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第一个女朋友字是心 朋 我 最后一个字是归 打一首七言绝句

查看: 627|回复: 9
雪字令——七言绝句二十八首
本帖最后由 兰芷 于
08:37 编辑
有一些写的比较草率,不尽人意,写完就放那了。帖过来,欢迎各位方家砸砖指点。
雪字令(嵌雪字,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
雪晴四野尽瑶琼,铺到门前亦玉英。
此地纷来珠履客,诗文更较晓梅清。
如雪如花舞不休,春来絮漫灞桥周。
莫向曲中赋杨柳,一枝一叶是离愁。
冰窖雪天十九年,丹心白发对寒毡。
唯来明月雁难到,万里家书谁可传。
陈瑞《白孤》
玉颜胜雪袂浮纱,千载因缘空自嗟。
今夜为君月下舞,明朝流水两天涯。
更深执卷雪初阑,珠玉三千不觉寒。
沉醉吾心何所似,洛阳道上遇潘安。
往事如烟似雪残,又教离绪上眉弯。
一杯酒尽十年路,明日花开何处山。
逐征大漠关山雪,歌咏黄沙九曲川。
多少英才不得共,恨吾生晚一千年。
三月春初冬去时,雪销泥软总相宜。
清风偶拂枝头翠,数片玲珑曳小诗。
当年云黯草尤凄,对雪谁曾忧庶黎。
昨梦思寻无管束,随风吹到浣花溪。
结网敲针若许年,渐添雪鬓不萧然。
渔歌一曲知何处,人在桃花春水船。& &
坐船过巫峡
时雨时云不觉风,心如雾雪漫江淞。
莫非海外仙湖石,化作巫山十二峰。&&
旌旆遮天战马嘶,寒云变色雪山低。
壮怀尤较风沙远,更在楼兰西复西。
谁曾车马五陵游,谁倚天涯风雪楼。
多少枯荣成过往,大江日夜向东流。&&
登玉龙雪山
岩石近看互出没,似凝亘古晶莹雪。
须知极处有风光,君莫推说心力竭。&&
才看春日水溶溶,又对秋山枫叶红。
雪泥鸿爪陶然处,昨夜星辰昨夜风。&&
寒山二月少行人,晴日闲来独问津。
冬雪未酬三寸泽,幽香早递一枝春.
窗上冰花映日迟,推门撒谷一由之。
寒冬雪后食难觅,嘱弟莫罗青雀儿。& &
室有芷兰歌有弦,身无羁绊梦悠然。
碧波白雪徜徉处,许我清嘉不计年。
最爱飘飘瑞雪来,长冬洁净少尘埃。
莫说冬去雪无迹,春日枝头清浅开。& &
禅音乐《江上垂钓图》
垂钩洲渚不心囚,缘起缘消懒问由。
青鸟白崖云雪外,江天一叶正悠悠。&&
夜月晨星皆比邻,书山题海作醪醇。
此园亦有程门雪,时至鱼龙可纵鳞。&&
劝君莫折关前柳,此柳可教人断肠。
一曲阳关听不足,雪云迢递入苍茫。
清路更深腊月天,万家静寂渐星残。
平明睡去心难歇,风雪犹然入梦寒。
玉骨冰魂梅比肩,不枝不蔓有清莲。
若教水里风吹去,开在雪崖何处边。
贪杯不觉返家迟,街寂灯昏月欲垂。
怕惹红颜嗔一怒,满天风雪下娥眉。
红军过雪山
恍似离天一步间,怅然猿鸟亦难攀。
行军夜半风尤冽,星满苍穹雪满山。
春雨淅淅横翠微,带霞杳杳远鸿归。
秋时更比春光好,万亩芦花霰雪飞。
写雪字令有感
碌碌终朝人不歇,春枝方绿忽秋别。
钝毫偶欲拟风光,难见缤纷唯有雪。&&
追求诗意的人生
首赏一组好咏,多有好句,可堪品味.....没明白:雪字令,是怎么个意思?
追求诗意的人生
首赏一组好咏,多有好句,可堪品味.....没明白:雪字令,是怎么个意思?
就是嵌雪字,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
追求诗意的人生
首赏一组好咏,多有好句,可堪品味.....没明白:雪字令,是怎么个意思?
我编辑了一下,作乐了说明:)
追求诗意的人生
发得太多,读了前面几首。写得真不错,颇有韵味。
春来絮漫灞桥周。周,改成头,更好一点。
追求诗意的人生
发得太多,读了前面几首。写得真不错,颇有韵味。
春来絮漫灞桥周。周,改成头,更好一点。
谢谢老师鼓励指点!
追求诗意的人生
清婉流畅,韵味深深,虽然各有寄意,但不失心志。一组佳咏。。还有这种玩法,攒个~~~
追求诗意的人生
清婉流畅,韵味深深,虽然各有寄意,但不失心志。一组佳咏。。还有这种玩法,攒个~~~
谢谢雪版跟帖,还要多向您学习:)
追求诗意的人生
就是嵌雪字,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
哦,地雷的秘密我已经探听出来了.....赶明儿个,凑个“雨字令”,会有人喜欢的!
追求诗意的人生
欣赏一组佳制!
追求诗意的人生
关于征稿的友情提示 /1
叶黄满坑金补诗大赛3月31日截稿,记得投稿啊!祝您榜上有名!
Powered by我来救你~~&br&你知道近(an)体(li)诗吗&br&&p&&b&什么是近体诗?&/b&&/p&&p&
诸位打小学过的古诗不少吧,他们有的句式整齐,有的长短参差,有的朗朗上口,有的能把人舌头念折,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p&
自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诗集《诗经》出现起,不会写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人,但是什么是诗,诗该怎么写,没有规定,所以就撒欢儿随意徜徉,只要押韵了,就是诗,这一时期代表作《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玉台新咏》,这些,叫做古体诗。但因为没有相应的开发规范,导致文体异常散漫,一句诗有两个字的三个字的四个字的五个字的六个字的七个字的,比如著名的《上邪》: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典型的古体诗。写古体诗,就像给安卓开发App。&p&
自南北朝起,因为大量翻译梵文佛经,出现了语言学家,语言学家开始有意识的研究汉语发声的特点,发现了汉语有四声:平、上、去、入。研究清楚了为什么有的句子会押韵,哪些字可以押韵。语言学家陆法言写了《切韵》,把能押韵的字分到一组,称为韵部。诗人们激动了,经历了数百年的盲目摸索,终于找到了理论指导,科学的分析了诗怎么写会读起来朗朗上口,字音怎么安排读起来会抑扬顿挫,从南朝的沈约起到唐朝杜甫的爷爷杜审言,一代代诗人们终于制定起了写诗的开发规范,这套规范,就是近体诗开发规范,符合这个规范的诗歌,就叫做近体诗。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写近体诗,就像给ios开发App。&/p&&p&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李白是最杰出的的安卓开发者,杜甫是最杰出的的ios开发者。&/p&&p&&b&为什么要写近体诗?&/b&&/p&&p&
你可以告诉别人你其实是诗人。&/p&&p&&b&怎么写近体诗?&/b&&/p&&p&&b&第一步:选定体裁。&/b&&/p&&p&近体诗的体裁有五种,分别是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以及排律。言指的是每句的字数,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排律不限句数。&/p&&p&举例:&/p&&p&五言绝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p&&p&五言律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
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p&&p&七言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p&&p&七言律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p&&p&排律回头再说。&/p&&p&所以,写诗之前,先确定自己要写这五种中的哪一种。&/p&&p&&b&第二步:确定立意。&/b&&/p&&p&就是你想写什么,通常情况下写作内容可以划分为这四类:抒情,叙事,写景,说理。根据内容确定立意,也就是你要写重口味,还是写小清新,还是写重口味小清新。一般情况下立意有高古的,浑厚的,沉着的,清雅的,幽默的,闲适的等等,依据自己的爱好确定。&/p&&p&&b&第三步:选择韵部。&/b&&/p&&p&
正如前文所述,近体诗开发规范设立之初,语言学家们把能够押韵的字分组编好,这样的分组书籍,叫做韵书。&/p&&p&
韵书的编写从《切韵》后,都由官方编写,因为这涉及到科举考试,所以韵书形成了以下发展系统:隋朝《切韵》-唐朝《唐韵》-北宋《广韵》-南宋《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明朝《洪武正韵》-清朝《佩文韵府》,但学过汉语语言学的都知道,汉语有从上古音,到中古音,到近古音,到现代汉语语音的发展变迁,元代后汉语语音发生了重大变迁,朱元璋颁布《洪武正韵》希望能祛除胡音,收效甚微。&/p&&p&
所以实际上中古音时代的最后一本权威韵书,是南宋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因为修订者是山西平水人刘渊,所以这套书定下的音韵系统,称之为平水韵,自此,韵书和口语实际发音开始逐步分离。&/p&&p&
本朝建国后由中华诗词学会制订了符合普通话发音的《新韵》,但是,咳咳,太低端。基本上是”老干部体“专用韵书,不为年青一代诗人认可,因此通行韵书依然是平水韵。&/p&&p&
打开&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9Oza0FfPO9mqiXP6yTXuqKYyURigvw3ed1qYAxOudqLO4nvBtTsn3WMeMvlKat9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平水韵_百度百科&/a&,在平声部分选择一个韵部,这个韵部决定了你每句诗韵脚的那个字,只能从这个韵部中选择,否则,就等于没押韵。&/p&&p&&b& 第四步,开写。&/b&&/p&&p&
此处与其他诗词教程不同,他们会先讲平仄啊,粘对啊等等一大堆格律,而本教程与其顺序不同,本教程坚信好的诗是改出来的,推敲出来的,所以,在开写这一步,请勿有格律限制,&/p&&p&依据你所选的体裁,是五言还是七言,绝句还是律诗,1,字数符合,2,韵脚在同一韵部,即可,除此之外,无关格律,不必拘束。发自肺腑的在你的立意下随意徜徉,书写一首属于你的诗歌。&/p&&p&&b&第五步,修改。&/b&&/p&&p&此步是写近体诗的根本,决定了你写的诗是不是近体诗。第四步完成后,可能大部分开发者开发出来的都是打油诗级别,不用着急,因为那个东西,最多叫草稿,经过第五步修改之后才能成诗。&/p&&p&修改之前,先要明白以下几个概念:&/p&&p&什么是平仄?&/p&引自上文:”自南北朝起,因为大量翻译梵文佛经,出现了语言学家,语言学家开始有意识的研究汉语发声的特点,发现了汉语有四声:平、上、去、入。“&p&平,即平声,仄,即上声去声入声。&/p&&p&诗人们发现,如果一段话里字的读音按规律的进行平仄交替出现,那么这句话将会出现奇妙的韵律感,因此,该怎么进行平仄交替呢,出现了平仄谱和平仄变化规律,也就是所谓的格律。&/p&&br&&br&&b&1,平仄谱式&/b&(凡最后一个字是平声的,都是韵脚,都要在一个韵部):&br&&p&七言绝句平仄谱式(四种基本型):&/p&&p&a,平起不入韵式:&/p&&p&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p&&p&b,仄起不入韵式:&/p&&p&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br&c,平起入韵式:&/p&&p&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br&d,仄起入韵式:&/p&&p&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p&&p&以上四种谱式是最基本的,请务必,全部,背过。(很容易背,自己找规律。)&/p&&p&七言律诗平仄谱式:&br&平起不入韵式:a+a&br&仄起不入韵式:b+b&br&平起入韵式:c+a&br&仄起入韵式:d+b&br&&/p&&p&五言绝句平仄谱式:&/p&&p&删掉七言绝句的前两个字。&/p&&p&五言律诗平仄谱式:&/p&&p&删掉七言律诗的前两个字。&/p&&br&&b&2,平仄规律&/b&&br&&p&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p&&p&可以看到,平仄谱中的平仄基本上两两交替或者三两交替的,其中第一三五个字的平仄是比较随意的,第二四六个字平仄比较死,不能变,韵脚必须是平声,也就是常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在以下情况下不适用:&/p&&p&1)三平尾:比如某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假如你把第五个字仄声改成平声,那么就成了”平平仄仄平平平“,最后三个字成了平声,这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p&&p&2)孤平:比如某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假如你把第三个字平声改成仄声,那么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除了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这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有时可以拗救。拗救见下文。&/p&&p&二,粘对,&/p&&p&以“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为例,a句和b句是“对”的关系,他们的第二个字(因为第一个字可平可仄)平仄是相对的,b句和c句是“粘”的关系,他们的第二个字(因为第一个字可平可仄)平仄是相同的。诸位去翻律诗的平仄谱,同样有此规律,按照此规律不断复制下去,每一句诗称为一韵,就可以写成五十韵,一百韵等等超长的律诗,称之为“排律”。&/p&&p&三,拗救,&/p&&p&拗救指的是有的地方你平仄变了,就变得拗口了,因此要在另一个地方救一下,因此称为拗救。拗救的方法比较复杂,有兴趣的我们可以在进阶篇里讨论,初阶篇教程中,你只需要记下以下三点:&/p&&p&1)如果上句不得已犯孤平使用了:仄仄平仄仄,那么下句必须要接:平平平仄平。&/p&&p&2)如果上句不得已使用了:仄仄仄仄仄,那么下句必须要接:平平平仄平或仄平平仄平。&/p&&p&3)以下句子为病句,不符合平仄规律,也无法拗救,请勿在诗中出现①:&/p&&p&01平仄平仄仄&/p&02平仄仄仄仄&br&03仄平仄平仄&br&04平仄平仄平&br&05仄平仄仄平&br&06平平仄仄仄 &br&07仄仄平平平&br&08平平平平平 &br&09仄平平平平 &br&10平仄平平平 &br&11平平仄平平 &br&12平平平平仄 &br&13仄平仄平平 &br&14仄平平平仄 &br&15平仄仄仄平 &br&16仄平仄仄仄 &br&17仄仄仄仄平&p&以上皆以五言为例,七言请自行在前添上两个字,保证所添的第二个字和五言的第二字平仄相反即可。&/p&&p&依据平仄谱和平仄规律,调整你的用词,即可完成格律上的修改。&/p&&p&&b&3,修辞修改&/b&&/p&&p&此时,你的诗作格律已经ok了,但是修辞上要注意:凡是写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务必在颈联和颔联使用对仗修辞。&/p&&br&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br&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颔联,必须对仗)&br&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颈联,必须对仗)&br&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尾联)&br&&br&绝句无要求,可对仗可不对仗。&br&&br&最后,再修改修改语言,用个比喻拟人,高级的双关下,知识渊博的化用典故,推敲一下字句,恭喜你达成新成就:诗人lv1&br&&p&当然,在诗词的世界里,还有更多更深入更细致的问题,等有时间再在近体诗进阶篇中和大家讨论。&/p&&p&看完文章的别走!在评论区里上交作业,一篇近体诗!&br&&br&注释:①该总结引自百度诗吧网友&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ieba.baidu.com/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对“拗句”与“拗救”的全面总结&/a&&br&参考资料:《诗词格律》,王力,中华书局&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978252.htm%23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诗词格律_百度百科&/a&&/p&&p&
《诗词写作教程》,张海鸥,中山大学出版社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7s5D1igpuyf-dGmrhzi-FIxijrUDKeuasEowfX79yQ_SLhV45w3_u9NTO2toGv-6B0QfVELjMY0BL2qi_mGyH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诗词写作教程_百度百科&/a&&/p&&p&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amazon.cn/s/ref%3Dnb_ss%3Fie%3DUTF8%26keywords%3D%25E4%25B8%25AD%25E5%259B%25BD%25E6%E5%25AD%25A6%25E5%258F%25B2%2B%25E8%25A2%%25A1%258C%25E9%259C%2588%26tag%3Dbaidhydrcn-23%26index%3Daps%26hvadid%3Dref%3Dpd_sl_25nxswg8iu_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a&&/p&《文学理论新编》,童庆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toaXScE_iFnYOOP4msixDFMwiChuE1OQ0E8YcAT_4iGNBHzW9w32CV9JFqp5X03fZn3ykh1F8JfpSlMw2C_edq&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文学理论新编&/a&
我来救你~~ 你知道近(an)体(li)诗吗 什么是近体诗? 诸位打小学过的古诗不少吧,他们有的句式整齐,有的长短参差,有的朗朗上口,有的能把人舌头念折,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自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诗集《诗经》出现起,不会写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人,…
老有同学邀请我回答一些什么多少天能不能提高几百分,或者多少天能不能学完这个那个的,我是觉得当然对于所有没发生过的事情都是有可能的,但这个可能性几乎不可能落在你身上,也就那么多天了还存在什么侥幸心理,我是真的劝你自己来年再战吧!你看到的那些所谓的提高多少多少分的,而你却越考越差,越来越颓废迷茫,所以问题就出来了,你看不出你跟那些人的差距吗?靠做梦就能考上一本?考上清北?这些问题本身问出来就没有什么价值,别人安慰你给你碗鸡汤,让你有信心,然后你继续颓废,不努力,我只能告诉你一个现实,不可能,既不可能几十天涨一两百分,也不可能一个月学完你说的那些东西。&br&其实不管你什么年纪,至少都应该对自己负责,该好好学就好好学别老想些有的没的。&br&&br&…………18/3/1…………&br&我之前在化学上有写错一点东西,也是今天看了网课之后才发现我错了,真的很抱歉。在我下边那个写原子的电负性的那个地方,那个顺序有一点问题。我之前给出的强弱顺序是:&br&F O Cl N Br I S P C H,这个顺序错在C P上边,然后有误导性的是有些电负性是相同的,我截了一张图给大家。&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d7ebdccf6e81f12e7fdfc_b.jpg& data-rawwidth=&776& data-rawheight=&3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d7ebdccf6e81f12e7fdfc_r.jpg&&&/figure&&br&从图里看出来,其实有些原子的电负性是相同的,所以那个顺序不完全正确,但是这些我也建议大家去问问你们的任课老师,因为可能因为高考要求的问题,有些东西会做一定改动,所以以你们自己老师给的东西为准。我是看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个网课看到的,所以我也相信这个图的正确性,但是大学里的东西不一定完全适合高考,所以大家以自己老师所讲为准。&br&我之前说错了很抱歉,也是欢迎大家来纠错,我会在查明之后给大家更正的。&br&17/08/15&br&…………&br&&br&我几乎不会再上知乎了,我也渐渐地认为很多东西只能靠自己沉下心来做,才能完成,依旧还有些朋友的评论和私信没回,并非故意,如果实在有事找我(比如给我投资,赞助什么的[这当然也是开玩笑的]), 可以找我,我不解决日常学科问题,我也不负责教你某科的知识点,我更不解决你的感情问题,家庭问题等等。&br&简而言之,我不负责解决问题,任何问题,我只提供我个人的观点,也不见得对。&br&祝你能有个前程似锦的未来。&br&17/07/31&br&———————&br&最后的时间里,希望大家能每天练练,背背,不求起早贪黑,只需要保证自己的手感,考前要把东西都准备好,会晕车的同学,要考虑晕车情况,不要生病,不要乱吃乱喝,不要熬夜。&br&考试注意事项,老师们会给大家说,只希望大家沉着冷静,细心,在考试前把整套试卷的时间算好(什么时候该做到哪里),仔细检查(特别是理科!),可以适当做一些题目的放弃,以分最高为原则。&br&&br&加油!预祝各位高考大捷,考取自己心仪的分数,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br&17/06/03&br&——————&br&目前所有能找到的考卷都一一整理好,分科按顺序整理好,改好错,做题做烦躁的时候,每天复习的时候,多翻翻看看自己的错题。&br&&br&不论怎么复习,以高考分最高为原则,时间不算多,也不算少,说放弃暂时还太早,心态放好,哪怕只是提高几分都比站在原地或退步好! 坚持下去,千万别放弃。加油。&br&&br&很抱歉没有回复大家,并不是说不屑回复大家,造成了误会,我很抱歉,我现在比较少上知乎,回复的时间也有限。&br&17/5/03&br&——————&br&《挪威的森林》那段,真的好感动,啊哈哈哈,因为我以为没人理我就删掉的一个问题,结果今天在评论里看见了。简直不要太感动我!真的很感谢。&br&&br&………………9/12…………&br&&br&一,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多少都有差异,有的人靠做题,有的人靠背靠老师。我写这个,只是分享我自己的经验,供大家参考而已。&br&&br&二,好成绩,它不是靠在网络上扒什么总结把出来的,好成绩需要靠自己沉下心来慢慢积累。&br&这个只算是可以提供一个方向,有了方向,努力也会轻松一点。&br&&br&三,高一高二的同学没太多必要参考这个,只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够了。习惯好了,高三成绩上升得自然快。&br&&br&四,放下手机吧!这点都做不到,很多东西,你们只是在自我安慰而已,我是过来人,我想说的是,我们,其实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努力,有闲工夫刷刷微博,聊聊QQ,看看知乎,不如好好学,这些知识,正常情况,高中老师都能解决。&br&&br&加油吧!沉下心读书。&br&————————————&br&一、语文:&br&&br&声明:这些全是我老师的心血,人家(我就不告诉你是男是女)告诉我们,遇见校友,学长学弟这些就传,外人慎重。我写这些是出于想帮助一些朋友。另外有没有用,那先想自己有没有采用这些方法,我在文言文中说了,这些都是我们班与清北班共用的,我也明确说,老师的这些方法,让两个班级的语文从来没有拉过其他科的后腿(再次声明,我们班是个60个人至少50多个要上重点的班级,至于清北班我就不说了)&br&&br&另外,借鉴需谨慎,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或者借其盈利,否则必追究其法律责任!!!&br&(这里非常希望各位能够尊重其本人的知识产权和一番心血)&br&&br&&br&1、文言文:&br&&br&简单来说,文言文,我们班以及我们学校的清北班,是刷出来了。(当然我自己不怎么样)这个刷,不在量了,而是质。我们做的文言文普遍高于高考难度,虽少,但精,全。不保证所有高考范围类的东西都包在里边了,但是大多数吧! &br&有以下这些篇目(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过一遍): &br&《郭解》,《圬者王承福传》,《卓茂传》,《谏逐客令》李斯,《杨素》,《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黄庭坚》,《货殖列传序》司马迁,《八大山人》陈鼎,《待漏院记》王禹偁(cheng),《汲黯》(ji,an),《五人墓碑记》,《孟尝君》,《原毁》。 &br&以上这些篇目,难度是依次递增的,而且几乎均高于高考难度(至少高于重庆),如果想自己过文言文,这个算是一个方向,把每篇文章弄透(有相应的题自然最好),弄透之后,自然有很大提升,况且你们有时间做这些,去学校之前,先找到打印出来就好了。另外可以准备一本《古代汉语词典》,用“常用词汇”版就好了。虽然不全,但是大多够了(自己翻的记得更牢,这是我常用的方法)。另外以上这些人物,同时也可以纳入你们的作文,当做人物素材,这个就需要弄透才行了。这些人,除了韩愈和黄庭坚,其实都不算常见(你要见过,那是你牛,至少我之前没见过,没听过),里边的表达观点的文言文句子,也可以记几句,适当的加在作文里,有亮点,只要没有错用,应该会给老师一种你是牛人的感觉,不过切记不要乱用,那无疑就是班门弄斧了。 &br&&br&(补充说明一点,上边那些文言文一开始看不懂正常,慢慢来,可能一两周弄懂一篇,就可以了,特别是《原毁》,它不是传记,更像议论文,所以超级难!!!)&br&&br& …………&br&&br&2、现代文阅读:&br&&br&这里只说小说(和杂文),散文。&br&这些是我总结老师发的资料来的。另外提一点,我们高三的时候也是采用刷题模式刷出来的(但都是在课堂上做的),印象中除了各种大小考试,我们还做了大概四五十篇阅读。(我们老师的概念就是,语文不刷题是不可能的,但是人家会利用课堂时间刷,绝不拖堂,我们也几乎没有语文课后作业。)限时完成,对高考有很大帮助。&br&&br& 小说:(这里说的东西或许有些老师会讲或者讲过,但是我们做题的时候,做不来就翻过来看看,然后规范答题。)简言之,这个很重要。&br&&br&………前方注意,加引号的地方。留心一下就好。………&br&&br&A、情节&br&&br&a,情节梳理概括(以人物,环境转化为标准梳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点其实很有用,多做些题,然后刻意按照这种方法来分层,对答题很有帮助。&br&&br&b,叙述顺序及其作用&br&顺序(层次清晰)&br&&br&倒叙(产生悬念,避免单调平凡,使文章更生动;首尾呼应;表现主题人物性格)&br&&br&插叙、补叙(补充说明事件,使“情节”完整;使内容“主题”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前后照应;表现主题“人物性格”)&br&&br&平叙(使复杂的故事线索清楚明了;照应;对比;更深层次表现主题“人物性格”)&br&&br&伏笔铺垫(同插叙,补叙)&br&&br&c 线索 (单线,双线————明暗线)&br&&br&(a) 贯穿全文材料,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br&&br&(b)反复强调,突出“主题”、情感、人物性格(注意环境反映的性格)&br&&br&(c)如线索有修辞,应有相应的修辞效果(最容易出现双关)&br&&br&d 叙述角度 人称&br&&br&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生动,自由表达思想情感。&br&&br&第二人称: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br&&br&第三人称:客观灵活地展现丰富的内容,不受时空限制。&br&&br&注意:不论哪种人称,都有可能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突出人物性格,揭示全文主旨。&br&&br&B 人物&br&&br&a 人物形象(性格)概括&br&&br&b人物描写的方法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等&br&&br&c人物形象的作用&br&(a)主要人物的作用:推动情节,表现主题,表现写作意图。&br&&br&(b)次要人物的作用:衬托主要“人物”;使人物之间产生联系,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丰富“主题”(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全在这了)&br&&br&C 环境&br&&br&a 环境分类&br&&br&自然环境 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 点,季节,气候,时间,景色等。&br&&br&社会环境 社会时代背景,即社会生活,阶级关系,政治斗争等。如房间陈设,街巷建筑,人物关系,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br&&br&b 环境的作用&br&&br&(1)点明时令,地点,季节和环境和环境特点。&br&&br&(2)运用手法,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关系,命运。&br&&br&(3)写出时代特点,表现主题。&br&&br&(4)推动情节发展。&br&&br&c 环境的描写手法 &br&借用诗歌的手法,关注写景角度顺序。&br&&br&D 题目&br&&br&a 运用修辞(关注双关,比喻———词语的深沉含义),突出主题。&br&&br&b 题目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br&&br&c 题目是小说的环境,题目具有小说环境的作用。&br&&br&d 题目设置悬念,暗示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br&&br&&br&好了,以上便是框架了,我的经验就是,记牢这些,考试直接上,&br&这个地方值得注意——→但是小说题,无论是什么样的题目,最好都往分 ***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看加引号的地方基本都有这四样)四个方面来答,当然实在找不出比如环境,那就不写就是了。←——这个地方值得注意。&br&用这个方法我小说的分都比较高,有一次只扣了两分(反正对我来说还是很少很难得的),平时练的时候答不上来了,就把这上边的东西往上边套,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当然还是那句话,我是重庆考生,所以方法在重庆是比较适合的但是外省我就不敢保证了(但是框架应该是没有问题的)&br&&br&推荐几篇小说,可以看看,有题最好(因为我估计这些题是我们老师自己出的)&br&《走眼》王伟锋 《鞋》刘庆邦 &br&《抻面》阿城 《数学家的爱情》李伶伶&br&《六指猴》墨中白(这篇情节转化仅靠三两句话,值得一看)&br&&br&……………………………………明天补充散文&br&&br&今天晚了,因为家里无线欠费,手机又停机,本来想明天补上的,觉得心里又过意不去所以,我偷网来的。&br&&br& 散文&br&&br&A 理解词意句意&br&(这个常考,虽然分可能只有不到五分,但是语文就是这点丢点分那点丢点分就不及格了)这里经常有问你某句话有什么含义,这种题,我得说,首先平时多听听老师讲解,我的感觉这种题就是靠对文章的理解,或者段落的理解,我建议在读散文的时候同样分段落,而且和小说一样,把能表现主旨的句划出来,联系一下作者的写作目的应该就好了。&br&格式应为:就是句子的本意,然后深沉的含义,然后价值评判(价值评判这点我们经常容易忘,但是这里又往往有的分点)&br&&br&B 梳理思路 &br& 即上边说到的分层,这个工作对答题其实是很有帮助的。学会鉴赏谋篇布局。&br&&br&C 主旨,内容要点的概括 &br& (文章思路结构分析)&br&&br&D 句段的结构作用&br&&br&a 文首: 引出话题,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照应题目,设置悬念,渲染气氛,埋伏笔(做铺垫),总领全文&br&&br&b 文中 : 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前后呼应,埋伏笔(做铺垫)&br&&br&c 文末 :&br&*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照应文 中,点明中心(观点直接陈述)&br&&br& 深化感情(感情扩大加深),深化主题(“观点扩大加深”)&br&&br&卒章显志(全文最末一段或一句直接呈现作者观点情感)&br&&br&*言近旨远(言有尽而意无穷,以描写记叙抒情的方式或用意象含蓄展现观点情感)&br&&br&收束全文(观点情感的总结)&br&j&br&d 特殊:&br&(1)修辞作用 (2)丰富文章内容(补序,插叙)(3)突出主题 (4)突出人物形象 (5)增强问题风格(包括渲染气氛,文体风格,就比如方言啊这些) (6)控制行文节奏&br&&br&注:以上四大点是在边读文章时就要边做的,这些可能看这是没事找事儿,但是你们做多了就会发现这会很大的提高你们的做题速度,以及准确性。另外“文末”小点中加*的为重点。&br&&br&E 手法鉴赏&br&&br&a 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寓庄于谐,虚实结合&br&&br&b 修辞&br&&br&F 语言(风格)鉴赏(这里和一些语言运用相通,我明天找一下)&br&&br&G 探究&br&&br&&br&推荐篇:《平常的沈从文》黄永玉 (写人散文) 《樱桃》 《浣花草堂》黄裳&br&《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郁达夫&br&《祖屋》农人 《粮食》学群&br&&br&黄裳两篇有点难注意时间背景(时间有时候这个在考试中往往是关键,时间背景)&br&郁达夫那篇也有些难。网上搜搜,有题最好没题,我也没办法了。&br&&br&(到十号之前都会比较忙,所以更得比较晚)&br&&br&………………………………尽量明天补充作文&br&&br&作文:&br&由于我们资料一百多页,我就不根据那上边说了,作文这东西高三要讲的,只要认真了应该会有收获。所以我就总结一下自己的经验。&br&&br&这里只讲议论文,因为:方便,快捷,随叫随写,随写随来。&br&有些高手写作文只要三十多分钟。就是写议论文。&br&&br&一、材料&br&&br& 其实不论文采再好也得源于材料,所以对于材料的解析特别重要。&br&&br& 解读材料的话,是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一般来说低层是在42分一下的,中层大概就是45到48了,文采好可以上五十,高层的话基本就是五十分以上了,当然这只是立意(还有点题和文笔)。&br&&br&拿重庆14年高考来说:&br&&br&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br&&br&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br&&br&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br&&br&这个材料里,你要读出“细节,细心,素质”这些,基本就是最低等级立意了,然后就是“关爱他人”这个算中级立意,高级立意则建立在“人文关怀”上,和关爱他人意思差不多,但是如果说关爱他人是说得比较小的,那么人文关怀就大了,“人文精神”这东西在我看来就是从他人角度思考,老人把玻璃分类,其实就是出于一个对他人的关怀,这个他人是任何一个某某,也就等同于社会,当作文有了对社会,对民族的的关怀和关注,那么就是站在一个很高的层次上看问题了。说白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就是高大上的。但是这些人文啊,社会啊,民族啊,文化啊这些写的人不少,但并不都能得高分。所以还得看作文结构,也就是点题。&br&&br&点题:&br&&br&我自己有个模板:(以上边材料为题)&br&&br& 开篇引入观点&br&&br&&br&来一句:&br&一个“幽灵”在中国的大地上“游荡”&br&&br&&br&无非就是要说明那个房客没有人文精神。&br&&br&点完题,根据引出的话题,深入讨论,逐渐加深。&br&&br&从哲学(或某个)角度来说明,中国人是没有人文精神的。&br&&br&&br&然后一句转折:&br&那块“玻璃”,穿透了一个民族的文化。&br&&br&&br&由此,便引出自己的中心论点。&br&&br&然后再根据自己的中心论点,承进,加深,然后再次点明中心论点。&br&&br&&br&再来一句:&br&没有自我发现的民族又怎会有悲天悯人的普世情怀?&br&&br&&br&接下来就是拼素材了,梭罗写多了,就换成拜伦。毛主席写多了就写摩西,鲁迅文集写多了就写培根的,反正找名人,找大家觉得不好写或者只是知道但是不了解的名人。&br&&br&就这篇文章就可以来个中西对比&br&&br&&br&来一句:“多亏市民人文主义者的不朽功绩,佛罗伦萨的共和价值观才得以流传至今”(拜伦说的)然后噼里啪啦一大堆下去。&br&&br&最后就可以结尾了。&br&&br&来一句:这个故事真正感人的是,对社会的人文关怀,来自一个老人,一个普普通通的房东,一个旅游区的随随便便都可以碰到的“市民”。唯一遗憾的是,他在波罗地海。&br&&br&当然可以高级点:&br&那个老人是“市民”,在中国唯一配得上这一场景的是《论语-里仁》的一句话:&br&&br&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br&&br&为其如此,那个幽灵,才不会再在中国大地游荡。&br&&br&(《论语》那句话的意思是:强调人在颠沛流离时,从底层人的视野,也要仁爱。)&br&&br&注:这里边来一句源于我老师的一篇下水作文《人文幽灵》,我一直拿它的结构当模板用。(网上没有,我也不会打出来,老师自己不愿意传上去,我就不多此一举了)&br&&br&........................补充.......................... &br&我是江苏今年的考生,在高考前,知乎很多答主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我高考之后,我也尽力想把这些经验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掌握更有效率的学习方法。&br&语文:&br&虽然我平时语文成绩挺好,但最后高考失误了。&br&这里只提供一些经验以供参考。&br&毫无疑问语文试卷考察的重点是阅读理解和作文。&br&其中阅读理解虽然分为古文阅读、古诗词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但其中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所以在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要有总结答题方法、答题思想的主观意识,要以此为目的去答题、订正。&br&阅读理解题的答案内容、答题方法是基本一致的,主要考察我们在理解文本基础上的归纳总结。在考试过程中,要仔细阅读文本,不要漏掉细节,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把握文本的主旨和思想。至于具体的答题模式,@付子轩 已经说得很清楚、很细致了。在高三,他提供的这种模式对我帮助很大。类似的总结可以在每场考试前看看,在心中默记,再运用到答题中,会有极大的帮助。熟能生巧,不久以后你就可以掌握这些模式,甚至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再升华。&br&而阅读理解题的订正并不是纯粹的抄答案或是随便看看答案。而是要将你失分多的题目按类别订正,比如概括题和主旨题要分开订正,持续总结同一类型题目的答题技巧,尤其要注意你常常漏答的点。&br&&br&&br&&br&就作文而言,我比较擅长议论文,所以平常写记叙文的同学可以跳过这段了。与记叙文相比,议论文更加适合作文不是特别好的同学,但能够写好议论文,提出别具一格的论点,做到深刻精辟的议论,也并非易事。我发现各省高考议论文的风格不一致,你们可以根据本省的情况,有选择地学习我包括别的答主的经验。&br&议论文的素材是写好议论文的重点,毕竟能将旧素材写出新意的牛人是少数,这需要对论题和素材深刻的理解,所以我们运用素材要求新。然而求新不等于求僻,要在易于理解的基础上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江苏议论文重文气,所以多积累文学、艺术方面的素材比较讨巧,大家可以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积累素材。&br&推荐几本书:&br&《人类的群星闪耀时》&br&
尤其是其中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亨德尔的那几个故事我很爱用。推荐三联书店版的,舒昌善的翻译和故事前的引言写的很好。&br&《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br&
用非常浅显的语言聊哲学,写的很好。很多理论或是故事都可以用作素材。&br&张佳玮的书&br&
尤其是讲历史、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都很适合提炼出素材运用于作文中。&br&《看见》&br&很现实也很有情怀的一本书,很多也可以运用到作文中。&br&《文学回忆录》&br&高三时我和妹子一起看这书都看疯了,书很好看,也很适用于写议论文。随便挑一段都很适合套在议论文里。&br&反正我高中时看的书都很杂,看到什么值得运用的都会抄在本子上,在早读课上诵记。因为作文有捷径有技巧,可阅读才是写作之根本。&br&还有写作文可以学习同学,毕竟周围的同学的水平易于学习模仿,更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多看看、背背别人的优作。多找老师交流,先自己分析问题,想好了再去找老师分析,不要把任务直接甩给老师,你更需要自己的思考。&br&另外,语文试卷上写字一定要整齐,不求多好看,而要有认真的态度。 &br&&br&.................................................................&br&
16/9/8&br&&br&……………………………………最后还有素材问题,我觉得这个靠自己,我只提醒大家,中国文化,真的博大精深,素材的话,真的是到处都是。&br&&br&语文就基本完了,语文也肯定是最详细的,英语我就不弄了自己都不怎么样。理科学科的话,我也没打算说太多,因为那些东西都是自己慢慢领悟出来,有时候别人说了也不见得有太多作用。&br&&br&…………………明天尽量补充数学(或许不是数学)&br&&br&在这里,很感谢大家的支持。我名字问题,我在评论里有解释,是个意外。另外我是哪所学校毕业,我就不透露了。&br&然后另外说一点,我现在白天没时间,只有晚上写,有时候家里也有事,就可能很晚,所以大家没有必要等,我要是做出了承诺就一定会做到,大家完全可以等到第二天,没有意外,就会有写了,另外大家要想看,也可以看看我的另外一个答案“知识体系”的那篇,只是有些乱,所以我才请别人帮忙重新提问,我理好顺序。&br&在这里,我很希望能够以自己的经验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但我不承诺绝对对所有人都有用。&br&在进高三之前,如果大家真的想有提高,请一定戒掉骄躁,或许有些同学班级学风不算好,我得说这完全靠自己,你得真的明白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目标是哪所大学,然后做好计划,准备好长时间的坚守。以师为伴,与有追求,自觉性高的同学多接触。学会自己思考问题,学会正视自己的成绩和努力。&br&另外,我这里再次呼吁准高三的大伙,远离手机等电子产品,远离爱情,并不是说不好,而是会分心,做学问就要专心,等自己有时间了,等自己优秀了,其实无论是物质还是爱情要得到都不难。&br&这里送大家两句话:&br&&br&先做该做的,再做想做的。&br&&br&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学习也是如此。&br&&br&希望大家在高三,有长足的进步。&br&&br&…………废话完了……………………&br&&br&&br&数学&br&&br&声明:数学我就不可能像语文那样了,我也只能凭自己的的经验来讲点,我自己是从80提到120的,最高也就考过130多,所以,我这里无法帮助到那些本来数学就很好的同学,当然,我也期待那些同学能够告诉我,我可以补充上去,或者自己新开一个答案写。&br&&br&正文:&br&&br&先说数学是需要基础还有熟练的,所以基础,在一轮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打牢,至少你得看见一种题心里有思路才行(算不出来那是另外一回事)。下期就可以慢慢的开始刷题了,刷题并不是说,题做得越多,成绩就一定会越好,而是让大家逐渐能够灵活运用自己在之前积累的方法,技巧。&br&&br&时间问题:&br&&br&在做一切工作之前先要弄清楚,一张卷子的时间分配,我是给自己规定好,选填40到45分钟,然后前四道大题(三角函数,概率,立体几何,导数)和解析几何的一半40到45分钟,然后平均下来一道题一道题大概10分钟左右,而事实上,我练到最后前三道大题,是在20分钟左右就做完。最后压轴题,我只做能力范围内(一般就是第一问)的题,最后我会留下半个小时,至少15分钟来检查。(其实我这个时间分配是比较合理的,大家不妨可以试试)&br&&br&&br&方法:&br&&br&在上期就可以开始“小测验”,按照自己的时间分配练题,练题一类一类的练,比如三角函数,那就花一周两周来练,每天练,定时练,每天只做一道就好(至于选题的话,可以咨询一下老师,老师明白某种题会涉及哪些考法)。&br&&br&比如三角函数,我给自己规定五分钟,那我五分钟(这个时间自己定,要和考试用的时间一样)后就一定停笔。错没关系,没做完没关系,因为这不是高考而是准备。&br&&br&当然偏难的题可以多花些时间,做到自己看见这类题能够瞬间反应该怎么做,并且做对,快速的做对,但是除了像解析几何这类题,不建议训练超过两周,一类题最多也不要训练超过两周了,一般题,几天就搞定了。因为还有选填需要过。&br&&br&最好的就是上半期能把“一张卷子”除了压轴题,和选填最难的题目之外的题都要过一遍,上半期大概21周左右,所以安排好时间来过题。&br&&br&(这里不练压轴题,那些难题跟着班级走就好了,但是要练解析几何),练题的选择尽量选择老师复习过的,没复习的话那样花的时间就会更久,或者大家可以趁假期复习一下,保持自己的手感和记忆,这样对自己的复习安排很有帮助。&br&&br&&br&笔记:&br&&br&千万不要以为数学就没有笔记了,不仅要笔记而且还要改错。我们班平均分140的,笔记却是我们班最详尽的,记笔记,也别一股脑全记了,懂了的还是不需要记,记就记那些自己不懂的,或者一些新方法,技巧之类的。&br&&br&改错:&br&&br&改错也别抄题了,麻烦,浪费时间,像平时的测验卷子,甚至平时的家庭作业,评讲完了(花个周末),其实就可以“撕了”,把那些易错题,经典题,技巧题,撕下来粘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归好类。然后记下自己的错误方法(就是你错了,把你当时的思路抄一遍),然后再写上正确的方法和思路(其实这个老师有时候是会补充多个方法的,自己选记吧,能都记下自然最好),每周就翻翻自己的错题本,来对比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正确的思路。&br&&br&&br&草稿纸:&br&&br&这里的草稿纸指考试时候的草稿纸,考试的时候一定养成规范打草稿的习惯。&br&&br&比如一张草稿纸,我是每一道题都会有草稿,简单的就简单写点,难的就详细写。归好题号,然后一一排列下去。(当然这里我只有选填是这样做的)&br&&br&这种方法好像多此一举,但是这对检查特别方便,我要留半小时检查,先看自己有没有抄错答案,再每道题检查一遍,就看草稿纸就可以了,也不用重做。&br&&br&(当然这个是属于应试技巧了)&br&&br&最后,数学其实是要和高一高二的基础产生联系但是我从八十分提到一百二也能多少说明高三可以改变的。最重要的是你得去算,我反正开始刷题后是保证每周一支大笔芯(按动那种)。愿意付出,自然会有收获。&br&&br&&br&………………………………………………&br&&br&英语:&br&&br&声明:英语,我自己也不行,最多也就考过120(而且是比较熟悉的卷子),平时也就一百零点,但是我是从六十多分上来的,准确来说66。另外就是,上半期一定,一定,一定要解决英语问题,反正一定,一定,一定要做到不能让英语拉后退了。偏科更不行。(这里语文也一样,因为下半期就主要弄数学和理综了)&br&&br&正文:&br&&br&我这里只重点说背单词的问题&br&&br&背单词:&br&&br&其实我目前认为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拿着一列单词,快速扫下去,中英文各看一遍。然后扫n遍。&br&&br&就像一个人,你第一次见他肯定不认识,但是第二次,三次见了之后就会有些许印象了,你会思考在哪见过,等你见了十几次,几十次,你就会彻底认识这个人了。我说的这个方法就是这个意思,见多了自然就知道了。&br&&br&另外其它的,除了作文,我就是靠刷题了。反正做多了自己就有感觉了。但是这个不建议学我,按照自己的方法做就好了。当然你要实在没有办法了,也可以试试我这个方法。&br&.........................................................&br&英语补充&br&&br&英语:&br&我的英语还不错,但做的题也不多,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br&如果英语基础不太好,可以从单词入手,最起码常考的词汇要背熟,这是英语的基础。&br&如果英语基础不错,没必要在背单词上下太多功夫,与二八法则同理。如果花太多的时间完全背熟四级词汇,就完全降低了英语学习的效率。(我们是江苏考生,3500词是最最基础的,实验班要求背四级词汇。别的省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大家可以根据本省考卷情况自己把握。)&br&我高三的英语老师就特别重视基础,每天一共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花在默写上,更别提背诵准备的时间,实话实说,我觉得这是对时间的浪费。只要老师盯得不是特别紧,英语默写我基本都是糊弄过去,但其实我的英语成绩还是比班里绝大部分同学好。&br&说实话,我这样的默写态度不值得提倡,学习是需要努力的,但更要把有限的精力花到更有用的地方,让同等的努力收到更多的回报。&br&如果背好了单词,打好了语法词组等基础,那么下面最重要的就是刷题。不管哪个学科,选择试题的规律都是相同的。&br&首先,尽量选择本省高考原题。最好是将近几年本省的高考试题做完,并认真总结分析。毕竟各省高考风格不同,最好还是做本省试题为主。必要情况下可以做不止一遍。&br&其次,做完了高考原题做本省各市的模拟试题,原理同上。&br&然后,做题要注重先分类在总结,分题型刷题。如果光做题而不总结,必会事倍功半。这一点无论哪个学科都是通用的。&br&最后,我要谈的是订正的问题,订正的问题也就是总结的问题。在订正的过程中要总结常错的知识点,并且在订正后攻克、巩固这些知识盲点。可以将知识盲点总结归纳在一本本子上,利用碎片时间记忆。&br&&br&。。。。。。。。。。。。。。。。历史。。。。。。。&br&&br& 历史:&br&说实话,我是个历史渣。&br&因为我不喜欢背书。&br&我只能说背书是历史的基础。不需要背到记住每件事具体发生的时间,至少要知道每件事发生的顺序,前后的因果。这是你作为一个文科生的基本功,在这方面,我很惭愧。&br&其次,按照课本目录和考点整理课本。可以画记忆树,时间轴,这些方法多的是,灵活运用就好。一些相关的知识结构整理方法套用在政治、地理等科目上也同样适用。&br&第三,在订正练习题的过程中,要将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对照,标注出自己没想到的答案,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答题模式。答题模式在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答题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要学会去发现套路,使用套路。毕竟,自古情深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br&最后,我还是想强调一下考点和考试说明的重要作用,研究考点和考试说明的价值不会低于研究高考试题。每一年的考点变动和考试说明基本都指明了了那一年高考出题的风格和难度。&br&&br&&br&。。。。。。。。。。。。政治。。。。。。。。&br&&br&政治:&br&&br&这是我高三时期根据课本和考点整理的笔记。&br&我根据目录确定每个单元每一课的关键词,用红笔标出考点,整理了课本。其实最后整理出来的东西并不多,但总比很多同学桌子上堆着一摞书,却不知道从何背起好得多。&br&其实我承认,这并不是个特别聪明有效率的方法。但我采取这个方法的原因是,我这样整理比我背书的效果好很多。因为我不喜欢大声背书,更喜欢一个人自己看、自己整理,虽然花费的时间多了些,但我的记忆效果是比背书好很多的。其次,我特别喜欢整理这个的过程,既能让我平心静气,也能让我有一种充实感满足感(我就是觉得自己的字好看,一边整理一边欣赏自己的字:))&br&适合每一个人的学习方法是不存在的。别人背完一章或许花了一个小时,但才记住了百分之五十,但我虽然花了一个半小时,但记住的可能是百分之九十。但或许有人与我恰恰相反,因此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要靠自己探索发现的。&br&再分享一些政治答题技巧,除江苏省以外省份考生请谨慎使用。&br&&br&选择题:&br&一 选出答案前要回顾题干,确认自己是否正确理解题意、是否正确读题。&br&二 遇到不确定的题目不要纠结太久,这样会严重地耽误后面的答题时间和对考试心态有负面影响。&br&三 面对实在不知道答案的题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br&主观题:&br&一 字迹工整&br&
无论字好看与否,最起码要摆正考试的态度,要认真答题。&br&二 多答几点&br&
根据每小问的分值确定你要答几小点,比分值要求的点数多一点为最佳。&br&三 认真审题&br&
很多人在考场上因为紧张不认真审题,直接搞错了答题要求用的知识点的范围,这就是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br&四 培养思维&br&
这一点和历史的要求一样,不再赘述&br&&br&声明:&br&&br&我说的方法(所有),我更建议一轮复习完了之后再用,因为对知识点不熟悉就乱来,其实更浪费时间,当然这里学霸例外。另外再次声明,我真的不建议上期就刷题,我只能说那样多半是然并卵的,还是那句话,知识点不熟悉,弄啥都费劲还浪费时间。所以这里,建议有要求的同学可以假期就开始熟悉知识点,然后每天做些定量练习,保持手感,万莫要被“懒”字给拖住,别写什么宏伟计划,规定好每天该做什么就好,慢慢的养成习惯,对高三很有帮助。&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91d86bd2f6ab0b3cba8e5_b.jpg& data-rawwidth=&1441&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91d86bd2f6ab0b3cba8e5_r.jpg&&&/figure&&br&&br&&br&&br&&br&&br&物理:&br&&br&声明:这里,我会讲两类方法,一种是我自己在用的,另一种是一个物理大神的。我的比较奇葩,建议“自以为”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用我的方法,很节约时间。(我夸一下自己ㄟ( ̄▽ ̄ㄟ))&br&&br&&br&正文:&br&&br&永远记住,高中学习,特别是高三,课堂绝对是最最最关键的,任你在外面补多少课,其实都比不上用好课堂。&br&&br&所以我的方法就是好好利用课堂。我上课从来不分心,我会想尽办法让自己出于教室看黑板的最佳位置,理科学科需要思维,而我恰好还凑合(再夸一下自己)。物理认真听课很重要,听不懂也没关系,记在草稿纸上,下课问,但是不要在课堂上一直思考自己不懂的地方,思维一定跟着老师走。&br&&br&其实高中物理,说实话,我现在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受力分析,你要是受力分析都弄不来,那你物理多半不能入门。大家千万不要大意,受力分析这里真的整死了不少人,不少自以为会受力分析的人。&br&&br&另外物理大家需要留心的就是电学实验,那个东西是讲了忘,再讲再忘,这个到后期大家应该会有感触,另外其实除了除了物理压轴题以外,其实大家一定要做到尽量少丢分,高中物理无非就是力与运动这两个大块,大到天体小到电子,算过去算过来,基本都是求时间,求距离,求速度。所以这类东西相关的公式得记住(别说我废话,很多人的记不完公式)。&br&&br&另外就是大家需要注意一下一些模型,像磁流体发电机,霍尔效应,回旋加速器等,这些模型很多地方有变形,模型记住问题基本就解决大半了,不说别的,你把某类模型的公式写上去分就来了,我没时间的时候只写公式,不计算,一般就扣两三分。&br&&br&力,运动分一类,然后电磁学是一类,热学(这个是选修)是一类,这三类基本就囊括了所有高中物理了。第一类是基础,基础有了就好办了。&br&&br&像我,我就是那种只听课不做作业的人,物理我从不刷题,可是一般人分还真没我高,我得益于课堂,上边说了不懂的记在草稿纸上,下课就问(大不了被说一顿上课没认真)。我属于厚脸皮那种,我不懂反正就缠着人家给我讲。&br&&br&然后就是总结,每章完了之后大家可以用一张A4纸总结,把这一章节的内容背着书,写下来,老师补充的方法技巧,模型等花个半个小时差不多就可以搞定了。要是忘了就翻书,翻笔记,问同学问老师。&br&&br&然后就是“刷题”了,这个刷题不是就一大堆的做,而是用脑袋,每道题梳理思路,通了就可以不做了,没通,那就要好好花点功夫了。&br&&br&然后就是最后冲刺阶段,我是真的刷题了。&br&我做《挑战压轴题》,目的不是要把自己压轴题训练得要多好,而是一遍遍的训练自己的思维,另外也就是“见见世面”看看有没有自己没有遇见过的题型。&br&&br&我物理不是大神,但是我还是勉强凑合,我一般只是电学实验和压轴题会错。有时热学的知识点不知道(那本书我其实就记了几个公式),分数还凑合能上个八九十(满分一百一,反正没上过一百,但是我自己是从五十多上去的),我真的非常希望大家能用好课堂,我的方法也就是用好课堂,然后不断训练自己的思维。就这么简单,但是要坚持下去其实真的要靠毅力。&br&&br&另外,那个大神的方法就是刷题,不断刷,学校发的东西做完了以后就做五三,反正他一般还是有个一百零点,但是我是觉得,这样只是增加熟练度,我要说,我是有他那样的基础,我绝对分比他高(但是我就是没有),我郑重建议大家训练好思维,我不做作业,并不是真的不做,而是我发现那些题都是一种类型后,我只做一道,因为我对那种类型心里有思路,多做点无非是熟练一点,并没有太大帮助。其实这里我要说答案真的是神器!我们不收答案,所以进度一般都比老师讲得快,并不是抄,而是预习,练习,复习一块做了。&br&&br&&br&(物理,大概就是这样了,可能这个有点水,因为我自己的确是这样做的,不断训练思维,计算,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另外那个总结那里很关键,那东西到后期也可以用来复习,我这样也是因为上半期没有心思学,全靠后面一百天,所以我追求高效)&br&&br&很抱歉大家,可能包括生物,我可能都只能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谈不上方法了,也只能说是经验。物理这科,基础打好了,基本就可以自己复习了,对于高考六科,一轮复习绝对是关键,几乎决定了大半你的高考,然后后期的练习是一小半,另外高一高二的学习其实根本就不算什么。再就是,小心复读生(我们班全是,我们班几乎全考重本)!!!&br&&br&高中物理其实比较简单,大家跟着老师走其实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另外就是思维,没有思维,你背再多也用不活。&br&&br&(我自己把资料全丢了的,如果硬要说本资料《五三》挺好,《挑战压轴题》精讲解读篇不错,大家也别就傻傻的冲去买了,买之前先看适合不适合自己)&br&&br&&br&&br&……………………………………明天尽量补充化学&br&&br&&br&写化学之前,我先说点。&br&&br&对于化学这科,我是一个绝对零起步的人,最初的我,在认认真真连抄五遍别人笔记之后还是连“摩尔”是个什么东西都不知道。所以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想靠抄来提高化学成绩,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所以真的不建议大家抄,甚至连背都不要多背,只需要记住该记下的东西以及一些常考公式就可以了。另外说一点,我后来化学要论成绩的话,一张卷子随随便便都可以考90分以上,甚至95以上。&br&&br&&br&…………………废话完了…………&br&&br&&br&化学:&br&&br&&br&方法:&br&&br&首先化学最本质的就是分为有机和无机,简单来说,有机偏理解,你要理解到了就没什么大问题了,无机就是偏记忆了,因为无机很杂,一张卷子十几道题就两道有机。&br&&br&但是无论有机和无机,要想得高分,就必须把“氧化还原”学精通,注意是精通,而不是会。等到各位真的是精通了,我想应该不难发现,一张化学卷子,除了比较专门的题,大多都是和氧化还原有关。&br&&br&我曾经有在周末给班里的几个同学“补课”,化学,我也是这样告诉他们,氧化还原学好了,成绩上去就快了。&br&&br&&br&好了不废话了先上一张图&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b3dc60c686d391ae6a203deb14cf465e_b.jpg& data-rawheight=&799&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b3dc60c686d391ae6a203deb14cf465e_r.jpg&&&/figure&&br&&br&这是我自己复习的时候做的笔记,我就是靠这样,才一步一步爬上来的。&br&&br&&br&自己做题的时候,也把原因写出了,养成这个习惯,化学提升健步如飞。不知道的打个符号问就好了。&br&&br&&br&一开始我们成绩较落后的时候只需要跟着老师走,然后像物理那样,不懂就记下,就问。一旦上路了之后大家就可以慢慢用自己买的复习资料了(当然前提是学校发的先搞定了),我当时是用的《五三》(我没有推销的意思,大家自己看着买),我也不怎么刷题,没事就研究里边的讲解(它里边没一章节就有),里边有知识要点,有能力突破。搞懂那些,结合老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上就及格还是没问题了。(注意,如果光是听得懂课那一般就五十多分差不多)&br&&br&&br&再来接着讲氧化还原的重要性,氧化还原,我们学的,不仅仅是配平方程式(原理我就不说了,那个是肯定得学),更重要的是,电子的转移,这东西熟练之后,你会发现上哪都能用(开车也能用),考元素能用,考平衡能用,考电化学能用,结合非金属性有机也能用(这里是用来解释有机的一些反应原理的,这样做题多了就带感了)。&br&&br&然后我再提一些要背要记的:&br&&br&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加上第八族全背下。然后就是元素,钠,铝,铁,硫,氮,氯。它的各大性质,以及相关物质的成键,如果要考晶体,连带晶体也给记下。至于化学公式,书上的多多少少记住吧!然后你要嫌多了,那就记下平时考的方程式(给信息推断的看自己兴趣记),反正既然是老师选出来的方程式,那么就多半得记。&br&&br&&br&至于刷题,我建议在懂了那些基本的东西之后可以刷刷,在于熟练消化那些知识。我自己到后期,基本是一天四五张化学卷子,然后三天就做完了一本化学资料(那上边全是各省高考,简单的就没几道)另外,要出于多学点知识(这里江浙地带除外),可以用《挑战压轴题》强化训练篇,可以试试,这个很训练思维。&br&&br&&br&对于一些化学困难户,还是那句话,先把氧化还原学好,别说不懂之类的,那几本资料书,做它个上百道题(肯定得看答案哈),你不会都会了,就是这么简单,我一开始还不是错成汪星人了,但是慢慢的就好了,另外就是离子反应那里,也得记。有关计算的都先别去弄。就弄好氧化还原,离子反应,以及我上边提到的那些元素,就可以了(这是打基础)。&br&&br&在这里,我也得说,高中化学不难(反正对我来说英语最难)。记忆加理解,基本全搞定,刷题都是次要的,有关于化学的东西,原理知道了,就完事儿了。&br&&br&今天就提个大概,明天会继续针对题型来说,但是由于各地教学水平不一样,学的有差异,我这里说一下,不讲晶体和杂化轨道。&br&(杂化轨道我们不考,没学,我自学的,可惜也没太通,晶体由于不考,所以忘得差不多了)&br&&br&…………………………………&br&&br&&br&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与信赖,这几天这篇回答的收藏数上千了,证明还是有很多朋友愿意相信我。非常感谢!但同时我也再次声明,我不承诺各位能够“包涨分”!!!愿原因很简单,无论是这世上再厉害的方法或者老师来教,来讲解,最后也得靠自己的努力才会有收获。也只有你们自己的努力,才能让你们自己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br&&br&&br&………………………废话完了………&br&&br&化学(二)&br&&br&今天按照题型来讲&br&&br&先上图,为重庆2015高考化学点评。虽然考题简单但是不影响考点的覆盖。&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1b9200abcf4d6d57ad83_b.jpg& data-rawheight=&640& data-rawwidth=&4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1b9200abcf4d6d57ad83_r.jpg&&&/figure&&br&&br&&br&这是选择题的考点。&br&&br&首先,有关于第一题,就是一个关于化学常识的东西,这个得背书了,反正书越熟悉,这个题的的分率越高。另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对于高手们而言,其实只要懂得化学原理,这道题,不难。&br&&br&&br&&br&&br&…………………………吃饭去,晚点继续&br&&br&&br&&br&&br&oh my god!!!!!!!!!&br&&br&我辛辛苦苦打了两个小时的东西全丢了!!!!!!!&br&&br&我整个人都不好了。(ToT)&br&&br&通知:由于刚才的事故(我整个人都不好了),所以我得向大家说明一下,今天只能写到哪算哪了!真的很抱歉。&br&&br&明日再更,深深的给大家道歉,这两天“特别忙”!!!遇上事儿了,在此提醒各位,出门在外切勿轻信他人,更别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及家庭信息给陌生人!切记切记!!!&br&&br&&br&我来了,为了防止昨天那样的事故,今天断断续续的补充上去。&br&&br&……………………………………&br&&br&化学(二)续&br&&br&关于第一题,化学常识的东西,我补充一点,大家需要记住,绿色化学的核心,这东西也许会问,自己百度一下就好了。&br&&br&&br&然后是元素周期表(律)&br&&br&元素周期律我不说了,这个是记忆性的东西你们一轮也会复习到,好好听课就是了。&br&&br&关于元素周期表倒是有点要说的。&br&&br&先上图&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14e5edcde1caeeffc6fe72e99ade1d95_b.jpg& data-rawheight=&734&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14e5edcde1caeeffc6fe72e99ade1d95_r.jpg&&&/figure&&br&&br&&br&关于元素周期表,我希望大家要记住一个,非金属性(即氧化性)的顺序。这个东西很有用。&br&&br&高中阶段,涉及的元素顺序:&br&&br&F&O&cl&N&Br&I(碘)&S&P&C&H&br&&br&这个是“原子”氧化性的顺序,记住是原子!它们形成的分子氧化性与这个无关,比如氮气分子,很稳定,也没有氧化性。&br&&br&这个顺序大家把它还原会元素周期表其实不难发现它整体是呈一个由多个“之”字形图案组合而成的(你爱叫啥形状随你),所以脑海里只要记住那个图案的顺序就好记了。&br&&br&然后这个东西的用处不说无机了,连有机都有用!&br&&br&我举个例子&br&&br&苯酚,为什么只能和(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而跟液溴(单质)却不反应。&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12fcdf1d3b8c75bdfacab_b.jpg& data-rawheight=&113& data-rawwidth=&4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12fcdf1d3b8c75bdfacab_r.jpg&&&/figure&&br&&br&由于没找到什么好图,就将就这个看。&br&&br&按照我们上边那个原子氧化性的顺序,O原子的氧化性大于C,H,氧化性越强,得电子的能力就越强。所以就会出现电子偏移现象。最终结果就是在羟基的邻对位上的碳原子呈负电性。&br&&br&而溴分子,一个非极性分子,原子是呈电中性的,由于水分子的“攻击”造成最终一个原子带正点,一个原子带负电。&br&&br&然后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通俗来讲),带正电的溴原子就连接在苯环的邻对位上了。而那些位子上的正电氢原子就和带负电的溴原子结合变成了溴化氢,和三溴苯酚。至于液溴不能进行这个反应就不言而喻了。&br&&br&(上边这个例子,其实连有些老师也不知道原因,什么颜色深了会掩盖白色沉淀啊,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因为他们根本不反应)&br&&br&注:这里说不反应是指去不发生取代反应,但是会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因为液溴的氧化性还是很强的,而苯酚又有还原性。这点我之前忘说了,今天看到,补充上了。抱歉!&br&&br&16/08/20&br&…………………………&br&&br&所以根据上边的原子氧化性顺序,我们其实就能够自己解决有机里边的一些莫名其妙的反应了。(当然这个只是帮助理解,不建议大家去深究)&br&&br&……………………………&br&&br&&br&另外一点关于元素周期表的东西就是&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1c4b93a362eafd89abe49f7df167240c_b.jpg& data-rawheight=&335& data-rawwidth=&30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2&&&/figure&&br&&br&这个,原子半径大学的图表,其实教材中应该是有的,但是估计有部分人会忽视它,这才是最直观的原子半径大小的图,出来0族的稀有气体分子外,其实规律都显而易见。至于稀有气体分子,是因为测量方法不同所以不会考比较,但是这图啥都说完了,考啥半径都推得出来了,只要知道位置。&br&&br&&br&&br&然后电离平衡的问题,其实电离这方面的问题,只要弄清楚原理就是了,也就是说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它的定义,烂熟于心,自然就不会犯错。另外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过这个,举个例子,氢氧化铁是共价化合物,就这个类似的问题。应该是没有学过吧!这个问题也是我老师给我开小灶讲的。反正我感觉挺难的。(这里我也不说了,因为我自己也不算很明白的那种,就不献丑了)&br&&br&&br&然后就是实验&br&&br&其实选择题的实验并不会很难,主要就考些比较基础的,关于记忆的,最多再有些变形,这个大家只需要把复习资料上的实验好好的记下就好了。&br&&br&另外就是大题实验了,这个就是比较考综合能力了,除了要选试剂,写方程,改实验或者修正,然后就是作用。其实我觉得最难的就是作用了,这种题,其实我自己也没太大把握拿满分,只是我觉得为了对付这种题,我见了很多实验,另外就是其实大家可以把平时考试以及理综训练的实验收集起来,粘在笔记本上,虽说不一定能保证拿满分,但是接近还是比较容易的。&br&&br&(这个大家可以适当刷刷题,当然你得先有基础知识再说)&br&&br&然后就是有机了,有机其实是一个规律性很强的一部分,大家只要掌握好那些基本反应原理就好了,就是,取代,加成,消去,然后就是氧化(去氢加氧,或者直接烧),还原差不多了。&br&(不太清楚了,但是那些酯化啊,水解啊,硝化啊其实都是属于取代的,当然,酯化和水解是要求写专业词的)&br&&br&这些原理弄清楚了,其实有机大问题就没有了。无非就是还要记一些特殊反应,比如羟醛缩合啊,醛基的亲和加成啊,α氢的反应啊,这些都是比较特殊的,有些老师会讲,但是老师不讲的要考就只能是给信息了。&br&这里推荐《挑战压轴题》的精讲解读篇,里边有详细的说这些东西,当然像江浙一带可能本身就要讲,所以也没必要买,反正大家掌握了这些特殊的反应之后对解题的速度加快是很有帮助的。(所以不一定要买那书,只要学会这些特殊的东西就好了)&br&&br&另外就是有机的推断了,反正这个正常情况下我是没有问题的,我就是一贯坚持先看条件和题目给的信息的原则。&br&&br&如图&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b7c470c5e35bf86cdc96d4a3e26120f8_b.jpg& data-rawheight=&793& data-rawwidth=&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b7c470c5e35bf86cdc96d4a3e26120f8_r.jpg&&&/figure&&br&&br&看两个做标记的地方。&br&&br&其实有些时候题难了,那么突破口一般就是在这种标记的地方,倒推回去就好了。我估计也有人是用这种方法,反正我觉得这方法对我来说是真的特别有用。&br&&br&另外还有个难点就是同分异构体了,画两个还算简单的,就怕叫你数,这玩意儿一不留神就错了,所以我也建议大家遇上数数的,就放到最后做吧!特别是理综合堂之后。实在不行就丢两分算了。这个题是没有捷径的,可能唯一有帮助的就是平时的积累了,在下面多画画,比如苯环上连几个支链后有几个同分异构体啊,这些考试前先画清楚了来。&br&&br&至于有机其它的题,大家熟练一下就好了。很简单,也容易上手,花点时间就好了。&br&&br&………………………编辑于凌晨。&br&&br&说明一下,热学就不讲了,那玩意儿就是算,低级难度,多练就好了。明天会补充平衡和电化学,这两样完了化学基本就没有了。&br&&br&我这两天有些事不得不处理,所以更得很慢,还望大家谅解,并继续支持我。&br&&br&……………………&br&声明一下,因为昨天和今天家里有很多客人,一下午都在帮着妈妈忙着弄饭,到了晚上,家里又有人喝醉了。收拾了半天,自己都是拿吃晚饭的时间,给大家准备要讲的东西,我发誓我准备了的。只是因为电化学最后那个例子,自己忘了曾经的简便方法,所以一直在想。讲这个不比讲经验,这个我还得提前准备,查资料,以及询问朋友(因为自己两个多月没碰也有些生疏了)&br&10号多半也更不了,也就是今天,我早上就得出门,家里确实有事,所以就算要补充,也得很晚了。&br&另外生物我就不会像化学这样讲了。如果有问题的可以私信我。另外也得谢谢大家的支持与信任,我这里作个说明,高三真没很多人想象中那样紧张,只要大家不笨,只要大家理解能力还行,要提高成绩,只是花时间的问题,成绩也不会一下子就提高,我还得说,你们学校要是进了复读生,你们的名次多半还会有所下降,但有一点就是很少有复读生是状元,所以,要相信自己,你连自己都没有信心,私信我也没多大意义。成功的第一步是去做。当然包括复读生在内,我也说个例子,我自己是复读生,我们班几乎所有人全上重本,所以不论是复读生还是应届生,不管明年考哪套题,要相信付出就会有&br&回报的,至少在高考这里,是肯定成立的。假期,也不必那么慌张,好好休息,多读书,给自己充充电,多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高三真的只是学习节奏加快了,其它的一切都没变。&br&&br&……………………………………&br&&br&两天没有更了,感到很抱歉,这两天我也挺累两天就睡了几个小时,太累了,全靠咖啡撑过,今天白天又休息了一天,感觉好些了,所以就来更了。&br&&br&这两天就会更完这个答案,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也由衷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br&要是还有其它问题,我能力范围内,大家可以私信我,一有时间就回复大家。&br&&br&另外,评论里向我表示感谢的,我也不一一回复了,还是这句话,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算我在这,统一回复了吧!&br&&br&……………………………………废话完了…&br&&br&化学(三)&br&&br&这里主要讲平衡和电化学,然后顺带一点,化学反应速率。&br&&br&化学反应速率:&br&&br&影响因素:&br&&br&高中阶段有,反应物浓度,体系压强,反应温度,催化剂,以及反应物的颗粒大小(固体),然后就是能否形成原电池。&br&&br&温度的话,一般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会增大至原来的2~4倍。&br&&br&然后催化剂,性质其实和“酶”一样。&br&另外就是,当杂质存在时,催化剂的效果会急剧下降甚至失去催化效果,这叫催化剂中毒。&br&&br&其它的,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我这就不讲了。&br&&br&…………&br&&br&平衡:&br&&br&平衡状态是什么就不说了。&br&&br&如何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r&&br&(1)实质来看:&br&&br&V正=V逆,这是根本标志,只要能看出这个就是平衡。&br&&br&(2)反应特征来看:&br&&br&a 体系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br&&br&b 压强 (不适于,等体积反应)&br&&br&c 气体密度 (不适于全是气体的反应,但是恒压情况的时候,可以是非等体积的气体反应)&br&&br&d 浓度 &br&&br&以上四点在符合情况的时候,只要不变就是平衡了。&br&&br&&br&影响平衡的因素&br&&br&浓度&br&&br&压强 &br&(这个因素其实是要改变反应物质的浓度,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效果,那平衡不移动,比如恒容,充入非反应气体,这个增大了体系压强,但没有改变反应物质的浓度,所以对平衡没有影响)&br&&br&&br&温度 &br&(注意,温度升高,不论正逆反应速率都要加快,只是会朝吸热方向移动)&br&&br&&br&催化剂 (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换句话说,它对正逆反应都有着相同的催化作用)&br&&br&&br&等效平衡&br&&br&这个是出题者自以为的难点,但实际很容易得分。当然,确实比一般的平衡要难。但是这个就需要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能理解,就能做题。&br&&br&恒温恒容:这种其实是最简单的,一般就是以达平衡的反应,再加入反应物或生成物,问平衡的变化。&br&&br&以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为例&br&&br&3mol氢气和1mol氮气在恒温密闭的固定容器中反应,反应平衡后,再加入等量的反应物,问再次平衡后,氨气的浓度和第一次达平衡时的关系。&br&&br&这种类型的题,最简单(自认为)的方法就是,把新加入的反应物想象装在另外一个等大的容器里,等两个容器都达平衡时,再把两个容器“压”成一个和两个容器等大的一个容器,即压强,暂时的增加一倍,此时氨气的浓度已达一次平衡的两倍,然后因为压强的变化,会影响平衡,所以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会向生成氨气方向移动。所以最终结果就是&br&&br&第三次平衡的氨气浓度>第一次平衡的氨气浓度。&br&&br&我不知道我文字叙述的大家能不能理解,我讲的应该是清楚的。如果还有问题可以私信我。当然有其它独特解法也希望能私信我,我再给大家补充。&br&&br&当然这个例子是最简单的情况,其它情况其实是可以折算的,比如再次充入的是原反应物的一半,那么就想象还有半个容器来让这部分反应物反应就好了。&br&&br&等体积反应&br&&br&比如,氢气和碘单质(不知道这里是不是气体)生成碘化氢&br&&br&这种反应其实无论你怎么加反应物或者生成物,只要按比例加,平衡不会移动,只是反应速率会加快(因为浓度的增加)。&br&&br&当然如果是在恒压情况下,那就等于没加,反应速率也不会加快,这个就和刚刚氨气那个例子一样,只是它没有“压”回一个容器那一步。&br&&br&&br&恒温恒压&br&&br&只要按计量数加,平衡不移动。&br&&br&&br&这个等效平衡,其实第一类情况是最难的,但是只要理解了,真的就和算一加一是一个效果。&br&&br&平衡计算&br&&br&要计算,无非就是两类,平衡常熟的计算和转化率。&br&&br&平衡常数&br&&br&这个记住公式就好了,只是记得这玩意儿的变化只和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就不变。&br&反正所有平衡的平衡常熟都有这样的性质。&br&什么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等。&br&&br&&br&转化率&br&&br&这个算,还是记住公式就好。&br&然后就是你加那样东西,它的转化率就降低。&br&&br&以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为例。&br&这个就算你加氢气,促进正反应,但氢气的转化率也同样降低。&br&&br&&br&电化学&br&&br&原电池 可以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br&&br&判断电极&br&&br&a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做负极。&br&&br&但是有个特例就是镁铝在碱性条件下构成电池进行反应。因为镁不和碱反应,所以尽管镁更活泼,但这里是铝做负极。&br&&br&b 电子流出或者电流流入的电极是负极。&br&&br&c 发生氧化反应的是负极&br&&br&&br&金属腐蚀&br&&br&(1)钢铁自身形成原电池&br&因为铁里边本身就含有碳,所以可以自身构成原电池。(这个其实容易被忽视)&br&&br&(2)析氢腐蚀,就是酸性条件下的腐蚀&br&&br&(3)吸氧腐蚀,在中性(其实可能接近中性都行)或者碱性条件下进行。&br&&br&保护&br&&br&物理方法就看书就好&br&&br&化学方法:&br&&br&阴极保护法(这里其实应该是负极,原因我忘记了),就是加一块更活泼的金属代替我们需要的金属腐蚀。&br&比如在船身上加一块锌板,那船身腐蚀就会被阻止,锌板用完了再换就好了。&br&&br&外加电源(流)的阴极保护法&br&&br&为了区别原电池,所以(中国)化学家就特意加了个“外加电源(流)”这一个头衔。&br&&br&这个就是电解池。&br&只需要把我们需要的金属连在负极上,就可以了,正极连啥都可以,碳棒都可以只要导电就行。&br&&br&这种防护效果是最好的,其次就是上边那个原电池的防护。&br&&br&电池这里,什么写方程我就不说了,这个和氧化还原学没学好有直接关系,不会写就多看看氧化还原。&br&&br&最后讲讲计算&br&&br&&br&&br&重庆14高考题,这应该是我遇见的最难题了(特指最后的计算)&br&&br&这道题,我本来有种特殊算法的,我那天也说了,结果想了两天也没有想出来。所以这个就只能举一般的设X的算法了。有兴趣大家可以做一下。&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fdc71c213ddcc2eb96198_b.jpg& data-rawheight=&192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cfdc71c213ddcc2eb96198_r.jpg&&&/figure&&br&&br&&br&这个是答案,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答案有些小问题,就是它是直接算苯反应了多少的,我想大家如果仔细想想,自己是不是一看这题就知道它还有副反应,还要生成氢气。&br&这个虽然要算出反应物还有氢气不难(根据电子),但是缺少一步,其实思维是不严谨的。这个答案最终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这种不严谨的思维换再其它题上说不定就没有这个“运气”了。&br&&br&另外这个题也可以设生成的氢气为X&br&&br&还有另外一类比较难的题就是,你要就抓住一个电极,或者两个电极一起算是很麻烦的,我试过,同样一道题,我让别人做(高手),有绕晕了的,有做了好几分钟甚至十多分钟的。而我用自己的方法,最多一两分钟。&br&&br&那道题我在网上没找到,在《新课标,重庆2015高考模拟卷》上边大概第四套第五套左右有。(天利三十八套的,里边只有十套模拟卷,大家可以去书店看看,我这边在网上找找)&br&&br&我的方法,就是,写出总反应方程,来算。真的一眼就看出答案那种。&br&&br&这里也告诉大家,在算电极算不出,或者麻烦时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先平时在下边熟悉一下)。&br&&br&永远记住,电池,不论有没有电源,没有就是氧化还原,有就是逆氧化还原。&br&&br&记住这个,其实电化学的计算绝对不会难(当然需要大家在平时多练习)&br&我去找找那道题,找到了,补充上来。&br&&br&……………………化学终于完了,这两天就会把生物弄完&br&&br&&br&&br&生物&br&&br&很多人都说,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因为生物要背,但是我倒觉得,光是背,真的不知道能得多少分。我只能说,生物背了肯定是有分的,但是有多少,那就看运气了。&br&&br&比如这道题&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82de508bac4df2c63a238dca739471ce_b.jpg& data-rawheight=&151& data-rawwidth=&6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82de508bac4df2c63a238dca739471ce_r.jpg&&&/figure&&br&&br&(重庆2015高考)&br&你会发现,和你背的好像根本就没啥联系。&br&其实考背功是最低级的考发,其实生物很多时候都不是靠背就能得高分的,所以才会存在明白知识点,却又做不来题,或者变一下题,就不会了。&br&&br&所以生物,其实还得靠理解。&br&&br&要想生物得高分,那基本功一定要扎实。&br&&br&一 课本&br&&br&你得非常熟悉课本。生物书应该并不多(我们只有四本),另外因为上边还要讲历史故事的,所以除开那些,要背的知识点,其实不算多。并不要求什么全背下来,而是要做到某个知识点,在书上的哪个位置,你是清楚的。&br&&br&至于知识点,随时翻书就好了,翻多了,就熟悉了。&br&&br&二,细节&br&&br&生物课本上其实有很多小细节,有时候它上边的话其实仔细想真没说完整。这些地方其实是容易让人弄得自以为觉得懂了,而实际没有懂的。(我记得有丝分裂那里好像有一个,然后就是细胞凋亡那里有,当然教材版本不一样,我也不多说)&br&&br&&br&然后我就说点生物上的重点吧!&br&&br&光和作用和呼吸作用&br&&br&这两个其实是越熟悉分越高的,知识点也不难,关键是应用与实验,大家的一轮复习资料里边应该就有相关的东西。看看就好了。&br&&br&免疫问题&br&&br&这类题无非就是记几张图(教材上按理来说是有的)&br&&br&体液免疫的“路线”问题&br&&br&即抗原进入体内后的几条路,第一走大道(就是大部分都是走这条路),从吞噬细胞,到T细胞 ,,,&br&&br&另外的小路,就是直奔B细胞,然后浆细胞&br&&br&二次抗原进入的时候还可以刺激记忆B细胞&br&&br&这些我这讲也没意义,我就说那些地方容易出问题,大家去看就好了。&br&&br&&br&内环境稳态&br&&br&比较重要的是那个血糖平衡和水盐平衡。&br&&br&&br&&br&(无)有丝分裂和减速分裂&br&&br&这个肯定是难点,我也肯定帮不了大家,我自己都是靠不停画画写写来搞定的,这个必须得靠自己亲自去过。&br&&br&(不知道你们学不学二分裂,这个是我们老师给我开小灶讲的)&br&&br&&br&基因&br&&br&这部分其实说简单,它的确有简单的地方,但是说难,那就难得吓死人。&br&&br&&br&然后就是生态了&br&&br&这个背死个人,对我其实最难的基本是这个,因为我刻意去背的东西很少,全是靠边做题边理解。&br&&br&然后现代生物技术&br&&br&最后就是实验&br&&br&实验我爱莫能助,这玩意儿考能力,要能力强,那你就得在下边练。另外我是劝大家把书上讲的实验都背了吧!越早越好,因为那样你就有更多的时间来熟悉这些东西。很容易混淆的。&br&&br&生物,我得说,我自己是刷出来的。当然我也对书本很熟悉,另外我就是经常没事就去生物办公室蹲着问题,老师都是被我追着问的那种。给我的感觉就是,除了练题,真的老师给予我的帮助很大。&br&&br&在这里讲个小技巧,在考理综时间不够的时候,大家可以用。&br&&br&其实不论生物怎么考,考多少次,有些东西是“固定的”,比如说答案。有些答案是反复考,甚至次次考。遇上这种,就赶紧背下吧!靠这个方法,我五分钟几乎得了四十分(37分),五分钟,很多时候我们甚至题都没有读完。就是因为我题做了很多,另外里边有计算题,就直接猜答案(当然你得大致明白这个题才行啊),什么黑 白之类的,随便猜就好了,空着肯定没有分,但是填了就不一定了。&br&&br&我最开始生物也是个三四十分的人,我自己做了一本《五三》,那个时候我蹲坑都在做题(说得有点恶心了)。生物做不来的原因无非就是两个&br&&br&一,你没背知识点。&br&二,你就光背了知识点,而没有一定量的练习。&br&&br&&br&这两点其实对生物是缺一不可的。别说你没这样也考过高分,我反正觉得那样是运气,平时不管你运气有多好,你能保证你的高考吗?&br&&br&&br&……………………………生物说了一堆废话&br&&br&&br&我就说点,考理综的事情吧&br&&br&&br&其实不管你分堂考,每科成绩有多好,合堂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成绩还是会下降,分堂考,平时我们班就有考二百八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第一个道姑朋友简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