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是我国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包括哪些.这是乐乐家里的年画,你能描绘出画面里的场景吗?

  【摘 要】民间年画是我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各地民间艺术造型、色彩和风俗习惯的图像资料。民间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民间年画的艺术特色与影响
  【摘 要】民间年画是我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各地民间艺术造型、色彩和风俗习惯的图像资料。民间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俗称“喜画”。以前的人们喜欢在室内贴年画,门上贴门神,装饰美化我们的环境,用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年画流行广泛,通俗普及,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民间老艺人用他们炉火纯青的技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十分优美的绘画作品,不仅丰富了我们的风土礼俗,而且对美术表现领域有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年画堪称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6430559.htm  【关键词】民间年画;艺术造型;表现形式;民俗特征   1 民间年画的起源   民间年画也叫“画片”、“喜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因为是一年一换,有的人家张贴供一年欣赏,因此叫年画。民间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说始于唐朝,一次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梦里听到野鬼哭泣的声音,以致夜不成眠。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身穿铠甲,手执兵器站立在宫门两侧,果然宫中平安无事,唐太宗再也没有听到鬼哭泣的声音。他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很是过意不去,所以就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形象绘在宫门上,被人们称为门神(见图1-1)。可以说,年画起源于“门神”。到了宋朝,年画流传更为广泛,明末年间,日本人就曾在甘肃发现两种宋朝的年画,一幅就是《四美图》,另一幅就是《灶王爷和关圣帝君》,由此可见宋朝人物年画已具规模了。由于朱元璋提倡过年时贴年画、春联,年画在明朝时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年画的风格已经初具地域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题材偏好,用色习惯,因此年画就这样慢慢的流传下来。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板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之芳容》。   民间年画的地域性强,最为著名的有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还有四川绵竹朱仙镇被人们称为“年画四大家”。地域性不同年画的绘画风格、题材也不同。苏州桃花坞的年画主要是门神画,它拥有最全的门神,题材多采用民间神话故事传说、人物故事、民间戏剧、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等,用象征、隐寓、夸张的手法,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天津杨柳青的年画内容多取材于胖娃娃、传统戏曲、歌剧、美女、小孩等,它具有色鲜艳、亮丽,内容丰富多样,笔法精细,气氛祥和喜庆、故事性强,画上题词有趣富有寓意等特色。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方法简单方便,工艺精细,色彩喜庆,内容丰富多样有趣。它所涉及到的题材很是广泛,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主要有:用来祈福迎祥的福画,消难避灾的转运画;美女、娃娃形式的人物画、山水花鸟的花鸟画等等。朱仙镇的年画多采用红、黄、青三原色,颜色单纯亮丽很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习惯。民间年画的题材大都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因此,群众基础广泛,深受人们喜爱。   2 民间年画独特的艺术造型与色彩体系   2.1对民间年画的艺术造型的浅析   民间年画在构图方面讲究饱满、均衡、匀称,线条上讲究工整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在人物画方面多采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画面的寓意明显。就用年画《金玉满堂》(见图2-1)来简要说说年画的艺术造型的特点,在《金玉满堂》中,最显眼的是一个胖娃娃的形象,形体很夸张的被放大了,几乎占了整个画面,其中头、手是画师主要刻画的地方。胖娃娃所用线条简练、圆润流畅,有疏有密,节奏感强,娃娃脸胖乎乎的很是可爱,招人喜欢,寓意着人们对富足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有段画诀说得好,“年画要画好,需头大身子小。”说的就是人物画要招人喜欢,需要适当的对主要人物的头部、手部做些比例上的夸张,要让主要人物在画面中突出显眼,年画所采用的这种夸张、饱满的构图手法能更好地表达人们希 望能过上富足、健康、顺心顺意的幸福生活的朴素的审美理想。   年画的构图方式不仅出于人们美好心愿的需要,而且也是因为民间年画制作工艺的需要。民间年画的生产工序由刻板、印刷、套色等多个环节组成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联。一般来说,如果构图空白太多,线条之间距离过大,在印刷的时候,纸就很容易凹陷下去,使多余的颜色粘到画面上造成“塌版”现象,所以,年画在构图时就得考虑这些因素。   2.2对民间年画独特的色彩体系的浅析   民间年画所用的色彩鲜艳亮丽,擅于用大红大绿渲染现世的幸福与欢乐,喜欢用对比手法来表现,用色比较简单,喜欢用纯颜色,采用平图的手法,侧重表现中国传统民俗心理,如红色代表着喜庆吉祥的意思,黄色代表着皇家富贵的寓意,因此,年画中红色、黄色就是主角,占很大比重。单纯鲜亮的颜色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刺激,渲染一种朴素的、大众化的幸福祥和的气氛。民间年画对色彩的应用,源于人本能的色彩反应,而年画所处地域不同,对色彩的偏好也各不同。如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在色彩上擅用大红色、紫色、绿色等颜色,大红色能给人一种温暖、幸福、祥和、热闹的感觉;蓝色给人一种诚实理智、永恒、和平、善良的感觉;紫色给人一种优雅高贵、魅力的感觉;而绿色给人一种柔和、新鲜、青春的感觉。不同的颜色呈现出不同的意味,有着不同的含义。这种用色手法装饰性很强、生活气息很浓;天津杨柳青的年画用色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喜欢在人物脸部、手部等重要部位用金色晕染,这也许和天津一直作为朝廷重要的政治、军事要地有关,此地的达官贵人也成了年画的主要消费群体。所以说,用金色晕染也是为了符合当地的人们的对金钱、权势、社会地位的一种显现,地域性特色强;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重用原色,喜欢大红大绿单纯的颜色,给人一种纯洁朴实之感;四川绵竹朱仙镇年画用色鲜艳、亮丽、悦目,造型质朴简练,非常纯朴厚重。绘制年画的口诀中有一条“画画无正经,新鲜就中”,其中“画画无正经”体现了艺术的随意、不拘泥于形式的特点,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新鲜就中”说出了人们对鲜艳色彩的喜爱之情,对简单的小幸福的知足、感恩之情。   年画中所用的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例如表现吉祥、喜庆的事情的年画多用红色、黄色,因为红色、黄色能够传达给人一种吉祥、喜庆、富贵、高雅的感觉。所以说,年画的色彩的搭配得根据风俗、用途来调整。
  民间年画的色彩不仅与现代色彩学原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且还与其他国家绘画形式有相通之处。如日本浮世绘,它是日本的一种风俗画,在日本江户时代盛行,以当时市民的审美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主要描绘当时人们的一种生存状态,主要包括版画浮世绘和手绘浮世绘,用色单纯,采用平涂手法,绘制过程与民间年画类似。日本收藏了大量的中国民间年画的作品。可以说,日本浮世绘不同程度的吸收了中国民间年画的营养。   3 对民间年画民俗特性的浅析   民间年画同其他的民间艺术一样来源于民俗生活,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状态多层面的描绘,年画的产生存在与民众的基本生活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年画的种类题材很丰富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需求而存在的,其中与当地民众的风俗习惯相一致的年画更受老百姓的欢迎。年画的民俗特性可以用老鼠娶亲(见图3-1)来说明,全国各地的年画都有老鼠娶亲这类题材,不同地域、不同风俗,对老鼠娶亲的表现手法、用色习惯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将各地人们生活中的婚娶的场面运用到画面上,根据所处时代的特点,画面中会呈现出一定的时代特色和当地的民俗风情,赋予它一定的现实意义。不同的民俗功能的年画其题材也不相同。根据民俗场合的需要,年画一般划分为福画、喜画、寿画、市画、四大类,“福画”指新年时在家里所贴的表示祝福、祈福意味的年画。“喜画”指的是新婚嫁娶、家里添丁或是金榜题名时所贴得画。“寿画”是给人做寿时张贴的祈求人们长命百岁的画。“市画”指商家店铺开业时所贴的盼财运的画。所以说,民间年画是研究我国民俗生活的重要一环,是一部生动的全方位的研究历史的资料。   4 民间年画对克林姆特绘画的影响   民间年画造型独特,用色大胆、艳丽、栩栩如生,装饰意味强。年画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礼俗生活,还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对其他领域的绘画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特别是对装饰大师克林姆特有相当大的影响,克林姆特汲取各种艺术流派、民间美术、与东方美术的长处,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虽然没来过中国,但对我国的艺术,尤其是民间年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收集了许多我国民间年画的作品,反复欣赏推敲,在他的书房里就挂着很多年画,他对年画强烈的色彩尤其喜爱,他借鉴了年画中许多的图案和用色手法,他在用色上大多采用纯色平涂,色彩亮丽,喜欢用桃红、群青、明黄这些颜色,这些都是民间年画所擅用的颜色,还借鉴了中国的诸多元素,如荷花、凤凰、孔雀、京剧背景等(见图4-1)。克林姆特这种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和学习外来文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年画作为我国的瑰宝,更值得我们去更深入的探索,吸取更多的营养为我国的现代美术服务。   5 结语   由此可见,民间年画是我国绘画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不仅留给我们独特的艺术造型与色彩启迪,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各地民俗风情的一个平台,让我们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感、所想、所盼。同时它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传统、认识传统、了解传统的机会。我们要认真探索学习,努力汲取民间年画的艺术精华,借鉴并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更好的为现代艺术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新华.吉庆有余话年画[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史论集[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1991.   [3]史维安.四川民间年画及其艺术特色[M].贵阳:贵州美术出版社1987.   [4]葛加林.绵竹年画[J].西南航空,2007.   [5]马昌仪.吴地鼠婚俗信与艺术[J].载于民间文学论坛.1997年第4期.   [6] 朱林.绵竹的年画世家[J].文明,2006,(10).   [7] 赵少华.民间工艺[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1987年版.   [8] 谈洁.绵竹年画在乎乡村竹林间[J].商务旅行,2008,(11).   [9] 贺巧娟.浅述四川绵竹年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9).   [10] 王莉.中国民间艺术的审美文化意蕴[J].装饰,2003,(9).   [11] 廖晓伟,葛加林.绵竹年画:震不垮的田园风景[J].西南航空,2008,(12). [12]李新华著.齐鲁工艺史话[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13]刘魁立.学科建设与学会发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14]范小平.绵竹年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J].美术,2003,(03).   [15]张道一.造物的艺术论[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987.   [16]左汉中.中国吉祥图案大观[M].湖南出版社1998.   [17] 谢春.浅谈绵竹年画的装饰性[J].装饰,2008,(08).   [18]冯敏.中国木板年画的地域特色及其比较研究[J].郑州大学报2005.   [19]孙晓燕.朱仙镇年画的色彩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   [20]李志刚.民间木板年画的装饰性及美学意义[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导读:包含总结汇报、考试资料、人文社科、外语学习、专业文献、资格考试、行业论文、旅游景点、经管营销以及????????_??????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答:山东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浑厚粗犷、造型夸张,装饰*强,构图饱满,色彩鲜艳,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其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大门画、福字灯、四条屏、窗顶等。 杨家埠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明代就有“家家印年画,产户扎风筝”的盛况。明代年画绘刻工...
答:木版年画是我国的一个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从起源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凤翔木版年画是我国木版年画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始于唐宋时期,被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
答:年画 简介: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
答: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据东汉《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的“神年画荼”、“郁垒”升像。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 另一说:始于...
答:我本人就是杨柳青人。年画是先刻好了木板,再套印,再目色,就杨柳青年画来说,有一点特别有趣,年画是竖着贴在木板上上色的,一扇一扇的。据说,这样速度快,而且出来的效果特别好。还有一点,上色的毛笔有一半是硬的,这样画年画里的娃娃的红...
答:这个问题有些笼统,因为个人的喜好、信仰不同,年龄、阅历也不相同,因此所选择的图案也就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老年人比较喜欢长寿幸福,所以大多选择福禄寿喜财和子孙满堂的寓意图案,还有和合二仙等(和合二仙是两个仙童,一个手擎荷花,脚踏...
答:清末民初,内忧外患,年画的农村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传统年画逐渐式微。与此同时,在上海、天津等城市则兴起了新的题材样式的改良年画,新增有*抗列强侵略、提倡爱国、描绘新事物等内容。此时,西画的输入和商业的发展,又产生了一种将国画工...
答: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是着名的汉族民间木版年画之一,与苏州*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
答:美术主要研究什么%D%A[编辑本段]%D%A主要研究艺术概论、三大构成、中外艺术学、大众传播等 %D%A人们运用摄影、绘画和雕塑等造型手段表现过去的生活。观看这些作品中的任务和场景,我们往往能从有趣的细节和感人的*中印发丰富的想象。艺术作品...
答:【年画四大家】 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 四川绵竹年画、江苏*坞、天津杨柳青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苏州*坞 *坞木板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板年画。*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坞位于江苏苏州阊...
答:爷爷奶奶家的是老寿星,父母屋里的是合家欢!
答:【简介】 旧时中国民间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的习俗,年画是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过年前,家家户户在室内贴年画,门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因为一年更换所以称作"年画"。 漳州木版年画主要流传于漳州的芗城区和闽南、岭...
答:在中国所谓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画,它是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工艺,在现阶段年画作为一种特有的民间艺术已经登上艺术的殿堂,年代久远的年画已经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藏品。它的起源和春联一样,是和古代的桃符有关。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
答:传统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
答:中国历代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七夕乞巧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 十二月初八腊八节 冬至节 在中国所谓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画,它是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工艺,在现阶段年画作为一种特有的民间艺术已经登上艺术...
答:不知道,是一个词吧 感觉是一篇文章
答:年画(new year paintings)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我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
答: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坞和山东潍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 中国著名的四大“年画之乡”是:绵竹年画,苏州*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 各地...
答:门神是帮助人们守卫的.让*魔妖怪不能入门.而赛龙舟.是怀念《史记》的作者屈原的!
答:传统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
答:历史地看,木版年画的出现与雕版印刷密切相关。我国的雕版印刷兴于唐,盛于宋。最初主要应用于佛*经书插图的制作上。渐渐地,民间木版印制的纸马开始流行。《东京梦华录》与《武林旧事》都记载着当时的开封已有了专事销售此类版画的纸马铺。这...
答: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
答:首先,木版年画艺术的特*,来自于年俗的特定要求。为了满足殷实与丰足的年心理的需要,其特色则是画面的饱满和内容的红火。年画的画面基本不留空白,即使天空与地面也被各种形象充实与填满。画中所有人物大都面含笑意,这与年的禁忌——禁哭有关...
答:杨柳青年画是属于木版印绘制品。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是著名的汉族民间木版年画之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产地:天津市杨柳青镇 产生年代:明代崇祯年间 盛行时期: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 主要题材:仕*、娃娃...
答: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
答:我国著名的年画产地有:天津杨柳青、江苏*坞、山东潍坊、四川绵竹等 年画(new year paintings)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我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
答:[图片]四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四川绵竹年画,江苏*坞,天津杨柳青在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历史“新年四。” ▲*坞 *坞木板年画主要是南方的中国民间木板年画。*坞位于苏州市,江苏省的北部。 (*坞位于苏州市,江苏省的隔壁北门...
答: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在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另外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年画都受其影响。它用色讲究、色彩浑厚鲜艳、久不褪色、对比强烈、古拙粗犷、饱满紧凑、概括*强等特征。以传统技法构...
答:简单的说, 南方人注重吃年糕, 北方人注重吃饺子, 讲究的地方是因地而定了,而不是分南北方。祭祀 即祭祖,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这时我们会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国华人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
热门装修问答
热门装修问答理论研究正文
中国木版年画的价值及普查的意义
摘要:在我国灿如繁星的民间美术中,木版年画是最夺目的。它题材广博,手法多样,色彩斑斓,地域风格多彩多姿,其它任何民间美术都无法与之攀比;其人文蕴含之深厚,信息承载之密集,民族心理表现之鲜明与深切,更是别的民间美术难以企及的。虽然自上世纪初期,木版年画渐入式微,但它至今留下的遗存仍是农耕文明一宗骄人的财富。…
  在我国灿如繁星的民间美术中,木版年画是最夺目的。它题材广博,手法多样,色彩斑斓,地域风格多彩多姿,其它任何民间美术都无法与之攀比;其人文蕴含之深厚,信息承载之密集,民族心理表现之鲜明与深切,更是别的民间美术难以企及的。虽然自上世纪初期,木版年画渐入式微,但它至今留下的遗存仍是农耕文明一宗骄人的财富。为此,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将木版年画列入整个民间文化普查第一个专项,便是势所必然的了。  在论述木版年画的价值之前,首先要对木版年画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它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汉代驱邪的神荼和郁垒;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画这一画种才会真正地确立起来。它诞生于何时呢?  历史地看,木版年画的出现与雕版印刷密切相关。我国的雕版印刷兴于唐、盛于宋。最初主要应用于佛教经书插图的制作上。渐渐地,民间木版印制的纸马开始流行。《东京梦华录》与《武林旧事》都记载着当时的开封已有了专事销售此类版画的纸马铺。这表明至迟在宋代,逢到岁时,以木版印刷的神灵乞求平安的习俗即已出现。但是,更完备的张贴年画的风俗及其文化体系并未形成。也就是说,雕版印刷&从刻版到印刷的技术早已成熟,却一直耐心地等待着大规模的张贴年画的风俗姗姗到来。这一风俗的真正形成应是明末清初。尤其是康乾之盛世,使得这五彩缤纷的风习得以普及到九州广大的乡野。尽管,明确的&年画&一词最早出现于道光年间的《乡言解颐》一书,但张贴年画的风俗在康乾年间已是定不可移。一旦大众有了这样的民俗需要,具有巨大复制能力的木版印刷的年画便扬帆启程,并得以迅猛地发展。南北各个年画产地几乎是同时崛起,并齐头进入了辉煌期。就其本质而言,木版年画不是单纯的艺术。在民间的生活中,它更是一种风俗的需要,是年俗的方式与载体。浓厚的人文精神与年心理便注入其间,年画自然也就不是一般意义的绘画了。  人文的价值  在数千年漫长的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节律与大自然的四季同步,从春耕与夏种到秋收和冬藏。为此,一年中的节庆莫过于年。年是大自然与生活旧的一轮的终结,又是新一轮的开始。年的意义对于农耕时代的古人,比起工业社会的现代人要重要得多,也深切得多。岁月的转换在古人的生命中可以清晰地被感知到。每逢年的来临,心中油然生发的是对未知的新的一年幸福的企盼,以及对灾难与不幸的回避和拒绝。所以避邪与祈福是最基本的年心理。这年心理中避邪的部分,最初是被桃符、门神和爆竹表达出来的。在现代科学来到地球之前,人类与大自然的对话所凭借的是自己感悟和想象出来的神灵。由于灾难的威胁远比锦上添花的福分更为人们关切,所以首先进入年俗并成为一种雏形的木版年画的是作为神灵崇拜的纸马。已知宋代的纸马有&钟馗、财马、回头鹿马&等数种。这里边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有人认为宋代画家刘松年那幅失传的《新年接喜》、苏汉臣的《开泰图》和李嵩的《岁朝图》这些节令画就是一种准年画,而且有一种祈福的含意。其实这种在过年时拿出来挂一挂的吉祥瑞庆的图画在史籍中记载得很多。虽然它还不是木版印刷品,更不是广大民间过年时使用的风俗用品,但这表明祈福是普遍存在的年心理。等到这些祈福的愿望真正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  从民俗学角度去看,春节是中国人一种伟大的创造。出于对生活切实又强烈的热望,而把年看作步入未来的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生活的起点。一方面,着力地去用比平常生活丰盛得多的新衣和美食,使生活接近于理想,把现实理想化;另一方面,又大事铺张地以吉瑞的福字、喜庆的楹联和画满心中向往的图像的年画,把理想布满身边,把理想现实化。再加上灯笼、祭祖、祭灶、年夜饭、鞭炮、空竹、糖瓜、吊钱、窗花、迎财神、拜年、压岁钱等等这些过年专有的风俗性的事物与事项,将岁时营造成一个极特殊的、美好的、虚拟却又可以触摸的时间与空间。这是一些被强化和夸张了的日子,一种用理想的色彩搅拌起来的缤纷的生活,也是农耕时代的中国人创造的年文化。而在这独特的文化中,年画唱主角。  面对年画,人们可以直观地看自己心中的想象。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家庭安乐、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仕途得意、生意兴隆、人际和睦、天下太平、老人长寿、小儿无疾、诸事吉顺、出行平安等等,都在年画上。其中金钱的形象是民间年画中最常见的形象。杨家埠、武强和杨柳青的木版年画都有挂满金钱的摇钱树。山西临汾地区甚至有一种把金钱作为敬祀对象的纸马,更别提民间无处不在的财神了。但这并不能说是一种拜金主义。在物质匮乏的农耕时代,它只是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罢了。就其本质而言,年画是理想主义的图画。不管年画中有多么真切的生活场景和细节,它所展示的却是普通大众理想主义的形象世界。特别是在送旧迎新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就分外具有感染力和亲切感,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希冀;为年助兴就是为生活助兴。还有哪一种民间艺术能够如此充分地展示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所以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年画中另一层民俗内容是在张贴上。民俗是经过约定俗成,最终成为一种共同遵守的生活规定与文化的规范,谁也不能违抗。年画(比如灶王、财神、门神、各种纸马等)的张贴时间、地点(大门、影壁、房门、仓房、炕围、窗旁、水缸、钱柜、舱门、车箱、马厩、猪圈、牛棚等)及其张贴的具体部位和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在规定的时间,把特定的年画贴在规定的位置上,是一种民俗行为。而在不同地域,生活环境不同,年画的需求不同,也就自然会产生不同体裁的年画来。此中包含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分丰富的文化记忆。因此,这些内容也是本次中国木版年画普查的重点之一。  木版年画的功能与内涵是多样的。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宗教信仰的成分,也有教化、传播和装饰美化的意义。  木版年画往往是广大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木版年画所涉及的历史、宗教、神话、传说、小说、生产、建筑、风光、戏曲、自然、游戏、节庆和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无所不包。在农耕时代,戏曲艺术的魅力不小于今天的电影电视,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出多不胜数,各地的戏曲年画所表现的又多是自己的地方戏,不少在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此外究竟还有多少小说与传说被搬到木版年画上?单说《白蛇传》和《天河配》,就被各个产地、各个时期以各种形式&单幅、多幅、成套的条屏以及连环画一遍又一遍地描绘过。至于那种无以数计的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质,记录下大量的珍贵的人文信息,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是农民独特的视角。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俄罗斯圣彼得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一幅杨柳青的木版年画《一人一性,百鸟百音》,表达着农民对人的不同性格的一种宽容的心态,由此让我们了解到在民间人际的追求与美好。还有一幅《猪羊一刀菜》,描绘屠夫宰杀一头大猪后,小猪崽们到天上玉皇大帝那里去告状。玉皇大帝劝告小猪崽们要宽心,因为&猪羊活在世上,只是供给人们的&一刀菜&罢了&。农民正是用这种诙谐的方式来化解掉世间的弱肉强食带来的不平。这诙谐是不是也含着一种嘲讽与无奈?如此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何止这两幅?它们大量地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然而,这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布在田野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从中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在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小教场、武强等产地中都曾有不少这样的作品问世。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细节非常逼真,在照相术尚未流行之时,这些木版年画竟成了当时社会的琳琅满目的写真。在这个层面上,其他哪一种民间美术能够与之相比?  数百年的木版年画的历史究竟创造了多少画面,无人能做出回答。年画是消费品,没人保存,也没人将其视为历史文化,即使到了上世纪年画走上消亡,仍不为世人重视与收藏,更别提各种人为的损坏与销毁。但如今只要在民间发现一幅老画或一块古版竟然大多仍是不曾见过的孤品!存世于国内外的年画应该数以万计。在如此浩瀚的木版年画作品中,蕴藏着的是农耕时代中国民间立体的影像,广角的生活与社会,还有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木版年画的人文价值,可以说既是深不见底,又是浩无际涯。  艺术的价值  木版年画另一个巨大的价值是艺术价值。它的艺术特色鲜明,表现手段纷繁,审美含量极高,自成一个十分独特的审美系统。这里分作三方面,即特定性、乡土性和地域性加以论述:  首先,木版年画艺术的特性,来自于年俗的特定要求。为了满足殷实与丰足的年心理的需要,其特色是画面的饱满和内容的红火。年画的画面基本不留空白,即使天空与地面也被各种形象充实与填满。画中所有人物大都面含笑意,这与年的禁忌&禁哭有关。画里的孩童个个健硕丰腴,人人新衣新裤,所有器物全是完美无缺,这都是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吉祥。为了努力表达这种渴求与热望,大量的吉祥图案(各种具有吉瑞喜庆含意的动物、花卉、瓜果、物品、暗八仙以及紫气祥云等等)便被一样样地添加在画面上。艺人们不怕这些蜂拥而至的吉祥物彼此无关,因为这种一再被强化的吉庆才是人们对年的愿望。艺人的高明则是把这些密集的形象用装饰手法和谐而优美地组合在一起。于是欢乐、祥瑞、红火、繁盛、饱满和装饰性是年画最突出的特征,也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年画美。  渲染着这种年画特征的是木版年画的色彩。年画大多是套版印刷,最多的套版也只有六色,所以颜色必须既简练又有表现力。木版年画为了顺应年心理的要求,色彩追求鲜明热烈;在各种颜色中以火热的大红为主,用得也最多,因为大红是年文化的主色。在色彩关系方面,多采用对比色,比如民间口诀说&红配绿,一块肉;黄配紫,不会死&(天津)。&红间黄,喜煞娘;红冲紫,臭起屎&(山东)。这些经验都说明木版年画的色彩基调是相互对比而非谐调,以达到彼此强调的作用,使画面强烈又明快。年画的颜色多用植物和矿物原料直接制成原色,很少用调和色。为了使这简单的几种原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艺人采取色彩相互交错的方式,使得整个画面花花绿绿、斑驳响亮,简洁又丰富,具有很强的冲击力。这正是木版年画独有的色彩语言。  木版年画艺术的乡土性,是它价值之所在。这种在田野中诞生、在乡土中成长起来的艺术,纯朴真率,乐观诙谐。艺人们在农忙时耕作,农闲时作画。他们身在天高地远的穷乡僻壤,与朝廷里的文字狱全然无关。整个中国木版年画史上,少有年画由于抨击时弊而招来麻烦。它们是农民的自娱自乐,喜笑怒骂,一任自由。于是画面上人情物态,都是充分的农民的性格形态。农民作画没有多少理性的技术,除去一代代口传心授而积累下来的程式化的经验,便是各自的天性与自生自灭的才华。虽然他们笔下的形象时而简率,时而稚拙,却有一种朴直的、天真的、极其生动和一任天然的乡土美感。这种乡土美包含一种情感的自由与自然。  同时,这种农民们的艺术又是具有很高智慧的。最高超的表现手法便是谐音的图像。在农耕时代,农民识字有限或者干脆是文盲,他们巧妙地利用与字同音的形象,将美好的词句可视地展现出来。谐音的图像分两种:一种为一个形象与一两个字的谐音(如鸡的形象与&吉&字;蝙蝠的形象与&福&字;打开外皮而露出许多籽儿的石榴形象与&多子&等)。另一种为两三个形象的组合与一句成语的谐音(如一匹马、一只蜜蜂和一只猴子的组合与成语&马上封侯&的谐音;一只喜鹊和一株梅树的组合与成语&喜上眉梢&的谐音;莲花和金鱼的组合与成语&连年有余&的谐音等)。谐音的文字与成语都是兆征幸福的吉祥词语,所以这些具有特殊意味的图像又被称之为吉祥图案。奇妙的是,组合在一起的谐音的形象,在生活中本来是相互无关的,但在这里却意趣横生地组成并呈现出人们心中的向往。农民真是聪明之极,他们巧妙地绕开不识字的缺憾,通过这些谐音的形象,让人去猜画中的寓意(成语)。而这成语人人皆知,谁都能通过画中的图像慢慢把藏在其中的成语找到。这样,一方面提高画面的趣味性,一方面使得观赏者在猜解画中的题旨时获得了欣赏的快感。同时,谐音形象本身的内涵也被奇妙地扩充了。  谐音的方式是农民的创造,自然也适合农民。在民间,这种谐音的吉祥图案还广泛使用在各种物品的装饰上&服装、家具和建筑的石雕、砖雕和木雕中。这是民间习惯的一种读解艺术的方式,也是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段。  木版年画中的吉祥图像,除去谐音的,还有另一类不谐音的。不谐音的吉祥图像大多来自于历史典故,具有象征与寓意的性质。比如蟠桃象征长寿,松竹梅(岁寒三友)寓意情义长在,鲤鱼跃龙门表示一种平步青云和飞黄腾达等等。在年画中,这些大量的谐音与不谐音的图像与各种年画的画面相互搭配,组成一片浓烈丰盈、富丽华美又富于浪漫色彩的景象。这种奇特的绘画氛围与境界,只有在年画中才能见到。  另一个能够体现木版年画艺术非凡的价值的,是它的地域性。木版年画几乎覆盖整个中国,除去个别省份之外,几乎全都有自己的木版年画产地。由于中国地域多元,民族多样,文化资质有别,风俗各具特异,木版年画&从题材、体裁、风格、手法和制作方式又迥然不同,因而呈现出绚丽多姿之局面。  北方年画如杨家埠与武强之粗犷豪放,南方年画如桃花坞与佛山之细腻柔媚,是一望而知的。然而,往细处瞧,单是北方各个产地的画风也相去甚远。比如山东杨家埠、高密和河北武强置身于林莽与乡村之间,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农民的气质最为醇厚;河南朱仙镇地处中原腹地,雕版历史可上溯两宋,至今带着中原古代的典雅与大气;天津杨柳青畿近京都,为了顺应都市大户人家的审美要求,崇尚精雅与华美。清代中晚期,一些都市的职业画家如钱慧安等介入其间,当地作坊又冒出高桐轩等一些丹青高手,木版年画出现一种主动靠近都市文人性质绘画的倾向,同时在构图和技法上又吸收外来的营养,故而手工彩绘日臻其妙,妆金饰银,华贵富丽,达到了另一种极致。这些北方木版年画虽然同属北方的乡间美术,彼此又都是独树一帜。  再进一步看,皆以北方农民气质为其特色的杨家埠与武强年画,艺术个性上也存在很大差异。杨家埠的文化背景是齐鲁文化,雄强、阳刚、浑厚和乐观;武强的文化背景是燕赵文化,带着苍劲和辛辣的味道,在清末时期它曾引入过都市流行的&讽画&,冒出过许多揶揄、讥讽甚至怪异的图画来,将这块燕赵大地人们的个性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杨家埠所没有的。  各地年画由于自然和地理环境的差别太大,历史与民俗的传统各不相同,年画的题材与体裁都自持独有的特点。杨家埠冬天寒冷,墙体很厚,年画中便有专门贴在窗口的&窗顶&与&窗旁&;杨柳青乡间多在屋内置一水缸,贮备饮用水,故有半印半绘的粗路货&缸鱼&一种,专门贴在水缸之上的墙壁上,每每打开缸盖,大红大绿的鱼影即入缸中晃晃荡荡,如游其中;河北一带农村喜好灯彩,故武强的&灯方&是年画中的主项;山西风沙大,故在橱柜与门首垂挂一种年画,叫&拂尘纸&,一为装饰,一为遮尘。对这些百别千差的画儿,将在本图集各卷中尽述。  各个产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自己的一整套制作经验和艺术与技术的特点,也创造出一批大众喜闻乐见、经久不衰的典型的年画形象。比如,杨柳青年画的《连年有余》、绵竹填水脚的《门神》、朱仙镇的《大馗头》、桃花坞的《一团和气》、杨家埠的《深山猛虎》、武强的《六子争头》等等。到了进入全球化的今天,这些风靡了数百年的艺术形象已经成了这些产地、乃至中国民间文化最耀眼、最迷人的符号了。  中国木版年画还有一个重要的贡献,是在雕版方面。如前所述,木版年画肇始于唐宋以来的雕版。但是,宋代的雕版作坊主要是刻印经卷与图书,大规模制做年画的产地的形成要到明代中期以后。刻印图书属于典籍文化,印刷年画属于民间文化。前者多在都市,后者皆在乡间。从大的方面比较,刻印图书受文人审美的影响,崇尚典雅精致、含蓄和诗意;印制年画受大众审美和年俗的要求,追求鲜明强烈,热情洋溢。于是,刻版的手法、技巧、审美,完全是两种语言。许多年画产地的刻版刀法纯熟,刻技高超,称得上是木雕中的上品。但线条追求简炼流畅,刀随情走,极其生动,富于张力,印出画来,版味十足。如果将明清时期徽派和金陵派经典的书版和皇家的殿版拿出来,与杨柳青、朱仙镇、武强、杨家埠的年画古版比较一下,一望而知全然是两个审美世界。木版年画对中国雕版印刷史的贡献是&另一半的江山&。  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美术中一笔巨大的遗产。由于漫长而纵向的历史变迁,多元而横向的地域背景,独特而深刻的年俗底蕴,还有一代代才情并茂的艺人的创造,使年画发展成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高峰。峰顶之上,几近云天,灿烂迷人。它最清晰地描绘出农耕时代人们的精神天地,最炽烈地展示了老百姓的心灵向往,最缤纷地表达了那个漫长的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全相。因此说: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龙头。  普查的意义和方法  中国农耕社会的瓦解始于19世纪末,木版年画也随之走向衰落。这个衰落过程在上海小教场年画上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开始是内容上对外来文化显露出的新奇,跟着是本土生活形态的改变,既有生活方式上的,又有生活审美上的,农耕时代的精神系统发生动摇。清末民初以来,进步的改良主义者倡导移风易俗,从正面促使传统风俗的解构。而风俗的消退才是年画没落的根本原因。同时,又有外来印刷技术的涉入。从这几十年,年画从木版年画变为石印年画,再变为胶印年画。当年画变成胶印,审美的改变即已完成,木版意义的年画便进入终结期。  但那时人们并没有从文化上认识到这种古老的民俗艺术行将灭亡。首先将年画视为一种独特文化和艺术并进行收藏和研究的是西方学者。他们从异文化的视角,比较容易看到年画的形态具有强烈的中国特征。英国人在1800年就开始关注中国的木版年画。俄国科学院院长科马罗夫在1896年和1897年在我国东北收集一批年画,并于1898年在圣彼得堡举行展览,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中国木版年画展。紧随其后便是另一位俄国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在我国北方一些年画产地广泛的收集活动,继而从事研究,著书立说,逐渐成为一位研究中国年画的专家。我们中国人认识到年画的价值是在五四之后。钟敬文先生创立的民俗学为我们这种文化上的自觉奠定了理论基础。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美术界开始进行有组织的年画调查。1950年刚刚创刊的《人民美术》第二期就是一本&年画专号&,其中包括对年画调查的内容。此间对年画的兴趣,虽然含有力图将这种大众艺术改造为政治工具的功利性的目的,并且由于时代的局限,仅仅将其作为一种民间美术的画种来调查,但终究及时地抢救了一大批木版年画的历史精华,并收集和整理了有关木版年画大量的口头传承的遗产。由此,我国第一批优秀的年画专家脱颖而出。但是此后,这一良好的势头并没有得到顺利发展,在相当长的&革命&风暴中惨遭摧残。人为的破坏要比自然的流失糟糕得多,有些产地的破坏几乎是灭绝性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化的冲击加速了农耕社会的衰退。农村的现代化和城建化造成从居住群落、人文板块到历史记忆和民俗方式的全面瓦解,必然构成对木版年画终结式的冲击。2003年初春,在我们开始对中国木版年画进行全面的普查之时,看到的景况是,年画产地已经萎缩得十分微小,有的产地已经没有活态的存在;传承艺人寥寥无几,大多没有后继之人。许多年画里的含义已经无人能解,民间记忆严重中断。至于古代遗存,无论古画还是古版,都已寥如寒星。我们不相信曾经覆盖着九州大地数百年、曾经年年贴满千家万户的木版年画会消失得如此空寂与净绝。真情实况只有由&普查&才能告诉我们。  此次普查的三个特点:  第一,不是把年画作为孤立的艺术现象对待,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文化学、人类学和美术学的研究对象,整体地进行考察。强调要搞清各个产地的年画与其历史人文、自然环境、民俗生活以及地域心理的文化血缘。第二,不只是孤立地面对作品。对其制作中的起稿、描线、刻版、印画、彩绘到工具、材料、艺人、画店、销售及相关的行业习俗与口传口诀都要做全面调查。从物质性的到非物质性的,从活态的到已经消亡的,都要做记录。田野工作是地毯式和拉网式的,逐村挨户,不留死角。第三,这次普查采用20世纪70年代西方兴起的视觉人类学的方式,运用&文字、拍照与摄像&三结合的手段,既有详实而周全的文字记录,也有静态和动态的视觉记录。这样的记录才是一份可靠的全记录。  普查真正展开,我们发现貌似空寥的田野依然蕴藏着许多文化宝藏。一次次意外而惊人的发现成了艰辛的田野工作不断的诱惑。我们更加确信,对于民间文化我们未知的远远多于我们已知的。但每一个被发现的文化奇迹都处在濒危灭亡的境地。这是全球化时代中国人抢救自己本土文化时的独特的感受&紧迫的、艰难和悲壮的。无数民间文化的志士,在寂寞的远山深谷、野莽荒村之间默默工作,其中既有老一代学识渊博的专家,又有年轻的志愿者。他们付出的辛苦惟有自知。在经费拮据的情况下,中国民协运筹维艰,又不遗余力;不少学者和志愿者更是自费工作。当然,一些颇具文化眼光的地方政府,也予以有力的推动。其结果便是这部史无前例的中国木版年画的集成的面世。  这部巨型的图集以产地分卷。有的产地规模较大,一地一集;有的较小,两地一集,或数地一集。分为:1.《杨家埠卷》、2.《杨柳青卷》、3.《朱仙镇卷》、4.《武强卷》、5.《绵竹卷》、6.《凤翔卷》、7.《平阳卷》、8.《高密卷》、9.《滩头&阜阳卷》、10.《桃花坞卷》、11.《东昌府&平度卷》、12.《漳州&佛山卷》、13.《上海小教场卷》、14.《内丘&北京卷》、15.《云南卷》、16.《拾零卷》。此外还邀请国外年画专家编辑域外收藏的年画珍品合集《域外卷》两卷。总计十八卷。至此,中国木版年画这笔巨大的历史财富当为国人稳稳收入囊中。  这部图集的内容以普查资料为主。各种资料,经过专家整理,逻辑有序,总结成集。所有作品都经过专家鉴定,甄别真伪,确定年代,在图版上都有注解。由于本图集为木版年画之全相,印画的古版必不可少,故将此次普查所收集到的古版之精华,悉数收入集中。为了说明画店与艺人的传承,生产及销售状况,采用表格加以表述。至于历代画店分布和销售地区,则以地图方式表达。一些重要的人文场景,用照片展示;动态的图像(如年俗生活、制作过程和张贴方式等)则刻录于光盘,附在每卷之中。然而,画集的方式终究有限,比如云南甲马,此次收集到的多至一千余种,本图集只能摘精选要,其余列表记录。然而,如是的整理年画遗产的方式应是空前的了。  在全套《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完成之后,还要将这次普查的全部材料编入计算机管理的&中国木版年画档案&,以供全民享用和拥有。到了那时,本集成编者的使命才告完成。而此时此刻仍旧企望各界协力襄助,大家众志成城。前人留下如此无上之瑰宝,我辈当以全力护之,将它细心整理好,请它登堂入室,传之永世。  此文为《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总序
(责任编辑:谢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关键字
说说我的看法...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
预展时间:日 14:预展地点:杭州、北京、成都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上海延安饭店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吴东魁艺术馆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业务合作: 010-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老的民间艺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