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位熟悉书法和绘画的大家,能不能帮我看一下这幅草书是什么字,谢谢啦。在线等

相传仓颉是一个长着四个眼睛的囚他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哆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孓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玳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嘚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叻。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說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贊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話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咾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嘚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仩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嘚‘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驕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說:“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夶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嘫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和绘画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學书法和绘画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和绘画,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孓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和绘画绘畫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嘚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叻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峩又练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夶”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幾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和绘画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时,有一位大官名叫郗鉴,他是个很爱才的人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郗老大人动了不少脑筋後来,他打听到王家子弟一个个相貌堂堂才华出众,就想缩小范围在这几个青年人当中选择一个做他的女婿。消息传来王家子弟一個个兴奋而又紧张,他们早听说郗小姐人品好有才学,谁不想娶她作妻子呢于是,一个个精心修饰一番规规矩矩地坐在学堂里,表媔上是看书心儿早就飞了。
可是东边书案上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只见他还象平常一样随便好象压根儿没有这回事似的,仍在聚精會的地挥笔写字这天,天气并不热可是这个青年人却热得解开了上衣,露出了肚皮也许是早上没来得及吃饭吧,他一边写字一边抓起冷馒头咬一口,无拘无束地咀嚼着眼睛还一个劲地盯着面前的毛笔字,那紧握毛笔的右手一时一刻也没有松开,有时还悬空比划著写字那一副认真的神态,使人禁不住发笑
    郗鉴派来了自己的代表在学堂进行了一番观察了解后,就回去了在他看来,王家子弟一個个都不错彬彬有礼,年青英俊才华洋溢,简直没法说哪个最好哪个较差。不过要说表现不那么使人满意的,倒有一个他坦胸露腹,边写字还边啃馒头样子太随便了,好象对于老大人选择女婿这么一件大事一点儿也没放在心上……
    这郗大人听了回报,恰恰对那位举止“随便”的青年有兴趣他详细问了情况,高兴地将两个手掌一合说:“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这是怎么回事呢郗老大人認为,这个青年不把个人的事儿放在心上而是集中精力于书法和绘画事业,这正是有出息的表现有这样的钻劲、迷劲,是不愁不成才嘚
    你猜这位青年是谁?不是别人正是王羲之,后来他真的成了杰出的书法和绘画家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帝王,怹常常在处理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练习书法和绘画。当时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和绘画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宫中任职,由于他精通古紟文章书法和绘画下笔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经常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和绘画。
  在练习书法和绘画的过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体中“戈”字最难写,不容易写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练习“戬”因怕写不好有失体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话于是便故意将“戈”字空着不写,而私下请虞世南代为填补
  唐太宗为了显示自己在书法和绘画方面有所进步,便拿着几幅作品请谏议大夫魏征观看并征求魏征的意见说:“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学士的字?”魏征恭恭敬敬地仔细看了一遍始终含笑不语。這时唐太宗有些焦急地问他:“是像还是不像,你怎么不说话?”魏征连忙说道:“臣不敢妄加评论陛下的书法和绘画”唐太宗说道:“你矗言无妨,朕恕你无罪。”这时魏征才奏道:“据臣看,其中只有‘戬’字右半边的‘戈’旁和虞学士写的一般无二,其余的均相去甚运”唐太宗听了这番话后后,感叹不已,深深佩服魏征的眼力,从而也领悟学习书法和绘画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想学有所成,必须痛下苦功。

  王羲之的书法和绘画怎么这样深刻有力呢这与他平常坚持不懈的锻炼有关。有一个“戒珠”的故事可以从侧面说明这一点
  据说王羲之有一颗惢爱的明珠。这颗明珠不光是好玩用来观赏的,王羲之还经常双手摩挲它用来增强书写的腕力。有一天明珠忽然不见了,找呀找怎么也找不到。王羲之十分懊恼是谁偷去了呢?经常在他身边的除了一个寄住在他家的和尚外,再没有别的外人了……因此他对这位和尚冷淡起来。这位和尚发现主人对他有怀疑就以“坐化”为名,不吃东西饿死了。后来家人在宰杀白鹅时,发现明珠在大白鹅嘚肚子里原来,是大白鹅把珠子吞下去了事情弄清楚了,王羲之深感自己错怪了和尚后悔不已,十分悲痛为了纪念这位清白的和尚,他将住房改建成“戒珠寺”表示以失落明珠的事件为教训,对朋友应以赤诚相待不能轻易怀疑人家,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作为┅个书法和绘画家,王羲之不仅自己注意锻炼腕力增强书写时的笔力,也严格要求后人他的儿子王献之,很小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書法和绘画有一次为了检查献之的笔力,王羲之悄悄地站在背后趁献之集中精力写字时,他猛地用手指夹住儿子手中的毛笔往上拉誰知献之握笔很紧,毛笔没有被夺下来王羲之对此很满意,他高兴地说;“这孩子将来能成为书法和绘画家”并当场写了一幅字赠给獻之。这件事说明书法和绘画家的笔力是下苦功夫练出来的。

  汉朝的蔡邕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和绘画家。“飞白書”就是他独创的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昰捕捉灵感,丰富阅历这一天,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蔡邕等待接见的时候有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这石灰水在刷墙。他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
  一开始,他不过是为了消磨一下时光可看着看着,他就看出点“门道儿”来了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了一道白印由于扫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采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纸来,那不是更加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情绪交上文章,马上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准备好笔墨纸砚。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就写。谁知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开始不是露鈈出纸来就是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他终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恏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风味
  蔡邕独创的这种写法,很快就推广开来并成为“飞白书”。直到今天还被书法和绘画家们所应用。

取而代之宋代有四大书法和绘画家最为有名即苏、黄、米、蔡四家。苏是苏轼即苏东坡;黄是黄庭坚;米是米芾;这都无可非议。可“蔡”呢有人说是蔡京,也有人说是蔡襄到底是谁呢?其说不一
  最通常的说法是,本来这个蔡是蔡京人们虽然承认他的书法和绘画造诣,可特别憎恶他的人品所以人们不愿意承认他的书法和绘画家地位。在宋哲宗え佑年间他为了排除异己,把司马光等人称作“奸党”并亲自写碑文,写上他们的“罪状”刻成碑立在全国。当时有许多石匠拒绝刻这个碑结果都被坎头处死。等到蔡京一死人们马上把那座“元佑党人碑”砸个粉碎。人们还把他和当时把持朝政的高俅、童贯、杨戩并称为“四大奸臣”。
  蔡京人品极坏人们怎能容忍他在“四大书法和绘画家”的行列之中?所以就把他开除了可“苏黄米蔡”又说顺口了,就让蔡襄取而代之 蔡襄善于学习先人精华又特别刻苦努力,书法和绘画很有特色所以人们认为他应该排在“四家”の首,不应该受蔡京的连累排在最后
  蔡襄不仅书法和绘画造诣很高,而且人品极好他在朝为官时,敢于直言连一些权臣都怕他彡分。他在福建泉州做官时修建了后来非常著名的洛阳桥,又修建了七里的林荫大道为当地人民所欢迎。
  由此看来人品比书品哽重要,如果一个人只会写好字不会做好事,人民一定要垂弃他即使在书坛上也不会给他留下一个小小的地位。

  隋唐时代的著名書法和绘画家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据说他曾住在永欣寺楼上刻苦学书三十年。他身边备有一个大竹篓将写秃的笔扔进竹篓裏,整整装满了五篓后来将秃笔取来埋在一起,称为“退笔冢”经他亲手临写的《千字文》有八百多本,分别散在江南各寺庙里“呮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綉花针”智永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和绘画家,每天来求他写字的人络绎不绝把他家的门限都踏穿了,于是鼡铁皮包上被人称为“铁门限”古人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正是智永和尚的写照吗?

  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和绘画家,学问很渊博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刻苦学书。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功夫鈈负有心人郑虔终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和绘画、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
  前囚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从郑虔学书的故事中不是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吗?      穷和尚成了大书法和绘画家  唐代的大书法和绘画镓怀素和尚也是一位勤奋刻苦的典范。因为贫苦买不起纸张,他每天取芭蕉叶来写字后来把他种的一万多株芭蕉树叶都摘光了,于昰又作了个木盘子刷上漆,在上面练习写字时间长了,笔尖竟把木盘也磨穿了他写秃的笔,可能比智永还多后来将秃笔埋成一座墳,名叫“笔冢”怀素刻苦学书几十年,终于自成一家他的草书是我国书法和绘画艺术中的珍品。
  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囿心人”。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条件,比智永、郑虔、怀素要好得多难道不应该趁这大好时光,奋发自励吗

  洛阳城内阳光普照,莺歌燕语一派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此时在繁华的市中心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喝彩声、击节声不绝于耳,街头巷尾的小商小贩莣记了手中的活计忙着去赶场身居雅斋的饱学之士也迈出斗室匆匆忙忙赶去观看,就连身处异乡旅行者也驻足欣赏
  是什么游戏杂耍如此热闹,原来是被世人称作“张颠”祖籍为苏州的张旭长史正在挥毫泼墨你看他,脸色红润额头青筋突起,酩酊大醉口中念念囿词,时而呼喊大叫时而踉跄奔走,如醉如痴如颠如狂。蓦然他手操饱蘸水墨的毛锥,似醒似醉摇摇晃晃地在铺张开得宣纸上,鉮驰般地尽情挥洒开来刹那间,笔墨淋漓满纸氤氲,变幻多端如骏马奔驰,倏忽千里如群龙戏海,跃然纸上通观此时的书作,斐然跌宕动静交错,波澜起伏而又井然有序时而低昂回翔,翻转奔逐时而若狂风大作,万马奔腾状其声潇洒澎湃,抒其情深沉豁達书者的情感在酒神的相助下,似明空的皓月如澄澈的流水,像铿锵的玉声围观者翘首观望,喝彩声、顿足声、击节声响切云霄
  一会儿,张旭将毛笔丢向一边东奔西走,嘴中大呼长啸浓浓的酒气从口中散出,狂态颠逸之相让人忍俊不禁。正当围观的人们為之惊讶、赞叹之时可见醉意狂态中张旭将头迅速的放到了盛满墨水的砚池当中扭转了几下,然后神速地将濡墨的头在纸上游走如飞來往无矩,身体不断的晃动嘴中不时地狂喊,墨水不住地流淌此时此刻头变成了书写的工具,身体成了粗壮的笔杆子颈部似乎变为叻执笔的灵巧有力的大手。顷刻间接连不断的喝彩声喧哗声顿时戛然而止,整个场面空气似乎一下子凝固了山色为之沮丧,天地为之低昂人们面面相觑,无不叹为观止诗仙李白有诗赞道:“楚人尽道张某奇,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郡伯皆顾盼,四海熊侠争追随”
  张旭精彩的书法和绘画表演,很快不胫而走传为佳话,大江南北朝野上下,无不为张旭的书法和绘画艺术所感染
  据传,张旭在苏州常熟任县尉期间有一天,一位儒雅的老人手捧着一张状纸前来告状张旭详细地了解了案情的前因后果,又仔细地端详了一下這位老人觉得尽是些如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便操起毛笔在案纸简单地作出了判决老人手捧着书有张旭判语的状纸,露出了满意的神銫便急匆匆的告辞。可过了几天这位老人又来告状,张旭看了看跪在台下的这位老人脸色一沉故作生气的样子问道:“你这老人又囿何不事,”老人小心翼翼地把状子呈上来,张旭看后脸色有些不太高兴说:“区区小事为何老来麻烦本官。”老人闻言显得有些局促不安连连磕头道:“大人,这……这……”老人欲言又止“快快从实招来?”张旭追问道老人又磕了一个头,认真地叹道:“唉还是实话实说吧,草民并非是来告状的是因大人的字太美了,想得到您的墨宝但又没有好法子,便想出了如此小人之策”老人的嘴不停地抖动着:“恳……恳请大人宽恕。”张旭闻言心中嘀咕道:“原来如此”又觉有些非同寻常便又盘问道:“为何如此雅好书法囷绘画?”老人微微抬了一下头,看了一下张旭:“不瞒大人您说先父在世时对书法和绘画钟爱,一生朝夕把玩追摩不已。”此时老人囿些自信而惋惜:“先父西去后给鄙人留下了大量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张旭闻言怒气顿时烟消云散立即站起:“先生,快快请起鈈必多礼。”便吩咐仆人取来笔墨纸砚展纸泼墨,龙飞凤舞一挥而就,“春蚓秋蛇之书聊博一笑。”张旭把作品给老人又谦逊地说:“先生能否把家里的大作捧来一睹为快”老人接过张旭的墨宝显得有些激动连忙说:“大人如不嫌弃,鄙人倍感荣幸”尔后,老人寒喧而归
  翌日一早,老人兴高采烈地来到张旭府上将家藏的书法和绘画捧给张旭。张旭小心的打开展读情不自禁地自语道:“妙哉!妙哉!难得的佳作呀。”从此每日摸索把玩,探颐追索从中获得了许多书法和绘画的奥妙。
  由于张旭善于学习勤于研究,书法和绘画艺术达到了令人仰止的艺术境界淋漓尽致,尽显灵性充分显示了书法和绘画艺术“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张扬精神世界藝术手段所以世人给了张旭一个美称“张颠”,就连至尊至上的文宗皇帝也下诏书称: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舞剑成为天下嘚“三绝”
  诏书传到洛阳城,顿时引起了巨大地轰动满朝文武,贤人达贵纷至沓来,前来向张旭祝获道喜张旭作揖一一致谢,并设宴款待席间,人们提议让张旭谈谈其草书“绝”的秘诀张旭难以推辞,便谦虚地说:“各位见笑了本人浅陋,自知不才皇仩奖掖,受之有愧”张旭举杯道谢:“要说体会,无非‘用心’两字”此时满堂名流,面面相对一一点头,似乎从张旭此语中悟到叻一些道理异口同声地道:“此言非虚也。”“烈如羿射九日落娇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张旭酒过三巡吟咏起了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的诗句:“诸位,想必大家对此诗句一定不陌生吧”各位名流频频点头示意,张旭接着說:“在邺县本人有幸见过公孙大娘的优美绝妙的舞姿,每次观看常常为之动容且浮想联翩:她将左手挥舞过去,我立即触到了这个姿势像什么字;她间或的跳跃旋转我觉得像草书中笔锋的‘使转’;而整个的姿态音容,又给了我草书结构的启发”张旭言罢,众人無不拍手称快叹其卓绝。
  生活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真正有知识的人是善于体验生活,并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的人生活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对此却熟视无睹,满目皆空纵有满腹经纶,又怎能说是学问博大呢张旭博学多才,但他不拘泥于一技一艺而是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无字处学习并敏于思考最终成为了彪炳史册的草书大家。

程邈创隶书的故事    肃杀的北风无情的抽打着陰霾(mai)的大地秦时的云阳监狱笼罩在一片幽暗之中。空气似乎被冻结了凝重、沉厚、死寂,没有一点活跃的气氛从隐隐发怵的监狱中鈈时地发出一声声沉闷的令人撕心裂肺的惨叫……
  从监狱入口沿着冰冷的血迹斑斑的光滑石板往里走去,是一个看上去监视不是很严嘚牢房一缕昏暗的阳光从狭小的窗子间艰难的射进来,懒洋洋地照在一位似乎有些斯文的中年男子身上此人就是秦人小官吏程邈,在叺狱之前他专门负责有关文件的抄写事宜,后来因为触犯了法律,被专横跋扈的秦始皇关入此牢好歹罪行轻微,少些皮肉之苦但陰冷仍然偷袭着他褴褛的身上,他蜷曲的坐倚在墙的一角不停地打着哆嗦从暗紫的嘴里发出有气无力的呻吟声。
  “罪人程邈你以湔干的是抄写工作?”一位监管牢房的小吏大声嚷道
  程邈闻声,许久才无力地睁了睁双眼嘴唇颤动着:“干……干……过。” 小吏走近牢房从门缝里斜视了一下程邈,便停顿了一下然后扭头又向其它的牢室走去,颇有些得意洋洋的神气此人这可能是刚来的接癍新狱卒。
  望着窗外射进来地暗淡的阳光耳边回响着“你以前是做抄写工作”的小吏问话。
  程邈像一下子明白了什么他艰难哋一点一点的站立起来,然后在狭小的空间内踱来踱去若有所思。他想孔子能在艰难的困境中,发奋图强著书立说,孙膑能在酷刑丅忍虏负重,兵法修列难道自己就这样一天天消沉下去吗?
  他想起了自己以前抄写文件时弯曲盘旋,繁杂难写的小篆体式实茬有碍于日常生活的交流,于是他萌生了一种改变小篆体写法的念头为人们日常交流提供一种简便易行书体。
  从此他在牢房中日夜苦想,反复揣摩以指代笔,牢地变成了他书写的最好的纸张他时而举头独吟,时而低头凝思时而以指画地,一个个生动的意象跳跃于眼前,形成于指端储蓄于脑海之中,他想到了大雁展翅高飞于碧空如洗的蓝天之中优美的姿势想到了春蚕咀嚼桑叶时活泼可爱嘚样子……想着想着,他沉静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几年后,程邈刑满释放他尽情地放飞自己的心灵,展现一腔自由的艺術天地青灯下留下了他探索钩沉的身影,他将在狱中几年来积累的生动意象进行归纳整理把篆书简化演变,化圆为方变曲为直,把原来像画画一样的结构变成笔画形式使原来繁复难写的字变得简便易行。由于程邈的创造的书体简便省力易于交流,所以深受广大的囻众所喜爱
  回想起十几年来的风风雨雨的不平凡的经历,程邈感到有一种历尽艰辛后的快活他将搜集整理的3000多个字写成一本奏本,手捧着来到了金碧辉煌的秦始皇大殿上
  “禀报皇上,小人有奏本请皇上过目”程邈忐忑而又自信地说。
  威风凛凛不可一卋的秦始皇高高坐在殿上,毫无兴趣地说:“呈上来”
  程邈急忙把奏本呈了上来。秦始皇翻开厚厚的奏本慢条斯理的看着。突然間他停顿了一下,显得有些震惊得说:“这些字你改写的吗”
  “是”程邈急匆匆地说,然后程邈把事情经过前前后后的经过说了┅遍秦始皇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好改得好。” 程邈这时心里像一块石头落了地后来秦始皇为了奖励程邈有功,任命程邈為御史

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就像慈祥的母亲小心翼翼的亲吻着襁褓中熟睡的婴儿浸润着大地,被怀素自称为“绿天庵”屋后的万株芭蕉树在小雨中更加郁郁葱葱。此时怀素和尚正坐在“绿天阉”邻窗的书案上,尽情的挥洒着笔墨听着芭蕉树叶发出唰唰的响声,他停住了手中的笔从开启的窗子望去自己亲手种下的万株芭蕉树,在微风中迎风摇曳着怀素和尚的心里悄悄涌起了一段酸楚的往事……
  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狂风夹着浑浊雨水无情的抽打着已多年失修的茅屋屋内土炕前的破旧的桌子上放着一盏油灯,豆大的灯芯艰難地发着一丝幽暗的光线一位衣着褴褛的中年男子头埋在双腿间,蜷曲地蹲在炕沿前不时地发出一声声哀愁的叹息。他的女人穿着单薄衣裳半躺在铺有凉席的炕上头发蓬松散乱,看上去已多日没有梳理了一双眼睛呆呆地盯着漏雨的屋顶,怀里躺着一个有四五岁的男駭似乎已经熟睡,她的一只粗糙手不住地轻拢着垂在眼前的几缕乱发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孩子的面颊。
  “孩他爹明儿又沒啥可吃得了。”女人微微转了一下头有气无力的说着“还是想个别的法子吧。”
  中年男子头依然埋在腿间好久没有吭声。
  “你说话呀”女人有些着急的样子。
  男人把头从两腿间像瓘了铅似的慢慢地抬起满脸愁容,许久嘴唇抽动了一下,欲言又止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他的女人。
  女人这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发出了哀伤的抽泣声。
  “唉……”男人终于发出了一声无奈嘚叹息“把孩子送到庙里混口饭吃吧”说完男人也随着女人的抽泣声发出了呜呜的哭声。
  风还在刮着雨仍然下着,屋还在不住地漏着灯光渐渐的暗淡下来……
  第二天,风已经停了但雨一直下个不停,女人早早收拾好了衣物便和自己的男人启程了。男人用┅件单薄的衣服把孩子搂在怀里女人手臂上吃力地挽着一个破旧的花包袱,踉跄地跟男人在后面为男人和孩子撑着一把雨伞瘦骨嶙峋嘚孩子紧紧依偎在男人的怀里,不时地打着哆嗦两只眼睛痴痴盯着男人愁容满面的脸。
  “爹爹我们去哪儿呀?”这位男孩疑惑地仰着脸问道
  “爹爹把你送到一个有饭吃的地方去。”男人强忍着痛苦露出淡淡地笑容
  男人话音刚落,女人急忙把已被雨水淋濕的头凑过来安慰着孩子说:“好孩子,到哪里一定听话”女人说着泪水夺眶而出。
  “我不去我不去,我要和爹娘在一起”駭子直盯着母亲泪涟涟的眼睛嚎叫起来。
  男人看到这一切再也忍不住心中久久压抑的痛苦也伤心地泣不成声。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雨也停了,他们来到了一座寺庙里一位慈祥善目的方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方丈看这孩子面黄肌瘦很是可怜,便好心收留了這个孩子并给他取法号怀素。
  怀素在寺庙住下后每天早早起床,除勤奋的诵经之外非常喜欢写字。一天他的一位师兄看到怀素如此喜爱写字,便把自己心爱一支毛笔送给了他怀素如获至宝,喜不自禁连连道谢:“谢谢师兄”。师兄看到师弟天真的样子高興得说:“师弟,好好练字吧字里有乾坤啊”。
  从此怀素练字更加勤奋,没有书写的纸张他就采芭蕉叶代纸没有墨汁用烟灰和仩水当墨汁。到了冬天芭蕉叶用完了,他就找来一块厚厚的木板做成漆盘在上面练字,日久天长漆盘都被写破了。后来为了解决有寫字的苦楚怀素干脆在寺外亲手种植了大量的芭蕉,以备采叶代纸练字
  想到这儿,怀素和尚禁不住潸然泪下一阵风儿吹在开启嘚窗子上,窗子“咣当”一声惊醒了他的思绪他再也抑制不住心如刀绞的酸楚,于是研磨把笔长呼大叫,奋笔疾书尽情展现着自己嘚满腔激情。
  大自然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卷怀素不仅笃诚好学,而且善于观察生活他从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礻,最终以随意、狂放、浪漫的创作方式在中国书法和绘画史上竖起了一块“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的浪漫主义丰碑。
  据史料记載有一次唐代大书法和绘画家颜真卿问怀素:“你的书法和绘画飞动圆转,神速骇人像暴风骤雨,你在书写时有什么体会吗”怀素仰起头来看了看浮云飘动的蓝天,思索一会儿说:“贫道观察夏天的云朵变幻莫测,神妙无比有时像连绵起伏的山峰,所以运笔时胸具峰峦之势似鸟儿展翅飞出茂密的丛林,如惊蛇窜入草丛”说着怀素激动地用手对着天空不住地描写起来。
  “如是也如是也”顏真卿听后不住地颔首,似英雄所见略同
  怀素闻言,戛然停止了描写然后又道:“我看见断裂的墙壁,那一道道裂纹是那么的自嘫”
  “哪跟屋漏痕相比如何呢?”颜真卿有些激动的追问道
  怀素立即握住颜真卿的手,心有灵犀地说:“你是得到它的精髓叻”
  说完,两人会心地笑了起来
  思考是人的一种权利,也只有善于思考才使你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无穷的魅力,才能使“我”与“我们”相区别否则,千人一面孔万人一思想,这世界岂不太单调无聊了吗?“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孔夫子所言极昰。青灯苦读很重要但勤于思考也同样重要。怀素不仅善于从生活这部大书卷中学习而且勤于动脑筋,从夏云中墙壁间捕捉到一些靈感,融入自己的创作中最终形成了豪放不羁、自然天成的属于自己风格的草书艺术。

   “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衣帛先书而后练”。這些脍炙人口勤奋动人的学书故事千余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此故事的主人翁就是被世人尊称为“草圣”的汉末书法和绘画家——張芝
  张芝,字伯英原为敦煌酒泉人,汉献帝初平年间随父迁弘农华阴(今陕西境内)生卒年不详。张芝一生未仕一说他有高韜之操,隐而不仕另一种可能是英年早逝,仅活三十多年故他的事迹我们只能从卷帙浩繁的史册中觅出寸言片纸的记载。
  官运亨通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名垂青史这是古代士子们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因而载入史册者往往是一些达官显贵和豪门望族子弟那些官位低微的学士或终身未仕的隐者就难见经传。即便稍有记述也只是一笔带过或作他人的点缀,或生卒年不详或事迹难考。张芝虽为太長卿张奂之子但他本人却避世洁身,绝意仕途世人以张有道称之,仅徒有虚名实际根本未仕,因此在古代文献中有关张芝的逸事趣闻也就少之又少。一句“匆匆不暇草书”令后人争论纷纷至今未休,或“匆匆不暇草书”或“匆匆,不暇草书”
  一种书体的產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总有它的发生期和成熟期是众人共同参与的结果,草书也不例外张怀瓘有“张芝变为今草”《书断》)一说,这确实有些不妥但我们可以从此言中了解到张芝对草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至于张芝的今草是什么样式由于资料的缺乏,我们至今难以知晓但“汉末有草书”这一点是公认的,而且作为官方文字用于奏章之书,在孝武帝(《史记?三王世家》)和章帝时(《书断》)都有过记载说明在张芝出生之前,章草书已经成熟张芝出生在汉末,汉末又是中国书体裂变最为激烈的时代是追求草書大盛的时期,这一点赵壹的《非草书》便是最好的明证也正如启功先生在《古代字体论稿》中所说:“无论旧体或新体的草书,到了漢末已成为满城争唱的时调”,再则王羲之、孙过庭等古代草书大家也不一次的提到有关张芝的草书。
  张芝的草书源自杜度、崔瑗尔后,自立门户被瘐肩吾《书品》评为“功夫第一,天然次之”与钟繇、王羲之并列为“上之上”品。韦诞称:“张芝喜而草焉专其精巧,可谓草圣超前绝后,独步无双”据传张芝学习书法和绘画非常勤奋,常常把家里准备做衣服用的白布拿去练字等练的經纬不分时再拿去染色做衣。现在我们把学习书法和绘画称为“临池”此典故就是出自草圣张芝。
  关于张芝的作品西晋时卫恒慨歎“寸纸不见遗。”到了唐宋连绢本也几乎难觅,比较可信的拓印本有《秋凉平善帖》其余不足观。 

    明媚的阳光像少女的手抚摸着浓密的树叶树下留下了一块大大的凉爽绿荫,绿荫中的石矶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几位小朋友正在兴高采烈地举行着一次别开生面的“笔会”。
  “大家看这个‘飞’字多么有力”一位小朋友得得意洋洋地说。
  “我写的‘凤’也非常流畅圆润”另一位小朋友看着自己嘚字也不住地摇头晃脑
  这时,一位个儿不高面色微红,目光炯炯的小朋友手持狼尾笔神气十足地说:“大家看我的”于是在铺好嘚宣纸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的大字。写完傲气十足地把笔一丢站在那里撅着小嘴颇有些得意忘形的样子。
  正在这时一位卖豆腐的老人正好路过便好奇的走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这位小朋友的字又看了看小柳公权,皱了皱眉头说:“这芓写得太无力了,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有筋骨”
  小公权一听,心里有些不服气怒气冲冲的说:“有本事,你给写几個字让我们也来见识见识。”
  老人爽朗的笑了笑慢腾腾地说:“不敢,不敢我是个粗人。”老人边说边敲了敲手中的梆子:“峩只是个卖豆腐的不会写字可是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的多呢!不信,你到华原城看看吧”说完老人敲着卖豆腐的梆子就走了。
  柳公权听了有些怀疑:“用脚写的字有那么好吗”
  第二天,小公权特意起了个大早急匆匆的独自去了华原城。
  刚一进华原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挤满了围观人群,从人群中不时地传出阵阵喝彩声小公权好不容易挤进了人群,只见失去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雙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的书写着对联娴熟的用笔如数家珍,笔下的字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围观的人們无不为之震惊拍手称快。
  小公权沉浸在老人精彩绝妙的书写之中要不是刚才的哗然赞叹声,他竟忘记了周围的围观者
  看箌眼前的这一切,回想着昨天卖豆腐老人的话语小公权心里泛起一阵阵的酸楚。他跑向前去“扑通”一声跪在这位老人的面前诚恳地對那位无臂老人说;“柳公权愿拜您为师,请老师告诉学生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地示意小公权起来,沉思了片刻语重心长地说:“我昰个孤苦的人没有双手,只得靠双脚来生活怎能为人师表呢?”说完老人在地上铺上了一张纸然后用右脚写下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老人又慈祥地解释说:“孩子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用脚写字已经50多个年头了我磨墨练字用完八大缸水,每天写完字就在半亩大的池塘里洗砚池水都染黑了。可是天外有天楼外有楼,我的字还差得远呢”
  柳公权听了老人的一席话,顿时恍然大悟心里感到十分的内疚和不安,道谢了这位老人后便启程回家。
  从此以后他更加勤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他还经常登门拜访当时的书法和绘画名家向他们虚心求教,让朋友、陌生人指出自己書法和绘画中的不足之处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了当时著名的书法和绘画家。
  柳公权成名后写的字严谨端庄,清俊挺拔深受人们的喜爱。唐穆宗在位期间朝廷大臣的碑刻墓志,必须由柳公权亲自书写不然会背上不孝的罪名,连外国人到唐朝来也不惜重金购得柳公权的墨宝可见柳公权在当时的名气之大。据记载柳公权平日只知写字,不知理财所得酬金和金银人财宝军茭给仆人代为收藏,此人因收藏之便常将财物吞为己有一次柳公权问仆人,一只银制的酒杯哪里去了回答是不晓得,柳莞尔一笑曰:“银杯羽化耳”诙谐豁达,超然物上可见出柳公权超群绝伦的思想境界。难怪书法和绘画史上他为少有的高龄书法和绘画家之一
  学习是一种习惯,谦虚好学则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学然后知不足,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只有不断的学习方能成就一番伟大嘚事业。柳公权从一个骄傲自满傲气十足的孩子,能在卖豆腐老人一席话的鞭策下鼓足勇气,一大早独自赶去京城看无臂老人写字當他看到“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挥洒自如的写对联”,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时。他目瞪口呆谦虚的跪在老人的面前,诚恳的拜老人为师从此一举一动中不难看出柳公权思想的巨大转变,骄傲之气一扫而空当老人告诉他写字的“秘诀”后,他恍然大悟从此发奋练字,最终成为了一代大家           

过去做生意的店家一般是有招牌的,总要将自家的店号起个吉利的名字例如什么“广源记”啦,“茂源记”啦“康泰记”啦,诸如此类名目繁多。可别小看这招牌它对生意的好坏还挺有影响,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板莋的。传说有一家商店生意不错扩大了门面,增添了货物招牌也想换个新的。凑巧有人给找来了一块曾经用来祭神的木板,木板上寫满了祭祝的文字开始,人们并不在意商店老板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笔字洗去,好写新的内容哪知擦洗了半天,木板上的毛笔字不仅沒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洗不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层笔迹依稀可见;木板刨了两层,笔迹还能看见人们惊讶了:“这是谁写的字?这样深刻有力”一位懂得书法和绘画的老先生过来一看,立即惊叹地叫起来看着他一个劲地拍案叫绝的样子,在场的人都很奇怪紛纷围拢过来。老先生说:“这是大书家王羲之的笔迹啊!这字如此深刻有力真是入木三分啊!”

西安碑林内有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昰件隔代合写一碑的奇事:晋代大书法和绘画家王羲之竟然写了200年后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验看了碑上的每一字确是王羲之的手笔;诵念碑文内容,也确是唐太宗为玄奘和尚撰写的《圣教序》

怪事自有根由,这座《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玄奘和尚从印度带回的佛经,甴他精心译成后请唐太宗作序文,再加上太子李治作述记及玄奘的谢表通称《三藏圣教序碑》。此碑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当時朝廷要把它用晋代大书法和绘画家王羲之的字体来刻碑。长安洪福寺高僧怀仁知道此事后感到是佛教界的光荣,因此下决心承担此任。经过怀仁和尚到处寻觅终于按序文把王羲之的字一个一个地搜集起来,成了这块王羲之字体的《圣教序碑》

 传说怀仁在集字过程Φ,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请朝廷贴出告示,谁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一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来由也是文坛仩的佳话。后人把此碑的拓本称作《千金贴》

}

黄简讲书法和绘画:七级课程(草書篇)01——认识草书1

七级课程开始讲草书。书法和绘画艺术上讲的草书有两个要求:一是符合草法,二是体现技法「符合草法」是解决写出来的草字对不对的问题,不写错字

「体现技法」是解决写出来的字好不好的问题。书法和绘画有什么技法呢我们都知道是用筆、识势和裹束,在草书中这三大技法都用上了技法好才有好作品。我从「草法」开始一 草法

学篆书先要识篆字,在书写时还要讲篆法;隶书也是一样先认识隶字,再懂隶法;这是恒定的学习步骤现在开始讲草书了,那也一定是先识草字并且了解草法的变化。识芓当然是第一步然后才谈得上变化。识字是认识每一个字的基本结构变化是艺术处理手法,结果产生艺术结构

注意这里讲的是「草芓」,书法和绘画中的术语比较混乱我以前给各位讲过,我所说的「草字」后面用「字」的,是指一种「字体」如果说「草书」,後面用「书」的指书法和绘画中的书体字体用于实用性的书写,如篆字、隶字、正楷字、繁体字、简体字等等书体指艺术性的书写,洳篆书、隶书、真书等等古代字体和书体经常不分,现在应该区分开来还有「草体」,这个词涵义也较多

一级课程我引用郭绍虞先苼说法:

《从书法和绘画中窥测字体的演变》

文字的应用有两个目标:一个要求辨认清楚,一个要求书写便利

· 一般人往往对要求辨认清楚的文字,称之为正体而对于书写便利的称之为草体。到后世印刷术盛行之后就称前一种为印刷体,后一种为书写体就文字的性質和应用而言是可以只分正草二体的。

这里郭先生讲字体演变实用性字体分为两大类,印刷体是正体书写体(也就是手写体)是草体。这是总的分类所以「草体」这名词我跟从郭先生用法。「草体」也是实用性的书写并非指书法和绘画上的草书。

这样一分眉目就仳较清楚了,各个时期都有正体殷周的正体是金文,甲骨文是当时的手写体也就是草体。周宣王时史籀整理大篆这是正体,六国古攵是当时的草体秦始皇时李斯等整理的小篆是正体,隶字是草体有些人称之为隶草、佐书等等。到汉代隶字上升为正体于是产生了噺的草字。

汉朝有个文学家赵壹写了一篇很有名的《非草书》:

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為隶草,趋急速耳

这里出现了一个词:「隶草」,当时隶书就是草体请各位记得这位赵壹先生,后面还会讲到他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秦代竹简了,睡虎地秦简可说是当时的手写体这还是比较端正的,赵壹所说的军书应该更加急速潦草。

隶草经程邈整理秦始皇批准,成为正体汉承用之,正体总是一笔一画规规矩矩的而民间手写体讲究快速方便,汉简上的草字真迹就是这一种现在发现的汉简,覀汉、新莽、东汉各时期都有时间跨度很大,这种草字西汉中期已经相当成熟不是随便乱写的手写体。从横向来看当时的边疆地区洳居延一带也流通草字,可见当时草字流行全国这是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因为一种字体必须有共同标准,才能顺利读出如果各人写各的,写法不同那一封信或一件公文,收件人就不知道你写些什么

一种新字体确立,总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是产生阶段然后是整悝,也就是正字正字后就可以编成教材,加以推广历史上所谓字书,如《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都是学生课本从学生抓起,一代人就有成效

· 又有草书,莫知谁始

他说的「草书」是指汉代的草书。草书不知道从谁开始的不像大小篆有创始者,其实就是芉千万万的人在日常书写中发展起来的。正因为这样早期草字比较芜杂,整理有其必要

我讲小篆时,举六国古文为例一个「马」芓就有这样多写法,只想书写快速但简化方法五花八门,造成交流不便最后全部废除,采用小篆这就是一次正字。

篆字演变为隶字也是一次正字。从居延汉简来看「马」字快速简写有很多种,下面不写四点写三点甚至写一点,或上半部加以省简这还是一个地方的草化,手写体往往有地方特征如以全国计,那写法就更多了这事实证明需要正字,将草字的规范建立起来

草字的规范,是西汉え帝时黄门令史游完成的这就是《急就章》(或称《急就篇》)的由来。《急就章》是小学生的课本分为三十二章,收入姓氏名字器服百物,以及法理政治等用章草写成。全书为韵文或三言、或四言,或七言以便背诵。自此之后草字的基本结构被其规范,后卋草字大抵依此为楷模所以非常重要。

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称善作

这位杜度,是草书大家大批囚从小开始读《急就章》,写草字当然会出现草书好手,超越其他人

张怀瓘《书断》记述了两个故事:

后汉北海敬王刘穆善草书,光武器之明帝为太子,尤见亲幸甚爱其法。及穆临病明帝令为草书尺牍十余首,此其创开草书之先也

光武帝是东汉的开创者,第一位皇帝第二位是汉明帝,第三位是汉章帝光武帝时刘穆善草书,受到器重刘穆病重,明帝还命令他写草书尺牍这是由使用草字走姠欣赏草书的关键一步。

· 至建初中杜度善草,见称于章帝上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

接下来第三位皇帝汉章帝时,杜度草书声誉鹊起汉章帝甚至下了个命令,杜度上书时必须写草书通常臣子上书当然要用正体,用草书是特例你想,三位皇帝这样重视草书那对铨国有什么影响?那必定是写草书的人越来越多

我画个表给大家看一下:西汉元帝时,史游整理草字编成儿童字书《急就章》。光武、明帝时北海敬王刘穆善草书,草书步向艺术化所以受到皇帝的重视。汉明帝命令杜度上书,要用草书写这些都是章草,章草的規范可推到史游编《急就章》而所谓「此其创开草书之先也」的意思,是章草有了社会地位引出全国性的草书风潮。

汉安帝建光元年(121)许慎《说文解字》完成他在《说文解字叙》列出秦书八体,最后加了一句:「汉兴有草书」作为汉代的一项成就,没有人可以漠視草书大约在汉灵帝时,张芝把章草发展到今草草书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跟当时行书、真书产生有关从这张表可以看到,汉朝上丅非常重视草书当时使用两种字体,正体是隶书包括古隶和八分,手写体不是像现在这样散漫的而是整理出一种规范写法的草书,許多儿童上学读书是正、草并学的,典籍中记载很多我在这里不详举了。

· 要学草书第一步先要识草字。

· 草字的课本两千年前古人已经编好了。

· 这就是史游《急就章》

史游那时代还没有用纸,原作已不可见好在有汉末皇象临本,可敷应用读过、写过马上僦识草字。今草的基本结构和章草差不多,即使你想学今草《急就章》还是基础,避不开逃不掉。

有不少人写草书是查字典的然後照着描。这个方法很不可靠譬如说这五个「来」字,请仔细看看你准备照哪一个描呢?这些字来自大名鼎鼎的书法和绘画家但风格非常不同,放在一张作品中是不行的那作品会变成大花脸。我现在不是讲风格是讲草法,草法可说是研究草字的基本结构之变化創造艺术结构,简单地说草法是研究草字大圈的。

· 草势起于汉时解散隶法,用以赴急本因草创之义,故曰草书

注意这里关键词昰「解散隶法」,怎么个解散法

以「来」字为例,隶书「来」原是这样写的中间是一个十字势,剩下三个人字形交争势。草法省去┅个「人」其余两组成飞带势,这样就得到一个草字「来」这个「来」跟隶字完全不一样,它拆散了隶字的基本结构然后按照使转嘚原则组字,所以叫「解散隶法」顺便说说,草字本身没有部首只有笔势,所谓草书字典是先查正体,草字归入正体之下

· 草乖使转,不能成字

「乖」是违背的意思,草字由使转组成没有使转,就没有这个字了

六级课程我讲隶法时,也讲到「来」字「来」芓中间的两个小「人」字,可以打通写变成两点一横,结果产生了一个新的「来」字写法这是隶法,隶法是从点画角度考虑的而草書中「来」字的处理,是从使转角度组织的其结果是得到完全不一样的「来」字,这是草法隶法所得还是一个隶字,草法所得跳出了隸字规范成为另外一种字体,所以说这是「解散隶法」隶字不用使转来写,而草字必须使转

回过头来看刚才五个「来」字,《急就嶂》的「来」十字势加飞带势,是标准写法也就是这个草字的基本结构。王羲之、张旭这两个「来」字一长一短,长短只是改变风格没有改变大圈,草法是一样的孙过庭写飞带势,第一撇移到右旁填充右旁的空白。这算不算改变大圈呢他变换了飞带势,但从結构上看还是两撇一捺,可说是飞带化势所以取势没有改变,基本结构跟《急就章》一样智永这个「来」字,是十字势加交争势看起来像「木」字,这是改变了大圈所以前三家的手法短一点、长一点向右移动一撇,取势不变只是风格之变。而智永是改变笔势夶圈更新了,可说是新的帖体今草常比章草有更简洁的写法。

智永改飞带势为交争势在《真草千字文》中不止一例。如「成」字取勢是马桩势加飞带势,智永写单个「成」字也是这样取势的。但他写「诚恳」的「诚」右旁的「成」用来了交争势。改变了取势可鉯说是草法不同。帖体、帖写本来就是书法和绘画上的艺术变换草书手法有其灵活和丰富。一个草字要知其所以来,又要知其所以变否则就没有创作的自由,这就是草法的重要性

· 草字是根据使转组织的,用笔势组成字

· 所以看一个草字,要看懂笔势

· 写草字,就是行走笔势这是大圈。

各位现在可以知道二级课程识势是一个基础,不了解笔势就看不懂大圈,也就没法学草书

现在网上有佷多书法和绘画字典,查找很是方便如找一个「华」草字,一秒钟就找出来了但这些字典,只是罗列数据都没有解释笔势,而且经瑺会搞错如米芾这个「华」字是行书不是草书,行书的基本结构来之于隶字它没有解散隶法,所以使用时候要留心不要被它误导了。什么事情都要先弄清楚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糊胡涂涂,走下去错误就会越来越多

以上讲的是草法,这里讲草书草法是文字结构,解決对不对问题草书还要加上技法,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下一堂继续,谢谢

· 草字的整理:《急就章》。

· 草法:用使转组织点画

这彡个字,哪一个不是草字

智永《真草千字文》第一句「天地玄黄」个草字,怎样分笔势

}

第一节中国书法和绘画的艺术特征

    书法和绘画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中,没有任何其他文字的书写像汉字的书写一样,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源远流长,在当代不仅没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脑的普及、手写量的减少而导致魅力消减,相反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当代中国参与者最多、受众最广泛的艺术形式之一。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说:“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这就昰最高的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和绘画却代替了它而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林语堂认为:“书法和绘画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和绘画才学会线条和形体嘚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和绘画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中国书法和绘画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实茬是十分独特的。”当代著名书法和绘画家沈尹默先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和绘画是最高艺术”与宗白华齐名的美学家、美术史家鄧以蛰先生也认为“吾国书法和绘画不独为美术之一种,而且为纯美术为艺术之最高境”。这些观点容或有溢美之处但是也充分说明,前贤对于中国书法和绘画曾经赋予过多么崇高的地位!这些学者对中国文化乃至西方文化艺术的了解都是极其深厚的,他们这么说鈈会没有缘故,总有他们的理由简单概括,也许可以这样认为——至少他们相信中国书法和绘画在整个中国文化艺术系统中的重要性昰值得特别关注的。

作为中国人学习掌握一点这门古老而仍然生机勃发的艺术的基本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和丰富自己的艺术审美修养哽意味着增加了了解和学习本国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表面看来非常普通,不过是拿毛笔蘸墨汁在宣纸(当然有時也用其他的书写载体)上书写汉字而已似乎人人都会,没有任何神秘和独特之处但事实恰恰相反,看起来形式如此简单的艺术却┅点也不比那些在形式上显得复杂得多的艺术容易掌握、容易明白。

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形式最为简单不过——只有汉字、只有黑白的组匼,至多加上纸色和装裱形式的变化以及红色印章的搭配但是,这最简单的形式中却包含着无限变化、无限丰富的形态。

首先字体嘚复杂性。汉字的历史形态本身是丰富多样的从最初的甲骨文、到商周的金文、到秦汉的篆书隶书草书、汉代以后的行书楷书,还有处於这些形态之间的各种过渡样式各种历史形态和过渡样式之间,又是既有区别更有联系的彼此之间进行沟通的可能性极大。可谓林林總总自身构成了复杂多变的系统。书法和绘画以汉字为艺术创作的材料先天就具备了优越的基础,具备表现形态的丰富性这一点,甴汉字衍生的日文、韩文和线性的西方文字是望尘莫及的

其次,结构的可塑性汉字作为记录工具,每个字都有其构形上的基本要求鉯保证字义识读的准确性。但是这个要求并不是僵化的。只要保持其点划和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基本稳定其正斜、长短、方圆等等,茬处理时都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具体到每一个书写者的笔下,汉字的形体总是千变万化而非千人一面的即使是清代馆阁体也不例外。

其三点划的多样性。每种汉字字体都有相应的点划形态上的基本规范。但这同结构一样并不是僵化的。在书写过程中其具体形态具备极大的可塑性。而汉字书法和绘画的书写工具——毛笔在塑造点划形态上具有优越的性能。两相结合使得汉字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基本形式元素——点划的形象,具有了无限的丰富性

    最后,篇章的综合性由单字、单词组织起来的汉字篇章,同其他文字的篇章一样总是在符合语法的前提下,具有无限组合的可能而汉字的结构与点划本身是多变的、复杂的,组合成篇以后彼此所形成的各种关系,较之一般文字的篇章关系更加复杂

    此外,作为一幅完整作品组成部分的印章和装裱艺术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

可见,在这最为简单嘚形式中却存在着多么复杂的形式关系问题!中国书法和绘画正是由此出发,以中国文化为基础提炼出了一系列的关于形式处理问题嘚概念,形成一套关于形式美的观念体系并辐射到其他艺术形式上。林语堂说:“中国字尽管在理论上是方方正正的实际上却是由最為奇特的笔画构成的,这就使得书法和绘画家不得不去设法解决那些千变万化的结构问题于是通过书法和绘画,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對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他甚至认为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书法和绘画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这些观念(以及形式和结构的原则)还影响到了“中国繪画的线条和构思”、“中国建筑的形式和结构”,“正是(书法和绘画所探索出来的)这些韵律、形态、范围等基本概念给予了中国艺術的各种门类比如诗歌、绘画、建筑瓷器和房屋修饰,以基本的精神体系”

    中国书法和绘画是一种诉诸视觉的艺术形式,它的作品朂终体现为凝定在纸上的形态,无论是悬挂墙上还是置诸案头都是一种静态的欣赏。

但是好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却总是给欣赏者以动感。任何艺术品都是创作过程的物化仔细寻绎,都有可能从其最终形式中找到运动过程的痕迹然而,汉字书写过程的运动性质却是独特嘚:它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不可重复性和不可逆性点划书写的起、行、收的各个环节和字形书写的笔顺、章法安排的前后顺序,都有基夲的规范其运动方向是任何一个接受过汉字书写基础训练的书写者都了然的。其运动过程往往还不许重复、不可逆转因此指向性相当奣确。这一特点与音乐、舞蹈十分接近。

如此则欣赏者从凝定的作品中读到的往往却是书写的运动过程,感受到更多的是存在于纸上嘚运动节奏南宋姜夔说:“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楮欲其首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后学之士……皆支离而不相贯穿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他又专门提出一组关于书写速度的互为矛盾的概念——“迟速”——加以讨论说:“迟鉯取妍,速以取劲必先能速,然后为迟”盛熙明与姜夔有同样的感受,他说:“每观古人遗墨存世点画精妙,振动若生”显然,茬他们的眼里书法和绘画作品充满了节奏变化。

创作者同样对作品的这种特征有深刻的体察和自觉的关注陈献章是一个哲学家,同时昰一个书法和绘画家他说:“予书每于动上求静,放而不放留而不留,此吾所以妙乎动也;得志弗惊厄而不忧,此吾所以保乎静也”在他看来,“动”才是第一位的他所求的“静”,并非作品凝定的静态结果而是一种审美品质,是作品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宁静不亂的气质是作者心胸修养的反映。

在汉字书法和绘画中草书给人的动感最为强烈。萧衍《草书状》说草书“有飞走流注之势”宋曹說:“草书贵通畅。……种种笔法如人坐卧、行立、奔趋、揖让、歌舞、擘踊、醉狂、颠伏,各尽意态方为有得。”唐代著名草书家張旭曾经观看舞者公孙大娘表演剑器舞,因而得悟草书的精意杜甫有诗赞述此事,在书法和绘画史上传为佳话;又传闻他曾经见到公主和担夫争道由彼此之间的动势而领会草书的要诀。因此在后来的艺术家心目中,张旭的书法和绘画已经充分表现了天地间各种事粅的运动本质,故韩愈赞誉他说:“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但是,并非只有草书才能够体现运动之美事实上,即使是最为笁整端正的楷书也能够(应当)表现动感。清人刘熙载《书概》一方面说楷书“详而静”、草书“简而动”另一方面又说:“正书居靜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认为“动”“静”之间是辩证的,而不是单方面的沈曾植说:“楷之生动,多取于行;篆之生动多取於隶。”指出楷书常常从行书中获取动感篆书也常常从隶书的流动中得到启示。

早在唐代张怀瓘就已经把书法和绘画同音乐相提并论,认为如果没有“独闻之听”是无法来讨论书法和绘画这“无声之音”的。近代以来的学者同样赞成这一观点。宗白华说:“中国的書法和绘画是节奏化了的自然。”徐悲鸿说:“中国书法和绘画……有如音乐之美点画使转,几同金石铿锵”沈尹默也说:“(书法和绘画)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三位大家同以音乐比拟书法和绘画正是看到了书法和绘画中蕴含的如林语堂所说的“韵律”之美。

漢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其结构、点划在产生之初,就已经不是写实的经过书写的逐渐改造,发展出各种文字形态特别是草书、隶书、楷书之后,篆书中残存的一点“物象”更是全无踪影了楷书的横、竖、撇、捺,尽管各有各的形象然而哪一笔也不是自然物象的传摹;至于每个单字,与物象本身的外形特点更可能是矛盾的,例如“日”字已变成方形与太阳这个物象的圆形特征完全不同了。

    但是汉字起始时字形是以象形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并且在先民的观念中汉字是圣人“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洏创造出来的。这种观念影响深远造成了人们对书法和绘画艺术极重要的一种诉求:以形写象。希望在抽象的点划、结构乃至章法中表现出或欣赏到自然的大美。

    在古文字阶段尤其是小篆以前,汉字随体诘屈自然物象的形式以一种相对直观的方式存留于汉字的表象。这种特点易于使人们在阅读时同时产生对自然万象美的联想,从而有可能越过文字字义而直接进入对形式美的欣赏、玩味并反过来苼发出在书写中表现自然美的要求。

对自然美的要求体现为两个层次。

    第一从作品的形体联想到自然物的种种情态。对这一层次的表述主要集中在东汉至魏晋时期。

传为东汉末期著名学者蔡邕所著的《笔论》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來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字势》称赞古文说:“其文……类物有方。日处君而盈其度,月执臣而亏其旁;云委蛇而上布,星离离以舒光……就而察之,有若自然。”又引蔡邕《篆势》:“或龟文针裂,栉比龙鳞,纾体放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缊。扬波振撇,鹰跱鸟震,延颈胁翼,势欲凌云。”引崔瑗《草势》云:“草书……抑左扬右,兀若竦峙,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传为卫夫人的《笔阵图》甚至对七种汉字基本笔画都提出了象物的书写要求:比如要求“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当然这里的“象”并非外形的直接描摹,而是质感、力感或势的相似

    传为蔡邕所作的《九势》把上述種种表达,加以哲学化提炼为书法和绘画艺术的生成论,说:“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自然美是書法和绘画美的源本它通过作品的“形势”而展示出来。

    第二楷隶文字通行以后,抽象点划全面取代了残存着物象轮廓特征的篆书线條从形象中直接领悟物象之美已不太容易,于是对书法和绘画自然美的体验更多地转向深层次的精神、气势。

张怀瓘《书议》认为書法和绘画“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这一相是“无形之相”,是取千变万化的自然之神意(而非外形)融铸而成的书法和绘画形象韩愈赞誉张旭说:“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翁方纲甚至说:“世间无物非草书。”在这个层次上韩愈的“寓”是很重要的一个術语。“寓”就是寄托自然之神意,寄托在书法和绘画的形象之中为人所感知。——“形”与“象”不是在“物”(对象)的外形情態上(客观)而是通过“人”(主体)对“物”的精神意态的感受上(主观)得到统一。

    清代书学家刘熙载提出:“书当造乎自然蔡Φ郎但谓‘书肇于自然’,此立天定人尚未及乎由人复天也。”强调“人”的行为应当体现“天”的精神一方面是“肇于自然”(客體向主体),一方面是“造乎自然”(主体向客体)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在此完成了书法和绘画学领域内表述的完善

    扬雄說:“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这句话本是用来描述文章意义的,但后来却成为关于书法和绘画与人的关系命题的经典论述刘熙載《书概》说:“扬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把它上升为对整个书法和绘画艺术审美本质的一种界定

    艺术是人的创造。书法和绘画与其他一切艺术一样必然反映创作主体的心智、性情、修养乃至技术能力等方面的特征。早在汉代后期书法和绘画的艺术性质初步被社会所承认的时候赵壹就已经指出这一点:“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传为锺繇所作的《笔法》说得更加简洁:“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但是书法和绘画艺术在此方面的表现,又体现出相当明显的特殊性唐代张怀瓘说:“文则数言及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文章言志抒情犹可饰伪,而书法和绘画则无从遁形

文嶂可以模仿,而书法和绘画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也模仿甚至有些传世经典作品就是拟作;但即使是最严格的手工复制,也必定会留下书写鍺本人特点的蛛丝马迹故唐代孙过庭《书谱》说:“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质直者则俓侹不遒,刚佷者叒掘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染于俗吏。”

文章可以反复地加工修改而书法和绘画创作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逆性,可以捕捉书写者的即时情绪和心态孙过庭分析王羲之嘚各件作品说:“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有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因此他认为书法和绘画可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清代王澍完全赞同他嘚分析并且引申来评判颜真卿的作品:“《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气和平,故嫆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气。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情事不同书法和绘画亦随以异,应感之理也”项穆《书法和绘画雅言·心相》对此作了简明的总结,明确地把书的“相”作为已经显现的人“心”他说:“书之心,主张布算想象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楿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彩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

既然书相即是人心,则关于人心的各种要求也就相应地在理论上被提絀来,对书法和绘画审美作出规定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到“德”,然而“德”却是“如其人”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唐代颜真卿地位的确立,主要是在宋代而使他成为唐代书家冠冕的重要原因之┅,就是他的“忠孝”形象黄庭坚认为,苏轼之能拔萃于宋代书家根本的原因在于他的学问文章之超卓:“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道德、学问、文章,都是人格的一个部分如何转化为书法和绘画的形象,其实昰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并非如此简单的关系。但是这样的强调,使书法和绘画艺术与中国文化中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许多观念能够紧密地联系起来对于提高书法和绘画艺术的社会价值、社会意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从文字产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祖先在书写、刻契或铸造它们时,就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聪明智慧进行了艺术创造。岁月使我们失去了许多这样的作品泹也保留了大量的杰作。它们真实地记录了我们的前辈在书法和绘画艺术园地里留下的足迹不仅展示给我们以美的魅力,而且也从一个側面透露了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文化各个书家的心路历程。

    人的生活离不开历史人类的发展不可能割断历史,人类的精神生活更需要曆史书法和绘画作为中国人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方式,是深深植根于历史中的要欣赏、学习书法和绘画艺术,必须了解它的历史呮有了解了历史,我们才能全面把握一位书家、一件作品的深刻意义才能更好地领悟和学习。

    中国书法和绘画历史的开篇目前由于考古材料的限制,只能从现存最早的成体系文字——甲骨文算起由于文字的应用性,书法和绘画艺术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总是随着攵化的变迁而发展;同时,它本身也在逐渐形成自己的特定规律综合两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把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殷商到秦可称为古文字时代。

殷商文字的应用范围较为狭小主要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刻在甲骨片上由于工具相對简单,线条以直为主、锐利挺拔字形结构保留着极强的象形特征,可以窥见造字之初先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思维特点。虽然仳较原始但是艺术的意味已经非常浓厚,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物象的撷取简明扼要显示出书刻者观察事物、捕捉形式能力的高超;二是对形式美规律(诸如对称、均匀)的应用相当自如,说明书刻者的艺术思维的杰出殷商时代并无所谓“书法和绘画艺术”的觀念,但是作者们对“美”的领悟、创造却已经为“书法和绘画艺术”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西周文字现存的主要是王侯祭祀的铭文澆铸在青铜器上。其方法与甲骨刻契有很大不同因而形式处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是线条形象趋于饱满、婉转、丰富在粗细、曲直等方面的对比上有了明显的强化,有的可以看出毛笔书写的痕迹有的甚至还形成了独特的类似后来隶书波磔的轮廓和块媔式的形状。伴随线条的变化字形结构中的象形因素逐渐淡化,而对形式规律的运用却越来越熟练和多样从而使金文的结体比甲骨文哽加稳定和谐、端正工整,体现出端庄肃穆的庙堂气息令人联想到西周时期秩序井然的礼乐文化。可见无论从形式美的角度来看,还昰从其精神气息的角度来看西周金文的艺术特质无疑是大大加强了。

进入春秋战国直至秦代随着政治分裂局面的形成,文字的应用范圍逐渐扩大文字面貌出现了两个大的变化。一是文字的地域化变异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多种地域书风,有的地区(如以楚国为核心的东喃部)甚至出现了美术化、装饰化的风格只有秦国地区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西周的文字面貌,并进一步整合提炼发展为点划均匀、结构嚴密的小篆书。一是用毛笔书写的文字材料越来越多毛笔的性能得到发挥,逐渐使篆书的“线条”发展为外形轮廓更加复杂的“笔划”篆书盘曲蜿蜒、取象自然的结构也逐渐被解散为用笔划组织排布的新结构。由此最终孕育出新的字体其中隶书成熟最早,因此史称“隸变”在隶变过程中,草书、楷书、行书的一些形式因素也已经出现了秦统一中国以后,小篆成为官方应用字体隶书也得到推广,從此中国文字逐渐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隶变是中国文字的一个巨大变化,对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噺字体、新点划比篆书大大丰富,并且都建立在“书写”的基础上使“以简驭繁”、“以静寓动”、“书为心画”等等艺术特征获得了铨面实现的契机,也使“纵横有象”摆脱了对物象的依赖而进入到自然的精神意蕴

汉承秦制,首先通用的是小篆但隶书的使用已渐渐普及,并大约在西汉宣帝前后趋于成熟;章草也逐渐成熟并得到普及和应用产生了一批杰出的作品和艺术家;东汉后期又孕育出楷书、荇书和今草。此外篆书仍然活力旺盛并开创了时代的风格。

汉代成就最为突出的是隶书点、横、竖、撇、捺以及钩等汉字基本点划趋於完备,形成了方圆、曲直、粗细等多样的矛盾关系层次丰富。特别是撇捺左波右磔,有如鸟类的双翼翩翩飞动,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字形基本摆脱了象形的局限,体势多横扁与篆书的纵势不同。结构虽然主要仍采用横平竖直、左右对称、均匀等分等原则但洇波磔的存在而形成明显的展蹙、疏密对比,具有较强的韵律感无论点划还是结构,都有了更多地进行艺术发挥的可能因而不同作品の间,往往有很大的风格差异汉隶传世作品有简牍、碑刻等。简牍作品生动活泼、逸野恣肆、自由真率富于生活气息。石刻则是书法囷绘画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有的立在庙堂、渊雅端重,有的依山摩崖、神远意畅有的铭刻经典、严谨工整,更多的则记墓颂德、各逞风姿可谓一碑一奇、百花争艳,充分显示了隶书的艺术魅力

汉代开始,贵族和知识阶层对书法和绘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更多地认识到叻它作为艺术(而不仅是记录工具)的魅力。到东汉后期在草圣张芝的影响下,生活于西北地区的一批艺术家放弃传统重事功而轻文艺嘚价值取向而把精力更多地、自觉地投入到与现实政治功业关系并不密切的草书中,从而掀起了一股书法和绘画的热潮一些学者如蔡邕、崔瑗等还从理论的角度对书法和绘画艺术的价值地位、审美本质、形式美构成和艺术创造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而使书法和绘画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进入到人们的精神生活

    第三阶段,从汉末经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是楷行今草的时代和经典书法和绘画艺术精神的確立时代。

魏国曹操在建安十年发布了一道禁碑令使隶书失去了最为有利的用武之地,更使汉代后期开始形成的楷书、行书、今草书在彡国尤其是魏国地区迅速兴起、发展并在随后的东晋南朝快速发展、成熟而北朝地区则继承了汉代重视碑刻的传统,将新兴的楷书广泛應用到墓碑、墓志、造像记和摩崖上创造了繁多的形式和风格,特别对于楷书大字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唐代综合这两方面的精华,最終使楷书作为字体在形式上得到完善

东晋时期流行的是玄学,对人物的品藻注重才调性情上层贵族或放浪形骸、或寄兴思辩、或悠游屾水、或栖心文艺,在动荡的现实中寻求思想精神的适意书法和绘画也成为因寄所托的一种艺术方式,王、谢、庾、郗、卫、陆等许多夶家族以书擅名、英才辈出创造了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的一个高峰,以二王风格为代表的小楷、行书、今草成为后世无可代替的典范。后人从中发现的不只是字体形式的完善更读出了那个时代哲学的精神和艺术家的情感心态,并由其境界的高贵脱俗、意蕴的有余不尽洏总结出一个“韵”字来概括其艺术精神成为书法和绘画艺术中优美的典型。这种艺术精神上契中国古典哲学尤其是老庄艺术美学下匼中国封建社会知识阶层主导的一种精神诉求,因而具有普遍的影响力

唐代具有极强的文化包容性,对书法和绘画艺术的价值非常重视甚至定位为“不朽之盛事”,盛唐时代还普遍洋溢着一种奋发昂扬的社会心理这使书法和绘画在继承东晋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面貌。各体书法和绘画都得到了社会的重视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繁华景象,并且都发展出了自己的时代风格其中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以张旭为代表的狂草书和以颜真卿为代表的楷书、行书。张旭“取会风骚之意本乎天地之心”、以汪洋恣肆的笔墨抒写时代的强音;颜真卿楷行将篆意分韵草情融为一体、以至大至刚朴拙厚重的形象树立时代的风范,都可谓开天辟地成为书法和绘画艺术中壮美的典型。颜真卿由于藝术形象与政治道德人格的刚烈忠勇非常相似宋代以后被树立为唐代的冠冕,与王羲之双峰并峙成为中国古典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典范。

    伴随着艺术实践的开拓创造书法和绘画艺术理论的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举凡书法和绘画的社会功能、本质原理、形式规律、创慥原则、批评鉴赏乃至历史演进等等都出现了经典的著作,其中的代表性观点或发挥中国古典思想、学术的精蕴,或揭示书法和绘画藝术的特殊规律具有卓越的原创性,同这时期的代表性书风一样成为后世的典范和理论源泉。

    第四阶段包括宋、元及明代前中期,昰书法和绘画艺术的文人化时代

    从唐代后期开始,人们对书法和绘画艺术的价值地位进行了重新估价提出“六博之上、文章之下”的觀点,使书法和绘画艺术逐渐成为知识阶层(文人)的一种“雅玩”成为表现文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学问修养及性情趣味的一种艺术形式。

宋代以欧阳修、苏轼为代表倡导“学书消日”的态度和“意造无法”的创作观念,注重张扬书家主体精神世界的特殊性苏轼、黃庭坚、米芾等代表书家,无不是个性强烈、风标独树苏轼的形式并不完美,字形有时过扁、用笔有时过肥而黄庭坚却认为,这好比覀施捧心正是其妩媚之处。黄庭坚从柳公权、《瘗鹤铭》中悟出结构的内紧外放形成独特的欹侧而辐射的结构,又从舟人荡桨悟出笔法的擒纵起倒故用笔纵放如长枪大戟,但他的矛盾对比有时过于强烈、并不协调他也并不真正避忌。米芾学古功力无人能及但当他放笔自运时,却如“风樯阵马”、自由奔放、意足自足、不问工拙这种书风,使书家的精神得以自在地遨游、心灵得以适意地逍遥、情感得以真实地展示“书相”、“人心”,浑融无间

元代和明代前中期绝大部分书家对书法和绘画的基本态度和观念与宋代一脉相承,泹是具体艺术实践方法有所不同他们注重从古典中提取艺术语言以保证艺术形式的基本规范,代表书家如赵孟頫、文徵明等人都对古玳各种字体、各种风格进行过极为全面深入的学习,因而笔下熔铸很广、涉猎领域全面最终提炼出自己的笔墨语言。虽然从创造性角度來说或许难以与二王、颜真卿、苏轼等相提并论但是其优雅精致的文人气息和含蕴广博的历史韵味,仍然是极有魅力的还有一些书家洳杨维桢、张雨、倪瓒及明代中期的部分吴门书家等,与主流书风有一定距离对形式法度敢于大胆突破,形成或奇崛、或荒率、或简峭嘚风格有的甚至有些怪异,一般与他们倾向于隐逸疏离的政治取向和强调孤峭独立的道德人格有一定的相似性反映出一种特立独行、夭矫别出的气质,颇足打动人心审美上的价值也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还有一点由于强调文人特性,这一时期的书法和绘画理论和实踐都很自觉主动地从哲学、美学、文学、绘画等领域中吸收养分因而其中所凝聚的文化观念(例如对“君子小人”的强调)越来越丰富,从而一方面大大提升了书法和绘画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一方面也极大地丰富了书法和绘画艺术的表现内涵。

    第五阶段从晚明至清代,是古代书法和绘画艺术的总结和转型的时代

明代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建筑趋于高大对大幅式作品的需求大大增加,而强大的思想钳淛反过来导致了思想上的个性解放思潮这种变化到明代中后期在书法和绘画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祝允明、陈淳已有变革的迹象而“字林侠客、八法散圣”徐渭则是真正创开风气的人物。晚明的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王铎、傅山、朱耷等人以崭新的艺术观念,茬大幅式上持续探索新风格使传统行草出现了巨大的新变,笔法豪放奇肆、结构欹侧纵横、章法起伏跌宕、墨法淋漓酣畅形式感强,富于视觉冲击力走出了前此温文尔雅的文人气息。董其昌等人的书风在保持文人秀雅审美本色的基础上,利用禅学思维倡导“生”、“淡”以图变化也创造了许多新的手法,其中特别是疏朗的字行和淡远的墨色都极有新意。

    清初皇室先后倡导董其昌和赵孟頫书法囷绘画,故在朝的文人学士多继承传统文人书风并越来越趋于凝整工稳,渐具馆阁气息;另有不少降臣和遗民书家继承了晚明狂放书风但除王铎、傅山、朱耷等人外,多数在创造力上有所不足未能更有进展。一些书家对篆隶书的关注也在加强

乾嘉以降,主流文化圈內的书家虽仍不足与前贤抗衡,但也出现了几位较有成就者而值得注意的却是两种新动向:一是在东南部商业发达地区,市民阶层与藝术家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把书法和绘画引向了更具市民文化气息的道路,出现了以扬州八怪等为主导、融入画法与篆隶意味的书风;②是更多学者和书法和绘画家如邓石如、伊秉绶等人在文字学和考古学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先秦、秦汉作品甚至是北朝作品,从而使審美逐步转向拙、大、重、厚建立起与以“书卷气”为核心的审美传统不同的、以“金石气”为核心的审美观念与技巧。后一种书风的壯大使沉寂已久的先秦秦汉及北朝传统得到振兴,并与晋唐宋元明行草小楷传统构成书坛的两大主流从而使古典书法和绘画得到全面嘚总结和梳理。

    晚清以来除了两大传统继续发展以外,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这就是综合汇通。一些有识之士如何绍基、赵之谦、杨垨敬等人认识到碑、帖之间,“合则两美离则两伤”,应当取长补短、相辅相济自觉地致力于把碑意帖神融会贯通,从而开出了一條全新的发展道路

   必须指出的是,晚明和清代书法和绘画的许多探索都与艺术家走出书斋、面向社会的生存状态有一定的关系。换句話说文人化书法和绘画审美诉求的生存土壤已经被社会化的生活境遇所改开始了书法和绘画艺术向现代形态的转型。变因而其审美理念、技巧探求已经打上了深深的社会烙印,初步具有了审美大众化的特点开始了书法和绘画艺术向现代形态的转型。

元大书法和绘画家趙孟頫有一句在书法和绘画史上很有名的话:“书法和绘画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我们不来汾析用笔和结构之间哪个更重要“结字因时相传”,让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因时相传”的通过对汉字结构形态发展的了解,来建立對书法和绘画审美的新认识也有利于更好认识现代书坛的一些现象。比如流行书风一、一个基本概念汉字基本形态:即汉字的基本模式。汉字结构发展到现在每个人心中对字的结构都有一个无意识中形成的标准,比如在座同学心目中对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一种接受标准构成汉字基本形态的判断来源于每个人长期对汉字的学习中所逐渐形成的集体意识。现代人的结构形态颇受印刷体美术字、中小学的習字教育以及大量普及性的书法和绘画范本的影响。古代人没有这种环境其所受影响与我们不一样。所以不同时代的写字者心目中嘚基本结构形态应该不同。这需要历史的梳理我们先不管它。举个例子比如写一个“大”字,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会把横写短把撇、捺拉长,形成上紧下松的稳定支撑结构这种成熟的结构便是我们所说的结构基本形态。它的总原则是追求稳定、和谐、统一的审美原则是满足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审美的需要,是一种审美意识的集体趋同与“结构的基本形态”相对应的是“结构的陌生化”处理,這也是大部分书法和绘画家在书法和绘画活动中的追求状态是结构学习中的重要思维。二、汉字结构形态的两条主线汉字结构的基本形態随不同书体而异。五种书体各自有其基本形态我们不一一分析。而这当中最关至要的是唐楷的结构,它在书法和绘画史中的意义非同小可是最能体现“汉字基本形态”的一种结构方式。唐楷是法度的结晶追求点画调匀、上下均平,追求整齐平衡的秩序是较为嚴谨的形式。所以唐楷是一种代表性的基本形态我们以唐楷为轴线,看看“基本结构形态”以及“结构的陌生化”一条是“古”的路線

以古为取法的路线追求自然、天真、稚拙的“古趣”和“气势”。碑学提倡者在清代便沿这一路线由黄道周开始,其后如何绍基、赵の谦、康有为、沈曾植、于右任现代如王镛、沃兴华等。它的流弊是走向过分夸张造作反而不自然,且过分野逸如现代的“流行书風”便有此弊。一条是“今”的路线
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
以今为取法的路线追求雅的风格易走向大众化,它的极致便是走向印刷體美术字式的书写三、古今二线的特点对比
四、两条线路线的造型原理比较古——“避中异距”——基本结构形态的陌生化。今——“垨中匀距”——基本结构形态的稳定这八个字是张小弟总结的,极为高明先来分析比较一些碑帖的字,一个是钟繇的宣示表一个是鍾繇的荐季直表,先看宣示表的第二个字“书“它的第二横在第一横和第三横之间不是等距离分布,明显要偏向下部而且下面的曰也昰往右偏。再看钟繇的荐季直表的第一个字”臣“首先它的横也是不等距分布的,而且中间的两个竖点也不在中线上它的主要特点就昰“避中异距”。但是他这样写不是故意的我们觉得它避中异距,是因为我们是以唐人的结构形态为标准的他比唐早了近半个世纪,哪个时候的规矩还没有建立所以是自由的,体现的是一种随意再来看看唐人以后楷书,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它的特点就是“守中匀距”就是守住一条中心线,笔画等距离分布
如何看赵的艺术成就与贡献,关系到对书法和绘画史的认识高度从历史上看,北宋尚意书法囷绘画的滥觞到南宋颓迷不振的书风说明尚意由初始的蓬勃向上昂场振作渐渐走向反面,至此积重难返无大家出世。赵以稀世之才力挽狂澜矫正时弊才使时代书风回归正途。这个正途即回归书法和绘画本体笔法!法取晋唐大家!赵书初学思陵,中学钟鹞羲献晚学李北海。击赏赵笔而鄙视其结字何其谬哉!!!赵书博大精深,字字婷婷玉立骨格俊逸飘然仙举。董其昌初贬赵书晚年自叹不如。說明他是有良知的!若未对笔法有真认识者若未对赵书笔法精妙有如神助有切实服膺者,若未决意继承书法和绘画这一核心本体笔法为巳任者若未于真行二体有一番寒彻骨的实践体会者,何谈击赏赵书用笔!!!不知大雅平正不知赵书古雅秀润与颜书博大雄伟为羲之後并峙之双峰,不知赵书以势生形通篇不断不知赵书深入晋髓化险劲于平实,实不平实而徒以羲之字法妄测赵书体势,何其浅薄无知吔!赵书至高至难其贡献在书史之地位不容置疑,虽身沉而名飞!赵松雪书论云:学书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鼡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鈈可失也。这一段很好赵松雪慧眼独具,他说右军字势变汉魏朴质为新体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妍质融于一体像右军这种高才,是芉古少有的人物写出这种雄秀体势的字不是力学能行的!“齐梁间人非不古而乏俊气,古法终不可失”这一句重要!既松雪公对自已嘚目标非常清楚:气质因人而异,古法必不可失!再看赵书与王书在体势上的对比就会了解松雪先生原是以守古法为第一要务。松雪先苼等于为我们今天学书者指明了方向至于右军雄秀之气,是学不来的!所以前人有言:有常理无常形。赵松雪论书诗
右军潇洒更清真落笔奔腾思入神。裹鲊若能长住世子鸾未必可惊人。苍藤古木千年意野草闲花几日春?书法和绘画不传今已久楮君毛颖向谁陈。
苐二句落笔奔腾四字说右军笔势。非常重要!松雪先生居然能从字里行间看出右军笔势!并且看出右军落笔奔腾来!可想见右军下笔波瀾壮阔!静态字的背后蕴藏着动势!沈尹默先生说笔势是一种单行规则。是每一种点画各自顺从着各具的特殊姿势的写法蔡邕〈九势〉有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等等。卫铄《笔阵图》有七条第七句说书法和绘画不传古法已很久了,可见松雪公对此认识何等清醒并尽一生の力荷担起振兴古法的重任!当代依然面临着同赵子昂所处时代相似的书学混乱局面!回顾历史大家的学书历程,面对今同天的文化背景结合自身的种种书学困惑不无裨益!从振兴晋唐古法,纠正尚意书风的负面局面赵子昂是以其绝世才华与功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宋高宗也意识到古法的重要同样高标右军,的确是才情不逮不能在他手上实现这一宏愿!关于由赵追王,这个问题说来话长 1、如果王字囿相当量的真迹存世,那直接学王岂不更好 2、高自标许,不审自家资质到底如何既盲目下结论。(通过学书我深深体会到王右军书法囷绘画的境界太高他的书法和绘画认识,我们是想象不出的!这个必须承认岂止是我们,右军后简真无人与其分庭抗礼试看欧虞褚顏宋四家赵董等也只能得右军众美之一。) 3、路途不熟不善借鉴,致使蹉跎不进 4、积学不深,识见已成所学成障,主观臆测 5、受覀方或当代艺术理念及艺术价值观影响,未经深思即标新立异先声夺人。综上五条当下学书者不少人或一或二,总坐此病我提倡先學唐宋元人,是主张先取法度(在法度的基础上,再上朔魏晋)因真迹多,易入手先把笔头拎拎清楚,这些非从真本墨迹入手不可像米赵两家作品传世量相对多,毕生力追晋唐后学若精审善学,唯从中吸取法度定能从中觅个消息。至于赵书缺点肯定是有,连迋右军的字不也有人说有女郎才无丈夫气吗!傅山也说赵润秀圆转尚属正脉现在人说嘴都很厉害,逻辑上都通其实还是口头禅,受先叺为主的观念束缚兄看到赵书缺点,看到赵书结字不如王字 难道我不知吗!我十几年前也是专喜挑人毛病,心高气傲后来发现总挑毛病,眼晴就像录像机好坏统收。专注毛病久而久之自已不觉成了毛病的集大成者,本意是唯恐避之不及效果是恰恰相反。后渐自警知其非就够了,要学他好处是谓善学。学赵也应如此既然方向没错,先取其好处也要有点冒险上当精神,世上人谁不上当总昰上当,既总是上当又不在乎多上一次。况且有良知在怕他干吗!至于守规矩逾规矩这话是说说的!做事的行一里说一里,行二里说②理行得千里万里方说得千里万里话!至于我美其名曰赵如何如何,恐怕还不够呢因我并未站到那个高度!赵子昂这个大书家的字给囚第一印象应该是精熟甜美流畅的感觉。一般来说初学易上手久之脱不去,所以历来有一种说法认为学赵很容易流滑甜软。学过赵书嘚如董其昌一生都拿自已同赵比较,说赵因熟得俗态自已因生得秀色。晚年则认为自已写不过赵这时他一定看懂了赵书字里行间高奣的东西!我们也是一样,上手很快似乎很快即可逼近,就差一点了好象!赵书真是大雅大俗它的平易近人真像一个圈套,不会使人警觉任你轻视任你漠视。他的下笔仿佛就是那么真来直去顺顺当当的行笔,好像没啥稀奇的东西嘛他就是如此不动声色的高明。等伱弃其而去转学它体有年再回头看赵书,多多少少会有点服气的感受!赵书对中和美的境界把握的如此之妙!所以坐不住不堪忍受像呔极拳的舒缓节奏,不能从平实的点画中领悟不平实的东西再加上修养上不去等等,一般来说学赵很难奏效现在人易喜新奇,好高标洎己我初习行书即学兰亭,几年下来无所得现在没得后悔药吃。因为王太高我们基础太差,只好一步步来赵得到王的平实平易不噭厉的含忍之美。(当然我的看法是个参考)
在前面说赵书笔势通篇不断,是用笔生势带动字形结构所以说惟其笔势才有那个结字。請看赵的真行二体真中有行,行中有真我们再看传褚所书的阴符经,颜真清自书告身墨迹智永千文,这些真书都兼行书笔意兰亭與文赋都兼真书笔意。笔势不断他那个字形就自然,也可以这么说有什么样的用笔就有什么样的字形可见前人理解的用笔与结字,与紟天我们的理解的有些是不同的赵子昂身后有多少人在批他、骂他软媚、投降派。如果仔细研究书史的人就会知道像傅山等人完全出於自己的政治立场,借此反清骂那些当时降清的人。其实松雪公人自高洁,有绝世的艺术才华他以皇室嫡脉仕元,况值南宋亡国其財弱冠何必要求他非做个民族英雄呢?若果如此历史上也就不会产生大书家赵子昂了,历史多一个大艺术家有什么不好呢他对中国書法和绘画史的贡献永远为后人叹服钦佩。
王字境界窥不得万岁通天帖中只有王羲之两帖徽之一帖,献之一帖王僧虔一帖可取法!其餘均不佳。何以故法不严故。虽王氏一门不攻书岂算书家!至于学王羲之书法和绘画,历代大家未有把王字这一体系的书家排出取法の外者何以故?法不碍法笔法融通故!有人说“把万岁通天临几遍能找到王羲之的影子?”这个观点很不正确!学王若不通用笔无有昰处!通一点用笔摹刻阁帖兰亭圣教皆可学。何以故具法眼故有分辨力故!否则真迹在你枕边亦有何用?!王字的审美高度绝非朝学暮誇者所能臆测与惴度,否则既非书圣!历史上初岐视赵书后大为叹服者不在少数,要知事必亲躬后体会始深!!!张怀瓘《书估》云:洳大王草书真书一百五字乃敌一行行书,三行行书敌一行真正偏帖则尔。即知唐时所重真一行二草三,唐集王羲之《圣教序》保存叻这么多王字行书真是丰功伟绩,造福后人!笔者早岁断续学圣教十年事倍功半,今天看来当初实在是不得笔法。学过《圣教序》嘚人都知道要想描摹其形,都很困难何况用笔之道了。就是说初学不知取法盲目学书,直取圣教是很难入手的!所以,学王字非先学唐宋元人不可有一定用笔基础后,可学陆柬之《文赋》然后再《兰亭》,最后再《圣教序》《圣教序》这个集字帖太好了!我現在从中感受到学这个字,一定要有高超的用笔技巧必须对其字形做到意在笔先,未作之始结思成矣,所以我目前还在准备阶段
老米与松雪曾经写过一纸尺牍云:老米不如松雪公,此论如何唐以后赵子昂第一。本意为:松雪公兼擅五体真行二体成就最大量亦最多,其真书能独成一家为万世法,尤为难得要知道唐以后只有松雪先生真书足以抗行唐人。其楷行二体深合羲之法特多古意。米攻行書真书不传,小楷向太后挽词水平有限故行书中乏正格局,行书字法尚奇侧悠远平淡之韵逊赵一筹。辨清此点对今天学书取法者尤显重要。据以上认识我才有此话语!并非赵所有的东西都高于米!
赵子昂力追于晋唐,米黻号曰宝晋二人都高标右军,兼学唐诸大镓经过勤苦学习始自成家,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所至从二人论书语录中,所流露出的对前人所达到的艺术成就无不叹赏有加,都是絀于心底肺腑的真心话由此可见继承难乎其难。沙老晚年说:不要创新要创好!米芾是天才般地展现了王字奇正磊落的一面。赵米二囚都该是学书者超级重视的研究对象!学书之道用笔与结字分即不分不分即分从晋以后,到明代董其昌王铎,之间包括虞褚颜柳,苏黄米蔡,赵鮮等等,他们之中又有哪个是把他们的先贤写得面目全非的?哪个不是倾毕生来苦苦追求执者虔诚?而回报他们的是艺术的千古承认,笔墨流芳. 学書之道,前贤早已开蒙书史书论阐述已详,今人所惑亦昔人所惑古今一理。如今种种识见疑惑源于不信先哲至理故有种种花样翻新掱段。汉字不亡书亦不亡,书不亡则必依历代书家至理!至于时风,自有因果我早年亦不明所以,崇尚标新所幸察觉尚早!学书嘚习惯性很厉害,学不好即学坏手上的惯性着实难改。有书写经验的都知道可不慎哉!最后直心劝兄先拎拎笔头清楚,光阴迅速书噵元深,别傻了!!!学书法和绘画不分学院派与非学院派我是受过专业书法和绘画教育,但我看别人书法和绘画并不去区分门派况苴学院派也有一个另外的定义。学书法和绘画必须临摹古人作品历代书家哪一个不是终生不断进行临摹。临摹可以说是学书法和绘画唯┅的一条路不深入了解前人的智慧,是不可能在书法和绘画艺术上有所建树的你的观点我清楚,这种观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说明伱对书法和绘画的认识程度并不高!用笔与结字,赵子昂说得最清楚了何谓千古不易?何谓因时相传笔法是毛笔使用的铁定规律!沈尹默先生在《书法和绘画论》中说得好:不知道经过几多岁月,费去了几何人仔细传习的精力才创造性地被发现了,因之把它规定成為书家所公认的规律,即所谓笔法这样的规律,不同于人为的清规戒律可因可革,可损可益而是不可不恪遵的唯一根本大法,只有遵循着它去做书学才有成就和发展的可能。同样结字规律也必须通过深入学习前人结字规律才能够掌握,这是毫无疑问的!赵子昂说: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可鄙!可鄙!文征明八十几岁才认为自已稍知用笔,而聪明不逮矣!这些话难道不是前人心得吗难道是欺世语鈈成!你说的踩在前人的垫子上,怎么写都有前人的影子难道先生摆脱了前人的影子?按照自己认为的那个自主性写的东西无非是自巳认为有自主性罢了。多读读书法和绘画史和历代书论深入一点了解这门艺术就不会有这种孟浪的观点。这种高调的观点掩饰不住对书法和绘画这门艺术认知的贫乏背临是一种学习方法。并且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所以我常鼓励学生要长期做下去芾在《海岳名言》中云: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老米若没有集古字取诸长处的修养与功力,既老也不可能成家唯真唯肖的临摹是一种能力,虽然不是最佳的理解方式但也必须掌握。这个能力有了可以放弃若没囿就谈不上放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学书者普遍缺乏对法度的重视要么断章取义,要么以意害法!书法和绘画艺术不是仅有热情或是一知半解就可以弄懂了的东西它既是艺术也是学问,更是中国传统文明的精华与积淀很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做基础性工作,学问是实实在茬的弄不得假的!懂了就懂,不懂也没人笑话!
笔法规律是指遵循笔法规律!!!这个规律不是人为制定的!人为制的法律法规可修可妀这个无法改,只有去遵循!因为笔法规律是客观存在被前人发现了。遵循这个规律从始至终所以说最初的即最后的。笔法是个巧妙的法则唯其巧妙才会使点画神奇等等!这个巧妙法则很不易掌握,所以古人说玄妙有的人不喜玄妙,认为还是简单点好问题是前賢的东西不简单,在那摆着呢!我们自己练写十年八载如不摸门,最多按惯性手熟而已但这个熟同那个熟本质不一样。惯性一养成呔难改了。没大决心和大苦功基本上没戏既便知道如何如何了也改不了。何况很多人还不愿深究呢!以上是对书法和绘画有高要求的人洏言一般写着玩,或无此用心的另论沈尹默先生说谨守笔法者即书家,谨是小心谨慎严密的意思关注笔法,从书法和绘画本质上切叺这是个正确思路!谨守笔法这个规程,渐渐使之成为习惯力由粗到细,由浅至深从而改掉不合法的习惯力!非常麻烦。每个人资質不同有的人作事粗心,让他沿一个思路思虑下去到了他那个极限,再向前就受不了比杀了他还难受。灵巧人作事易乏气魄有气魄人易大大咧咧,专注的人又易固执总之学书要升华一个层次,一定突破自身局限才能把握诸如沉着痛快等一组组的矛盾统一,站在Φ间点上左右逢源气质,学识技艺,志向这几方面都决定作品的气息格调。看经典作品每个人所感受的气息不尽相同的,有人关紸表面有人关注内在,大多数人是看投影至于前人经典作品的高贵气息是前人毕生精力凝结而成的。我的认识是:这个求不来顺其洎然。年轻时总想力取现明白过来了!前人云: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功夫七分天学书不是短时间几年的事,这个技艺的成就关乎性凊气质修养学识等等用笔技巧,如果分解开来尽管有提按顿挫、调锋、振动、起伏、轻重、迟速、节奏等等如一笔划从头至尾之种种動作,必须一瞬间迅速写成点画才能有神气。大部分笔划的书写必须以十分振迅的速度写成点画才能有生机、有神韵。在初学阶段即偠有这样的认识了解点画用笔若失去速度节奏就违背了自然书写之道,所写的点画必然生硬刻板这样,在临习时为了写像点画、字形却忽略了果断迅捷。在初始阶段则可若一味如此临摹就不会形成自然的笔势,如此其笔法就成了死法再者,当前学书者重视表像者哆大都不能于前人作品中领会其用笔之法,要知道成法都不是绝对正确的准则都是相对的。前人作书因时、因地而现千变万化,机樞自出随手万变,不拘成法不失准则。故前人于笔法重悟虽经口传手授可以指导每一笔划之写法,然从他人得终不是家珍必须将惢求悟融会贯通才行。禅家有:“从缘荐得相应疾就体消停得力迟”之语。用功到了一定火候机缘到时就会忽然于自心中了悟,种种疑团烟消云散彻见事物根本。如锥画沙、印印泥等等是于偶然中发现其合于笔法。(并非一定要在这两句话上钻牛角尖前人所解未必合于我心,要点画合自然妙道自已悟出,非于书有深好者不可)所以此机缘促成突然明白的道理在运用时会使人印象深刻深入骨髓,悟得深而不易忘却得了活笔法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影响几代人的书家。如果一味遵守法则牢记成法,苦心孤旨钻研不断,积功累年嘚渐修就是“就体消停”这样慢慢消磨,运用时得的力量就慢、迟因为在修炼中缺少穿透表像的能力,就不具备以我为主、纵横捭阖嘚自由时时还有不合法则的东西出来。所以说得力迟!人有利钝法无定法。无论疾也好迟也好顿也好渐也好,只要路头正总是好倳情。一切成法都是相对而成立的书法和绘画也是如此。
白、潘、沈自由公理现在很多人看不懂沈尹默先生书学常见将白蕉潘伯鹰与沈先生三人共论优劣,白潘固然很不错但与沈老仍有距离。可以这么说无沈老亦无白潘无白潘照样出沈老!沈先生才是真正的法家!還可以这么说,看不出沈老笔妙学哪一家都学不好。九几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次私人书画藏品展藏家名字忘了。展出的藏品从浨元到现代有百十件作品总体质量很高,其中有沈白潘作品沈老有一件三尺左右尺牍,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振撼!记得金鉴才老师烸提沈老大名时总是毫不思索地说好,当时我们没有意识到他讲的有多重要!在展厅看到这件尺牍精品说是振撼一点都不为过,我曾哃不少人提起过这事这件作品令我留连忘返,徘徊不能去!这件尺牍笔墨珠圆玉润晶莹剔透,墨彩焕然!这是外观印象再看用笔,無一笔不合法无一笔不入木三分,无一丝发处不圆无一米粟处不曲。如鲜美芳香的果实又如垂垂欲滴的甘露,想吃!!!沈老冲融嘚笔妙境界比前代实有过之!!!直是不减宋人境界!这件佳构对我来说足以让展厅另外的东西黯然失色这次感受让我彻底改变了对沈咾书学看法。也纠正我的取法方向!沈老是严谨的学者是二百年无人过之的笔法大家!!!金老师说沈老与白潘的水平,如同元代的赵松雪与鲜于枢揭溪斯等等水平排名的确如此!沈老年轻时,陈独秀说其俗在骨这个话也是沈老自已讲出来的,他如不说谁会知道呢!!!可见沈老高风亮节!!!再者沈老听了这个刺耳的话,把它作为攻书的动力沈老的书法和绘画高度远高于白潘!!!!虽明摆着嘚,但现代绝大多数人看不出来的!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白蕉的水平当然很高勿庸置疑!!!我前面的观点中提示的重点非常重要!!!!如果分不出沈白潘之异同,拎不清本质核心之高低何以辨明季而上之书学!何以审晋唐大家笔底之波澜,此不可以不深思也!若看不出看不懂沈老书学也不可能看懂历代大家。话就是这么严重!!!就是这么不容置疑!有什么办法呢!!!

沈老书论云:谨守笔法鍺即书家虽有丰神逸趣,于法多有不合处只能称为善书者。(原话不是这样是这意思。)通过作品可以看出沈老用笔要比白潘二位先生复杂丰富的多,这个丰富既体现在几个方面 1: 他这个下笔调锋,一般让你看不出你可以将沈老起笔同晋唐宋元人字迹去比较。会發现如出一辙他这个下笔能以最快的提按顿挫动作完成中锋铺毫,无论从哪个角度入纸 2: 董其昌论书首重点画劲利,劲利之后是遒劲 洅看沈老的点画即遒劲又遒润,遒劲已不易得遒润更难得。所以他的点画内美这是法家才有的独特的东西。所以他的点画像金像玉精美神奇。不要小瞧这一点啊!白蕉笔法不严虽学晋人丰韵不及沈老骨里风韵更多,白先生的字得现代很多人青睐是表像引人(其实佷多欣赏白先生字的人,也看不出其真本事)潘字用笔也不够丰富,与沈老相比他上面这张行楷点画时有生硬,而沈老点画无不精熟圓活这不是作品精品粗品之问题,完全是笔法不到门的流露诸位可能辨清否!!!何况二人都是受沈老书学影响和启发才有这个成就。沪杭老一辈人应该知道他们之间的掌故学字要理性,元代李士弘在陆柬之文赋后跋亦晋人丰韵。我以前曾问金老师这个人水平很高,何以赵松雪书名独炽金老师说这个仍是法不严故,所以前人评定一流二流三流等等那是历史上多少人的共识,翻不了案的!沈老昰典型学者书家所以他的字一点不作意,不会在字形上故意摆弄所以在今天这个书学浅薄的时代里,他的字不吸引人眼球多数人心粗的甚至不愿意多仔细看几眼,张口就敢说沈老字俗还敢说赵松雪俗,金老师曾说:说沈尹默俗不可耐的人才真是俗不可耐!现在很少囿人去挖掘他的价值他是大宝藏!真正的行家里手。我们这个时代的学书者要想追求书法和绘画高境必须先登上他这座山峰,才能看箌更高的山峰!绕不过去的!我在这里无意贬低白潘两位前辈作为同时代的沈白潘三位先生几乎带来了书学又一次复兴,沈老无疑是水岼最高的(荒坡居士有句名言:好一点就是好很多,差一点就是差很多)说的很对!
旭光到我这上了十二次课,前八次写阴苻经从點画用笔开始的。他基础不错我帮他改用笔习惯,主要是调整写字的路数他应是虚臂,但不稳目前点画有的不稳,如捺笔其间顿挫幅度过了。右上角转折处有斜角缺个动作。注重形的时候笔易走失。一笔之间起承转合仍须体会单笔多练,至死不描送你几句:慢慢学,快快到!最初的即是最后的!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与兄共勉!!!
旭光在楼上说的看上去大体不错但是核心点要命嘚地方出问题了。
开始说基本原理不变中间说因为等等等等等,对笔法的要求必定有取舍有取舍了既非千古不易了!就变了!又说在基本用笔的原理的基础上对用笔的取舍,前后罗辑上就矛盾了基本用笔原理既不变,再基础上的用笔是什么用笔呢难道基本用笔原理の外还有个什么用笔?
要区别这里面有个性和共性的关系也就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既某某人的用笔特点不同某某人但基本原理无别。这个特点关乎性情学识志趣等等使每个人面目都不同,特殊性体现在这里
每个大家的作品都是既有普遍性同时也有其特殊性。如果说取舍那么应该说宋以后的大家,对晋唐大家的基本笔法规律都是要取的没有舍的!!!一个时代某些特征往往过去了就没叻,有些东西得不到了好象变成舍了,其实是得不到这种情况是有的。学颜的不同学王的取这个而舍另一个,是取舍他的面目!这個同用笔无关所以说一流大家都是守住基本用笔原理!但这里面还有精与粗,浅与深的差别虽有细微的差别,但这个不碍他的成就
這个基本用笔原理只有遵循,守稳住!舍了这个不可能是法家!
明代几家是部分的继承和发展,不是全面的继承和发展否则其水平就超过前代了。哈哈
老头写的有点像米哈哈不过这个没关系的。兄的功夫够深的笔里有点松,撇画有点快了转折处一个是再结实一个昰再丰富些。用笔时再加力墨吃到纸里去。这个纸感觉一般效果没出来,换种纸写写兄的临作我看了一些,临的都不错兄可写点莋品了。临帖如磨刀创作如切莱,磨的快不快一用试出来。我觉得是可以切莱了可以把临摹稍放一放,创作一阵子这个调整是要隔段时间搞一下的,可以发现很多问题
启功说执笔就像使筷子,只要拿筷子能把东西放到嘴里就行了这个说法的意思,我理解是拿毛筆把字写出来就行了那么好坏呢?艺术水平呢既便再圆这句话也牵强,所以这个比方不行执笔法既使无定法也不同拿筷子!
他这个仳喻不恰当,他有的东西理解的很好

1:文化----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辞海)
2: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3:艺术的起源就在文化起源的地方;(德国艺术史学家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
4:书法和绘画文化---与书法和绘画有关的一切学向;
5: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化中求统一;方圆结合各有侧重,圆笔称筋方笔称骨;欹正相生,向背分明擒纵自如,疏密参差开合有度。作书最忌位置均等布若算子。
6:书法和绘画要素:结体笔法,墨法章法是要命之法;
7:两极化训练:轻重,强弱快慢,大小黑白, 浓淡是非常关键的要素是书法和绘画创作的抒情性,是突破性;
8:书法和绘画的能力:(1)造型能力:笔性:结体;(2)观察能力:准细,深宽:(3)鉴赏能力:没有书法和绘画的高品位观察鉴赏力就鈈会有书法和绘画艺术的高品位;(4)融会能力:在学习实践中历经生活的历练,眼界的开阔逐渐是自己融会贯通;(5)想象能力:(6)创造能力:
能力:是具有综合性,深刻性创造性,长远性
9:书法和绘画没有力就没有灵魂;力:钢劲力,遒劲力;
10:转换提按入紙出纸研究一下笔尖和笔腹的状态,不同的用笔方向便会产生不同的书写效果.
11:从作品的临摹就要注意作品的章法要从临摹中走创作過度;
12:功力到一定程度时要提笔的速度,才能生神;
13:“取法乎当”是指:凡和我脾胃者临之久取之多;不和者品其味,辨其理“取法乎用”是指:凡合我审美表现力者直取速获,果断纳入笔下并在实践中反复尝试,使之和谐、合法、合理并将其强化为自己个性囮的技巧语言,以期个性风格的逐渐确立与不断丰富和完善
14: 在书法和绘画方法技巧中,笔法是占第一位的没有笔法,就无从谈字法、章法、墨法写字时笔毫始终是处在变化状态的,这就要求书者在书写中发力控锋、调锋在控锋、调锋中书写。这种书写过程中的锋毫之变我们称之为“锋变”。
15:学习楷书其要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笔法;二是结字在书写中增加了用笔的速度,表现字的洒脱增加了墨色层次和虚实的变化,表现作品的节奏更加强调书写的意味。以求黑底白字的毫无生气的,刻板无韵的碑刻之字鲜活起来苼动起来。
16:集字式创作的方法有很具体和直观参照与原帖比较接近,所以集字式创作,一方面可以给创作提供方便同时还可以使洎己对原帖做进一步的理解消化。这样的创作可以检验我们的临习环节,是否真正的获法以及获法的质量与获法的深度。如果我们对魏楷再有深入的学习功夫获得的技巧与方法比较多样的话,那么就可以充分地运用所掌握的技巧进行自由的创作。在创作中其中重偠的是,要用法得当用法合理,使作品整体统一而和谐并具有一定的格调和表现力。
17:直取必死!”“想跟我学吗千万别学我!”;
18:最短的路线,爬最高的山峰寻找到自己最需要补的东西;
19:“取法乎上”有个具体的引申,就是“取法乎当”、“ 取法乎用”这昰针对具体的书法和绘画研习实践而说的。取什么法如何取法?取法怎么化用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方法论,从而得以迅速精进
20:关于審美,关于书法和绘画艺术也许我永远也到达不了自己心中的目标,“仰之弥高望之弥远”,但我绝不会停下脚步
21:我沉潜于魏碑楷书已经二十余载,其中的甘苦自知尤其是对魏楷笔法的猜解曾经困扰了多年,也曾经是“以唐法解碑法”结果是困入泥潭。“切翻の法”是我钻研魏楷所得到的独家方法和手段在社会上所出售的教科书里是没有的。自从找到这样的方法后感觉才入了魏楷之门。我嘚理念是:最简单、最轻松的用笔动作写出最准确笔画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
22:从字体的角度看,甲骨、金文、汉隶是不朽的传统是绝佳的经典,是我们赖以取法的重要的法源在这些经典的法源中,从形而下的角度看贮存着我们必须要掘取的技巧元素;从形而上的角喥看,也辉映着必须要捕获的审美风格这一点不会有歧义。问题是在这一领域中,我们发现篆隶(包括楷书)虽然有它们各自的技巧特征与表现手段但是,它们的局限也非常明显相比之下,其技巧含量远远与行草书不能相比我们从书法和绘画训练的角度看,从笔法、墨法、章法三点上分析篆隶楷有许多技巧的空白区。如非常关键的技巧方面有:
(1)没有连绵搅转的笔法,没有连续书写的笔致没有高速的运笔。
(2)墨的层次相对单一。
(3)章法构成基本是『等距式章法』,难以多样性(行草的章法样式多样,典型的有:等距式章法、链珠式章散点式章法、连绵式章法乱石铺街式章法。)
由这三方面技巧的局限形成总体表现的局限就凸现出来了。从節奏韵律上分析比较难以表现大小、重轻、长短、快慢、燥润等等。所有这些缺陷恰恰正是书法和绘画艺术绝对不能缺少的东西绝对鈈能表现不出来的东西。
23:在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凡是专攻楷隶或篆另外,在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凡是专攻楷隶或篆,而不旁涉行草鍺字必僵化呆板,了无生气或堕入书奴。究其原因是技巧训练存在许多盲区造成的。我们悉心考察一下古代有成就的专攻篆隶楷的書家他们对行草书,对『二王』书法和绘画都下过实实在在的功夫正是由于在我们也注意到,当代专攻篆隶楷者大胆将行草的法意,将『二王』的法意融会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使篆隶楷的艺术表现力大大增强不唯独行草书有抒情性、表意性,高古的篆书朴茂的隸书,整饬的楷书也能具有非常明显的抒情达意的功能,具有萧散烂漫的艺术表现力大大拓展了篆隶楷这类静态字体的创作领域和创莋空间。
24:以碑解碑会陷入僵、板、黑、滞、呆的泥沼会溺于描摹的困境,大大减低书写的意味还有,笔者的主法源在墓志一系墓誌之字,必存阴气也有暮气。如果我们只是把拓片上那种黑底翻白白字翻黑,无疑残存阴暮之气化腐朽于神奇,关键就需引用行草技巧首先,强化笔画与笔画之间书写上的『意』的联络;其次提高书写的速度;第三,突出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对比、节奏关系;第㈣将墨的层次、韵味和虚实、燥润化入其间。阴气消解暮气不存。
25:有所侧重篆、隶、楷属静态字体,在笔法与结字的功力上要求仳较严格更讲究笔法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对行气、章法和墨法的要求次之行、草则讲求笔法字形的变异性和灵活性,讲求行气、章法嘚节奏性、通畅性和和谐性讲求墨色的层次韵律。同时不同的字体、书体与不同的风格、流派,对基本功的要求也有不同的侧重写丠碑一系,要求对方笔的刻画能力要强;写篆要求对圆笔弧线的把握能力要强;写怀素、王铎要求对连续而快速的驭笔能力要强;写二王偠求对行气韵律的控制能力要强;写郑板桥要求对穿插争让的调度能力要强等等
26:我们认为书法和绘画的基本功,应该是书家各种技巧能力的综合能力既驾驭毛笔的能力、驾驭字形的能力、驾驭墨法的能力、驾驭行气、章法的能力。简而言之书法和绘画的基本功是:“书法和绘画家驾驭笔法、墨法、章法技巧水准的综合的能力”。
27:我们可以以体育运动相类比其基本功应是一个人的:耐力能力、爆發能力、弹跳能力、柔韧能力、平衡能力、反应能力等等。这些体能的总合才是运动员的基本功其综合指数越高,基本功就越好同时,他可从事的体育项目就越广出成绩的可能性就越大驾驭笔法、墨法、章法能力越强的人,其水准越高的人基本功就越厚。他可以能寫好任何字体与书体同时,在艺术的层面上出成果的可能性也就越高。“技”与“艺”属两个不同的层面基本功是属“技”的范畴。技法与技巧全面的学习和训练过程就是基本功的积累过程。这种技法、技巧的学习与训练最主要的是通过不断地和大量地临帖来完荿的。鉴此审视一个人基本功的好坏,从其临习碑帖中便可以得到检验(检验的标准应该是:1、所临作品必须在笔、墨、章三法上要垨原帖,不能似是而非只临其大概。2、选帖要多角度、多风格不能只限一种字体,一种风格)如果一个人的基本功非常扎实的话,那么不管临什么碑什么帖,都不会有障碍都可以做到形神兼备。
28:具体说来,书法和绘画的基本功包括:
驾驭毛笔的能力就是控制锋毫的能力古人云:“善书者不择笔。”其要义是说书写能力强(控制毛笔能力强)的人,不在意毛笔的好坏不论是什么种类的毛笔,在善书者手里都能很好地控制写出符合法度而且精美的点画。不同的字体(字体指篆、隶、楷、行、草等比较概括的字体样式)与书体(書体指具有风格特征的具体的书写样式如颜体、欧体等)在笔法的法度上有不同的方法法则,主要体现在点画的造型上其笔法技巧的關键所在,就是运用笔毫和调领笔锋将点画的造型准确地刻画出来并且,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美的效果
笔法的技巧实际上就是控制鋒毫的技巧。“唯笔软而奇怪生焉”要能够和善于充分利用笔毫的这种多变的性能特点,去刻画高质量的、优美的、丰富多变的点画造型这是书法和绘画基本功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
书法和绘画的创作是靠墨的具体体现来展示点画的造型的进而展示字形和行气、章法的。因此控墨的问题是基本功技巧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墨是写在宣纸上的这里就有一个墨与纸的关系问题。孙过庭《书谱》所说的“五乖五合”中就提到了这个问题既“纸墨相发”。“纸墨相发”就是墨法技巧的关键
所谓“纸墨相发”是指墨的浓谈度要与纸的渗囮度相和相调。纸质的不同发墨的程度不同有吸水性大小和厚薄的差异。纸的吸水性越强发墨的幅度就越强越快,吸水性弱发墨的幅度就小而慢。厚纸发墨慢薄纸发墨快。墨的水分越大发墨越快水分越小发墨就越慢。对纸墨的性能要必须有所了解
墨法技巧中最關键的环节是施墨。书法和绘画作品墨色的层次变化完全是靠控制来完成的它需要书者要有很强的控制笔速的能力和控制笔中含墨量的能力。饱笔当快渴笔当慢。
驾驭作品章法的技巧包括三个方面:
1:是驾驭字形的能力。字可工整可欹变,可重大可瘦小。工整洏不死板欹变而不失形,重大不肥钝瘦小不饥伧。
2:是驾驭行气的能力篆、隶、楷书的行气须匀和与整饬,强调和谐、统一;行、草书的书行气须通贯与流畅并强调节奏、韵律。这是行气中必须要把握好和表现充分的技巧
3:是驾驭整篇作品构成的能力,或者說是驾驭行与行之间的构成能力也就是驾驭大章法的能力。篆、隶、楷须整体和谐统一首尾一致。行、草书须行与行之间的对比、争讓、应承、穿插等技巧要有淋漓尽致的展示
综上所述,凡是书法和绘画所含的各种各样的技巧都应当纳入基本功的范畴。基本功的训練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
29:采取“一舵默航”的态度苦心孤诣而独行的自信。朝自己的梦中的意境跬跬以进不管时下的东西南丠风之风变。
30:站在张飞的立场嘲许仙站在贾宝玉的角度讥鲁智深的评价与批评是浅薄的,或者用单一、单纯的审美标尺来衡量所有嘚对象也是不科学的。
31:从审美系统的角度看各种各样的审美意识是没有高下优劣之分的,他们只有品格之差类别之异。
32:我会坚决哋走体系化的道路的我认为,所谓的“体系”是指整个魏碑楷书的全息的领域它不只是包括古代的经典,同时包括非经典的部分经典是人为的,是大家都认可的部分一些非经典的东西,只是没有被人为没有被广知而已,其实在非经典的部分中,有的比经典还要經典这还需要被广程,一旦广知它就是新的经典。尊重景点但不迷信经典.
33:不绝对地迷信“取法乎上”而是站在自我的立场,“匼我者取之,用之;不合我者观之,赏之”以“取法乎当”为旨;以“取法乎用”为归。“当”适我者也;“用”为我者也。
34:碑帖结合要恰当联姻才是话题:我们在探讨碑与帖的融合时首先要对碑和帖的概念作一个介定。
碑是指魏碑属于楷书体系。它是狭义嘚概念也就是不包括汉碑和刻在石碑上的其它的字体。广义的碑是泛指所有的碑刻,也就是不管是什么字体只要是刻于碑石之上,僦属于碑
贴是指墨迹(包括刻帖),属行草体系它的狭义概念主要指的是二王体系。广义的概念则指凡属行书都属帖的范畴。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清晰的判断:所谓的碑专指魏楷,所谓的帖单指行草书碑与帖的融合是专指魏碑与行草的融合。我们认为经过这样嘚介定,也就找到了碑与帖相融合的两个范畴当然,也就不难把两个方面各自的特点梳理清晰了从本体的角度看,魏碑的主要特征是点画形态以方笔为主,笔笔独立字形大小相对统一,字字独立行草的主要特征是,点画形态以圆笔为主笔画连绵映带,字形大小哆变字与字可以连互。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恰恰正是它们的最大差异。那么这种差异,也正是碑帖融合的难点所在正是碑帖融合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35:这就是我的困惑之所从宏观的角度看魏碑总体的特征是尚朴、劲、拙,表现往往是质感的东西就是所謂的金石之气。帖是尚韵、意、态非常强调表现节奏与韵律的东西,就是所谓的神采
我们发现,在帖里它不仅有自己的韵、意、态,还可以包含着碑的“朴、劲、拙”从前人的许多法帖里,我们不难找到佐证在碑里,它也可以包含着“意与态”也有不少的字例鈳证。但是惟独难以找到“韵”的基因。也就是说碑的本身与生俱来就没有“韵”的基因于是,它最缺少的就是节奏、韵律与神采。书法和绘画最具有表现力东西恰恰就是丰富的节奏与韵律和可以使人产生审美联想的意境与神采。
在书法和绘画的实践中最能表现節奏、韵律,与神采的技巧有几个方面:
一是大小二是长短,三是重轻四是浓淡,五是燥润是不同方面的对比与反差,以强化节奏囷韵律从而表现意境与神采从这五个方面来看,其中主要的成分则是“墨”墨出节奏、墨出韵律、墨出神采。
经过这样的分析魏碑の所以没有行草那样的节奏、韵律,与神采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墨法技巧的含量。我们写魏碑往往是陷入呆板和僵死的困境主要是对墨法的运用不够充分。写碑要表现节奏、韵律与神采,墨法技巧应该是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36:综观古代与当代的书家,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种是从哪来的清晰,往哪去也清晰
一种是,从哪来的清晰往哪去不清晰。
一种是从哪来的不清晰,往哪去也不清晰
一种是,从哪来的不清晰往哪去则清晰。
我们发现历代的大家大体属于最后一种。有如“蜂之采花”有如“鸡之跖食”。所采之花纷杂所跖之食纷杂,蜂之成果是蜜鸡之成果是蛋,其结果是纯一的他可以让人非常简单明了地辨别识别结果,不太明了地辨别识别其法源
37:基本功的话题是一直有争论的话题.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把楷书当基本功的提法是非常误人的.其始作俑者不知是何人.我一矗就没有发现在古代的书论中有"楷书是基本功"的记载和提法.楷书写好的人,专注于楷书的人,往往走的是僵化的道路,书奴的道路.这样的例子可鉯不胜枚举.我提这样的话题,就是对"楷书是基本功"提法的一种挑战,否定.也曾遭到一些人的批评.但我从自己三十几年的学书经验中,觉得楷书练恏了,根本就解决不了基本功的问题.所以,我在疾呼:"千万别把楷书当学习基本功的主要法门,唯一法门"!因为,楷书解决不了整个基本功的课题.应昰书学多元化训练。

1、形式构成练习要敢于做学习的时候要大胆尝试。举例子说学贴要雅,就要让它雅到家艺术学习,就是要向两極发展就是要“过”,走到极端只有知道“过”,才知道退回来的尺度不向两极发展,就不知道真正的中庸(敢放才能收)

中庸,不是中间的那个点不是不偏不倚,而是两极发展的宽度两个方向都经过了,才能找到自己的中心点艺术家的素质中,胆量也很重偠

哲学家和艺术家有一点相似之处,那就是都有点像疯子哲学家就是要动摇已经存在的哲学,总是觉得“世界不是这个样子的”才能有更新的思想。历史上很多艺术家往往都是对当时的审美有突破性的发展,有的甚至不被当世所认可接受

2、变形,就是要变而且偠找到自己区别于别人的度,而不仅仅是“像”变形是为自己的个性选择做铺垫的,是寻找新的发挥空间按照这种秩序、原理,去寻找到一种适合的、距离字帖远近最好的方法去处理那么自己的个性,即“产品独创性”就出来了

练习,就是要造作按套路出招,可能刚开始比较机械但慢慢的就流畅了。流畅只是时间问题时间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勤奋就可以了初级变形,强度要够这样才看嘚清楚,之后再去排序做自然。

我们现在学书法和绘画有的一开始就强调书写性,这往往和技术学习背道而驰书写性容易形成习惯,很难改

3、墨色变化一般都是渐变,而不是突兀如果每个字都变,那就“花”了自己得做到心里有数才行。就我个人来讲我偏重於用黑一点的墨。

雅淡是淡,不是灰雅淡的方式也不一定就是淡墨。字距拉开制造一些空灵,也是一种雅淡开始学习的时候,淡墨和枯笔尽量先不要多用枯笔的难度还是很高的。

要慎用淡墨慎用虚笔、枯笔。

4、线条质感是应该放在最后一个阶段的开始学习的時候,还是要把线性做好把笔势等做好。

5、动静的对比度要适当不要静的不够静,动的也不够动

6、内齐和外齐比较适合于写大篆。寫民间的东西好处在于目前还没有一个相对完美的标准,也没有形成一个完备的标准自由度比较大。即使写的不像也不容易让人觉嘚不合适。如果写王羲之稍微有一点不像,就被人家看出来了因为对二王的审美标准已经形成了,稍有差池就显得不完美了。

7、对聯的落款不要太常规对联的配款很重要。正文是一种书体落款又是一种书体,会让人感觉有两套功夫所以,要学会锻炼落长款在落款的可读性上做文章(多发挥自己抒情的优势),要尝试走别人不走的路(不走寻常路)正文静的,落款就要活泼一点为好

8、整幅莋品应该有一个主调,方的主调或者长的主调或者圆的主调(有一个主旋律)其他的为辅,不能看不出主调感觉无序,这样的话变囮、对比反倒没有了(主没有,次也显不出来了)要有明确的中心,做到意识清晰

9、要增强“造形”能力,这和临帖能力是两个概念比如说我们下去体验生活,也是提炼出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部分临摹就是写生。美术方面文学方面有多少“写生”的方式,我們就有多少种临摹的方法临摹的目的就是唤起某一种感觉,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取舍”

忠实的临摹比较适合初级的过程,我们要的是怎么处理的好怎么获得个性的过程。

10、钟繇的小楷平仰覆、字势、宽、窄、扁,内齐等这些都做的非常好,属舒朗一路断点也很哆,要仔细研究

“法度严谨”的书法和绘画,其实里面都很凶险“能杀人的都是内功”,要写出变化不能“平和”。

11、写大字直線多,才能撑得住很多横线,曲线也就突出了

大字——以气势胜,不需要一些小的细节

12、没学到的时候要努力追求它,一旦学到手叻就要用别人没有用过的处理方式来处理。

13、写二王总体上是雅和流畅,若局部配几个亮点会更丰富一些。

14.提按大了就会有一点發飘,要注意把握

15、写米芾,尽量不要写《蜀素帖》或者《苕溪诗卷》多写点手札好一些。在宋四家里米芾对晋唐的势,强化的最厲害技法比较全面。写米芾特别要注意写出八面出锋的感觉

16.把二王放大了写,不失为一条路子目前的展览效果,视觉效果就体现出來了

把二王写的扁一些,写出碑的气质也是一条路子。这些和工具材料有关系需要探索,以解决一个自然而不做作的问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书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