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夺门之变为什么能成功”,明史会不会更好一些

如果没有“夺门之变”,明史会不会更好一些_百度知道
如果没有“夺门之变”,明史会不会更好一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那是当然,因为“夺门之变”的策划者和受益者就是一群无耻无能的昏君奸臣,政变后把有能力又有气节的贤才都消灭了,所以,大明皇帝从此个个昏庸,偶有个别贤臣也无力回天。
采纳率:34%
当时情况如果朱祁镇不答应,他们也会立他儿子继位的,明清两代文人的无耻程度是你无法想象的不会,我记得有人说过从宋代开始,文人读书人这个团体就一点点变质了。明朝的历史主题就是皇权和文人的权利斗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明朝那些事儿(2)
&&&&&&&&&&&&&&&&&&&&&&
&&&&&&&&&&&&&&&&&&&&&& 明朝那些事儿(2)文/当年明月
一个见面礼少得可怜、连路费都不充裕的使团,一个被随意指派的官员,带着一封莫名其妙的国书,向着瓦剌出发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似乎又是一场闹剧。&可是奇迹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朱祁钰为使团的出访设置了他所能想到的所有障碍,不给钱,不给礼物,甚至不给一个正当的出使名义,这些障碍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成为此次出访失败的重要原因。&但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往往只要有一个成功的因素就足够了。&而在这个使团中,就存在着这样一个成功的因素。虽然只有一个,但却是决定成败、创造奇迹的关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最为重要的因素竟然是朱祁钰自己造就的,因为成功的关键就是那位被他随意指派出使的官员。这位官员的名字叫做杨善,时任都察院右都御史,他虽然是个二品官,却并不起眼,算不上什么人物,这也正是朱祁钰挑选他去的原因之一,可惜朱祁钰并不知道,这位杨善先生是一个身怀绝技的人,而他的这项绝技即使在整个明代历史中所有同类型的人里也可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 &杨善的这项绝技,就是说话。&明代最佳辩手登场&战国时候,张仪游说各国,希望找个官做,却经常被打得遍体鳞伤,他的妻子心疼地对他说,为什么要出去找官做,现在得到教训了吧。&张仪却问了她一个问题:&我的舌头还在吗?&&他的妻子回答,当然还在。&&只要舌头还在,还能说话,就有办法。&&杨善就是一个只要舌头还在,还能说话,就有办法的人。&杨善,大兴县人(今属北京市),此人出身极为特别,他官居二品,但我查了一下他的履历,才惊奇地发现,这位二品大员非但不是庶吉士(由前三甲科进士中选出的精英),甚至连进士都不是!这在整个明朝三百年历史中都极为罕见。&明代是一个注重学历的年代,要想在朝廷中混到一官半职,至少要考上举人,而想做大官,就非进士不可,所谓&身非进士,不能入阁&,在当时的三级考试制度中,如果说进士是大学毕业,举人是高中毕业,那么杨善先生的学历只能写上初中毕业,因为他只是一个秀才。&所谓秀才,也就算个乡村知识分子,根本就没有做官的资格,在假文凭尚未普及的当时,杨善是怎么混到二品大员的呢?&看过他的升迁经历就会发现,他能走到这一步,并没有半分侥幸。&建文元年(1399)十月,李景隆率大军进攻北平,也就在此时,年轻的秀才杨善参加了燕王的军队,不过他并没有立过战功,而是专门负责礼仪方面的工作。&杨善是一个合格的礼官,他干得很不错,但由于他的学历低,当与他同期为官的人都纷纷高升之际,他却还在苦苦地熬资格,博升迁。&就这样苦苦地熬了三十多年,他才升到了鸿胪寺卿(三品),实在很不容易。宦途上的坎坷,使得他历经磨砺,为人圆滑,学会了一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领,他算得上是个人精,无论政治局势如何复杂,都能做到左右逢源,不管是三杨执政还是王振掌权,这位仁兄一直稳如泰山,谁也动不了他。&有很多人都瞧不起他的这种处世方式,羞于和他交往,但他却我行我素,到了正统年间,他已升任礼部侍郎。不久之后,正统十四年的远征开始了,此时已经六十多岁的杨善也随军出征,要说他还真不是一般的厉害,战乱之际,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无数年轻且身体强壮的大臣丧命其间,而他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竟然还逃了回来,不知道是不是每天早上坚持跑步锻炼的结果,着实让人叹服。 &之后他调任都察院,被任命为右都御史,并充当使臣出使瓦剌。&杨善不像李实那么天真,他很清楚隐藏在出使背后的玄机,也明白朱祁钰根本就不想让他的哥哥回来,事实也证明了他的预想,这个所谓的大明使团一没钱,二没物,甚至连个出使的具体说法都没有。&没有人支持,也没有人看好,在大家的眼中,这又是一次劳而无功的长途旅行。&但杨善还是满怀信心地上路了,他决心创造奇迹,即使什么都没有,他也要把朱祁镇带回来。&凭什么?&就凭他的那张嘴。&牛是吹出来的&杨善带领着使团来到了瓦剌的营地,见到了也先派来迎接他的使者,可就在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上,杨善经历了第一次严峻的考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之前派出的使者受到太多的轻慢,也先对这个杨善并没有多大好感,所以在他的授意下,宴会之上,接待人员突然以傲慢的语气问了杨善一个极为让人难堪的问题:&&土木之战,你们的军队怎么这么不经打?&&正在埋头大吃的杨善听见了这个故意找麻烦的问题,他抬起头,直视对方那挑衅的眼神,开始了紧张的思索。&为了处理好这一复杂局面,即不丢面子维护国格,又不跟对方闹翻,杨善决定吹一个牛,虽然他之前可能吹过很多牛,但这次吹牛我认为是最完美的。&杨善突然愁眉苦脸起来,他叹了口气,说道:有些事情我原本不想说的,但到现在这个时候,还是告诉你们吧&这句话说得对方一愣,连忙追问原因。&杨善这才看似很不情愿地接着说了下去:&土木之战时,我们的主力部队不在京城,全部出征了(壮者悉数南征)。王振率军轻敌而入,才会失败,现在南征的部队已经全部回来了,有二十万人啊。再加上新练的三十万军队,全部经过严格的训练,随时可以作战!&&听完这番话,也先使者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凉气,可他们万想不到,下面他们听到的话将更为耸人听闻,因为杨善先生吹牛的高潮部分即将到来.六十多岁的杨善此时摆出了老奶奶给小孙子讲鬼故事的架势,绘声绘色地为瓦剌人描述了一幅可怕的景象。 &&我们在边界准备了埋伏了很多火枪和带毒的弓弩,你们被打中就必死无疑(百步外洞人马腹立死),而且我们还在交通要道上安放了很多铁锥(隐铁锥三尺),你们的马蹄会被刺穿,根本无法行动。&&估计杨善还是一个擅长编恐怖故事的人,他最后还煞有其实地对脸都吓得发白的瓦剌人说:&实话告诉你们,每天夜里你们睡觉的时候,我们派了很多刺客窥视你们的营帐,来无影去无踪,你们还不知道吧!&&就这样,杨善终于结束了他的牛皮,微笑着抬起头,看着对面那些吓得目瞪口呆的瓦剌人。&可光吓人是没有意义的,于是杨善继续了他的表演。&他脸色突变,换上了一幅悲天悯人的表情,发出了一声叹息:&&唉,可惜这些都没用了。&&瓦剌人刚刚被这位仁兄那诡异可怕的语气吓得不行,突然又看他态度转温,搞不懂他玩什么花样,便追问他为什么。&杨善这才说出了他最终的用意:&&我们已经讲和,彼此之间就像兄弟一样,怎么还用得上这些!&&瓦剌人笑了,他们终于不用担心那些火枪、铁锥和刺客了,虽然这些东西并不存在。&杨善也笑了,因为他又成功地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结束了这场饭局上的较量后,杨善动身去见也先,在那里等待着他的将是一场真正的考验。&最后的考验&杨善终于来到了也先的面前,他明白,最后的时刻到了,他没有丰厚的礼物,也没有体面的国书,但他要让眼前的这个一代枭雄心甘情愿地与自己和谈,并且免费(他也没钱给)把朱祁镇交给自己。&他要实现这个不可能的任务,要征服也先这个雄才大略的征服者,而他唯一的武器就是他的智慧。&果然,谈话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因为也先发火了。&也先之所以愤怒,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开战以来,他吃了不少亏,此刻他抖擞精神,采用先发制人的策略,向杨善提出了一连串的责难。&&为什么你们降低马的价格?&(削我马价)&&为什么你们卖给我们的布匹都是劣等货?&(帛多剪裂)&&为什么我们的使者经常被你们扣留?&(使人往多不归)&&为什么你们要降低每年给我们的封赏?&(减岁赐)&问完之后,也先杀气腾腾地看着杨善,等待着他的回答。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95]  虽然也先的态度咄咄逼人,但他提出的这些问题也确实都是事实,而杨善作为一个只管礼仪的官员,这些国家大政根本就没他的份,更不用说对外发言了。  但是现在他必须回答。  面对这样的局面,杨善却并不慌乱,他稳定住自己的情绪,表现得神态自若,脑海中却在紧张地思索着一个得体的答复,在过去五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中,他已经历过无数的危机和困难,但他都挺住了,眼前的这个难关应该也不例外。  片刻之间,他已胸有成竹。  杨善笑着对也先说道:&太师不要生气,其实我们并没有降低马的价格啊,太师送(要收钱的)马过来,马价逐年上升,我们买不起却又不忍心拒绝太师,只好略微降低价格(微损之),这也是不得已的啊,您想想,现在的马价比最初时候已经高了很多了啊。&  &至于布匹被剪坏的事情,我们深表遗憾,也已经严厉查处了相关责任人员(通事为之,事败诛矣)。您送来的马匹不也有不好的吗,这自然也不是您的意思吧!&  也先连忙答道:&当然,当然,我可以保证,这绝对不是我的安排。&  此时最佳辩手杨善已经进入了状态,他神采飞扬地继续说了下去:  &还有,我们没有扣留过您的使者啊,您派来的使者有三四千人,这么多人,难免有些人素质不高,偷个窃或是抢个劫的也是难免,我们也能理解。而太师您执法公正,必定会追究他们,这些人怕被定罪就逃亡了(归恐得罪,故自亡耳),可不是我们扣留他们的啊。其实岁赐我们也没有减,我们减去的只不过是虚报的人数,已经核实的人都没有降过的。&  &您看,我说得有没有道理?&  正方辩手杨善的辩论题目&明朝到底有没有亏待过瓦剌&就此完成。  反方辩手也先瞠目结舌,目前尚无反应。  在战场上,也先往往都是胜利者和征服者,但这一次,也先被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头子彻底征服了,被他的言语和智慧所征服。  在这场辩论中,杨善状态神勇,侃侃而谈,讲得对手如坠云里雾里,针峰相对却又不失体统,还给对方留了面子,实在不愧明代第一辩手的美名(本人评价,非官方)。  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先表现得就很一般了,史料记载,他除了点头同意,以及不断说几个&好&、&对&之类的字外(数称善),就没有任何表示了。  杨善再接再厉,发表了他的最后陈词:  &太师派兵进攻大明,太师也会有损失,不如把太上皇送回大明,然后大明每年给太师赏赐,这样对两国都好啊。&  也先被彻底说动了,他已经被杨善描述的美好前景打动,决定把朱祁镇送回去。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96]  可当他喜滋滋地拿起大明国书仔细察看时,却发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你们的国书上为什么没有写要接太上皇呢?&  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你不说要接,我干嘛要送呢?  杨善却早有准备。  终究还是发现了,不过不要紧,有这张嘴在,没有过不去的坎!  他沉着地说:&这是为了成全太师的名声啊!国书上故意不写,是为了让太师自己做这件事,您想啊,要是在国书上写出来,太师您不就成了奉命行事了吗?这可是大明的一片苦心啊!&  听到这段话,也先作出了他的反应&&大喜。  也先被感动了,他没有想到明朝竟然如此周到,连面子问题都能为自己顾及到,确实不容易。于是他决心一定把朱祁镇送回去。  可是此时,又有一个人出来说话阻挠。  也先的平章昂克是个聪明人,眼看也先被杨善忽悠得晕头转向,他站了出来,说出了一句十分实在的话:&你们怎么不带钱来赎人呢?&  杨善看了昂克一眼,说出了一个堪称完美的答复:  &我们本来是带钱来的,但这样不就显得太师贪财了吗,幸好我们特意不带钱来,现在才能见识到太师的仁义啊!&  然后他转向也先,说出了这次访问中最为精彩的话:  &太师不贪财物,是男子汉,必当名垂青史,万世传颂!&(好男子,垂史册,颂扬万世)  我每次看到这里,都会不由得想找张纸来,给杨善先生写个服字。杨善先生把说话上升为了一种艺术,堪称精彩绝伦。  而也先更是兴奋异常,他激动地站了起来,当即表示男子汉大丈夫一言九鼎,兄弟你先安顿下来,回头我就让人把朱祁镇给你送回去。  他还按捺不住自己的高兴,不断地走动着,一边笑一边不停地说着:&好,好!&(笑称善)  奇迹就这样诞生了。没有割让一寸土地,没有付出一文钱(路费除外),杨善就将朱祁镇带了回来,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立功了,杨善立功了,他继承了自春秋以来无数说客、辩手、马屁精的优良传统,深入大漠,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了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敢死队精神,空手套白狼把朱祁镇套了回来,着实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是杨善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立下此不世奇功,得到的唯一封赏竟然只是从右都御史升为左都御史,应该说以他的功劳,这个封赏也太低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带回来了一个当今皇帝不愿意见到的人。  这些且不说了,至少朱祁镇是十分高兴的,他终于可以回家了。  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一个人出来阻挠朱祁镇回去。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97]  其实在瓦剌,很多人仇视明朝,不愿意放明朝皇帝回去,这并不奇怪,但这次不同,因为朱祁镇做梦也没有想到,阻止他回家的人,竟然是伯颜帖木尔。  伯颜帖木尔阻挠朱祁镇回去,但原因却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必须保证朱祁镇回去后能够当上皇帝,才能放他走!&  从伯颜帖木尔和朱祁镇的关系看,他不想让朱祁镇就这么回去,很有可能是怕他回去后被自己的弟弟(朱祁钰)欺负,会吃亏受苦,而事实也证明他的这种猜测是对的。  伯颜帖木尔是很够意思的,他决心把友情进行到底,最后再帮朱祁镇一把。于是他找到也先,提出把使者扣押起来,等明朝承诺恢复朱祁镇的皇位后再送他回去。  也先表示,自己已经答应了杨善,男子汉一言九鼎,决不反悔。  于是,朱祁镇还是被送了回去,而送行那一天发生的事情,也让人不得不感佩伯颜帖木尔的深厚情谊。  为表郑重,也先率领全体部落首领为朱祁镇送行,送君千里终需一别,大家都陆陆续续地回去了,可是伯颜帖木尔却一直陪着朱祁镇,走了一天的路,一直到了野狐岭才停下。  野狐岭离居庸关很近,伯颜帖木尔送到此地停止,是因为他已不能再往前走了,因为这里已经是明朝的势力范围,他随时都有被敌方明军抓住的危险。  伯颜帖木尔在这里下马,最后一次看着他的朋友,这个在奇异环境下结交的朋友,想到从此天人永隔,竟不能自己,号啕大哭起来,他拉住朱祁镇的马头,声泪俱下言道:  &今日一别,何时方得再见,珍重!&  然后他掩面上马向瓦剌方向飞奔而去,从此他们再未见面,四年后(1454),伯颜帖木尔被知院阿剌所杀,这一去确是永别。  穿越那被仇恨、偏见纠缠不清的岁月,我看到的是真挚无私的友情  承诺  居庸关守将出城迎接朱祁镇的归来,这些边关将领对朱祁镇还是十分尊重的,但奇怪的是,他们也并不急着送这位太上皇回去,而是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他们等待的是京城的迎接队伍。  我国素来是礼仪之邦,就算是杀人放火的事情也要讲个体面,更何况是太上皇打猎归来这么光荣而重要的事情,自然应该大吹大擂一番,以扬我国威,光耀子孙。  可这一次却极为反常,京城的人迟迟不到,令这些等待的人疑虑丛生,唯恐京城里出了什么事。  京城里确实出事了。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98]  朱祁钰万万没有想到,他设置了如此之多的障碍,那个不起眼的老头子竟然还是把朱祁镇带了回来,这可怎么好?  朱祁钰很不高兴,礼部尚书胡濙却很高兴,他趁机提出了一整套迎接的仪式。  这套仪式十分复杂,具体说来是先派锦衣卫和礼部官员到居庸关迎接,然后在京城外城由文武百官拜迎,最后进入内城由现任皇帝朱祁钰亲自谒见,然后将太上皇送往住所,大功告成。  朱祁钰仔细听完了这个建议,然后给出了他的方案:  &一台轿子,两匹马,接他回来!&  厉行节约,简单易行,对亲哥哥一视同仁,朱祁钰先生也算为后世做出了表率。  给事中刘福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上书表示这个礼仪实在太薄,朱祁钰反应很快,立刻回复道:&我已经尊兄长为太上皇了,还要什么礼仪!刘福说礼仪太薄,到底是什么用意!?&  这话就说得重了,不得已,胡濙只得出面,表示大臣们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希望皇帝能够亲近太上皇,前往迎接罢了。   这个理由确实冠冕堂皇,不好反驳,但朱祁钰却不慌不忙,因为朱祁镇在归途中曾托人向他表示希望礼仪从简,有了这个借口,朱祁钰便洋洋得意地对群臣说:&你们都看到了,这是太上皇的意思,我怎么敢违背!&(岂得违之)  想来朱祁镇不过是跟朱祁钰客气客气的,但朱祁钰却一点都不客气。  就这样,光荣回归的朱祁镇坐着轿子,在两匹马的迎接下,&威风凛凛&地回到了京城,在这里,没有百姓沿路相迎,也没有文武百官的跪拜,这位昔日的皇帝面对着的是一片寂静,几分悲凉。  朱祁钰还是出来迎接他的哥哥了,他在东安门外和这位太上皇拉了几句家常,便打发他去了早已为太上皇准备好的寝宫&&南宫,在那里,他为自己的哥哥安排了一份囚犯的工作。  然后他回到了一年前自己哥哥住的地方,继续做他的皇帝。  兄弟二人就此分道扬镳。  朱祁镇不是傻瓜,从迎接的礼仪和弟弟的态度,他已经明白,自己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而所谓的寝宫南宫,不过是东华门外一处十分荒凉的破房子。  但他并不在乎,大漠的风沙,也先的屠刀,喜宁的诡计,他都挺过来了,对于经历了九死一生的他来说,能够回来就已经是老天开眼了,毕竟很多和他一起出征的人已永远留在了土木堡,相比之下,他已经很满足了。  他带着急促的步伐向荒凉的南宫走去,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但他相信,还有一个人正在那里等待着他,等着他回来。  他并没有失望,当他打开大门的时候,他看见了这个人。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99]  开门的声音惊动了里面这个坐着的人,她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便站起身来,摸索着向发出声音的方向走去,她看不清来人,因为在漫长的等待岁月中,她已经哭瞎了自己的眼睛。  我答应过你,我会等你回来的。  当一切浮华散尽的时候,我还会在这里等待着你。  朱祁镇释然了,他的亲信大臣抛弃了他,他的弟弟囚禁了他,他失去了所有的权势和荣华富贵,从一个君临天下的皇帝变成了被禁锢的囚徒。  但此刻,他笑了,因为他知道,自己才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他终于确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用金钱和权势买不到的东西,即使他不是皇帝,即使他失去了所有的一切,这个人依然会在他的身旁,一直守候着他。  此情可流转,千载永不渝。  是的,其实我们不需要刻意去寻找什么,因为最宝贵的东西,往往就在我们身边。  从此,荒凉的南宫迎来了新的主人&&太上皇朱祁镇和他的妻子钱皇后,说他们是主人也并不贴切,因为事实上,他们都是当今皇帝朱祁钰的囚徒。  朱祁钰对这个意外归来的哥哥有着极大的戒心和敌意,虽然朱祁镇已经众叛亲离,失去所有的一切,只想过几天舒坦日子,朱祁钰却连自己哥哥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也不愿意满足。  景泰元年(1450)十二月,胡濙上书要求带领百官在明年元旦于延安门朝拜太上皇朱祁镇,希望得到朱祁钰的批准。  朱祁钰的答复是不行。  然后他还追加了一条,&今后所有节日庆典都不要朝拜!&(今后正旦庆节皆免行)  为了确实搞好生活服务和安全保卫工作,他还特意挑选了一些对朱祁镇不满的宦官来服侍这位太上皇,派出锦衣卫把南宫内外严密包围。同时,朱祁钰也周到地考虑到了环境噪音问题,为了让自己的哥哥能够不受打扰地生活,他命令不许放任何人进去看望朱祁镇,他的所有生活必需品都由外界定期定时送入。  王直、胡濙曾来此看望朱祁镇,被这些忠实的保卫者挡了回去。他们这才意识到,这位所谓的太上皇实际上只是一个囚犯。  朱祁钰把事情做绝了。  他虽然迫于压力,没有杀掉自己的哥哥,但也做了几乎所有不该做的事情,给他的哥哥判了一个终身监禁。  那个原本和气亲善的好弟弟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六亲不认,心如铁石的陌生人,这虽然是悲剧,却也是皇权游戏的必然规则。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00]  住在里面的朱祁镇反倒是十分平静,对他而言,活下来就已经很满足了,他老老实实地过着弟弟给自己安排的囚徒生活,从来也不闹事,唯一的问题在于朱祁钰割断了他和外界的联系,甚至连他的日常生活必须品也不能保证。  朱祁镇并没有去向朱祁钰提出要求,因为他知道,就算提也是没有用的,可是他又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无奈之下,钱皇后只能像普通民妇一样,自己动手做手工活,托人拿出去换点吃穿用品。(钱后日以针线出贸,以供玉食)  只要不是黑牢,即使是囚犯,吃饭也应该不是个问题,逢年过节加个餐,没事还能出去放放风透透气,可是朱祁镇连这种基本待遇都没有,他每天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抬头看天,和自己的妻子说说话。  所谓的太上皇沦落到这个地步,也算是千古奇闻。  可就是这样的生活,他的好弟弟也不愿意让他过下去。  南宫没有纳凉的场所,所以每逢盛夏,朱祁镇只能靠在树阴下乘凉,这也算是他唯一的一点可怜的奢侈享乐。  不久后一天,他如往常一样,准备靠在树下避暑,却惊奇地发现,周围的大树已不见了踪影,他询问左右,才知道这是他的好弟弟所为。  他苦笑着,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什么也没有说,便回到了酷热的住所。  他已经失去了一切,现在连自己的一片树阴也保不住。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朱祁钰之所以要砍掉那些树,是因为大臣高平对他说,南宫的树木太多,便于隐藏奸细,这一说法正好合乎朱祁钰的心意,他立刻下令砍掉南宫的所有树木,以便监视。至于朱祁镇先生的树阴,当然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朱祁镇终于明白,他的好弟弟是一个比也先更为可怕的敌人,也先虽然文化不高,行为粗鲁,但还算是个比较讲义气的人,说话算数,而自己的这个好弟弟却为了巩固皇位,一心一意要把自己这个已经失去一切的人往死里逼。  朱祁钰,你太过分了!  但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继续这么过下去,毕竟能活一天就是一天。  所以他默默地忍受了下来,依然以他诚恳真挚的态度去对待他身边的人,慢慢地,那些被安排来监视他的人也被他的真诚和处变不惊打动,成为了他的朋友。  这其中有一个人叫做阮浪。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01]  阮浪是个比较忠厚的宦官,他永乐年间进宫,不会拍马屁,也不搞投机,只是老老实实地过他的日子,在宫内待了四十年,却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少监而已,没人瞧得起他,这次他被派来服侍朱祁镇,也是因为这份工作没有人愿意做。  朱祁镇倒是如获至宝,他平日也没事,正好可以和这个他从小就认识的老太监聊聊天,有一次聊得开心,他便把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个金绣袋和一把镀金刀(注意,是镀金的)送给阮浪。  此时的朱祁镇已经身无长物,这些所谓的礼物已经是他身上为数不多的值钱的东西,由此可见朱祁镇确实是个诚恳待人的人。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个金绣袋和那把不值钱的刀送掉了阮浪的命。  阮浪是个比较随意的人,全然没有想到这其中蕴藏着极大的风险,他收了这两件东西,觉得没有什么用,便又送给了他的朋友王瑶。  这个王瑶和阮浪一样,只是个小官,他想也没想就收下了,如果事情就此了结倒也没什么问题,偏偏这个王瑶又有个叫卢忠的朋友,他时常也会把这两样东西拿出来给卢忠看。  卢忠是王瑶的朋友,王瑶却不是卢忠的朋友。  卢忠是锦衣卫,当他看到这两件东西的时候,其特务本能立刻告诉了他,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于是他勾结自己的同事锦衣卫李善,去向朱祁钰告密,罪名是阴谋复辟。根据就是绣袋和金刀,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两件东西是朱祁镇收买阮浪和王瑶的铁证。  朱祁钰终于找到了借口,他立刻采取了行动。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王瑶和阮浪被抓进了监狱,严刑拷打,酷刑折磨,只为了从他们口中得到一句话&&朱祁镇有复辟的企图。  卢忠亲自参加了拷打和审讯,并威胁如果供出所谓阴谋,就放了他们,因为卢忠认为即使本无此事,阮王二人也会为了自保,供出点什么,可事实告诉他,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他那么无耻。  阮浪和王瑶虽然官不大,却很有骨气,受尽折磨也不吐一个字,直到最后被押送刑场处决,他们也没有诬陷过朱祁镇。  朱祁钰的企图落空了,卢忠的升官梦也破灭了,阮浪和王瑶虽然人微言轻,其行为却堪称顶天立地,光明磊落。  朱祁镇又一次从悬崖边被拉了回来。  而当他得知那个和蔼的老宦官已被自己的弟弟杀害,再也不能和他聊天的时候,他已经明白,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没有弃权这一说法,只有胜利者,才有活下去的资格!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02]  朱祁钰的绝妙计划  朱祁钰越来越不安了,自从他的好哥哥意外归来后,他一直都处于担惊受怕的精神状态之中,他已经习惯了被人称为皇上,已经习惯文武百官向自己朝拜,他害怕自己已经得到的一切再次失去,所以他囚禁自己的哥哥,并寻找一切足以致其于死地的机会。  金刀案的发生,更加深了他的这种恐惧,自此之后,他的行为越来越偏激,越来越过分。  为了斩草除根,免除后患,朱祁钰已经打定主意,就算不杀掉朱祁镇,也要废掉他的儿子,当时的皇太子朱见深。把帝国未来的继承人换成自己的儿子朱见济。  是的,只有这样,我才能安心在这张龙椅上坐下去。  可这件事情不是一般的难,因为早在朱祁钰被临时推为皇帝之前,老谋深算的孙太后早已立了朱见深为太子,并言明将来一定要由朱见深继承皇位,当时朱祁钰本人也是同意了的,虽说朱祁钰本人可以翻脸不认账,但他眼前还有一道难关必须要克服,那就是得到大臣们的支持。  可是自古以来,废太子之类的事情都是不怎么得人心的,要大臣们支持自己,谈何容易!他苦苦思索着方法,却始终不得要领,正在这时,他的亲信太监兴安为他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  不久之后的一天,朱祁钰召集内阁成员开会,当时的内阁成员共六人,分别是首辅陈循、次辅高毂、阁员商辂、江渊、王一宁、萧鎡,这六个人就是当时文官集团的头目。  他们进宫拜见朱祁钰,行礼完毕后,等着听皇帝陛下有什么吩咐,可是等了半天,坐在上面的这位仁兄却始终一言不发。  过了好一会,皇帝陛下终于支支吾吾地说话了,可讲的内容都是些如你们工作干得好,辛苦了之类的话。  这六位大臣都是官场中久经考验的人物,个个老奸巨滑,一听朱祁钰的口气,就明白这位皇帝有很重要的话要说。他们面带笑容,嘴上说着不敢不敢,脑子里却在紧张地盘算着。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可朱祁钰说完这些套话后,竟然宣布散会,搞得他们都摸不着头脑,难不成这位皇上染了风寒,神志不清,说两句废话,存心拿自己开涮?  但不久之后,他们就知道了答案,散会后兴安分别找到了他们,给他们每个人送钱。具体数额是:首辅陈循、次辅高毂每人一百两银子,其余四位阁员每人五十两银子。  只要具备基本的社会学常识,你应该已经猜到那位太监兴安给皇帝陛下出的&好主意&就是行贿。  皇帝向大臣行贿,可谓是空前绝后,而行贿的数额也实在让人啼笑皆非,竟然只有一百两!  这就是兴安先生尽心竭力想到的好办法,千古之下,仍让人匪夷所思,感叹良久。看来小时候好好读书实在重要,这样将来即使做太监也能做个有文化有见识的太监。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03]这六位仁兄拿着这点银子,着实是哭笑不得,虽然明朝工资低,但这些重臣们自然有各种各样的计划外收入,怎么会把这点钱放在眼里,但他们明白,别的钱可以不收,这笔钱不能不要,这可不是讲廉洁的时候,不收就是不给皇帝面子。 收下了钱,他们得知了皇帝的意图:改立太子。不管是谁的钱,收下了钱,就要帮人办事,这条原则始终都是适用的,更何况是皇帝的钱,六位大臣就算再吃黑也不敢黑皇帝陛下,于是他们纷纷表示同意,并建议马上再立太子。兴安搞定了这六位大人,便继续在群臣中活动,具体说来就是送钱,当然数额和之前差不多,出乎他意料的是,事情竟然十分顺利,群臣纷纷收下了钱,同意了改立太子的倡议。这自然不是因为收了那点钱的缘故,只是大家都知道朱祁钰的目的,不敢去得罪他而已。倒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装糊涂,吏部尚书王直就发扬了他老牌硬汉的本色。他万没有想到,皇帝竟然出此下策,公然向大臣行贿,所以当别人把他那份钱拿给他时,他拍着桌子,捶胸顿足喊道:&竟然有这种事,我们这些大臣今后怎么有脸见人啊!&有没有脸见人都好,反正事情最终还是办成了,景泰三年(1452)五月,朱祁镇的最后希望&&皇太子朱见深被废,朱祁钰之子朱见济继任太子,在朱祁钰看来,千秋万世,就此定局。但他想不到的是,就在他风光无限的时候,一股潜流也正在暗中活动,而这股潜流的核心是一个满怀仇恨和抱负的人。八月十八日,另一个人的命运让我们回到四年前的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十八日,就在那一天,于谦挺身而出,承担了挽救帝国的重任,为万人推崇,并从此开始了他人生中最为光辉的历程。但就在那一天,另一个人的命运也被彻底改变。&而今天命已去,唯有南迁可以避祸。&这就是那一天徐珵的发言,接下来他得到的回应我们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建议南迁之人,该杀!&这两句话就此决定了于谦和徐珵的命运,于谦在众人的一致称赞推举下成为北京城的保卫者,荣耀无比。而徐珵得到的是太监金英的训斥:&滚出去!&(叱出之)然后,他在众人的鄙视和嘲笑中,踉踉跄跄地退出了大殿。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竟然会因为这句话被群臣耻笑,被看作贪生怕死的小人。他很明白,自己的政治前途就此终结了。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04]其实很多人都想逃走,我不过是说出了他们心底的话,为何只归罪于我一个人? 受到于谦的训斥,被众人冷眼相待的徐珵失魂落魄地离开宫殿,向自己家走去。因为只有在那里,他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可他想不到的是,还没等他到家,另一个打击又即将降临到他的身上。因为当他走到左掖门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叫江渊。江渊是徐珵的朋友,也是他的同事,时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二人平时关系很好,而江渊见到徐珵如此狼狈,便关心地问他出了什么事。徐珵十分感动,哭丧着脸说道:&我建议南迁,不合上意,才落得这个地步。&(以吾议南迁不合也)江渊好声安慰了徐珵,让他先回家去好好休息,凡事必有转机,自己也会帮他说话的。然后,江渊在徐珵感激的目光中走进了大殿,他朝见朱祁钰后,便以洪亮的声音,大义凛然的说道:&南迁决不可行,唯有固守一途耳!&几个月后,江渊被任命为刑部侍郎,文渊阁大学士,成为朱祁钰的重臣。这真是精彩的一幕徐珵绝望了,并不只是对自己的仕途绝望,也对人心绝望,当时无数的人都在谈论着逃跑,而自己的这套理论也很受支持,可当自己被训斥时,却没有一个人帮自己说话,那些原本贪生怕死的人一下子都变成了主战派,转过来骂自己苟且偷生,动摇军心。这出人意料的戏剧性变化给徐珵上了生动的一课,也让他认识到了世态炎凉的真意。这之后,每天上朝时,很多人都会在暗地里对他指指点点,嘲讽地说道:&这不就是那个建议南迁的胆小鬼吗?&而某些脾气大的大臣更是当着他的面给他难堪。这些侮辱对于一个饱读诗书,把名誉看得高于一切的读书人而言,比死亡更让人难以忍受。但徐珵每天就在这样的冷遇和侮辱中按时上班上朝,因为他要活下去,生活也要继续下去,不上班就没有俸禄,也养不活老婆孩子。窝囊地活着总比悲壮地死去要好,这就是徐珵的人生哲学。人生中最难承受的并不是忍,而是等。徐珵坚持下来,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工作成绩终归会被人们所接受,自己总有翻身的那一天。可是事实又一次让他失望了。他工作成绩很好,可总是得不到提升,无奈之下,他只好去求自己的仇人于谦。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05]&于谦确实是个光明磊落的人,他并没有因为徐珵建议南迁就不理睬他,而是主动向朱祁钰推荐此人,可是朱祁钰一听到徐珵的名字就说了一句重话:&你说的不就是那个主张南迁的徐珵吗,这个人品行太差,不要管他。&&于谦没有办法,只能就此作罢,而徐珵并不知道这一切,他误以为这是于谦从中作梗。从此在他的心中,一颗复仇的火种已经播下萌芽。&被人侮辱和嘲讽,辛勤工作也得不到任何回报,只是因为当时说错了一句话,对于徐珵来说,这确实是不公平的。&他想改变自己的窘境,却又得不到任何人的帮助,冥思苦想之下,他竟然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改名字。&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似乎是不可理解的,难道你换个马甲就不认识你了吗?&可是在当年,情况确实如此,毕竟皇帝陛下日理万机,徐珵改名字也不用通知他,更不用通告全国,到户籍地派出所备案,而只要到吏部说明一下就行。到提交升迁的时候,皇帝陛下也只是大略看一下名单而已,绝对不会深究有没人改过名字。徐珵抓住了这个空子,将他的名字改成了徐有贞。&瞒天过海后,徐有贞果然等来了机会,他被外派山东为官,徐有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且具有很强的处理政务的能力,外派几年干得很好,之后凭借着自己的功绩被提升为左副都御史。&对此我曾有一个疑问,因为左副都御史是都察院的第三号人物,有上朝的权力,也是皇帝经常要见的人,那朱祁钰为什么会认不出这所谓的徐有贞就是徐珵呢?&具体原因我也不太清楚,想来是皇帝陛下太忙了,早已不记得徐珵的模样了。&无论如何,徐有贞的人生终于有了转机,但在他的心中,一刻也没有忘记过自己所受的侮辱和讽刺,他在静静地等待。&等待着复仇机会的到来。&疯狂的朱祁钰&朱祁钰得偿所愿,立了自己的儿子为皇位继承人,他终于松了一口气。在这场皇位归属的斗争中,他获得了胜利。&可是这场胜利并没有持续多久,第二年(景泰四年,公元1453)十一月,朱祁钰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的儿子,帝国的未来继承者朱见济去世了。&这下问题麻烦了,儿子死了倒没什么,问题在于朱祁钰只有这一个儿子,到哪里再去找一个皇位继承人呢?&而更为麻烦的还在后头,很多大臣本来就对朱见深被废掉不满,便趁此机会要求复立,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06]&反正你也没有儿子了,不如另外立一个吧。&可是朱祁钰不这么想,他已经和朱祁镇撕破了脸,要是复立他的儿子为太子,将来反动倒算,置自己于何地?!&可问题是太子是一定要立的,偏偏自己又不争气,生不出儿子,这儿子可不是说生就能生的,就算你是皇帝,这种事情也不能随心所欲。&一来二去,朱祁钰急眼了,加上由于国事操劳,他的身体已大不如前,想到将来前途难料,他的脾气也越来越暴躁,疑心也越来越重。&可是破屋偏逢连夜雨,怕什么来什么,不久之后,两个大臣的公然上书最终掀起了一场严重的政治风暴。&这两个大臣一个是御史钟同,另一个是郎中章纶,这二位仁兄职务不高,胆子却不小,他们各写了一封奏折,要求复立朱见深,其实这个说法很早就有,朱祁钰也读过类似的奏折,就算不批准,也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坏事就坏在此二人的那两份奏折上。&这二位仁兄的奏折有什么问题呢,摘抄如下:&先看钟同的:&父有天下,固当传之于子,太子薨逝,遂知天命有在。&&这句话如果用现代话说得直白一点,可以这样解释:老子的天下应该传给儿子,现在你的儿子死了,这是天命所在,老天开眼啊。&而 章纶先生的更为厉害,他不但要求复立,还要朱祁钰逢年过节去向朱祁镇请安,中间还有一句惊世骇俗的话:&上皇君临天下十四年,是天下之父也,陛下亲受册封,是上皇之臣也。&&这句话的意思就不用解释了,地球人都知道。&说话就好好说话嘛,可这二位的奏折一个讽刺皇帝死了儿子是活该,另一个更是提醒皇帝注意自己的身份。把皇帝不当外人,也真算是活腻了。&后果也不出意料,朱祁钰看过之后,暴跳如雷,当时天色已晚,朝廷也都已经下班了,按规矩,有什么事情应该第二天再说,可是朱祁钰竟然愤怒难当,连夜写了逮捕令,从皇宫门缝递了出去(这一传送方式紧急时刻方才使用),让锦衣卫连夜抓捕二人。&此两人被捕后,被严刑拷打,锦衣卫要他们说出和南宫的关系以及何人指使,想利用这件事情把朱祁镇一并解决,但这二人很有骨气,颇有点打死我也不说的气势,一个字也不吐。&这两个人的被捕不但没有消除要求复立的声音,反而引起了一场更大的风潮,史称&复储之议&。一时间,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复立,朝廷内外人声鼎沸,甚至某些外地的地方官也上书凑热闹。(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07]&&&& 朱祁钰万没想到,事情会越闹越大,他已经失去了儿子,现在连自己的皇位也受到了威胁,在越来越大的压力下,他的情绪已经近乎疯狂。&&&& 为了打压这股风潮,他动用了老祖宗朱元璋留下的传家之宝&&廷杖。&&&& 他使用廷杖的原则也很简单,但凡说起复储的人,一个也不放过,个个都打!&&&& 一时之间,皇城之前廷杖此起彼落,血肉横飞,惨叫连连,应接不暇,大臣们人人自危,这股风潮才算过去。&&&& 当时复储的大臣几乎都被打过,而这其中最为倒霉的是一个叫廖庄的官员,他的经历可谓是绝无仅有。&&&& 廖庄不是京官,他的职务是南京大理寺卿,在景泰五年(1454),他也凑了回热闹,上书要求复储,不知为什么,后来追查人数打屁股时竟然把他漏了过去,由于他也不在北京,就没有再追究了。&&&& 一年后,他的母亲死了,按照规定,他要进京入宫朝见,然后拿勘合回家守孝,这位仁兄本来准备进宫磕了头,报出自己的姓名,然后就立马走人,没有想到朱祁钰竟然把他叫住了:&&&& &你就是廖庄?&&&&& 廖庄顿感荣幸,他万没想到皇帝还记得自己这个小人物,忙不迭地回答道:&臣就是廖庄。&&&&& 朱祁钰也没跟他废话,直接就对锦衣卫下令:&&& &拖下去,打八十杖!&&&& 廖庄目瞪口呆,他这才想起一年前自己凑过一次热闹。&&& 朱祁钰不但打了他,也给他省了回家的路费,直接给他派了个新差事,任命他为偏远地区定羌驿站的驿丞(类似官方招待所的所长,是苦差事)。&&& 打完了廖庄,朱祁钰猛然想起这件事情的两个罪魁祸首钟同和章纶,便询问手下人这两个人的去向,得知他们还关在牢里后,朱祁钰一不做二不休,决定来个周年庆祝,连这两个人一起打。(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08]&&& 为了表现他们的首犯身份,朱祁钰别出心裁,他觉得锦衣卫的行刑杖太小,不够气派,便积极开动脑筋,自己设计了两根大家伙(巨杖)。专程派人送到狱里去并特别交待:&这两根专门用来打他们,别弄错了!&& &&& 说实话,那两根特别设计的巨杖到底有多大,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这一顿板子下来,那位钟同先生就去见了阎王,而章纶估计身体要好一些,竟然挺了过来,但也被打残。朱祁钰这种近乎疯狂的举动震惊了朝野内外,从此没有人再敢提复储一事。&&& 朱祁钰本不是暴君,就在几年前,他还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人,和他的哥哥相敬如宾,感情融洽,但皇权的诱惑将他一步步推向黑暗,他变得自私、冷酷、多疑、残忍。囚禁自己的哥哥,废黜自己的侄子,打死反对他的大臣,谁敢挡他的路,他就要谁的命。&&& 但他的这些举动并没有换来权力的巩固,不断有人反对他的行为,他唯一的儿子也死去了,却没有人同情他,那些大臣们只关心下一个主子是谁,而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撑不了多久了,他很明白,一旦自己死去,朱见深很有可能继位,而朱祁镇也会再次出山,清算自己的所作所为。为了权力他六亲不认,做了很多错事,可事到如今却回天乏术,欲罢不能,面对着隐藏的危险和潜流,他唯有以更加残忍和强暴的方式来压制。&&& 权力最终让他疯狂。&& 歇斯底里的朱祁钰终于用棍棒为自己争得了平静的生活,但这平静的生活只有两年。&&& 景泰八年(1457)正月,按照规矩,朱祁钰应该去主持郊祀,可他已经病重,已然无法完成这件事,更让他心灰意冷的是,眼见他病重,大臣们非但不慰问他的身体,反而趁此机会上书让他早立太子。&&& 人还没有死,就准备定棺材、分行李了。朱祁钰的愤怒已经无以复加,他急火攻心,病情加重,实在没办法了,他便找来了一个人,让他替自己去主持祭祀。&&& 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他叫来的这个人正是石亨。&&& 此时的石亨已经成为了于谦和朱祁钰的敌人。北京保卫战立下大功后,他得到了最高的封赏,被册封为侯爵,而功劳最大的于谦却只得到了少保的虚名,石亨心里不安,便自行上书保举于谦的儿子于冕为官,算是礼尚往来。&&& 可他没有想到,于谦对此并不感冒,反而对朱祁钰说了这样一段话:&石亨身为大将,却保举私人,应予惩戒!&&&& 搞什么名堂,保举你的儿子,不但不领情,竟然还去告状!(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09]&石亨不能理解于谦这样光明磊落的行为,他也不想理解,他只知道,于谦是一个不&上路&的人,一个不履行官场规则的人。&而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他的朋友的。&但是于谦是不容易对付的,他的后台就是朱祁钰,石亨明白,要解决这个对手,必须先解决朱祁钰。&而当朱祁钰奄奄一息地召见他,让他代为祭祀时,他意识到,机会已经来临。&这一天是正月十一日,阴谋就此开始。&惊魂六日&正月十一日夜&石亨为他的阴谋找到了两个同谋者,一个叫曹吉祥,另一个叫张軏。&这是两个不寻常的人,曹吉祥是宦官,原先是王振的同党,而张軏的来头更大,他是张玉的儿子,张辅的弟弟。石亨和他们关系很好,此时便凑在一起准备搞阴谋。&可谈了一会,他们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这阴谋从何搞起?&要知道,阴谋造反不是请客吃饭,是有很高技术含量的,而三人之中,曹吉祥是太监,见识短,张軏是高干子弟,眼高手低,武将石亨则是个粗人。这样的三个人如果谈谈吃喝玩乐,估计还有用武之地,可现在他们要讨论的是谋反。以他们的智商和政治斗争水平,想要搞这种大工程,估计还要回学校多读几年书。&眼看这事要泡汤,石亨便去向他的老熟人太常寺卿许彬请教搞阴谋的入门知识。&许彬告诉他,自己老了,已经不适合这种高风险的职业,但可以推荐一个人去和他们一起干,然后他告诉石亨,只要这个人肯参加,大事必成!&他推荐的人就是徐有贞。&徐有贞终于等到了复仇的机会,他已经忍耐了太久,他眼光独到,极有才干,却因为说错一句话被众人唾弃,受到冷遇。虽然他现在已经身居高位,但当年的羞耻始终挂在心头,他要讨回属于他的公道。&于是,这个阴谋集团迎来了第四位成员,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成员。&到底还是读过书的人搞阴谋有水平,徐有贞刚参加会议便一针见血的指出,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和南宫内的朱祁镇取得联系,才方便动手。毕竟你们就算杀了朱祁钰,也不可能自己做皇帝吧。&那三位粗人这才如梦初醒,便马上派人去和朱祁镇联系。&这一天是正月十三日,阴谋集团确定,计划正式实施。&正月十四日 晨 朝会&朱祁钰已经病得十分严重,但仍然坚持参加了这个会议。因为在这次会议将决定帝国的继承人。(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10]&会议一开始就呈现一边倒的情况,大多数大臣主张复立朱见深,因为朱祁钰本人没有儿子,似乎已无更好的选择了。&&&& 大学士王文和陈循是朱祁钰的亲信,自然不同意这一观点,他们坚持认为,即使到外面去找个藩王来做皇帝,也不要复立朱见深。&&&& 大臣们各持意见,谁也不服,便在朝堂上争吵起来。&&&& 被病痛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朱祁钰坐在皇位上,悲哀地看着下面这些吵闹的人们,他很清楚,无论是支持他的,还是反对他的,争来争去,只不过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利益,为了投机。&&&& 这些道貌岸然的所谓读书人,不过是一场游戏中的棋子而已&权力的游戏。&&&& 我也是游戏中的一员,可我这一生似乎也快要走到尽头,游戏该结束了吧。&&&& 但在结束前,我绝对不能输!&&&& 朱祁钰紧紧抓住宝座的扶手,对大臣们说出了他朝会中唯一的谕令:&&& &我现在染病,十七日早朝复议。&&&&& 然后他补充了一句话:&&& &复立沂王(朱见深)之事,不行!&(所请不允)&&&& 话说到这个份上,群臣只好各自散去,准备三天后再来。&&&& 朱祁钰发布了谕令,用自己的权威又一次赢得了暂时的胜利,但估计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他的最后一次朝会,最后一道谕令,最后一次胜利。&&&& 正月十四日 夜& 石亨家中&&&& 徐有贞:&南宫(朱祁镇)知道了吗?&&&&& 石亨:&已经知道了,他同意了。&&&&& 徐有贞笑了,只要朱祁镇同意,阴谋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然后他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一个看来几乎完美无缺的计划:&&&& 第一步,先利用边关报警的消息,让时任都督的张軏率领一千军队进入京城。&&&& 第二步,利用石亨保管的宫门钥匙打开内城城门,放这一千人入城,作为后备军和警戒,以防朱祁钰的军队反扑&&&& 第三步,去南宫释放朱祁镇,然后带着太上皇进入大内宫城,趁朱祁钰病重,宣布复位。&&&& 这个计划确实十分的好,考虑周详、分工明确,石亨和张軏都很满意,但他们也有疑虑:&&& &会不会还有什么漏洞呢?&&&&& 徐有贞自信地答道:&不会有漏洞的,这个计划一定能够成功!&&&&& 石亨和张軏这才放下心来,他们相信徐有贞的判断。&&&& 然而这个计划确实是有漏洞的!(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11]&这个致命的漏洞就是:&&&& 虽然石亨管理京城防务和内城城门,但他们并没有南宫和大内宫城的钥匙!&&&& 南宫且不说,这个大内宫城却是真要人命,明代的所谓宫城,就是清代所称的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没有皇帝的命令,夜间宫城城门是绝不会开的。那些士兵就算吃了豹子胆,也不敢公然攻打皇帝的住所,而且只要一打起来,闹出声响,侍卫和城防部队就会立刻赶到,等待着徐有贞等人的只能是失败的命运。&我相信以徐有贞的聪明,应该了解这一点,但他却坚持要冒风险,去实现这个所谓完美的计划。&原因似乎也很简单,不是徐有贞嫌命太长,恰恰是因为在他看来,人生太过短暂。短到他不愿意再忍耐,也不愿意再等待。&是死是活,就赌这一把!&此时南宫的朱祁镇也是辗转反侧,深夜难眠,他已经知道了石亨的计划,他也清楚这个计划有很大的风险,一旦出错,想要再当囚徒也不可能了。&但他仍然同意了,而且不带丝毫犹豫。&因为他别无选择。正月十四日,阴谋策划完成,决心已定。&正月十五日 天下太平。&这一天,大臣们相安无事,互致问候,朱祁钰在宫里养病,那无尽的争吵和勾心斗角似乎已经离他远去,一切似乎都那么的平静,平静得让人窒息。&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暗流已经变成了可怕的漩涡,即将奔涌而出,改天换日。&正月十六日 晨&于谦、胡濙、王直经过仔细商议,决定推举朱见深复立为太子,他们找到了商辂,让他起草一份奏折,准备在第二天朝会时向皇帝提请同意。&这是一份极为重要的文件,如果这份文件提交出去,徐有贞的阴谋将再无用武之地,因为朱祁钰在无子且奄奄一息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同意这一建议,到那时,朱祁镇就只能和自己的儿子抢夺皇位。&状元商辂完成了他的大作,于谦等人看过后都十分满意,他们准备在第二天提出这一方案。&第二天,是正月十七日&正月十六日 夜 最后时刻到来&徐有贞的家中,此刻聚集了阴谋集团的全部成员,他们都知道,再过几个时辰,天就要亮了,朝会即将召开,新的太子将被选出,而无论谁被选为太子,他们都将得不到任何的利益。&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干,还是不干?&平日骄横跋扈的石亨等人此刻也慌了神,他们把目光集中在徐有贞的身上。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人才是阴谋的真正核心和主使者。&面对着众人焦灼的目光,徐有贞沉默了,他在房中不断的踱步,思考着每一个细节和步骤,计算着自己的胜算。&然后他停下来,不慌不忙地对那些焦急的人们说道:&我要去看一下天象。&(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12]&众人目瞪口呆,都什么时候了,还看啥天象!?可是毕竟是这位仁兄拿主意,既然他执意要去,那就让他去吧。&徐有贞登上了自家房顶,静静地抬起头,看着繁星点缀的天空,九年前的那个夜晚,他也是站在这里,准确地预测出了土木堡的失败。&但这次成功的预测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却使他受尽侮辱和嘲弄,被人排挤,忍气吞声许多年。&他十分清楚,所谓天象不过是糊弄人的玩意儿,如果人生祸福能由天象而见,他早就能够未卜先知,也不用受这几年的罪了。&现在他终于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但这一次,他预测的不仅是阴谋的成败,还有自己的生死。成,则生,败,则死!&天象根本帮不了他,他必须独立作出判断,而唯一可依靠的只有他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人生的转变往往只在那一刻的决断。&徐有贞最终作出了他最后的选择。&&成大事就在今晚,机不可失,动手!&&当石亨等人听到这句杀气腾腾的话时,也不禁打了个冷战,最后时刻终于到来了。&徐有贞的家人们已经知道了即将要发生的事情,他们站在门口默默地为这位一家之主送行,悲泣之情溢于言表。&徐有贞却没有这样的伤感,他借着门外的月光向自己的家投下了最后一瞥,留下了一句话,便毅然离去。&&若回来,就做人,不能回来,便是鬼!&&夺门之变&阴谋集团的成员们在夜色笼罩之下向着内城出发了,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长安门。&长安门的钥匙由石亨掌管,他将张軏统领的一千军队放进了内城,然后关上了城门。&石亨看着这一千进城士兵,心中七上八下,因为这一千人并不知道自己是来造反的,随时有哗变的可能,要是这些士兵被人发现,就算尚未行动,他也逃不脱谋反的罪名。&思前想后,这位杀人不眨眼的武将开始慌张起来。&徐有贞冷冷地看着已经六神无主的石亨,对他说了一句话:&&门锁好了吗,把钥匙给我吧。&&石亨满腹狐疑,不知徐有贞想干什么,但还是把钥匙交给了他。&徐有贞接过钥匙,却做了一件石亨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他把钥匙扔进了阴沟里。&石亨惊呆了,他冲了上去,抓住徐有贞的衣服,厉声问道:&徐有贞,莫非你疯了,你到底想干什么?!&&在皎洁的月光下,石亨看清了徐有贞的脸和他那阴狠坚毅的眼神,一股寒意顿时涌上心头,让他不寒而栗。&徐有贞死死地盯着石亨,一字一句地吐出了似乎是来自地狱的声音:&&有进无退,有生无死!&(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13]&&石亨害怕了,他这才认清了眼前此人的真面目:不是一头绵羊,而是一只饿狼。&后路已经全无,几个人只好在徐有贞的带领下向着南宫出发。可就在此时,原本星密月明的夜空,突然变得昏暗无光!四周伸手不见五指,前方道路也一片黑暗,石亨和张軏慌了,他们原本干的就是见不得人的勾当,见此情形,顿感大事不妙,莫非上天不愿自己动手?&他们站住了。&徐有贞却不为所动,他镇定地看着慌张的张軏,冷冷地逼问道:&&为什么还不走?&&张軏怯生生地小声说道:&事情能成功吗(事济否)?&&徐有贞缓缓走到张軏的面前,突然用低沉的声音吼道:&&一定能成功(必济)!&&武将石亨历经沙场,砍头无数,被称为正统第一勇将,却临阵慌乱,不知所措,他的所谓勇敢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已。&在这场危险的游戏中,手无缚鸡之力的徐有贞才是当之无愧的勇者。&这并不奇怪,因为只有内心的坚韧和顽强才是真正的勇敢。&在文弱书生徐有贞的威逼和鼓励下(虽然有点滑稽,但确是事实),石亨一行人来到了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南宫。&宫门果然紧闭,叫门也无人应答,这正是夺门计划中的第一个漏洞,但徐有贞却胸有成竹,用一句话解决了难题:&&不用叫门,把墙撞开就是了!&&于是军士上前,用木桩撞开了宫墙(毁墙入),那个被监禁了七年的囚徒终于走了出来。&他看清了这些深夜前来的人们,也看清了他们心底的一切&&欲望、投机、愤怒、抱负。无论如何,他只剩下了一种选择。&&走吧,我们去东华门。&&东华门是宫城的大门,只要进入东华门,到奉天殿敲响钟鼓,召集百官前来,天下就将再次握在这位囚徒的手中。&然而当他们到达东华门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个计划中的最大漏洞&&他们进不去。&东华门守卫不开门,他们也没有钥匙。没有南宫的门钥匙,可以把墙撞开,但这是因为南宫偏僻,就算把它拆掉也没人去投诉你,可东华门是大内重地,由专人看守,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引来侍卫,而这些夜游神马上就会变成黄泉鬼。&愁眉苦脸的石亨看着徐有贞,他已经无计可施,只等着这位大哥说话。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14]
&&&&&&& 可这次徐有贞同样保持了沉默,他虽然聪明,但并不是阿里巴巴,就算对着门喊一万声"芝麻开门",这门也是不会开的。&&&&&& &&&&&&& 阴谋集团的成员们就此陷入困境,打也不是,闹也不是,隔着门把好话说尽,守门人理都不理。眼看天就要亮了,如果再进不去,大家就会一起完蛋!&&&&&& &&&&&&& 在这最为关键的时刻,那位囚徒突然大喊一声:&&&&&& &&&&&&& "我是太上皇(我太上皇也),开门!"&&&&&& &&&&&&& 七年的屈辱,恐惧和等待,最终换来了这一声怒吼。&&&&&& &&&&&&& 包括守门人在内的所有人都被这一声怒吼震惊了,东华门就此敞开,通往至尊宝座的道路就此敞开。&&&&&& &&&&&&& 朱祁钰,我回来了,来拿回属于我的一切!&&&&&& &&&&&&& 他走向了奉天殿,敲响了上朝的钟鼓,宫城大门闻声纷纷开启,准备迎接百官的朝拜。&&&&&& &&&&&&& 徐有贞终于成功了,他带着疲惫的身躯和得意的笑容,独自站在大门前,挡住了上殿的道路。&&&&&& &&&&&&& 闻讯而来的内阁重臣们惊奇地看着这个以往并不前眼的小人物,准备喝斥他立刻离开。&&&&&& &&&&&&& 然而徐有贞很快就说出了他敢如此嚣张挡路的理由:&&&&&& &&&&&&& "太上皇已经复位了,诸位还是快去祝贺吧!"&&&&&& &&&&&&& 我终究还是成功了,属于我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 此时的朱祁钰正奄奄一息地躺在自己的寝宫内,但在迷茫之中还是听到了钟鼓的声音,他很清楚,这个上朝的讯号并不是他发出的。于是他叫来了左右,问到底是谁在敲击钟鼓。&&&&&& &&&&&&& 左右人已经知道了真相,这些服侍朱祁钰的人十分担心,怕这位已经病入膏肓的皇帝听到这个消息,急怒攻心就此一命呜呼。但事到如今,不说也不行了,于是他们忐忑不安地告诉朱祁钰:是那位被他关押的囚犯,他的哥哥在召集群臣。&&&&&& &&&&&&& 可是这位垂死的皇帝接下来的表现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 &&&&&&& 听到这个消息,朱祁钰沉默了一会,然后他抬起头来,笑了。&&&&&& &&&&&&& 他笑得很从容,并最终吐出了三个字:&&&&&& &&&&&&& "好,好,好!"&&&&&& &&&&&&& 哥哥,皇位还给你吧,我虽然囚禁了你,夺走了你的一切,但我也没有得到快乐,这八年中,我一直在恐惧和孤独中生活。&&&&&& &&&&&&& 我已经厌倦了。&&&&&& &&&&&&& 朱祁镇坐上了阔别已久的宝座,八年前,他离开了这里,沦为异族的俘虏,之后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京城,却又被自己弟弟关押起来,吃了七年的牢饭。&&&&&& &&&&&&& 现在他终于回到了当年的起点,一条新的道路已在他眼前展开,他将再次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 &&&&&&& 很多的事情即将开始,很多人的命运即将改变。(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15]换血&&&&&&& 当年的囚犯朱祁镇终于回到了他的宫殿,八年前他从这里出发,沦为人质和囚徒,八年后他回到了这里,继续做他的皇帝。&&&&&& &&&&&&& 中国的史书是很神奇的,再狼狈不堪的事情也能说得冠冕堂皇,朱祁镇先生先后当过俘虏、人质、囚徒,吃尽了苦,受尽了累,史书上却说他是"北狩"、"静养",用今天的话来描述也可以说是出去体察民情,下放边疆体验生活与民同乐,协调民族关系。&&&&&& &&&&&&& 当然了,自己吃的亏自己知道,朱祁镇先生也只能打落门牙往肚里吞。但无论如何,这一次他也算是"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 但这位胡汉三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并不是国家大政方针,而是要安抚他的"还乡团"&&&&&& &&&&&&& 朱祁镇确实是个很够意思的人,在登基后的第二天,他就给了"还乡团"的成员们优厚的回报。&&&&&& &&&&&&& "还乡团"一号成员徐有贞:入阁,兵部尚书。&&&&&& &&&&&&& "还乡团"二号成员石亨:封忠国公(爵)&&&&&& &&&&&&& "还乡团"三号成员张軏:封太平侯(爵)&&&&&& &&&&&&& "还乡团"四号成员曹吉祥:司礼太监,总督三大营。&&&&&& &&&&&&& 功德圆满,善莫大焉。&&&&&& &&&&&&& 根据我们以往的常识,既然是"还乡团",就一定会干点杀人放火、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也难免,毕竟人家不是旅游团、探亲团,而徐有贞等人也牢记"还乡团"的宗旨,雷厉风行地干了几件坏事。&&&&&& &&&&&&& 就在同一天,徐有贞便下令逮捕了于谦和王文等人,把他们关进了监狱,对于徐有贞而言,他已经忍得太久了,此时不报,更待何时!&&&&&& &&&&&&& 然后就是内阁大换血,陈循、江渊、商辂、萧鎡等人统统被炒鱿鱼赶了出去,而徐有贞也很够意思,他唯恐自己的对头陈循和江渊失业后找不到工作,特别找人关照他们,给他们安排了一份工作让他们继续报效国家(充军辽东)。&&&&&& &&&&&&& 当然了,某些受到处罚的人也是罪有应得,比如那个金刀案件中的卢忠,这位仁兄出卖朋友后没有捞到什么好处,此刻却得到了报应--斩首。&&&&&& &&&&&&& 还有那个建议朱祁钰砍树,让朱祁镇晒太阳的高平,当年他一时兴起,拿朱祁镇开涮,此时也被砍掉了脑袋,其实他除了滥伐树木外,倒也没干什么其他的事情。&&&&&& &&&&&&& 看来破坏环境者还真是没有什么好下场。(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16]&&&&&&& 内阁被还乡团扫荡之后,只剩下了高毂,于是徐有贞又安排了自己的亲信许彬、薛瑄入阁,至此徐有完全控制了内阁和朝政大权。&&&&&& &&&&&&& 此时的内阁加上徐有贞共有四人,可能是徐有贞嫌人太少,在二月,他又召另一个"自己人"吏部右侍郎李贤入阁。&&&&&& &&&&&&& 可是徐有贞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叫李贤的人其实并不是他的亲信,在徐有贞、石亨、曹吉祥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时候,他保持着沉默,默默地观察着这些夺门之变还乡团的一举一动,寻找着他们的弱点和矛盾,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 无论后来如何,至少在当时,徐有贞等人确实是威风无比,特别是徐有贞,他不遗余力地打击诬陷所有与自己为敌的人,而他导演的最大一起冤案就是著名的于谦案。&&&&&& &&&&&&& 徐有贞曾经认为,只要自己掌权,杀掉于谦易如反掌,但现在他才发现,想除掉于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原因在于,他没有杀掉于谦的理由。&&&&&& &&&&&&& 于谦为人清廉,威望极高,又没有什么劣迹,实在找不到什么借口,既没有经济问题,也没有生活作风问题(当年这也算不上是什么问题),要把他搞倒谈何容易!&&&&&& &&&&&&& 但最终,对于谦的刻骨仇恨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 于谦是推立朱祁钰的主要大臣,也是朱祁钰的亲信,而朱祁镇最为痛恨的人就是他的弟弟朱祁钰,徐有贞决定利用这一点加深朱祁镇对于谦的反感,同时徐有贞还编造了一个谎言,说于谦有意请外地藩王到京城接替皇位,并坚决反对朱见深继位。&&&&&& &&&&&&& 做好了这些准备之后,他去见朱祁镇,在他看来朱祁镇一定会同意杀掉于谦。&&&&&& &&&&&&& 可是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他所料。&&&&&& &&&&&&& 徐有贞在朱祁镇面前慷慨陈词,说于谦不愿和谈、拥立新君、是想置太上皇于死地,如此之人,应该杀之后快等等等等。&&&&&& &&&&&&& 可是朱祁镇却只是笑着摇了摇头,对徐有贞说道:"于谦是有功的。"(谦实有功)&&&&&& &&&&&&& 徐有贞傻眼了。&&&&&& &&&&&&& 他把朱祁镇看得太简单了,这位太上皇饱经风雨,深通人心,对徐有贞的动机一清二楚,他知道徐有贞这样做是想报私仇,却想借刀杀人,让他背一个杀功臣的恶名,这种亏本买卖,他怎么肯干?&&&&&& &&&&&&& 徐有贞急了,如果留着于谦,将来一旦复起,自己必将性命不保,情急之下,他想出了另一个杀于谦的理由。&&&&&& &&&&&&& 他相信,只要把这个理由说出来,于谦就必死无疑!(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17]&于谦非死不可!&&&&&&& 徐有贞昂头大声说道:"不杀于谦,此举无名!"&&&&&& &&&&&&& 朱祁镇被惊醒了,他突然意识到,徐有贞是对的。&&&&&& &&&&&&& 所谓夺门之变是一场政变,并没有正当的名义,而照徐有贞所说,于谦等大臣都是准备立外藩王为帝的,是反对自己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杀掉于谦,树立一个阴谋集团的典型,向举国上下表明自己行为的被迫性和正义性,夺门之变的合法性就不复存在。&&&&&& &&&&&&& 没办法了,这个恶名不背也得背了。&&&&&& &&&&&&& 于谦,你非死不可!&&&&&& &&&&&&& 徐有贞笑了,他知道皇帝已经动了杀机,但这位皇上绝想不到的是,他其实是中了自己的圈套,因为所谓于谦非死不可,不过是一个复杂的逻辑陷阱,而这个陷阱之所以能奏效,则完全是建立在那个于谦准备立藩王为帝的谎言基础上。&&&&&& &&&&&&&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逻辑陷阱,直到两年后,另一个聪明人李贤才最终为朱祁镇揭开了其中奥妙。&&&&&& &&&&&&& 不久之后,牢中的王文和于谦都知道了自己的罪名--迎立外藩。这是个极为严重的罪名,不但要杀头,还要灭族。王文一听就急了,他跳了起来,准备为自己申辩。&&&&&& &&&&&&& 王文很有自信,他有充足的辩解理由,因为所谓迎立藩王,必须先使用金牌召藩王入京,而他和于谦都没有动过金牌,所以在他看来,这个罪名是很容易驳倒的。&&&&&& &&&&&&& 可是于谦却丝毫不动,只是笑着对王文说道:"这是石亨他们指使的,申辩有什么用!"&&&&&& &&&&&&& 事实确实如于谦所料的那样,此案主审官最终查无实据,没有办法,只好向徐有贞请示如何办理这个难题。&&&&&& &&&&&&& 徐有贞到底是政治老流氓,他不假思索地说出了一句话,解决了这个问题,估计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句话会成为千古名句,为后人唾弃不已。&&&&&& &&&&&&& 他的这句话是:"虽无显迹,意有之。"&&&&&& &&&&&&& 官员们浓缩了他的意思,将其提炼为更传神的两个字--"意欲",并最后以此定罪。&&&&&& &&&&&&& 在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程度足以与此句匹敌的只有那句"莫须有"。&&&&&&& "莫须有"杀掉了岳飞,"意欲"杀掉了于谦。&&&&&& &&&&&&& 好一幕精彩的丑剧!&&&&&& &&&&&&& 而徐有贞也凭借此句入选史上最无耻之辈排行榜,堪与秦侩并称,遗臭万年。(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18]&一个伟大的人&&&&&&&& 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拚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 &&&&&&& 斩决&&&&&& &&&&&&& 史载:天下冤之&&&&&& &&&&&&&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可当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里时,才发现这是一项十分容易完成的工作,因为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家无余财)&&&&&& &&&&&&& 抄家的官员万没料到,一个从一品的大官家里竟然如此穷困,他们不甘心,到处翻箱倒柜,希望能够找出于谦贪污的证据。&&&&&& &&&&&&& 不久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于谦家中有一间房子门锁森严,无人进出,大为兴奋,认定这是藏匿财宝的地方,便打开了门。&&&&&& &&&&&&& 房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陈设着两样东西--蟒袍和宝剑。这是朱祁钰为表彰于谦的功绩,特意赏赐给他的,于谦奉命收下,却把它们锁了起来,从未拿去示人以显荣耀。&&&&&& &&&&&&& 抄家的人最终收敛了自己一贯嚣张的态度,安静地离开了于谦的家,因为他们眼见的一切都明白无疑地告诉了他们:这个被他们抄家的对象,是一个人品高尚的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 朱祁镇事后不久也十分后悔,特别是在徐有贞阴谋败露后,他曾反复责问另两个当事人石亨和曹吉祥,为何要编造谎言诬陷于谦,石亨没有办法,只好把责任推给徐有贞,回答道:"我也不知道,这都是徐有贞让我这么说的。"&&&&&& &&&&&&& 朱祁镇听到这句话,目瞪口呆,只是不断摇头叹气。&&&&&& &&&&&&& 但皇帝是不能认错的,朱祁镇便将这一任务交给了他的儿子,八年后,太子朱见深刚刚继位,便下了一道诏书,为于谦平反,并召回了于谦的儿子于冕。到万历年间,懒得出奇的明神宗也对于谦敬仰有加,授予谥号"忠肃",以肯定他一生的功绩。&&&&&& &&&&&&& 其实于谦并不需要皇帝的所谓嘉许,因为这些所谓的天子似乎并没有评价于谦的资格。&&&&&& &&&&&&& 明英宗之前有过无数的皇帝,在他之后还会有很多,而于谦是独一无二的。&&&&&& &&&&&&& 人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个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卫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生命。&&&&&& &&&&&&& 他从小满怀以身许国的志向,经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从一个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 他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在他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没有贪过污、受过贿,虽然生活并不宽裕,却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力,在贫寒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操守。&&&&&& &&&&&&& 他是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一生的。&&&&&& &&&&&&& 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 &&&&&&& 而如果他还能做出一些成就,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人。&&&&&& &&&&&&& 于谦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 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 &&&&&&& 石灰吟&&&&&& &&&&&&& 千锤百炼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19]&&&&&&&& 我曾往杭州一游,并专程去拜祭这位英雄人物,但我到于谦祠时,所见之景象实在让我大吃一惊,当时正值黄金周,杭城游人无数,可于谦祠却是游人寥寥,极为冷清,倒是遇到几位外国留学生正在向于谦像鞠躬,惊讶之余上前攀谈,这才得知他们是在大学读书时看到这段历史,对这位英雄十分仰慕,特意赶来瞻仰。&&&&&& &&&&&&& 听完他们的话,我无言以对。&&&&&& &&&&&&& 抬头望去,神台之上,于谦先生依然保持着他那从容的神态,想来他在临刑前也是如此吧。&&&&&& &&&&&&& 五百多年过去了,于谦似乎从来都没有离去过,他始终站在这里,俯瞰着这片他曾用生命和热血浇灌过的土地,俯瞰着那些他曾拼死保卫的芸芸众生。&&&&&& &&&&&&& 我释然了,不管这里是否门庭冷落,无人问津,也不管这里有没有仰慕者前来顶礼膜拜,都与这座祠堂的主人于谦无关。&&&&&& &&&&&&&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即使再过五百年,无数浮华散去,于谦依然会站立在这里,依然会因他的正直无私、勇敢无畏被世代传诵。&&&&&& &&&&&&& 因为他是一个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英雄,是真正的英雄。&&&&&& &&&&&&& 而真正的英雄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 &&&&&&& 我坚信这一点。&&&&&& &&&&&&& 明代有很多厉害的人物,我曾给这些人物做过一个排行榜,前文也曾提过,于谦在我看来,应该排在第二名,虽然明代有一些人物的丰功伟绩不下于甚至超过了于谦,但他们的排名也在于谦之后,这是因为评定的标准由品行有两项:品行、才能。虽然某些人的才能确实胜过于谦,但他们的品行是有缺憾的。比如朱元璋同志的政治问题和张居正同志的经济问题。&&&&&& &&&&&&& 于谦最为难得的就在于,他不但才能过人,品德上也几乎无可挑剔,所谓德才兼备者,千古又有几人!&&&&&& &&&&&&& 如无例外,于谦本应排在第一,可惜的是,在他之后,还有另一位高人横空出世,此人不但文武兼备、智勇双全,而且五花八门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一不晓,且善始善终,堪称不世出之奇才。对这位仁兄,英雄的称呼似乎已不适用了,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有一个更适合他的称呼--圣贤。&&&&&& &&&&&&& 这位仁兄也将是我们后面文章中的主角,这里就不多说了。&&&&&& &&&&&&& 最后提一句,于谦死后,他的儿子于冕被罚充军,而充军的地点叫做龙门,后来的系列电影龙门客栈就是以此为故事模板的,而那位大反派太监的生活原型就是司礼监曹吉祥同志。&&&&&& &&&&&&& 虽然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但闲来无事调侃一下曹吉祥等人,倒也不失为一种乐趣。&(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20]过河拆桥&&&&&&& 杀了一批,换了一批,做新龙袍,修宫殿,改年号(景泰改为天顺),足足折腾了一个多月,朱祁镇终于消停了,这也难怪,平常人搬个家都累死累活的,何况是换皇帝。&&&&&& &&&&&&& 按说事情也算顺利完成了,可朱祁镇怎么也没有想到,虽然他已经思虑周密,事必躬亲,却还是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而这个错误将造就一个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让朱祁镇成为历史的笑柄。&&&&&& &&&&&&& 朱祁镇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呢,我们前面提过,朱祁镇于正月十七日夺门成功,随即登基为帝,他什么都考虑到了,却忘记了那个被他赶下皇位的人--朱祁钰!&&&&&& &&&&&&& 当时朱祁钰已经奄奄一息,所以朱祁镇也没有去理会他,直接就坐上了皇位,可他没有料到,自己的这个弟弟生命力还很顽强,过了一个多月才死,这还不打紧,要命的是,他忘记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废黜朱祁钰的皇帝身份!&&&&&& &&&&&&& 这位老兄风风火火地干了十几天,才猛然想起自己那个只剩半条命的弟弟仍然是皇帝,哭笑不得的朱祁镇立刻用皇太后的名义宣布废黜朱祁钰,但是已经太迟了。&&&&&& &&&&&&& 此时已经是二月初一,也就是说在这十几天里,大明王朝同时有两个皇帝,而且这两位皇帝都是现任皇帝,外面坐着一个,里面还躺着一位。此真可谓千古难得一见之奇观。&&&&&& &&&&&&& 朱祁镇虽然闹了笑话,但毕竟还是坐稳了皇位,并从此开始了他的第二代统治--天顺。&&&&&& &&&&&&& 而那些还乡团成员们在冤杀了于谦之后,前景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如果用童话的语言就此结尾,可以表述为"他们四个人手牵着手,从此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 但是很可惜,在具有悠久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比如权谋斗争、厚黑学)的我国,童话是没有市场的,类似他们这种阴谋集团,结局总是逃不开两句话。&&&&&& &&&&&&& 一句叫"攘外必先安内",另一句叫"过河拆桥",而从后来的情况发展看,还乡团大致适用于第二句。&&&&&& &&&&&&& 解决外敌,即刻内斗也算是华夏文明的光荣传统之一,很快,还乡团的成员们便十分自觉地依照这一传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内部斗争。&&&&&& &&&&&&& 说来有点滑稽,斗争的起因并非分赃不均,而是性格不和。因为徐有贞是一个有理想、没道德、有文化、没纪律的复合型人才,虽然他心黑手狠脸皮极厚,但还是想做事的,是有追求的。&&&&&& &&&&&&& 可是石亨和曹吉祥这两位仁兄,除了有野心和贪欲外,啥也没有,如果坏人也分档次的话,徐有贞就是一个有品位的坏人,而石亨和曹吉祥就是坏人中的渣滓。&&&&&& &&&&&&& 夫妻之间性格不和可以离婚,而政治家性格不和最终却只有一个结局-你死我活&&&&&& &&&&&&& 于是,坏人之间的斗争就此开始。(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21]你的素质太低!&&&&&&& 徐有贞和石亨、曹吉祥的矛盾从夺门之变后不久就开始了,他们原本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关系很好,但功成名就之后,徐有贞才发现,他的这两个同伙素质实在太低。&&&&&& &&&&&&& 徐有贞入阁之后,开始操持国家大事,每日忙于办理各种事务,毕竟他还是一个有追求的人,可石亨和曹吉祥却截然不同,他们发达之后,只热衷于干一件事--贪污受贿,不但如此,他们还不断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人,混乱朝纲。&&&&&& &&&&&&& 比如石亨同志先后打过多次报告给朱祁镇,要求封赏夺门有功人员,前后竟多达四千人!真是天晓得这些人都是哪里来的,估计他连那天晚上在自己家厨房做饭的老妈子(应该是有力的保障了后勤补给)也算了进去&&&&&& &&&&&&& 曹吉祥也不甘人后,他的养子、侄子乃至于七姑八婆之类的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也都封了官,令人叹为观止。&&&&&& &&&&&&& 徐有贞每次看到这种乌烟瘴气的情景,都会不由得羞愧有加:&&&&&& &&&&&&& 当年我怎么和这帮人搞到一起了?什么素质啊?&&&&&& &&&&&&& 自己虽然是一个阴谋家,可那二位仁兄充其量却只能算是两个混混,如果继续跟他们混下去,实在太丢人。&&&&&& &&&&&&& 打定了主意,徐有贞开始和曹、石二人保持距离,见面了也不打招呼,他要树立自己的光辉形象。&&&&&& &&&&&&& 石亨和曹吉祥终于发现,这位高学历的仁兄想洗手下船,和自己决裂。&&&&&& &&&&&&& 决裂就决裂吧,怕你不成!&&&&&& &&&&&&& 天顺元年(1457)五月,还乡团第一次内斗正式开幕&&&&&&&& &&&&&&& 这天,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正在朝堂之上议事,朱祁镇突然拿出一份奏折,当众宣读,内容是这样的:曹吉祥、石亨等人贪污受贿,专横霸道、欺上瞒下、排除异己,应予惩戒。&&&&&& &&&&&&& 曹吉祥先生当时就懵了,他手足无措,张嘴想要辩解,却不知说什么好。&&&&&& &&&&&&& 朱祁镇却没有看他,而是微笑着对徐有贞说:"御史敢于直言,是国家的福分啊。"&&&&&& &&&&&&& 徐有贞看了尴尬的曹吉祥一眼,也笑了。&&&&&& &&&&&&& 这封奏折的作者是都察院御史杨瑄,是个小人物,而根据厚黑政治学第一定律,小人物敢弹劾大领导,排除个人精神失常的因素,唯一的结论就是有人指使。&&&&&& &&&&&&& 指使他的人我不说大家也能知道,就是徐有贞。(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22]徐有贞的没落&&&&&&& 徐有贞没有理会无地自容的曹吉祥,洋洋得意地走出了大殿。他有充分的理由得意,作为内阁首辅,他能够调动文官集团的所有资源去对抗他的敌人,他有无数的打手(言官),在他看来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 可是他错了。&&&&&& &&&&&&& 因为他的对手是明代历史上唯一可以与文官集团对抗的死敌--宦官集团&&&&&& &&&&&&& 话虽如此,但当时的宦官集团并没有太大的权力,司礼监曹吉祥是很难与内阁首辅徐有贞对抗的。&&&&&& &&&&&&& 为了解决徐有贞,曹吉祥整日冥思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业务(厚黑)钻研,他终于发现了徐有贞的破绽,并由此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 不久后的一天,曹吉祥进宫见朱祁镇,君臣二人聊天,气氛和蔼,突然曹吉祥话题一转,貌似轻松地说起了宫内的一件事情,且谈得津津有味,可他的谈话对象朱祁镇却脸色突变,大惊失色。&&&&&&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幕呢?&&&&&& &&&&&&& 因为朱祁镇十分清楚,这件事情他只告诉过一个人--徐有贞。&&&&&& &&&&&&& 于是他急切地打断曹吉祥,问他是怎么知道的。&&&&&& &&&&&&& " 是徐有贞告诉我的。"(受之有贞)&&&&&& &&&&&&& 然后曹吉祥带着疑问的表情加了一句:&&&&&& &&&&&&& "皇上还不清楚吗,外面的人全都知道了!"&&&&&& &&&&&&& 这句话同时也宣布了徐有贞的结局:他彻底完了。&&&&&& &&&&&&& 背叛和泄密是皇帝绝对无法忍受的。自此之后,朱祁镇渐渐远离了徐有贞,不再将他看作自己的亲信。&&&&&& &&&&&&& 徐有贞也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他想来想去,也不明白自己到底那里得罪了皇帝,受到如此冷遇。面对着朱祁镇那冷淡的眼神,他无从申辩也无法申辩。&&&&&& &&&&&&& 曹吉祥赢了,他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标,给了徐有贞一次漂亮的回击。徐有贞当然不会将那些隐秘的事情告诉他,那他是怎么知道谈话内容的呢?&&&&&& &&&&&&& 这个诡计的秘密在于,徐有贞进宫见朱祁镇时,交谈的确实只有他们两个人,但听见的却有三个人,而那个多出来的旁听者就是太监。&&&&&& &&&&&&& 这些皇帝的贴身太监受到曹吉祥的指使,将每次谈话的内容告诉他,然后曹吉祥会在不经意间说出这些原本只有天地你我方知的事情,将徐有贞塑造成一个口不把门的奸臣。&&&&&& &&&&&&& 曹吉祥十分得意,和石亨弹冠相庆,从此更加飞扬跋扈,这也难怪,也该轮到他了,但曹吉祥想不到的是,他并不是这次胜利唯一的得意者,还有一个人正在暗地里庆祝着自己的胜利。我是谁八的那些事儿-麓川之战[1]小管按:明月像奶牛一样,每天产两杯奶给我们,小管的评论精选集最近却荒废了,还好有我是谁兄最近八的麓川之战,共9篇,贴在这里(计划9天贴完,看了一下也有1万字了,PF一下我是谁兄),供大家在看明月主文的同时,也看看比&草根明月&更&草根&的网友眼里的历史,大家也尽可拍砖,不管是拍我还是我是谁:)另外,博客上好的回复,大家也可以推荐小管,以收录评论精选集,大家的多双眼睛肯定比小管的几双眼睛更亮,呵呵!&麓川之战(一)作者:我是谁不重要&大明正统十四年,实乃我等说书界的衣食父母。北边也先入寇就不用说了;南边福建有邓茂七、浙江有叶宗留、广州有黄萧养、麓川有思任发、思机发,各路起义少则万人,多则数万,按下葫芦起来瓢,大明王朝颇象一块蜂窝煤。咱们二小买瓜――从头弹起,先说麓川思任发、思机发。&缅甸在宋朝与咱建交,麓川、平缅两地元朝时都归缅甸管,当年称臣纳贡,也不必细说。到了明朝初年,老朱平定云南各地,平缅的酋长叫思纶发,顺势归降,认了老朱作老大。&打下殖民地如何保证安定涅?好办,多设几个领导就是了。实力小了不说,没事仨糖俩豆的他们自己就打起来,自然也没精力对抗中央。缅甸巴掌大的地方,当时就设了缅甸、孟养、孟定、木邦、麓川平缅五个自治区。&洪武十八年,思纶发大脑进水,他反了。哎呀,沐王爷的神机营是吃素的么?一个冲锋,宰了他一千五。老思还不甘心,又弄了个三十万人的队伍,加上一百头大象,浩浩荡荡,报仇来也。沐英手下不过区区三万人马,但是战备先进。火枪加弓箭轮番射击,火枪射象弓箭射人,分工明确,成果显著。大象让这些乒乒乓乓的东西吓得转头就跑,入了自家阵内,大肆践踏。明军一阵掩杀,又搞定三万多人,顺手捉了三十多头大象。老思只好认怂,负荆请罪,再抛出俩替死鬼。老朱倒也没为难他,要点赔款骂了一顿,接着让他当自治区主席。&安生了没两年,思先生也是心大。当时金齿有个兵会造火器,跑到他手底下来了。人才呀,老思是高薪加高官地供着。手下煮酒老人心理不平衡,政变了。没辙,思主席只得带着老婆孩子卷铺盖跑路,这会儿,他想起大佬朱八八来。&朱八八坐着砖机穿貂绒,正生怕人不知道,看见有人自称小弟外带流口水,这份感觉不要太好。立马就说:那个谁,点五千兵,把老思送回去。&国初军队战斗力强,这五千兵真叫一个管用,顺顺当当直捣南甸,杀了叛乱首领刀名孟,活捉刀干孟,扶老思重登主席宝座。&老思心服口服。永乐、洪熙、宣德年间,按时纳贡。中央打个巴掌给个甜枣,贡一篮子茶叶蛋赏一箱子夜明珠,连哄带吓唬的,到也几十年无大事。&到了正统元年,老思早已死了,儿子思任发当了麓川平缅主席。这位思 任发先生,要从咱们这儿看,就是个社会不安定因素;但从缅甸那儿看。他就是缅甸的成吉思汗。&中央这套以蛮制蛮的战略是对的,但缅甸的百姓可就倒霉了。全境分为五块,连年纠纷不断,强大统一两个词,那是作梦也梦不到的事情。再加上汉人和人家作生意,总玩儿鸡毛充羽绒服纸板当牛皮鞋的招儿,民族矛盾也够瞧。&这位思任发,也算是个英才。趁着大家打得热闹,他一边渔翁得利一边自己动手,几年内连拿孟定、南甸、干崖、腾冲、潞江、金齿等地,隐隐竟有统一缅甸全境之意。&不管是不行了。&&& 麓川之战[2 ]上次说到,思任发当了麓川平缅自治区主席,东抓一把西抓一把,隐隐的竟然要统一缅甸。&此时沐英已死,儿子沐晟袭爵,上表请皇上派兵(SIGH,这才几年哪。他老子三万人马对抗思纶发三十万大军的景象可是还历历在目呢)。朝廷派了方政、张荣前往云南。大兵压境,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思任发赶紧修书上贡。沐晟一看:&呦,果然咱们明朝有力量啊,这么快就服了。&正美着呢,思任发造船三百余艘,率万人渡潞江,将甸顺、江东军民屠杀殆尽!中了缓兵之计了!&此时方政已到大营,报请出兵迎敌,沐晟不准;再请造船,又不许。将帅不和,这可就犯了兵家大忌。方政忍无可忍,竟然不听指挥独自出战!当下连胜景罕、高黎山数阵,直打到了思任发的老巢――上江。可是到了这一步,方政孤军深入,又没有补充,再能打也是强弩之末了。赶紧向沐晟求援。沐晟居然记仇!派了少量兵马,磨磨蹭蹭走到夹象石停下了!方政兵困马乏,又碰到了思任发的主力加上象阵,全军覆没,方政本人殉国。&西南震动,一群随风倒全投降了思任发。思任发趁势又拿下了景东,孟定,孟赖诸寨。&消息传到北京,朝廷立刻分成了主战主和两派。主战派以武将张辅、王骥为首:&生可忍、熟不可忍!不揍他个满脸桃花开他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要咱原谅,也行,自个儿绑结实喽上京请罪!&主和派以文官为刘球、何文渊为首:&皇上哎,大兵一动,粮草先行,南方这两年不是旱就是涝,咱家底有点潮,这个仗不好打啊。再者说,您现在要调甘肃守将去打西南。思任发那小子是气人,但是您也得掂掂哪头轻哪头重不是?瓦剌啊,我一个人儿的皇上!因为打耗子把狼招来,咱犯得上么?&&打,还是不打?这是个问题。&这是正统六年的事儿。&麓 川 之 战[三]上次说到,缅甸麓川一役,连败连两阵,折了方政。西南震动。消息传到北京,朝廷立即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要说当领导呢,也简单。您只要从一堆意见中找出正确的那个并加以实施就OK。这种感觉,有点象赌筛子猜大小,盅子&哗哗&响,押就是了,猜对猜错自然有赌场老板 历史先生告诉您。不如我们现在就来开个盘子,大家试试手气。也体验一次领导的感觉。&来了来了啊,买战买和了啊,买定离手!押完了吗诸位?您确定不再改了?OK,开!!&按照明史的记载,麓川这仗打了。有一个人的意见在里边起了关键作用。谁啊?死太监王振。他主战。买战的诸位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太妙?一般有这位老大掺和的地方就没什么好事。BINGO!答对了。&麓川之战,历史证明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说他间接导致了土木堡之战的失败也不为过。但是说王振应该对此负主要责任,写明史的那位实在有点势利眼。麓川之战的第一战役,发生在正统六年。张太后和杨士奇可还都活着呢,满朝文武外带英宗,全是干什么吃的?任由着一个太监说战就战,说和就和。各位刚才押的时候没王振,不也有人买了&战&么?&闲话少叙,接着说麓川。当下朝廷一边下旨骂沐晟(老爷子又愧又怕,心脏病加脑溢血,西方接引了。弟弟沐昂袭爵);一边征发各路大军十五万,拜薛贵为平蛮将军,兵部尚书王骥总督云南兵务。&说起这位王骥,也是个奇人。正统初年,甘肃、凉州地区少数民族骚扰边境,明将换人的频率赶上国足总教练了,还是孔夫子搬家――全是输。正统二年,王骥走马上任。到任下马拜了印,诸将升帐,没废话,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朝夺门之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