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我国农民辣妻神秘相公种田的种田生活是怎样的

于俊臣:我国农民为什么都不愿种地了?于俊臣:我国农民为什么都不愿种地了?财眼达人百家号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工作,并将其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有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但是中国农村粮食种植的现实呢?在粮食产量十几年连续增长、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关注“三农”的宏大背景之下,是农村耕地的大规模荒芜,是农村劳动力的极端匮乏,是农民种田的意愿降到建国以来的最低。而面对有可能到来的粮荒,农民、基层干部、领导干部同样的麻木不仁。对于一个村庄、一个乡镇、一个县市的粮食情况,你只要问问“稻田抛荒数、农民存粮数、实际总产量”,保证没有一个人说得准,因为我们的政府没有做过统计或者统计数据失真。农民为什么不愿种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农村的现实。相对于过去,中国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农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前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 粮食和农副产品,现在主要靠在外打工的劳务收入。换句话说就是农民的生活来源不再依靠“一亩三分地”了。二是农村的常住居民发生了变化。现在农村只有“389961部队”,即妇女、老 人和留守儿童。办个红白喜事都缺少青壮年劳动力。三是种田的使命感发生了变化。以前农业基础设施都属于集体,神圣不可侵犯,动不动来个兴修水利的义务劳动,还要交农业税。现在田 种不种,设施修不修都是农民自己做主,想种就种,想抛荒就抛荒,各种种田补助照拿不误,反正镇村干部拿他没辙。农村发生的这些巨大变化,完全是市场经济对整个中国社会的改造使然,而镇村干部长期受计划经济的熏陶,面对农村管理和服务就显得束手无策,可以说是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行 。然而也不要过分地责怪他们,试想,如果是你,你有什么灵丹妙药解决“不想种、无法种、不会种”等等问题,把农民和农民的子女吸引到田间地头来种粮?一、你能解决种粮的比较效益低下,让农民愿意种吗?以中部某县的一亩基本农田为例,如果风调雨顺,种植双季稻,农资、机械等成本费用需要829元,耗费工时15天,可收获稻谷约 1800斤。按2016年市场实际收购稻谷价格每百斤120元计算,收益为2160元。另外,稻草出售可得125元。二者合计,每亩农田收益为2285元,收支相抵后,利润为1456元。据此,一亩农田通 过农民精耕细作,仅可带来不足100元/天的利润。如果按照从种到收历时7个月来计算,每亩每天所产生的利润更是少得可怜。而一旦遭遇天灾,收益将进一步减少,甚至是颗粒无收。农民们 说,粮食价格这么低,到外面打几天零工,每天两三百元还管饭,谁还愿意种田。二、你能让种田不那么劳累辛苦,轻轻松松就能种个二三十亩田吗?种田是个脏、累、苦的体力活。许多农田因为设施不配套逐渐无法耕种。早年毛泽东对农业明智地指出过几点,事 实上到现在还没有过时,如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科学种田等等。严峻的现实情况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到户之后,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户与户之间各自 为战,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维护缺乏科学有效的统筹协调,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损毁严重。近年各级政府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终因农民积极性不高、思 想不统一、受益面不均、筹资筹劳困难等各种因素影响而收效甚微。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科学种田和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由于农村的社会化组织程度无法提高、农业的劳动强度就无法降低, 种粮的投入成本也无法摊薄。三、你能使农民不再抬不起头,变成有尊严的体面的职业吗?直到今天,在中国社会,农民还是一个卑微的名称,连农民工都是个没名没分的职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一个中华 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权利,年青人喜欢城市,不光是那里生活光鲜,也不仅是因为那里多少还有一些机会,而是逃避在农村当农民。时下农村社会,年纪轻轻在家种田,会被乡亲乡邻看成笨蛋傻瓜,甚至连找对象都没有了机会,因为谁也不会嫁给一个老实巴交只会种田的农民青年。话说回来,如果农民是个有尊严的体面的职业,不但农民和他们的子女会回来,城里人也会来当农民。例如美国,农民只占2%,农业产值却占世界首位。一个全职农民的年收入基本都在8-10万美元以上,多的达到50万美元。美国农民的家庭收入,比城市居民更高,已经达到了中产阶级 水平。也许有人会说,种田是农民的天职,国家把耕地给你承包,你就要为国家提供粮食。但八零后九零后农民子女不这么看。他们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农民并不卑贱,没 有义务生下来就是种地的,他们有权利享受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有权利离开土地过他们向往的生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是什么挣钱干什么。种地不挣钱,农民就抛荒,去城市打工, 收入更高一些,这就是市场规律。谁规定了农民就应该捆绑在土地上,对国家的粮食安全负责?四、你能解决农民这个职业后继乏人的问题吗?现在农村种田的主力军真的是“农民伯伯”了。为什么没有年轻人参与,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计划生 育实施多年,大多只有一颗“独苗”,农民舍不得让他们吃苦,加上几千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思想影响,砸锅卖铁都愿意把孩子送出去。二是八零后九零后的农村孩子普遍体质不如 上一代,重一点的农活体力根本承受不住,这点还没有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注意。科学种田既要设施现代化,更重要的是需要一大批新型农民。上述问题非常棘手,基层干部多年来想了很多办法,也只能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不能来个顶层设计、来个系统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就岌岌可危。因为,粮食不是个简单的商品,它具有强烈的公共品属性。粮食的产量,直接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实现中国梦,必须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在粮食单产已经到了科学极限的情况 下,只有保证一定数量的粮食种植面积才是硬道理。而要保证一定数量的种植面积,离开千家万户的农民,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要怎么样才能调动中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呢?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财眼达人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没有百分百的操作,只有百分百的学习!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2,085被浏览249,733分享邀请回答1.5K18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agcensus.usda.gov/Publications/2012/Full_Report/Volume_1,_Chapter_1_US/st99_1_008_008.pdf)2. 美国农业劳力:根据美国劳工部劳动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美国农业(包括农林渔猎)就业人口为213.8万人,仅占总就业人口的1.4%。取个整算他200万。(原始数据:)3. 美国农业劳力人均耕地面积:这样算来,平均每个“美国农民”的耕地面积约为80公顷,如下图:这80公顷直观的说,大约是两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图片来源:百度百科)4. 中国耕地面积: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2014年国土资源公告,中国耕地面积为1.35亿公顷(合20亿亩多一点)。(原始数据:)5. 中国农业劳力: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农业数据中的乡村从业人员数据,2012年中国共有2.7亿农林牧渔从业人员。(原始数据:)6. 中国农业劳力人均耕地面积:这样算来,每个“中国农民”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5公顷,如下图:这意味着,在一个美国农民耕作的两块天安门广场的耕地上,有160名中国农民在耕作:这个计算里有一些简化和近似,包括:1)把“农牧渔猎”和“农林牧渔”近似称为“农民”,2)以种植业的耕地资源为重点,没有比较牧场草原的面积;3)忽略了统计时间点不同引起的误差;4)没有深究两国及同一国不同部委之间统计口径的差异,等等。尽管如此,这种粗略的计算仍然能说明基本的数量级差别。所以,如果用游戏中的太阳花资源比喻农业中的耕地资源,美国农民人均太阳花比中国农民高了两个数量级,这是了解美国农民生活状态的一个关键数据。本贴纯属数据搬砖,顺便指明砖窑位置,欢迎各位知友去砖窑里一起找砖----用来共同垫脚,或三思而后拍。3167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我最理想的职业是回家种田!
文 | 十点君
一次周五聚餐,酒过三巡,郁结了一个星期的闷气在吃吃喝喝间散的差不多了。
酒劲中,大家照例会聊起理想(幻想)。
A说,我就再拼几年,攒点钱,然后自己开个小杂货铺,守着我的猫和杂货铺过日子;
B说,我要好好研究彩票,说不定哪天中了1000万,先分给我爸妈500万,剩下的钱老娘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C伤感地说,我要回家当农民,我在农村的户口名下还有一亩五分地呢,我要面朝大山,春暖花开!
众人纷纷嘲笑C胸无大志:
你以为当农民那么容易嘛,你会种水稻吗,会种玉米吗?
你会晒成非洲人的(鄙视脸);
你以为当农民真的很有趣呀!
十点君我笑而不语,实际上,现在当农民还真的可以不晒成非洲人,也可以很有趣呢。
你印象中的农民,是不是一直是这样的?——面朝黄土背朝天。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或者是《白毛女》中可怜的老父亲,一年到头,过年只够给女儿买根红头绳。
生一场病就需要借高利贷,还得卖女儿还债。
或者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集体化时期,大家一起干活,一口锅里吃饭,自家甚至没有做饭的家伙。除了睡觉,干什么事都在一起。完全没有隐私和自由可言。
而农民伯伯们在阳光照射下,通常肤色都是古铜色;婶婶们比整日在筒子楼里不见阳光的阿姨们皱纹要深。
你肯定不知道,甚至不敢去想,当农民也可以是这样的:美好,自由,还能不差钱。
我有一片花园,面朝菜圃春暖花开
80后男孩王梓天的日子,太让人向往了。
2013年,他离开刚去了几个月的帝都,回到家乡安徽,在芜湖的一个郊区森林里,花几百块钱租了一栋房子和八百亩地。
在这八百亩土地里,他种满了花。薰衣草、百合、大丽花、绣球花、剑兰、姜花,香草......
他还种了很多时令蔬菜,各种品种的番茄、豆角、南瓜、黄瓜、茄子、西蓝花......有的蔬菜长势太好,一个人根本吃不完,于是就拿来送给邻居。
每天早上,他提着一个篮子,在花园里采摘盛开的花和蔬菜瓜果带回家。
鲜花用来装饰房间。剩下的则会用来制作花露、精华等护肤品,这也正是王梓天的身份——花农。
蔬菜瓜果就是自己的一日三餐啦。王梓天很会做菜,什么意大利海鲜焗饭、茄子煲......光看图片就让人口水直流。
除了园艺,王梓天还喜欢摄影和钢琴,所有的植物和美食照片都是他自己拍摄的。睡前,他会弹钢琴,将所有的苦恼在一曲琴声中释怀。
有人喜欢高楼大厦,有人喜欢土地泥巴,选择你更喜欢的,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去更舒适地做喜欢的事。比如戴帽子,擦防晒霜,除草戴手套。
怀特和他的10头猪,14只羊
十点君非常喜欢美国作家E.B.怀特。既喜欢他的文字,也喜欢他的生活。
怀特是美国大名鼎鼎的精英杂志《纽约客》特约撰稿人,《纽约客》的稿费很高,也很受人尊敬。
怀特和他的爱猫
快40岁的时候,怀特突然迫不及待地要离开纽约,跑到缅因州去租了个农场,当起了农民。
在农场里,他从头开始学习修篱笆、挤奶、捡鸡蛋、喂猪,什么都不会的他手忙脚乱,有时候还会遭到邻居的“嘲笑”——一个文化人非要来尝试生活。
不过怀特可不是三分钟热度,他从小就对自然特别向往,和父亲每年都要带他去缅因州度假一个月有关系。而长大后的他深受梭罗思想的影响,提倡回归自然,过俭朴的生活。
怀特和妻子和羊咩咩
怀特对农事有浓厚的兴趣,他不仅不辞辛苦地去做,而且兴致盎然记录下来,还会深切地思考。
他种了苹果、南瓜、西葫芦、土豆、牛甜菜,捕捞鳕鱼、黑线鳕和鲭头鱼,猎杀豪猪,用炭火育雏炉养小鸡,生产几百几千打鸡蛋,谷仓里剁了三吨干草,养羊、养猪。
他还要给农场里的十几只母羊接生,“还是新手时,我常常得费一把力气,将羊羔的嘴凑近乳头,让它咂奶。如今,我只须轻轻触动羊的尾根。”
《夏洛的网》剧照
怀特实行的是多种经营,占用了他不少时间,只能在农事之余写文章。散文集《人各有异》记录的就是在农场五年的生活故事,有趣、平和、踏实,看得出来那些年他过得不错。
农场经历也给他开辟了新的写作素材,三本儿童童话——《夏洛的网》《精灵鼠小弟》《吹小号的天鹅》就来源于此,至今都是畅销书。
和朋友一起农民,不亦乐哉
去年,一部日本电影《小森林》(春夏篇、秋冬篇),一下子在朋友圈刷屏了,这部没什么剧情的电影,豆瓣有9万人评价,竟高达8.9分。
《小森林》冬春篇海报
这部电影说的是什么呢?
平凡女孩市子自幼生长在位于日本东北地区的村庄小森,这里远离都市,没有工业化,去个小卖部都需要骑车走很久。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主要收入就是种植。
市子也曾前往东京闯荡,但终究无法适应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最终回到了妈妈早已不在的老宅,养鸡、种植水稻和各种蔬菜瓜果......
童年时,市子的妈妈很会做吃的,她会利用田边野地里的各种食材做出各种各样的美食,市子学习母亲的手艺,也开始做着各种各样的美食。
将吃不完的新鲜番茄做成番茄酱,抹面包吃;用山上打下来的野核桃做核桃饭团;自己用火炉烤制面包;把柿子晒干做成柿饼......
除了市子,村子里还有别的年轻人,比如佑太和吉子也选择待在乡下,市子在朋友们的陪伴下,享受着无忧无虑的人生……
《小森林》剧照
去年,作家绿妖受读库张立宪的邀请去台湾考察台湾的农业,她注意到,台湾的农民虽然也风吹日晒面色黝黑,但是看上去很快乐怡然自得,一点也不像内地城市里出现的农民那样,总是沉迷寡言,有种自卑感。
学者梁鸿也说她非常喜欢台湾农民的做事的诚恳和对生活的认知。
他们无论是在田间地头开会,在集市上卖菜,耐心地呵护庄稼——种植、除草、收割,对那片土地的热爱,从他的衣服、动作和一丝丝眼神里流露出来。
在他们眼里,土地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为了保护环境,他们组成环境纠察队,定期检查各地的入水口;为了保护家乡,他们反对建立大型水库,破坏河流的自身循环......
所谓青山绿水、鸡犬相闻的美好乡村生活,其实背后是多少努力的结果,是一批年轻人选择回到故乡,保护当地环境,建设当地文化的成果。
或许“当农民不再代表阶层与社会地位,而是代表以土地为对象的职业,一种身份,一种生活态度”;
当身边不是日渐老去的邻居和不愿回乡的年轻人,而是有一群同样年轻的朋友;
当农事变得不再是唯一谋生的手段,种田之余,还能享受阅读、音乐、写作的乐趣;
当乡村不再只有被砍伐而变得光秃秃的山林,湖泊不再被填满;
当作为农民不再只有辛苦和贫穷,不再只象征着无知......
我们终将诗意地栖居,做一个快乐农夫。
本文为十点读书整理创作。其他公众号若要授权白名单,请在后台回复“转载”。图片来自网络。
回复“晚安”,十点君送你一张晚安心语,祝好梦
↓点击本文底部阅读原文查看【十点读书招聘】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方式。分享好书、故事、美文、电台、美学。
十点课堂,给你一个不逃课的理由。大咖、大人高手在这教你乐享生活,玩转职场。
今日搜狐热点杨柳吐絮,正值玉米主产区春耕农忙时节。中国实行了八年之久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将被“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取而代之。  粮储新政与其说是主动的变革,不如说是维系收储机制的各方因素难以持续而倒逼的改革。这其中包括“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连续高强度刺激形成的市场扭曲;人民币汇率调整及全球粮价走低等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对粮食贸易和消费需求的冲击;临储提价导致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推动玉米替代品及下游产品进口激增,形成“国外粮食入市,国产玉米入库”的尴尬困局等等。  诸多因素堆积了玉米等粮食的库存“悬河”,也带来了中央财政每年库存支付600多亿元的重负。目前玉米临储库存达2.5亿吨,稻谷最低收购价库存近1亿吨。  由此,国家决定对玉米实施“市场化收购”加“补贴”,让玉米价格和收储政策走上市场化之路,这甚至比当年大豆、棉花的“目标价格”改革更加市场化,也是整个粮食收储政策更大胆的尝试。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已经成为整个农业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玉米收购新政不仅牵涉上游玉米的种植调整,大范围波及其他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且牵涉下游高库存的消解、中央财政负担的减压以及国内饲料业、粮食加工产业的成本变动。  解决粮食高库存问题,不能仅限于采取某些消化某个单一粮食品种库存的专项措施,而是要系统谋划、顶层设计政策改革方案,从根本上消除库存形成机制,进而从根本上纠正价格支持政策带来的市场扭曲机制。  当前,中国农业生产已经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迫切需要加快结构性改革,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从供给侧角度推动农业变革。  《财经》记者两月前分赴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镰刀湾”地区等粮食主产区进行一线调研,了解农产品价格机制面临“大修”和收储政策调整背景下,地方的真实生态以及种植户面临的困惑和纠结。记者调查发现,收储新政等农业供给侧改革已刻不容缓,地下水超采、土壤污染、资源破坏等因素已经难以支撑“以粮为纲”的畸形连增。  与此同时,改革的顶层设计及推进,还需细化操作方案,以确保政策在地方执行中不扭曲、不走样,及时化解地方在政策变革中的困惑和难题。——编者
面对玉米种植利润的不断变薄,东北地区开始了新一轮改种行动已是杨柳吐絮、春暖花开。&正值春耕农忙时节,各个玉米主产区已经开始准备玉米种植。然而,《财经》记者在东北调查时发现,今年农民种植玉米的意向并不浓烈,一些区域的农民琢磨着改种饲草、杂粮和大豆。尤其是玉米库存压力最大的黑龙江省,有专家估计今年玉米种植面积约减1500万亩。&实行了八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今春寿终正寝,将实施“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4月7日,农业部相关负责人称:今年中国将投入35亿元资金,支持玉米结构调整,用于“镰刀湾”地区的粮改饲和粮豆轮作补助,目的是让改种青贮玉米、大豆、饲草等作物的农民收益与过去种玉米的收益基本相当。“镰刀弯”是一个俗称,具体涉及到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3个省区的部分地区。这一区域在地图上貌似镰刀,过去十多年是中国玉米面积增加最多、发展最快的区域。&去年国家公布粮食实现12连增,实际上有超过一半的功劳应归功于“玉米”。加之持续多年的国内外价格倒挂,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冲击国内市场,玉米库存陡增,储粮压力凸显。目前国内玉米库存量在2.5亿吨,初步估算,财政一年需要为玉米库存付出成本600多亿元。&中央决定下一步对玉米价格机制进行改革。目的是让玉米收储政策向市场化迈得更快,甚至比大豆、棉花的目标价格政策还快一步。这被业界看作是对整个粮食收储政策更大胆的尝试。&继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未来小麦、水稻等价格机制也有望实施新政。中农办主任陈锡文近日曾公开表示,玉米改革必须要先行,因为面临的矛盾非常尖锐,再往后,小麦和稻米的改革也必须跟进,不能拖得时间太长。&农产品价格衔接机制改革已成为整个农业领域改革的核心。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以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35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平原,正在率先经历一场农业结构性改革的转型与攻坚。&2015年,粮食增量超过五成、总产量占全国比例超过20%的东北地区延续着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粮食调运和商品粮储备基地地位。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这东北四省区中,黑龙江省以占全国十分之一的粮食生产比重占据着中国粮食总产量第一的地位。近两个月以来,《财经》记者深入黑龙江农垦区、地方农村和吉林乡村等本次农业改革的重点地区,进行了实地探访,试图记录国家农业转型时期,玉米收储推行新机制等新政下,地方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惑。
调价之痛 
曾经因种植玉米致富的村庄,如今因种植玉米陷入忧虑,地处黑龙江省会哈尔滨东南部的成高子镇民强村颇为典型。&早春时节,依然覆盖着冰雪的东北村庄格外宁静,农闲期的农民或外出打工,或留在家为来年的播种做准备。“由于土壤、气候等因素限制,成高子镇3.6万亩耕地基本上全部种植玉米,产量不错。”民强村村长王国玉告诉《财经》记者。以民强村为例,每年一亩地能够产出1200斤左右的玉米,国家粮库以1.12元/斤的价格收购,这构成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从2015年起,国家粮库下调了玉米收购价格,每斤减少了0.12元,算上土地、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居高不下的成本,可以说现在农民种地都不挣钱,很多合作社甚至在赔钱。  “不种玉米了,都说可以改种饲草、杂粮啥的,但一旦种多了,价格会不会下跌?最后都不太赚钱。”一些农民对《财经》记者表示担忧。&由于东北地区的玉米水分含量高,需要进行烘干加工才能达到国家收购储备粮食的要求,一些有条件的村民购进机械设备,把从农民手里收来的玉米烘干,之后大部分送往国库,其余小部分卖给饲料厂。&民强村的张东全就是当地的玉米烘干加工大户。走进张东全家,一座日处理量千吨的玉米烘干塔耸立院中。谈及2015年的“收成”,张东全满脸愁容,“现在从农民手里收玉米的价格掉到了每斤8毛多,卖到国库的价格每斤是九毛七八,一斤的利润还不到两毛钱。一部烘干塔的成本是三四百万元,以前一年下来除去给工人发工资,还能净赚十几万元,玉米掉价后不挣钱了,该给村民的钱还拖欠着。”&“肉蛋不涨价,养殖业大部分也面临亏损,养殖厂的数量不断减少,对玉米饲料的需求也随之减少。我们这里的玉米品质相对较好,还有销路,黑龙江青冈县、巴彦县等地生产的玉米都卖不出去,都在那存着呢。”张东全说,养殖业的萧条也直接影响到玉米的外销。&民强村不过是一个缩影,随着国家对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整个东北都在经历着玉米收购价格转低的阵痛。&着重化解农产品供需失衡,是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项主要内容。我国农产品的产能过剩,集中在玉米。2004年至今玉米的持续增产,意味着玉米延续着对中国粮食生产连年增长的拉动和支撑。据农业部统计,在中国玉米增产的影响因素中,播种面积增加的贡献率超过了80%,而全国的玉米播种面积在2011年达到了峰值,其中,与2003年玉米播种面积相比,黑龙江2011年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了123.4%,之后是内蒙古、湖北、辽宁,分别增加了67.8%、61.1%、48.8%。&因此,位于“镰刀湾”地区的最顶端,东北冷凉地区被列为调减玉米面积的重点。2015年8月黑龙江省委电视电话会议上,省长陆昊提出,高度重视种植业结构调整,充分运用价格杠杆和市场经济引导农民进行玉米减产,去行政命令化,不给各地市下硬性指标。&作为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黑龙江垦区经历着粮食生产的每一次重大变革。由中俄边贸城市黑河向南行200公里,到达隶属北安农场管理局的引龙河农场,农场耕地总面积35万亩,是黑龙江农垦总局系统中的国营农场之一。引龙河农场农业科科长彭继锋向《财经》记者表示,用粮价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因国家施行临储政策而大幅增产玉米的东北地区,可能将面临效益的大幅减损。&“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施行后的那几年,种植玉米的收益之高至今没有哪种作物能够与之相比,黑龙江无论是垦区还是地方,一夜之间都开始改种玉米。”彭继锋说。&2003年,中国的粮食产量8614亿斤,达到了1990年以来的最低谷,粮食产量小于当年需求量。国内粮食供应缺口主要依靠消耗库存,考虑到周转粮和陈化粮,当期的国家粮食库存也降到历史低点。随之产生的问题是农民人均收入走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受挫。在粮食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的背景下,国务院于2007年开始对玉米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彭继锋对《财经》回忆,国家出台临储政策,鼓励个人出资建库,库存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通过验收可以作为国家临储库,国家还根据库存量按比例给予补贴,这导致了黑龙江玉米仓储数量的激增;另一方面也带动了玉米收购价格和种植效益的提升,种植玉米的纯效益最高时,因成本不同,地方农民能够获得200%的利润,垦区也能达到100%的回报率。&“引龙河农场位属黑龙江的第四、第五积温带,理论上并不适合种植玉米,十年前我们还以种植大豆、小麦为主。由于玉米收购价格高,2011年,黑龙江地区种植玉米的效益达到了最高值,那时一垧地(15亩)的利润能够达到9000多元,这种效益是从来没有过的。在农业技术的帮助下,农场在2012年也开始大面积改种早熟玉米。” 彭继锋说。&据了解,2012年当年引龙河农场种植玉米的面积占农场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超过60%,而2013年、2014年玉米种植面积仍占耕地总面积的50%左右,2015年农场仍有三分之一的耕地面积在种植玉米。&经历了2011年、2012年玉米种植的最高收益后,随着国家收购价格的回落,种植玉米的利润一路下滑,由每亩地净赚600多元下滑至2013年、2014年的净赚300元至400元,2015年玉米收购价格降低0.11元-0.12元,种植玉米每亩利润减少了约150元。“听说2016年国家收购玉米的价格还要降,假如再降一毛钱的话,种植玉米就没有效益可言了。”彭继锋坦言。&2016年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玉米价格变成由市场形成,来调节生产与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种植结构。对于玉米种植户来说,目前最为关注的是,在实施新的玉米政策之后,国家最终能有多少补贴给到种植户手中?
东北粮仓的迷茫
&在对国家“价补合一”的保农民收入政策和国库巨量收储的长期依赖下,东北地区一直没有培育建立起系统的粮食深加工企业,销售环节也成为发展的最大弱势。&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张玉先向《财经》记者表示,“黑龙江是全国最大的产粮省份,但在农产品加工、销售领域,黑龙江本土企业在全国得排倒数。”&东北地区第四、第五积温带种植出的玉米水分含量较大,自然脱水无法达到国家收储标准,只有通过速热烘干。但是这种烘干后的玉米进入仓储,储存时间越长质量下降越快,一定时间后便不再适合进行精深加工,只能作为饲料粮和酒精粮消化。&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曾向《财经》记者表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对于当前产需、存储矛盾比较突出的玉米,要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收储制度改革,使玉米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国家调减玉米收购价格,而养殖业同样面临着供给侧改革的问题,饲料对玉米的需求空间已经饱和,玉米加工成酒精的需求量也早已饱和。”张玉先感叹,“玉米的市场销路全被堵死了,无论是从黑吉辽农民继续靠种植玉米生活,还是从当前应急性去玉米库存来看,都非常难。”&有效推动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农业部的思路是在2016年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推进玉米重点减产区发展青贮玉米、大豆、优质饲草、杂粮杂豆及生态功能性植物等;二是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三是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面对玉米种植利润的不断变薄,东北地区开始了新一轮改种行动。地处松嫩平原东北部边缘的吉林省扶余市更新乡已完成了种植作物的改换。春节过后,扶余市更新乡粮库空旷寂静,成排的玉米堆在仓外晾置,“现在来送玉米的农民少多了”。门口仅有的两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扶余市更新乡农业站站长宋加夫介绍,2015年吉林地区玉米价格比2014年减少了0.14元,于是很多能种花生的农民都去种花生了。以更新乡为例,全乡耕地面积9600多公顷,2015年花生的种植面积达到了5000多公顷,其余3000多公顷耕地种植水稻,仅有最后的1000多公顷耕地因土质问题只能种植玉米。&“我们这边花生加工、销售企业实力较强,加工出来的产品有些大量销往国外,这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花生作物的种植。”扶余市大林子镇政府秘书刘清彦告诉《财经》记者。&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东北多数地区实际上并没有像吉林更新乡的条件优势。以黑龙江省为例,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制约,省内可改种的备选项目并不多。黑龙江省政府明确提出“降玉米、小幅增长水稻、增豆类(包括大豆、杂豆和杂粮)和蔬菜、饲料牧草等”的指导方针。&“国家下达的政策地方上不知道怎么落实。”引龙河农场农业科科长彭继锋对《财经》记者表示,“尤其是在种植规模大、成本高的农垦区,在不确定种植哪种作物能够稳赚不赔的时候,与垦区种植户的交流、对其引导成了最难的环节。”&2016年国家继续调低玉米收购价格的可能性大。玉米继续降价,农场怎么办?记者联系到的多个农场管理人员都表示很迷茫,他们都表示,由于马铃薯、蔬菜等作物并不适合在垦区种植,就只能在大豆和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上做艰难权衡,以代替玉米。&“农场调整种植结构,第一看地域能种什么,第二看市场价格,说白了就是种什么挣钱。”彭继锋说,现在最纠结的是,他们地处丘陵,不适宜种植水稻,可无论是改种大豆还是经济作物,都面临不赚钱甚至亏损的可能。所以今年还是打算种一部分玉米,试探性地小步走。这样考虑的原因在于,受外国进口大豆的冲击,国内大豆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种植大豆的利润几乎全部来自国家的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种植玉米,就要看新的玉米补贴制度如何落地,补贴真正落到种植户手中的相关配套措施能否跟上。&如果改种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如何?记者采访的黑龙江地区多数农场管理人员和农垦系统人士都表示出谨慎,“杂豆杂粮等经济作物没有国家保护价,完全是随着市场走,极容易发生一窝蜂种植导致全行业亏损的问题。”&记者从黑龙江农垦总局获悉,在增加经济作物种植方面,农垦总局鼓励各农场种植户在经过充分交流和掌握情况后,自己决定种植哪种经济作物,尽量分散可能存在的风险。“黑龙江地区几乎没有杂粮的精深加工企业,这种情况下我们鼓励种植户走订单农业,试探性地种,即先联系食品加工企业,签订合同后根据它们的需求量种植杂粮杂豆。”彭继锋说。&玉米收储机制改革必将触动上下游链条的联动,也预示着中国农业向市场化迈进一步,但是在政策落地的阶段中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是之前没有面对过的,目前从上到下都还有待摸索。宋洪远表示,特别是在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方面,还有待出台具体政策方案的细则,缓解地方因变革带来的压力。
改革提速加压
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乃至整个农业供给侧改革,留给决策和执行的时间已经不多。&《财经》记者行走在三江平原最东部时,春柳抽绿的黑龙江八五三农场满眼春意。总面积122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165公顷的八五三农场是黑龙江垦区的现代化大型国营农场,农场农业基础和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农场第一管理区主任彭东君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调整种植业结构和玉米收购机制,农场将面临改种,在玉米、大豆价格都较低,种植经济作物市场有限、风险大的情况下,黑龙江垦区能改种水稻的都改种水稻了。&记者在走访的包括八五三农场、黑龙江通河县新发村在内的多个东北垦区、乡村中了解到,大豆本是东三省,特别是黑龙江垦区的优势产业,受国外低成本转基因大豆的冲击,国内大豆价格压低,大豆种植曾连年负增长,2014年国家实行了东北地区的大豆目标价格补贴,大豆种植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由于补贴缺乏准确性,落到各地方种植户手里被摊薄,因此并没有实现预期效果;伴随着玉米收购价格的不断下调,双重挤压下,以自然条件适合为前提,出于水稻高产稳产,且国家给保护价收购、暂时不调价的考虑,种植水稻还有稳定的收益。&“目前水稻实际上存在着和玉米同样的问题,就是存量偏多,如果全国农业特别是黑龙江的农业生产继续偏向水稻,只会进一步加剧水稻的库存压力。农场管理者首先考虑的必须是眼前这个生产周期的效益,而非从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角度做战略性调整,能做的只是短期的权宜之计。”彭东君坦承。&在黑龙江,种植水稻正在成为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三江平原原本是中国东北地区水土资源匹配较好的区域,可是因为这里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灌溉用水长年以地下水为主,且用水量极大,导致农业灌溉和城镇化供水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对此,2014年国务院将黑龙江省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连通工程列入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黑龙江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刘加海曾表示,三江连通工程是一项跨流域调配水资源,发展水稻、保障煤电化基地用水安全,建设水生态环境的国家战略工程,初步测算,工程发挥效益后,可以保障1470万亩的水田用水,当地农民年人均可增加收入7000元左右。&“这次调整种植业结构,省里面的意思是水稻还要增,黑龙江省农垦区和地方农村也在自发转向种植水稻,但黑龙江的水稻不宜再大幅扩增了,而是应该有一个逐步的调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张玉先表示,长年种植水稻已经导致黑土土质的破坏和无法修复,另外,东北稻谷往南方销售的压力越来越大。&多位黑龙江农垦系统的农场管理人员也向记者反映,如果现在不对水稻种植提前加以控制,稻谷面临的高库存问题也将同玉米一样接踵而至。&“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我国的粮食生产没有进入良性发展的状态。”记者采访的多位地方农业系统人士指出,理论上牧草与农作物轮作、水田与旱田轮作是农业种植的最佳模式,但实际上根本无法推行,就连旱田上的作物轮作也存在难度,而这也是黑龙江垦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一大障碍。“旱田上,玉米、大豆、杂粮各种植三分之一是最合理的,全部轮作起来,三年以后所有作物单产都会增加,目前农业存在的许多问题也都能迎刃而解。”张玉先说。&《财经》记者走访中了解到,理论上的最优种植模式无法推行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不同农产品价差大、不稳定,这样轮作无法保证农民每一年都能够有稳定收入。&在地方农场管理者看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必须以充分保证农民的利益和积极性为前提,在理顺各农产品价格机制的基础上做出统筹安排。&基于地方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暴露出的问题,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向《财经》记者表示,当前形势下,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及早谋划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完善方案,探索完善“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政策,将保农民收入的政策功能从当前“价补合一”的政策中剥离开来,探索“价补分离”的方式,发挥市场供求在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并且政府在市场之外给予农民合理的补贴。&《财经》记者从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在理顺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国家将按照“生产成本+基本收益”的原则,合理提高对农民的直接补贴额度。并且要同步改革粮食收储政策设计,按照“政策的归政策,市场的归市场”,“有限目标、优化结构、多元参与”的思路,进一步健全粮食储备政策。&“十三五”时期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时间窗口,农业推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确保地方的平稳过渡,是一道决策和执行的考题。&小编个人相册里的内容有干货,有意思,加小编的个人微信号:caring058,让我们一起开启一段奇妙的旅程吧!
热门文章12345 近期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民辣妻神秘相公种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