子},但也不应该过分否定。
别的都不说,蒋的时代,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与蒋发生口角,继而是肢体打斗,事后并未被清算,可见其胸怀 。抗日时候,国军是抗日战场的绝对主力;1949以后,从蒋召回拟定轰炸开国大典的轰炸机、解放海南岛过程中对中共海军开放台湾海峡、终身反对台独等问题,可见其国家元首的做事派头。虽然成王败寇,但
对蒋的贬低也是不对的。
个人以为,蒋当然有资格葬在中山陵。
发表于:13-08-12 19:55
台湾早就放弃了国民党一党专政,蒋介石在台湾年轻人心中的地位是外省人,独裁者
时间过得真快,真的2010年来到了
发表于:13-08-12 20:01
以下是引用 第14楼 @春申湖边 的话:
台湾早就放弃了国民党一党专政,蒋介石在台湾年轻人心中的地位是外省人,独裁者 ...
台湾人如何看无所谓,但南京是不会把蒋公看成“外地人”(虽然是宁波奉化人)的。
发表于:13-08-12 20:49
比各拉搭,有意思么?多想想活着的人,死都死了都一个球样
发表于:13-08-12 20:54
回复 第15楼 的 @海平线外:
发表于:13-08-12 22:06
一代伟人,国之脊梁
发表于:15-10-21 22:57
被系统删除于: 02:54:26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遗体能回大陆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