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用胃燥热怎么办的药灼伤胃阴怎么治疗用那些药

养胃阴的药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养胃阴的药
拇指医生提醒您:问题下方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舌头没有舌苔已经一个多月了舌头很红、有点裂开、有点麻,吃辣的咸的酸的刺激很大,同时口腔黏膜刺激也很大(早上起来舌头有一层薄的舌苔,刷过牙齿以后或是吃过早餐以后很快就没有了)。请问这是为什么,看过中医吃了一些清热解毒的药不见好转。应如何治疗,能提供药方吗?谢谢!
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营卫之所自出,无论本脏有病,还是其他脏腑病变,对脾胃的调整,在临床上都是非常重视的。
脾胃病的证治,从李东垣到叶天士有了很大发展。东垣之论脾胃,对于升脾方面,固大有发明,而于降胃养胃方面,却注意不够。叶氏治脾胃,是在东垣的基础上,又补充了他的不足,发展之处,就在于降胃养胃方面,而同时也注意到运脾升脾,从而使脾胃病的证治更臻完善。
近年来,笔者重温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一书,觉得叶氏养胃阴的学术思想在叶案中的运用经验是十分丰富的。即使现今用于临床,仍具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就叶天士养胃阴学术思想的运用,略析如下。
甘凉濡润,清养胃阴
本法主要由性味甘平与甘凉生津药物组成,用于胃阴亏虚的病证,散见于《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不食、脾胃门。引起胃阴不足的原因,叶氏认为,主要有燥热、病伤不复、药动胃津等。证见不饥不纳,或知饥少纳,或食味不美,音低气馁,不渴,或烦渴思凉饮,口苦便艰,舌嫩少津,脉细略数等,临床表现以胃阴亏虚较甚,燥热未靖为其特点。治宜甘凉濡润法。甘凉可以解燥热,濡润可以养胃阴,从而达到清养胃阴的目的。津液来复,则胃的通降功能得以复常,所谓“胃宜降宜和”,这是他的一大发明。此法渊源于《金匮要略》麦门冬汤而有所发展者。常用北沙参、麦冬、石斛、玉竹、天花粉、生甘草、蔗汁等甘凉濡润、养阴生津之品,而使胃阴顺降。配用粳米、糯米、南枣等甘平益胃、补益脾气之味,以助升运。脾气升,胃气降,脾胃升降复常,则九窍不和之证,自能通利。余在临床,常用该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证属胃阴不足者,屡治不爽。
若胃气不顺,便艰便秘明显,叶氏则又每取脾约丸之半,用麻仁、甜杏仁、生白芍、大麦仁等敛阴润肠之品,濡润肠道。不主张用攻下,因“腑宜通即是补”,胃之阴液得以濡养,则胃气自然通顺。叶氏将此法称作“通法”,这是他的用药擅长之一。
养胃醒胃,必先制肝
本法主要见于《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吐血门等,用于肝胃阴伤,神伤思虑,木火升腾,风阳扰胃者。证见胁痛,恶心,干呕善噫,气寒心痛,头目眩晕,肢体麻木,咽干唇赤,舌绛或舌光剥,脉弦左数。临床表现除有肝胃阴液不足表现外,尚有风阳上扰,横逆犯胃症状。对于这种中虚木贼之候,治疗较为棘手。疏肝理气则虑其辛燥伤阴;补中益胃则恐其壅逆呆滞。叶氏处理,很有经验,提出“用药忌刚用柔”。主张在调养中焦的同时,必先制肝,也就是养胃平肝法。并认为术、甘之守,升、柴之升,竟是脾药。若用于肝胃阴伤者,只能是鲜能奏效。因为“肝为刚脏,宜柔宜和。胃为阳土,宜凉宜润”。酸能制肝,敛阴生津,甘能令津还。常用阿胶、生地、白芍等以养肝柔肝。用人参、麦冬、知母、粳米、秫米、茯苓、小麦、南枣等,益胃养胃。用木瓜、乌梅、五味子、川楝子、桑叶、橘叶等,选择一二味以制肝木。如肝风内动,眩晕欲仆者,则加牡蛎、天麻等,以平风阳。若神伤思虑等精神因素所致者,叶氏又常用柏子仁、茯神、远志、酸枣仁、川贝母等,安神宁心之品,择其一二味,作为配伍。
甘凉养胃,上以供肺
本法即培土生金法,亦即是《内经》“虚则补其母”的方法。散见于《临证指南医案》咳嗽、吐血等门,证属肺胃阴虚者。究其原委,叶氏认为,主要有阳盛之体,或患燥热之证,或病后伤及肺胃之阴,或误治伤津等,导致胃津日耗,不司供肺。肺胃阴虚,易生内热。故临床以胃阴亏虚和肺燥证为其证候特点。常见:咳嗽,为呛咳,舌咽干燥,喉间燥痒,咯痰不利,痰中带血丝,或气逆咯血,音低气短,口渴,思得凉饮,食不甘味,大便燥结,舌干唇红,舌红无苔,或有裂纹,脉细弱略数。此时治疗,叶氏认为,不宜用异功散、参苓白术散等,以补土生金。因为这是治脾之药,用于脾气虚者。亦不宜“见咳治肺”,否则“生气日惫矣”。提出“甘凉养胃,上以供肺”的治疗原则,所谓“滋救胃液以供肺,惟甘寒为宜”,“先令其甘凉,令其胃喜,仿经义虚则补其母”。甘药胃喜,即可以培土,甘凉(寒)即可以养胃生津,可以退燥热,是土旺生金也。反对笼统的理肺化痰,苦辛开泄,泛泛而治。当然,两者用于临床,尚要权衡轻重,或以甘药为主,或以清养为主。胃阴虚甚者,侧重于甘药。常用沙参、麦冬、扁豆、茯神、粳米、南枣、糯稻根等;肺燥重者,侧重于清养。常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天花粉、蔗浆、梨肉、生甘草等。倘两者证情相仿,则上述两类药物,又宜相权使用。若风温干肺化燥者,加桑叶、杏仁,辛甘凉润;如阴分不足,咳呛失血者,加鲜枇杷叶、杏仁、川贝母、白茅根,甘寒润降,以肃肺金;如咳而呕,胃咳者,用麦门冬汤加竹茹、枇杷叶,清凉降逆和胃;如咳而咽干咽痛,痰黄者,加鲜芦根、冬瓜仁、生苡仁、杏仁、川贝母、桑叶,辛凉润肺,止咳化痰。
清养胃阴,制阳止血
血证不外寒热虚实,而阴虚有热者,最为棘手,决非一般止血剂所能奏效。叶氏治血症,别具匠心。清养胃阴,制约阳动阳升,从而达到血止的目的,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用药思路,值得我们效法。常用于咳血、衄血等,证属胃阴亏虚,络损血溢上窍者。其病因病机以内伤为多。缘由五味偏胜,腑阳脏阴为伤,或烦劳过动其阳,络中血溢上窍,血去必阴伤生热,或胃阴亏虚,虚火妄动,灼伤血络。临床见证,既有胃阴亏虚证,如口干不欲饮,饥不欲食,舌光或有裂纹,无苔,或有低热。又有出血证,如咳血,或痰中带血丝,或衄血,量少色鲜红。久病失血者,伴有神倦食减,音低气短,或便溏,脉空大而弱等脾胃气虚表现。此时治疗,叶氏主张“胃药坐镇中宫为宜”,以“静药可制阳光之动”。大忌苦寒、温燥、滋腻。因为苦寒易损胃气,温燥助火动津,滋腻有呆滞之弊。所谓坐镇中宫之胃药,叶氏多取甘寒之品,如北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等阴静之药,养胃阴,清虚热,制阳动。对病久失血、胃气不足者,则参以甘平或甘缓之品,如山药、生扁豆、茯神、糯稻根、粳米、南枣、炙甘草等,扶中益胃,择其1~2味,或2~3味,于清养胃阴剂中。这样,既养胃阴,又益胃气。有扶正而不温热、益阴又不凉滞的配伍特点。益胃不养胃,阳生阴长,阴液得充,以阴配阳,以阴制阳,妄动之虚阳虚火,自可敛降,出血之证,亦可瘳矣。所谓“阳动失血,皆系阴亏,必久进填实脏阴,斯浮越自和”。至于止血药的运用,叶氏在辨证的基础上,针对病机用药,适当配用一二味凉血止血药,或活血止血药,真正做到辨证施治。并告诫我们,“莫见血以投凉”。他常用的止血药很可师法:如活血止血的参三七、桃仁、丹参、牛膝、藕节等。凉血止血的丹皮、荷叶汁,以及用降气顺气的苏子、降香、郁金等,这些都是深得“降气即所以降火”,“降气即所以止血”、“止血不忘活血化瘀”之旨的,竭力避免寒凉遏抑留瘀之弊端。笔者在临床将该法略事变化,用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咯血,证属肺胃阴虚、阴虚火升的失血,每收效验。可见叶氏此法,仍具现实指导意义。
日常养胃可以喝稀健丁香茶,丁香茶被成为花草药界的“健胃剂”,这名号得益于它出众的养胃功能。稀健丁香茶叶作为天然食材,男女都适合饮用,有非常天然的滋补功效。丁香茶其药理作用为养胃抗菌,健胃驱风,温中壮阳,下气降逆。现在很多人喝稀健丁香茶养胃健胃!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胃阴虚如何治疗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看了你的文章关于胃阴虚的辩证,是先滋阴还是先燥湿,还是需要补些阳气以助阴,像黄芪,人参之类?想求一有效药方,还有网上看到的黄芪,麦冬9克,黄精和玉竹和党参10克每天水煎服对症吗?希望能解除我的困扰,万分感激。
所就诊医院科室:
上海闸北区中医医院 中医科
用药情况:
药物名称:中药药方
服用说明:麦冬,玉竹,藿香,紫苏梗,青皮,陈皮,半夏,香附,豆蔻,厚朴花,鸡内金,石斛,刀豆,茯苓,瓦楞子,灸甘草,枳壳,火麻仁,瓜蒌子,莱菔子。吃3-4周后舌苔中间剥落面积变大,中间无苔。
检查资料:
&副主任医师
建议有时间看看沙参麦冬汤在胃病治疗中的应用相关资料、提高一下胃炎治疗与预防上的认识。
状态:就诊前
您好,看到了您的回复,十分感谢,看了百度百科关于沙参麦冬汤的详细介绍,其中的方剂2看来是对症的,方剂2的【组成】沙参9克 、玉竹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叶4.5克、 麦冬9克、 生扁豆4.5克 、花粉4.5克。【主治】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或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者。我昨天开始暂时没有吃旧的药方了,这个药方又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先明天配来吃吃看再交流?还有我目前的状况真的不需要黄精和黄芪?我网上看是补脾肾精,和补阳的?
&副主任医师
服药期间要注意忌口,辛辣刺激的食物、燥热的食物、苦寒的食物都不宜服用。还有情绪要平和、不能熬夜。
副主任医师
赵东奇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副主任医师
赵东奇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副主任医师
赵东奇大夫通知出停诊:为构建医联体,对口支援宁江区民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工作,从九月开始,赵东奇医师每周四前往社区医院出诊一天,本院停诊,望周知。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疾病名称:胃阴虚中药吃了好几副没好&&
希望得到的帮助:看了你的文章关于胃阴虚的辩证,是先滋阴还是先燥湿,还是需要补些阳气以助阴,像黄芪...
病情描述:2015年1月开始不舒服的,觉得心跳快,天冷但上半身很热,胃以前就有一些不好,吃了容易胀不消化,当时上半身热到洗澡一冲热水就心跳快和重,到同济医院心内科检查各项医生都说问题不大,开了些辅...
疾病名称:肝肾阴虚脾胃虚弱&&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本人今年39岁,男,身体瘦弱,胃口一直不好,总感觉身体乏力,睡眠不好,中途醒以后再入睡困难,睡前喝点就起夜,有时头晕,每年都有几次嘴起泡...
疾病名称: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巴瑞特食管&&
希望得到的帮助:我想问下这个荆花胃康胶丸是不是吃胃寒的?我目前可以吃什么中成药缓解呢,胃里热,喉...
病情描述:去年三月开始胆汁返流伴糜烂,返流烧灼感一直没好,今年复查还是胆汁返流,又多了个巴瑞特……吃过耐信,奥美拉唑,拉夫替钉,中药去年吃了半年……今年活检后又吃了一个多月中药……脾胃很虚,...
疾病名称:糜烂性胃炎夜间胃酸多,晚上手脚热唇干口干&&
希望得到的帮助:我是胃阴虚还是阳虚,能推荐中药调理一下么?
病情描述:吃雷贝拉唑,施林三个月,夜间仍然胃酸明显,
疾病名称:脾胃气虚,湿热。阴虚火旺,早年白发,睡眠&&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否需要配合针灸治疗,效果会快点不,不知道针灸治疗麻烦不
病情描述:我从七月份就去医院吃药调理了,效果不咋地,又换了医院,目前在你医院调理,加起来都五个月得时间了,改善效果还是不太明显。加上最近这个月睡眠好差,我吃中药和西药已经整整一年时间了,以前...
疾病名称:脾胃阴虚&&
希望得到的帮助:可以中药调理吗?有不需要煎,直接服用的中药吗?条件不太允许煎药
病情描述:经常性的大便不畅,大便粘稠,小便频繁,量少,经常发热,口干,出汗经常饿,感觉吃不饱,经常性口腔溃疡,经常感觉乏力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运用推拿按摩、牵引理疗、中医中药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落枕、急性腰扭伤、腰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梨状...
赵东奇,男,副主任医师,现任松原市中医院康复科副主任。早年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现为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第...
赵东奇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中医按摩科可通话专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济南市儿童医院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济南市儿童医院
副主任医师
济南市儿童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当前位置: >>
清热药笔记
清热泻火药 中医的基本的外因六淫,火是六淫之一,热是由火所产生的一种现象、一种象征。如果从这一点来讲,就 包括刚才讲的“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 ,或者我说的火和热有本原和现象之分。火和热都应该是同一种 邪气,或者同一类的病理改变。从六淫这个角度来说,都是把火和热都认为是相同的邪气;从它产生的病理 变化来说,都是同一类的热象,这样的症状。所以说清热和泻火,从广义来讲是相同的意思,泻火也就是清 热的意思,清热和泻火没有轻重之分、没有强弱之分。 清热泻火药就是对温热病的气分热证和杂病当中的脏腑的气分热证的治疗功效,把它统称为清热泻火。 清热泻火药就是治疗温热病气分热证和内科杂病当中脏腑的气分热证的一类药物, 它这个含义就局限在这一 个范围之内了,它就不是广义的, (不是)什么(清热)药都能够称为清热泻火。我们后面的清热燥湿药、 清热解毒药大量地都是作用在气分,和那样的药又会混淆,我们把它限定在温热病和内科杂病的脏腑热证。 温热病的气分热证和脏腑杂病的气分热证,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前者有高热,患者要发烧;后者,内科杂病 的这么心热证、肺热证,患者一般不发热,没有发烧的症状。能够治疗温热病气分热证的清热泻火药,如果 结合到临床实际来说,都有明显的或者比较好的退热作用,就是能退烧,能降低发烧的体温,它要求有这个 作用;对脏腑的杂病,它可以没有退烧作用,因为它本身没有发烧。我觉得清热泻火药的界定,温热病的气 分热证和内科杂病的气分热证要把它并列地提出来,这个就是清热泻火药的含义。 搞清了这个问题,清热泻火药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清热泻火药的基本功效就是清热泻火。它的主治就 是:一、温热病的气分热证;二、内科杂病的脏腑热证。温热病的气分热证是以“高热、汗出、口渴、脉洪 大有力” ,所谓的这四大症状为主体,当然还可能有其他的一些症状,首先是高热。这个脏腑热证,不同的脏 腑有不同的表现,那在脏腑辨证当中,同学们已经学过了肺热证、胃热证、心热证、肝热证。肺热证比如说 以咳嗽咯痰比较黄稠, 这样一些症状为主的; 胃热证是以口渴或者肠燥便秘等等 (为主的) , 有很多的症状; 肝热证,头晕头痛、目赤肿痛,或者眩晕;心热证(以)心烦不安、烦躁不眠为主的。清热包括了,第一、 清热泻火,清热泻火下面又包括了清气分热,这个清气分热就是专门指对温热病气分热证的治疗作用,然后 又包括了清脏腑热,清脏腑热又一分解,清肺热、清心热、清胃热、清肝热。由于清热泻火药和清脏腑热的 药它们互相之间,刚才讲有的退烧,有的不退烧,有区别,我们在具体收载的这一节的药物里面,有一部分 药它是有明显的退热作用的,经常用于温热病的气分热证,我们就说它是典型的清热泻火药。因为清热泻火 主要是为了(针对)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为了针对气分热证才人为的分的一类药,这个是它的应用的主 要方面,所以典型的清热泻火药,应该是能清气分热,能够用于温热病的气分热证。但是我们这一章这一节 里面有的药没有明显地退热作用,温热病的气分热证阶段很少用,或者原则上不用,那样一些清热泻火药准 确地讲,它是清脏腑热的药,因此是不典型的清热泻火药,然后我们书把这两类药是编在一块的,前面的几 味药是典型的清热泻火药,后面有的药是不典型的,是清脏腑热的药,一般温热病的气分热证是不用的。我 们学习这一类的药的时候,每一味药都要落实,至少要落实到第三级功效,它能不能清气分热,在清脏腑热 当中,它能清哪些脏腑的热?只有掌握到这样的一个深度,清热泻火药的学习任务、学习目的才算达到了, 如果没有达到这样一个程度,只是笼统地说这一类的药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学习任务没有完成,以后临床不 能准确地选择,就是在参加中药的有关考试,有时候不能正确地回答问题。 清热泻火药当中兼有功效最多的就是生津止渴。因为温热病气分热证,热邪要伤津,又有汗出,津液外 泄,有烦渴多饮。它不但要清热,还需要生津止渴,这一类的药本身很多就是生津止渴的药。这一类的药它 的性味除了苦寒以外,更加强调它的甘味,甘能生津,本身在气分阶段,不适合大苦的药物,苦能够伤津, 苦燥伤津,在《温病学》当中,在谈到气分的治法的时候,经常都是说甘寒清气,就说气分热证的时候,首 先要选一些甘寒的药物, 主要就是指的这一类的药物, 它苦味并不重、 不明显, 苦味不是它的最主要的药味, 甘味(是它的最主要的药味) ,因为生津,本身这一类的药苦味也不明显,真实滋味,这是它的性味的问题。 关于归经, 当然温热病的气分热证是以肺胃为中心的病变, 能够清气分热的主要是归肺胃两经, 归肺胃两经; 清脏腑热的清热泻火药,它能够清哪些脏腑的热就归哪些经。 关于这一类药的配伍,因为温热病最容易耗气伤津,所以常常要配伍益气生津的药。温热病本身是一个 热毒证,可以配合使用适当的清热解毒的药,有利于提高临床的疗效。至于对于脏腑热证的相对应的功效,1 比如说肺热证,如果它能清肺热,肺热将出现的就是痰、咳、喘,咳喘痰多,而且痰黄稠,所以常常要配伍 清热化痰、 止咳平喘的药; 清心热的药主要用于心热证, 心热证主要是心烦不眠, 主要要配伍清心安神的药; 清胃热的,那主要就是口渴,或者便秘,常常配伍的就是养阴生津、生津止渴或者润肠通便的药;肝热证, 目赤肿痛可能配伍清肝明目的药或者其他的明目的药,眩晕头痛可以配伍比如潜阳的这样的一些(药) ,因 为肝热或者引起了阳气亢盛。 1.1 石膏 石膏味辛甘,性大寒。本品生用为清肺胃火热药,能清火、止渴、除烦、退热;用煅石膏,性味甘辛涩 寒,外用有收湿,生肌,敛疮,止痒,止血之功,清热作用大减,有收敛作用,或作为石膏硼带用。 清热泻火。要注意石膏的清热泻火,第一,就包括了清气分热,所以它能够用于温热病的气分热证,有 的时候是气分和营血分同时, 有病在气血两燔, 也可以加一些凉血的药, 是治疗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的药物, 它常常和知母相须为用,要能够很好的清泻气分实热,可能都办不到,是共同的、协同的一个征象。本品清 热泻火,首先是清气分实热,它不但能够外解肌表之热,而且能够内清肺胃之热,同时有效能够缓解这些高 热,或者一些口渴这样的一些症状。 石膏能够清肺热,所以它能够用于肺热咳喘,也可以配伍其他的清肺热的药,但是石膏本身没有止咳平 喘的作用。 比如说麻杏石甘汤, 它与石膏配伍, 石膏主要就清泄肺热, 针对病因病机, 麻黄缓解咳喘的症状, 同时(石膏)制约麻黄的辛温发汗的对于肺热喘咳不利的这样的一些偏性,因为石膏本身不是止咳平喘药。 另外,它在清脏腑热(还)表现在清胃热,或者胃火引起的牙龈肿痛这样的一些胃热证。胃火上炎也可以引 起头晕头痛,石膏也可以(用) ,但是它的基本的功效就是清胃热。一般它不清心热,也不清肝热,所以归 经里面,主要是肺胃二经。生石膏能清解阳明经火热。 除烦止渴,本身石膏在临床上应用,它可以缓解口渴这个症状,但它不是生津药,它没有生津的功效, 严格说除烦止渴是它清热泻火的一个间接的效果,通过清热泻火,胸中的热邪消除了,不至于热邪扰心,它 不是直接地清心热,止渴应该是一个泻火存阴,去掉了气分的热邪,津液得到了保存,口渴得到了缓解,或 者津液恢复了以后,所以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功效,它是附在这个清热泻火(之后) 。因为石膏是一个清热泻 火的要药,尤其认为(它是)清气分热证的首选药。 应用: 1、伤寒阳明经证:外感风寒,传变化热,出现高热炙手,全身出大汗而高烧不退,口大渴、思冷饮、烦躁, 甚或神昏狂乱,脉象洪大而数。可以本品为主药,配合知母、甘草、梗米、花粉、芦根等同用(如白虎汤) 。 如发高热、大汗、口渴已数日,见舌燥乏津、脉象虚大者,可加党参。 2、时行热疫:流行性热性传染病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目痛,颇似伤寒(但本证头痛如劈,两目昏痛, 与伤寒不同) ,高热狂躁,烦心,口乾,狂妄少眠,甚则吐血、衄血、发斑,舌红生剌,口唇焦裂,或大汗 口渴,或有小汗,脉象或沉或浮但均有数象,此为气血毒热俱盛。可用生石膏配生地、犀角、黄连、栀子、 黄芩、知母、赤芍、元参、连翘、丹皮、竹叶、大青叶等同用。 3、温病发斑:温病热毒深入血分而高热发斑,或皮下红斑如锦纹,或斑成一片一片,妄狂不宁,舌质 绛赤而乾晦,或生芒剌,舌苔黄褐少津,脉象细数。可用生石膏配元参、知母、生甘草、粳米、犀角(化斑 汤)等同用。 寒水石与生石膏均为清热泻火药, 但: 寒水石清肺胃实火, 偏入血分, 无解肌达表之力。 生石膏清肺胃火热, 主入气分,并有解肌达表,使邪外透的效力。 大青叶与生石膏皆常用於时行热疫。但:大青叶苦咸大寒,偏用於心胃毒热、狂热烦乱、血热赤斑、热毒赤 痢等症。生石膏辛甘而寒,偏用於肺胃疫热炽盛,肌热炙手,头痛如劈,大汗烦渴等症。 用量生石膏一般为 9-45g。特殊需要时,可用至 90-120。入汤药须打碎先煎。注意:治疗重病时,不可用量 太小。石膏以外用为多,内服较少用。血虚发热,胃弱,肺虚,非实热证者,均忌用。2 1.2 知母。 知母苦甘寒,苦寒清热泻火除烦,甘寒生津润燥止渴,对由热邪盛所致的高热、出汗、口渴、心烦、面红等 症。 知母的清热泻火也是清气分热、清肺热、清胃热,用于温热病的气分热证,用于肺热咳嗽,用于胃火引起的 比如说牙痛、头痛,这一点和石膏相似,而且常常相须为用,在清气分热、清肺热、清胃热,主治温热病气 分热证肺热咳嗽和胃火牙痛这样的一些病证的时候, 非常相似, 而且相须为用。 知母和石膏不同的最大一点, 知母多了一个功效,滋阴润燥。知母的滋阴它不但作用于肾,而且作用于胃和肺三个脏腑。对于肾来讲,知 母是滋阴降火, 那么是肾阴虚, 虚火亢旺, 知母表现出来的是退虚热、 退虚火。 对于肾, 它应该是滋阴降火; 对于胃是生津止渴;对于肺,它才是滋阴润肺,滋润肺燥。由于知母有滋阴这一个功效,对于肺热、肺的咳 嗽证、胃的病证当中,不但象石膏一样可以治疗实热的肺热咳嗽,实热的、胃热的胃火牙痛。对于肺阴虚的 燥热咳嗽、胃阴虚的口渴,或者咽喉牙龈肿痛,知母也能用。石膏只能治实证,知母对肺胃也能治虚证,另 外还能够治疗肾阴虚的阴虚火旺,这是石膏、知母最大的区别。石膏是用于实证,知母是虚实都用。 一般苦寒药,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都有化燥伤阴的缺点。知母则无此缺点,并且有滋阴降火 的作用。知母多用盐水炒以下行入肾。如用黄酒炒也可上行入肺。 黄柏坚肾清热,偏用於肾经湿热、淋浊、膝软。知母滋肾降火,偏用於肾经虚热、骨蒸、消渴。黄柏清 下焦有形湿热,知母泻下焦无根之火。二药常合用可增强其滋肾、坚肾、清热、降火的作用。 天花粉, 知母均能清阳明胃热。 但天花粉并能益胃生津, 知母兼能滋阴降火。 也有人认为知母苦寒滑降, 多用可伤胃肠引起泻泄,天花粉甘凉益胃又能生津,对胃有益无损,主张把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甘草、 粳米)中的知母改为天花。 用量一般 6-12g。肾阳虚、两尺脉微弱及大便溏泄者忌用。因为知母有一定的滋阴作用,便溏腹泻的, 就更不能用。知母更不能用,它不但是一般的清热药,而且还滋腻的,还能够润肠通便。 1.3.芦根 芦根味甘,性寒,归肺胃经。 清热解渴:芦根味甘能生津液,性寒能清热降火,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下能利小便,引热从小便 排出。清热泻火的作用,相对石膏、知母要缓和一些。不但是在温热病的气分热证当中,就是在一些卫分的 阶段,或者风热表证,如果出现了有肺胃有热,或者咳嗽、口渴,往往也可以加芦根。在气分阶段,它常常 可以作为石膏、知母一些(药) ,辅助的药,或者病情比较轻的时候也可以,或者在一些恢复期,它也是能 使用。 在清胃热的同时, 它不但象知母一样的能生津止渴, 而且有一定的止呕作用。 清胃热的同时, 生津止呕。 所以常常可以用于胃热的呕逆,这是石膏、知母不用、或者不常用的。还能祛痰排脓,所以常常用于肺痈、 咳吐脓痰。当然这个药,一般的肺热咳嗽,痰比较黄稠,痰多也可以使用,芦根具有它的个性,个性就是在 清胃热的时候能够止呕,清肺热的时候能够排脓、能够祛痰。另外芦根,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它可以用于湿 热的水肿或者湿热的淋证,但是这是比较次要的。当然芦根,如果有新鲜的,那么新鲜的生津止渴,清热泻 火可能作用更好。 清肺透疹:小儿麻疹病早期,可用芦根一、二两,煎水一茶杯,一日分数次服。或加同量西河柳一同煎 服。功能清泄肺热使麻疹容易出透。 芦根分乾芦根与鲜芦根两种,一般说鲜芦根清热、生津、清肺透疹的作用均优於乾芦根。但如找不到鲜 芦根时,也可用乾芦根。天花粉偏入胃经,清胃热、生津止渴,兼有解毒、消肿、排脓、生肌的作用。芦根 偏入肺经,兼有清宣肺热、治肺痈、透麻疹的作用。用量一般乾者 9-30g,鲜者 15-60g。 1.4 天花粉天花粉味甘、微苦、微寒。有清热、生津、解毒、排脓的作用。 有一定的清气分热的作用,相对来说这个药的作用一般比较缓和,所以这三方面的功效在清气分热、清 胃热和清肺热作用都不是很强。但是它清胃热能够生津止渴,清肺热又能够润燥化痰。本品有清热解毒、排3 脓消肿的作用。常用於乳痈、痈肿、疖疮。所以结合这些特征,就扩大了它的应用。在有的文献上,谈到了 天花粉可以作为中期引产,但是这是注射剂,口服没有作用,这是剂型特殊处。 石斛与天花粉均有生津止渴的作用,但石斛滋肾阴、明目的作用大於天花粉,天花粉清火、养胃阴的作 用大於石斛。天冬、麦冬也能养阴生津止渴,但其性粘腻,容易碍胃(影响食欲及消化) 。天花粉生津止渴, 且能益胃。 用量一般 10-15;治消渴有时用 30g。忌与乌头、附子同用。脾胃虚寒者忌用。孕妇慎用。 1.5 淡竹叶 竹叶又名淡竹叶味甘淡,性辛寒。有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渗湿的作用。归心胃小肠经。 气分热,或者温热病的卫分或者表热证都可以使用。它也能够清胃热,或者清肺热,但这方面的作用不 强,临床上典型的胃热和肺热。那么作为一个清脏腑热的药,竹叶或者淡竹叶,虽然能够清肺胃,但是尤其 偏于清心热。除烦,烦就是热邪扰心的、心热盛的一个象征,所以清热除烦,实际上就是它清热泻火,同时 强调它长于清心热。 这个药在上能够清心除烦, 在下又能够利尿通淋, 在临床的证候当中, 常常有一种证候, 上面有心热的症状,比如心烦,口舌生疮,尤其是舌尖部口舌生疮,那么就是心火上炎、心火内盛的一些症 状。在下面,有小便淋涩疼痛。那么这个药,能够上清心火,下利小肠,或者下利小便。心热下移小肠,下 移小肠证候,这个时候常常选用竹叶或者淡竹叶。譬如说宋代的导赤散,赤,就是心,导赤就是把心火引导 从小肠排出,通过利尿。 灯芯、竹叶均能清心利水,但灯芯偏治五淋、尿道涩痛而小便不利;竹叶偏治心中烦热,舌红尿赤而小 便不利。灯芯兼入肺,竹叶主入心。淡 用量一般 6-15g。特殊重症也有时用到 30g。 1.6 栀子 栀子味苦,性寒。是常用的清热泻火药。能清泻叁焦火热,祛湿解毒。 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善于清利下焦肝胆湿热,由於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疸(阳黄) ,泻火解毒,清肝胆 火以明目。湿热下注而泼为热淋。生栀子走气分用於泻火;焦栀子入血分而凉血止血。炒栀子、栀子炭(炒 炭) 用於止血; 栀子衣用於清肺及皮表之热; 栀子仁用於清内热、 去心烦。 黄芩偏用於泻中、 上二焦的火热; 黄连偏用於泻心、胃的火热,并能燥湿;黄柏偏用於泻下焦膀(胱) 、肾的火热;栀子可用於泻上、中、下 叁焦的火热。 栀子,泻火除烦,也可以叫清热除烦,清热泻火药,长于清心除烦,清气分热,所以也用于温热病对气 分热证。那么在温热病的气分阶段,本身因为高热伤阴,耗伤津液,又汗出,口渴很厉害,所以一般在气分 阶段,苦寒的药,不是很适合的。所以栀子对温热病的气分热证,如果仅仅是高热口渴,烦渴多饮的时候, 往往不用,怎样的情况下,心火盛,心热内盛,烦燥不安。所以在清热泻火的药当中,虽然它不是很适合, 它不能生津止渴,但是它长于清心除烦。另外清热泻火包括了清脏腑热,栀子,清脏腑热非常广泛,前人就 说它通泻三焦。在上清肺热、清心热。在中焦, (清)脾胃,在下焦,清肝热、清胆热,它都能通泻三焦之 火。栀子性寒,入血分,清热凉血以止血。又是一个凉血止血药,那么它可以用于很多血热妄行的出血证。 另外栀子又是清热解毒药,凉血解毒,可以治疗热毒证,热毒证是以疮痈为主的,还包括了其它。那栀子对 于疮痈,内服外敷,都可以促进疮痈红肿疼痛的消散。栀子有一点利尿的作用。它不完全是燥湿,它是通过 它的利尿的作用,使湿热的邪气外出。所以它的功效把它认为是清利湿热,好象湿热是由小便而出,用于淋 症涩痛。栀子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虽然不是很强。外伤扭伤了,那么一般是瘀血阻滞,经脉的气血不通,那 它没有认为它是个活血化瘀止痛的药,但是它确实有效,所以这是一个应用的经验,行之有效,可以使用, 加上黄酒。 1.7 夏枯草 夏枯草味苦,性寒。有平肝阳、散郁结的作用。常用於以下情况:4 1. 肝阳头痛:因肝阳上亢而致头部胀痛、眩晕、眼花等症,可用本品清肝火,平肝阳。常配合菊花、 白蒺藜、生赭石、黄芩、生牡蛎、白芍、生地、泽泻、地骨皮等同用。高血压患者出现肝阳上亢证者,也可 用此方,随证加减。据近代研究报导,夏枯草有降低血压和利尿的作用。 2. 瘰痰核:由於肝气郁结、痰气凝而致颈部两旁产生瘰痰核, (包括颈淋巴结核等)可用本品舒肝郁、 缓肝火而散结消痰核。常与生牡蛎、元参、黄芩、海藻、贝母、百部、柴胡、赤芍等同用。再配瓜蒌、白芷、 蒲公英、漏芦等,可用於乳房有结块。再配板蓝根、马勃、牛蒡子、大青叶等,可用於腮腺炎。市上药房中 有“夏枯草膏”可以购服。据近代研究,夏枯草对结核菌、痢疾菌有抑制作用。 3. 目珠夜痛:肝主目,肝肾阳虚,肝阳亢盛可致眼珠疼痛,其特徵是眼珠不红不肿,好似正常一样, 惟到下午或前半夜,眼珠即感胀痛或抽痛。夏枯草有止“目珠夜痛”的作用。我常以本品配草决明、生石决 明、白蒺藜、石斛、地骨皮、黄芩、生地、元参等同用,治疗眼珠发疼痛,或青光眼、高血压病等出现“目 珠夜痛”者,每收良效,请参考。痛久血虚者,可加当归、白芍等。 元参治瘰,偏於滋阴降火、解毒散结。夏枯草治瘰,偏於平肝解郁、清热散结;菊花治头痛,偏於散风 热。夏枯草治头痛,偏於平肝清热。用量一般为叁钱左右。 整个植物叫作夏枯草。民间很多人,尤其你们的家里面的长辈,一般都能认识,全国不管什么纬度,什 么海拔,它分布非常广泛,所以我们全国各地都用。名字叫做夏枯草,但是用的要求,一般是用的它的带花 的果序,就这部分,实际用的(是)花或者果序。但是有的地方也用全草,全草的质量要差一些,所以我上 次在讲升降浮沉的时候,我说要学的花,沉降的是绝大多数,升浮的是极个别,极个别里面的菊花都是升浮 当中又有沉降之性, 剩下来的要学的花类, 几乎都是沉降的, 所以诸花皆升, 是在法象药理学当中是正确的, 在药效学当中是不正确的。所以夏枯草实际上用的是花,有的也把它叫夏枯花。那么就是一个清热泻火药, 也是个沉降的。夏枯草,不是典型的清热泻火药了,为什么不典型,一般它不用于温热病的气分热证,对气 分热证它没有明显的退热的效果,原则上不用,那么对脏腑热证,它也非常局限,清肝火,夏枯草通过它的 清肝火的作用,它可以治疗多种与肝火有关的病证,譬如说肝火上炎引起了目赤肿痛,夏枯草就可以清肝明 目,就类似于我们前面学的桑叶、菊花、蝉蜕这一类,而且常常还配伍在一起使用,能够清肝明目,清肝火 里面, 包括了清肝明目。 在清肝明目的药当中, 前人尤其强调在古代文献当中, 如果说目赤肿痛、 肝火内盛, 而且出现了眼珠疼痛, 目珠疼痛, 好象还经常要首先考虑使用夏枯草。 那么现在机理不清楚, 有种种的猜测, 有的人猜测,就说夏枯草,前人为什么用于目珠疼痛,有的说是复方的作用,因为最早治疗目珠疼痛的方, 夏枯草还配了一些活血止痛的药,或者养血止痛的药,譬如说方里面就有当归这一类的药。可能是因为当归 这一类药的活血止痛的作用,发挥(止痛作用)的不是夏枯草,这是一种观点。有的观点,就是认为夏枯草 它治疗的眼科病,可能包括一些眼压高的,眼的内压高,因为夏枯草,它本身有降压的作用,包括能够降低 眼压,眼压高的可能也会出现目珠疼痛,会不会通过它的降低眼压,当然是结合现代的药理学的一些认识, 也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所以到底是复方的作用,或者是因为与它的特殊功效有关。反正前人是强调在 目赤肿痛当中,如果有目珠疼痛比较重的考虑这味药,那么我们临床上可以在用的时候进一步地观察,可能 也是一个经验,可能还会发现一些新的苗头,所以这个是和普通的清肝明目药不同之处。我们可以把它作为 一个问题留在这个地方。另外它通过它的清肝火,可以治疗肝火上炎的眩晕头痛,眩晕头痛就用它的清降之 性。 那么现在研究夏枯草有明显的降血压的作用, 而且高血压的患者, 有相当多的属于肝火上炎的所引起的, 所以我们有的书上,在夏枯草的功效当中,加上了清肝火,降血压。把传统的功效和现代的药理作用结合起 来,所以对肝火上炎的眩晕头痛,它也是可以治的。另外用于痰火郁结的瘰疬、瘿瘤、乳癖这样的一些与痰 有关的,其实对夏枯草来讲它也是主要用它来清肝火,它不是消痰,那么这里我们以后要学瘰疬,是长在颈 部的这种痰核,相当于现代的颈淋巴结发炎,或者颈淋巴结结核,在颈下的,颈部的皮肤下面,硬的,摸得 着的。那么瘤就是皮表的、皮下的赘生的肿块。中医认为主要是由痰形成的,瘿就是长在项下的瘤叫作瘿。 《说文解字》 (说)瘿者,项瘤也,相当于甲状腺肿大的一些疾病,我们简单的了解。乳癖,就是乳房里面 的一些增生性的疾病,乳房里面的增生,譬如说乳腺小叶增生啊,这样的一些,中医一般认为是与痰有关, 但是夏枯草本身不是消痰的药。那么为什么有痰核结块,就是因为热盛,包括了肝热内盛,那么它就灼伤津5 液,津液就变成了痰,痰就凝聚于局部,最后就成了这种与痰有关的这些痰核肿块,所以对这些痰核肿块, 夏枯草它也是清肝火,所以一般要配伍消痰的药,消瘰丸就是一个有名的方。消瘰丸里面就有浙贝母,用它 来消痰散结,那么夏枯草和里面的玄参,以后我们要学的清热凉血药,共同是用来主要(作为)清热的,当 然有利于散结。 所以整个应用一、 应用二当中的主要部分都与清肝火有关。 另外夏枯草也能够用于热毒疮痈, 它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但作用不强,所以对于典型的热毒疮痈,用我们以后要学的药多一些,但是夏枯 草有这方面的功效,这是我们重新把它提出来,加以强调的,适当的了解,可能和有的教材上不一样,教材 上有的就没有提到夏枯草清热解毒,有一定作用。 翻到 88 页,这一节还有最后的一味药,决明子。这是一个豆科植物,就象绿豆一样,结的豆角,就象 我们的豇豆、绿豆,比绿豆要长一些,比豇豆要短一些,里面的种子,象绿豆,它的皮比较硬,两头不是圆 的、不规则的。里面的种子,入药的部位就是它的种子。决明子就是一种种子的意思。这个药它主要的功效 就是清肝明目。 决明子, 它 (是) 能够有利于治疗眼科病的一种植物的种子, 所以一般的肝热目疾都可以用。 在有些肝肾阴虚的方里面,在配伍补肝肾的药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大家作个常识性的了解,这个药在临床 上用得多的是润肠通便, 用于肠燥便秘, 有的把它作为饮料泡水 (喝) , 有的把它作为一种保健品经常使用, 主要是取其功效,保持大便的通畅,但是严格的讲,决明子应该是一个缓泻通便。润肠和缓泻是有区别的, 润肠一般是指的一些植物的(种仁) ,用它的脂肪油,当然决明子也是种子类的药,里面有脂肪油,可能会 发生一点润肠的效果。但是决明子的通便,主要是它含有一些能够促进泻下的一些化学成分,而且这一类的 化学成分,它和大黄的泻下成分是同类的,比如它含有什么大黄素和大黄酚、芦荟大黄素,象这样的一些蒽 醌类的(成分) 。它泻下作用的物质基础和机理,和大黄这一类的攻下药,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它的含 量少,作用非常缓,所以准确的讲,它应该是一个缓泻通便,缓慢的泻下,说它润肠,可以,习惯上也不错, 种子类也有润肠的因素在里面,但是有主次,这个药,是作为一般了解,大家知道这两个功效,这方面的应 用。这个药近年来,在我们中国,尤其在日本,把它作为一个保健品,保健药,有的作饮料,在日本,把它 稍稍炒一下,经过一些特殊的加工,据说它的色、香、味,都有点近似于咖啡,好象把它作为一种什么类似 于咖啡的饮料这样子来使用,因为它不但能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更主要的它降低血脂,保护 血管,对高血压起辅助的治疗等等,它有多方面的这些作用。所以是一个很受重视的一个药。尤其是在一些 什么减肥的、降血脂的一些产品当中,可能普遍的很多都选用这个药,决明子后面剩下来的谷精草、木贼、 密蒙花、青葙子,这些药都是清肝明目药,这些药非常简单,它都是用于眼科病,所以今后如果大家在眼科 去见习或者实习的时候,眼科医生可能天天都经常开这些药,但是这些药,因为不重要,清热药很多了。那 么我们清热明目,有夏枯草、有决明子作为代表,前面有桑叶、菊花、蝉蜕,所以这些药我们就不介绍,也 不要求,但是大家知道这些名称,它是清肝明目的药,所以清热泻火药,只要求前面的一些内容。这一节就 讲到地方。 我把第二节,清热燥湿药(的)概述部分再讲一下。清热燥湿药,那就以清热燥湿为主要功效,主要治 疗湿热病证的药物,称为清热燥湿药。那么这一类药物的概述部分,也是功效、主治是重点。重点表现在两 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清热燥湿对应的主治是多种湿热病证。湿热病证在临床上除了有共同的表现,就是我们 书上 91 页前面提到的,有头身重痛、肢体困倦,口渴不欲饮,舌苔比较厚腻,这样一些共同的特征以外, 它可以见于不同的病证,所以它可以广泛的用于多种湿热病证。那么常见的湿热病,可能就是湿温病。温热 病当中的一种特殊的类型,它不但有温热邪气,还有湿邪内盛,单独的清热不行,同时还要除湿,那么可以 用这一类的药, 所以这类的药它对病来说, 它可以用于湿温。 那么另外湿热在胃肠, 首先最常见的就是泻痢, 湿热引起的腹泻,尤其是湿热痢疾。另外如果湿热蕴结在脾胃,那么也可以引起脘腹的痞闷、腹胀、痞满, 这是在胃肠。另外在肝胆,那么主要就是湿热黄疸,中医认为黄疸是因为湿热内盛,薰蒸肝胆,胆汁外溢于 肌肤而出现的皮肤发黄,爪甲发黄,眼的巩膜发黄,这样的症状称为黄疸。另外就是下焦的湿热。下焦的湿 热,主要就是淋证,湿热淋证。湿热淋证就是以小便黄赤短少,小便淋涩疼痛,就是排尿的时候,尿道有淋 涩疼痛,或者点滴不通,点滴难尽的这样的一些症状,就相当于现在的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 炎甚至于男性的前列腺的炎症,都可能包括在里面,中医把它称为湿热的淋证。然后就是其它的湿热证,譬 如皮肤的湿热疮疹,湿疹、湿疮分泌物比较多,它符合中医的湿热的特征。第一个它有热,第二个它有比较6 秽浊的分泌物。湿疹、湿疮,另外湿痹,关节红肿疼痛,所以这样的一些,都是湿热病证,所以 91 页的第 一段, 那么我们大致要把它说出来, 它的主治很多, 也就说清热燥湿功效, 相对应的主治, 它是一类的病证, 表现在哪些方面,认认真真地看,至少要能说出来的。湿温病啊,胃肠的湿热有哪些,肝胆有哪些,下焦或 者其它就包括了皮肤、关节,还有譬如妇女在下焦的湿热白带,白带过多,它也是有分泌物,比较秽浊,它 本身体现水湿的,它也属于湿热证,这些都包括在里面,这些记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它也是一个难点。 另外一个就是清热燥湿药的功效, 除了清热燥湿, 它又有两方面的兼有功效, 而且兼有功效, 还具有普遍性, 一般的清热燥湿药,往往都有,第一兼有清热泻火作用。清热燥湿药,很多可以用于温热病的气分热证,尤 其是象黄芩这些药,那么每一味清热燥湿药,都用于脏腑的气分热证,所以清热燥湿药,本身又是清热泻火 药。第二它又兼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这类药又是清热解毒药,它又可以主治相应的热毒病证,尤其是热毒的 疮痈肿痛。 所以清热燥湿药, 它同时又是清热泻火药, 或者说又是清热解毒药, 它可以分属在不同的节里面, 都可以。所以这一节的药,同时有这三方面的功效。所以要记住它们的兼有功效。如果说要考同学们,出一 个问答题,简述清热燥湿药的功效和主治,这两方面,缺一不可。第一要重点阐述湿热病证有哪些,第二它 们的兼有的功效或兼有功效相对应的主治,也是必须要涉及到的。所以在概述当中的重点,就是在功效与主 治的问题,那么这一类的药的性味很简单,就是苦寒,这是中药当中典型的苦寒药,之所以苦寒,它的清热 作用很强,寒性很明显。苦能清泻,那么本身这些药,滋味又非常苦,有的可能大家不清楚,至少黄连是苦 的。在一些文学作品当中,好象尤其是描述有些地方,某一个时代啊,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象黄连一样过 的苦日子。其实在清热燥湿药当中,黄连的苦不算什么,有的象苦参之类的苦,比黄连还难以接受,它有特 殊的异味,所以都是很苦的,另外苦味的药,不但能够清,还能够燥,这类的药,又能燥湿,所以它是典型 的苦寒药,或者说苦味的药,那么为什么燥湿是经常同学们要问到的,什么叫燥湿。也不能很好的解释,就 是对湿邪的一种治疗作用,它能减轻湿邪引起的一些病证,与水湿有关的,为什么要用燥或者和苦味联系起 来,我那天讲过,只是在前人有个别文献中提到,提到因为苦是火的味,那么火,常常把一些食品烧焦,烧 焦了譬如我们饭的锅巴。焦了以后就是苦的,那么锅巴苦了就炭化了。炭化了它的吸附性很强,所以我们烧 焦了的木炭,作为防潮剂,作为吸湿剂,所以这样子就把苦和燥湿就联系起来,当然这个是帮助大家理解。 比较牵强。但是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从一定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苦能燥,因为前人认为苦是火滋味,火的最 后的结果,可以产生一些能够减少渗湿的一些物质出来,就这么来的,它也是来源于实际当中。那么清热燥 湿药的归经, 比较复杂, 比清热泻火药复杂。 清热泻火药主要是在肺胃, 都能够归肺胃, 一般讲除了夏枯草, 清肝明目药以外,肺胃为主,当然有的除了肺胃,还重点归心。譬如说竹叶和栀子,所以规律性强一些。那 么清热燥湿药的归经,可能和它的主治(有关) ,如果它治疗湿温的,那么可能是以中上焦为主,尤其是中 焦的脾胃,因为湿温是以中焦的病变为中心,但可能会涉及到上焦的肺,有一点。譬如说主要用于胃肠湿热 的,它用于湿热引起的恶心、呕吐、痞满,那么它肯定归脾胃经,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泻痢的,那么就归大 肠经。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的,那么就归肝胆经。治疗湿热淋证的,那么它就应该归膀胱经,主要看它用于什 么样的湿热病证, 它就有相应的归经。 那么在配伍的时候, 也是可以补充一些针对不同的这种湿热证的症状, 那譬如说清热燥湿药,治疗湿热引起的恶心、呕吐,那么它可以配伍止呕药,用于湿热引起的泻痢,那么尤 其痢疾可以配伍行气活血的药,为什么要这样配伍,我们后面专门讲治疗痢疾的要讲,因为它有血瘀气滞, 才出现了里急后重,或者便下脓血,所以治疗痢疾,可以配伍行气活血的(药) 。那么治疗湿热黄疸,要配 伍利胆退黄,或者利湿退黄的药,而且往往可能要以利胆退黄,利湿退黄的药作为重点。那么治疗湿热淋证 的, 后面主要还有配伍利尿通淋的药, 尤其我们在利水渗湿中要学的那些利尿通淋的药, 可能往往还很重要。 那么治疗湿热疮疹,可能要配伍清热解毒的药,治疗湿热痹证,那么可能要配伍祛风湿药。那就是根据它不 同的主治,大家可以加进很多有关的一些配伍来补充我们这章的概述当中,配伍的有关内容比较单薄,使它 变得比较充实,那么这些内容,可能教科书上都没有,但是根据我讲的方法,治疗那一些湿热病,根据不同 的病证,根据治法的一些需要,根据它证候的一些特征,可以配伍很多的药,这都是言之成理的,而且都是 非常重要的,那么掌握了过后,更加有好处,至于使用注意,那么它(是)典型的苦寒药,前面的使用注意, 对于这类的药,尤其适合不能够过用,一定要中病即止。对这类药,更有这种指导价值。现在就讲到这个地 方,其它的内容我们下午再接着讲。7 第二十七讲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穿心莲、秦皮下面我们介绍清热燥湿药的具体药物。清热燥湿药前面有三味药物:黄芩、黄连和黄柏,是这一节药当 中的重点, 要求掌握的。 其他的几味药就要次要一些。 第一味 (是) 黄芩, 是唇形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黄芩, 用它的根, 这个根生长的时间如果久一些, 尤其是它的根的上部, 中心的部分就腐烂掉了, 空的, 只有外面, 象这种一般把它叫做枯芩。 就有的商品药材当中把生长的时间比较短的, 尤其是这个根的下部, 它比较坚实, 所以有的把它叫子芩,今后我们在一些处方里面见到了,实际上它都不得是黄芩,同样是根,不同的部位, 只是生长的时间长短而出现的不同药材的,性状上有一些区别。而枯芩比较(来说) ,它中心是空的,轻一 些,而质地没有那么坚实。另外一个,黄连。黄连是毛茛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用黄连这种植物的根和根茎 来入药。那么这个黄连呢,它有不同的品种,我们书上首先一个是草本植物黄连,在植物学上它名字叫黄连 的这种,它主要产在过去属于四川的东部,实际上是现在属于重庆市的,比如说巫溪县,巫溪、石柱县这样 一些(地方) 。只因这类黄连呢,下面它是几枝连在一起,把这须根去掉,就象一个鸡爪状,所以把这种就 叫做鸡爪黄连。第二个品种,三角形黄连。这种黄连它下面只有一个独根,它不会分枝,这个根茎(是)一 枝,长得比较粗大。这种主要长在四川的以峨眉山为中心的一些地区。所以这个过去认为质量是最优的,但 是它的产量很少,现在已经不多见。所以产量大的,大量的就是把黄连的第一种,所谓的鸡爪黄连。那至于 云连呢,就更小一些,根茎更细小,一般认为质量比较次一点。下面的黄柏,黄柏是芸香科的乔木植物的树 皮。它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植物:一个是来源于芸香科的黄柏树,这个树皮呢剥下来以后它的黄色要淡一点, 这主要产在东北地区, 所以又叫关黄柏。 这个黄皮树呢主要产在以四川为主的西南很多地方, 它颜色深一点, 金黄,颜色要深一些,一般称为川黄柏,都是等同的作为药用。那么这三味药呢,它的药材因为都带有很明 显的黄色。比如说川黄柏,它是金黄的,关黄柏要淡一点。黄连的心里面也是金黄的。那么黄芩呢,黄色要 淡一点。所以习惯上在中医药界把这三个药由于它们的功效、性能很相近,就统称叫做三黄。在临床应用的 时候,它们常常在很多方面是相须为用的,是配伍在一起,同时使用。所以这三个药,学了以后,一般的教 学大纲上都要求对三味药进行比较。为了我们方便对这三个药进行比较,我们在介绍性能、功效、主治的时 候,我们就一并,一块介绍,这样同时也就比较了。 这三个药呢它们都有三方面的功效,主要的都有三方面的功效,它既是清热燥湿药,又是清热泻火药, 又是清热解毒药。要注意的是在很多书上习惯把中药的功效都组成,四个字一组。所以常见的,比如说这个 黄芩,黄连和黄柏不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把泻火和解毒连在一起,但是大家要把它(们)区别开来。 这个前面的清热燥湿呢,当然是个独立的功效;泻火呢,就是清热泻火,解毒就是清热解毒。因为在第一个 功效里面已经用了清热两个字,在后面的两个功效,第二和第三个就可以不用清热,避免文字的重复,实际 上它是清热泻火,清热解毒,如果把清热二字省掉了,合并在一起,就是泻火解毒。我们现在呢,为了便于 大家学习,能够认识到这是两个不同的功效,所以中间用了一个逗号,就没有沿用那个四字,四个字组在一 起的这种方式,实际上都是一样的,它是三种主要的功效。那么这三个药第一功效就是清热燥湿,注意这三 个药,一,它们的功效都能清热燥湿,都可以广泛的用于多种湿热病证。不管黄芩、黄连和黄柏,我们前面 讲概述当中,谈到的那样一些湿热病证,比如说暑湿、湿温,胃肠的湿热,湿热引起的恶心、呕吐、痞满、 泻利,或者痔疮肿痛,湿热在肝胆引起的胁痛、黄疸,或者是耳道流脓,因为肝开窍于耳,耳流脓液,也是 与湿热病证有关。比如说膀胱的湿热,下焦的湿热,湿热淋证,湿热带下,或皮肤的湿热疮疹,以及湿热的 痹证,严格的讲,这三个药应该都可以应用,在古方里面,都能够找得出一些方剂作为佐证,所以这三个药 相同的地方:一,都能清热燥湿,都可以广泛用于多种湿热病证,这是共性。但是在共性当中呢,这三味清 热燥湿的药,它们每一味药主治的湿热病证又有最佳的一些适应症,所以又要相互区别。这个黄芩在治疗众 多湿热病证的同时,它与另外的两味药相对而言,它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在湿温病当中,它相对比黄连、黄柏 多用。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湿温病本身是一个温热病,那么它病变的部位呢主要是在中、上焦,主要 8 是中焦,还涉及上焦。那么黄芩的作用的主要部位也是在中上二焦,尤其是上焦是它的主要的作用部位肺, 这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原因,其实黄连也是作用于中上焦,它清火胃,但为什么黄连可以用于温热病、湿 温病,但不象黄芩那么重要用得多?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一般很多书上说的黄芩能够退壮热,就是有 良好的退烧作用。作为一个温热病、湿温病也如此,都有明显的体温升高,都有发热,所以黄芩是一个退热 的良好的药,在这方面它比黄连,比黄柏作用都好,这个温热病发烧、发热,按照中医的术语那就是发热, 它能够退热,而古人认为是退壮热。壮热就是高烧,高热,主要黄芩就是因为它有这个特点,有这个优势。 所以在一般的中药书上呢,应用黄芩,第一就是列的湿温,再结合大家学温病学里面,有很多治湿温病的方 里面都用了黄芩,就是这个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它有退壮热的原因。至于其他的,比如说它治疗湿热的泻痢 可能不如黄连,但是它能用,作为黄连的辅助药。那么治疗黄疸淋证可能它不一定能够赶得上黄柏,但是它 可以和黄柏同用,作为一种辅助,所以它能够广泛的使用。这是在清热燥湿方面黄芩相对来讲,湿温病用得 多,这是它主要的一个特征。那么(对)黄连来讲呢,它重点也是除了广泛可以用于比如刚才的淋证,湿温 病也有用黄连的,湿温、暑湿,淋证,黄疸等等湿热疮疹都能用。但是它的重点在胃肠,尤其是大肠湿热, 大肠湿热最常见的就是湿热痢疾。所以黄连是中医治疗湿热痢疾的最重要的一个药物,或者说是一个首选的 药物。我们在讲总论的时候(讲)发展史, 《神农本草经》所载的药物历用不衰,用之有验,就举了黄连之 例,就是治疗的痢疾。中医对痢疾的认识它既可以称为湿热痢疾,也可以称为热毒痢疾,因为痢疾本身它属 于热毒证,有的还有比较明显的相互传染的情况。比如疫毒痢,症状还重,所以有时候还叫做热毒痢。但是 痢疾的排泄物秽臭, 符合中医湿热致病的 (特点) , 所以把它叫做湿热痢疾。 所以这两种称呼实际上都可以, 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它的病因。黄连呢,清热燥湿,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痢疾都相当好,所以一直从《神 农本草经》开始,治疗痢疾,黄连就是经常选用的,或者首先选用的一个药。最简单的就是香连丸,黄连和 木香。因为痢疾有里急后重,里急后重呢,就是想排便又不通畅,一种很难受的下坠的紧迫感。至于治疗这 个呢,主要是大肠的气滞,加一点木香呢,行气导滞,有利于缓解里急后重的症状。那么痢疾呢,有便下脓 血, 便下脓血就有瘀滞, 有时候还可以加一点活血化瘀、 活血止痛的药。 所以前人说治疗痢疾行气则后重除, 活血则脓便愈。也就是说以黄连这一类药为主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少量的配伍一点行气活血的药物来使用。 所以黄连在众多的湿热病证当中, 它特征最显著的就是湿热痢疾多选用。 当然如果是胃脘有湿热引起的痞满, 黄连也比其他两味药用得多一些。就是它重点在胃肠,尤其是大肠为主。那么黄柏呢,它主要则偏于下焦, 但是它也是用于多种广泛的比如说黄疸、 痢疾、 淋证、 带下, 甚至于湿温病不是不能用, 也有用的这种先例, 相对来说呢,它用得更少一些。那么黄柏呢,它主要用于下焦的比如说黄疸、带下,以及体表的疮疹,或者 湿热痹证,这些方面相对用得多一些。湿热黄疸栀子柏皮汤,张仲景的(方)和前面的栀子一起配伍治疗, 痢疾也可以用,但是不如黄连。淋证呢,可以用,也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妇女的湿热带下, (黄柏)比黄芩 和黄连都用得多,今后的易黄汤这一类的。如果外用于湿热的疮疹,黄柏外用,这药也可治湿热的痹证,比 如今后的四妙散,这样的一些。所以总之一句话,它偏于在下焦,就是以黄疸、带下这样的病为主。但是其 他的它同样也可以使用,这就是在清热燥湿方面,相同当中又有不同,同中有异,先讲共性,然后讲三个药 的个性,这就是在第一个方面。 第二,这三个药都能够清热泻火,作为一个清热泻火药,它就应该有我们第一节药学的那样一些内容, 它可以用于温热病的气分热证,能够清气分热,然后就是清脏腑热,包括这两个方面。如果说作为一个清热 泻火药,对于黄芩来说,它清气分热的作用最好。相对来说,也用得最多,比另外两味药。这个也是因为刚 才讲的两个原因,因为气分热主要是在中上焦,尤其与肺的关系很密切,黄芩的作用部位在肺胃,这是它主 要的作用部位,但是更重要的是还是退壮热。温热病,气分热,热盛的时候,这里和石膏、知母这些也可以 用。不管它是一个苦燥的药,这是从清气分热的角度,黄芩作用好,用得多,主要是因为能够退壮热。那么 在清脏腑热当中,黄芩是长于清肺热,常常可以用于肺热咳嗽,配伍其他的一些清肺止咳的药。单用比较轻 的,比如说咱们讲总论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清经散,单用一味黄芩,古人就治疗肺热咳嗽。所以清脏腑热它 主要是长于清肺热。 另外呢, 如果是从 《伤寒论》 六经辨证的角度呢, 黄芩还长于清少阳热。 所以热在少阳, 寒热往来,常常和柴胡配伍在一起,共同和解少阳。所以黄芩作为一个清热泻火药,就有三方面要注意:它 相对来说,长于治疗温热病的气分热证;另外长于清肺热,可以治肺热咳嗽;另外可以清少阳热,可以治疗9 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这是对于黄芩。那么对于黄连来说呢,它主要也是在心胃,黄连就长于清心热,清胃 热,所以这个心热炽盛,心烦不安的一些热证,黄连比另外二黄用得多。另外这个胃热引起的呕吐,或者多 食善饥,胃热盛,消化就快,经常觉得肚子饥饿的状态,进食比较频繁,比较多,胃热善饥,这个也常常用 黄连来清泻胃火。所以黄连作为一个清热泻火药,它对于温热病气分热就回避了,它有一点作用,可以用, 但没有优势,主要就是杂病当中的脏腑热证。当然在温热病当中用黄连,主要也是考虑到它的清心热,前面 的栀子,烦燥不宁的这种情况,把它和清脏腑热结合起来,所以作为清热泻火药,黄连主要就在心胃。那么 黄柏作为一个清热泻火药呢,它主要是泻相火,退虚热。可以在退虚热的同时写上泻相火这三个字,这个也 是在其他有的书上明确提出来的, 这是从古到今都比较强调 (的) 。 什么叫相火?相火是相对于君火而言的, 心为君主之官,心火就是君火,那么辅助君的一些脏腑就称为相。实际上说的相火呢主要是指的下焦,肝肾 之火。肝胆的相火呢,可能是一个实证,黄柏可以用它来泻相火。另外也可能是虚热,阴虚火旺,虚热。那 么黄柏又可以退虚热,和前面的知母在退虚热方面,就是一个相须的(配伍) ,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 遗精。所以黄柏作为清热泻火的药,主要是清泻肝胆,或者说肝肾。肾呢没有实证,是虚证,所以相火一般 是在肝胆,实证的也有。在肾的一般就是滋阴,就是退虚热了。这个也属于这个(范围) ,我们把它放在清 热泻火这个内容里面。所以是今后学知柏地黄丸这一类(方) ,就是用的黄柏这一个特点,这是第二。也是 先说它们相同的,都能够清脏腑热,都是清热泻火,或者说都有一定的清气分热的作用,但是也有不同。 第三,都能清热解毒,都可以用于热毒的疮疡肿痛。清热解毒,都可以用于热毒的疮疡肿痛。但是这三 药当中,相对来说,黄连的力量要强一些。因为前人认为这个热毒疮疡可能与心经的热毒炽盛有关系,里面 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所以一般认为广义的讲疮疡的肿痛与心经的热毒有关,黄连长于入心经的。所以 清热解毒,治疮疡的,痈疽疔疖的作用比黄芩和黄柏要好一些,要强一些,也比较多用。 那么黄芩和黄柏谁强一点呢?可能这个不好比较,可能都差不多。这个也没有专门有人在这方面进行比 较, 所以我们也就可以回避, 因为这个很难把它做到定量。 所以这三大功效呢就这样子比较它们的同中之异。 除此以外,黄芩还有另外的功效,凉血止血,或者有的书上还能清热安胎,凉血止血,清热安胎。所以黄芩 还常常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出血证,就象前面我们学的栀子一样,对一些出血证也常常用。有的因为胎热引 起的胎动不安,或者胎漏下血,黄芩可能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一方面它与凉血止血有一定的关系,它减轻 出血;另外前人在长期使用当中,黄芩对于孕妇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用了没有什么不良的后果,所以相对来 说非常安全,所以慢慢的就认为黄芩是一个清热安胎的药,就告诉医生遇到了因为热引起的胎动不安黄芩可 以使用,很安全,所以可以作为一种功效。但是安胎是不是真正就是一个功效呢?古来就有一定的争论,因 为黄芩本身功效比较多,所以我们就把黄芩的清热安胎放在此外,作为一个参考,同时也是避免学术上的争 议。到底安胎是一个什么作用?安胎就应该有广义性。凡是这个胎动不安,它都应该有好处,但是不是黄芩 (也如此) ,比如说胎动不安最多的还是肝肾虚损,肝肾亏虚,那么黄芩是不适合的。黄芩只是因为热邪扰 动了胞宫而出现了这种胎漏下血,这种有实热的可能更加适合一些,所以我们这样子来处理也是基于这样的 出发点。这样学了以后,我们如果要大家来比较三黄,那就按我刚才讲的这个:这三黄,一,能清热燥湿, 怎么怎么怎么。 但是某一个药黄芩怎么样, 黄连怎么样, 黄柏怎么样。 二, 都能清热泻火, 都能用于温热病, 气分热证,或者脏腑热证。但是其中的黄芩长于清气分热,用得比较多,而且能清肺热,清少阳热;黄连主 要清心胃热; 黄柏呢是泻相火, 退虚热。 三, 都能够清热解毒, 都可以用于热毒疮疡, 其中黄连作用比较强, 应用比较广泛,在疮疡肿痛当中。所以三黄真正要比较,这样子才把它们的相同、不同(进行比较) ,然后 再讲。此外,黄芩还有凉血止血和清热安胎的功效,还可以怎么怎么,这样子回答就非常完美。但是有一些 比较的书上条理很不清楚, 把什么清热泻火, 清热解毒, 清热燥湿完全都混在了一起。 比如说黄芩清热燥湿, 长于入肺经,怎么怎么。但是入肺经它在清热燥湿方面呢实际上表现不是很典型,所以我们按照刚才那种表 述的方法就比较条理化了。 这三个药呢都是比较典型的苦寒药, 所以有的时候要炮制。 比如说黄芩用酒来炒, 可能也会降低它的苦寒性质。尤其炒了以后比如说认为清上焦热,它更好的能够作用于上焦。这种情况其实 黄芩炒从现在的角度(看) ,其实也是破坏里面的酶,它的有效成分黄芩甙能够便于贮藏,便于保存。黄连 呢,也是用酒来炒的,降低它的苦寒性质。有的用姜汁来炒,比如说胃热的呕吐,认为增强它清胃止呕的效 果。黄柏常常用盐来炒,因为盐长于入肾,用来退虚火,泻相火,尤其是退虚火,用盐水来制,这个也是适10 当的注意。其实这个使用注意也是共同的规律,差不多,这是关于三黄的问题,也是这一节的重点的药。 下面我们介绍比较次要的几味药,龙胆草。这个呢现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药典当中,把这个草字删掉 了,就两个字,药名就叫龙胆。药名的这个草字可以不要,可以把它删掉。前人的意思呢,龙就言其它比较 贵重,比较好,其实龙胆草它并不贵重,是一般的,很廉价的一个草本植物。胆呢,就说它的滋味很苦,其 味如胆,胆汁是很苦的。龙胆这个清热燥湿药从理论上来讲,它也能够治疗多种湿热病证,能够治疗湿热病 证,但是它主要是归肝胆的,所以用得最多的是肝胆的湿热病证。它可以用于湿热黄疸,或者就是因为肝有 湿热而引起的耳道流脓,这些都能用。比如说龙胆泻肝汤,就是这样的一个应用。这个比较次要,大家知道 它是以肝胆的湿热为主的。但一定要注意为主不等于绝对,其他的湿热病证同样可以用,比如说湿热痢疾。 用龙胆的也有湿热带下,或者湿热疮疹,这个用龙胆的也是取它的清热燥湿,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它 以肝胆为主。另外,如果它作为一个清热泻火药,它不能清气分热,能够清脏腑热。清脏腑热呢和清热燥湿 一样,主要在肝胆,它主要能够清肝热,清胆热,就是泻肝胆火,所以不是湿热的,就是一般的肝胆火旺, 比如说出现了头昏头痛,眩晕口苦,没有湿象,光是热象,这个龙胆也可以用。比如说龙胆泻肝汤,其实有 没有湿的肝胆的实热用。肝胆的实火就是虚实的实,也是能够用的。另外这个清热燥湿药呢一般都清热解毒 作用。龙胆有没有?严格的讲有一点清热解毒作用。在古代本草经常还提到它用于疮疡肿痛,能够解热毒。 但是它相对来说不强,对于它,所以可以把它淡化,可以不要。但是为了大家便于记忆,这是一个共性的问 题。所以我们在龙胆的最后有一个此外,本品尚有一定的清热解毒功效,还可以用于热毒痈肿,这样呢就和 前面的三味药一样了,三个方面的功效都有,这记起来就非常省事。这一类的药它同时又是清热泻火药,而 且还是清热解毒药。龙胆用的药材按要求是要用它的根,尽管它名字叫龙胆草,其实用的根。但是在我们现 在有的商品药材里面呢,把它的整过全草都混在里面,这样的药材可能质量就要差一些,可能用的时候量就 稍稍大一点。比如说我们书上用根的时候比如说用六克,全草用药的时候可能就用到九克,这个可能也是允 许,它不是完全没有用。为了充分利用药材有的药商品药材当中这样使用,那也不能过分的这样子苛求,把 它清除干静。 再下面(讲)苦参,这个是一个豆科植物,用的它的根,这是切了片的苦参的饮片。因为它味道非常的 苦,所以叫做苦参,它有参之名而无参之实,所以它没有补虚作用,它就是一个以清热燥湿为主的(药) 。 这个苦参我们前面说了,不但苦味非常重,而且它还有一个特殊的一种气味,好多患者服用起来的时候都不 舒服,所以是很典型的苦寒药。苦参作为一个清热燥湿药,也是可以广泛的用于多种湿热病证,比如说它也 可以用于湿热泻痢。 比如说黄连, 治疗湿热痢疾就有一个香连丸。 古方, 如果把黄连换成苦参, 就叫香参散, 香参丸, 木香和苦参, 同样也是治疗湿热或者热毒痢疾, 就用苦参代替了黄连。 湿热黄疸它也用。 湿热带下, 湿热疮疹等等,比如说一些痔疮肿痛。但是苦参在临床上作为口服的时候治疗湿热病证比较少,更多的是把 它外用。煎汤或者局部用药来治疗皮肤,或者痔疮,或者妇科病的阴道的一些湿热病证,阴痒、带下这样一 些病证用得更多一些。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张寿颐的《本草正义》当中就明确的告诉了这个原因。 《本草正 义》当中就说: “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剂” , “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剂”就是说现在的人,不敢一般理解为不喜欢, 或者不多,把它作为煎剂,为什么呢?“盖不特畏其苦味难服” ,不特就是不单纯,特殊的特,盖就是一个 语气词。 “盖不特畏其苦味难服” ,不单纯是因为它苦味很浓烈,不好服,不好吃,难服用。 “亦(就是也的 意思)嫌其峻厉而避之也” ,亦嫌其峻厉(厉就是厉害的厉,就是亦嫌其峻厉,就是峻猛)而避之也,就是 回避了,回避了汤剂煎服,把它作为外用。张寿颐的这三句话实际非常精辟,苦参对湿热病证的治疗作用相 当强,清热燥湿的力量相当强,对很多湿热病证的效果也是比较好。但为什么临床不把它作为汤剂?就是这 个原因。特别苦,服用了很难受。关键是苦参服用了以后有的恶心呕吐,有的影响食欲,食欲降低。还有一 种情况,普遍地服用了以后都非常困倦,想睡觉,中医就认为是伤了气了,一种倦怠乏力的症状。现在有人 就采用这种逆向思维,就是这个苦参服用了以后,倦怠乏力想睡觉,昏昏入睡,有的心热烦躁不安的人,失 眠的患者,给他吃点苦参,那不是让他困倦入睡,不是刚好就(能)治疗。这样子一做就成功,所以现在就 有把这个苦参用来治疗心热失眠,心烦不安的。国家还有这方面的新药,这个就是个逆向思维,作为副作用 出现了这种想睡觉的情况。他很兴奋,不能睡觉的,那用了以后呢,那就成为了一种有针对性的治疗效果。 这个就是苦参清热燥湿的方面。苦参也能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疡肿痛,当然也是外用多一些,内服当然也11 可以。苦参能不能够清热泻火?能不能清脏腑热?同样,而且和黄连很相似,也是长于清心胃之火。因为治 疗脏腑热证往往需要内服,也是因为苦参不常用来内服,所以一般没有强调它。我们为了它(的)规律性, 如果你在苦参(功效)里面加上了一个清脏腑热,清心胃火,一点都不错。文献里面有很多记载,所以这个 都是规律性的。另外这个苦参杀虫,主要是指的皮肤的,比如说有的疥虫,阴道滴虫,甚至有的是蛲虫,都 有用苦参来洗,外治的。另外苦参呢还有一点利尿的作用,实际上它治疗这些湿热病证不单纯的是燥湿,同 时还有利湿在里面。 但它利尿作用不强, 当然不是用它来治疗水肿, 主要是取其利尿, 通过小便来排出湿热, 也是和清热燥湿一起使用。苦参在当代根据药效学的研究,现在应用还比较广泛,比如说有的研究它能够抗 心率失常。所以把苦参制成一种抗心率失学的药。苦参能够升高白细胞,所以有些白细胞降低的患者也用苦 参的制剂,是当代的一些发展,这个可以供参考。 再下面(讲)穿心莲,这个穿心莲我们书上它的出处《岭南采药录》 ,这个是民国初年肖步丹先生的一 个地方性的本草。因为药穿心莲是清末民国初年从南亚地区,就是从巴基斯坦、印度这样子传入中国的,当 时是一种外来的药。所以这个药呢古代没有用,所以也没有古代的名方来支持这个药物,它是在近代(才) 用的历史就是那么几十年。但是现在在临床当中应用还是比较普遍的。穿心莲在其他的教科书里面呢是放在 清热解毒药(里) ,因为清热解毒药很多,为了调整品种的过份悬殊,它本身也是清热燥湿药,所以我们把 它放到这个地方来。这个大家知道这么一回事。所以穿心莲作为一个清热燥湿药,它也可以用于多种湿热病 证。其实温热病的初期它也有一定的清热泻火作用,那么对于湿热病证,痢疾和淋证用得相对多一点。比如 说现在的穿心莲片,糖衣片,有单味的穿心莲做的,也有复方的,主要就是治疗痢疾、淋证这一类的病证。 所以它也是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清热燥湿药。另外它也能清热泻火,穿心莲的清热泻火呢主要是在泻肺火, 能够泻肺热,所以常常可以用于肺热咳嗽。所以穿心莲片用西药的观点来用呢,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或者慢 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咳喘、咳嗽痰多,痰比较黄稠,常常使用这味药,其实就是用它来清泻肺热,治疗肺 热咳嗽。这个类似于黄芩的这种情况,就在清脏腑热当中,它是长于清肺热的。对于气分热呢,也有一点清 泻作用,所以在初期也常常使用。这个在卫分或者气分,因为在初期津液耗伤不是很明显,因为这个也是一 个苦燥的药,所以入营血以后一般并没有使用,它也有一定的退烧作用。另外它也能够清热解毒,它可以用 于疮疡肿痛。 虫蛇咬伤其实类似于热毒证, 也是取它的清热解毒的, 它也是这三方面的效果。 所以这个药呢, 因为它应用的历史不同,没有什么名方,大家记住了功效,这些简单的内容那都比较清楚。那要注意的是它 的用法,穿心莲呢非常苦,所以它另外有一个别名叫做苦胆草,不是龙胆草。龙胆草的那个胆草同样的两个 字叫苦胆草,那也是其味苦如胆汁,非常苦的,很多人很难接受,所以这个穿心莲很少作汤剂。我们现在在 临床开处方的时候,一般医生把穿心莲象黄芩这些药一样的作为煎汤服用的不多。有没有呢?有,但是确实 很难吃。所以这个穿心莲呢现在主要是做成糖衣片,或者胶囊剂,甚至还有注射剂,或其他的剂型。这样子 就是避免它的味太苦而造成的很多患者容易恶心呕吐。所以我们书上这个穿心莲因为它味很苦,入汤剂易致 恶心呕吐,多做丸剂、片剂服用,这个要注意,比较特殊。 下面 (讲) 秦皮。 这个秦皮是一个小灌木的这种树皮剥下来, 这个作为一般了解的药。 那么这个秦皮呢, 它也能清热燥湿,主要是用于湿热的痢疾。比如说张仲景就开始用了把它作为治疗湿热的痢疾的(药) ,常 常和黄连、黄芩、白头翁这样的一些药物配伍。另外呢,它也能够清热泻火。那么清热泻火呢主要是在清肝 火,能够清肝明目。所以很多肝热目赤肿痛的方名里面,和前面的清热明目药一样的使用。有的把它煎汤, 用来洗眼。目赤肿痛的时候外用,也有这个清热明目的效果。它还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用于疮疡, 但这个不强, 所以不强调。 另外在现代发现它不但能够清肝热, 治疗肝热目赤, 还能够清肺热, 在肺热咳嗽, 在现代的应用的经验当中发现它还有一定的效果,作为一个清肺止咳的药在使用。因为是了解的药,就只记 住功效。另外这个秦皮里面有一种甙类的成份,早年,可能就是二十多年前,当时日本的学者研究它有利于 血尿酸的降低,所以后来发现秦皮治疗痛风,作为痛风的一个用药。所以现在有的人正研究把秦皮里面的这 个甙类或香豆素类提成出来,研究一个国家的二类新药,现在可能正在进行临床观察。就是根据它能够降低 血尿酸,这个也是现在的发展。 后面的白鲜皮和椿皮自己看一下,这个不要求。白鲜皮临床还是比较常用,主要它也能够清热解毒,能 清热燥湿,但是主要是外用,局部洗,治疗一些湿热,或者热毒引起的皮肤病。这个药呢大家注意,它是白12 鲜这种芸香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皮,它这个根皮去掉了栓皮是白的,白是它的颜色,鲜是它的气味。好 象这个根皮挖起来以后它有一个羊膻味,羊身上那种特殊的气味,所以把它称为白鲜皮。所以这个鲜字呢一 般没有草字头,但是在现代的中医文献当中,很多人也是画蛇添足,人为的加上草字头,有失原意。这个鲜 是指它特殊的不良气味。这个清热燥湿药就是这样的一些内容。 下面介绍第三节,清热解毒药,具体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介绍。第二十八讲清热解毒药概述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青黛、贯众下面 99 页,清热药的第三节,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它的基本功效就是清热解毒,清热解毒就是对于热 毒的一种清解作用,或者是对于与热毒有关的病证的一种治疗作用。这个清热解毒药在临床上它主要就用于 疮痈肿痛、痢疾、咽喉肿痛,还包括温热病,然后烧伤、烫伤, 还有癌症,如果出现了局部红肿疼痛的时候, 它也有类似于一些热毒的表现,它也是清热解毒药的主治范围。其中的疮痈肿痛,疮痈就是西医学上的化脓 性感染,由细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长在体表的就称为外痈,长在体内的就以它发生的部位,比如说在肺的 就叫肺痈,在肝的叫肝痈,在肠的叫肠痈。在体表也可以根据部位比如说长在乳上的称为乳痈等等,这是清 热解毒药的最普遍的主治证。一般的讲,任何一个清热解毒药它都可以主治热毒疮痈,疮痈它形成的原因就 是热毒炽盛而局部红肿疼痛,所以需要清热解毒。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一些清热解毒药,比如说发散风热药当 中的牛蒡子、菊花、升麻。清热泻火药当中的栀子,或者夏枯草也有一点这方面的作用。清热燥湿药它本身 就是清热解毒药,所以基本上每一味清热燥湿药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所以那样的一些药物它都可以用于疮 痈肿痛,不管是内痈,或者外痈,都可以配伍使用。我们后面要学的这些清热解毒药,原则上它都可以主治 疮痈肿痛,只是有的药比较重要,对疮痈肿痛的消散的效果更加明显,临床用得多。有一些相对效果要次一 些,但并不能说它不能主治。所以我们今后在学清热解毒药的主治的部分有的当然就没有涉及,没有写明疮 痈肿痛的,原则上都可以使用。不能用于疮痈肿痛的清热解毒药是非常罕见的,可能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规 律,也是我们学好这一类药物的主治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另外这个痢疾,刚才讲过了,它从热毒这 个角度来讲呢,它可能称为热毒痢疾;从湿热那个角度可以称为湿热痢疾。所以前面清热燥湿药它立足于清 热燥湿,所以它也有主治痢疾。我们这里清热解毒药这一节里面也有一部分它是立足于热毒这个角度,也可 以用于热毒的痢疾。所以痢疾可以分这两个不同的地方。另外呢,就是咽喉肿痛,咽喉肿痛呢,咽喉是肺胃 的门户, 它引起肿痛的原因, 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个是肺胃的热毒炽盛, 尤其是胃, 胃经的热毒炽盛。 那么这个红肿疼痛呢都比较明显,有的可能肿痛还影响吞咽、呼吸,甚至也会溃烂流脓的情况都有,这个是 热毒的咽喉肿痛。另外是风热犯肺,门户不利,也可能郁结于咽喉,就需要疏风热来利咽喉,当然重的也可 以加清热解毒利咽的药物。另外就是阴虚火旺,虚火上炎。足少阴肾经也是循咽喉的,所以这个阴虚火旺亦 可导致咽喉的肿痛。那么严重的呢,在滋阴降火的同时加一点清热解毒药也可以。所以一般的咽喉肿痛当然 重点是热毒引起的, 主要用清热解毒药。 其他原因, 风热, 或者阴虚火旺引起的, 可以作为一个辅助的药物。 另外这个温热病,在现在的温病学当中,没有明确的提出它属于热毒的病证,没有明确的提出。但是基于当 代的临床实际,可能在温热病的始终,从卫分阶段一直到后期,可能每一个临床医生都要注意清热解毒药的 配伍使用。比如说温热病的气分热盛,可能很少有人单独再开一个白虎汤,肯定要加上一些重要的清热解毒 的药物,能够明显的增强临床的疗效。包括在卫分阶段,也不仅仅是疏散风热,那也要注意清热解毒药的应 用,包括在营血分阶段,也是属于清热解毒药可以贯穿的这个温热病治疗的始终。所以我们从中药学的角度 来讲,这个温热病是清热解毒药的一个适应的病证之一。虽然在温病学上现在还没有相应的内容,但是我们 就是从符合实际情况这个角度把它提出来的,应该是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也是有道理的。另外毒蛇咬伤,毒 虫咬伤,或者肿瘤,或者水火烫伤,那么表现出来局部都有红肿疼痛,都类似于热毒引起的肿痛,所以它也 是可以用。这个清热解毒药的主治就是 99 页的倒数第 3 行开始的一些内容。那么这个清热解毒药又是清热 药这一章里面,五节里面药物最多的,味数最多的。为了大家便于学习和记忆,我们就把它(们)分为几个 组,其中一个组就是主要用于治疗温热病的清热解毒药。那么这样的药物呢,在温热病当中,相对的应用比 13 较普遍,而且很多可以应用于温热病的各个阶段,卫气营血的阶段都可以使用。但是这种分类呢,正如前面 我们曾经多次提到的, 是相对的。 它在治疗温热病的同时, 这一类的药物它也是治疗疮痈肿痛的重要的药物, 它都可以用于不管内痈外痈,所以不要忽略这方面的主治。不能够把它认为主要用于温热病,它就不能治疗 疮痈。疮痈是清热解毒药最普遍的适应证,这一点不能忘掉。 第二类呢,就是主要用于疮痈肿痛的清热解毒药。既然所有的清热解毒药都能够治疗疮痈肿痛,为什么 在这里面要分出一个组来,主要用于疮痈肿痛呢?因为是这一类的清热解毒药对其他的热毒病证不常用,或 者说不是它的主要的主治内容,尤其是在传统的应用当中。当然这一类的药物现在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 除了疮痈肿痛,比如说有的也可以用于治疗温热病,或者其他的一些热证都可以,就是说相对而言这一类的 药,它治疗疮痈为最主要的应用范围,所以我们归纳这样一类。另外主要用于治疗热毒痢疾的清热解毒药, 那么这一类药呢,是指热毒痢疾为主要,可能治疗疮痈肿痛的相对次要一些,有的比较少用。还有呢,就是 治疗热毒咽喉肿痛的清热解毒药,它和治疗痢疾的相类似,主要是用于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有的可能对疮 痈也不很常用。所以后面的两类药物它是可以用于疮痈的,只是用得不多而已。我们就分成这样四组,就不 再分什么烧烫伤的、虫蛇咬伤的、癌肿的,因为那些也是一般的清热解毒药都可以使用,而且它主要是其中 的一部分,要表现出热毒病证的时候,证候的时候,那么再选择使用。所以说这个是清热解毒药主要的功效 和它的主治。 另外这个清热解毒药往往还兼有其他的清热作用,比如说有的能够清热泻火,有的能够清热凉血,这个 是比较多的,所以还要注意它们兼有的其他的清热作用。它又有相应的主治证,能够清热泻火的它能够治疗 温热病的气分热证或一些脏腑杂病的一些脏腑热证。能够清热凉血的,那么后面我们还要讲清热凉血药,它 可以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也有可以用于杂病当中的血热妄行的一些出血证,所以注意它们这方面的兼有功 效。至于说清热解毒药的性味,药性不是偏都寒凉,这个都是统一的,规律性很强的。药味,对清热解毒药 历来它们的药味的确定常常很重视它们的真实滋味,所以在文献当中和现代的一些中药当中,常常把清热解 毒药就分为甘寒类的和苦寒类的。这里说的甘寒、苦寒主要是以真实滋味来区别的。所谓的苦寒类的清热解 毒药可能本身它们的滋味就是苦或比较苦。那么甘寒类的呢,这类的清热解毒药可能它们的苦味不明显,或 者根本没有苦味。这样子分了以后呢,对临床还是有一定的价值,至少可以给临床医生提示这些药物的真实 滋味,我们在选药的时候,比如说一般治疗热毒证,很多热毒证有的都比较重,所以有的清热解毒药的用量 都比较大。那么这个甘寒的清热解毒药我们用量就可以大一些,有的可能比如说用到二、三十克,或者更大 的剂量的都有人使用。那么这类的药不容易伤胃,也容易服用,不良反应比较小一些,安全性比较高,所以 患者也容易接受。那么苦寒类的呢?可能容易伤胃,容易伤阳,可能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我们用量就不 能盲目的用得太大,它也是有一定的意义。所以这个清热解毒药当中的甘味很多都是真实滋味,不是象前面 的清热泻火,因为它能生津,这样的一些因素,所以这个是需要注意的。这一类当中不少的药我们在学的过 程当中都会发现,发现它有甘味。比如第一味药金银花,后面还有很多的比如蒲公英这一类的,其实都是真 实滋味,它们苦味不明显。这是关于药味的问题。 清热解毒药的归经从理论上来讲,它与心经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治疗疮痈,因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心经的热毒,那么是治疗疮痈的一个很重要的病因。但是在确定归经的时候呢,往往这是作为一个基本的确 定归经的一个因素,常常要根据疮痈的部位。比如说内痈,有的药长于治疗肺痈,那明明它就是治疗的肺上 面的疮痈的,你不能认为它只归心经,所以这个时候就有双重标准。在考虑这个普遍性与心有关的基础上, 还考虑到它实际治的疮痈主要在哪一个脏腑,哪一个经络,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到具体的疮痈的部位来确 定归经。那么治疗温热病的清热解毒药呢,可能主要是也是看它作用的哪一个阶段。比如气分阶段以肺胃为 主,那么在营血阶段以心肝为主,所以有一定的差异性。治疗痢疾的当然是归大肠,肯定归大肠。能够治疗 咽喉肿痛的清热解毒药呢肺与胃,因为咽喉是肺胃的门户,也是前面讲的。所以这个归经要看它们具体偏重 于哪一个方面,重点再确定哪一个方面相应的归经。 另外这一类的药的配伍的原则,那也是根据不同的病证,比如说长于治疗温热病的,那么在卫分阶段配 伍的是发散风热的药,在气分阶段常常配伍清热泻火药,在营血阶段常常配伍清热凉血药,对于温热病。对 于疮痈来讲,在《内经》当中认为:疮痈是因为热毒引起的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疡肿。其实在热毒炽14 盛的同时还有瘀血阻滞,所以才有局部的红肿,红肿以后才可以出现脓血。所以这个往往在选用清热解毒药 来治疗疮痈的时候,适当的加一点活血化瘀的药,有利于消肿止痛。当然不是主要,但是配伍很普遍的一类 药物。所以治疗疮痈常常配伍活血化瘀的药物来消肿止痛。那么治疗痢疾,刚才清热燥湿在前面讲了,可以 配伍一点行气或者活血的(药物) ,有利于里急后重和便下脓血这个症状的缓解。对于咽喉肿痛,那配伍清 热泻火,尤其是配伍清泻肺胃热邪的清热泻火的药物。如果是外感风热的,还可以配伍疏散风热的药。阴虚 火旺的,可以配伍滋阴降火的药,这样子也是充实前面这一章概述当中配伍比较过于简单,而且普遍性又不 是很强,规律性不是很强这样一个不足的地方,我们在这里也作一些简单的补充,可以把它结合起来。 下面我们就介绍第一组,主要用于温热病的清热解毒药。第一味呢就是 100 页的金银花,金银花是一个 忍冬科的木质藤本。这个叶它可以说是常绿的,不是它的叶不掉,是轮流掉,冬天它也有绿色的叶。所以这 个植物有的也把它叫做忍冬,比较(能)忍耐冬天的寒冷的气候。那么相应来说,忍冬的花就叫忍冬花,所 以这个金银花又叫做忍冬花,这是它的一个名称。另外这个金银花开花的时候每个叶的腋间,就是肉旁一个 晚上那个夜间的夜,是两朵花并在一起的,所以有的书上把金银花就叫双花,因为它同时两朵花并在一起。 双花并不是两种花,是它开花的时候两朵花并在一起。另外这个花,金银花在花蕾的时候黄色比较明显,开 放一两天的时候就是白色,但是古代有的文献说先是白的,开了两三天以后才是黄的,说法不一样。那是根 据这个图可能是刚刚相反,所以这个金就是黄的,银是白的,在开花的藤上黄白相间,好象金银二色都有, 所以把它叫做金银花。这个金银呢当然是很重要的,前人是财宝的象征,所以有的也把它叫做二宝花,有不 同的名称,但是最多的就是金银花,或者忍冬花。因为这种植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酸灼伤喉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