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哮喘吸入激素素中午能吸入吗

吸入激素治哮喘到底有啥副作用?
&&& && &说起激素,除了医生,可能许多人对它没有好印象.其实,我们这些当医生的对它印象也不好,它实在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没有它,目前我们对许多疑难杂病会束手无策,可是长期使用,又会出现向心型肥胖、满月面容、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 &有这么多副作用你还给敢给我孩子治疗哮喘?& ;&吸入激素不也是激素吗?有什么不同吗?&
&&&& 许多家长会这样问我类似的问题.
&&&& 其实我上面说的副作用是指口服激素,不是吸入激素.吸入激素虽然还是激素,但是它是微量的.我们常规口服一片强的松是5毫克(等于5000微克),而吸入一口辅舒酮只有125微克.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换算,吸一口经过特殊加工的激素,这一口的重量约是小米粒的1/200.所以吸入的激素是很少量的,也因此大大降低了副作用.
&& 目前,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长期控制哮喘非常有效的药物,在国内外哮喘治疗指南中推荐将小剂量的吸入激素用于轻
度持续性哮喘的治疗,中剂量的吸入型激素或与中小剂量的&2 肾上腺受体激动剂联合用于中度哮喘的治疗,对于应用中等剂量的激素联合长效&2 肾上腺受体激动剂不能有效控制的重度持续性哮喘才推荐吸入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是肯定的.
&& 那么吸入激素疗效怎样?到底有多少副作用呢?
&&& 去年,我去北京参加了&2008年儿童哮喘防治新进展学习班暨国际论坛会&,在会上,我学习了来自国内外几十位儿童哮喘专家的报告,获得了许多最新的资料,结合最新期刊网的文章,我把吸入激素的疗效和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给大家讲讲.希望对不了解哮喘治疗和吸入激素的医生和家长有所帮助.
1.吸入激素(ICS)是哮喘治疗一线用药:来自循证医学依据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在我国哮喘病发病率约为1%,儿童为2%左右,并有逐年上升态势。自90年代初以来,由于明确了哮喘的本质是一个以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为主的慢性气道炎症, 而防治的重点应放在气道抗炎(重点是吸入糖皮质激素)以来,哮喘的防治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 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
&& 吸入激素的药理作用在于呼吸道局部的抗炎活性,它应用可以说是迄今哮喘治疗史上最重要的进步。由美国国家卫生院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组织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委员会(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并于1995年发表了《哮喘全球防治战略指南》,并逐年修订(目前2008年最新方案已出),由于GINA指南的推广应用,使哮喘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住院率及医疗费用明显下降。(GINA官方网站:)   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年鉴》于日发表了START ( inhaled Steroid Treatment As Regular Therapy in early asthma,早期哮喘常规吸入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研究的最新结果,研究结果给出了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budesonide,Pulmicort,商品名普米克)为期3年的安全治疗数据。以往的研究发现,无论对于成人还是儿童,ICS用于哮喘的长期治疗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START研究是迄今最大的哮喘对照临床研究,其纳入的患者超过7000例,遍布32个国家,年龄跨度为5~66岁。中国大陆作为START研究的重要参与者,入选病例数达到全球的12%以上。患者除了接受日常哮喘治疗外,还随机接受每日1次布地奈德或安慰剂的治疗。其中,布地奈德通过Turbuhaler(都保)吸入器使用,每日1次,儿童日剂量为200 &g,成人日剂量为400 &g。临床研究中布地奈德治疗组患者获得的临床益处有:将最严重的哮喘相关事件风险降低44%;改善哮喘控制,将每年无哮喘症状的天数增加至14.1天以上;住院天数减少69%;急诊治疗减少67%;门诊治疗减少36%。2006年,Bateman教授在一项&获得理想的哮喘控制(GOAL)&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中,设计了哮喘&完全控制&和&良好控制&两项标准。GOAL研究结果表明,使用ICS加长效&2受体激动剂(long-acting&2-agonist,LABA)的联合制剂氟替卡松与沙美特罗联合(商品名,舒利迭)吸入治疗数周至数月后,大多数哮喘患者可获得完全控制或良好控制。目前各种或长期或短期的研究均已显示,尽早以ICS开始治疗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哮喘控制以及呼吸道炎症。这最终可以减少维持用药量和长期治疗的用药负担。因此,基于许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结论,2008年最新版的GINA指南明确指出: ICS是哮喘长期治疗管理的首选药物!
2,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及其治疗   经过多年研究,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用药剂量仅为口服剂量的1/10~1/20,并且是阶梯治疗,药量逐渐减少,所以很少出现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如让人担心的HPA轴抑制、骨质疏松、儿童生长减慢,发胖等现象几乎很少出现。
&& 吸入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主要是局部不良反应,主要有:声音嘶哑或发音困难、口咽真菌感染、反射性咳嗽、口周皮炎、口干和舌体肥厚。咽喉刺激、声音嘶哑或发音困难的原因可能与吸入的药物微粒刺激咽喉部粘膜有关。应用吸糖皮质激素的部分患者有发音困难,1/3的患者通过压力定量吸入器(pMDI)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或布地奈德时会出现剂量依赖性声嘶,而使用丙酸氟替卡松及干粉吸入剂者声嘶的发生率更高。发音困难可能是由于激素引起声带肌肉病变,停止吸入激素后可以好转。口咽真菌镜下检验大约25%~30%阳性,成人鹅口疮发生率5%,在儿童仅为1%。部分不良反应与患者局部的免疫力下降有关,多见于口腔卫生差或合并其他疾病或接受其他治疗者(如糖尿病、合用免疫抑制剂)。反射性咳嗽发生率低,可能与吸入性激素的非特异性刺激有关,加用储雾罐可减轻症状。口周皮炎为吸入装置对局部皮肤直接刺激造成的,与吸入装置的类型有关,症状严重的患者应更换装置并局部使用红霉素或甲硝唑。口干与联合使用吸入性激素和长效&2激动剂有关。舌体肥厚见于雾化二丙酸倍氯米松治疗的儿童,为激素促进舌体肌肉肥厚和局部脂肪聚集造成的。   吸入性激素的局部不良反应一般认为是可耐受的问题。但是较严重的局部不良反应常会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某些局部不良反应呈剂量依赖性,因此最好使用吸入皮质激素的最低有效剂量;部分局部不良反应与装置有关,应考虑更换吸入装置类型。吸入用药后立即用清水漱口不但可减轻或避免局部不良反应,而且还可减少由药物从口咽部吸收而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所以常规建议吸药后清洗口腔、漱口和洗脸。如果发生局部不良反应不能耐受,停止吸入糖皮质激素即可减轻症状或逆转。
3, 控制不理想原因:既然吸入糖皮质激素有如此多优点,国际和国内的哮喘防治指南也把吸入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轻~重度哮喘的首选用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孩子控制不理想或误诊呢?
&&& 目前临床上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还不规范。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医生因素和患者因素,前者是主要原因.   首先是医生因素,许多医生(特别是基层医院的医生或一些排斥西医的中医大夫)对哮喘的本质认识模糊,认为支气管痉挛是哮喘的病理基础,同时并不了解激素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过高估计了吸入激素的不良反应,仅仅把激素看作是重症哮喘抢救时的备用药物。许多医生尤其是非哮喘专业医生对于吸入用药的优点认识不足,未能向患者及家属就吸入性激素治疗哮喘作合理的解释,再加上哮喘病人这个疾病需要哮喘专业的医生建立长期随访档案,定期随访和观察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控制,然而许多地方,医生们做的并不好,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差的服务等等原因导致患者得不到正规的治疗.这些都应该是目前吸入激素未能普遍应用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患者因素,由于当前因全身激素的滥用出现很多严重的不良反应,许多患者和家属谈&激素&色变,惧怕应用激素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这种对激素莫须有的恐惧心理让患者很难在疾病早期接受激素治疗,延误治疗最佳时机。部分患者不能严格遵循医生的给药方案,擅自减量或停药,殊不知哮喘控制不好,孩子反复生病所引起的后果要比糖皮质激素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更严重。
4,控制哮喘需要医患共同的努力&&&&&&&哮喘不仅需要在疾病加重或者发作时才进行治疗,在不发作的时候我们也要坚持用药,它是一种必须坚持长期治疗才能控制的疾病。对儿童来说,因为气道发育还没有定性,及早的治疗和控制,觉大多数的孩子是可以得到控制甚至治愈的. 所以孩子的治疗不象大人需要终身治疗,儿童哮喘,只要正规治疗,大多在3年左右就康复了.我想,哮喘如同一个顽固的不容易打死的敌人,医患需要携手共同来打这个持久战,医生的武器是规范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患者手中的武器是信任和良好的配合,只有良好配合,我们才能最后战胜哮喘,让孩子们顺畅呼吸自由玩..
&&最后修改于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吃激素早上没吃,中午在吃可以吗
吃激素早上忘记了没吃,中午在吃可以吗?希望医生解答,谢谢
医生回复(1)
指导意见:你好,这个情况,这个情况,是可以补上的,以后注意规律服药,按时按量服药,避免影响治疗,定期复查尿常规等,避免受凉,劳累,希望我的回答你满意,给个评价,谢谢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何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到底可以吗?
常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有哪些?哪些吸入效果好,哪些不适宜用于雾化吸入?本文告诉你答案。
作者:李鸿政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呼吸科最常用吸入性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包括布地奈德、氟替卡松、丙酸倍氯米松等,部分地区仍有人在使用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到底哪些激素雾化吸入效果好,哪些激素不适宜用于雾化吸入,其实业界早有定论,但由于知识传播有参差,且部分老医生守旧,或者基层地区缺医少药,导致临床使用仍有很多“乱象”,我们尝试一一道来。
一、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地位
呼吸科最常见疾病排行榜的前几位肯定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两个,而糖皮质激素也广泛用于它们的治疗,而吸入激素是目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已经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吸入激素可以有效缓解哮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控制气道炎症,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降低死亡率。而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吸入激素的地位则不是最高的了(支气管扩张剂地位最高),GOLD指南认为重度以上(C组和D组患者)的COPD患者才推荐使用吸入激素,但必须是在使用长效支气管舒张剂的前提下使用。而如果是住院的AECOPD患者,临床上也常常会给予雾化吸入激素抗炎平喘治疗。这充分说明吸入激素在哮喘、慢阻肺的治疗上意义重大。
二、使用最广的吸入激素是哪个?
应该是布地奈德。布地奈德有干粉吸入剂、雾化溶液剂等,前者可用于哮喘、慢阻肺稳定期的长期维持治疗,而后者可用于病情急性加重时的治疗。尤其是“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使用非常广泛,呼吸科在处理哮喘、慢阻肺急性发作的患者时,通常都会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通常会联合支气管舒张剂,比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等,在病情急性加重时单纯使用雾化吸入激素可能效果欠佳,因为气道没有被舒张,能够进入气道并发挥作用的激素不多,而此时如果连用支气管舒张剂,可事半功倍,通俗地讲:此时的支气管舒张剂是开路先锋,而吸入激素是中坚力量(比喻未必恰当)。
吸入激素的不良反应大多轻微,包括声嘶、溃疡、咽部不适、口干、咳嗽和口腔念珠菌病等,通常告知患者雾化后漱口能够较好避免这些不良反应。
有雾化吸入制剂的激素,好像只有布地奈德。诸如氟替卡松、丙酸倍氯米松等激素只有气雾剂或干粉吸入剂,而无雾化吸入制剂,笔者是没见过。
三、地塞米松能不能用于雾化吸入?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一些医学网站上屡屡看到有人发问,更有医生认为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相关疾病疗效不错,在万方数据库上搜搜关键词,相关文章也非常多。但其可信度如何,笔者不做评价。
比较权威的认识是这样的:地塞米松是水溶性激素,无亲脂基团,难以通过细胞膜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雾化吸入地塞米松时,其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气道内滞留时间短,难以发挥局部气道抗炎作用。另外,地塞米松半衰期长,对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也比较强,所以在各种指南、专家共识都是不推荐使用的。原因很简单:一是疗效不佳,二是不良反应大。
但鉴于那么多人的经验言之凿凿,笔者不做评论,但从自身出发,一般不会使用。最起码周围医院没有多少医生在用。但有人认为基层地方没布地奈德,只有地塞米松,尝试过疗效确实可以(治疗急性咽喉炎等急性疾病),而且经济实惠,如果真是这样,并且不是长期用来治疗哮喘和慢阻肺,问题应该不大,也算是符合国情吧。但如果靠长期雾化吸入地塞米松来治疗哮喘和慢阻肺肯定不妥。
1、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2、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zhaoying@yxj.org.cn
稿费:100~1000元
小编微信:zhaoy880805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吸入激素后为什么会感觉咽部不适? 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处理这种副作用?吸入激素后为什么会感觉咽部不适? 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处理这种副作用?厨房的诱惑百家号近日经常看到有人留言问道关于吸入激素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妈妈说:我们家孩子确诊哮喘两年了,前不久开始吸入激素治疗,可吸入之后出现咽部不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家长该如何预防?这种激素的副作用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对此我们咨询了济南哮喘病医院的专家之后来给大家做下详细解答:吸入激素后为什么会感觉咽部不适?主要是药物在口咽部沉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咽部念珠菌感染导致咽喉局部不适。有的患者出现声嘶,发音困难,停药后自行恢复。如何预防吸入激素对口咽部的影响?预防吸入激素对口咽部的影响首先要熟练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使药物直达病灶,减少药物吸入量,其次还可使用大容量储雾器以预防咽部念珠菌感染,另外吸入后漱口也对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有一定的作用。怎样处理吸入激素带来的副作用?如果你目前咽喉部仅有灼热或轻度疼痛感,不需要停药,注意吸入药物后及时漱口或加用储雾装置吸入药物即可, 对声音嘶哑、甚至失音的哮喘病人来说,停用吸入激素后2 ~3个月内就可恢复正常。改用储雾装置吸入治疗,喷药后漱口,减少给药剂量均可减轻症状:对于口咽念珠菌感染者多数无需特殊处理,少部分患者可用制霉菌素100万单位+甘油20毫升+生理盐水80毫升制成混悬液,1日3次涂患处。这样处理无明显改观时应考虑停用吸入激素。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厨房的诱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爱做美食,每日分享美女家的私房菜!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吸入糖皮质激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