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eos胶片机系列的胶片机可以景深预视吗?

你不知道的历史 佳能EOS胶片单反回顾_网易数码
你不知道的历史 佳能EOS胶片单反回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自1987年佳能公司推出EOS650自动对焦单镜反光照相机算起,EOS系列胶片单反相机、数码单反相机、EF镜头群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在这其中,涌现出无数划时代的经典产品。在这里让我们做一番盘点,细细品味这些令人爱不释手的名器。
“EOS”的由来:EOS有两层含义——直白的从字面上理解,EOS是Electron Optics System电子光学系统的简称,目前EOS系列的市场和目标人群的定位高于胶片机的PRIMA小霹雳系列和数码机的Powershot博秀系列,位于佳能照相机产品线的最顶端;另一层含义是引申为古罗马神话里的黎明女神,在古希腊神话里被称之为厄俄斯,寓意她将光明和希望带给佳能,也带给广大摄影爱好者。
前言:EOS诞生前的故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各大厂商就纷纷开始了自动调焦功能的研发,而佳能更是在1981年5月推出了第一支自动调焦镜头New FD35-70mm f/4 AF。该镜依靠CCD探测入射光线,而后通过驱动微处理器进行调焦。尽管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AF实现起来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但就发展方向而言,绝对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而后,承上启下的T系列单反相机应运而生了。按照佳能官方的说法,T系列的推出是基于两方面原因,第一,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照相机产品的需求降低;此外,消费者相对更青睐高智能化的单反照相机,故而更新产品线,以更为现代化、智能化的T系列取代久负盛名但技术相对落后的A系列。
T系列的最初两款产品——1983年推出的T50与1984年推出的T70均获得了当年由日本通产省颁发日本年度相机大奖,T70更荣获了当年的欧洲相机大奖。
放弃FD!佳能的决心
但暴风雨前的宁静总是短暂,当佳能还沉浸在沾沾自喜之中时,1985年4月,135单反相机历史上划时代的革命性产品——美能达α7000闪亮登场了,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依靠机身调焦马达进行自动调焦的135单反相机,一时间全世界为之沸腾了。
佳能随即作出了表示,T系列历史上最有意义却最为失败的T80出场了。旧有的FD卡口镜头已经不能满足技术发展的需要,佳能专门为T80配备了AC50mm f/1.8、AC35-70mm f/3.5-4.5、AC75-200mm f/4.5三支“怪异”的新镜,三镜取消了FD卡口镜头的手动光圈环、内置了自动调焦马达(镜身的横截面不是现在常见的圆形),这些都为后来的EF系列镜头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应该说,此三镜就是EF系列镜头的前身。
随后在1986年2月,佳能又推出新作T90。与前代相似,T90由于生不逢时需要支持旧有的FD系统而与AF擦肩而过——除此之外,T90几乎实现了所有功能的自动化。不仅如此,T90在造型上做出了重大的改进。按照佳能官方的说法,“驼峰形高起的五棱镜是它最鲜明的特点,区别于以往尖锐的造型,T90看起来光滑圆润”,为此,佳能特意为T90起了一个爱称“TANK”以为其造势。所有后续的EOS系列胶片单反相机、数码单反相机的外形甚至操作特性都在T90开始确立,比如机身右肩上显示操作状态的LCD、相对A系列更增加操作舒适性的快门按键和宽大手柄、分门别类却更易于操作的功能键——来自德国的天才设计师Luigi Colani依靠自己的非凡创造力并秉承“用户友好”的设计理念,与原有的佳能设计部门密切合作,最终完成T90的全新设计——这些,直到今天的EOS 40D、EOS 1Ds mark III上仍有充分的体现。
T90发布仅仅两个月后,老冤家尼康拿出了第一部AF单反相机——F-501。F-501的技术特性足够让人侧目,单是新型的AI卡口可以兼容以往的70多款老镜头这一项,就可以抢走α7000的不少眼球,也基于此,F-501一举拿下了当年的欧洲相机大奖。
历史把佳能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面对众多竞争对手的严峻挑战和技术发展大势所趋的紧要关头,用什么办法才能重现并续写自己在手动头时代创造的辉煌?佳能做出了一个当时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甚至口诛笔伐的选择——放弃FD卡口,开创EOS系列。
“DESIGNED FOR THE FUTURE”——EOS时代到来
1987年3月,佳能推出了EOS系列的开山之作——EOS 650。尽管在时间上EOS 650比美能达α7000晚了两年之久,但它却加入了更多更先进的技术。EOS 650采用了佳能独立研发的BASIS自动调焦微传感器,同时一并引入了超声波马达Ultrasonic Motor (USM),二者的完美结合使EOS 650成为当时调焦速度最快最安静的单反相机。特别要说明的是,EOS 650的自动调焦完全依靠驱动新的EF系列镜头完成,而不是像其他产品一样依靠机身驱动。EOS 650的广告词上写着“DESIGNED FOR THE FUTURE”(为未来设计)。在今天看来,这在当时难免有些吹牛之嫌的口号,充分显示了佳能对于市场和未来技术走向的把握能力。
两个月后,佳能马不停蹄的拿出了EOS 650的进阶产品EOS 620。EOS 620拥有最高1/4000秒快门速度,同时省略了面向入门用户的景深优先自动曝光功能。
经历了几款普及型产品之后,佳能推出了又一款引入新功能的机型EOS 630。EOS630最显著变化是可以选择AI Servo AF mode,即人工伺服对焦,并能以2.5 fps的速度对移动物体进行连拍。其他诸如6分区评价测光、自动包围曝光等新功能也被后续产品继承并发扬。
传奇的EOS 1系列降生:
1989年9月,EOS系列的第一部专业机EOS 1问世,这是EOS系列首款面向新闻、体育记者以及专业摄影师等高端人群推出的产品。由于采用了新的十字型BASIS传感器,使得原本困难的水平方向调焦变得更加快捷。当选配强力卷片马达E-1后,人工伺服对焦的速度可以达到5.5 fps,加上防尘防水的优异性能,使得EOS 1深得记者的青睐。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佳能着力在普及型产品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同时在过片、倒片的静音化处理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由此1991年推出EOS 100获得了当年TIPA的年度相机大奖。
Eye Controlled Focus——用眼睛对焦
随后在1992年11月,又一款融入多项新技术的力作EOS 5推出了。EOS 5最大的突破在于开创了为用户津津乐道的“眼控”(Eye Controlled Focus)技术。简单来说,在EOS 5一字排开的5个对焦点上,无论摄影师想通过哪个对焦点完成合焦,只需用眼睛盯住那个点即可,不需要通过旋转拨轮设定。这无疑可以使摄影师更加从容的完成创意,操作过程也更加简便,所以EOS 5一经上市便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市场认可(笔者注:EOS 5的眼控只能在水平方向实现,在垂直拍摄时则不可)。同年,佳能的眼控对焦技术获得欧洲科技影像协会(TIPA)的最佳技术大奖,EOS 5也获得1993年度的日本相机大奖。但遗憾的是,这一备受好评的技术至今仍没有移植到EOS系列数码单反相机上,这难免让人觉得佳能“不够厚道”。
而后的两年时间,佳能只推出了一款新品,即EOS 500。性能上虽然乏善可陈,但EOS 500却拥有三个对焦点,这也标志着普及型产品多点对焦时代的开始。同时,佳能力求把EOS 500打造为一款面向女性消费者特别是年轻妈妈们的相机,它不但拥有当时最轻便的机身便于游玩时使用,在日本市场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EOS kiss”。
与大获成功的EOS 5时隔整整两年,1994年11月,佳能拿出了EOS系列的第二部专业机——EOS 1N。出乎事先所有人的预料,与EOS同样有5个对焦点的EOS 1N没有引入眼控技术,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缺憾。不过,EOS 1N致力于体现专业机型的可靠性——改进的BASIS微传感器使得人工伺服对焦的成功几率和精度大为提高,革新的内置超声波马达使过片、倒片变得更加宁静,高达10万的快门寿命使EOS 1N更加值得信赖。
顶级单反的雏形确立:
与1N同时上市的还有两款搭配不同电池手柄的改进款,分别是搭配E1手柄的EOS 1N HS和搭配BP-E1手柄的EOS 1N DP。
第二年3月,佳能又推出了EOS 1N的改进产品EOS 1N RS,这是完全为特殊人群定制的“利器”。由于采用固定反光板的独特设计,EOS 1N RS的连拍速度达到了惊人的10 fps,快门释放时间也仅有惊人的0.006秒。这也使得1N RS当时的官方指导价达到了惊人的32万日元(后来的EOS 3、EOS 1V的官方指导价分别为18.5万日元和27万日元)。
应该说EOS 1N是佳能5代专业级胶片单反相机中最低调最朴实的一款,外形基本继承前代,主要技术指标也没有特别的过人之处,但我们要注意的是,佳能的数码单反相机研发就是以1N为蓝本开始的。时至今日,EOS数码单反相机在很多特性上仍不能摆脱1N的影响,这部分我们将在《中篇:EOS数码单反相机篇》中加以介绍。
EOS 50E的改进版本EOS 55
1995年5月,佳能推出了新作EOS 50E。这是第二款拥有眼控技术的EOS系列产品,尽管相对于EOS 5,EOS 50E只有三个对焦点,但进行垂直方向拍摄时眼控仍能发挥作用,这是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眼控技术的日臻成熟。此外,EOS 50E还是第一部采用铝合金外壳的EOS系列产品。此后佳能还在APS机EOS IX上加入了眼控功能,眼控技术进一步得到了市场的检验,EOS IX也成为当年TIPA评选的最佳APS相机。
登峰造极的完美谢幕
1998年11月,佳能的又一款力作EOS 3登场了。EOS 3是眼控技术发展到巅峰时推出的作品,是目前EOS系列胶片单反相机中性能最全面、保有量最大、好评最多的人气机型之一。EOS 3以最新开发的区域对焦传感器CMOS取代了旧有的自动对焦微传感器BASIS,使对焦过程更为迅速。对焦屏上呈蜂窝状排列45个对焦点,并使用了改进后的眼控对焦技术,使EOS 3的AF效果更接近于人眼。此外,7fps连拍速度,21分区评价测光,最高1/8000秒快门速度,使EOS 3堪称性能最接近EOS 1系列的准专业机型,也正因此EOS 3荣获了第二年的TIPA最佳设计大奖。
而后的2000年3月,佳能推出了EOS胶片机的终极之作——EOS 1V。之所以命名为“V”有四层含义,首先V在罗马数字中是“5”,意为佳能的第5代专业胶片单反相机(F-1、NEW F-1、EOS 1、EOS 1N、EOS 1V);第二,代表“Vertex”,意为顶级;第三,代表“Vanguard”,意为先锋;第四,代表“Visionary”,意为梦幻。为了打造EOS胶片相机历史上的最后一代专业机,佳能把当时除了眼控的全部顶尖技术都运用在了1V身上——高强度防尘防水的镁合金机身、高速45点对焦系统、最高1/8000秒快门速度、最高1/250秒闪光同步速度、高达150000次快门寿命、10fps连拍、20项自定义功能和31种使用习惯设定、最近100卷拍摄数据记录等等等等。几乎所有的主要性能时至今日EOS数码单反相机仍未能超越,而1V也确实体现了佳能专业机型的一贯特点——稳定、可靠。
在随后的4年时间里,佳能又陆续的推出了EOS 30、EOS 3000V、EOS 300V等产品,更新并完善了EOS系列胶片机的产品线,这代编号为“3”的系列机型也成为EOS系列胶片机最后的谢幕之作。日,佳能公司正式宣布停止EOS系列胶片单反相机的研发,将战略重点转向其他产品线,EOS胶片单反相机时代就此终结。
附表:佳能EOS系列胶片单镜反光相机年表,表中型号为国内常见的欧洲版本,出处为Canon Camera Museum官方网站。
官方指导价
118,000yen(套机)
EF 35-70mm f/3.5-4.5
80,000yen(机身)
146,000yen(套机)
EF 35-70mm f/3.5-4.5
108,000yen(机身)
EOS 750 QD
92,000yen(套机)
EF 35-70mm f/3.5-4.5
62,000yen(机身)
78,000yen(套机)
EF 35-70mm f/3.5-4.5
48,000yen(机身)
129,700yen(套机)
EF 35-105mm f/3.5-4.5
85,000yen(机身)
189,000yen (机身)
115,000yen (机身)
140,000yen(套机)
EF 35-135mm f/4-5.6 USM
90,000yen(机身)
84,000yen(套机)
EF 35-80mm f/4-5.6
58,000yen(机身)
69,000yen(套机)
EF 35-80mm f/4-5.6
47,000yen(机身)
EOS 10银色套装6千万台纪念版
140,000yen
EF 35-135mm f/4-5.6 USM
118,000yen(套机)
EF 28-80mm f/3.5-5.6
76,000yen(机身)
76,000yen(套机)
EF 35-80mm f/4-5.6
50,000yen(机身)
160,000yen(套机)
EF 28-105mm f/3.5-4.5
108,000yen(机身)
12,000yen(竖拍手柄)
89,000yen(套机)
EF 28-80mm f/3.5-5.6II USM
59,000yen(机身)
EOS REBEL X
专供出口北美市场
215,000yen(机身)
265,000yen(搭配E1手柄)
230,000yen(搭配BP-E1手柄)
320,000yen(机身)
140,000yen(套机)
EF 28-105mm f/3.5-4.5 USM
88,000yen(机身)
59,000yen(机身)
92,000yen(机身)
EF 24-85mm f/3.5-4.5 USM MS
150,000yen(套机)
62,000yen(机身)
185,000yen(机身)
65,000yen(套机)
EF 35-80mm f/4-5.6 III
64,000yen(机身)
270,000yen(机身)
93,000 yen(机身)
EOS Kiss III L(EOS 300金属版)
64,000 yen (机身)
EF28-90mm f/4-5.6 III
笔者注:文中所涉及的各类器材绝大部分均已停产并记入史册,很大一部分笔者均无缘尝试,故本文多为历史资料整理,难免出现纰漏,望读者朋友海涵并指正。
本文来源:IT168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正在初始化报价器请问佳能eos胶片机最好的是哪一款?3个回答晨具RKU专业级的是1D、1Ds系列,准专业级的5D II 、7D系列,其他如60D、550D、1000D所在的系列。 目前最好的是1Ds mark III,有效像素:2110万。 另外相机是由机身和镜头组成的,不同的镜头与机身搭配会有不同效果。
球迷_8046你好!佳能eos胶片机最好的一款为EOS1Nrs。价格6900元。
取景器类型:固定眼平五棱镜取景器
眼点:20mm
曝光补偿:手动曝光补偿,1/3EV调节
AF系统类型:CCD传感器TTL-CT-SIR
快门类型:纵走式焦平面快门
电源:8枚AA电池
电池检测:自动检测,4级显示
尺寸(mm):161x157.3x71.8
价格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哦~
QQ_欠你的幸福佳能eos33胶片机很不错的。他的的速度及其存贮的速度很快,高度清晰,洗相速度极快。而且在电脑上就可以直接进行照相,还可以完成编辑,把不必要的东西取消掉,也可以加上一些风景或者另外的人物。比原来的照相机更加方便。
1,对焦速度相当快,我从60d升级上来,感觉太明显了。
2,镁合金机身很扎实,重量是必须的。
3,增加多重曝光很实用。
热门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相关问答0个回答3个回答庞锐精EOS表示佳能品牌。:单反相机eos的设定自动对焦或手动对焦不在机身上设置,而是在镜头上设置的。方法是将镜头上AF/MF的拨杆拨到自动对焦(AF)或手动对焦(MF)的对应位置上。初...3个回答青叶莲花佳能eos原装双肩包售价299元。产品材质尼龙,有15mm厚的海绵,有防护功能,款式是黑色的,简练大方,耐脏。背着有种很专业的感觉。使用该机的套装包是比较适合的,外面还有防水套,里...4个回答wulianghe99EOS-1系列
佳能 EOS 1 (1989年09月上市,已停产):可更换对焦屏,EOS系列首台旗舰机种
佳能 EOS 1N (1994年11月上市,已停产):可更换...3个回答凹凸曼jvkE蛮不错的,毫无疑问,佳能EOS M3是一款小巧的微单,虽然机身略厚,对于小手掌用户来说依然是可以轻松掌握的。机身设计方面,主要改进在于集成了模式拨盘及前方指轮,来实现更独立的操作。...3个回答caidnbi8宾得KS2不错!配置:2012万像素+3英寸92万像素翻转屏+双波轮+防水防尘+马达+防抖+HDR功能+100%视野五棱镜+ISO 51200超高感+ TTL相位差异自动对焦+9个...3个回答退潮431这个问题首先楼主要知道自己预算多少 然后我可以根据你的需要进行推荐
同时这里说一个概念 单反成像看镜头,虽然机身有一定影响但是不大,你给出的这3个机身成像水平有差距是...4个回答猴盼堂0你好,据我所知佳能eos系列的价格不贵的。佳能EOS M套机(EF-M 18-55mm)的价格是2800元,佳能EOS M套机(EF-M 18-55mm,EF-M 22mm,90E...0个回答3个回答haoaw6956佳能eos相机价格佳能eoskissx7i 国内对应的型号就是700D, 报价参考: 佳能(Canon) EOS 700D 单反套机 (EF-S 18-55mm f/3.5-5.6...相争七十年 尼康佳能争霸历史揭秘(转,很经典)四
我的图书馆
相争七十年 尼康佳能争霸历史揭秘(转,很经典)四
1983:F3AF,不成功就成了仁   其实各家研究AF自动对焦单反相机的起步时间都差不多,1983年,尼康公司推出了一种F3的全新派生机型——尼康F3AF,这是尼康公司一次大胆的尝试。尼康F3AF是在F3的基础上,换装了一个DX-1自动调焦取景器,以及两款配套的自动调焦镜头AF 80mm F2.8和AF 200mm F3.5 IF-ED。从F3AF的取景器中看(图3),F3AF已经接近现代自动调焦单反相机。F3AF还可以使用其他尼柯尔镜头和E系列镜头,只是不能自动调焦,但是可以在取景器中显示合焦与否。 尼康F3AF  先行者的下场一般都很悲惨,F3AF也是一样,早期自动对焦检测原件的精度很难令人满意,另外没有像现在那种高扭力马达的帮助,镜头的对焦速度也是很慢的,F3AF更大的意义在于体现了一个方向,一个全新的世界。1985:手忙脚乱的尼康   1985年,尼康弄出来了个F301,是内置卷片马达的一体化AF单反相机,这在尼康来说虽然是第一部,可是相对于其他公司的技术水平,已然是落后了,不过还好,马上就在1986年推出了自动对焦的F501,用F301的机身和找霍尼韦尔(Honeywell)买来的对焦检测模块,但毕竟尼康在F卡口上实现了自动对焦功能,虽然这个策略在日后还会遇到更多的麻烦,但毕竟除了继承庞大的镜头群之外,还继承了尼康最为自豪的用户群,这对于尼康至关重要。   在推出AF机身的时间上CN两家几乎是前后脚,但真正的斗争刚刚拉开序幕。
尼康 F501 尼康 F301&&1987年,佳能推出EOS650和EOS620& & 1987年,佳能推出了EOS650和EOS620,序号比较小的那个更专业一些,EOS 650拉开了全电子化的EOS系统的序幕,佳能甩掉了FD手动系统的包袱,从此轻快的走在了自动对焦的大路上,而尼康多憋了一年,到1988年推出了F系统第四代旗舰机身F4,但是背负着F系统从1959年以来的包袱,想必走的不轻松,为了实现对F卡口手动镜头的兼容,在系统上做出了很多让步,虽然可以从最早的F卡口手动头一直支持到最新的AFS VR超声波防抖头,但代价也是相当大的。虽然衍生型号多多,但终究难以达到F3那么经典的地位。而且刚刚风光了不到两年,1989年,我们这边如火如荼的上街散步的时候,佳能那边轰轰烈烈的搞出来了EOS 系统第一款旗舰EOS 1盖过了风头,所以有部分F4铁丝总说F4生不逢时,如果尼康能提前3年推出F4,那么鹿死谁手还真未可知。
佳能 EOS 650  EOS650发布时的海报上写着:Designed for the Future,的确如此,在它发布到现在的20年多里,佳能一直站在135单反相机的最前沿,领导者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顶级机之间征战尤酣的时候,面对广大非专业用户的准专业机市场也开始弥漫起硝烟。1990年佳能推出了EOS 10,开始在中端用户中跑马圈地,尼康显然有点愚昧,用范进中举中胡屠户的话来说,就是猪油蒙了心,推出了一部使用锂电池供电的F601,那时候一颗锂电池差不多能买三卷胶卷了,而且早期的马达功耗特别高,真是有点买得起马配不起鞍的感觉,光愚昧一次还不行,尼康没几天就推出了F601M去掉自动对焦模块和驱动系统,是个AF外观的MF机,这种市场策略,真没话好说了。 佳能 EOS 620  通过F501和EOS650这CN两家的第一代AF单反相机,我们可以看出在AF时代初期佳能和尼康这两个厂家在相机发展方向上思路的差异。一方面,佳能由于抛弃了FD的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从EOS系列相机发展的一开始就占据了全电子镜头接口,镜头内置AF马达,电子景深预视等技术制高点,在电子化程度方面更加激进和大胆。当然佳能的断腕之举在当时也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尼康虽然电子化的步伐要慢一些,但对解决新老兼容的问题确实花费了很多心思。在F501上使用手动镜头除了不能AF外并没有多少不方便之处。另一方面佳能在人机工程学设计方面确实领先了一步,在T90的设计过程中就奠定了佳能以后相机造型设计和人机界面的基本思路:流线型机身,宽大的手柄,紧靠位于快门按钮后方的主转轮,位于机顶显示多种信息的LCD,嵌入机身表面的电子按钮等等。后来的EOS系列便是在这条路上不断发展和完善一直贯彻至今。1V的机身上仍然留着许多T90的影子。相比之下尼康的AF相机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缺乏一个长期的思路,从F501到F401到F801到F70一直都在变化。直到F5、F100、F80这几款出现以后尼康的人机界面才逐步稳定下来,形成目前以前后双转轮为中心的操作格局。跟当年的F501比较一下,简直是天壤之别。1988:令人难忘的F4& & 1988年Nikon推出了F4,是F系列的第四代顶级机身,从外形看 F4 有着无比霸气和专业水平,而且内置卷片马达、自动聚焦、多种测光功能,并有着Nikon一贯传统:良好的机械性能、作工精密、可靠且耐用。 F4由意大利著名汽车设计大师 Giugiaro(乔治亚罗,这哥们给华晨设计了骏捷,样子很不错的) 操刀,讲究功能操作外,还兼具当时的时尚美学。即使以今日的眼光来看,F4机身依然经得起考验。F4不同于过去采用金属制造,开始使用塑料原件,机身外层包裹防震橡胶作为保护。 Nikon F4& & 同时,F4还大量的采用自动化,性能之强就如同今日普及的傻瓜相机,按下快门即可拍照。不过,在控制上,F4还是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模式,也没有在机顶上安装LCD显示面板,而仍以传统方式显示相关信息。F4 最高快门速度和闪光灯同步速度分别为1/8000秒和1/250秒,具有双重快门帘幕,以碳纤维和铝合金制造,寿命可达15万次。F4并没有开发太多的衍生机型,一方面是Nikon旗下的其它机种系列已经成熟,另一方面也是F4强大且强壮,实不需太多的帮手。Nikon 仅在同年12月推出衍生机型 F4s,配有MB-21电池手柄,使用6枚AA电池,并有垂直快门纽,F4还被 NASA采用作为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时携带进太空的照相机;1991年 Nikon 再推出 F4E,改配MB-23电池手柄,使用6枚AA电池或MN-20充电电池。 Nikon F4& & 这里还有一段佳话,NASA选中F4了之后,还利用F4的机身改装了一批F4ESC即F4 Electronic Still Camera出来,为人类探索太空作出了巨大贡献 Nikon F4&&1990S:雄起和衰落  F4虽好,却不是谁都能买的起的,尼康在1992年推出了F90,类似于一个简化的F4,终于做了点实事,问题是佳能弄出来了个EOS5,5点眼控对焦,看哪对哪,不用动手选择了(佳能机身要想选择单个对焦点还真不容易呢),这个功能的出现是轰动性的,它的广告意义远远大于实际在技术上的价值,而且EOS 5实际上是个眼控技术验证机,给后来的EOS 3 45点对焦眼控选择打基础的,虽然技术上面还不是特别成熟(适应性不好,比如隔层眼镜就傻了,不像后来的EOS 30,隔层眼镜照样灵敏无比,技术总在进步嘛)。F90遭遇如此强敌,只能说那句熟悉的话了:生不逢时呀   小喽罗们在低端市场的竞争没啥好说的,转眼就到了1994年,佳能推出了EOS 1N,比EOS 1在性能和坚固程度上明显提升,而且可以附加高速卷片手柄提高连拍速度,跟一块儿的还有个EOS 1N HS,High Speed,使用了半透式固定反光镜,连拍速度更加惊人,一看就知道冲着1994年盐湖城冬奥会来的,尼康的应对十分无力,就拿出来F90,换了个更强力的对焦马达,对测光系统小修小补了一下,称为F90x,这要是能打败EOS 1N才真是活见鬼了呢。
佳能 EOS 1N 尼康 F90X  还好,1996年尼康铸剑8年,弄出来一个大怪胎,叫F5,这是F系列SLR的第五代专业机,各项指标十分惊人,体积重量十分惊人,耗电量也十分惊人,还有,对焦马达的噪声也十分惊人,亮点是世界首创的3D-RGB测光,从此结束了相机测光系统是色盲的历史,佳能则不痛不痒的推出了眼控45点对焦的EOS 3,悄无声息的砍了尼康一刀,AF时代以来,在高端新闻用机市场中,尼康的占有率节节下降,而佳能EOS系统凭借先进的电子技术,迅捷准确的对焦能力,坚固的机身等等,外加上连买带送,试用与借用相结合的推销方式,基本占领了大半市场,这从94年之后历届赛场边的白炮阵列就可见一斑。
佳能 F52000年:EOS1V 一个时代的谢幕者   1999年,尼康注意到F5的一些缺陷,于是弄出来一个F100,坚固耐用省电轻便对焦准确速度快,被称为小F5,价格便宜,功能类似,而且不那么耗电,干嘛不买?所以F100大受欢迎,甚至影响到F5的市场销量,这种左手砍右手的事情精明的佳能从来没干过。有尼康铁丝曾经辩解说:“尼康乃是一技术企业,跟佳能那种商人不同,尼康是搞技术的偶尔赚了点钱,佳能则是赚钱的偶尔搞了点技术,区别大大的”,如此调侃,传为一时之笑谈。
尼康F100  佳能胶片机最后的辉煌出现在2000年,EOS 1V,佳能所有高端技术集大成者,出世了,防水密封机身,镀金冗余双触点,可连接电脑修改的个人化界面,1.3%的点测,100%的取景器,这些光环把EOS 1V重重笼罩起来,身价之高使人难以直视,不过玩相机的人基本都是没有人性的亡命徒,总看见论坛上有人叫嚣,不让买EOS 1V就离婚(分居,分手,吵架,离家出走等等,还有哭,闹,上吊等等传统艺术),最后产生了一句名言:“(EOS 1V),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佳能EOS 1V2004:F6,是结束也是开始  尼康能和EOS 1V抗衡的胶片旗舰是2004年发布的F6,而那时,尼康声名显赫的准专业数码单反相机D100都已经发布3年多了。F6只不过是聊胜于无的作品,更加重要的作用作为平台开发新数码单反相机,比如前些日子发布的D3就继续沿用了F6的机身。 尼康F6  F6是到目前位置最优秀的胶片机身,几项重要的特色,包括:快门单元可使用15万次以上,而且快门系统在每次使用时还会自动地检查快门速度,并且自动补偿(这个快门监察机构在F5上也有搭载,有意思的是某媒体问佳能说,为什么F5有快门监察机构来保证快门精度,EOS1V没有呢?佳能回答:用不着)。11个对焦点、尼康独有的的3DRGB测光、低振动、完美的操作声响,还有高达每秒 8 张的连拍速度 (当然,需要加上MB40电池手柄);还有,通过更严格标准的环境测试,彻底检验各部的设计,达到 DSLR 所难以做到之防水、防尘甚至是温度变化影响的极限(F6 可从 -20 ℃~+ 50 ℃的范围内可靠的工作)。  F6作为单独的胶片机已经在2006年11月停产了,但是作为尼康新一代数码单反相机的机身,我们在D300和D3身上都看到了F6的影子,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数码单反相机,新的战场  早期的数码单反相机背后都有着同一个巨人的身影,那就是柯达。  作为数码影像时代的开启者,柯达在早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1991年第一部数码单反相机的诞生标志着一项巨大的进步。这款相机由柯达公司研制,代号DCS(后又被重新命名为DCS100),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便携式数码摄影设备。它基于尼康F3机身而设计开发,配通用的尼康镜头,其实是摄影人早已熟悉的35mm相机,只不过少了底片仓,取而代之的是一块数字传感器和一些相关的电子元件。& & 此后几年里,柯达又连续推出了多款新型数码单反,在DCS100的基础上稳步发展。这些机型大多使用尼康机身,也有一些基于佳能机身研制而成。技术含量也有缓慢的提高,但产品价格仍旧是天文数字,居高不下,根据机型的不同价格在1英镑(1美元)之间浮动。 尼康相机  报社和通讯社又一次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光纸印刷的杂志对图片质量有苛刻的要求,而印在报纸上标准便会放宽一些。对报纸来说,传稿速度至关重要,于是DCS系列相机逐渐淘汰了耗时较长的、通过扫描底片获取图片以供报纸刊用的老方法。再后来,一幅照片在拍摄数分钟之后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用笔记本电脑传到编辑面前,数码单反终于在新闻摄影领域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1999年,柯达和尼康两大公司分道扬镳,数码技术前进的步子加快了。尼康不久便宣布正在开发旗下第一款数码单反D1,价格将比柯达的任何一款都便宜得多。富士紧随其后,推出价格更低的Finepix S1。2001年,佳能携D30加入战团。从那之后,不断有新型数码单反上市,售价一降再降,配置不断改进。电脑是任何一部数码单反必不可少的外延,2000年以后,电脑的处理能力和内存配置都有了飞跃,催动了数码摄影这项技术走向成熟,而且易于上手。柯达 —— 数码摄影领域的伟大先驱 —— 却在这场角逐中被甩到了后面,最终于2005年黯然引退,这也许是先行者的宿命吧。 佳能EOS 1& & 柯达参与数码单反市场简史& & 1991年 柯达公司推出全球第一款数码单反DCS100。& & 1992年 柯达紧接着又推出DCS200,这是全球第一款带有内置图像存储器(一个微型硬盘)的相机。& & 年 柯达研发出DCS420和DCS460,在设计方面做了重大改进。& & 1998年&&柯达的另外三款DCS相机问市:520,560和315。在此之前,DCS系列相机全部基于尼康机身而设计,而520和560首次采用了佳能机身。& & 1999年&&柯达发布采用尼康机身的DCS620。& & 1999年&&柯达与尼康的合作破裂;尼康研制出自己的数码单反(
),价格只相当于柯达DCS系列相机的一小部分。& & 2001年&&佳能公司首次推出数码单反(EOS D30);尼康拓宽了产品种类;柯达将DCS760投向市场。& & 2002年&&柯达推出DCS Pro 14n,号称是世界上第一款配备全幅传感器的数码单反。不过,14n只适合在影室中使用,巨大的耗电量和缓慢的存储速度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高ISO的表现也惨不忍睹,但是在照度良好的环境中,14n的效果令人侧目。& & 2005年 柯达宣布退出数码单反市场。 柯达 DCS Pro 14n1999:全力以赴的尼康  经过了先行者柯达接近10年的折腾之后,数码单反相机市场已经变得相当成熟,尼康与佳能这两个胶片机时代的巨鳄已经迫不及待的要进入这个领域开始新一轮激烈的角逐了。  1999年,尼康率先推出了售价在6000美元以下的专业级数码单反相机D1,整个专业数码单反机市场改变了面貌。不仅价格上比柯达产品低,而且D1机身比柯达在尼康和佳能胶片SLR机上开发的机身紧凑。不少新闻和广告机构被D1的价格和性能所吸引从而大规模开始转向数码化。 尼康D1  D1在F5的机身上开发,采用了一块儿270万像素的CCD,为了达到高宽容度和高信噪比的要求,尼康采用了一个惊人的办法,D1的CCD实际像素总数是1080万个,采用了4像素合一的办法来解决早期CCD噪音较大的问题,令人叹为观止,而且D1的连拍速度达到了5张每秒,足以应付一般的体育摄影需求了。  仔细研究一下早期的数码单反相机就会发现,尼康提供给柯达的机身最高档次的也仅仅是Pro 14n的F80而已,同样作为尼康合作伙伴的富士,也是到了S5pro才得到了F100这个档次的机身,尼康这种封锁准专业和旗舰机身的做法对于保护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数码单反相机开始走入人间的1999年,尼康一上阵就摆出全力以赴的架势,佳能该如何应对?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佳能胶片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