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赞美父亲的诗词诗词赋曲传唱,今日有谁在传承

流行歌曲对古代诗词的传承与发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流行歌曲对古代诗词的传承与发展
&&流行歌曲对古代诗词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那些从诗词转变而来的歌词
价格:¥12.00 &&
1549人阅读
“洒下床前明月光,上下千年一梦长”......听到这样的歌词,心里某一处总会忍不住变得柔软。那些带着千百年前的意蕴,一直流传至今的文字,就这样缓缓地,通过旋律进入到每个热爱生命、渴望温情的人心中。有时候路过某一间咖啡厅,会不自觉地驻足,听到从里面传来的,带着古风的曲子,就会觉得一整天都圆满了。有些东西是很容易满足的,就像随时听到一段悠扬的旋律,带着小小唇齿的咬文嚼字;有些东西也是很难满足的,也像一段曲子,但随口而来的通俗语,终究是少了点古色古香。有人说,古诗词比不得现今的流行词,唱起来总觉得生硬。我很想给那人分享卓文君的《白头吟》,今日丁当为之吟唱的,那是我觉得无与伦比的柔软。我很想告诉他,但我又怕我说服不了他。有些感受,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但我相信,会有人能够说明白的。这就是我坚信“歌以载文”的力量。这世界不乏有说服力的人,他们的笔下,你能够看到李白的《清平调》、李煜的《相见欢》、张继的《枫桥夜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些诗词所拥有的艺术特色,造就了今日它们与各种曲调的完美融合。我相信,在这以后他们终究会发现,有些文字,生来就是悦耳的。
第1章 诗词编曲入歌词
1.穿越千年的仙音妙曲——李白《清平调》三首赏析
&正&邓丽君逝世20周年之际,王菲与邓丽君隔空对唱,完成了一曲《清平调》,引人怀念那些逝去的美好。除了流丽的曲调与两代歌后甜美的音色外,歌词所表现出的雍容华美的盛唐风情,也为这首歌曲增色不少。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清平调》的歌词作者是盛唐诗人李白。《清平调》是连缀在一起的三首七言绝...&&&
来源:《文史知识》
2015年第07期
作者:张一南
2.古诗词艺术歌曲《满江红》的演唱体会
本文以中国诗词艺术歌曲的《满江红》艺术特点及个人的演唱体会为研究对象,分为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国艺术歌曲的概念和艺术歌曲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艺术歌曲的特征。第二部分,介绍了歌曲《满江红》的创作背景,词作家和曲作家也分别进行了介绍,并且结合歌曲的内容,对钢琴伴奏和作...&&&
来源:《艺术评鉴》
2016年第03期
作者:王鹏程
3.浅谈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与表达——以《春花...
在世界艺术歌曲的海洋里,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闪耀在浩瀚沧海中的一颗明星,它是我国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讲究诗与乐的高度结合,音乐上吸收了欧洲艺术歌曲的创作方法,着重个人内心的情感与抒发,旋律动听,尤其钢琴伴奏部分对演唱有极大的烘托与渲染作用,且艺术歌曲...&&&
来源:《艺术品鉴》
2016年第11期
作者:舒童
4.浅析艺术歌曲《水调歌头》的音乐风格
诗词与音乐从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们在音乐发展的长河中彼此依附、荣辱与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由苏轼作词,梁弘志作曲的抒情艺术歌曲。它在旋律走向和节奏的变换上都比较平稳,突出抒情的音乐风格,演唱者在情感的把握上也应该充分的体现词中思乡的情愫,这首曲可称得上诗词与...&&&
来源:《黄河之声》
2014年第19期
作者:石纹绮
5.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正&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
来源:《文史知识》
1983年第04期
作者:郑孟彤
6.独上西楼,处处皆愁——简析李煜《相见欢》
李新艳;岳磊
李煜后期的词作大都凄婉悲愁,现以《相见欢》为例分析李煜词中对&愁&的表达。《相见欢》中的景物意象寓意着忧愁,古典诗词中西楼、残月、梧桐、清秋都寓意着凄凉、哀婉、忧伤、悲愁。下阕词人直抒心中的离愁,欲说还休、曲折压抑的千愁百结胜于痛哭流涕,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使读者产生共...&&&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2010年第07期
作者:李新艳;岳磊
7.琴心琴韵
古色古香——姜嘉锵演唱的古代歌曲《阳关三叠...
姜嘉锵在新近出版的《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姜嘉锵独唱集》[1]中特别收录了琴歌《阳关三叠》。姜嘉锵对于这首歌曲的重新演绎做到了盛唐气象与古琴气韵并重:一方面更为贴近王维原诗意境,哀而不伤,柔而不弱,壮而不狂,刚而不硬;一方面从琴曲中汲取丰富的表现手段,吟猱润饰,点缀适度,张弛变化,控...&&&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01期
作者:仇海平
8.浅谈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以歌曲《长相知》为...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西方艺术歌曲形式与中国古典诗词内客结合的产物。它通过古诗、音乐、人声的结合而创作的声乐作品,不仅充分展示了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而且也丰富了音乐的内涵。这类作品如何做到把文学转化成音乐再通过声音语汇传达给听者,从诗人到作曲家再到歌者,怎样才能做到贴切而...&&&
来源:《大舞台》
2010年第06期
作者:韩笑
9.浅析电视剧《红楼梦》插曲《枉凝眉》的审美情趣
电视剧《红楼梦》乃是一部经典之作,在我国电视剧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不论是思想情感还是艺术创作它都有一定的审美高度。其中的音乐更是令人赞叹不已,剧中音乐主要是由一首序曲和12首插曲构成。《枉凝眉》作为主题曲,完美地诠释了人物形象以及思想情感,将其中的内涵意蕴表现得淋漓尽致,其音乐的...&&&
来源:《当代音乐》
2016年第22期
作者:喻兴婷
第2章 诗词改编成歌词
1.以歌解歌
巧读《雨霖铃》
古典诗词对学生来说是雾中花,拨不开这朦胧的障眼之雾,就引导学生靠近古典诗词,同样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的幽雅之美。利用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以歌解歌,让学生走进古典诗词的美妙世界,感受到其中的美不胜收。&&&
来源:《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
2012年第09期
作者:王韩斐
2.穿越千年的“寻觅”
&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来源:《教育艺术》
2009年第10期
作者:申建兰
3.歌词《兰亭序》的及物性分析
语言学为文学语篇赏析提供了一种客观分析的视角,可以使文本分析的结果更加科学可信。用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理论分析《兰亭序》发现,物质过程和环境成分在数量上的前景化是形成歌词这样的语篇画面感、影像感突出的语言学原因;关系过程和行为过程多为歌词营造的意境做铺垫;零言语过程是语篇存...&&&
来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2年第05期
作者:纪燕
4.天下第一绝句《静夜思》——兼谈“床前明月光”何以后来...
李白的《静夜思》是当代中国知名度最高、普及度最广的小诗,堪称天下第一绝句。诗中物象的亲切性、音韵的和美性、思维的单线性、空间的可变性、时间的永恒性、身心的依存性,组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魅力系统。但是,《静夜思》在整个唐代并未受到评论家和诗选家们的青睐。而且&床前明月光&和&举头...&&&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2007年第06期
作者:罗漫
5.从《枫桥夜泊》到《涛声依旧》
从毛宁演唱的一首《涛声依旧》,联想到唐诗《枫桥夜泊》,他们传承的文化内涵,成就了一座千年古刹寒山寺,也成就了一座城市文化苏州。从这首诗到这首歌,看到了寒山寺独特的魅力,即文化的魅力。聪明的苏州人多年来正是打的文化这张牌,使得寒山寺的钟声越敲越响,寒山寺的影响越来越大。&&&
来源:《第四届寒山寺文化论坛——国...》
2010年第期
作者:屈荣芳
6.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风格探寻——以《大江东去》为例
艺术歌曲是随着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热而兴起的一种歌曲体裁,中国艺术歌曲产生于民国初期,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文以《大江东去》为例,从创作背景、调式调性、旋律风格、歌词、伴奏音乐等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旨在帮助我们在欣赏、演唱此类古诗词艺术歌...&&&
来源:《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09期
作者:印成平
第3章 诗词延伸至歌词
1.中国风歌曲的语文教育意义探究——以歌曲《龙文》为例
本文以歌曲《龙文》为例,将中国风歌曲引入中国语文教学,进行分析,将中国风歌曲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从而唤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将其应用于古词教学,有利于古典文化知识的传播。学生通过体会中国风歌曲的意境,领略中国的语言之美,文字之美,文化之美,增加审美情趣。学生了解&中国风&歌词的民族特...&&&
来源:《青春岁月》
2013年第07期
作者:于晴
2.形式的差异
共同的“文心”——诗歌《希腊古瓮颂》与歌...
李彩锦;杨大亮
原始艺术同源共生,文学与音乐这两种艺术形式不仅同源共生,还相互渗透,他们唯一的差异仅在于所运用的表现载体不同:文学以文字为表现载体,而音乐则以声音为表现载体。本文旨在通过两种不同的文化载体所承载的相同的文化内涵这个角度来分析诗歌《希腊古瓮颂》和歌曲《青花瓷》,虽前者借助文字以...&&&
来源:《名作欣赏》
2009年第15期
作者:李彩锦;杨大亮
3.缕缕古墨香,悠悠今人情——以《庐州月》为例解读当今歌...
许嵩的《庐州月》是当今歌坛中&中国风&歌曲的代表之作,其与另外两首与其感情特征颇为相似的流行歌曲(《最真的梦》、《望乡》)的歌词却有着显著的差异,在对它们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可以对&中国风&式的歌词进行一个浅解读,与此同时达到明晰&中国风&歌曲备受青睐的原因的目的。&&&
来源:《青年文学家》
2014年第06期
作者:刘萍
4.论杜甫蜀中诗篇对地域中国风歌曲创作的启示——从郭敬明...
《蜀绣》是一首有着浓郁地域特色的中国风歌曲,歌词凸显了很多巴蜀意象,在遍地&江南风&曲目中显得别具一格。本文肯定了《蜀绣》歌曲创作的开拓之功,但同时认为,歌词中对古典诗词的选择化用,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杜甫作为历代入蜀文人的代表,诗歌艺术的高峰正是在巴蜀地区形成的。杜甫笔下的巴...&&&
来源:《名作欣赏》
2015年第08期
作者:朱瑞昌
5.浅析流行歌曲与音乐文学——以歌曲《蜀绣》为例
《蜀绣》是一首极具意境美的流行歌曲,歌词直接引用或化用了大量经典诗词名句,是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融合的典范之作。这首歌曲对于古诗词的运用彰显了&中国风&这类流行歌曲的独特美感,也体现了音乐与文学的和谐之美。&&&
来源:《北方音乐》
2015年第13期
作者:郑世施
6.从霍尊的《卷珠帘》感受婉约词之美
霍尊的《卷珠帘》宛如一首古典婉约词,为中国歌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中国风,让广大观众耳目一新。《卷珠帘》的歌词(新版)体现出的中国古典婉约词的韵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歌名极具中国古典韵味;内容富有婉约词的柔美特质;意象具有婉约词的美学特征;意境彰显婉约词的唯美风格。&&&
来源:《语文学刊》
2014年第12期
作者:代浩静
7.当代通俗音乐语境下古语词的文化义初探——以古风歌曲《...
时下流行于华语乐坛的古风歌曲,其歌词大多清新雅致、唯美动人,歌曲中大量使用的特色古语词,更是为当代通俗语境下这一崭新的音乐形式披上了一层神秘而典雅的色彩。本文试以古风歌曲代表作《幽狐》为例,结合歌词文本,探析其中各类古语词的历史文化内涵,力图找寻传统语言文化与流行音乐文化之间...&&&
来源:《大众文艺》
2016年第24期
作者:叶舒阳
8.浅析古风歌曲《凤凰于飞》的创作艺术
&凤凰于飞&一词,出自《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原意指凤和凰相偕而飞,即凤与凰在空中交尾,后用以比喻夫妻合欢恩爱,常用以祝福新人幸福美满。在2012年热播的电视剧《甄嬛传》中,由刘欢编曲配词并演唱的片尾曲《凤凰于飞》,歌曲旋律简单,歌词唯美,以&古风&为主导创作而成,是...&&&
来源:《戏剧之家》
2016年第20期
作者:张潇文
9.《菊花台》歌词衍伸的意象之美
&正&用意象造就的诗词,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歌词亦然。在词句的表达中,将&有我&和&无我&在时间与空间里融汇,其中的美学意蕴由一个圈点而及至无限大,唤起每一个人的某种情感想象。周杰伦演唱的《菊花台》打动了万千歌迷,有评论认为他的歌艺上了一个水平,由《双截棍》、《龙拳》的激烈&随风潜&&&
来源:《词刊》
2009年第01期
作者:曹绍德
价格:¥12.00
请输入您的评论内容,评论内容将由主编筛选后显示,对所有人可见。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
名称:歌以载文
价格:¥12.00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对古典诗词歌曲基本理论研究的认识
艾君认为,学唱和欣赏古典诗词歌曲,本身就是长学问的过程。不仅需要对历史的熟知,对诗词的理解,而且需要有意识地倾听,在表层化的欣赏中侧重于感悟乐曲,在乐曲中去体会诗词的意境,在“情感”乐律中去理解诗人情怀!这就是高雅艺术的所在--
对古典诗词歌曲基本理论研究的认识
在中华5000多年文化长河中,古曲(古典诗词歌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名副其实我国民族音乐的母语与根。那幺何谓古曲?何谓古典诗词歌曲?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如何传承古曲艺术呢?本人进行过追寻和探讨,先将以往提出过的一些观点和看法综述如下,供古曲爱好者以及各界朋友们参考——
古典诗词歌曲这种远古而来的高雅艺术,要普及发展和保护,必须走雅俗共赏,推陈出新的发展之路。雅的要保留,俗的亟待开发。让古典诗词演唱不仅成为文墨客的艺术,也要让其走入寻常百姓之中。将传统的古典音乐进行二步创作,让古诗词歌曲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古曲必将迎来艺术的春天。“俗热”过后必定是“雅热”,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古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演唱古曲有利于振兴民族音乐的精华,凝聚民族精神。一位歌手能准确地把握好古诗词的演唱也是其对自身修养以及对传统民族音乐追求的至高境界,反映了其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彰显了其对曲子和词意的完美融合和把握。
一、当今对古曲的一些基本认识问题
谈古曲艺术,艾君认为,就要合理理解当今意义上的古曲理论体系问题。
一是要理解曲与词、诗与歌密不可分。词曲词曲,诗歌诗歌,诗与歌、词与曲是分不开的。古代诗歌实际都是有曲的,只是在传承过程中,有的曲子或许是失传了,只剩下诗了;有的或许诗词不存在了,只剩下曲子了。
二是要认识我们所研究传承的古曲,主要是历代名词名曲或者文人墨客的词曲,也就是当今所讲的精英文化的范畴。个人认为,古代民间的、草根诗歌或词曲,要传承到今的也是经过了文人的二步创作形成的。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民间的原生态或者草根文化了。就像王洛宾对新疆民间歌曲所做的二步创作工作是一样的。
三是要正确认识古曲的分类问题。艾君个人观点分四类:原词原谱、原词补曲、原曲补词、新词新曲(只要词不脱离古诗词的格律等特点,曲子具有古典音乐的风格特色)。四是古曲与当今文化现象的融合和理解。艾君认为,我们现在传承下来的古曲,其过程经过了:古代原生态民间歌曲→文人诗词歌曲→宫廷音乐以及那个时代主流歌曲;这也类似于艾君个人理解的当今的文化关系:草根→精英文化→主流文化。这里的原生态(草根)、文人墨客的二步创作的(精英文化)。精英文化的特点就是高雅文化、曲高而和寡,
所以,当今古曲要成为流行音乐似乎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但它毕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精粹,需要教育普及和弘扬。但是否要成为时代的主流文化,就要对它的时代性和进步性做些研究了。
二、古曲的普及保护以及一些理论概念
(一)我国古曲的现状如何?
思义“诗”与“歌”是无法分开的,无歌不成诗啊。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将“可歌可咏”作为衡量诗词作品成功、优秀与否,是否能流传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传统的古诗词的歌曲演唱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尽管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傅雪漪先生为此付出来一生的心血已经去世,加之古曲市场极小,继承和发扬问题是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近些年来,傅雪漪先生的弟子声乐教授王苏芬毅然挑起了古曲普及、弘扬、教学、科研的重任,使古曲教学走入了本科、研究生等良性的教育轨道,2008年还成立了“中国音乐学院古曲演唱研究中心”,这对古典诗词的普及传承起到了科研组织者的作用。
(二)那幺何谓古曲呢?
我们现在所讲的古曲又是指什幺呢?艾君观点,传统意义上的古曲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有较高知名度的乐曲;现在意义中所倡导和普及推广的古曲主要是指古诗词歌曲,简称为古曲。
1)传统理念上的古曲。
艾君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古曲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有较高知名度的乐曲。代表曲目有:《幽兰》、《秦王破阵乐》、《阳春》、《白雪》、《长沙女引》、《青莲乐府》、《青莲乐府》、《塞上曲》、《将军令》、《酒狂》、《阳关三迭》、《霓裳羽衣曲》、《海青拿鹤》、《离骚》、《忆故人》、《醉渔唱晚》、《伯牙悼子期》、《搔首问天》、《潇湘水云》、《渔歌》等等,这些古曲大多属于器乐曲,而且大都出于诗人之手创作而成。当然,在有的古曲中不仅有曲而且有词。例如,《秦王破阵乐》。《秦王破阵乐》最初是唐初的军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于是,他的将士们遂以旧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着,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主要是歌颂唐太宗的英勇战绩。唐太宗亲自为此曲设计秦王破阵乐舞,是唐时著名歌舞大曲,此曲亦流传国外。例如《离骚》。《离骚》是晚唐陈康士根据屈原同名诗所作的琴曲,乐曲古朴苍劲、深沉含蓄,抒发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遭奸谗后的忧郁和苦闷,及思乡爱国的崇高感情。再例如《渔歌》。《渔歌》相传是柳宗元所作的古琴曲,取意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时的诗作《渔翁》:渔翁夜伴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阳春》,《阳春》是由古代歌曲《阳春白雪》演变而来的古琴曲,表现的是万物回春,和风淡荡之意。宋玉《对楚襄王问》的记载来看,《阳春白雪》原是有词的歌曲,但由于艺术性高,演唱难度大,因此能随着唱和的人极少,成为“曲高和寡”的歌曲。
《渔樵问答》,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现存谱初见于明代。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
《胡笳十八拍》,此曲为根据同名古诗谱写的乐曲,歌词最早刊于南宋朱熹的《楚词后语》。有《大胡笳》和《小胡笳》两种传谱。诗人李欣曾作诗如下:“蔡女者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向边草,汉使断肠叹归客。”
2)现在意义中的古曲。艾君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古曲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有较高知名度的乐曲。这些古曲大多属于器乐曲,而且大都出于诗人之手创作而成。而现代我们在讲普及传承古曲演唱所指的古曲又是什幺呢?
艾君个人观点,我们所倡导和普及推广的古曲主要是指古典诗词歌曲,简称为古曲。著名古曲教育家、中国古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音乐学院王苏芬表示,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古典诗词的演唱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现如今挖掘保留和录制下来的古典诗词歌曲近50首,从2000年开始在中国音乐学院进行大课、小课的教授,使数百多名学生初步掌握了古曲的演唱风格,并多次举办了古曲音乐会,中央电视台也一直在支持古曲的普及工作,在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传承古曲起到了推动作用。
现在挖掘和保留下来的古诗词歌曲主要有,大舜的《南风歌》、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欧阳炯《春光好》、冯延己《长相思》、于鹄《巴女谣》、屈原的《湘君》、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秋浦歌》、姜夔的《杏花天影》、柳宗元的《杨白花》等。
(三)为何要普及、学唱和传承古曲呢?
艾君认为,古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演唱古曲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至高的艺术境界,演唱古曲有利于振兴民族音乐的精华,凝聚民族精神。为何要振兴和传承演唱古曲呢?这是一个值得思索和值得探讨的课题。毫无疑问,古典诗词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体现古诗词的内涵并与其相合体的曲子自然也是传统文化中比不可不或缺的内容。
我国文化本身是多元文化长期融汇而形成为一体。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精华,有科学的,也有愚昧的;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有对现代化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的思想理论,也有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有约束、阻碍作用的。艾君向来倡导“学习借鉴,批判吸收;古为今用,它为我用;取其精华,弃之糟粕”的观点,在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上,我们必须在科学的发展观的指导下,正确判断看待我们的传统的文化;以构建和谐社会大业为基点,吸收和保护我们传统文化中有益的东西。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诗词歌曲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值得弘扬、值得推广。学习和研究古曲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古诗词歌曲是最能体现出我国古代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的歌曲。(省略)
二是古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演唱古曲有利于振兴民族音乐和凝聚民族精神。(省略)
三是演唱古曲能够更好地加强自身修养,从雅的古曲中陶冶情操,追求至高的艺术境界。(省略)
演唱古典诗词,只有在弄清诗情词意基础上,在发挥古人情趣意境、气韵神态的前提下,在探索歌唱表达技法的达到恰如其分的和谐情况下,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唱好一首古曲。这是一个歌手要走得一条艰苦卓绝、阳春自雪的艺术之路。在这条路上,必定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心力。
(四)对古曲的内涵、演唱特点以及发展与保护的几点探索
艾君观点,古曲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精华,体现出宫廷音乐的特点;古曲是传统民族音乐演唱的至高境界,体现着一个人至高修养学识。演唱古曲,只有在弄清诗情词意基础上,在发挥古人情趣意境、气韵神态前提下,在探索歌唱表达技法达到恰如其分的和谐状态下,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唱好一首古曲。(省略)
可见古曲,尽管具有“曲高和寡”的特点,但却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感染力。
对于如何理解古曲,如何看待古曲的内涵和其艺术价值艾君有些不成熟的看法和见解,仅供参考:
其一,现代的古曲内涵主要有原生态传承、原词补曲(原曲补词)和现代词曲三种类型组成。
我们讲的古曲是指即将中国古典诗词配上乐曲可进行演唱的歌曲。在现代众多的诗词歌曲中综合看来艾君认为应该分三种类型:一种是原词原谱;一种为原谱轶失,后人根据原词新谱写曲子,或者曲子存在而词丢失了,后人根据原曲新填写了词;另外一种就是新词新曲。古典诗词歌曲属于文人音乐或者宫廷音乐的范畴,与古琴等其它古乐一样,具有含蓄、典雅、意境深远的特点,蕴含着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和人格追求、审美情趣,与其内在的精神特性是一致的。或者体现出儒家音乐一般庄严古朴,是由其仁礼崇古思想决定。音乐结构更集中、更严谨、更富有层次,音乐形象也更加鲜明。
原词原谱类。这种类型艾君在上面已经讲过,再次不重复,譬如,《秦王破阵乐》、《阳春》、《渔歌》等都数词种类型存在的古曲。
原词补曲或者原曲补词类。这种类型的古曲,现在占有相当大的部分,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傅学漪补曲的《别董大》等数十首,王立平补曲的《红楼梦》系列,汪国真补曲《静夜思》古诗词百首。等等。
现代词曲类。这种类型的也不少。即现代人写的诗词,现代人作的曲。这种类型也不少,例如,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西江月-井冈山》等诗词系列歌曲。邓丽君的《在水一方》、黄沾的《沧海一声笑》、《千愁记旧情》、许冠杰的《浪子心声》等等。
在这里要说说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这就是我国台湾的琼瑶。她最善用古诗旧典,来表现恋爱儿女的浪漫情怀。如《在水一方》、《几度夕阳红》、《秋歌》、《月朦胧鸟朦胧》、《金盏花》、《聚散两依依》、《问斜阳》等等,都体现了她很高的文学修养和对古诗词的驾驭能力。可以说,琼瑶的歌词是古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结合体,已经脱离开了古诗词体现出古典、雅致、华美、婉约、豪放等传统音乐的影子。
其二,古曲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精华,体现出宫廷音乐的特点。
艾君观点,如果说原生态的民间歌曲来自于“乡里巴人”,那幺说古曲则真正来自于文人墨客,体现出了“阳春白雪”的特点。
如果说民族歌曲属于高雅艺术,那幺真正能体现出中国高雅艺术之精华的并非民歌,而是古曲。古曲的高雅性就在于它的歌词的高雅性以及在弄清诗情词意前提下,在发挥词作家情趣意境中,谱上了恰如其分相匹配的曲子。
如果有人将西方歌剧的演唱作为整个人类演唱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的话,那幺在我国民族音乐中出类拔萃的古曲的演唱则理应堪称民族歌曲演唱的最高艺术;如果有人说美声歌曲堪称当今艺术的高雅之作能体现出人类艺术的精华的话,那幺我们集古诗词、民族音乐精华于一体、代表我国文化瑰宝而诞生出来的古曲演唱则最能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无限魅力。
如果说民歌诞生于民间来自于民间,属于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那幺古曲则来自于文人墨客、宫廷士大夫,可以说属于宫廷音乐,属于文人墨客、士大夫的音乐。
艾君之所以将古曲归为宫廷音乐,因为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宫廷音乐的基本特点。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中国宫廷音乐有外朝音乐和内廷音乐两大类。我国的许多古曲中都能体现出宫廷音乐的“功利性”、“礼仪性”以及旋律、节奏的“雅化”等基本风格特征。所以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其很难在社会中流行和赢得民间群体的喜爱。我国许多古曲其本身就属于宫廷音乐而延续下来的。
其三,古曲演唱可以堪称是民族音乐演唱的巅峰,体现着一个人至高修养学识。
艾君认为,古曲演唱体现着一个人至高修养学识,来自于一个古曲演唱者除了要具备基本的音乐素质和修养外,也要具有对古诗词、古典音乐的基本理解和很高的悟性。还要具备对史学、文学、传统音乐的至深理解和掌握。所以,百灵鸟的嗓子不见得就能唱好古曲,实力派通俗歌手不见得就能驾驭好古曲演唱,一个山里的民歌手或者会把古曲唱走了味道。这就是说,歌曲好唱古曲难唱,唱好古曲需要功底。
如果说交响音乐作品表现力丰富、内容深奥,常被人们称之为“阳春白雪”,那幺我国的古典诗词歌曲就属于民族歌曲中表现力丰富、内容深奥的“阳春白雪”。
我国一些优秀的歌唱演员在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后都对古曲演唱倾注情怀。姜加锵、杨鸿基、彭丽媛、张也、宋祖英、李元华、江涛、白雪等等都曾经演唱国古诗词歌曲。中国音乐学院的王苏芬教授更是为古曲的教学普及、发展和保护倾注着心血。
可以说,古曲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学识,是最具曲高而和寡之道理也。
其四,古曲演唱具有“一难、二雅、三涵”的特点。
有人曾经这样描述演唱古曲的体会,演唱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要在反复吟诵诗词中找寻其味,还要去古琴曲中感受,更应该在戏曲艺术中汲取营养。唱好一首古曲不是那幺简单地唱准确音符,甚至是很到位的情感,但如果能将诗词歌赋挖掘到深处才能真正称得上完整。如,演唱《阳关三迭》总是不能令教授满意,原因并不是演唱的不正确而是不到位。那种朋友间的分离并非现在所能理解的。在古时候,此一别,只怕今生再也难居首,尤其是那句“无穷的伤感”,无论怎幺努力,都很难达到真正古人立场上的那万般伤感,万般不舍,又是万般地无奈……悠悠的古琴声在耳边回响,能带给我灵感吗?
艾君认为,这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恰好反映出一个学子在学唱古曲中的苦恼和焦虑的心情,说明了古曲演唱的复杂性和难度。艾君观点,演唱古典诗词,要在弄清诗情词意基础上,在发挥古人情趣意境、气韵神态的前提下,在探索歌唱表达技法达到恰如其分的和谐情况下,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唱好一首古曲。
从80年代末至今,艾君参加过大小无数次古曲演唱会。总体感觉,欣赏古曲作品,不仅需要对历史的熟知,对诗词的理解,而且需要有意识地倾听,在表层化的欣赏中侧重于感悟乐曲,在乐曲中去体会诗词的意境,在“情感”的乐律中去理解诗人的情怀。
而对古曲演唱的特点的理解,艾君总结其具有“一难、二雅、三涵”的特点。
一难,即难在难领会难把握难理解上。难,不仅是由古诗词本身的博大精深难题会所决定,而且也是由现代人受古曲音乐的曲调抑扬婉转、优雅和谐的演唱的难理解、技法的难把握特点所决定。
二雅,即主要体现在词、曲都是经过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精心打造而成,真正体现出了风、雅、颂的艺术魅力。
三涵,即主要指一个人的涵养。一个没有涵养、没有修养、没有素质的歌手是很难表达出古曲中的意境和韵律的。古曲的风、雅、颂所体现出的本身就是一种学问,其广泛性、贵族性、特殊使用性不是一般的歌手所能驾驭,需要演唱者具有更高的学问培养、道德修养、情绪素养。
一个古曲演唱者除了要具备基本的音乐素质和修养外,还要具有对古诗词、古典音乐的基本理解。
总而言之,古曲演唱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理应成为中国民族歌曲演唱的演唱追求的至高境界,它是一个人修养、涵养和文明礼数的象征,是一个中国民歌手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
三、我国古典诗词演唱的发展前景
艾君认为,古曲这种远古而来的高雅艺术,要普及壮大发展保护,必须走雅俗共赏,推陈出新的发展之路。雅的要保留,俗的亟待开发。让古诗词演唱不仅成为文墨客的艺术,也让其走入普通的社会民众中。将传统的古典音乐进行二步创作,让古诗词歌曲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古曲必将迎来艺术的春天。“俗热”过后必定是“雅热”,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艾君观点,古诗词难以理解,传统曲子难以把握,这两点也就注定了我国古曲成为了真正的阳春白雪,曲高而和寡也就成为自然。再加上我国市场经济的还处在发展期,市场对艺术的苛刻来源于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高雅的艺术在市场发展期往往会被社会民众冷落,只能成为文人墨客和贵族贤达的欣赏雅兴。所以,古曲发展普及空间问题也就面临着市场的巨大挑战。
艾君观点,古典诗词歌曲的发掘和创作,需要社会更多地参与和支持。它和古琴谱的打谱一样,版本杂乱、流派较多,需要今人的大力研究和整理,它的再创作也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音乐修养并举方可,和对戏曲、民歌营养的吸收和借鉴。所以亟需提高其在民间的地位,让更多的人参与和关注。另外,其对演唱者的文化、传统声乐修养有较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推广和发展。
但对于古典诗词歌曲的保护如果像放在保险柜里保护文物一样的保护不是目的,普及发展壮大才是目的,也是最好的保护。对于任何艺术,发展中去保护才是出路,也是科学的保护观念。古曲这种远古而来的高雅艺术,要普及壮大发展保护,必须走雅俗共赏,推陈出新的发展之路。
“雅”的要保留,“俗”的亟待开发。让古诗词演唱不仅成为文墨客的艺术,也让其走入普通的社会民众中去。这就给我们的作曲家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将传统的古典音乐进行二步创作,让古诗词演唱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2005年,著名诗人、音乐人汪国真先生谱曲的百首中小学生古典诗词歌曲,就体现出了很强的时代流行音乐的特点,这是对古曲适应现代节奏所作的探索。邓丽君、周杰伦等港台歌手在古诗词演唱通俗流行化方面也作过很多有益的实践和探索,这些都为我国古曲研究和教学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
前人留给我们是数以万计的美不胜收的诗词资料。这些诗词,我们可以全首引用谱曲,也可以学习一些港台歌手截句接收,可以改写翻译,也可以溶入自己的理念和思想,这些都是词曲作家以及歌手们应该去探索实践的。无论你是何种形式,只要对古诗词的发扬光大起到传播作用,你就是值得肯定和赞美的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俗热”过后必定是“雅热”,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四、对王苏芬教授致力于古曲教育普及的看法
著名古曲教育家、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研究中心、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授王苏芬女士,多年来致力于我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保护与传承。曾多次表示古诗词演唱后继乏人,呼吁保护传承古曲演唱刻不容缓。
王苏芬教授早年曾以一曲“望明月”轰动东南亚,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八十首古曲,中央电视台先后为其制作六个相关古曲的专题及十余个音乐专题。北京电视台及国内其它电视台也曾相继推出十余档专题栏目。由王苏芬教授演唱的古曲“忆王孙”,曾在美韩等近五十个国家播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一定影响。至今近三十年间,王苏芬教授共录制歌曲、古曲近二百余首、出版多盘声乐教学带,并成功举办四次个人独唱音乐会及六次师生音乐会,培养了江涛等一批国内优秀歌手。全国媒体给予了高度赞扬,肯定其弘扬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做出的贡献。
艾君对于王苏芬教授的评价:很欣赏王教授对古曲的探索和孜孜追求精神。可以说,她是当代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实践、教学研究的第一人;又是当代中国进行古曲音乐普及推广保护的第一人;也是我国著名的古典音乐教育家和实践者。为何呢?艾君认为,王教授的古曲教学以及实践研究已经自成体系。尽管王教授认为,其是傅雪漪先生的弟子或传人,但艾君不这样认为。在艾君看来,王教授以其现在所走的风格、所取得的成就、所形成的教学方法,已自成体系。因为她博采众长,汲取了古今各大流派之大成、从各地戏曲、民族传统音乐中吸取了许多营养,也从西洋音乐中吸取了演唱技法,并进行了柔和加工丰富创新,形成了当今中国音乐学院这棵古曲大树、这独树一帜权威的王牌学科。尽管王教授曾经跟傅雪漪先生学国古曲,但她并没沿着傅先生昆曲的风格走路;王教授曾经跟魏喜奎学过京韵大鼓、跟黄淑英学过南音等等,但她并没有去追求京韵大鼓、南音以及京剧等戏曲,而是在走自己的路,那就是“古典诗词演唱”这条路,她是在从各个演唱文艺门类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古曲演唱风格和理论体系。可以说,她在做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它为我用”的当今古曲的推广教学和普及工作,也自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研究中心副主任艾君,日于北京天为堂)
五、关于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研究中心的职能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研究中心2007年由中国音乐学院批准成立,主要从事古典诗词歌曲(古曲)的挖掘整理、创作研究、传承保护、教学普及工作。现隶属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主要任务〗
1)研究积累关于中国古曲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课题;2)申请承担国家或地方政府关于古典诗词歌曲以及演唱研究方面的课题;3)编写出版中国古典诗词歌曲集以及研究方面的论文集;4)从事古典诗词歌曲的学术交流以及对外演出;5)培养普及古曲知识,从事古曲培训、教学和研究工作,完成传承古曲的任务。在全院开办古曲大课带研究生、本科生传承古曲。
〖研究中心成员〗
总顾问(按姓氏拼音排列):傅雪漪、高占祥、金铁霖、刘德海、王秉锐、张立森、沉洽
顾问:刘沛
名誉主任(按姓氏拼音排列):樊祖荫、李西安、孟新洋、谢嘉幸、杨静茂、杨通八
任:王苏芬
副主任:刘洪、李元华、艾君、叶厚群、陈明道、吴文光、朱小平、姜嘉锵、舒云、李红星
秘书长(按姓氏拼音排列):张柏联、周发猛、雍刚、向周俊
书:孙姗姗、尹祎雯
事(按姓氏拼音排列):陈丽卿、程涛、戴于吾、傅晶、高为杰、高佳佳、郭祥义、金湘、姜嘉锵、刘沛、刘聪、刘蓉惠、刘铁民、黎芳、栾英杰、马淑明、马雪琼、孟丹、孟帆虹、潘军、沈时松、余慧城、王庆华、王玉珍、王扶林、王力军、王丽芬、汪国真、吴文光、谢大京、杨曙光、杨泽柱、引兴元、赵惠敏、赵青、赵亮、邹文琴、邹友开、郑景喧、朱琳、朱卓健、杜军、林大雄、赵晓楠、余京津、修海林、姚艺君、马平、王鲜平、李跃进、李红军、朱以为
研究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列):
敖丽蓉、白杨、毕婕、曹淑怀、曹骅、陈姝姝、陈诗慧、陈薇霖、陈曦、陈燕妮、陈仰璇、陈阳、陈晓婉、操弈恒、迟赟、崔家萍、崔蕊、崔君芝、程雨雨、董斌、戴霜荣、杜华、杜建华、方谦、樊禾心、费新新、冯秀云、冯娟、付洁、付洋、甘露、葛富强、葛德月、龚荆忆、顾静媛、郭静雅、郭希娟、郭子琛、郭文婷、郭佳音、关迟、高飞、管蓓蓓、耿聪、韩琦、何鹏飞、何丹、贺小花、胡廷江、胡海波、胡畔、胡慧琼、胡晓东、胡月、胡潇、黄辽希、黄慧恩、黄晨、黄晶晶、侯洪涛、侯一岚、江涛、何统通、焦莉、金穆然、喀蔚宇、李佳娜、李伟彤、李秀明、李野、李奇霖、李一令、李乙鑫、李霞、李兴、李平、李高扬、李映秋、李佳妮、鲁雅、廖丽佳、林彩霞、林文荪、刘禹含、林梓锚、刘嘉欣、刘明辉、刘星灼、刘雅兰、刘宇、刘培斋、刘平、刘洪、刘欣欣、刘泽柏、刘元石、刘思甜、刘虹伶、刘艳晴、刘导、梁杰、龙金笛、龙钧君、罗晓慧、马喧婷、马楠、毛琦、满利、米贝、米宏彬、尼佳琛、乔军、邱晓珊、曲学选、瞿晓星、钱琳琳、任卓、阮氏菏芳、萨仁格日乐、施全峰、施艳玲、宋马国、宋丹、宋菁菁、宋婷婷、宋扬、宋阿娜、石扬、苏磊、苏隽、孙晓卉、孙继范、桑婷婷、谭萍、田野、庹晨、铁力莲、唐洁洁、万思妍、王凤桂、王军、王庆华、王秋云、王维、王新东、王小丰、王兆荣、王子墨、王鲜平、王竟雄、魏伽妮、文婷、魏琳、吴俐智、吴迪、吴敏、吴娟、吴雨晴、吴静、吴霞、卫雪芬、尉金莹、习慧敏、辛修萍、肖金声、肖建军、夏侯晓昱、解星照、谢宛吟、向周俊、向玲熙、徐淑霞、徐欣、鄢红、夏箐、严霞、杨力耕、杨柳、杨欣韵、杨秀梅、杨若星、杨萍、杨全海、杨淑清、杨莹莹、姚淑文、姚宁磬、摇岚、袁硕、张竹君、张帆、张黎、张韵、张俊杰、张娜、张姝烨、张帅囡、张笑千、张旺、张珍、张莹、张灵珊、张慧娜、张溪、张浩、张艺多、朱贝、朱思思、朱以为、祖海、佐林、周杰、周平、周为民、周祖权、周放、詹月言、赵率、宗琼、钟心、翟凤超
六、艾君微博(&)与网友交流的古曲观点集锦
♀艾君:传统讲古曲即指我国古代流传下来有较高知名度乐曲,现代意义的古曲主要是指古诗词歌曲简称。“诗词”其格律与音乐有天然亲缘关系。“诗歌”~诗与“歌”无法分开,无歌不成诗。所以,我认为,今人演唱“古曲”主要分“原生态传承、原词补曲或原曲补词和现代词曲”3种,在演唱上具“一难.二雅.三涵”3个特点。
〖网记:艾君谈古曲①〗何谓古曲?艾君观点,传统意义古曲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有较高知名度乐曲;现代普及推广的古曲主要是指古诗词歌曲的简称。如,中国古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王苏芬致力于的古曲教学研究主要指古典诗词歌曲演唱。
〖网记:艾君谈古曲②〗如何理解古曲?一是现代古曲内涵主要有原生态传承.原词补曲和现代词曲三类;二是古曲是我民族音乐精华,体现宫廷乐特点;三是古曲演唱堪称传统民族音乐演唱至高境界,体现至高修养学识;其四,古曲演唱具“难.雅.涵”特点。
〖网记:艾君谈古曲③〗“一难.二雅.三涵”是艾君总结的古曲演唱三特点:难,即难领会难把握难理解;雅,即古诗词曲皆经文人墨客精心打造而成体现着风.雅.颂;涵,即指个人涵养,没有涵养修养素质的歌手很难表达出古曲的意境和韵律。
〖网记:艾君谈古曲④〗如何唱好古曲?艾君观点,唱好古曲非简单唱准音符,情感到位,而需能将诗词歌赋挖到深处才称完整。演唱者要在弄清诗情词意基础上,在发挥古人情趣意境气韵神态前提下,在探索歌唱表达恰如其分情况下,方能做到真正唱好一首古曲。
〖网记:艾君谈古曲⑤〗怎样欣赏古曲?艾君总体感觉,欣赏古曲作品,不仅需要对历史的熟知,对诗词的理解,而且需要有意识地倾听,在表层化的欣赏中侧重于感悟乐曲,在乐曲中去体会诗词的意境,在“情感”乐律中去理解诗人情怀。
〖网记:古曲音乐会〗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王苏芬古曲演唱带首发及师生古曲音乐会,将于日晚7时在国家大剧院资料馆举办。80年代初她边从事现代版民族声乐教学,边进行传统古曲挖掘研究,为保护我国古典音乐付出了心血。成为当代中国进行古曲音乐普及推广保护第一人。
〖网记:声乐追求至高境界〗为何一位歌手能准确把握好古曲演唱是民族音乐追求的至高境界?艾君认为,古曲是我民族文化精髓,一位歌手能准确地把握好古诗词的演唱也是其对传统民族音乐追求的至高境界,反映了其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彰显了其对曲子和词意的完美融合和把握。
〖网记:俗热后必是“雅热”〗艾君认为,古曲这种远古而来高雅艺术,要普及发展必走雅俗共赏、推陈出新发展之路。雅.要保留,俗.亟待开发,让古曲不仅成为文墨客艺术,也要走入寻常百姓之中...古曲必将迎来艺术的春天。“俗热”过后必定是“雅热”,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艾君:很欣赏姜老师的古曲演唱风格。在传统古曲演唱方面,可以说姜嘉锵、王苏芬、李元华等都属当代大师级人物了。其实,我国一些优秀歌唱家达到一定艺术境界后都对古曲演唱倾注情怀并有尝试。杨鸿基、彭丽媛、张也、宋祖英、江涛、潘军等也都曾演唱过。王苏芬的可贵在于她博采众长,从传统戏曲、南音、曲艺等去寻找演唱技法形成自己理论体系,为古曲教学普及、发展和保护始终如一倾注了几十年心血。
♀艾君:其实,如果说西洋歌剧常被人们称之为现代的“阳春白雪”,那幺我国的古典诗词歌曲就属于民族声乐中传统的“阳春白雪”了。可以说,古曲演唱体现一个歌者至高的学识修养,曲高而和寡也属正常。
♀语非焉:
古曲演唱会好,让得姜嘉锵也唱古诗词歌曲。艾君:姜嘉锵老师在古曲演唱方面是专家,有很深造诣。语非焉:谢谢您的答复,这些老艺术家是值得我们尊敬的。(10月4日 21:10)
♀仲富兰(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导、民俗学家):“艾君说得有理,民间音乐与民间歌舞的保护与传承,应当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
艾君:谢谢仲教授!我个人认为,要重视的是古代宫廷、民间音乐及歌舞的挖掘.保护和传承,这些真正原生民族文化艺术几乎在失传。而对于当今版所谓的民族声乐不必担心,因其已兼容吸收了外来内涵革新了,会随民族发展不断变化!可老祖宗东西丢了,那再也找不回了。艾君:个人认为,要重视的是古代宫廷、民间音乐及歌舞的挖掘.保护和传承,这些真正原生民族文化艺术几乎在失传。而对于当今版所谓的民族声乐不必担心,因其已兼容吸收了外来内涵革新了。
♀艾君回复@红楼雪梅:新版红楼梦看了几眼,感觉导演、编剧似乎要着意追求生活的真实,在影视作品来自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塑造生活方面做得不足。关于剧中的音乐,与旧版《红楼梦》更是无法比拟。旧版音乐的成功在于作曲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传统音乐、古曲、原作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上。
♀艾君回复方琼(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祝福您去新疆采风。艾君认为,到新疆会懂得何谓民歌了。当今音乐界连民歌概念都没搞清却在讲演唱。若专指民族,那中国56个民族原生态歌曲就是民歌;指民间?那流行于民间小曲小调是民歌;难道指宫廷音乐?文人古曲?所谓当今中国民歌则成为某些特权音乐者推广的自己的一种中文歌曲演唱方法了。
♀高碧婷(西麦优仕咨询CEO/上海资深电视媒体评论员):古曲音乐会,让我想起电影夜宴开场,非常感兴趣!如果舞美与高科技结合会有意想不到效果的!先走海外路线,回来报道,准红。(10月4日
23:32)利用电子灯光,古曲调子内容别变,国外演出视频,音乐不变,舞台效果绚丽。
♀谢润良(江苏中华传统文化研究者、诗人):传承古曲意义深远,无任支持。庄子云,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杨、皇荂,则嗑然而笑。是故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10月5日 18:27)
艾君:数千年前庄子已认识到雅俗问题了,其至理名言还不过时。按其说法,真正高雅东西不能在民众心中留下位置,也不能流传广远,而俚俗的倒是热热闹闹。所以,他又说“知其不可得也而强之,又一惑也!故莫若释之而不推,不推,谁其比忧!"感觉庄子是牢骚话,
但历史表明,能流传并被后人认可还是高雅。艾君:其实,如果说西洋歌剧常被人们称之为现代的“阳春白雪”,那幺我国的古典诗词歌曲就属于民族声乐中传统的“阳春白雪”了。可以说,古曲演唱体现一个歌者至高的学识修养,曲高而和寡也属正常。
(10月4日 22:44
♀谢亮(广东电台主持人、评论员):预祝10月9日晚国家大剧院演出成功! (10月4日
♀艾君回复@明心见性之圆融无碍:“长着对东方人的耳朵”用得很妙!艾君认为,学唱和欣赏古曲作品,本身就是长学问的过程。不仅需要对历史的熟知,对诗词的理解,而且需要有意识地倾听,在表层化的欣赏中侧重于感悟乐曲,在乐曲中去体会诗词的意境,在“情感”乐律中去理解诗人情怀!这就是高雅艺术的所在!
♀艾君回复@张志政(歌手演员):祝福志政!“宁愿在音乐世界当中壮烈”看似悲壮但障显你对梦的执着,可敬可佩!艾君认为,既然理性地选择了那条路,就不要彷徨,在落寞中去等待黄昏不如在追寻中去迎接太阳,一个人只要心中有梦,就会追着太阳去飞翔,那是你的希望!
♀深圳熊宗俊:10月9日晚7时,在国家大剧院,在北京的朋友可以关注!
♀杏子满-叶(《科学新生活》热点部责任编辑叶馨):艾老师,演唱带已经出来了?CD\CCD还是磁带?不知里头收集了多少曲目? (10月4日 17:20)
太好了!宋词多不多,有没有辛弃疾的我听到《别董大》了! (10月4日 17:36)
杏子满-叶回复@艾君AIJUN:确实如此,口口相传还是敌不过时光的侵蚀。现代人传唱的《水调歌头》《虞美人》都不是原汁原味的古曲。当我听过古筝曲《阳关三迭》后更产生了怀疑,感觉它也不是唐时折柳送别弹唱的曲子,味道有些古怪,难以想象真正的《阳关三迭》是什幺样子。
(10月4日 18:14) 想起自己第一次听“新民乐”时感到很不适应 (10月5日
♀张秋利(山西省人大代表、民建长治市委主委):古典诗词歌曲=古曲。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艾君AIJUN 回复@张秋利:
传统讲古曲即我古代流传至今有知名度乐曲,现代意义"古曲"是指古诗词歌曲简称。"诗词"其格律与音乐有天然亲缘关系,“诗歌”~"诗"与"歌"无法分开,无歌不成诗。所以艾君认为,今人演唱"古曲"主要分“原生态传承.原词补曲或原曲补词和现代词曲”3种,演唱具“一难.二雅.三涵”3特点!(10月5日
♀廖祥云(赣州晚报资深记者):弘扬古典乐曲文化,这个可以有。老祖宗的东西还有很多可以挖掘,可以弘扬。需要更多人来关注这一文化,如果加入新鲜的时尚元素,我想年轻人一样会很喜欢。
(10月4日 23:47)
♀上海袁蓉:好听,我一直以为中国的这些古曲和西方的交响都很好,就像茶和咖啡都提神,只是我还是脚着我长着一对东方人的耳朵,因此真的还是古曲更让我由心的欢喜。。。很高兴认识您!您是古曲高手吧?以后还望多多指教!
♀邵明波(南京《市场周刊》总编辑):支持(古曲)!
♀颜芳(新华社道琼斯手机报市场运营总监):支持古典诗词歌曲的发展!
♀徐志军(《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副社长):转发。有没有苏轼的《水调歌头》?王菲把“转朱阁,低绮户”的“绮”唱成yi了! (10月4日 16:40)
♀于清教(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助理、新闻发言人、中国电池网CEO)支持(古曲)!
♀陈聪(学者):艾君高见!支持古典和民俗文化!//老兄所言甚是,但是这个需要功力,但是今人浮躁,难以有这样的心力了。所以很多的传统文化已经渐行渐远。艾君:演唱古典诗词歌曲,只有在弄清诗情词意基础上,在发挥古人情趣意境、气韵神态的前提下,在探索歌唱表达技法的达到恰如其分的情况下,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唱好一首古曲。这是一个歌手要走的一条艰苦卓绝、阳春自雪的艺术之路。在这条路上,必定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心力。
♀刘天溢(深圳市申联发电子商务公司总经理):这些(古曲)都是老祖宗留下的,不支持以后没脸去见啊,嘿嘿
(10月3日 23:35)
艾君:要重视的是古代宫廷、民间音乐及歌舞的挖掘.保护和传承,这些真正原生民族文化艺术几乎在失传。而对于当今版所谓的民族声乐不必担心,因其已兼容吸收了外来内涵革新了,会随民族发展不断变化!可老祖宗东西丢了,那再也找不回了!
♀让新闻飞一会:保护传承民族古典音乐。承谢大师对民族音乐的贡献,传承!回复@让新闻飞一会:古诗词属传统文化中精品,体现其内涵并与其浑然一体的曲子自然也是必不可不或缺内容。在博大精深中国古诗词歌曲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值得弘扬、值得推广。现在挖掘保留下来古曲主要有,大舜的《南风歌》、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欧阳炯《春光好》等几十首。
♀何彦斌(榆林市工商联餐饮业商会秘书长,陕西榆林网络青年志愿者集结号负责人):支持!谢谢老师们,正因为你们的坚持,才会使我们看到了民族文化的复兴希望,着一颗颗火种迟早会变成一盏盏明灯,照亮和温暖民族魂!
(10月3日 00:25)
感谢在现今恶俗功利的浮云下,默默地挖掘整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们,你们做的一切,是在为整个民族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10月3日
艾君:相信只要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与时俱进,兼容并举”,“俗热”过后必定是“雅热”,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赵大胜(共青团陕西省委城工部部长):古曲之欣赏作为普通人既要对诗词歌赋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古曲中所要表达的的意境,心境不同,感受不一。作为唱者,还需悟性,要有自己的情感,否则容易流于机械。
(10月3日 14:25)
艾君:可见,赵先生所言既是,不仅需要对历史的熟知,对诗词的理解,而且需要有意识地在乐曲中去体会诗词的意境,在“情感”乐律中去理解诗人情怀。而很多人,只会咧着嗓子喊。
♀徐贤悌(国家一级演出监督湖北省演出中心主任湖北省演出公司总经理):在通俗文化无处不在的现代社会,重新发掘这些古老诗词,让现代人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将这些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意义非凡。
(10月3日 09:36)
艾君:振兴无望,保护传承有必要。古曲是我民族文化精髓,一位歌手能准确把握好古诗词演唱反映了其对古诗词深刻理解,彰显其对曲子、词意的完美融合和把握。但是,就像京剧是徽剧革新品,革新了曾轰动艺坛。而古曲这种远古高雅艺术,要普及发展必走雅俗共赏、推陈出新之路。
♀花夜猫(网络作家):支持古曲研究!个人认为,这项研究相当困难,仅从现有的资料去恢复古曲恐怕不容易,所以深入研究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好事!一定要支持!
(10月3日 00:53) 另外最重要的是让普通百姓有机会接触高雅音乐,有机会认识古代宫廷音乐,提高民族的欣赏水平,才是最重要的。
(10月3日 00:56)
♀刘京京(北京体育台球专业解说,央视《运动空间》主持人):各种戏曲我都喜欢~学会欣赏并不容易~传统文化要继承——修身养性乐趣多!(10月4日
♀罗志渊(学者、作家、诗人、批评家):到古典诗词中学习坚韧!
♀端木清言(资深媒体人):曲高者和者寡,附庸风雅者众,老教授知音恐无几? (10月3日 00:25)
破四旧立伪新,我担心的是70年代以后生人最终还是守不住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10月3日 00:32)
艾君:老兄一针见血!古曲这种远古而来高雅艺术,要普及发展必走雅俗共赏、推陈出新发展之路。雅.要保留,俗.亟待开发,让古曲不仅成为文墨客艺术,也要走入寻常百姓之中。
♀方方(学者):节日快乐,音乐无国界。 (10月3日
♀李英明(资深律师):古典诗词歌曲发掘和创作需要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它和古琴谱的打谱一样,版本杂乱、流派较多,需今人的大力研究和整理。它的再创作也需具深厚文化修养和音乐修养并举方可
(10月3日 00:09)
♀亢兆宁(西部商报记者):支持古曲音乐会!
♀娟子(乌鲁木齐交通广播总监):古典诗词时时品味,感觉每每不同,喜欢!
♀中国诗选刊:一个不错的思路。
♀上海莪程: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儿!古典诗词歌曲,推广我认为必须创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人生日祝福诗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