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二线城市工作生活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查看: 112|回复: 5
经历了一线城市搬到二线又搬到三线城市的生活体会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毕业十几年,刚开始在北京工作6年多,对于北京的生活很不喜欢,人太多,压力大,但是机会确实多。可以说北京锻炼了我的能力,在北京结婚也有了孩子。偶然机会搬到某二线城市,开始全新生活,但我发现这里工作压力虽然没那么大了,空气比北京差好多,收入还算不错,在这里又生一个孩子。又纠结两三年搬到了空气更好的三线海滨城市,从此开始了全新生活。
  我是经历了从一线到二线再到三线城市的生活,我的体会就是失去了一些赚钱机会,得到了更多的时间与快乐,压力越来越小,生活越来越丰富,现在来看选择是正确的。
  毕竟人生是一场体验,不过几十年,长度有限,但我们可以丰富其厚度,与其纠结,不如洒脱,与其在一个轨道上过着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不如多给自己一些选择,适时换种活法。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我想做的是怎样才能从十线县城搬到大城市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我想做的是怎样才能从十线县城搬到大城市
  -----------------------------
  每个人追求的东西都不一样,这个没有对错之分,自己过得舒服就好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经常看到的就是,很多人拼尽一生为的就是一个高级病房。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小县城一般生活工作节奏慢、物价也低,适合居住。
  前提是没有子女需要高质量的学校、没有大病需要急治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月入4000,在深圳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原标题:月入4000,在深圳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月薪4000,Ta是这样生活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深圳月入4000到底是怎样的生活1啊怪午餐会走一公里的路去附近的村子里的小店吃因为那里东西便宜份量又多不像外卖既贵量也很少2啊怪每天上下班都要挤地铁但不是每一趟都能挤上去在茫茫人海中,总有个傻X把你挤下去为了不迟到,常常都提前一个小时就起床了3每次去超市只买打折的生活日用品或者是在电商打折季时买下屯着已经很久没用过当季新款了因为Ta说省一块,是一块4跟朋友出去聚餐稍微高档一点的地方就要犹豫去不去人均100元的消费基本上能推就推一般都在路边摊或小门店解决还尽量不选择大荤5一个月也不会去吃一顿夜宵不管是小龙虾还是烧烤虽然深圳的美食那么多但是一去一张毛爷爷就没了,Ta舍不得6买衣服不是先试而是先看标签价格打折店淘旧款和网购折扣同款是Ta买衣服的长期省钱方式7每次逛淘宝时看到喜欢的东西都是先放在购物车里等节日优惠或者降价了才会购买买之前还会去抢优惠券8买手机会优先考虑分期也不会选择太贵的一个iPhone要一个半月的工资买个国产手机就好了9想去看电影时都会先在网上看哪里有便宜的电影票因为这样看完走出来才值回票价10很少去那些奢侈品名店因为Ta知道现在的经济能力消费不起11平时放假很少走出深圳去别的城市玩因为Ta说就连这个城市还有很多景点没去过干嘛要花钱出深圳外玩周末逛逛版画村,也是极好的12最近是什么蔬菜便宜什么菜贵到要上天哪个菜市场买菜最划算哪个超市的打折力度大啊怪全都一清二楚13从来不关心深圳的房价究竟涨得多快因为Ta知道自己根本就买不起而且总有一天会离开这里14基本上没啥业余爱好想健身就公园里面跑跑步健身房办张卡实在太贵想增肌就网上下个视频练练肌肉也舍不得报班找专人指导15发工资了也不敢豪爽吃一次因为一大半都要拿去还信用卡16最怕收到红色炸弹一个红包出去至少两百没了又要吃好久的土关键是,猴年马月到了Ta还是单身17只能住在嘈杂偏僻终日晒不到阳光的廉价出租屋里因为好点的随便就八九百,租不起18朋友圈看到朋友在晒旅游美食照片的双眼都会自动屏蔽不看也不想除了以上之外,每个月还要支付:房租、水电费、网费、话费……可是即便如此Ta还是会依然每天努力工作万一有一天成了"土豪"呢有句话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撞鬼了呢?"在深圳有很多这样的小人物拿着仅够生存的工资拮据的过日子句句戳心有木有!说到底就是穷啊!可是即便如此,为什么这么苦还留在深圳呢?其实理由也挺简单!刚开始出来实习时,没找到工作,没钱交租房东阿姨让我先欠着。而且还时不时地串门,教TA讲粤语,从那之后就学会说粤语了。还有一次,刚出地铁口就下雨,没带伞。这时候旁边的美女问是不是去某某地,我可以顺路送送你。这是Ta的真实故事也是很多人的故事也许目前工作不顺利也许目前房子买不起也许目前得不到爱情但是深圳总有很多感动的瞬间太多让你念念不忘的人情味让你从心底眷念不舍让你选择留在深圳那么问题来了你叫什么?来深圳多久了?最喜欢这座城市的什么?来源:深圳全接触我是粉丝福利分割线长按二维码领取优步6折优惠券!
猛戳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本文来源:网易新媒体(凡闻-深圳百事通)
责任编辑:在三、四线城市生活是种怎样的体验?
最近刚好回家了,深有体会。
我高中谈恋爱根本不敢在室外约会,随便走在街上肯定会碰到我爸妈熟人。
有的人从小学起就是校友,从没同班过却一直当校友到高中,加上学校少,你在街上碰到的同龄人哪怕你不知道名字,你也绝对眼熟。
考上公务员简直不得了。
考上211,985爸妈可以吹一辈子了。班上考上一本的一般是前十,重本的就前五,大多数是二本院校。
有很多初中同学毕业后回去读师专,卫校或者技校。
跟女生出去喝茶吃东西经常听到隔壁桌在八卦你认识的人的消息。
除开特殊岗位,要值班或者有午班那种,其他都会回家吃饭。
各种单位都会有自己的单位房而且和办公楼非常近。我爸办公室窗口可以直接看到我卧室的窗口,他自己选的,为了监督我寒暑假做作业。
没有特别多的娱乐活动,每次回家我就深深感觉十分无聊,只能唱歌,看电影,吃饭,吃夜宵。再强一点就去烧烤,踏青。
出了公路都是山,周围有很多小景点,农家乐。还有森林公园。
我家这边唯一的河是屈原跳河的那个江,你们猜在哪。
有些特产出了这块地方就没有了。
五年前的房子都是单位房为主,不超过六层。现在有很多楼盘拔地而起了。
没有什么企业,只有一个工业园,大家的就业方式都是事业单位,要不就是个体户,再次一点就是给别人打工。工资一般是两三千。
小区里百分之八十的人我都认识。一起长大的同龄孩子更不用说了,全认识。
从老城到新城的距离是步行半小时。步行可以去很多你想去的地方,超过半小时才考虑坐公交,赶时间才打的。
永远不会堵车。
同学聚会永远不怕找不到人。你存在感强一点的,初中高中基本年级上都会认识你。
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在步行半小时范围内,算远的。
饭后散步是很多家庭的日常,因为防洪堤建设的很好很适合跑步散步遛狗。
养宠物的人不多,常见的都是看家的大狗。
大人们用手机的牌子很极端,要么就是苹果,要么就是OPPO...
我上大一那年开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影院,以前的电影院已经变成剧院放的都是艳舞表演...
前年终于开了麦当劳,伴随着很多麦肯姆、肯的鸡...今年开了魅族的专卖店。
小学会有家长把孩子放老师家里养,初中班上只有一两个寄宿生,高中百分之四十的寄宿生。通常都是乡下来的,都是成绩拔尖才能考上县城的高中,都很勤奋且学霸。
要去坐高铁得开四十分钟的车,火车更远。
有一路公交车是循环线,大概四十分钟能把我们这东南西北跑遍。
租房的人少,如果不是乡下来这边打工的,基本都有自己的房子。
所有能喝茶吃东西聊天的店子我已经去遍了。
出门不化妆都无压力。很少碰到浓妆艳抹的,基本素颜,要不就只有纹眉跟口红的。
我基本不在家里逛街买衣服,这边都是美邦,以纯这种,要不就再成熟一点给我妈穿的,要不就都是耐克阿迪这种。
我初高中穿的都是美邦跟以纯...
我一约炮的朋友,当小学老师,今年就约了两个,说在家不敢约,不然真的会变成“我出门买包烟都能看到七个操过你的人!”
这边抽烟的次一点就白沙烟,不然就是芙蓉王。
各种亲戚都住很近,我大伯家跟我家就隔条马路。互相串门还有过年的时候非常方便。
大人们周末的娱乐活动是唱歌,打牌,钓鱼。
广场舞是必不可少的,不过我们家这有几个大广场跟公园,基本没有在小区跳的。我闲来无事也会跟朋友去跟着阿姨们跳...
那次在广场上看到一群练街舞的男孩子,好帅好帅啊过去凑热闹看,结果都是熟人。
去驾校学车只要同龄人一定是认识的,我还碰到过我老师。
没有城市英雄这种游戏厅让我觉得很空虚。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上海专场日:泰禾红桥至少减18万
苏州专场日:绿地苏州ONE 立减1万
今日搜狐热点在中国三四线城市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的图书馆
在中国三四线城市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来北京6个秋冬,虽然极其痛恨节假日赶火车这件事,但每次也拒绝不了回三四线城市的老家。如我一般的你们,也一定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那里,曾经义无返顾得离开,又在每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怀念。1、关于工作没什么大企业,就业方式要么是事业单位,要么是个体户。普遍认可的3个像样的工作:医生、教师、公务员。工资高低没关系,关键要有编制。找工作基本靠父母关系,或者应该说,找工作、上医院、买家具,做什么事都能托上点关系。走在街上的年轻人大多是20岁以下,因为20-30岁间的人都跑去一二线城市读书/工作了。读书时算得上精英的,最后都没回来。2、关于朋友随便走在街上就会碰到熟人。逛街碰到高中同学,看电影偶遇初中同学,去个健身房可能教练刚好是你的小学同学。去驾校学个车,只要同龄或相差1-2岁,就一定是认识的同学或校友。3、关于出行上下班通勤20分钟都算远,虽然私家车最近几年疯长,但电动车依然出行最方便。近到中午可以回家吃午饭,夏天还可以午睡一番。有违章停车一说,但很少有收费停车。打车起步价8块以内,从城东到城西不超过30块,滴滴之类的打车软件起步,但车略少。4、关于吃住五年前的房子都是单位房为主,不超过六层,最近几年才多了各种商业住宅。稍微花点钱装修下房子,就装成金碧辉煌了。全城最好的大楼不是市政府就是法院。自从开了麦当劳,伴随着也开了很多麦肯鸡、肯得鸭。餐饮店家不仅支持各种电子支付和手机订餐,还开起了公众号。5、关于婚姻/休闲不到30岁就已相遍全城适龄青年。晚上10点钟睡觉就觉得好迟了。很少有展会类的活动,可以和你扯宋东野的少了,阳春白雪基本没有。。。。这里的生活常常被描述为“一眼就望到头 ”,是啊,如果你问每一个一二线城市的人对未来的规划,有人要创业,有人要考证,有人计划盘个店,有人想读在职研。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跪着也要留在北上广深。二三十岁的我们总说青春回不去了,同样回不去的还有那个走过童年与青少年时期的小城市。但就是那个城市独有的气质,在你年轻的时候悄无声息地浸润你,影响你并且改变了你。从北上广深撤退后,年轻人会给二三线城市带来什么1“洄游青年”们来了镜头回放一下:2014年春节的一个网帖引发了无数青年的关注和讨论。这个网帖来自著名网络论坛“知乎”上用户“王远成”的一篇文章—《背井离乡,为何仍要打拼北上广》。“王远成”曾是“沪漂”,在上海的一家网络公司做产品经理。他的家乡是“一座三线城市”,其个人注册资料显示为乌鲁木齐。2008年,王远成“从西安一所民办大专毕业,揣着2000块钱来到上海”,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了5年。因母亲患病返回家乡,在家人的关系帮助下来到机关工作,即将得到事业编制。不过王远成始终念念不忘上海。他把在上海的经历看作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发誓一定会重返上海。王远成的回答引发了大量“点赞”,也引来了微博和各大新闻网站的转发转载。大多数知乎用户称赞他的态度,这家面对受过高等教育青年的知识性问答网站的用户,大都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工作。王远成的经历也是千百万当代返乡青年的经历。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二三线城市获得了较快发展,招商引才的政策越来越有吸引力;与此同时,一线城市房价的一再飙升彻底浇灭了外来青年定居的梦想,相比几年前很多“蚁族”仍然幻想有朝一日能融入北上广,现在的他们显然更加理性务实。在二三线城市的“牵引”和一线城市的“挤出”这两方面的综合作用下,部分青年开始选择回流返乡。我们把这样的返乡青年称之为“洄游青年”。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因为他们像洄游鱼群一样,在另外一个环境中经历成长的特定阶段后,选择“洄游”到家乡或二三线城市继续生活工作。我们借用生物学上的“洄游”现象来描述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镇返乡青年的迁移性成长经历。他们与城市新移民、海归群体等类似,都具有流动性的特点,与中国城镇化进程密不可分;但同时,他们自身又表现出许多独特之处,这也恰恰折射了城镇化进程对于特定类别青年人的差异化影响。  2他们的空间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青年返乡特别是带着技能知识和管理理论知识的青年返乡,给当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是本地人,从外面回到这个熟人社会,便于也易于融入家乡和运用家乡资源,使得他们对家乡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文化习俗和城镇化建设产生了诸多深远影响。毕业于北京某211高校戏剧戏曲文学专业的耿小珂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女青年。当年高分考进北京。她写过剧本,写过广告文案,做过总裁秘书,也做过策展人,走遍北京、杭州、深圳……沉浮四五年之后,2012年她重新回到家乡长春。“我的动机很简单,就是不想再租房了。”她曾为了有个安稳的落脚地,给二房东一口气交了一年的房租。不多久却被房东找上门来,说二房东很长时间没露面没交房租,她也必须搬出去。她一个人大晚上拉着行李箱走在北京的街上,哭了一路。耿小珂回到家乡之后,做了时尚杂志编辑。“我在北京没有机会。我曾经向两家杂志社投过简历。我把简历送到杂志社前台的时候,他们在用鼻孔看你。但是在家乡我就有机会。这种自我实现感,北京给不了我。”孙酿也是文艺青年,他在上海大学读社会学专业时,却想考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第一次跨考失败之后他来到了北京,在北大西门和3个同学合租在一起。但是第二次考研失败之后,他决定回老家宁波。“人生还有其他太多太多的东西要承担。”回家后,他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当地某国企公开招聘的一个文职岗位,实现了自己的“20分钟就能上班”的梦想。同样的故事在我们的调查中频频出现。在我们调研的“瑷珲-腾冲线”的22个县、几百份问卷、上千个样本中,我们发现,数据显示虽然22个县市经济水平不同,人均收入不同,但这些从外面回到家乡的青年的平均收入都高于当地人均水平。当全国中小城市青年的月平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时,清河县洄游青年开创的品牌羊绒企业的人均月工资达到了4500元以上。羊绒产业还带动了当地的物流业和服务包装等产业,这些产业作为羊绒产业的附属产业,对于促进当地青年工资的增长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在外发展的经历开拓了洄游青年们的眼界。他们不管是进入政府、企事业单位还是自己创业,“试错”的成本都更小,更容易获得成功和满足。生活成本较低,收入较高,是洄游青年们的幸福感普遍比同龄人更高、政治倾向更为温和的重要原因。更为重要的是,洄游青年通过改变职业和居住环境,推动着就地城镇化的步伐。在这个返乡城镇化的过程中,促进了城乡文化交流与融合,将前沿的知识、技能与思想观念带回家乡。小肖是河北省张北县人,2010年毕业之际参加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未果后去北京求职,工作两年半,在亚马逊工作。2013年,他回到张北县,现就职于某事业单位办公室,负责宣传工作。在北京亚马逊时,小肖每天要处理几万文字,这样的工作强度让他练就了一手漂亮的打字技能。而新闻剪辑、整理归类的工作,也为小肖现在所做的宣传工作积累了素材和经验。虽然离开了京城,但北京在小肖身上留下的印记至今依然存在。小肖说:“每个人都不一样,工作是一方面,但是工作是用来养家糊口的,一个人有没有成就还是得看这个人业余时间在干什么。”田旺福是湖南怀化人,2010年从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后,在北京国贸附近的一家设计公司工作了两年半。“一个礼拜只休息一天,每天从早上9点忙到晚上11点,也就中午休息一个小时。” 田旺福说。没日没夜地干了两年,他的工资从最初的2500元涨到了税后8000元。为了上班方便,最初他租住在大望路附近,每天花半个小时骑自行车往返。为了省钱,他们7个人合租挤在一套三居室里,客厅、厨房、卫生间都被分成隔断。他住的是厨房,月租950元。厨房没法上锁,没有自己的空间,但考虑到自己的收入,他只能忍了。不久,他的女朋友从湖南来到北京与他一同打拼,他也开始考虑成家的事情。但北京居高不下的房价令他望而却步:“北京的房子,我们想都不敢想啊!”他说,“北京已经留不下了。”2013年7月,他决定回家。“在北京的经历肯定不是弯路,人脉、见识、思路都丰富了很多。”他说,“有些设计如果不是在北京见过, 可能一辈子也想不到吧。”从北京回来后,田旺福先在怀化当地的一家设计公司工作了半年,深入了解了家乡的市场需求。今年6月,他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正式开张了。如今,他的工作室每月平均营业额超过50万元,他希望把事业做大以后,能把几个还在外地的朋友拉回来一起干:“家乡现在还是比较落后,设计上不是很有品味,很多客户只肯花材料钱,根本没有为设计付费的观念;很多我需要的材料买不到,想实现的设计效果也达不到。”“但是有差距就有发展的空间,小地方的市场正在慢慢成长,这里机会很大。”他这样说。3地理的横向流动,阶层的纵向流动洄游青年的返乡,也让我们对整个中国社会流动这一重大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近年来社会普遍认为“知识乏力”、社会的纵向流动变慢甚至出现停滞与断裂。但在洄游青年身上我们却发现“知识改变命运”的规律仍有较为明显的表现,“知识”与“流动”的结合依然较为密切,以学历为代表的文化资本在青年的阶层晋升过程中还在发挥作用。青年外出求学打工,提升了自身的知识水平,较高的教育资本和外出打工经历使他们可以获得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并达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实现。调查发现,洄游青年父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而他们自身中的绝大部分返乡后成了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国家党政机关管理者、办事人员等,明显提升了家庭职业阶层。从“蚁族”群体研究开始,知识是否贬值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在大城市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蚁族”青年并没有获得社会地位的提升和经济收入的增加,多数“蚁族”并没有享受所在大城市发展的成果。而在以“瑷珲-腾冲线”为代表的中间地带二三线城市调研后我们发现,知识的价值不仅仅受知识储备量、储备方向的影响,也受到空间地理位置的影响,知识的价值和力量更体现在知识的使用价值上,知识的价值大小要看匹配度,知识存量和增量是否适应了当地当时的实际需要,在适应地区知识就是力量,在不适应或者不匹配地区知识出现了贬值。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社会运动,阿拉伯国家骚乱、英国骚乱和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等,知识青年群体均构成了运动的先锋和主力,他们围绕着“体面工作、尊严生活”,跨越国界、跨越地域、跨越阶级、跨越信仰,利用新媒体,互相沟通消息,宣泄价值主张。由知识青年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反抗,给每个国家的社会稳定都带来了巨大挑战。但我们发现,中国的社会现状虽同发生社会动荡的中东乃至欧美一些国家极为相似,但整体上仍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与政治体制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相关,还与中国庞大的地理规模及频繁的人口流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看,正是中国相对畅通的“横向”人口流动,缓解了日趋固化的“纵向”阶层流动所带来的社会风险,有效减缓了纵向流动变慢对社会结构和政治稳定的冲击。“蚁族”等大城市中的知识青年群体在“北、上、广”阶层跃升受阻后,可以横向流动到二三线城市继续开展二次奋斗的尝试,而中小城市作为知识的相对“洼地”,为青年提供了向上流动的空间和希望,避免了“相对剥夺感”的累积,消解了部分反社会情绪的极化。大城市像一个巨大的抽水机,不仅将二三线城市和乡村的劳动力“吸”到大城市,也把关系到基层未来的年青一代精英们“抽”到了大城市。但是,随着一批知识青年的“倒流”,中国乡村和二三线城市的未来有了更多的可能。2013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二三线城市将是中国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突破口,会带动中国经济重心下移,使中国广大基层地区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二三线城市的这批洄游知识青年正是国家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撑力量,他们能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助推二三线城市地区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对未来的他们,我们怀有更大的期待。来源:南风窗
馆藏&3591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线城市开什么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