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戒烟后还得了肺癌放疗后还咳血

戒烟之后为何得了肺癌_戒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17,588贴子:
戒烟之后为何得了肺癌
有人抽了一辈子烟,平安无事,但戒烟之后没多久却发现得了肺癌。于是,人们就认为是戒烟打破了身体与烟之间的平衡,由此诱发了肺癌。两者之间的联系有科学依据吗?空军总医院肿瘤放疗科夏廷毅主任解释说,戒烟后发现肺癌只是时间上的巧合而已。对吸烟者来说,肺癌的发生需要内外因。外因是吸烟的时间和数量,如果一个人每天抽20支烟,抽了20年,这个人的吸烟指数就是400。而大于400的人,肺癌的风险就高很多。而一般决定戒烟的大多是“老烟枪”,考虑到上年龄了才痛下决心戒烟,而此时其吸烟指数已超越400,而且大多也年过半百,这就是内因。此时也是身体免疫力下降的时候,肺癌就会挑这个时候发生,不管他戒烟与否,到这时风险是一样的,戒烟带来的益处还来不及体现时,他就发病了。所以,戒烟越早越好,最好是不抽。如果抽烟,家族里又有肺癌的病人,这就更是高危人群了。高危人群最好每年一次体检。(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宋英杰)(原标题:?) 本文来源:人民
尼古丁本身的戒断症状十分轻微,绝大多数吸烟者一直到死都不会意识到,他们自己与吸毒者其实没有区别。我们听到“尼古丁上瘾”这个说法时,总以为 我们不过是“养成了吸烟的习惯”而已。绝大多数吸烟者对毒品都充满恐惧,却不知道尼古丁正是一种毒品。幸运的是,尼古丁比其他毒品更容易戒掉,不过你得首 先接受自己养成毒瘾的事实。
尼古丁戒断并不会导致生理上的疼痛,唯一的症状是心理上的空虚感,似乎有什么东西不见了,所以许多吸烟者才认为,吸烟是为了“让手上有点事情做” ——也就是排解这种空虚感。如果这种感觉长期持续,就会导致吸烟者神经紧张,没有安全感,容易激动,自信心和自制力下降。这种感觉其实是身体对尼古丁的饥 渴。
点着香烟后七秒钟之内,吸烟者就会得到新的尼古丁供应,于是空虚感消失。吸烟者会产生放松和自信的感觉,因为这两种感觉正是他们先前所缺失的。
我们最初开始吸烟时,戒断症状非常轻微,几乎无法察觉。当我们开始养成经常吸烟的习惯时,由于不了解戒断症状的机制,我们会误以为自己真的喜欢上了吸烟,或是养成了“习惯”。事实真相是,我们的尼古丁毒瘾越来越重,越来越需要经常满足。
所有吸烟者都是因为某个愚蠢的理由才开始吸烟的。吸烟并不是一种需要。吸烟者们之所以要经常吸烟,是为了满足尼古丁毒瘾。
“与上一次戒烟的情况不同,我并没有做噩梦,没有失眠,也没有情绪低落。事实正好相反——我感觉仿佛重获了新生。”
——玛莎?F
所有吸烟者内心深处都清楚,他们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掉进了烟瘾的陷阱。最可悲的地方在于,他们误以为吸烟能给他们放松和自信的感觉,殊不知这些感觉正是被尼古丁戒断症状所剥夺的,吸烟只是暂时满足毒瘾、缓解戒断症状而已。
你曾经一定有过这样的感觉:如果邻居家的防盗警铃响了一整天,然后突然被关掉了,整个世界都会瞬间变得无比安宁。事实上,这并不是安宁,只不过是烦心事的终结。
我们的身体原本是完整的。开始吸烟之后,我们放任尼古丁进入身体,一旦烟卷吸完,体内的尼古丁含量就会迅速下降。戒断症状——不是生理上的疼痛, 而是心理上的空虚感——让我们的身体不再完整,让我们渴求尼古丁的作用。我们的理性无法解释这种渴望,也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只知道自己想要再吸一支烟,一 旦点燃烟卷,渴望就会自行消失。我们会恢复正常的状态,就像没有染上烟瘾前一样。不过,这种状态只是暂时的,一旦烟卷熄灭,整个周期就会重新开始,周而复 始,永远没有穷尽——除非被我们主动打破。
我曾做过这样的比喻,吸烟就如同故意穿上挤脚的小鞋,再把它们脱下来,享受片刻的安慰。吸烟者之所以意识不到这一点,主要有三点原因:
1.自打生下来开始,我们一直在接受别人和社会的洗脑,我们误以为吸烟者真的享受吸烟的过程,而且离不开香烟。我们为什么要怀疑这一点?如果不是这样,吸烟者为什么要冒那么大的风险、花那么多钱吸烟?
2.尼古丁戒断症状不会产生生理上的疼痛,只会引发心理上的空虚感,与饥饿或压力的感觉类似。所以当我们点起香烟的时候,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3.吸烟者之所以意识不到吸烟的本质,最重要的原因是,戒断症状只有在不吸烟的时候才会发作。由于症状并不重,在烟瘾形成的早期尤为轻微,我们总 是将之误认为正常的反应,无法把症状与之前的吸烟行为联系起来。吸烟越频繁,戒断症状就越不容易发作,我们神经紧张和信心下降的程度有所缓解,却把这种作 用归结为香烟的功效。
一切毒品都很难戒掉,正是因为这第三点原因。如果一个海洛因上瘾者得不到海洛因,必然会痛苦不堪。一旦他给自己注射一针海洛因,这种痛苦就会立即 消除。他能从注射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吗?对于没有海洛因毒瘾的人,海洛因就不具备消除痛苦的作用,反而会引发痛苦。同样,对于不吸烟的人来说,吸烟并不能缓 解尼古丁戒断症状,所以他们也无法理解,吸烟者究竟能从香烟中得到什么快乐,而吸烟者自己同样无法理解。
我们经常说,吸烟能帮助我们放松,让我们感到满足。但是如果没有不满足,又何来满足?如果没有紧张,又何来放松?为什么不吸烟的人就不需要这样的放松和满足?为什么吃完一顿饭之后,不吸烟的人可以直接放松下来,而吸烟者却需要点起一支烟才能让自己“放松”?
尽管这句话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但还是要再重复一遍:吸烟者之所以感觉戒烟很难,是因为他们以为戒烟意味着放弃很多东西。你必须明白,其实你并不需要放弃任何东西。
要理解尼古丁上瘾的本质,可以把吸烟与吃饭进行对比。如果我们养成按时就餐的习惯,在非用餐时间就难以察觉到饥饿。如果某一顿饭没有按时吃,我们 就会感到饥饿。即使如此,我们也不会有生理上的疼痛,只有一种心理上的空虚感:“我需要吃饭。”于是,吃饭的过程就成了一种享受。
吸烟的原理也是这样。尼古丁戒断产生的空虚感,同饥饿的感觉几乎完全一样:同样没有生理上的疼痛,同样难以察觉——只要我们像按时就餐一样“按时 ”吸烟。只有当我们想吸烟却没得吸时,才会意识到空虚感的存在。只要点起一支烟,空虚感就会消失,于是吸烟的过程也仿佛成了一种享受。
正因为吸烟与吃饭如此相似,吸烟者们才会产生错觉,以为吸烟能带给他们真正的享受。许多吸烟者初次听到吸烟没有任何正面效应的说法时,都会觉得难以接受。有人会说:“吸烟怎么会没有正面效应?当我点起一支烟时,感觉就不会那么紧张,这还是你告诉我的。”
尽管吸烟与吃饭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本质则完全相反:
1.我们吃饭是为了生存,而吸烟则会减少我们的寿命。
2.食物通常味道不错,吃饭的确是一种享受,而烟卷的气味非常恶心,并且吸入肺部会导致窒息。
3.吃饭不会导致饥饿,只会缓解饥饿。吸烟会导致身体对尼古丁产生需求,然后再为身体提供尼古丁,暂时缓解这种需求。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另一种常见的错误观念——吸烟是一种习惯。吃饭是习惯吗?如果你认为是,那么改掉这个习惯如何?把吃饭定义为习惯,如同把呼吸 定义为习惯一样荒唐。二者都是生存所必需的。的确,不同人的用餐习惯和食谱不尽相同,但是每个人都需要吃饭。吃饭本身并不是习惯。吸烟也不是。吸烟者点燃 香烟的目的是缓解尼古丁戒断症状,而这症状正是由吸烟导致的。的确,不同吸烟者的吸烟方式和嗜好品牌不尽相同,但是吸烟本身并不是习惯。
人们总是把吸烟称为习惯,在这本书里为了方便,我有时也会使用“吸烟习惯”这种说法。不过,你一定要随时意识到,吸烟绝对不是习惯,而是毒瘾的一种!
我们最开始尝试吸烟的时候,必须下很大努力才能“学会”。然而突然之间,我们不仅开始养成吸烟的习惯,而且离了香烟就会心烦意乱。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香烟的依赖也与日俱增。
这是因为身体会对尼古丁产生耐受性,从而增大对尼古丁的需求。上一支烟熄灭后没多久,尼古丁戒断症状就会渐渐浮现,逼你再点起一支烟。你的感觉的 确比方才要好,但相比正常状态仍然糟糕得多。吸烟比穿小鞋更为荒谬,因为即使你远离香烟,仍然会遭到戒断症状的折磨——而小鞋一脱下来就不再痛苦了。
之前我已经解释过,血液中尼古丁水平的下降速度非常快。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压力较大的时候,许多吸烟者才会连续吸烟。
吸烟并不是一种习惯。人们吸烟的真正原因是尼古丁上瘾,必须经常接受尼古丁的刺激。在四种情况下,吸烟者最倾向于寻求尼古丁刺激,这四种情况分别是:
无聊/集中注意——二者正好相反!
压力/放松——二者正好相反!
什么样的毒品才能在同一个人身上起到两种相反的效果?除了这四种情况,以及睡眠状态之外,我们的生活还能处于什么状态?事实上,吸烟既不能缓解无聊或压力,也无法帮你放松,让你集中注意力。这一切都是幻觉。
尼古丁不仅是一种毒品,还是一种强力毒素,是杀虫剂的成分之一(查查辞典就知道了)。如果进行静脉注射,一支烟含有的尼古丁就足以杀死你。除尼古丁之外,吸烟还会产生多种毒素,包括一氧化碳。烟草与剧毒的颠茄是同一个属。
这本书虽然常提到“香烟”,但其内容涵盖了烟草的所有使用方式,如烟斗、雪茄、嚼烟等,以及尼古丁的所有摄入方式,如口香糖、贴膏、喷雾剂等。
人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物体之一,但即使最简单的生物体,比如单细胞生物,也不可能在混淆食物与毒素的情况下生存。
经过千百万年来的自然选择,我们的头脑和身体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机制,可以有效分辨食物与毒素,确保万无一失。
任何人都讨厌烟味,直到染上烟瘾为止。如果把烟气喷到婴儿或者动物的脸上,他/它就会剧烈咳嗽。
我们自己吸进第一口烟的时候,也必然会导致咳嗽,如果第一次吸得太多,还会出现头晕、恶心等反应。这就是我们的身体在表达“你把毒素当成食物了! 快停下来!”的意思。对这种反应的态度,通常会决定我们是否染上烟瘾。认为只有意志薄弱的人才会染上烟瘾,这其实是错误的。意志薄弱的人其实通常是幸运 的,因为他们无法忍受第一支烟的感觉;他们的肺部无法承受烟气引起的窒息感,所以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吸烟。或者,他们心理上无法接受吸烟造成的痛苦,所以也 不会再次尝试。
对我来说,需要下很大努力才能“学会”吸烟的事实,是最大的悲剧之一。正是因为这一点,青少年的吸烟行为才难以阻止。他们仍处于“学习”阶段,仍 然感到烟味无法忍受,所以才会以为他们随时都可以停下来。他们为什么不吸取我们的教训?而我们又为什么不吸取上一代人的教训?
许多吸烟者认为自己的确喜欢烟味,这其实是一种幻觉。我们“学习”吸烟时,其实是在强迫身体适应糟糕的烟味。海洛因上瘾者也认为自己的确喜欢注射海洛因的感觉,然而事实却是,海洛因的戒断症状更为痛苦,他们喜欢的是缓解痛苦的感觉。
如果哪个吸烟者相信,他只是因为喜欢烟味才吸烟,你可以这样问他:“假如手边没有你平时抽的香烟牌子,只有你不喜欢的牌子,你会不会拿来抽?”他 当然会的。如果别无选择,他甚至会把旧绳子点燃来抽,更别说薄荷烟卷、雪茄和烟斗了。无论是感冒、流感、喉咙痛、气管炎还是肺气肿,都无法阻止吸烟者点上 一支烟。
这一切完全与享受无关。如果追求享受的话,任何人吸过第一支烟之后都不会再次尝试。不少所谓的戒烟者甚至会对尼古丁口香糖上瘾。
许多吸烟者意识到吸烟其实是一种毒瘾时,都觉得问题更严重了,戒烟会变得更加困难。事实上,知道这一点绝不是坏事,原因有两条:
1.绝大多数人吸烟的原因是,尽管知道吸烟弊大于利,但他们相信吸烟是一种享受。他们认为戒烟是放弃这种享受的过程,会给他们的生活造成损失。这 是一种错觉。吸烟无法提供任何享受,只能先制造痛苦,然后再部分缓解痛苦,造成享受的假象。后文中,我会详细解释这一机制。
2.尽管尼古丁是上瘾速度最快的毒品,但是上瘾程度并不会很严重。由于尼古丁的作用速度很快,只消三个星期不吸烟,你体内99%以上的尼古丁就会排出体外,而且实质性的戒断症状非常轻微,绝大多数吸烟者甚至终生意识不到。
你自然会问,为什么许多人即使强制戒烟几个月,仍然会感觉到对香烟的渴望?原因就是下一章的主题——社会对人们的洗脑。单是生化层面的上瘾症状,其实很容易对付。
绝大多数吸烟者睡觉时都不会吸烟,而戒断症状甚至不会把他们弄醒。
许多吸烟者起床后并不会立即点燃香烟,而是会先吃早饭,甚至先上班工作。睡眠时,他们可以轻松忍受10个小时的戒断症状,但在白天,10个小时不吸烟却会让他们抓狂。
许多吸烟者买了新车之后,都会忍住不在车里吸烟。他们会花几个小时看电影、逛超市、乘坐地铁,尽管这些地方禁止吸烟,对他们也没什么影响。事实上,偶尔有这样的机会可以不用吸烟,他们甚至会非常高兴——只要不是永远禁止吸烟就好。
今天,绝大多数吸烟者在非吸烟者的家中或聚集场所都不会吸烟,而且不会感到任何不便。事实上,绝大多数吸烟者都有过较长时间远离香烟,却没有任何 不适的经历。我自己当年还是个烟鬼时,从来不在晚上吸烟。烟瘾最严重的那几年,我甚至常常期待着晚上到来,这样我就可以不用让自己窒息(真是个荒谬的“习 惯”)。
总之,生化层面的尼古丁上瘾症状很容易对付。许多吸烟者一辈子都只是偶尔抽支烟。他们的上瘾程度并不比地道的烟鬼轻多少。许多吸烟者在戒掉香烟之后,偶尔会来上一支雪茄,这样会维持他们的尼古丁上瘾症状,然而他们的烟瘾却并不一定会复发。
单纯的尼古丁上瘾绝不是主要的问题,只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让我们意识不到问题的真正所在:社会的洗脑作用。
即使是吸烟程度十分严重的烟鬼,戒烟的难度也不比轻度吸烟者更高。事实上,他们戒烟的难度甚至更低。染上烟瘾的时间越久,戒烟带来的收获就越大。
或许你会很高兴知道,那些一度流传甚广的谣言(例如,“吸烟残留在身体里的毒素要七年才能完全排出体外”,或者“每一支烟会导致生命减少五分钟”)其实并不是真的。
当然,吸烟的危害性绝不是夸大,甚至还经常被低估。“每支烟导致生命减少五分钟”的说法,用于形容因吸烟患上不治之症的人,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吸烟残留在身体里的毒素,永远无法完全排出体外。即使不吸的人也会沾染少量的毒素,因为但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空气都已经被吸烟者污染了。不过, 我们的身体具有强大的恢复能力,只要没有患上不治之症,吸烟对健康的损害都是可逆的。如果你现在戒烟的话,只消几个星期,吸烟对你健康的影响就会彻底消 失。
记住,任何时候戒烟都不会为时过晚。通过我的帮助摆脱烟瘾的人中,有许多已经年届花甲,甚至超过了古稀之年。一位91岁的老妪曾带着她66岁的儿 子,前来拜访我们的诊所。我问她为什么要戒烟,她的回答是:“为了给我儿子做个榜样。”六个月后她联系我时,说她感觉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
吸烟对你的危害越大,戒烟的效果就越明显。我最终戒烟成功时,每天抽掉的香烟数目从100支瞬间下降到0,而且没有任何严重反应。事实上,戒烟过程是一种享受,就连三个星期的戒断期也是一样。
但是还有洗脑的问题需要处理。第7章 吸烟的陷阱:洗脑
我们最初是怎么开始吸烟的,原因又是什么?为了彻底理解这一点,你必须了解潜意识的重要性。
我们都自认为是有智力、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能够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向。事实上,我们的决定99%都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我们是周围环境影响的产物——我们身上的服装样式、居住的住宅、基本生活规律,更不用提政见、文化观念等,这些都是社会影响的结果。
不说这些理念和习惯,即使是我们对事实的认知,也无法保证一定正确。哥伦布抵达美洲之前,大多数人都认为大地和海洋是平的。今天我们知道地球是个 球体,就算我写下十几本书,努力说服你地球是平的,你也不会相信。然而,我们中有多少人真正去过太空,从远处观察过地球?就算你曾进行过环球旅行,你又怎 么知道旅行轨迹不是平面上的一个圆?
广告商们非常清楚心理暗示对潜意识的影响力。你是否认为杂志广告完全是金钱的浪费?认为广告并不是你购买香烟的原因?那你就错了!试试看,下次在 冷天跟朋友一起去酒吧的时候,如果他问你想喝什么,不要简单回答“白兰地”,而是告诉他:“你知道我今天最想享受什么吗?白兰地奇妙的温暖滋味!”你会发 现,即使不喜欢喝酒的人也会跟你一样点杯白兰地。
“你建议我读这本书的时候维持吸烟的习惯,这实在是一出妙招。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对抽掉的每一根烟都耿耿于怀。”
——科尔斯蒂?L
自打我们懂事时起,潜意识无时无刻不遭到各种信息的狂轰滥炸,其中许多信息都告诉我们:香烟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能让我们放松,给我们信心和勇 气。你觉得我是在夸大?看电影、话剧或动画片时,如果一个角色即将被处以死刑,他的最后遗愿通常是什么?没错,吸一支烟。这样的情节并不会对我们的意识造 成任何影响,但是我们的潜意识却会吸收其中的隐含信息,也就是:“香烟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所以我才会把它作为临终选择。”在绝大多数战争片中,受伤的人 都会得到一支香烟。
年复一年,这样的信息轰炸并没有改变。今天青少年的潜意识,仍然要承受各种信息的狂轰滥炸。尽管电视香烟广告已遭禁止,但在播放电视剧的黄金时 间,屏幕上的明星们却都在吞云吐雾。体育运动也是一样。许多参加一级方程式大赛的赛车都以香烟品牌命名——或者是反过来,香烟品牌是以赛车命名?我曾看到 过这样的插播广告:一对裸体的夫妇在做爱之后,躺在床上共吸一支香烟。广告的暗示意味再明显不过了。尽管我无法赞同广告商的动机,但却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宣 传手段。经常会有这样的宣传片:一个人正面临危急关头——他的热气球即将起火坠落,或者摩托车侧厢即将栽进峡谷,或者他是哥伦布,他的船马上就要从海洋的 尽头掉进深渊之中。轻音乐响起,没有任何话语说明,那个人点起一支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我们的主观意识或许会直接忽略这样的场面,但是潜意识却难免 受其影响。
的确,反对吸烟的宣传也不是不存在——强调吸烟有害健康,提倡大众戒烟的宣传——但是单纯强调吸烟的危害,并不能为吸烟者提供戒烟的动力,更无法 阻止青少年尝试吸烟。我自己还是个烟鬼的时候一直以为,当年我如果知晓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关系,绝对不会开始吸烟。事实是,就算那样也不会有任何区别。吸烟 的陷阱在今天,跟在文艺复兴时代没有任何区别。反对吸烟的宣传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把事情弄糟。所有的烟盒上都印有“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然而有人会去 看吗?
我相信,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甚至会增加香烟的销量。吸烟者看到这样的宣传,无疑会心情紧张,于是抽掉更多的烟。
讽刺的是,最强大的洗脑力量来源于吸烟者自己。吸烟者绝不是意志薄弱或身体虚弱的人,相反,只有身体强健才能抵抗香烟中的毒素。
极少数人尽管一辈子吸烟,却能活到80多岁高龄,而且身体硬朗。吸烟者就拿这样的个别例子作为借口,不去理会吸烟损害健康的事实。这是他们坚持吸烟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在朋友和同事中间做个小小的统计,你会发现,绝大多数吸烟者都是意志坚强的人,包括自由经营者、企业高层、医生、律师、警察、教师、推销 商、护士、秘书、带孩子的家庭主妇等——换句话说,就是生活压力较大的那些人。许多人误以为吸烟能缓解压力,所以责任和压力重大的人更倾向于吸烟,而我们 通常会仰慕这样的人,所以也跟着吸烟。另一类吸烟者则是那些工作性质单调重复的人,因为他们误以为吸烟能够缓解无聊。不过当然,这也只是一种错觉。
周围环境的洗脑效果累积起来,作用相当惊人。现代社会对绝大多数吸毒行为都极端排斥。在英国,每年因吸胶毒而死的人数不到一百,因海洛因而死的人数也只有几百,与吸烟致死的人数相比简直是沧海一粟。
然而尼古丁这种毒品,让超过60%的英国人染上了毒瘾,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他们把无数财富浪费在吸烟上,每年都有数十万人死于吸烟引发的疾病。吸烟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大杀手。
我们为什么对其他吸毒行为深恶痛绝,唯独对吸烟网开一面,甚至直到前不久,都将吸烟当作一种可以接受的社会行为?近年来,尽管人们开始认识到吸烟 有害健康,但是烟草制品的销售不仅没有被禁止,而且还更上一层楼。最大的受益者是政府。由于众多吸烟者的存在,英国政府每年从烟草销售中抽取80亿英镑的 利税,而各大烟草公司每年的宣传经费就超过一亿英镑。
你必须主动抗拒周围环境的洗脑作用。正如购买二手车时一样,你可以听车贩子吹得天花乱坠,并且微笑点头,但是内心绝对不能相信他半句。
五彩缤纷的香烟包装之下,掩藏的是肮脏和毒害,你一定要看清楚这一点。不要被精美的烟灰缸、镀金的打火机,以及千百万人吸烟的事实给迷惑了。扪心自问:
为什么我要吸烟?
我真的需要吗?
不,你当然不需要。
洗脑作用的原理非常不容易解释。为什么吸烟者在其他方面智力正常,唯独在尼古丁毒瘾方面表现得像个白痴?尽管很痛苦,但我不得不承认,在我的帮助下摆脱烟瘾的数千人中,我自己正是最大的那个白痴。
不仅我自己每天抽100支烟,我父亲也是个烟鬼。他本是个健壮的人,却因为吸烟英年早逝。还记得童年时,父亲每天早上总要剧烈地咳嗽。我能看出他很痛苦,当时的我以为,他一定是中了什么邪。我曾对母亲说:“永远不要让我吸烟。”
15岁的时候,我成了个运动狂,充满了自信和勇气。如果那时有人告诉我,我将来会成为一个每天吸100支烟的烟鬼,那我一定会拿一辈子赚的钱跟他打赌,赌这样的事永远不会发生。
到了40岁,我被香烟折磨得形神俱损,无论打算干什么,事先必须要点支烟。大多数吸烟者都是在感觉到压力时才会吸烟,比如接电话时、跟人交谈时等。而我如果不来一支烟,就没有动力换个电灯泡,甚至切换电视频道。
我知道自己这样下去,最终会因吸烟而死。我不可能欺骗自己。但我无法理解,为什么当时我居然没有意识到,吸烟对我的精神也造成了重大影响。大多数 吸烟者认为吸烟是一种享受,然而我从来没有产生过这样的错觉。我吸烟是因为我觉得,吸烟可以帮我集中注意力,缓解神经的紧张。现在我很难相信,我居然经历 过那样一段黑暗的日子。那段时光仿佛是一场噩梦,梦醒之后一切都无所谓了。尼古丁是一种毒品,毒瘾会扭曲你的感觉,尤其是味觉和嗅觉。吸烟最可怕的地方不 在于对健康的损害,而在于对精神的影响:你会搜寻任何说得过去的理由,只为了能继续吸烟。
我还记得,有一次戒烟失败之后,我决定由抽香烟改抽烟斗。当时我觉得,烟斗的危害性比香烟要小,而且我的烟草消耗量也会下降。烟斗用的烟草十分糟 糕,或许闻上去气味还能忍受,但是抽起来让人痛不欲生。一连三个月,我的舌尖布满了水疱。烟斗底部逐渐积满了黏稠的焦油。偶尔我会不小心抬起烟斗,让里面 的焦油流进嘴里。每当这样的时候,我就会立即呕吐,无论身边有什么人在场。
我花了三个月时间练习使用烟斗,而在那三个月中间,我没有一次停下来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承受这样的折磨。
当然,适应了烟斗之后,吸烟者可能会自我感觉相当良好,因为他们终于有了借口:吸烟是因为喜欢烟斗的感觉。但是他们当初为什么要费力练习使用烟斗呢?
原因是,一旦你染上尼古丁毒瘾,社会的洗脑作用就会加重。在潜意识里,你知道毒瘾必须用更多的尼古丁来压制,这个念头占据了你的整个思想。我已经 说过,人们吸烟的真正原因是恐惧,对尼古丁戒断症状的恐惧。尽管你意识不到这一点,却不表明恐惧不存在。你并不理解这种恐惧,正如一只猫不会理解地板下的 暖气管道一样。它只知道如果它趴在某一个地方,就会感觉到暖和。
洗脑是导致戒烟困难的最主要因素——社会对我们的洗脑,再加上我们对自己的洗脑,以及身边亲友和同事们的洗脑。
你是否注意到,在前文中,我经常使用“放弃吸烟”这种说法?事实上,这就是洗脑的典型例子。看多了这样的说法,你就会觉得戒烟的确是一种放弃,尽 管事实上你完全没有什么可放弃的。相反,通过戒烟,你不仅可以远离毒瘾,还能达到神奇的正面效应。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改变这种说法。我不会再用“放弃”这 个字眼,而是“停止”“杜绝”,或者最准确的表达:从吸烟的陷阱中逃脱!
我们开始吸烟是因为无数人都在这样做,我们觉得只有跟着做才算合群。我们拼命努力“学习”吸烟,从来没人想过深层次的后果。每当我们遇见另一个吸 烟者,他总是让我们相信,吸烟的确有其意义所在。就算他已经戒了烟,当看到别人点起一支烟的时候,仍然会有强烈的失落感。他也想来一支烟,仅仅一支,他觉 得这样很安全。结果就是,之前戒烟的努力完全失败。
这一洗脑作用非常强势,你必须十分小心。在英国,绝大多数老烟枪都听过神探保罗?坦普的系列广播故事。其中一集讲的是大麻上瘾的事。坏人把大麻添 加到香烟里出售,而吸烟者却并不知情。大麻并没有产生负面作用,不过但凡吸过含大麻香烟的人,都只能继续购买这种香烟(我亲自帮助的戒烟者中,有几百人承 认自己曾吸食过大麻,但是他们都没有上瘾)。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我只有七岁,那是我对毒品和毒瘾的最初概念。一旦形成毒瘾就难以摆脱,这让我感到非常害 怕。即使在今天,尽管我知道大麻不会上瘾,也决不敢抽一口大麻。讽刺的是,我却成了全世界头号毒品的瘾君子。要是保罗?坦普当年警告过我吸烟的害处就好 了。更讽刺的是,60多年后的今天,人类把数以百亿计的钱投入癌症研究,同时又把10倍的钱用于广告宣传,让健康的青少年沾染上烟瘾。
我们必须消除洗脑作用的影响。否则,吸烟者终其一生,都无法好好享受:
?良好的健康
?充沛的精力
?心灵的安宁
牺牲了这么多,吸烟者得到的又有什么?
什么都没有——除了幻想。幻想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摆脱烟瘾的困扰,而这是每个非吸烟者每天都在享受的。第8章 什么是戒断反应?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癌术后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