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的元旦四句藏头诗诗

藏头诗(八福晋洛晴川)_百度知道
藏头诗(八福晋洛晴川)
(八福晋洛晴川)藏这个
我有更好的答案
自己写的八月人心渐菡萏我那里刚好有一首,福善心地伊善良。晋国满城已风雨,川狭地窄几人藏,洛下早来人烟散。晴日暖阳雾弥漫
采纳率:2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八福晋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江户川柯南藏头诗,要好_百度知道
江户川柯南藏头诗,要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江边一个强奸犯,户对门当犯强奸。川流不息挡不住,柯南一梦日了狗。南无弥陀拖佛。
1江声入耳清不烦户内春浓不识寒川陆浩渺同一源柯如青铜根如石南随去马通巴栈2江山入秋气,户尽悬秦网,川流萦智思,柯条未尝损,南去秋江远。3江清如洛汭,户牖垂藤合,川原晓服鲜,柯条未尝损,南方饶竹树、4.江上云气黑,户蒙枌榆复,川光净麦陇,柯条未尝损,南阳公首词。5.江海正风波,户尽悬秦网,川明分渭水,柯条未尝损,南入剡中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江户川柯南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藏头诗,祝小川生日快乐_百度知道
藏头诗,祝小川生日快乐
我有更好的答案
祝曲瑶琴妙音传愿盼今生好运连小饮琼浆唯欲醉川流波浪正扬帆生情梦幻灵霄燕日映庭前比翼旋快意人生铭壮志乐看携手共婵娟
采纳率:63%
日】落远波惊宿雁,快】剑长戟森相向祝】融绝顶万馀层,生】在儒家遇太平。日】暖初干漠漠沙。祝】融高座对寒峰,小】花蛮榼二三升,快】活不知如我者。乐】处蓬莱便有春,小】斋松影拂云平。川】上含情叹落晖。川】原晚结阴沈气,生】前不得空王力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藏头诗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回复藏头诗航母留言(46)_望仙居士_新浪博客
回复藏头诗航母留言(46)
你的博文《回复藏头诗航母留言(41)》存在如下表述:
望仙按:你承认《教化集》是马钰审定的,却认为其中的注记是编辑瞎编;注记规定了拆起十字偏要拆出来“一、二、三”以及变形的倒“八”字;望仙根据《金莲正宗记》马钰父亲享年64岁的记载,推测未老的父兄为偏义词,你反对,到了丘处机在金刻本说“考妣枯骸”就把考妣当做偏义词,把考给毙掉了,你倒举个例子古人什么时候这样用过呀!枯骸也是这样,把枯字也毙掉。这种双标也太明显了吧。假如如你所说,丘处机称自己刚刚去世的尸骨未寒的父亲为枯骸,其中要有多大的仇恨呀!为什么马钰、丘处机自己说自己父母的史料不采信,偏偏要自以为是的推理呢?再说,推理也要讲证据呀。
藏头诗航母认为,你的上述许多观点必须予以纠正!
首先,我从来没有表示过、承认过《教化集》是马钰审定的,我只是说过,根据《教化集》前边六序第一个,落款“大定癸卯冬十有一月,上休日营丘府学正国师尹序”判断,它应该是出版在马丹阳离世之前的一个月。
其次,认为其中的注记是编辑瞎编的理由是,将“忧多乐少”定义为“所谓父母并亡,独担火院”一样,其实只是《重阳教化集》这个编辑他个人自己的见解罢了,而且在互联网的搜索结果,全部都是指向了《重阳教化集》之中的这一个注解,并非是中国文化普遍性认同的、固有的概念,所以,不足为凭!
望仙按:自己的文集出版,一般都会亲自过目吧,当朝太祖出选集时亲自改起,尤其是文中的注解,更是用心。“火院”和“父母并亡”联系不大,则此注记很可能就是马钰亲笔,起码是马钰明确告知,否则,哪个弟子敢这么瞎写师父的父母。
再则,否定望仙根据《金莲正宗记》马钰父亲享年64岁的记载,推测未老的父兄为偏义词,除了马丹阳存在“父兄未老先亡过”的诗歌以外,即便就依你的马钰父亲享年64岁,推断卒年在1158年,生年在1094年。但是,藏头诗航母却已经几次回复你如下:那么,五胎之中的一二胎,也就意味着是27岁的1121年生哥哥,29岁的1123年生马钰,而这样一来,显然就是违背人们一般情况下,是20岁结婚、21岁生育孩子的这种客观规律了,由此反证,你的这个说法也就是不能够成立的了。
望仙按:马钰的哥哥是27岁生又是来源于哪种文献呢?希望能提供。马钰在诗中称哥哥做父兄,可见,他的哥哥比他大很多!马钰还可能有亲姐姐呢!马钰出家乞觅至范明叔宅时,最怕见到太亲,太亲就是姐姐的公公。
第四,“假如如你所说,丘处机称自己刚刚去世的尸骨未寒的父亲为枯骸,其中要有多大的仇恨呀!”你自己的这些话没有道理,之前我曾经说过,丘处机所说的“考妣枯骸”,其中的“考”应该被理解为没有意义的偏义词,“枯骸”是应该特别指丘处机的亲生母亲,大约在丘处机很小的时候她就死亡了,故而在1188年他父亲六十多岁死亡之际,确实应该称作“枯骸”了。而你自己认为应该是丘处机的父母都死亡很久了,也确实已经能够称作“枯骸”之际才进行合葬的观点,同样也是没有道理的,之前我也告诉过你,历史上并不存在这种现象,不管有钱没有钱,合葬是以其中的最后一个死亡者为计算依据的,两个人死亡之后若干年再次进行你所谓的合葬是没有意义的,况且,打扰他们灵魂的安宁,也是极大的不孝,所以,是根本就不会出现你所认为的这种事情的。“丘处机称自己刚刚去世的尸骨未寒的父亲为枯骸,其中要有多大的仇恨呀!”这些话属于你自己的误解,我也并没有这样说过。我当时只是说,“尸骨未寒”之中的“骨”字,类似于没有意义的偏义词而已。
望仙按:上次已经说过了,望仙未见古人考妣连用时专指母亲的例子。
第五,“为什么马钰、丘处机自己说自己父母的史料不采信,偏偏要自以为是的推理呢?再说,推理也要讲证据呀。”
关于你的“推理也要讲证据呀”这些话,藏头诗航母认为,其理念存在错误!为什么呢?因为,一般情况下,逻辑推理是应用在没有证据的时候,有证据是根本不需要进行逻辑推理的,这些恐怕是应该成为一种常识了吧。
就所谓的马钰把“忧多乐少”定义为“所谓父母并亡,独担火院”来说,这些并不能够称作史料,况且前边也已经从其它方面证明,你的这个观点是不足为凭的了。丘处机《满庭芳》词前小序中的“十五余年”应该是一个概数,最有可能是发生在1188年二月——中秋奉诏期间,或者是九、十月份。因为,人世间确实是比较实际的,这种事情也只能够发生在一个人前途光明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采信你自己所说1185年,非要硬往后退三年,主要是因为从人世间的客观事实来进行考量的,难道说人世间不正是如此的吗?
望仙按:为什么马钰、丘处机自己说自己父母的史料不采信,偏偏要自以为是的推理呢?再说,推理也要讲证据呀。
你的博文《马钰与孙不二的幸福生活》存在如下表述:
马钰虽然不乐仕进,但父亲对他非常欣赏,命他掌管库房、财物,他“好稠济而无私心,由是得轻财好施名。”《金莲正宗记》更在赞颂“先生以孝悌见称,夙赋聪明,长通经史,好与童稚戏狎,轻财重义”之后,列举了马钰轻财重义的具体例子:“出举收质无可入还者,皆焚其券”。还言马钰非常节俭,“良贱四十余口,每敛退食器,舌舐残粒,身服旧裳。”
按马钰有以《别子》为题的《苏幕遮》和以《自咏》为题的《丹阳神光灿》词,提及自己的家庭情况。
出凡笼,无系绊,落魄婪耽,日作无常观,十四儿孙都弃捐,自在逍遥,风月为吾伴。
背葫芦,携铁罐,壶贮琼浆,罐内灵芝按,渴饮饥餐增寿筭,天助真风,有个郎儿唤。
山侗昔日,火院中间,千斤重担常担。镇日争名兢利,嫉妒悭贪。
万般忧愁思虑,又何曾?时暂心闲。因个甚?养怨亲人口,二十有三。
“十四儿孙都弃捐”说明马钰曾有十四个子孙。除却有明确记载的孙富春所生廷珍、廷瑞、廷圭三子,其余十一人可能包括马钰妾所生子嗣,以及孙子辈,因为马钰出家时仅四十六岁,其三子当不足三十岁,这么小就平均每人有四个孩子,确实有些超乎常理。“养怨亲人口,二十有三”,说明马钰家中有23口人。除却十四儿孙,马钰、孙富春夫妇,三个儿媳,还有四人,大约为马钰之妾,亦或包括三个儿子之妾(如有),或者妾所生子嗣的媳妇。“良贱四十余口”,则说明马钰家有佣仆十七人或更多。可见此时马钰已分家单过,分家单过的马钰一枝仍然是一个大家族。
藏头诗航母认为,从马丹阳《神光灿》之中的《满庭芳·自咏》十一首之中,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都能够感悟到马丹阳确实是迫于严重的思想痛苦,才开始选择奉道以求得到精神上的解脱的——
昔年在俗,常用心机,挑生剜死为谁?欢喜冤家,惹得一向愚痴。
恰如飞蛾投火,身焦烂犹自迷。争些个,被儿孙妻妾,送了头皮。
因遇风仙开悟,回光照,怨亲不可相随。尽是狼虫虎豹,蛇蝎狐狸。
山侗昔日,火院中间,千斤重担常担。镇日争名兢利,嫉妒悭贪。
万般忧愁思虑,又何曾?时暂心闲。因个甚?养怨亲人口,二十有三。
山侗昔日,名利忙忙,身如着箭香獐。心似汤煎火灸,无暂清凉。
万般忧愁思虑,为儿孙,恼断肝肠。不知苦,似游鱼在鼎,尚自游荡。
儿女金枷玉杻,厅堂是、囚房火院迷坑。妻妾如刀似剑,近着伤形。
无常无中最苦,细寻思,胆颤心惊。唬得我,便回头,却做修行。
人生七十,罕希寿数,我今四旬有五。一个形骸,便是七分入土。
其余晚霞残照,遇风仙,才方省悟。好险咱,争些儿失脚,鬼使拖去。
藏头诗航母认为,在其严重的思想痛苦之中,也自然包含着“妻妾如刀似剑,近着伤形”这个特殊的方面!从“我今四旬有五”来看,这些作品应该创作于1168年正月十一日百日锁庵结束,到二月初八日,正式出家加入全真教期间前后。从《金莲正宗记·丹阳马真人》获知,辛巳【1161年辛巳年(蛇年)】乃刘公所生之岁也,乃书颂於壁间。屠者心大刚切,未能诱化。是夕又梦二鹤飞落於蔬圃之间,遂建道馆,招陆道士住持。换句话说,马丹阳实际上已经从1161年的38岁就开始奉道了,而道教所倡导的清心寡欲,势必就会给他的妻子孙渊贞(即孙富春)造成实际性的、也是颇为严重的心理伤害,再加上马丹阳对家庭经济的完全放任自流,以及对家人的普遍性的心理仇视,那么,请问望仙居士:你的《马钰与孙不二的幸福生活》又拿什么来予以支撑呢?众所周知,性关系是夫妻关系之中颇为重要的联系纽带,而孙渊贞从年二月,期间最少在六七年时间之中,有可能完全处于被马丹阳的冷淡之中,那么,这个内心深处时常流血的女人,她的幸福生活又将从何谈起呢?
望仙按:即便是陆道士建议马钰断欲,孙不二比马钰大四岁,也是快50岁的人了,没有性生活,也不会内心深处时常流血吧。而且马钰召陆道士时,全真道还没有诞生呢?只有全真道才倡导出家、断绝尘缘,南宗也专门要求和光同尘呢?传统的道教尤其是天师道更讲究合气之道,又有双修之术,都是促进夫妻关系的呀!孙渊贞从年二月,期间最少在六七年时间之中,有可能完全处于被马丹阳的冷淡之中,那么,这个内心深处时常流血的女人,她的幸福生活又将从何谈起呢?这又是从何谈起呢?如果这么长时间都出于冷淡之中,孙不二会那么强烈反对马钰出家?还会马钰出家后追随其出家?阎士选孙不二传说孙不二脾气很大,马钰都让着她,你觉得会出现这种被冷淡的状况吗?
藏头诗航母提醒望仙居士注意,你在《马钰与孙不二的幸福生活》之中表述,此时马钰已分家单过,马钰家中有23口人的观点同样有待商榷。以马丹阳20岁的1143年结婚计算,1144年、1146年、1148年依次有了廷珍、廷瑞、廷圭三子,至1168年二月,他们充其量分别为24岁、22岁、20岁,又怎么会出现平均每人有四个孩子的可能性呢?估计廷珍、廷瑞他们最多存在三个孩子,三子廷圭充其量也是刚刚结婚而已。换句话说,马丹阳自己的儿孙大约为六个,另外三个弟弟的儿孙大约在八个左右。
望仙按:原文说其余十一人可能包括马钰妾所生子嗣,以及孙子辈。没有说三个儿子均有四个孩子!马钰出家时,“马丹阳自己的儿孙大约为六个,另外三个弟弟的儿孙大约在八个左右。”还要有证据支撑。他们充其量分别为24岁、22岁、20岁又是怎么算的呢?如果包括三个弟弟的儿孙,为什么不包括哥哥的呢?
一言以蔽之,藏头诗航母认为,你的马钰当时已分家单过的观点应该是错误的,上述关于孩子的问题就是一个问题,另外,马丹阳“父兄未老先亡过”也是一个不能够被忽视的因素,在这个前提条件下,判断马丹阳在1161年的38岁就开始奉道前后,也是绝对不会让自己36岁、34岁、32岁左右的三个弟弟另立门户的。换句话说,马丹阳在父亲早逝、哥哥有可能很小就夭折的情况下,就必将成为了这个家庭的顶梁柱与精神寄托。而《金莲正宗记》之中所谓的“良贱四十余口”,也应该是并没有分家的这个大家庭的必然结果。不然的话,马丹阳自己家的23个人,再每一个人平均配备0.739个佣仆,合计配备最少17个佣仆,这种情况显然也是情理不通的了。所以说,这23口人应该包括其他三个弟弟夫妻与马丹阳母亲在内,是指这个大家庭的人口数目而言的。大家庭肯定具有聘请来的管理人员几个,每一个小家庭大约拥有佣仆最多三四个。
望仙按:“养怨亲人口,二十有三”应该包括其他三个弟弟夫妻与马丹阳母亲在内,包括哥哥的妻子、孩子吗?马钰的妾呢?马丹阳母亲还在世又见诸哪个文献呢?首富之家,家大业大,有十几个仆人应该不算多吧?
藏头诗航母在
20:19通过微博私信的方式,发给你的信息如下:
从“父兄未老先亡过”一句进行重新考量,他父亲享年六十有四岁,对于古代人来说,应该并非属于“未老先亡过”的范畴,由此判断,实际上他的父亲应该就是真正的“未老先亡过”的“四十六”岁!《金莲正宗记·丹阳马真人》之中的其父“享年六十有四”,则有可能是全真教出于特殊的、人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原因与目的,蓄意将原本的“四十六”颠倒过来,改变成“享年六十有四”了。
由“养怨亲人口,二十有三”、“十四儿孙都弃拚”两个信息表明,马钰家中有23口人,其中儿孙14个;现有的弟兄四个的夫妇为8人,而余下的这个人,那肯定就是其母亲唐氏了。根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马钰》之中的金世宗大定“十五年,弟运甫寄书邀师会葬其父母”的信息来看,表明其母亲唐氏即死亡于1175年无疑。
综上所述,藏头诗航母认为,如果根据一般人的生育年龄为依据,再以马丹阳父亲、母亲分别是20岁、18岁在1120年结婚进行计算,那么,他们的生卒区间,最有可能就应该分别是,父亲在1100年-1146年,终年46岁,母亲在1102年-1175年,终年73岁。对比之下,想必这种判断结果,就应该是更为接近历史真相的了。
望仙按:《金莲正宗记·丹阳马真人》之中的其父“享年六十有四”,则有可能是全真教出于特殊的、人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原因与目的,蓄意将原本的“四十六”颠倒过来,改变成“享年六十有四”了。这个确实需要证据支持,不能一猜了事。
现在回过头来再说马丹阳自己,父亲1146年死亡,终年46岁,马丹阳20岁的1143年结婚,至父亲死亡之际,也仅仅只有23岁。人常说“三十而立”,是说一般人大概思想成熟,也真正的能够主导家业的时候,应该是在三十岁左右。由此来看,马丹阳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苦命人,过早的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常用心机,千斤重担常担。镇日争名兢利,嫉妒悭贪。万般忧愁思虑,为儿孙,恼断肝肠。但是,尽管如此不懈的努力打拼,维护或者也有可能扩大了自己的家业,而令马丹阳感到猝不及防的事情,犹如一个晴空霹雳,却突然出现在父亲死亡15年之后的这一天——王利用撰《全真第二代丹阳抱一无为真人马宗师道行碑》相关摘要原文如下:
辛巳【1161年辛巳年(蛇年)】清之岁属也。诣术士孙子元占之,以决其惑,因稽寿几何。曰:君寿不瑜四十九。师叹曰:死生固不在人,曷若亲有道为长生计。已而与客弈棋,乃失声曰:此一着下得是,不死矣。
《金莲正宗记·丹阳马真人》相关摘要原文如下:
辛巳【1161年辛巳年(蛇年)】乃刘公所生之岁也,乃书颂於壁间。屠者心大刚切,未能诱化。是夕又梦二鹤飞落於蔬圃之间,遂建道馆,招陆道士住持。
马钰《桃源忆故人·自悟》如下:
父兄未老先亡过,已后不须发课。决定轮排到我,生死如何躲。
悟来便做飍飍么,一任人猜心破。认正个中些个,有分携云朵。
xiū惊跑的样子:“驰谢如惊飍。”
发课基本解释:1.起课。旧时卜卦﹑占算法之一。
起课基本解释:1.占卜方法的一种。古代方士六壬术,有四课式,用占目之干支为推算之本,后因称求卜为"起课"。其占法,或转动刻有干支等字样的两个木盘(上名天盘,下名地盘),或摇铜钱看正反面,或用手指掐算,然后根据课义附会人事,推断吉凶。
藏头诗航母认为,从马钰《桃源忆故人·自悟》词的本身来看,特别是从“已后不须发课。决定轮排到我,生死如何躲”来看,就应该是发生在王重阳还没有出现在宁海之前,而最有可能就是产生在具有了那种异乎寻常的忧虑之后,并且是在请陆道士来主持道观之前的作品,时间也就是在1161年的某一天。
马丹阳.渐悟集(下)
儿女心头尽,田园意上除,金银财宝与妻孥,物物般般屏气恰如无。
却著人情事,堪嗟性蠢愚,不如一拨守清虚,无作无为便是好功夫。
《闻乡人来到以词聊代家书》之三
昔年常被利名枷,苦海波中喜戴枷,堂下儿孙如玉杻,眼前妻妾似金枷。
至迷马钰因何悟,得遇风仙便脱枷,闲里寻闲得闲趣,如今宁肯复投枷?
总而言之,藏头诗航母认为,事实上,马丹阳是不幸的,马丹阳家族也是不幸的,而马丹阳的妻子孙渊贞(即孙富春),她自然也是不幸的,或者更为不幸!
社会的苦难是宗教产生与传播的温床,生活在战争动乱中的人常有朝不保夕之感,从而对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给予特别的关注。而无数的个人在精神方面的苦难,则为宗教的介入提供了前提条件。1161年陆道士应该是道教介入的序幕,而1167年王重阳的出现,则应该是道教发展产生的全真教介入的序幕了。
望仙按:马钰父亲去世时,马钰23岁,也需要史料支持!如果马钰当家那么痛苦!为什么王重阳费那么大力气诱化他,他又那么难舍妻妾儿孙家庭呢?火院可是相对出家证道后的境界说的呦!
你的博文《回复藏头诗航母留言(42)》存在如下表述:
望仙按:望仙对词律素无关注,所言只是猜测,聊作参考。《重阳全真集》卷三所收川拨棹似为拨棹子的变体,拨棹子出自唐教坊曲名。以唐尹鹗词为早,当为正体,宋黄庭坚、无名氏所作两首拨棹子词皆为变体,似乎该词牌在当时填词时并非十分严格。卷十三所收七首联章川拨棹,为王重阳首创的可能性则很大。川拨棹的含义,本意就是在大河奔流中划船,很有气魄的样子,至于解读为在八百里秦川拨棹、划旱船,属于个人喜好吧。
藏头诗航母认为,你的“川拨棹的含义,本意就是在大河奔流中划船,很有气魄的样子”这些解读没有错,就应该是这样的。而“在八百里秦川拨棹、划旱船”却有待商榷,我的本意是指在人的精神层面,寓意特指在八百里秦川的刘蒋村宣布正式开始布道了,与在八百里秦川拨棹划旱船无关。
王喆布道欲开张,借助长寿与健康。
幻化秦川大河道,全真之船今起航。
关于川拨棹似为拨棹子的变体,目前看样子还不能够确定,但是,你的这个提示却很有价值,经过我的比对发现,《重阳全真集》卷三两首,一开始的两个三字句,似乎与拨棹子有一定的关系,大多数的六十个字,也与拨棹子的六十一字基本一致。初步判断,最初王重阳有可能曾经借鉴过拨棹子,但是,就像创造拨棹子的尹鹗一样,实际也有过一个从渐变到定型的过程。我在此将历史上的拨棹子与川拨棹作品汇集如下,期待着后来人去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吧。
拨棹子,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名。双调六十一字,前段五句五仄韵,后段四句四仄韵。此词以唐尹鹗词为正体,其余如黄庭坚词、无名氏词之摊破句法,皆变体。
尹鹗_360百科
尹鹗(约公元896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成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事前蜀后主王衍,为翰林校书。累官至参卿。花间集称尹参卿,性滑稽,工诗词,与李珣友善,作风与柳永相近,今存十七首。词存《花间集》、《尊前集》中。今有王国维辑《尹参卿词》一卷。
《拨棹子·风切切》[&五代
]&尹鹗60个文字
风切切,深秋月,十朵芙蓉繁艳歇。小槛细腰无力,空赢得,目断魂飞何处说。29
寸心恰似丁香结,看看瘦尽胸前雪。偏挂恨,少年抛掷,羞觑见,绣被堆红闲不彻。31
《拨棹子·丹脸腻》[&五代
]&尹鹗61个文字
丹脸腻,双靥媚,冠子缕金装翡翠。将一朵,琼花堪比。窠窠绣,鸾凤衣裳香窣地。30
银台蜡烛滴红泪,醁酒劝人教半醉。帘幕外,月华如水。特地向,宝帐颠狂不肯睡。31
《拨棹子&退居》·宋·黄庭坚61个文字
归去来。归去来。携手旧山归去来。有人共、月对尊罍。横一琴,甚处不逍遥自在。30
闲世界。无利害。何必向、世间甘幻爱。与君钓、晚烟寒濑。蒸白鱼稻饭,溪童供笋菜。31
《拨棹子·烟姿媚》年代:&宋作者:&无名氏61个文字
烟姿媚,冰容薄。芳蕖嫩、隐映新萍池阁。撷英人去後,清香微绽,透真珠帘幕。29
似无语含情垂彩佩,戏芳阴,渐许纤鲜相托。西风直须爱惜,看看浓艳,伴秋光零落。32
至于川拨棹词的格律,查《重阳全真集》收录有九首《川拨棹》,卷三所收川拨棹与卷十三所收川拨棹差异很大。我们先来看卷三两首:
七十字,上片七句,下片六句。上、下片结句均重叠上句。【取消重叠上句】如下:
酆都路,定置个,凌迟所,便安排了,铁床镬汤、刀山剑树。造恶人有缘觑。27
鬼使勾名持黑薄,没推辞、与他去。早掉下这尸骸,不藉妻儿与女。地狱中长受苦。31
蓬莱路,显自在,逍遥所,现长生景,琼花玉叶,金枝宝树。作善人得观觑。27
童子青衣掌仙薄,行功成、上升去。结就一粒金丹。深谢婴儿姹女,永不遭三界苦。31
《重阳全真集》卷十三川拨棹七首如下:
六十字,上片六句,下片六句。
这修行诀。便安排得有次节。把清静天机,今朝分明漏泄。使人人,玉花结。28
从头一一稳铺设。向五更里看摆拽。将此脱壳神仙,玲珑玎铛做绝。害风儿,怎生说。32
一更里瞥,看参罗万象列。搜出那坐正星,内中位貌偏别。向北方也,玉花结。29
银素将来细得热。把乌龟牢缠绁。然后四只脚,狞狞子一齐打折。害风儿,怎生说。31
二更里瞥,看天河流无竭。忽见耿耿洪波,泼滟滟底昭彻。向西方也,玉花结。29
灌出黄芽色非担,甲尖上抟白雪。有此一个灵童,摆手亲自去折。害风儿,怎生说。31
三更里瞥,看银蟾圆不缺。吐出一轮光明,满天莹然有别。向南方也,玉花结。29
白鹿前来行得窃。便衔他新皎洁。将去圭峰山头,独自口中啮啮。害风儿,怎生说。31
四更里瞥,看牛斗光如爇。照遍满空清虚,放尽灵辉凛冽。向东方也,玉花结。29
攒烛三山似电掣。熠耀如琼瑶屑。被这惺惺了了,一齐中宵盗窃。害风儿,怎生说。31
五更里瞥,看斗杓无差缺。正合天心斡运,堪作上天喉舌。向中央了,玉花结。29
捉得清虚这回决。便永永除生灭。此个自在逍遥,唯予独会拈捻。害风儿,怎生说。31
曲中词彻。把来历事亲堪说。住京兆府外县,终南方孤云白雪。自观得,玉花结。30
活死人兮放些劣。没地埋,真欢悦。道号重阳子,字知明姓王名喆。害风儿,怎生说。31
望仙按:上述七首词属联章体,首尾两首一起一结,中间五首分别以“一更里瞥”、“二更里瞥”、“五更里瞥”等领起;上片结句均为“玉花结”;下片结句均为“害风儿,怎生说”。中间五首字句一致,均六十字,上片六句,下片六句。首尾两道体格与中间五首相近,但均略有不同。
望仙按:有资料说,宋词有《川拨棹》词牌,可以查查看。
今天 13:39
你的博文《回复藏头诗航母留言(43)》存在如下表述:
望仙按:关于马钰父亲的生卒年的资料,望仙唯见《教化集》丹阳继韵注记及《金莲正宗记》,根据《教化集》丹阳继韵注记,马钰出家时(1168前后),父母亲已去世十年,则马师杨卒年约在1158年前后,《金莲正宗记》记载师杨享年64岁,则其当生于1095年前后,马钰生时大约29岁。马钰行第二,上有一个哥哥、姐姐(人数不详),下有三个弟弟,妹妹(人数不详)。望仙未见马钰父亲46岁而亡的记载,希望您能提供。倘马钰之父为46岁而亡,其1158年前后去世时,马钰已36岁,则马钰之父10岁生马钰,生其哥哥姐姐还在10岁之前。
藏头诗航母认为,希望望仙居士你自己能够理性思考这些问题为盼。
望仙按:所以《金莲正宗记》说马钰父亲享年64岁是对的呀?
来自藏头诗航母11月11日20:17微博私信摘要:
马钰《桃源忆故人·自悟》如下:
父兄未老先亡过,已后不须发课。决定轮排到我,生死如何躲。
悟来便做飍飍么,一任人猜心破。认正个中些个,有分携云朵。
藏头诗航母认为,从马钰《桃源忆故人·自悟》词的本身来看,特别是从“已后不须发课。决定轮排到我,生死如何躲”来看,就应该是发生在王重阳还没有出现在宁海之前,此时在马丹阳的心中惟一的隐忧,就是有一次他梦见二猪哀告求救,却来不及救它们,术士孙子元占卜此事,竟然说他的寿期将不逾四十九岁。他自叹曰﹕"死、生固然不是操之在人,那么为长生计,何不亲近有道之士?"于是,他不仅在夜梦家园有鹤飞起之处建立道观,请陆道士来主持,并且常与高巨才、战法师等道中人士密切往来。
&&&&&&&&&&&&&&&&&&&&&&&&&&&&&&&&&&&&&&&&&&&&&&&&&&&&&&&&&&&&&&&&&&&&
望仙按:高巨才是儒生,后来马钰诱化其入道都没有入道,战法师是僧人,都不是道中人呦!
换句话说,马钰《桃源忆故人·自悟》也已经清清楚楚地表明,“父兄未老先亡过”就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不然的话,又怎么会因为术士孙子元占卜说他的寿期将不逾四十九岁,而表现出来那种异乎寻常的忧虑呢?
上述三首满庭芳词,其中都存在马丹阳对于“人生七十古来稀”的确切认知。换句话说,它们也就反证了前边关于对《金莲正宗记·丹阳马真人》之中的其父“享年六十有四”,则有可能是全真教出于特殊的、人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原因与目的,蓄意将原本的“四十六”颠倒过来,改变成“享年六十有四”这个观点的正确性了。
由上述的“养怨亲人口,二十有三”、“十四儿孙都弃拚”两个信息表明,马钰家中有23口人,其中儿孙14个;现有的弟兄四个的夫妇为8人,而余下的这个人,那肯定就是其母亲唐氏了。根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马钰》之中的金世宗大定“十五年,弟运甫寄书邀师会葬其父母”的信息来看,表明其母亲唐氏即死亡于1175年无疑。
首先,由“养怨亲人口,二十有三”、“十四儿孙都弃拚”两个信息,与《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马钰》之中的相关信息,我们已经清清楚楚地知道,马丹阳母亲唐氏死亡于1175年无疑,马丹阳生于1123年,哥哥生于1121年,推断马丹阳父母就是在1120年结婚的。
藏头诗航母认为,如果根据一般人的生育年龄为依据,再以马丹阳父亲、母亲分别是20岁、18岁在1120年结婚进行计算,那么,他们的生卒区间,最有可能就应该分别是,父亲在1100年-1146年,终年46岁,母亲在1102年-1175年,终年73岁。
所以,你的“倘马钰之父为46岁而亡,其1158年前后去世时”的前提条件本身就是错误的,46岁而亡,时间就应该是在1100年-1146年,终年46岁,何来“其1158年前后去世”呢?就马丹阳父亲的生年问题来说,不管是依我的1100年,还是依你的1095年,请问,又何来“则马钰之父10岁生马钰,生其哥哥姐姐还在10岁之前”这些莫名其妙的认识呢?希望理性思考,不要再出现“王度丘刘谭马唐”之中,却不存在刘处玄这种灯下黑的错误了。
望仙按:何来“则马钰之父10岁生马钰,生其哥哥姐姐还在10岁之前”这些莫名其妙的认识呢?这是由马钰父亲46岁去世的猜测推导出来的,应该否定这个46岁猜测!刘处玄这种灯下黑的错误又是怎么回事呢?
马丹阳《姚源忆故人·舍弟运甫有书议葬事,以词答之》:
在生已是为来错。死后形骸丑恶。合避三光寥廓。埋了休拾掇。
子孙办孝如媒妁。迁葬分明嬉谑。并骨共同棺椁。显露贪欢乐。
迁葬_360百科
迁葬亦称“捡骨”,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丧葬旧俗。人死安葬后,如死者后辈仕途不济,或常遇疫疾,丧家即认为是死者丧葬地点不好引起的。有的便请"阴阳生"或"堪舆师"帮助另择坟地,将柩改葬于另一处"风水宜培"或"干支生命宜避"的地方。改葬时,要先告于庙,后告于墓,葬毕再告于庙。祭奠仪式与"丧葬"相同。区别在于"改葬"时只祭奠不哭。因岁月长久,改葬时棺、尸已腐烂,故又称"捡骨"。尸骨用木制小棺,也有放入陶器中改葬的。
并骨:指夫妇合葬。
棺椁:棺和椁,泛指棺材。
藏头诗航母认为,根据马丹阳《姚源忆故人·舍弟运甫有书议葬事,以词答之》提供的各种信息来看,考虑到马丹阳的“父兄未老先亡过”,以及辛巳【1161年辛巳年(蛇年)】诣术士孙子元占之,以决其惑,因稽寿几何。曰:君寿(马丹阳)不瑜四十九。从其中的“迁葬”判断,有可能就是因为上述那些缘故,而给马丹阳的父亲重新选择了一个安葬的地方,同时,也将他的母亲与之“并骨共同棺椁”的。
望仙按:那么到底是迁葬还是合葬呢?如果是迁葬,则是早已过世的,如是合葬,马钰父亲先去世,应该埋在祖坟,马钰母亲后去世,直接合葬进马钰父亲的墓室即可,为什么还说要迁葬呢?
你的博文《回复藏头诗航母留言(43)》存在如下表述:
望仙按:麻姑是大家熟悉的古代女仙,事见《神仙传》。很多成语典故和她有关,比如沧海桑田、东海扬尘、掷米成丹、麻姑献寿、麻姑搔背等,耳熟能详,《神仙传》的记载即有调侃之意,很亲切,历代吟咏她的诗文很多,很多都有调侃之意,比如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明星玉女备酒帚,麻姑搔背指爪轻。”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曹唐《王远宴麻姑蔡经宅》亦如此。相比而言,丘处机的措辞还是很尊敬的,尤其是最后一句。
藏头诗航母认为,在上述之中,前边的那些确实是历史性的真实,但是,后边的“相比而言,丘处机的措辞还是很尊敬的,尤其是最后一句”这些话,却有待商榷。丘处机在1214年春天,他重返烟霞洞、神清宫之际,关于麻姑的诗歌如下:
麻姑不自蔡经传,只是东方后学仙;
仙骨至今身尚在,三洲敬奉一千仙。
首先,丘处机关于麻姑的诗歌,事实上也不可能出现你所谓的、明明白白的“对麻姑不敬或暗示捣毁麻姑像的那些意思”,但是,“麻姑不自蔡经传,只是东方后学仙”两句,却又实实在在的显露出来丘处机对于麻姑在昆嵛山地区出现的那种质疑了!
文登政府网《胶东部分市区道教志录、四、牟平道教》文章,以及相关文章表明,全真教也确确实实就是根据丘处机诗歌产生的那种结果。四、牟平道教的原文如下:
丘处机写了一首七言绝句:“麻姑不自蔡经传,只是东方后学仙。仙骨至今身尚在,三洲敬奉一千仙。”诗意指昆嵛山中的麻姑不是《神仙传》中所述的麻姑,而是一个爱学仙的胶东姑娘。因为麻姑曾“三历沧桑”,其年寿当以亿万年计算,不会有遗骨埋于此山。在他的暗示下,道士们把山上姑余大仙殿里的麻姑像推倒砸碎,换上了碧霞元君(泰山之神东岳大帝的女儿,即岳姑)的神像,山下南观村显异观中的麻姑也换上王重阳的师傅吕洞宾的神像。唯有城后麻姑山的麻姑庙,全真毁庙时,经崔家庄村民将其改名为“崔姑庙”,才幸存了下来。
请问望仙居士:这些被文登政府网发表的信息,很明显是采用丘处机诗歌的前边两句:“麻姑不自蔡经传,只是东方后学仙”,它就是这个问题的关键点了,而你自己却故意回避了这个关键点,“相比而言,丘处机的措辞还是很尊敬的,尤其是最后一句”,你的这些话好像给人一个整体性研究的印象,并且强调的却是其中的最后一句。直言不讳,这种避重就轻研究历史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一种以自己主观好恶进行选择性的表述,而并不是以客观全面的出发点来研究这个问题,结果也势必是不怎么可靠的。
假如说,丘处机当时的诗歌是如下这个样子的,相信是绝对不会引发那种事情的:
麻姑确自蔡经传,东方昆嵛修成仙;
仙骨至今身尚在,三洲敬奉一千仙。
文字信息铸就了我们的思想轨迹,我们不应该只是把读者定位在眼前的某几个人身上,而必须具备是在给历史负责任交作业的理念上面,相信只有这样做,也才能够真正的超越自我的束缚,避免经常性的自以为是,渐变升华,抵达山巅,自小我而至大我。
望仙按:诗意指昆嵛山中的麻姑不是《神仙传》中所述的麻姑,而是一个爱学仙的胶东姑娘。这是望仙所见最有意思的解说了。好吧,你觉得行就行吧。网文作证据、没有原始出处的,望仙就不回复了。
告诉望仙居士:之前关于王宗昱编《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之中的《寓真资化顺道真人唐四仙姑祠堂碑》,下边的光绪增修《登州府志》、民国《牟平县志》中,提到“据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九年诸王阔阔出请以分地宁海登莱三州自为一路云云。是州地为诸王私属,故得有王令旨。宁海王宜即阔阔出矣”。而我曾经错误的以为是忽必烈第八子阔阔出一门,并且依此推断,并坚持了好一阵子。
望仙按:根据《元史》,宁海是答里真家族封地,忽必烈八子宁王阔阔出与此地没有关系。忽必烈八子阔阔出的儿子薛彻秃、阿都赤都封为宁远王再进封宁王,其子孙后人也没有封为宁海王的。受封宁海王的,据元史,均为宁海王阔阔出的后人。
还有关于莱阳县令刘显武与“莱阳宰武节刘公”,我之前只是以《内传》李大乘传提到的馆陶刘武节、王利用撰《全真第二代丹阳抱一无为真人马宗师道行碑》云:“二十五年,邑人疑仙骨陕右门人盗去,莱阳宰武节刘公启柩视之,貌如生,乃更衣于金玉堂,复葬之”、赵卫东教授《马钰仙体事件始末考》注释
[12]关于刘显武任莱阳县令之事,史书无载。据清康熙《莱阳县志》卷五记载,郭俣曾于金大定年间任莱阳县令,其云:“郭俣,潭州人,进士,大定间授莱阳县令。出《金史》本传。”但并没有提到刘显武任县令之事。我以上述三个方面为依据,判断不应该有刘显武,而应该是与李大乘有关系的刘武节,故而,认为已经成为全真教信徒的刘武节,也不可能重返仕途,由此则推导出来这些人物信息应该是全真教的伪造。
但是,望仙居士却告诉我,首先,王处一存在《满庭芳·赠莱阳县宰刘显武》的词作,其次,重阳宫(至元癸未1283年)立石的《全真第二代丹阳抱一无为真人马宗师道行碑》早于《甘水仙源录》,且为原石,又与张子翼《登真记》相符,显然为原始版本。其中显示就是刘显武!并且又告诉我如下知识:
道藏本之歧异,当为误抄。亦或有意为之,武节本为古代将帅凭以专制军事的符节,金代又始置武节将军,为武散官,正六品。这里可能是将武節作为对武将出身官员的一种尊称。比如《金莲正宗记》卷三马钰传提到文山县令尼庞古武节,《马钰道行碑》提到的文登令尼處古武節,《像传》刘处玄传提到的尉司樂武節,《续编》刘处玄传作尉司欒武節,以及《内传》李大乘传提到的馆陶刘武节。查金代进士名录,未见刘显武之名,很可能刘显武是武官出身,以武节尊称,也是可以的。不过,两者比较,还是误抄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藏头诗航母:
13:19:21给你的微博私信摘要如下:
首先,感谢你的这些资料,它让我们澄清了王利用撰《全真第二代丹阳抱一无为真人马宗师道行碑》之中确实就应该是刘显武!我刚刚通过该碑确认了。
综上所述,历史研究确确实实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有时候会经常自觉或者不自觉的陷入某些局限性之中,这两件事情曾经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也引起我的深刻反思。我在百度的网名叫做aps,关于这些反思与关于对于历史研究的态度,以及关于慎重对待莱阳张仲寿《马丹阳归葬记》与张仲寿《丹阳真人归葬记》之间的关系,我曾经在百度贴吧留下了如下一些作品,希望我们共勉之。
aps:143楼7:23
藏头诗航母再次以“我深爱陈明玉”为题,打油献丑一首真正的密码学意义的第一字位的藏头诗如下,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人生真感悟》
我谢望仙居士友,
深刻反思动真心。
爱好史研莫浮躁,
陈诉终归理服人。
明达召唤难必伴,
玉兔金乌看新人。
aps:2楼9:53
《照猫画虎清平乐·灵魂写真》
漫游史海,古今多奇怪。遣谁去伪定淘汰,杜绝不再危害?  
难逢金贵同心,孤鹰一般探寻。梦醒夜空无月,独思苦想秋深。
aps:2楼1:22
《照猫画虎江城子.寒秋问天记》
莱阳仲寿显贤灵,复而生,告实情。湖笔成文,原本是何呈?唐四仙姑前与后,尤关键,望发声!
康熙光绪志分明,继牟平,道相同。然变民国,谁胆大横行,强隐虞姬推赝品,谋己利,毁公平?
aps:5楼6:33
《照猫画虎清平乐·诚挚的期待》
望仙居士,资料特丰裕。让吾总在刮目视,此行新浪当帝!
遗憾纵向缺乏,常现局部光华。何日自省真变,绝对世间大家!
望仙按:望仙只是个道教文化爱好者,兴趣使然,只想还原历史真实中的全真宗师,历史真实之外的戏说、索隐之类,不在望仙关注范围之内,至于所作结论,水平有限,错讹难免,欢迎指正,不过,证据要充分。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3,583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浪漫的表白藏头诗8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