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艺术设计,公共管理专业考研三个专业哪个专业考研比较好

544被浏览264,352分享邀请回答zhihu.com/question/36200933/answer/目前在教育部专业排名第一的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就读,三年级本科生。2013年高考之后,我的成绩是可以去几所比现在不知道高到哪里去的大学的(爱越深~黑越深~)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决定留在大陆读大学之后,就选择了他。我是根据专业来选择大学的,既然是第一,那就选咯。而且专业这个吧,我家有一定的文科传统,我爹是学法学的,我妈是学会计的,我外公爷爷是学财务的,所以我从小受他们的影响,就对这几个专业充满了————厌恶- -,对的!就是厌恶,你想想从小你爹就让你看法律条款,你妈就让你看西方经济学的情景……所以我立志选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然而文科选择面就这么窄,新闻不喜欢,国政不喜欢,挑来挑去就剩下公共管理了,所以就选咯。而且家里都是公务员,希望我以后也能考公务员,而我当时也想着以后继承爹妈的衣钵。所以一听,公共管理,耶,管理耶!管人的吗!好吃吗!岂不是很高端,一出来就能当领导管人!所以就义无反顾地跳进了这个坑- -毕竟年少的时候图样图森破,上台拿衣服,还是要老老实实听长者的教诲,闷声发大财啊!对了,填志愿的时候还是填的公共管理类,要大二才分:行政管理,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在进入行政管理专业的初期,我还是比较迷茫的,因为确实不知道这专业学什么,毕业之后可以干些啥。虽然有了大一一年的铺垫,但是大一学的太杂了,居然连数据库都要学……还不用说啥经济学啊,社会学了。后来随着上的课越来越多,自己也常常翻一些老师推荐的专业类书籍,慢慢地对这个专业有了一些了解。我们开设的课有很多,比如公共政策、社区管理、公共管理的宪政基础、行政法、领导学等等,老师推荐的书主要是威尔逊泰勒西蒙韦伯等等的著作,主要理论有政治-行政二分法,科学管理,行政绩效评估,标杆管理,官僚主义,科学决策理论等等。目前已经对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有一个初步的框架。然而自己学了之后也常常感到有一些痛苦,因为应然和实然是有出入的,甚至说很多地方是相矛盾的。我个人感觉目前国外的行政管理思想和体制已经很成熟了,然而我们国内的还是仍然固守着老一套,并且始终强调“用批判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点”去学习。这就让我很难受啊,打个比方,你要过河,旁边明明就有一座修好的桥,你却偏偏要摸着石头过河,何必呢?就好比经济学前面必须要加上西方俩字一样。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有时真的是让我特别难受。当然我也知道改革不是一口气就能完成的,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正朝着好的方向在变革,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我们学院的院训是:远见,求实,创新,奉献。我觉得做一个公共管理者,特别是一个行政管理者,最重要的就是远见。管理管理,管,管制,管事;理,服务,治理。然而不论是管理人,还是管理事,远见都是必不可少的,目光短浅局限只会祸人祸事。求实也是很重要的,从我们院办公楼叫求是楼这一点就能看出来-_-#哈哈哈开个玩笑~行政管理在我看来,就是充当一个中间人的角色,行政管理者既不是领导者,也不是追随者,而是两者中间的递质。不求实,如何保证两者之间的平衡?创新与奉献的要求比较高,尽力去做吧。今年的暑假去了国际清洁能源论坛实习,这是一个在澳门注册办公的NGO。日常工作也就是打打杂,要说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工作上,还真是没多大用武之地。就是偶尔和全国政协的政治经济理事会(好像是叫这个名字)打交道的时候能够派上一点用场。所以两个多月的实习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国内学习行政管理,以后能用到最多专业知识的地方,还是搞学术研究。要是去当个公务员,你跟领导去谈官僚制科学决策,我觉得他可能会认为你是一个怪物……读大学三年了,通过父母和自己的体验能够了解目前国内行政管理的现状,通过毛寿龙、祁凡骅、孙柏瑛、杨开峰、康晓光、张康之、张成福等等大牛老师能够了解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的思想变化和体制,我越发感到自己的无知与渺小。同时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让我感觉到,做为一个行管人重担之沉沉与任务之艰巨。对于行政管理这个专业,我怀疑过,彷徨过,但是现在我已经坚定信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行管人都是最崇高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为了达到心中的“善治”,愿意牺牲小我,牺牲自已,以推动这一人类历史上永远没有终点的前行——Public Administration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2075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zhihu.com/question/33495290/answer/博主深爱着公共管理,但是越来越发现自己的局限在于forward-looking思维不够,已经转向政治学研究…444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我是两年前从这个专业毕业的,说实话,这个专业考研几乎是唯一出路。因为这个专业太庞杂了,当初我们学校就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课程体系也是混乱不堪。就业的时候就知道下场了。不要说招聘方,就是自己都说不清自己是学啥的。我们班考研的居多,但是大部分同学都转行了,甚至对公共管理类的专业都敬而远之。去学企业管理,会计,金融等等。本人是俺们坚持奋战在该领域的几乎唯一的人,今年考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的研究生。奉劝诸位学弟学妹除立志献身公共管理领域的,不要报考。即便要报,也要选一个有特定培养方向的学校,不要盲目。有疑问的学弟学妹请咨询,欢迎骚扰。我的邮箱gtwangkui@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经济管理\社会医疗与卫生事业管理等相近专业的研究生.
这个专业考研究是我们所说的MPA,公共管理硕士。
公共管理硕士(Maste of Pulic Administation,缩写为MPA)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要求毕业生成为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熟悉具体公共管理或政策领域的领导者,管理者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人才。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
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区域经济管理、技术与经济管理、教育经济管理、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保障、政治学、法学、公共管理(全日制MPA)、公共政策、公共事务管理、人力资...
关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若干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培养目标问题
  1、世纪之交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可以考虑艺术类的,比如音乐文化经营管理,不需考钢琴声乐之类
而且你的英语和政治也会比较占优势
mpa毕业,只有学位而没有硕士学历。在职研究生一般都是没有学历的,因为你没有在学校接受正常的研究生教育,为了区别全国统考的研究生,就没有学历了。很多在职研究生招...
拉筹伯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科学学部)是澳洲最好的公卫学院,朋友在医院工作的,去念过,有个一年制拿硕士的,卫生管理硕士MHA,没有英语要求,挺适合工作了又想读...
答: 经济师挂靠一年多少钱
答: 中共中央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规定,干部教育培训 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服务大局,按需施教。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
绕党和国家事业发...
答: 一般说来教育科研工作要经过以下这些步骤:
(一)选题
教育科学研究从选题开始。这时的选题还是初步的,允许以后会有一定的变动。虽然如此,但这初步的选题究竟还是对这...
答: 不论哪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教育的目的就是发扬积极的方面,克服消极的方面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一、我不是这个专业的学生
听说还不错 但不知道前景如何
最终在哪工作等..... 二、我是文科
听说 这个专业不考函数之类的
是不是真的。 三、 给我个很好的理由
请勿乱答 。 嫌分少的话尽管说
但答案要让我满意
依次回答:一,这个专业的有很多学校的研究生招生都把它归类为相关信息学科下的一个方向,要是单独招生的话,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最好,他们做人力方面是很有经验的,但竞争也是相当激烈。要是单说企业管理的话,中山,北大,浙大,厦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等都不错。
管理类专业重在实践和工作经验,要说就业,得看自己的能力。我有师兄在企业做人力,本科毕业一个月就6000+,而硕士毕业也有找不到较满意的工作的。
就业嘛,总体还好,但实际是,你一个学生出去,没人会一开始就叫你去管别人,都是做些杂七杂八的工作,管理学科,如果你不想搞研究的话,多实践积累经验才有出路。
就业方向的话,做员工激励,薪酬设计,组织管理,员工培训,招聘都可以,看你对哪个比较感兴趣了。最终工作地点就是企业的HR部门,当然你想考公务员也可以,要是读到博士当老师也可以。
二,这个专业考研肯定要考数学,考的是数学三。(人大公共管理学院的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不考数学,但是它是面向政府和公共组织方向的,而我们一般所说的人力,都指企业方向。)
数三的内容主要有微积分,考研占78分;线性代数,占36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占36分。共...
依次回答:一,这个专业的有很多学校的研究生招生都把它归类为相关信息学科下的一个方向,要是单独招生的话,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最好,他们做人力方面是很有经验的,但竞争也是相当激烈。要是单说企业管理的话,中山,北大,浙大,厦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等都不错。
管理类专业重在实践和工作经验,要说就业,得看自己的能力。我有师兄在企业做人力,本科毕业一个月就6000+,而硕士毕业也有找不到较满意的工作的。
就业嘛,总体还好,但实际是,你一个学生出去,没人会一开始就叫你去管别人,都是做些杂七杂八的工作,管理学科,如果你不想搞研究的话,多实践积累经验才有出路。
就业方向的话,做员工激励,薪酬设计,组织管理,员工培训,招聘都可以,看你对哪个比较感兴趣了。最终工作地点就是企业的HR部门,当然你想考公务员也可以,要是读到博士当老师也可以。
二,这个专业考研肯定要考数学,考的是数学三。(人大公共管理学院的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不考数学,但是它是面向政府和公共组织方向的,而我们一般所说的人力,都指企业方向。)
数三的内容主要有微积分,考研占78分;线性代数,占36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占36分。共150分,是全国统一命题。数三比数一稍简单,但实际上,你如果以后想在管理领域做出一点成绩,数学很重要。越到高层次,管理就越技术。特别是人力中的薪酬设计,企业年金和员工福利等内容对数学和统计要求很高。
三,我不知道你对自己的水平和实力有什么样的评估。如果想考好学校,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是推荐学校,就是上述几所,他们的管理学实力都很强,但竞争,不用我说,你也应该明白。而且企业管理(包括人力)是考研十大热门专业之一,本就很火爆,如果学校再名气大一些,录取率一般不会超过15%,也就是说你要做好10个人取一个的心理准备。当然,考研成功也需要那么一点点的运气,祝你好运,梦想成真!
写这么多,再多给点分呗!
其他答案(共7个回答)
的,它很热门。
也就导致你最后工作的时候压力会很大。
北交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南京财经
这一类学校挺多
不过说实话你能考上别的学校的研究生,考人大也没有你想象那么难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人力资源专业很有名的!
若您感觉考研辛苦的话,我们有人力资源研究生课程班,第六期正在热招,我们北京市科委人才交流中心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已联合推...
您好!这些年人力资源太火了,人大的人力资源的研究生更是这样,您可以登陆天地人大bbs.ruc.edu.cn的研究生版去看看,具体的准备方法您可以在那里和大家讨论...
天津知识产权进修学院
北京自考开专业不是学校开,是自考委开
北京就没开这个专业,所以没有任何学校有这个专业!
答: 托管班什么时候好招生
答: 除了在教学方式上体现个性化,还可以使用个性化教育管理软件,实现教育管理上的个性化,提高学校的竞争度,南博个性化教育管理软件就是不错的选择
答: 可以查看浙江的生源统计表并对照自己的分数就能知到排名.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扫一扫分享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2018年考研专业介绍: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专业介绍
随着政府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创新活动不断深入,对政府和事业单位以及国企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公共管理学专业成为新世纪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成为广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企工作者青睐的专业,也是我校热门专业。公共管理专业旨在为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管理高层次人才。
一、培养目标与专业特点
根据党校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要求,通过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把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成为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自觉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扎实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较高的管理水平与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组织人事干部和社会管理干部。
公共管理学专业教学特点主要体现为:第一,规范化、高标准。公共管理专业从研究生培养方案设计、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和师资力量配比等方面,进行了精心准备,体现了规范化、高标准的要求。第二,制度完善。为保证公共管理学研究生专业的培养质量,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师资格审核制度、教师选聘制度、课程与教材审定制度、课程教学评估制度、互动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制度等,形成公共管理学教育的制度保障体系。第三,教学创新。与其他研究生教学强调学术素养提高不同,公共管理学专业属于高层次的职业训练,在提高学员理论素养基础上,培养目的更加强调提高学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第四,贴近研究生工作实际,注重因需施教,因材施教,开发和运用研究生的经验和智慧,注重研究生价值理念的建立和能力培养。
二、教学培养体系与师资队伍
公共管理学专业注重跨学科研究,特别是借鉴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的优秀成果和研究方法,综合研究政府、其他公共部门、社会组织中的管理问题,以及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视野更宽,角度更新。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采用案例教学,做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以问题研究为导向,鼓励学员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培养学员研究兴趣;强调案例研究,开设特色课程;重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研讨、互动式、情景模拟训练、社会调查和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力求使学员熟练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公共部门管理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政策、制度体制,具有较高的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问题的技能。这是公共管理学专业的强项。
公共管理学专业团队共有教师17人(在编人员15人,另有2名兼职教师),其中教授5人(1名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副教授8人,中级职称4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2人博士后),硕士学位8人。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理论水平较高与教学经验丰富,富有朝气、热情与活力的教师队伍。教学中充分整合教师资源,对每一门基础与专业方向课,都配备2名老师,实行集体备课。
三、研究方向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政府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着为党政机关服务的宗旨,我校公共管理学专业开设了涵盖政府管理工作基本内容的三个专业方向: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与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
(一)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随着社会发展对政府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追求民主化、科学化、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发展和政府追求的基本价值。政府组织通过提供大量的公共服务和规范的管理工作,一方面使自身得以正常运转,另一方面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一发展趋势为公共管理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经济转型与社会全面进步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在推动国家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分化与整合的同时,强化行政管理研究,加大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行政管理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作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门学科必将随着我国政府管理的实践而不断获得更大的发展。该研究方向的作用和意义:1)培养从事公共行政、人事行政、公共政策分析等行政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2)有助于提高政府效率及公共服务水平;3)有助于规范政府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发展。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研究对公共部门各类人员的录用、开发、保持和使用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学科。本专业方向从国内的实际需要出发,学习与研究我国人事制度和政策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学习与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实务与方法。专业教学与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中国公务员制度、劳动经济学、工作分析、培训与人才测评、招聘与录用、绩效管理、薪酬与激励、社会保障概论、组织文化、公共管理学等。该研究方向的作用和意义:1)为各级政府部门、党群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培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2)有助于公共组织能力建设,提高公共组织效率及公共服务水平;3)有助于规范公共组织人事管理行为,提高人力资本管理能力和水平,从而推进公共组织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三)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
社会管理研究方向是顺应我国社会管理的迫切需要以及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转型,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而受到高度关注的研究方向。该方向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基本规律、方法研究,重视从社会管理实践中归纳总结经验,以社会秩序、社会关系、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社会心理、群体事件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注重政府和社会组织有效、协调运转,着力探讨和解决突出的现实社会问题。该研究方向作用和意义:1)有助于学员在实践中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提高政府社会管理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推动各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2)有助于为各级政府部门、党群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社会管理人才;3)有助于研究生掌握现代社会管理的规律,科学认识、把握社会现象,提升处理社会问题与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与水平,能够在工作实践中及时发现并化解各种社会不安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
四、专业课程
公共管理学专业开设专业基础课、方向基础课与选修课。
专业课程: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经济学、组织行为学、领导科学。
方向基础课:公共行政专题研究、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专题研究,中外行政制度比较专题研究;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术、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人才测评技术研究;社会管理学、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心理学。
选修课: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风险社会与危机管理专题研究、中国古代吏制研究、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与制度专题研究、社会学与社区建设专题研究、中国人际关系专题研究、公共管理伦理学专题研究、社会组织管理专题研究、管理者创新能力专题研究、组织文化专题研究、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新媒体技术应用与管理专题研究等。
附课程简介
一、专业基础课
(01)公共管理学专题研究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突破了原有公共行政学学科界线的一门新型学科。通过本专题学习,使研究生在了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探寻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理念与成功的管理经验,增强个人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学概述与公共组织;政府改革与治理;政府间关系;公共服务与构建服务型政府;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与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管理伦理与责任;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与技术等。
(02)公共经济学专题研究
公共经济学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最贴近政府管理实际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与政治学、公共管理学、财政学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的交叉学科。公共经济问题是现实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现代人有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其中财政问题是公共经济问题中最为核心的一个。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员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和判断政府的公共经济政策,以多元化的视角来看待社会发展中的经济问题和政府管理财政的措施和方法,最终提高学员在实践中的对于公共经济的认知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的知识奠定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经济学绪论、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市场势力与信息不对称理论、外部效应理论、公共物品理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理论、公共财政支出与收入理论、公共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
(03)公共政策专题研究
公共政策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性,来源于政府公共政策的不断更新,而政府公共政策的不断更新则源自当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家间竞争日益激烈,政府的宏观公共政策能力变得愈来愈重要,政府的宏观政策能力事实上是决定一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决定因素。公共政策作为政府的主要行为方式,是研究政府和公共政策现象的主要领域之一。由于政府作为国家公共权力主体,具有唯一性和权威性,因此,尽管各国政府的公共政策方式各异,但是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广泛的公共政策,在国家经济发展,尤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关政府公共政策能力的提升和强化,就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亦成为现代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公共行政学等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因此形成了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知识、理论和方法——政策科学。
公共政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共政策的基本范畴及其连带的若干实践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公共政策的主要分析方法;公共政策所面临的宏观理论与实践问题。
(04)组织行为学专题研究
本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组织条件下人类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是近年来在企业管理、行政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目前社会上热门专业MPA和MBA教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和研究,使研究生从科学的角度把握组织成员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掌握基本的组织理论、组织结构设计以及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规律,加强对组织成员心理行为的预测、调控和引导,加强组织建设,以便在良好的组织环境中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协调个人、群体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获得最佳工作绩效。
本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是微观组织行为学。主要内容有:个体行为与管理、群体行为与管理。个体行为与管理中主要讲授内容有:人的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激励理论,情绪智力与压力管理;群体行为与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群体心理与行为、团队管理和群体中的领导等内容。二是宏观组织行为学。主要内容有: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组织变革与发展和目前比较流行的新型组织形式研究,如学习型组织、虚拟组织和跨文化组织研究等。
(05)领导科学专题研究
现代领导科学是一门有强大生命力和极强应用性的研究领导活动特点和运行规律的新兴学科。本课程旨在对现代领导活动的主体和客体、领导活动的结构和过程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专题性分析和研究,并对其中的理论热点和现实问题进行学术性探讨,从而提升研究生知识深度、提高研究能力和增强实际运用水平。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领导行为与权力运作;现代领导体制改革与创新;领导环境与领导发展;领导素质与政治心理分析;领导角色与领导关系;现代领导决策科学化;现代领导选材与用人;现代领导艺术与方法等。
二、专业方向课
(0101)公共行政专题研究
公共行政是政府对国家、社会及其自身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关注的是机构、过程和程序,以及公共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通过本课程学习,使研究生掌握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与政府作用;了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过程;重点探寻政府的运作方式、政府的管理方式与政府的公共服务方式,以及行政领导的方式方法与艺术;以促进当前的政府行政改革,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政府管理人才,造就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行政发展;城市化与当代城市问题;行政领导方式与行为研究;行政决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与处理;行政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公共行政中的沟通;依法治国与公正执法等。
(0102)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中国政府是如何运作的?中国政治过程是如何推动的?中国政治生活的特殊性是什么?研究中国政府与政治的主要线索有哪些?
本课程运用“政府过程”的方法,从对中国政治的“党政关系”和社会阶层结构的剖析开始,渐次展开对意见表达、意见综合、决策及决策的施行这四大基本环节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作为政府运行保障机制的政务信息传输机制和监督机制,同时对“单位”的政治与政府职能、政府的主要经济行为、城市和农村的政治运行等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的阐释。
(0103)中外行政制度比较研究
行政改革是各国行政管理的恒新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行政制度的改革成为一股席卷全球的潮流,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无不积极投身其中。为了帮助学员了解各国行政制度的基本知识和各国行政制度改革的基本概况,以比较学的视野,审视和探究中西行政制度改革的历史与现状,共性与异性、绩效与问题以及启示与走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行政制度的类型及其特征,中西中央行政制度比较分析,中西地方行政制度比较分析,美国政府行政过程,英法日政府行政过程,中西行政过程比较分析,:西方行政理论分析,各国行政制度改革
(0201)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专题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专题研究是公共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学习本门课的目的旨在让学员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理解公共部门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员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能力、构建团队的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学,制定合理的员工帮助计划,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最终提高学员在实践中的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认知和管理能力。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综述、人力资源管理比较分析、团队建设与团队文化、劳动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方法、员工帮助计划(EAP)理论与方法、职业倦怠与有效干预、学习型组织与人事心理学。
(0202)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术研究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管理类课程,教学目的之一是使研究生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提高管理能力。教学目的之二是使研究生把握“技术”的本质;了解“人事技术”的构成要素以及掌握现代人事技术的渠道途径;进而提高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辨证逻辑思维能力与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并通过教师的治学思路、治学方法和价值观影响研究生,实现培养道德、转变观念、传授知识、掌握技能、提升能力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术导论;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价;录用与甄选;绩效考核设计与实施;薪酬设计与薪酬管理技术;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人事诊断。
(0203)现代人才测评与考核技术研究
在现代社会,人才测评既是一门集心理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统计学等知识为一体,为满足工作岗位对人的需要,而对人的素质差异规律进行研究的综合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项运用心理测验、面试、评价中心等方法,对人才的素质和行为特征进行测量与评价,为用人单位科学地识别、选拔和使用人才,为人才个人选择合适职业和设计自身职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的实用性技术。
通过教学与研究,使研究生了解人才测评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人才测评的具体操作技术,为人才的求、用、育、留提供方法和工具。
(0301)社会管理专题研究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而且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思考与现实课题。社会管理专题注重研究社会管理基本规律,重在分析如何系统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通过本课程可以使学员了解社会管理理论体系,熟悉社会管理前沿动态,掌握社会管理基本方法,为从事公共与社会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内容包括: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公民社会与社会管理、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社会利益调整与社会管理、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社区自治与基层社会治理、网络社会管理与舆论引导、社会预测与风险防控等。
(0302)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专题研究
社会问题是由社会结构严重失调所引起的严重破坏社会秩序、阻碍社会进步与发展、影响社会多数成员公共生活的社会现象。随着中国经济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中国社会结构也面临着重要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许多社会问题凸显。为此,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建设”作为我国“四大建设”之一正式提出,以着重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必然会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作为社会管理专业方向的学员,有必要把握当前我国社会建设中表现突出的社会问题,研究社会问题产生的规律,探讨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思索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管理。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社会问题概述,社会结构问题研究,阶层问题研究,社会流动问题研究,社会稳定问题研究,群体事件研究,基本民生问题研究,社会公平与正义问题研究,越轨行为研究,等等。
(0303)社会心理学专题研究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或群体在影响他人或受到他人影响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作为社会学与心理学交叉学科,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特点在于,它从社会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的角度考察人的心理与行为。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深刻变革,许多人面临心理冲突、心理困惑、心理挫折、心理压力等。作为社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能够把握社会心理产生的基本规律,理解人们的所思、所想、所行,能够对诸多问题进行理性的判断和决策,帮助自己和他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和困扰。
本课程主要内容:社会心理学概述,社会化与社会化理论,角色理论与自我意识,社会动机理论与动机受挫及行为反应,社会认知与归因理论,社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利他行为与侵犯行为,社会影响,群体心理,应用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在管理方面、心理健康方面及犯罪研究中的应用)。
三、选修课
(01)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
利用电子政务构造更加适合与信息时代要求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已是全球行的趋势。促进资源的利用开发和共享、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和增加服务内容、建立政府与人民的直接沟通渠道,不仅是电子政务的基本目标。电子政务的理论不仅影响到政府管理的理论,也影响到政府管理的变革、政府工作的走向,以及在电子政务环境想政府管理与电子政务接口的问题、因此,电子政务课程是政府管理知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和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电子政府的基本框架,信息时代的政务模式以及政府管理的新思路,电子政务与政府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实践等内容,培养学员在电子政务的环境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员适应信息时代对政府管理的新要求。
主要内容:电子政务基本概念,电子政务与管理变革,电子政务与政府公共服务,电子政务与政府社会管理信息化,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资源,电子政务应用实践介绍。
(02)风险社会与公共危机管理专题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内部的发展也日益趋向高度分化,各类社会矛盾凸显,并呈日益尖锐化的趋势。在这个前现代、现代乃至后现代技术与生产关系并存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最明显的社会组织特征乃是风险与管理。在高度现代性下的风险社会中,如果要有效抵御风险,就必须在把握风险社会个体化趋势的基础上发挥风险社会的社会化机制,而这种社会化机制所形成的最基本的安全保护壳就是调整和构筑新型社会关系,形成基于该机制下的社会信任体系。面对各种危机,除了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机制之外,增强政府部门及各级工作人员对公共危机的认知、以及提升危机管理的能力是当务之急,也是重中之重。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风险社会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体系,熟悉公共危机管理实务及前沿发展动态,掌握应对危机的基本技巧和主要手段,为从事公共管理和危机管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内容包括:风险社会理论概述、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风险社会与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风险社会与和谐社会、公共危机管理基本理论与模型、公共危机预防预警和预控、公共危机应急与恢复管理、公共危机管理沟通机制与传播管理等。
(03)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是公共管理专业的选修课。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对于完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提高现代国家治理能力具有着重要意义。借助于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工具来阐述、分析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理论和实践进程,基于此,探讨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如何运用市场的方法包括各种适宜的技术性手段来管理公共事务,改善公共行政的质量,提高政府绩效,实现行政现代化,这是中国政府面临的现实挑战,如政府职能的市场化、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政府程序计算机化等。通过对西方国家政府治理的了解,交流东西方治道变革实践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理论上的深入研究必将指导实践中成功的飞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员分析提高中国政府治理的能力。了解中国为改善政府绩效、提高政府能力而进行大规模的政府改革,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如,规模的精简:机构与人员的改革;职能的转变:政府与市场的均衡;行为的规范:政府活动的法制化;党政的协调:政治与行政的调整;权力的下放:政策执行的自主化等。同时也可以为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的知识奠定基础。
(04)中国古代吏制研究
中国古代官员的培养、选拔与管理,是当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研究生掌握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对领导人才的造就、选择机制;统治阶级意志对领导人才的催生、引导作用;古代“官制”对领导人才的开发、管理功能。本课程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和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现实需要,试图对中国古代管理官吏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新总结、形成新认识。将之运用于目前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创新实践中,运用于当前人力资源开发的工作实践,切实落实“人才兴国战略”。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领导人才开发管理的阶级基础、社会历史条件;中国古代“道德治国”管理思想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管理制度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和规律;中国古代领导人才管理的当代价值。
(05)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研究
劳动与社会保障问题既是当前民生的主要问题,也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特别是关于劳动用工的权益保护、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农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对残疾人以及下岗职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援助和保护等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对于政府新出台政策需要深层次的解读,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使学员从宏观和社会发展长远的角度来解决公共管理领域中的问题,培养学员独立和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述、劳动就业与制度、社会保障及管理、社会保险制度与管理、社会福利制度与管理、社会救助制度与管理、社会优抚与安置制度与管理。
(06)社会学与社区建设专题研究
社会学是门应用性十分广泛的社会科学,是研究人在社会中的各种社会生活、交往、工作、发展等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形成对社会整体认知的一门学科。它以社会运行论为主线,以社会转型论为视角,反映社会现实的变化和趋势。社区建设是从我国城市社区的历史发展与当前现状出发,对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参与状况、管理与服务内容、管理方法等展开较全面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让学员了解和掌握社区管理的理论与知识,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与社会运行、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现代化相关问题研究、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社区自治与社区参与、社区服务与完善服务体系、社区文化教育等。
(07)中国人际关系专题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日益呈多元性、复杂性,因此有必要从深层次的文化、社会心理等视角进行理论研究和探讨。重视人际关系是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中国传统文化在人际关系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思想,并且一直指导着中国人的人际交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学员可以系统了解儒家和道家人际关系的思想,清楚地认识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掌握人际关系沟通的具体方法与技巧;另一方面,通过有助于学员调整与处理好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传统文化中的人际关系理论,包括儒家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道家文化中人际关系思想。第二部分为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文化特征。第三部分为人际关系沟通具体的方法与技巧。
(08)公共管理伦理学专题研究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包含了很多新的内容和因素,这是传统的行政管理所无法涵盖的。因此公共管理需要确立自己的学科框架体系,这其中就包含了公共管理伦理学研究。并且由于公共管理的伦理导向,决定了公共管理伦理学研究是公共管理学科体系中最为重要和最为基本的内容之一。公共管理伦理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员了解公共管理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掌握制度安排、公共权力运行、各个项目中的伦理道德和责任问题,明确提高公共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和加强公共伦理建设的重要性。
课程基本内容包括:走进公共管理伦理学,公共权力与公共伦理,公共管理的服务价值,公共管理中的德治建设,公共管理职业活动的伦理规范,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存在,公共管理者的责任义务,公共管理者素质与公共伦理建设
(09)社会组织管理专题研究
社会组织是一个宽泛庞杂的概念,一般而言,是指非政府、非盈利的自治组织,包括社团、行会、中介,以及其它社会自治组织等。在中国,情况更加复杂,按照社会组织界定,“人民团体”也应包括在“社会组织”之中。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和企业截然不同,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也无法全然借鉴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因此,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非政府组织管理研究有着诸多开放的、亟待深入的空间与话题。学习本课程有助于使学员了解社会组织的相关知识与理论,以及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课程基本内容:从社会组织的概念出发,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大体脉络,系统地介绍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战略,非政府组织的决策、营销、筹款、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非政府组织的评估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搞好我国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10)管理者创新能力专题研究
建设富有创新能力的组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个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和组织的基础。当今社会,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社会,都不可能通过模仿成为领先者。越是管理者,越需要在发展、提升、飞越、创新方面有所突破。通过本课程学习,有助于学员了解创新能力及其相关的概念、知识、原理、理论,理解创新和管理的关系,树立创新观念、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掌握创新能力提升的规律和方法,提升将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运用于管理工作中的创新能力。从而能够使管理者不断发展和发掘自身的创造力,有准备地面对管理工作中不断出现的各种挑战和难题,提高管理能力,提升管理者的工作绩效。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创新能力概述,管理者创新意识的树立与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管理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及其培养,管理者学习能力与探索能力及其培养,管理者洞察、预见、决断能力及其培养,管理者战略思维能力、把握机遇能力和应变能力及其培养,管理者创新人格及其培养,制约管理者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外因素分析,提升管理者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1)组织文化专题研究
组织文化是用文化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这两种方法来研究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十七届六中全会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其中自然包括组织文化这一重要内容。这是自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通过本课程的讨论与学习,使研究生能从文化人类学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了解组织中的文化现象,了解与组织文化有关的理论,结合国内外文化的实践,从新的视角来获得具有操作性的工具和方法,并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管理中实现“文化致胜”。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文化的研究对象、范围与理论基础;价值观、民族文化与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结构、形式、类型与诊断;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建设;组织文化的形成与传承;组织文化的变革与创新;组织文化的整合;跨文化管理与学习型文化等。
(12)新媒体技术应用与管理专题研究
新媒体极大促进了媒体的民主化、自由化,使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传统执政理念、方式与手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各级干部只有充分认识新媒体环境的典型特征,把握新媒体环境下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转变执政理念,运用适合新媒体环境的执政方式和手段,才能应对新媒体环境对于执政能力提出的挑战。通过教学,使学员了解新媒体以及新媒体对公共管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提高学员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管理能力。
本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新媒体及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新媒体的主要载体、新媒体对公共管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新媒体对政府公共管理能力提出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公共管理能力的途径、新媒体舆情处置等。
  【相关推荐】
  |||
新东方考研课堂
免责声明:
1.鉴于各方面资讯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信息为准。
2.本网注明来源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所有。
3.如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日内与本网联系删除。联系方式:
热搜 o 问答
2018年3月考试热点
版权所有 深圳市诺达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C) www.thea.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共管理硕士考研科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