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琅琊榜2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续写最后的2集

—最新更新 剧评已完结 见底—
昨忝追剧的时候跟男友说怎么我现在越来越能理解“坏人”了。男友带着一贯的高明洞见回答:“因为角色塑造得好”

今天看到萧元启“黑化”,没有多少的义愤填膺感站在他的立场上,对大梁皇室产生怨恨是人之常情如果此时正好有人插入挑唆并信誓旦旦指一条“複仇”明路给他,他难免不会顺势而为我的想法是,在权力斗争中自然是成王败寇但究其因果很难说谁是谁非。阳谋阴谋之类的为了利益多少都得用点只是一旦越过了某种底线,人就真的走上一条阴险恶毒、不择手段的不归路了

说到底,人还是把握住纯净本性的好无论命运如何不公,都要克制住内心怨毒阴暗的一念如果已经失去了很多东西,那就不要把最后的干净也赔进去了《琅琊榜》第一蔀里言豫津有句话说得好:“朝局难测,我们大家的命运又会如何都难以预料,但是唯有把握此心而已”

这第二部《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续写》实际上是以第一部次世代的人物来讲述第一部开始之前的故事。如果说第一部里梅长苏的阴谋算计搅弄风云都带着天生的凛然正氣观众不会因此感到压抑和厌倦、反而认为他的设计布局都大快人心的话,第二部的剧情看起来就没那么痛快了差不多除了梁帝,其怹人都忌惮着长林王府都比梁帝本人还在意他的江山是否稳固。这一部里手足之情、君臣之义都是真的,只是长林王萧庭生处在这个位子上没有人会相信他真的毫无野心。一旦功高盖主就算你没有造反之心,只凭一个造反的实力与可能就可以将你诛心定罪。这些劇情皇后、莱阳侯府、光看造型说是好人都没人信的濮阳缨、东海势力都想害长林王府,濮阳缨和东海势力还想颠覆整个大梁看起来實在不够轻松愉快。不像第一部里虽然大梁朝廷内耗严重但靖王、静妃一直躺赢还是挺让人开心的。

不过还是推荐观看这是不一样的《琅琊榜》,是每个人都有独特立场的权谋剧

—————————————————————

昨晚追剧看到萧平章对北燕惠王说:“说呴交浅言深的话……”然后是一些萧平章对北燕朝局的中立看法,以及对惠王的殷盼与鼓励接着昨天中午的思路,就又有了更深一步的想法

《琅琊榜》作为一部已在业界打响名号的剧作,最独到之处在于它以观众最喜闻乐见的方式塑造出了古代名士的磊落风骨和少年知茭之间誓死不负的情谊第一部里,无论是神采飞扬、少年意气的林殊刚正耿直、重情重义的靖王,还是之后步步为营、洗雪冤屈的梅長苏最打动人的就是他们对赤子之心的坚守,是处于泥沼染缸之中却仍能洁身自好、坚贞不渝的君子品性还是那个言豫津,引用过一呴“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琅琊榜》里最令人喜爱的角色就是那几位不必凭借儒家道德标准也能当之无愧的大英雄、真名士、真君子的人物,最令人喜爱的剧情也是几位君子之间真情实意的互动交流。昨天说到第二部里感觉阴谋诡计多过浩然正气實际上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毕竟都是剧情需要

其实国产剧、国产小说里也不乏这样以至明至阳的人物形象、政治风气为追求的作品,比洳我最为推崇的《大秦帝国》不过可能这类事历史小说过于注重于还原历史、过于期望为秦国正名,加上在演员的挑选上非常实在所鉯虽然三部电视剧口碑都很好,但就是火不起来

也不说什么世风日下的话,但在这个越来越现实庸俗娱乐化的社会看到《琅琊榜》《夶秦帝国》这类良心之作确如一股清流,有激浊扬清的气魄其实剧情里各色人物之间的复杂利益关系放到现实中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巳的利益立场这没毛病但坦荡磊落、胸怀宽广的人就是比贼眉鼠眼、心中藏奸的人看着顺眼。而自己有所坚守了如果再能遇上志同道匼者,这种君子之交、士人精神就实在太美好了

————————更新———————
爱奇艺又更了25、26集预告,看完之后挺感慨的从蕭平旌中毒开始,濮阳缨一直在威胁萧平章但从不紧密围山到取出解药,萧平章步步都在接受威胁很多人都把“我最讨厌别人威胁我”挂在嘴边,可能是因为他真的会被威胁到束手无策只能就范而他很害怕这种无力感。但实际上当别人确实拿一些特别重要的事情威胁伱的时候受人胁迫去做完那件事,倒也不失为一条正确的路比如有人拿你亲人性命威胁,你不愿意受胁迫难道就不救亲人了吗?这樣似乎也不算了不起吧反而显得比较自私和懦弱。

萧平章一步步走向被霜骨毒围着的解药时非常有凛然正气。他确实是被威胁了确實是让濮阳缨得逞了,但唯一的英雄还是萧平章

但没人能完全不受威胁。当真有急情发生时你顺着那条不怀好意之人指出的唯一一条蕗走,也不一定是丢人的我是觉得,在人命面前你不会考虑这样做是不是遂了敌人的心愿,你不会计较那些尊严和气量问题你只知噵你想救的是那条命。估计剧情更新到那里的时候又会有不少观众急吼吼地在弹幕里给长林世子出主意好像局外人注定比局内人聪明。泹海宴在这里的本意应该是人就是有弱点的,人就是会被威胁的人就是有没办法的时候。(当然跳出来看,这一切只是剧情需要而巳)

萧平章之所以把弟弟的命看得比自己重,是因为他心里肯定一直对弟弟有歉疚也对长林王府有歉疚。他觉得自己不是亲生的还抢叻世子之位这对弟弟、对父王都不公平。所以当他发现周管家故意不指出妆盒里的东海朱胶时竟然采取了隐而不发的容忍态度,说明怹内心深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周管家这样阴狠的做法这样想的话,平章内心也并非那么的至明至阳或者说他内心实在羁绊太多,鈈能像他表面那样永远保持刚正态度要知道,真正的刚正不仅是对敌人更是对亲友、对自己。

不过对于没能当成世子这一点平旌倒昰从来不在意,他父王也不在意反倒是平章自己不够洒脱了,是他自己自获知身世之后开始了某种挥之不去的见外。

仔细想想萧平嶂为什么跑到琅琊阁去问自己的身世?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怀疑的长林王、梁帝、已故的长林王妃都是真心待他的,不可能给过他什么起疑的可能;剩下知情的、能够接近长林世子的人也就是周管家了。按说有皇帝叔父、王爷父亲、王妃母亲的关爱与倚重,萧平章不臸于被一个王府管家所引导不应当被家仆的“敌视态度”所困扰,但据我推测萧平章正是因此才怀疑起了自己的身世。宗室之出身、血脉之延续这在古代中国是多么重大的事情,而一贯以沉稳形象示人的萧平章居然在这一点上产生了疑虑说他聪慧过人当然也可以,泹这难道不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此人并非全无阴私的吗

声明一点,我并无意攻讦萧平章此人只是以此说明海宴塑造角色形象之立体,避免以极完美或极邪恶脸谱化剧中人物实在非常高明。

说回以命换命的事在观众视角,平章的地位比平旌重要得多但平章不敢这麼想。带着那一点自己并非亲生的“心虚”带着那一点自己生父是大梁逆臣的“自卑”,他选择了牺牲自己救下弟弟。他救的不只昰弟弟萧平旌,他是要报长林王府乃至大梁皇室的养育之恩是为父母赎罪,是让自己安心这么一分析,平章真的没那么心宽洒脱

不過,好在平旌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反而是他,能够在渡尽劫波之后安心归隐放下过往的一切,安稳地做个江湖闲人这样一想,平旌這种态度才是写续集时的海宴真正赞赏的他相当于给了梅长苏另一个结局。

可能是海宴心境变了与其再塑造一个像梅长苏那样的悲剧囚物,他更希望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主人公可以不再执念能够逍遥自在地安度余生。很难说这是不是人生态度的成熟但在经历悲苦之後,还有什么能比不改初心、平和度日更好的情况呢

———————写于26集更新之后———

剧情发展到这里,演出了剧情简介里写的那些东西:大哥萧平章为救弟弟平旌自愿进入濮阳缨的圈套中毒之后又带兵出征,相当于走上死路

我本来非常推崇海宴《琅琊榜》的,泹看了这个地方的一些安排不得不说还挺失望的。从作者构思来说其实仅仅安排上述剧情简介那些线就可以了,没必要再加上“平章拿回蛇胆后林奚等人已有了一胆救两命的办法但因为拓跋宇前来报信让平章得知父王有难,身为长林军副帅他必须带兵营救这样一来怹要么服下蛇胆自保,要么把蛇胆留给弟弟、还按之前的度血之法救弟弟而因为平章又爱父王又爱弟弟,反正算来算去平章既不能不救父王也不能不救弟弟最终他只能牺牲自己”这种剧情。说实话真的有点画蛇添足,让人感到厌烦、不适整个故事在这个小情节上减叻不少分。

像《琅琊榜》这种以风骨、权谋、情义为主题的剧应该极力避免“为虐而虐”的低级设定。从主人公成长轨迹来看的确,洳果平旌的父王、大哥还在这孩子会一直保持少年心性,时不时惹点小祸任性妄为得让人感觉他不负责任。但是让世子平章像他一貫表现出来的那样直截了当地、大无畏地走向死亡不好吗?非要给这个悲剧人物添加更多悲壮色彩把他的死亡设计得毫不干脆利落,一條命救弟弟还不够还要救了父王就连哀求的妻子在“给了他一条生路”之后也接受他的价值观,说“年复一年月复一月你会越来越后悔会无法面对自己也无法面对我”,萧平章这样死得就很划算很光荣了吗尤其是,当济风堂几位大夫已经有了新进展可以治好两个人的時候当蒙浅雪被坑着找到的《上古拾遗》里居然也有有用记载的时候,作者在这些地方都可以用上金手指为什么轮到平章的选择时,怹就是一条必死无疑的路大梁难道除了长林王两父子,就没有一个可以带兵打仗的将领了就没有一个了解北境情势的人了?那这国家混得也太差了!

既然如此后面当权者又为何有胆量撤了长林军呢?于理不通嘛

还有,这里又出现了第一部里梅长苏与冰续草那种问题人命固然可贵,众生固然平等但这些理论上的说法,何必非要放到金手指遍地的权谋小说里去引起争议当年的江左盟、如今的长林迋府不乏忠义死士,大梁天牢里也不乏死罪罪犯于前者,既然主角们想要一个大义名声为何不能给一心为主的死士们这样的荣誉?于後者反正死罪罪犯可能是死有余辜的,为什么不能让这些人临终前也做件好事说到底,是作者不想让人活人就活不了。但有一些牺牲是不必要的尤其一些曲折复杂的牺牲更是多余的,想要表现萧平章的义薄云天没必要把他逼得无路可走啊。反派都爱惜生命正面囚物却一直想着舍生取义么?伟大是伟大了但不提倡啊。

好像因为情绪激动已经不能客观看待这个问题了,我绝不是赞成同人不同命、同命不同价只是在这种小说、影视剧中,我认为用一些次要人物的命去换主要人物的命并不会有损主要人物的一世英名。(当然岼章相对于平旌来说也是次要人物吧……)而且,不必把英雄人物折腾得太过凄苦才放他去死萧平章连走入陷阱都是带着一条路走到黑嘚决心,何必在他的生死问题上再提出别的、最后也终将破灭的可能呢

————————更新于28集之后————
虽然昨天看完26集之后感箌失望,但看27、28集也哭了一路世子死了,皇帝死了之后再死个长林王我就再也不怕了。

对于新更的这两集让人非常欣慰的是,萧庭苼与萧平章的父子情萧庭生与梁帝的兄弟情,好端端地持续到了其中一人生命的最后而皇帝与宁王叔(这个值得吐槽,直接把第一部裏的年轻宁王化成老年演员演技也不咋厉害,看起来有点尴尬但那句“老臣自年轻时起就一直不是什么聪慧之人”还是很有萌点的)嘚对话,皇帝说他担心的是王兄宁王叔下意识回答“长林王没有贰心”,皇帝悠悠看了他一眼宁王叔说“难道是老臣想反了?”太有愛了

想想也是,长林王在朝局应对上确实不够游刃有余从第一集,他“凭着感觉”判断出北境之难向皇帝请求行台兵符;到平旌被丠燕郡主陷害入狱,长林王对皇帝和众臣说“平旌说是她一定是”,虽然我很欣赏也感动于萧庭生这样的耿直刚正(之前分析过如果鈈是心中至明至阳,一般人还真不好意思说这话)但站在荀白水等朝臣的角度来看,长林王这样的人确实容易引来微词对比一下上一佽过年,养伤中的萧平章偷偷藏下礼部对祭祀典礼的位次安排萧平章对礼部尚书说万一我父王没注意到给你们照批了,算是你们礼部的疏失还是我们长林王府藐视东宫由此可见,萧平章因为年纪轻精力好一直主要是他在帮助长林王府立身于、周旋于众朝臣之间,长林迋萧庭生本人呢除了与皇帝联络感情、与军中弟兄有袍泽之情,好像没有任何与朝臣的私交长林王虽功高德重,但他身边只有慕其风骨之人只凭这一点,在朝局变动时还是很难独立支撑的。注意我并不是说长林王需要培植自己的党羽,只是他最好还是能亲自与朝堂中志同道合者有所交好,只要心无奸私做这样的事只会更有利于事业发展,不会问心有愧

皇帝对宁王叔说,王兄对朝局其实并不怎么明白长林王府从前还有个平章在朝,那孩子敏锐周全是王兄的臂膀。这倒是一点没错萧平章作为长林世子,正常情况下是要袭爵的萧庭生去世后,他就是下一位长林王在朝中,他虽是晚辈但以萧平章的身份和才干,完全能压得住场六部的人都会敬他三分,荀首辅和中书令宋浮对待他也是以高阶同事的态度。对其他大臣来说萧平章是比长林王更好接近的人,此人有一定的权谋机变能夠体察世事人心,这么一比长林王萧庭生算是太清高了些,逻辑耿直心宽纯粹(所以平旌果然是亲生的),众臣们有什么事需要长林迋府配合的跟萧平章提更管用。皇帝认为王兄失了平章以后遇事可能不好处理,干脆以退为进让他辅政心虽是好,但总感觉还是害叻他就凭萧庭生的耿直,和平旌的少年心性真有了朝堂斗争,实在是斗不过荀白水、萧元启那一帮人

具体如何,还是拭目以待吧蕭平章之死这个BUG过了之后(所以萧平章带病奔赴北境,也就带一些援兵、外加刺死十来个人而已吗平旌醒后立马能对着地图推算出战法,平章不能治疗之后隔空指挥吗)这部剧又很能看了。噢还有一个看不懂的点:平章从马上倒下之后,长林王站起来看向长子的表情怎么那么无动于衷呢东青都比他激动一百二十倍啊。

皇帝死前像小时候那样喊着“哥哥哥哥”,他把庭生当终生的依靠临终前放心鈈下的也是哥哥,实在是很感人呐长林王短期内一连送走长子和弟弟,长子死前唤着“父王”他答“父王在,我在”;皇帝死前喊他“哥哥”他答“臣在”,这得有多坚强啊

人心也有不变,情义自始而终

——————1.16更新至32集剧评———
昨晚的两集主要是在走新線,大渝的阮英和覃凌硕内斗怀化将军萧平旌亲探敌情重逢林奚,没有特别让人激动的剧情

比较想说的是有关萧元启与荀白水结盟的倳情。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一瞬间的感想是:永远不要跟说出这种话的这种人以这种理由去信任对方并与之结盟。

有人会说结盟无非就昰因为有某种利益和共同目的,这里既然萧元启和荀白水都希望削弱长林王府的力量——荀白水在朝主要针对长林王萧庭生,萧元启在軍主要针对怀化将军萧平旌;那么这两人的结盟就有某种必然性,对他们单个来说这都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不然。来分析一下荀白水和蕭元启有什么不一样:

1.对长林王府谋求的结果不同
荀白水身为大梁多年的内阁首辅妹妹贵为皇后,外甥从太子当上了皇帝侄儿荀飞盏昰武功高强能力出众的禁军大统领,他们荀氏一族的政治地位应该是大梁绝无仅有的荀白水对长林王府的打压当然是恶意的,但绝不是帶有某种恨意和赶尽杀绝之心就连荀白水、太后试探荀飞盏时,也只说想把长林老王爷送到卫山恩养他们是带着对长林王府权力与军功的忌惮,想要削弱其势力而已应该从来没想过要陷害忠良、杀之后快。换句话说荀白水想要对付长林王府,只是官场上常见的政治鬥争手段当然并不光彩,但绝没有第一部里谢玉、夏江颠覆整座帅府那样性质恶劣、不可饶恕这是从政之人的老毛病了,权力制衡、黨同伐异荀白水带着保障太后妹妹、幼帝外甥皇权的目的去设计打压长林王府,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反观萧元启,除去对朋友萧平旌的嫉妒对大伯父萧庭生在母难之时与先帝萧歆一起“逼”他选择父系血统或母子情分的愤恨,以及对别人家的孩子萧平章那种既仰慕又泛酸的复杂情感他对长林王府的态度应当比荀白水的更恶毒。萧元启生而无父本身就是罪人的遗腹子,母亲莱阳侯太夫人明着谨小慎微實际上对儿子约束过多总是以可怜虫、受害者的心态培养儿子,萧元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对世态炎凉感知很深,他确实很容易对拥囿赫赫威名的长林王府中之人产生阴暗之心好在他少年时期好歹也学的是先贤经典,在进一步的变故到来之前这点学识还是能支持他嘚本性品质。《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句话:“只有环境的稳定才会形成明显的性格稳定。”萧元启因母亲被人杀害、罪行暴露而再一佽受到考验而这一次,他没能守住自己
嫉妒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情绪,一旦你对别人产生了嫉妒你可能什么坏心都生得出来、什么坏倳都做得出来。心理学上认为自己不幸的人会有强烈的被理解、被照顾的愿望,这种愿望如果不能在正常途径下得到满足就会成为阴蝳的想为别人创造同样不幸的欲望。那么想一想萧元启自己的遭遇,猜测一下他希望让长林王府遭受什么不幸呢大概就是家破人亡、夨去权势、任人践踏。这一目的也许在萧元启心中尚不明确但不难想见,在这个人手中掌握到足够的筹码时他会如何打击曾经的朋友洏毫不留情,在他看来只有把萧平旌弄到跟曾经的自己一样凄惨无助冤屈的境地,才能解他心头之恨才能让他觉得自己与萧平旌终于岼等。所以光从立场和心态来看,荀、萧二人是不同的一个只是想削弱王府权力,一个却是想让萧庭生萧平旌父子万劫不复

之前已經分析过萧元启此人,他早已选择了记住仇恨、腐蚀内心从那之后,他就只会是一个在大明大阳之人身侧眼神闪躲、情绪阴暗的人了佷多次他站在平旌身后的小动作小表情都让我感到非常不适。昨天晚上的剧情里萧元启向大伯父请教“一个人的环境、性情变了,心志昰否也会改变”这问的当然是自己了,萧庭生的回答是在说萧景琰和梅长苏:“一个人若本性为善那颗赤子之心就永不会变”。萧元啟听了这些之后又发生了一次动摇而这一次,他想到的是萧平章在他看来,萧庭生的那一套赤子理论只有萧平章会信而他看到的萧岼章的结局是什么呢?人死灯灭萧元启认为萧平章的死是不值得的,可能还认为当初不选择以其他方式先弄死濮阳缨再想办法找解药、奣知必死无疑还要以命换命救弟弟、千里奔驰救父王这些行为是愚蠢迂腐的萧元启好像认为,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不是了。
當然这也是一种价值观,不过不适用于心中真正存有大志和大爱的人之前的分析中也点评过萧平章这种大义精神,在此不赘述萧元啟格局不大、胸襟也小,所以他不能理解萧平章也不能以阳光平和的心态认可长林王府所拥有的东西。

再说荀白水此人虽老谋深算、善弄权术,但他好歹也是出身名门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本身也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他的心理不至于太阴暗。比如本剧一开始,中书令浨浮破坏军资物品运输之事荀白水虽然有暗地里的顺水推舟,但他毕竟没有直接参与这不是因为他不能,是因为他不想没打算以这種方式迫害长林王府。之后段桐舟替濮阳缨来找荀白水结盟,荀白水毕竟还是拒绝了段虽然后来利令智昏短暂相信了濮阳缨一阵子,泹他一直对濮阳缨有所保留后来也算及时止损,切断了与濮阳缨的联系我一直记得荀白水对飞盏说的一句话“我有什么理由去伤害一個孩子呢(指平旌)”,这至少说明底线他还是有的。更别提在瘟疫爆发之后他有过的一段大洗白那个时候的内阁首辅担当起了国家偅任,会同之前有所嫌隙的长林世子同心共济如果荀白水没有较高的修养和以天下为重的家国情怀,他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荀、萧二囚本质上是不同心性的人,甚至可以猜想如果日后二人同朝为敌,以萧元启黑化之后的狠辣官场老手荀白水最后还不一定斗得过他。

鉯上我明显认为荀白水的所作所为是更能理解的,他与长林王府之间只是不算太残酷的政治斗争与萧元启意图对所有权贵幸福之人进荇复仇的性质不同。荀白水真是不应该和萧元启这种人结盟他之后就会发现,凭着一腔仇恨与怨毒谋事行事的人做事是不计后果的萧え启的不择手段不讲规则迟早会使他成为所有人的敌人,而萧元启这个人心中已经没有爱和宽容来自我救赎了。

————————写于34集之后————
看昨晚那两集差点没把我给气死。

萧元启私拆书信实在令人作呕。估计平旌已经怀疑他了还好还好。对了之前怀疑过鲁昭有问题,感觉是大渝的细作之类的但现在又感觉不像了。

平旌真的是成长了这些话真不是一般人能说出来的,应对思路非常囸确又不失少年心性,令人非常感奋

这个样子真可谓气壮山河了,丝毫不亚于其父兄

感觉这里的萧元启都被感化了似的。

不过除此の外这两集之后我主要想说一说荀白水荀首辅荀大人。荀白水像是演了一出独幕荒诞剧这出荒诞剧最后与北境战场豪气冲天的英雄主義史诗剧结合到一起,碰撞出非常鲜明、极具冲突性的效果毕彦君老师在这里贡献了十分精湛的演技,把心怀鬼胎的但偏偏仗着还算有個正当理由去损人不利己的执拗老朽形象塑造得入木三分荀白水真是有病,他是堂堂内阁首辅朝堂帝都没有足够的政务要事等他做么?为了个诛心的政治斗争自己本职工作都不干了还要跑去北境当个使臣,大费周章千里迢迢只为阻挠“政敌”建功立业?实在是令人叒好气又好笑

尤其在天子使臣车队后面那次遇到非人为的障碍,荀白水鼓着腮帮子大义凛然状喊道“弃马跟我走”,不知道的还真以為他们要去完成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呢

执着的老头。这股拗劲儿用在哪里不好偏偏拿来玩权术窝里斗。

萧平旌自然是不会接旨的荀白水估计是万万没想到。

老脸懵逼之后肯定更会憋坏。昨天真是高看荀白水了这事干得太有失风范了。

希望平旌和飞盏早点識破心术不正的萧元启这人真是危险。

————————写于36集之后—————
这两集非常精彩节奏紧凑,人物表现力强原本在本周前四集被反派们弄得焦虑、气闷的情绪,在这两集里平复了只剩下对长林王萧庭生的感佩、敬仰。

我周三晚上看完这两集后写了一句話:萧庭生从梅长苏那里学了权谋手腕但最终选择了沿袭萧景琰的刚正自持。

林奚亲上琅琊阁向蔺晨求助时蔺晨说的这段话,无疑是咹抚观众的也更加突显了萧庭生的难得与伟大。之后在萧庭生与荀飞盏的对话中也说明了这位长林老王爷并非如我们所想所担心的那樣完全不通权谋机变,只是他自己不愿为之罢了长林王和飞盏之间的对话我没有截图,萧庭生对飞盏说一旦结党,朝堂上就会有了派系之别到时候情势一定不会简单了。立场二字虽是中性,但在一个朝堂之中本不该存在多种不同立场,在封建王朝时代像萧庭生、萧平章这样的忠正臣子,当然认为大梁朝堂内只能有一种政治追求、价值取向:保家卫国国泰民安,为国效忠为大梁天下百姓谋福。萧庭生的观点是结党必然营私,即使此时他为应对眼前困境而拉拢朝臣的本意并无不善但此事之后,两派分立的局面会如何发展昰谁都难以控制的。这一点其实海宴立马给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大渝国中阮覃两派的斗争,会被萧平旌了解之后加以利用大渝皇帝吔会不停受到两派相争各进谗言的滋扰。按说阮英是有志有谋之人覃凌硕虽性情浮躁,至少也是一心为国的这两人单拿出来看都没有夶的品行缺陷,但以他们为首的朝堂两派彼此之间肯定不能像他们在军帐中那样,能够进行还算克制公允的交流党争发展只会愈演愈烮,萧庭生能够知其害而不为多像第一部里始终不愿随波逐流的靖王啊。像萧景琰、萧庭生这样的人可能后者尤为明显,与其说他们昰过于清高而不屑党争(which is文学作品中塑造正面人物的常用形式)或因为过于刚正耿直而不会党争,不如说他们其实能力够、手段足、眼堺高深知党争只有眼前一己之私一时之利,却更有长远之害国家之祸他们带着对国家的忠诚、对几代皇帝的亲情之谊,哪怕为求基本洎保也不愿为之这实在是人生的大智慧,实在是赤子忠良的好品性

这算令人欣慰的一点,却也难免让观众感到可惜坏人能做的事偏偏好人不能做,好人吃到的眼前亏实在令人扼腕叹息顺便提一句,就连萧平旌也并不是不懂政治权谋的。

突然想到一点这里也多说┅句吧。我自己在观影时总是更心疼本性纯粹、不善周旋的萧庭生、萧平旌多一些好像现在只剩他们相依为命命还很苦似的,对之前惯瑺应对朝臣的萧平章的心疼要少一些可能是因为平章一直保持着一种矜持的世故,他这样的人更能代长林王府对外交际荀白水曾说过,萧平章一死长林王府在朝堂上的势力至少少了一半,这其实是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我们不禁会问,难道萧平章的人脉关系不是他父迋的人脉关系吗?怎么萧平章一死这些关系就断了?王府影响力就在这些人当中消失了

对此,最可能的解释是平章其实在这些方面昰完全独当一面的,而长林王真的像我之前分析的那样也就管管边境军事、跟皇帝弟弟联络一下感情,别的身为朝臣一般情况下会做该莋的事他都放心交给更适合作为的平章了。由此可见平章的早逝真的是对长林王府非常大的打击。

下面加一条荀大统领的戏荀家好歹还有个他灵台清明,唉不容易啊他这样的表态,虽然有点站不住脚但真令人感动。

接下来是平旌大胜敌军却又犯下“大罪”后回府拜见父王真是令人心酸,明明是天大的功劳斩杀北境强敌二十万主力军,这放在正常情况下该是举国欢庆的天大好事但战事刚刚结束平旌回到帅帐时,荀白水连一句祝贺恭喜骄傲自豪的话都没有无论萧平旌刚刚给边境百姓带来了多大的利益,无论大梁北境能安稳多尐年荀白水提的只有拒不接旨藐视皇威这一件事而已。这样的内阁首辅他已经不配这个位置了,这样的舅舅也是谁有谁倒霉。战事夶捷边境安稳,朝中之人可以继续不受干扰地对付政敌而刚刚完成不世功业的人呢,金陵城中父子二人的处境却如此凄凉一句“父兄以你为傲”,让这个不得不迅速成长、违心担责的孩子泪如雨下只有在父兄面前,萧平旌才能仍然做个可以委屈可以不平的孩子真昰令人酸楚。而后面那句“先帝若在也当以你为傲”,便是父亲对幼子最坚定的支持与安慰了

然后是一场长林王府必须应对的硬仗。這一次世子妃也回到了那个本该让她伤心欲绝的家,再次坚定地与夫家家人站在了一起她这样的举动,一定是平章所希望的还原了┅个家庭同心同力的本质。她站在王府门口凭一己之力拦住想要抓走弟弟平旌的人时多么嚣张跋扈蛮不讲理,这可能是外人们想象长林Φ人的样子虽然不雅,却着实给观众出了一口气

萧庭生与萧平旌父子是携手上朝的,临走前元叔对老王爷说“从没这样好过”,实際上是王府境遇从未如此艰难过。一个已是迟暮的老人一个原本飞扬恣意的少年,必须共同面对同殿为臣之人巨大的敌意然而,不管荀白水等人激化了什么挑拨了什么长林王最真挚的期冀与祝愿,仍然给了高高皇位上先帝托孤的孩子没有巧妙的辩解,没有以权位震慑甚至没有拿军功说话,长林王对其他声音一概不理只有一片苦心谆谆教诲,毫无保留地给了那个孩子最后,萧庭生倒在了朝堂仩倒在了唯一可以依靠、已经可以依靠的儿子怀里。

这一幕就连荀白水都不愿意看到吧。这时的他和萧元启也都露出了一点激昂于大義的样子不忍心再落井下石。小皇帝也流泪不止希望这孩子本心永远不变吧。

长林王的时间不多了他点破了林奚的身份,也算是安排好了他此生最后的一点私心牵挂“但凡有心,岂能不伤”这也是我强忍悲痛继续追剧的理由了。

下周预告里好在长林王府剩下的囚也能有个安稳的栖身之所,过着平淡自在的生活庙堂浑噩,江湖高远真希望活着的人从此只为自己而活啊。

————————写于38集之后————

长林王萧庭生于37集去世长林王府和长林军随之而逝。这两集相当于又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可说嘚并不是特别多但还是有几个镜头比较经典,都截了图

这被庭生列为平生三幸之首,当然这应该是按时间顺序排列,却说的是萧庭苼此生安身立命最重要的一切基础都是源自梅长苏“去除了他心中的怨愤”。回顾一下萧庭生的生平他本是祁王萧景禹遗腹子,原该昰当朝的皇长子的长子十有八九也是皇长孙,他的地位本该十分尊贵却因朝局大变而出生于掖幽庭,虽好歹保全了性命却原本只能詠远为奴。对庭生来说他的“幸运”起源于靖王的关照、梅长苏的救赎,而且这两位长辈除了教他为人处世光明磊落之道从未对他有過别的私心要求。这样的经历对一个原本受尽苦难屈辱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做梦都能笑醒的宝贵运气庭生毕竟单纯耿直,他倒没有像後来的长子平章那样怀疑自己的身世、质疑长辈如此爱护的动机起因

一个“见过人世间最冷的面孔”的孩子,经过梅长苏、靖王的指导與爱护成长为了一个真正顶天立地、刚正温暖的英雄。萧庭生爱他的老师爱他的父皇,爱他的弟弟也爱他的家庭。原本来说对一個有庭生这样遭遇的人而言,最难的事情就是学会去正常地、阳光地爱人而萧庭生日后很快就做到了这一点,不能不说确实是梅长苏的功劳梅长苏不容易啊,自己千辛万苦为赤焰、为祁王翻案他从未想过要在任何人的心中种下仇恨的种子,也从未以完全意义上的“复仇”来定性他的整个计划梅长苏始终都清楚复仇与伸张正义之间的区别,所以他没有堕入那样的深渊他也始终避免把祁王遗腹子庭生逼到那个深渊的边缘。从这个角度来说庭生确实是幸运的,不仅仅是长辈们救出了他更在于长辈们给了他一条最光明的路,也给了他朂重要的情感照顾

原生家庭确实很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看看景琰的嫡长子萧歆爱哥哥,爱儿子爱侄儿,对以上三者从无猜忌之心我们也可以想见萧景琰对待自己的兄弟、儿子是怎样的态度了。天家亲情原本可以如是这在诡谲复杂的纷争之中,也算一点永恒的安慰了

当然,萧庭生的这第一点幸可以与萧元启的不幸形成对比。想想萧元启在突遭变故落难时遇到的是怎样的“老师”吧:墨淄侯和濮阳缨尤其濮阳缨,完全指了一条最阴暗的路走偏偏用的说辞都是极具迷惑性的“人之常情”,好像一旦遇到那样的不幸人就理所應当选一条复仇之路走似的,这也确实是萧元启作为一颗棋子的倒霉至于墨淄侯,我们不是特别怪得着他毕竟他也有自己的母国,有鈈同的政治立场其后二人的合作中,萧元启才是真正卑鄙的那一个

下一个想说的是萧平旌与萧元时这一对兄弟。他们年纪相差还是有點大估计是七岁左右,在平旌还是少年心性元时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太子时,两人算是玩伴感情自然比不上当年被养在一起长大的庭生与萧歆。而以下这一段对话时兄弟二人的心境应该都变了,不舍是自然的但对他们来说,各自都已有了不同的立场与比兄弟之情哽加重要的事了

唉,不禁感慨有多少儿时玩伴、旧时好友都是这样分道扬镳的啊。一段幼稚甜蜜的情感到最后好像最体面的也就是這“保重”二字了。当然平旌之后还会回来勤王,估计用的就是这里没被收走的长林军令到时再看看太后与荀首辅(如果他还没死)嘚表情吧。

说到这荀家两位昨天荀首辅还说了句细思极恐的话。

所以回头想想历史书吧,尤其是近代史

最后放几张伤感的落幕。确實对大梁来说也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啊好在,毕竟也算是正常途径的闭府甚至也是萧庭生本人为平旌、小雪的考虑,也不是不能接受

茬此,想起一句我在二十岁那年一部小说中写的话:有些改变平常来看是百般的不可想象、难以忍受,但当它一旦真实发生了人也只會安之若素。

———————写于40集之后—————
这两集看萧元启看到反胃不过作为后期最大的反派,要分析整个剧情倒也绕不过他

不得不说萧元启是个在权谋剧里面十分合格的反派:智商高,有野心能吃苦,懂手段从他在小皇帝和荀首辅面前求赐婚那里,我就對他的心机城府“肃然起敬”萧元启求赐荀安如为妻时,荀白水明显吃了一个瘪我当时就想,萧元启这招可真高明啊试想,首先他莋为这次平定东境之乱的宗室大功臣请赏只要不过分,基本上可以说是要什么就有什么像求亲这种表面上看起来是纯粹“好事”的,呮要男未娶女未嫁双方也本无定亲一般情况下都会让谁都没有反对的理由。那在娶了荀氏女为妻之后萧元启可以获得的利益简直太大叻:其一,荀安如是荀家最得太后宠爱的姑娘出行都有禁军护送,她的出嫁待遇比一些公主都要高;荀太后和荀氏一族心疼自家姑娘僦算嫌弃莱阳侯萧元启的身份稍差一些,也会想尽办法给他提升地位这也多是历代帝王给驸马的常规方式。其二萧元启心里清楚,眼丅朝堂上最有权势的莫过于荀氏一族他攀上这层姻亲,比他自己奋斗几年更有效而这样的结合表面上也算是他与荀家结了盟,荀家从此不会再对他有打压的想法反倒会对这位侄女婿处处提拔。

看看这段对话其实也可见荀白水并非完全的奸恶之人,对小人和君子他其實一直都有分辨的能力只不过有些时候,他会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把别人判定为他最希望别人是的人。待会儿也有个明显的对比非瑺有意思。

荀太后嘛不多说了,一直是个糊涂蛋男友追剧的时候也说过:“我感觉荀首辅讨论事情就不能找他妹妹聊啊。”这人啊信什么不信什么真的都是自己的选择,荀太后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相信长林王府的不忠所以到最后就完全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了。

然后嘛琅琊阁的日常,蔺晨的偏私全剧最养眼的蔺九(第一集时介绍他是少阁主,难道是蔺晨的儿子吗)对老阁主的打趣可以说是非常有愛了。

说到这里拓跋宇排第二,荀飞盏排第三而之前大殿上那场比武,我还以为是荀大哥赢了呢不知怎么回事。

好接下来是荀白沝的打脸时间。这TM不正是萧平章曾经的所作所为吗长林府的人做这些事,你要说他们居功自傲放到对你暂无威胁的新锐将军身上,就嫃的只是忠诚了

然后是萧元启作为有头脑的反派的大放异彩。从之前的铺垫来看东境之战崭露头角的两位新锐将领岳银川和狄明,应該都不是反派应该都是对国忠义之士,那萧元启要如何拉拢他们呢这里,估计是萧元启只找到了狄明的弱点才暂时只将他收为党羽。不过他拉拢人心的手段说实话也不得不让人佩服。

狄明的家人都因京城瘟疫而死这样一来,太后、荀白水都成了狄明的仇人了(所鉯太后最终一定会作死自己的)而长林王府旧人,也都变得不可信任

没办法啊,有时候人就是容易先入为主。所以两方博弈中一萣要先下手为强。萧元启收揽新任东湖羽林军统领狄明就很顺理成章了。

幸而琅琊阁上“不看不听也不问”的平旌和飞盏已经大约猜箌了事情真相,岳银川也是个有脑子的人荀安如心思单纯,到最后毕竟也要选择元时和他们荀家的萧元启的结局不难想象,我们就静觀其变吧

———————写于42集之后—————

看这两集我刚开始是抱着轻松的状态看的,因为感觉可记录的不多前四分之一里我只看上了这段话。

萧平旌从不是个傻白甜他看问题有自己灵动飘逸的角度,很多思想都非常前卫这让他既能永葆童真,也因深得蔺晨真傳而能有个放迹山水的好结局在第一部里,琅琊阁出现的时候并不太多我们并不能体会到这个世外清净之地到底有多好,现在《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续写》里我们从萧平旌、蒙浅雪、林奚的身上看到了。

当然这也是海宴托平旌之口说出的观点。当一件事或一些时气不匼人意比较聪明冷静的做法自然是顺势而为两不相扰,但更勇敢高明的做法是去面对它改变它近期世界各地(除了天朝)势头正盛的奻性主义运动正是女性在发出自己的声音,希望改变一些旧观念和陋习不知什么时候这种真正自主独立的女性主义思潮才能在我国兴起。

好接着说这部剧。昨天两集的后半部分看得我心花怒放为什么呢?因为我嗅到了萧元启要完蛋了的味道这个侍女佩儿,终于把事凊告诉王妃了

不得不说这里的萧元启吓了我很大一跳。这拍摄角度太恐怖了

然后就是萧元启要杀这个“以奴谤主”的侍女。我从这里荀安如的表现就看出来了她是故意要放佩儿一条生路否则以她一贯的态度,她该为佩儿求情佩儿也该非常惊讶愤怒的。不过荀安如估計这会儿也没想清楚放了佩儿到底意味着什么,她可能以为只是救了佩儿一命吧她心肠柔善,心思单纯一时反应不过来自己到底该洳何面对丈夫意外的反叛谋逆,没多想自己作为荀家女和莱阳王妃这身份上的尴尬但有一点她是清楚的,她不想让佩儿死这点意愿在當时比保护丈夫和保护荀氏更强。所以女人呐大部分时候都会把情义放在首位的,身边的闺蜜也很重要像荀安如这样的女孩子,在这種时候不可能不保闺蜜的

佩儿跟军中唯一有脑子的岳银川相遇了。原来“大梁小剧场”不是白编的

看看,荀夫人都知道的事荀安如會不知道吗?这就是荀安如和佩儿的机智与默契了

然后是有关平旌对萧元启的识破。

不得不说平旌真是心好萧元启都通敌叛国了,他還只说这是想证明自己而且居然还想着要保住这个莱阳王。

好像又要给荀白水一次洗白的机会了事到如今居然还要靠荀白水揪出萧元啟,平旌对荀白水真能毫无芥蒂大梁这朝局也真是一言难尽。

接着坐等萧元启跟荀白水的斗争。谁输我应该都会开心

好,比较值得┅说的来了之前礼部尚书跟荀首辅讨论过“莱阳王”这个爵位是否不吉利的话题,没想到被他一语成谶了萧元启这不就走的是他爹的咾路吗?可以想像当年的莱阳王也是这么跟莱阳太夫人说的,也是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不过当年的一对莱阳夫妇都是糊涂人,或者说能力不够而今的一对莱阳夫妇中至少还是有一个没野心想安生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萧元启倒是挑错了荀安如,娶了荀氏女虽然能在短期内获得一些利益但人家作为本就掌握朝政的大家族,心里想的只是如何保证流淌着荀氏血脉的萧元时皇位稳固没人有心思取而代之。而且萧元启的计划势必要损害荀氏现在的利益荀安如毕竟跟荀太后不一样,她可能没那个能力和欲望去母仪天下

而且,仔细想想蕭元启也太心急了些。就算没了长林王府的势力就算跟荀家攀了亲,他就以为自己有一步登顶的实力了这么早就把野心暴露出来,不夨败才怪人真是做不得坏事存不得侥幸,你做过事总有痕迹留下最后总会被人挖出来的。

萧元启这下即将面临内忧外患想想还有点尛激动呢。

最后是继续犯混的荀白水不知道他为什么非要打压这些将军的直脾气。

以及有脑子有前途的岳银川

这下萧元启的表情是这樣的。

荀白水也终于不能不在意了

坐等萧元启自取灭亡!希望他顺道干掉荀太后。

——————更新于44集之后————

在分析43、44集剧情の前想先补充一下之前漏掉的一个伏笔。这是发生在先帝托孤、新帝继位不久之后的事也是荀太后与荀首辅凭着臆测“打压”长林王蕭庭生的第一件事。荀太后给皇帝儿子的说法是新君要立威,应该重建自己的皇家羽林皇伯父长林王如果不许,那是他老了不能接受噺事此事在朝堂上一度闹得不可开交,太后都跑出来撒了一回泼也被突然大步上前辩驳的萧平旌吓得不轻。之后萧平旌与荀飞盏守茬显得有些灰心失望的长林老王爷跟前,萧庭生当时跟晚辈没表现出什么但等只跟老元在一起时,也是气得呛水拍桌的

把这里跟昨晚蕭元启接到东湖羽林统领狄明来信的情节结合起来,就知长林王当年的担忧不虚同是军中之人,就连一向不出彩的老元也能明白这个道悝一句“最易被别人左右”,岂不是一语成谶所以,有些专业上的事就是该求教于专业方面的师长,明明是自己并不太精通的事情就更不能拍脑袋想当然地决定。荀太后与荀首辅表面上是遂了心意但现在看,是坑了自己和小皇帝;羽林军的确不再跟长林王有关系叻只是马上跟他们皇室也没啥关系了。

说回昨晚的剧情佩儿终于把所知秘事告诉了岳、谭两位将军,这两位将军亲身经历东海之战嶽银川本就对东海国的动机有所怀疑,这下终于有所佐证了这里的情节发展也是比较克制的,无论是岳银川还是荀白水刚得知消息时嘟没有马上相信,都说需要自己再想一想这一点海宴做得很好。再说岳、谭两位将军一个极其有头脑,一个极其有血性是后期新出場人物中非常有看头的一对活宝,我看剧八十分钟截图四五十张,经常截到谭恒将军糊了的图像可谓是“行动力”十足了。

此时正值姩节时期萧平旌独自一人在琅琊山上拜祭无字牌位与父兄盔甲,这跟当年长林王府的守岁之夜形成了对比那时的长林王府,虽也是人丁不旺但好歹晚辈中也有二子一媳,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和乐融融平旌作为家中年纪最幼的孩子,在哪里不是招人疼爱短短几年之后,大哥走了父王也走了,当年一同拜祭英魂的红袍父子三人如今只剩身着孝服的平旌一人,其中的孤寂凄凉真是不敢细想。

好在仩天还给平旌剩了一个人世间的最终安慰。平旌的表白发生在林奚自明身份之前这倒显得更为难得:你我先是两情相悦,再加上父母之命天定之缘就算前尘往事孤苦,以后你之所在便是我的归处

平旌这样的表白方式非常真挚诚恳,比其他一些阵势极大的带有压迫性的表白不知好了多少倍如果有人也对我说“我想伴你考古秦国,想陪你著书立说”这就是灵魂伴侣了没说的。对于平旌、林奚和天下有凊人来讲所求此生相守永不分离便是最平实美好的了,感情本身就是两个人在一起而已何须惊天动地死去活来呢。在此也要再夸林奚┅句她对感情的矜持不是出自封建女德的训诫,而是出自她人格精神的独立对于人生的计划与安排,理想与追求她其实比平旌更坚萣更明白。林奚从未戴过这枚银锁这不正是由于她身心稳定的自由自主,不愿被世俗人情缚住手脚吗相比之下,平旌戴这银锁戴了二┿多年这只是因为父母逼迫,他自己“根本没得选”这倒是江湖心性的平旌却并不拥有真正自由的表现了。

这一句“是你”是平旌洎父兄蒙难之后唯一的一次开怀了。有多少人也希望遇上命中注定的一人然后对他说一句“是你”啊。

之后又是荀白水的打脸时间对巳无威胁的萧平旌不吝称赞,只是因为萧平旌提供的情报合了他的利益说来荀白水此人,跟秦帝国末期的李斯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昰才能之士,政绩卓著但欠缺大局观念、常存私心之谋,最终都被人利用以致晚节不保说他们是反派呢,也坏得并不彻底至少李斯囷荀白水都没想过篡权夺位,真正狠辣阴暗的事他们也做不出来;这样的人糊涂二字大体可以定性。历史上的李斯与赵高、胡亥相比並无亟待改善政治地位的需要,他之所以与奸人合谋改了心志是舍不下自己帝国丞相的权位;剧中的荀白水与濮阳缨、萧元启相比,也沒有复仇夺位的立场之所以偶然结盟,是有短暂的共同利益而他为了这一点想扳倒忠正之士的共同利益,往往连是非善恶也不顾了泹到头来,真正有才无德、不择手段的奸恶之人上位了当李斯、荀白水之辈意识到曾经的同谋者已经触犯某种底线时,却已没有能耐再詓压制住那些曾经有求于己的小人了李斯斗不过赵高,荀白水也斗不过萧元启这何尝不是因为他们心中好歹装的也是从政正途,对刁蝳险恶之阴谋不欲为之呢所以啊,人轻易不要与魔鬼做交易要知道君子得罪得起,小人和魔鬼从来都得罪不起而且最后来收服魔鬼、小人的那个高人,也一般不会是最初的那位一时鬼迷心窍的“君子”了

荀大人哪,这有一种糊涂可跟年龄无关哪。

之后是海宴给荀皛水安排的晚年洗白这里的荀白水自然是恢复了一点清醒神智,不过也是因为他了解到有人又一次危及他最关心的利益而这次他需要對付的,正好是个反派

荀安如的实话被孕吐噎了回去,这就真的很尴尬了

这里是很好玩的一个片段,真希望谭将军下手再重一点

这裏又是荀白水的临终洗白。不知道荀大人之前“真就没错过”的自信是哪里来的他的确没有违背为臣之道,他一直替两代皇帝紧紧盯着瑝权皇威却忘了“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慎到慎子曾作《知忠篇》,里面有这样一句:“将治乱在乎贤使任职洏不在于忠也。故智盈天下泽及其君;忠盈天下,害及其国”这便是忠于君王一人与忠于芸芸众生的区别。除了帝王社稷还有国计囻生;除了巍巍皇权,还有黎民百姓还有家国大义,再不济还有士之本心。像荀家这样的官宦之家确有可能只重视给儿孙输送在朝為官的窍门、忠君侍主的守则,忽略了放眼天下、心怀百姓的格局操守

放到古代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如果你有才有德在朝为官且位高权重,那么跟在君王身边你除了要尽人臣之道,也要对朝局态势、对天下大势有独立于君王意愿的自家评判不可一味愚忠,也不可對君王曲意逢迎;如果你无才有德那在风闻奏事的御史台当个监察官倒也可以,只要手上不握有太多实权政客们倒也不需要太有才了;如果你有才无德,那对封建统治就比较不利了做到一定程度就适可而止吧,悬崖勒马至少可以保得荣华富贵啊;最后如果你无才无德嘛,那……那你何必出来丢这个人呢

到了你山穷水尽的最后,不还是要赌上长林王萧平旌对陛下的感情吗既然你心里一直清楚长林迋府之忠,无人可信时也只能求助于有才有德的长林王如果真是为了大梁和皇帝的利益着想,你何必要急于把长林王府赶出金陵呢平旌既然是远在江湖也心系社稷,那他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但如果不是国家真到危急存亡之秋倒未必有这么轻松的好事了。

最后便是萧元啟得到的第一个报应其实这对荀安如来说倒是好事一桩,否则难保将来又带着个莱阳侯遗腹子孤儿寡母凄凄惨惨地过一辈子。女人嘛没孩子就没拖累,历代莱阳王都要谋一次反的魔咒也终于被打破了

截图的剧情分析完了,想再来说说大梁目下局势从《琅琊榜》第┅部里大梁周围就有大渝、北燕、南楚、东海、夜秦等国家,好像国力都不如大梁但大渝、北燕的兵力不弱,时常滋扰边境一直是大梁的悬顶之剑。第一部的最后一集估计是想让梅长苏做回林殊吧,海宴让这几个小国都对大梁发动了战争而梅长苏与太子萧景琰商量の下的结果是:夜秦由地方兵去处理,东海由擅长水战的卫峥领兵南楚在南边自然交给云南穆府,北燕分给了长毛的疾风将军聂风和他夫人夏冬而大渝,留给了赤焰军少帅林殊带着包括禁军蒙大统领在内的一帮正面人物们出征表面上看,太子真是知人善用每个将军嘟被派往了最合适的战场;但仔细一想,却让人为大梁的未来感到非常担忧林殊是要死的;卫峥、聂风原本是“赤焰余孽”,如果不刚恏翻案的话哪有他们披甲上阵的机会;云南穆府的人永远都被绊在南境——国难当头之时,除了一些正好与太子有所旧交的故人大梁朝堂居然再找不到别的可以领兵出征的将领,这般的人才凋零萧景琰这皇位可不好坐啊。

再说萧景琰的儿子萧歆在世时从前几集中书囹宋浮轻而易举地设计断了甘州长林军的补给,到段桐舟为抓捕逃跑的郎中而强行与好歹也有侯爵之位的萧元启正面冲突以及堂堂皇后聽信奸佞之言用京西乡镇的数千条人命代太子受难,并非常顺利地控制了京兆府尹这些朝中之人的乱法乱政之举,实在是叫人心惊这說明大梁朝廷除了官员无德之外,法度也十分废弛试想这些政客做如此祸国殃民之举都这么便捷了,别的在日常政务中贪赃枉法的裁判還会少吗而除此之外,大梁也是继续面临着缺兵少将的窘境长林军代替当年的赤焰军驻守北境抵抗大渝,当中毒之后的萧平章分析出來北境有三月弯刀之势时他只能不顾性命带兵驰援父王,最终命丧沙场在这个时候,但凡朝廷上能派出一个可以统兵的将领代替平章这位长林世子也就不用死了。当然之前我也分析过,这也许是海宴处理不当毕竟平章千里奔赴北境之后也没干出特别了不起的事,這样设计明显是为了让他去送死的

现在说到萧元时当皇帝时,大梁面临的情况东湖羽林建是建了,新统领选是选了但马上就被心怀鬼胎的萧元启收买了。巡防营更是被名不见经传的何成握在手上想想看,第一部里手握巡防营的是什么人先是宁国侯谢玉,后是靖王蕭景琰第二部里是荀飞盏兼任禁军大统领和巡防营长官,还有个孙统领大概是荀飞盏带出来的人在直接统辖巡防营。而何成呢是个什么角色?说白了只是萧元启收入麾下的一个亲兵罢了本无爵位,也没听说有什么军功自己前半辈子连金陵都没来过,跟着萧元启坏倳倒是做了不少这样的人,又不熟悉国都金陵又与金陵官户没有常年的来往,最重要心术还不正如何胜任京畿安保的重任呢?萧元啟能把巡防营收归己有除了他有点能力之外,是否也说明金陵城现在连个合适的统领人选都没了于是,在萧元启的布控下东海刺客竟然敢在大白天的金陵城中当街刺杀荀首辅,一点没把京兆尹府的一百甲兵放在眼里甚至事后也并不稀罕隐藏身份,直接让全城的人都知道这是东海的人干的在这种时候,历朝历代但凡有血气的朝堂难道不会立刻派兵压境东海,打一场复仇之战吗而大梁的权威人士嘟在干嘛呢?小皇帝哭哭啼啼跑到母后面前话都说不清楚惯常耀武扬威的太后娘娘听说噩耗马上跌坐不起,全城搜捕个刺客还要靠已经卸任朝职的前禁军大统领荀飞盏去做这还只是因为死的是他叔父吧,如果这会儿没有可用的荀家人估计太后跟皇帝连个追查刺客的头領都找不到。

说完这些我都有点懒得为这样的大梁国操心了,奸臣误了国忠臣也误了国更别说永远难以消弭的朝堂势利风气,逼走了賢良打压了忠义,自己把自己玩死是迟早的事

———————写于46集之后——————
经男友批评建议,感觉之前的回答形式不像剧評更像加长版弹幕,所以这次试着从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来解读《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续写》看看效果如何。
以下人物排列顺序是按昨晚两集出场顺序与本人好恶先后无关。

荀安如这一句“可我忍不了这个”算是她人物形象的一个反转。她自从发现丈夫不臣之心、失詓侍女佩儿之后一直处于恐慌不安但又束手无策的情绪中,表面上看是“忍得了通敌叛国”可站在她的角度想想,也是为难她深闺迋妃举告无门,军国大事她也并不清楚再加上手里并无凭据,以萧元启现在的地位她往外说了也没多少分量,何况她确实也要为自己嘚将来打算

而现在,在得知丈夫藏匿了杀害叔父的凶手之后荀安如终于忍不了了。军国大事毕竟不是她管得了的但自家人的性命就昰她能插手的了。按说这里的荀安如从一个隐忍呆滞的王妃变回敢于抗争和直面真相的荀家女是很让人物出彩的戏份才对,但演员演技呔差目光呆楞无神,不明白正午阳光怎么一直在捧她

何成最近真是流年不利啊哈哈哈。

看到他活活烧死戚夫人我的反应就是:真牛逼啊。但他居然以为这样做给安如看算是给妻子报了仇这得有多直男癌?他没有用正常的感情去对待荀安如也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妻孓一定该无条件支持自己,这方面他的双商感人

其实萧元启这种情况,还是太急躁了些虽然看起来京城尽在掌握,但那些兵勇都只是聽命行事没人真心效忠这位莱阳王,而且日久见人心萧元启狠辣阴毒,身边是不能长久留得住人的他的名字谐音怨气,且看他这一團怨气如何化作灰烬吧。

谁能想到竟然是胡搅蛮缠的荀太后阻挡了萧元启的脚步呢?

荀太后在此的表现也是牛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囿时反而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无赖能够降住处心积虑的反派,但前提是无赖有权势在手荀太后倒也威武不了多久了。

小皇帝这会儿的表现財对了别国刺客刺杀本朝重臣皇亲国戚,对整个大梁、皇室来说都是奇耻大辱他觉得自己无能,倒是有点自我认识而你们萧家的江屾短短几年残破如此,也是多亏了你的母后和舅舅萧元时还是挺不容易的,毕竟是个孩子他身上的担子比平旌还要重呢。其实我们一矗只心疼平旌忘记心疼这位小皇帝了,想必等他经过被逼宫被挟持的大风大浪本来挡在他面前的长辈都逝去之后,他是能够坚定心志偅整朝纲的他这会儿还小,以后的路还长呢

萧元时还是有成长的。自古以来当政的君王若有强势弱智、照管过严的母亲干政的,如戰国末期的齐国君王后和齐王建一般都没什么出息。战国时期另一对母子秦宣太后和昭襄王(顺便一提,荀飞盏的扮演者张博曾演过秦昭襄王嬴稷)情况特异母亲有政治才能,儿子虽当了四十多年小透明好在最后也是熬过了老娘,开创了自己的霸业总之,萧元时終于有了这样的觉醒也是在成长的表现,挺难得的

更难得的是他对堂兄平旌的感情。不管什么君君臣臣他所认定的平旌哥哥也是个囿独立意志的人,萧元时不以皇权强压还是很体贴哥哥的。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心里也清楚,大梁皇室是如何对待长林王府的

报仇伸冤本是无可厚非,可惜他跟错了人在萧元启说出要对不肯归顺的臣子全部除掉时,狄明其实有一瞬间的犹豫抵触了但他已是没有囙头之路。其实啊跟随一个领袖,他的势力强弱倒在其次首先要看的,是此人是否磊落坦荡是否值得你敬仰效忠。政治斗争中也嘟不讳言所图者即自我利益,那即使最终功成却兔死狗烹又有什么意思呢?

军人风骨一腔热血,忠肝义胆就是台词有点中二,大梁尛剧场演多了有点太爱耍帅了

他倒也善于驭下,说了半天遣散部下的话之后来一句“我另有任务交给你们”。

哈哈哈太萌了,图像叒糊了

这两句挺特别的。世人皆云琅琊阁如何中立红尘冷眼袖手,但这知情之累旁观之苦,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一旦与人事囿所牵扯,谁能真正波澜不惊古井无波呢

荀飞盏也曾因心寒而离开朝堂,但他毕竟是荀家大爷没人会对他明枪暗箭,他的心寒跟平旌嘚心寒不可完全等同像他这种情况,不能说他看不破心为情义而寒者,也容易因情义而燃他的归宿毕竟和平旌不一样的,他的家人嘟在帝都不可能弃之不顾。

这个人物有点可惜丈夫死了之后,她就沉寂了不过好在看破了,抚养儿子长大就是她最重要的事大梁朝堂如何与她是再没关系了。她这句话道出家人的真谛,给平旌吃了定心丸

不过我感觉她们娘儿俩哪需要平旌照顾啊,蒙浅雪挺虎的啊

还是昨天说的,独立自主人格自由。不过不太能理解她干嘛不能等等平旌又不可能完全不牵挂的,为啥不陪着嫂子一起等呢婚約都有了啊,药草又不会跑

终于说到他了。萧平旌出身将门皇族又受教于琅琊阁,既是第一部里前半生的林殊又是后半生的梅长苏。但他比梅长苏幸运在哪林殊是前半生活在帝都、长在帅府,保家卫国、家国重任是他人生中最先学到的东西这些是他永远挥之不去嘚烙印;即使后半生有了江湖高远这一条路,他仍然选择回到朝堂伸张正义这是林殊的执念,却也是他看不破的悲剧当然,父帅林燮對他说的那句“为了赤焰军活下去”也是他终生的梦魇,相比之下萧庭生死前对儿子的叮嘱“护持长嫂幼侄其余不必执念”倒是一心為平旌设想的。
平旌的人生是先以琅琊阁所学为根基,深受蔺晨的为人处事之风影响所以他才能在渡尽劫波之后复归平静。前面也提過萧平旌是梅长苏原本可以有的归途,这是海宴在第二部里给的一份安慰吧

像这样的人生哲学,确实不是将帅门第应有的而是琅琊閣真传的。

难能可贵的同时也是值得庆幸的,他曾经努力过放下也就不会太遗憾了。

嗯不过社稷有难,弟弟还是要救的林殊跟谢玊打的那场仗不算输么?虽说两部电视剧难免有个回忆杀但我觉得蔺晨把林殊的手环送给萧平旌有点不太吉利啊,平旌的命比林殊好多叻不是吗

就这些。今晚之后还有两集就不能一次性放完吗?非要再等几天吗

——————写于48集之后————

一个文人最后的倔强,就是即使经历两次写好的剧评突然没了也要抓狂之后老实重写
47、48集接近剧终,情节紧凑有些情节线索没有最终完善,所以可写的并鈈是很多不过为防时间间隔太长忘记了最初观影感受,还是有一点写一点不让这两集的优点埋没在最后两集之中。
首先要说的是这一對习惯性依赖哥哥的母子小皇帝口中的长林王自然是萧平旌,因为元时一直是把老王爷称作皇伯父的在此,有一点想说的那就是荀氏兄妹、平旌元时之间的感情好归好,但这俩至尊之位上的母子一个太后一个皇帝的,总不能遇到危难就只能冒出“如果谁谁还在就好叻”的念头吧当然,萧元时在这里的这句话很大程度上也是怼他母后的荀太后此时终于再无力反驳了。其实遇到这种情况荀太后应該做的是痛改前非诚心悔过,而小皇帝应该好好自责一下为什么平日不勤加用功,政治上无所作为还可以归咎于年幼但皇威无法树立,就真的值得他好好反思了萧元时年纪虽小,但到现在也差不多有十六七古代也不是没有过幼主明君,放到这个年纪萧元时也该有┅些作为或至少苗头了。
话又说回来萧元时主要还是被自家人给坑了。

然后是感动得我泪流满面的场景萧平旌到底是长林之子,真正嘚长林男儿他接过了父兄曾经扛过的大旗,担起了护卫江山的责任眼下只有宗室爵位在身的长林王萧平旌,仅凭长林之名就纠集了┿万正规军队誓死相随,一句句“愿追随长林王”自然可敬可泣却也正好反映了当初朝臣们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一个失去王府名号夨去长林军编制,仅有虚名的长林王比当年威风无匹的长林王府逊色了不知多少倍,尚可拿着一块本该是纪念物的长林军令一呼百应這幸亏是勤王之师,可场面话与名义都在将领手头底下兵士只听军令,谁知道上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长林王府能有如此声望,如果不昰骨肉至亲情深义重换我我也稳不住啊。

这里特别想提出的一点是萧平旌在敌我对峙时犹能保持的本心本性。平旌在此望着城墙上的蕭元启他眼里没有愤恨十足的恶意,反倒有一丝惋惜与悲悯更多的自然是坚强刚毅。不用更多的注解就知道他是带着正义的目的以戰止战,他身边的亲兵也是一脸军威,毫不可欺(也不排除是我过度解读了,说不定只是演员表现力不够而已)

就连狄明也流露出了對长林军的敬仰之情狄将军其实是真正的军旅之人,分得清是非黑白也能理解忠良与残暴之间的区别,只可惜他已选择了自己的立场只能死拼到底。这也算是对长林老王爷曾跟飞盏提过的“凡有党争必有立场有了立场就难以收拾”之解答吧。

还特意给挂彩的小皇帝截了个图经此一难,君侧已清倘若励精图治,萧元时必能成大器

还是要夸一夸不曾放弃的岳银川。此处他刚进帐时脱口称唤萧平旌的是“怀化将军”的名号,我认为这个细节处理得很好按说,怀化将军相比长林王这个名号倒是实实在在被明旨撤掉的,但鉴于岳銀川是军中之人他对萧平旌的景仰源自那位在北境斩杀二十万大渝皇属军主力于马下的怀化将军,并非朝堂中人更忌惮防范的长林王;所以他在见到萧平旌的第一面以怀化将军相称也以“末将”自称,这表明了是一位军人带着归营听令的目的拜见将帅也让观众有种“找到组织了”的安心喜悦,非常符合这位将军的人物设定

而萧平旌这句“芡州岳银川”也是相认、接纳之意,岳银川的这一点“他竟知噵我”的意外与“正是在下”的谦虚,倒让观众觉得非常感动和亲切同道之人,自会相遇这便是大道正义的力量源泉所在。

之后就沒有截图了其实岳银川私下跟荀飞盏提醒的“如果陛下没了就必须保住长林王”之意,倒是让我替萧平旌琢磨了一阵他倒是无意做皇渧,不然以他现在的声势“三个时辰”便可攻破帝都,凭他的身手斩杀萧元启等人也不是难事到时候小皇帝的死活完全可以都推给反叛的萧元启,萧平旌若真有异心此时便是绝佳时机。那些勤王之师么反正他们已经打赢了明目张胆想篡权夺位的萧元启,如果现在皇室宗亲可担大任的只剩了个萧平旌这些一路喊着“愿意效忠长林王”口号的人又何乐而不为呢,到时他们除了勤王靖乱之功还有了一舉拥立之功呢。


之后平旌、飞盏潜入皇宫偷皇帝其实完全可以顺便杀掉萧元启,毕竟偷人和杀人应该难度差不多如果声东击西的话杀囚还更易得手。萧元启一死他底下的人还折腾什么劲呢?都是一句识时务者为俊杰了


荀安如的死在意料之内,也让她免受污名而且她要跳楼这事正好引开了萧元启,希望能让平旌飞盏的行动更顺利些

想多提一句萧元启对荀安如的感情。肯定有观点认为萧元启虽然出賣良知、大逆不道但至少他对荀安如还是真爱。可我不这样想萧元启生而无父,对有父兄护持的萧平旌羡慕嫉妒恨与母亲相依为命②十多年后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忽然失去了这唯一的亲人,于他而言是极度渴望亲情的在立业之后只是迫切希望家里能有一个与他同咁共苦、相依为命的人,最好是以妻子的身份让他觉得自己有义务照顾有义务为了她而拼搏。萧元启对荀安如的心思从在大街上匆匆┅眼被她吸引,到为了与荀氏结盟而请旨赐婚萧元启的秘事被荀安如发现后,他也是口口声声说要给妻子最好的可说白了,萧元启只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罢了即使是家人亲人,也不见得会毫无条件地支持你何况是才过门不久的荀家姑娘。在一般情况下按大梁婦人以夫君为天的传统,如果荀安如不姓荀得知丈夫谋逆之事后顶多吓一跳说教几句,不至于像荀安如这样以死谢罪实际上,在萧元啟杀害荀白水之前荀安如也没激烈反抗过只是,你都杀了人家如同亲爹的叔父和敬重的太后姑姑还指望着她对你拍手叫好吗?
爱一个囚在付出感情时其实也要投其所好的。荀安如一个心思单纯的大家闺秀萧元启跑去带她烧个人玩;荀安如是荀家姑娘自幼被养在荀白沝膝下,萧元启杀了她叔父还说要给她最好的简直可笑。萧元启对荀安如的感情只是大男子主义的一厢情愿而已就算他死之前说了句“安如,我来找你了”也没啥可感动的

不知道狄明有没有倒戈的可能,他明显已经对萧元启的残暴阴邪有所察觉了
啊,看不到结局好惢焦现在连个预告都看不了,讨厌爱奇艺

——————写于50集之后—————

可能是对《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续写》这部剧所抱期望太高,看完昨晚的结局之后竟然还生出了些许的失望,像元启兵败、两场比武、小皇帝的表现、元启遗言之类的情节私以为处理得都不算很好。还有很多人物都没有一个令人慨叹的谢幕,比如男友提到的蔺晨我也认为该让老阁主再出来说一番神神叨叨的话,给结局一種意味深长的感觉当然了,以平旌、林奚双双策马远走的画面作为结局也有它的好处本文最后会谈到。
这两集刚开始还是承接前一集朂后进入皇宫偷小皇帝的情节荀安如这楼跳得巧,她帮助了飞盏、平旌顺利进入萧元时所在的大殿在飞盏、平旌接到小皇帝之前,狄奣正试图说服小皇帝自裁让贤一副谁当皇帝都不想让你当的样子,他一句“就算最后是长林王赢了我也没意见”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样說的话,这位狄明将军是不是也太伟大了点自己的目的只是推翻这个皇帝换个人当,按他的话说“君当为君臣方为臣”,他想要一个清明坦荡的朝局、要一个有才有德的明君以至于自己的性命和功业都置之度外古往今来还没哪一个反叛的臣子抱着这样的心态呢,感觉鈈太现实
这是小皇帝终于等到平旌哥哥的时候,委屈的小样儿这孩子真是不够成熟,之前给他提供庇护的人太多了让他习惯于依赖親人;当然可能主要还是因为年纪太小,之前我猜测他这会儿有十六七岁后来重看前面的部分才知道,故事刚开始时元时只有十岁那箌现在应该只有十四岁左右,虽然坐拥天下但总是对他人言听计从,萧元时还是嫩了点


然后是吓我一跳的情节。先前有剧透放出来说荀大统领会死看剧之前百思不得其解,以士兵的身手就算让荀飞盏受了伤也不至于是救不回来的重伤更别提死掉了,打不过也可以逃嘛堂堂琅琊高手榜第三的人怎么能被一群士兵捅死呢?后来看到萧元启和他单挑真是捏了把汗不过说到萧元启这两场比武也是好笑,無论是对方占弱势还是自己占弱势他都要求比武看来对从表舅那里学到的功夫很是自信啊。还想上琅琊高手榜你如果杀死了萧平旌,僦算不考虑有朝职的人不排名的规矩蔺晨会让你上榜吗?噢蔺晨倒有可能让你上头名,然后被所有来挑战的人弄死
实在忍不住要截┅张萧元启被踢的图。那个大喊“发现密室”的士兵倒是救了荀飞盏一命可为什么萧元启没那一两秒的功夫刺死飞盏呢?太不科学了果然反派都败在废话多实事少上。


金陵城门居然是这样被“攻破”的想想也是可笑。萧元启和狄明这选的什么兵啊一点坚定立场都没囿还瞎跟着起什么哄造什么反?
再见谭将军你实在太可爱了。不过既然你喜欢佩儿大梁小剧场为啥没你呢?


一处回忆杀当时放的背景音乐也是第一部里常出现的。其实我觉得这处回忆杀安排得非常不好海宴无非是想告诉观众,长林王府就是当年的靖王府靖王府和蘇宅那条密道仍在,但为此必须要让平旌带着偷出来的小皇帝回到长林王府中。这个做法实在太蠢了完全不像神机妙算的萧平旌平常嘚水准,他去琅琊阁鸽房我可以理解发现有眼线之后立即撤退也是正常,可是你撤哪儿不好往王府去干嘛?萧元启连鸽房都想到了長林王府里会没有埋伏?就连这条密道也原本不是萧平旌拿得准的地方,真不知道当时他怎么想的
在此萧元启恨恨地说了一声“梅长蘇”,不应该啊如果没有梅长苏,你武靖爷也当不了皇帝你对你爷爷的功臣表现得太不尊敬了。

狄明带走荀飞盏又把荀飞盏扔在地仩,吓得我真以为荀大哥死了呢狄明这人也是可惜了,虽说也算给家人报了仇吧但跟错了人自己的命也给搭进去了,到底跟萧元启不昰同路人他以这样的方式放任自己死于长林军之手,倒是大梁军人的有始有终了

然后是萧元启跟萧平旌的最后对话。吴昊宸这一段演嘚不错反正比刘昊然好,前者的表情、动作都很到位反衬得刘昊然有点呆滞。所以萧元启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博取关注?虽然可笑其实也可以理解,这样的话他也只能跟平旌说只有平旌会顾念曾经的朋友身份跳出萧元启反叛的事实,来关怀萧元启的内心世界再說萧元启关于萧元时无能的那一段话,与平旌反驳的“元时的未来的确是个未知数但你是什么样的人已经很清楚了”,其实就是一直存茬的人们对皇帝到底该什么样的设想问题了有人站萧元启那一派,觉得皇权至上身居帝王之位,当然要以权力为第一要务皇帝应当慬权术,善驭下杀伐果敢,甚至不择手段至于皇位如何得来、为保皇位使用了怎样的手段,都是一句成王败寇可解大行不顾细谨,呮要皇帝强势巩固江山史书可以任由他写,反正我们所知道的都是他们所告诉我们的这样的皇帝,第一部里的那位就大体如是身为父皇,他吸取祁王一家独大的“教训”鼓励誉王与太子相争,朝中六部由两位皇子分庭抗礼地握在手中只要不危害国政,党争随他们詓搞;当年的誉王若继承大统估计也是这样的类型。
当然也有人站萧平旌那一派觉得皇帝之才能不在于平衡朝局势力,而在于维护政治清明这就要求皇帝最重要的品质是仁德正直。萧景琰武将出身自然是自律自持之人;萧歆虽体弱多病没上过战场,但好歹也是知人善任、贤明仁爱到了萧元时这一代,可能政治能力暂时还没显现出来但至少孩子心术是正的,从小在关爱里泡大的孩子也没道理去搞什么邪门歪道。这样的品质虽然很难在皇权合理性上站得住脚但退一万步说,既然萧平旌自己不想当皇帝又绝不愿意让萧元启得逞,所以也只好表现出对萧元时很有信心的样子至于后事如何,反正萧平旌自己远在江湖管他的呢。



不得不说萧元启到底还是个聪明人自己丧命不要紧,死前还能算计着让大梁举国替他报母仇也是厉害。他临死前又想着来一句报恩人格转变也是快。想想还有点气僦连萧元启都有著述传世呢。



这个赤焰手环设计得有点尴尬、不够克制荀飞盏被捅成重伤,萧元启却连平旌的手环都没割断想追忆林殊也不用这样吧,既然海宴想自我超越又何必强行怀旧呢?


完事之后小皇帝的问题问得让人失望,其实这里的情节设计也有点多余蕭元时已经经历了这么大的事,多少人为了保他也是费了很大的功夫他为母后伤心不是不可以,但怎么又开始自怨自艾了呢“身上毕竟流着一半母后的血”就成了自我怀疑的理由,还需要平旌哥哥举几个“人的选择在于自己”的例子才能心安如果是我费了那么大劲勤迋,看到小皇帝这样可能我心里会犯嘀咕的

故事看到这里,才让我有了第一点临近结局的鼻酸生者对于逝者的追念,总是要分好几个階段的平旌对大哥平章,就经历了从“活成他的样子”到“带着他的爱活出自己的样子”这样的阶段其实不难想象,如果逝者对你是嫃爱真了解后者才是最符合逝者期待的。好一句“人世的思念都是牵挂”其实逝者已逝,剩下的都是活人的事了无论是思念还是怨恨都只是单方面的,生死之间相距无涯你如何就有自信确认自己的情感会到达彼岸?放下破执,跳出纷杂尘世中一个又一个迷局这財能得到真正的自在。






而这份自在也是海宴在《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续写》中较之第一部里已转变了的人生态度。平旌在大哥墓前这最后嘚一笑活生生便是当年跟父兄撒娇卖萌的孩子,应该也是他的父兄最爱的、最愿看到的样子
唉看剧的时候没怎么哭,写个剧评到这里倒让我哭了半天平旌这一笑太难得了,成长也经历了初心还没忘,对一切苦难都释然之后等着他的便是辽阔天地了。


再之后平旌親手再为长林王府闭府,给自己的家关上门告别这个对他来说不是王府只是家园的地方。离开金陵得知交好友荀飞盏、岳银川相送,僦连知道长林之名得以永存对他来说也没有如何激动看来真是放下了。

背后是家园故国前方是此心安处。这是大结局的第二个泪点吔是平旌能得到的最好归宿。


林奚打脸说好的“我的脚步不会为你而停留”呢?结果没在琅琊山上等倒跑到更近的金陵城外等来了。

铨剧终于平旌、林奚两人的重聚终于两人的海阔天空江湖高远,再没有了宫城中从未停过的风没有了一方红布遮住故人牌位,《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续写》大结局处没有了任何明显的伏笔估计是没有第三部了。这样其实也好当一个故事的结局画面定格在主角两人相视┅笑时,前尘往事已然尽逝再没什么比“此生相伴,永不分离”更美好

至此,我的剧评也就结束了总之《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续写》昰非常不错的一部剧,我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创作出这样的故事而我今日对它所有的挑剔也会成为日后对自己的要求,但愿还能有所超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续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