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冰而论,一个成年中国男子冰壶是否能够跑过一直熊猫

熊猫哔哔熊猫哔哔『熊猫哔哔』由熊猫资本运营,旨在将基金投资人围绕…关注专栏熊猫阿达 的文章{&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距离资本寒冬结束还有多久?&,&author&:&pandavcfund&,&content&:&\u003Cp\u003E答:尚未开始,如何结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DiuDiu”一出,江湖上又有了新的传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关心“股权占比”者有之,分析“出行市场”者有之,考量“用户损益”者有之,从各个角度切入分析的报道已数不胜数。这其中,也有媒体人借势重提“资本寒冬”论,并认为寒冬已至危急存亡之际,滴滴和Uber的合并将给凛寒中的互联网创业环境带来更剧烈的打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的,舆论对“资本寒冬”的关注与讨论也历经多轮推波助澜。\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CEO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硬币的另一面:市场从‘贪婪’转向‘恐惧’的关键节点只在弹指之间……即便如此,我也无法准确告诉你低潮何时到来,甚至无法负责任地得出结论,低潮是否会在12个月内到来。”\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2014年9月,经纬创投合伙人张颖的一封内部信在互联网上流传开来,引起了创投界的轩然大波,信的结论很简单:泡沫将至,希望创业公司CEO们存好钱、勒紧裤腰带渡过难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4,冬天没来,2015上半年,冬天还是没来,将信将疑中时间到了2015年下半年。美团、蘑菇街这两家互联网企业在后续融资中估值均大大缩水,伴随着的还有大批O2O企业的破产与合并。2015年夏天A股地震,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集体褪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进入2016上半年,“资本寒冬”的呼声不减反增,张颖和王冉再度撰文提醒创业者寒冬已临;创投圈不仅在盛传多家独角兽公司濒临死亡的消息,诸多创业项目融资难的状况似乎也在口耳相传中愈演愈烈。有观点认为,此番滴滴和Uber的合并将是压倒互联网创业泡沫的最后一根稻草,接下来,将迎来广大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死亡高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我们始终有一个疑惑,“资本寒冬”似乎只活在一部人的言论里,它真的存在吗?如果确有”寒冬“,那它究竟到达了什么程度,又将持续多久?\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数据怎么说?\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人的感知往往受舆论环境的主导,“资本寒冬”是真实存在还是口口相传的“危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不妨来看看数据呈现出怎样的图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d3e5e174ec17d207545d.png\& data-rawwidth=\&1606\& data-rawheight=\&987\&\u003E\u003Ci\u003E图表数据来源:投资中国\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虽然有关于资本寒冬的说法四起,中国的经济近期也在持续下行,然而从源头看,\u003Cu\u003E数据很难支持资金短缺的说法。\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媒体普遍认为去年8月是资本寒冬到来的时间截点,从季度来看,2015第四季度投资机构募资额只是稍有回落(2308万美元),然而却是建立在第三季度募资(2868万美元)形势大好的前提下。比起第一、二季度,第四季度的情况仍属乐观。\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dada84ca173c86bed2b576.png\& data-rawwidth=\&1681\& data-rawheight=\&923\&\u003E\u003Cp\u003E\u003Ci\u003E图表数据来源:投资中国\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进入2016年上半年,募资确实有比较大的回落,但相比2015年这个资本盛夏,今年上半年倒像是募资既定轨道的稳步增长。\u003Cu\u003E\u003Cb\u003E与其说是\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2016年缺钱了,不如说是C\u002Fb\u003E\u003Cb\u003E年钱太多。\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u\u003E我们今天热烈讨论的滴滴在2015年5月和7月就相继完成了总和超30亿美元的E轮和F轮融资。\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ac4b695e1b0d2c10735e6f.png\& data-rawwidth=\&1643\& data-rawheight=\&1010\&\u003E\u003Cp\u003E\u003Ci\u003E图表数据来源:投资中国\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c3444f2eba597eac10602d.png\& data-rawwidth=\&1554\& data-rawheight=\&1005\&\u003E\u003Cp\u003E\u003Ci\u003E图表数据来源:投资中国\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从投资情况来看,无论VC还是PE\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u003Cu\u003E投资案例数量相较于去年确实有所下滑。\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b\u003E去年第三季度投资案例数量达到顶峰,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回顾》中称,2016年上半年共发生818起天使投资案例,同比减少超过30%,\u003Cb\u003E但投资金额基本持平,略有下滑。\u003C\u002Fb\u003E2016上半年中国创投市场共发生投资1,264起;其中披露金额的1,052起投资交易共计涉及金额584.95亿元人民币,\u003Cb\u003E案例数量下滑明显,然而金额总数下滑并不显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虽然各家数据略有出入,但总体趋势是相近的。我们注意到,\u003Cb\u003E2016年上半年,创投市场的投资金额没有发生斜坡式的回落,也就是说,\u003Cu\u003E虽然出手的投资案例少了,单笔的投资金额却比以往要高。\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数据说明,所谓“\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mp.weixin.qq.com\u002Fs?__biz=MzA4ODEwNjE0OQ==&mid=&idx=1&sn=f64df5abda9bba54e75fd0db&scene=1&srcid=0803N8HedTwvHgfvmIgbxL0z&key=8dcebf9e179c9f3a0bcc3164cadcaa70fdf8d12ab7a35008afc91ed95a7152782adf44f00fad2a2a1631&ascene=0&uin=MTI0OTU2MDQ2MQ%3D%3D&devicetype=iMac+MacBookPro12%2C1+OSX+OSX+10.11.6+build(15G31)&version=&pass_ticket=C6JUsmGI3mAecG81CT35e2coqMayHDBtNPQsA7xbcxiAwxbU%2F5CAt%2Fx%2FOJUMgfFB\&\u003E资本寒冬,其实是疯狂之后的理性回归\u003C\u002Fa\u003E”。(熊猫资本合伙人\n梁维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当2015年的狂热降回到C\u002Fb\u003E\u003Cb\u003E年的理性,落差产生的冷意被放大为“寒冬”的来临,而所谓的“资本寒冬”也只是部分人的“寒冬”。\u003C\u002Fb\u003E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寒冬应当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而不是针对不适应温差的部分人。在预言中将成批迎接死亡的公司,或许大部分诞生或壮大于2015年这个“狂热期”,它们的死亡应是早有预见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在“双创”路上,似乎创业本身也变成了“风口上的猪”。但风力总会减弱,猪也不会长出翅膀,该掉下来的还是会掉下来。\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不是资本寒冬,而是创新乏力\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所谓“资本寒冬”并不会影响好企业和好投资的产生,好的创业者也不会被“寒冬”吓跑。\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顾历史,07、08年的次贷危机中,金融业跳水、无数企业裁员倒闭,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寒冬。但有趣的是,在美国创业史上,那几年却出现了不少改变世界的企业:2007年成立的Tumblr在第二年融到了450万美元的B轮融资,2008年Airbnb、Groupon两家企业诞生,分别成为了共享经济和团购的代表,2009年则有Quora、Uber诞生。这些企业的模式也给了中国创业者很多启发。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方面看,资本寒冬是在打消人们的创业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大浪淘沙,把那些真正有好的创业想法、真正有创业欲望的人留下。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看当下,我们发现豪强企业不用担心融资问题也能领跑行业,\u003Cb\u003E饿死了大量不符合当前市场规律的企业后,冒出来的是值得关注的深度创业者。\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到底,创业最终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资本寒冬”也能催生出很多积极的意义:\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从大环境看,\u003Cb\u003E资本市场回到理性状态,投资人理性对待手头的资金,而创业者回归产品服务本身。\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b\u003E一时头脑发热或者是想滥竽充数的投机者将首先被淘汰。\u003C\u002Fb\u003E对缺乏创新能力、没有核心技术,亦或是商业模式本身就不成熟的创业项目来说,创业本身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一件事,若将失败的原因都归咎于“资本寒冬”,那难免有种“过不了分数线就说考试太难了”的感觉。\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b\u003E“资本寒冬”是一轮洗牌,让该死的企业早些寿终正寝,让好的企业有更多资源,让深度创新有发展空间。\u003C\u002Fb\u003E资本盛夏中,本来很多不好的项目融了太多的钱最后变成资本被项目绑架,项目又绑架很多下家,很多该死的项目死不了,其实这对行业没有帮助。而目前而言,市场也远没有到“即便是好项目也融不到钱”的真正“寒冬期”。\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转载请注明【\u003Cb\u003E熊猫资本\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更多原创洞见,欢迎关注\u003Cb\u003E熊猫资本\u003C\u002Fb\u003E微信公众号(\u003Cb\u003Epandav\u003C\u002Fb\u003Ec)\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9:37:3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7:37:36+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052ad3e0e039eaf00ecc3e5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title&:&二手车电商:一地鸡毛后,谁能借到洪荒之力?&,&author&:&pandavcfund&,&content&:&\u003Cp\u003E\u003Cb\u003E编者按\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年是二手车电商风光的一年,二手车电商们一边大规模融钱,一边砸钱到补贴、广告,想要拼出个你死我活,然而到了2016年,整个行业声音一下子沉寂了,仿佛在印证“资本寒冬”的到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8月2日,熊猫曾推文《距离资本寒冬结束还有多久?》,文章提出观点:2016年并不是资本寒冬,只是2015年投资过热后回归理性,洗牌后淘汰那些不好的项目。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本文依旧秉持了同样的逻辑:今年不是二手车电商的资本寒冬,而是市面上不少二手车电商都走错了方向。\u003Cb\u003E那么,怎样的模式适合二手车电商?瓜子、人人的未来会怎样?熊猫在文中给出了大胆的预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一、 \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堪称大片的二手车资本历史\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汽车,作为消费者除了房子以外的最大支出,在21世纪开始后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0年后,国内的新车销量一路高歌猛进,终于在2009年突破每年1000万销售,并继续在短短的4年间后,于2013年再度突破2000万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883d1ef564af946abcee6f8d3826121c.png\& data-rawwidth=\&1627\& data-rawheight=\&1002\&\u003E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据一些基本的假设和不完全的数据,消费者大约在购买新车后的5-6年之间就会出售车辆。由此推断,二手车将会在年左右进入每年千万级的交易量,并在2020年前后达到2000万辆的交易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aced0a102cf92.png\& data-rawwidth=\&1387\& data-rawheight=\&820\&\u003E数据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惊人的交易量将从佣金、金融、保险、售后服务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商业机会不言而喻,由此,也吸引了大批VC资金参与“二手车战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简略梳理资本市场对二手车领域的投资历史可以发现,剧情的精彩程度堪比好莱坞大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早的二手车投资可追溯到成立于2003年的273二手车交易网,并成功获得了业界翘楚晨兴资本的投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后,51汽车、安美途等创业公司先后获得众多资本的注资参与市场。而真正把二手车竞争带入白热化的是始于2014年“二拍”大战(车易拍VS优信拍)。2014年,“二拍”(车易拍、优信拍)分别完成大额融资,随后开始的铺天盖地的PR和补贴等行动拉开了二手车电商竞争大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4年10月,优信拍公布自己获得月车易拍交易数据,直指车易拍数据造假,并在公告后第二天就宣布获得知名PE零投的2.6亿美元融资。随后,优信拍通过在中国好声音的决赛上狂砸3000万的广告将这一轮二手车电商竞争带入了高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5年,随着对“二拍”B2B模式的质疑,C2C模式的“人人车”和由原赶集二手车摇身一变的“瓜子二手车”横空杀入市场。以“没有中间商的赚差价”的口号和黄渤的代言魅力(笔者也是迷弟之一)成功获得资本青睐,占领了各大写字楼电梯入口的屏幕,力压”二拍“成为主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时间,仿佛人人瓜子之后,再无二手车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二、 \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广告、补贴无以为继,喧闹之后尽是狼藉\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年的风光霁月是二手车电商短暂的甜蜜时光。二手车电商们大规模融资,继而纷纷砸钱到交易补贴、广告及市场推广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简单地梳理一番:\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优信二手车C轮融资获得1.7亿美金后斥资三千万人民币投放《中国好声音》的60秒广告,投资1.8亿人民币垄断《奔跑吧!兄弟!》网络冠名权,聘请多位大牌明星加油助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人车8月融资8500万美金,聘请黄渤作为品牌代言人,拉开了2015年二手车电商广告大战序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瓜子二手车超过2亿元的投放创下行业新记录,上线仅十天就获得日均UV超过100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他融资烧钱的还有:车易拍(全年融资共2.1亿美金),车王超市(1亿美元D轮),51汽车(3000万美元)……\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然而,就好像所有的O2O一样,二手车电商的盛景之下,却是暗流涌动,并在今年暴露出地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年初,瓜子、人人均被质疑数据造假,前者被怀疑车源数量造假,后者的实际成交量则被怀疑不到宣传数量的一半。这些电商平台也像O2O一样大面积出现刷单,据媒体报道,目前真正通过二手车平台交易的个人并不多,平台的交易量大多来自黄牛手上现成买来的交易。而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也爆出:车易拍被曝利用买家、卖家两套入口显示不同价格赚取差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出出的负面消息中,2016年的二手车电商从喧嚣跌入冰点,大有“凋敝”之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宏观上,据报道今年上半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477.4万量,同比增长3.6%,低于新车市场销量的增速,而此前行业预测的2016年二手车市场爆发窗口似乎也没有如期到来。微观上,上个月车易拍总部裁员30%,直接放弃了C端业务;同一时期,优信拍则也有消息表示公司将裁员30%。\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融资方面更是不容乐观。有报道称2015年C2C模式的二手车电商获得了超过3亿美元的投资,而进入2016年,至今只有瓜子二手车一家被证实完成了融资,人人车迟迟未公布D轮融资消息,其他的二手车电商暂无消息。这一点上看,恐怕资本市场对于这些烧钱平台也快要失去耐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三、 \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未来C2B\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风景独好\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2015年至今,二手车电商们的表现证明C2C模式的不靠谱。看似电商平台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使得交易变得更为扁平直接,但实际上它们的交易效率没有提高,所谓的C2C中仍有大量的B参与其中,如何能真正像口号里喊得那样“没有中间商赚差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失去资本市场信心的砸广告烧钱平台们来说,不如直接向“分众”融资,以股权换广告来得实在划算。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过“坑了投资商,肥了分众”的C2C平台一顿乱战,二手车电商终将走向何方?我们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平台+黄牛”才会一统江湖,C2B模式风景将独好。其主要原因就在于,C2C模式下,拥有车源的C和想买车的C不仅获取成本高昂,并且两端的C都不专业,撮合成本是重担中的重担。而C2B模式不同,C2B是为用户提供一个竞价卖车的平台,满足消费者卖出高价的需求。让卖车车主通过线上平台预约线下检测,由平台出具检测报告后,终端车商通过平台出价竞拍,价高者得,平台在整个交易过程既不是买方,也不是卖方。在有效的平台规则下,专业的B端能够很好地提高撮合效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在这条路上前进的开新、车置宝、车易拍(转型后)、天天拍……谁能独领风骚?这点尚且无法预言,不过我们熊猫来说个无责任的断言:瓜子二手车也会向C2B转型。你是信呢?信呢?还是信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汽车领域是熊猫资本长期关注的领域,除二手车外,熊猫对车后市场、共享租车市场等诸多细分领域也有深入的研究与布局。抛砖引玉,我们也期待有更多对汽车领域有深入理解的创业者前来交流分享,对我们观点的批驳亦是欢迎,道理总是越辩越明。\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转载请注明【\u003Cb\u003E熊猫资本\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更多洞见请关注熊猫资本微信公众号(\u003Cb\u003Epandavc\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pdated&:new Date(&T07:43:2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5:43:23+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a9e53bd2c4cbb94b1118668f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title&:&Payday Loan吃枣药丸?小额现金贷款陷窘境(上)&,&author&:&pandavcfund&,&content&:&\u003Cimg src=\&3eb2b4c57fd.jpg\& data-rawwidth=\&1414\& data-rawheight=\&878\&\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编者按|\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消费金融大风刮起的今天,国内众多类似Payday Loan模型或又称小额信贷的创业项目颇受资本追捧。而就在近几月,国外Payday\nLoan却屡遭禁令,陷入窘境。经过对消费金融领域长期的观察,\u003Cb\u003E熊猫资本 李论 \u003C\u002Fb\u003E对国内小额现金贷款的发展有一些深入的思考想与大家分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本文中您将看到这些观点与讨论:\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 国外陷入窘境的payday loan在国内仍受资本追捧的原因\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国内小额现金贷面向的是怎样一群“高危”人群\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小额现金贷用户可能遭遇的坑\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未来,小额现金贷能走多远?\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C\u002Fb\u003E\u003Cb\u003E字 | 7分钟阅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一、引言\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发薪日贷款(Payday\nLoan)的日子最近有些不太好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月11日,谷歌全球产品政策总监格拉夫(David\nGraff)宣布,7月中旬起,发薪日贷款(Payday\nLoan)或者在国内叫做小额现金贷款(Cash\nLoan),以及类似产品将被禁止出现在谷歌的广告系统。原因是这些贷款导致借贷者无法偿还,违约率高,禁止这类广告旨在保护用户免受有害金融产品的欺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6月2日,美国监管部门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onsumer\n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 简称CFPB),发布了关于发薪日贷款(Payday\nLoan)的新规征求意见稿,希望通过新规来降低小额现金贷款对普通大众带来的不良影响。新规主要包括:终止被其称之为“债务陷阱”(Debt traps)的现象、提供低风险且长期贷款选项、确保借款人有偿还能力等多项进一步控制风险的措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Payday Loan的本意为“发薪日前的应急周转”贷款,因此从诞生之日起,它就具备了小金额、短周期的特点。但随着产品的逐渐普遍和门槛的不断降低,原本可能缓解一般受众借款难问题的金融产品却成为了潘多拉魔盒,诱使人们陷入更深的泥沼:\u003Cb\u003E市面上越来越明\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显\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的情况是,受众根本没有足\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够\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的薪水来及\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时还\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款,反而只能通\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过\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借新\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还\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旧\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的方式持\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续\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不断地陷入\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债务\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漩\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涡\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国外,小额现金贷款已陷入窘境,而反观国内,类似的产品还处于快速发展期。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两年,涌现了蚂蚁借呗、企鹅微粒贷、京东金条、百度现金贷等众多电商相继上线的小额信用贷款品种。官方数据显示,蚂蚁借呗上线一年,全国有3000万用户授信,累计发放消费信贷达494亿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手机贷、掌众、现金巴士、用钱宝等代表性的线上小额现金贷发展十分迅猛,\u003Cb\u003E据悉,手机贷目前的贷款月新增约4亿左右,掌众4.3亿,现金巴士约2亿。\u003C\u002Fb\u003E线上小额现金贷持续获得资本市场的热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简要来说,资本看好这一细分领域的原因有三:\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其一,认为小额信贷的发展速度足够快,可以掩盖包括坏账在内的很多问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其二,因为小额信贷金额小,即使发生坏账,风险也没有那么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其三,认为高破天际的年化利率足以掩盖风险。\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国外成熟市场,小额现金贷款尚且面临风险控制的问题和发展悖论,那么看似尚处在“甜蜜期”的国内类似产品是否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它们从诞生起,就直面类似的问题,而且情况更为窘迫。\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二\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高危\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用\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户\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群:客群低端,\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恶\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意欠款普遍,多\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头\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共\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债严\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重\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额现金贷款本身就是为了相对低端的客群而存在的,这本无可厚非。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对这部分在银行不能获得信用卡,或信用卡已经欠款偿还困难的客群,\u003Cb\u003E小\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额现\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金\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贷\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款\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类\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公司只是抓住了需求,而没有意\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识\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到客群\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风险\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程度之高,也没有准\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备\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好\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应对\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的武器和能力。\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对于国外,\u003Cb\u003E国内的小\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额现\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金\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贷\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款所面\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对\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的受众一定是更危\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险\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的人群:\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恶\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意欠款普遍,多\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头\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共\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债严\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重,没有完善的征信体系,\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违约\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成本\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过\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低,不成熟非理性的信\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贷观\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念。\u003C\u002Fb\u003E 由部分平台的客户画像来分析,88%以上的客户为男性,其中35岁以上的客户占比达39%,由此也可看出该类客户\u003Cb\u003E并非\u003C\u002Fb\u003E是收入有成长空间、带有提前消费意图的年轻客群,而是那些应该已收入、工作稳定的中年客群。 这类客户的信贷需求往往隐藏着极大的风险,从清收面通过与客户的接触,我们发现该类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有涉赌、涉黄等不良嗜好,或者带着强烈的恶意欺诈的原始意图。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此外,“一人多贷”已经成为小额现金贷面临的普遍问题。\u003C\u002Fb\u003E据不完全统计,小额现金类贷款的共债比例已经超过60%,部分平台已达到80%。客户在不同的借款渠道不断借新还旧,用以偿还此前的借款账单。通过微博、贴吧等渠道,到处存在以代理中介身份发布的“二次代还,多个口子”等相关内容的信息。\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ac061a12daa7.png\& data-rawwidth=\&597\& data-rawheight=\&461\&\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在微博上以“二次代还”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会出现大量校园小额贷款的代还小广告\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更严重的是,这一现象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服务于互联网金融的征信平台类公司的发展。\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征信公司的核心在于,将不同机构所面对的欠款客户信息共享,进而搭建有效征信体系,帮助放款机构准确识别信用不良客户。但行业内“借新还旧”现象之普遍,使各家放款机构都对此类服务持谨慎态度,就怕欠款客户“借不到别家的新债,还不上自家的旧债”。 \u003Cb\u003E征信共享平台的\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发\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展\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缓\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慢又倒\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过\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来直接制\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约\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了\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风险识别\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能力的增\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长\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小\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额现\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金\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贷\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款\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产\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品的\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发\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展陷入一种悖\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论\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三、用\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户\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面\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临\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什么?\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实际利率高,展期债务漩涡,粗暴催收\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极高的实际利率\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小额现金贷款面对的客户普遍缺乏金融知识,利用这一点,再加上“小额”和“短期”的掩护,小额现金贷款的实际利率定价普遍都非常高。以某手机贷款产品为例,借1000元,30天,费用为90元,“每天3元”削弱了大家对利率的感知,其实日息0.3%是非常高的水平。\u003Cbr\u003E有数据认为,这些小额现金贷款面对的人群或许承担了25~60%年化利率。举例来说:某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给用户贷款1000元,账期为一年,约定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按月还款,一年后本息共计1354元。用户很容易认为年化利率为35.4%,每天只还款不到1元钱。然而实际上每月以等额本息的方式还款,贷款年化利率为60%。\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展期债务漩涡\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如果你信用历史不是太坏,在你不能按时还款时,很多贷款公司还会为你提供“贷款展期”的服务,就是延长还款期限,当然,利息和罚息是少不了的。在这样“贴心”的服务下,很多贷款人一不小心就越欠越多,越陷越深,不可自拔。 \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粗暴催收\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催收,是让你把钱还上的最后一个环节,然而暴力催收的现象在各种新闻中屡见不鲜。日前,有网友通过微博爆料称,有人通过一款熟人间网络借贷平台提供“裸条放款”,即进行借款时,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片替代借条。当发生违约不还款时,放贷人以公开裸体照片和与借款人父母亲友联系的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贷款利滚利,还不起拍裸照抵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四、未来\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发\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展的双重疑\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问\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政策\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环\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境不\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稳\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定和\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风险换规模\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困境\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分析小额现金贷款平台所面临的风险和用户会遭遇的乱象后,目前在国内快速成长的小额现金贷款产品未来究竟能否走得一帆风顺?\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认为困难重重。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从宏观来看,国内经济的下行趋势已经可以确定。而宏观经济的变化,对风险敏感的现金贷款类产品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 据某商业银行的压力测试测算,若GDP增速降至5%,房贷逾期增长率195%。已经安全系数很高的房贷产品都有如此大的影响,低端高风险的现金贷款产品会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行业的发展速度总是远高于政策制定的速度,在小额现金贷款行业也是如此。目前而言,针对此领域的法律法规始终不明确,监管力度还非常弱,因此\u003Cb\u003E一旦有明确的管理\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规则\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出台,会\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对业务\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造成的巨大影响是可以\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预见\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的。\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此外,小\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额现\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金\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贷\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款\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还\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面\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临\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着\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风险换规模\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的困境。\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客群质量难以提高的境况下,规模上如何可持续扩张发展成为一个难题。一般情况里,由于面对的客群实在太差,申请客户中往往只有5%的人能通过审批,在“坏人堆里挑好人”的状态下,是不是一定挑的出好人,已经是个大大的问号,如果还要追求更大的规模扩张,往往只能通过降低风险门槛,放多一些“相对好一点”的人进来,但这样的做法,又无疑在直接放大风险,本身就是悖论。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篇·完)\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6:06:1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likeCount&:1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06:10+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likesCount&:14},&&:{&title&:&打个赌!年内ofo若能超过摩拜,熊猫合伙人国贸裸骑&,&author&:&pandavcfund&,&content&:&\u003Cp\u003E圈子里有位投资人是熊猫君相当尊重与敬佩的,他投出了饿了么、滴滴、映客等诸多大牛的案子,不用说也是大牛投资人中的战斗机,这位前辈就是朱啸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两天,在ofo公布融资消息后,朱老板发了个朋友圈,认为自行车共享这场战争会在90天内结束。\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7a87fb49d6b9afc0aa7dc6ba02490d64.png\& data-rawwidth=\&312\& data-rawheight=\&561\&\u003E\u003Cp\u003E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这段话的逻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朱老板以前投了滴滴,他认为滴滴在拼车和代驾战场都是90天内干掉了竞争对手(我们不这么认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滴滴投了ofo(背后的关系显而易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ofo也可以在90天内消灭摩拜\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a0a4f9e6a9c2d5b20ccab.jpg\& data-rawwidth=\&150\& data-rawheight=\&180\&\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熊猫君一直说把我们的创业者当宝,如今却有人放话说要90天内消灭摩拜。面对挑衅,一直沉默显然不是熊猫君的作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熊猫君也不用多说,只祭出三招“熊猫拳法”,孰高孰低,自有旁观者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第一招\n化虎为猪拳:创新为上\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如果说单车共享出行是当下的风口,那这阵风就来源于创新。摩拜不论在产品、技术,还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上,都为中国的城市出行市场带来了一阵清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创业竞争在所难免,我们希望看到类似摩拜的创新者,而不是只会趁着风口做一只copy pig。\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ofo究竟能否做出更好的产品,还是为了追逐风口而最终给社会留下一堆根本无法维护的废铜烂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让我们拭目以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第二招\n分猪搓骨手:逻辑为上\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滴滴能够在诸多领域迅速打败对手,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流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家都知道滴滴想做出行入口,只要跟出行相关的都要做,否则怎么撑得那么高的估值?因此,出租车、专车、顺风车、代驾,滴滴全线渗入,而相关领域的很多竞争对手都被打的比较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领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滴滴靠流量和补贴就可以杀入战局,并取得很大优势。但是到了巴士、租车这些线下运营很重的生意呢?滴滴的运营情况是有目共睹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说明流量干爹是很重要,但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抱上了流量的大腿就能打垮对手?这样的逻辑恕在下不敢苟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投资人对创业应有敬畏之心,对逻辑也应有起码的尊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熊猫君推荐两篇讲述滴滴规模效应与流量模式困局的文章,内中逻辑可供参考。(文末附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第三招\n摩拜神掌:用户为上\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摩拜始终致力于解决用户的出行体验,并鼓励绿色出行。我们创业的目的是服务用户,因此摩拜的融资和收入都在投入研发,致力于做出更好的产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若创业是为了在“90天内干掉竞争对手”,并为此进行低劣的复制,将大量低端的产品投入社会以换取一时的成效,手段未免显得太没有格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反观之,摩拜不仅要为用户做出最好最方便的共享自行车,也希望能打造真正的共享精神和文化。我们不断深化与政府、物业的合作,开发更多停车点,让摩拜成为城市文明的标志物;而在过去的日子里,摩拜的用户展现了很多令人感叹的高素质行为,比如自发把违规停放的自行车骑出来,只是为了让后面的人能更好地使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这是摩拜的创业初心和使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对此充满信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熊猫君斗胆想与大佬下个赌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90天内ofo真能超过摩拜,熊猫君愿意光着自己的大屁股骑ofo自行车绕北京国贸一圈,并发朋友圈认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如果90天后,ofo不能超过摩拜,又怎么说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知大佬意下如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推荐阅读: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p.weixin.qq.com\u002Fs?__biz=MzI0MjAxMzQ0OA==&mid=&idx=1&sn=0fdc49fd697aa47cf24a15&chksm=e903856dde740c7b362fbed3e1d16ac38d0b0aa2d6af&mpshare=1&scene=1&srcid=0928MkDcsTntAqQPcRzJGNkZ#rd\&\u003E滴滴和它的千亿美金估值窘境by 真的不二\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huxiu.com\u002Farticle\u002F151819.html\&\u003E专车大战:为什么滴滴死活灭不掉易到和神州?by 程浩\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6:48:3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48:33+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71ef669eaa993e5c49c491bd825a136a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title&:&共享经济2.0:从C2C走向B2C&,&author&:&pandavcfund&,&content&:&\u003Cp\u003E编者按:在熊猫君看来,当前主流的共享经济模型正面临着发展的困局,而伴随着困扰与反思,进化也在悄然发生,并将酿成巨变。熊猫君想与诸位分享的,是长久以来对共享领域的观察与发问:以滴滴为代表的共享经济1.0提供了哪些价值,又面临着什么局限?熊猫为什么会对摩拜单车情有独钟?共享经济2.0又将走向何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里是熊猫资本对共享经济的深入思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将看到:\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共享经济1.0:局限性和原因\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共享经济2.0:B2C将是大势所趋\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B2C模式的优点\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u002Fp\u003E全文 2650 字 | 阅读 8 分钟】\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们对共享经济的理解到了该更新迭代的时候。\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提起“共享经济”,Uber、滴滴、Airbnb成为我们条件反射所能想到的名词。在第一波共享大潮中,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利用互联网搭建个人与个人连接和分享的平台,使社会中的闲置品和资源流动起来,以求更好更高效地进行利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弱化所有权,释放使用权”,这成为通常而言解释共享经济的角度。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传统上认为,共享经济经济就是整合线下的物品或服务者,以较低的价格提供商品或服务,同时让闲置的商品和时间创造收益。需求方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无疑,Uber、Airbnb、凹凸等我们现在可以脱口而出的C2C共享大鳄,是当前人们所理解的最为普遍的共享经济类型,我们姑且称为共享经济1.0模型。 \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共享经济1.0模型的特征有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①
\n高频需求。这很好理解,高频次的需求提供了共享的基础,比如打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②
\n相对标准。例如打车就是人的位移,从一个地理位置移动至另一个位置的需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③需求缺口。需求出现缺口的原因很多,或是因为供给不足,或是因为供给单一。\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共享经济\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1.0\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的局限与原因\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目前市场中体量较大的共享领域创业公司基本都依循着1.0模型的思路不断发展壮大。从2012年滴滴出现,到如今滴滴、Uber合并,神州、易到等几家争鸣,再到突然而至的网约车新政,透过共享出行领域波谲云诡的表象,我们观察到单一共享1.0模型的捉襟见肘之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①
\n服务品质不恒定,用户在体验上有很大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②传统C2C共享(以滴滴为代表)实质上没有完成成本结构的优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③C端的供给真的可持续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这是为什么?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共享1.0模型中,共享的商品大部分需要伴随人的服务,一个标准的产品加上一个无法标准化的服务提供者。\u003C\u002Fb\u003E那么问题来了,人和人是有差异的,平台很难对非员工的人进行标准化约束,管理手段也很有限,无外乎经济奖励和经济处罚。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其次,为什么说无法完成成本优化?以滴滴为例,改善叫车效率并不代表成本结构的优化。\u003C\u002Fb\u003E滴滴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其模式是无法改善包括车辆成本、燃油费用和人工服务等方面的成本结构的。同时共享1.0模式由于自身不掌握产品,管理难度会越来越大,与多方的矛盾冲突难以避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起初共享车的概念,是已拥有车的人在闲暇时间将出行资源分享给他人,但随着人们发现成为专车司机会带来较为丰厚的收入,加上社会中车辆供给的短缺,无车的人选择购买车辆转职为司机,成为供给方,这是滴滴无法控制的车辆成本的增加;又或是一个原本仅在闲暇时间充当司机的人,因收益丰厚成为专职司机,但随之带来时间成本和服务成本的增长。服务成本伴随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增长,甚至时长越长,单位时间的成本越高。\u003Cb\u003E所以共享看似很美,但目前各类共享平台都无法稳定提供“既好又便宜”的服务,共享1.0的繁荣实际是传统供给缺失而产生的机会。\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次,随着C2C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C为主的供给是否也会出现短缺?比如人们拥有汽车的心理需求将会降低——当你出门就有车,体验好,价格便宜,还不用考虑停车问题的时候,那为什么还要买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让我们把眼光放到5年乃至10年后,很多行业C端的供给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萎缩,目前中国车市的增速已经放缓,而存量很大,越来越多的存量也将抑制增量。\u003Cb\u003E目前的共享依赖的是巨大的存量市场,在未来当C端供给萎缩至一定程度时,C2C共享模式不可避免地将会遭遇另一个瓶颈期。\u003C\u002Fb\u003E大家都想成为共享的使用者,谁来成为供给者?\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B2C\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将是共享经济的未来\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毋庸置疑,共享1.0创造了很多价值,最重要的一个价值是在填补需求缺口的同时,降低了原所有者的保有成本。\u003C\u002Fb\u003E假设在北京养一台车的月成本是6000,包括停车费,折旧、保险等等,我们统称为保有成本,在共享1.0的模型中,通过将车的使用时间出租与他人,可能会将保有成本降至4000元。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先,车主获取的收入并不能完全视为保有成本的降低。因为当车主成为司机时,同样付出了时间与服务,所赚取的报酬是付出的服务所应得的。司机的角色,是用服务去换收益,逻辑上这属于一个固定收益,成本不会随着规模扩大而降低。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次,油费、保险、过路费、每台车的折旧等等费用并没有减少,哪怕增加了再多量车,规模效应应该带来的成本降低也不会发生。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新的价值并没有被创造,从保有成本的角度来看,虽然有所降低,但用户原本应当承担的部分并无大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因此我们猜想,在共享经济2.0的时代,有没有可能是一个产品所有者来提供优质的产品,用户的保有成本为0,并且能拥有很好的使用体验?\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们认为答案在B2C。\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共享经济1.0→2.0进化之路:\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终有一日,用户不再承担保有成本,而是由B端提供优秀的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很多人仍然选择要拥有私家车,一方面考虑到便捷性,另一方面可能是目前的共享车体验差,租不到理想车型、觉得别人的车不够干净……等等原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基于C2C的共享很难完全满足用户在体验上的需求,但这些难题或许可以通过设计优秀产品的思路来解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这也是我们投摩拜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摩拜通过提供优质产品来满足用户刚需,并通过产品的技术创新和设计来极有效率地降低运营等方面的成本。\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001f4da6e45bbd47f4eb730e.png\& data-rawwidth=\&3333\& data-rawheight=\&1667\&\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共享经济\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2.0\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的优点\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B2C模式蕴含的是用产品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会带来几个优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 ①产品的标准化,带来更大的网络效应\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网络效应指的是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产品价值得到自然提升。但这一点在滴滴模型中并不成立,为什么?因为当滴滴依靠大量补贴以期望扩大供给端时,神州、易到等对手同样可以做到用大量补贴来吸引C。用户没有忠诚度,滴滴面对竞争对手的冲击也没有特别有效的对策。 反观B2C模式,由B端提供的标准化产品理论上会比C2C更容易产生网络效应,随着产品投放规模越大,成本越低,网络效应也越强。这也部分解释了在目前的出行领域越来越多的公司走向自营。具有代表性的是戴姆勒car2go。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当然这一切的基础都在于产品的优质与否。\u003C\u002Fb\u003E不少人都有这样经历:小区外的马路半年翻修了三次,第一次因为忘记埋管道,第二次是不知为何要换一批地面砖瓦,第三次是因为要扩车道。对社会资源的重复浪费即无甚大意义,也令人愤怒。\u003Cb\u003E制造优质的产品是一种升级,大量地重复、制造劣质产品才是值得忧虑的生产成本。\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熊猫君认为,在单车共享模型中,投放传统模型的自行车就是一种资源浪费,重复制造大量社会垃圾,是对社会极不负责任的行为。\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②去除人的因素\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的服务很难标准化,同时人的服务成本也是共享模型中不可忽视的。在B2C模型中,B端提供的产品如果是能够去除人的因素,例如未来的无人车、共享单车(摩拜的用户既是司机,不需要另一个人的服务)、共享电动车等,那么想必会创造更高效的价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们大胆地预言,共享经济的模型将加快向2.0模式进化的脚步,目前美国的Airbnb和Uber已在准备自营酒店与车,而类似摩拜的2.0模型也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当企业发现只有自己拥有产品,标准和管理才会更优更高效时,进化的趋势已然不可阻挡。\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若您觉得言之有物,欢迎分享转发。前来讨论或是批驳亦为熊猫君所乐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欢迎将想法或BP发送至\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相关阅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p.weixin.qq.com\u002Fs?__biz=MzA4ODEwNjE0OQ==&mid=&idx=1&sn=0cdd3b2ab9bee0eda2ae3&chksm=8b06a9cdbccfbbd6786dbcb2add2e2500999#rd\&\u003E打个赌!年内ofo若能超过摩拜,熊猫合伙人国贸裸骑\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4:00:0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2:00:01+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6ac1f4a9b5c6ac47f2af1e890b2be867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2},&&:{&title&:&摩拜早已是市场第一,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 | 熊猫资本&,&author&:&pandavcfund&,&content&:&\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0月13日,摩拜单车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消息。作为摩拜单车B轮的独家领投方,并参与了随后两轮的融资,熊猫资本对共享单车和摩拜都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和信心。\u003C\u002Fstrong\u003E近日,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接受了《中国企业家》杂志专访,聊聊熊猫资本与摩拜,也聊聊我们眼中的共享单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这番对谈中您将看到:\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熊猫怎样看待共享单车格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熊猫投资摩拜的过程是怎样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摩拜为什么选择造车?\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摩拜的未来战略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全文 2833 字 | 阅读 10 分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李论 | 熊猫资本合伙人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CE | 中国企业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CE:\u003C\u002Fstrong\u003E最近共享单车特别火,ofo决定从校内走向大众市场,小鸣单车、优拜单车也在摩拳擦掌,您如何分析这个行业的走向,三个月能决定行业的格局吗?\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李论:\u003C\u002Fstrong\u003E摩拜把整个市场做火了之后,别的公司进来一起把没有满足的空间填上也挺好。我们一直不太同意,创业一定是要谁干掉谁。我们不太认为ofo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虽然它一直盯着我们。滴滴投了ofo我们也不担心,因为我们认为滴滴能干的事情很有限。\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我们早已是市场第一,打法应该专注于跑得更好更快,只要自己不犯错,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CE:\u003C\u002Fstrong\u003E在这场竞争中,最关键的是什么?\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李论:\u003C\u002Fstrong\u003E单车用户最关心的一点,在于离我最近的车在哪里。关键是投车量,最后是产能和规模经济的竞争。这个市场需求量太大了,上海自行车保有量在1800万-2000万之间,大概2人一辆。量已经很大了,但是共享单车领域想让用户很方便的用车,(还需要大量投入),我们也想各种办法来拉产能。\u003Cbr\u003E这种竞争不是同质化的竞争。如果你自信产品能做的像苹果,即使之前的用户买的都是三星、华为,你也应该有信心逐步可以争夺用户。\u003Cstrong\u003E我们不担心,我们会按照自己的节奏,上产能,让产品服务更多用户,加快迭代,对于用户反馈的车有点重等问题,想办法克服,让骑行体验更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CE:\u003C\u002Fstrong\u003E摩拜和小鸣、优拜这些最新的创业公司相比,最大的护城河是什么?\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李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其实这些新进来的竞争者,它们的模式跟ofo比较类似。至今为止,这几家企业连锁的问题都没解决,比如ofo3.0版本的车,还是密码锁而非GPS锁。它们的模型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完全是按照物联网的构思来做这件事,本质上是链接了车和人,它们的模式跟我们不太一样,都是用传统自行车,不是自己设计,自己生产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我们一台车寿命是按照4年设计的,ofo可能存续只有3个月,为了竞争,必须投大量的车,成为炮灰,其实是在产生垃圾。而且车连GPS都没有,坏了怎么回收?依靠人力搬运还是很有限,因为没有GPS很难定位,成本太高,不是未来先进的商业模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CE:\u003C\u002Fstrong\u003E摩拜和ofo的不同之处在哪里?\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李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ofo是一家运营驱动的公司,很像滴滴。我们其实是一家产品驱动的公司。\u003C\u002Fstrong\u003E虽然有点重,骑行体验有点糟糕。就像苹果,1、2、3代出来的时候,都不太好用。苹果产品真正让人惊艳,是4代的时候,所有人开始兴奋。产品本身有迭代过程,只要是好的产品,永远胜算在我手里。靠运营驱动、资本驱动的战争,速战速决,三个月内把规模涨完,但一个产品的竞争,随时给人以机会。\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CE:\u003C\u002Fstrong\u003Eofo和其他共享单车的硬件也在不断升级,也可以改造成智能GPS锁。\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李论:\u003C\u002Fstrong\u003E我相信殊途同归,大家都会往这个方向做,但总有一个时间窗口的问题。\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CE:\u003C\u002Fstrong\u003E摩拜的产品定位从一开始就确定好了吗?\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李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早期摩拜也是普通自行车,去年年底开始坚定自己设计车、造车。那时候我们还没有投资它。其实那个阶段他们的压力很大,跟早期投资人分歧很大,融资不太顺利,大家都质疑模式怎么这么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摩拜COO胡玮炜非常有定见,是极客汽车创始人。她对很多事情想得很清楚。比如说,摩拜的核心基因到底是什么?到底要不要花大力气设计一款成本比较高的车?她把整个模型想明白了,就是要自己造车。\u003Cstrong\u003E伟大的创业者一定是想在别人前面,这是团队很厉害的地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CE:\u003C\u002Fstrong\u003E自己造车的模型是怎样推演的?\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李论:\u003C\u002Fstrong\u003E他们一开始买了几百辆试投,然后在小规模的时候就建经济模型,推演几年以后车的数量、骑行次数、用户数量等等。他们发现,假设不一样,生命周期3个月跟4年相比,导出的结果也不一样。既然我要这个结果,从结果推导,应该输入的数据是50个月的车,应该造车。\u003Cbr\u003E后面的投资人都推演过这套模型。比如,C轮华平、高瓴、红杉、启明都投了。华平投资做了大量市场调研,是一家非常科学和审慎的公司,建了一套模型,跟我们内部推演的非常接近。红杉投资close的那天,我正好在香港红杉办公室,跟Neil(沈南鹏)聊天,聊到摩拜的将来,大家都看得明白,规划都差不太多。只是一开始大家很少逆向思考。\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CE:\u003C\u002Fstrong\u003E根据用户的反馈,摩拜因为自重的问题不能骑太长时间,骑行范围只有3-5公里,有时候车锁不好打开。\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李论:\u003C\u002Fstrong\u003E车再好骑,也不能骑5公里以上。冬天太冷了,风也大,夏天天热,浑身大汗,北京就是冬夏两季,一定是3公里以内。\u003Cbr\u003E两周前,摩拜通信上有些问题。现在每次车锁扫码打开率超过90%。车不好找的确是个问题,GPS定位没有问题,主要是藏到小区里,不好找。在北京还会投放几十万台。\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CE:\u003C\u002Fstrong\u003E投资这个项目经历了怎样的过程?\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李论:\u003C\u002Fstrong\u003E我和摩拜CEO王晓峰(Davis)有一些共同的朋友,他还在Uber的时候我们认识的。跟Davis去年圣诞节见了一面,我问在干啥,语焉不详。过完年回来,我说想聊一聊,去完之后挺兴奋的。当时他们说能干成15亿美金的公司就很好了,我说如果成功,一定就是200亿美金的公司。当天离开他办公室,我骑车走的。\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最让我觉得最兴奋的,是摩拜除了改变交通以外,能够改变人跟城市连接的方式。通过骑车发现生活周边有趣好玩的东西,可能是一家咖啡馆、花店、宠物店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但是当年看这个项目的时候,一开始我们内部有分歧,“资产那么重,能行吗?”但是这个团队说服了我们,玮炜对产品的理解能力、用户,Davis对运营的规划,对于未来发展的关键假设,太厉害了,每一步发展数据完全匹配假设,现在的发展情况只会比预测更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CE:\u003C\u002Fstrong\u003E现在的用户增长是什么情况?\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李论:\u003C\u002Fstrong\u003EC轮融资结束,就很让我们惊喜。我们预测的爬坡期比实际长很多。\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10月10日,摩拜在APP下载榜单上排第四,在滴滴、携程、艺龙之后。日新增用户非常猛,达到2000。地推团队一个都没有。摩拜不需要教育用户,车本身自带广告。产品越做越好,用户都会成为产品的一部分。车没有生命,但用户骑的时候,车就被赋予生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我们的用户数量现在已经绝对是第一。日骑行单量是ofo的3倍以上,用户量是2倍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用户量增长空间很大,但用户数量跟骑行数量比值让我们不满意,原因就是车少。从后台数据,我们发现,大量用户打开之后没有骑车,可能就是周边没车,打开次数和骑行次数之间的比例让我挺不安,说明数量少,需求旺盛,没有被满足。\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CE:\u003C\u002Fstrong\u003E摩拜C轮融资的过程能不能还原一下?\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李论:\u003C\u002Fstrong\u003EC轮融资太顺利了。TS(投资协议)拿到手软,所有人都想要更多额度,分不过来。我那几天电话被打爆,各位前辈们都在说想多要点。\u003Cbr\u003E红杉、华平、高瓴、启明、愉悦资本、创新工场、贝塔斯曼、美团的王兴也跟了。除了投资ofo的经纬,其他投资风向标机构都在我们这儿。C轮两周完成,款都打完了。\u003Cbr\u003E王兴个人参投了摩拜C轮,我们跟王兴也在学习打仗的经验。\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CE:\u003C\u002Fstrong\u003E熊猫资本现在占的股权比重多大?\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李论:\u003C\u002Fstrong\u003E我们是董事,第二大股东。摩拜的股权结构很健康,摩拜团队持股超过50%,还是控股的。\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CE:\u003C\u002Fstrong\u003E公司发展阶段大概是怎样的?\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李论:\u003C\u002Fstrong\u003E今年年内肯定到10亿美金了,妥妥的独角兽。接下来用几年时间做到理想中的200亿美金,希望做到全球100个城市,1.5亿用户,日骑行1000万次。年内会启动海外计划,找到适合骑行的城市。\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CE:\u003C\u002Fstrong\u003E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什么?\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李论:\u003C\u002Fstrong\u003E现在产能问题最大,需要投放更多到市场上。未来还会在周边扩厂、扩产能。\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CE:\u003C\u002Fstrong\u003E摩拜已经有成熟的盈利模式了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李论:\u003C\u002Fstrong\u003E目前还没有想的特别清楚,赢利点很多,先做哪些还没定。可以根据日活做广告,另外本身骑车一次1块钱是有利润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中国企业家》杂志授权转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作者:杨倩 编辑:马吉英\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原文有删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熊猫资本对共享经济的新理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p.weixin.qq.com\u002Fs?__biz=MzA4ODEwNjE0OQ==&mid=&idx=1&sn=facabcd1c7afe&chksm=8b06a9dbbce6a5adda3aeafda&scene=21#wechat_redirect\&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共享经济2.0:从C2C走向B2C》\& class=\&\&\u003E《共享经济2.0:从C2C走向B2C》\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更多有关\u003Cb\u003E共享\u002F出行\u002F摩拜…\u003C\u002Fb\u003E的资讯与观点,欢迎关注熊猫资本↓\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http:\u002F\u002Fweixin.qq.com\u002Fr\u002Fc0MeBsrEiZf2rY5l9xZh (二维码自动识别)\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2:19:3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0:19:30+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d217afde5edafbf13ba725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3},&&:{&title&:&有关摩拜,这是最详尽的一场答疑会 | 熊猫八问&,&author&:&pandavcfund&,&content&:&\u003Cp\u003E读了很多报道,还是不明觉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了很多分析,还是没看到一次完整的熊猫投资逻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关摩拜的诸多话题,这是熊猫君最详尽最完整的一场问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篇8问8答,4485字,阅读15分钟。\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问答关键词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摩拜|重资产|盈利|产品驱动|团队驱动|滴滴|ofo|三个月|裸骑|合并|豪赌|\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一问:为什么要投摩拜这么重资产的项目?摩拜能盈利吗?\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熊猫君:很多投资人不看好“资产重”,甚至有一种说法是“中国互联网只有成本低的项目才能成功”,我们不敢苟同。重和轻永远是相对的,即使需要投入厂房,投入生产,不代表就是重;而即便一个模式不需要投入固定资产,但仍要每天花费巨资去补贴,依然是很重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熊猫遇见摩拜时,它还只有700台车,数据并不好看,所以起初熊猫的团队内部也有分歧。但通过大量的假设、建模、推演计算后,摩拜让整个团队都兴奋了起来。\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推演时,首先需要设立很多假设。比如市场对于自行车需求量到底有多少?很多投资人认为没人骑车,但我们认为这个需求量非常大,人们有多少短途交通需求这个市场就有多大;再比如有人说群众的素质还没有达到能够遵守规则使用单车的水平,但我们假设好的产品叠加好的规则会激发社会大众产生向上的化学反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同投资人之间的区别很多时候并不是推演过程的差异,而是假设的差异。为什么有人青睐的项目,而有人就是不投?往往是因为大家的前提假设不一样。所以在投资中没有绝对的对错,就像欧式几何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而黎曼几何认为两点间曲线最短。前提假设会受到大量因素的影响,例如生活背景、个人经历、喜好等等。而因为前提假设的不同,决定了结果的不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推演摩拜模式的假设是系统性的,造价成本、运营成本、折旧成本、计费模式都考虑在内。摩拜车造得贵,是为了降低维护和运营成本,而仅仅因为摩拜“造价高”便认为整个模式行不通,实际上是非常片面的结论。以其他共享单车类比,它们的车虽然便宜,但造价优势想要弥补运营成本、折旧成本的高昂,很难说行的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熊猫投委会的4个成员共同认可了对摩拜的假设,在我们看来,\u003Cb\u003E摩拜的商业模式非常清晰,一旦产能上来,规模化降低单车成本,完全有可能仅靠租金就实现盈利。\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二问:熊猫从见到摩拜到决定领投B轮,只用了三周,为什么这么快?\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熊猫君:集体决策是我们推崇的打法。\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熊猫有4个合伙人,项目只要有一个人sponsor,4个人就会集体出动去看。4个人一起和创业者聊,这让我们的决策过程更有效率,同时也不会浪费创业者的时间。经常我们和一个创业者聊完,内部讨论了一个小时后又把创业者拉回来继续聊。而且4个人的背景各不相同,有的侧重技术,有的侧重运营,彼此互补,看事情很全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熊猫的文化强调\u003Cb\u003E“对自己真诚”\u003C\u002Fb\u003E,每个人都会坦诚地各抒己见,包括对项目的疑问和顾虑都会直言不讳。因此熊猫的项目会经常很热闹,激烈程度大概会让隔壁以为在进行辩论大会。同时项目会议向所有成员开放,包括市场、投后部门的小伙伴都会参与讨论。在讨论中人人平等,创业者和投资人平等,投委会成员和非投委会平等,这种公开、透明、平等的讨论进一步提高决策效率和质量,同时让小伙伴学习成长更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次,熊猫也强调\u003Cb\u003E“动态赛道+系统打法”\u003C\u002Fb\u003E。通过分析研究,集中几个领域看的很深,比如共享领域、互联网金融、房、车后市场等。赛道挑选后,相对投资阶段反而比较宽。熊猫资本从天使到B轮都会涉及,投资金额也会相应百万到千万不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一个基金的合伙人数量比较少时,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就是Miss值高。一旦某项目被合伙人Pass,可能这个项目在这个基金就没有机会了。\u003Cb\u003E但在熊猫不会这样,只要这个项目能够打动一个合伙人,这个人就会拖着另外三个人来看,并反复琢磨。这个特点让我们的Miss Rate降低很多。\u003C\u002Fb\u003E就像熊猫第一天看到摩拜时,内部有人喜欢,也有人反对。如果不是这样的决策流程,也许我们就错过了好项目。在这一点上,红杉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投资毕竟是有共性也有个性的事情,为了保证每个人的个性不被埋没,我们设立了“银弹机制”。这个机制给予投委会成员平等的一票通过权,当某一个成员特别看好某个项目时,就可以启用这一方案。\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三问:有人说熊猫投摩拜是一场豪赌,熊猫君你怎么看?\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熊猫君:“豪赌”绝对是不准确的说法。相对于基金规模而言,摩拜确实属于熊猫投资额较大的项目,但并没有超过合理范围。在投资额度上,只要是熊猫判断为好的案子,我们就会持续加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投资摩拜我们有非常清晰的投资逻辑,是基于科学的决策流程,基于对共享领域的深度理解,基于摩拜是一家产品驱动和团队驱动的好公司。\u003Cb\u003E因此我们在众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投资摩拜,绝不是用LP的钱去博名声,更不是“豪赌”。熊猫相当有自信地说,我们写下这张千万美金支票,比写一张两百万人民币支票更加笃定。 \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实上,熊猫并不押宝在单个项目上,我们其他已投项目都发展很好,为熊猫带来很好的回报,例如米么金服、凹凸租车、一智通等等。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且我们把所投的每一个Portfolio都当宝。如果谁有4位合伙人的微信就会发现,合伙人们的朋友圈每天都在为项目做义务宣传,堪称业界良心。只是相对于其他项目,摩拜更容易被大众感知。有一个效应叫“孕妇效应”,因此大家会觉得怎么总是被摩拜刷屏,是不是熊猫只投了这么一个项目?讲真,熊猫君也觉得很无辜。\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四问:都说ofo背后有滴滴,摩拜怕了吗?\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熊猫君:坦诚地说,我们认为滴滴对ofo的影响力有限,资源优势很难过渡到ofo身上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一一来分析滴滴擅长的打法:\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流量\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p.weixin.qq.com\u002Fs?__biz=MzA4ODEwNjE0OQ==&mid=&idx=1&sn=0cdd3b2ab9bee0eda2ae3&chksm=8b06a9cdbccfbbd6786dbcb2add2e2500999#rd\&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打个赌!年内ofo若能超过摩拜,熊猫合伙人国贸裸骑》\&\u003E《打个赌!年内ofo若能超过摩拜,熊猫合伙人国贸裸骑》\u003C\u002Fa\u003E中熊猫君已点到,在专车出行领域,滴滴能够迅速取得优势依靠的是流量和补贴。但是到了巴士、租车这些线下运营很重的生意,滴滴却无一例外遭遇了滑铁卢。这说明如果线下无车,线上流量再大也是“然并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共享单车领域内运行的是同样逻辑。很多人认为滴滴有巨大的出行流量,通过将ofo植入滴滴APP,滴滴将成功打开出行市场的新入口,而ofo也将获得巨量的用户。但这种看似顺畅的思路忽略了最重要的部分——人与车的连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用户会选择谁是取决于使用哪个APP还是身边有哪辆车?答案显然是后者。当目前还无法做到让“自行车”一键下单就自动开到用户面前的状况下,线上流量大小与实际单车用户多少不太相关。\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价格战和优惠券\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目前共享单车的价格是单次5毛至1元不等,价格的浮动空间已经很小。而相比动辄几十元的打车费,用户对单车的使用价格并不那么敏感。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希望即看即骑的用户而言,优惠券真的有驱动力吗?假设用户眼前有一辆A单车可以立刻骑走,他会因为一张几毛钱的优惠券而去选择三百米外的B单车吗?这值得玩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共享单车领域,“车”本身比流量更重要。\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五问:为什么红杉、华平、高瓴和腾讯等一线基金都选择了摩拜?\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熊猫君:因为摩拜是团队驱动和产品驱动型公司,商业模式更先进。\u003C\u002Fb\u003E从两个方面来分析:\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团队驱动 VS 资本驱动\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短短数月,共享单车领域的总融资额已过数亿美元, “共享单车重演烧钱大战”的文章频频刷屏朋友圈。究竟是项目价值驱使,还是资本强行造风?不同项目团队的股权比例可以一解其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摩拜目前的股权情况是团队占股50%以上,团队对公司的发展和策略规划始终掌握着自主权。而据悉,某自行车项目团队占股已不到20%,这种情况下创业团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势必受到影响,资本对项目的驱动力已大大超过团队本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资本驱动的特性说白了就是想赢怕输,后续只能不断地让资本一轮一轮加入,推高估值。结果就是虽然公司的估值很高,但会出现更多问题。比如滴滴现在是近338亿美元的估值,总融资额超120亿美元。我们认为一个健康的公司融资额和估值比应该在1:4或1:5以上,而滴滴连1:3都没有到。这说明投资人投的是净资产,团队的价值十分有限,很难再产生裂变反应。而目前涌现出的一大批新的单车项目,基本都是资本驱动,在出现时也许就想好了被并购的结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反观团队驱动,在初创愿景的支撑下往往更能坚定的朝着目标和理想前行,遇到困难和挫折韧性也更好。这样的团队,更有机会成就伟大的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产品驱动 VS 运营驱动\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们始终认为产品驱动才是一家创业公司开辟新天地的原生动力。\u003C\u002Fb\u003E苹果就是典型的产品驱动型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摩拜产品设计的理念是从低成本运营和环保的角度出发,是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是前所未有的创新。通过新的技术改造传统商品,同时改变消费模式,提升消费体验,这也是为什么摩拜成为了共享单车领域的造风者,而其他依靠运营传统产品的项目只能是“共享”概念的共享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旦摩拜的单车投放以后,其需要的运营干涉非常少,后续维护成本将很低。尽管当下,摩拜为了做到低维修率、长使用寿命让单车出现了座垫硬、车重、不能调节高度等体验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团队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和迭代,一定会很快推出更轻更好用的版本。而且目前“小橙车”已经更新到2.8代,对比初始版本已经优化了很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看其他共享单车项目,以ofo为例,因其自行车无GPS定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奥会男子冰壶资格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